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60943A -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60943A
CN103260943A CN2011800592846A CN201180059284A CN103260943A CN 103260943 A CN103260943 A CN 103260943A CN 2011800592846 A CN2011800592846 A CN 2011800592846A CN 201180059284 A CN201180059284 A CN 201180059284A CN 103260943 A CN103260943 A CN 103260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ed
force
application
lock slots
suppor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592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60943B (zh
Inventor
林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r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r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roki Corp filed Critical Shiro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60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60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609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05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omega-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7Slide construction
    • B60N2/0702Slid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ed by its cross-section
    • B60N2/0715C or U-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12Location of the latch
    • B60N2/0818Location of the latch inside the ra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0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 B60N2/0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60N2/0831Movement of the latch
    • B60N2/0862Movement of the latch sliding
    • B60N2/0875Movement of the latch sliding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20Measures for elimination or compensation of play or backl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通过利用分别形成于上轨道和可动部件的一方和另一方的支撑部和被支撑部,能够将可动部件相对于上轨道无晃动地支撑。锁定弹簧(50),产生与使锁定部(51)卡合于下轨道(21)的锁定槽(28)的方向相同方向或者不同方向的卡合辅助施力,上轨道(30)的支撑部(37),具备随着朝向卡合辅助施力的方向而彼此间隔变窄的一对支撑面(37b),当被支撑部通过卡合辅助施力而位于预定位置时,卡合于一对支撑面的双方,相对于该支撑面的前后移动被限制。

Description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滑动地支撑座椅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为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的现有例,具备:左右一对的下轨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锁定槽,固定于车内地板面;左右一对的上轨道,支撑座椅的座部,并且能够相对于左右的下轨道滑动;锁定弹簧,具有相对于锁定槽能够从下方卡合/脱离的锁定部,支撑于上轨道;锁定解除杆,支撑于上轨道,能够在不作用于锁定弹簧的锁定位置、与作用于锁定弹簧而使锁定部从锁定槽脱离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
在该滑动轨道装置中,当乘客不向锁定解除杆施加操作力时,锁定弹簧的锁定部与某一锁定槽卡合,因此座椅及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滑动位置被保持。然而,当乘客克服锁定弹簧的施力而将锁定解除杆旋转至解锁位置时,锁定弹簧的锁定部解除与锁定槽的卡合,因此座椅及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能够滑动。
此外,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具备:左右一对的下轨道,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沿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锁定槽,固定于车内地板面;左右一对的上轨道,支撑座椅的座部,并且能够相对于左右的下轨道滑动;锁定杆,具有相对于锁定槽能够从下方卡合/脱离的锁定部,并且能够在锁定部与锁定槽卡合的锁定位置、与锁定部从锁定槽脱离的解锁位置之间在上下方向旋转,支撑于上轨道;施力部件,对锁定杆向锁定位置侧旋转施力。
在该滑动轨道装置中,当乘客不向锁定杆施加操作力时,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而被保持于锁定位置的锁定杆的锁定部与某一锁定槽卡合,因此座椅及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的滑动位置被保持。然而,当乘客克服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将锁定杆旋转至解锁位置时,锁定杆的锁定部解除与锁定槽的卡合,因此座椅及上轨道相对于下轨道能够滑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5245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40135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中,在乘客不向锁定解除杆施加操作力的锁定状态时,锁定弹簧的锁定部与下轨道的锁定槽卡合(抵接),因此在锁定弹簧与下轨道之间不产生晃动。此外,上轨道以在锁定弹簧的两处能够沿前后方向产生微小滑动的方式通过其自身的支撑部支撑。因此,在锁定状态下当乘客就坐于座椅时,由于就坐产生的负重上轨道相对于锁定弹簧在前后产生微小移动,在锁定弹簧和上轨道(支撑部)之间可能产生异响。
在专利文献2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中,将突设于锁定杆的左右一对的铰链销嵌合于上轨道的左右的侧壁所形成的贯通孔中,由此,使锁定杆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上轨道。但是,将左右的铰链销嵌合于左右的贯通孔绝非易事,因此锁定杆相对于上轨道的组装作业也不简单。
作为为了使锁定杆能够旋转地支撑于上轨道的其他构造,例如可以想到的构造为,将突设于锁定杆的铰链销,从该开放端侧卡合于形成于上轨道的一端开放的支撑槽,通过该支撑槽而能够旋转地支撑铰链销。由于将铰链销卡合于一端开放的支撑槽的作业容易,因此,通过该构造将锁定杆组装于上轨道的作业也变得简单。
不过,在仅仅将铰链销卡合于支撑槽的情况下,当锁定杆旋转时,铰链销相对于支撑槽产生晃动,导致两者之间产生异响。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通过利用分别形成于上轨道和可动部件一方和另一方的支撑部和被支撑部,能够将可动部件相对于上轨道无晃动地支撑。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备沿前后方向排列而形成的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锁定槽,不能相对于车辆地板面移动;上轨道,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地支撑于该下轨道,并且具有支撑部;锁定弹簧,具有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被支撑部和能够与所述锁定槽卡合/脱离的锁定部,通过自身的施力向使该锁定部卡合于所述锁定槽的方向施力;锁定解除杆,支撑于所述上轨道,能够在容许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定槽卡合的锁定位置、与克服所述施力而将所述锁定弹簧向所述锁定部从所述锁定槽脱离的方向按压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所述锁定弹簧,产生与使所述锁定部卡合于锁定槽的方向相同方向或者不同方向的卡合辅助施力,所述支撑部,具备随着朝向所述卡合辅助施力的方向而彼此间隔变窄的一对支撑面,当所述被支撑部通过所述卡合辅助施力而位于预定位置时,卡合于所述一对支撑面的双方,相对于该支撑面的前后移动被限制。
本发明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根据其他的方式,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备沿前后方向排列而形成的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锁定槽,不能相对于车辆地板面移动;上轨道,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地支撑于该下轨道,并且具有支撑部;锁定杆,具有能够与所述锁定槽卡合/脱离的锁定部、以及能够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定槽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从所述锁定槽脱离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地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被支撑部;施力部件,支撑于所述上轨道,对该锁定杆向所述锁定位置侧施力,所述施力部件,产生与使所述锁定部卡合于锁定槽的方向相同方向或者不同方向的卡合辅助施力,所述支撑部,具备随着朝向所述卡合辅助施力的方向而彼此间隔变窄的一对支撑面,当所述被支撑部通过所述卡合辅助施力而位于预定位置时,卡合于所述一对支撑面的双方,相对于该支撑面的前后移动被限制。
所述支撑部可以具备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大致垂直正交的截面,并且一端开放,随着朝向闭塞端侧而宽度变窄,所述被支撑部可以沿左右方向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支撑槽可以为V字槽。
所述支撑部具备前后两面构成所述支撑面的支撑突部,所述被支撑部可以具备与前后的所述支撑面分别前后相对的前后一对的夹持部。
所述被支撑部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发明,锁定弹簧的被支撑部卡合于上轨道的支撑部时,由于通过锁定弹簧的卡合辅助施力被支撑部与一对支撑面的双方卡合,因此被支撑部相对于支撑部的前后移动被限制。从而,在锁定弹簧的锁定部卡合于下轨道的锁定槽的锁定状态下乘客就坐于座椅时,不会由于就坐产生的负重上轨道相对于锁定弹簧在前后产生微小移动而在锁定弹簧(被支撑部)和上轨道(支撑部)之间产生异响。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发明,当锁定杆的被支撑部卡合于上轨道的支撑部时,由于通过施力部件的卡合辅助施力被支撑部与一对支撑面的双方卡合,因此被支撑部相对于支撑部的前后移动被限制。从而,在锁定杆的锁定部卡合于下轨道的锁定槽的锁定状态下乘客就坐于座椅时,不会由于就坐产生的负重上轨道相对于锁定弹簧在前后产生微小移动而在锁定弹簧(被支撑部)和上轨道(支撑部)之间产生异响。
根据本发明第三、五方面的发明,被支撑部相对于支撑部的卡合更确实。
根据本发明第四、六方面的发明,由于锁定弹簧或者锁定杆的被支撑部相对于上轨道的支撑部,在自身的轴线周围的旋转变得更为容易,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异响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从斜前上方可见的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滑动轨道装置的立体图,图中显示使上轨道滑动至后端位置的状态。
图2为从斜前上方可见的滑动轨道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中省略显示左侧的轨道单元。
图3为从斜前下方可见的滑动轨道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中省略显示左侧的轨道单元。
图4为沿图1的IV-IV箭头线的截面图。
图5为轨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图中以纵断面视图显示下轨道。
图6为从斜前上方可见的轨道单元的立体图,图中以纵断面视图显示下轨道。
图7为从斜前下方可见的一部分断裂的上轨道、锁定解除杆、及锁定弹簧的立体图。
图8为从斜前下方可见的下轨道、锁定解除杆、及锁定弹簧的立体图,图中以纵截面视图显示。
图9为中间卡定片和被支撑部的扩大俯视图。
图10为沿图9的X-X箭头线的截面图。
图11为显示锁定弹簧位于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时的状态的模式化的侧面图。
图12为显示处于锁定状态时的上轨道、锁定解除杆、施力弹簧及环形手柄的侧面图,图中仅将上轨道以纵断侧面视图显示。
图13为处于解锁状态时的与图12同样的侧面图,图中省略了施力弹簧。
图14为扩大显示锁定解除杆的前端部、施力弹簧、下侧支撑部及环形手柄的后端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15为从下方可见的将锁定解除杆的前端部、施力弹簧及环形手柄的后端部相互组合时的扩大立体图。
图16为从上方可见的将锁定解除杆的前端部、施力弹簧及环形手柄的后端部相互组合时的扩大立体图。
图17为显示处于锁定状态时的上轨道及锁定解除杆的前端部,以及,施力弹簧及环形手柄的后端部的扩大纵断侧面图。
图18为处于解锁状态时的与图17同样的扩大纵断侧面图,图中省略了施力弹簧。
图19为比较例的处于解锁状态时的与图17同样的扩大纵断侧面图,其中比较例的构造为环形手柄不接触于下侧支撑部。
图20为第二实施方式的与图8同样的立体图。
图21为上轨道的后部的纵断侧面图。
图22为第三实施方式的与图6同样的立体图。
图23为轨道单元的纵断侧面图。
图24为旋转支撑片和被支撑部的扩大俯视图。
图25为与图7同样的立体图。
图26为与图8同样的立体图。
图27为变形例的与图5同样的分解立体图。
图28为图27的XXVIII部的扩大图。
图29为与图28相同部分的卡定锁定弹簧时的扩大侧面图。
图30为与图28相同部分的卡定锁定弹簧时的扩大仰视图。
符号说明
10 滑动轨道装置
15 固定架
20、20’、20” 轨道单元
21 下轨道
22 底壁
23 外壁部
24 顶壁
25 内壁部(纵壁)
26 基端支撑部
27 锁定齿
28 锁定槽
30 上轨道
31 基部
32 立壁
33 被锁定壁
34 前后移动限制槽
36 卡定片
37 中间卡定片(支撑部)
37a V字槽(支撑槽)
37b 支撑面
38 下侧支撑部
40 锁定解除杆
41 侧壁
42 旋转接触凸部
43 弹簧按压片
44 弹簧钩挂槽
45 顶孔
46 上侧支撑部
47 弹簧钩挂凹部
48 下面支撑片
50 锁定弹簧
51 锁定部
52 前端卡定片
53 后端卡定部(被支撑部)
54 被支撑部
55 保持件
56 轴承滚珠
60 环形手柄(手柄)
61 操作部
62 后端连接部
63 上侧抵接面
64 下侧抵接面
65 上侧被支撑部
66 下侧被支撑部
67 卡定槽
70 施力弹簧(施力部件)
71 底面支撑部
72 上面按压片
73 插入端部
74 手柄按压部
75 向下卡定片
76 底面按压片
77 侧部臂
78 向上卡定片
80 中间卡定片
81 后端支撑部(支撑部)
82 V字槽(支撑槽)
83 支撑面
85 锁定杆
86 锁定板
87 锁定部
88 被支撑部
90 旋转支撑片
91 V字槽(支撑槽)
92 支撑面
94 前侧施力弹簧(施力部件)
95 后端卡定片
96 后侧施力弹簧(施力部件)
97 基部
98 弹性变形部
100 支撑突部(支撑部)
101 支撑面
102 被支撑部
103 夹持部
P 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9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并且,以下说明中的方向以图中记载的箭头线方向为基准。
滑动轨道装置10设置于省略图示的汽车(车辆)的车内地板面,滑动轨道装置10(上轨道30)的上面固定有座椅(图示略)。
接下来对于滑动轨道装置10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
滑动轨道装置10,作为其大的构成要素具备:左右一对的轨道单元20、连接左右的轨道单元20的前端部彼此的环形手柄60。因为左右的轨道单元20相互左右对称,并且环形手柄60为左右对称形状,因此滑动轨道装置10作为整体左右对称。
左右的轨道单元20为如下构造。
轨道单元20具有通过前后一对的固定架15固定于车内地板面的下轨道21。下轨道21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上面开口的金属制的槽形材料,具备:大致水平的底壁22、从底壁22的左右两侧部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外壁部23、从左右的外壁部23的上缘部向内侧延伸的左右一对的顶部24、从左右一对的顶部24的内侧缘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内壁部(纵壁)25。如图7、图8所示,左右的内壁部25的上缘部(连接于顶部24的部分)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基端支撑部26。多个锁定齿27沿前后方向等间隔地排列并形成于左右的内壁部25的下缘部,所述多个锁定齿27的上端部连接于基端支撑部26,相邻的锁定齿27之间形成有下端开放的锁定槽28。
轨道单元20具有相对于下轨道21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上轨道30。上轨道30为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下面开口的金属制的槽形材料,具备:截面形状呈大致向下的コ字形的基部31、从基部31的左右两侧壁的下缘部除去长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部分向上方延伸的立壁32、从该中央部向上方延伸的被锁定壁33。如图5、7、11等所示,在跨越左右的被锁定壁33的下缘部和基部31的侧壁部的下缘部的部分,向上形成有4个前后移动限制槽34。进一步,如图6、图7等所示,在基部31的顶部的中央部附近,通过切开抬起(切り起こし)形成有朝向下方之后向后方延伸的卡定片36。并且,在位于基部31的左右侧壁的中央部的稍稍前侧的部分,分别通过切开抬起形成有从该侧壁向内侧离开的同时向上方延伸的中间卡定片(支撑部)37,在中间卡定片37的上缘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V字槽(支撑槽)37a。如图10所示,V字槽37a的前后支撑面37b为前后对称,随着朝向下方其相互的前后间隔逐渐变窄。进一步在基部31的前端附近部,一体地突设有从左右侧壁的下缘向内延伸的大致水平的下侧支撑部38。
轨道单元20进一步具备安装于上轨道30的锁定解除杆40和锁定弹簧(锁定部件)50和施力弹簧70。
锁定解除杆40为将金属板冲压成形的、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下面开口的金属制的槽形材料,具备左右一对的侧壁41。如图2、图5、图12、图13等所示,在锁定解除杆40的上面突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接触凸部42。并且,在锁定解除杆40的后端部分别突设有左右一对的大致水平的弹簧按压片43,在左右的侧壁41的前部(位于旋转接触凸部42的前方的部分)的下缘部凹设有向上的弹簧钩挂槽44。如图14等所示,在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附近的上面形成有顶孔45,在前端上部设置有连接左右的侧壁41的前端彼此的上侧支撑部46。进一步,在左右的侧壁41的前端附近的下缘部凹设有弹簧钩挂凹部47,在左右的侧壁41的前端下缘部突设有向内的大致水平的下面支撑片48。
施力弹簧70为将金属板冲压成形的左右对称的部件。施力弹簧70具备:平板状的底面支撑部71、从底面支撑部7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之后向斜前上方延伸并进一步朝向斜前下方的上面按压片72、从底面支撑部71的前缘向斜前上方延伸且前端向斜前下方弯曲的底面按压片76、从底面支撑部71的前缘朝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部臂77。上面按压片72的后端部构成侧面视大致横向的V字形的插入端部73,在上面按压片72的前端部形成有具备左右一对的向下卡定片75的手柄按压部74。并且在左右的侧部臂77的前端附近突设有向上的向上卡定片78。
施力弹簧70从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开口(上侧支撑部46与下面支撑片48之间)插入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部的内部空间(位于顶孔45的正下方的空间)。插入施力弹簧70时,施力弹簧70的插入端部73插入锁定解除杆40的截面向下コ字状部内(位于处于顶孔45的正下方位置空间的后方的空间内)(参照图20),进一步,左右的侧部臂77位于左右的下面支撑片48的上面,并且向上卡定片78相对于锁定解除杆40的左右的弹簧钩挂凹部47从下方卡合,因此,施力弹簧70与锁定解除杆40一体化。
锁定弹簧50为将金属制的截面圆形的线材进行弯曲加工的左右对称的部件。在位于锁定弹簧50的左右两侧部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稍稍后方的部分,形成有朝向外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前后一对的锁定部51。位于锁定部51的后方的部分(但要除去后端部)在自由状态为大致水平,位于锁定部51的前方的部分(但要除去前端部)在自由状态为大致水平。在锁定弹簧50的前端向外大致水平地突设有左右一对的前端卡定片52,锁定弹簧50的后端部构成侧面视向上倾斜的后端卡定部53。进一步,在锁定弹簧5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被支撑部54。
锁定解除杆40(以及施力弹簧70)从上轨道30的前端开口部(基部31的前端部和下侧支撑部38之间)将大致整体收纳于上轨道30内(如图17、图18所示,仅上侧支撑部46的前端部突出于上轨道30的前方),旋转接触凸部42接触于基部31的顶面(参照图12、图13的接触部P。在锁定解除杆40的上面中的旋转接触凸部42以外的部分和基部31的顶面之间形成有空间)。如图6~图8、图12及图13所示,锁定弹簧50将后端卡定部53(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端部)卡定于卡定片36(参照图12的三角标记),将左右两侧部的被支撑部54相对于左右的中间卡定片37的V字槽37a从上方分别卡定,将各锁定部51从下方卡合于对应的前后移动限制槽34,进一步,将左右的前端卡定片52从下方卡定于弹簧钩挂槽44,弹簧按压片43从上方抵接于位于锁定弹簧50的一对的锁定部51之间的部分的上面。并且,锁定弹簧50通过弹性变形,其前部和后部产生向上的施力(弹性力)(参照图12的↑标记),通过该施力,锁定解除杆40的旋转接触凸部42被按压于基部31的顶部,锁定解除杆40能够以顶部和旋转接触凸部42的接触部P为中心在旋转接触凸部42的周围(左右方向的假想旋转轴周围)旋转,当向上的外力不施加于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部时,锁定解除杆40被保持于图12、图17所示的锁定位置。而当向上的外力克服锁定弹簧50的施力而施加于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部时,锁定解除杆40旋转至如图13、图19所示的解锁位置。于是,如图13、图19所示,锁定解除杆40的弹簧按压片43将位于一对的锁定部51之间的部分向下方按压,因此,各锁定部51从对应的锁定槽28向下方脱离(参照图11中假想线描绘的锁定部51)。进一步,由于锁定弹簧50弹性变形而产生的施力的一部分的分力,成为将被支撑部54的周边部向下方作用的施力(卡合辅助施力)(参照图12的↓标记),该分力对被支撑部54施力,使其向V字槽37a的下端侧移动。于是,当被支撑部54到达既定的上下位置时,被支撑部54的前后两处接触于前后的支撑面37b的双方,通过该施力,该接触状态被维持。
将如此一体化的上轨道30、锁定解除杆40以及锁定弹簧50从下轨道21的前端开口或者后端开口插入下轨道21的内部组合而成的为轨道单元20。组合轨道单元20后如图4所示,上轨道30的立壁32及被锁定壁33进入形成于外壁部23和内壁部25之间的空间(图4中省略被锁定壁33的图示),进一步,能够转动地支撑于配设于该空间的保持件55的多个轴承滚珠56分别与立壁32的外面和外壁部23的内面能够转动地接触,因此,上轨道30(以及锁定解除杆40、锁定弹簧50)相对于下轨道21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进一步,由于在上轨道30和下轨道20之间设置有省略图示的前端止动部件和后端止动部件,上轨道30相对于下轨道21能够在前端位置(图示略)和后端位置(图1的位置)之间滑动。
此外,当锁定解除杆40位于锁定位置时,如图8及图11的实线所示,各锁定部51从下方卡合于对应的前后移动限制槽34及锁定槽28,因此上轨道30相对于下轨道21的滑动被限制。而当使锁定解除杆40向下方旋转至解锁位置时,如图11的假想线所示,各锁定部51从所卡合的锁定槽28向下方脱离,因此上轨道30相对于下轨道21能够滑动。
被组合的左右一对的轨道单元20在彼此平行且彼此的前后位置一致的基础上(也使上轨道30相对于下轨道21的滑动位置一致),座椅(图示略)的座部被固定于上轨道30的上面。
如此将左右的轨道单元20和座椅11一体化后,利用左右一对的施力弹簧(施力部件)70将环形手柄(手柄)60连接于左右的锁定解除杆40。
环形手柄60为将金属制的管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具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操作部61、从操作部61的左右两端部向斜后下方延伸的一对倾斜部、从各倾斜部的左右两端部分别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后端连接部62。后端连接部62的上侧抵接面63以及下侧抵接面64为互相平行(水平)的扁平面,上侧抵接面63的前部构成上侧被支撑部65,下侧抵接面64的后部构成下侧被支撑部66。此外,在上侧抵接面63的后端附近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卡定槽67。
环形手柄60通过将左右的后端连接部62从前方插入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部的内部空间,而连接于锁定解除杆40。插入后端连接部62后,后端连接部62进入底面支撑部71和上面按压片72(手柄按压部74)之间的空间,底面支撑部71接触于下侧抵接面64,左右的向下卡定片75嵌合于卡定槽67,并且手柄按压部74抵接于上侧抵接面63的后端附近部(卡定槽67的周边部)。在将后端连接部62插入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部的内部空间前的时刻,底面支撑部71与手柄按压部74之间的上下间隔比后端连接部62的上下尺寸窄,将后端连接部62插入底面支撑部71和上面按压片72(手柄按压部74)之间的空间时,上面按压片72向上侧产生弹性变形,按压力分别从底面支撑部71和手柄按压部74到达下侧抵接面64和上侧抵接面63。进而向下方弹性变形的底面按压片76的前端附近部抵接于下侧抵接面64的前部。于是,通过施力弹簧70左右的后端连接部62和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部一体化,后端连接部62相对于锁定解除杆40的沿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实质上被限制。
如此通过将环形手柄60与左右的轨道单元20一体化而组合滑动轨道装置10后,后端连接部62常时受到来自底面按压片76的向上的施力,进一步,常时受到来自上面按压片72(手柄按压部74)的向下的施力,因此,上侧被支撑部65相对于上侧支撑部46常时(能够在左右方向的轴周围旋转地)接触,进一步,下侧被支撑部66常时与底面支撑部71接触并且底面支撑部71相对于下侧支撑部38常时(能够在左右方向的轴周围旋转地)接触。
组合后的滑动轨道装置10,通过将固定于左右的下轨道21的固定架15固定于车内地板面而安装于车内地板面。
接下来,对滑动轨道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对环形手柄60不施加外力的锁定状态的时候,如图11所示,锁定弹簧50的锁定部51抵接于对应的锁定槽28的内面(锁定面),因此锁定部51(锁定弹簧50)与锁定槽28(下轨道21)之间不产生前后方向的晃动。进一步,锁定弹簧50的被支撑部54在前后移动被限制的状态下卡合于形成于上轨道30的中间卡定片37的V字槽37a,因此,在被支撑部54(锁定弹簧50)和中间卡定片37(上轨道30)之间也不产生前后方向的晃动。因此,在锁定状态下乘客就坐于座椅的时候,即便由于就坐的负重对上轨道30施加前后方向的移动力,上轨道30以及下轨道21相对于锁定弹簧50也不会在前后产生微小移动而在被支撑部54与中间卡定片37之间或锁定部51和锁定槽28之间产生异响。
当乘客用手握住操作部61而使环形手柄60整体向上方旋转时,该旋转力从后端连接部62传导至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部,锁定解除杆40与后端连接部62一起向上方旋转。于是,位于锁定位置的锁定解除杆40旋转至解锁位置,因此相对于下轨道21的滑动被限制的上轨道30变得能够相对于下轨道21滑动。
此时的后端连接部62和锁定解除杆40的旋转动作的详细情况如下。
如图12及图17所示,当乘客对环形手柄60不施力的时候,上侧被支撑部65和下侧被支撑部66分别面接触于上侧支撑部46和底面支撑部71,因此,后端连接部62被保持在自身的轴线与锁定解除杆40的前端部的轴线一致的位置。从该状态向上方旋转环形手柄60时,左右的后端连接部62以上侧支撑部46和上侧被支撑部65的接触部以及下侧支撑部38和底面支撑部71的接触部为中心相对于上轨道30相对旋转,进一步,通过上侧被支撑部65上侧支撑部46被向上方按压的锁定解除杆40的后部以旋转接触凸部42(P)为中心向上方旋转(参照图13及图18)。这里,将乘客不对环形手柄60施力时的点A(弹簧按压片43对于锁定部51的作用位置)至点B(旋转接触凸部42的位置、即锁定解除杆40的旋转中心位置)的前后方向距离设为L1、将点B至点C(上侧支撑部46)的前后方向距离设为L2、将点C至点D(下侧支撑部38)的前后方向距离设为L3、点C至点E(操作部61)的前后方向距离设为L4、将使锁定解除杆40移动至解锁位置(使锁定部51从锁定槽28向下方脱离)时弹簧按压片43传导至锁定弹簧50的向下的移动力设为F的情况下,乘客向上抬起操作部61的力F1为,F1=F×L1/L2×L3/L4。
另一方面,如图19所示的比较例一样,在后端连接部62与锁定解除杆40同轴状态旋转的构造(将后端连接部62相对于锁定解除杆40固定的构造)的情况下,乘客向上抬起操作部61的力F2为,
F2=F×L1/(L2+L4)。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L1=125.7mm、L2=96.0mm、L3=36.5mm、L4=115.1mm,因此,
F1=0.42F
F2=0.60F,
乘客能够以小于图19的比较例情况的力进行锁定解除。
进一步,如果点D位于点B前方,无论将L1~L4设为怎样的尺寸,环形手柄60(操作部61)相对于上轨道30的向上方的旋转角β,大于锁定解除杆40相对于上轨道30的旋转角α(图19的比较例的情况下环形手柄60的旋转角也为α)。因此,如果乘客不以一定程度的大的旋转角使操作部61向上方旋转的话,锁定不会被解除,因此能够给乘客以舒适的操作感。
并且,如图所示,由于锁定解除杆40配设于上轨道30的内部空间,因此锁定解除杆40的上下方向的能够旋转的范围被限制为窄范围。但是,由于进行锁定解除时的锁定解除杆40的向上方的旋转角(α)小于环形手柄60的向上方的旋转角(β),因此能够不使锁定解除杆40接触于上轨道30的内面而确实地进行锁定解除。
接下来,参照图20及图21对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仅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的轨道单元20’中,通过上轨道30支撑锁定弹簧50的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20所示,轨道单元20’的上轨道30,在位于基部31的左右侧壁的中央部稍前侧的部分,分别通过切开抬起形成有朝向斜上方沿内向延伸的中间卡定片80,以替代中间卡定片37。并且,在基部31的顶部的后端附近部,向下突设有后端支撑部(支撑部)81,在后端支撑部81的前缘部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V字槽(支撑槽)82。如图21所示,构成V字槽82的上面和下面的一对支撑面83为上下对称,随着朝向后方彼此的上下间隔逐渐变窄。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锁定弹簧50的位于左右两侧部的锁定部51的稍前侧的部分从上方卡定于左右的中间卡定片80(与基部31的侧壁之间),并且,将沿后端支撑部53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后端部(被支撑部)从前方卡合于V字槽82。这样,将锁定弹簧50支撑于上轨道30时,锁定弹簧50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式产生施力,并且,该施力的一部分的分力成为将要使后端支撑部53向后方移动的施力(卡合辅助施力)。因此,当后端支撑部53到达预定的前后位置时,通过该分力(卡合辅助施力)后端支撑部53的上下两处接触于上下的支撑面83的双方,该接触状态通过该施力被维持。
如上所述,由于防止了后端支撑部53(锁定弹簧50)和后端支撑部81(上轨道30)之间的前后方向的晃动产生,本实施方式的轨道单元20’(10)也能够发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接下来,参照图22至图26对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仅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轨道单元20”具备锁定杆85而替代锁定解除杆40。锁定杆85的基本构造与锁定解除杆40相同,具备侧壁41、弹簧钩挂槽44、顶孔45、上侧支撑部46、弹簧钩挂凹部47、下面支撑片48,其前端部连接有环形手柄60。此外,其后端部具备左右一对的水平板状的锁定板86。如图所示,3个方形孔作为贯通孔形成于锁定板86,在各方形孔的前后形成有沿前后方向等间隔地排列的4个锁定部87。进一步,在锁定杆85的前部突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状的被支撑部88。
在上轨道30的基部31的顶部通过切开抬起向下突设有左右一对的旋转支撑片90。如图23所示,在旋转支撑片90的下缘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V字槽(支撑槽)91。如图所示,构成V字槽91的前面和后面的一对支撑面92前后对称,随着朝向上方彼此的前后间隔逐渐变窄。并且,使锁定杆85的左右的被支撑部88从下方分别卡合于左右的旋转支撑片90的V字槽91。进一步,使左右的锁定板86的各锁定部87从下方卡合于左右的前后移动限制槽34。锁定板86的各锁定部87相对于下轨道21的锁定槽28能够从下方卡合/脱离,图示中予以省略。
进一步,轨道单元20”具备由金属制的线材形成的左右一对的前侧施力弹簧(施力部件)94而替代锁定弹簧50。左右的前侧施力弹簧94彼此左右对称,在前端部具备卡合于弹簧钩挂槽44的前端卡定片52,在后端部突设有与分别嵌合于贯通支撑孔(图示略)的前端卡定片52相同形状的后端卡定片95,所述贯通支撑孔分别形成于上轨道30的基部31的左右的侧壁。进一步,左右的前侧施力弹簧94的中间部从上方卡定于中间卡定片80(与基部31的侧壁之间),左右的前侧施力弹簧94产生施力。而且,作为该施力的一部分的分力的向上的施力(卡合辅助施力)从左右的前端卡定片52传导至锁定杆85(弹簧钩挂槽44)。从而,通过该向上的分力(卡合辅助施力),左右的被支撑部88在V字槽91内向上方移动,被支撑部88到达预定的上下位置时,被支撑部88的前后两处接触于前后的支撑面92的双方,通过该施力该接触状态被维持,因此锁定杆85能够相对于上轨道30在前后方向不产生晃动地在被支撑部88的周围旋转。
此外,在上轨道30的基部31的顶面的后部固定有构成金属制的后侧施力弹簧(施力部件)96的后部的基部97。弹性变形部98从基部97向前方延伸,弹性变形部98的下面常时地对锁定杆85的后端部向上方施力,因此锁定板86的各锁定部87与前后移动限制槽34的卡合状态被常时地维持。进一步,通过前侧施力弹簧94和弹性变形部98传导至锁定杆85的向上的施力,旋转接触凸部42接触于基部31的顶面,锁定杆85能够以旋转接触凸部42为中心相对于上轨道30旋转。进一步,弹性变形部98的施力大于前侧施力弹簧94的施力,因此不对环形手柄60施加操作力时,锁定杆85位于各锁定部87卡合于所对应的锁定槽28的锁定位置(图23的位置)。另一方面,当乘客克服弹性变形部98(以及前侧施力弹簧94)的施力而将环形手柄60向上方抬起时,锁定杆85旋转至各锁定部87从所对应的锁定槽28向下方脱离的解锁位置(图示略)。
如此,由于防止了被支撑部88(锁定杆85)与旋转支撑片90(上轨道30)之间的前后方向的晃动的产生,因此,在锁定部87卡合于前后移动限制槽34的锁定状态,即使对于上轨道30施加前后方向的移动力,在被支撑部88和V字槽91之间或锁定部87和前后移动限制槽34之间也不会产生异响,本实施方式的轨道单元20”(滑动轨道装置10)也能够发挥与之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使用了如上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也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上轨道30侧形成具有一对支撑面的槽(V字槽37a、82、91)而限制锁定弹簧50或锁定杆85的前后移动,也可以在上轨道30侧形成具有一对支撑面的突起。
图27~图30为适用该技术思想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上轨道30的基部31的左右侧面,通过切开抬起向内突设有一对支撑突部(支撑部)100而替代中间卡定片37。支撑突部100的下半部100a的前后宽度为大致一定,下半部100a在正面视图中一边倾斜一边向上方延伸。如图所示,支撑突部100的上半部100b的侧面形状及底面形状均为梯形,上半部100b的前后两面构成随着朝向内侧(左侧的支撑突部100朝向右方、右侧的支撑突部100朝向左方)彼此的前后间隔逐渐变窄的一对支撑面101。
在锁定弹簧50的左右两侧部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突设有朝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的一对被支撑部102,各被支撑部102具备前后一对的夹持部103。左右的被支撑部102从内侧卡合于左右的支撑突部100的上半部100b(与上轨道30的侧壁之间),使前后的夹持部103与前后的支撑面101分别相对。
当将锁定弹簧50安装于上轨道30时,锁定弹簧50产生的施力的一部分的分力成为使锁定弹簧50的中间部(被支撑部102的周边部)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的施力(卡合辅助施力),因此,左右的被支撑部102被该分力向彼此分离的方向移动施力。而且,当被支撑部102到达预定的左右位置时,被支撑部102的前后的夹持部103接触于支撑突部100的上半部100b的前后的支撑面101的双方,通过该施力该接触状态被维持,因此锁定弹簧50以相对于上轨道30在前后方向不产生晃动的方式被支撑。从而,本变形例也能够取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该变形例的技术思想也能够适用于第2、第3实施例。
此外,支撑部的支撑槽(V字槽37a、82、91、支撑突部100)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只要是锁定弹簧50或施力部件(前侧施力弹簧94、后侧施力弹簧96)的施力(卡合辅助施力)传导至被支撑部54、88、102(后端卡定部53)时,被支撑部接触于一对支撑面的形状,怎样的形状都可以。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通过利用分别形成于上轨道和可动部件的一方和另一方的支撑部和被支撑部,能够将可动部件相对于上轨道无晃动地支撑。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下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备沿前后方向排列而形成的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锁定槽,不能相对于车辆地板面移动;
上轨道,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地支撑于该下轨道,并且具有支撑部;
锁定弹簧,具有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被支撑部和能够与所述锁定槽卡合/脱离的锁定部,通过自身的施力向使该锁定部卡合于所述锁定槽的方向施力;
锁定解除杆,支撑于所述上轨道,能够在容许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定槽卡合的锁定位置、与克服所述施力而将所述锁定弹簧向所述锁定部从所述锁定槽脱离的方向按压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
所述锁定弹簧,产生与使所述锁定部卡合于锁定槽的方向相同方向或者不同方向的卡合辅助施力,
所述支撑部,具备随着朝向所述卡合辅助施力的方向而彼此间隔变窄的一对支撑面,当所述被支撑部通过所述卡合辅助施力而位于预定位置时,卡合于所述一对支撑面的双方,相对于该支撑面的前后移动被限制。
2.一种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下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具备沿前后方向排列而形成的多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锁定槽,不能相对于车辆地板面移动;
上轨道,沿前后方向能够滑动地支撑于该下轨道,并且具有支撑部;
锁定杆,具有能够与所述锁定槽卡合/脱离的锁定部、以及能够在所述锁定部与所述锁定槽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从所述锁定槽脱离的解锁位置之间旋转地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部的被支撑部;
施力部件,支撑于所述上轨道,对该锁定杆向所述锁定位置侧施力,
所述施力部件,产生与使所述锁定部卡合于锁定槽的方向相同方向或者不同方向的卡合辅助施力,
所述支撑部,具备随着朝向所述卡合辅助施力的方向而彼此间隔变窄的一对支撑面,
当所述被支撑部通过所述卡合辅助施力而位于预定位置时,卡合于所述一对支撑面的双方,相对于该支撑面的前后移动被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备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具有相对于左右方向大致垂直正交的截面,并且一端开放,随着朝向闭塞端侧而宽度变窄,
所述被支撑部沿左右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槽为V字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具备前后两面构成所述支撑面的支撑突部,
所述被支撑部具备与前后的所述支撑面分别前后相对的前后一对的夹持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支撑部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CN201180059284.6A 2010-12-13 2011-11-17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09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77514A JP5632727B2 (ja) 2010-12-13 2010-12-13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2010-277514 2010-12-13
PCT/JP2011/076536 WO2012081353A1 (ja) 2010-12-13 2011-11-17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60943A true CN103260943A (zh) 2013-08-21
CN103260943B CN103260943B (zh) 2016-01-06

Family

ID=46244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5928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60943B (zh) 2010-12-13 2011-11-17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45070B2 (zh)
EP (1) EP2653340B1 (zh)
JP (1) JP5632727B2 (zh)
CN (1) CN103260943B (zh)
WO (1) WO201208135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6651A (zh) * 2014-02-05 2015-08-0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滑轨
CN105805099A (zh) * 2016-04-01 2016-07-27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驾驶舱遮阳板自锁机构
CN110121323A (zh) * 2017-01-13 2019-08-13 株式会社富士 辅助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50180B2 (ja) * 2012-10-05 2015-01-0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5613744B2 (ja) * 2012-10-24 2014-10-29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WO2014064849A1 (ja) * 2012-10-26 2014-05-0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レール機構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188244B2 (ja) * 2012-12-27 2017-08-3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装置
JP5826793B2 (ja) * 2013-06-07 2015-12-02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EP3061645B1 (en) * 2013-10-25 2019-09-11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ehicular seat slide device
JP6236655B2 (ja) * 2014-04-25 2017-11-2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6385805B2 (ja) * 2014-11-19 2018-09-05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US9731364B2 (en) * 2015-03-31 2017-08-15 Chin-Chin Chang Three part slide and locking mechanism for use with a table saw
JP6471610B2 (ja) 2015-05-26 2019-02-2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レール
JP6541488B2 (ja) * 2015-07-23 2019-07-10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593020B2 (ja) * 2015-08-06 2019-10-23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6572739B2 (ja) * 2015-11-02 2019-09-11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DE102017208726A1 (de) * 2016-05-26 2017-11-30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itzlängsverstellvorrichtung
JP2018002049A (ja) * 2016-07-06 2018-01-11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6745080B2 (ja) 2016-07-06 2020-08-26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6911393B2 (ja) * 2017-03-07 2021-07-2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用スライド装置
WO2019011667A1 (de) * 2017-07-14 2019-01-17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Längseinstell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owie fahrzeugsitz
DE102018113177A1 (de) * 2018-03-27 2019-10-02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Längseinsteller und Fahrzeugsitz
IT201800005731A1 (it) * 2018-05-25 2019-11-25 Dispositivo di scorrimento per un sedile di veicolo
JP7017490B2 (ja) * 2018-09-27 2022-0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JP2023118225A (ja) * 2022-02-15 2023-08-25 株式会社Tf-Metal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43317A1 (en) * 1991-11-21 1993-05-26 ELCAT S.p.A. Device for longitudinally adjusting motor vehicle seats
JP2005238929A (ja) * 2004-02-25 2005-09-08 Toyota Boshoku Corp シートスライドアジャスターのロック装置
CN1895928A (zh) * 2005-03-31 2007-01-17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轨
CN1919648A (zh) * 2005-08-23 2007-02-28 Das公司 车辆座椅导轨锁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20621A (ja) * 2000-10-18 2002-04-23 Delta Kogyo Co Ltd シート用のスライダー
JP4013591B2 (ja) * 2002-02-28 2007-11-2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4170845B2 (ja) * 2003-08-21 2008-10-22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
JP4355963B2 (ja) * 2007-01-30 2009-11-04 株式会社今仙電機製作所 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JP5340679B2 (ja) * 2008-09-08 2013-11-13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JP5461797B2 (ja) * 2008-07-08 2014-04-02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トラック装置
JP5734890B2 (ja) * 2012-02-15 2015-06-17 シロキ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レー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543317A1 (en) * 1991-11-21 1993-05-26 ELCAT S.p.A. Device for longitudinally adjusting motor vehicle seats
JP2005238929A (ja) * 2004-02-25 2005-09-08 Toyota Boshoku Corp シートスライドアジャスターのロック装置
CN1895928A (zh) * 2005-03-31 2007-01-17 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座椅滑轨
CN1919648A (zh) * 2005-08-23 2007-02-28 Das公司 车辆座椅导轨锁紧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6651A (zh) * 2014-02-05 2015-08-05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滑轨
US9764660B2 (en) 2014-02-05 2017-09-19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Slide rail
CN105805099A (zh) * 2016-04-01 2016-07-27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驾驶舱遮阳板自锁机构
CN105805099B (zh) * 2016-04-01 2018-01-16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飞机驾驶舱遮阳板自锁机构
CN110121323A (zh) * 2017-01-13 2019-08-13 株式会社富士 辅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45070B2 (en) 2015-09-29
WO2012081353A1 (ja) 2012-06-21
JP2012126183A (ja) 2012-07-05
EP2653340A4 (en) 2015-04-22
EP2653340B1 (en) 2016-12-28
CN103260943B (zh) 2016-01-06
JP5632727B2 (ja) 2014-11-26
EP2653340A1 (en) 2013-10-23
US20130264454A1 (en) 201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0943A (zh)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CN103260942A (zh)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CN202966024U (zh) 车辆用座椅调整装置
CN100579819C (zh) 座椅锁定机构的操作装置
ES2396576T3 (es) Columna de dirección para un vehículo de motor
CN103068622A (zh)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CN101511633B (zh) 车辆用座椅的操作杆
CN103253158B (zh) 用于车辆的滑轨装置
JP4280589B2 (ja) ヘッドレスト
KR100523922B1 (ko) 차량용 시트트랙 고정장치
US9862294B2 (en) Head rest of an upward swing adjustment type
CN102725177B (zh) 锁定装置
CN104220296A (zh)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JP2004314956A (ja) 車用座席移送軌道
CN100537295C (zh) 车辆用转动、滑动式座椅
CN103003095A (zh) 车辆用滑动轨道装置
ES2327690T3 (es) Armario.
CN103842207A (zh) 用于座椅调节器组件的形状配合接合闭锁件
CN108136940A (zh) 座椅滑动调节器
CN104797455A (zh) 头枕
WO2008068372A1 (es) Reposacabezas para asientos de vehículos automóviles
CN102046412A (zh) 座椅滑动装置
CN109421554A (zh) 车辆用座椅调节导轨
CN201105664Y (zh) 车辆用座椅的锁定装置
CN101670800B (zh) 车辆用座椅的离合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