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1990B - Straddle type vehicle - Google Patents

Straddle type vehic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1990B
TWI581990B TW102103586A TW102103586A TWI581990B TW I581990 B TWI581990 B TW I581990B TW 102103586 A TW102103586 A TW 102103586A TW 102103586 A TW102103586 A TW 102103586A TW I581990 B TWI581990 B TW I5819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mp
cover
light
license plate
tai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3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9767A (zh
Inventor
Shihming Huang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TW1021035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199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9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9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1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1990B/zh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Description

跨坐型車輛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跨坐型車輛,尤其係關於可在確保尾燈及後方向燈之視認性的同時,藉由燈具類之緊湊配置而謀求車輛後部之緊湊化之構成。
習知上,速克達型車輛等跨坐型車輛中,已知有於車體之後部裝設尾燈及與尾燈分開設置之左右之後方向燈者。於下述專利文獻1公報中,如其圖4所示,揭露左右之後方向燈84(關於符號,使用該公報中記載者,以下相同)係支撐於較尾燈10更位於下方之牌照托架8之左右之側部81。根據此種構造,自車輛之後方觀察時,左右之後方向燈84較尾燈10之左右兩端部更位於外側,可充分確保尾燈10與左右之後方向燈84之距離,因此可容易明確地區分後方向燈84之亮燈與尾燈10之亮燈,充分提高後方向燈84之視認性。
專利文獻1:我國專利第I330158號公報
然而,如上所述之構造中存在如下問題:自車輛之後方觀察時,左右之後方向燈84係較尾燈10之左右兩端部更位於外側以充分確保尾燈10與左右之後方向燈84之距離,因此車輛後部會因燈具類之配置造成不易以車輛看上去不大之方式進行緊湊化。
本發明係鑒於此種狀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在確 保尾燈與後方向燈之視認性的同時,藉由燈具類之緊湊配置而謀求車輛後部之緊湊化之跨坐型車輛。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具有如下特徵。
具體而言,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之主旨在於包括:動力單元,其產生驅動力;後輪,其由該動力單元之驅動力所驅動;座椅,其較該後輪更位於上方;左側之側蓋及右側之側蓋,其配置於上述座椅之下方空間之車寬方向之左側及右側,且於其間形成收容空間;尾燈,其配置於上述左側之側蓋之後端部與上述右側之側蓋之後端部之間,且包含光源及燈罩;牌照安裝板,其較上述尾燈更位於下方;及後方向燈,其安裝於上述牌照安裝板之左右兩側部,且包含光源及燈罩;且於後視時,上述後方向燈之燈罩之至少一部分位於通過上述尾燈之燈罩之左端之左側上下延伸線與通過上述尾燈之燈罩之右端之右側上下延伸線之間,上述尾燈之燈罩藉由使下緣之中央部較左右兩側部更向下方且前方延伸而形成有燈罩延出部。
本發明之一較佳形態之主旨為,尾燈於俯視時為呈中央位於後方之大致U字狀,上述尾燈之本體包含與上述燈罩延出部對應之本體延出部,於該本體延出部設置有用以將上述尾燈安裝於車體之安裝部。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形態之主旨為,上述尾燈之光源有複數個,於上述本體延出部亦設置有尾燈之光源。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形態之主旨為,上述牌照安裝板包括:牌照安裝板下部,其設置有牌照安裝部;及牌照安裝板上部,其位於該牌照安裝板下部之上方,且上緣與上述尾燈之上述燈罩之下緣連接;於側視時,上述牌照安裝板上部向後上方傾斜,上述牌照安裝板下部向後下方傾斜,上述左側之側蓋之後端部及上述右側之側蓋之後端部連 接於上述尾燈及上述牌照安裝板上部兩者。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形態之主旨為,上述後方向燈配置於上述牌照安裝板下部之上部,且俯視時與上述尾燈重疊。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形態之主旨為,於後視時,上述燈罩延出部成為V字狀,上述燈罩延出部較連結上述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之燈罩之上端之水平延伸線更位於上方且位於通過上述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各者之寬度方向之車輛中心側之端部的上下延伸線之間。
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形態之主旨為,於側視時,上述後方向燈之燈罩朝向後上方傾斜延伸。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能夠在確保尾燈及後方向燈之視認性的同時,藉由燈具類之緊湊配置而謀求車輛後部之緊湊化之跨坐型車輛。
1‧‧‧速克達型車輛(跨坐型車輛)
2‧‧‧車架
4‧‧‧動力單元
41‧‧‧引擎
42‧‧‧變速機單元
421‧‧‧空氣管道
5‧‧‧座椅
5a‧‧‧前座
5b‧‧‧後座
6‧‧‧前輪
7‧‧‧轉向車把
8‧‧‧後輪
9‧‧‧前蓋
9a‧‧‧前上部蓋
9b‧‧‧前側部蓋
10‧‧‧側蓋
10L‧‧‧左側之側蓋
10R‧‧‧右側之側蓋
11‧‧‧腳踏板
112‧‧‧後部
12‧‧‧中心蓋
13‧‧‧收納箱
14‧‧‧護腿板
15‧‧‧頭燈
16‧‧‧腳踏板側蓋
17‧‧‧底蓋
AC‧‧‧空氣濾清器
FL‧‧‧踏板部
H‧‧‧鉸鏈銷
LL‧‧‧牌照燈
LL1‧‧‧遮蔽部
LP‧‧‧牌照安裝板
LP10‧‧‧牌照安裝板上部
LP10a‧‧‧上緣
LP20‧‧‧牌照安裝板下部
LP21‧‧‧牌照安裝部
LP23‧‧‧反射板
P‧‧‧樞軸部
RC‧‧‧散熱蓋
RI‧‧‧後方向燈
RI10‧‧‧本體
RI11‧‧‧殼體
RI12‧‧‧反射器
RI13‧‧‧光源
RI14‧‧‧線束
RI20‧‧‧燈罩
RI20a‧‧‧上端
RI20b‧‧‧端部
S‧‧‧同乘者之擱腳部
TL‧‧‧尾燈
TL10‧‧‧本體
TL10E‧‧‧本體延出部
TL11‧‧‧殼體
TL12‧‧‧反射器
TL13‧‧‧光源
TL14‧‧‧線束
TL15~TL18‧‧‧安裝部
TL20‧‧‧燈罩
TL20E‧‧‧燈罩延出部
TL20a‧‧‧下緣
TL20a1‧‧‧中央部
TL20a2‧‧‧左右兩側部
HL‧‧‧水平延伸線
VL1~VL4‧‧‧上下延伸線
圖1係顯示部分內部構造之速克達型車輛之左側視圖。
圖2係速克達型車輛之右側視圖。
圖3係速克達型車輛之前視圖。
圖4係速克達型車輛之後視圖。
圖5係速克達型車輛之俯視圖。
圖6係速克達型車輛之立體圖。
圖7係速克達型車輛之左側視圖。
圖8係顯示尾燈TL之燈罩側之圖式。
圖9係顯示拆卸掉燈罩之狀態之尾燈TL之圖式。
圖10係顯示圖8之A-A線剖面之圖式。
圖11係顯示尾燈TL之上表面之圖式。
圖12係顯示尾燈TL之本體側之圖式。
圖13係後方向燈RI之左側視圖。
圖14係後方向燈RI之後視圖。
圖15係顯示圖13之A-A線剖面之圖式。
圖16係顯示尾燈TL、牌照安裝板LP及側蓋10之結合體之局部後視圖。
圖17係顯示圖16之結合體之內側之圖式。
圖18(a)-(d)係顯示自車輛之後方觀察之情形時之尾燈TL之燈罩之下緣的中央部與其左右兩側部之位置關係之示意圖。
以下,基於隨附圖式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所應用之跨坐型車輛為速克達型車輛1。其中,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並不限定於速克達型車輛,亦可為其他跨坐型車輛。此外,本發明之跨坐型車輛並不限定於引擎驅動式之車輛,亦可為馬達驅動之電動車輛。以下之說明中,前、後、左、右之方向分別指自乘坐於速克達型車輛1之乘客觀察之前、後、左、右之方向。圖1中之符號Fr表示前方。
<車輛整體>
首先,根據圖1~圖6對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整體構造進行概說。圖1係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左側視圖。圖2係其右側視圖。圖3係其前視圖。圖4係其後視圖。圖5係其俯視圖。圖6係自車輛之後上方觀察之立體圖。再者,圖2~圖6顯示車輛之外觀,圖1中以虛線顯示車架2及收納箱13等部分之車輛內部構造。
如圖1~圖6所示,底架型(underbone)之車架2之前端部可左右旋動地支撐前叉3,該車架2之中央部以樞軸部P為中心可上下擺動地支撐單元擺動式動力單元4。於該動力單元4之上方,包括前座5a及後座5b之兩人乘坐用座椅5以其前端部之鉸鏈銷H為中心,相對於配置於 車架2間之收納箱13而可開閉地安裝。
一對前叉3向前下方傾斜延伸,於下端配設有前輪6。前叉3之上端安裝於固設於轉向軸(未圖示)之下端部之下托架(未圖示)。於轉向軸之上端配設有轉向車把7。於動力單元4之後端部配設有可旋轉地支撐於該動力單元4之後端部並由該動力單元4之驅動力所驅動的後輪8。後輪8之上方由上緣與尾燈TL相接之大型之牌照安裝板LP覆蓋。於牌照安裝板LP之左右兩側部,後方向燈RI隔著牌照燈LL而安裝(圖4)。牌照安裝板LP兼具後輪8之擋泥板之功能。
前叉3之上部及轉向軸係由前蓋9及護腿板14自前後覆蓋,於前蓋9之前表面中央部配設有頭燈15。前蓋9包含位於頭燈15之上方之前上部蓋9a、及位於頭燈15之左右兩側且於側視時為迴旋鏢狀(boomerang shape)、具體為中間部向車輛前方突出之形狀之前側部蓋9b。
如圖1所示,座椅5較後輪8更位於上方。座椅5之下方之空間係由側蓋10(包括左側之側蓋10L及右側之側蓋10R,下文中有時亦不區分左右側,而僅稱為側蓋10)覆蓋。換言之,側蓋10即左側之側蓋10L及右側之側蓋10R分別配置於座椅5之下方空間(更具體而言為座椅5與動力單元4間之空間)之車寬方向之左側及右側。於左側之側蓋10L與右側之側蓋10R之間形成收容空間。本實施形態中,該收容空間係用作收納箱13,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將該收容空間利用於其他用途,例如作為燃料箱之設置空間。又,於馬達驅動之電動車輛之情形時,亦可利用該收容空間作為對驅動馬達供給電力之電池之設置空間。
本實施形態中,側蓋10於座椅5之前端部之下方且左側之側蓋10L與右側之側蓋10R之間進而包含中心蓋12,即,左側之側蓋10L與右側之側蓋10R於座椅5之前端部之下方經由中心蓋12而連接,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省略中心蓋12,而使左側之側蓋10L與右側之側蓋 10R於座椅5之前端部之下方相互直接連接。
於側蓋10與護腿板14之間配設有低位之踏板部FL。踏板部FL包括:腳踏板11,其形成踏板部FL之上表面;腳踏板側蓋16,其自腳踏板11之左右兩側緣向下方垂下且形成踏板部FL之側面之上部;及底蓋17,其較腳踏板側蓋16更位於下方。腳踏板側蓋16中,前端部上緣與前側部蓋9b之下端部連接,中央部上緣與腳踏板11連接,後端部之上緣於較同乘者之擱腳部S更靠車輛之後方處與側蓋10連接。底蓋17之車寬方向剖面為U字狀,形成踏板部FL之下表面及側面之下部。前蓋9、護腿板14、踏板部FL、中心蓋12及側蓋10等車身蓋為外觀構件,可分別由塑膠等適當材料形成。再者,車身蓋整體上顯現為左右對稱。再者,側蓋10等車身蓋並不限定於本實施形態中所說明之形狀或構成。例如,亦可將左側之側蓋10L及右側之側蓋10R進而分割為複數個(例如上下2個)。
動力單元4例如為包括引擎41、及配置於自引擎41之側方向車輛後方延伸之變速機單元42中之V型帶式無段變速機,使引擎41與變速機單元42一體化之構造者,上述引擎41係將汽缸軸朝向大致水平前方而搭載。於變速機單元42之前部連接有空氣管道421,其吸入用以使因V型帶式無段變速機之皮帶之摩擦等產生之熱發散的外部氣體。於變速機單元42之上方配置有對供給至引擎41之外部氣體進行過濾之空氣濾清器AC。
本實施形態中,引擎41為水冷式引擎,因引擎之發熱而變得高溫之冷卻水係利用位於圖2所示之散熱蓋RC之內方之散熱器進行冷卻。
再者,本實施態樣中,例示有將引擎41與變速機單元42一體化之動力單元4,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不使引擎41與變速機單元42一體化,而為分別之構造。又,本實施態樣中,引擎41搭載於踏板部 FL之後方,但引擎之配置位置並不限定於此,例如引擎亦可搭載於腳踏板11之下方。此外,本實施態樣中,例示引擎驅動式之動力單元4,但並不限定於此,動力單元只要為產生驅動車輛之驅動力者即可,亦可為馬達驅動式。
<後部燈具之配置及構成>
如上所述,後輪8之上方由大型之牌照安裝板LP覆蓋(圖1)。又,如圖4所示,左側之側蓋10L與右側之側蓋10R於後端部隔著尾燈TL而配設。於牌照安裝板LP之左右兩側部,後方向燈RI隔著牌照燈LL而安裝。
其次,根據圖8~圖12說明尾燈TL。圖8係顯示尾燈TL之燈罩側之圖式。圖9係顯示拆卸掉燈罩之狀態之尾燈TL之圖式。圖10係顯示圖8之A-A線剖面之圖式。圖11係顯示尾燈TL之上表面之圖式。圖12係顯示尾燈TL之本體側之圖式。圖8~圖12均顯示安裝於車體上時之姿勢之尾燈TL。
如圖8及圖9所示,尾燈TL包含本體TL10及燈罩TL20,本體TL10及燈罩TL20均顯現為左右對稱。又,如圖11所示,尾燈TL於俯視時為呈中央位於車輛之後方之大致U字狀。
如圖10所示,尾燈TL之本體TL10包括殼體TL11、反射器TL12及光源TL13。光源TL13係自圖12所示之線束TL14供電。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光源TL13包含複數個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由1個或1個以上之燈泡構成尾燈TL之光源。再者,燈罩TL20只要為可使來自光源TL13之發光透過者即可,一般與本體TL10之殼體TL11形成密閉空間,亦具有防水或防塵之效果。
如圖8及圖10所示,尾燈TL之燈罩TL20係藉由使下緣TL20a之中央部TL20a1於較下緣TL20a之左右兩側部TL20a2更向下方且車輛之前 方延伸而形成有燈罩延出部TL20E。
如圖9所示,尾燈TL之本體TL10包含與燈罩延出部TL20E對應之本體延出部TL10E,於本體延出部TL10E亦設置有光源TL13之LED。又,於本體延出部TL10E設置有用以將尾燈TL安裝於車體之安裝部TL15。
其次,根據圖13~圖15說明後方向燈RI。圖13~圖15係對左側之後方向燈RI進行說明。右側之後方向燈RI顯現為與左側之側蓋10L左右對稱,因此省略說明。圖13係後方向燈RI之左側視圖。圖14係後方向燈RI之後視圖。圖15係顯示圖13之A-A線剖面之圖式。圖13~圖15均顯示安裝於車體上時之姿勢之後方向燈RI。
如圖15所示,後方向燈RI包含本體RI10及燈罩RI20。後方向燈RI之本體RI10包括殼體RI11、反射器RI12及光源RI13。光源RI13係自線束RI14供電。再者,本實施形態中,光源RI13包含燈泡,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由發光二極體(LED)構成後方向燈RI之光源。再者,燈罩RI20使來自光源RI13之發光透過,並且與本體RI10之殼體RI11形成密閉空間,具有防水或防塵之效果。
如圖13所示,於側視時,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朝向後上方傾斜延伸。又,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具有不僅可自車輛之後方觀察到(圖14)亦可自車輛之側方觀察到(圖13)之形狀。因此,可自更寬廣之角度範圍確認後方向燈RI之閃爍狀況。又,如圖13所示,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係前後較長地延伸,因此可確保面積。
其次,根據圖16、圖17,說明尾燈TL、牌照安裝板LP及側蓋10(左側之側蓋10L及右側之側蓋10R)之結合體之構造。圖16係顯示該結合體之局部後視圖。圖17係顯示圖16之結合體之內側之圖式。
如圖12及圖17所示,本實施形態中,於尾燈TL之本體TL10,用以將尾燈TL安裝於車體之安裝部設置有7處。具體而言,於本體延出 部TL10E之下端部設置有1處安裝部TL15,以安裝部TL15為中心,安裝部TL16、TL17、TL18左右對稱地設置。安裝部TL15及安裝部TL16係與牌照安裝板LP藉由螺絲鎖緊而固定。安裝部TL17及安裝部TL18則與側蓋10藉由螺絲鎖緊而固定。牌照安裝板LP與側蓋10除了經由尾燈TL而間接結合以外,亦藉由未圖示之螺絲鎖緊部將兩者直接固定。
如圖16所示,牌照安裝板LP包括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及位於其上方之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於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設置有牌照安裝部LP21。再者,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之上緣LP10a與尾燈TL之燈罩TL20之下緣TL20a相連接。
如圖7所示,於側視時,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向後上方傾斜,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向後下方傾斜。又,左側之側蓋10L之後端部及右側之側蓋10R之後端部(圖16)連接於尾燈TL及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兩者。再者,後方向燈RI配置於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之上部。更具體而言,後方向燈RI配置於向後下方傾斜之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與向後上方傾斜之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之交界線之附近。如圖5及圖16所示,於俯視時,尾燈TL係與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各者重疊。
如圖16所示,於牌照安裝部LP21之上方設置有牌照照射用之牌照燈LL。牌照燈LL包含以自上方覆蓋其光源之方式自牌照安裝板LP向車輛後方突出之遮蔽部LL1。於牌照燈LL與牌照安裝部LP21之間設置有反射板LP23。
如圖16所示,於後視時,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之至少一部分位於通過尾燈TL之燈罩TL20之左端之左側上下延伸線VL1與通過尾燈TL之燈罩TL20之右端之右側上下延伸線VL2之間。本實施形態中,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各者之車輛中心側的部分係位於上下延伸線VL1、VL2之間。
如圖16所示,於後視時,燈罩延出部TL20E較連結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之上端RI20a之水平延伸線HL更位於上方。又,燈罩延出部TL20E位於通過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各者之寬度方向之車輛中心側之端部RI20b的上下延伸線VL3、VL4之間。本實施形態中,燈罩延出部TL20E於後視時成為大致V字狀。然而,延出部TL20E並不限定於前端尖細之V字狀,亦可為前端帶有弧度之V字狀。此外,延出部TL20E亦可為U字狀。
尾燈TL之燈罩TL20之下緣TL20a只要以如下方式構成即可:藉由使中央部TL20a1較左右兩側部TL20a2更位於下方而形成有燈罩延出部TL20E。圖18係顯示自車輛之後方觀察之情形時之尾燈TL之燈罩TL20之下緣TL20a的中央部TL20a1與左右兩側部TL20a2之位置關係的示意圖。尾燈TL之燈罩TL20之下緣TL20a之中央部TL20a1與左右兩側部TL20a2之位置關係可為圖18(a)~圖18(d)中之任一態樣。圖18(a)之態樣中,如圖16之局部後視圖所示,左右兩側部TL20a2大致水平,中央部TL20a1則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圖18(b)之態樣中,左右兩側部TL20a2和中央部TL20a1係以大致相同角度相對於水平方向傾斜。圖18(c)之態樣中,左右兩側部TL20a2和中央部TL20a1係朝向相反方向傾斜。圖18(d)中,左右兩側部TL20a2較中央部TL20a1平緩地傾斜。再者,於圖18(c)之情形時,較理想為左右兩側部TL20a2之最低位置較中央部TL20a1之最低位置位於更高之位置。藉此,可抑制尾燈TL與後方向燈RI間之光之干涉。
<實施態樣之效果>
如上所示,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包括:動力單元4,其產生驅動力;後輪8,其由該動力單元4之驅動力所驅動;座椅5,其較該後輪8更位於上方;左側之側蓋10L及右側之側蓋10R,其配置於座椅5之下方空間之車寬方向之左側及右側,且於其間形成收容空 間;尾燈TL,其配置於左側之側蓋10L之後端部與右側之側蓋10R之後端部之間,且包含光源TL13及燈罩TL20;牌照安裝板LP,其較尾燈TL更位於下方;後方向燈RI,其安裝於牌照安裝板LP之左右兩側部,且包含光源RI13及燈罩RI20。於後視時,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之至少一部分位於通過尾燈TL之燈罩TL20之左端之左側上下延伸線VL1與通過尾燈TL之燈罩TL20之右端之右側上下延伸線VL2之間,尾燈TL之燈罩TL20係藉由使下緣TL20a之中央部TL20a1較左右兩側部TL20a2更向下方且前方延伸而形成有燈罩延出部TL20E。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後端部彼此隔著尾燈而配置之左側之側蓋與右側之側蓋之間形成收容空間,因此可利用側蓋10內之空間作為收納箱、燃料箱或電池等的設置空間。
尾燈TL之燈罩TL20藉由使下緣TL20a之中央部TL20a1較左右兩側部TL20a2更向下方且前方延伸而形成有燈罩延出部TL20E,因此能夠在確保尾燈TL與後方向燈RI之距離的同時,藉由使尾燈TL向上方移動而可在使車輛後部看上去不大的情況下確保尾燈TL之燈罩TL20之面積。
又,尾燈TL之燈罩TL20藉由使下緣TL20a之中央部TL20a1較左右兩側部TL20a2更向下方且前方延伸而形成有燈罩延出部TL20E,因此能夠在確保尾燈TL與後方向燈RI之距離的同時,使後方向燈RI之至少一部分於後視時位於通過尾燈TL之左端之左側上下延伸線VL1與通過尾燈TL之右端之右側上下延伸線VL2之間(圖16),從而使後方向燈RI靠往車輛中央側。藉此,可藉由燈具類之緊湊配置而謀求車輛後部之緊湊化。
因此,能夠在確保尾燈TL與後方向燈RI之視認性的同時,藉由燈具類之緊湊配置而謀求車輛後部之緊湊化。又,燈罩延出部TL20E於下方且前方延伸,因此與燈罩延出部TL20E僅於下方延伸之情形相 比,可在確保尾燈TL之燈罩TL20之面積的同時,藉由可使尾燈TL於上下方向上緊湊化而使車輛後部緊湊化。
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一較佳形態中,尾燈TL於俯視時為呈中央位於後方之大致U字狀,尾燈TL之本體TL10包含與燈罩延出部TL20E對應之本體延出部TL10E,於該本體延出部TL10E設置有用以將尾燈TL安裝於車體之安裝部TL15。
根據本實施形態,尾燈TL於俯視時為呈中央位於後方之大致U字狀(彎曲形狀),因此可在確保尾燈TL之燈罩TL20之面積的同時,藉由可使尾燈TL於左右方向上緊湊化而使車輛後部緊湊化。
又,如圖10及圖17所示,由於尾燈TL之本體延出部TL10E向下方且前方延伸,設置於本體延出部TL10E之安裝部TL15隨之而位於車輛之更前方。藉此,於將尾燈TL安裝於車體時或自車體卸除時,作業者之手易於到達設置於本體延出部TL10E之安裝部TL15,因此安裝性提高。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一較佳形態中,如圖9所示,尾燈TL之光源TL13有複數個,於本體延出部TL10E亦設置有尾燈TL之光源TL13。
根據本實施形態,可藉由效率良好地利用尾燈TL之面積而使尾燈TL緊湊化,藉此使車輛後部緊湊化。
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一較佳形態中,如圖16所示,牌照安裝板LP包括: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其設置有牌照安裝部LP21;及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其位於該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之上方,且上緣LP10a與尾燈TL之燈罩TL20之下緣連接。又,如圖7所示,於側視時,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向後上方傾斜,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向後下方傾斜,左側之側蓋10L之後端部及右側之側蓋10R之後端部連接於尾燈TL及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兩者(圖16)。
根據本實施形態,側蓋10之後端部連接於尾燈TL及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兩者,因此,即便為藉由燈具類之緊湊配置來謀求車輛後部之緊湊化及視認性而對尾燈TL之形狀進行考究,亦可抑制側蓋10變小,因此可有效地活用側蓋10內之空間。亦即,由於側蓋10之後端部連接於尾燈TL及牌照安裝板上部LP10兩者,因此與側蓋10僅與尾燈TL連接之情形相比,可增大側蓋10之上下方向之寬度,可使側蓋10內之空間增大而有效地活用。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一較佳形態中,如圖7所示,後方向燈RI配置於牌照安裝板下部LP20之上部。又,如圖5所示,於俯視時,後方向燈RI與尾燈TL重疊(圖16)。
根據本實施形態,尾燈TL與以一定程度於寬度方向上分離之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各者重疊,因此尾燈TL於寬度方向上自具有一定程度之寬度。而尾燈TL係配置於左右兩側之側蓋10L、10R之後端部間,因此尾燈TL於寬度方向上之寬度越大,左右兩側之側蓋10L、10R之後端部彼此之間隔亦越大。因此,在藉由燈具類之緊湊配置而謀求車輛後部之緊湊化及視認性的同時,側蓋10內之空間較大而可有效地活用。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一較佳形態中,如圖16所示,於後視時,燈罩延出部TL20E成為大致V字狀。又,燈罩延出部TL20E較連結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之上端RI20a之水平延伸線HL更位於上方且位於通過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各者之寬度方向之車輛中心側之端部RI20b的上下延伸線VL3、VL4之間。
根據本實施形態,尾燈TL之燈罩TL20係藉由使燈罩延出部TL20E為大致V字狀,且使燈罩延出部TL20E較連結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之上端RI20a之水平延伸線HL更位於上方且位於通過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RI各者之寬度方向之車輛中心側之端部RI20b的上下延伸 線VL3、VL4之間,而可在確保尾燈TL與後方向燈RI之視認性的同時,藉由使燈具類緊湊配置而使車輛後部緊湊化。
又,於本實施形態之速克達型車輛1之一較佳形態中,如圖7及圖13所示,於側視時,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朝向後上方傾斜延伸。
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側視時,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朝向後上方斜向延伸,因此來自後方向燈RI之燈罩RI20之光主要向車輛之後下方射出,因此可抑制後方向燈RI之發光與位於後方向燈RI之上方之尾燈TL之發光交叉而干涉,其結果,視認性得以提高。
以上,說明了本發明之實施例,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例,可於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記載之本發明之情況下進行各種設計變更。例如本發明亦可適用於馬達驅動之電動車輛、運動型機器腳踏車、輕型機器腳踏車或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型車輛)等四輪越野車等速克達型車輛以外的跨坐型車輛。
10‧‧‧側蓋
10L‧‧‧左側之側蓋
10R‧‧‧右側之側蓋
LL‧‧‧牌照燈
LL1‧‧‧遮蔽部
LP‧‧‧牌照安裝板
LP10‧‧‧牌照安裝板上部
LP10a‧‧‧上緣
LP20‧‧‧牌照安裝板下部
LP21‧‧‧牌照安裝部
LP23‧‧‧反射板
RI20‧‧‧燈罩
RI20a‧‧‧上端
RI20b‧‧‧端部
TL‧‧‧尾燈
TL20‧‧‧燈罩
TL20E‧‧‧燈罩延出部
TL20a‧‧‧下緣
TL20a1‧‧‧中央部
TL20a2‧‧‧左右兩側部
HL‧‧‧水平延伸線
VL1~VL4‧‧‧上下延伸線

Claims (6)

  1. 一種跨坐型車輛,其包括:動力單元,其產生驅動力;後輪,其由該動力單元之驅動力所驅動;座椅,其較該後輪更位於上方;左側之側蓋及右側之側蓋,其配置於上述座椅之下方空間之車寬方向之左側及右側且於其間形成收容空間;尾燈,其配置於上述左側之側蓋之後端部與上述右側之側蓋之後端部之間且包含光源及燈罩;牌照安裝板,其較上述尾燈更位於下方;及後方向燈,其安裝於上述牌照安裝板之左右兩側部且包含光源及燈罩;且於後視時,上述後方向燈之燈罩之至少一部分位於通過上述尾燈之燈罩之左端之左側上下延伸線與通過上述尾燈之燈罩之右端之右側上下延伸線之間,上述尾燈之燈罩係藉由使下緣之中央部較左右兩側部更向下方且前方延伸而形成有燈罩延出部,於後視時上述燈罩延出部成為V字狀,上述燈罩延出部較連結上述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之燈罩之上端之水平延伸線更位於上方且位於通過上述左右兩側之後方向燈各者之寬度方向之車輛中心側之端部的上下延伸線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尾燈於俯視時為呈中央位於後方之大致U字狀,上述尾燈之本體包含與上述燈罩延出部對應之本體延出部,於該本體延出部設置有用以將上述尾燈安裝於車體之安裝部。
  3. 如請求項2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尾燈之光源有複數個,於上述本體延出部亦設置有尾燈之光源。
  4.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牌照安裝板包括:牌照安裝板下部,其設置有牌照安裝部;及牌照安裝板上部,其位於該牌照安裝板下部之上方,且上緣與上述尾燈之上述燈罩之下緣連接;於側視時,上述牌照安裝板上部向後上方傾斜,上述牌照安裝板下部向後下方傾斜,上述左側之側蓋之後端部及上述右側之側蓋之後端部連接於上述尾燈及上述牌照安裝板上部兩者。
  5. 如請求項4之跨坐型車輛,其中上述後方向燈配置於上述牌照安裝板下部之上部,且於俯視時與上述尾燈重疊。
  6. 如請求項1之跨坐型車輛,其中於側視時,上述後方向燈之燈罩朝向後上方傾斜延伸。
TW102103586A 2013-01-30 2013-01-30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581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3586A TWI581990B (zh) 2013-01-30 2013-01-30 Straddle type vehic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3586A TWI581990B (zh) 2013-01-30 2013-01-30 Straddle type vehicl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9767A TW201429767A (zh) 2014-08-01
TWI581990B true TWI581990B (zh) 2017-05-11

Family

ID=5179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3586A TWI581990B (zh) 2013-01-30 2013-01-30 Straddle type vehicle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8199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581B (zh) * 2020-02-07 2021-12-2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3857B2 (ja) * 2016-03-18 2018-03-1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リーン車両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6473A (zh) * 2002-05-09 2003-1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后部照明装置
JP2009090877A (ja) * 2007-10-10 2009-04-3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テール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1497323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照明装置
TW200936438A (en) * 2008-02-29 2009-09-01 Yamaha Motor Co Ltd Tail lamp structure of auto two-wheel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6473A (zh) * 2002-05-09 2003-11-1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的后部照明装置
JP2009090877A (ja) * 2007-10-10 2009-04-3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のテールライトユニット
CN101497323A (zh) * 2008-01-31 2009-08-0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后部照明装置
TW200936438A (en) * 2008-02-29 2009-09-01 Yamaha Motor Co Ltd Tail lamp structure of auto two-wheel vehicl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50581B (zh) * 2020-02-07 2021-12-21 日商山葉發動機股份有限公司 跨坐型車輛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9767A (zh) 2014-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9811B (zh) Locomotive position lights and lighting fixtures
JP4535331B2 (ja) テールランプ構造体
CN103963880B (zh) 跨坐型车辆
JP5292607B2 (ja) 車両の後部灯火装置
CN1945107A (zh) 车辆的后组合灯
TWI465364B (zh) 跨坐型車輛
CN107878618B (zh) 跨乘型车辆
TWI581990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09181913A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JP5624200B2 (ja) 車両の前照灯装置
TWI570009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6858741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前照灯
TWI580602B (zh) Speed ​​Keda vehicles
TWI584988B (zh) Speed ​​Keda vehicles
TWI495580B (zh) 跨坐型車輛
JP2013129282A (ja) 鞍乗型車両
TWI534033B (zh) 跨坐型車輛
TWI511899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CN104554525B (zh) 跨坐型车辆
TWI583585B (zh) Vehicle rear light combination unit, and with its straddle type vehicle
TWI525010B (zh) Straddle type vehicle
JP2009173220A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灯火器配置構造
TWI600567B (zh) Straddle-type vehicles
CN104554530B (zh) 跨坐型车辆
TWI750581B (zh) 跨坐型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