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4100B - 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44100B
CN101544100B CN2009100081934A CN200910008193A CN101544100B CN 101544100 B CN101544100 B CN 101544100B CN 2009100081934 A CN2009100081934 A CN 2009100081934A CN 200910008193 A CN200910008193 A CN 200910008193A CN 101544100 B CN101544100 B CN 1015441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ing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layer
intermediate transfer
stimulation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81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44100A (zh
Inventor
山下勋一
池田宏
上石健太郎
山下嘉郎
桥本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784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407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441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1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441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441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设备,该设备包含:中间转印部件;成像用组合物层形成单元,该单元将成像用组合物供给至中间转印部件以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该成像用组合物包含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油墨施用单元,该单元将油墨施用于已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转印单元,该单元通过将其上施用有油墨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与记录介质接触,从而将该成像用组合物层从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该记录介质;以及第一刺激施加单元,该单元将使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刺激施加于成像用组合物层,该刺激的施加是在成像用组合物层即将与记录介质接触时和/或在该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的。

Description

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喷墨记录方式是一种利用油墨来记录图像、数据等的方法。喷墨记录方式的原理是这样的:通过以液体或熔融固体形式经由喷嘴、狭缝或多孔膜等喷出油墨,在由纸、布或膜等制成的介质上形成图像。现已提出了各种喷射油墨的方法,包括:利用静电引力来喷射油墨的所谓电荷控制方式;利用压电元件中的振动压力来喷射油墨的所谓按需滴落(drop-on-demand)方式(压力脉冲方式);通过利用高温形成并生长气泡来产生压力以喷射油墨的所谓热喷墨方式;等等。通过采用这些方式,可以得到描绘有具有极高的精细度的图像或数据的记录物。 
为了在包括浸透性介质和非浸透性介质在内的多种介质上进行高精细度图像或数据的记录,已经在包括前述喷墨记录方式在内的使用油墨的记录方式中采用了在中间转印部件上记录图像然后将该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方法。 
例如,日本特开2007-152945号公报披露了一种使用记录设备的喷墨印刷方法,其中,将紫外线固化性油墨喷射到图像接受部件上以形成图像层,利用足以将该图像层转印到记录介质的压力来形成压区,以紫外线照射图像层,其中,该记录设备包括介于图像层与紫外线供给单元之间的图像接受部件或紫外线供给单元用壳体。该发明的目的是防止图像层的油墨渗色或混色。 
日本特开2007-15241号公报披露了一种喷墨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将紫外线固化型油墨施用到中间转印部件上,通过挤压将油墨从该中间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介质,用紫外线照射该油墨,其中,记录介质上的 油墨点的直径大于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油墨点的直径。 
日本特开2001-212956号公报披露了一种将施用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油墨和液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记录方法,其中,先将液体施用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然后将油墨从印刷板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或使飞行的油墨滴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上,使油墨附着于已经施用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液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将已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高转印效率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具体地说,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 
1.一种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包括: 
中间转印部件; 
成像用组合物层形成单元,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形成单元将成像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以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包含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油墨施用单元,所述油墨施用单元将油墨施用于已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通过将其上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与记录介质接触,从而将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第一刺激施加单元,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将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刺激施加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在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即将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时和/或在所述接触的过程中施加所述刺激。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高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 
2.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小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更高的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 
3.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所述表面含有氟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更高的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记录设备可以节省成本。 
4.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透过所述中间转印部件将所述刺激施加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更高的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 
5.如3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内部。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更高的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记录设备可以节省成本。 
6.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选自由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组成的组。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与使用热塑性材料等的情况相比,可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图像。 
7.如1所述的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还包括第二刺激施加单元,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在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已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剥离之后施加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刺激。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改善图像的定影性。 
8.如7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由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施加的所述刺激的量不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10%时的刺激量,但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80%时的刺激量,并且 
由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向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施加的所述刺激和 由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向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施加的所述刺激的总量不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80%时的刺激量。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在实现图像的优异的定影性的同时抑制中间转印部件的劣化。 
9.如7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和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均为以包含紫外线的光照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的紫外线照射器,并且由I1C/I1T表示的比率大于由I2C/I2T表示的比率,其中: 
I1T是从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照射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而I1C是从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照射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并且 
I2T是从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照射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而I2C是从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照射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在实现图像的优异的定影性的同时进一步抑制中间转印部件的劣化。 
10.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包括紫外线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进一步抑制中间转印部件的劣化。 
11.使用1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将成像用组合物供给至中间转印部件以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包含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将油墨施用于已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 
通过将其上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与记录介质接触,从而将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将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第一刺激施加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 层,所述第一刺激的施加是在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即将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时和/或在所述接触的过程中进行的。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高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 
12.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小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更高的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 
13.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所述表面含有氟树脂。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更高的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 
14.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刺激透过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施加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更高的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 
15.如13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内部施加所述第一刺激。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以更高的转印效率转印至记录介质,并且所述记录设备可以节省成本。 
16.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选自由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组成的组。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与使用热塑性材料等的情况相比,可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图像。 
17.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已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剥离之后,进一步向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施加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第二刺激。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改善图像的定影性。 
18.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刺激的量不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10%时的刺激量,但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80%时的刺激量,并且 
所述第一刺激和所述第二刺激的总量不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80%时的刺激量。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在实现图像的优异的定影性的同时抑制中间转印部件的劣化。 
19.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刺激和所述第二刺激均为包含紫外线的光,并且由I1C/I1T表示的比率大于由I2C/I2T表示的比率,其中: 
I1T是作为所述第一刺激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而I1C是作为所述第一刺激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并且 
I2T是作为所述第二刺激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而I2C是作为所述第二刺激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在实现图像的优异的定影性的同时进一步抑制中间转印部件的劣化。 
20.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是由紫外线发光二极管供给的。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案,可以进一步抑制中间转印部件的劣化。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造图;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造 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造图; 
图4是显示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造图;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造图;和 
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来解释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有的附图中,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可能省略了重复的解释。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造图。 
如图1所示,例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101在环带状的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上围绕着中间转印带10依次包括:组合物供给单元12(成像用组合物层形成单元),该供给单元12通过供给成像用组合物12A(下文将对该组合物的详细情况进行描述)而在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喷墨记录头14(油墨施用单元),该喷墨记录头14通过将油墨滴14A喷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而形成图像T;转印单元16,该转印单元16通过使记录介质P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并向其施加压力从而将其上形成有图像T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以及清洁单元20,该清洁单元20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除去残留物或从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除去附着物(如来自记录介质P的纸粉)。 
刺激施加单元1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刺激施加单元18施加刺激,该刺激使得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记录介质P时被转印到 记录介质P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固化。因此,刺激施加单元18设置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位置。 
中间转印带10是例如由三根支持辊10A至10C和加压辊16B(转印单元16)在从该带的内侧施加张力的同时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的。此外,中间转印带10的宽度(轴向上的长度)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P的宽度。 
中间转印带10可以由已知用于中间转印带的各种材料形成,这些材料包括树脂(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砜和氟类树脂)、橡胶(例如腈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氯磺化聚乙烯、聚氨酯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丙烯酸类橡胶、硅橡胶和氟橡胶)或如不锈钢等金属等。中间转印带10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层压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刺激施加单元1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因此,刺激是透过中间转印带10而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相应地,中间转印带10优选具有高度的刺激透过性,以便可以高效地将刺激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此外,中间转印带10可以具有较高的耐刺激性。 
例如,当刺激施加单元18是紫外线照射器时,中间转印带10优选具有高度的紫外线透过性和紫外线耐受性。具体地说,中间转印带10优选具有70%以上(本文中使用的“以上”和“以下”均含本数)的紫外线透过率。当紫外线透过率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高效地将用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的紫外线能量供给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而且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10因为吸收紫外线而生热。 
可用于中间转印带10的材料包括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聚酰亚胺或聚烯烃等。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中间转印带10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γT)优选较低。具体而言,上述表面自由能(γT)优选小于记录介质P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γP),而且进一步优选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γPT>10 
表面自由能的数值可以通过由KSV Instruments制造的接触角计CAM-200(商品名)使用其中安装的利用Zisman法的计算机程序来测得。 
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设置防粘层,以便降低上述表面自由能(γT)。 
可用于防粘层的材料包括氟类树脂材料,例如氟树脂、氟改性的聚氨酯/硅树脂、共聚氟橡胶、氟树脂共聚的乙烯基醚、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树脂)、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等的粉末涂料或树脂管、分散有PTFE(聚四氟乙烯)的聚氨酯涂料、PTFE管、PVDF(聚偏氟乙烯)和PHV(聚偏四氟乙烯)树脂材料等。 
在上述材料中,具有高度的刺激透过性的材料是优选的。当使用具有较低的刺激透过性的材料时,防粘层的厚度优选较小。 
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可以是平滑的,或带有凹凸。由于与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接触的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所以当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平滑时,可以获得具有高光泽度的记录物,当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形成有凹凸时,可以获得具有粗糙表面的记录物。 
组合物供给单元12在储存成像用组合物12A的壳体12C中包括例如将成像用组合物12A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上的供给辊12D以及调整由成像用组合物12A形成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厚度的刮刀12E。 
组合物供给单元12可以具有连续接触中间转印带10的供给辊12D,或可以在两者之间设置间隙。此外,组合物供给单元12可以具有这样的构成:成像用组合物12A从独立的供给系统(未显示)供给至壳体12C以不间断地供给成像用组合物12A。成像用组合物12A的细节将在下文中得到详细描述。 
组合物供给单元12的构成不局限于上述情况,也可以使用利用模涂法、棒涂法、喷雾涂布法、喷墨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等的已知供给系统。 
喷墨记录头14自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上游侧起依次包括:用于喷出黑色油墨的记录头14K、用于喷出青色油墨的记录头14C、用于 喷出品红色油墨的记录头14M和用于喷出黄色油墨的记录头14Y。记录头14的结构不局限于上述构成,而是可以不全部包括记录头14K、14C、14M和14Y。 
各记录头14优选位于被旋转支持的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的平坦段上,且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与记录头14之间的间隙为0.7mm至1.5mm。 
各记录头14优选为宽度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P的宽度的线型喷墨记录头,但也可采用传统的扫描型喷墨记录头。 
从各记录头14喷出油墨的方法可以是例如压电元件驱动法或热元件驱动法等中的任一方法。 
转印单元16包括例如按以下方式布置的加压辊16A和16B、支持辊10C和支持体22。 
具体而言,加压辊16B和支持辊10C构成了中间转印带10的平坦段。支持体22隔着中间转印带10的平坦段设置在加压辊16B的相反侧。加压辊16A隔着中间转印带10设置在加压辊16B的相反侧,并穿过设置在支持体22中的开口(未显示)与记录介质P接触。 
因此,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以下区域内同时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接触:该区域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由加压辊16A和16B夹持的点(下文有时称为“接触开始位置”)延伸至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由支持辊10C和支持体22夹持的点(下文有时称为“剥离位置”)。 
刺激施加单元1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并透过中间转印带10向同时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 
刺激施加单元18的类型可以根据成像用组合物12A中所含的固化性材料的类型进行选择。例如,当固化性材料会因以紫外线照射而固化时,使用紫外线照射器作为刺激施加单元18,利用紫外线来照射成像用组合物12A(或由成像用组合物12A形成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当固化性材料会因以电子束照射而固化时,使用电子束照射器作为刺激施加单元,利用电子束来照射成像用组合物12A(或由成像用组合物12A形成的成 像用组合物层12B)。当固化性材料会因加热而固化时,使用加热器作为刺激施加单元18,对成像用组合物12A(或由成像用组合物12A形成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进行加热。 
紫外线照射器可以是例如金属卤化物灯、高压汞灯、超高压汞灯、深紫外线灯、从外部用微波激发汞灯的无电极的灯、紫外线激光器、氙气灯和紫外线发光二极管。 
用紫外线照射的条件没有具体限制,而是可以根据固化性材料的类型、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厚度等进行选择。例如,当使用金属卤化物灯时,可以用10mJ/cm2至1000mJ/cm2的积分光强度进行紫外线照射。 
电子束照射器可以是例如扫描型或幕帘型照射器。幕帘型电子束照射器是这样的装置:引出由真空腔内的栅极在灯丝处产生的热电子,用高电压(例如70kV至300kV)对其进行加速以形成电子流,该电子流穿过窗箔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电子束的波长通常短于1nm,电子束的能量可以高达几MeV,但常用的是波长为pm级且能量为几十至几百keV的电子束。 
用电子束照射的条件没有具体限制,而是可以根据固化性材料的类型、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厚度等进行选择。例如,照射可以在电子束量为5至100kGy的条件下进行。 
该加热器可以是例如卤素灯、陶瓷加热器、镍铬合金线加热器、微波加热器或红外线灯等。采用电磁感应法的加热装置也是适用的。 
加热条件没有具体限制,而是可以根据固化性材料的类型、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厚度等进行选择。例如,加热可以在200℃的温度于大气中进行5分钟。 
记录介质P可以是浸透性介质(例如普通纸、涂布纸等)或非浸透性介质(例如铜版纸、树脂膜等)。不过,记录介质P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选自其他工业产品,例如半导体基板。 
在下文中,将解释使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101来记录图像的过程。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101中,驱动中间转印带10而 使其旋转,从组合物供给单元12将成像用组合物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以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12B。 
尽管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层12B的厚度(平均厚度)不受具体限制,但从兼得成像性和转印性的角度看,优选为1μm至50μm,更优选为3μm至20μm。 
此外,例如,当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厚度使油墨滴14A无法穿透其而抵达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底部时,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中存在油墨滴14A的部分在层12B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之后不会露出。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油墨滴14A的区域可以在固化后起到保护层的作用。 
接着,将从喷墨记录头14喷出的油墨滴14A施用至已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喷墨记录头14根据图像信息将油墨滴14A施用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中的预定位置。 
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优选具有在施用油墨时固定油墨中的着色剂的能力。 
利用喷墨记录头14在由张力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持的中间转印带10的平坦段上进行油墨滴14A的施用。因此,在中间转印带10的不弯曲部分,将油墨滴14A施用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 
接着,利用加压辊16A和16B夹持记录介质P和中间转印带10,并向其施加压力。此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接触开始位置)。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一直保持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的接触,直到它到达其中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由支持辊10C和支持体22夹持的位置(剥离位置)。 
从改善转印效率和抑制图像紊乱的角度考虑,由加压辊16A和16B施加的压力优选是0.001MPa至2MPa,更优选是0.001MPa至0.5MPa。 
接着,由刺激施加单元18透过中间转印带10将刺激施加至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由此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固化。具体地说,刺激的施加是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已接触到记录介质P之后(通过接触开始位置之后)进行,并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之前(在到达剥离位置之前)完成。 
可以确定刺激的施加量,以使得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可以容易地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具体而言,当该刺激是紫外线时,从改善转印效率和抑制生热的角度考虑,积分光强度优选是10mJ/cm2至1000mJ/cm2。 
接着,在剥离位置将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包含由油墨滴14A形成的图像T的固化性树脂层(图像层)。 
最后,利用清洁单元20将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已转印至记录介质P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的残留物或附着物除去,然后,在中间转印带10上供给成像用组合物12A以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而再次进行上述的成像过程。 
这样,进行了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101中的图像形成。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中,由于在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已通过接触开始位置之后将刺激施加于该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所以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接触记录介质P时为液态。因此,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可以以有利的方式附着于记录介质P。 
此外,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剥离位置时,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已经得到推进,从而提高了它的内聚力。因此,可以抑制剥离时的液体分离(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剥离时同时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上的现象)。此外,由于固化反应,降低了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粘度,从而改善了其剥离性。 
此外,由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是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有利地附着于记录介质P时通过施加刺激来促进的,所以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和记录介质P紧密地彼此附着,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成膜,由此防止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上。 
出于上述原因,可以改善从中间转印带10到记录介质P的转印效率。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可以抑制剥离时的液体分离,而且即使进行高速转印时也可以改善转印效率。 
此外,即使使用浸透性记录介质时,也可通过调节刺激施加单元18的位置或刺激施加用的条件来缩短成像用组合物层12B通过接触开始位 置的时间点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固化的时间点之间的时间段,从而抑制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向记录介质P内的浸透。因此,可以像使用非浸透性介质的情况一样,进行高画质的成像。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中间转印带10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γT)优选低于记录介质P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γP)。在此情况下,可以增强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对记录介质P的粘附性,而且有利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向记录介质P转印的效率。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由于刺激施加单元18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刺激是透过中间转印带10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部分的刺激施加量大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部分的刺激施加量。相应地,对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部分的固化反应促进得较少,因此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对记录介质P的粘附性较高。另一方面,固化反应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部分得到更多的促进,因此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对中间转印带10的粘附性较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对记录介质P的粘附性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对中间转印带10的粘附性之间的差异越大,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相对于中间转印带10的剥离性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相对于记录介质的剥离性之间的差异就越大,换言之,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更容易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而不易从记录介质P上剥离。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油墨滴14A被施用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不接触中间转印带10的那一面。因此,如果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厚度使油墨滴14A无法穿透其而抵达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底部,则油墨滴14A存在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不接触中间转印带10的那一面。换言之,由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那一面覆盖有成像用组合物12A,所以可以利用透过中间转印带10而施加的刺激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不被油墨滴14A干扰的情况下固化。相应 地,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那一面无论是否形成图像,都可以进行均匀的固化。另一方面,在将含有固化性材料的油墨直接施用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实施方案中,刺激量可以根据油墨的类型或颜色而有所不同,所需的刺激量可能大于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用量。鉴于上述情况,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进一步减少由其上所形成的图像所导致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中的固化度的不规则性,可以进一步抑制剥离时的液体分离,并可进一步改善转印效率。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透过中间转印带10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因此,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同时进行刺激的施加,设备的构成不受限制(例如,如果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施加刺激,则支持体22和记录介质P需要由刺激透过性材料形成,以便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同时施加刺激)。 
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中的刺激施加单元18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因此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与刺激施加单元18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的记录设备相比,可以进一步节省空间。 
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将油墨滴14A施用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所以不管图像的构成如何,都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均匀的图像层(施用有油墨滴14A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因此,由于均匀地在图像部和非图像部上施加压力而不是局部集中在图像部等部分,所以可以抑制图像缺陷。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其上施用有油墨滴14A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中所含的成像用组合物12A发生固化。因此,图像可以定影而无需在油墨滴14A中包含固化性材料。相应地,可以通过使用不含固化性材料的油墨(无论该油墨是油性的还是水性的)来抑制喷墨记录头14中的喷嘴阻塞,从而以更稳定的方式进行喷墨。 
在以上的说明中,刺激的施加是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已经通过接触开始位置之后开始且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抵达剥离位置之前完成的。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此。 
例如,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通过接触开始位置时开始施加刺激,或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通过接触开始位置之前开始施加刺激。此外,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抵达剥离位置时完成刺激的施加,或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抵达剥离位置之后完成刺激的施加。此外,在刺激施加的开始与完成之间的时段内,可以停止施加刺激,然后再重新开始施加刺激。 
在以上的说明中,如上所述,刺激施加单元1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以透过中间转印带10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施加刺激。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此构成。例如,刺激施加单元18可以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以直接(或透过支持体22或记录介质P)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施加刺激。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可具有以下构成:在透过中间转印带10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施加刺激的同时,刺激施加单元18的主体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例如,当刺激施加单元18是紫外线照射器时,该照射器的主体可以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同时借助光纤等将紫外线导入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以利用紫外线透过中间转印带10来照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 
在以上的说明中,通过在记录介质P上有选择地喷出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油墨滴14A来形成全色图像。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文字或图像的记录。例如,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可以用于例如通常在工业上使用的液滴施用(喷射)装置、通过使用印刷板进行转印的成像方法或通过丝网印刷进行成像的方法等。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2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构成图。 
如图2所示,记录设备102还包括形成防粘剂层24B的防粘剂涂布单元24。 
防粘剂涂布单元24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移动方向上的组合物供给单元12的上游。换言之,防粘剂涂布单元24位于组合物供给单元12与清洁单元20之间。 
防粘剂涂布单元24包括,例如,在储存防粘剂24A的壳体24C中的向中间转印带10供给防粘剂24A的供给辊24D和调节由所供给的防粘剂24A形成的防粘剂层24B的厚度的刮刀24E。防粘剂涂布单元24还可以选择性地包括用于将防粘剂24A加热至熔化的加热器(图中未显示)。 
防粘剂涂布单元24可以具有其中供给辊24D与中间转印带10连续接触的构成,或者可以在供给辊24D与中间转印带10之间设置间隙。 
防粘剂涂布单元24的构成不局限于以上情况,也可以使用采用棒涂法、喷雾涂布法、喷墨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或辊涂法等的已知的供给系统。 
防粘剂24A的实例包括硅油、氟系油、烃类、聚亚烷基二醇、脂肪酸酯、苯基醚或磷酸酯等。其中,优选的是硅油、氟系油和聚亚烷基二醇。 
硅油的实例包括纯硅油和改性硅油。 
纯硅油的实例包括二甲基硅油和甲基氢硅油。 
改性硅油的实例包括甲基苯乙烯基改性硅油、烷基改性硅油、高级脂肪酸酯改性硅油、氟改性硅油和氨基改性硅油。 
聚亚烷基二醇的实例包括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氧化乙烯-氧化丙烯共聚物和聚丁二醇。其中,优选的是聚丙二醇和聚乙二醇。 
在记录设备102中,在由组合物供给单元12将成像用组合物12A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之前,防粘剂涂布单元24通过将防粘剂24A涂布到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而形成防粘剂层24B。 
换言之,将成像用组合物12A供给至已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防粘剂层24B。 
在将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之后,利用清洁单元20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的防粘剂层24B除去,利用防粘剂涂布单元24将防粘剂24A再次涂布在中间转印带10上,以重复成像过程。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给出的说明同样可适用于本示例性实施方 案中除以上内容之外的其他特征。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中,通过将防粘剂24A涂布在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上来形成防粘剂层24B。这样,可以容易地降低中间转印带10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γT)。因此,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转印效率可以进一步得到改善。 
此外,通过采用上述构成,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较难以发生随时间的变化,从而可提高其时间稳定性,而且还可以改善其清洁性能。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表面自由能(γT)”是指中间转印带10上形成有防粘剂层24B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 
因此,即使中间转印带10本身的表面自由能较高,它仍然是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只要表面自由能(γT)(即中间转印带10的形成有防粘剂层24B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处于较低的水平即可。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3显示了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如图3所示,记录设备103包括替代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记录设备101中的中间转印带10的中间转印鼓26。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刺激施加单元28可以布置在记录介质P的行进方向上的刺激施加单元18的下游,以便对已经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进行进一步的固化和定影。 
中间转印鼓26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多层结构的一个实例包含圆筒状基体和形成在该基体的表面上的表面层。中间转印鼓26的宽度可以等于或大于记录介质P的宽度(轴向上)。 
中间转印鼓26的圆筒状基体所用的材料包括铝、不锈钢(SUS)、铜和玻璃。 
中间转印鼓26的表面层所用的材料包括树脂(例如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砜和氟类树脂)、橡胶(例如腈橡胶、乙丙橡胶、氯丁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橡胶、丁二烯橡胶、丁基橡胶、氯磺化聚乙烯、聚氨酯橡胶、环氧氯丙烷橡胶、丙烯酸类橡 胶、硅橡胶和氟橡胶)。表面层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由于刺激施加单元18在中间转印鼓26的内部,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所示,因此刺激是透过中间转印鼓26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因此,从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高效施加刺激的角度考虑,中间转印鼓26优选具有高度的刺激透过性。从耐久性的角度考虑,中间转印鼓26优选具有高度的耐刺激性。 
例如,如果刺激施加单元18是紫外线照射器,则从改善能量效率和抑制生热的角度考虑,中间转印鼓26的紫外线透过率优选是70%以上。在这方面,中间转印鼓26优选由石英玻璃形成,或由石英玻璃制的圆筒状基体形成,该圆筒状基体上具有由氟碳树脂或硅树脂形成的表面层。 
如以上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中间转印鼓26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γT)优选较低,更优选小于记录介质P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γP),进一步优选满足以下的关系式: 
γPP>10 
从降低上述表面自由能(γT)的角度考虑,中间转印鼓26的表面层所用的优选材料包括用于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中间转印带10的表面防粘剂层的那些材料。 
各喷墨记录头14可以配置成中间转印鼓26的表面与喷墨记录头14的喷嘴面之间相隔约0.3mm至0.7mm的距离。此外,各喷墨记录头14可以配置成这样:喷墨记录头14的长度方向与中间转印鼓26的旋转方向相交(优选呈直角)。 
转印单元16可以包括加压辊16A,该加压辊16被配置成挤压中间转印鼓26的形式。 
刺激施加单元28可以施加与刺激施加单元18所施加的刺激相似种类的刺激,并且相似种类的装置可以用于刺激施加单元28。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103中,油墨滴14A从喷墨记录头14施用至已形成在中间转印鼓26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 
喷墨记录头14施用油墨滴14A是在由刚性材料制成的中间转印鼓 26上进行的。因此,油墨滴14A被施用在中间转印鼓16的非弯曲表面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 
接着,利用转印单元16中的加压辊16A所施加的压力使其上已施用了油墨滴14A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然后,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位置(接触开始位置),刺激施加单元18开始向同时与中间转印鼓26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之后,从中间转印鼓26上剥离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剥离之后完成对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刺激施加。 
随后,利用刺激施加单元28对已经由刺激施加单元18施加了刺激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进行进一步的刺激施加,并使其固化从而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其他特征可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相类似。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中间转印鼓26用作中间转印部件。这样,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一样,可以改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鼓26向记录介质P上转印的效率。其原因与采用中间转印带10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类似。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位于接触开始位置时开始施加刺激,并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已经通过剥离位置之后完成刺激的施加。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此过程,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提到的其他过程也是适用的。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过程中以及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已经接触了记录介质P之后,施加刺激。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此过程,只要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接触记录介质P时和/或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过程中施加刺激即可。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使用刺激施加单元28,也可以省去该单元。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刺激施加单元18在中间转印鼓26的内部,刺激是透过中间转印鼓26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不过,本示例 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上述构成。其他适用的构成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类似。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4是显示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在记录设备104中,如图4所示,配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刺激施加单元18,使得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具体而言,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刺激施加单元18位于中间转印鼓26的旋转方向上、中间转印鼓26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加压辊16A的作用下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位置(接触开始位置)的上游。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104中,将例如阳离子固化性材料用作成像用组合物12A中所含的固化性材料。 
所述的“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是指这样的情况: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接触开始位置(成像用组合物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位置)保持液态的条件下,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因此,如果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前该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完全固化而不是呈液态,则不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 
此外,所述的“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是指这样的情况: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接触开始位置保持液态的条件下,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时完成刺激的施加。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将阳离子固化性材料用作成像用组合物12A中所含的固化性材料。由于阳离子固化性材料的固化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即使在刺激施加已经完成时,其固化反应仍然在逐渐推进。因此,通过仅在即将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将在保持液态的同时到达接触开始位置,其固化反应可在没有进一步施加刺激的条件下逐渐推进。结果,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发生固化,从而使得它在到达剥离位置(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 印鼓26上剥离的位置)时可以容易地剥离。 
所述的“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具体是指例如这样的情况:在开始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间的时间段为10秒以下。 
在记录设备104中,如上所述,在其上已由喷墨记录头14施用了油墨滴14A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到达接触开始位置时完成了刺激的施加。 
随后,利用转印单元16中的加压辊16A所施加的压力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接触开始位置与记录介质P接触,然后在剥离位置将其从中间转印鼓26上剥离。 
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其他特征可以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的特征类似。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由于在形成于中间转印鼓26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到达接触开始位置时完成了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刺激施加,所以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可以在保持液态的同时与记录介质P接触。因此,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可以有利地粘附于记录介质P。 
此外,由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通过接触开始位置时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剥离位置时之间的时间段内推进,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剥离位置之时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内聚力得到提高。因此,可以抑制液体分离(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剥离时同时残留在中间转印鼓26和记录介质P上)。此外,由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处于固化状态,因此可降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表面的粘附性,并可改善其剥离性能。 
此外,由于固化性材料的固化反应有利地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粘附于记录介质P时推进,因此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可以牢固地粘附于记录介质P,从而成膜,由此抑制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剥离时残留在中间转印鼓26上。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改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鼓26向记 录介质P转印时的效率。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上述构成,只要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和/或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过程中,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即可。可能的构成的具体实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类似。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将阳离子固化性材料用作固化性材料。不过,也可以使用例如自由基固化性材料等其他固化性材料。 
当将自由基固化性材料用作固化性材料时,所述的“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具体是指例如这样的情况:在开始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间的时间段为5秒以下。 
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5是显示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如图5所示,记录设备105具有这样的构成:刺激施加单元28(下文中有时称为第二刺激施加单元28)设置在记录介质P的行进方向上的刺激施加单元18(在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101中,下文有时称为第一刺激施加单元18)的下游。 
第二刺激施加单元28将刺激施加至已转印至记录介质P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以将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进一步固化和使其在记录介质P上定影。 
第一刺激施加单元1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并透过中间转印带10向同时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例如紫外线)。 
第二刺激施加单元28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且位于与记录介质P的其上已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直接向已经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刺激(例如紫外 线)。 
第一刺激施加单元18和第二刺激施加单元28均可以是紫外线照射器。可以用于第一刺激施加单元18的类似装置也可用于第二刺激施加单元28。其他构成和成像方法可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类似。 
在下文中,将对其中第一刺激施加单元18和第二刺激施加单元28分别为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和第二紫外照射器28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 
在本实施方案中,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的紫外线量(下文中有时称为“第一紫外线照射量”)不小于“转印刺激量”,但小于“定影刺激量”。此外,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的紫外线和从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施加的紫外线(下文中有时称为“第二紫外线照射量”)的总量大于“定影刺激量”。当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以增强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向记录介质P转印的效率,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10的劣化,并可改善图像在记录介质P上的定影性。 
上述“转印刺激量”是指能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固化从而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可在剥离位置容易地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的紫外线的最小量。具体而言,例如,“转印刺激量”是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固化至固化率为10%或约10%的紫外线最小量。 
上述“定影刺激量”是指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完全固化的紫外线的最小量。具体而言,例如,“定影刺激量”是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固化至固化率为80%或约80%的紫外线最小量。 
如上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被第一紫外线照射量照射之后的固化率可以是10%(或约10%)以上且小于80%(或约80%),优选是10%以上且小于70%,更优选是10%以上且小于60%。 
如上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被第二紫外线照射量照射之后的固化率可以是大于80%(或大于约80%),优选是85%~100%。 
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率是指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的进行度,该数值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测得,并由IR光谱的峰强度的变化率计算得到。 
第一紫外线照射量的积分光强度例如优选为10mJ/cm2以上且小于5000mJ/cm2,更优选为10mJ/cm2以上且小于1000mJ/cm2。 
第一紫外线照射量与第二紫外线照射量的总积分光强度取决于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的类型或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厚度,但优选是20mJ/cm2以上且小于10000mJ/cm2,更优选是50mJ/cm2以上且小于4000mJ/cm2。 
获得上述效果的原因如下。 
在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同时,由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以大于转印刺激量的量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紫外线。因此,可以改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转印效率。 
换言之,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0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被紫外线照射之前以液态在接触开始位置与记录介质P接触。然后由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以大于转印刺激量的量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紫外线,以促进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因此,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牢固地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此外,由于以大于转印刺激量的量照射紫外线充分地提高了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内聚力,因此降低了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表面的粘附性,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剥离位置易于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相应地,可以抑制液体分离(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剥离时同时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上),从而改善了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转印效率。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时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紫外线。因此,存在这样的担心:中间转印带10可能因中间转印带10所吸收的紫外线或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所产生的热而劣化。不过,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由于第一紫外线照射量小于定影刺激量,所以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10的劣化。 
此外,由于利用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向已经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紫外线,因此,第一紫外线照射量和第二紫外线照射量的总和大于定影刺激量。因此,可以改善图像的定影性。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的紫外线等波长范围为250nm至500nm的光谱(下文中有时 称为第一紫外线光谱)和从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的紫外线等波长范围为250nm至500nm的光谱(下文中有时称为第二紫外线光谱)可以满足以下要求。 
具体地说,当第一紫外线光谱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是“I1T”,第一紫外线光谱在固化用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是“I1C”,第二紫外线光谱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是“I2T”,第二紫外线光谱在固化用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是“I2C”时,“I1C/I1T”的数值优选大于“I2C/I2T”的数值。 
上述固化用波长范围是指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所用的波长范围,该波长范围可根据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中所含的聚合引发剂等的类型来确定。 
例如,当IRGACURE 651(商品名,由Ciba Japan K.K.制造)用作紫外线聚合引发剂时,固化用波长范围是310nm至370nm。在这种情况下,固化用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是指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紫外线中波长范围为310nm至370nm的紫外线的强度的积分值。 
例如,当高压汞灯用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时,“I1C/I1T”的值可以是0.48,而当高压汞灯用于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时,“I2C/I2T”的值可以是0.35。 
当“I1C/I1T”的值相对较大时,紫外线中除了250nm至500nm范围以外的波长的积分照射强度相对较小。由于紫外线中除了固化用波长范围以外的波长范围对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没有贡献,因此该波长范围内的紫外线易于转变为热能。相应地,当“I1C/I1T”的数值大于“I2C/I2T”的数值时,可以抑制中间转印带10因为热而劣化。 
另一方面,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利用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向已经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紫外线。因此,即使当“I2C/I2T”的值相对较小,而由紫外线照射产生的热量相对较大时,也可以防止中间转印带10受到紫外线照射所产生的热的影响,从而避免劣化。 
具体地说,例如,“I1C/I1T”的数值优选是0.30以上,更优选是0.40 以上。“I2C/I2T”的数值优选是0.05~0.70,更优选是0.05至0.60。 
此外,第二紫外线光谱优选较宽。换言之,已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紫外线可能被油墨等吸收,紫外线的强度可能被削弱。在这方面,当第二紫外线光谱较宽时,从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施加的紫外线包括各种波长的紫外线。因此,不易被油墨等吸收的紫外线可以到达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表面,从而与记录介质P接触,由此可以改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定影性。 
如上所述的对第一紫外线光谱和第二紫外线光谱的要求可以通过例如选择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和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的类型来得到满足。 
例如,优选用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的紫外线照射器包括高压汞灯、紫外线发光二极管(UV-LED)等。这些紫外线照射器在缩小记录设备105的尺寸方面也是优选的。 
其中,紫外线发光二极管在获得具有锐利的形状的第一紫外线光谱方面是特别优选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紫外线聚合引发剂的类型以适应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光谱的峰波长,或者通过选择具有对应于紫外线聚合引发剂的类型的峰波长的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类型,而进一步提高“I1C/I1T”的数值。 
优选用于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的紫外线照射器包括例如金属卤化物灯。 
如上所述的对第一紫外线光谱和第二紫外线光谱的要求可以通过在选自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与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中的至少一方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之间配置滤光器来得到满足。或者,可以组合选择紫外线照射器的类型和滤光器的位置,以使第一紫外线光谱和第二紫外线光谱满足上述要求。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由于油墨滴14A被施用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所以可以在浸透性记录介质上或者非浸透性记录介质上进行高画质的成像。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将油墨滴14A施用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然后将成像用组合物层 12B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因此,例如,如果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足够厚,使得油墨滴14A无法到达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底部,则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中包含油墨滴14A的部分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转印至记录介质P之后不会露出,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中不含油墨滴14A的部分在固化后可以起到保护层的作用。相应地,不会在印刷区和非印刷区之间产生高度上的差异,由此改善了所形成的图像的耐久性。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紫外线等是透过中间转印带10施加到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的。因此,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一侧的紫外线照射量和固化反应程度大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一侧。因此,相比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一侧,固化反应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一侧进行得更多。相应地,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剥离比从记录介质P剥离更容易,由此进一步改善了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向记录介质P转印的效率。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将油墨滴14A施用于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而且紫外线是透过中间转印带10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上的。因此,例如,如果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足够厚,使得油墨滴14A无法到达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底部,则可以减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与中间转印带10接触的部分中的油墨滴14A的量。相应地,可以抑制由于紫外线等被油墨滴14A吸收而导致的对固化的阻碍。结果,可以减少转印刺激量,并减少第一紫外线照射量,由此进一步抑制了中间转印带10的劣化。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由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透过中间转印带10向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紫外线。因此,记录设备105的构成可得到简化。如果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照射紫外线,则支持体22和记录介质P需要由紫外线透过性材料制成。不过,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相互接触的同时更容易地实现对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紫外线照射,而不受以上限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因此,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的记录设备相比,记录设备105可以进一步节省空间。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已经通过接触开始位置之后开始由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照射紫外线,并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剥离位置之前完成紫外线的照射。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上述构成,只要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和/或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过程中,由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进行紫外线照射即可。 
具体地说,例如,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通过接触开始位置的同时开始照射紫外线,或者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通过接触开始位置之前开始照射紫外线。此外,例如,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剥离位置的同时完成紫外线的照射,或者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剥离位置之前完成紫外线的照射。而且,由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进行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在照射的开始至完成之间的时间段内停止,然后重新开始。此外,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前完成紫外线的照射(该照射可以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进行)。 
在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通过剥离位置之后完成紫外线照射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测定在开始照射直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剥离位置之间(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之前)的时间段内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紫外线照射量作为“第一紫外线照射量”。另一方面,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已经通过剥离位置后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紫外线照射量包含在“第二紫外线照射量”中。 
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的紫外线照射可以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前开始紫外线照射,并进行紫外线照射使得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接触开始位置保持液态。换言之,如果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 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前开始紫外线照射使得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发生固化以致其在接触开始位置不再保持液态,则不考虑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进行紫外线照射。 
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的紫外线照射可以仅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在保持液态的同时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前,开始并完成紫外线照射。换言之,由于已被紫外线照射过并在保持液态的同时已经到达接触开始位置的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固化反应在没有其他照射的情况下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因此可以使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发生固化从而可以使它在到达剥离位置时容易地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 
当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的紫外线照射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即将与记录介质P接触时进行时,例如,当自由基固化性材料用作固化性材料时,开始照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间的时间段为5秒以下。当阳离子固化性材料用作固化性材料时,例如,开始照射与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到达接触开始位置之间的时间段为10秒以下。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上所述,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在中间转印带10的内部,紫外线是透过中间转印带10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的。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此。具体而言,例如紫外线照射器18可以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并且紫外线可以直接(或透过支持体22和记录介质P)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而不穿透中间转印带10。 
作为选择,例如,在紫外线照射器18的主体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的同时,可以使紫外线透过中间转印带10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具体而言,例如,可以利用光纤等将紫外线从位于中间转印带10的外部的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引导至其内部,以便透过中间转印带10对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紫外线。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例如,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可以直接对成像用组合物层12B进行紫外线照射。不过,也可以利用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透过记录介质P等对成像用组合物层12B照射紫外线。 
在前文中,分别将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和第二刺激施加单元描述为第一紫外线照射器18和第二紫外线照射器28。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此,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其他装置也是适用的。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如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记录设备105可以具有防粘剂涂布单元,该单元在成像用组合物层12B形成之前将防粘剂涂布在中间转印带10上,以形成防粘剂层。其优选的实施方案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方案类似。 
此外,如第三和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记录设备105可以具有中间转印鼓26,以替代中间转印带10,而且其优选实施方案也是类似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也可以设置防粘剂涂布单元。 
在以上的说明中,通过在记录介质P上有选择地喷出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油墨滴14A来形成全色图像。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文字或图像的记录。例如,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可以用于例如通常在工业上使用的液滴施用(喷射)装置、通过使用印刷板进行转印的成像方法或通过丝网印刷进行成像的方法等。 
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 
图6是显示第六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构成图。 
在记录设备106中,如图6所示,喷墨记录头30直接将含有成像用组合物的油墨滴30A供给到中间转印带10以在其上形成油墨层30B(对应于成像用组合物层),而不使用记录设备105中的组合物供给单元12。 
喷墨记录头30可以与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用的喷墨记录头14相似。 
在记录设备106中,从喷墨记录头30将油墨滴30A直接施用于中间转印带10上以形成油墨层30B(图像T)。 
随后,如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利用转印单元16将油墨层30B从中间转印带10转印至记录介质P。由加压辊16A和16B夹持记录介质P和中间转印带10,并向它们施加压力。此时,油墨层30B与记录介质P接触(接触开始位置)。之后,直到油墨层30B到达由支持辊10C和支持体22夹持的点(剥离位置)为止,油墨层30B一直保持同时与中 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状态。 
从改善转印效率和抑制图像紊乱的角度考虑,由加压辊16A和16B施加至油墨层30B的压力优选是0.001MPa至2MPa。 
然后从第一刺激施加单元18将例如紫外线等刺激透过中间转印带10施加至同时与中间转印带10和记录介质P接触的油墨层30B,以固化油墨层30B。在剥离位置将已经被施加了等于或大于转印刺激量的刺激的油墨层30B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 
从第二刺激施加单元28进一步将刺激施加至已经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的油墨层30B,该刺激直接施加在油墨层30B的不与记录介质P接触的一侧,以使油墨层30B进一步固化,从而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 
另一方面,在油墨层30B已经从中间转印带10上剥离之后,利用清洁单元20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0上的残留物或其他物质除去。 
之后,将油墨滴30A再次供给至中间转印带10,以在其上形成油墨层30B,重复成像过程。 
该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其他特征与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类似。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的记录设备中,与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情况相同,当紫外线固化性油墨用作成像用组合物时,可以改善油墨层30B从中间转印带10向记录介质P转印的效率,并抑制中间转印带10的劣化。此外,所形成的图像的定影性良好。获得这些效果的具体原因如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 
在以上的说明中,通过在记录介质P上有选择地喷出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油墨滴30A来形成全色图像。不过,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不局限于文字或图像的记录。例如,本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记录设备可以用于例如通常在工业上使用的液滴施用(喷射)装置、通过使用印刷板进行转印的成像方法或通过丝网印刷进行成像的方法等。 
以下是成像用组合物12A的详细情况。 
成像用组合物12A包含在被施加外部刺激(能量)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此处所述的在被施加外部刺激(能量)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 材料是指在被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而形成“固化性树脂”的材料。其具体实例包括固化性单体、固化性大分子单体、固化性低聚物和固化性预聚物。 
固化性材料包括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热固化性材料等。紫外线固化性材料是更优选的,因为它们与其他类型的材料相比,容易固化,并具有高固化速率,因此也易于操作。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可以在不使用聚合引发剂的情况下发生固化,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固化后该层的着色状态。热固化性材料可以在不使用大型设备的情况下发生固化。在本发明中,固化性材料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利用水分或氧气等进行固化的材料。 
通过使紫外线固化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包括例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马来酰亚胺树脂、环氧树脂、氧杂环丁烷树脂、聚醚树脂和聚乙烯基醚树脂。成像用组合物12A包含选自紫外线固化性单体、紫外线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紫外线固化性低聚物和紫外线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此外,成像用组合物12A优选包含用于促进由紫外线所致的固化反应的紫外线聚合引发剂。此外,成像用组合物12A还可以包含反应助剂或聚合促进剂等,以进一步促进成像用组合物12A的聚合。 
紫外线固化性单体可包括例如自由基固化性材料,如醇、多元醇和氨基醇的丙烯酸酯,醇和多元醇的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脂肪酰胺、丙烯酸脂环酰胺和丙烯酸芳香酰胺;阳离子固化性材料,如环氧单体、氧杂环丁烷单体和乙烯基醚单体。紫外线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紫外线固化性低聚物和紫外线固化性预聚物包括通过将这些单体聚合到一定的聚合度而制得的物质;自由基固化性单体,例如通过将丙烯酰基或甲基丙烯酰基加到环氧、氨基甲酸酯、聚酯或聚醚骨架上而形成的环氧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聚酯甲基丙烯酸酯。 
当固化反应通过自由基反应来推进时,可用的紫外线聚合引发剂包括例如二苯甲酮、噻吨酮型引发剂、苄基二甲基缩酮、α-羟基酮、α-羟基 烷基苯基酮、α-氨基酮、α-氨基烷基苯基酮、氧化单酰基膦、氧化二酰基膦、羟基二苯甲酮、氨基二苯甲酮、二茂钛型引发剂、肟酯型引发剂和氧苯基乙酸酯型引发剂等。 
此外,当固化反应通过阳离子反应来推进时,可用的紫外线聚合引发剂包括例如芳基锍盐、芳基重氮盐、二芳基碘鎓盐、三芳基锍盐、丙二烯离子络合衍生物和三嗪型引发剂等。 
通过使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固化而得到的“电子束固化性树脂”包括例如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和硅树脂等。这种情况下的成像用组合物12A包含选自电子束固化性单体、电子束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电子束固化性低聚物和电子束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电子束固化性单体、电子束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电子束固化性低聚物和电子束固化性预聚物的实例包括与前述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类似的材料。 
通过将热固化性材料固化而获得的“热固化性树脂”包括环氧树脂、聚酯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尿素树脂和醇酸树脂等。这种情况下的成像用组合物12A包含选自热固化性单体、热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热固化性低聚物和热固化性预聚物中的至少一种物质。此外,可以在聚合时添加固化剂。为了促进热固化反应,成像用组合物12A还可以包含热聚合引发剂。 
热固化性单体的实例包括例如苯酚、甲醛、双酚A、环氧氯丙烷、氰尿酸酰胺、尿素、如甘油等多元醇和如苯二甲酸酐、马来酸酐和己二酸等酸。热固化性大分子单体、热固化性低聚物和热固化性预聚物包括通过使上述单体聚合至预定的聚合度而得到的物质、环氧预聚物和聚酯预聚物等。 
热聚合引发剂包括例如质子酸/路易斯酸等酸、碱性催化剂和金属催化剂等。 
如上所述,固化性材料不受限制,只要该材料可以在如紫外线、电子束或热等外界能量作用下发生固化(例如,作为进行聚合反应的结果) 即可。从提高成像速度的角度考虑,具有高固化速度的材料(例如具有高聚合反应速度的材料)是有利的。该固化性材料的实例包括辐射固化性材料(例如上述紫外线固化性材料和电子束固化性材料)。 
从改善固化性材料对中间转印部件等的润湿性的角度考虑,固化性材料可以以硅或氟等改性。此外,考虑到固化速度和固化度,固化性材料优选包括多官能预聚物。 
成像用组合物12A可包含水或有机溶剂,以用于溶解或分散对固化反应有贡献的主要成分(例如单体、大分子单体、低聚物、预聚物或聚合引发剂)。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成分在组合物中的含量可以是30重量%以上,更优选是6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是90重量%以上。 
成像用组合物12A可包含着色剂,以便控制固化后该层的着色状态。 
成像用组合物12A的粘度可以是5mPa·s至10000mPa·s,10mPa·s至1000mPa·s,或15mPa·s至500mPa·s。成像用组合物12A的粘度优选高于油墨的粘度。 
成像用组合物12A可包含用于固定油墨中所含的着色剂的材料。 
优选的所述材料包括具有吸收油墨的能力的材料(吸液性材料)。吸液性材料可以定义为这样的材料:在与油墨以30∶100(吸液性材料:油墨)的重量比混合24小时,然后用过滤器从混合物中取出之后,其重量增加5%以上。 
通过在成像用组合物中包含吸液性材料,可以将油墨中的液体成分(如水或有机溶剂)快速吸收到树脂层中,从而将图像固定化。因此,可以减轻不同颜色的油墨之间的边界处的混色、图像不均匀性或油墨在受压转印时的不均匀转印。 
吸液性材料的实例包括树脂(有时称为吸液性树脂)和具有与油墨相容的表面的无机颗粒(例如硅石、氧化铝或沸石)。吸液性材料可以根据油墨的类型进行选择。 
换言之,当使用水性油墨时,优选使用吸水性材料,而当使用油性油墨时,优选使用吸油性材料。 
吸水性树脂颗粒所用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聚丙烯酸及其盐;聚甲基 丙烯酸及其盐;由(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或其盐构成的共聚物;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的酯构成的共聚物,该酯是由具有含羧酸和其盐结构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由(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的酯构成的共聚物,该酯是由具有含羧酸和其盐结构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由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的酯构成的共聚物,该酯是由具有含羧酸和其盐结构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聚马来酸和其盐的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或其盐的共聚物;以上树脂的磺酸改性产物;以及以上树脂的磷酸改性产物。 
其中,优选的是聚丙烯酸及其盐;苯乙烯-(甲基)丙烯酸或其盐的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或其盐的共聚物;由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以下的酯构成的共聚物,该酯是由具有含羧酸和其盐结构的脂肪族或芳香族取代基的醇与(甲基)丙烯酸形成的酯;以及(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或其盐的共聚物。这些树脂可以是交联的,也可以是未交联的。 
用于吸油性树脂颗粒的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低分子量胶凝剂,例如羟基硬脂酸、胆固醇衍生物或苄叉基山梨醇、聚降冰片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松香。其中,优选的是聚降冰片烯、聚丙烯和松香。 
当吸液性材料为颗粒形式时,体积平均粒径优选是0.05μm至25μm,更优选是0.05μm至5μm。 
吸液性材料在成像用组合物12A的总重量中的含量优选是10重量%以上,更优选是2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是25重量%至70重量%。 
成像用组合物12A还可包含其他添加剂。例如,成像用组合物12A可包含促进油墨中的成分凝集或增加油墨的粘度的成分。 
如上所述的成分可以作为构成上述吸液性颗粒的树脂(吸液性树脂)的官能团或者作为化合物形式而包含在该组合物中。该官能团的实例包括羧基、多官能金属阳离子和多元胺。 
上述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凝集剂,如无机电解质、有机酸、无机酸和 有机胺。 
无机电解质的实例包括如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碱金属离子的盐;如铝离子、钡离子、钙离子、铜离子、铁离子、镁离子、锰离子、镍离子、锡离子、钛离子和锌离子等多价金属离子的盐;如盐酸、硼酸、氢碘酸、硫酸、硝酸、磷酸和硫氰酸等无机酸;如乙酸、草酸、乳酸、富马酸、柠檬酸、水杨酸和苯甲酸等有机羧酸和有机磺酸。 
上述无机电解质的具体实例包括碱金属盐,如氯化锂、氯化钠、氯化钾、溴化钠、溴化钾、碘化钠、碘化钾、硫酸钠、硝酸钾、乙酸钠、草酸钾、柠檬酸钠和苯甲酸钾;多价金属盐,如氯化铝、溴化铝、硫酸铝、硝酸铝、硫酸钠铝、硫酸钾铝、乙酸铝、氯化钡、溴化钡、碘化钡、氧化钡、硝酸钡、硫氰酸钡、氯化钙、溴化钙、碘化钙、亚硝酸钙、硝酸钙、磷酸二氢钙、硫氰酸钙、苯甲酸钙、乙酸钙、水杨酸钙、酒石酸钙、乳酸钙、富马酸钙、柠檬酸钙、氯化铜、溴化铜、硫酸铜、硝酸铜、乙酸铜、氯化铁、溴化铁、碘化铁、硫酸铁、硝酸铁、草酸铁、乳酸铁、富马酸铁、柠檬酸铁、氯化镁、溴化镁、碘化镁、硫酸镁、硝酸镁、乙酸镁、乳酸镁、氯化锰、硫酸锰、硝酸锰、磷酸二氢锰、乙酸锰、水杨酸锰、苯甲酸锰、乳酸锰、氯化镍、溴化镍、硫酸镍、硝酸镍、乙酸镍、硫酸锡、氯化钛、氯化锌、溴化锌、硫酸锌、硝酸锌、硫氰酸锌和乙酸锌。 
有机酸的具体实例包括精氨酸、柠檬酸、甘氨酸、谷氨酸、琥珀酸、酒石酸、半胱氨酸、草酸、富马酸、邻苯二甲酸、马来酸、丙二酸、赖氨酸、苹果酸和由下式(1)表示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Figure G2009100081934D00371
在式(1)中,X表示O、CO、NH、NR1、S或SO2,优选是CO、NH、NR1或O,更优选是CO、NH或O,其中R1是烷基,优选是CH3、 C2H5或C2H4OH;R表示烷基,优选是CH3、C2H5或C2H4OH,而且R可以包含在式(1)中,也可以不包含在式(1)中;M表示氢原子、碱金属或胺,并优选是H、Li、Na、K、单乙醇胺、二乙醇胺或三乙醇胺等;更优选是H、Na或K,进一步优选是氢原子;n表示3至7的整数,并优选是使该杂环成为六元环或五元环的整数,更优选是使该杂环成为五元环的整数;m表示1或2;且l表示1至5的整数。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是饱和环或不饱和环。 
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具有呋喃、吡咯、吡咯啉、吡咯烷酮、吡喃酮、吡咯、噻吩、吲哚、吡啶或喹啉结构且还包含羧基作为官能团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2-吡咯烷酮-5-羧酸、4-甲基-4-戊内酯-3-羧酸、呋喃羧酸、2-苯并呋喃羧酸、5-甲基-2-呋喃羧酸、2,5-二甲基-3-呋喃羧酸、2,5-呋喃二羧酸、4-丁内酯-3-羧酸、3-羟基-4-吡喃酮-2,6-二羧酸、2-吡喃酮-6-羧酸、4-吡喃酮-2-羧酸、5-羟基-4-吡喃酮-5-羧酸、4-吡喃酮-2,6-二羧酸、3-羟基-4-吡喃酮-2,6-二羧酸、噻吩羧酸、2-吡咯羧酸、2,3-二甲基吡咯-4-羧酸、2,4,5-三甲基吡咯-3-丙酸、3-羟基-2-吲哚羧酸、2,5-二氧代-4-甲基-3-吡咯啉-3-丙酸、2-吡咯烷羧酸、4-羟基脯氨酸、1-甲基吡咯烷-2-羧酸、5-羧基-1-甲基吡咯烷-2-乙酸、2-吡啶羧酸、3-吡啶羧酸、4-吡啶羧酸、吡啶二羧酸、吡啶三羧酸、吡啶五羧酸、1,2,5,6-四氢-1-甲基烟酸、2-喹啉羧酸、4-喹啉羧酸、2-苯基-4-喹啉羧酸、4-羟基-2-喹啉羧酸和6-甲氧基-4-喹啉羧酸。 
有机酸的优选实例包括柠檬酸、甘氨酸、谷氨酸、琥珀酸、酒石酸、邻苯二甲酸、吡咯烷酮羧酸、吡喃酮羧酸、吡咯羧酸、呋喃羧酸、吡啶羧酸、香豆酸、噻吩羧酸、烟酸或其衍生物或其盐。该有机酸更优选是吡咯烷酮羧酸、吡喃酮羧酸、吡咯羧酸、呋喃羧酸、吡啶羧酸、香豆酸、噻吩羧酸、烟酸或其衍生物或其盐。该有机酸进一步优选是吡咯烷酮羧酸、吡喃酮羧酸、呋喃羧酸、香豆酸或其衍生物或其盐。 
有机胺化合物可以是伯胺、仲胺、叔胺或季胺及其盐中的任一种。有机胺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四烷基铵、烷基胺、苯甲烷铵、烷基吡啶鎓、咪唑鎓、多元胺及其衍生物和盐,例如戊胺、丁胺、丙醇胺、丙胺、 乙醇胺、乙基乙醇胺、2-乙基己胺、乙基甲基胺、乙基苄基胺、乙二胺、辛胺、油胺、环辛胺、环丁胺、环丙胺、环己胺、二异丙醇胺、二乙醇胺、二乙基胺、二-2-乙基己基胺、二亚乙基三胺、二苯基胺、二丁基胺、二丙基胺、二己基胺、二戊基胺、3-(二甲氨基)丙基胺、二甲基乙基胺、二甲基乙二胺、二甲基辛基胺、1,3-二甲基丁基胺、二甲基-1,3-丙烷二胺、二甲基己基胺、氨基丁醇、氨基丙醇、氨基丙烷二醇、N-乙酰基氨基乙醇、2-(2-氨基乙基氨基)乙醇、2-氨基-2-乙基-1,3-丙烷二醇、2-(2-氨基乙氧基)乙醇、2-(3,4-二甲氧基苯基)乙基胺、十六烷基胺、三异丙醇胺、三异戊基胺、三乙醇胺、三辛基胺、三苯甲基胺、二(2-氨基乙基)1,3-丙烷二胺、二(3-氨基丙基)乙二胺、二(3-氨基丙基)1,3-丙烷二胺、二(3-氨基丙基)甲基胺、二(2-乙基己基)胺、二(三甲基甲硅烷基)胺、丁胺、丁基异丙基胺、丙烷二胺、丙基二胺、己胺、戊胺、2-甲基-环己胺、甲基-丙基胺、甲基苄基胺、单乙醇胺、月桂胺、壬胺、三甲基胺、三乙基胺、二甲基丙基胺、丙二胺、六亚甲基二胺、四亚乙基五胺、二乙基乙醇胺、四甲基氯化铵、四乙基溴化铵、二羟基乙基硬脂胺、2-十七碳烯基-羟基乙基咪唑啉、月桂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六烷基吡啶氯盐、硬脂酰胺甲基吡啶氯盐、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聚合物、二烯丙胺聚合物和单烯丙胺聚合物。 
在这些有机胺化合物中,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2-氨基-2-乙基-1,3-丙烷二醇、乙醇胺、丙烷二胺和丙胺是更优选的。 
在上述凝集剂中,优选使用例如Ca(NO3)2、Mg(NO3)2、Al(OH)3、聚氯化铝等多价金属盐。 
所述的凝集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将其中两种以上组合使用。该凝集剂的含量优选是0.01重量%至30重量%,更优选是0.1重量%至15重量%,进一步优选是1重量%至15重量%。 
以下是油墨的详细情况。 
油墨包括以水性介质作为溶剂的水性油墨、以油性介质作为溶剂的油性油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或相变型蜡油墨等。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即使将水性油墨或油性油墨与非浸透性记录介质一起使用时,也可 实现良好的图像定影性能,而无需使用加热器来挥发溶剂。 
水性油墨包括将水溶性染料或颜料作为记录材料分散或溶解在水性介质中而形成的油墨。油性油墨包括将油溶性染料或颜料溶解在油性介质中而形成的油墨和将油溶性染料或颜料以转相胶束的形式分散在油性介质中而形成的油墨。 
当使用油性油墨时,该油性油墨优选包含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溶剂。当使用这样的油性油墨时,可以抑制由于溶剂在记录头喷嘴末端的挥发而导致的油墨状态的变化。此外,即使该溶剂在已经接受了油墨滴的成像用组合物层转印至记录介质之后渗入记录介质,也可以抑制卷曲或皱褶。该油性油墨中所含的溶剂可以是阳离子固化性的。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优选使用水性油墨。当使用水性油墨时,与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油墨或相变型油墨的情况相比,可以改善维护期间或长期储存期间的可靠性。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将吸水性材料用作成像用组合物12A中所含的吸液性材料。 
作为记录材料,通常可以使用着色材料。尽管染料和颜料都是可用的,但鉴于耐久性,颜料是优选的。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都可以用作所述颜料,黑色颜料包括炭黑颜料,例如炉黑、灯黑、乙炔黑、槽法炭黑等。除了黑色颜料和青色、品红色和黄色的三原色颜料之外,还可以使用例如红、绿、蓝、褐和白等特定色的颜料、具有例如金色和银色等金属光泽的颜料、无色或者浅色的体质颜料。也可以使用为了用于本示例性实施方案而新合成的颜料。 
此外,通过将染料或颜料附着于由硅石、氧化铝或聚合物珠等形成的核的表面而构成的颗粒、染料的不溶性色淀化物、着色乳液、着色胶乳等也可用作所述颜料。 
黑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RAVEN 7000、RAVEN 5750、RAVEN5250、RAVEN 5000 ULTRAII、RAVEN 3500、RAVEN 2000、RAVEN 1500、RAVEN 1250、RAVEN 1200、RAVEN 1190 ULTRAII、RAVEN 1170、RAVEN 1255、RAVEN 1080和RAVEN 1060(商品名;由ColumbianChemicals Co.制造);REGAL 400R、REGAL 330R、REGAL 660R、MOGUL L、BLACK PEARLS L、MONARCH 700、MONARCH 800、MONARCH880、MONARCH 900、MONARCH 1000、MONARCH 1100、MONARCH1300和MONARCH 1400(商品名;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COLORBLACK FW1、COLOR BLACK FW2、COLOR BLACK FW2V、CLORBLACK 18、COLOR BLACK FW200、COLOR BLACK S150、COLORBLACK S160、COLOR BLACK S170、PRINTEX 35、PRINTEX U、PRINTEX V、PRINTEX 140U、PRINTEX 140V、SPECIAL BLACK 6、SPECIAL BLACK 5、SPECIAL BLACK 4A和SPECIAL BLACK 4(商品名;由Degussa制造);以及No.25、No.33、No.40、No.47、No.52、No.900、No.2300、MCF-88、MA 600、MA 7、MA 8和MA 100(商品名;由三菱化学社制造),但不局限于此。 
青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蓝-1、-2、-3、-15、-15:1、-15:2、-15:3、-15:4、-16、-22和-60,但不局限于此。 
品红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红-5、-7、-12、-48、-48:1、-57、-1 12、-122、-123、-146、-168、-177、-184、-202和C.I.颜料紫-19,但不局限于此。 
黄色颜料的具体实例包括:C.I.颜料黄-1、-2、-3、-12、-13、-14、-16、-17、-73、-74、-75、-83、-93、-95、-97、-98、-114、-128、-129、-138、-151、-154和-180,但不局限于此。 
当将颜料用作着色材料时,组合使用分散剂是有利的。可用于本发明的分散剂包括聚合物分散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作为聚合物分散剂,适当地使用同时具有亲水性结构部分和疏水性结构部分的聚合物。同时具有亲水性结构部分和疏水性结构部分的聚合物可以是缩聚型聚合物或加成型聚合物。缩聚型聚合物包括已知的聚酯型分散剂。加成型聚合物包括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单体的加成聚合物。理想的聚合物分散剂可以通过将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亲水性基团的单体与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单体共聚而得到。此外,也可以使用具有疏水性基团和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的单体 的均聚物。 
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包括具有羧基、磺酸基、羟基或磷酸基等的单体。其具体实例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衣康酸、衣康酸单酯、马来酸、马来酸单酯、富马酸、富马酸单酯、乙烯基磺酸、苯乙烯磺酸、磺酸化乙烯基萘、乙烯醇、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二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磷酸酯、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酸式磷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具有α,β-烯键式不饱和基团和疏水性基团的单体包括苯乙烯、如α-甲基苯乙烯和乙烯基甲苯等苯乙烯衍生物、乙烯基环己烷、乙烯基萘、乙烯基萘衍生物、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环烷基酯、巴豆酸烷基酯、衣康酸二烷基酯和马来酸二烷基酯。 
用作聚合物分散剂的共聚物的优选实例包括苯乙烯-苯乙烯磺酸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基萘-马来酸共聚物、乙烯基萘-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基萘-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己基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此外,具有聚氧乙烯基或羟基的单体也可以与这些聚合物共聚。 
以上聚合物分散剂可以具有例如2000至50000的重均分子量。 
这些颜料分散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其中的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分散剂的添加量可能随颜料的种类而相差甚远,但相对于颜料的量通常为0.1重量%至100重量%。 
自身可溶于水中的自分散性颜料也可用作着色材料。自身可溶于水中的自分散性颜料是指这样的颜料:该颜料在颜料的表面具有可溶于水中的许多基团,由此具有在无聚合物分散剂的情况下分散在水中的能力。具体而言,自分散性颜料可以通过对普通颜料进行例如酸/碱处理、偶联 剂处理、聚合物接枝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或氧化/还原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而得到。 
除了经过上述表面改性处理的颜料之外,可在水中自分散的颜料的实例还包括市售制品,例如CAB-O-JET-200、CAB-O-JET-300、IJX-157、IJX-253、IJX-266、IJX-273、IJX-444、IJX-55和CABO-O-JET 260M、CABO-O-JET 250C、CABO-O-JET 270Y和CABO-O-JET 1027R(商品名;由Cabot Corporation制造)和MICROJET BLACK CW-1和CW-2(商品名;由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Ltd.制造)。 
自分散性颜料优选在颜料表面至少具有磺酸、磺酸盐、羧酸或羧酸盐作为官能团。自分散性颜料更优选是在颜料表面至少具有羧酸或羧酸盐作为官能团的颜料。 
此外,也可使用覆盖有树脂的颜料。该颜料是所谓的微胶囊颜料,并包括由DIC公司或Toyo Ink Manufacturing Co.,Ltd.等制造的市售微胶囊颜料,也可以使用为本示例性实施方案试验制备的微胶囊颜料。 
此外,也可以使用通过将上述聚合物物质物理吸附或化学键合至上述颜料而制备的树脂分散型颜料。 
记录材料的其他实例包括染料,例如亲水性阴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阳离子染料、反应性染料和聚合物染料;以及油溶性染料;由染料着色的蜡粉、树脂粉末或乳液;荧光染料和荧光颜料;红外吸收剂和紫外线吸收剂;以例如铁氧体和磁铁矿等铁磁性物质为代表的磁性物质;以氧化钛和氧化锌为代表的半导体或光催化剂;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电子材料颗粒。 
相对于油墨的量,记录材料的含量(浓度)是例如5重量%至30重量%。 
记录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是例如10nm至1000nm。 
记录材料的体积平均粒径是指记录材料颗粒本身的粒径,或者当例如分散剂等添加剂附着于记录材料颗粒时,是指包含所附着的添加剂的记录材料颗粒的粒径。作为体积平均粒径的测量装置,可以使用MicrotracUPA粒径分布分析仪9340(商品名;由Leeds&Northrup)制造。通过 将4毫升油墨放入测量池,并根据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测定,由此进行测定。作为要输入的测定用数据,将油墨的粘度用作粘度,将分散颗粒的密度用作分散颗粒的密度。 
水性介质包括水,优选是离子交换水、超纯水、蒸馏水和超滤水。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与水性介质组合使用,其实例包括多元醇、多元醇衍生物、含氮的溶剂、醇、含硫的溶剂等。 
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三乙二醇、1,5-戊二醇、1,2-己二醇、1,2,6-己三醇、甘油和三羟甲基丙烷等多元醇;例如木糖醇等醇类;例如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糖类。 
所述多元醇衍生物包括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丁醚和双甘油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所述含氮的溶剂包括吡咯烷酮、N-甲基-2-吡咯烷酮、环己基吡咯烷酮和三乙醇胺。所述醇类包括乙醇、异丙醇、丁醇和苯甲醇。所述含硫的溶剂包括硫代二乙醇、硫代双甘油、环丁砜和二甲亚砜。 
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还可以是碳酸丙烯酯或碳酸乙烯酯等。 
所述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的两种以上。相对于油墨的量,水溶性有机溶剂的含量是例如1重量%至70重量%。 
油性介质的实例包括有机溶剂,例如脂肪烃、芳香烃、醇、酮、酯、醚、二醇、含氮溶剂和植物油。脂肪烃的实例包括正己烷、环己烷、甲基己烷、正辛烷、甲基庚烷、二甲基己烷、壬烷和癸烷,以及石蜡类溶剂,包括如ISOPAR等正链烷烃类溶剂、异链烷烃类溶剂和环烷烃类溶剂。芳香烃的实例包括甲苯、乙苯和二甲苯。醇包括甲醇、乙醇、丙醇、丁醇、己醇和苯甲醇。酮包括丙酮、甲基乙基酮、戊酮、己酮、庚酮和环己酮。酯包括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醚包括乙醚、乙基丙基醚和乙基异丙基醚。二醇包括乙二醇、二乙二醇、丙二醇、己二醇、甘油和聚丙二醇。例如乙二醇甲基醚、乙二醇乙基醚、乙二醇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醚和二乙二醇丁基醚等二醇衍生 物也可用作所述溶剂。植物油包括干性油、半干性油和非干性油。干性油包括紫苏子油、亚麻籽油、桐油、罂粟油、胡桃油、红花油和向日葵油,半干性油包括油菜籽油,非干性油包括棕榈油。上述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的两种以上。 
必要时,所述油墨还可包含其他添加剂,例如表面活性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各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其中,优选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烷基苯磺酸盐、烷基苯基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高级脂肪酸盐、高级脂肪酸酯的硫酸酯盐、高级脂肪酸酯的磺酸盐、高级醇醚的硫酸酯盐、高级醇醚的磺酸盐、高级烷基磺基琥珀酸盐、聚氧乙烯烷基醚羧酸酯、聚氧乙烯烷基醚硫酸酯、磷酸烷基酯和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异丙基萘磺酸盐、单丁基苯基苯酚单磺酸盐、单丁基联苯磺酸盐和二丁基苯基苯酚二磺酸盐是优选的。 
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实例包括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醇脂肪酸酯、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胺、聚氧乙烯脂肪酰胺、烷基烷醇酰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嵌段共聚物、乙炔二醇和聚氧乙烯加成的乙炔二醇。其中,优选的是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聚氧乙烯十二烷基苯基醚、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脂肪酸烷醇酰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嵌段共聚物、乙炔二醇和聚氧乙烯加成的乙炔二醇。 
此外,也可以使用如聚硅氧烷氧乙烯加成物等硅酮类表面活性剂;如全氟烷基羧酸盐、全氟烷基磺酸盐和氧乙烯全氟烷基醚等氟类表面活性剂;如刺孢青霉酸、鼠李糖脂、溶血卵磷脂等生物表面活性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其中的两种以上。 此外,考虑到溶解性等,所述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可以是例如3至20。 
相对于油墨的量,这些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可以是例如0.001重量%至5重量%,优选是0.01重量%至3重量%。 
此外,所述油墨还可包含用于调节油墨的渗透性的渗透剂;聚乙撑亚胺、多元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以用于控制油墨的例如喷墨性等特性;以及例如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锂等用于调节油墨的导电性和pH值的碱金属化合物。此外,必要时,还可以在油墨中加入pH缓冲剂、抗氧化剂、抗霉菌剂、粘度控制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和螯合剂等。 
在下文中,将对油墨的特性进行说明。该油墨的表面张力可以是例如20mN/m至45mN/m。 
此处,表面张力是指由Wilhelmy表面张力计(由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在23℃和55%相对湿度的条件下测得的值。 
该油墨的粘度可以是例如1.5mPa·s至30mPa·s,优选是1.5mPa·s至20mPa·s。此外,油墨的粘度优选小于成像用组合物的粘度。 
此处,粘度的数值是指由粘度计RHEOMAT 115(商品名;由ContravesAG制造)在测量温度为23℃且剪切速率为1400s-1的条件下测定的值。 
本发明中所用的油墨不局限于上述组成。此外,该油墨除了记录材料之外还可含有例如功能性材料,如液晶材料或导电性材料。 
实施例 
下文中,将引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不过,本发明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使用其构成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案(参见图1)的构成类似的记录设备,通过从组合物供给单元供给成像用组合物而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从各记录头将各色油墨喷到成像用组合物层上,以形成图像。随后,在利用转印单元使成像用组合物层与记录介质接触的同时,由刺激施加单元在成像用组合物层上施加刺激,由此使成像用 组合物层固化。之后,将固化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从中间转印带上剥离,进行评估。在实施例中,下述的照射强度和积分照射强度是基于透过中间转印带施加至成像用组合物层的紫外线。 
以下是用于进行实施例1的条件。 
中间转印带:厚度为0.1mm;宽度为350mm;通过以ETFE树脂被覆由聚酰亚胺制成的外径为160mm的环带而形成(处理速度:400mm/s); 
组合物供给单元:凹版印刷辊涂器(成像用组合物层的厚度:15μm); 
记录头:压电式记录头(分辨率:1200×1200dpi(dpi:每英寸的点数,下同)); 
转印单元(加压辊):由氟类树脂被覆直径为30mm的钢管而形成(向中间转印带施加的力:线压力为2kgf/cm); 
刺激施加单元:金属卤化物灯(紫外线照射强度:240W/cm,积分照射强度:100mJ/cm2); 
记录介质:铜版纸(OK金藤(商品名),由Oji Paper Co.,Ltd.制造)。 
根据以下过程制备成像用组合物和各色油墨。 
成像用组合物(自由基固化性材料) 
聚氨酯丙烯酸酯                        40.0重量份 
丙烯酰基吗啉(紫外线固化性单体)        20.0重量份 
聚丙烯酸钠(吸液性颗粒,在球磨机中粉碎至数均粒径为2.5μm) 
                                      35.0重量份 
甲基苯甲酰基苯甲酸酯(光聚合引发剂)    5.0重量份 
黑色油墨 
通过利用超声均化器将CAB-O-JET 300(由CABOT制造)处理30分钟以及随后的离心处理(7000 r.p.m,20分钟)而制得颜料分散液(炭浓度:12.8重量%)。 
接着,将以下成分充分混合,并用1-μm的过滤器加压过滤,以制得黑色油墨。 
以上的颜料分散液     40.0重量份 
甘油                 20.0重量份 
表面活性剂(SURFYNOL 465,由日信化学社制造)    1.5重量份 
纯水                                          35重量份 
<油墨的制备方法1> 
将3重量份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的钠中和盐添加至30重量份的颜料中,进一步添加离子交换水以使得混合物的总量为300重量份。利用超声均化器将所得的混合物分散,并利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然后除去100重量份的残留部分。用1-μm的过滤器过滤上清液,以获得分散液。之后,将10重量份的甘油、5重量份的二乙二醇单丁醚、0.03重量份的表面活性剂、3重量份的异丙醇和适量的离子交换水和氢氧化钠加入到以上分散液中,制得具有所需的颜料浓度的总量为100重量份的混合物。将该混合物搅拌,并用1-μm的过滤器过滤以获得所需的油墨。 
青色油墨 
根据以上油墨的制备方法1来制备具有以下组成的青色油墨(总量:100重量份)。 
C.I.酸性蓝199                               5.0重量份 
苯乙烯-马来酸-马来酸钠共聚物                0.3重量份 
甘油                                        15.0重量份 
二乙二醇单丁醚                              5.0重量份 
表面活性剂(SURFYNOL 465,由日信化学社制造)  1.0重量份 
异丙醇                                      3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余量 
品红色油墨 
根据以上油墨的制备方法1来制备具有以下组成的品红色油墨(总量:100重量份)。 
C.I.酸性红52                                  3.5重量份 
苯乙烯-马来酸-马来酸钠共聚物                  0.3重量份 
甘油                                          20.0重量份 
二乙二醇单丁醚                                5.0重量份 
表面活性剂(SURFYNOL 465,由日信化学社制造)    1.0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余量 
黄色油墨 
根据以上油墨的制备方法1来制备具有以下组成的品红色油墨(总量:100重量份)。 
C.I.直接黄86                                  4.0重量份 
苯乙烯-马来酸-马来酸钠共聚物                  0.4重量份 
甘油                                          15.0重量份 
二乙二醇单丁醚                                10.0重量份 
表面活性剂(SURFYNOL 465,由日信化学社制造)    1.0重量份 
离子交换水                                    余量 
实施例2 
使用其构成与上述第二示例性实施方案(参见图2)所述的构成类似的记录设备,按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式进行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利用防粘剂涂布单元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防粘剂层,并通过从组合物供给单元供给成像用组合物而在防粘剂层上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 
在实施例2中,将辊涂器用作防粘剂涂布单元,并通过涂布已加热过的防粘剂(聚丙烯蜡)来形成厚度为1.5μm的防粘剂层。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使用其构成与上述第三示例性实施方案(参见图3)所述的构成类似的记录设备,通过从组合物供给单元向中间转印鼓供给成像用组合物而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然后利用记录头在其上施用各色油墨。在利用转印单元使成像用组合物层与记录介质接触的同时,由刺激施加单元施加刺激,以使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然后将固化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从中间转印鼓上剥离。利用定影单元进一步施加刺激,以使成像用组合物层完全固化,然后进行评估。以下是中间转印鼓和定影单元的详细情况。其他条件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相同。 
中间转印鼓:外径为500mm的玻璃管,被覆有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鼓(处理速度):125mm/s) 
定影单元:金属卤化物灯(紫外线照射强度:240W/cm,积分照射强 度:200mJ/cm2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使用其构成与上述第四示例性实施方案(参见图4)所述的构成类似的记录设备,通过从组合物供给单元向中间转印鼓供给成像用组合物而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然后利用记录头在其上施用各色油墨。在从刺激施加单元将刺激至成像用组合物层之后,利用转印单元使成像用组合物层在未完全固化时与记录介质接触。在成像用组合物层已经固化后,将其从中间转印鼓上剥离。利用定影单元进一步施加刺激,以使成像用组合物层完全固化,然后进行评估。成像用组合物是根据以下过程来制备的。其他条件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相同。 
成像用组合物(阳离子固化性材料) 
(3’,4’-环氧环己烷)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    60.0重量份 
1-甲基-4-(2-甲氧基戊基)7-氧杂双环[4.1.0]庚烷       30.0重量份 
将2重量份三芳基锍六氟磷酸盐(光聚合引发剂)添加到以上组合物中,并进一步添加4-乙烯基环己烷-1,2-环氧化物,以将粘度调节至120mPa·s。 
对从中间转印部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转印性的评价 
通过目视观察在使用铜版纸(OK金藤(商品名),由Oji Paper Co.,Ltd.制造)作为记录介质连续进行5次印刷测试后残留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残留物来评价成像用组合物层的转印性(剥离性)。当残留物所占据的部分的面积小于中间转印部件的全部表面的10%时,将转印性评为可接受。另一方面,当残留物所占据的部分的面积为中间转印部件的全部表面的10%以上时,将转印性评为不可接受。 
实施例1至4中的以上测试的结果均小于5%,表明获得了可接受的转印性(剥离性)。 
实施例5至实施例12 
实施例5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的:使用其构成与上述第五示例性实施方案(参见图5)所述的构成类似的记录设备,通过从组合物供给单元 向中间转印带供给成像用组合物而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然后利用记录头在其上施用各色油墨。在利用转印单元使成像用组合物层与记录介质接触的同时,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照射紫外线以使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然后将固化的成像用组合物层从中间转印带上剥离。利用第二紫外线照射器进一步照射紫外线,以使成像用组合物层完全固化,然后进行评价。 
以下是进行实施例5的条件。 
中间转印带:厚度为0.1mm;宽度为350mm;通过以ETFE树脂被覆由聚酰亚胺制成的外径为168mm的环带而形成(处理速度:400mm/s); 
组合物供给单元:凹版印刷辊涂器(成像用组合物层的厚度:15μm); 
记录头:压电式记录头(分辨率:1200×1200dpi(dpi:每英寸的点数,下同)); 
转印单元(加压辊):由氟类树脂被覆直径为30mm的钢管而形成(向中间转印带施加的力:线压力为0.1kgf/cm); 
第一紫外线照射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紫外线发光二极管NCCU033(商品名),由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由透镜聚光,多个二极管配置成阵列,峰波长:365nm; 
第二紫外线照射器:金属卤化物灯(Vzero 140,商品名,由IntegrationTechnology制造),安装有D球形灯; 
记录介质:铜版纸(OK金藤(商品名),由Oji Paper Co.,Ltd.制造)。 
根据以下过程制备成像用组合物。油墨与实施例1至4中所用的相同。 
成像用组合物(自由基固化性材料) 
聚氨酯丙烯酸酯                                  40.0重量份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紫外线固化性单体)         20.0重量份 
聚丙烯酸钠(吸液性颗粒,在球磨机中粉碎至数均粒径为5μm) 
                                                35.0重量份 
IRGACURE 651(光聚合引发剂,由Ciba Japan K.K制造)0.2重量份 
在实施例5中,转印刺激量和定影刺激量各为100mJ/cm2和500mJ/cm2。 
转印刺激量和定影刺激量的数值是按以下方式测得的。具体地说, 将光感受器(UVD-S365,由Ushio Inc.制造)安装在该记录设备上,并在紫外线照射器下移动。 
在实施例5中,固化用波长区域是320nm至380nm。固化用波长区域是按以下方式测得的。具体地说,将光聚合引发剂以0.10%的浓度混入乙腈溶液,利用光谱仪测量吸收光谱。将该吸收光谱视为光聚合引发剂固有的光谱,测定该光谱的峰强度周围的峰的整个波长区域作为固化用波长区域。 
在实施例5中,“I1C/I1T”和“I2C/I2T”的值各为1.0和0.31。“I1C/I1T”和“I2C/I2T”的值是按以下方式测得的。具体地说,测定来自第一紫外线照射器(紫外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光谱,根据该发光光谱计算上述固化用波长区域(I1C)的照射强度的积分值相对于250nm至500nm(I1T)的范围内的照射强度的积分值的比率(I1C/I1T)。按同样的方式计算与第二紫外线照射器(金属卤化物灯)有关的(I2C/I2T)的数值。 
实施例5至12中测定的第一紫外线照射量(由第一紫外线照射器透过中间转印带照射至成像用组合物层的紫外线的量)和第二紫外线照射量(由第二紫外线照射器直接照射至成像用组合物层的紫外线的量)显示在表1中。 
对从中间转印部件向记录介质转印的转印性的评价 
目视观察在使用铜版纸(OK金藤(商品名),由Oji Paper Co.,Ltd.制造)作为记录介质连续进行5次印刷测试后残留在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残留物,根据以下标准来评价成像用组合物层的转印性(剥离性)。结果显示在表1中。 
A:中间转印带上有残留物的部分的面积小于中间转印带的全部表面的1%。 
B:中间转印带上有残留物的部分的面积为中间转印带的全部表面的1%以上但小于20%。 
C:中间转印带上有残留物的部分的面积为中间转印带的全部表面的20%以上。 
对记录介质上的图象定影性的评价 
用擦拭器(BEMCOT(商品名),由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制造)对使用铜版纸(OK金藤(商品名),由Oji Paper Co.,Ltd.制造)作为记录介质进行了定影的样品的表面进行擦拭,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显示在表1中。 
A:表面没有发粘,且几乎没有观察到图像紊乱。 
B:表面轻度发粘,但仍可接受。 
C:表面发粘,且图像从基材上脱落。 
对中间转印带的耐用性的评价 
在使用铜版纸(OK金藤(商品名),由Oji Paper Co.,Ltd.制造)作为记录介质连续进行了5000次印刷测试之后,目视观察中间转印带的状态,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价中间转印带的耐用性。其结果显示在表1中。 
A:几乎没有观察到中间转印带的劣化。 
B:观察到中间转印带的轻度劣化,但仍可接受。 
C:观察到中间转印带的劣化,但仍可接受。 
D:观察到中间转印带明显劣化。 
实施例13至16 
进行实施例13和14,以与实施例5至12相似的方式进行评价,不同之处在于将装有H球形灯的高压汞灯(Vzero 140,由IntegrationTechnology制造)用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结果显示在表1中。 
进行实施例15和16,以与实施例5至12相似的方式进行评价,不同之处在于将装有A球形灯的金属卤化物灯(Vzero 140,由IntegrationTechnology制造)用于第一紫外线照射器。结果显示在表1中。 
表1 
Figure G2009100081934D00541
如表1中所示,与实施例5至10相比,实施例11至16在转印性、图像定影性和中间转印带的耐用性方面显示了优良的结果。 
本说明书中所有提及的出版物、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合并于此,就像各出版物、专利申请或技术标准具体地、各自分开地以引用的方式合并在本文中一样。 

Claims (18)

1.一种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包括:
中间转印部件;
成像用组合物层形成单元,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形成单元将成像用组合物供给至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以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包含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油墨施用单元,所述油墨施用单元将油墨施用于已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
转印单元,所述转印单元通过将其上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与记录介质接触,从而将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第一刺激施加单元,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将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刺激施加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在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即将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时和/或在所述接触的过程中施加所述刺激,
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透过所述中间转印部件将所述刺激施加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小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所述表面含有氟树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选自由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组成的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所述记录设备还包括第二刺激施加单元,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在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已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剥离之后施加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刺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由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施加的所述刺激的量不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10%时的刺激量,但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80%时的刺激量,并且
由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向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施加的所述刺激和由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向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施加的所述刺激的总量不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80%时的刺激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和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均为以包含紫外线的光照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的紫外线照射器,并且由I1C/I1T表示的比率大于由I2C/I2T表示的比率,其中:
I1T是从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照射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而I1C是从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照射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并且
I2T是从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照射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而I2C是从所述第二刺激施加单元照射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施加单元包括紫外线发光二极管。
10.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将成像用组合物供给至中间转印部件以形成成像用组合物层,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包含在施加外部刺激时发生固化的固化性材料;
将油墨施用于已形成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
通过将其上施用有所述油墨的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与记录介质接触,从而将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将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第一刺激施加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在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即将与所述记录介质接触时和/或在所述接触的过程中施加所述第一刺激,
其中,所述第一刺激透过所述中间转印部件施加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小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表面的表面自由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与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接触的所述表面含有氟树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内部施加所述第一刺激。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固化性材料选自由紫外线固化性材料、电子束固化性材料和热固化性材料组成的组。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已经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剥离之后,进一步向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施加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第二刺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刺激的量不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10%时的刺激量,但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80%时的刺激量,并且
所述第一刺激和所述第二刺激的总量不小于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至固化率为80%时的刺激量。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刺激和所述第二刺激均为包含紫外线的光,并且由I1C/I1T表示的比率大于由I2C/I2T表示的比率,其中:
I1T是作为所述第一刺激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而I1C是作为所述第一刺激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并且
I2T是作为所述第二刺激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250nm至500nm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而I2C是作为所述第二刺激的所述包含紫外线的光在使所述成像用组合物层固化的波长范围内的积分照射强度。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刺激是由紫外线发光二极管供给的。
CN2009100081934A 2008-03-24 2009-03-13 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 Active CN1015441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76471 2008-03-24
JP2008076471A JP5018585B2 (ja) 2008-03-24 2008-03-24 記録装置
JP2008076471 2008-03-24
JP2008-078425 2008-03-25
JP2008078425 2008-03-25
JP2008078425A JP5040766B2 (ja) 2008-03-25 2008-03-25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100A CN101544100A (zh) 2009-09-30
CN101544100B true CN101544100B (zh) 2011-03-30

Family

ID=41191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81934A Active CN101544100B (zh) 2008-03-24 2009-03-13 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18585B2 (zh)
CN (1) CN1015441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40766B2 (ja) * 2008-03-25 2012-10-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539703B2 (ja) * 2009-11-26 2014-07-02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方法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5577761B2 (ja) * 2010-03-09 2014-08-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71819B2 (ja) * 2010-03-10 2015-02-1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用組成物、及び記録装置
JP2012126008A (ja) 2010-12-15 2012-07-05 Fuji Xerox Co Ltd 被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4019596A1 (en) 2012-03-05 2022-06-29 Landa Corporation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ink film construction
US9498946B2 (en) 2012-03-05 2016-11-22 Landa Corporation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 or monitoring of a printing system
US9643403B2 (en) 2012-03-05 2017-05-09 Landa Corporation Ltd. Printing system
JP6437312B2 (ja) 2012-03-05 2018-12-12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プロセス
US11106161B2 (en) 2012-03-05 2021-08-31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and protonata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US11104123B2 (en) 2012-03-05 2021-08-31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US11809100B2 (en) 2012-03-05 2023-11-07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and protonata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s for use with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s
CN109177531B (zh) 2012-03-15 2020-11-27 兰达公司 打印系统的环形柔性皮带
CN102729648A (zh) * 2012-07-04 2012-10-17 武汉深蓝恒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Uv喷墨打印机led紫外光源延时曝光装置
GB201401173D0 (en) 2013-09-11 2014-03-12 Landa Corp Ltd Ink formulations and film constructions thereof
GB2536489B (en) 2015-03-20 2018-08-29 Landa Corporation Ltd Indirect printing system
GB2537813A (en) 2015-04-14 2016-11-02 Landa Corp Ltd Apparatus for thread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of a printing system
CN112428691B (zh) 2016-05-30 2022-09-27 兰达公司 数字印刷方法和系统
GB201609463D0 (en) 2016-05-30 2016-07-13 Landa Labs 2012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ulti-layer article
EP3463897B1 (en) * 2016-05-30 2021-01-13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and system
CN114148099A (zh) * 2016-05-30 2022-03-08 兰达公司 数字印刷方法
JP7144328B2 (ja) 2016-05-30 2022-09-29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処理
US10913835B2 (en) * 2016-11-30 2021-02-09 Landa Labs (2012) Ltd. Thermal transfer printing
US10926532B2 (en) 2017-10-19 2021-02-23 Landa Corporation Ltd. Endless flexible belt for a printing system
JP7225230B2 (ja) 2017-11-19 2023-02-20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
WO2019102297A1 (en) 2017-11-27 2019-05-31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US11298963B2 (en) * 2017-11-29 2022-04-12 Landa Corporation Ltd. Protection of components of digital printing systems
US11707943B2 (en) 2017-12-06 2023-07-25 Landa Corporation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gital printing
US11679615B2 (en) 2017-12-07 2023-06-20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process and method
JP2019130780A (ja) * 2018-01-31 2019-08-0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279085B2 (ja) 2018-06-26 2023-05-22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用の中間転写部材
US10994528B1 (en) 2018-08-02 2021-05-04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with flexible intermediate transfer member
CN109263336B (zh) * 2018-09-05 2020-11-03 宁夏润昌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紫外线固化印刷方法及装置
JP7193966B2 (ja) * 2018-09-27 2022-12-21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電子線処理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7246496B2 (ja) 2018-10-08 2023-03-27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に関する摩擦低減手段
JP7219584B2 (ja) * 2018-10-19 2023-02-08 サカタインクス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電子線処理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US11787170B2 (en) 2018-12-24 2023-10-17 Landa Corporation Ltd. Digital printing system
JP2022528114A (ja) 2019-04-03 2022-06-08 ランダ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シートへの損傷をなくすための回転要素が設けられたシートコンベヤを有するデジタル印刷システム
JP7196747B2 (ja) * 2019-04-12 2022-12-2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7358805B2 (ja) * 2019-07-05 2023-10-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EP4066064A4 (en) 2019-11-25 2024-01-10 Landa Corp Ltd INK DRYING IN DIGITAL PRINTING WITH INFRARED RADIATION ABSORBED BY PARTICLES EMBEDDED WITHIN AN ITM
US11321028B2 (en) 2019-12-11 2022-05-03 Landa Corporation Ltd. Correcting registration errors in digital printing
CN113135029B (zh) * 2021-04-28 2023-04-25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印刷设备及其印刷方法
CN114214854B (zh) * 2021-11-18 2023-10-13 杭州传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固色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3513A (zh) * 2006-09-12 2008-03-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49831B2 (ja) * 2005-06-17 2010-04-1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受容性粒子、マーキング材料、インク受容方法、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07230232A (ja) * 2006-02-01 2007-09-13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3513A (zh) * 2006-09-12 2008-03-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44100A (zh) 2009-09-30
JP2009226805A (ja) 2009-10-08
JP5018585B2 (ja) 2012-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44100B (zh) 记录设备及使用该记录设备的成像方法
CN101607468B (zh)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墨水组和记录装置
CN101391517B (zh) 记录设备和记录用材料
CN101143513B (zh) 记录装置
CN101683794B (zh) 组合物、墨水组、记录装置及图像记录方法
CN101607490B (zh)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墨水组和记录装置
CN101519007B (zh) 记录用材料组和记录设备
US821576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that forms ink receiving layer(s) on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ody and recording method thereof
CN101531106B (zh)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墨水组和记录装置
CN106393971B (zh) 图像记录方法和图像记录设备
JP4849147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材料
JP5880149B2 (ja) 記録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記録物の製造装置
CN101392110B (zh) 图像记录用组合物、图像记录用油墨组和记录设备
JP2010260287A (ja) 記録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03057967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6890A (ja) 記録装置
JP2004090596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3073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74207A (ja) Uv硬化トランスフィックス層印刷システム及びディジタルオフセット印刷方法
JP2016130015A (ja) 画像記録方法、インク及び液体組成物
JP201914222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104995B2 (ja) 記録装置
JP5326321B2 (ja) 記録装置
JP5359451B2 (ja) 記録装置
JP5024120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