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13397A - 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13397A
CN103213397A CN2013100253871A CN201310025387A CN103213397A CN 103213397 A CN103213397 A CN 103213397A CN 2013100253871 A CN2013100253871 A CN 2013100253871A CN 201310025387 A CN201310025387 A CN 201310025387A CN 103213397 A CN103213397 A CN 103213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plate
liquid
head
temperature
head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2538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13397B (zh
Inventor
小林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213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3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13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13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5Arrangement thereof
    • B41J2/155Arrangement thereof for line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08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dealing with thermal variations, e.g.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0Modul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其能够提高液体喷射特性从而提高印刷质量。所述液体喷射头模块具备:头单元,其具备设置有喷嘴开口(26)的喷嘴板(27)的多个头(10);滑架(210),其上固定有液体喷射头单元;热敏电阻(90),其被安装在滑架(210)上,热敏电阻(90)向与头(10)的喷嘴板(27)接触的罩盖(70)侧被施力而与之接触,从而对该喷嘴板(27)的温度进行测量。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从喷嘴开口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喷墨式记录头模块及喷墨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喷墨式打印机、绘图机等喷墨式记录装置为代表的液体喷射装置,存在具有液体喷射头模块的液体喷射装置。液体喷射头模块具备以可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固定部件上的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能够将来自贮留有液体的盒或罐等液体贮留单元的液体以液滴的方式喷出。
作为液体喷射头,具备:压力产生室,其与被设置于喷嘴板上的喷嘴开口连通;压力产生单元,其使压力产生室内的油墨产生压力变化从而使液滴从喷嘴开口喷出。此外,作为被搭载于液体喷射头中的压力产生单元,例如,可列举出纵向振动型的压电元件、挠曲振动型的压电元件、使用了发热元件及静电力的压力产生单元等。
在从这种液体喷射头喷出的油墨中,存在根据油墨的种类而适合于喷出的粘度。由于油墨的粘度与温度具有相关关系,因而具有温度越低则粘度越增高,温度越高则粘度越降低的特性。因此,需要配合根据油墨的温度而发生变化的粘度,而对驱动液体喷射头的压力产生单元的驱动信号进行补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优选为,在即将被喷出之前的状态下、即在喷嘴开口附近对油墨的温度进行测定。但是,从喷嘴板的加工或刚性等的观点出发,难以在喷嘴板上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对喷嘴开口附近的油墨的温度进行测量。
因此,也考虑到不在喷嘴开口附近,而是在上游侧对油墨的温度进行测量。但是,在所测量到的温度、与即将被喷出之前的压力产生室内的液体的温度之间将产生误差。当像这样根据不准确的油墨的温度而对驱动信号进行补正时,存在不会形成适合于实际的油墨的粘度的驱动信号的补正,从而造成喷出特性降低且印刷质量劣化的问题。
另外,这种问题并不仅局限于喷墨式记录头模块中,在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模块中也同样存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19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66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情形,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液体喷射特性从而提高印刷质量的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方式为一种液体喷射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具备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喷嘴板;固定部件,其上固定有所述液体喷射头;温度测量单元,其被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所述温度测量单元向所述喷嘴板侧被施力而与该喷嘴板接触,从而对该喷嘴板的温度进行测量。
在所述方式中,对与喷嘴开口附近的液体直接接触的喷嘴板的温度进行测量。因此,与对液体流道的上游等、非喷嘴开口附近的部分的液体的温度进行测定相比,能够准确地测定即将被喷出之前的液体的温度。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模块能够准确地测量即将被喷出之前的液体的温度,因此通过根据该温度而对驱动信号进行补正从而能够得到适合于实际的液体的粘度的驱动信号。由此,液体喷射头模块中,液体喷射特性得到了提高,从而印刷质量得到了提高。
此外,由于将温度测量单元设置在固定部件上,因此无需将温度测量单元设置在液体喷射头侧。由此,能够削减液体喷射头的成本并省略制造工序数。而且,即使温度测量单元发生故障,仅更换被设置于固定部件上的温度测量单元即可,而无需更换液体喷射头。由此,能够降低温度测量单元出现故障时所需的成本。
此处,优选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温度测量单元具备:接地部件,其将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固定部件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其被设置在所述接地部件上,所述接地部件向所述喷嘴板侧被施力而与该喷嘴板接触,所述温度传感器经由所述接地部件而对所述喷嘴板的温度进行测量。根据所述方式,与分别构成用于液体喷射头的接地的部件、与用于喷嘴板的温度测量的部件相比,能够削减部件的数量,从而降低成本。
此外,优选采取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上设置有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与所述喷嘴板接触并对该喷嘴板进行保护,所述温度测量单元与所述保护部件接触,从而经由该保护部件而对所述喷嘴板的温度进行测量。根据所述方式,能够在保护喷嘴板的同时对该喷嘴板的温度进行测量。
此外,优选采取如下的方式,即,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头单元被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根据所述方式,能够实现喷嘴列的长条化及喷嘴开口的高密度化,且能够准确地测量各个液体喷射头的喷嘴板的温度。
而且,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为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射头模块。
在所述方式中,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液体喷射特性从而提高印刷质量的液体喷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模块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模块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的俯视图。
图6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的剖视图。
图7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模块的主要部位立体图。
图8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模块的主要部位剖视图。
图9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根据实施方式而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喷墨式记录头模块(以下,也简称为头模块)为液体喷射头模块的一个示例,而喷墨式记录头(以下,也简称为头)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头模块为,具备多个头的头单元被设置于后文所述的滑架210(固定部件)上的模块。
图1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的俯视图,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及图2所示,头模块200具备被固定于作为固定部件的一个示例的滑架210上的头单元1。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头单元1被固定在滑架210上。
滑架210为,金属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被形成为平板状的部件,且对应于各个头单元1而设置有两个开口部211。这种滑架210被安装于后文所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上,并相对于作为印刷对象的纸等的记录薄片而进行相对移动。如图2所示,将相对于记录薄片而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设定为第一方向X,而将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设定为第二方向Y。
头单元1以头10的喷嘴开口26侧露出于这种滑架210的开口部211的方式,拆装自如地被固定在滑架210上。
如图3所示,头单元1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头10、和保持部件60。
保持部件60例如具备流道部件、过滤器等,所述流道部件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在其内部形成有电路基板和油墨连通通道,所述过滤器将灰尘或气泡去除。在保持部件60的上表面(与头10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固定有油墨供给针61(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而设置有8个)。该油墨供给针61直接或通过管而与贮留有各种颜色的油墨的贮留单元(未图示)相连接。在该油墨供给针61上,连通有未图示的油墨连通通道的一端。油墨连通通道的另一端在头主体20侧(保持部件60的底面侧)开口。即,油墨从墨盒经由油墨供给针61而向该油墨连通通道被供给,并且所供给的油墨分别向头主体20被供给。
在保持部件60中,于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一个侧面上,具有向第一方向X侧突出的延伸部62。在延伸部62中,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配置有被设置于内部的电路基板的连接器,外部布线插穿于被设置在延伸部62的上表面上的狭缝63并与布线基板的连接器相连接。另外,多个头10的驱动布线35(参照图4)共同连接于电路基板上。
此外,如图2所示,在保持部件60上,以喷嘴开口26露出于底面60a侧的方式,而固定有以预定间隔而被定位的多个头10。
参照图4~图6,对头10的结构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图4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从头的液体喷射面侧观察时的俯视图,图6为头的压力产生室的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此处所称的压力产生室的长度方向是指,与喷嘴开口26被并排设置的方向(图2中的第二方向Y)交叉的方向(图2中的第一方向X)。
如图所示,在构成头10的流道形成基板21上,设置有两列由多个压力产生室22在其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而形成的列。此外,在各列的压力产生室22的长度方向外侧的区域内形成有连通部23,连通部23和各个压力产生室22通过针对于每个压力产生室22而设置的油墨供给通道24和连通通道25而被连通。
在流道形成基板21的一个表面上接合有喷嘴板27,该喷嘴板27上穿设有喷嘴开口26,所述喷嘴开口26连通于各个压力产生室22的、油墨供给通道24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
另一方面,在流道形成基板21的、喷嘴板27的相反侧的表面上,隔着弹性膜28和绝缘体膜29而形成有压电致动器30。压电致动器30通过第一电极31、压电体层32、第二电极33而构成。在构成各个压电致动器30的第二电极33上,连接有被延伸设置至绝缘体膜29上的引线电极34。引线电极34的一端部与第二电极33相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侧与作为柔性布线部件(COF基板)、且安装有用于驱动压电致动器30的驱动IC35a的驱动布线35相连接。
在形成有这种压电致动器30的流道形成基板21上,于与压电致动器30对置的区域内,通过粘合剂38而接合有保护基板37,该保护基板37具备,作为用于保护压电致动器30的空间的压电致动器保持部36。此外,在保护基板37上设置有歧管部39。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歧管部39与流道形成基板21的连通部23相连通,从而构成了成为各个压力产生室22的共用的油墨室的歧管40。
此外,在保护基板37上,设置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保护基板37的贯穿孔41。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41被设置于两个压电致动器保持部36之间。而且,从各个压电致动器30引出的引线电极34的端部附近被设置为,在贯通孔41内露出。
而且,在保护基板37上,接合有通过密封膜44和固定板45而构成的可塑性基板46。此处,密封膜44由刚性较低且具有可挠性的材料构成,通过该密封膜44而使歧管部39的一侧表面被密封。此外,固定板45由金属等硬质的材料形成。由于该固定板45的与歧管40对置的区域成为在厚度方向上被完全去除的开口部47,因此歧管40的一侧表面仅被具有可挠性的密封膜44密封。通过仅被该密封膜44封闭的区域而对歧管40内赋予可塑性。而且,在可塑性基板46上,设置有用于将油墨导入到歧管40内的油墨导入口48。
在可塑性基板46上,固定有作为外壳部件的头外壳49。在头外壳49上设置有油墨导入通道50,该油墨导入通道50与油墨导入口48连通且向歧管40供给来自墨盒等贮留单元的油墨。而且,在头外壳49上设置有,与设置在保护基板37上的贯通孔41连通的布线部件保持孔51,驱动布线35以被插穿于布线部件保持孔51内的状态而使其一端侧与引线电极34相连接。
这种头主体20使来自贮留单元(未图示)的油墨经由保持部件60的油墨连通通道而导入到油墨导入口48中,从而使油墨充满从歧管40到喷嘴开口26的内部。之后,通过按照来自驱动IC35a的记录信号,对与压力产生室22相对应的各个压电致动器30施加电压,而使弹性膜28、绝缘体膜29及压电致动器30发生挠曲变形,从而使各个压力产生室22内的压力增高,由此使油墨滴从喷嘴开口26喷出。
在这种头主体20的喷嘴板27的、开口有喷嘴开口26的液体喷射面27a侧,固定有作为保护部件的罩盖70。
罩盖70具有使矩形形状的板状部件的边缘部向头主体20的侧面侧屈曲并立起的箱形状,其底面通过粘合剂(未图示)而与作为液体喷射面27a的、喷嘴板27的表面相接合。具体而言,罩盖70具备:使喷嘴开口26露出的以矩形形状开口的露出开口部71;形成露出开口部71的矩形形状的框部72。此外,在罩盖70上设置有侧壁部73,所述侧壁部73以向头主体20的与液体喷射面27a正交的侧面侧屈曲的方式而延伸设置。侧壁部73覆盖头主体20的四周的侧面。
这种结构的罩盖7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因此,喷嘴板27的热量经由通过粘合剂而与喷嘴板27接合的框部72而向侧壁部73传导。即,虽然详细内容将在后文叙述,但能够经由侧壁部73来测定喷嘴板27的温度。
此外,罩盖70经由后文所述的接地部件而被电接地。因此,头10所带的电荷从喷嘴板27向罩盖70移动,并向头10的外部放电。
此处,对测定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的各个头的油墨温度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的主要部位立体图,图8为将沿着图2中的A-A线的主要部位放大后的剖视图。
如这些图7、图8及图2所示,在保持部件60上,以喷嘴开口26向底面60a侧露出的方式而设置有多个头10。头10的从底面60a突出的部分几乎被罩盖70所覆盖。即,框部72覆盖喷嘴板27的表面的边缘,侧壁部73覆盖头10的侧面。
将头10的与第一方向X平行的侧面设定为第一侧面11,并将头10的与第二方向Y平行的侧面设定为第二侧面12。此外,将罩盖70的侧壁部73中覆盖第一侧面11的部分设定为侧壁部73X,并将覆盖第二侧面12的部分设定为侧壁部73Y。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测量单元具备:接地部件80、被设置在接地部件80上的、作为温度传感器的一个示例的热敏电阻90。
接地部件80为,热传导性较高且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的部件。具体而言,具备:平板状的主体部81;接触部82,其从主体部81起延伸设置,并向一个面侧屈曲;连接部83,其从主体部81起延伸设置。接触部82以屈曲的部分为基端部,并作为能够对头10的第一侧面11侧施力的板簧而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200中,与每个头10对应地设置有一个接地部件80,在第二方向Y上并排设置的两个头10之间,配置有两个与各个头10对应的接地部件80。
各个接地部件80的接触部82的顶端侧略微地向罩盖70的侧壁部73X被压入。因此,接触部82的复原力作用于侧壁部73X侧,从而使接触部82向侧壁部73X的接触更加可靠。
此外,接地部件80的连接部83从主体部81向油墨的喷出方向(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正交的方向)突出,并向与接触部82相反的一侧被屈曲。在滑架210的表面上,形成有与开口部211连续的槽部212,连接部83与该槽部212的底面接触。由于槽部212的自滑架210表面起的深度在连接部83的厚度以上,因此防止了与槽部212的底面接触的连接部83从滑架210的表面突出的情况。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连接部83通过螺栓等部件而被固定在滑架210上。
热敏电阻90以能够对接地部件80的温度进行测定的方式而被设置于主体部81上。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热敏电阻90与通过被设置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中的CPU和存储器等而构成的控制部相连接。热敏电阻90能够根据被传递至热敏电阻90的热量,而向该控制部传递表示温度的信号。
如上文所述,喷嘴开口26附近的油墨的热量向喷嘴板27传递,并被传递至罩盖70。而且,罩盖70的热量还被传递至接地部件80,从而通过被设置于接地部件80上的热敏电阻90而被测量。即,通过热敏电阻90而对喷嘴开口附近的油墨的温度进行测量。
更详细而言,头单元1与滑架210之间的固定被设定为能够进行拆装,此外,对头10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热敏电阻90以独立于头10的方式而被另外设置于滑架210侧。在这种结构的头模块200中,将头单元1固定在滑架210上且作为头模块200而被一体化时,热敏电阻90能够根据喷嘴板27的热量来测定其温度。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200中,经由罩盖70及接地部件80,而对喷嘴开口26附近、即与压力产生室22内的油墨直接接触的喷嘴板27的温度进行测量。因此,与对液体流道的上游(例如,保持部件60的油墨连通通道或头10的油墨导入通道50)等、非喷嘴开口26附近的部分的油墨的温度进行测定相比,能够准确地测定出即将被喷出之前的油墨的温度。
这样,由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200能够准确地测量即将被喷出之前的油墨的温度,因此通过根据该温度而对驱动信号进行补正,从而能够得到适合于实际的油墨粘度的驱动信号。由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200中,喷出特性得到了提高,从而印刷质量得到了提高。
此外,由于将热敏电阻90设置在滑架210上,因此无需将热敏电阻90设置在头10侧。由此,能够削减头10的成本并省略制造工序数。而且,以使接地部件80向头10的罩盖70侧被施力而与罩盖70接触的方式构成接地部件80。由此,在将头10安装在滑架210上时,能够使接地部件80与罩盖70容易地接触,从而能够经由罩盖70及接地部件80,而通过热敏电阻90来更加可靠地测量喷嘴板27的温度。
另外,由于将热敏电阻90设置在滑架210上,因此即使热敏电阻90出现故障,仅更换被设置在滑架210上的热敏电阻90即可,而无需更换头10。由此,与如下所述这种将热敏电阻90设置在头10上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热敏电阻90出现故障时所需的成本。
假设将热敏电阻90设置在头10上,则在结构上,难以仅更换热敏电阻90,而需要更换头10本身。特别是,由于头10的造价高于滑架210,因此在将热敏电阻90设置在头10上的结构中,热敏电阻90出现故障时所需的成本将增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200中,由于将热敏电阻90设置在滑架210上,因此即使头10(头单元1)出现故障,也可以仅更换该头10(头单元1),而无需更换热敏电阻90。
构成上述的温度测量单元的接地部件80不仅可以用于通过热敏电阻90而对喷嘴板27的温度进行测量,还可以用于使头10接地。
接地部件80、罩盖70及滑架210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因此,头10经由喷嘴板27、罩盖70(侧壁部73X)、接地部件80而与滑架210电连接。由此,头10所带的电荷向滑架210被放电。而且,虽然没有特别图示,但滑架210与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电连接,头10经由滑架210而接地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主体。
由于以这种方式防止了头10的带电,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下述情况的发生,即,由于被累积于头10、例如喷嘴板27中的静电,而造成压电致动器30或驱动IC35a等损坏的情况。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头模块200中,将使头10接地的接地部件80兼用为与热敏电阻90一起测量喷嘴板27的温度的部件。由此,与分别构成用于头10的接地的部件、和用于喷嘴板27的温度测量的部件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从而降低成本。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头模块200被搭载于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图9为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另外,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为,头模块200被固定,并通过输送作为被喷射介质的纸等记录薄片S而实施印刷的、所谓的行式记录装置。第一方向X为滑架210的相对于记录薄片S而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向,第二方向Y为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
具体而言,喷墨式记录装置I具备:装置主体2;头模块200,其被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输送单元3,其输送作为被喷射介质的记录薄片S;压印板4,其对记录薄片S的与印刷面相反的背面侧进行支承,所述印刷面与头模块200相对置。
头模块200以头10的喷嘴开口26的并排设置方向成为与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第一方向X)交叉的第二方向Y的方式,而被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
输送单元3具备第一输送单元5和第二输送单元6,所述第一输送单元5相对于头模块200而被设置在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上的两侧。
第一输送单元5通过驱动辊5a、从动辊5b、被卷绕在上述驱动辊5a及从动辊5b上的输送带5c而构成。此外,第二输送单元6与第一输送单元5同样,通过驱动辊6a、从动辊6b及输送带6c而构成。
在上述第一输送单元5及第二输送单元6的各自的驱动辊5a、6a上连接有未图示的驱动电机等驱动单元,输送带5c、6c通过驱动单元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驱动,从而将记录薄片S在头模块200的上游及下游侧进行输送。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驱动辊5a、6a和从动辊5b、6b以及输送带5c、6c而构成的第一输送单元5及第二输送单元6,但也可以进一步设置将记录薄片S保持在输送带5c、6c上的保持单元。作为保持单元,例如,可以设置使记录薄片S的外周面带电的带电单元,并使通过该带电单元而带电的记录薄片S在介质极化的作用下吸附在输送带5c、6c上。此外,作为保持单元,可以将按压辊设置在输送带5c、6c上,并在按压辊与输送带5c、6c之间夹持记录薄片S。
压印板4由以与头模块200相对置的方式而被设置在第一输送单元5与第二输送单元6之间的、截面具有矩形形状的金属或树脂等构成。压印板4在与头模块200相对置的位置处对由第一输送单元5及第二输送单元6所输送的记录薄片S进行支承。
另外,也可以在压印板4上设置在压印板4上吸附所输送的记录薄片S的吸附单元。作为吸附单元,例如,可列举出通过抽吸而对记录薄片S进行抽吸并吸附的单元,或者通过静电力而对记录薄片S进行静电吸附的单元等。
此外,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贮留有油墨的油墨罐或墨盒等油墨贮留单元以能够供给油墨的方式而与头模块200相连接。油墨贮留单元例如既可以被保持在头模块200上,也可以被保持在装置主体2内的与头模块200不同的位置处,并经由管等而与各个头单元1的油墨供给针61相连接。而且,在头模块200的各个头单元1上,连接有未图示的外部布线。
在这种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通过输送单元5来输送记录薄片S,并通过头模块200而对被支承在压印板4上的记录薄片S执行印刷。被实施了印刷的记录薄片S通过输送单元3而被输送。
而且,上述驱动辊5a、6a或头模块200的压力产生单元等,通过由未图示的CPU及存储器等构成的控制部而被控制,从而进行动作。该控制部被构成为,接收表示由在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热敏电阻90所测量出的喷嘴板27的温度、即压力产生室内的油墨的温度的信号。而且,控制部根据该温度,而将向作为头10的压力产生单元的压电致动器30施加的驱动信号补正为,适合于压力产生室内的油墨的温度的驱动信号。由此,能够以适合于实际的压力产生室内的油墨的温度的驱动信号(驱动波形)来对压电致动器30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提高油墨的喷出特性,进而提高印刷质量。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头单元1(头模块200)被固定在装置主体2上,并仅通过输送记录薄片S从而实施印刷的所谓的行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但并不特别局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如下的记录装置中,即,将头单元1(头模块200)搭载于,在与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滑架上,并在使头单元1(头模块200)在主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的同时实施印刷的、所谓的串行式记录装置。
其他的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内容。
虽然在头模块200上固定有两个头单元1,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头单元1的头模块。此外,虽然在头单元1上设置有4个头1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为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头10的头单元。
此外,虽然头模块200被设定为,将具备多个头10的头单元1以可拆装的方式固定在滑架210上,但并不局限于这种方式。例如,也可以不构成头单元1,而将头10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固定在滑架210上的组件作为头模块。
另外,虽然在头模块200中,采用了经由接地部件80而对喷嘴板27的温度进行测定的热敏电阻90,但并不局限于这种方式。例如,热敏电阻90也可以被构成为,直接向罩盖70被施力而与罩盖70接触。此时,由于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接地部件80,因而与此相对应,能够更加准确地测定喷嘴板27的温度。
虽然作为温度测量单元,对具备接地部件80与热敏电阻90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这种方式。也可以采用将热敏电阻90安装在与接地部件80不同的部件上,并对该部件向罩盖70施力而使之与罩盖70接触的结构。
而且,虽然采取了经由覆盖该喷嘴板27的罩盖70而对喷嘴板27的温度进行测量的结构,但并不局限于这种方式。即,也可以不经由罩盖70,而以与喷嘴板27直接接触的方式构成温度测量单元。例如,可以采用使热敏电阻90或安装了热敏电阻90的导热性较高的部件等向喷嘴板27的表面侧被施力而与喷嘴板27接触的结构。此时,不需要将热敏电阻90设置在头10上的加工,且能够更加准确地得到喷嘴板27的温度。
而且,虽然作为温度传感器而使用了热敏电阻9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使用能够对温度进行测量并输出表示该温度的信号的公知的传感器。
作为固定部件,例示了被安装在喷墨式记录装置I上的滑架210,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头单元1固定在与滑架不同的部件上而形成头模块,并将该头模块安装在滑架上从而设置在喷墨式记录装置I上。此外,也可以将构成喷墨式记录装置I的部件设定为固定部件。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压力产生室22产生压力变化的压力产生单元,使用薄膜型的压电致动器30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粘贴生片等的方法而形成的厚膜型的压电致动器、或者使压电材料和电极形成材料交替层叠并在轴向上进行伸缩的纵向振动型压电致动器等。此外,作为压力产生单元,还可以使用如下装置,即,将发热元件配置在压力产生室内,并通过由发热元件的发热而产生的气泡使液滴从喷嘴开口喷出的装置;或使振动板和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并通过静电力而使振动板发生变形,从而使液滴从喷嘴开口喷出的所谓的静电式致动器等。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列举喷墨式记录头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广泛地以液体喷射头为对象,显然也适用于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作为其他的液体喷射头,例如,可列举出:打印机等图像记录装置中所使用的各种记录头、液晶显示器等的滤色器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和FED(面发光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生物芯片(biochip)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物喷射头等。
符号说明
I  喷墨式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
1  喷墨式记录头单元(液体喷射头单元),
10  喷墨式记录头(液体喷射头),
20  头主体,
21  流道形成基板,
22  压力产生室,
26  喷嘴开口,
27  喷嘴板,
60  保持部件,
70  罩盖(保护部件),
80  接地部件,
82  接触部,
90  热敏电阻,
200  头模块(液体喷射头模块),
210  滑架(固定部件)。

Claims (5)

1.一种液体喷射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具备设置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喷嘴板;
固定部件,其上固定有所述液体喷射头;
温度测量单元,其被安装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所述温度测量单元向所述喷嘴板侧被施力而与该喷嘴板接触,从而对该喷嘴板的温度进行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测量单元具备:接地部件,其将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固定部件电连接;温度传感器,其被设置在所述接地部件上,
所述接地部件向所述喷嘴板侧被施力而与该喷嘴板接触,
所述温度传感器经由所述接地部件而对所述喷嘴板的温度进行测量。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上设置有保护部件,所述保护部件与所述喷嘴板接触且对该喷嘴板进行保护,
所述温度测量单元与所述保护部件接触,从而经由该保护部件而对所述喷嘴板的温度进行测量。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模块,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所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头单元被固定在所述固定部件上。
5.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模块。
CN201310025387.1A 2012-01-24 2013-01-23 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32133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12492 2012-01-24
JP2012012492A JP5967350B2 (ja) 2012-01-24 2012-01-24 液体噴射ヘッドモジュール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3397A true CN103213397A (zh) 2013-07-24
CN103213397B CN103213397B (zh) 2015-05-20

Family

ID=4879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25387.1A Active CN103213397B (zh) 2012-01-24 2013-01-23 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76247B2 (zh)
JP (1) JP5967350B2 (zh)
CN (1) CN10321339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8539A (zh) * 2015-01-26 2016-08-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单元及记录装置
CN105984222A (zh) * 2015-03-18 2016-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4401795A (zh) * 2020-06-29 2022-04-26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涂装机器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2261B2 (ja) * 2014-09-05 2018-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610141B2 (ja) * 2015-09-30 2019-1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及びプリンタ
JP6784028B2 (ja) 2016-02-02 2020-1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ヘッド用支持体
US10308022B2 (en) * 2016-05-27 2019-06-04 Sii Printek Inc.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apparatus
CN107443896B (zh) * 2016-05-27 2020-05-12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9155839A (ja) * 2018-03-16 2019-09-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US10974507B2 (en) 2018-07-31 2021-04-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module
JP7141595B2 (ja) * 2018-09-26 202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2022143672A (ja) * 2021-03-18 2022-10-0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3132575A (ja) 2022-03-11 2023-09-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2712A (zh) * 2007-06-29 2008-12-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检测故障喷嘴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喷墨打印头
CN101362400A (zh) * 2007-08-08 2009-02-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喷墨图像成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80875A (zh) * 2007-09-04 2009-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及方法
JP2010208068A (ja) * 2009-03-09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方法
JP2010274592A (ja) * 2009-05-29 2010-12-0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934A (ja) 1992-07-21 1994-02-08 Fuji Xerox Co Ltd サーマル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字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機構
JPH06336024A (ja) * 1993-05-27 1994-12-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280795B2 (ja) * 1994-03-29 2002-05-13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の印字ヘッド温度検出装置
JP5067538B2 (ja) * 2007-03-29 2012-11-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9056669A (ja) 2007-08-31 2009-03-19 Seiko Epson Corp ヘッド駆動回路の温度検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ヘッド駆動回路の温度検出方法
JP4935842B2 (ja) * 2009-03-24 2012-05-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5709534B2 (ja) * 2011-01-06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32712A (zh) * 2007-06-29 2008-12-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检测故障喷嘴的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喷墨打印头
CN101362400A (zh) * 2007-08-08 2009-02-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喷墨图像成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480875A (zh) * 2007-09-04 2009-07-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头及方法
JP2010208068A (ja) * 2009-03-09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方法
JP2010274592A (ja) * 2009-05-29 2010-12-0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8539A (zh) * 2015-01-26 2016-08-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单元及记录装置
CN105984222A (zh) * 2015-03-18 2016-10-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984222B (zh) * 2015-03-18 2020-05-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14401795A (zh) * 2020-06-29 2022-04-26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涂装机器人
US11701678B1 (en) 2020-06-29 2023-07-18 Abb Schweiz Ag Painting robo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13397B (zh) 2015-05-20
JP2013151094A (ja) 2013-08-08
US8876247B2 (en) 2014-11-04
JP5967350B2 (ja) 2016-08-10
US20130187976A1 (en) 201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3397A (zh) 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
US8794734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3240986B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673134B (zh) 液体喷射头组件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KR20110091001A (ko) 액체 분사 헤드 및 액체 분사 장치
CN102673153B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463743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CN102673154B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以及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方法
US8398213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CN101590729A (zh) 液体喷射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3381705B (zh) 液体喷射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984222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6098034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US11766863B2 (e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JP200701535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84412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044253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76963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220402268A1 (en) Liquid droplet discharge head and recording device
JP2019177638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03287096A (zh)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13230656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