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4055A - 驱动单元和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单元和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4055A
CN103324055A CN2013100818665A CN201310081866A CN103324055A CN 103324055 A CN103324055 A CN 103324055A CN 2013100818665 A CN2013100818665 A CN 2013100818665A CN 201310081866 A CN201310081866 A CN 201310081866A CN 103324055 A CN103324055 A CN 1033240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band
image
synchronously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18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4055B (zh
Inventor
石田雅裕
清水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24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4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4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relating to band, e.g. tension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mechanism for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gears, couplings, belt tensio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10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7/10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 F16H7/12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by adjusting the axis of a pulley of an idle pulle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2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with belts; with V-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滑轮,其连接于驱动源;从动滑轮,其连接于所要移动的目标;至少一个中继滑轮,其将动力从驱动滑轮传递至从动滑轮;多个带,其包括被夹带在驱动滑轮和中继滑轮周围的第一带和被夹带在中继滑轮和从动滑轮周围的第二带;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和第二张力施加装置。第一张力施加装置接触第一带,以对其提供张力。第二张力施加装置接触第二带,以对其提供张力。经由中继滑轮传递至从动滑轮的第一带的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成分与传递至从动滑轮的第二带的一个旋转周期的速度变动成分相互抵消。

Description

驱动单元和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发明背景
发明领域
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总体涉及驱动单元和包括驱动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涉及图像形成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包括其组合的多功能系统。
相关技术描述
相关技术的图像形成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或具有复印、打印、扫描和传真功能中至少一种的多功能打印机,通常根据图像数据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因此,例如,充电器使图像承载元件(其可以是例如感光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光学写入器将光束投射到图像承载元件的带电表面上,以根据图像数据在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将调色剂供给图像承载元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使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图像可视化;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元件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或经由中间转印元件从图像承载元件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然后清洁装置在调色剂图像从图像载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后清洁图像载体的表面;最后,定影装置向承载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施加热和压力,使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因此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这种已知的图像形成设备利用驱动单元驱动各种组件。已知的驱动单元的实例包括驱动同步(timing)带,其被夹带(entrained)在配置于驱动发动机驱动轴的驱动滑轮和中继(relay)滑轮周围;和从动同步带,其被夹带在中继滑轮和从动滑轮周围,从而将驱动发动机驱动轴的驱动力传递至所要移动的目标的转轴。这种目标包括但不限于,图像承载元件(即,感光鼓)、中间转印元件和记录介质输送器。
在已知的驱动单元中,驱动同步带和从动同步带被安排在中继滑轮的转轴方向。为减少驱动同步带和从动同步带在其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cyclicspeed variation),驱动同步带和从动同步带被安排,使得这些带的偏心成分(eccentric components)在从动滑轮上相互抵消。更具体地,随着驱动同步带的偏心成分经由中继滑轮传递至从动同步带,驱动同步带偏心成分的波消除了从动同步带偏心成分的波。因此,各同步带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未被传递至从动滑轮,从而防止目标速度波动。
图像形成设备中使用的驱动单元需要以一定速度旋转目标。因此,充当驱动单元驱动源的驱动发动机的旋转力根据旋转负荷进行调节,从而以所需恒定速度旋转目标。但是,如果负荷突然改变,除非驱动同步带和从动同步带的张力被优化,否则驱动同步带和从动同步带无法根据从驱动发动机传递的力进行旋转,导致装置速度波动。
鉴于以上,存在如下未解决的需要:驱动单元,其能够防止装置速度波动和同步带一个旋转中的循环速度变动;和包括这种驱动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
发明概述
鉴于前述,在本公开的方面中,提供了改进的驱动单元,其包括驱动滑轮、从动滑轮、至少一个中继滑轮、多个带、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和第二张力施加装置。驱动滑轮连接于驱动源。从动滑轮连接于所要移动的目标。至少一个中继滑轮将动力从驱动滑轮传递至从动滑轮。多个带被夹带在驱动滑轮、从动滑轮和中继滑轮周围,并被拉紧在其间。多个带包括第一带,其被夹带在驱动滑轮和中继滑轮周围;和第二带,其被夹带在中继滑轮和从动滑轮周围。第一张力施加装置接触第一带,从而对其提供张力。第二张力施加装置接触第二带,从而对其提供张力。第一带和第二带在其旋转方向的位置关系为,经由中继滑轮传递至从动滑轮的第一带的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成分与传递至从动滑轮的第二带的一个旋转周期的速度变动成分相互抵消。
根据另一方面,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外壳、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和驱动被提供于外壳的目标的驱动单元。图像形成单元和驱动单元布置在外壳中。
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从下文对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和相关权利要求的详细描述看将更加明显。
若干附图简述
通过参考下文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同时结合附图考虑,随着对本公开及其许多伴随的优势变得更好理解,将更容易获得对其更加完全的认识,其中:
图1是示例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中继滑轮的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图2是示例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
图3是示例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被提供于同步带的标记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4是示例单个同步带在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的图;
图5是示例两个同步带同位相(in phase)组装时速度变动的图;
图6是示例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滑轮和同步带的示意图;
图7是示例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将张力器压向(press against)同步带的张力弹簧的示意图;
图8是示例驱动单元的示意图,该驱动单元包括中继滑轮,该中继滑轮被滑轮支撑元件可旋转地支撑;和
图9是示例基于张力器一个旋转中的最大位移位置组装时的驱动单元的示意图。
发明详述
现给出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应当注意,虽然诸如第一、第二等术语在本文中可用于描述不同元件、成分、区域、层和/或部分,但应当理解的是,这种元件、成分、区域、层和/或部分并不受其所限,因为这些术语是相对的,也就是说,仅用于区别一个元件、成分、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区域、层或部分。因此,例如,下文所述第一元件、成分、区域、层或部分可被命名为第二元件、成分、区域、层或部分,而没有背离本公开的教导。
此外,应当注意,本文所用的术语其目的仅为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非意图限制本公开。因此,例如,如本文所用,单数形式“一个(a)”、“一个(an)”和“所述(the)”意图同样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另外说明。而且,术语“包括(includes)”和/或“包括(including)”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叙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成分,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成分和/或其组。
在描述附图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过程中,为清楚起见而使用具体术语。但是,本专利说明书的公开不意图限于因此所选用的具体术语,应当理解的是,每个具体元件均包括所有以相似方式操作并实现相似结果的技术等同物。
在后文描述的比较实施例、示例性实施方式和可选实施例中,为简化起见,将给予具有相同功能的组成元件如部件和材料相同的参考数字,并省略其赘述。
一般但非必须,纸(paper)是制作图像形成所在的纸张(sheet)的介质。但应注意,其他片型可打印介质是可用的,因此在此包括其应用。因此,仅以简化为目的,虽然本详述部分称为纸、其纸张、进纸器等,应当理解的是,纸张等不仅限于纸,还包括其他可打印介质。
现参考附图,其中贯穿这几个视图相同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并且首先参考图2,提供了对根据本公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描述。
图2是示例应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驱动单元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示意图。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是串联型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在充当图像形成设备主体的外壳200中串联安排了多个图像形成单元,黑色(B)、黄色(Y)、洋红色(M)和青色(C)中每种颜色各一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各自的彩色图像。注意,后缀B、Y、M和C分别表示黑色、黄色、洋红色、青色。这些表示颜色的后缀被省略,除非另外说明。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包括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1K、1Y、1M和1C、光学写入单元2K、2Y、2M和2C——其各自充当潜像形成装置、感光鼓3K、3Y、3M和3C、转印辊4K、4Y、4M和4C等。
感光鼓3K、3Y、3M和3C被安排朝向中间转印带21,该中间转印带21形成环形圈。感光鼓3K、3Y、3M和3C以与中间转印带21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各光学写入单元2K、2Y、2M和2C包括半导体激光器驱动电路,其基于各个颜色的图像信号驱动半导体激光器,经由fθ透镜等向感光鼓3K、3Y、3M和3C投射激光束。
在感光鼓3K、3Y、3M和3K通过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1K、1Y、1M和1C均匀地带电后,感光鼓3K、3Y、3M和3K通过光学写入单元2K、2Y、2M和2C曝光,从而在感光鼓3K、3Y、3M和3C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感光鼓3K、3Y、3M和3C上形成的静电潜像通过调色剂图像形成装置1K、1Y、1M和1C用各个颜色的调色剂显影,从而形成静电固定的调色剂颗粒的可视图像,其被称为调色剂图像。黑色、黄色、洋红色和青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中间转印带21形成环,并被夹带在驱动辊5和张力辊6周围。驱动辊5被驱动单元驱动旋转,该驱动单元将稍后描述。中间转印带21以与感光鼓3K、3Y、3M和3C相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然后,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以使其相互叠加,从而形成复合调色剂图像。此过程被称为初次转印过程。
同时,存储在纸张托盘中充当转印介质的记录介质P通过进纸辊12a和12b及纸张传送辊11a和11b送至纸张传送路径。记录介质P被递送至套准辊对10。套准辊对10暂时停截记录介质P,并在适当的时机再将其送往中间转印带21与二次辊7之间的二次转印夹区,使得记录介质P对齐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的复合调色剂图像。
在二次转印夹区,中间转印带2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被称为二次转印过程的过程中被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从而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全色图像。承载未定影复合彩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送往布置于二次转印夹区下游的定影装置8。在定影装置8中,热和压力被施加于记录介质P上的未定影复合彩色调色剂图像,从而使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定影在其上。定影过程后,记录介质P被纸张输出辊对9输出到纸张输出托盘上。
在这种图像形成设备中,充当图像承载元件的中间转印带21和感光鼓3K、3Y、3M和3C的旋转精度显著影响输出图像的质量。鉴于以上,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通过下文描述的驱动单元100(图1所示)旋转充当图像承载元件的感光鼓3K、3Y、3M和3C和中间转印带21。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文描述的驱动单元可使感光鼓3K、3Y、3M和3C和中间转印带21精确地旋转,从而获得高质量图像。
参考图1,提供了对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的应用中继滑轮104的驱动单元100的描述。图1是示例具有中继滑轮104的驱动单元100的示意图。驱动单元100包括中间转印驱动辊轴齿轮5a、充当驱动源的驱动发动机的驱动发动机轴齿轮50、驱动同步带101——其包括以预定间距在其内圆周上形成的齿、和从动同步带102——其包括以预定间距在其内圆周上形成的齿。
此外,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滑轮103——其包括以与驱动同步带101的齿相同间距形成的齿、和驱动滑轮齿轮103a——其被共轴地提供于与驱动滑轮103相同的轴,从而与驱动滑轮103构成单个整体单元。驱动滑轮103的齿啮合驱动同步带101的齿。驱动滑轮齿轮103a的齿啮合驱动发动机轴齿轮50。
此外,驱动单元包括中继滑轮104、从动滑轮105和从动滑轮齿轮105a。中继滑轮104包括在其外圆周上与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齿相同间距的齿。中继滑轮104的齿啮合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齿。从动滑轮105包括以与从动同步带102的齿相同间距形成的齿,并啮合从动同步带102的齿。从动滑轮齿轮105a被共轴地提供于与从动滑轮105相同的轴,并与从动滑轮105构成单个整体单元。从动滑轮齿轮105a啮合中间转印驱动辊轴齿轮5a。
在图1中,标记106表示驱动同步带101的方向和位置。标记107表示从动同步带102的方向和位置。张力器108对驱动同步带101提供张力。张力器109对从动同步带102提供张力。
驱动滑轮103通过驱动啮合驱动发动机轴齿轮50的驱动滑轮齿轮103a进行驱动。随着驱动滑轮103旋转,动力经由驱动同步带101传递至中继滑轮104,从而使中继滑轮104旋转。随着驱动滑轮104旋转,动力经由从动同步带102传递至从动滑轮105,使被共轴地提供于与从动滑轮105相同的轴上的从动滑轮齿轮105a移动。从动滑轮齿轮105a啮合中间转印驱动辊轴齿轮5a,从而使驱动辊5旋转。
参考图3,提供了对同步带标记的位置关系的描述。图3是示例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所述同步带上标记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图3所示的带元件120是环形带,其宽度宽于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标记122被提供于带元件120圆周上的一个位置。带元件120被分成宽度相同的多个带120a(在此实例中,带元件被分成五个带)。
获得的宽度均相同并且相对较窄的带条120a在下文中被称为同步带120a。同步带120a被用作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各同步带120a包括标记122,该标记122指示方向和位置,并相应于图1所示的驱动同步带101上的标记106和从动同步带102上的标记107。在分割前,标记122形成在带元件120的同一直线上,并朝向相同的方向。
在组装驱动单元的元件后,标记106和107被用作参考,基于其分布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在这种构造下,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经定位使得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偏心成分在从动滑轮105上相互抵消。
参考图4,提供了对一个旋转中单个同步带的循环速度变动的描述。图4示例了单个同步带在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如图4所示,象速度变动131,由于同步带本身厚度不规律,单个同步带在一个旋转周期中总是具有循环速度变动。
图5示例了两个同步带同位相组装时两个同步带的速度变动。在图5中,参考数字132表示驱动同步带101的速度变动,参考数字133表示从动同步带102的速度变动。参考数字134表示在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同位相组装时出现在从动滑轮105上的速度变动。
如上所述,同步带在一个旋转中具有循环速度变动。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具有相同的长度,并且驱动同步带101的速度变动和从动同步带102的速度变动具有相同的幅度。因此,在组装后,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移位180度。在这种构造下,如图5所示,同步带在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在从动滑轮105上被消除,如参考数字134所示。
对于驱动同步带101,驱动滑轮103的旋转力使驱动同步带101旋转。因此,驱动同步带101的表面101b——其被驱动滑轮103拉动并且自中继滑轮104移动至驱动滑轮103——被相对拉伸。相反,驱动同步带101的表面101a——从驱动滑轮103被送往中继滑轮104——保持松弛。
关于从动同步带102,中继滑轮104的旋转力使从动同步带旋转。因此,从动同步带102的表面102b——其被中继滑轮104拉动并且自从动滑轮105移动至中继滑轮104——被相对拉伸。相反,从动同步带102的表面102a——其从中继滑轮104被送往从动滑轮105——保持松弛。
如果负荷突然改变,除非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张力被优化,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无法按照自驱动发动机传递的力旋转,导致速度波动。
例如,当记录介质P经由中间转印带21经过二次转印辊7与驱动辊5之间的二次转印夹区时,出现速度突然改变。更具体地,随着记录介质P的前缘经由中间转印带21进入二次转印辊7与驱动辊5之间的二次转印夹区,记录介质P经由中间转印带21推动二次转印辊7和驱动辊5,使二次转印夹区加宽记录介质P的厚度量。因此,负荷被突然施加于驱动辊5和从动滑轮105,导致从动滑轮105的旋转暂时减缓。
这种突然的速度波动改变了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张力。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张力可不再是优化的。更具体地,从动滑轮105上的突然负荷使从动滑轮105的旋转暂时减缓。因此,从中继滑轮104送往从动滑轮105的带量变得多于从动滑轮105移至中继滑轮104的带量,并且中继滑轮104与从动滑轮105之间的从动同步带102部分保持松弛,降低带的张力。
此外,随着中继滑轮104的旋转速度暂时降低,自从动滑轮105送往中继滑轮104的带量减少,从而从动同步带102使中继滑轮104减速。也就是说,中继滑轮104的旋转暂时减缓。因此,从驱动滑轮103送往中继滑轮104的带量变得大于从中继滑轮104送往驱动滑轮103的带量,从而降低驱动滑轮103与中继滑轮104之间的驱动同步带101部分的张力。驱动滑轮103与中继滑轮104之间的驱动同步带101保持松弛。
如上所述,从动滑轮105上的这种突然负荷改变了驱动同步带101与从动同步带102之间的带张力。张力改变导致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速度波动。因此,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速度波动被传递至从动滑轮105,导致从动滑轮105的速度波动。从动滑轮105的速度改变经由驱动辊5导致中间转印带21的速度波动。结果,从感光鼓3K、3Y、3M和3C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的调色剂图像变形,即,收缩或拉伸,导致所得输出图像中不规则的图像密度。由于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3K、3Y、3M和3C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1上使得其相互叠加,中间转印带21的速度改变导致复合调色剂图像中颜色漂移。
鉴于以上,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张力器108被提供于从驱动滑轮103和中继滑轮104传送的驱动同步带101侧。更具体地,张力器108接触保持松弛的驱动同步带101的表面101a。张力器109被提供于从中继滑轮104和从动滑轮105传送的从动同步带102侧。更具体地,张力器109接触保持松弛的从动同步带102的表面102a。张力器108向驱动同步带101提供张力。张力器109向从动同步带102提供张力。在这种构造下,防止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松弛,从而优化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张力以防止由于负荷突然改变造成的速度波动。
张力器108接触处于松弛侧的驱动同步带101的表面101a,并且张力器109接触处于松弛侧的从动同步带102的表面102a。在这种构造下,抑制了同步带在圆周方向的厚度不规律性,从而防止速度波动。
参考图6,提供了对同步带围绕滑轮的缠绕角(winding angle)的描述。在图6中,角θ1是驱动同步带101围绕驱动滑轮103的缠绕角,并基于张力器108相对于驱动同步带101的位置确定。角θ2是从动同步带102围绕中继滑轮104的缠绕角,并基于张力器109相对于从动同步带102的位置确定。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张力器108和109经布置使得角θ1和角θ2具有相同的角度。在这种构造下,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的旋转路径相同,从而防止由于不同旋转路径引起的同步带在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
参考图7,提供了对张力器108和109安装的描述。如图7所示,张力器108被支撑元件113a可移动地支撑,该支撑元件113a与弹簧112a连接。张力器109被支撑元件113b可移动地支撑,该支撑元件113b与弹簧112b连接。支撑元件113a和113b相对于驱动单元100的主体110是可移动的。弹簧112a和112b分别经由支撑元件113a和113b将张力器108和109压向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从而向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提供相同的张力。在这种构造下,防止由于张力相对差异引起的同步带在一个旋转中的循环速度变动。
参考图8,提供了对中继滑轮104的支撑机构的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中继滑轮104被滑轮支撑元件114可旋转地支撑,该滑轮支撑元件114相对于驱动单元100的主体110可移动地布置。随着弹簧115的拉伸力拉起滑轮支撑元件114,使中继滑轮104上移,驱动同步带101被压向张力器108,并且从动同步带102被压向张力器109,从而向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提供相同的张力。在这种构造下,防止由张力的相对差异引起的同步带在一个旋转中的循环速度变动。
参考图9,提供了对驱动单元100组装的描述,其应用在每个旋转周期张力器108和109中每一个的偏心成分的最大移位位置处提供的标记。
在图9中,标记108a被提供在一个旋转周期中张力器108的偏心成分的最大移位位置处,并且标记109a被提供在一个旋转周期中张力器109的偏心成分的最大移位位置处。如图9所示,在组装张力器108和109后,对齐张力器108的标记108a和张力器109的标记109a。更具体地,标记108a被引至驱动同步带101和张力器108接触的位置。标记109a被引至从动同步带102和张力器109接触的位置。在这种构造下,张力器108和张力器109的一个旋转周期中的偏心成分相互消除。
此外,在如图2所示用于生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图像形成单元以相互之间预定间隔(也被称为配置间距(station pitch))被串联安排。换句话说,配置间距是相邻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距离,图像形成单元被等距布置。各图像形成单元配置间距的参考位置基本上被提供于初次转印夹区在中间转印带旋转方向的中心,在此感光鼓3和转印辊4经由中间转印带21相遇。张力器108和109的一个旋转周期被设定为配置间距的1/n倍,其中n是正整数。在这种构造下,即使张力器108和109的一个旋转周期中的偏心成分由于组装误差而无法消除时,图像缺陷如颜色漂移如果未完全防止也可得到抑制。
优选地,张力器108和109的一个旋转周期被设定为距离D的1/n倍,其中n是正整数,并且距离D是感光鼓在其旋转方向的曝光位置与转印位置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构造下,即使在张力器108和109的一个周期中的偏心成分由于组装误差而无法消除时,图像缺陷如颜色漂移如果未完全防止也可得到抑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驱动单元100使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旋转。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100可被应用于利用转印鼓充当图像承载元件的图像形成设备,以使转印鼓旋转。例如,驱动单元100可被用于彩色复印机中,其中闭环感光带上形成的潜像用调色剂显影并转印到转印鼓上,该转印鼓通过驱动单元100进行旋转。然后,转印鼓上的复合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此外,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驱动单元可被用于利用直接转印方法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这种构造中,感光鼓——其充当图像承载元件,朝向转印带——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直接转印到在转印带上传送的记录介质上。转印带和感光鼓由本发明的驱动单元100驱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驱动同步带101和从动同步带102相对于中继滑轮104被安排在中继滑轮104的旋转轴方向。但是,中继滑轮数量不限于一个。可提供超过一个中继滑轮。例如,当使用两个中继滑轮时,驱动同步带101被夹带在驱动滑轮103和第一中继滑轮周围。从动同步带102被夹带在第二中继滑轮和从动滑轮105周围。类似于图3所示的同步带120a,充当驱动同步带101和第二同步带102的同步带120a被夹带在第一中继滑轮和第二中继滑轮周围。被夹带在滑轮周围的各同步带可经布置使得各同步带在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在从动滑轮105上相互消除。
张力器可接触被夹带在第一中继滑轮和第二中继滑轮周围并拉紧在其间的同步带的松弛表面,从而对其提供张力。在这种构造下,即使在负荷突然改变时,也可防止速度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类似于上述张力器108和张力器109的方式提供张力器。
虽然上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前述实施方式,而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自然地进行多种改动。
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滑轮(即,驱动滑轮103),其连接于驱动源,如驱动发动机;从动滑轮(即,从动滑轮105),其连接于所要移动的目标(即,中间转印驱动辊轴齿轮5a);至少一个中继滑轮(即,中继滑轮104),以将动力从驱动滑轮传递至从动滑轮;多个带,其被夹带在驱动滑轮、从动滑轮和中继滑轮周围并拉紧在其间,该多个带包括被夹带在驱动滑轮和中继滑轮周围的第一带(即,驱动同步带101)和被夹带在中继滑轮和从动滑轮周围的第二带;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即,张力器108),以接触第一带,从而对其提供张力;和第二张力施加装置(即,张力器109),以接触第二带,从而对其提供张力。第一带和第二带在其旋转方向的位置关系为,在经由中继滑轮传递至从动滑轮的第一带的一个旋转周期的速度变动成分与传递至从动滑轮的第二带的一个旋转周期的速度变动成分相互抵消。
在这种构造下,即使在负荷突然改变时,同步带在其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如果未完全防止也得以减少。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第一张力施加装置接触第一带的松弛表面(即,表面101a),第二张力施加装置接触第二带的松弛表面(即,表面102a)。在这种构造下,同步带在圆周方向的厚度不规律性的影响被抑制,从而防止速度波动。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和第二张力施加装置经布置使得在驱动滑轮周围缠绕的第一带的缠绕角与在中继滑轮周围缠绕的第二带的缠绕角一致。因此,由第一带和第二带的不同旋转路径引起的同步带在其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被消除。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向第一带提供张力,并且第二张力施加装置向第二带提供张力,使得第一带的张力与第二带的张力相同。因此,由第一带和第二带的不同张力引起的同步带在其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如果未完全防止也被减少。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中继滑轮相对于驱动单元的外壳(即,外壳110)是可移动的。通过移动中继滑轮,第一辊(即,张力器108)接触第一带,并且第二辊(即,张力器109)接触第二带。因此,由第一带和第二带的不同张力引起的同步带在其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如果未完全防止也被减少。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第一张力施加装置的第一辊和第二张力施加装置的第二辊中每一个均包括标记(即,标记108a和109a),通过该标记第一辊一个旋转周期的位相和第二辊一个旋转周期的位相被对齐。在这种构造下,同步带在其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如果未完全防止也被减少。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图像形成设备配备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机构,容纳图像形成单元的外壳和驱动被提供于外壳的目标的上述驱动单元。在这种构造下,即使在负荷突然改变时,同步带和张力器的一个旋转周期中的循环速度变动如果未完全防止也被减少,因此防止图像缺陷,如颜色漂移。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图像形成机构包括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即,1K、1Y、1M和1C),其以一定方向安排。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图像承载元件(即,感光鼓3K、3Y、3M和3C)。第一和第二辊(张力器108和109)中每一个的一个旋转周期为配置间距的1/n倍,其中n是整数,并且配置间距是相邻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构造下,防止图像缺陷,如颜色漂移。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潜像形成装置(即,光学写入单元2K、2Y、2M和2C),其布置在图像承载元件附近,从而在曝光位置曝光图像承载元件的表面,以在其上形成潜像;显影装置,其用显影剂使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和转印装置(即,转印辊4K、4Y、4M和4C),其将调色剂图像从图像承载元件的转印位置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第一和第二辊中每一个的一个旋转周期为在图像承载元件旋转方向曝光位置与转印位置之间距离的1/n倍,其中n是整数。在这种构造下,防止图像缺陷,如颜色漂移。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驱动单元所要驱动的目标包括中间转印带、转印鼓、感光鼓和直接转印带中的至少一种。在这种构造下,防止图像缺陷,如颜色漂移。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本发明被应用于图像形成设备中。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系统。
此外,要理解的是,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要素和/或特征可相互组合和/或相互替换。此外,组成元件的数量、组成元件的位置、形状等不限于实施附图中所示方法学的结构中的任一种。
在由此描述实例性实施方式后,显而易见的是其可以多种方式变型。这些示例性变型不认为是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所有这些改动被意图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0)

1.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滑轮,其连接于驱动源;
从动滑轮,其连接于所要移动的目标;
至少一个中继滑轮,其将动力从所述驱动滑轮传递至所述从动滑轮;
多个带,其被夹带在所述驱动滑轮、所述从动滑轮和所述中继滑轮周围并拉紧在其间,所述多个带包括被夹带在所述驱动滑轮和所述中继滑轮周围的第一带和被夹带在所述中继滑轮和所述从动滑轮周围的第二带;
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其接触所述第一带,从而对其提供张力;和
第二张力施加装置,其接触所述第二带,从而对其提供张力,
其中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在其旋转方向的位置关系为,经由所述中继滑轮传递至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第一带的一个旋转周期的循环速度变动成分与传递至所述从动滑轮的所述第二带的一个旋转周期的速度变动成分相互抵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张力施加装置接触所述第一带的松弛表面,并且所述第二张力施加装置接触所述第二带的松弛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和所述第二张力施加装置经布置使得在所述驱动滑轮周围缠绕的所述第一带的缠绕角与在所述中继滑轮周围缠绕的所述第二带的的缠绕角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和所述第二张力施加装置向所述第一带和所述第二带提供张力,使得所述第一带的张力与所述第二带的张力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进一步包括外壳,
其中所述第一张力施加装置包括第一辊,所述第二张力施加装置包括第二辊,并且所述中继滑轮相对于所述外壳可移动地被布置;
其中随着所述中继滑轮移动,所述第一带被压向所述第一辊,并且所述第二带被压向所述第二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张力施加装置的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张力施加装置的所述第二辊中每一个均包括标记,通过所述标记所述第一辊的一个旋转周期的位相和所述第二辊的一个旋转周期的位相被对齐。
7.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外壳;
图像形成单元,其用以形成图像;和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单元,其用以驱动布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目标,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和所述驱动单元布置在所述外壳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安排在一定方向的多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每一个均包括图像承载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每一个的一个旋转周期均为配置间距的1/n倍,其中n是正整数,并且所述配置间距是相邻图像形成单元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进一步包括:
潜像形成装置,其布置在所述图像承载元件附近,从而在曝光位置曝光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的表面,以在其上形成潜像;
显影装置,其用显影剂使所述潜像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和
转印装置,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承载元件的转印位置转印到转印介质上,
其中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中每一个的一个旋转周期为在所述图像承载元件旋转方向所述曝光位置与所述转印位置之间距离的1/n倍,其中n是正整数。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驱动单元所要驱动的目标包括中间转印带、转印鼓、感光鼓和直接转印带中的至少一种。
CN201310081866.5A 2012-03-21 2013-03-14 驱动单元和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3240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3565A JP5900796B2 (ja) 2012-03-21 2012-03-21 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63565 2012-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4055A true CN103324055A (zh) 2013-09-25
CN103324055B CN103324055B (zh) 2016-03-02

Family

ID=47750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1866.5A Active CN103324055B (zh) 2012-03-21 2013-03-14 驱动单元和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903279B2 (zh)
EP (1) EP2642160B1 (zh)
JP (1) JP5900796B2 (zh)
CN (1) CN1033240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55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350352A (zh) * 2012-06-04 2013-12-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印表機的傳動帶張力調節裝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9358A (ja) * 1995-01-09 1996-07-23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冷却風供給ファンの逆転駆動機構
JPH10186759A (ja) * 1996-12-20 1998-07-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伝達装置
JP2001227608A (ja) * 2000-02-16 2001-08-24 Canon Inc 減速装置
JP2002039296A (ja) * 2000-07-28 2002-02-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回転体駆動装置
US20030210932A1 (en) * 2002-03-14 2003-11-13 Hiroshi Koid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02963A (ja) * 2005-06-27 2007-01-11 Murata Mach Ltd 動力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95795A (zh) * 2009-08-21 2011-03-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46105A (en) * 1977-05-13 1979-03-27 Wisconsin Marine, Inc. Lawn mower
US4870516A (en) * 1983-05-20 1989-09-26 Dictaphone Corporation Portable dictating machine
JP2000010373A (ja) * 1998-06-26 2000-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67379A (ja) 1999-03-16 2000-09-2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589112B2 (ja) * 1999-09-16 2004-11-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15294A (ja) * 2000-02-29 2001-11-13 Tohoku Ricoh Co Ltd 印刷装置
JP4634565B2 (ja) * 2000-03-09 2011-02-16 東北リコ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4252273B2 (ja) * 2002-09-11 2009-04-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回転駆動伝達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タイミングベルト
JP4871716B2 (ja) * 2006-12-14 2012-02-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伝達装置
US20090239713A1 (en) 2008-03-20 2009-09-24 Chu Yong S Cyclic skating motion exercise machines
JP5870648B2 (ja) 2011-02-08 2016-03-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同期駆動装置、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89358A (ja) * 1995-01-09 1996-07-23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冷却風供給ファンの逆転駆動機構
JPH10186759A (ja) * 1996-12-20 1998-07-1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の駆動伝達装置
JP2001227608A (ja) * 2000-02-16 2001-08-24 Canon Inc 減速装置
JP2002039296A (ja) * 2000-07-28 2002-02-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の回転体駆動装置
US20030210932A1 (en) * 2002-03-14 2003-11-13 Hiroshi Koid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002963A (ja) * 2005-06-27 2007-01-11 Murata Mach Ltd 動力伝達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95795A (zh) * 2009-08-21 2011-03-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转印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66552A (zh) * 2016-07-29 201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CN107666552B (zh) * 2016-07-29 2019-11-29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03279B2 (en) 2014-12-02
JP2013194845A (ja) 2013-09-30
US20130251404A1 (en) 2013-09-26
EP2642160A2 (en) 2013-09-25
EP2642160A3 (en) 2015-10-21
US20150050051A1 (en) 2015-02-19
US9188930B2 (en) 2015-11-17
CN103324055B (zh) 2016-03-02
JP5900796B2 (ja) 2016-04-06
EP2642160B1 (en) 2021-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74428A (en) Single pass direct transfer color printer
CN107229207B (zh) 成像设备
JP20102819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777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5416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628497B (zh) 同步驱动单元和具有该同步驱动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24055B (zh) 驱动单元和包括其的图像形成设备
JP6128757B2 (ja) ベル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65077B2 (ja) 二次転写ユニットの変位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1186A (ja) プリンタ装置
US6118465A (en) Synchronous band drive for an inline color printer
US85430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309954A (ja) 回転カム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9083A (ja) 感光体駆動機構
JP3512307B2 (ja) 電子写真装置
JP20042522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8318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2097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5986B2 (ja) ベルト装置及びそのベルト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98207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2151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68612A (ja) 転写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H113382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414455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21231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