CN103363158A - 附带罩的水龙头 - Google Patents

附带罩的水龙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63158A
CN103363158A CN2013101048906A CN201310104890A CN103363158A CN 103363158 A CN103363158 A CN 103363158A CN 2013101048906 A CN2013101048906 A CN 2013101048906A CN 201310104890 A CN201310104890 A CN 201310104890A CN 103363158 A CN103363158 A CN 1033631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ain body
tap
handle
oper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1048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梨登士郎
中田浩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xi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l Corp filed Critical Lixi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363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6315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带罩的水龙头,所述附带罩的水龙头解决了在罩和左手柄的操作部之间以及在罩和右手柄的操作部之间产生左右方向上的间隙的问题,从而在设置状态下呈现出良好的外观。在从使用者进行的正面观察时,调温手柄(38)的操作部(158)从罩(20)的左端、切换手柄(40)的操作部(158)从罩(20)的右端,以左右反向的方式而突出的形式下的附带罩的水龙头(10)中,在与调温手柄(38)及切换手柄(40)各自的操作部(158)的水龙头主体侧的轴向端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设置有自轴向端部起向水龙头主体侧延伸的圆筒状的表示环(198-2、238)以作为被覆部,并使罩(20)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外侧对该被覆部进行覆盖。

Description

附带罩的水龙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带罩的水龙头,具体涉及一种如下形态的附带罩的水龙头,所述形态为,旋转式的左手柄和右手柄的各个操作部以左右反向的方式从水龙头主体的左端和右端突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如下的水龙头,即,使旋转式的左手柄和右手柄的各个操作部以在左右方向上反向的方式从水龙头的左端和右端突出的水龙头。
作为其代表性的示例,一直以来广泛地应用着如下形式的混合水龙头,即,通过兼作为冷水侧及热水侧的配管的一对脚管而将水龙头主体固定在墙壁上的形式的混合水龙头。
作为该情况下的脚管,一般使用曲柄形状的制品(曲柄脚),所述曲柄形状的构件具有从墙壁起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第一管体、和从该第一管体的顶端部沿着墙壁而上升的第二管体。
在附带上述脚管的混合水龙头(以下有时简称为水龙头)中,能够通过以与墙壁里的原配管连接的状态而被安装在墙壁上的冷水侧及热水侧的一对脚管,而对水龙头主体进行支承,其中,所述水龙头主体将阀部及其他的水龙头结构部内置于金属铸件制的主体躯体的内部。
此外,在作为脚管而使用了曲柄脚的水龙头中,通过使冷水侧及热水侧的左右一对曲柄脚在与壁面平行的方向上旋转而对其旋转角度进行调节、或者对朝向原配管的拧入量进行调节,从而能够将水龙头主体姿态调节为水平姿态、或将水龙头主体与墙壁之间的间隔设为左右(从使用者正面观察时的左右)均等、或者对水龙头主体与左右一对曲柄脚的连接部之间的间隔、和与墙壁侧的冷水及热水的原配管的连接部之间的间隔的偏移进行吸收。
但是,在左手柄和右手柄的各个操作部从水龙头主体以左右反向的方式而突出的水龙头中,如图18所示,在水龙头主体300与左手柄302的操作部302A之间、以及水龙头主体300与右手柄304的操作部304A之间,在左右方向(手柄的旋转轴线方向、即轴向)上产生有较深地深入至径向内侧的间隙S。
该间隙S成为使水龙头的外观、美观度恶化的主要因素。
另外,关于在与手柄的操作部之间产生有这种间隙这一点,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也在图中进行了图示。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通过罩来覆盖水龙头主体而形成的附带罩的水龙头,在该附带罩的水龙头中,也会存在如下问题,即,在罩与左手柄的操作部、罩与右手柄的操作部之间产生有间隙的问题,该间隙会使附带罩的水龙头的外观、美观度恶化。
由于该附带罩的水龙头具有以下这样的优点,因此一直以来提出了各种附带罩的水龙头。
详细而言,在现有技术的水龙头的情况下,金属制的铸件制成的主体躯体直接形成了水龙头的外观,因此为了提高水龙头的外观设计性,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实施如下操作,即,对主体躯体的外表面实施电镀从而将外表面精加工得较为美观。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为了实现良好的外观,从而在主体躯体上增加额外的壁厚并使外表面平整,此外在实施了研磨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电镀处理,因此主体躯体必然会加重从而将不易实施施工操作,此外铸件材料的使用量也会增多,并且需要研磨以及电镀处理的工序从而成本也将增高。
此外,为了防止使用者接触主体躯体时的烫伤,从而设定为,在主体躯体上设置水套结构并使水流过该水套结构,而该水套结构会使主体躯体的结构复杂化,此外重量也将增加。
在通过罩来覆盖水龙头主体而形成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由于罩形成水龙头的外部,因此可以不在水龙头的主体躯体上增加额外的壁厚而使其外表面形成没有凹凸的平整的形状,从而能够使重量轻量化。
此外,通过罩能够防止使用者直接与主体躯体接触的情况,从而还能够省去一直以来设置在主体躯体上的水套结构。
并且,在附带罩的水龙头中,能够通过改变罩的种类而赋予水龙头各种各样的外观。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种附带罩的水龙头的一个示例。
在这种附带罩的水龙头中,也会在罩与左、右手柄的各个操作部之间产生间隙。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主要通过罩而仅覆盖水龙头主体,关于这一点,对于通过脚管例如曲柄脚而将水龙头主体安装在墙壁上的形式的附带曲柄脚的水龙头而言也是同样的。
如此,在主要通过罩而仅覆盖水龙头主体的形式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能够在工厂生产阶段预先在水龙头主体上安装罩,并在施工现场通过曲柄脚而将该附带罩的水龙头施工安装在墙壁上,因此,由于除施工较为容易以外,还能够在工厂生产阶段预先安装罩,因此使罩与手柄的操作部之间的间隙减小,此外易于将罩与左手柄的操作部之间的间隙、和罩与右手柄的操作部之间的间隙控制为均等。
但是,在附带曲柄脚的水龙头中,在主要通过罩而仅覆盖水龙头主体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情况下,由于在水龙头设置状态下曲柄脚露出于外部而形成水龙头的外观的一部分,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没有罩的水龙头同样地,必须对曲柄脚实施电镀处理而将外观精加工得较为美观,为此所实施的处理将导致成本增加。
除此以外,由于当在水龙头设置状态下曲柄脚露出于外部时,曲柄脚呈复杂的弯曲形状,因此除使水龙头的外观繁杂化之外,曲柄脚也将成为易于附着污物的部位,并且由于曲柄脚如上文所述呈复杂的弯曲形状,因此难以进行清扫,从而容易成为一直附着有污物的状态,由此会使水龙头的外观恶化。
因此,考虑到了以通过罩来覆盖水龙头主体和曲柄脚的方式而构成附带罩的水龙头的情况。
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由于罩从外侧覆盖水龙头主体及曲柄脚而将曲柄脚隐藏于内侧,从而能够在外观上不呈现出该曲柄脚,因此可以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对曲柄脚实施电镀处理,并且能够解决污物易于附着在曲柄脚上且难以实施该污物的清扫而导致的、易于在曲柄脚上一直附着有污物的问题,进而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增加并提高附带曲柄脚的水龙头的美观度。
此外,由于能够将热水侧的曲柄脚覆盖在罩的内侧,因此能够消除使用者无意接触到热水侧的曲柄脚而感觉较烫、或有时会发生烫伤的可能性。
但是另一方面,当如此而设定为通过罩来覆盖水龙头主体及曲柄脚的方式时,难以在施工之前预先将罩安装在水龙头主体侧,从而不得不在施工现场安装曲柄脚及水龙头主体之后,然后再将罩施工安装在水龙头主体侧。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施工现场实施罩的安装,因此必须预先设定为能够容易地对罩实施安装操作,从而必然降低了罩安装位置的位置精度。
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罩的左端与左手柄的操作部之间的间隙、和罩的右端与右手柄的操作部之间的间隙不均等。
该间隙的不均等容易引人注目,从而将成为大幅降低水龙头的美观度进而降低水龙头设置状态的品位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实现通过罩来覆盖水龙头主体及曲柄脚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基础上,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6868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19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以上述这种情况为背景,其目的在于,解决在罩与左手柄的操作部之间以及罩与右手柄的操作部之间产生间隙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在设置状态下呈现出良好的外观的附带罩的水龙头。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于是,技术方案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为一种如下形式的附带罩的水龙头,即,具有:(a)水龙头主体;(b)旋转式的左、右手柄,其具备操作部及传递部,其中,所述操作部露出于外部,所述传递部在该操作部的径向内侧向该水龙头主体侧延伸,并与该水龙头主体的被操作部连结而对操作力进行传递;(c)罩,其从外侧覆盖该水龙头主体,并且,在从使用者进行的正面观察时,所述左手柄的操作部从所述罩的左端、所述右手柄的操作部从该罩的右端,以左右反向的方式突出,所述附带罩的水龙头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左手柄及右手柄的各自的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水龙头主体侧的端部上具备圆筒状的被覆部,或者,以与该操作部为分体的方式,在与该操作部的所述水龙头主体侧的轴向端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以与该轴向端部连续地向所述水龙头主体侧延伸的形式而设置圆筒状的被覆部,并使所述罩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外侧对该被覆部进行覆盖。
技术方案2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中,所述被覆部为表示环。
技术方案3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中,所述水龙头为具备曲柄脚的附带曲柄脚的水龙头,所述曲柄脚将所述水龙头主体固定在墙壁上,所述罩覆盖该曲柄脚以及该水龙头主体。
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为一种如下的附带罩的水龙头,即,在左手柄和右手柄的各个操作部以左右反向的方式从罩突出的形式下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在左手柄及右手柄的各自的操作部的、水龙头主体侧的端部上具备圆筒状的被覆部,或者,以与该操作部为分体的方式,在与操作部的水龙头主体侧的轴向端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以与该轴向端部连续地向水龙头主体侧延伸的形式而设置圆筒状的被覆部,并且,使罩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外侧对该被覆部进行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附带罩的水龙头,能够防止在罩的左端与左手柄的操作部之间、或者在罩的右端与右手柄的操作部之间产生向径向内侧进入得较深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隙。
由此,能够使附带罩的水龙头的外观、美观度良好,并且能够提高水龙头设置状态的品位。
另外,即使在罩的左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上产生了若干误差的情况下,由该情况所导致的被覆部从罩的突出量(左右方向上的从罩的突出长度)的尺寸也仅左右不同,并且该不同在从使用者进行的正面观察时并不非常明显,从而不会出现由于罩的左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的误差而导致实质上有损水龙头的外观、美观度的情况,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美观度和外观。
此处,关于被覆部位于与操作部相同的径向位置,除包括完全不存在被覆部的外表面位置与操作部的外表面位置之间的径向之差的情况之外,还包括该差为1.0mm以下的微小的情况。
本发明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具有表示手柄的操作状态的表示环的方式形成上述被覆部(技术方案2)。
采用这种方式,无需在表示环以外另外设置被覆部,从而能够使手柄周围的结构简单化。
另外,在将表示环设定为上述被覆部时,也可以以露出于罩的外侧的方式设置表示部分。
此处,表示环既可以为被安装在水龙头主体侧的固定的表示环,也可以为被安装在手柄上并与手柄一体地进行旋转的可动的表示环。
本发明为,具备将水龙头主体固定在墙壁上的曲柄脚的附带曲柄脚的水龙头,且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由罩覆盖曲柄脚以及水龙头主体的形式下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从而起到了特别大的效果(技术方案3)。
在以这种方式通过罩来覆盖曲柄脚以及水龙头主体的形式下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必须在水龙头的设置现场实施罩的安装,在这种情况下,罩的左右的安装位置容易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本发明而使水龙头设置状态的美观度、外观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主视图。
图3为在与图1、图2不同的方向上图示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左视图。
图5为以去除了上罩及下罩的状态来表示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图。
图6为对该实施方式的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罩进行分解而与水龙头主体一起表示的图。
图7为表示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的主体躯体与曲柄脚连接的状态的图。
图8为表示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的托架及间隙罩的图。
图9(A)为对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的上罩的主要部分进行放大表示的图。图9(B)为表示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的罩的固定结构的图。
图10为将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的调温手柄周围的结构与周边部一起表示的图。
图11(A)为对图10的滑套及周边部进行放大表示的图。图11(B)为对图10的手柄支承部件与主体躯体的固定部分进行放大表示的图。
图12为图10的调温手柄周边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表示图10的调温手柄的图。
图14为表示图10的滑套的图。
图15为将图1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的切换手柄周围的结构与周边部一起表示的图。
图16为图15的切换手柄周边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8为现有技术的水龙头的故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图1~图4中,10为具备曲柄脚的附着于墙壁上的附带罩的水龙头(混合水龙头),且如图6所示,以包括水龙头主体14、冷水侧的曲柄脚16及热水侧的曲柄脚18、以及对上述这些构件进行整体包围的罩20(在此为树脂制)的方式而构成,其中,所述水龙头主体14在形成壳体的主体躯体12的内部内置有调温阀单元138(图10)、切换阀单元148(图15)以及其他的水龙头机构部,所述冷水侧的曲柄脚16及热水侧的曲柄脚18兼作为,分别向水龙头主体14供给来自冷水供给用的原配管的冷水及来自热水供给用的原配管的热水的、冷水供给用的配管及热水供给用的配管,所述冷水供给用的原配管及所述热水供给用的原配管被配置在墙壁W(参照图5)里。
此处,主体躯体12由金属的铸件形成。但并未对外表面部实施研磨及电镀处理,从而外表面保持铸件表面本身的状态。
水龙头主体14通过金属制的一对曲柄脚16、18而被固定在墙壁W上,而且在水龙头主体14上固定有罩20。
如图7所示,曲柄脚16、18以密封状态而被螺纹连接于墙壁W里的原配管上,且具有由从墙壁W起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外螺纹管构成的管体22、和从该管体22起向与壁面平行的方向折弯成直角的管体24,并且在该管体24的顶端部上设置有盖形螺母26。
此处,冷水侧的曲柄脚16及热水侧的曲柄脚18中的一对管体24在正面观察时呈八字状。
而且,管体24的顶端部通过该盖形螺母26而被螺纹连接在水龙头主体14上、详细而言被螺纹连接在主体躯体12所具备的、外周面上具有外螺纹的冷水侧及热水侧的连接口28上。
另外,在图7中,30为对墙壁W里的原配管与曲柄脚16、18的管体22的连接部进行覆盖并遮蔽的底座。
另一方面,从主体躯体12的前部向下方突出有龙头侧的出水口32,并且如图5所示,从该主体躯体12的背面朝向下方突出有淋浴器弯头34,所述淋浴器弯头34经由淋浴软管而将淋浴水排出至淋浴头。
另外,如图7所示,在龙头侧的出水口32的顶端部上设置有外螺纹部件,其上螺纹结合有盖35(参照图6)。
在包括该主体躯体12在内的水龙头主体14的左端侧(从使用者进行正面观察时的左端侧),以能够进行旋转操作的方式安装有调温(温度调节)手柄38,此外在右端侧以能够进行旋转操作的方式安装有切换手柄40,如图1~图4所示,这些调温手柄38、切换手柄40从罩20起在左右方向上突出。
此处,调温手柄38通过旋转操作而实施出水的温度调节。此外切换手柄40通过旋转操作而实施来自龙头侧的出水口32的出水与来自淋浴器弯头34的出水之间的切换,并且实施来自龙头侧的出水口32及来自淋浴器弯头34的出水的流量调节和出水止水。
另外,在后文中对调温手柄38及切换手柄40周围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述,罩20具有:上罩42,其朝向下方被覆盖在水龙头主体14上从而从上侧覆盖该水龙头主体14;下罩44,其从下侧覆盖水龙头主体14;间隙罩46,其作为辅助的罩而封闭并遮蔽上罩42及下罩44与墙壁W之间的间隙。
上罩42被设定为,具有上面罩部48、前面罩部50以及一对侧面罩部52的、下面被开放的箱型形状,其中,所述上面罩部48为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平坦的板状的部件,前面罩部50为从上面罩部48的前端起下降的板状的部件,所述侧面罩部52为从上面罩部48的左右各自一端起下降的一对板状的部件,通过该上面罩部48,从而从上侧覆盖冷水侧及热水侧的一对曲柄脚16、18以及水龙头主体14,此外通过前面罩部50从而从前侧覆盖水龙头主体14的上部,并且通过一对侧面罩部52从而从侧方覆盖一对曲柄脚16、18以及水龙头主体14的上部。
此处,在一对侧面罩部52上,设置有用于使调温手柄38和切换手柄40突出的大致半圆形形状的切口部54。
此外,在上罩42的内表面上纵横地设置有肋板58。
另外,对于上罩42而言,可以使其整体一体地成形、或者也可以将上面罩部48、和包括前面罩部50及一对侧面罩部52在内的外周的框部构成为分体的部件,并通过对这些部件进行组装从而构成上罩42。
另一方面,下罩44具有:如图6所示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平坦的板状的下面罩部60、如图2、图3及图4所示从下面罩部60的前端起向斜上方上升的倾斜形状的前面罩部62、从下面罩部60的左右两端起相同地向斜上方上升的一对倾斜形状的侧面罩部64,并且,通过该下面罩部60从而从下侧覆盖冷水侧及热水侧的一对曲柄脚16、18以及水龙头主体14,此外通过前面罩部62从而从前侧覆盖水龙头主体14的下部,且通过一对侧面罩部64,从而从侧方覆盖一对曲柄脚16、18以及水龙头主体14的下部。
此处,如图6所示,在一对侧面罩部64上设置有凹陷部66,所述凹陷部66用于使调温手柄38和切换手柄40突出,且侧面观察时的形状呈半圆形形状。
此外,在下面罩部60上,设置有呈圆形且贯穿的开口部68和呈长孔形状的贯穿的开口部70,其中,所述开口部68用于使水龙头主体14的上述龙头侧的出水口32向下方突出,所述开口部70用于使淋浴器弯头34向下方突出。
该下罩44的下面罩部60具有:主部60A,其在一对曲柄脚16、18中的管体22的上部的高度位置处,从下侧覆盖水龙头主体14的主要部60A;脚罩部60B,其从下侧覆盖一对曲柄脚16、18(参照图3)。
脚罩部60B呈以图3所示的方式向下方弯曲并突出的倒桥形状,且在其前端位置处形成有用于对旋转式的操作部72及旋转式的操作部74进行操作的开口部76,其中,所述操作部72被组装在管体22上的止水水龙头上,所述操作部74用于实施拆装过滤网的操作。
此处,开口部76被设定为,朝向使用者侧的前方开口的正面方向的开口部。
另外,一对侧面罩部64和前面罩部62上设置有肋板63,所述肋板63内嵌于上罩42的侧面罩部52和前面罩部50之间,并在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对下罩44和上罩42进行定位。
如图8所示,上述上间隙罩46具有:呈板状的平坦的上面封闭部78、一对侧面封闭部80、以及前面部81,所述前面部81从上面封闭部78的前端起下降,并对该上面封闭部78及一对侧面封闭部80进行连结。
此处,侧面封闭部80具有:上部80A,其从上面封闭部78的左右两端起垂直地下降;下部80B,其从上部80A的下端起以与下罩44的侧面罩部64相对应的倾斜形状而向斜下方延伸。
在使间隙罩46朝向墙壁W进行滑动移动时,上部80A在上罩42的内侧进行滑动移动,此外下部80B在下罩44的倾斜形状的侧面罩部64的内侧于前后方向上进行滑动移动。
在对本实施方式的附带罩的水龙头10进行现场设置时,在上罩42及下罩44与墙壁W之间将会产生施工上的间隙。
由于该间隙罩46为具有填埋并封闭该间隙的功能的部件,因此通过使间隙罩46在被后文叙述的托架82支承的状态下向后方进行滑动移动并接触到墙壁W,从而能够对上罩42及下罩44与墙壁W之间的间隙进行封闭。
在本实施方式的附带罩的水龙头10中,在进行施工时,首先使一对曲柄脚16、18以与墙壁W内的原配管连接的状态而被固定在墙壁W上,接下来将水龙头主体14固定在一对曲柄脚16、18上,之后将罩20固定在该水龙头主体14上。
在该实施方式中,具有金属制的刚性的托架82,所述托架82用于将罩20固定在水龙头主体14上且兼作为加固部件,罩20被直接固定在该托架82上。
以下,对该固定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托架82向水龙头主体14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及图7所示,在水龙头主体14上一体地设置有凸边状的被固定部86。
如图7所示,在该被固定部86上设置有固定用的插穿孔87。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托架82在左右方向上的分离的位置处具有一对固定功能部88。
托架82形成了如下形式的一体结构体,即,通过连结部100而在左右方向上对该一对固定功能部88进行了连结的形式的一体结构体。
一对固定功能部88各自具有被固定在水龙头主体14的被固定部86上的、水龙头主体侧的固定部90,并且在从该固定部90起朝向左右方向外侧远离的位置处具有罩侧的固定部92,所述罩侧的固定部92用于对上罩42、下罩44以及间隙罩46进行固定。
而且在该一对固定功能部88上各自设置有插穿孔94及内螺纹孔96、98,以使作为固定工具的螺栓等插穿。
托架82通过如下方式而被固定在水龙头主体14上,即,如图5所示,在将水龙头主体14侧的固定部90装载于水龙头主体14的被固定部86上的状态下,将螺钉102插穿于水龙头主体14中的被固定部86的插穿孔87中,并拧入到固定部90的内螺纹孔96中。
如图6及图9(A)所示,在上述上罩42上,左右设置有一对在侧视观察时呈コ字形状的固定部104。
如图9(A)所示,在这些固定部104的底部上设置有插穿孔106,此外如图9(B)所示,在该固定部104的内部保持有螺母108。
如图9(B)所示,上罩42通过如下方式而被固定在托架82上,即,使螺栓110朝向上方插穿于固定部92的插穿孔94中,并进一步插穿于上罩42的固定部104的插穿孔106中,且拧入到被保持在固定部104的内部的螺母108中。
另外,如图6所示,在上罩20上,在其前端部且左右两端部上设置有用于与下罩44进行固定的固定部112。
在这些固定部112上设置有插穿孔114,并且在该固定部112的内部保持有螺母108(参照图9(B))。
另一方面,在下罩44的相对应的前端部且左右两端部上,设置有圆筒状的固定部116。如图6及图9(B)所示,在这些固定部116上也设置有插穿孔118。
上罩42和下罩44通过如下方式而被相互固定在一起,即,使螺栓110向上方插穿下罩44的固定部116的插穿孔118,并使这些螺栓110插穿上罩20的固定部112中的插穿孔114,且拧入到被保持在这些固定部的内部的螺母108中。
如图6所示,在下罩44上,在其后端部且左右两端部上,设置有用于将下罩44固定在托架82上的一对固定部120。
这些固定部120呈下端开口、且上端具有底部的有底圆筒状,并且在其上端的底部上设置有插穿孔122。
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在间隙罩46上设置有向前方延伸的一对固定部124,且在该一对固定部124上各自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呈长孔形状的插穿孔126。
在该固定部124上,在朝向上方的上升部128上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滑动部130。
在该滑动部130的下侧形成有槽132,且在该槽132中插入有托架82中的固定功能部88的滑动保持部134。
间隙罩46在滑动部130处通过托架82的滑动保持部134而以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滑动的方式被保持。
在该实施方式中,下罩44和间隙罩46以如下方式而被固定在托架82的固定部92上。
即,通过以图8(B)及图9(B)所示的方式在将间隙罩46的固定部124夹入到托架82的固定部92和下罩44的固定部120之间的状态下,将图8(B)及图9(B)所示的螺钉136插穿到固定部120的插穿孔122及间隙罩46的固定部124的长孔状的插穿孔126中,并拧入到托架82的内螺纹孔98中,从而使这些下罩44和间隙罩46被固定在托架82上。
另外,在拧松小螺钉136的状态下,间隙罩46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进行滑动。
上述旋转式的调温手柄38为树脂制的构件,且如图10所示以一体旋转的状态被连结在水龙头主体14上,详细而言被连接在组装于主体躯体12内部的调温阀单元138的驱动轴140上。
调温手柄38通过使该驱动轴140进行旋转,从而在调温阀单元138的壳体142内使旋转体144进行旋转,并通过该旋转体144的旋转而使混合阀体在轴向(图10中为左右方向)上进行位置移动,从而实施出水的温度调节。
另外,在图10中,146为如下的圆筒状的固定部件,所述圆筒状的固定部件被拧入到主体躯体12的端部上,从而将调温阀单元138固定在主体躯体12上。
上述的旋转式的切换手柄40也为树脂制的构件,且如图15所示,以一体旋转的状态被连结于,被组装在水龙头主体14中的主体躯体12内部的、切换阀单元148的驱动轴150上。
切换手柄40通过使驱动轴150进行旋转,而在切换阀单元148的壳体152内使旋转体154进行旋转,并通过该旋转体154的旋转而使切换阀体进行旋转,从而实施流道的切换。即,实施从上述的龙头侧的出水口32的出水与从淋浴器弯头34的出水之间的切换。
此外,还实施从这些出水口32及淋浴器弯头34的出水的流量调节和出水止水。
另外,在图15中,156为如下的圆筒状的固定部件,所述圆筒状的固定部件被拧入到主体躯体12的端部上,从而将切换阀单元148的壳体152、即切换阀单元148固定在主体躯体12上。
如图10及图13所示,调温手柄38一体地具有:操作部158,其露出于罩20的外部且呈有底的圆筒形状;传递轴部(传递部)160,其在操作部158的径向内侧自操作部158起朝向水龙头主体14侧向图中右方延伸,并将操作力传递至上述的驱动轴140上。
此处,传递轴部160呈与操作部158相比为小径的圆筒状。
操作部158在图中左端的底部上具有开口部162,且该开口部162通过盖164而被封闭。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6及图10所示,相对于水龙头主体14的左右尺寸而言罩20的左右尺寸较大,被安装在水龙头主体14上的调温阀单元138的驱动轴140位于,与罩20的图中左端位置相比被较大地引入到罩20的内部且图中右侧的位置处。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传递轴部160朝向水龙头主体14而较深地进入到罩20的内部,且在其顶端部处经由花键部件166而以一体旋转的状态被连结于调温阀单元138的驱动轴140上。
详细而言,如图13所示,在传递轴部160的顶端部上设置有内花键部168,该内花键部168如图10所示以啮合状态被嵌合于形成在花键部件166的外周面上的外周面的外花键部170。即,被进行了花键嵌合。
花键部件166在内周面上具有内花键部168,该内花键部168以啮合状态被嵌合于形成在驱动轴140的外周面上的外花键部170。
调温手柄38的旋转基于这些花键部的啮合,从而经由环状的花键部件166而被传递至调温阀单元138的驱动轴140上。
另外,在传递轴部160上设置有弹性爪172,该弹性爪172被卡止于驱动轴140的部分球状的卡止部174。
并且,弹性爪172被轴状的按压部件176从外周侧按压,从而被阻止了向打开方向的弹性变形,通过此方式,防止了调温手柄38从驱动轴140向图10中的左方的脱出。
被设置在操作部158上的上述的开口部162为,用于对该按压部件176进行拆装的开口部,该开口部162通过盖164而被封闭。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调温手柄38的上述的传递轴部160向图中右方较长地延伸,从而较深地进入到罩20的内部,因而传递轴部160的顶端部和驱动轴140的连结部相对于调温手柄38的操作部158而在左右轴向上较大程度地隔离。
因此,当在手柄操作时等对露出于罩20的外部的操作部158施加了力时,可能出现如下的情况,即,较深地进入到罩20的内部的较长的传递轴部160以与驱动轴部140的连结部、即花键嵌合部为支点,而发生倾斜、或发生挠曲变形。
因此,此处,如图10所示而设置了用于防止这种情况的手柄支承部件178。
该手柄支承部件178为金属制的刚性的部件且呈圆筒形状,且又如图12所示,在其顶端部(图中为右端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部180。
手柄支承部件178在该外螺纹部180处被螺纹结合于水龙头主体14的内螺纹部182。
即,手柄支承部件178通过螺纹结合单元而将轴向的一端侧刚性固定于水龙头主体14上,而且图中左侧的轴向的另一端侧自水龙头主体14起朝向调温手柄38的操作部158延伸出。
另外,如图11(B)所详细图示的那样,在呈圆筒形状的手柄支承部件178中,外螺纹部180侧的顶端面跨整个圆周而被设定为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平坦的抵接面184。
另一方面,在水龙头主体14侧、具体而言在主体躯体12上,与内螺纹部182的内侧邻接的位置处设置有阶梯形状部,在该阶梯形状部上同样地跨整个圆周而设置有,呈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平坦面的抵接面186。
以将手柄支承部件178的顶端面的抵接面184强力地按压在水龙头主体14侧的抵接面186上的状态,将外螺纹部180拧入到内螺纹部182中。
由此,防止了手柄支承部件178由于螺纹部的侧隙而倾斜的情况,从而使手柄支承部件178以与驱动轴140准确地形成同轴的方式而被组装固定在水龙头主体14上。
手柄支承部件178以使延伸得较长的传递轴部160从图中左端的开口嵌入到内部的状态向操作部158侧延伸,从而从外周侧对传递轴部160进行支承。
在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图中左侧的端部的内表面、即传递轴部160的连接根侧的端部的内表面上,以内嵌状态安装有树脂制(此处为POM(聚甲醛)树脂)的滑套188。
该滑套188为,具有与传递轴部180的外表面相接从而使传递轴部160进行滑动的功能的构件,且如图12及图14所示而被设定为,在圆周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切缝190,并能够通过该切缝190而整体在缩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
滑套188以在缩径方向上发生了弹性变形的状态,并在使凸缘部192抵接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轴端面的状态下,被嵌入到手柄支承部件178的轴端侧的环状的凹部193内,从而被手柄支承部件178保持。
该滑套188的外表面的多个位置处设置有凸部194,滑套188在这些凸部194处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凹部193的内表面抵接。
在滑套188中,在其内表面上且圆周方向上的多个位置处也设置有凸部196,在这些凸部196处与传递轴部160的外表面相接,从而使该传递轴部160进行滑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1(A)所示,滑套188被构成为,内表面的凸部196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表面相比更向传递轴部160侧突出,此外除凸部196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内表面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表面位于相同位置、即形成同一平面。
但是,也可以使滑套188的内表面整体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表面相比更向传递轴部160侧突出。
通过以这种方式将树脂制的滑套188安装在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表面上,并使传递轴部160的外表面在该滑套188上进行滑动,从而能够抑制乃至防止树脂制的传递轴部160的外表面直接与金属制的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表面摩擦的情况。
尤其通过预先将滑套188组装在手柄支承部件178的端部上,从而当传递轴部160在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部欲以与驱动轴140的连结部为支点而发生倾斜或发生挠曲变形时,易于使滑套188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表面相比优先地与传递轴部160的外表面接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或防止传递轴部160的外表面与手柄支承部件178摩擦的情况。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滑套188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局部突出的凸部196,且这些凸部196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表面相比更向传递轴部160侧突出,因此能够使该凸部196和传递轴部160之间的空隙小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表面和传递轴部160之间的空隙,从而能够更有效地使滑套188与传递轴部160接触,并且能够高效地抑制传递轴部160在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内部基于上述部件之间的空隙而在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产生振动的情况。
在图10中,198为用于表示调温手柄38的操作状态的表示环,且由可动侧的圆形的第一表示环198-1和呈圆筒状的固定侧的第二表示环198-2构成,其中,第一表示环198-1被组装在调温手柄38的操作部158上,且与操作部158一体地进行旋转。
此处,可动侧的第一表示环198-1形成了操作部158的一部分。
可动侧的第一表示环198-1被颜色划分为,高温侧为红色,低温侧为蓝色。
在以与该第一表示环198-1相对应的方式而设置的固定侧的第二表示环198-2上具备指示部200(参照图12),所述指示部200呈突起状并对第一表示环198-1的预定部位进行指示。
表示环198通过由第二表示环198-2的指示部200来指示与操作部168一体地进行旋转的可动侧的第一表示环198-1的预定部位,从而对调温手柄38的当前的操作状态进行表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侧的第二表示环198-2在调温手柄38中的、与操作部158的水龙头主体14侧的轴向端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从该轴向端部起向水龙头主体14侧延伸,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固定侧的第二表示环198-2形成了被覆部。
而且,上述的罩20以使第二表示环198-2的一部分在图中左方露出的状态,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外侧对该形成被覆部的第二表示环198-2进行覆盖。
另外,在操作部158上设置有突起状的把持部240,除该把持部240以外的操作部158的外表面、和第二表示环198-2的外表面形成了同一表面。
即,操作部158的外表面和第二表示环198-2的外表面在径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
在图10中,204为用于对该第二表示环198-2进行保持,并将其安装在水龙头主体14侧的保持部件,其为树脂制且呈圆筒形状。
如图12所示,该保持部件204在图中右端侧具有局部成为大直径的嵌合固定部206,该嵌合固定部206以外嵌状态被嵌合在同样地被局部大径化的手柄支承部件178的图中右端侧的被固定部208中。
详细而言,在嵌合固定部206的内表面上,在沿着圆周方向的多个位置处以预定间隔设置有肋板状的按压部210,保持部件204通过使这些按压部210与手柄支承部件178的被固定部208的外表面抵接并进行按压,从而在嵌合固定部206处被固定在手柄支承部件178的被固定部208上。
另外,自保持部件204的嵌合固定部206起在轴向上突出有定位片212。
另一方面,在水龙头主体14的主体躯体12上,在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切口部214,通过将定位片212在轴向上嵌入到该切口部214中,从而使保持部件204相对于主体躯体12而在旋转方向上被定位。
在该保持部件204的、嵌合固定部206的相反侧的端部且内表面侧,如图10所示而设置有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内凸缘部216,该内凸缘部216在径向上与调温手柄38中的传递轴部160的外表面对置。
在该保持部件204上,在与内凸缘部216相同的轴向位置处,设置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外凸缘部218。
如图12所示,在该外凸缘部218的轴向外侧设置有保持部220,从而上述的第二表示环198-2以外嵌状态而嵌合在该保持部220中从而被保持。
此处,第二表示环198-2被设定为,在圆周方向上的预定位置处具有切缝222,并且通过该切缝222而整体能够在扩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
第二表示环198-2随着该扩径方向上的弹性变形,而以外嵌状态被嵌合在保持部件204的保持部220中。
在该第二表示环198-2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弹性爪224。
另一方面,在保持部2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在周向上延伸的槽226,通过将弹性爪224弹性地嵌入到槽226中,从而防止了第二表示环198-2在轴向上从保持部件204上脱出。
另外,在该保持部220的圆周方向的预定位置处设置有定位用的突起227。
另一方面,在第二表示环198-2的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槽228。
通过使槽228与突起227嵌合,从而使第二表示环198-2相对于保持部件204而在旋转方向上被定位。
在保持部件204上,在第二表示环198-2的内侧处,还安装并保持有具备止动块232(参照图12)的环状的止动部件230。
此处,止动块232与图10所示的可动侧的止动块234一起构成了锁止结构,所述可动侧的止动块234与调温手柄38一体地进行旋转,所述锁止结构将调温手柄38能够自由地进行旋转的旋转范围旋转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此处,旋转侧的止动器234被一体地构成在用于解除锁止的解除操作部件236的顶端部上,所述解除操作部件236以一体旋转的状态被安装在调温手柄38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换手柄40也以与调温手柄38相同的安装结构被安装。
由于该安装结构基本与调温手柄38相同,因此仅对与图15及图16相对应的部分标记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另外,在图15及图16所示的切换手柄的安装结构中,在手柄支承部件178侧设置有内螺纹部182,另一方面,在水龙头主体14侧设置有外螺纹部180,通过这些部件的螺纹结合,从而使手柄支承部件178在一端处被刚性固定于水龙头主体14上。
此外,此处,将所述固定部件156的图中右端面设为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平坦的抵接面186,通过在使手柄支承部件178侧的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平坦的抵接面184与该抵接面186抵接的状态下,将手柄支承部件178拧入到水龙头主体14中、详细而言拧入到主体躯体12中,从而以与切换单元148的驱动轴150呈同轴状而将手柄支承部件178安装在水龙头主体14侧。
238为,用于表示切换手柄40的操作状态的表示环,其如图5所示在其外表面上进行表示。
在该切换手柄40侧的该操作部158上设置有对表示环238的预定部位进行指示的突起状的指示部242。
另外,在切换手柄40上也设置有突出形状的把持部244。
在该实施方式中,表示环238呈圆筒状,且在切换手柄40中的、与圆筒状的操作部158的水龙头主体14侧的轴端相同的径向位置处,自该轴向端部起向水龙头主体14侧延伸。
在切换手柄40侧,该表示环238形成了被覆部,罩20以使表示环238的一部分向图中右方突出的状态,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外侧对该被覆部238进行覆盖。
另外,关于该表示环238被安装并保持在保持部件204上的这一点,与调温手柄38侧相同。
在以上的这种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在罩20的左端与调温手柄38的操作部158之间、以及罩20的右端与切换手柄40的操作部之间,产生向径向内侧进入得较深的左右方向上的间隙。
由此,能够使附带罩的水龙头10的外观、美观度良好,此外能够提高水龙头设置状态的品位。
另外,即使在罩20的左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上产生了若干误差的情况下,由于该情况而导致的第二表示环198-2及表示环238从罩20的突出量(左右方向上的从罩20的突出长度)的尺寸也仅左右具有若干不同,并且该不同在从使用者进行的正面观察时并不特别明显,从而不会出现由于罩20的左右方向上的安装位置的误差而导致实质上有损水龙头的外观、美观度的情况,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外观、美观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具有第二表示环198-2及表示环238的方式而形成了被罩20覆盖的被覆部,因此无需在表示环之外另外设置被覆部,从而能够使手柄周围的结构简单化。
虽然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上述内容仅为一个示例。
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如图17所示,在调温手柄38中的操作部158的水龙头主体14侧的端部上具备圆筒状的被覆部246,并用罩20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覆盖该被覆部246。
关于这一点,对于切换手柄40侧同样地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切换手柄40中的操作部158的水龙头主体侧具备相同的圆筒状的被覆部246,并用罩20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的外侧覆盖该被覆部246。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作为左手柄而设置了调温手柄、作为右手柄而设置了切换手柄的情况下的示例,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作为左手柄和右手柄而设置了用于除上述以外的操作的手柄的情况。
并且,虽然本发明特别优选应用于附带有曲柄脚的、附带罩的水龙头中,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不具有曲柄脚的附带罩的水龙头等中,本发明能够以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加以各种变更的形态而构成。
符号说明
10  附带罩的水龙头;
14  水龙头主体;
16、18  曲柄脚;
20  罩;
38  调温手柄;
40  切换手柄;
158  操作部;
160  传递轴部(传递部);
198  表示环;
198-1  第一表示环;
198-2  第二表示环(被覆部);
246  被覆部。

Claims (3)

1.一种附带罩的水龙头,其为如下形式的附带罩的水龙头,即,具有:(a)水龙头主体;(b)旋转式的左、右手柄,其具备操作部及传递部,其中,所述操作部露出于外部,所述传递部在该操作部的径向内侧向该水龙头主体侧延伸,并与该水龙头主体的被操作部连结而对操作力进行传递;(c)罩,其从外侧覆盖该水龙头主体,
在从使用者进行的正面观察时,所述左手柄的操作部从所述罩的左端、所述右手柄的操作部从该罩的右端,以左右反向的方式而突出,
所述附带罩的水龙头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手柄及右手柄的各自的所述操作部的、所述水龙头主体侧的端部上具备圆筒状的被覆部,或者,以与该操作部呈分体的方式,且在与该操作部的所述水龙头主体侧的轴向端部相同的径向位置处,以与该轴向端部连续地向所述水龙头主体侧延伸的形式而设置圆筒状的被覆部,并且,使所述罩从与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的外侧对该被覆部进行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带罩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覆部为表示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附带罩的水龙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龙头为,具备将所述水龙头主体固定在墙壁上的曲柄脚的附带曲柄脚的水龙头,且所述罩覆盖该曲柄脚以及该水龙头主体。
CN2013101048906A 2012-03-30 2013-03-28 附带罩的水龙头 Pending CN10336315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2830 2012-03-30
JP2012082830A JP5966166B2 (ja) 2012-03-30 2012-03-30 カバー付き水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63158A true CN103363158A (zh) 2013-10-23

Family

ID=49365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48906A Pending CN103363158A (zh) 2012-03-30 2013-03-28 附带罩的水龙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66166B2 (zh)
CN (1) CN10336315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3867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龙头
CN109723107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水龙头
CN110005023A (zh) * 2017-11-29 2019-07-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水龙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71898B2 (ja) * 2015-02-27 2019-02-20 Toto株式会社 浴室
JP6547938B2 (ja) * 2015-02-27 2019-07-24 Toto株式会社 浴室用カウンタ
JP6917830B2 (ja) * 2017-08-22 2021-08-11 株式会社Lixil 水栓装置
JP7075038B2 (ja) * 2018-02-26 2022-05-25 Toto株式会社 吐水装置
WO2020189055A1 (ja) * 2019-03-19 2020-09-24 株式会社Lixil 水栓の操作装置
KR102451664B1 (ko) * 2020-11-02 2022-10-06 케이제이바스컬렉션 주식회사 수전장치
KR200494544Y1 (ko) * 2021-02-02 2021-11-03 주식회사 제이시엘인더스트리 벽붙이 샤워기용 수전금구 몸체 조립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0284A (ja) * 1990-06-29 1992-02-26 Inax Corp 水栓
JP2001032338A (ja) * 1999-07-19 2001-02-06 Kvk Corp カバー水栓
JP2003336298A (ja) * 2002-05-17 2003-11-28 San-Ei Faucet Mfg Co Ltd 湯水混合栓
JP2004239020A (ja) * 2003-02-10 2004-08-26 Toto Ltd 断熱カバー付壁付き水栓および壁付き水栓の断熱カバー
JP2010189842A (ja) * 2009-02-16 2010-09-02 Kvk Corp 水栓ハンド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10385A (ja) * 1996-05-23 1997-12-02 Inax Corp 水栓設置構造
JP3261566B2 (ja) * 1997-01-22 2002-03-04 株式会社ケーブイケー 水栓用カバー
JP2007205424A (ja) * 2006-01-31 2007-08-16 Toto Ltd 水栓装置
JP5413954B2 (ja) * 2009-04-13 2014-02-12 株式会社三栄水栓製作所 水栓カバー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水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60284A (ja) * 1990-06-29 1992-02-26 Inax Corp 水栓
JP2001032338A (ja) * 1999-07-19 2001-02-06 Kvk Corp カバー水栓
JP2003336298A (ja) * 2002-05-17 2003-11-28 San-Ei Faucet Mfg Co Ltd 湯水混合栓
JP2004239020A (ja) * 2003-02-10 2004-08-26 Toto Ltd 断熱カバー付壁付き水栓および壁付き水栓の断熱カバー
JP2010189842A (ja) * 2009-02-16 2010-09-02 Kvk Corp 水栓ハンドル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3867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龙头
CN109723107A (zh) * 2017-10-31 2019-05-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水龙头
CN113502884A (zh) * 2017-10-31 2021-10-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水龙头
CN110005023A (zh) * 2017-11-29 2019-07-1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水龙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66166B2 (ja) 2016-08-10
JP2013213314A (ja) 201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3158A (zh) 附带罩的水龙头
CN103363173A (zh) 附带罩的水龙头
CN103363174A (zh) 水龙头
US20110147490A1 (en) Shower head structure with faucet function
CN103836253A (zh) 把手组件和具有该把手组件的龙头及方法
JP2008303658A (ja) 吐水切替装置
CN103363172A (zh) 附带罩的水龙头
ITMI990259A1 (it) Cartuccia a dischi ceramici per la miscelazione di fluidi in rubinetti e simili
AU2004203840A1 (en) Sanitary fitting with swivelling spout
CN205678177U (zh) 一种切换式水龙头
CN106402428A (zh) 一种淋浴龙头
JP4879066B2 (ja) 水栓装置
CN205217176U (zh) 一种远程切换组合花洒
CN201255177Y (zh) 可自动锁附之套接式转轴
JP4430955B2 (ja) 水栓設備におけるシャワー吐水装置
JP2015010636A (ja) 弁ユニット及び水栓
CN103574146B (zh) 把手组件和具有该把手组件的龙头
CN204931397U (zh) 一种带把手的炒菜机
JP6735114B2 (ja) 水栓
CN204554024U (zh) 防烫装置及水龙头
CN211175501U (zh) 一种隐藏式操作的淋浴龙头
JP7093659B2 (ja) 水栓装置
CN201470501U (zh) 抽取式喷水头
JP7312358B2 (ja) 水栓装置
JP2015227672A (ja) シングルレバー水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