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8193A - 电容器、电容器用壳体及带有电路的基板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电容器用壳体及带有电路的基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238193A CN103238193A CN2011800578637A CN201180057863A CN103238193A CN 103238193 A CN103238193 A CN 103238193A CN 2011800578637 A CN2011800578637 A CN 2011800578637A CN 201180057863 A CN201180057863 A CN 201180057863A CN 103238193 A CN103238193 A CN 10323819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acitor
- substrate
- face
- protuberance
- columnar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30 aluminium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Hydrogen Chemical compound [H][H] 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aluminium usually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9 hyd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8 niob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5 niob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GUCVJGMIXFAOAE-UHFFFAOYSA-N niob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Nb] GUCVJGMIXFAOA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60 organic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65 semifinished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5 tantal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tantal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Ta] GUVRBAGPIYLI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44 transfo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08 ultra-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03—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or thermal overload; cooling arrangements; means for avoiding the formation of cathode fil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6—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circuit suppo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9/12—Vents or other means allowing expans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2—Protection against corros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004—Details
- H01G9/08—Housing; Encaps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145—Liqu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tructures For Moun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n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电容器、该电容器中所使用的电容器用壳体、以及使用该电容器的带有电路的基板,不会使电容器的生产工序复杂化,并且,在将电容器相对于基板表面水平地安装于基板上时,使从安全阀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被一直特定于规定方向;该电容器至少具有:电容器主体(20),设置在一个端面(22A)上的两根导线(24A、24B),设置在另一个端面(22B)的大致中央部的凸部(26),以及设置在另一个端面(22B)上的两个以上的安全阀(28A、28B);在另一个端面(22B)上,两个以上的安全阀(28A、28B)被配置为相对于凸部(26)呈大致旋转对称,并且,凸部(26)的轴向中心线与电容器(10A)的轴向中心线大致一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电容器用壳体及带有电路的基板。
背景技术
电解电容器将含有电解液的电容器元件收容在金属壳体内。而且,当因对该电解电容器外加了比额定值高的电压等而导致电解电容器发生故障时,由于产生气体(氢气)或电解液进行汽化而引起金属壳体的内压上升。当内压急速上升时,电解电容器有时会发生爆炸,因此,为了防止该情况,在电解电容器中设置有当内压超过规定阈值时便进行开阀的安全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等)。该安全阀设置在柱状的电解电容器的柱面上,或者,在电解电容器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
在对具备柱状的电解电容器的各种带有电路的基板进行组装时,通过锡焊将电解电容器安装到构成带有电路的基板的基板上。此时,锡焊是在从电解电容器主体的一个端面侧朝向电解电容器主体的轴向延伸的两根导线被插入到设置在基板上的贯通孔中的状态下进行。但是,此时,由于电解电容器以相对于基板大致垂直竖立的状态被安装,因此无法使具备带有电路的基板的电子设备薄型化、小型化。
因此,提出了将电解电容器以相对于基板平放的状态安装于基板上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制造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6)。在该技术中,通过在电解电容器主体的与设置有两根导线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面上,设置一根远长于电解电容器主体的直径且由不进行电作用的导线等构成的辅助端子,并将该辅助端子与两根导线一同插入到基板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由此将电解电容器安装于基板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01-129819号公报(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97741号公报(图1、图15等)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4-55818号公报(图4、图5等)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4-37110号公报(图1等)
专利文献5:日本实开昭62-68225号公报(图1等)
专利文献6:日本实开昭54-2140号公报(图3等)
发明内容
另一方面,当欲在专利文献2~6所例示的电解电容器中设置安全阀时,通常将安全阀设置在电解电容器主体的外周面上。其理由是因为:即使在已经安装有辅助端子的端面上设置安全阀这一情况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与该端面相比,设置在外周面的情况下极其容易确保形成安全阀的空间。而且是因为:与在端面那样的原本就狭窄的区域内已经安装了辅助端子的面上进一步设置安全阀的情况相比,在外周面那样的宽阔区域内设置安全阀的情况下更加容易防止在设计阶段无法预知的偶发故障。
但是,当以基板表面与电解电容器的轴向中心线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将两根导线和一根辅助端子插入到基板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从而将电解电容器固定在基板上时,会发生如下问题。
即,该情况下,在电解电容器的侧面上设置了安全阀时,无法使通过安全阀的开阀而从电解电容器内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朝向特定的方向。因此,存在下述可能性:(1)由于从电解电容器排出的气体吹向内装有带有电路的基板的电子设备的外部,从而会给使用电子设备的用户带来担忧的可能性,或者,(2)由于排出的气体被喷吹至配置在基板上的其他电子器件上,从而对该其他的电子器件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性。而且,上述问题,在有必要设置用于将由故障引起的电容器内部所产生的气体排出至外部的安全阀的电解型之外的其他类型电容器中也同样可能发生。
为了防止此类问题,例如可以举出下述方法:将设置在电容器外周面上的安全阀配置在与连接两个交点的直线大致平行的位置上,其中,上述两个交点是设有两根导线侧的端面与两根导线之间的两个交点。
该情况下,必定能够使从固定在基板上的电容器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朝向与基板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但是,如同上面所示的一例,当欲在特定了安全阀相对于两根导线的配置位置的状态下制造电容器时,在制造电容器时必须以设置在构成电容器的框体(筒状外壳)外周面上的安全阀的位置为基准来安装两根导线。因此,电容器的生产工序变得复杂化并缺乏实用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不会使电容器的生产工序复杂化、且在以电容器的轴向与基板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将电容器安装于基板上时使从安全阀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被一直特定于规定方向的电容器、该电容器中所使用的电容器用壳体、以及使用了该电容器的带有电路的基板。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的本发明而实现。即:
本发明的电容器的特征在于,至少具有:大致柱状的电容器主体,设置在电容器主体的一个端面上的两根电极端子,设置在电容器主体的另一个端面的大致中央部的凸部,以及设置在另一个端面上的两个以上的安全阀;在另一个端面上,两个以上的安全阀被配置为相对于凸部呈大致旋转对称,并且,凸部的轴向中心线与电容器的轴向中心线大致一致。
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实施方式优选:在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两个安全阀。
本发明的电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优选:凸部由柱状部件构成,在柱状部件上安装有固定用辅助端子。
本发明的电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优选:凸部由柱状部件构成,在柱状部件的顶面上安装有线状部件。
本发明的电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优选凸部为线状端子。
本发明的电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优选:电容器主体至少具备电容器元件、连接在该电容器元件上的两根电极端子、收容电容器元件的带底的筒状外壳,以及设置在该筒状外壳底部的外表面大致中央部的柱状部件;并且,筒状外壳和柱状部件呈一体地成形。
本发明的电容器的另一实施方式优选:电容器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为1.2以上。
本发明的电容器用壳体的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带底的筒状外壳,设置在该筒状外壳底部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部的凸部,以及,在外表面上被配置为相对于凸部呈大致旋转对称的两个以上的安全阀。
第一本发明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具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三个以上的贯通孔的基板,和凸部由柱状部件构成且在柱状部件上安装有固定用辅助端子的本发明的电容器;在两根电极端子和固定用辅助端子分别被插入从三个以上的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电容器固定于基板上。
第二本发明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具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三个以上的贯通孔的基板,和凸部由柱状部件构成且在柱状部件的顶面上安装有线状部件的本发明的电容器;在两根电极端子和设置在柱状部件的顶面上的线状部件分别被插入从三个以上的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电容器固定于基板上。
第三本发明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特征在于,至少具备:具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三个以上的贯通孔的基板,和凸部由线状端子构成的本发明的电容器;在两根电极端子和设置在另一个端面上的线状端子分别被插入从三个以上的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电容器固定于基板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会使电容器的生产工序复杂化、且在以电容器的轴向与基板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将电容器安装于基板上时使从安全阀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被一直特定于规定方向的电容器、该电容器中所使用的电容器用壳体、以及使用了该电容器的带有电路的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一例的概略模式图。在此,图1(A)是从侧面侧观察电容器时的侧视图,图1(B)是从顶面侧观察电容器时的俯视图,图1(C)是从设有凸部的端面侧观察电容器时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其他例子的概略模式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其他例子的概略模式图。在此,图4(A)是从侧面观察电容器主体时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使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中的电容器主体的剖面结构的一例的模式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用壳体的一例的模式图。在此,图8(A)是电容器用壳体的侧视图,图8(B)是电容器用壳体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一例的模式图。在此,图9(A)表示从电容器主体的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图9(B)表示从电容器主体的一个端面侧观察时的剖视图,图9(C)表示从电容器主体的另一个端面侧观察时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一例的模式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三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一例的模式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10F、10G...电容器
20...电容器主体
22A、22B...端面
24A、24B...导线(电极端子)
26...凸部
26A...柱状部件(凸部)
26AT...顶面
26B...线状端子(凸部)
28、28A、28B、28C、28D...安全阀
30、30A、30B...固定用辅助端子
32...环状部件
34...棒状部件
36...筒状部件
36B...底部
50...筒状外壳
50B...底部
52...电容器元件
100...电容器用壳体
110...筒状外壳
110B...外表面
200、200A、200B、200C...带有电路的基板
210...基板
210T...表面
210B...背面
212A、212B、212C...贯通孔
220...锡焊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一例的概略模式图。在此,图1(A)是从侧面侧观察电容器时的侧视图,图1(B)是从顶面侧观察电容器时的俯视图,图1(C)是从设有凸部的端面侧观察电容器时的主视图。另外,从图1(A)中的箭头U方向观察的图相当于图1(B),从图1(A)中的箭头E方向观察的图相当于图1(C)。
图1所示的电容器10A(10)至少具有:大致圆柱状的电容器主体20,设置在电容器主体20的一个端面22A上的两根电极端子(导线24A、24B),设置在电容器主体20的另一个端面22B的大致中央部上的圆柱状的柱状部件26A(凸部26),以及设置在另一个端面22B上的两个安全阀28A、28B(28)。另外,电极端子不限于图1中所例示的导线,只要是能够作为电容器用电极端子而利用的周知的电极端子,也可以使用任意的电极端子。
在此,如图1(C)中所示,在另一个端面22B上,安全阀28A和安全阀28B被配置为相对于柱状部件26A呈大致旋转对称。另外,如图1(A)及图1(B)所示,柱状部件26A的轴向中心线与电容器主体20的轴向中心线C1呈大致一致。即,该轴向中心线C1也成为电容器10A的轴向中心线。
因此,在以电容器10A的轴向中心线C1与基板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将电容器10A安装于基板上时,从安全阀28A、28B排出的气体的排出方向被一直特定于仅电容器主体20的端面22B侧。另外,该情况下,如图1(C)所示,安全阀28A和安全阀28B只要以相对于柱状部件26A呈大致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便能够与位于端面22A侧的两根导线24A、24B的配置位置无关地配置在端面22B内的任意位置处。
因此,在制造电容器10A时,能够与设置在构成电容器10A的框体(筒状外壳)的端面、即端面22B上的安全阀28A、28B的位置无关地安装两根导线24A、24B。因此,电容器的生产工序也不会变得比现有技术下的更为复杂。
另外,安全阀28的数量不限于图1中所例示的两个,只要是两个以上便能够任意地选择。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其他例子的主视图,且是从柱状部件26A(凸部26)侧观察的图。在此,在图2(A)所示的电容器10B(10)中,以相对于柱状部件26A(凸部26)呈大致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有三个安全阀28A、28B、28C,在图2(B)所示的电容器10C(10)中,以相对于柱状部件26A(凸部26)呈大致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有四个安全阀28A、28B、28C、28D。另外,除了设置在端面22B上的安全阀28的数量不同之外,电容器10B、10C的其他结构与图1中所示的电容器10A相同。
在图1及图2所例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0中,在端面22B上以相对于凸部26呈大致旋转对称的方式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安全阀28。但是,在电容器主体20内产生的气体经由两个以上的安全阀28被排出至外部时,进行开阀(打开)的安全阀28为任意一个安全阀。例如,当为图1(C)所示的例子时,在安全阀28A和安全阀28B中仅安全阀28A进行开阀,或者,仅安全阀28B进行开阀。因此,从气体排放这一观点来看,安全阀28的数量为一个是足够的。
在此,在安全阀28的数量为一个时,从后述的防止轴偏移(imperfectalignment)这一观点来看,在相对于凸部26的安全阀28的配置上欠缺对称性。而且,为了在电容器主体20内变为高压时容易压力集中而打开,安全阀28是通过对构成端面22B的金属板部分进行压力加工等而形成。因此,在形成安全阀28时,无法避免设置在端面22B上的凸部26的中心轴相对于电容器主体20的轴向中心线C1较大倾斜的问题。
在发生了这样的轴偏移的情况下,在制造带有电路的基板时,向基板安装电容器10会变得困难。另外,当欲将存在轴偏移的电容器10安装到基板上时,由于考虑到每个电容器10轴偏移的程度不同这一点而需要以手工操作的方式来校正轴偏移,因此导致作业变得极其复杂。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0中,以相对于配置在端面22B的大致中央部上的凸部26呈大致旋转对称的方式设置两个以上的安全阀28。因此,在形成安全阀28时,不存在设置在端面22B上的凸部26的中心轴相对于电容器主体20的轴向中心线C1较大倾斜的情况。因此,能够防止上述那样的问题发生。
另外,考虑到以上所说明的情况,从在可靠地防止轴偏移的同时容易在具有狭窄面积的端面22B内形成安全阀28这一观点来看,设置在端面22B上的安全阀28的数量最优选为两个。另外,对于安全阀28的平面方向的形状,只要是在电容器主体20内变成高压时能够打开而使气体排出的形状,便无特别限定,除了图1及图2中所例示的“十字形”形状之外,也可以为例如直线状、V字状、Y字状、K字状等形状。
另外,如图1及图2所例示,安全阀28需要形成为相对于凸部26呈大致旋转对称,但是最优选安全阀28以相对于凸部26呈完全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另外,作为该“大致旋转对称”所允许的范围,只要是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向带有电路的基板安装电容器10时会成为障碍的轴偏移,便无特别限定。
在此,将从多个安全阀28中选择的任意一个安全阀28(例如,图1及图2中的安全阀28A)相对于凸部26的配置位置作为基准角度(0度)的情况下,从抑制在向带有电路的基板安装电容器10时会成为障碍的轴偏移这一观点来看,沿着圆周方向相邻而配置的其他安全阀28(在图1中为安全阀28B,在图2(A)中为安全阀28B、28C,在图2(B)中为安全阀28B、28D)相对于凸部26的配置角度θ,优选如下。
即,在安全阀28的数量为两个时(大致二元对称时),配置角度θ优选在180度±30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80度±22.5度的范围内。另外,在安全阀28的数量为三个时(大致三方对称时),配置角度θ优选在120度±30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20度±22.5度的范围内。另外,在安全阀28的数量为四个时(大致四方对称时),配置角度θ优选在90度±22.5度的范围内,更优选在90度±15度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在端面22B的形状是具有半径r(mm)的圆形时,从凸部26的中心点至各个安全阀28的中心点的距离X(mm)优选在r/4~3r/4的范围内,更优选在r/3~2r/3的范围内。另外,从抑制向带有电路的基板安装电容器10时会带来障碍的轴偏移这一观点来看,各个安全阀28的距离X的最大偏差优选为r/10以下。
另外,在求算配置角度θ和距离X时,以凸部26的中心点和安全阀28的中心点为基准。在此,所谓的安全阀28的中心点,在安全阀28的形状为直线状时,是指将直线进行二等分的位置。另外,在安全阀28的形状为直线以外的形状时,是指将构成安全阀28的形状(线)的最外端彼此之间连接起来的图形的重心。例如,当安全阀28的形状为Y字状或V字状时,三角形的重心便是安全阀28的中心点,当安全阀28的形状为十字状或K字状时,四角形的重心便是安全阀28的中心点。
另外,在端面22B的形状为具有短径r1(mm)和长径r2(mm)的椭圆形时,安全阀28的数量优选为偶数个,并优选四个或两个,最优选两个。在此,在安全阀28的数量为两个时,优选沿着长径方向或短径方向配置两个安全阀28。另外,在安全阀28的数量为四个时,优选沿着长径方向及短径方向配置四个安全阀28,或者,优选沿着以在椭圆的中心点处交叉的方式相对于长径方向呈±45度角度的两根直线配置四个安全阀。
在凸部26为图1及图2所例示那样的柱状部件26A时,由于柱状部件26A其自身粗而难以弯折,而且长度也短,因此不作为辅助端子发挥作用。此时,电容器10还设有固定用辅助端子。在此,能够在柱状部件26A上安装例如固定用辅助端子,以能够将电容器10固定于基板上。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其他例子的概略模式图,且是对在图1或图2所示的电容器主体20的柱状部件26A上安装有固定用辅助端子30A(30)的状态进行表示的模式图。在此,图3(A)是与图1(A)同样地从侧面观察电容器主体20时的侧视图,图3(B)是与图1(C)同样地从端面22B侧观察电容器主体20时的主视图。另外,在图3(B)中,省略了对安全阀28的图示。
图3所示的安装在电容器10D(10)的柱状部件26A上的固定用辅助端子30A(30),由呈同心圆状的环状部件32(安装部件30)和棒状部件34构成。而且,以棒状部件34的轴向中心线C2(图3(A)及图3(B)中以点划线表示的直线C2)穿过设置在环状部件32中心上的作为圆形孔的开口部(中空部)36的中心的方式,将棒状部件34连接在环状部件32的外缘部上。
在此,棒状部件34被配置为:棒状部件34的轴向中心线C2与直线L(图1(B)及图3(B)中以虚线表示的直线L)大致垂直,其中,直线L是将两根导线24A、24B与端面22A交叉的两点之间连接起来的直线。
通过这样配置棒状部件34,将两根导线24A、24B以与棒状部件34的轴向中心线C2大致平行的方式朝向设有棒状部件34的一侧弯折,由此,在将导线24A、24B和棒状部件34插入图中未图示的基板的贯通孔中之后进行锡焊会变得极其容易。
而且,在环状部件32的开口部36内插入有凸部26的状态下,将环状部件32固定在柱状部件26A。另外,固定用辅助端子30A例如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安装在柱状部件26A上,即,从与柱状部件26A的轴向中心线C1大致垂直的两个或三个方向铆接并压焊固定环状部件32,或者,将环状部件32与柱状部件26A粘结。
另外,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环状部件32和棒状部件34构成为被一体成形的一个部件。
另外,也可以设置沿着环状部件32的内缘侧与开口部36的轴向呈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内缘翻边部。该内缘翻边部能够通过内缘翻边(burring)加工而形成,并且,也可以相对于开口部36的圆周方向例如均等地分成四等分。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的其他例子的概略模式图,且是对在图1或图2所示的电容器主体20的柱状部件26A上安装有固定用辅助端子30B(30)的状态进行表示的模式图。在此,图4(A)是与图1(A)同样地从侧面观察电容器主体20时的侧视图,图4(B)是图4(A)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B)中,对于电容器主体20内部的剖面结构的详细情况省略了其图示。
图4所示的使用于电容器10E(10)的固定用辅助端子30B(30)具有:带底的筒状部件36(安装部件30)和连接在筒状部件36的底部36B的外表面上的棒状部件34。另外,棒状部件34以其轴向与电容器主体20的轴向中心线C1呈大致一致的方式,连接在筒状部件36的底部36B上。另外,筒状部件36和棒状部件34的轴向中心线,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也与凸部26和电容器主体20的轴向中心线C1一致。
在此,固定用辅助端子30B,可以通过从筒状部件36的两侧施力进行铆接而安装在电容器主体20上,也可以使用粘接剂安装在电容器主体20上。另外,在带有电路的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将电容器10E安装于基板上时,将两根导线24A、24B(图4中未图示)和棒状部件34这三根部件一同向同一方向弯折之后,插入到基板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
另外,作为固定用辅助端子30,除了图3及图4中所例示的端子之外,只要是设有具备能够相对于柱状部件26A进行安装的结构的安装部件30和连接在该安装部件30上的棒状部件34的端子,便能够利用具有各种结构的端子。另外,固定用辅助端子30也能够利用于图2所示的电容器10B、10C中。
在图3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在柱状部件26A上安装固定用辅助端子30,确保了作为辅助端子的功能。但是,通过如图5所示的电容器10F(10)那样在柱状部件26A的顶面26AT上安装线状部件40,或者,如图6所示的电容器10G(10)那样代替柱状部件26A而使用线状端子26B来作为凸部26,由此也能够确保作为辅助端子的功能。另外,线状部件40能够通过焊接或粘结而安装在顶面26AT上。另外,线状端子26B能够通过焊接或粘结而安装在端面22B的中央部附近位置处。
而且,在带有电路的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安装电容器10F时,将两根导线24A、24B(图5中未图示)和线状部件40这三根部件一同向同一方向弯折之后,插入到基板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同样地,在带有电路的基板的制造过程中安装电容器10G时,将两根导线24A、24B(图6中未图示)和线状端子26B这三根部件一同向同一方向弯折之后,插入到基板的贯通孔中并进行锡焊。
在此,柱状部件26A是具有不容易弯折的粗细及材质的柱状部件,具体是指直径1mm以上的由铝、铝合金等构成的金属制的柱状部件。构成柱状部件26A的材料,优选由与构成电解电容器主体20外壳的电容器用壳体相同的材料构成。另外,柱状部件26A的直径优选在1.5mm~5mm的范围内。
另外,线状部件40或线状端子26B是具有容易弯折的粗细及材质的柱状部件,具体是指直径1.5mm以下的由铜、铜合金、铁、Cp线(镀锡铜包钢线)等相对于锡焊料的粘着性高的材料构成的导线、或带电镀层的导线等金属线材。另外,线状部件40或线状端子26B的直径优选在0.4mm~1.2mm的范围内。
另外,在柱状部件26A、线状部件40或线状端子26B的剖面形状为圆形以外的形状时,所谓的“直径”是指具有与该剖面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面积换算直径)。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0中所使用的电容器主体20进行说明。该电容器主体20除了在与设有两根导线24A、24B侧的端面22A相反侧的端面22B上设置有凸部26之外,能够利用与目前周知的电容器相同的电容器主体。
电容器主体20与现有的电容器相同,通常至少具有:电容器元件,连接在该电容器元件上的两根导线24A、24B,以及收容电容器元件的带底的筒状外壳。进而,电容器主体20设有从筒状外壳的底面朝向外侧突出的凸部26。
另外,在凸部26为图1~图5中所例示的柱状部件26A时,柱状部件26A也能够利用焊接或粘结配置在筒状外壳的底面,但是,尤其优选筒状外壳与柱状部件26A呈一体地成形。其理由是因为:在欲将柱状部件26A通过焊接等安装在处于除了柱状部件26A之外的其他部分实际上均已完成的状态的电容器主体20上时,会对电容器主体20的轴向施加按压力。即,此时,会对收容在电容器主体20内的电容器元件施加压力,从而电容器10的电特性上容易产生偏差等。进而,当筒状外壳与柱状部件26A被一体成形时,在制造电容器10时也能够省略安装柱状部件26A的工序。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0中所使用的电容器主体20的剖面结构的一例的模式剖视图,具体是对图1~图5中所示的电容器主体20的剖面结构进行表示。另外,在图7中示出电容器主体20的设置有柱状部件26A侧的剖面结构,对于设置有导线24A、24B侧的剖面结构省略了其图示。
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电容器主体20在带底的筒状外壳50的内部收容有电容器元件52。而且,在筒状外壳50的底部50B的外表面、即端面22B上,设有与筒状外壳50呈一体地形成的柱状部件26A。
电容器元件52的结构根据电容器的种类而适当地选择。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0为电解电容器时,电容器元件52通过将层压片进行卷绕而构成,其中,层压片是将阳极箔、电解纸、以及阴极箔依次层叠而形成。在此,阳极箔在粗面化后的铝箔的表面上具有作为电介体发挥作用的氧化铝膜。阴极箔由铝箔构成。电解纸是浸渍了使用有机溶剂的电解液的纸基,且防止阳极箔与阴极箔之间发生接触。
另外,两根导线24A、24B被电连接在电容器元件52上,其中的一根导线24A连接在阳极箔上,另一根导线24B连接在阴极箔上。另外,筒状外壳50通常由铝等金属构成,并且,能够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压力加工等而与柱状部件26A呈一体地形成。
柱状部件26A的高度未特别限定,但是具体优选满足下式(1)。
·式(1)0<Hp≤DC/1.5
在此,在式(1)中,Hp表示柱状部件26A的高度(mm),DC表示电容器主体20的直径(mm)。通过将高度Hp设为电容器主体20的直径DC/1.5以下,与现有的带辅助端子的电容器或图6所例示的带线状端子26B的电容器主体20相比,能够将图1~图5所例示的带柱状部件26A的电容器主体20的长度形成为非常小的尺寸。
因此,在制造图1~图5中所例示的带柱状部件26A的电容器主体20或其半成品时,与现有的带辅助端子的电容器或图6所例示的带线状端子26B的电容器主体20相比,操作变得极其容易。在此基础上,仅通过对现有的无辅助端子的电容器用生产线进行一些改造,或者,实质上几乎不用改造,也能够极其容易地制造出图1~图5所例示的电容器10A、10B、10C、10D、10E、10F。另外,高度Hp更优选在DC/1~DC/1.5的范围内。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0的制造中所使用的电容器用壳体,尤其优选使用下述电容器用壳体,该电容器用壳体至少具有:带底的筒状外壳,设置在该筒状外壳底部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部上的凸部26,以及,在该外表面上被配置为相对于凸部26呈大致旋转对称的两个以上的安全阀28。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用壳体的一例的模式图,具体是对制造图1~图5所示的电容器10A、10B、10C、10D、10E、10F时所使用的电容器用壳体进行表示的图。在此,图8(A)是电容器用壳体的侧视图,图8(B)是电容器用壳体的主视图(仰视图)。
图8所示的电容器用壳体100,具有:带底的筒状外壳110,和设置在筒状外壳110底部的外表面110B(相当于电容器主体20的端面22B)的大致中央部上的柱状部件26A(凸部26)。另外,筒状外壳110的与端面22B相反侧的一端开口。另外,在外表面110B上设置有以相对于柱状部件26A呈大致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的两个安全阀28A、28B。
另外,柱状部件26A尤其优选如图7所示那样与筒状外壳110呈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是粘结固定在筒状外壳110上的独立部件。
另外,关于纵长形的电容器,出于节省空间等的目的,以电容器的轴向中心线与基板表面呈大致平行的方式将电容器安装在基板上的需求变大。考虑到这一点,电容器主体20的长度L与直径DC之比(L/DC)优选为1.2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另一方面,比(L/DC)的上限未特别限定,但在实际应用上为10以下。另外,在此所说的“长度L”,是指除掉凸部26的高度或长度以及导线24A、24B的长度之后的长度。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0,当电容器主体20的形状为柱状时,其种类无特别限定,可以是例如(1)铝电解电容器、钽电解电容器、铌电解电容器等电解型电容器、(2)双电荷层电容器、(3)锂离子电容器等中的任意一种电容器。
接下来,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电容器10的带有电路的基板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电路的基板至少具备:具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三个以上的贯通孔的基板,以及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10。
在此,当电容器10为图3或图4中所例示的带固定用辅助端子30的电容器10D、10E时,在将两根导线24A、24B和固定用辅助端子30分别插入到从三个以上的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相对于基板将电容器10D、10E固定于基板上。此时,优选使电容器10D、10E以大致紧贴的方式固定于基板上。
图9是表示第一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一例的模式图,具体是对将图3所示的带固定用辅助端子30A的电容器10D固定于基板表面上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图。在此,图9(A)表示从电容器主体20的侧面观察时的剖视图,图9(B)表示从电容器主体20的一个端面侧观察的剖视图,图9(C)表示从电容器主体20的另一个端面侧观察的剖视图。
其中,在图9(A)中,省略对电容器10D的剖面结构的图示,而是表示了侧面的外观。另外,图9(A)中所示的基板210的剖面,不是表示将基板210的表面210T垂直切断时的剖面结构,而是表示设有棒状部件34的位置的剖面结构、以及设置有导线24A的位置或设置有导线24B的位置的剖面结构。
如图9所示,带有电路的基板200A(200)具有基板210和电容器10D,其中,电容器10D的电容器主体20的侧面紧贴并固定在该基板210的表面210T上。在此,在基板210上设置有沿着基板210的厚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12A、212B、212C。在贯通孔212A中插入有导线24A,贯通孔212B中插入有导线24B,贯通孔212C中插入有棒状部件34。另外,导线24A、导线24B及棒状部件34的前端部相对于基板210的背面210B稍微突出,且通过对这些前端部附近的背面210B进行锡焊,使得该前端部的周围被锡焊料220覆盖。
另外,在将电容器10D安装于基板210时,导线24A、24B被朝向与棒状部件34的轴向相同的方向弯折。另外,在取代图3中所示的带固定用辅助端子30A的电容器10D而使用图4中所示的带固定用辅助端子30B的电容器10E的情况下,在制造带有电路的基板200时,棒状部件34被朝向与导线24A、24B相同的方向弯折。
另一方面,在电容器10为图5中所例示的电容器10F时,在两根导线24A、24B和线状部件40分别被插入到从三个以上的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电容器10F固定于基板上。此时,优选将电容器10F以大致紧贴的方式固定于基板上。
图10是表示第二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一例的模式剖视图,且是对使用图5所示的电容器10F的带有电路的基板进行表示的图。其中,在图10中省略对电容器10F的剖面结构的图示,而是表示侧面的外观。
在图10所示的带有电路的基板200B(200)中,线状部件40以朝向与导线24A、24B相同的方向弯折的状态被插入到贯通孔212C中。而且,线状部件40的相对于基板210的背面210B稍微突出的前端部,相对于前端部附近的背面210B被锡焊。除了这一点之外,图10所示的带有电路的基板200B具有与图9所示的带有电路的基板200A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电容器10为图6中所例示的电容器10G时,在两根导线24A、24B和线状端子26B分别被插入到从三个以上的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电容器10G固定于基板上。此时,优选将电容器10G以大致紧贴的方式固定于基板上。
图11是表示第三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电路的基板的一例的模式剖视图,且是对使用图6所示的电容器10G的带有电路的基板进行表示的图。其中,在图11中省略对电容器10G的剖面结构的图示,而是表示侧面的外观。
在图11所示的带有电路的基板200C(200)中,线状端子26B以朝向与导线24A、24B相同的方向弯折的状态被插入到贯通孔212C中。而且,线状端子26B的相对于基板210的背面210B稍微突出的前端部,相对于该前端部附近的背面210B被锡焊。除了这一点之外,图11中所示的带有电路的基板200C具有与图9所示的带有电路的基板200A相同的结构。
在图9~图11所例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带有电路的基板200中,以柱状的电容器主体20的轴向与基板210的表面210T平行的方式,将电容器10D、10F、10G固定在基板210上。而且,电容器10D、10F、10G被固定为柱状的电容器主体20的侧面紧贴在基板210的表面210T上。因此,能够使带有电路的基板200小型化。进而,电容器10D、10F、10G经由设置在其两端面22A、22B上的共计三个端子而被固定在基板210上。因此,电容器10D、10F、10G被更加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在基板210上,从而也不容易受到振动的影响。
进而,由于安全阀28(图9~图11中未图示)配置在端面22B侧,因此,当电容器主体20内的气体被向外部排出时,如以箭头G所示,气体的排出方向必定会朝向与基板210的表面210T呈平行的方向、且朝向特定的方向排放。
Claims (11)
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至少具有:
大致柱状的电容器主体,
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一个端面上的两根电极端子,
设置在所述电容器主体的另一个端面的大致中央部的凸部,以及,
设置在所述另一个端面上的两个以上的安全阀;
在所述另一个端面上,两个以上的所述安全阀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凸部呈大致旋转对称,并且,
所述凸部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电容器的轴向中心线大致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另一个端面上设置有两个所述安全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由柱状部件构成,
在所述柱状部件上安装有固定用辅助端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由柱状部件构成,
在所述柱状部件的顶面上安装有线状部件。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线状端子。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主体至少具备:
电容器元件,
连接在所述电容器元件上的两根所述电极端子,
收容所述电容器元件的带底的筒状外壳,以及,
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底部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部的所述柱状部件;
所述筒状外壳和所述柱状部件呈一体地成形。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为1.2以上。
8.一种电容器用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用壳体至少具备:
带底的筒状外壳,
设置在所述筒状外壳底部的外表面的大致中央部的凸部,以及,
在所述外表面上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凸部呈大致旋转对称的两个以上的安全阀。
9.一种带有电路的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电路的基板至少具备:具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三个以上的贯通孔的基板,和权利要求3、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
在两根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固定用辅助端子分别被插入从三个以上的所述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所述电容器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10.一种带有电路的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电路的基板至少具备:具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三个以上的贯通孔的基板,和权利要求4、6、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
在两根所述电极端子和设置在所述柱状部件的顶面的线状部件分别被插入从三个以上的所述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所述电容器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11.一种带有电路的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电路的基板至少具备:具有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的三个以上的贯通孔的基板,和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
在两根所述电极端子和设置在所述另一个端面上的线状端子分别被插入从三个以上的所述贯通孔中选择的任意三个贯通孔中的状态下,将所述电容器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72863 | 2010-12-07 | ||
JP2010-272863 | 2010-12-07 | ||
PCT/JP2011/076097 WO2012077460A1 (ja) | 2010-12-07 | 2011-11-11 | コンデンサ、コンデンサ用ケースおよび回路付き基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238193A true CN103238193A (zh) | 2013-08-07 |
CN103238193B CN103238193B (zh) | 2016-03-02 |
Family
ID=46206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5786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38193B (zh) | 2010-12-07 | 2011-11-11 | 电容器、电容器用壳体及带有电路的基板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40284B2 (zh) |
EP (1) | EP2650890A4 (zh) |
JP (1) | JP5415628B2 (zh) |
CN (1) | CN103238193B (zh) |
WO (1) | WO201207746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2383A (zh) * | 2018-02-22 | 2020-10-02 | 阿维科斯公司 | 包括具有减少泄漏的超级电容器的电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581272B1 (ko) * | 2017-02-03 | 2023-09-2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방폭 장치 |
JPWO2019130559A1 (ja) * | 2017-12-28 | 2020-12-17 |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電解コンデンサ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8440A (en) * | 1973-07-23 | 1975-04-15 | Nichicon Capacitor Ltd | Electrolytic capacitor vent |
JPH0997741A (ja) * | 1995-09-30 | 1997-04-08 | J C C Eng Kk | 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H11340105A (ja) * | 1998-05-28 | 1999-12-10 | Hitachi Ltd | 防爆容器 |
JP2000082633A (ja) * | 1998-09-04 | 2000-03-21 | Denso Corp | コンデンサ装置 |
CN1363723A (zh) * | 2001-10-23 | 2002-08-14 | 南京大学 | 耐高温烧结金水及其生产方法 |
CN1479329A (zh) * | 2002-07-22 | 2004-03-03 | Nec������ʽ���� | 一种固态电解电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973038A (en) * | 1933-09-07 | 1934-09-11 | Micamold Radio Corp | Electrical condenser |
GB550535A (en) | 1941-07-10 | 1943-01-13 | Dubilier Condenser Co 1925 Ltd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electrolytic condensers |
US2885607A (en) * | 1953-07-20 | 1959-05-05 | Philips Corp | Miniature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
US3247570A (en) * | 1964-05-14 | 1966-04-26 | Jr Walter W Schroeder | Welded capacitor method |
JPS5249723Y2 (zh) | 1972-10-17 | 1977-11-11 | ||
US4763227A (en) | 1987-08-03 | 1988-08-09 | Sprague Electric Company | Aluminum electrolytic capacitor package with stabilizing third lead |
JPH01129819A (ja) | 1987-11-16 | 1989-05-23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電機掃除機 |
US4819115A (en) * | 1988-01-28 | 1989-04-04 |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 End connections for wound capacito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
JPH01129819U (zh) | 1988-02-26 | 1989-09-04 | ||
JPH0437110A (ja) | 1990-06-01 | 1992-02-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偏平形アルミ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2669204B2 (ja) | 1991-08-13 | 1997-10-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探査装置 |
JP2550713Y2 (ja) | 1991-10-31 | 1997-10-15 |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 二液混合容器 |
JP3316023B2 (ja) | 1993-03-15 | 2002-08-19 | 株式会社東芝 | 半導体装置 |
JP2570140B2 (ja) * | 1993-11-04 | 1997-01-0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三端子ディップ型コンデンサ |
JPH11219869A (ja) | 1998-01-30 | 1999-08-10 | Nippon Chemicon Corp | 電解コンデンサ |
DE102007020290B4 (de) * | 2007-04-30 | 2010-04-08 | Epcos Ag |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echerförmigen Gehäuses für ein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und damit hergestelltes Gehäuse sowie elektrisches Bauelement mit diesem Gehäuse |
-
2011
- 2011-11-11 EP EP11846190.4A patent/EP2650890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1-11-11 WO PCT/JP2011/076097 patent/WO201207746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11-11 CN CN201180057863.7A patent/CN10323819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11-11 JP JP2012547755A patent/JP5415628B2/ja active Active
- 2011-11-11 US US13/992,556 patent/US924028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78440A (en) * | 1973-07-23 | 1975-04-15 | Nichicon Capacitor Ltd | Electrolytic capacitor vent |
JPH0997741A (ja) * | 1995-09-30 | 1997-04-08 | J C C Eng Kk | 電解コンデンサ |
JPH11340105A (ja) * | 1998-05-28 | 1999-12-10 | Hitachi Ltd | 防爆容器 |
JP2000082633A (ja) * | 1998-09-04 | 2000-03-21 | Denso Corp | コンデンサ装置 |
CN1363723A (zh) * | 2001-10-23 | 2002-08-14 | 南京大学 | 耐高温烧结金水及其生产方法 |
CN1479329A (zh) * | 2002-07-22 | 2004-03-03 | Nec������ʽ���� | 一种固态电解电容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2383A (zh) * | 2018-02-22 | 2020-10-02 | 阿维科斯公司 | 包括具有减少泄漏的超级电容器的电路 |
CN111742383B (zh) * | 2018-02-22 | 2023-05-23 | 京瓷Avx元器件公司 | 包括具有减少泄漏的超级电容器的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2077460A1 (ja) | 2014-05-19 |
US9240284B2 (en) | 2016-01-19 |
JP5415628B2 (ja) | 2014-02-12 |
US20130269993A1 (en) | 2013-10-17 |
EP2650890A4 (en) | 2015-11-04 |
CN103238193B (zh) | 2016-03-02 |
EP2650890A1 (en) | 2013-10-16 |
WO2012077460A1 (ja) | 2012-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80841B2 (en)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 |
US7136276B2 (en)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mounting method therefor | |
US20080080124A1 (en) | Tantalum capacitor | |
JP5131079B2 (ja)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 |
US20080158782A1 (en) | Solid electrolytic capacitor and lead frame thereof | |
JP2009099913A (ja) | 多端子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CN103238193A (zh) | 电容器、电容器用壳体及带有电路的基板 | |
JP2014120417A (ja) | 電池パック | |
CN101847519A (zh) | 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853741B (zh) | 固体电解电容器 | |
JP2007081069A (ja) |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および端子ならびに端子の製造方法 | |
CN102184816B (zh) | 悬空熔丝型表面贴装熔断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1919270A (zh) | 带座板电容器 | |
JP5909706B2 (ja) | 電池パック | |
US7161796B2 (en) | Surface-mountable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 |
JP2005340794A (ja) | コンデンサ用電極箔の製造方法、コンデンサ用電極箔、積層型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巻回型電解コンデンサ | |
US9214284B2 (en) | Decoupling device with three-dimensional lead fram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
JPWO2021193327A5 (zh) | ||
JP4276774B2 (ja) | チップ状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JP2009094473A (ja) | チップ形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US10224529B2 (en) | Stacked-electrode battery cell | |
JP2005093819A (ja) | チップ型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リードフレーム | |
JP2005072163A (ja) | チップ型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954404B2 (ja) |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 | |
CN101329946B (zh) | 一种迭层式芯片型固态电解电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