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98819B - 音乐演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音乐演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98819B
CN103198819B CN201310004925.9A CN201310004925A CN103198819B CN 103198819 B CN103198819 B CN 103198819B CN 201310004925 A CN201310004925 A CN 201310004925A CN 103198819 B CN103198819 B CN 103198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
address
data
control
wav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049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98819A (zh
Inventor
安达隆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9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8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98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988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7/00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e.g. computer organs
    • G10H7/02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e.g. computer organs in which amplitudes at successive sample points of a tone waveform are stored in one or more memori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1/00Details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1/46Volume control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09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e.g. interactive musical displays, musical instrument icons or menus; Details of user interactions therewith
    • G10H2220/096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e.g. interactive musical displays, musical instrument icons or menus; Details of user interactions therewith using a touch screen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50/00Aspects of algorithms 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s without intrinsic musical character, yet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or used in electrophonic musical processing
    • G10H2250/541Details of musical waveform synthesis, i.e. audio waveshape processing from individual wavetable sample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origin or of the sound they represent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50/00Aspects of algorithms 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s without intrinsic musical character, yet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or used in electrophonic musical processing
    • G10H2250/541Details of musical waveform synthesis, i.e. audio waveshape processing from individual wavetable sample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origin or of the sound they represent
    • G10H2250/641Waveform sampler, i.e. music samplers; Sampled music loop processing, wherein a loop is a sample of a performance that has been edited to repeat seamlessly without clicks or artifact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50/00Aspects of algorithms or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s without intrinsic musical character, yet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or used in electrophonic musical processing
    • G10H2250/541Details of musical waveform synthesis, i.e. audio waveshape processing from individual wavetable samples, independently of their origin or of the sound they represent
    • G10H2250/645Waveform scaling, i.e. amplitude value norm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音乐演奏设备具有波形存储器WM,其中存储了表示多个音调的波形的采样值,以使得采样周期与地址对应。该音乐演奏设备还具有音调产生电路15,其能够重复再现音调部分。指定了分别对应于第一音调的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当用于读取第一音调的采样值的读取地址到达特定地址时,音调产生电路15将所指定的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改变成与第二音调部分的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地址,以使得第二音调部分的再现在位于第二音调部分内并且对应于特定地址的位置处开始。

Description

音乐演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乐演奏设备,其发出乐器的音乐演奏音调(如旋律或伴奏),并且发出代表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控制信息的控制音调。
背景技术
以往,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7-104598号所描述的,例如,已知有发射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控制音的信息传输设备。该信息传输设备具有通过使用控制信息对可听频率的载波进行调制来产生控制音调的调制器。
发明内容
然而,传统信息传输设备的调制器较为昂贵,因为该调制器由多个信息处理器构成以执行复杂计算。因此,存在着采用了调制器的音乐演奏设备(如电子风琴和电子钢琴)较为昂贵的问题。
完成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廉价的音乐演奏设备,它能够容易地产生对应于所需控制信息的控制音。为了对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各个构成部分进行描述,在括号中给出对应于后述实施例中的组件的编号以便于理解。不过,本发明的各构成部分不限于由实施例的编号表示的相应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音乐演奏设备,包括采样值存储部分(WM),用于存储通过采样多个音调得到的采样值,其表示多个音调的波形,以使得采样值的采样周期与地址相关联;再现部分(15,17),用于顺序地读出各采样值并再现音调,使得每个音调的一部分能够重复地再现,其中所述多个音调中包括的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由特定高频带中包括的频率分量形成,使得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中的每一个与用于控制外部装置(20)的控制信号(SD)的控制音调的一部分相对应;并且再现部分具有再现开始部分(S44,S76,S106,S108),用于指定分别对应于第一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开始和结束的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并开始再现第一音调;循环再现部分改变部分(S54,S84,S90,S116,S118),用于在用于读取第一音调的各采样值的读取地址到达特定地址时,将通过再现开始部分指定的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改变成与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地址,并开始再现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以使得第二音调的再现在位于第二音调部分内、并且对应于通过将偏移地址与对应于第二音调开始的地址相加所得地址的位置处开始,所述偏移地址表示对应于第一音调开始的地址与所述特定地址之间的偏移量。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音调的长度和第二音调的长度可以是相同的。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可以分别在其开始处具有无声部分。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对应于第一音调的所述部分结束的循环结束地址和所述特定地址可以是与第一音调结束相对应的地址。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再现部分可以具有存储部分(15b),用于在第一音调的再现期间存储与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开始相对应的地址。
与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开始相对应的地址可以是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开始地址。或者,该地址可以是第二音调的开始地址以及第二音调的开始地址与第二音调所述部分的开始地址之间的偏移地址。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外部装置可以具有显示单元(22)以显示乐谱,所述控制信号可以具有乐谱页面指定信号,该信号指定要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乐谱的页面位置。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代表将被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乐谱的页面位置的数据进行扩频,并且使用差分相位调制方案对扩频数据进行调制来产生乐谱页面指定信号。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音调可以是通过使用所述控制信号调制载波所得到的调制音调。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所述多个音调中包括的一个音调或多个音调进行采样所得到的各采样值可以被压缩并存储在采样值存储部分中。
根据上述构造的音乐演奏设备,通过将表示第一音调的开始的地址与所述特定地址之间的偏移量的偏移地址与对应于第二音调开始相对应的地址相加所得到的地址是对应于第二音调的结束的地址。因此,在下一采样周期,循环再现部分改变部分指定第二音调的循环开始地址作为读取地址,并从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开始处开始再现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
不同于前述传统的信息发送装置,上述构造的音乐演奏设备消除了具有调制器的必要性,实现了成本的降低。此外,当用于读取第一音调的采样值的读取地址已达到特定地址时,再现部分改变循环开始部分,以使得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再现将在位于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中、并且对应于特定地址的位置处开始。因此,上述构造的音乐演奏设备消除了控制第二音调产生开始的定时的需要。然而,在第一音调产生的开始和第二音调产生的开始被分别控制的情况下,再现部分在检测到第一音调产生完成之前不开始产生第二音调。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音调的产生会稍微延迟。换句话说,在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之间会存在很短的无声状态。然而,上述构造的音乐演奏设备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无任何中断地再现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因此,上述构造的音乐演奏装置设备通过外部设备提高了解码控制信号的精度。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在于,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各自的前半部分或各自的后半部分由相同的音调形成;并且所述特定地址是对应于相同音调一部分的中心位置的地址。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当第一音调的读取地址已达到中间位置时,则在位于第二音调中、并且对应于下一采样周期的中间部分的位置处开始再现。所述中间位置位于形成了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的相同音调的所述部分处。因此,从再现第一音调切换到再现第二音调相当于连续再现第一音调。当第二音调的相同音调的所述部分再现完成时,将连续地再现第二音调的其他部分。因此,
上述构造的音乐演奏设备确保能够不中断地容易地再现第一和第二
音调。因此,音乐演奏设备通过外部设备提高了解码控制信号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音乐演奏设备以及与音乐演奏设备一起使用的乐谱显示设备的示图。
图2是表示演奏设备的整体构造的框图。
图3A是表示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布置的存储器映射。
图3B是表示控制波形数据的各自配置的示图。
图4是表示乐谱数据的配置的示图。
图5是表示控制波形数据产生装置的整体配置的框图。
图6是表示示例扩展码的示图。
图7是表示如图5所示的扩频处理部分和差分相位调制部分的操作的时序图。
图8是表示如图5所示的差分相位调制部分的配置的框图。
图9是表示示例差分码的示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检索基本波形数据的示图。
图11是表示如图2所示的乐音发生器的配置的框图。
图12A是表示在单一模式下操作的通道累加电路的配置的框图。
图12B是表示在控制模式下操作的通道累加电路的配置的框图。
图13是初始化程序的流程图。
图14是一个自动音乐演奏程序的流程图。
图15是控制音调产生程序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控制音调产生处理的示例图。
图17是表示乐谱显示设备的整体配置的框图。
图18是表示图17所示的解码电路的构造的框图。
图19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变形例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布置的存储器映射。
图19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所述变形例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各自配置的示图。
图20是表示形成图19A和图19B所示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组合的示图。
图2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变形例的控制音调产生程序的流程图。
图22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一个变形例的控制音调产生处理的示例的示图。
图23A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变形例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布置的存储器映射。
图23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变形例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各自配置的示图。
图24是根据本发明不同变形例的控制音调产生程序的流程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不同变形例的控制音调产生程序的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a、总体构造
下面参照图1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音乐演奏设备10的总体构造进行简要说明。音乐演奏设备10根据表示诸如旋律或伴奏的音乐演奏的音乐演奏信息发出乐器的乐音(下文中简称为乐音)。此外,音乐演奏设备10还发出通过使用乐谱数据SD对载波进行调制所得到的控制乐音,所述乐谱数据SD控制将于音乐演奏设备10一起使用的乐谱显示设备20。乐谱显示设备20输入通过音乐演奏设备10发出的控制乐音,并根据该控制乐音在显示单元22上显示乐谱。
接下来对音乐演奏设备10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音乐演奏设备10具有键盘11、面板操作元件12、操作元件接口电路13、显示单元14、乐音产生电路15、音响系统16、计算机部分17、存储装置18和外部接口电路19。
键盘11由演奏者的手操作,并且是由多个白键和多个黑键形成,所述白键和黑键用于指定将产生的乐音信号的音高以及指示乐音信号的产生和停止。面板操作元件12是提供在电子乐器的操作面板上的多个操作元件。面板操作元件也是由演奏者的手操作,并且包括用于指定将被产生的乐音信号的乐音特性(如音色、音量、效果等)的操作元件,面板操作元件是用于指定音乐演奏设备10的整体操作的元件。音乐演奏设备10具有用于控制乐谱显示设备20的控制模式,和不对乐谱显示设备20进行控制的单一模式。允许用户利用面板操作元件12选择这些模式中的任一种。音乐演奏设备10具有根据预先存储的音乐演奏信息而自动播放音乐的自动演奏能力,使得用户能够利用面板操作元件12选择自动音乐演奏的乐曲并指示开始和停止乐曲的播放。此外,通过使用面板操作元件12,用户可以指定自动演奏的演奏部分的音量平衡和定位等。例如,包括在面板操作元件12中的主音量操作元件是用于改变当前正同时产生的所有乐音的操作元件。这些操作元件不仅包括开/关操作元件还包括旋转操作元件和滑动操作元件。此外,面板操作元件12还包括对应于各种操作元件的致动元件,如对应于开/关操作元件的开关,对应于旋转操作元件的音量或旋转编码器,以及对应于滑动操作元件的音量或线性编码器。
键盘11和面板操作元件12连接到与总线BS连接的操作元件接口电路13。因此,表示键盘11和面板操作元件12上的用户操作的操作信息通过操作元件接口电路13和总线BS被提供给后述的计算机部分17。显示单元14由液晶显示器(LCD)构成,其在屏幕上显示字母、图形等。显示单元14的显示由计算机部分17经由总线BS控制。
音调产生电路15从存储波形数据组的波形存储器WM读出由CPU17a指定的音调波形数据和控制波形数据,产生数字音调信号并将其提供到音响系统16。如在后面详细说明的,音调产生电路15包括用于对音调加入各种效果(例如合唱效果和混响效果)的效果器电路。波形存储器WM和音调产生电路15将在后面详细说明。音响系统16具有:D/A转换器,用于将从音调产生电路15提供的数字音调信号转换成模拟音调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转换后的模拟音调信号;以及右扬声器和左扬声器,其将放大后的模拟音调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并输出转换后的声信号。
计算机部分17由连接到总线BS的CPU17a、定时器17b、ROM17c和RAM17d构成。CPU17a根据从操作元件接口电路13和外部接口电路19提供的音乐演奏信息将产生乐音所需的信息提供至音调产生电路15。特别地,CPU17a根据演奏者按下/释放键盘11所产生的按键事件以及基于从外部设备通过外部接口电路19提供的或者存储在存储装置18中的音乐演奏信息所产生的事件来将乐音的相关参数(以下简称为乐音参数)提供至音调产生电路15,并通过音乐演奏设备10进行再现。
存储装置18包括大容量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如硬盘、软盘驱动器、CD-ROM、MO和DVD),以及用于进行存储并读取各种数据和程序的存储介质的驱动单元。数据和程序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单元18中或经由外部接口电路19从外部取回。所述存储在存储装置18中的各种数据和程序由CPU17a读取,以用于控制电子乐器。上述各种数据包括代表乐曲的演奏的乐曲数据。乐曲数据包括与乐音的产生有关的音符事件数据、与要显示的乐谱相关的乐谱事件数据、代表各种事件数据之间的时间的△时间数据等。外部接口电路19包括MIDI接口电路和通信接口电路。经由外部接口电路19,音乐演奏设备10能够连接到一个具有MIDI能力的外部设备(如不同的电子音乐设备和个人计算机),并且能够连接到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
接下来对波形存储器WM进行详细说明。在波形存储器WM中,存储了多组乐音波形数据。一组乐音波形数据由通过以特定采样频率(例如44.1kHz)对乐音进行采样所得的多个采样值形成。所述与一个乐音相关的多个采样值按序存储在波形存储器WM的连续地址中。
此外,在波形存储器WM中,存储了图3A和图3B所示、并且代表形成了控制音调的一部分的音调的波形的控制波形数据组G1到G8。控制波形数据组G1到G8的产生将在下文说明。乐谱数据SD由图4所示的头部部分、主体部分和尾部部分形成。头部部分是1字节的数据,其包括代表主体部分的长度的信息。主体部分是2字节的数据,其包括代表乐曲编号的乐曲信息和代表乐谱的页面位置的页面信息。尾部部分是1字节的数据,包括代表乐谱数据SD结尾的信息。在下文中,将把乐谱数据SD作为具有32位的整体数据进行说明。更具体地说,将把尾部部分的第0位称为乐谱数据SD的最低有效位LSB,并将头部部分的第7位称为乐谱数据SD的最高有效位MSB。所述最高有效位MSB和最低有效位LSB是伪数据,将被乐谱显示设备20忽略。
通过与音乐演奏设备10和乐谱显示设备20分开提供(如图5所示)的控制波形数据产生设备WP来产生控制波形数据组G1到G8,并将其存储在波形存储器WM中。乐谱数据SD从最低有效位LSB开始朝向最高有效位MSB按序一位接一位地输入扩频处理部分WP1。下文中,乐谱数据SD的每一位称为一个符号。此外,扩频码PN也将输入扩频处理部分WP1。扩频码PN是具有一定周期性的伪随机数码串。在本实施例中,扩频码PN是具有11个如图6所示码片的码。扩频码PN的每个位被称为一个码片。符号速率“fa”(即乐谱数据SD在基带中传输的通信速度)为400.9sps的(符号/秒)(见图7)。扩频码PN的周期与符号速率“fa”一致。因此,扩频码PN的码片速率“fb”是4410cps(码片/秒)。
输入到扩频处理部分WP1的符号使用扩频码PN来扩频。具体来说如图7所示,在符号值是“1”的情况下,从扩频处理部分WP1直接输出扩频码PN。在符号值是“O”的情况下,从扩频处理部分WP1输出通过将扩频码PN的相位反转所得的码。
通过扩频处理部分WP1扩频的符号从最开始的码片开始直到最后一个码片逐码片地输入差分相位调制部分WP2。如图8所示,差分相位调制部分WP2由延迟部分WP2a和XOR计算部分WP2b构成。延迟部分WP2a将从XOR计算部分WP2b(接下来将进行说明)输出的计算结果延迟一个码片的周期,然后将延迟后的结果输出至XOR计算部分WP2b。XOR计算部分WP2b对从延迟部分WP2a输入的码值和从扩频处理部分WP1输入的码值执行异或运算,然后输出计算结果。经过扩频处理部分WP1扩频的每个符号均通过差分相位调制部分WP2转换成四个码中的任何一个,如图9所示。更具体地说,值为“1”的符号转换成差分码P1或差分码N1,而值为“0”的符号转换成差分码P0或差分码N0。
从XOR计算部分WP2b输出的差分码输入低通滤波器WP3。低通滤波器WP3是用于限制从后述的通带调制部分WP5输出的控制音调的频带的滤波器。从低通滤波器WP3输出的差分码输入到希尔伯特变换部分WP4。希尔伯特变换部分WP4通过对差分码的相位进行偏移来变换差分码。通带调制部分WP5使用从希尔伯特变换部分WP4输出的信号对从载波产生部分WP6输出的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将差分码的频带转移到包括在音频频带的高频带,以及提取上边带并输出由包括在上边带中的频率分量形成的控制音调。如上所述,通过差分码的频带减半,本实施例降低了噪声导致的影响,从而提高了通过后述解码电路29解码乐谱数据SD的精度。由于载波频率是17.64kHz,因而控制音调一般很难被听到。然后,波形数据提取部分WP7采样控制音调,并且将采样周期的采样值作为控制音调的波形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采样频率为44.1kHz。
虽然从差分相位调制部分WP2依次输出差分码P1、P0、N1和N0的差分相位调制部WP2,但差分码变换的类型限于如图3B所示的8种不同的变换。因此,数字信号(例如,一组或多组乐谱数据)输入到控制波形数据产生装置WP的扩频处理部分WP1,从而从差分相位调制部分WP2输出上述8种不同变换的表示,并将表示控制音调的波形数据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然后,波形数据提取部分WP7从表示存储在缓冲存储器中的控制音调的波形数据中提取某些采样值,来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1至g8。更具体地说,通过将差分码切换的部分假定为中心,提取位于中心前面和后面的多个的采样值。在本实施例中,采样频率为44.1kHz。在以差分码切换的部分为中心提取110个采样值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基本波形数据g1至g8中每一组的开始等同于前一半差分码的中心,而基本波形数据g1至g8中每一组的结束等同于后一半差分码的中心。
具体来说,如图10所示,提取等同于差分码P0的后半部分以及差分码N1的前半部分的部分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1。基本波形数据g2至g8中的其他组也与基本波形数据g1类似地进行提取。具体来说,提取等同于差分码P0的后半部分以及差分码N0的前半部分的部分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2。此外,提取等同于差分码N0的后半部分以及差分码P1的前半部分的部分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3,并提取等同于差分码N0的后半部分以及差分码P0的前半部分的部分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4。另外,提取等同于差分码P1的后半部分以及差分码P1的前半部分的部分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5,并提取等同于差分码P1的后半部分以及差分码P0的前半部分的部分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6。提取等同于差分码N1的后半部分以及差分码N1的前半部分的部分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7,并提取等同于差分码N1的后半部分以及差分码N0的前半部分的部分作为基本波形数据g8。在如上所述提取的基本波形数据g1至g8中每一个的开始处,添加具有在基本波形数据中相同的特定长度的无声部分,以作为控制波形数据组G1至G8存储在波形存储器WM中。不过也可以不添加无声部分。形成每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采样值以连续的地址按照针对每个控制波形数据组进行采样的顺序进行存储。控制波形数据组G1至G8具有相同的数据大小。控制波形数据组具有相同的表示基本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之间的偏移量的偏移地址。音乐演奏设备10可以通过组合上述提取的控制波形数据组G1至G8来形成波形数据,该波形数据表示已经使用期望的乐谱数据SD调制了其载波的整个控制音调。
b、音调产生电路的构造
接下来对音调产生电路15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现在对音调产生电路15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音调产生电路15具有多个音调产生通道CHO、CH1…CH31(例如32个通道),其从波形存储器WM读取波形数据以产生数字音调信号。此外,音调产生电路15还具有通道累加电路15a,用于对音调产生通道CHO、CH1…CH31处产生的数字音调信号进行累加并将累加的信号输出至音响系统16。此外,音调产生电路15还具有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其输入从CPU17a输出的乐音参数以控制音调产生通道,并在特定的定时将输入的乐音参数输出至音调产生通道CHO、CH1…CH31。接下来对音调产生通道CHO、CH1…CH31、通道累加电路15a和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进行详细说明。
b1、音调产生通道
彼此构造相似的每个音调产生通道CHO、CH1…CH31都以特定的采样周期产生数字音调信号。下文中将在音调产生通道处产生数字音调信号简称为音调产生。音调产生通道CHO、CH1…CH31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低频信号发生电路LFO、音高改变电路PEG、截止频率改变电路FEG和音量改变电路AEG。此外,音调产生通道CHO、CH1…CH31中的每一个还具有地址产生电路ADR、采样插值电路SPI、滤波器电路FLT和音量控制电路AMP。
低频信号发生电路LFO产生在音调产生开始后周期性地改变音高、音色和音量的低频信号,并将所产生的低频信号提供至地址产生电路ADR、滤波器电路FLT和音量控制电路AMP。通过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从CPU17a将低频信号控制参数提供到低频信号产生电路LFO。低频信号控制参数包括指定从低频信号产生电路LFO输出的低频信号的波形、频率和幅度的数据。
音高改变电路PEG将用于控制数字音调信号的音高的音高控制信号提供至地址产生电路ADR。音高改变电路PEG产生随时间变化的音高控制信号,使得元素信号的音高在音调产生开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然后将所产生的音高控制信号提供至地址产生电路ADR。随时间变化的音高控制信号的序列被称为音高包络。截止频率改变电路FEG将用于控制数字音调信号的频率响应的截止频率控制信号提供给滤波器电路FLT。截止频率改变电路FEG产生随时间变化的截止频率控制信号,使得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在音调产生开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然后将所产生的截止频率控制信号提供至滤波器电路FLT。随时间变化的截止频率控制信号的序列被称为截止包络。音量改变电路AEG将用于控制数字音调信号的音量的音量控制信号提供至音量控制电路AMP。音量改变电路AEG产生随时间变化的音量控制信号,使得数字音调信号的音量在音调产生开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然后将所产生的音量控制信号提供至音量控制电路AMP。随时间变化的音量控制信号的序列被称为音量包络。
地址产生电路ADR将表示按下按键的音高并且包括在从CPU17a经由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提供的乐音参数中的音高值、从音高改变电路PEG提供的音高控制信号和从低频信号发生电路LFO提供的低频信号进行组合,并计算出音高偏移量。经由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从CPU17a将波形数据信息提供至地址产生电路ADR。波形数据信息由将被从波形存储器WM读出的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循环开始地址、循环结束地址和表示波形数据的音高的原始音高形成。
地址产生电路ADR能够循环产生位于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之间的地址。因此,每个音调产生通道可以循环再现(循环播放)位于波形数据中一部分处的数据。这种能力被称为循环能力。音高偏移量是原始音高和要产生的乐音音高之差。根据音高偏移量,地址产生电路ADR确定波形数据的读取速率。然后地址产生电路ADR以确定的读取速率从波形存储器WM读出波形数据。不过,由于根据音高偏移量确定的读取速率通常包括小数部分,因此读出波形数据处的地址也包括整数和小数。因此,为了读出波形数据,使用整数来读取波形数据的一对相邻采样值,从而将读取的采样值提供至采样插值电路SPI。不过,为了读取控制波形数据,音高偏移量为“0”,因此可以以原始音高直接发出控制音调。采样插值电路SPI使用所提供的一对采样值和地址的小数部分来执行插值,产生数字乐音数据并将所产生的数字乐音数据提供至滤波器电路FLT。
滤波器电路FLT对从截止频率改变电路FEG提供的截止频率控制信号和从低频信号产生电路LFO提供的低频信号进行组合,并计算出滤波的截止频率。滤波器控制参数也被从CPU17a经由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提供至滤波器电路FLT。滤波器控制参数包括用于选择滤波器类型(例如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滤波器选择信息。滤波器电路FLT指定根据滤波器选择信息选择的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来作为所得的截止频率,利用此滤波器对从采样插值电路SPI提供的波形数据进行滤波,并将所得的数据输出至音量控制电路AMP。然而,将不对控制波形数据执行滤波。
音量控制电路AMP对从音量改变电路AEG提供的音量控制信号和从低频信号产生电路LFO提供的低频信号进行组合,并计算出要产生的乐音信号的音量。然后,音量控制电路AMP根据所获得的音量放大从滤波器电路FLT提供的波形数据,并将放大的数据输出至通道累加电路15a。然而,将被放大的控制波形数据不具有所获得的音量,而是具有预定的音量(例如最大音量)。
在音乐演奏设备10处于控制乐谱显示设备20的控制模式的情况下,为控制音调预留任一个音调产生通道(例如音调产生通道CH31)。换句话说,预留的音调产生通道仅产生控制音调,并不产生任何乐音。因此能够同时产生的乐音的数量被限制为31。
b2、通道累加电路15a
如图12A所示,通道累加电路15a具有部分累加电路15al、效果处理电路15a2、音量调节电路15a3、声像调整电路15a4、累加电路15a5和声音效果电路15a6。部分积累电路15al针对每个手动音乐演奏部分和每个自动音乐演奏部分累加在每个采样周期从音调产生通道CHO、CHL...CH31输出的数字音调信号,并将累加的信号输出至效果处理电路15a2和音量调整电路15a3。效果处理电路15a2添加将要共同添加至手动音乐演奏部分和自动音乐演奏部分的效果(例如,合唱效果、混响效果)。音量调整电路15a3根据从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输入的音量设置参数来放大各部分的音量,然后将这些信号输出至声像调整电路15a4。声像调整电路15a4根据从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输入的声像设置参数调整各部分的数字音调信号的位置,然后将调整后的信号输出到累加电路15a5。累加电路15a5对各部分的输入数字音调信号进行累加,并将累加信号输出到声音效果电路15a6。声音效果电路15a6将效果添加到累加的数字音调信号,并将信号输出到音响系统16。
然而,在音乐演奏设备10处于用于控制乐谱显示设备20的控制模式的情况下,音调产生通道CH31被指定作为用于产生控制音调的数字音调信号的音调产生通道。因此如图12B所示,从音调产生通道CH31输出的数字音调信号将不被输出到效果处理电路15a2,而是仅输出到音量调整电路15a3。虽然用于指定音乐演奏部件的音量平衡的音量设置参数分别被提供至该音乐演奏部件的音量调整电路15a3,但提供到音量调整电路15a3以控制音调的音量设置参数的值是一个固定值。该固定的音量设置参数值是例如“127”(最大值)。虽然用于指定音乐演奏部件的位置的声像设置参数分别提供至该音乐演奏部分的声像调整电路15a4,但提供到声像调整电路15a4以控制音调的声像设置参数值也是一个固定值。该固定的声像设置参数值是例如仅从任一扬声器(例如,左扬声器)输出的值。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由于从左、右扬声器发出的控制音调的干扰所导致的问题不会出现,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从另一扬声器发出控制音调。
b3、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
接下来对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进行说明。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输入从CPU17a经由总线BS提供的乐音参数,并将所输入的乐音参数输出至音调产生通道CH0、CH1…CH31的各电路。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具有处理寄存器,用于对发送至音调产生通道CH0、CH1…CH31、并且与当前正被音调产生通道CH0、CH1…CH31产生的控制音调相关的波形数据信息进行存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还具有预留寄存器,其存储与音调产生通道CH0、CH1…CH31接下来将要产生的控制音调相关的波形数据信息。此外,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输入表示音调产生电路15的各电路(地址产生电路ADR、音高改变电路PEG、截止频率改变电路FEG、音量改变电路AEG等)的状态的参数,并将参数输出至CPU17a。
接下来对上述构造的音乐演奏设备10的操作进行说明。当用户打开音乐演奏设备10的电源开关(图中未示出)时,CPU17a执行图13所示的初始化程序。CPU17a在步骤S10启动初始化处理,并在步骤S12初始化音乐演奏设备10的各电路。更具体地,CPU17a从ROM17c读出与将被分配给键盘11的音色有关的数据和将被显示在显示单元14上的图像数据,并使用所读取的数据作为初始值。在步骤S14,CPU17a启动定时器17b,并设置定时器17b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如每隔1毫秒)产生定时器中断。在步骤S16,CPU17a许可从操作元件接口电路13发送的中断。在步骤S18,CPU17a终止初始化处理。
当CPU17a检测到操作元件接口电路13中做出了由用户按下/释放按键的操作所引起的中断时,CPU17a执行未示出的乐音产生程序,并根据用户按下/释放按键的操作启动或停止乐音的产生。当CPU17a检测到用户切换模式的指令所导致的中断时,CPU17a执行未示出的模式切换程序,并根据用户的模式切换指令切换操作模式。
当CPU17a检测到已经由用户指示开始自动演奏导致操作元件接口电路13做出中断时,CPU17a执行图14所示的自动音乐演奏程序。
在自动音乐演奏处理在步骤S20中开始后,CPU17a前进到步骤S22以开始使用计时器17b测量时间。在步骤S24,CPU17a从存储装置18(或以前复制的RAM17d)读出用户所选的乐曲,并且从包括在读取的乐曲数据中的事件数据中查找其节拍时钟定时与当前时刻相符的事件数据。在不存在适当的事件数据的情况下,CPU17a的给出“否”,并再次执行步骤S24。在存在适当的事件数据的情况下,CPU17a的给出“是”并前进到步骤S26,以读出事件数据并将读出的事件数据存储在事件处理缓冲器中。在步骤S28,根据存储在事件处理缓冲器中的事件数据的类型,CPU17a判定接下来要进行的处理。在该事件数据是与键按压或键释放有关的关键事件数据的情况下,CPU17a前进到步骤S30以执行未示出的乐音产生程序,来启动或停止与关键事件数据对应的乐音的产生。在开始或停止乐音产生之后,CPU17a返回步骤S24。
当在步骤S28中检测到的事件数据是包括表示要在乐谱显示设备20上显示的乐谱页面的乐谱数据SD的乐谱事件数据时,CPU17a前进到步骤S32,以判定当前的操作模式是单一模式还是控制模式。在音乐演奏设备10处于单一模式的情况下,CPU17a返回到步骤S24。在音乐演奏设备10处于控制模式的情况下,CPU17a前进到步骤S34以执行如图15所示的控制音调产生程序。
下面参照图15和图16对控制音调的产生进行具体描述。提供图16的示例,其中假设从乐谱数据SD的最低有效位LSB侧到最高有效位MSB侧的范围内的符号值串为"0101..."。控制波形数据G4、控制波形数据G1、控制波形数据G8、控制波形数据G3等对应于从乐谱数据SD的最低有效位LSB侧到最高有效位MSB侧的范围内的一对相邻的位。具体来说,控制波形数据G4对应于第0位和第1位,而控制波形数据G1对应于第1位和第2位。控制波形数据G8对应于第2位和第3位,控制波形数据G3对应于第3位和第4位。另外在图16中,在后面将要执行的后述步骤的定时相对应的位置处提供步骤编号。
在步骤S40中启动控制音调产生处理之后,CPU17a前进到步骤S42,选择乐谱数据SD的前两个符号(即第0位和第1位)作为要首先处理的目标符号。在步骤S44中,CPU17a从控制波形数据组G1到G8中选择一组与所选择的两个符号对应的控制波形数据(在图16的示例中为控制波形数据G4),并将所选择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各个地址写入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提供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处理寄存器。所述各个地址包括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循环开始地址是形成控制波形数据的基本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循环结束地址是基本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
在步骤S46中,CPU17a使用在步骤S44中选择的控制波形数据指示音调产生通道CH31开始产生数字音调信号。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在每个采样周期递增偏移地址,以使得读取地址在写入处理寄存器中的开始地址开始逐一前进。然后,地址产生电路ADR读出在读取地址中存储的采样值。如上所述,音调产生通道CH31产生对应于在步骤S44选择的控制波形数据的数字音调信号。
在步骤S48中,CPU17a判定读取地址是否已经比写入处理寄存器中的开始地址进一步前进。更具体地说,CPU17a判定偏移地址是否大于开始地址与对应于无声部分结束的地址之差。在读取地址没有比循环开始地址进一步前进的情况下,CPU17a再次执行步骤S48。在读取地址比循环开始地址进一步前进的情况下,CPU17a前进到步骤S50,以判定要处理的目标符号是否包括乐谱数据SD的最高有效位MSB。在目标符号不包括乐谱数据SD的最高有效位MSB的情况下,CPU17a给出“否”,并进行到步骤S52。在步骤S52,CPU17a将两个目标符号向乐谱数据SD的最高有效位MSB侧移动l位,以选择接下来的两个目标符号。例如,由于在步骤S42中选择的第一目标符号是乐谱数据SD的第0位和第l位,因此在第一次执行步骤S52中选择的符号是乐谱数据SD的第2位和第1位。
在接下来的步骤S54中,CPU17a选择对应于在上述步骤S52中选择的目标符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并且将所选控制波形数据的各种地址写入提供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预留寄存器中。在下一步骤S56,CPU17a判定读取地址是否已到达写入所述处理寄存器中的循环结束地址。在读取地址未到达循环结束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否”,并再次执行步骤S56。在读取地址已经到达循环结束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返回到步骤S48。
在音调产生通道CH31中,当读取地址已经到达循环结束地址时,地址产生电路ADR将写入预留寄存器的各种地址复制到处理寄存器。然而,在这个阶段,该偏移地址将不会改变。地址产生电路ADR如下指定用于下一采样周期的读取地址。首先,地址产生电路ADR将偏移地址与复制到所述处理寄存器中的开始地址相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相加得到的地址等于复制到处理寄存器的结束地址(循环结束地址)。因此,偏移地址被设置为开始地址和复制到处理寄存器的循环开始地址之间的偏移量。其结果是,将被用于下一采样周期的读取地址是复制到处理寄存器的循环开始地址。
通过重复上述步骤S48至S56,CPU17a顺次选择对应于两个目标符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在图16的示例中为控制波形数据G4、控制波形数据1、控制波形数据G8、控制波形数据G3等)。在每次选择控制波形数据组时,CPU17a将数据的各种地址写入预留寄存器。在步骤S50,在目标符号包括乐谱数据SD的最高有效位MSB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前进到步骤S58以清空预留寄存器。比如,在CPU17a将“0”写入预留寄存器,来作为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中的每一个。在预留寄存器具有“0”的情况下,音调产生通道CH31在读出和再现当前正在再现的控制波形数据的最后数据之后,停止音调产生。然后CPU17a前进到步骤S60以终止控制音调产生处理。
下面再次对自动演奏处理(图14)进行说明。在存储在事件处理缓冲器中的事件数据是不同于上述数据的其他数据的情况下,CPU17a前进到步骤S36,以进行该事件数据的对应处理,然后返回步骤S24。在事件数据是用于改变音色的程序改变数据的情况下,CPU17a产生指示音色改变的音调控制参数,将所产生的参数输出到音调产生电路15,并返回步骤S24。在步骤S26存储的事件数据为结束数据的情况下,CPU17a前进至步骤S38以终止自动音乐演奏处理。
接下来将对乐谱显示设备20进行说明。乐谱显示设备20是诸如小型计算机和移动电话的个人数字助理,其具有面板操作元件21、显示单元22、显示控制电路23、触摸面板24、操作元件接口电路25、计算机部分26、通信接口电路27、声音采集器28和解码电路29,如图17所示。面板操作元件21包括用于打开/关闭乐谱显示设备20的电源开关,和用于控制显示单元22亮度的按钮。面板操作元件21连接到操作元件接口电路25,从而使用户对面板操作元件21的操作可以被检测到。
显示单元22由液晶显示器(LCD)构成,并在显示屏幕上显示字母、图形等。显示单元22的显示由显示控制电路23控制。乐谱显示设备20的显示单元22的显示面积比音乐演奏设备10的显示单元14的显示面积大。显示控制电路23从后述的计算机部分26通过总线BUS输入代表将被显示在显示单元22上的图像的图像数据。
触摸面板24与显示单元22的显示屏幕重叠放置。此外,触摸面板24还连接至操作元件接口电路25,因此触摸面板24将被操作元件接口电路25控制,以将代表用户触摸位置的坐标的坐标数据输出至操作元件接口电路25。
操作元件接口电路25将与面板操作元件21的操作以及触摸面板24的操作有关的各种数据通过总线BUS提供至计算机部分26。
与音乐演奏设备10的计算机部分17类似,计算机部分26由CPU26a、定时器26b、ROM26c和RAM26d构成。此外,通信接口电路27使得乐谱显示设备20通过无线电或利用电缆连接至诸如个人计算机的具有MIDI能力的外部设备,并且使得乐谱显示设备20能够连接到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
声音采集器28由输入声音信号的麦克风和放大电路构成。声音采集器28设置在乐谱显示设备20的一个角的位置处,并且当乐谱显示设备20被安装在音乐演奏设备10上时,所述声音采集器28靠近音乐演奏设备10的左扬声器(见图1)。解码电路29输入通过声音采集器28采集和放大的声信号,并使用从音乐演奏设备10发出的控制音调来解码乐谱数据SD。输入解码电路29的声信号被输入高通滤波器29a,如图18所示。高通滤波器29a从输入的声信号中移除包括在低于控制音调频带的频带中的频率分量,并将所得信号输出到延迟部分29b和乘法部分29c。
延迟部分29b将输入信号延迟相当于差分码的1码片的时间,然后将延迟后的信号输出到乘法部分29c。乘法部分29c通过将从高通滤波器29a输入的信号乘以从延迟部分29b输入的信号来进行延迟检测。从乘法部分29c输出的信号通过低通滤波器29d转换成基带信号,以便输入到相关部分29e。相关部分29e使用扩频码PN输出相关系数(见图6)。从相关部分29e输出的相关系数输入到峰值检测部分29f。峰值检测部分29f以扩频码PN的周期提取所输入的相关系数的正或负的峰值分量。所提取的峰值分量值输入码判定部分29g。当输入峰值分量的值为“1”时,判定部分29g定义码(即,形成乐谱数据SD的符号)值为“0”,而当输入峰值分量值为“-1”时,定义码值为“1”。
因为每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范围是从一个符号的中点到相邻符号的中点,因此不会发出相当于与乐谱数据SD的最低有效位LSB和最高有效位MSB对应的差分码第一位和最后5位(或6位)的控制音调。因此,解码的乐谱数据SD中的最低有效位LSB和最高有效位MSB各自的值可以与从音乐演奏设备10发送的乐谱数据SD的最低有效位LSB和最高有效位MSB的值不同。不过,由于如上文所述,第0位和第31位是空位,因此不会产生任何问题。如上所述解码的乐谱数据SD经由总线BUS输出到CPU26a,而CPU26a从ROM26c读出与输入的乐谱数据SD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并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控制电路23。结果,在显示单元22上显示对应于解码的乐谱数据SD的图像。更具体地说,随着音乐演奏设备10的音乐演奏的进行,在显示单元22上显示表示乐谱的图像。此外,本实施例可以修改为执行如下程序,其中通过声音采集器28采集和放大的声信号不输入解码电路29,而是输入计算机部分26,由CPU26a而不是解码电路29将输入的声信号转换成乐谱数据SD。
上述构造的音乐演奏设备10消除了使用电缆将音乐演奏设备10与乐谱显示设备20连接的必要性,能够容易地将乐谱数据SD传输至乐谱显示设备20。此外,与使用电缆将乐谱显示设备20与音乐演奏设备10相连接的情况相比,可以放宽乐谱显示设备20在布置上的限制。此外,不同于上述传统的信息发送装置,音乐演奏设备10还消除了具有调制器的必要性,实现了成本的降低。此外,因为音乐演奏设备10通过组合控制波形数据组来产生对应于所需乐谱数据SD的控制音调,因此与针对具有不同值的乐谱数据SD存储代表已调制载波的整个控制音调的波形数据的情况相比,音乐演奏设备10可以显著节省波形存储器WM37的空间。此外,每个控制波形数据组都由基本波形数据构成,在基本波形数据中,差分码在数据的中点切换。因此与差分码在每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末尾切换的情况不同,本实施例消除了与差分码切换的部分相对应的控制音调的不连续部分。因此音乐演奏设备10能够通过乐谱显示设备20提高解码乐谱数据SD的精度。
此外,通过使用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循环能力,本实施例设计为使得各自代表形成乐谱数据SD的两个相邻符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被连续读出。在控制波形数据组的音调产生被分配给一个或多个音调产生通道、以使得可以对每个控制波形数据组做出开始音调产生的指示的情况下,必须使得一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音调产生的结束与下一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音调产生的开始同步。换句话说,CPU17a或音调产生电路15必须调整读出每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定时。然而通过上述的构造,本实施例能够容易和可靠地再现控制波形数据组,而不中断控制波形数据组。因此,本实施例实现了CPU17a和音调产生电路15的简单配置,并简化了控制音调控制程序的配置。此外,如上所述,因为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控制音调不会被中断,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通过乐谱显示设备20提高解码乐谱数据SD的精度。此外,在上述配置的情况下,相当于控制音调的符号边界的部分可能受到低通滤波器WP3和希尔伯特变换部分WP4的处理的影响。因此,本实施例设计为将符号(差分码)的边界定义为中点来提取控制波形数据组g1至g8。由此,本实施例避免了相当于将发送的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符号的边界部分的部分受到宽频带范围噪声的影响,消除了干扰音乐演奏的可能性。
此外,本实施例设计为在音乐演奏设备10处于控制模式的情况下,用于产生控制音调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音量为恒定的。具体来说,即使用户操作主音量操作元件,也仅有乐音部分的音量发生改变,控制音调的音量固定在最大音量。此外,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和插值电路SPI设置为使得控制音调的音高保持在其原始音高。因此,本实施例能够保持通过乐谱显示设备20解码乐谱数据SD的精度恒定。此外,由于控制音调的频带为较高且窄的约18kHz,因此尽管控制音调的音量固定为最大,用户也很难辨别出所产生的控制音调。因此控制音调不会影响音乐演奏。
此外,本实施例设计为仅从左扬声器产生控制音调。因此本实施例避免了从多个扬声器同时发出控制音调时出现的控制音调的干扰。因此本实施例避免了通过乐谱显示设备20解码乐谱数据SD的精度降低。
在执行本发明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目的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循环能力,可以在不中断的情况下连续读出和再现控制波形数据组。不过,本实施例可以修改为通过使用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循环能力,不仅读出和再现控制音调,还在不中断的情况下连续读出和再现音调波形数据组。通过这种变型例,音乐演奏设备10能够通过改变将要连续读出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排列次序来产生各种音色的乐音。此外,与将这些音色的乐音波形数据组存储在波形存储器WM中的情况相比,该变型例能够显著节省波形存储器WM的空间。
此外,本实施例被设计为使得乐谱数据SD作为乐谱事件数据嵌入在乐曲数据中,从而将响应于检测到乐谱事件数据来执行控制音调产生处理。然而,本实施例可以变形例为使得面板操作元件12被分配了切换乐谱页的功能,从而对用户对该操作元件的操作的检测将触发执行控制音调产生处理。
此外,上述实施例被设计为利用步骤S52选择将被处理的每个时间目标符号,利用步骤S54选择相应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然而,本实施例可以变形例为利用步骤S46指示开始乐音产生之前确定与乐谱数据SD对应的各组控制波形数据的序列。在此情况下,替代步骤S52和步骤S54,根据之前确定的序列将控制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结束地址、循环开始地址、循环结束地址写入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在此情况下,可以存储表示特定乐谱数据SD和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序列之间的关系的表格,从而将根据该表格确定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序列。该变形例可以消除对选择目标符号以选择与所选符号对应的一组控制波形数据的需要,使得能够简化控制音调产生程序。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用户对主音量操作元件的操作仅导致乐音部件的音量的变化,而控制音调的音量固定为最大。然而,控制音调的音量会受到主音量操作元件的操作的影响。在此情况下,本实施例将变形例为使得控制音调的音量的减小量小于乐音部件的音量的减小量。
此外,将产生乐音的音调产生通道的滤波器电路FLT的截止频率可以被控制为使得作为乐音的频率分量、并且包含在控制音调的频带中的频率分量的音量充分小于控制音调的音调音量。可替换的,当对乐音进行采样时,包含在控制音调的频带中的频率分量的音量充分减小。例如,优选地,作为乐音的频率分量、并且包含在控制音调的频带中的频率分量的音量与控制音调的音量之间的差为10dB以上。将产生乐音的音调产生通道的滤波器电路FLT的截止频率可以被调节为使得乐音的频带将不会与控制音调的频带交叠。当对乐音进行采样时,可以预先消除控制音调的频带中包含的频率分量。通过这些变形例,可以进一步提高利用乐谱显示设备20对乐谱数据SD进行解码的精度。
此外,如图19A和图19B所示,例如,各自具有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中的两个的控制波形数据组G14、G16、…、G23、G24、…、G84、G87可以存储在波形存储器WM中。通过组合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中的两个,可以形成多达56个不同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然而,由于具有不能在一行中存在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组合的控制波形数据组是不必要的,因此只有图20中以圆圈表示的28个不同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将被存储到波形存储器WM中。在每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开始处,设置了长度在各控制波形数据组之间相同的无声部分。然而,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可以省略无声部分。
在此情况下,执行图21中示出的控制音调产生程序,而不是执行图15所示的控制音调产生程序。更具体地,在于步骤S70处开始控制音调产生处理之后,CPU17a前进到步骤S72,以根据乐谱数据SD的各符号的值的序列确定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序列。在图22所示的示例中,假设范围为从乐谱数据SD最低有效位LSB侧到最高有效位MSB侧的符号值序列为“0101…”。在此情况下,CPU17a首先选择与乐谱数据SD的第0位和第1位对应的控制波形数据G41作为第一控制波形数据。更具体地,形成控制波形数据G41的基本波形数据g4的后半部分和基本波形数据g1的前半部分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第0位的值。此外,形成接下来将描述的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的基本波形数据g1的后半部分和基本波形数据g8的前半部分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第1位的值。
接下来,CPU17a选择与乐谱数据SD的第1位和第2位的各值对应的控制波形数据G81和第一控制波形数据作为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类似于第一控制波形数据,更具体地,控制波形数据G81的后半部分为基本波形数据g1。形成控制波形数据G81的基本波形数据g8的前半部分对应于基本波形数据g1的后半部分。此外,形成接下来将描述的第三控制波形数据的基本波形数据g8的后半部分和基本波形数据g3的前半部分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第2位的值。
接下来,CPU17a选择与乐谱数据SD的第2位和第3位的各值对应的控制波形数据G83和第二控制波形数据作为第三控制波形数据。类似于第二控制波形数据,更具体地,控制波形数据G83的前面部分为基本波形数据g8。此外,形成控制波形数据G83的基本波形数据g3的后半部分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第3位的值。
尽管乐谱数据SD的容量为4字节(32位),但是CPU17a还以类似于上述第0位到第3位情况下的方式对位于高于第3位的位置处的相邻两个符号所对应的第4位至第32位控制波形数据进行选择。更具体地,CPU17a对控制波形数据进行选择以使得满足下面的四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控制波形数据组是与乐谱数据的目标符号对应的数据。第二个条件是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后面部分由形成前一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后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形成,而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前面部分由形成前一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形成。第三个条件是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的后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后半部分和形成控制波形数据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前半部分对应于相同的差分码。第四个条件是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后半部分和形成控制波形数据的后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前半部分对应于相同的差分码。
接下来,将说明控制波形数据的读取。CPU17a在步骤S74将用于识别当前正在处理的控制波形数据的控制波形计数值“n”初始化为“1”。在步骤S76,CPU17a将第一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地址写入设置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处理寄存器中。在图22所示的示例中,CPU17a将控制波形数据G41的各地址写入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处理寄存器中。循环开始地址是与无声部分的结束对应的地址。在步骤S78,CPU17a通过利用第一控制波形数据指示开始产生数字音调信号来指示音调产生通道CH31开始产生控制音调。
在步骤S80,CPU17a判断读取地址是否超过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中心地址(作为形成控制波形数据的两组基本波形数据中后一个的基本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在读取地址未超过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中心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否”,并再次执行步骤S80。在读取地址超过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中心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在步骤S82将控制波形计数值“n”加1。由于控制波形计数值“n”已被初始化为“1”,因此在读取地址超过了作为第一控制波形数据的控制波形数据G41的循环中心地址的情况下,CPU17a将控制波形计数值设置为“2”。
在步骤S84,CPU17a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各地址写入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处理寄存器中。循环开始地址是形成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开始地址。循环结束地址是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结束地址。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将通过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加到偏移地址得到的地址定义为读取地址。偏移地址不会由于执行步骤S84而改变。如上所述,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和紧邻的前一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具有由同一基本波形数据组形成的后面部分,而偏移地址不会在开始地址在步骤S84中被改变前后有任何改变。因此,地址产生电路ADR能够继续读取基本波形数据组。
在图22所示的示例中,例如,第一控制波形数据组和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组各自的后面部分由基本波形数据组g1形成,从而地址产生电路ADR能够在执行步骤S84的前后继续读取基本波形数据组g1。当地址产生电路ADR已将读取地址移至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结束地址,则地址产生电路ADR将下一采样周期的读取地址设置在循环开始地址处。换言之,将开始地址和循环开始地址之差设置为偏移地址。然后,CPU17a开始读取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在图22的示例中,当读取地址已经前进到控制波形数据G81的循环结束地址,则形成控制波形数据G81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g8的开始地址被设置为下一采样周期的读取地址。
在步骤S86,CPU17a判断读取地址已经从结束地址变换至循环开始地址。在读取地址还未从结束地址变换至循环开始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否”,并再次执行步骤S86。
在读取地址已从结束地址变换至循环开始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前进到步骤S88,以将控制波形计数值“n”加1。在图22的示例中,在读取地址已经达到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以将读取地址变换至形成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g8的开始地址的情况下,将控制波形计数值“n”设置为“3”。在步骤S90,CPU17a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各地址写入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的处理寄存器中。在此情况下,循环开始地址是形成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而循环结束地址是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
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将读取地址设置在通过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加上偏移地址得到的地址处。同样在此情况下,偏移地址将不会由于执行上述步骤S90而改变。如上所述,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和紧邻的前一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具有由同一基本波形数据组形成的前面部分,而偏移地址不会在开始地址在步骤S84中被改变前后有任何改变。因此,地址产生电路ADR能够继续读取基本波形数据组。在图22所示的示例中,例如,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组和第三控制波形数据组各自的前面部分由基本波形数据组g8形成,从而地址产生电路ADR能够在执行步骤S90前后继续读取基本波形数据组g8。
在步骤S92,CPU17a判断控制波形计数值“n”是否是“32”,以确定是否已经完成了产生用于形成乐谱数据SD的32位控制音调的指示。在控制波形计数值“n”不是“32”的情况下,CPU17a给出“否”,并前进到步骤S80。在控制波形计数值“n”是“32”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前进到步骤S94以判断读取地址是否已达到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在读取地址还未达到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否”,并再次执行步骤S94。在读取地址已达到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前进到步骤S96,以指示音调产生通道CH31停止产生数字音调信号以停止产生控制音调,并进一步前进到步骤S98以结束控制音调产生处理,从而返回自动演奏处理。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该变形例不需要预留寄存器,这简化了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的构造。
此外,如图23A和图23B所示,波形存储器WM可以存储控制波形数据组G01至G08和控制波形数据组G10至G80,在控制波形数据组G01至G08的每一个中,在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的每一个的前面设置与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相同长度的无声部分,还在每个无声部分的前面进一步设置短的无声部分,在控制波形数据组G10至G80的每一个中,在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的每一个的后面设置与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相同长度的无声部分,还在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的每一个的前面进一步设置短的无声部分。控制波形数据组G01至G08和控制波形数据组G10至G80在数据的开始处设置相同长度的短无声部分。类似地,然而,可以不对上述实施例设置短的无声部分。
在此情况下,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和无声部分以连续地址交替存储在波形存储器WM中。无声部分的长度是通过将于基本波形数据组具有相同长度的无声部分的长度与设置在控制波形数据组开始处的短无声部分的长度进行组合得到的长度。通过指定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使得无声部分位于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的前面,将选择控制波形数据组G01至G08中的任意一个。通过将开始地址和结束地址指定为使得无声部分位于基本波形数据组g1至g8的前面和后面,将选择控制波形数据组G10至G80中的任意一个。
在此情况下,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不同,将音调产生通道CH30和音调产生通道CH31用于产生控制音调。更具体地,当音乐演奏设备10处于控制乐谱显示设备20的控制模式时,音调产生通道CH30和音调产生通道CH31被指定为用于产生代表控制音调的数字音调信号的通道,从而从音调产生通道CH30和音调产生通道CH31输出的数字音调信号不是被输出至效果处理电路15a2,而是仅输出至音量调节电路15a3。此外,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将被提供给音量调节电路15a3的用于控制音调的音量设置参数的值是固定值(例如最大值“127”)。此外,将被提供给pan调整电路15a4的用于控制音调的pan设置参数也是固定值(例如,仅从左扬声器输出的设置值)。
在此情况下,CPU17a执行图24中所示的控制音调产生程序,而不是执行图15所示的控制音调产生程序。在于步骤S100开始控制音调产生处理后,CPU17a在步骤S102中根据乐谱数据SD的符号值的序列确定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序列。在图25所示的示例中,假设范围为从乐谱数据SD最低有效位LSB侧到最高有效位MSB侧的符号值的序列为“0101…”。在此情况下,CPU17a首先选择与乐谱数据SD的第0位和第1位对应的控制波形数据G40作为第一控制波形数据,并选择控制波形数据G01作为第二波形数据。第一控制波形数据被音调产生通道CH30读取,而第二控制波形数据被音调产生通道CH31读取。形成控制波形数据G40的基本波形数据组g4的后半部分和形成控制波形数据G01的基本波形数据组g1的前半部分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第0位的值。此外,基本波形数据组g1的后半部分与形成接下来将说明的第三控制波形数据的基本波形数据g8的前半部分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第1位的值。
接下来,CPU17a选择与乐谱数据SD的第1位和第2位的各值对应的控制波形数据G80和第一控制波形数据作为第三控制波形数据,并选择控制波形数据G03作为第四控制波形数据。第三控制波形数据被音调产生通道CH30读取,而第四控制波形数据被音调产生通道CH31读取。形成控制波形数据G80的基本波形数据g8的后一半和形成控制波形数据G03的基本波形数据g3的前一半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第二位的值。
尽管乐谱数据SD的容量为4字节(32位),但是CPU17a还以类似于上述第0位到第2位情况下的方式对位于高于第3位的位置处的相邻两个符号所对应的第5位至第32位控制波形数据进行选择。更具体地,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的后面部分是无声部分,而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的前面部分是无声部分。CPU17a然后以如下方式进行选择:使得形成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后半部分、和形成随后的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的后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前半部分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一个符号,而形成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的后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后半部分、和形成随后的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的前面部分对应于乐谱数据SD的另一符号。
在步骤S104,CPU17a将用于识别当前正被音调产生通道CH30处理的控制波形数据的控制波形计数值“n”初始化为“1”,并且还将用于识别当前正被音调产生通道CH31处理的控制波形数据的控制波形计数值“m”初始化为“2”。在步骤S106,CPU17a将第一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地址写入设置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的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处理寄存器中。循环开始地址是形成第一控制波形数据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开始地址。循环结束地址是结束地址。在图25的示例中,控制波形数据G40的各地址被写入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的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处理寄存器中。
在步骤S108,CPU17a将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的各地址写入设置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处理寄存器中。循环开始地址是设置在形成第二控制波形数据并且长度与基本波形数据组相同的基本波形数据组前面的无声部分的开始所对应的地址。循环结束地址是结束地址。在图25的示例中,控制波形数据G01的各地址被写入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处理寄存器中。
在步骤S110,CPU17a指示音调产生通道CH30和音调产生通道CH31利用第一控制波形数据和第二控制波形数据开始产生数字音调信号以在两个通道同时开始产生控制音调。由于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的前面部分是无声部分,因此首先将只有音调产生通道CH30产生音调。
在步骤S112,CPU17a判断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读取地址是否超过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中心地址(与添加在形成控制波形数据的基本波形数据之后的无声部分开始对应的地址)。在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读取地址未超过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中心地址的情况下,CPU17a再次执行步骤S112。在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读取地址超过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中心地址的情况下,CPU17a在步骤S114将控制波形计数值“n”加“2”。
在步骤S116,CPU17a将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各地址写入设置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的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处理寄存器中。在此情况下,循环开始地址是形成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基本波形数据组的开始地址。循环结束地址是结束地址。由于控制波形计数值“n”已被初始化为“1”,因此在读取地址超过了第一控制波形数据的循环中心地址的情况下,CPU17a在步骤S114将控制波形计数值“n”设置为“3”。在步骤S116,CPU17a将第三控制波形数据的各地址写入设置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的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处理寄存器中。在图25所示的示例中,在读取地址超过了控制波形数据G40的循环中心地址的情况下,CPU17a将控制波形数据G80的各地址写入设置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的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处理寄存器中。
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将通过将开始地址加上偏移地址得到的地址定义为读取地址。偏移地址将不会由于执行步骤S116而改变。如上所述,奇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具有由无声部分形成的后面部分,而偏移地址在通过步骤S116改变了开始地址前后不会有任何改变。因此,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地址产生电路ADR能够紧接在执行步骤S116之后继续读取代表无声部分的波形数据。在图25的示例中,由于控制波形数据G40和控制波形数据G80各自的后面部分由无声部分形成,因此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地址产生电路ADR通过第一次执行步骤S116(n=3)从读取控制波形数据G40的无声部分切换至读取控制波形数据G80的无声部分。
当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读取地址超过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循环中心地址时,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读取地址也超过第m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循环中心地址。结果,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开始读取形成第m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后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在图25的示例中,在第一次执行步骤S116(n=2)之后,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开始读取形成第二控制波形数据的后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
当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已经将读取地址移到第n(=m+1)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结束地址时,地址产生电路ADR将下一采样周期的读取地址设置在循环开始地址。换言之,将开始地址与循环地址之差设置为偏移地址。然后,CPU17a开始读取形成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前面部分的基本波形数据组。在图25的示例中控制波形计数值“n”为“3”的情况下,当读取地址已经前进到控制波形数据G80的结尾时,基本波形数据g8的地址被设置为下一采样周期的读取地址。当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已经将读取地址移到第m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循环结束地址时,地址产生电路ADR将下一采样周期的读取地址设置在循环开始位置处。然后,CPU17a开始读取形成第m个控制波形数据组的前面部分的无声部分。因此,仅音调产生通道CH30发出音调。在图25的示例中控制波形计数值“n”为“2”的情况下,当读取地址移到控制波形数据G01的结尾时,将下一采样周期的读取地址设置在位于基本波形数据g1前面且长度与基本波形数据g1相同的无声部分的开始所对应的地址处。
在步骤S118,CPU17a判断音调产生通道CH30和音调产生通道CH31各自的读取地址是否已从循环结束地址变换至循环开始地址。在这些读取地址还未从循环结束地址变换至循环开始地址时,CPU17a给出“否”,并再次执行步骤S118。
在音调产生通道CH30和音调产生通道CH31各自的读取地址已从循环结束地址变换至循环开始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前进到步骤S120,将“2”加到控制波形计数值“m”上。在步骤S122,CPU17a将第m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各地址写入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为音调产生通道CH31提供的处理寄存器中。在此情况下,循环开始地址是数据开始处设置的无声部分的结尾所对应的地址,而循环结束地址是第m个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由于控制波形计数值“m”已被初始化为“2”,因此在读取地址已从循环结束地址变换至循环开始地址的情况下,CPU17a在步骤S120将控制波形计数值“m”设置为“4”,并在步骤S122将第四控制波形数据的各地址写入设置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处理寄存器中。在图25的示例中,在读取地址已从控制波形数据G01的循环结束地址变换至循环开始地址的情况下,CPU17a将控制波形数据G03的各地址写入设置在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中的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处理寄存器中。
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将读取地址设置在通过将第m个控制波形数据的开始地址加上偏移地址得到的地址处。同样在此情况下,偏移地址不会由于执行上述步骤S122而改变。如上所述,偶数编号的控制波形数据组具有形成无声部分的前面部分,而偏移地址不会在开始地址在步骤S122中改变前后而有任何改变。因此,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读取第m(=n+1)个控制波形数据的无声部分。在图25所示的示例中,由于控制波形数据G01和控制波形数据G03各自的前面部分由无声部分形成,因此音调产生通道CH31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在第一次执行步骤S122(m=4)时从读取控制波形数据G01的无声部分切换至读取控制波形数据G03的无声部分。此时,音调产生通道CH30的地址产生电路ADR已经开始读取形成第三控制波形数据的基本波形数据g8。
在步骤S124,CPU17a判断控制波形计数值“n”是否是“32”,以确定是否已经完成了产生用于形成乐谱数据SD的32位控制音调的指示。在控制波形计数值“n”不是“32”的情况下,CPU17a给出“否”,并前进到步骤S112。在控制波形计数值“n”是“32”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前进到步骤S126以判断读取地址是否已达到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在读取地址还未达到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否”,并再次执行步骤S126。在读取地址已达到第n个控制波形数据的结束地址的情况下,CPU17a给出“是”,并前进到步骤S128,以指示音调产生通道CH31停止产生数字音调信号以停止产生控制音调,并进一步前进到步骤S130以结束控制音调产生处理,从而返回自动演奏处理。
与上述参照图19A至图22描述的实施例类似,该变形例不需要预留寄存器,这简化了乐音参数输入/输出电路15b的构造。
由于控制波形数据组G1至G8具有相同的数据长度,因此上述实施例可以变形例为使得仅将开始地址写入处理寄存器和预留寄存器,而不写入结束地址(即,循环结束地址),从而将与控制波形数据组G1至G8的数据长度对应的偏移地址加到开始地址以算出结束地址。此外,由于设置在各控制波形数据组G1至G8开始处的无声部分具有相同的数据长度,因此通过将于无声部分的数据长度对应的偏移地址加到开始地址上可以算出循环开始地址。
乐谱数据SD的格式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而可以是任何格式。此外,音乐演奏设备10发出的控制音调控制的目标不限于乐谱显示设备20,而可以是任何外部设备,只要其与音乐演奏设备10一起使用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音调产生通道CH30和音调产生通道CH31是产生代表控制音调的数字音调信号的音调产生通道。然而,可以使用上述通道之外的通道作为用于产生代表控制音调的数字音调信号的音调产生通道。此外,在单一模式下,在音乐演奏设备10在利用一些音调产生通道产生代表乐音的数字音调信号期间变换至控制模式的情况下,CPU17a可以选择未被用于产生乐音的音调产生通道或者产生当前正被产生但其音量足够小的乐音的数字音调信号的音调产生通道,并将所选择的音调产生通道指定为用于产生代表控制音调的数字音调信号的音调产生通道。
由控制波形数据产生设备WP执行的调制方案(控制音调产生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而可以是任何方案。
在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差分相位调制部分WP2差分二进制相移键控(DBPSK),其为根据从扩频处理部分WP1输出的码片的值的序列输出差分码的方案。该实施例可以变形例为使得差分相位调制部分WP2两个两个地选择形成从扩频处理部分WP1从开始码片开始向最后一个码片输出的信号的相邻码片。换言之,差分相位调制部分WP2可以执行差分四相相移键控(DQPSK)。
此外,可以取消扩频处理。在此情况下,将被发送的符号可以无扩频地直接转换为差分码。
此外,可以取消到差分码的转换。在此情况下,可以根据从扩频处理部分WP1输出的码片的值对载波进行调制。
此外,可以取消扩频处理以及到差分码的转换。在此情况下,波形数据产生设备WP可以根据符号值改变载波的幅值或相位。在取消了到差分码的转换的情况下,可单独将代表用于检测控制音调的定时的同步信号从音乐演奏设备10发送至乐谱显示设备20。
此外,波形数据产生设备WP的希尔伯特变换部分WP4变换差分码,使得可以提取差分码的频带的上边带。通过如上所述减小差分码的频带,该实施例降低了噪声造成的影响。在控制音调具有足够宽的带宽或噪声具有非常小的幅值的情况下,可以取消希尔伯特变换处理,并且控制音调可以由两个边带中包含的频率分量形成。
此外,由通带调制部分WP5执行的调制方案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的调制方案,而可以是任何方案。例如,可以采用幅移键控或频移键控。在此情况下,通带调制部分WP5可以根据形成被输入至通带调制部分WP5终的信号的每一位的值对载波进行调制,或可以根据形成信号的多个位的值对载波进行调制。例如,采用了作为幅移键控的一种的开/关调制方案。在此情况下,通带调制部分WP5根据输入通带调制部分WP5的信号值接通/断开载波,并可以输出像莫尔斯信号的信号。
在采用与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不同的调制方案的情况下,乐谱显示设备20可以利用与音乐演奏设备10采用的调制方案对应的方案执行解码处理。
此外,波形数据提取部分WP7提取基本波形数据,以将差分码切换的部分假设为基本波形数据的中心。这防止了控制音调的波形具有与差分码边界对应的断开部分。然而,在乐谱数据SD的解码精度不受断开部分的影响的情况下,波形数据提取部分WP7提取与符号(差分码类型)对应的基本波形数据。更具体地,波形数据提取部分WP7可以提取基本波形数据使得该基本波形数据不跨接差分码之间的边界。在此情况下,CPU17a将形成将被发送的乐谱数据SD的符号转换为差分码,并选择与差分码的序列对应的基本波形数据。CPU17a可以指示音调产生电路15再现于如上所述选择的波形数据对应的控制音调。
此外,通过对乐音或控制音调进行采样获得的、且对应于每个采样周期的采样值可以被压缩并被存储到波形存储器WM中。在此情况下,CPU17a或音调产生电路15在再现音调时对压缩的采样值进行解压缩。

Claims (10)

1.一种音乐演奏设备,包括:
采样值存储部分,用于存储通过采样多个音调得到的、并且表示该多个音调的波形的采样值,以使得各采样值的采样周期与地址相关联;
再现部分,用于顺序地读出各采样值并再现音调,使得每个音调的一部分能够重复地再现,其中
所述多个音调中包括的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由预定高频带中包括的频率分量形成,使得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中的每一个对应于与用于控制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相对应的控制音调的一部分;并且
再现部分具有:
再现开始部分,用于指定分别对应于第一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开始和结束的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并开始再现第一音调;
循环再现部分改变部分,用于在用于读取第一音调的各采样值的读取地址到达预定地址时,将通过所述再现开始部分指定的循环开始地址和循环结束地址改变成与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地址,并开始再现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以使得第二音调的再现在位于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内、并且对应于通过将偏移地址与对应于第二音调开始的地址相加所得地址的位置处开始,所述偏移地址表示对应于第一音调开始的地址与所述预定地址之间的偏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第一音调的长度和第二音调的长度是相同的。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第一音调和第二音调分别在其开始处具有无声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对应于第一音调的所述部分结束的循环结束地址和所述预定地址是与第一音调结束相对应的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所述再现部分具有存储部分,用于在第一音调的再现期间存储与第二音调的所述部分的开始相对应的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音调和所述第二音调各自的前半部分或各自的后半部分由相同的音调形成;并且
所述预定地址是与所述相同的音调的一部分的中间位置相对应的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音调是通过使用所述控制信号调制载波所得到的调制音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通过对所述多个音调中包括的一个音调或多个音调进行采样所得到的各采样值能够被压缩并存储在采样值存储部分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所述外部设备具有显示乐谱的显示单元;
所述控制信号具有乐谱页面指定信号,所述乐谱页面指定信号指定要在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乐谱的页面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音乐演奏设备,其中
通过对代表将被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乐谱的页面位置的数据进行扩展,并且使用差分相移调制方案对扩展数据进行调制来产生乐谱页面指定信号。
CN201310004925.9A 2012-01-06 2013-01-07 音乐演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88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0893A JP5533892B2 (ja) 2012-01-06 2012-01-06 演奏装置
JP2012-000893 2012-01-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98819A CN103198819A (zh) 2013-07-10
CN103198819B true CN103198819B (zh) 2016-12-28

Family

ID=47605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0492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98819B (zh) 2012-01-06 2013-01-07 音乐演奏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79267B2 (zh)
EP (1) EP2613310B1 (zh)
JP (1) JP5533892B2 (zh)
CN (1) CN1031988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89993B2 (ja) * 2011-01-20 2015-10-07 ヤマハ株式会社 楽音信号発生装置
JP6155950B2 (ja) * 2013-08-12 2017-07-05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サンプリング装置、サンプリ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19336B2 (ja) * 2015-06-16 2019-05-29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オーディオ機器および同期再生方法
JP6930144B2 (ja) * 2017-03-09 2021-09-0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楽器、楽音発生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21026384A1 (en) * 2019-08-08 2021-02-11 Harmonix Music Systems, Inc. Authoring and rendering digital audio waveform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7974A (zh) * 1997-01-31 1998-11-04 雅马哈株式会社 采用时间扩展/压缩控制技术的音发生装置及方法
EP1304680A2 (en) * 2001-09-13 2003-04-23 Yamah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a plurality of waveforms in synchronized manner
CN101218768A (zh) * 2005-10-07 2008-07-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调制装置、调制方法、解调装置及解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384B2 (ja) * 1985-10-01 1995-03-29 ヤマハ株式会社 楽音信号発生装置
JP2567717B2 (ja) * 1990-03-30 1996-12-25 株式会社河合楽器製作所 楽音発生装置
JP2630175B2 (ja) * 1992-06-18 1997-07-16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楽音生成装置
JPH10340574A (ja) * 1997-06-09 1998-12-22 Sony Corp 音響制御信号再生装置、音響信号記録再生装置、映像音響信号記録再生装置、音響信号受信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映像音響信号受信記録再生装置
JP2000163069A (ja) * 1998-11-26 2000-06-16 Roland Corp 波形再生装置
JP2001086599A (ja) 1999-09-16 2001-03-30 Kawai Musical Instr Mfg Co Ltd ステレオ音響装置及びステレオ音響方法
US6683959B1 (en) 1999-09-16 2004-01-27 Kawai Musical Instruments Mfg. Co., Ltd. Stereophonic device and stereophonic method
JP2002305781A (ja) * 2001-01-31 2002-10-18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制御機器、機器制御信号生成方法、機器制御方法、記録媒体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915585B2 (ja) 2002-04-23 2007-05-16 ヤマハ株式会社 データ生成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およびデータ生成装置
US20050211068A1 (en) * 2003-11-18 2005-09-29 Zar Jonathan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music and article of manufacture thereof
WO2005055194A1 (en) * 2003-12-01 2005-06-16 Andrei Georgievich Konkolovich Electronic music book and console for wireless remote transmission of instructions for it
JP4256331B2 (ja) * 2004-11-25 2009-04-22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音声データエンコード装置および音声データデコード装置
JP5556074B2 (ja) 2008-07-30 2014-07-23 ヤマハ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EP2261896B1 (en) 2008-07-29 2017-12-06 Yamaha Corporation Performance-related information output device, system provided with performance-related information out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
CN101933242A (zh) 2008-08-08 2010-12-29 雅马哈株式会社 调制装置以及解调装置
JP5200827B2 (ja) 2008-09-29 2013-06-05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および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JP5782677B2 (ja) * 2010-03-31 2015-09-24 ヤマハ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および音声処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7974A (zh) * 1997-01-31 1998-11-04 雅马哈株式会社 采用时间扩展/压缩控制技术的音发生装置及方法
EP1304680A2 (en) * 2001-09-13 2003-04-23 Yamah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a plurality of waveforms in synchronized manner
CN101218768A (zh) * 2005-10-07 2008-07-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调制装置、调制方法、解调装置及解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13310A2 (en) 2013-07-10
US20130174714A1 (en) 2013-07-11
CN103198819A (zh) 2013-07-10
US8779267B2 (en) 2014-07-15
JP2013140298A (ja) 2013-07-18
EP2613310A3 (en) 2013-07-31
EP2613310B1 (en) 2015-03-04
JP5533892B2 (ja)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8819B (zh) 音乐演奏设备
EP2613312B1 (en) Musical performance apparatus and musical performance program
JP3627636B2 (ja) 楽曲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CN103198818B (zh) 演奏设备
US20070240559A1 (en) Musical tone signal generating apparatus
JP3838353B2 (ja) 楽音生成装置および楽音生成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163100B2 (ja) 自動伴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076708A (ja) 音色指定方法、音色指定装置及び音色指定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H09319387A (ja) カラオケ装置
JPWO2007015321A1 (ja) 楽音出力切り換え装置、楽音出力切り換え方法、楽音出力切り換え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2006866A (ja) カラオケ装置
JP4614307B2 (ja) 演奏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61263B2 (ja) 楽音再生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90362B2 (ja) 電子音響装置
JP2983122B2 (ja) 電子楽器
JP5104414B2 (ja) 自動演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3837994B2 (ja) 楽譜データ変換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JPH0460698A (ja) 楽音波形発生装置
JP2008139451A (ja) アルペジオ生成装置およびアルペジオ生成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5104415B2 (ja) 自動演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0122642A (ja) 演奏情報出力装置
JP2002116762A (ja) 電子楽器
JP2007199742A (ja) 演奏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51918A (ja) 携帯情報端末および携帯情報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JP2012215615A (ja) 演奏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Termination date: 202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