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0385B - Straddle type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Straddle type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0385B
TWI510385B TW101111512A TW101111512A TWI510385B TW I510385 B TWI510385 B TW I510385B TW 101111512 A TW101111512 A TW 101111512A TW 101111512 A TW101111512 A TW 101111512A TW I510385 B TWI510385 B TW I51038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vehicle
portions
disposed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15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9025A (zh
Inventor
Jungwei Chang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115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10385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9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9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03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0385B/zh

Links

Landscapes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跨坐型車輛,特別係關於跨坐型車輛之位置燈配置構造者。
一般而言,跨坐型車輛於其前部之前車殼或車頭,設置有於夜間或天色昏暗行車時用以照亮前方之車燈、以及顯示車輛行車時的轉彎方向之方向燈。此外,又設置有告知他人車輛之存在之位置燈。而於頭燈未點亮之情形時,藉由跨坐型車輛之位置燈點亮,對向來車或於前方行駛中之車輛之駕駛人、或行人等,亦可藉由位置燈之光,掌握到跨坐型車輛之存在。
關於頭燈與位置燈之配置,有頭燈配置於車頭,而位置燈配置於前車殼之構成。另一方面,為了能使頭燈大型化等之原因,亦有將頭燈配置於前車殼,同時位置燈亦配置於前車殼者。
於前車殼配置頭燈與位置燈,則頭燈與位置燈將更為接近。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先前之頭燈與位置燈雙方皆配置於前車殼之跨坐型車輛中,僅有位置燈點亮之情形時之被視認性有被充分地考慮到。然而,於位置燈與頭燈一起點亮之情形時之位置燈的被視認性(亦即,與頭燈之識別性),則未被充分地考慮。此乃係因於頭燈與位置燈一起點亮之情形時,即使位置燈與頭燈之識別性不高,跨坐型車輛整體之被視認性亦能充分地被確保之故。因此,導致識別頭燈與位置燈之必要性未能被意識到,造成先前之跨坐型車輛中,與頭燈一起點亮之位置燈的被視認性不高。而跨坐型車輛之位置燈與頭燈一起點亮之情形時位置燈之識別性不高,一般認為係因位置燈與頭燈皆配置於前車殼之情形時,光量較位置燈多之頭燈的光比較容易進入他人之眼睛內之故。
於頭燈與位置燈皆配置於前車殼之跨坐型車輛中,為了要提高頭燈與位置燈同時點亮時之位置燈的被視認性,可考慮儘量將頭燈與位置燈分離而配置之方法。然而,關於跨坐型車輛,簡潔小型化的要求很高,因此能配置之空間少。如為了使位置燈與頭燈一起點亮時之識別性變得更好而僅單純地將頭燈與位置燈分離配置的話,將使跨坐型車輛之車輛前部大型化,此就設計上而言並不佳。因此,欲一邊達成跨坐型車輛之簡潔小型化,同時並提高頭燈與位置燈的識別性,並非易事。
關於提升位置燈之被視認性者,有如專利文献1之日本特開2009-181913號申請案。專利文献1中,藉由將配置於車燈光源之正下方之位置燈光源相對於車燈光源向車輛之左右方向錯開,而欲實現抑制上下尺寸之増大,同時可提升位置燈之識別性。
圖12係顯示先前之頭燈單元230之前視圖。具體而言,如圖12所示,專利文献1之構成,係在單一之殼體231內收納了車燈及位置燈而構成車燈單元230,並於車燈光源240之反射器243之下方朝向車寬方向之左右方偏位之位置處設置左右一對位置燈光源260及其反射器261。此外,圖12所示之構成中,方向燈250及其反射器251係配置於頭燈單元230內。
然而,上述專利文献1之構成中雖然將位置燈光源260從車燈光源之正下方朝向車輛之左右方向偏位而配置,其中仍舊存在簡潔小型化及識別性兩者皆不足之問題。
具體而言,由於位置燈光源260係位在車燈光源240之反射器243之下方,因此造成車燈單元230在上下方向上大型化。此外,其位置燈光源260雖然有偏位,然由於位置燈光源260與車燈光源240位於殼體231內,因此光係從一體成形之單一的透鏡234射出,且車燈反射器243與位置燈反射器261在上下方向上大部份重疊,以致造成位置燈光源所射出的光容易被車燈光源所射出的光干擾,以致無法成為可將與車燈之識別性皆提升到較佳程度之構成。
本發明係有鑑於上述情形而完成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兼顧車燈與位置燈與之簡潔小型化,進而追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及位置燈之被視認性之跨坐型車輛。並且,根據本發明,即可藉由位置燈使跨坐型車輛之大概的車寬為周圍的人所識別。
具體而言,本發明之第1項發明,係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頭管;配置於上述頭管之前方之前車殼;左右位置燈部,其係於上述前車殼上隔著車寬方向之車輛中心而配置;第1燈部,其係於上述前車殼上,車寬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間而配置,且與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一起點亮;上述左右位置燈部分別具有位置燈光源、反射上述位置燈光源之光之位置燈反射器、及配置於上述位置燈反射器之前方之位置燈透鏡;上述第1燈部具有第1燈光源、反射上述第1燈光源之光之第1燈反射器、及配置於上述第1燈反射器之前方之第1燈透鏡;此外,上述第1燈透鏡具有於車輛前視中位於比上述第1燈光源及上述第1燈反射器更下方之下緣;於車輛之前視中,位於比上述第1燈光源及上述第1燈反射器更外側方之上述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係從上述第1燈透鏡之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內側方延伸;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位置燈光源各自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車輛上下方向上、上述第1燈光源與上述第1燈透鏡之下緣之間,且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上述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與通過上述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之上端之垂直線之間;上述前車殼具備於車輛之前視中與分別連結上述第1燈光源與上述左右位置燈光源之直線重疊之伸出部。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前車殼具備於車輛之前視中與分別連結第1燈光源與左右位置燈光源之直線重疊之伸出部,因此從左右位置燈部所射出之光難以被從車燈所射出之光所干擾,因此可使位置燈之被視認性變得更佳。
此外,於車輛之前視中,由於使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形成為從第1燈透鏡之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內側方延伸,並使左右位置燈部之位置燈光源各自之至少一部分分別配置於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與通過上述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之上端之垂直線之間,因此不僅可使來自左右位置燈部之光的被視認性變得更佳,且同時可抑制前車殼之車寬方向之尺寸,因此可獲得兼顧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與位置燈之被視認性之跨坐型車輛。
此外,由於可使來自左右位置燈部之光的被視認性變得更佳,因此可使跨坐型車輛大概的車寬能夠為周圍的人所識別。
本發明之第2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項發明,其中上述位置燈光源係全部位於比上述第1燈透鏡之下緣更上方之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使位置燈光源皆位於比第1燈透鏡之下緣更上方之位置,因此可更抑制前車殼之上下方向之尺寸,故可更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本發明之第3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項發明,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位於比上述位置燈光源及上述位置燈反射器更下方之上述位置燈透鏡之下緣之至少一部分,係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且朝向上方延伸,且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側緣相對於通過上述第1燈透鏡之最下端之水平線之角度,係比下緣相對於上述水平線之角度大。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左右位置燈部各自之位置燈透鏡之下緣之至少一部分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且朝向上方延伸,因此可縮小前車殼之車寬方向之尺寸。
此外,由於使左右位置燈部之側緣相對於水平線之角度比下緣相對於水平線之角度大,故可使前車殼之橫向寬度變小。因而在藉由位置燈部之下緣部分確保位置燈之被視認性達到更佳的程度之後,可進一步抑制前車殼之車寬方向之尺寸,更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本發明之第4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3項發明,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位於比上述位置燈光源及上述位置燈反射器更外側方之上述位置燈透鏡之側緣之至少一部分,係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且朝向上方延伸。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使左右位置燈部各自之位置燈透鏡之側緣朝向外側方且朝向上方延伸,因此可使前車殼之車寬方向之尺寸更為縮小,故可更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亦即,如僅單純地將左右位置燈部之位置燈透鏡之側緣橫向地延伸而配置,將造成車寬變大,然於本発明中,藉由將位置燈透鏡之側緣斜向地配置,故可同時抑制上下方向之尺寸及車寬方向之尺寸。
本發明之第5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3或4項發明,其中上述位置燈光源具有複數個LED發光元件,於車輛之前視中,上述LED發光元件越往車寬方向之外側方則越位於上方之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作為位置燈光源之複數個LED發光元件係越往車寬方向之外側方則越位於上方之位置,因此與第3或4之發明同様,可更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亦即,如僅單純地將位置燈光源的複數個光源橫向地並排,將造成車寬變大。然本發明中,藉由傾斜地配置位置燈光源,故可將位置燈光源的複數個光源作斜向配置,而同時抑制上下方向尺寸及車寬方向寸法。
本發明之第6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發明,其中於車輛前視中,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下部具有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且上述前車殼之上述伸出部之下部亦具有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左右位置燈部之下部與伸出部之下部具有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因此可使左右位置燈部之下部與伸出部之下部之尺寸變小,故可更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本發明之第7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發明,其中於車輛之側視中,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係朝向上方且朝向後方延伸,上述左右位置燈部與上述第1燈部之間配置有上述前車殼之上述伸出部之至少一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左右位置燈部係朝向上方且朝向後方延伸,故可謀求位置燈部與前車殼之前後方向之小型化,並同時提升位置燈部之被視認性,藉此,可使車輛前部更加簡潔小型化。此外,藉由伸出部之配置,可提升側視車輛時之位置燈之被視認性。
本發明之第8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7項發明,其中於車輛之側視中,上述第1燈部與上述伸出部具有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上述左右位置燈部具有朝向上方且朝向後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於車輛側視中,使第1燈部與伸出部之前部,及左右位置燈部之後部具有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因此可一方面確保位置燈之被視認性,另一方面更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本發明之第9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發明,其中於車輛前視中,上述第1燈部之下方與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下方未配置上述前車殼之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使第1燈部之下方與左右位置燈部之下方未配置前車殼之部分,因此可使前車殼之上下方向之尺寸變小而更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且由於第1燈部之下方未配置前車殼之部分,頭燈對下方照射之範圍不會受到妨礙,而可更明亮地照射車輛前輪附近之地面。
本發明之第10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9項發明,其中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係分別固定於上述第1燈部與上述前車殼雙方。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即使因為謀求車輛前部更加簡潔小型化並消除妨礙頭燈對下方照射的因素而於第1燈部之下方與左右位置燈部之下方未配置前車殼之部分,所造成之車輛前部之下部的剛性降低,仍可藉左右位置燈部發揮連結構件的功能,而確保車輛前部之剛性。
本發明之第11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發明,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車寬方向上之上述左右位置燈部各自之外端係位於比車寬方向上之第1燈部之左右之外端更外側方之處。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車寬方向上之左右位置燈部之各自之外端係位於比車寬方向上之上述第1燈部之左右之外端更外側方之處,更接近前車殼之外緣,故可提升位置燈部所致之車寬之被視認性。
本發明之第12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1項發明,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上述前車殼之外側緣係下部比上部更突出於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係配置於上述前車殼之突出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構成,由於一邊可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且一邊將左右位置燈部配置於前車殼之車寬方向中更突出於外側方之部分,故可更提升車寬之被視認性。
本發明之第13項發明,係關於本發明之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發明,其中上述第1燈部所射出之光係白色系,上述左右位置燈部所射出之光係白色系。
<實施形態之構成>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較佳實施形態。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側視圖。圖2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前視圖。圖3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俯視圖。圖1中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之跨坐型車輛係速克達型車輛1。但,關於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並不限定於速克達型車輛1,其他跨坐型車輛,例如自動三輪車、全地形型車輛(ATV,四輪越野車)、電動機車、雪地用機動車輛等之車輛亦可適用。於以下之說明中,前,後,左,右之方向係分別指乘坐於速克達型車輛1之乘坐者所觀察之前,後,左,右之方向。又,圖1中之符號FR係表示前方。
<車輛整體>
背骨型之車體框架2之前端部係將前叉3支持成使其可左右轉動,該車體框架2之中央部係將單元搖動式動力單元4支持成使其可上下揺動。座部5係以可以其前端部之鉸鏈銷為中心相對於收納箱13開閉之方式,安裝於該動力單元4之上方。
前叉3係朝向前方而斜向下方延伸。前叉3之下端配設有前輪6,上端則配設有操縱把手7。動力單元4之後端部配設有可旋轉地由該動力單元4之後端部所支持,且藉由該動力單元4之驅動力而被驅動之後輪8。
於前叉3之周圍配設有後述之下車殼32,此外,座部5之下方配設有側車殼10,於此下車殼32與側車殼10之間配設有低地板式之置腳板11。此外,於置腳板11之後端部與座部5之前部之下方之間則配設有中央車殼12。
動力單元4係具備例如引擎18與未圖示之三角皮帶式無段變速機,而與從引擎18之側方向車輛後方延伸之傳動箱19一體化之構造者,引擎18係使汽缸軸大致水平地朝向前方而搭載。又,亦可不將引擎18與傳動箱19一體化,而採個別之個體的構造。
<車體框架2>
其次,對於前述之車體框架2之整體構造加以說明。如圖1中所示,車體框架2係具備可轉動地支持連結於前叉3之轉向軸(未圖示)之頭管21、連接於頭管21且朝向後下方延伸之下管22、從下管22之下部朝向後方延伸之左右一對下支架23、從左右一對下支架23各自之後部朝向後上方延伸而從下方支持座部5之左右一對座部軌架24。此外,具體而言,車體框架2之下支架23及座部軌架24係可例如以圓筒狀之管材形成。
<側車殼10>
如圖1中所示,速克達型車輛1係具備劃分座部5與動力單元4間之空間之車寬方向左側及右側的左側及右側側車殼10。
側車殼10係如圖1所示,配置於車體框架2之側方,於側視中不與後輪8重疊地朝向後上方傾斜延伸。此外,側車殼10具備上側車殼101與下側車殼102。上側車殼101與下側車殼102係例如採用合成樹脂射出成形品。
本實施形態中,上側車殼101與下側車殼102係採分別成形之個別之個體的構造,然亦可採用上側車殼101與下側車殼102一體成形之構造。
又,速克達型車輛1之後方,於左側及右側側車殼10之間配置有尾燈9。
<前車殼30>
如圖1中所示,速克達型車輛1具備配置於比置腳板11更前方且更上方之處,且配置於頭管21之前方的前車殼30。此外,速克達型車輛1具備配置於前車殼30之上方,且覆蓋把手7的車頭17。且速克達型車輛1又具備配置於下管22之上方與後方及頭管21之後方之護腳板31,與配置於下管22之下方與前方,且位於前輪6之上方之下車殼32。又,這些護腳板31及下車殼32係相對於前車殼30之位置而作概念性的分類,因此並非表示這些構件必須個別地形成。亦即,前車殼30、護腳板31、及下車殼32各自可以為個別之個體,或者亦可為其中之兩者以上成為一體。此外,這些構件亦可分別由複數個構件所構成。且亦可構成為這些複數個構件中的一者或兩者以上與其他構件之一部分或全部一體化。於本實施形態中,前車殼30與下車殼32為一體化,而護腳板31與前車殼30則係形成為個別之個體。
此外,下車殼32係從置腳板11之前部朝向前方而斜向上地延伸,且位於下管22之下方與前方,覆蓋前輪6之上方,其具有檔泥體的功能,可防止由前輪6所帶起來之水或泥土等噴濺到乘坐者之脚部。
<方向燈70>
速克達型車輛1具有顯示車輛行車時之轉彎方向而分別配置於車輛之前部與後部之方向燈70。方向燈70係隔著車寬方向中之車輛中心而分別配置於左右側。圖1中所示之例係將方向燈70配置於車頭17。此外,圖1中所示之例又顯示於車輛之後部配置之方向燈70隔著尾燈9而分別配置於左右側。車輛行車時,方向燈70未點亮,當欲轉彎時乘坐者使所欲轉彎之方向之方向燈70作動時,該方向之方向燈70會閃爍。藉此,速克達型車輛1將可告知其他人其將要轉彎至該方向。又,方向燈70通常係使用射出橘色系之光者。
此處所指之橘色系範圍,係根據CIE(國際照明委員會)所規定之可視色之色度座標系中,下述之區域
綠色之境界:y≦x-0.12
紅色之境界:y≧0.39
白色之境界:y≦0.79-0.67x
重疊之部分,即為本發明中所述之橘色系之界限範圍。
方向燈70具備射出光的方向燈光源、配置於方向燈光源之周圍以反射方向燈光源之光的方向燈反射器、與以包圍方向燈反射器之周邊之方式配置於方向燈反射器之前方的方向燈透鏡(皆未圖式)。
圖1中所示之例雖係將速克達型車輛1之前部之方向燈70配置於車頭17的構成,但本發明中亦可將速克達型車輛1之前部之方向燈70配置於前車殼30。此外,如後述之<本發明之其他之實施形態>與圖11所示,亦可將方向燈70設於頭燈80中。
<第1燈部40>
如圖2與圖4中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係於前車殼30,於車寬方向之大致中央之處配置第1燈部40。第1燈部40係具備於夜間或昏暗天色中行車時用以照射前方且告知其他人速克達型車輛1之存在的頭燈80。
如上所述,車輛之前部之方向燈70亦可配置於前車殼30。採用如此之配置時,可於前車殼30之第1燈部40以外之處,隔著車寬方向中之車輛中心將方向燈70分別配置於左右側,此外,也可將頭燈80與方向燈70整合,而於第1燈部40之內部中將方向燈70分別配置於左右側。
又,本發明不論是否將方向燈70配置於第1燈部40內,皆可適用。
此外,第1燈部40具備第1燈光源41、反射第1燈光源41之光的第1燈反射器42、及配置於第1燈反射器42之前方的第1燈透鏡43。又,於本實施形態中,頭燈光源81、頭燈反射器82、頭燈透鏡83即分別為第1燈光源41、第1燈反射器42、第1燈透鏡43。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方向燈70亦可配置於前車殼30之第1燈部40以外之處,或如圖11之其他實施形態所示,亦可整合頭燈180與方向燈170而構成為於第1燈部140之內部中配置方向燈170,此時,頭燈光源181、頭燈反射器182、頭燈透鏡183亦分別為本發明所述之第1燈光源141、第1燈反射器142、第1燈透鏡143。又,頭燈80,180通常係適用射出白色系之光者。
此處所指之白色系範圍,係根據CIE(國際照明委員會)所規定之可視色之色度座標中,下述之區域
青色之境界:x≧0.310
黃色之境界:x≦0.500
綠色之境界:y≦0.150+0.640x
綠色之境界:y≦0.440
紫色之境界:y≧0.050+0.750x
紅色之境界:y≧0.382
重疊之部分,即為本發明中所述之白色系之界限範圍。
如圖4與圖5中所示,第1燈透鏡43係具有位於比第1燈光源41及第1燈反射器42更下方之下緣45,及位於比第1燈光源41及第1燈反射器42更外側方之左右側緣44L,44R。此外,第1燈透鏡43又具有位於比第1燈光源41及第1燈反射器42更上方之上緣46。
<左右位置燈部60L,60R>
接著,如圖2中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係具備於前車殼30上,隔著車寬方向中之車輛中心而分別配置於左側與右側之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位置燈部60L,60R係於跨坐型車輛之行車時點亮,藉此可使其他人掌握到跨坐型車輛之存在或其車寬。一般而言,速克達型車輛1之點亮順序,係首先位置燈部60L,60R點亮,接著頭燈80點亮。因此,基本上來說,頭燈點亮時,位置燈部60L,60R則保持點亮。又,左右位置燈部60L,60R通常係與頭燈80相同,使用射出白色系之光者。此處所指之白色系係如同關於第1燈部40之說明所述。由於位置燈部60L,60R所射出之光色與頭燈80類似,因此適用於先前之構成中之情形時,如位置燈部60L,60R與頭燈80一起點亮,將難以識別位置燈。
同樣地,位置燈部60L,60R係具有位置燈光源61L,61R、反射位置燈光源61L,61R之光的位置燈反射器62R,62L、及配置於位置燈反射器62R,62L之前方的位置燈透鏡63R,63L。
以下同時參照圖4與圖5說明。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之第1燈部40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圖。圖5係顯示將圖4中所示之第1燈部40之第1燈透鏡43之右半部分之透鏡與右位置燈部60R之位置燈透鏡63R去除後之圖。如圖4與圖5中所示,配置於第1燈反射器42之前方之第1燈透鏡43之尺寸係形成為比第1燈反射器42大。於車輛前視中,第1燈透鏡43之外緣亦比第1燈反射器42之外緣大。亦即,其係以於車輛前視中,第1燈反射器42之外形線位於第1燈透鏡43之外形線中之方式,配置於速克達型車輛1之前車殼30。因此,於車輛前視中,第1燈透鏡43之下緣45位於比第1燈反射器42更下方,第1燈透鏡43之側緣44L,44R位於比第1燈反射器42更外側方。
同樣地,配置於左右位置燈光源61L,61R之前方之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之尺寸亦各自行成為比左右位置燈反射器62L,62R大。於車輛前視中,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之外緣亦比左右位置燈反射器62L,62R之外緣大。亦即,其係以於車輛前視中,左右位置燈反射器62L,62R之外形線位於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之外形線中之方式,配置於速克達型車輛1之前車殼30。因此,於車輛前視中,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之下緣65L,65R位於比位置燈反射器62L,62R更下方,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之側緣64L,64R位於比位置燈反射器62L,62R更外側方。
<第1燈部40之形狀>
如圖2中所示,本實施形態的第1燈部40具有於車輛前視中呈朝向下方的箭號狀的形狀。具體而言,第1燈部40係於車輛前視中,其位於比第1燈光源41及第1燈反射器42更外側方之第1燈透鏡43之左右側緣44L,44R係從第1燈透鏡43之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內側方延伸。此外,第1燈透鏡43係於車輛前視中,其位於比第1燈光源41及第1燈反射器42更下方之下緣45係從左右側緣44L,44R之下端,各自朝向車寬之中心,朝向內側方而斜向下地延伸。本實施形態中,下緣45係大致呈扁平的V字形,因此於車輛前視中,下緣45之位於最下方位置之處係下緣45之最下端50。
本實施形態中,於車輛前視中,第1燈透鏡43之側緣44L,44R與下緣45之相對於通過第1燈透鏡43之最下端50之水平線DL的傾斜角度不同。具體而言,相對於該水平線DL之傾斜角度較大之第1燈透鏡43之緣部為側緣44L,44R,而相對於該水平線DL之傾斜角度較小之第1燈透鏡43之緣部為下緣45。側緣44L,44R與下緣45係於側緣44L,44R各自之下端48L,48R相連接。
且,第1燈透鏡43之側緣44L,44R之相對於通過第1燈透鏡43之最下端50之水平線DL的角度,係比下緣45之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之相對於通過第1燈透鏡43之最下端50之水平線DL的角度大。第1燈透鏡43之上緣46亦從左右側緣44L,44R之上端47L,47R,各自朝向車寬之中心,朝向內側方而斜向下地延伸。同樣地,第1燈透鏡43之側緣44L,44R之相對於通過第1燈透鏡43之最下端50之水平線DL的角度,亦比上緣46之左半部分或右半部分之相對於通過第1燈透鏡43之最下端50之水平線DL的角度大。
亦即,第1燈部40之側緣44L,44R係越向下方則越接近車寬方向之中心。藉此,由於可抑制為了配置第1燈部40所必要的前車殼30之車寬方向之尺寸,故可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此外,本實施形態中,於車輛前視中,左右側緣44L,44R係從第1燈透鏡43之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內側方延伸。因此如圖5所示,於車輛前視中,當以頭燈光源81為基準時,第1燈部40之側緣44L,44R中,位於比頭燈光源81更上方的部分係比位於更下方的部分位於更外側方。
<第1燈部40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配置關係>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第1燈部40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皆配置於前車殼30。由於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配置係以可顯示車寬者為較佳,故以左右位置燈部60L,60R分別位於第1燈部40之兩側之配置,亦即,第1燈部40位於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間之配置為較佳。
此外,並不需要第1燈部40之整體皆位於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間,亦可配置成車寬方向中之第1燈部40之至少一部分位於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間。具體而言,如圖2與圖4所示,於車輛前視中,將左位置燈部60L配置為於速克達型車輛1車寬方向中位於比第1燈部40之左側緣44L更外側方,同時將右位置燈部60R配置為於速克達型車輛1之車寬方向中位於比第1燈部40之右側緣44R更外側方。此外,如圖5所示,右位置燈部60R配置成位置燈光源61R之至少一部分位於第1燈透鏡43之右側緣44R與通過第1燈透鏡43之右側緣44R上端47R之垂直線VR之間(側緣44R與垂直線VR所包圍的角形區域)。同樣地,圖5中雖未顯示出,但左位置燈部60L亦配置成位置燈光源61L之至少一部分位於第1燈透鏡43之左側緣44L與通過第1燈透鏡43之左側緣44L上端47L之垂直線VL之間(側緣44L與垂直線VL所包圍的角形領域)。
此外,就車輛上下方向來說,左右位置燈部60L,60R配置成於車輛上下方向中位置燈光源61L,61R各自之至少一部分位於第1燈光源41與第1燈透鏡43之下緣45之間。此處所述之第1燈光源41與下緣45與之間係指通過第1燈光源41之下端的水平線UL與通過第1燈透鏡43之最下端50的水平線DL之間。
圖6係圖2之A-A線剖面之箭號方向剖面圖。圖6中顯示出第1燈部40與位置燈部60R之車輛前後方向中之位置關係。具體而言,於車輛前後方向中,位置燈光源61R係位於比第1燈光源41更前方,位置燈反射器62R亦位於比第1燈反射器42更前方。另一方面,位置燈透鏡63R係位於比第1燈透鏡43更後方。另外,圖6中雖未顯示出位置燈部60L,但其車輛前後方向中之與第1燈部40之位置關係與位置燈部60R相同。
根據上述之構成,左右位置燈部60L,60R各自於第1燈部40之左右側緣44L,44R下方配置於接近車寬方向中心之處,故可以抑制用以配置第1燈部40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所需的前車殼30之車寬方向之尺寸,而能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較佳者為使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一部分位於比第1燈部40之下緣更下方而配置。藉此,可便車輛前部更加簡潔小型化。
此外,藉由本發明上述位置燈光源61L,61R之配置位置,不僅可抑制位置燈部60L,60R之上下方向的尺寸,且亦可抑制左右方向的尺寸,進而可使車輛前部更加簡潔小型化。
又,第1燈部40之形狀並不限於上述之朝向下方的箭號狀之形狀,其他形狀,例如朝向上方的箭號狀、或倒立梯形等之形狀亦可。
此外,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中,頭燈80之外殼與位置燈部60L,60R之外殼係個別之個體,但亦可將頭燈80之外殼與位置燈部60L,60R之外殼形成為一體。
<伸出部33L,33R>
圖7係本實施形態之以速克達型車輛1之前車殼30為中心之擴大前視圖。如圖7中所示,前車殼30具有伸出部33L,33R,伸出部33L,33R係於車輛前視中與分別連接第1燈部40之第1燈光源41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各自之位置燈光源61L,61R之直線CL,CR重疊。具體而言,前車殼30具有與連接第1燈光源41與左位置燈光源61L之直線CL重疊之伸出部33L,及與連接第1燈光源41與右位置燈光源61R之直線CR重疊之伸出部33R。又,如後所述,於左右位置燈光源61L,61R為使用複數個燈泡或LED發光元件之情形時,直線CL,CR係可以其中之一者與第1燈光源41連接而成。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前車殼30具有與分別連接第1燈光源41與位置燈光源61L,61R之直線CL,CR重疊之伸出部33L,33R,因此來自位置燈部60L,60R之光不容易受到來自第1燈部40之頭燈80之光的干擾,因此來自位置燈部60L,60R之光之被視認性可變的較佳。
此外,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將第1燈透鏡43之左右側緣44L,44R構成為於車輛前視中從第1燈透鏡43之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內側方延伸,且將左右位置燈光源61L,61R之至少一部分分別配置於第1燈透鏡43之左右側緣44L,44R與通過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44L,44R上端之垂直線VL,VR之間,不但可使來自位置燈部之光之被視認性變得較佳,且可抑制前車殼30之車寬方向之尺寸,故可良好地兼顧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之簡潔小型化與位置燈之被視認性。
如上所述,本實施形態中,第1燈部40之側緣側緣44L,44R係越往下方則越接近車寬方向之中心。因此,所配置之伸出部33L,33R亦越往下方則越接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而延伸。因此,即使於第1燈部40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間配置了伸出部33L,33R,亦能夠抑制前車殼30之車寬方向之尺寸,而可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此外,更佳者係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位置燈光源61L,61R配置為位於比第1燈透鏡43之下緣45更上方。亦即,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位置燈光源61L,61R係分別全部配置於車輛上下方向中第1燈光源41與第1燈透鏡43之下緣45之間,亦即配置於圖5中之直線UL與直線DL之間。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可抑制前車殼30之上下方向的尺寸,而可更加謀求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位置燈部60L,60R之形狀>
如圖2及圖4中所示,於速克達型車輛1之車輛前視中,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各自之下緣65L,65R傾斜。具體而言,下緣65L,65R係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且朝向上方而傾斜地延伸。亦即,下緣65L,65R係以越往車輛之外側方則越位於上方之方式傾斜地延伸。又,下緣65L,65R並不限定為直線,即使形成為包含有圓弧狀緣、或包含鋸齒狀緣等,只要是連接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之最下端67L,67R與側緣64L,64R各自之下端66L,66R之線PL,PR係朝著越往外側方越位於上方之方向傾斜地延伸者,即可獲致本發明之功效。如圖4中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各自之下緣65L,65R係從接近車寬中心之一側起,先朝向外側方且朝向下方傾斜地延伸一小段後,再朝向外側方且朝向上方傾斜地延伸,最後再朝向外側方且朝向下方傾斜地延伸一小段,但分別連接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之最下端67L,67R與側緣64L,64R各自之下端66L,66R之線PL,PR係朝著越往外側方則越位於上方之方之傾斜地延伸。
此外,如圖2與圖4中所示,於速克達型車輛1之車輛前視中,左右位置燈透鏡63L,63R各自之側緣64L,64R成傾斜狀。具體而言,側緣64L,64R係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且朝向上方,以比線PL,PR之相對於通過第1燈透鏡43之最下端50之水平線DL之傾斜角度大之角度,傾斜地延伸。此外,側緣64L,64R亦不限於直線者,包含有圓弧狀緣者,或包含有鋸齒狀緣者等亦可。又,側緣64L,64R亦可垂直地朝向上方延伸。
根據上述構成,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各自之位置燈透鏡63L,63R之下緣65L,65R係朝向外側方且朝向上方延伸,故可進一步縮小前車殼之車寬方向之尺寸,更加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此外,藉由使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側緣64L,64R之相對於水平線DL之角度比下緣65L,65R之相對於水平線DL之角度大,故不僅可確保左右位置燈具有所希望之較佳的被視認性,且又可使左右位置燈部60L,60R外側部分之配置所需空間的寬度比內側部分小,故可更加抑制前車殼30之車寬方向之尺寸,更加謀求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伸出部33L,33R之形狀>
伸出部33L,33R之形狀只要是越往下方則越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延伸者,即可獲致上述兼顧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之簡潔小型化與位置燈之被視認性之功效。
此外,於車輛前視中,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下部具有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又,前車殼30之伸出部33L,33R之下部具有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如圖2與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下部係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逐漸變細,而形成為呈前端變細之形狀,前車殼30之伸出部33L,33R之下部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逐漸變細,而形成為呈前端變細之形狀。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左右位置燈部61L,61R之下部與伸出部33L,33R之下部具有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故可使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下部與伸出部33L,33R之下部的尺寸變小,可使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更加簡潔小型化。
圖8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前部之擴大側視圖。如圖8所示,於車輛側視中,左右位置燈部60L,60R(圖8中右位置燈部60R未示出)係形成為朝向上方且朝向後方而傾斜地延伸。
此外,如圖8中所示,於車輛側視中,於左右位置燈部60L,60R與第1燈部40之間,亦配置有前車殼30之伸出部33L,33R之至少一部分。又,本實施形態中係配置成前車殼30之伸出部33L,33R之全部皆位於位置燈部60L,60R與第1燈部40之間,但不限於此,亦可將伸出部33L,33R形成或配置為伸出部33L,33R之一部分不位於位置燈部60L,60R與第1燈部40之間,例如將伸出部33L,33R形成或配置為其下端位於比位置燈部60L,60R之下緣65L,65R更下方,亦可獲致本發明之功效。
此外,於車輛側視中,第1燈部40與伸出部33L,33R以具有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較佳。如圖8中所示,本實施形態中,伸出部33L,33R係形成為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逐漸變細,呈前端變細之形狀(圖8中車輛右側之伸出部33R未示出)。另一方面,第1燈部40亦具有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逐漸變細,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然於前端中具有於前車殼30之下方繞至前車殼30之後方的折返部34。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係朝向上方且朝向後方延伸,而可提高前車殼30下緣之高度方向之位置,故可使前車殼30之上下方向之尺寸變小,更進一步謀求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之簡潔小型化。此外,藉由伸出部33L,33R之配置,亦可提高車輛於側視時之位置燈的被視認性。
並且,由於第1燈部40與伸出部33L,33R之前部,及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後部呈前端變細之形狀,故可一邊確保位置燈60L,60R之被視認性,一邊謀求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位置燈光源61L,61R>
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位置燈光源61L,61R可使用1個或複數個燈泡或LED發光元件,其個數並不受限定。圖5之左半部分所示之右位置燈部60R之位置燈光源61R係使用複數個LED發光元件之例子。本實施形態之中係將LED發光元件沿著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位置燈透鏡63L,63R之下緣65L,65R而配置。此外,亦可沿者位置燈透鏡63L,63R之側緣64L,64R配置LED發光元件,或沿著下緣65L,65R與側緣64L,64R雙方配置LED發光元件。如上述說明,於車輛前視中,下緣65L,65R與側緣64L,64R係以越往車輛之外側方越位於上方之方式傾斜地延伸,因此於車輛前視中,LED發光元件的配置成為越往車寬方向之外側方則越位於上方之配置。
根據上述構成,作為左右位置燈光源61L,61R之複數個LED發光元件係越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方而越位於上方,因此可更加謀求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之簡潔小型化。
又,作為位置燈光源61L,61R之複數個LED發光元件係可配置成於車輛俯視中,於車輛之車寬方向並排成一列。此外,如圖10中所示,亦可配置成於車輛俯視中,作為位置燈光源61L,61R之複數個LED發光元件越往外側方則越位於後方。藉由如此之配置,由於亦可抑制車輛前部之車寬方向之尺寸,故可更加謀求速克達型車輛1之簡潔小型化。
本發明之較佳之實施形態係如圖1與圖2中所示,第1燈部40之下方與位置燈部61L,61R之下方未配置前車殼30之部分。
根據上述構成,不僅可使前車殼30之上下方向之尺寸較小,謀求速克達型車輛1前部之簡潔小型化,並且由於第1燈部40之下方未配置前車殼30之部分,因此朝向頭燈下方照射之範圍不會受到干擾,而可將車輛之前輪6附近之地面照射得更為明亮。
此外,較佳之構成中,左右位置燈部60L,60R分別固定於第1燈部40與前車殼30雙方。圖9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中之第1燈部40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後視圖。如圖9所示,本實施形態中,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係於第1燈部40之背面,固定於設置於側緣44L,44R之固定支架49R,49L。此外,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亦經由固定支架69而固定於前車殼30。此外,位置燈部60L,60R固定於第1燈部40之左右之固定處係可設於第1燈部40之下緣45、或側緣44L,44R、或者雙方。
根據上述構成,不僅可使車輛前部更加簡潔小型化,且即使因為為了使頭燈80朝向下方的照射不會受到干擾而於第1燈部40之下方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之下方未配置前車殼30之部分,造成車輛前部之下部之剛性若干降低,仍然可藉由左右位置燈部60L,60R發揮連結構件的功能,而彌補剛性降低的部分,確保車輛前部原本之剛性。
此外,如圖7所示,較佳為於車輛前視中,前車殼30之外側緣的下部FD比上部FU更突出於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且左右位置燈部60L,60R配置於前車殼30之突出的下部FD之部分。
藉由上述構成,由於一邊可謀求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且一邊將左右位置燈部60L,60R配置於前車殼30之車寬方向中更突出於外側方之部分,故可更加提升速克達型車輛1之車寬之被視認性。
此外,由於頭燈光源81係僅於中央配置一個,因此越離開頭燈光源81其光量越低。第1燈透鏡43之上端47L,47R係位於比位置燈部60L,60R之位置燈光源61L,61R更外側方之位置,該部分之光量較少。而位置燈光源61L,61R係位在比第1燈透鏡43之一部分更外側方之位置,故藉由位置燈之視認性的提高,可使車寬之視認性亦提高。
此外,根據上述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由於使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從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內側方延伸,且將位置燈部60L,60R配置於比第1燈部40之側緣44L,44R更外側方之處,故在使車輛前部變得簡潔小型之情形下,仍舊可使第1燈部40於上下方向大型化。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
圖11係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以速克達型車輛1之前車殼130為中心之擴大前視圖。圖11中所示之其他實施形態中,係整合頭燈180與方向燈170,而將方向燈170配設於頭燈180內。
圖11中所示之其他實施形態中,第1燈部140所具備之頭燈180之頭燈光源181、頭燈反射器182、頭燈透鏡183亦即分別為本發明所述之第1燈光源141、第1燈反射器142、第1燈透鏡143。
如圖11中所示,於左右位置燈部160L,160R分別僅配置一個燈泡或LED發光元件作為位置燈光源161L,161R。
此外,圖11所示之其他實施形態中,於頭燈180與左右位置燈部160L,160R之下方係配置有前車殼130。
又,關於圖11中所示之其他實施形態之其他之構成係與本發明之上述實施形態相,故省略其他之構成的相關說明。
如圖11中所示,於此實施形態中右位置燈部160R亦配置成位置燈光源161R之至少一部分位於第1燈透鏡143之右側緣144R與通過第1燈透鏡143之右側緣144R上端147R之垂直線VR'之間(側緣144R與垂直線VR'所包圍的角形領域)。同樣地,左位置燈部160L亦配置成位置燈光源161L之至少一部分位於第1燈透鏡143之左側緣144L與通過第1燈透鏡143之左側緣144L上端147L之垂直線VL'之間(側緣144L與垂直線VL'所包圍的角形領域)。
此外,就車輛上下方向來說,左右位置燈部160L,160R亦配置成於車輛上下方向中位置燈光源161L,161R各自之至少一部分位於第1燈光源141與第1燈透鏡143之下緣145之間。此處所述之第1燈光源141與下緣145之間係指通過第1燈光源141之下端的水平線UL'與通過第1燈透鏡143之最下端150的水平線DL'之間。
根據圖11中所示之其他實施形態,亦可與本發明前述之實施形態相同,可兼顧頭燈與位置燈的簡潔小型化、跨坐型車輛前部之簡潔小型化、以及位置燈之被視認性。另外更可藉由位置燈而使跨坐型車輛大概的車寬能夠為周圍的人所識別。
以上,已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作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而可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本發明之下作各種設計變化。例如本發明亦可應用於速克達型車輛以外之跨坐型車輛。
1...速克達型車輛
2...車體框架
3...前叉
4...單元搖動式動力單元
5...座部
6...前輪
7...操縱把手
8...後輪
9...尾燈
10...側車殼
11...置腳板
12...中央車殼
13...收納箱
17...車頭
18...引擎
19...傳動箱
21...頭管
22...下管
23...下支架
24...座部軌架
30...前車殼
31...護腳板
32...下車殼
33L,33R...伸出部
40...第1燈部
41...第1燈光源
42...第1燈反射器
43...第1燈透鏡
44L...左側緣
44R...右側緣
45...下緣
46...上緣
47L,47R...上端
48L,48R...下端
49R,49L...固定支架
50...最下端
60L...左位置燈部
60R...右位置燈部
61L,61R...位置燈光源
62L,62R...位置燈反射器
63L,63R...位置燈透鏡
64L,64R...側緣
65L,65R...下緣
66L,66R...下端
67L,67R...最下端
69...固定支架
70...方向燈
80...頭燈
81...頭燈光源
82...頭燈反射器
83...頭燈透鏡
101...上側車殼
102...下側車殼
130...前車殼
140...第1燈部
141...第1燈光源
142...第1燈反射器
143...第1燈透鏡
144L...左側緣
144R...右側緣
145...下緣
160L...左位置燈部
160R...右位置燈部
161L,161R...位置燈光源
170...方向燈
180...頭燈
181...頭燈光源
182...頭燈反射器
183...頭燈透鏡
230...頭燈單元
231...殼體
234...透鏡
240...車燈光源
243...反射器
250...方向燈
251...反射器
260...位置燈光源
261...反射器
CL,CR...直線
DL,UL,DL',UL'...水平線
FU...上部
FD...下部
VL,VR,VL',VR'...垂直線
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側視圖。
圖2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前視圖。
圖3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俯視圖。
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中之第1燈部與左右位置燈部之圖。
圖5係顯示將圖4中所示之第1燈部之第1燈透鏡之右半部分之透鏡與右位置燈部之位置燈透鏡去除後之圖。
圖6係圖2之A-A線剖面之箭號方向剖面圖。
圖7係本實施形態之以速克達型車輛之前車殼為中心之擴大前視圖。
圖8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之前部之擴大側視圖。
圖9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中之第1燈部與左右位置燈部之後視圖。
圖10係本實施形態之以速克達型車輛之前車殼為中心之擴大俯視圖。
圖11係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以速克達型車輛之前車殼為中心之擴大前視圖。
圖12係顯示先前之頭燈單元之前視圖。
30...前車殼
33L,33R...伸出部
40...第1燈部
41...第1燈光源
42...第1燈反射器
43...第1燈透鏡
60L...左位置燈部
60R...右位置燈部
61L,61R...位置燈光源
62L,62R...位置燈反射器
63L,63R...位置燈透鏡
CL,CR...直線
FU...上部
FD...下部

Claims (13)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具備:頭管;配置於上述頭管之前方之前車殼;左右位置燈部,其係於上述前車殼上隔著車寬方向之車輛中心而配置;第1燈部,其係於上述前車殼上,車寬方向上至少一部分位於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間而配置,且與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一起點亮;上述左右位置燈部分別具有位置燈光源、反射上述位置燈光源之光之位置燈反射器、及配置於上述位置燈反射器之前方之位置燈透鏡;上述第1燈部具有第1燈光源、反射上述第1燈光源之光之第1燈反射器、及配置於上述第1燈反射器之前方之第1燈透鏡;此外,上述第1燈透鏡具有於車輛前視中位於比上述第1燈光源及上述第1燈反射器更下方之下緣;於車輛之前視中,位於比上述第1燈光源及上述第1燈反射器更外側方之上述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係從上述第1燈透鏡之上部朝向下方且朝向內側方延伸;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位置燈光源各自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車輛上下方向上、上述第1燈光源與上述第1燈透鏡之下緣之間,且配置於車寬方向上、上述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與通過上述第1燈透鏡之左右側緣之上端之垂直線之間;上述前車殼具備於車輛之前視中與分別連結上述第1燈光源與上述左右之位置燈光源之直線重疊之伸出部。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位置燈光源係全部位於比上述第1燈透鏡之下緣更上方之位置。
  3.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位於比上述位置燈光源及上述位置燈反射器更下方之上述位置燈透鏡之下緣之至少一部分,係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且朝向上方延伸,且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側緣相對於通過上述第1燈透鏡之最下端之水平線之角度,係比下緣相對於上述水平線之角度大。
  4. 如請求項3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位於比上述位置燈光源及上述位置燈反射器更外側方之上述位置燈透鏡之側緣之至少一部分,係朝向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且朝向上方延伸。
  5. 如請求項3或4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位置燈光源具有複數個LED發光元件,於車輛之前視中,上述LED發光元件越往車寬方向之外側方則越位於上方之位置。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前視中,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下部具有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且上述前車殼之上述伸出部之下部亦具有朝向車寬方向之內側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之側視中,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係朝向上方且朝向後方延伸,上述左右位置燈部與上述第1燈部之間配置有上述前車殼之上述伸出部之至少一部分。
  8. 如請求項7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之側視中,上述第1燈部與上述伸出部具有朝向下方且朝向前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上述左右位置燈部具有朝向上方且朝向後方呈前端變細之形狀的部分。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上述第1燈部之下方與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之下方未配置上述前車殼之部分。
  10. 如請求項9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係分別固定於上述第1燈部與上述前車殼雙方。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車寬方向上之上述左右位置燈部各自之外端係位於比車寬方向上之上述第1燈部之左右之外端更外側方之處。
  12. 如請求項1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車輛之前視中,上述前車殼之外側緣係下部比上部更突出於車寬方向之外側方,上述左右位置燈部係配置於上述前車殼之突出部分。
  13.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第1燈部所射出之光係白色系,上述左右位置燈部所射出之光係白色系。
TW101111512A 2012-03-30 2012-03-30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5103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1512A TWI510385B (zh) 2012-03-30 2012-03-30 Straddle type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1512A TWI510385B (zh) 2012-03-30 2012-03-30 Straddle type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9025A TW201339025A (zh) 2013-10-01
TWI510385B true TWI510385B (zh) 2015-12-01

Family

ID=4977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1512A TWI510385B (zh) 2012-03-30 2012-03-30 Straddle type vehic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103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82885A1 (en) 2019-08-21 2021-02-2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d veh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020181A (ja) 2014-07-15 2016-02-0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05818907B (zh) * 2015-01-09 2018-09-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乘型车辆
TWI600567B (zh) * 2016-09-30 2017-10-01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type vehicl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79202A (ja) * 2008-01-31 2009-08-13 Koito Mfg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前照灯
JP2009234479A (ja) * 2008-03-27 2009-10-1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用前照灯装置
TWI324112B (zh) * 2007-12-07 2010-05-01 Kwang Yang Motor Co
TW201031560A (en) * 2009-02-19 2010-09-01 Kwang Yang Motor Co Front lamp device of motorbike
TW201033064A (en) * 2009-01-16 2010-09-16 Honda Motor Co Ltd Position light and lighting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
JP2011255820A (ja) * 2010-06-10 2011-12-22 Honda Motor Co Ltd 灯火器及び自動二輪車
TWI359764B (en) * 2007-09-18 2012-03-11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type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59764B (en) * 2007-09-18 2012-03-11 Yamaha Motor Co Ltd Straddle-type vehicle
TWI324112B (zh) * 2007-12-07 2010-05-01 Kwang Yang Motor Co
JP2009179202A (ja) * 2008-01-31 2009-08-13 Koito Mfg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前照灯
JP2009234479A (ja) * 2008-03-27 2009-10-15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用前照灯装置
TW201033064A (en) * 2009-01-16 2010-09-16 Honda Motor Co Ltd Position light and lighting apparatus for motorcycle
TW201031560A (en) * 2009-02-19 2010-09-01 Kwang Yang Motor Co Front lamp device of motorbike
TWI358366B (zh) * 2009-02-19 2012-02-21 Kwang Yang Motor Co
JP2011255820A (ja) * 2010-06-10 2011-12-22 Honda Motor Co Ltd 灯火器及び自動二輪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82885A1 (en) 2019-08-21 2021-02-2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9025A (zh) 201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4484B1 (en) Straddle-type type vehicle
JP4535331B2 (ja) テールランプ構造体
EP3055164B1 (en) Led headlight structure for motorcycle
US20110148149A1 (en)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10392067B2 (en) Lighting device structure including auxiliary illumination
TWI510385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BR102015009586B1 (pt) Veículo do tipo de montar
CN103359226B (zh) 跨乘式车辆
JP2010030470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4512498B (zh) 车辆的尾灯结构
CN107878618B (zh) 跨乘型车辆
CN105270514B (zh) 骑乘型车辆
TWI581990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606951B (zh) 跨坐型車輛
TWI583585B (zh) Vehicle rear light combination unit, and with its straddle type vehicle
EP4324729A1 (en) Scooter type vehicle
CN104554525B (zh) 跨坐型车辆
EP3300950B1 (en) Straddled vehicle
TWI624395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3358986B (zh) 跨坐型车辆
CN107878621B (zh) 跨乘型车辆
TWI643782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525010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516402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21172164A (ja) 鞍乗型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