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59211B - 跨坐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坐型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59211B CN103359211B CN201210091436.7A CN201210091436A CN103359211B CN 103359211 B CN103359211 B CN 103359211B CN 201210091436 A CN201210091436 A CN 201210091436A CN 103359211 B CN103359211 B CN 1033592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mp
- vehicle
- position lamp
- overall width
- right 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ARRANGEMENT OF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 B60Q1/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the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or circuits therefor
- B60Q1/0029—Spatial arrangement
- B60Q1/0041—Spatial arrangement of several lamps in relation to each oth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2—Headlights
- B62J6/022—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62J6/026—Headligh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e.g. cas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2/00—Motorised scoo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兼顾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和位置灯的被视认性的跨坐型车辆。该车辆具备: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其在前车壳(30)上隔着车宽方向的车辆中心而布置;第1灯部(40),其在前车壳上在车宽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左右位置灯部之间而布置;在车辆前视中第1灯透镜(43)的左右侧缘(44L,44R)从其上部朝下方且朝内侧方延伸;左右位置灯部的位置灯光源(61L,61R)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于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第1灯光源(41)与第1灯透镜的下缘之间且布置于在车宽方向上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与通过左右侧缘的上端(47L,47R)的垂直线之间;前车壳具备在车辆前视中与分别连结第1灯光源与左右位置灯光源的直线CL,CR重叠的伸出部(33L,33R)。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坐型车辆,特别涉及跨坐型车辆的位置灯布置构造者。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跨坐型车辆在其前部的前车壳或车头,设置有在夜间或天色昏暗行车时用以照亮前方的车灯、以及显示车辆行车时的转弯方向的方向灯。此外,还设置有告知他人车辆的存在的位置灯。而在头灯未点亮的情形时,通过跨坐型车辆的位置灯点亮,对向来车或在前方行驶中的车辆的驾驶人、或行人等,还可通过位置灯的光,掌握到跨坐型车辆的存在。
关于头灯与位置灯的布置,有头灯布置于车头,而位置灯布置于前车壳的构成。另一方面,为了能使头灯大型化等的原因,还有将头灯布置于前车壳,同时位置灯还布置于前车壳者。
在前车壳布置头灯与位置灯,则头灯与位置灯将更为接近。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在先前的头灯与位置灯双方均布置于前车壳的跨坐型车辆中,仅有位置灯点亮的情形时的被视认性有被充分地考虑到。然而,在位置灯与头灯一起点亮的情形时的位置灯的被视认性(即,与头灯的识别性),则未被充分地考虑。这是因为在头灯与位置灯一起点亮的情形时,即使位置灯与头灯的识别性不高,跨坐型车辆整体的被视认性也能充分确保。因此,导致识别头灯与位置灯的必要性未能被意识到,造成先前的跨坐型车辆中,与头灯一起点亮的位置灯的被视认性不高。而跨坐型车辆的位置灯与头灯一起点亮的情形时位置灯的识别性不高,一般认为是因为位置灯与头灯均布置于前车壳的情形时,光量与位置灯多的头灯的光相比较容易进入他人的眼睛内。
在头灯与位置灯均布置于前车壳的跨坐型车辆中,为了要提高头灯与位置灯同时点亮时的位置灯的被视认性,可考虑尽量将头灯与位置灯分离而布置的方法。然而,关于跨坐型车辆,简洁小型化的要求很高,因此能布置的空间少。如为了使位置灯与头灯一起点亮时的识别性变得更好而仅单纯地将头灯与位置灯分离布置的话,将使跨坐型车辆的车辆前部大型化,此就设计上而言并不佳。因此,想要一边实现跨坐型车辆的简洁小型化,同时提高头灯与位置灯的识别性,并非易事。
关于提升位置灯的被视认性者,有如专利文献1的日本特开2009-181913号申请案。专利文献1中,通过将布置于车灯光源的正下方的位置灯光源相对于车灯光源向车辆的左右方向错开,而欲实现抑制上下尺寸的増大,同时可提升位置灯的识别性。
图12是显示先前的头灯单元230的前视图。具体来说,如图12所示,专利文献1的构成,是在单一的壳体231内收纳了车灯和位置灯而构成车灯单元230,并于车灯光源240的反射器243的下方朝向车宽方向的左右方偏位的位置处设置左右一对位置灯光源260和其反射器261。此外,图12所示的构成中,方向灯250和其反射器251布置于头灯单元230内。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虽然将位置灯光源260从车灯光源的正下方朝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偏位而布置,其中仍旧存在简洁小型化和识别性两者均不足的问题。
具体来说,由于位置灯光源260位于车灯光源240的反射器243的下方,因此造成车灯单元230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此外,其位置灯光源260虽然有偏位,但由于位置灯光源260与车灯光源240位于壳体231内,因此光是从一体成形的单一的透镜234射出,且车灯反射器243与位置灯反射器261在上下方向上大部份重叠,以致造成位置灯光源所射出的光容易被车灯光源所射出的光干扰,以致无法成为可将与车灯的识别性均提升到较佳程度的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鉴于上述情形而完成者,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兼顾车灯与位置灯与的简洁小型化,进而追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和位置灯的被视认性的跨坐型车辆。并且,根据本发明,即可通过位置灯使跨坐型车辆的大概的车宽为周围的人所识别。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跨坐型车辆,其具备:头管;布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的前车壳;左右位置灯部,其在所述前车壳上隔着车宽方向的车辆中心而布置;第1灯部,其在所述前车壳上,车宽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左右位置灯部之间而布置,且与所述左右位置灯部一起点亮;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分别具有位置灯光源、反射所述位置灯光源的光的位置灯反射器、和布置于所述位置灯反射器的前方的位置灯透镜;所述第1灯部具有第1灯光源、反射所述第1灯光源的光的第1灯反射器、和布置于所述第1灯反射器的前方的第1灯透镜;此外,所述第1灯透镜具有在车辆前视中位于比所述第1灯光源和所述第1灯反射器更下方的下缘;在车辆的前视中,位于比所述第1灯光源和所述第1灯反射器更外侧方的所述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从所述第1灯透镜的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内侧方延伸;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位置灯光源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于车辆上下方向上、所述第1灯光源与所述第1灯透镜的下缘之间,且布置于车宽方向上、所述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与通过所述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的上端的垂直线之间;所述前车壳具备在车辆的前视中与分别连结所述第1灯光源与所述左右位置灯光源的直线重叠的伸出部。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前车壳具备在车辆的前视中与分别连结第1灯光源与左右位置灯光源的直线重叠的伸出部,因此从左右位置灯部所射出的光难以被从车灯所射出的光所干扰,因此可使位置灯的被视认性变得更佳。
此外,在车辆的前视中,由于使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形成为从第1灯透镜的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内侧方延伸,并使左右位置灯部的位置灯光源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布置于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与通过所述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的上端的垂直线之间,因此不仅可使来自左右位置灯部的光的被视认性变得更佳,且同时可抑制前车壳的车宽方向的尺寸,因此可获得兼顾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与位置灯的被视认性的跨坐型车辆。
此外,由于可使来自左右位置灯部的光的被视认性变得更佳,因此可使跨坐型车辆大概的车宽能够为周围的人所识别。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其中所述位置灯光源全部位于比所述第1灯透镜的下缘更上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使位置灯光源均位于比第1灯透镜的下缘更上方的位置,因此可更抑制前车壳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所以可更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位于比所述位置灯光源和所述位置灯反射器更下方的所述位置灯透镜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方且朝向上方延伸,且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侧缘相对于通过所述第1灯透镜的最下端的水平线的角度,比下缘相对于所述水平线的角度大。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左右位置灯部各自的位置灯透镜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方且朝向上方延伸,因此可缩小前车壳的车宽方向的尺寸。
此外,由于使左右位置灯部的侧缘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比下缘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大,所以可使前车壳的横向宽度变小。因而在通过位置灯部的下缘部分确保位置灯的被视认性达到更佳的程度之后,可进一步抑制前车壳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更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位于比所述位置灯光源和所述位置灯反射器更外侧方的所述位置灯透镜的侧缘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方且朝向上方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使左右位置灯部各自的位置灯透镜的侧缘朝向外侧方且朝向上方延伸,因此可使前车壳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更为缩小,所以可更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即,如仅单纯地将左右位置灯部的位置灯透镜的侧缘横向地延伸而布置,将造成车宽变大,然于本发明中,通过将位置灯透镜的侧缘斜向地布置,所以可同时抑制上下方向的尺寸和车宽方向的尺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或4,其中所述位置灯光源具有多个LED发光组件,在车辆的前视中,所述LED发光组件越往车宽方向的外侧方则越位于上方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作为位置灯光源的多个LED发光组件是越往车宽方向的外侧方则越位于上方的位置,因此与技术方案3或4的发明同样地,可更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即,如仅单纯地将位置灯光源的多个光源横向地并排,将造成车宽变大。但在本发明中,通过倾斜地布置位置灯光源,所以可将位置灯光源的多个光源作斜向布置,而同时抑制上下方向尺寸和车宽方向尺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到4中任一个技术方案,其中在车辆前视中,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下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且所述前车壳的所述伸出部的下部还具有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左右位置灯部的下部与伸出部的下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因此可使左右位置灯部的下部与伸出部的下部的尺寸变小,所以可更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到4中任一个技术方案,其中在车辆的侧视中,所述左右位置灯部是朝向上方且朝向后方延伸,所述左右位置灯部与所述第1灯部之间布置有所述前车壳的所述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左右位置灯部是朝向上方且朝向后方延伸,所以可谋求位置灯部与前车壳的前后方向的小型化,并同时提升位置灯部的被视认性,借此,可使车辆前部更加简洁小型化。此外,通过伸出部的布置,可提升侧视车辆时的位置灯的被视认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其中在车辆的侧视中,所述第1灯部与所述伸出部具有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具有朝向上方且朝向后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在车辆侧视中,使第1灯部与伸出部的前部,和左右位置灯部的后部具有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因此可一方面确保位置灯的被视认性,另一方面更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到4中任一个技术方案,其中在车辆前视中,所述第1灯部的下方与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下方未布置所述前车壳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使第1灯部的下方与左右位置灯部的下方未布置前车壳的部分,因此可使前车壳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而更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且由于第1灯部的下方未布置前车壳的部分,头灯对下方照射的范围不会受到妨碍,而可更明亮地照射车辆前轮附近的地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其中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1灯部与所述前车壳双方。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即使因为谋求车辆前部更加简洁小型化并消除妨碍头灯对下方照射的因素而在第1灯部的下方与左右位置灯部的下方未布置前车壳的部分,所造成的车辆前部的下部的刚性降低,仍可借左右位置灯部发挥连结构件的功能,而确保车辆前部的刚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到4中任一个技术方案,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车宽方向上的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各自的外端位于比车宽方向上的第1灯部的左右的外端更外侧方的地方。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车宽方向上的左右位置灯部的各自的外端位于比车宽方向上的所述第1灯部的左右的外端更外侧方的地方,更接近前车壳的外缘,所以可提升位置灯部所致的车宽的被视认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所述前车壳的外侧缘是下部比上部更突出于车宽方向的外侧方,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布置于所述前车壳的突出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构成,由于一边可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且一边将左右位置灯部布置于前车壳的车宽方向中更突出于外侧方的部分,所以可更提升车宽的被视认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3是关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到4中任一个技术方案,其中所述第1灯部所射出的光是白色系,所述左右位置灯部所射出的光是白色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的俯视图。
图4是显示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中的第1灯部与左右位置灯部的图。
图5是显示将图4中所示的第1灯部的第1灯透镜的右半部分的透镜与右位置灯部的位置灯透镜去除后的图。
图6是图2的A-A线剖面的箭头方向剖面图。
图7是本实施例的以速克达型车辆的前车壳为中心的扩大前视图。
图8是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的前部的扩大侧视图。
图9是显示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中的第1灯部与左右位置灯部的后视图。
图10是本实施例的以速克达型车辆的前车壳为中心的扩大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以速克达型车辆的前车壳为中心的扩大前视图。
图12是显示先前的头灯单元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的构成>
以下参照图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前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的俯视图。图1中所示的本实施例的跨坐型车辆是速克达型车辆1。但,关于本发明的跨坐型车辆并不限定于速克达型车辆1,其它跨坐型车辆,例如自动三轮车、全地形型车辆(ATV,四轮越野车)、电动机车、雪地用机动车辆等的车辆也可适用。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左,右的方向分别指乘坐于速克达型车辆1的乘坐者所观察的前,后,左,右的方向。而且,图1中的符号FR表示前方。
<车辆整体>
背骨型的车体框架2的前端部将前叉3支持成使其可左右转动,所述车体框架2的中央部将单元摇动式动力单元4支持成使其可上下揺动。座部5以可以其前端部的铰链销为中心相对于收纳箱13开闭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动力单元4的上方。
前叉3朝向前方而斜向下方延伸。前叉3的下端配设有前轮6,上端则配设有操纵把手7。动力单元4的后端部配设有可旋转地由所述动力单元4的后端部所支持,且通过所述动力单元4的驱动力而被驱动的后轮8。
在前叉3的周围配设有后述的下车壳32,此外,座部5的下方配设有侧车壳10,在此下车壳32与侧车壳10之间配设有低地板式的置脚板11。此外,在置脚板11的后端部与座部5的前部的下方之间则配设有中央车壳12。
动力单元4是具备例如引擎18与未图示的三角皮带式无段变速机,而与从引擎18的侧方向车辆后方延伸的传动箱19一体化的构造者,引擎18使汽缸轴大致水平地朝向前方而搭载。而且,还可不将引擎18与传动箱19一体化,而采个别的个体的构造。
<车体框架2>
其次,对于前述的车体框架2的整体构造加以说明。如图1中所示,车体框架2具备可转动地支持连结于前叉3的转向轴(未图示)的头管21、连接于头管21且朝向后下方延伸的下管22、从下管22的下部朝向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支架23、从左右一对下支架23各自的后部朝向后上方延伸而从下方支持座部5的左右一对座部轨架24。此外,具体来说,车体框架2的下支架23和座部轨架24可例如以圆筒状的管材形成。
<侧车壳10>
如图1中所示,速克达型车辆1是具备划分座部5与动力单元4间的空间的车宽方向左侧和右侧的左侧和右侧侧车壳10。
侧车壳10如图1所示,布置于车体框架2的侧方,在侧视中不与后轮8重叠地朝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此外,侧车壳10具备上侧车壳101与下侧车壳102。上侧车壳101与下侧车壳102是例如采用合成树脂射出成形品。
本实施例中,上侧车壳101与下侧车壳102是采分别成形的个别的个体的构造,但还可采用上侧车壳101与下侧车壳102一体成形的构造。
而且,速克达型车辆1的后方,在左侧和右侧侧车壳10之间布置有尾灯9。
<前车壳30>
如图1中所示,速克达型车辆1具备布置于比置脚板11更前方且更上方的地方,且布置于头管21的前方的前车壳30。此外,速克达型车辆1具备布置于前车壳30的上方,且覆盖把手7的车头17。且速克达型车辆1又具备布置于下管22的上方与后方和头管21的后方的护脚板31,与布置于下管22的下方与前方,且位于前轮6的上方的下车壳32。而且,这些护脚板31和下车壳32是相对于前车壳30的位置而作概念性的分类,因此并非表示这些构件必须个别地形成。即,前车壳30、护脚板31、和下车壳32各自可以为个别的个体,或者还可为其中的两者以上成为一体。此外,这些构件还可分别由多个构件所构成。且还可构成为这些多个构件中的一者或两者以上与其它构件的一部分或全部一体化。在本实施例中,前车壳30与下车壳32为一体化,而护脚板31与前车壳30则形成为个别的个体。
此外,下车壳32从置脚板11的前部朝向前方而斜向上地延伸,且位于下管22的下方与前方,覆盖前轮6的上方,其具有挡泥体的功能,可防止由前轮6所带起来的水或泥土等喷溅到乘坐者的脚部。
<方向灯70>
速克达型车辆1具有显示车辆行车时的转弯方向而分别布置于车辆的前部与后部的方向灯70。方向灯70隔着车宽方向中的车辆中心而分别布置于左右侧。图1中所示的例是将方向灯70布置于车头17。此外,图1中所示的例又显示于车辆的后部布置的方向灯70隔着尾灯9而分别布置于左右侧。车辆行车时,方向灯70未点亮,当欲转弯时乘坐者使所欲转弯的方向的方向灯70作动时,所述方向的方向灯70会闪烁。借此,速克达型车辆1将可告知其它人其将要转弯到所述方向。而且,方向灯70通常是使用射出橘色系的光者。
此处所指的橘色系范围,是根据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可视色的色度坐标系中,下述的区域
绿色的境界:y≦x-0.12
红色的境界:y≧0.39
白色的境界:y≦0.79-0.67x
重叠的部分,即为本发明中所述的橘色系的界限范围。
方向灯70具备射出光的方向灯光源、布置于方向灯光源的周围以反射方向灯光源的光的方向灯反射器、与以包围方向灯反射器的周边的方式布置于方向灯反射器的前方的方向灯透镜(均未图示)。
图1中所示的例虽是将速克达型车辆1的前部的方向灯70布置于车头17的构成,但本发明中还可将速克达型车辆1的前部的方向灯70布置于前车壳30。此外,如后述的<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例>与图11所示,还可将方向灯70设于头灯80中。
<第1灯部40>
如图2与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是在前车壳30,在车宽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布置第1灯部40。第1灯部40是具备于夜间或昏暗天色中行车时用以照射前方且告知其它人速克达型车辆1的存在的头灯80。
如上所述,车辆的前部的方向灯70还可布置于前车壳30。采用如此的布置时,可在前车壳30的第1灯部40以外的地方,隔着车宽方向中的车辆中心将方向灯70分别布置于左右侧,此外,也可将头灯80与方向灯70整合,而于第1灯部40的内部中将方向灯70分别布置于左右侧。
而且,本发明不论是否将方向灯70布置于第1灯部40内,均可适用。
此外,第1灯部40具备第1灯光源41、反射第1灯光源41的光的第1灯反射器42、和布置于第1灯反射器42的前方的第1灯透镜43。而且,于本实施例中,头灯光源81、头灯反射器82、头灯透镜83即分别为第1灯光源41、第1灯反射器42、第1灯透镜43。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方向灯70还可布置于前车壳30的第1灯部40以外的地方,或如图11的其它实施例所示,还可整合头灯180与方向灯170而构成为于第1灯部140的内部中布置方向灯170,此时,头灯光源181、头灯反射器182、头灯透镜183还分别为本发明所述的第1灯光源141、第1灯反射器142、第1灯透镜143。而且,头灯80,180通常是适用射出白色系的光者。
此处所指的白色系范围,是根据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可视色的色度坐标中,下述的区域
青色的境界:x≧0.310
黄色的境界:x≦0.500
绿色的境界:y≦0.150+0.640x
绿色的境界:y≦0.440
紫色的境界:y≧0.050+0.750x
红色的境界:y≧0.382
重叠的部分,即为本发明中所述的白色系的界限范围。
如图4与图5中所示,第1灯透镜43是具有位于比第1灯光源41和第1灯反射器42更下方的下缘45,和位于比第1灯光源41和第1灯反射器42更外侧方的左右侧缘44L,44R。此外,第1灯透镜43又具有位于比第1灯光源41和第1灯反射器42更上方的上缘46。
<左右位置灯部60L,60R>
接着,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具备在前车壳30上,隔着车宽方向中的车辆中心而分别布置于左侧与右侧的左右位置灯部60L,60R。位置灯部60L,60R是在跨坐型车辆的行车时点亮,借此可使其它人掌握到跨坐型车辆的存在或其车宽。一般而言,速克达型车辆1的点亮顺序,是首先位置灯部60L,60R点亮,接着头灯80点亮。因此,基本上来说,头灯点亮时,位置灯部60L,60R则保持点亮。而且,左右位置灯部60L,60R通常与头灯80相同,使用射出白色系的光者。此处所指的白色系如同关于第1灯部40的说明所述。由于位置灯部60L,60R所射出的光色与头灯80类似,因此适用于先前的构成中的情形时,如位置灯部60L,60R与头灯80一起点亮,将难以识别位置灯。
同样地,位置灯部60L,60R是具有位置灯光源61L,61R、反射位置灯光源61L,61R的光的位置灯反射器62R,62L、和布置于位置灯反射器62R,62L的前方的位置灯透镜63R,63L。
以下同时参照图4与图5说明。图4是显示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中的第1灯部40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图。图5是显示将图4中所示的第1灯部40的第1灯透镜43的右半部分的透镜与右位置灯部60R的位置灯透镜63R去除后的图。如图4与图5中所示,布置于第1灯反射器42的前方的第1灯透镜43的尺寸形成为比第1灯反射器42大。在车辆前视中,第1灯透镜43的外缘还比第1灯反射器42的外缘大。即,其以在车辆前视中,第1灯反射器42的外形线位于第1灯透镜43的外形线中的方式,布置于速克达型车辆1的前车壳30。因此,在车辆前视中,第1灯透镜43的下缘45位于比第1灯反射器42更下方,第1灯透镜43的侧缘44L,44R位于比第1灯反射器42更外侧方。
同样地,布置于左右位置灯光源61L,61R的前方的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的尺寸还各自形成为比左右位置灯反射器62L,62R大。在车辆前视中,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的外缘还比左右位置灯反射器62L,62R的外缘大。即,其以在车辆前视中,左右位置灯反射器62L,62R的外形线位于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的外形线中的方式,布置于速克达型车辆1的前车壳30。因此,在车辆前视中,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的下缘65L,65R位于比位置灯反射器62L,62R更下方,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的侧缘64L,64R位于比位置灯反射器62L,62R更外侧方。
<第1灯部40的形状>
如图2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第1灯部40具有在车辆前视中呈朝向下方的箭头状的形状。具体来说,第1灯部40在车辆前视中,其位于比第1灯光源41和第1灯反射器42更外侧方的第1灯透镜43的左右侧缘44L,44R是从第1灯透镜43的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内侧方延伸。此外,第1灯透镜43在车辆前视中,其位于比第1灯光源41和第1灯反射器42更下方的下缘45是从左右侧缘44L,44R的下端,各自朝向车宽的中心,朝向内侧方而斜向下地延伸。本实施例中,下缘45是大致呈扁平的V字形,因此于车辆前视中,下缘45的位于最下方位置的地方是下缘45的最下端50。
本实施例中,在车辆前视中,第1灯透镜43的侧缘44L,44R与下缘45的相对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最下端50的水平线DL的倾斜角度不同。具体来说,相对于所述水平线DL的倾斜角度较大的第1灯透镜43的缘部为侧缘44L,44R,而相对于所述水平线DL的倾斜角度较小的第1灯透镜43的缘部为下缘45。侧缘44L,44R与下缘45在侧缘44L,44R各自的下端48L,48R相连接。
而且,第1灯透镜43的侧缘44L,44R的相对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最下端50的水平线DL的角度,比下缘45的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的相对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最下端50的水平线DL的角度大。第1灯透镜43的上缘46还从左右侧缘44L,44R的上端47L,47R,各自朝向车宽的中心,朝向内侧方而斜向下地延伸。同样地,第1灯透镜43的侧缘44L,44R的相对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最下端50的水平线DL的角度,还比上缘46的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的相对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最下端50的水平线DL的角度大。
即,第1灯部40的侧缘44L,44R越向下方则越接近车宽方向的中心。借此,由于可抑制为了布置第1灯部40所必要的前车壳30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所以可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此外,本实施例中,在车辆前视中,左右侧缘44L,44R是从第1灯透镜43的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内侧方延伸。因此如图5所示,在车辆前视中,当以头灯光源81为基准时,第1灯部40的侧缘44L,44R中,位于比头灯光源81更上方的部分比位于更下方的部分位于更外侧方。
<第1灯部40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布置关系>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第1灯部40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均布置于前车壳30。由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布置是以可显示车宽者为优选,所以以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分别位于第1灯部40的两侧的布置,即,第1灯部40位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之间的布置为优选。
此外,并不需要第1灯部40的整体均位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之间,还可布置成车宽方向中的第1灯部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之间。具体来说,如图2与图4所示,在车辆前视中,将左位置灯部60L布置为在速克达型车辆1车宽方向中位于比第1灯部40的左侧缘44L更外侧方,同时将右位置灯部60R布置为在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宽方向中位于比第1灯部40的右侧缘44R更外侧方。此外,如图5所示,右位置灯部60R布置成位置灯光源61R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灯透镜43的右侧缘44R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右侧缘44R上端47R的垂直线VR之间(侧缘44R与垂直线VR所包围的角形区域)。同样地,图5中虽未显示出,但左位置灯部60L还布置成位置灯光源61L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灯透镜43的左侧缘44L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左侧缘44L上端47L的垂直线VL之间(侧缘44L与垂直线VL所包围的角形领域)。
此外,就车辆上下方向来说,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布置成在车辆上下方向中位置灯光源61L,61R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灯光源41与第1灯透镜43的下缘45之间。此处所述的第1灯光源41与下缘45之间是指通过第1灯光源41的下端的水平线UL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最下端50的水平线DL之间。
图6是图2的A-A线剖面的箭头方向剖面图。图6中显示出第1灯部40与位置灯部60R的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位置关系。具体来说,在车辆前后方向中,位置灯光源61R位于比第1灯光源41更前方,位置灯反射器62R还位于比第1灯反射器42更前方。另一方面,位置灯透镜63R位于比第1灯透镜43更后方。另外,图6中虽未显示出位置灯部60L,但其车辆前后方向中的与第1灯部40的位置关系与位置灯部60R相同。
根据所述的构成,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各自在第1灯部40的左右侧缘44L,44R下方布置于接近车宽方向中心的地方,所以可以抑制用以布置第1灯部40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所需的前车壳30的车宽方向的尺寸,而能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优选者为使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一部分位于比第1灯部40的下缘更下方而布置。借此,可使车辆前部更加简洁小型化。
此外,通过本发明所述位置灯光源61L,61R的布置位置,不仅可抑制位置灯部60L,60R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且还可抑制左右方向的尺寸,进而可使车辆前部更加简洁小型化。
而且,第1灯部40的形状并不限于所述的朝向下方的箭头状的形状,其它形状,例如朝向上方的箭头状、或倒立梯形等的形状还可。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头灯80的外壳与位置灯部60L,60R的外壳是个别的个体,但还可将头灯80的外壳与位置灯部60L,60R的外壳形成为一体。
<伸出部33L,33R>
图7是本实施例的以速克达型车辆1的前车壳30为中心的扩大前视图。如图7中所示,前车壳30具有伸出部33L,33R,伸出部33L,33R在车辆前视中与分别连接第1灯部40的第1灯光源41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各自的位置灯光源61L,61R的直线CL,CR重叠。具体来说,前车壳30具有与连接第1灯光源41与左位置灯光源61L的直线CL重叠的伸出部33L,和与连接第1灯光源41与右位置灯光源61R的直线CR重叠的伸出部33R。而且,如后面所述,在左右位置灯光源61L,61R为使用多个灯泡或LED发光组件的情形时,直线CL,CR可以其中的一者与第1灯光源41连接而成。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前车壳30具有与分别连接第1灯光源41与位置灯光源61L,61R的直线CL,CR重叠的伸出部33L,33R,因此来自位置灯部60L,60R的光不容易受到来自第1灯部40的头灯80的光的干扰,因此来自位置灯部60L,60R的光的被视认性可变得优选。
此外,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将第1灯透镜43的左右侧缘44L,44R构成为在车辆前视中从第1灯透镜43的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内侧方延伸,且将左右位置灯光源61L,61R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布置于第1灯透镜43的左右侧缘44L,44R与通过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44L,44R上端的垂直线VL,VR之间,不但可使来自位置灯部的光的被视认性变得优选,且可抑制前车壳30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所以可良好地兼顾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的简洁小型化与位置灯的被视认性。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第1灯部40的侧缘侧缘44L,44R越往下方则越接近车宽方向的中心。因此,所布置的伸出部33L,33R还越往下方则越接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而延伸。因此,即使于第1灯部40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之间布置了伸出部33L,33R,还能够抑制前车壳30的车宽方向的尺寸,而可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此外,更优选的是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位置灯光源61L,61R布置为位于比第1灯透镜43的下缘45更上方。即,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位置灯光源61L,61R是分别全部布置于车辆上下方向中第1灯光源41与第1灯透镜43的下缘45之间,即布置于图5中的直线UL与直线DL之间。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可抑制前车壳3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而可更加谋求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位置灯部60L,60R的形状>
如图2和图4中所示,在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辆前视中,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各自的下缘65L,65R倾斜。具体来说,下缘65L,65R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方且朝向上方而倾斜地延伸。即,下缘65L,65R以越往车辆的外侧方则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延伸。而且,下缘65L,65R并不限定为直线,即使形成为包含有圆弧状缘、或包含锯齿状缘等,只要是连接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的最下端67L,67R与侧缘64L,64R各自的下端66L,66R的线PL,PR朝着越往外侧方越位于上方的方向倾斜地延伸者,即可获致本发明的功效。如图4中所示,本实施例的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各自的下缘65L,65R从接近车宽中心的一侧起,先朝向外侧方且朝向下方倾斜地延伸一小段后,再朝向外侧方且朝向上方倾斜地延伸,最后再朝向外侧方且朝向下方倾斜地延伸一小段,但分别连接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的最下端67L,67R与侧缘64L,64R各自的下端66L,66R的线PL,PR朝着越往外侧方则越位于上方的方的倾斜地延伸。
此外,如图2与图4中所示,在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辆前视中,左右位置灯透镜63L,63R各自的侧缘64L,64R成倾斜状。具体来说,侧缘64L,64R是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方且朝向上方,以比线PL,PR的相对于通过第1灯透镜43的最下端50的水平线DL的倾斜角度大的角度,倾斜地延伸。此外,侧缘64L,64R还不限于直线者,包含有圆弧状缘者,或包含有锯齿状缘者等也可。而且,侧缘64L,64R还可垂直地朝向上方延伸。
根据上述构成,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各自的位置灯透镜63L,63R的下缘65L,65R朝向外侧方且朝向上方延伸,所以可进一步缩小前车壳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更加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此外,通过使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侧缘64L,64R的相对于水平线DL的角度比下缘65L,65R的相对于水平线DL的角度大,所以不仅可确保左右位置灯具有所希望的优选的被视认性,而且又可使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外侧部分的布置所需空间的宽度比内侧部分小,所以可更加抑制前车壳30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更加谋求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伸出部33L,33R的形状>
伸出部33L,33R的形状只要是越往下方则越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延伸者,即可获致所述兼顾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的简洁小型化与位置灯的被视认性的功效。
此外,在车辆前视中,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下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而且,前车壳30的伸出部33L,33R的下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如图2与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下部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逐渐变细,而形成为呈前端变细的形状,前车壳30的伸出部33L,33R的下部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逐渐变细,而形成为呈前端变细的形状。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左右位置灯部61L,61R的下部与伸出部33L,33R的下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所以可使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下部与伸出部33L,33R的下部的尺寸变小,可使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更加简洁小型化。
图8是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的前部的扩大侧视图。如图8所示,在车辆侧视中,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图8中右位置灯部60R未示出)形成为朝向上方且朝向后方而倾斜地延伸。
此外,如图8中所示,于车辆侧视中,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与第1灯部40之间,还布置有前车壳30的伸出部33L,33R的至少一部分。而且,本实施例中是布置成前车壳30的伸出部33L,33R的全部均位于位置灯部60L,60R与第1灯部40之间,但不限于此,还可将伸出部33L,33R形成或布置为伸出部33L,33R的一部分不位于位置灯部60L,60R与第1灯部40之间,例如将伸出部33L,33R形成或布置为其下端位于比位置灯部60L,60R的下缘65L,65R更下方,也可获致本发明的功效。
此外,在车辆侧视中,第1灯部40与伸出部33L,33R以具有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优选。如图8中所示,本实施例中,伸出部33L,33R形成为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逐渐变细,呈前端变细的形状(图8中车辆右侧的伸出部33R未示出)。另一方面,第1灯部40还具有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逐渐变细,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但在前端中具有在前车壳30的下方绕到前车壳30的后方的折返部34。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朝向上方且朝向后方延伸,而可提高前车壳30下缘的高度方向的位置,所以可使前车壳3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变小,更进一步谋求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的简洁小型化。此外,通过伸出部33L,33R的布置,还可提高车辆于侧视时的位置灯的被视认性。
并且,由于第1灯部40与伸出部33L,33R的前部,和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后部呈前端变细的形状,所以可一边确保位置灯60L,60R的被视认性,一边谋求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位置灯光源61L,61R>
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位置灯光源61L,61R可使用1个或多个灯泡或LED发光组件,其个数并不受限定。图5的左半部分所示的右位置灯部60R的位置灯光源61R是使用多个LED发光组件的例子。本实施例的中是将LED发光组件沿着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位置灯透镜63L,63R的下缘65L,65R而布置。此外,还可沿着位置灯透镜63L,63R的侧缘64L,64R布置LED发光组件,或沿着下缘65L,65R与侧缘64L,64R双方布置LED发光组件。如所述说明,在车辆前视中,下缘65L,65R与侧缘64L,64R以越往车辆的外侧方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延伸,因此于车辆前视中,LED发光组件的布置成为越往车宽方向的外侧方则越位于上方的布置。
根据上述构成,作为左右位置灯光源61L,61R的多个LED发光组件越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方而越位于上方,因此可更加谋求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的简洁小型化。
而且,作为位置灯光源61L,61R的多个LED发光组件可布置成于车辆俯视中,在车辆的车宽方向并排成一列。此外,如图10中所示,还可布置成于车辆俯视中,作为位置灯光源61L,61R的多个LED发光组件越往外侧方则越位于后方。通过如此的布置,由于还可抑制车辆前部的车宽方向的尺寸,所以可更加谋求速克达型车辆1的简洁小型化。
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是如图1与图2中所示,第1灯部40的下方与位置灯部61L,61R的下方未布置前车壳30的部分。
根据上述构成,不仅可使前车壳3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较小,谋求速克达型车辆1前部的简洁小型化,并且由于第1灯部40的下方未布置前车壳30的部分,因此朝向头灯下方照射的范围不会受到干扰,而可将车辆的前轮6附近的地面照射得更为明亮。
此外,优选的构成中,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分别固定于第1灯部40与前车壳30双方。图9是显示本实施例的速克达型车辆1中的第1灯部40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后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在第1灯部40的背面,固定于设置于侧缘44L,44R的固定支架49R,49L。此外,左右位置灯部60L,60R还经由固定支架69而固定于前车壳30。此外,位置灯部60L,60R固定于第1灯部40的左右的固定处可设于第1灯部40的下缘45、或侧缘44L,44R、或者双方。
根据上述构成,不仅可使车辆前部更加简洁小型化,且即使因为为了使头灯80朝向下方的照射不会受到干扰而于第1灯部40的下方与左右位置灯部60L,60R的下方未布置前车壳30的部分,造成车辆前部的下部的刚性若干降低,仍然可通过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发挥连结构件的功能,而弥补刚性降低的部分,确保车辆前部原本的刚性。
此外,如图7所示,优选为于车辆前视中,前车壳30的外侧缘的下部FD比上部FU更突出于车宽方向的外侧方,且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布置于前车壳30的突出的下部FD的部分。
通过上述构成,由于一边可谋求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且一边将左右位置灯部60L,60R布置于前车壳30的车宽方向中更突出于外侧方的部分,所以可更加提升速克达型车辆1的车宽的被视认性。
此外,由于头灯光源81仅在中央布置一个,因此越离开头灯光源81其光量越低。第1灯透镜43的上端47L,47R位于比位置灯部60L,60R的位置灯光源61L,61R更外侧方的位置,所述部分的光量较少。而位置灯光源61L,61R位于比第1灯透镜43的一部分更外侧方的位置,所以通过位置灯的视认性的提高,可使车宽的视认性还提高。
此外,根据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使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从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内侧方延伸,且将位置灯部60L,60R布置于比第1灯部40的侧缘44L,44R更外侧方的地方,所以在使车辆前部变得简洁小型的情形下,仍旧可使第1灯部40在上下方向大型化。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的以速克达型车辆1的前车壳130为中心的扩大前视图。图11中所示的其它实施例中,整合了头灯180与方向灯170,而将方向灯170配设于头灯180内。
图11中所示的其它实施例中,第1灯部140所具备的头灯180的头灯光源181、头灯反射器182、头灯透镜183即分别为本发明所述的第1灯光源141、第1灯反射器142、第1灯透镜143。
如图11中所示,在左右位置灯部160L,160R分别仅布置一个灯泡或LED发光组件作为位置灯光源161L,161R。
此外,图11所示的其它实施例中,在头灯180与左右位置灯部160L,160R的下方布置有前车壳130。
而且,关于图11中所示的其它实施例的其它的构成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相同,所以省略其它的构成的相关说明。
如图11中所示,在此实施例中右位置灯部160R还布置成位置灯光源161R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灯透镜143的右侧缘144R与通过第1灯透镜143的右侧缘144R上端147R的垂直线VR'之间(侧缘144R与垂直线VR'所包围的角形领域)。同样地,左位置灯部160L还布置成位置灯光源161L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灯透镜143的左侧缘144L与通过第1灯透镜143的左侧缘144L上端147L的垂直线VL'之间(侧缘144L与垂直线VL'所包围的角形领域)。
此外,就车辆上下方向来说,左右位置灯部160L,160R还布置成在车辆上下方向中位置灯光源161L,161R各自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1灯光源141与第1灯透镜143的下缘145之间。此处所述的第1灯光源141与下缘145之间是指通过第1灯光源141的下端的水平线UL'与通过第1灯透镜143的最下端150的水平线DL'之间。
根据图11中所示的其它实施例,还可与本发明前述的实施例相同,可兼顾头灯与位置灯的简洁小型化、跨坐型车辆前部的简洁小型化、以及位置灯的被视认性。另外更可通过位置灯而使跨坐型车辆大概的车宽能够为周围的人所识别。
以上,已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出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在不背离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本发明的情况下作出各种设计变化。例如本发明还可应用于速克达型车辆以外的跨坐型车辆。
Claims (13)
1.一种跨坐型车辆,其具备:
头管;
布置于所述头管的前方的前车壳;
左右位置灯部,其在所述前车壳上隔着车宽方向的车辆中心而布置;
第1灯部,其在所述前车壳上,车宽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左右位置灯部之间而布置,且与所述左右位置灯部一起点亮;
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分别具有位置灯光源、反射所述位置灯光源的光的位置灯反射器、和布置于所述位置灯反射器的前方的位置灯透镜;
所述第1灯部具有第1灯光源、反射所述第1灯光源的光的第1灯反射器、和布置于所述第1灯反射器的前方的第1灯透镜;此外,所述第1灯透镜具有在车辆前视中位于比所述第1灯光源和所述第1灯反射器更下方的下缘;
在车辆的前视中,位于比所述第1灯光源和所述第1灯反射器更外侧方的所述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从所述第1灯透镜的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内侧方延伸;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位置灯光源各自的至少一部分布置于车辆上下方向上、所述第1灯光源与所述第1灯透镜的下缘之间,且布置于车宽方向上、所述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与通过所述第1灯透镜的左右侧缘的上端的垂直线之间;
所述前车壳具备在车辆的前视中与分别连结所述第1灯光源与所述左右的位置灯光源的直线重叠的伸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所述位置灯光源全部位于比所述第1灯透镜的下缘更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位于比所述位置灯光源和所述位置灯反射器更下方的所述位置灯透镜的下缘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方且朝向上方延伸,且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侧缘相对于通过所述第1灯透镜的最下端的水平线的角度比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下缘相对于所述水平线的角度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位于比所述位置灯光源和所述位置灯反射器更外侧方的所述位置灯透镜的侧缘的至少一部分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方且朝向上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所述位置灯光源具有多个LED发光组件,在车辆的前视中,所述LED发光组件越往车宽方向的外侧方则越位于上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车辆前视中,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下部具有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且所述前车壳的所述伸出部的下部也具有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车辆的侧视中,所述左右位置灯部朝向上方且朝向后方延伸,所述左右位置灯部与所述第1灯部之间布置有所述前车壳的所述伸出部的至少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车辆的侧视中,所述第1灯部与所述伸出部具有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具有朝向上方且朝向后方呈前端变细的形状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所述第1灯部的下方与所述左右位置灯部的下方未布置所述前车壳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分别固定于所述第1灯部与所述前车壳双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车宽方向上的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各自的外端位于比车宽方向上的所述第1灯部的左右的外端更外侧方的地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在车辆的前视中,所述前车壳的外侧缘的下部比上部更突出于车宽方向的外侧方,所述左右位置灯部布置于所述前车壳的突出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跨坐型车辆,其中所述第1灯部所射出的光是白色系,所述左右位置灯部所射出的光是白色系。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91436.7A CN103359211B (zh) | 2012-03-30 | 2012-03-30 | 跨坐型车辆 |
MYPI2012700720A MY165482A (en) | 2012-03-30 | 2012-10-01 | Straddle-type vehicle |
ES12186844.2T ES2564967T3 (es) | 2012-03-30 | 2012-10-01 | Vehículo del tipo de montar a horcajadas |
EP12186844.2A EP2644484B1 (en) | 2012-03-30 | 2012-10-01 | Straddle-type type vehicl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091436.7A CN103359211B (zh) | 2012-03-30 | 2012-03-30 | 跨坐型车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59211A CN103359211A (zh) | 2013-10-23 |
CN103359211B true CN103359211B (zh) | 2016-05-04 |
Family
ID=46970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91436.7A Active CN103359211B (zh) | 2012-03-30 | 2012-03-30 | 跨坐型车辆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644484B1 (zh) |
CN (1) | CN103359211B (zh) |
ES (1) | ES2564967T3 (zh) |
MY (1) | MY16548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4293A (zh) * | 2019-03-29 | 2020-10-27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照灯组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16679A (ja) * | 2014-07-04 | 2016-02-01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JP2016064805A (ja) | 2014-09-26 | 2016-04-2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CN105818907B (zh) * | 2015-01-09 | 2018-09-2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乘型车辆 |
TWI606951B (zh) * | 2016-01-29 | 2017-12-01 | 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 跨坐型車輛 |
JP6389218B2 (ja) * | 2016-09-30 | 2018-09-12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
CN107878618B (zh) * | 2016-09-30 | 2020-12-0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乘型车辆 |
CN107878621B (zh) * | 2016-09-30 | 2020-02-2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跨乘型车辆 |
CN108263526B (zh) * | 2016-12-30 | 2020-03-13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骑乘型车辆 |
JP2021030798A (ja) | 2019-08-21 | 2021-03-01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60643A (zh) * | 2004-02-26 | 2005-08-3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的指示灯 |
CN1903642A (zh) * | 2005-07-25 | 2007-01-3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CN101498413A (zh) * | 2008-01-31 | 2009-08-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照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57857B2 (ja) * | 1997-07-01 | 2004-08-25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
JP2010120629A (ja) * | 2008-10-23 | 2010-06-03 | Yamaha Motor Co Ltd | スクータ型車両 |
JP2013112272A (ja) * | 2011-11-30 | 2013-06-10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JP2013203082A (ja) * | 2012-03-27 | 2013-10-07 | Yamaha Motor Co Ltd | 鞍乗型車両 |
-
2012
- 2012-03-30 CN CN201210091436.7A patent/CN103359211B/zh active Active
- 2012-10-01 MY MYPI2012700720A patent/MY165482A/en unknown
- 2012-10-01 ES ES12186844.2T patent/ES2564967T3/es active Active
- 2012-10-01 EP EP12186844.2A patent/EP264448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60643A (zh) * | 2004-02-26 | 2005-08-3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二轮车的指示灯 |
CN1903642A (zh) * | 2005-07-25 | 2007-01-31 |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CN101498413A (zh) * | 2008-01-31 | 2009-08-0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的前照灯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24293A (zh) * | 2019-03-29 | 2020-10-27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车辆的前照灯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Y165482A (en) | 2018-03-23 |
CN103359211A (zh) | 2013-10-23 |
EP2644484A2 (en) | 2013-10-02 |
EP2644484B1 (en) | 2016-03-02 |
EP2644484A3 (en) | 2014-12-17 |
ES2564967T3 (es) | 2016-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59211B (zh) | 跨坐型车辆 | |
EP2641780B1 (en) | Sub headlight unit and sub headlight system for use in vehicle that leans into turns, and vehicle that leans into turn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light emission of a sub headlight unit | |
CN100507351C (zh) | 摩托车的尾灯装置 | |
CN102785610B (zh) | 车辆用灯光装置 | |
US7802907B2 (en) | Vehicle | |
US7416046B2 (en) | Modular front headlight for a three-wheeled vehicle | |
US10392067B2 (en) | Lighting device structure including auxiliary illumination | |
CN103963880B (zh) | 跨坐型车辆 | |
CN101376412B (zh) | 车辆位置灯 | |
CN105358419A (zh) | 车辆 | |
CN204341290U (zh) | 跨骑型车辆的前盖罩结构 | |
BR102015009586B1 (pt) | Veículo do tipo de montar | |
CN102287735A (zh) | 灯具及机动二轮车 | |
TWI510385B (zh) | Straddle type vehicle | |
CN100516633C (zh) | 车辆前照灯 | |
CN201155688Y (zh) | 分体式组合后灯 | |
CN104554557B (zh) | 跨坐型车辆 | |
CN205706475U (zh) | 一种带灯汽车行李架 | |
CN102198849B (zh) | 车辆的状态显示装置 | |
CN102089199A (zh) | 骑乘式车辆 | |
CN105270514B (zh) | 骑乘型车辆 | |
CN104554536A (zh) | 跨乘式车辆 | |
US8430444B1 (en) | Vehicle covering system | |
JP3133977U (ja) | バックミラー | |
CN105818907A (zh) | 跨乘型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