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02975A - 图像记录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302975A CN103302975A CN2012102910888A CN201210291088A CN103302975A CN 103302975 A CN103302975 A CN 103302975A CN 2012102910888 A CN2012102910888 A CN 2012102910888A CN 201210291088 A CN201210291088 A CN 201210291088A CN 103302975 A CN103302975 A CN 1033029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base material
- polyurethane elastomer
- oolemma
- intermediate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4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plates, sheets or web-like materials;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s
- B29C66/41—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9C66/43—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 B29C66/432—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for making tubular articles or closed loops, e.g. by joining several sheets ;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or hollow preforms
- B29C66/4322—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for making tubular articles or closed loops, e.g. by joining several sheets ;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or hollow preforms by joining a single sheet to itself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details of the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chemical com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4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plates, sheets or web-like materials;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s
- B29C66/41—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9C66/43—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 B29C66/432—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for making tubular articles or closed loops, e.g. by joining several sheets ;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or hollow preforms
- B29C66/4324—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for making tubular articles or closed loops, e.g. by joining several sheets ;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or hollow preforms for making closed loops, e.g. bel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05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where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receives the ink before transferring it on the print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09—Articles shaped in a closed loop, e.g. conveyor bel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10T156/1036—Bending of one piece blank and joining edges to form article
- Y10T156/1038—Hollow cylinder art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k Jet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装置的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记录装置,该中间转印带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具有两端的透明带基材形成为其两端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筒状,由此制成筒状带基材;将具有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液态层的剥离基材叠置于筒状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并与该外周面接触,该叠置区域包括两端之间的间隔或接触部分,并且使液态层夹在透明带基材和剥离基材之间;在液态层夹在透明带基材和剥离基材之间时,将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从而形成为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将剥离基材从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上剥离;以及将筒状透明带基材的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两端连接以形成接头。本发明的中间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具有更小的水平差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装置的中间转印带(ITB)、ITB的制造方法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已经研究了这样的喷墨记录方法:通过喷墨记录系统将图像一次形成在中间转印带(ITB)上,然后转印到记录介质。
例如,日本专利文献JP 2010-241039A提出了一种形成亲液性图案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液体供给到目标物的疏液性表面上,从而在该表面上形成液滴;对目标物进行等离子体处理,以使围绕液滴的疏液性表面亲液化;在亲液化之后,将液滴从疏液性表面上除去。
日本专利文献JP 2007-331169A教导了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其包括:中间转印带(ITB);将可与油墨反应的液体供应到ITB上的装置;将油墨喷射到ITB上的记录头;将油墨图像(由所供应的液体和喷射的油墨形成)中包含的一部分液体蒸发以产生气体的装置;将所述气体供应到油墨图像(其中部分液体已经被蒸发)以润湿油墨图像的装置;以及使润湿的油墨图像与记录介质接触以将该油墨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装置。
日本专利文献JP 2005-161811A公开了一种转印保护膜,其包括耐热性基材层和保护印刷图像的可剥离保护层。从基材层一侧起,所述可剥离保护层依次包括表面亚层和粘附亚层。该粘附亚层由石蜡材料和热塑性树脂材料制成。所述热塑性树脂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40℃至30℃,断裂伸长率为500%或以上。
日本专利文献JP 2004-237664A公开了一种喷墨记录系统,其包括至少具有PET基膜、耐水性结合涂层、水性油墨接受层和覆盖层的喷墨记录介质。在通过喷墨记录在喷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之后,在所述水性油墨接受层的表面上设置所述覆盖层。
日本专利文献JP 2004-175001A公开了一种用于印刷图像保护的热转印积层膜。该积层膜包括基材和表面保护膜,从基材一侧起,该表面保护膜至少依次具有表面层和粘附层。所述粘附层主要包含重均分子量(Mw)为20000至150000、且Mw与数均分子量(Mn)的比值Mw/Mn为4或以上的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中间转印带(ITB)的方法,沿着中间转印带的透明带基材的接头,中间转印带的外周表面上具有更小的水平差异。
解决问题的手段
通过以下几项解决了本发明的目的。
1.一种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该中间转印带用于图像记录装置中,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具有两端的透明带基材形成为其所述两端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筒状,由此制成筒状带基材;
将具有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液态层的剥离基材叠置于所述筒状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并与该筒状带基材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叠置区域包括所述两端之间的间隔或接触部分,并且使所述液态层夹在所述透明带基材和所述剥离基材之间;
在所述液态层夹在所述透明带基材和所述剥离基材之间时,将所述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从而形成为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将所述剥离基材从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上剥离;以及
将所述筒状透明带基材的所述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两端连接以形成接头。
2.根据第1项所述的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形成所述接头之后,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3.根据第1项或第2项所述的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将所述剥离基材从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上剥离之后,在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面上形成表面剥离层。
4.一种制造用于图像记录装置的中间转印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两端的透明带基材形成为其所述两端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筒状,由此制成筒状带基材;
在所述筒状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形成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所述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形成步骤包括如下子步骤:在所述筒状带基材中除所述两端之间的间隔或接触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非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用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液体填充所述非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空隙,该孔隙位于所述间隔或所述接触部分之上;以及将所述空隙中的液体固化;以及
将所述筒状透明带基材的所述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两端连接以形成接头。
5.根据第4项所述的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形成所述接头之后,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6.根据第4项或第5项所述的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其还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形成所述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之后,在所述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面上形成表面剥离层。
7.一种中间转印带,其包括:其两端通过接头而彼此连接的透明带基材和位于该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所述中间转印带用于图像记录装置中,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供给器,其将包含光固化性材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带,从而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可固化层;喷射器,其将液滴喷射到所述可固化层上;转印单元,其将所述可固化层从所述中间转印带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光照射器,其将光照射到所述可固化层上,从而将所述可固化层固化。
8.根据第7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其还包括位于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9.根据第7项或第8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还包括位于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面上的表面剥离层,其中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
10.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根据第7项至第9项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供给器,其将包含光固化性材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带,从而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可固化层;喷射器,其将液滴喷射到所述可固化层上;转印单元,其将所述可固化层从所述中间转印带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光照射器,其将光照射到所述可固化层上,从而将所述可固化层固化。
本发明的第1项提供了一种制造ITB的方法,与通过不包括在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步骤的方法而获得的ITB相比,本发明ITB中因透明带基材的接头而造成的外周面水平差异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2项,其中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这进一步降低了水平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3项,其中在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表面剥离层,这使所得ITB表现出更高的防粘性,其中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
本发明的第4项提供了一种制造ITB的方法,与通过不包括在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步骤的方法而获得的ITB相比,本发明ITB中因透明带基材的接头而造成的外周面水平差异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5项,其中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这进一步降低了水平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6项,其中在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表面剥离层,这使所得ITB表现出更高的防粘性,其中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
本发明的第7项提供了一种ITB,与在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不具有透明聚氨酯弹性体的ITB相比,本发明ITB中因透明带基材的接头而造成的外周面水平差异更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8项,其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具有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这进一步降低了水平差异。
根据本发明的第9项,其在形成于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的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上具有表面剥离层,使得所述ITB表现出更高的防粘性。
本发明的第10项提供了一种图像记录装置,与利用如下图像记录装置而获得的图像相比,本发明图像记录装置所提供的图像具有更少的图像缺陷,该图像缺陷可能是由透明带基材的接头而产生的外周面水平差异而造成的,其中上述图像记录装置中的ITB在透明带基材上不具有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ITB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出的ITB沿A-A线进行截取而得到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A、图3B和图3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制造ITB的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4D、图4E和图4F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制造ITB的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5为本发明的ITB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ITB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ITB的再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A、图8B、图8C和图8D示出了本发明的制造ITB的方法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9E、图9F、图9G、图9H和图9I示出了本发明的制造ITB的方法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记录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数字标号]
10:中间转印带(ITB)
10A、10B、10C:导辊
12:可固化层形成单元
12B:可固化层
12C:壳体
12D:供给辊
12E:刀片
14、14K、14C、14M、14Y:喷墨记录头(喷射器的实例)
14A:墨滴
16:加压单元
16A:加压辊
16B:导辊
18:光照射器
20:清除器
20A:清除部件
20B:容器
24:防粘剂层形成单元
24A:防粘剂
24B:防粘剂层
24C:壳体
24D:供给辊
24E:刀片
28:主控制器
30:透明带基材
32: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外层透明PUE层)
34:表面剥离层
36: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内层透明PUE层)
38:接头
101:图像记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仅为本发明的实例。
[中间转印带(ITB)]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的ITB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图2是沿图1中直线A-A截取得到的本发明实施方案的ITB的截面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ITB 10包括:透明基材30,其两端通过接头38彼此连接在一起;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32,其设置于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上(以下称为外层透明PUE层32);表面剥离层34,其设置于外层透明PUE层32的外周面上;以及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36,其设置于透明带基材30的内周面上(以下称为内层透明PUE层36)。表面剥离层34和内层透明PUE层36可根据需要而任选设置。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ITB 10用于图像记录装置中,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ITB;供给器,其将包含光固化性材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ITB,以形成可固化层;喷射器,其将液滴喷射至在ITB上形成的可固化层上;及光照射器,其将光照射到可固化层上,从而使可固化层固化。
下面详细说明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ITB 10及其制造方法。
[本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3A至3C和图4D至4F示出了制造ITB 10的步骤。
在制造ITB 10的方法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图3A所示,将具有两端30A的透明带基材30形成为筒状,使其两端30A之间间隔有间隔30B。所述透明带基材30可以被形成为其两端30A彼此接触的筒状。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或接触部分形成为接头38。
例如,可准备筒状模具40。将具有两端30A的透明带基材30围绕在筒状模具40的外周,从而形成为在两端30A之间留有间隔30B的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术语“两端”表示当将透明带基材30弯曲以形成为筒状时,在圆周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端部。
所述透明带基材30是由包含透光性材料的材料制成的。透光性材料优选为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者,这些材料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尼龙9、聚乳酸、聚醚砜、聚烯丙酯(polyallylate)、聚丙烯、聚乙烯、环聚烯烃、聚醚砜、聚碳酸酯、聚酰亚胺和聚酰胺酰亚胺。其中更优选为聚酰亚胺(特别是使用脂肪族单体制备的氟改性的聚酰亚胺)、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尼龙9、聚醚砜和聚烯丙酯。
所述透明带基材30是通过成型法制备的,所述成型法包括:熔融成型法,例如离心成型、注射成型、挤出成型、吹胀薄膜挤塑和吹塑;和液膜形成法,例如浸涂、环流涂布(ring flow coating)。
为了提高透明带基材30对外层透明PUE层或内层透明PUE层的粘附性,透明带基材30的一侧或两侧可具有表面处理层,该表面处理层是通过施加烯烃聚合物(例如,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或者乙烯-丙烯酸共聚物)或有机硅粘合剂而形成的。
透明带基材30的厚度优选为30μm至500μm,更优选为30μm至200μm。
这里使用的术语“透明”和“透光性”是指能够使由光照射器发出的光线透过。更具体地说,这些术语优选指,对于从光照射器发出的光线,透过率为至少70%。
之后,如图3B所示,将具有未固化的、光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液态层32A(以下称为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剥离基材42叠置于筒状带基材30的外周面上并与该外周面接触,所述叠置范围包括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在内,其中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夹在透明带基材30和剥离基材42之间。
例如,可将具有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剥离基材42粘附在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上,使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不仅可覆盖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还可以覆盖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由于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因此即使当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存在凹凸不平时,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也可将凹陷填平并将凸起包埋。由于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夹在透明带基材30和剥离基材42之间,因此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外周面的平整性与剥离基材42的平滑表面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即使透明带基材30的接头38(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造成了表面凹凸不平,但是也可维持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外周面的平整性。因此,在包括接头38在内的透明带基材30的圆周面上,形成了与剥离基材42的剥离表面的表面性质一致的连续的平滑外表面。
如图3C所示,将位于透明带基材30和剥离基材42之间的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中的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以成为外层透明PUE层32。然后,将剥离基材42与外层透明PUE层32剥离。
例如,对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给予固化刺激,例如紫外线照射、电子束或热,这根据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的性质来加以选择。由此,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并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即,在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外周面保持其平整性的同时,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并形成外层透明PUE层。结果,外层透明PUE层32形成于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上,同时保持了其外周面的平整性。
形成外层透明PUE层的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的例子包括:可自由基聚合的光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例如由Inoac株式会社生产的VISLEA;可阳离子聚合的光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例如由DIC株式会社生产的FP2010和V9520;以及热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例如由ThreeBond株式会社生产的Pando 156A。虽然热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可以为溶剂型或无溶剂型,但是推荐使用无溶剂型弹性体,这是因为在粘合时,溶剂型弹性体会形成气泡或发生较大的体积收缩。这些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优选为:可自由基聚合的光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例如由Inoac株式会社生产的VISLEA;以及可阳离子聚合的光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例如由DIC株式会社生产的FP2010和V9520。
外层透明PUE层32优选具有这样的厚度,该厚度能确保其外周面的表面具有平整性,即使是在可能导致表面不平整的接头38(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上方的外周面部分也具有平整性。更具体地说,其厚度优选为30μm至200μm,更优选为50μm至100μm。
如图4D所示,将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隔开的两端30A彼此连接并形成接头38。例如,将由透明带基材30与外层透明PUE层32构成的积层体从筒状模具40上移除,并从透明带基材30的内侧,用粘合剂或压敏粘合剂填充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然后,将粘合剂或压敏粘合剂固化从而将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连接在一起。由此获得了环形透明带基材30。
用于形成接头38的粘合剂可为(例如)热熔融粘合剂、热固化性粘合剂或者UV固化性粘合剂。压敏粘合剂可为(例如)有机硅压敏粘合剂、烯烃压敏粘合剂、聚氨酯压敏粘合剂或者光固化性粘合剂。粘合剂和压敏粘合剂优选是透明的。
在形成接头38的步骤之后(即,在使用粘合剂或者压敏粘合剂将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连接的步骤之后),优选的是,对由透明带基材30与外层透明PUE层32构成的积层体进行热压。热压增加了接头38的强度,并有助于降低透明带基材30内周面上的接头38与透明带基材30其它部分之间的水平差异。在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彼此重叠大约0.1mm至30mm的情况中,考虑到水平差异,在形成接头38之前,可使用热压、脉冲焊接或者超声缝焊将重叠部分暂时连接在一起。
形成接头38的步骤(即,将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连接的步骤)并不需要总在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之后进行。即,该步骤可在将透明带基材30形成筒状之后、并在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之前(具体而言,在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与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接触之前)进行。在这种情况中,虽然在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之前形成的接头38可造成表面不平整,但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外周面可保持其平整性。
形成接头38的步骤也可在下文中描述的形成表面剥离层34之后进行。
如图4E所示,在外层透明PUE层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表面剥离层34。例如,可通过施加表面剥离层形成用涂布组合物,并且将该涂层干燥或固化,从而形成表面剥离层34。使用已知的方法进行涂布,例如棒涂、喷涂、喷墨涂布、气刀涂布、狭缝挤压式涂布、刮刀涂布、辊涂、逗号辊涂布(comma roller coating)、网纹辊涂布或者利用分配器注射。
表面剥离层34还可通过以下方法形成:制造环形部件(即,筒状部件),并将由透明带基材30与外层透明PUE层32构成的积层体嵌入到该筒状组件的内周面上。
表面剥离层34适合由表现出优异的防粘性的材料制成,从而使得包含光固化性材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的固化层易于从表面剥离层上剥离下来。这种材料的例子包括烯烃材料、环烯烃材料、含氟材料和硅橡胶,其中优选的是烯烃材料、环烯烃材料和含氟材料。
表面剥离层34的厚度优选为1μm至100μm,更优选为3μm至80μm。
然后,如图4F所示,在透明带基材30的内周面上形成内层透明PUE层36。例如,可以通过施加液态固化性(未固化)聚氨酯弹性体并将该涂层固化来形成内层透明PUE层36。可以使用已知的方法进行涂布,例如离心涂布、棒涂、喷涂、喷墨涂布、气刀涂布、狭缝挤压式涂布、刮刀涂布、辊涂、逗号辊涂布或者网纹辊涂布。
为了在即使透明带基材30具有可能造成表面不平整的接头38时,也能保持内层透明PUE层36的内周面的表面平整性,建议通过离心涂布施加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然后进行固化,从而形成内层透明PUE层36。
也可通过与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相同的技术来形成内层透明PUE层36。
用于形成内层透明PUE层36的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可以选自可用于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的光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或热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
内层透明PUE层36优选具有这样的厚度,该厚度能确保其外周面的表面具有平整性,即使是在可能导致表面不平整的接头38(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上方的外周面部分也具有平整性。更具体地说,其厚度优选为30μm至500μm,更优选为50μm至300μm。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获得了本实施方案的ITB 10。
尽管在上述ITB 10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案中,将具有两端30A(其两端是沿着厚度方向切割透明带基材而形成的)的透明带基材30弯曲成所述两端30A彼此隔开的筒状,然后将隔开的两端30A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接头38,但是也可以将透明带基材30弯曲成其两端30A彼此接触的筒状,然后将两端30A彼此粘结以形成接头38。
例如,如图5所示,可以将具有两端30A(其两端是沿着厚度方向切割透明带基材而形成的)的透明带基材30弯曲成其两端30A彼此重叠的筒状,并且将重叠的两端30A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搭接接头38。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将具有两端30A的透明带基材30弯曲成其两端30A彼此对接的筒状,并且将对接的两端30A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对接接头38。在又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可以将具有两端30A(其两端是沿厚度方向斜向(倾斜)切割透明带基材而形成的两端)的透明带基材30弯曲成其倾斜切割的两端30A重合在一起的筒状,并且将重合的两端30A粘结在一起,从而形成斜接头38。简言之,ITB 10中的透明带基材30的接头38可以具有任何设计,并且可通过已知的粘结方法形成。
可通过任何技术将上述透明带基材30的彼此接触的两端30A粘结以形成接头38,这些技术包括(例如)超声焊接、激光焊接、脉冲焊接,或者使用粘合剂或压敏粘合剂进行粘合。
如上面所讨论的那样,本实施方案的ITB 10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两端30A的透明带基材30弯曲成其两端30A被间隔30B隔开(或者彼此接触)的筒状;将具有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剥离基材42叠置于筒状带基材30的外周面上并与该外周面接触,所述叠置的范围包括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或者接触部分),并且使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夹在透明带基材30和剥离基材42之间;在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位于透明带基材30和剥离基材42之间的状态下,将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将剥离基材42从外层透明PUE层32上剥离下来;以及将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彼此间隔(或者彼此接触)的两端30A连接以形成接头38。
根据本实施方案的ITB 10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案,在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夹在透明带基材30和剥离基材42之间的状态下,将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从而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
因此,即使在透明带基材30中存在能够导致表面不平整的接头38(在本特定的实施方案中为位于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的情况中,也能够在保持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外表面平整性的同时,使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结果,由此获得的外层透明PUE层32保持了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的外周面的表面平整性。由此,本实施方案中ITB 10的外周面上的水平差异减小,该水平差异可能由透明带基材的接头38导致。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案的ITB 10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接头38的步骤之后,在透明带基材30的内周面上形成内层透明PUE层36的步骤,因此本实施方案的ITB 10在其内周面上显示出更小的水平差异,该水平差异可能是由透明带基材的接头38造成的。
此外,由于本实施方案的ITB 10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在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上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的步骤之后,在外层透明PUE层32的外周面上形成表面剥离层34的步骤,因此本实施方案的ITB 10不仅显示出优异的防粘性,还显示出可清洁性和防污性。
[本方法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的ITB 10不限于上述本方法的第一实施方案。例如,可通过本发明的下述方法(以下称为本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来制造ITB 10。
下面将通过图8A至图8D和图9E至图9I来讨论制造ITB 10的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其中图8A至图8D和图9E至图9I示出了ITB 10的制造步骤。
与第一实施方案中的类似,如图8A所示,将具有两端30A的透明带基材30制成其两端30A由间隔30B彼此隔开的筒状。也可将透明带基材30制成其两端30A彼此接触的筒状。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或接触部分形成接头38。
然后,如图8B至图8D以及图9E和图9F所示,在筒状透明带基材30中除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32B(以下称为非连续透明PUE层32B),然后利用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32C填充位于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之上的、非连续透明PUE层32B的相对的两端之间的间隔30B,然后将所述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32C固化以形成外层透明PUE层(连续的外层透明PUE层32)。
更具体地说,如下进行本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例如,形成覆盖层44,以覆盖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见图8B)。覆盖层44可以被构造为覆盖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和间隔30B。由于在形成非连续透明PUE层32B之后将移除覆盖层44,因此,有利的是,覆盖层44由高防粘性的烯烃、有机硅或含氟材料制成,或者由利用这些防粘材料进行表面处理的树脂片材(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材)制成。
利用覆盖层44作为遮蔽物,然后,通过已知的涂布技术(例如,离心涂布、棒涂、喷涂、喷墨涂布、气刀涂布、狭缝挤压涂布、刮刀涂布、辊涂、逗号辊涂布或网纹辊涂布),利用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涂布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将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以形成非连续透明PUE层32B(见图8C)。
然后将覆盖层44移除,从而在筒状透明带基材30中除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了非连续透明PUE层32B(其两端彼此隔开)。
也可使用除上述方法以外的其他方法设置非连续透明PUE层32B。例如,可以将通过固化层状的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而获得的片材粘附到筒状透明带基材30中除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周面上,从而设置非连续透明PUE层32B。
可以用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32C填充位于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之上的、非连续透明PUE层32B的间隔30B(见图9E)。在使填充间隔30B的液体32C的外表面平滑化之后,将液体32C固化,从而使非连续透明PUE层32B通过透明聚氨酯弹性体而变得连续,由此制得外层透明PUE层32(见图9F)。
由于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32C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因此即使当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具有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的部分)不平整时,液体32C也可将凹陷填平并将凸起包埋。即,即使透明带基材30具有造成表面不平整性的接头38(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也可保持外层透明PUE层32的外周面的平整性。
如图9G所示,将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彼此间隔的两端30A连接在一起,以形成接头38。然后,如图9H所示,在外层透明PUE层32的外周面上形成表面剥离层34。最后,如图9I所示,在透明带基材30的内周面上设置内层透明PUE层36。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获得了本实施方案的ITB 10。
如上面所讨论的那样,ITB 10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将具有两端30A的透明带基材30弯曲成其两端被间隔30B隔开(或者彼此接触)的筒状;在筒状带基材30中除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或者接触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非连续透明PUE层32B;用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32C填充位于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或者接触部分)之上的、非连续透明PUE层32B的间隔30B,然后进行固化以形成连续的外层透明PUE层32;以及将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彼此分离或彼此接触的两端30A连接以形成接头38。
根据ITB 10制造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用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32C填充位于透明带基材30的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之上的、非连续透明PUE层32B的间隔30B,并且在使液体32C的外表面平滑化之后,将液体32C固化,从而使非连续透明PUE层32B通过透明聚氨酯弹性体而变得连续,由此设置了外层透明PUE层32
因此,即使在筒状透明带基材30的外周面(具有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的部分)不平整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的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32C也可将凹陷填平并将凸起包埋。即,即使透明带基材30具有导致表面不平整的接头38(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两端30A之间的间隔30B),也可保持外层透明PUE层32的外周面的平整性。
由此,利用本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制造的ITB 10在其外周面上同样具有更低的水平差异,该水平差异可能由透明带基材的接头38导致。
也可利用与图3A至图3C和图4D至图4F所示出的本方法的第一实施方案相同的方法,来实施图8A至图8D和图9E至图9I所示出的制造ITB 10的方法的第二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的ITB 10的接头38在圆周方向上的拉伸断裂强度优选为大于或等于8N/mm。接头38在圆周方向上的拉伸断裂强度优选为除接头38以外的其他部分的拉伸断裂强度的至少40%,更优选为大于或等于60%,甚至更加优选为大于或等于80%。这里所述的拉伸断裂强度是利用拉力试验机,对JIS No.2型哑铃试样以50mm/秒的拉伸速度测量获得的。
本实施方案的ITB 10在其外周面上可具有压花图案或哑光图案。具体而言,ITB 10可在其外层透明PUE层32的外周面上具有压花图案或哑光图案。例如,当使用其上形成有未固化PUE液态层32A的剥离基材42时,可以通过压花或哑光的方式预先将剥离基材42的表面纹理化,从而使外层透明PUE层32形成图案,在外层透明PUE层32上将形成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在将未固化的PUE液态层32A固化之后,即形成这样的外层透明PUE层32,该外层透明PUE层32具有转印至其上的剥离基材42的表面纹理。在将单独形成的外层透明PUE层32粘附在透明带基材30的情况中,预先使其上将形成外层透明PUE层32的基板的表面纹理化,从而使该表面纹理转印至外层透明PUE层32的外周面上。
[图像记录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包括:ITB;供给器,其将包含光固化性材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ITB,从而形成可固化层;喷射器,其将液滴喷射至形成在ITB上的可固化层上;以及光照射器,其将光照射到可固化层上,从而使可固化层固化,其中,所述ITB为上述本发明的ITB。
下面参考图10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装置101的构造。如图所示,图像记录装置101具有ITB 10和未示出的传送装置,其中所述ITB 10上将形成下述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层(可固化层),所述未示出的传送装置用于传送记录介质P,在ITB 10上形成的可固化层12B将被转印至该记录介质P上。
所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或鼓,该传送带或鼓通过(例如)静电吸附和一对供给辊将记录介质P保持在其外周面上,其中记录介质P将从这一对供给辊之间穿过。记录介质P沿图10所示的方向A传送。
其上将转印有可固化层12B的记录介质可以为任何能够接收转印的可固化层12B的介质,其通常包括纸,具体而言包括普通纸、用于喷墨印刷的涂料纸、铜版纸或合成纸。也可使用树脂膜,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氨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烯丙酯、聚醚砜和三乙酸纤维素。
作为其上环绕有ITB 10的部件的例子,在ITB 10的内周面侧设置了导辊16B、10C、10A和10B。导辊16B设置在光照射器18(后面将对其进行描述)的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图10中为光照射器的左侧)。导辊10C设置在导辊16B和光照射器18的沿着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图10中为光照射器的右侧)。
在导辊10C的沿着记录介质P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导辊10A,该导辊10A位于导辊10C的与下文所述平板22相对的一侧(即,图10中导辊10C的右上方)。在导辊16B的沿着记录介质P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有导辊10B,该导辊10B位于导辊16B的与下文所述平板22相对的一侧(即,图10中导辊10C的左上方)。
ITB 10的宽度(轴向尺寸)大于或等于记录介质P的宽度。为了防止ITB 10发生之字形移动,可沿ITB 10的边缘设置导向棱(steering rib)。
在ITB 10的外侧(图10的右手侧)设置有防粘剂层形成单元24,其将防粘剂24A供应至ITB 10的外表面,从而在ITB 10的表面形成防粘剂层24B。具体而言,防粘剂层形成设备24位于与ITB 10的围绕在导辊10A周围的部分相对的位置,并且被构造为将防粘剂24A供给至ITB 10的这一部分,从而形成防粘剂层24B。
防粘剂层形成设备24的长度在ITB 10的宽度方向上(即,与ITB 10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ITB 10上的图像记录区域的宽度。
防粘剂层形成设备24可包括:外壳24C,其容纳有防粘剂24A(例如,硅油、含氟油或者蜡油);供应辊24D,其设置在外壳24C之中,并将防粘剂24A供应至ITB 10;以及刮刀24E,其控制防粘剂层24B的厚度。防粘剂形成设备24还可包含将防粘剂24A加热熔融的加热器(未示出)。
防粘剂层形成单元24可被设置为与ITB 10接触,或者与ITB 10相距预定的距离。防粘剂层形成单元24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构造,以利用已知的涂布技术,例如,棒涂法、喷涂法、喷墨涂布法、气刀涂布法、狭缝挤压式涂布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逗号辊涂布法、或网纹辊涂布法。
防粘剂24A的例子包括:硅油、含氟油、烃或聚亚烷基二醇、脂肪酸酯、苯基醚、磷酸酯和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硅油、含氟油、聚亚烷基二醇和疏水性表面活性剂。
虽然已经参照在ITB 10的表面上形成防粘剂层24B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对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是当ITB具有表面防粘性时,则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也可省略这样的防粘剂层形成单元24。
在防粘剂层形成设备24沿ITB 1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可固化层形成单元(利用狭缝挤压涂布机的供给装置)12,其向ITB10的表面供应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以形成可固化层12B,其中所述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含有光固化型材料和吸液材料。
具体而言,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设置为与ITB 10的导辊10A和10B之间的部分相对,以向ITB 10的这一部分供应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的长度在ITB 10的宽度方向上(即,与ITB 10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ITB 10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
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可以置于ITB 10的外侧并位于导辊10A的上方(图10中ITB 10的上侧),从而在ITB 10中围绕于导辊10A的这一部分上形成可固化层12B。
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可包括:外壳12C,其容纳有图像记录用组合物12A;供应辊12D,其设置在外壳12C之中,并将图像记录用组合物12A供应到ITB 10上;以及刮刀12E,其控制可固化层12B(供应至ITB 10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的厚度。
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可以被设置为供给辊12D与ITB 10持续接触,或者与ITB 10间保持预定距离。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可设置为由独立的供液系统(未示出)向外壳12C供应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从而确保持续地供应该组合物。下文中将给出图像记录用组合物的细节。
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的构造不仅限于上述例子,也可以为利用已知的涂布技术(例如,模涂法、棒涂法、喷涂法、喷墨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或辊涂布法。
在可固化层形成dany 12的沿ITB 1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ITB 10的外周侧(图中为上方)设置有喷墨记录头14(或者喷墨器),其向可固化层12B(由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形成)喷射墨滴,例如油墨。具体而言,喷墨记录头14设置在与ITB 10中的位于导辊10A和10B之间的平坦部分(非弯曲部分)相对的位置,以在ITB 10的该部分上沉积油墨从而形成图像。
喷墨记录头14可以包括:用于喷射黑色墨滴的喷墨记录头14K、用于喷射青色墨滴的喷墨记录头14C、用于喷射品红色墨滴的喷墨记录头14M和用于喷射黄色墨滴的喷墨记录头14Y。
更具体地说,喷墨记录头14为具有多个喷嘴的喷墨记录头,其被构造为通过喷墨系统(例如,压电系统、热系统或者连续流系统)驱动来将墨滴喷射到移动的可固化层12B的表面上。
喷墨记录头14的长度在ITB 10的宽度方向上(即,与ITB 10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其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或等于ITB 10上的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即,喷墨记录头14被构造为形成沿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主要扫描方向)的一条直线,而不会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ITB 10发生移动。
喷墨记录头14由控制系统(例如,主控制器28)控制。主控制器28根据图像信息来确定将要使用的喷嘴以及喷射时间,并且根据图像信息使喷墨记录头14喷射墨滴,从而形成图像。稍后将说明对喷墨记录头14的详细控制以及从喷墨记录头14喷射的油墨。
喷墨记录头14的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并且可以为能够在可固化层12上形成图像的任何其它类型,例如,喷墨记录头14可以是扫描型喷墨记录头,其可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ITB 10移动的同时,通过喷射油墨而在图像形成区域的宽度方向(主要扫描方向)上形成一条直线。
在喷墨记录头14沿ITB 10的运动方向上的下游侧,设置有加压单元16和平板22。加压设备16被构造为将其上沉积有墨滴14A的可固化层12B压向记录介质P,平板22保持记录介质的平整。
平板22被设置在与ITB 10的底部的外表面相对的位置处,更具体地说,被设置于导辊16B和导辊10C之间的部分。
加压单元16包括:导辊16B,其被ITB 10围绕;以及加压辊16A,其置于与导辊16B相对设置,并且ITB 10夹于加压辊16A和导辊16B之间。在加压单元16中,在记录介质P夹在ITB 10和加压辊16A之间并进行传送的同时,加压辊16A将记录介质P压向导辊16B。然后记录介质P夹在ITB 10的底部(位于导辊16B与导辊10C之间的部分)与平板22之间并进行传送。
以这种方式,位于ITB 10上的可固化层12B在转印区域内与记录介质P发生接触,其中所述转印区域定义为从ITB 10和记录介质P被夹于加压辊16A和导辊16B之间的位置(以下也称为接触位置)到ITB 10和记录介质P被夹于导辊10C和压板22之间的位置(以下也称为剥离位置)的区域。
光照射器18被设置在加压单元16相对于ITB 10的运动方向的下游,并且位于ITB 10的内侧。光照射器18将光从ITB 10的内侧发射到形成于ITB 10的外侧的可固化层12B上,从而将其上通过喷墨记录头14而形成有图像的可固化层12B固化,并且被转印至记录介质P上。光照射器18被构造为将光发射到在转印区域中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可固化层12B上,由此,可固化层12B固化,并且从ITB10被转印至记录介质P上。
根据记录图像的宽度,光照射器18优选设置为在ITB 10的运动方向上提供长度为5mm至300mm,更优选为100mm至250mm的照射区域R(可固化层12B受到来自光照射器18发出的光照射的区域)。
根据所使用的包含在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中的光固化性材料选择所使用的光照射器18。例如,当使用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固化的紫外线固化性材料时,可使用将紫外光照射到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可固化层12B)上的紫外光照射器。当使用电子束(EB)固化性材料时,可使用电子束发射器作为光照射器18。
可用的紫外光照射器的例子有: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深紫外线灯、无电极微波放电汞灯(具有被灯泡外部的微波激发的汞)、紫外线激光、氙灯和紫外线LED。电子束照射器的例子包括:扫描型电子束照射器和幕帘型电子束照射器。幕帘型电子束照射器为这样的设备,其通过真空腔中的栅极提取灯丝产生的热电子并且通过高电压(例如,70kV至300kV)加速热电子以形成电子流,并且电子流通过窗口释放至大气中。无臭氧紫外灯可有效地用作光源。UV-LED灯由于输出低、功率消耗低、发射范围窄并且没有有害的紫外线(365nm至420nm)和红外线照射,因此也可用在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没有红外线照射是有利的,因为这样抑制了温度的升高,从而可防止带材料劣化。
在ITB 10的外周侧,在光照射器18的沿ITB 1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清除器20,该清除器20用以清除ITB 10表面上残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和防粘剂24A。具体而言,清除器20设置在ITB10中围绕于导辊10C的这一部分与ITB 10中围绕于导辊10A部分的下游部分之间。
清除器20包括清除部件20A,所述清除部件20A与ITB 10接触,以从ITB 10上刮除残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清除部件20A可为由橡胶材料制成的扁平状刮刀。清除器20还包括容器20B,容器20B储存通过清除部件20A刮除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和防粘剂24A。容器20B为在一端设有开口的容器,以接收由清除部件20A刮除并在重力作用下掉落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和防粘剂24A。
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装置101按照如下方式运转。
随着ITB 10的旋转,防粘剂层形成单元24在ITB 10的表面上形成防粘剂层24B。可固化层形成单元12供应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从而形成可固化层12B。
在主控制器28的控制下,喷墨记录头14将墨滴14A喷射至可固化层12B上,以使油墨点沉积,所沉积的油墨点与原始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像素一致。这样就在可固化层12B上形成了由油墨点构成的图像区域。
如本实施方案中所使用的术语“图像区域”因此被定义为通过在可固化层12B上喷射墨滴14A而记录点的区域称为“图像区域”。
应注意的是,喷墨记录头14喷射墨滴14A是在通过张力作用而旋转的ITB 10的非弯曲部分上进行的。换言之,墨滴14A被喷射到没有松弛的ITB 10上的可固化层12B上。
当ITB 10旋转至接触位置时,可固化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并且被夹压在加压辊16A与导辊16B之间。可固化层12B继续与ITB10和记录介质P接触,直到它们到达导辊10C和平板22彼此相对的剥离位置。
当可固化层12B与ITB 10和记录介质P接触时,光照射器18通过ITB 10将光施加至可固化层12B上,由此,ITB 10上的可固化层12B固化,并且转印至记录介质P。
理想的是,所施加的光的量能够使可固化层12B完全固化。在使用紫外光时,例如,就积分光量而言(当未通过接头时的积分光量),有利的光量优选是大于或等于10mJ/cm2且小于或等于1,000mJ/cm2。根据实际的固化速率来调整最佳光量。
虽然在本实施方案中,与ITB 10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可固化层12B通过暴露在由光照射器18发出并通过ITB 10的光而固化,但是装置101还可以包括未示出的固化单元,该固化单元使可固化层12B在转印至记录介质P之后完全固化。
已固化的可固化层12B在剥离位置处与ITB 10分离。由此,其中具有由墨滴14A形成的图像区域T的固化树脂层(即图像层)形成在记录介质P上。
在固化层转印至记录介质P之后,清除器20将ITB 10上残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残留的防粘剂24A及任何杂质清除。这样就完成了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装置101的图像形成循环。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
本发明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基本上包含光固化性材料(下文中简称为固化性材料)。如果需要的话,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包含吸液颗粒、表面活性剂和其它可任选的成分。
下面详细说明构成图像记录用组合物的成分。
1.固化性材料
固化性材料可以为(例如)紫外线固化性材料和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固化性材料的固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通过固化紫外线固化性树脂所获得的紫外线固化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氧杂环丁烷树脂、聚醚树脂和聚乙烯基醚树脂。紫外线固化性材料含有紫外线固化性单体、紫外线固化性大单体、紫外线固化性低聚物和紫外线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紫外线固化性材料优选含有紫外线聚合引发剂,以加速紫外线固化。根据需要,紫外线固化性材料还可以含有有助于聚合反应进一步进行的反应助剂或聚合促进剂、增稠剂等。
紫外线固化性单体的实例包括自由基固化性材料,如醇、多元醇或氨基醇的丙烯酸酯,醇、多元醇或氨基醇的甲基丙烯酸酯,脂肪族丙烯酸酰胺,脂环族丙烯酸酰胺,环状丙烯酸酰胺(吗啉);和阳离子固化性材料,如环氧单体、氧杂环丁烷单体和乙烯基醚单体。紫外线固化性大单体、紫外线固化性低聚物和紫外线固化性预聚物的实例包括通过聚合任意这些单体所获得的产物,以及自由基固化性材料,所述自由基固化性材料是通过向环氧骨架、聚氨酯骨架、聚酯骨架或聚醚骨架添加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而获得的,例如环氧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和聚酯甲基丙烯酸酯。
通过固化电子束固化性材料所获得的电子束固化树脂的实例包括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和有机硅树脂。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含有电子束固化性单体、电子束固化性大单体、电子束固化性低聚物和电子束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者。
电子束固化性单体、电子束固化性大单体、电子束固化性低聚物和电子束固化性预聚物的实例包括与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相同的例子。
固化性材料可以为当暴露在光(包括紫外光和电子束)下时能发生固化(例如,经历聚合反应)的任何材料。
优选的是,使用包含分子量为1000至50000的固化性预聚物的固化性材料。
2.吸液颗粒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可以包含吸收油墨并将油墨中的着色剂固定的吸液颗粒。吸液颗粒包含作为主要成分的吸液材料。这里使用的术语“主要成分”是指成分的含量为颗粒质量的至少50质量%。这里使用的术语“吸液材料”指的是,当与油墨以30:100的质量比混合24小时,并通过过滤与油墨分开后,重量增加至少5%的材料。
根据油墨的不同,从(例如)表面被赋予亲油墨性的树脂(下文中也称为吸液树脂)和无机颗粒(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或沸石颗粒)来选取吸液材料。当吸液材料用于水性油墨中时,优选使用吸水材料作为吸液材料。当吸液材料用在油性油墨中时,优选使用吸油材料作为吸液材料。
吸水材料的例子包括:聚丙烯酸或其盐;聚甲基丙烯酸或其盐;(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或其盐,该共聚物中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或其盐,该共聚物中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盐;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或其盐,该共聚物中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聚马来酸或其盐;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或其盐;经磺酸或磷酸改性的上述树脂。其中优选的有:聚丙烯酸或其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羧酸共聚物或其盐,该共聚物中所包含的(甲基)丙烯酸酯具有被脂肪族或芳香族基团取代的醇;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或其盐。这些树脂可以是交联树脂或非交联树脂。
吸油材料的例子包括:低分子量胶凝剂(例如羟基硬脂酸、胆固醇衍生物和亚苄基山梨醇)、聚降冰片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各种松香,优选的是聚降冰片烯、聚丙烯和松香。
也可用作吸液颗粒的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酰胺、离子键合到聚乙烯醇上的烷基胺化合物、羟基化合物和酸性化合物(例如,磺酸和磷酸化合物)。
吸液颗粒可以为固体颗粒、或者当为乳液形式时,吸液颗粒可为分散在可固化层中的液体颗粒、或者为部分溶解的颗粒(例如,聚合物的某些交联键断裂,从而使分子链延伸)。
吸液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0.05μm至25μm,更优选为0.05μm至5μm。
优选的是,吸液颗粒的比重小于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中所用的固化性材料的比重。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中的吸液颗粒的量优选为1质量%至6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至50质量%,甚至更优选为20质量%至40质量%。
当吸液颗粒为包含吸液材料的树脂颗粒时,则可(例如)通过球磨法将含有吸液材料的树脂研磨,然后通过乳液聚合以及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从而获得乳化树脂,随后通过分级或造粒从而制备该树脂颗粒。
3.表面活性剂
可以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优选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特别优选的。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苯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高级脂肪酸盐、高级脂肪酸酯的硫酸酯盐、高级脂肪酸酯的磺酸酯盐、高级醇醚的硫酸酯盐和磺酸盐、高级烷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羧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盐、烷基磷酸盐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盐。这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优选的是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异丙基萘磺酸盐、单丁基苯基苯酚单磺酸盐、单丁基联苯基磺酸盐和二丁基苯基苯酚二磺酸盐。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脂肪酸甘油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脂肪酸酰胺、烷基烷醇酰胺、聚乙二醇(PEG)-聚丙二醇(PPG)嵌段共聚物、炔二醇以及炔二醇的聚氧乙烯加合物。特别优选的有聚氧乙烯壬基酚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PEG-PPG嵌段共聚物、炔二醇、以及炔二醇的聚氧乙烯加合物。
也可用作表面活性剂的是硅氧烷表面活性剂,例如聚硅氧烷的环氧乙烷加合物;氟表面活性剂,例如全氟烷基羧酸盐、全氟烷基磺酸盐和环氧乙烷全氟烷基醚;和生物表面活性剂,例如斯匹克斯堡酸(spiculisporic acid)、鼠李糖脂和溶血卵磷脂。
这些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作为其混合物使用。考虑到溶解性等因素,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优选为8至18。
HLB由下列公式(Griffin方程式)定义:
HLB=20×(亲水基团的分子量/整个分子的分子量)
从吸液颗粒和单体之间的混溶性的角度来看,优选的是,表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且经硅氧烷成分改性,从而具有受控的HLB。经硅氧烷改性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例子为,具有侧链经二甲基硅氧烷衍生物改性的PPG和/或PEG成分和丙烯酸残基的表面活性剂,并且该表面活性剂表现出光反应性和一定的粘度。可通过已知方法用硅氧烷成分对表面活性剂进行改性。
用二甲基硅氧烷聚合物的硅氧烷侧链成分改性的多官能团丙烯酰改性的表面活性剂的例子包括:具有PEG成分和PPG成分中的至少一者作为侧链的二甲基硅氧烷聚合物。
也可以使用具有紫外固化性基团的表面活性剂。紫外线固化性基团的例子包括上述具有紫外线固化性的官能团。
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量优选为0.1质量%至30质量%,更优选为0.5质量%至10质量%。
4.其它成分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还可包含下述其它成分。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优选包含具有官能团且溶解度参数(SP值)为7至9.6的疏水性单体,尤其包含至少一种sp值为8至9.6的疏水性单体。SP为9.6或更低的单体的例子包括: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及其衍生物、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多官能化的二季戊四醇、经环氧乙烷改性的苯氧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丙烯酸环己酯和丙烯酸双环戊二烯酯。
在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中,具有上述SP值的疏水性单体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至3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至30质量%。
向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中添加疏水性单体可防止该组合物的粘度过度增加。同样,认为向本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中加入疏水性单体可防止可固化层上的由油墨点形成的图像区域T发生液体吸收障碍,并且可防止图像质量或密度不均匀。
可使用SP值位于上述范围内的多种疏水性单体的混合物。这些疏水性单体优选为单官能单体、双官能单体、或三官能单体,更优选为单官能单体或双官能单体。
疏水性单体所具含有的官能团的例子包括:具有长链烷氧基的无环烷基或环烷基、支链烷氧基、环己基和二甲基硅氧烷衍生物。其具体例子为月桂基、十二烷基、六亚甲基、季戊四醇衍生物、三羟甲基丙烷衍生物、环己基衍生物、丁二醇和低分子量PEG(分子量:200)衍生物。
其中优选的是月桂基和十二烷基。
疏水性单体优选具有环氧烷烃结构,尤其具有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结构中的至少一者,还更优选为同时具有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结构。
包含官能团且sp值为9.6或以下的疏水性单体的具体例子如下(括号中的数值为SP值,这些SP值是根据Fedor方法从化合物的结构式计算得到的):
单官能疏水性单体,如丙烯酸四氢糠酯(THFA)(9.6)、丙烯酸环己酯(CHA)(9.6)、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IBXMA)(9.6)、丙烯酸乙基己酯(HA)(8.9)、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DMA)(8.8)、丙烯酸月桂酯(LA)(8.7)和苯氧基(乙二醇)n丙烯酸酯(n=4或更高)(9.4);双官能疏水性单体,如乙氧基环氧乙烷丙烯酸酯(8.3)、二丙二醇(1000或更高)二丙烯酸酯(8.6)、1,6-己二醇丙烯酸酯(9.6)、具有多元醇主链的二丙烯酸酯(PEG200)(8.8)、PEG400(8.5)、PEG600(8.4)(得自DAICEL-CYTEC株式会社)、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9.4)和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9.1);以及各种经聚醚改性的丙烯酸酯和脂环族丙烯酸酯,如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n=8)(9.3)、甲基丙烯酸五甲基哌啶酯(8.7)、丙烯酸四氢糠酯(9.2)、二环戊基丙烯酸酯(9.3)、二丙二醇丙烯酸酯或三丙二醇丙烯酸酯(9至9.5)、(乙烯氧基乙氧基)乙基丙烯酸酯(8.7)和(乙烯氧基乙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8.7)、环氧乙烷-改性的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8.2)、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9.4)、聚丙二醇(8.2)、甘油丙氧基三丙烯酸酯(9.2)和三羟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9.1)。
理想的是,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包含聚合引发剂。如果需要的话,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可包含反应助剂、聚合促进剂等以帮助聚合反应的进行。
在图像记录用组合物通过自由基反应进行紫外线固化时,可用的紫外线聚合引发剂包括二苯甲酮、噻吨酮引发剂、苄基二甲基酮、α-羟基酮、α-羟基烷基苯基酮、α-氨基酮、α-氨基烷基苯基酮、单酰基氧化膦、双酰基氧化膦、羟基二苯甲酮、氨基二苯甲酮、二茂钛引发剂、肟酯引发剂和氧基苯乙酸酯引发剂。
在图像记录用组合物通过阳离子反应进行紫外线固化时,可用的紫外线聚合引发剂包括芳基锍盐、芳基重氮盐、二芳基碘鎓盐、三芳基锍盐、丙二烯离子络合物衍生物和三嗪引发剂。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可包含蜡或者橡胶类材料。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可包含将油墨成分固定于可固化层之上或之内的成分(以下也称为“固定成分”)。
固定成分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吸收油墨成分(如着色剂)的成分,以及使油墨成分(如着色剂)凝集或增粘的成分。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还可包含用于溶解或分散有助于固化反应的成分的水或有机溶剂。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可包含各种着色剂以控制固化层的着色。
出于控制粘度等目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可包含热塑性树脂。可用的热塑性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苯乙烯、聚醚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单体共聚物,以及他们的混合物。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的表面张力可以为20mN/m至50mN/m。
在室温下(25℃),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可具有低挥发性或无挥发性。如本文所用,术语“低挥发性”是指在大气压下沸点为200℃或以上,术语“无挥发性”是指在大气压下沸点为300℃或以上。
[油墨]
上述油墨相当于喷射至可固化层上的“液滴”。
虽然用于本发明的油墨可为水性油墨或者油性油墨,但是考虑到环境因素,优选的是水性油墨。水性油墨(下文中简称为油墨)包含油墨溶剂(例如,水或者水溶性有机溶剂)以及记录材料。油墨可任选地包含添加剂。
记录材料通常为着色剂。着色剂可为染料或者颜料,优选为颜料。所用的着色剂从已知材料中选择。
记录材料可以选自:染料,如亲水性阴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反应性染料、聚合染料和油溶性染料;经染料着色的蜡粉、树脂粉末或乳液;荧光染料或颜料;红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磁性材料,例如铁磁性材料,通常为铁素体和磁铁矿;半导体和光催化剂,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锌;以及其它有机或无机电子材料颗粒。
记录材料的含量或者浓度为5质量%至30质量%。
记录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可以为10nm至1000nm。当记录材料上没有附着有添加剂时,这里使用的术语“体积平均粒径”是指记录材料自身的粒径,或者当记录材料上附着有任何添加剂时,则体积平均粒径是指包括附着在记录材料上的任何添加剂在内的记录材料的粒径。按照如下方式,使用Microtrac Particle Size Analyzer UPA 9340(得自Leeds&Northrup公司)测量体积平均粒径。将4ml油墨放置在测量池中,并且根据手册中的方法进行测量。测量时输入的“粘度”为油墨的粘度,输入的“分散颗粒的密度”为记录材料(例如,颜料)的密度。
水溶性溶剂的例子包括多元醇、多元醇衍生物、含氮溶剂、醇和含硫溶剂
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水溶性有机溶剂的用量可为1质量%-70质量%。
从防止引入杂质的角度考虑,用于油墨的水理想地为离子交换水、超纯水、蒸馏水或超滤水。
油墨可包含添加剂,例如表面活性剂。
可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各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的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可以添加到油墨中的其它添加剂包括:用于渗透性控制的渗透剂;用于控制油墨特性(例如,喷墨稳定性)的化合物,如聚乙烯亚胺、多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用于调整电导率和pH值的碱金属化合物,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锂。如果需要的话,油墨还可含有pH缓冲剂、抗氧化剂、抗真菌剂、粘度调节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螯合剂。
油墨的适合的表面张力可以为20mN/m至45mN/m。
通过使用Wilhelmy平板法表面张力仪(得自Kyowa InterfaceScience株式会社),在23℃和55%RH的条件下测量表面张力。
油墨的适合的粘度为1.5mPa·s至30mPa·s,该粘度是使用Rheomat 115(得自Contraves公司),在23℃的测量温度和1,400s-1的剪切速率的条件下测量的。
用于本发明的油墨不限于上述组成。例如,油墨可以包含功能性材料,例如液晶材料或电子材料以及记录材料。
例子
下面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ITB的制备
将从Panac株式会社得到的宽370mm、长1150mm、厚75μm的经烯烃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TP01作为具有两端的透明带基材。
另外,将得自Tohcello株式会社的100μm厚的经剥离处理的PET膜作为剥离基材。在该剥离基材上形成紫外线固化性(未固化)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VISELA(得自Inoac株式会社)的液态层。
将透明带基材围绕在直径为366mm且长度为400mm的铝制圆筒状模具上,并且使其两端彼此分开5mm,从而形成筒状。
将具有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剥离基材叠置于筒状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并与其接触,所述叠置区域包括所述筒状带基材的两端之间的间隔,并且使液态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层位于透明带基材和剥离基材之间。
利用紫外光(300mJ的卤灯)从剥离基材一侧照射液态层。结果,紫外线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固化形成厚度为30μm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透明带基材和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总厚度为105μm。
将具有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透明带基材从圆柱状模具上移除,并且将剥离基材从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上剥离。
通过注射,将得自DIC株式会社的光固化性聚氨酯粘合剂FP2010填充至透明带基材的两端之间的间隔,然后通过紫外线照射(卤灯,300mJ)将其固化,从而形成连接所述两端的接头。
通过上述步骤获得了ITB。该ITB在接头处的拉伸断裂强度为8.8N/mm,在接头以外的其他部分的拉伸断裂强度为18N/mm。
评价:
将所得ITB安装至图10所示的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装置(得自Fuji Xerox株式会社)。利用该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图像,并且目测评价所记录的图像。结果,没有观察到由于ITB外周面上的水平差异(由接头造成的水平差异)而造成的转印干扰和图像劣化。
通过喷涂,将得自Fluoro Technology株式会社的Fluorosurf FG5020TH施加到实施例1的ITB的外周面上,从而形成表面剥离层。使用上述相同的方式评价所得ITB。结果,没有观察到由于ITB外周面上的水平差异(由接头造成的水平差异)而造成的转印干扰和图像劣化。此外,ITB显示出更好的防粘性和转印性。
通过离心涂布将紫外线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施加到实施例1的ITB的内周面上,并且将其固化以形成55μm厚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使用上述相同的方式评价所得ITB。结果,没有观察到由于ITB的不稳定的旋转运动和ITB外周面上的水平差异(由接头造成的水平差异)而造成的转印干扰和图像劣化。
实施例2
ITB的制备
将从Kurabo Industries株式会社获得的、由T60 PET膜和TPX(三甲基戊烯)膜(厚度:75μm/25μm)构成的宽370mm、长1148mm的PET积层膜作为具有两端的透明带基材。
将PET积层膜围绕在直径为366mm且长度为400mm的铝制圆筒状模具上,并且使其两端重叠,从而形成筒状。
通过超声焊接对透明带基材的重叠部分进行焊接,从而形成接头。
用100μm厚的PET片(购自Tohcello株式会社)覆盖所述接头,该PET片具有20mm厚的硅氧烷剥离层。
利用PET片进行遮蔽,通过流涂法将紫外线固化性(未固化)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液VISLEA(购自Inoac株式会社)施加到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并且进行固化。将PET片移除,从而形成厚度为60μm的非连续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用Inoac株式会社的紫外线固化性(未固化)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液VISLEA填充非连续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间隔。在进行水平处理之后,将液态层固化以使非连续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变得连续。由此,在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形成了透明聚氨酯层。
利用浸涂法将Harves公司的Fluorosurf FG 5020TH施加到透明聚氨酯层的外周面上,从而形成表面剥离层。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获得了ITB。该ITB在接头处的拉伸断裂强度为8.8N/mm,在接头以外的其他部分处的拉伸断裂强度为10.3N/mm。
评价:
将所得ITB安装在图10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装置(购自Fuji Xerox株式会社)上。利用该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图像,并且目测评价所记录的图像。结果,没有观察到由于ITB外周面上的水平差异(由接头造成的水平差异)而造成的转印干扰和图像劣化。
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制备ITB,不同之处在于未形成表面剥离层,并利用相同方式对该ITB进行评价。结果,没有观察到由于ITB外周面上的水平差异(由接头造成的水平差异)而造成的转印干扰和图像劣化。然而,观察到了轻微的图像转印干扰,这是由表面防粘性的轻微降低而造成的。
利用离心涂布法将DIC株式会社的紫外固化性透明聚氨酯弹性体FP2010施加到实施例2的ITB的内周面上,并且将其固化,从而形成100μm厚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方式评价所得ITB。结果,没有观察到由于ITB的不稳定旋转运动和ITB外周面上的水平差异(由接头造成的水平差异)而造成的转印干扰和图像劣化。
比较例1
ITB的制备:
将从Panac公司获得的宽370mm、长1149mm、厚75μm的经烯烃处理的PET膜TP01作为具有两端的透明带基材。将PET膜围绕在直径为366mm且长度为400mm的铝制圆筒状模具上,并且使其两端重叠0.5mm,从而形成筒状。
通过超声焊接对透明带基材的重叠部分进行焊接以形成接头。
由此,通过上述步骤获得了ITB。该ITB在接头处的拉伸断裂强度为5.5N/mm,在接头以外的其他部分处的拉伸断裂强度为7.5N/mm。
评价:
将所得ITB安装在图10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图像记录装置(购自Fuji Xerox株式会社)上。使用该图像记录装置记录图像,并且目测评价所记录的图像。结果,观察到由于ITB外周面上的水平差异(由接头造成的水平差异)而造成的转印干扰和图像劣化。
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以进行举例和说明。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多变型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为的是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并且其多种变型适用于所预期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范围旨在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该中间转印带用于图像记录装置中,该方法包括:
将具有两端的透明带基材形成为其所述两端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筒状,由此制成筒状带基材;
将具有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液态层的剥离基材叠置于所述筒状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并与该筒状带基材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叠置区域包括所述两端之间的间隔部分或接触部分,并且使所述液态层夹在所述透明带基材和所述剥离基材之间;
在所述液态层夹在所述透明带基材和所述剥离基材之间时,将所述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固化,从而形成为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将所述剥离基材从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上剥离;以及
连接所述筒状透明带基材的所述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两端以形成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接头之后,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剥离基材从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上剥离之后,在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面上形成表面剥离层。
4.一种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该中间转印带用于图像记录装置中,该方法包括:
将具有两端的透明带基材形成为其所述两端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筒状,由此制成筒状带基材;
在所述筒状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形成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所述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形成包括:在所述筒状带基材中除所述两端之间的间隔部分或接触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非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用固化性聚氨酯弹性体液体填充所述非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空隙,该孔隙位于所述间隔或所述接触部分之上;以及将所述空隙中的液体固化;以及
连接所述筒状透明带基材的所述彼此分离或者彼此接触的两端以形成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接头之后,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形成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造中间转印带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形成所述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之后,在所述连续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面上形成表面剥离层。
7.一种中间转印带,包括:其两端通过接头而彼此连接的透明带基材和位于该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所述中间转印带用于图像记录装置中,该图像记录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供给器,其将包含光固化性材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带,从而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可固化层;喷射器,其将液滴喷射到所述可固化层上;转印单元,其将所述可固化层从所述中间转印带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光照射器,其将光照射到所述可固化层上,从而将所述可固化层固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间转印带,还包括位于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内周面上的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中间转印带,还包括位于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的外周面上的表面剥离层,其中所述透明聚氨酯弹性体层形成于所述透明带基材的外周面上。
10.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中间转印带;供给器,其将包含光固化性材料的图像记录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带,从而在所述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可固化层;喷射器,其将液滴喷射到所述可固化层上;转印单元,其将所述可固化层从所述中间转印带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光照射器,其将光照射到所述可固化层上,从而将所述可固化层固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60344 | 2012-03-16 | ||
JP2012060344A JP2013193256A (ja) | 2012-03-16 | 2012-03-16 | 画像記録装置の中間転写ベル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画像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2975A true CN103302975A (zh) | 2013-09-18 |
CN103302975B CN103302975B (zh) | 2016-02-24 |
Family
ID=46880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29108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02975B (zh) | 2012-03-16 | 2012-08-15 | 图像记录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21665B2 (zh) |
EP (1) | EP2639653A2 (zh) |
JP (1) | JP2013193256A (zh) |
CN (1) | CN10330297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97194A (zh) * | 2020-06-24 | 2020-11-06 | 中山市鼎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 转印带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76921B2 (en) * | 2013-10-30 | 2017-06-13 | Xerox Corporation | Curable latex inks comprising an unsaturated polyester for indirect printing |
US9358809B2 (en) | 2014-01-24 | 2016-06-07 |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 Microwave drying of ink for an ink jet printer |
GB201609463D0 (en) | 2016-05-30 | 2016-07-13 | Landa Labs 2012 Ltd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article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85387A (en) * | 1982-10-26 | 1984-11-27 | Microscience Systems Corp. | Inking system for producing circuit patterns |
CN1222690A (zh) * | 1997-11-29 | 1999-07-14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采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 |
US6035154A (en) * | 1997-11-28 | 2000-03-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US6797445B2 (en) * | 2002-12-16 | 2004-09-28 | Xerox Corporation | Imaging member |
CN1603974A (zh) * | 2003-09-02 | 2005-04-0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连接阻燃片末端的方法和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部件 |
JP3794284B2 (ja) * | 2001-06-08 | 2006-07-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中間転写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1583497A (zh) * | 2006-12-25 | 2009-11-18 | 株式会社三隆 | 喷墨打印用单向透视膜、打印膜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 |
CN101592882A (zh) * | 2008-05-28 | 2009-12-0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75001A (ja) | 2002-11-28 | 2004-06-24 | Canon Inc | プリント物の画像保護用熱転写型ラミネートフィルム |
JP2004237664A (ja) | 2003-02-07 | 2004-08-26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メディア |
JP2005161811A (ja) | 2003-12-05 | 2005-06-23 | Canon Inc | 転写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処理方法 |
JP2007331169A (ja) | 2006-06-13 | 2007-12-27 | Canon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US8342672B2 (en) * | 2008-03-24 | 2013-01-01 | Fuji Xerox Co., Ltd. | Recording apparatus |
JP5335525B2 (ja) | 2009-04-08 | 2013-11-0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親液性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及び該方法によって得られた塗布ローラー |
-
2012
- 2012-03-16 JP JP2012060344A patent/JP2013193256A/ja active Pending
- 2012-07-06 US US13/542,763 patent/US882166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7-11 EP EP12175915.3A patent/EP2639653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08-15 CN CN201210291088.8A patent/CN10330297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85387A (en) * | 1982-10-26 | 1984-11-27 | Microscience Systems Corp. | Inking system for producing circuit patterns |
US6035154A (en) * | 1997-11-28 | 2000-03-07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222690A (zh) * | 1997-11-29 | 1999-07-14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采用无末端带的成像装置 |
JP3794284B2 (ja) * | 2001-06-08 | 2006-07-0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中間転写媒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797445B2 (en) * | 2002-12-16 | 2004-09-28 | Xerox Corporation | Imaging member |
CN1603974A (zh) * | 2003-09-02 | 2005-04-0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连接阻燃片末端的方法和成像装置的中间转印部件 |
CN101583497A (zh) * | 2006-12-25 | 2009-11-18 | 株式会社三隆 | 喷墨打印用单向透视膜、打印膜以及它们的制作方法 |
CN101592882A (zh) * | 2008-05-28 | 2009-12-02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带蛇行校正装置和使用该带蛇行校正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97194A (zh) * | 2020-06-24 | 2020-11-06 | 中山市鼎诚盛新材料有限公司 | 转印带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302975B (zh) | 2016-02-24 |
JP2013193256A (ja) | 2013-09-30 |
EP2639653A2 (en) | 2013-09-18 |
US20130242015A1 (en) | 2013-09-19 |
US8821665B2 (en) | 2014-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4100B (zh) | 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 | |
JP5215550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紫外線転写定着工程および装置 | |
CN102555450B (zh) | 涂敷装置和成像装置 | |
CN103045008A (zh) |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 |
CN101524916B (zh) | 记录设备和记录用材料组 | |
JP2020513354A (ja) | 熱伝導転写印刷 | |
CN101607468B (zh) |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墨水组和记录装置 | |
JP5880149B2 (ja) | 記録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記録物の製造装置 | |
CN108430780A (zh) | 喷墨记录设备和喷墨记录方法 | |
US8029090B2 (en) |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3302975B (zh) | 图像记录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其制造方法以及图像记录装置 | |
JP2013121671A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3057967A (ja) |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8472951A (zh) | 喷墨记录设备和喷墨记录方法 | |
JP2004090596A (ja) |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4890366B (zh) |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 |
CN109311337A (zh) | 打印物、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 |
JP2010167371A (ja) | 液体付与装置 | |
JP3391905B2 (ja) | 画像形成記録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US11745496B2 (en) | Thermal conduction transfer printing | |
CN103009859B (zh) |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其制法、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 |
JP7151366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中間転写体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
JP2008105254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9233968A (ja) | 記録装置 | |
US20220024205A1 (en) | Media assembly including surface treatmen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24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