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6906B - 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及数据的写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及数据的写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6906B
CN103176906B CN201210319101.6A CN201210319101A CN103176906B CN 103176906 B CN103176906 B CN 103176906B CN 201210319101 A CN201210319101 A CN 201210319101A CN 103176906 B CN103176906 B CN 103176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write
program
segmentation
ecu100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910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6906A (zh
Inventor
阿部雄介
汤浅康司
新井敏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76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6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6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6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55Vertical data movement, i.e. input-output transfer; data movement between one or more hosts and one or more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56Data buffer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41/00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 F02D41/24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 F02D41/2406Electrical control of supply of combustible mixture or its constitu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digital means using essentially read only memories
    • F02D41/2425Particular ways of programming the data
    • F02D41/2487Methods for rewriting
    • F02D41/249Methods for preventing the loss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12/02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Relocation
    • G06F12/0223User address space allocation, e.g. contiguous or non contiguous base addressing
    • G06F12/023Free address space management
    • G06F12/0238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 G06F12/0246Memory management in non-volatile memory, e.g. resistive RAM or ferroelectric memory in block erasable memory, e.g. flash memor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 G06F3/0613Improving I/O performance in relation to throughpu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79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e.g. flash memory, one 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OT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8Hybrid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8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array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7/00Arrangements for writing information into, or reading information out from, a digital store
    • G11C7/10Input/output [I/O] data interface arrangements, e.g. I/O data control circuits, I/O data buff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50/00Details of control systems for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process diagnostic or vehicle driver interfaces
    • B60W2050/0001Details of the control system
    • B60W2050/0002Automatic control, details of type of controller or control system architecture
    • B60W2050/0004In digital systems, e.g. discrete-time systems involving samp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10Providing a specific technical effect
    • G06F2212/1016Performance improv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17Embedded application
    • G06F2212/173Vehicle or other transpor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2/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on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06F2212/72Details relating to flash memory management
    • G06F2212/7203Temporary buffering, e.g. using volatile buffer or dedicated buffer bloc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Memory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可擦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两个缓冲器,通过通信获取将程序分割为规定大小的分割数据。而且,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与交替地使用两个缓冲器接收分割数据并行,从而使用在分割数据的接收中未使用一方的缓冲器,将接收到的分割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Description

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及数据的写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及数据的写入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用的电子控制装置(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搭载有电可擦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速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电子控制装置通过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存储的控制程序等来控制车载装置(例如,燃料喷射装置)。
在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控制程序等的数据的情况下,如特开2008-146521号公报所记载的,将用于向电子控制装置传送写入数据的写入工具连接到电子控制装置。然后,从写入工具对电子控制装置传送写入数据,同时电子控制装置将写入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可是,写入工具将全体写入数据以规定大小分割为多个,将分割的写入数据(分割数据)顺序传送到电子控制装置。此时,电子控制装置在所传送的分割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后,进行下个分割数据的接收处理。于是,电子控制装置通过交替地进行分割数据的写入处理和分割数据的接收处理,将全体写入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因此,将写入数据整体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需要的时间为全部分割数据的写入处理需要的时间和全部分割数据的接收处理需要的时间之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可擦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两个缓冲器,可通过通信获取将程序分割为规定大小的分割数据。而且,并行进行交替地使用两个缓冲器及接收分割数据,从而使用在分割数据的接收中未使用一方的缓冲器,将接收到的分割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各个方面,在与附图关联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说明中会更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ECU制造工序及应用程序写入工序的说明图。
图2是ECU及写入工具的结构图。
图3是通信缓冲器区域的详细图。
图4是应用程序写入工序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程序写入整体处理的概要图。
图6是通信环境变更后的通信缓冲器区域的详细图。
图7是写入工具的数据传送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写入工具的数据传送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写入工具的数据传送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写入工具的数据传送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ECU的RAM展开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ECU的写入主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ECU的写入主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ECU的写入主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ECU的写入主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ECU的写入子程序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应用程序的传送及写入处理的实施例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述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用于对ECU100上搭载的ROM(例如,闪速ROM)写入应用程序(例如发动机控制程序)的ECU制造工序10及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
在ECU制造工序10中,作业者在ECU100上搭载的ROM中,可以执行硬件的检查程序,并且以写入方式检查必要最小限度的程序(最小限度程序),以在后面的工序中可进行应用程序的写入。再有,ECU制造工序10,例如是ECU供应商等中的作业工序的一部分。
在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中,作业者使用写入工具200,对于ECU100上的ROM,写入与车种对应的应用程序。由此,从ECU制造工序10供给的ECU100成为各车种用的ECU100。再有,在后面的检查工序中,作业者检查汽车上组装的ECU100的ROM中是否写入有与该汽车对应的应用程序。此外,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例如是与汽车厂等的ECU组装工序关联进行的作业工序的一部分。
这样,直至在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的ROM写入前为止,ECU100是各车种共同的,例如,ECU供应商等制造各车种共同的ECU,在汽车厂等中交货即可。因此,在ECU供应商等中,不需要进行每个车种的ECU100的编程、制造及交货管理等。此外,在汽车厂等中,直至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的ROM写入前为止,都不需要进行每个车种的ECU100的保存及管理(库存状况等)。因此,通过这些工序,在ECU供应商及汽车厂等中,具有能够大幅度地削减制造及管理等的优点。
但是,在汽车厂等中,新追加以往不存在的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在该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中,要求将与车种对应的应用程序迅速地写入ROM。图2表示与该要求对应的ECU100及写入工具200的结构。
ECU100控制车辆用发动机中的燃料喷射或点火等,包括ROM110、微计算机120、作为易失性存储器的RAM(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读取存储器)130、通信电路140。ECU100通过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区域网络)等的通信线路300,可拆装地连接到写入工具200。
微计算机120包括CPU及超高速缓冲存储器等,执行在ROM110及RAM130中存储的各种程序。
在RAM130中,预先确保第1缓冲器区域133及第2缓冲器区域134。第1缓冲器区域133及第2缓冲器区域134在对ROM110写入数据时被使用。
在通信电路140中,预先确保通信缓冲器区域141。通信缓冲器区域141在ECU100通过通信电路140与其他装置进行通信时被使用。
写入工具200包括存储器210(例如,硬盘)及通信电路240。此外,写入工具200包括与终端(例如,个人计算机)及ECU100连接的装置,作业者可以对写入工具200对话式地输出指示。写入工具200对于ECU100传送在存储器210中存储的写入数据。
在存储器210中,存储被传送到ECU100的应用程序等。
在通信电路240中,预先确保通信缓冲器区域241。通信缓冲器区域241在写入工具200通过通信电路240与ECU100进行通信时被使用。
这里,在图3中表示在ECU100与写入工具200进行通信时使用的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细节。
在ECU100的通信缓冲器区域141中,存在多个固定大小的通信缓冲器(例如,CAN中的邮箱)。ECU100在与各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在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通信缓冲器中,使用作为用于与通信对方的装置进行通信而预先分配的通信缓冲器。再有,各个通信缓冲器分为发送数据所使用的发送缓冲器(TX)、接收数据所使用的接收缓冲器(RX)。这里,将作为用于与通信对方的装置进行通信而预先分配的通信缓冲器的数设为在车载状态的通信环境中使用的缓冲器的数。
另一方面,在写入工具200的通信缓冲器区域241中,存在多个固定大小的通信缓冲器。再有,通信缓冲器区域241的各通信缓冲器的大小与ECU100的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各通信缓冲器的大小相同。
在图3中,在ECU100的通信缓冲器区域141中,作为为了ECU100与写入工具200进行通信而使用的通信缓冲器(写入工具用通信缓冲器),分配了两个通信缓冲器(1个TX,1个RX)。此外,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其他的通信缓冲器被分配给用于与写入工具200以外的装置的通信。
因此,在通信缓冲器的大小为8字节,并且为了每接收一个数据就对写入工具200返回该接收的响应,在ECU100和写入工具200之间一边取得同步一边进行通信的情况下,ECU100在接收一个数据中使用一个RX,所以直至ECU100获取64字节的数据为止,需要16次通信。即,写入工具200将64字节的数据分成每8字节传送,ECU100每接收8字节就对写入工具200返回响应,所以通信次数为16次。
图4表示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的步骤。
在步骤1(在图中简记为‘S1’。以下同样),作业者在写入工具200上连接ECU100。ECU100通过连接后接通电源,微计算机120执行最小限度程序,从而可与写入工具200进行通信,成为等待从写入工具200传送的数据的接收等待状态。
在步骤2中,作业者指定对ROM110写入的应用程序(例如,用于车种A的发动机控制程序)等。写入工具200在指定了应用程序时,将指定的应用程序传送到ECU100。ECU100一边接收传送的应用程序等,一边将应用程序写入ROM110。以下,将该步骤2的处理称为程序写入整体处理。
在步骤3中,作业者从写入工具200上拆卸ECU100。
再有,此后,ECU100被组装在各汽车上。此外,在检查工序中,校验(check)在ECU100的ROM110中是否写入了正确的应用程序(例如,是否为与组装的汽车对应的应用程序)。如果未写入正确的应用程序,则对汽车上组装的ECU100,再次连接写入工具200,写入正确的应用程序。
在图5中,表示程序写入整体处理的概要。
在步骤11中,写入工具200在由作业者指定了写入程序及对ROM110写入的应用程序时,起动用于传送写入程序及应用程序的数据传送程序。然后,写入工具200通过数据传送程序,对ECU100发送开始传送写入程序(例如,写入程序2)的消息,并且传送指定的写入程序。
这里,作业者指定的程序存储在存储器210中存在的写入程序数据库211中。写入程序被传送到ECU100,由ECU100执行通信环境的变更等的初始化处理、写入数据的接收处理、以及将写入数据写入ROM110的处理。此外,写入程序由写入主程序及写入子程序构成。
在写入主程序被传送到ECU100后在ECU100上进行动作,在写入工具200和ECU100之间,确立与写入程序对应的通信环境(通信缓冲器的使用方法、通信速度、加密方式等)。此外,根据与写入程序对应的写入条件(写入ROM的区域的地址等),写入主程序将从写入工具200传送的应用程序写入在ROM110中。写入子程序由写入主程序起动,将位于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接收数据复制到第1缓冲器区域及第2缓冲器区域中。
而且,作业者指定的应用程序存储在存储器210中存在的应用程序数据库212中。各应用程序是与各自的车种对应的用于发动机控制的程序等。
在步骤12中,ECU100从作为写入程序的传送源的写入工具200中,接收到开始传送写入程序的消息时,将ROM110中存储的RAM展开程序起动。这里,RAM展开程序进行将ECU100接收到的写入程序在RAM130上展开的处理。因此,ECU100一边接收写入程序,一边通过RAM展开程序,将接收到的写入程序在RAM130中展开。
在步骤13中,ECU100在写入程序的展开完成时,通过RAM展开程序,将在RAM130中展开的写入程序起动。
在步骤14中,ECU100通过写入程序,将ECU100和写入工具200之间的通信环境变更为与该写入程序对应的通信环境,对写入工具200发送请求发送应用程序的消息。
在步骤15中,写入工具200接收到请求发送应用程序的消息时,通过数据传送程序,对ECU100开始传送由作业者指定的应用程序(例如,应用程序1)。
在步骤16中,ECU100一边从写入工具200接收应用程序,一边通过写入主程序及写入子程序,基于写入条件,将接收到的应用程序写入ROM110。
再有,在写入结束后,ECU100被从写入工具200上拆卸,电源关断。在下次接通ECU100的电源时,ECU100的通信环境返回到初始状态(与步骤1时同样的通信环境)。此外,在程序写入整体处理的中途,在发生了任何异常(例如,在写入程序动作时与写入工具200之间的通信被切断等)的情况下,ECU100将自身复位。然后,ECU100的通信环境返回到初始状态。
因此,通过选择写入程序,在程序写入整体处理中,可以使适合于使用的通信环境及应用程序的写入条件等的写入程序动作。因此,例如,通过使通信速度更快的写入程序动作,从而高速地进行通信,可以高速进行程序写入整体处理。
此外,在程序写入整体处理中,写入程序被传送到ECU100,所以不需要将写入程序存储在ROM110中,可以削减ROM110的使用量。
而且,通过变更写入程序,可以对程序写入整体处理追加新的功能。
再有,在ECU100上除了写入工具200以外还连接了其他装置的状况中,如果ECU100中断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通信,仅与写入工具200进行通信,则可以执行程序写入整体处理。
在ECU100上除了写入工具200以外还连接了其他装置的状况下,作为进行程序写入整体处理的例子,可列举在ECU100被组装在汽车上的状态下,实施应用程序的写入。
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争用通信路径,在ECU100和写入工具20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使用的通信环境,需要是与其他装置共同的通信环境(例如,通信速度是共同的)。因此,作为写入程序,作业者指定确立与其他装置共同的通信环境的写入程序,实施程序写入整体处理。此时,ECU100仅与写入工具200进行通信,中断与其他装置之间的通信。
下面,说明ECU100接收从写入工具200传送的应用程序时使用的、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使用方法。
在应用程序写入工序20中,由于ECU100不与写入工具200以外的装置进行通信,所以不使用为了与写入工具200以外的装置进行通信而预先分配的通信缓冲器(其他装置用通信缓冲器)。
因此,写入程序除了变更用于写入工具的通信缓冲器以外,还变更其他装置用通信缓冲器,以用于ECU100和写入工具200之间的通信。
图6表示变更后的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细节。
在图6的例子中,ECU100与写入工具200进行通信时,使用作为用于写入工具的通信缓冲器的2个通信缓冲器、以及其他装置用通信缓冲器中的7个通信缓冲器。此时,作为ECU100使用的9个通信缓冲器,设定1个TX、8个RX。再有,此时,写入工具200的通信缓冲器区域241的通信缓冲器为8个TX、1个RX。
例如,在通信缓冲器的大小为8字节,并且为了每接收一个数据就对写入工具200返回该接收的响应,而在ECU100和写入工具200之间一边取得同步一边进行通信的情况下,ECU100在接收一个数据中可以使用8个RX,所以直至ECU100从写入工具200获取64字节的数据为止,需要9次通信即可。即,写入工具200将64字节的数据作为一个数据分成每8字节传送,ECU100每接收8个8字节就对写入工具200返回响应。因此,通信次数为9次。
再有,写入程序中,也可以将ECU100与写入工具200之间的通信上使用的通信缓冲器的数,设为与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大小、发送和接收数据的大小的整数倍、1次写入ROM110的大小或1次写入ROM110的大小的整数倍等对应的数。
这样,除了使用用于写入工具的通信缓冲器进行通信,还可以使用其他装置用通信缓冲器进行通信,所以在获得同步的通信中,通信次数少,数据的传送上所需的时间减少,实现数据的传送的高速化。此外,由于使用其他装置用通信缓冲器,所以可以不介意通信缓冲器的重写(overwrite),而写入工具200连续地传送数据。
再有,在通信缓冲器区域141中,如果有对哪个装置也不分配的未使用的通信缓冲器,则写入程序也可以在ECU100和写入工具200之间的通信中使用未使用的通信缓冲器。这样的话,为了接收一个数据而可以使用的通信缓冲器的大小变大,所以可以使通信次数更少。
下面,说明在程序写入整体处理中进行动作的各程序。
图7及图8表示在写入工具200中,以作业者指定了写入程序及应用程序为契机,由写入工具200执行数据传送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31中,数据传送程序将表示开始传送写入程序的消息(写入程序的传送开始消息)发送到ECU100。
在步骤32中,数据传送程序将指定的写入程序的数据以相当于ECU100一次通信可接收的大小顺序传送。
在步骤33中,数据传送程序判定是否从ECU100接收到下个数据的请求消息。如果从ECU100接收了下个数据的请求消息,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34(“是”),另一方面,如果从ECU100没有接收下个数据的请求消息,则将处理返回到步骤33(“否”)。
在步骤34中,数据传送程序判定是否完成了指定的写入程序的传送。如果完成了指定的写入程序的传送,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35(“是”),另一方面,如果未完成指定的写入程序的传送,则将处理返回到步骤32(“否”)。
在步骤35中,数据传送程序将表示完成了写入程序的传送的消息(写入程序的传送完成消息)发送到ECU100。
在步骤36中,数据传送程序判定是否从ECU100接收到消息。如果从ECU100接收了消息,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37(“是”),另一方面,如果从ECU100未接收消息,则将处理返回到步骤36(“否”)。
在步骤37中,数据传送程序判定从ECU100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写入程序被正当地传送的意旨的消息。如果接收到的消息是写入程序被正当地传送的意旨的消息,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38(“是”),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的消息不是写入程序被正当地传送的意旨的消息,则将处理进至步骤39(“否”)。
在步骤38中,数据传送程序执行应用传送处理子例程(subroutine)。再有,应用传送处理子例程进行将指定的应用程序的数据分割传送的处理。
在步骤39中,数据传送程序将写入程序进行设定,以使其再次从开头起传送(例如,将写入程序的索引(index)返回到开头等)。
图9及图10表示应用传送处理子例程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41中,数据传送程序判定写入工具200是否从ECU100接收到消息。如果从ECU100接收了消息,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42(“是”),另一方面,如果从ECU100未接收消息,则将处理返回到步骤41(“否”)。
在步骤42中,数据传送程序判定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表示请求发送分割数据的消息(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如果接收到的消息不是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43(“是”),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的消息是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则将处理进至步骤44(“否”)。
在步骤43中,数据传送程序判定接收到的消息是否表示请求重发分割数据的消息(分割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如果接收到的消息不是分割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47(“是”),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的消息是分割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则将处理进至步骤46(“否”)。
在步骤44中,数据传送程序从表示指定的应用程序的索引的读出指针(pointer)所指的位置读出数据,生成在该读出的数据中附加了校验和(check sum)的分割数据。这里,数据的读出大小设为从传送的写入程序在ECU100中确立的通信环境下使用的各RX的大小的总计中减去校验和的大小的减法运算所得的值。
此外,读出指针的初始值是应用程序的开头地址。每次执行步骤44时,读出指针进行相当于数据的读出大小的加法运算。
例如,在传送的写入程序确立的通信环境中使用的各RX的大小的总计为64字节,以及校验和的大小为2字节的情况下,数据的读出大小为62字节,分割数据的大小为64字节。
再有,作为用于数据验证,除了校验和以外,还有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此外,对分割数据,也可以通过在写入工具200侧将表示是哪号传送的分割数据的序号包含在分割数据中,在ECU100侧对接收到的分割数据的序号进行校验,从而校验是否能够以正确的顺序接收分割数据。
在步骤45中,数据传送程序将生成的分割数据传送到ECU100。此时,为了传送分割数据,数据传送程序将分割数据分为通信缓冲器区域241的每个TX的大小,存储在通信缓冲器区域241的各TX中。例如,在分割数据为64字节,以及在通信缓冲器区域241中有8个每1个8字节的TX的情况下,数据传送程序将分割数据每8字节分为8个数据而存储在各TX中。
再有,TX中存储的数据,通过通信电路240传送到ECU100。
在步骤46中,数据传送程序将生成的分割数据再次传送到ECU100。
在步骤47中,数据传送程序判定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表示在ECU100的ROM110中没有正常地写入分割数据的消息(分割数据的写入NG消息)。如果接收到的消息不是分割数据的写入NG消息,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48(“是”),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的消息是分割数据的写入NG消息,则将处理进至步骤50(“否”)。
在步骤48中,数据传送程序通过读出指针是否到达了应用程序的最后,判定是否最终完成应用程序的传送。如果最终完成了应用程序的传送,则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49(“是”),另一方面,如果最终都未完成应用程序的传送,则将处理返回到步骤41(“否”)。
在步骤49中,数据传送程序将表示完成了应用程序的传送的消息(应用的传送完成消息)发送到ECU100。
在步骤50中,为了将应用程序再次从开头起传送,数据传送程序将读出指针的值设定为应用程序的开头地址。然后,数据传送程序将处理返回到步骤41。
图11表示ECU100将接收到写入程序的传送开始消息作为契机,由ECU100执行RAM展开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51中,RAM展开程序判定ECU100是否从写入工具200接收到数据。如果从写入工具200接收了数据,则RAM展开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52(“是”),另一方面,如果从写入工具200未接收数据,则将处理返回到步骤51(“否”)。
在步骤52中,RAM展开程序判定接收到的数据是否为写入程序的传送完成消息。如果接收到的数据是写入程序的传送完成消息,则RAM展开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53(“是”),另一方面,如果接收到的数据不是写入程序的传送完成消息,则将处理进至步骤56(“否”)。
在步骤53中,RAM展开程序通过校验和等判定传送的写入程序是否正确合理。如果传送的写入程序正确合理,则RAM展开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54(“是”),另一方面,如果传送的写入程序不正确合理,则将处理进至步骤58(“否”)。
在步骤54中,RAM展开程序对写入工具200发送写入程序被正当地传送的意旨的消息。
在步骤55中,RAM展开程序将在RAM130中展开的写入程序之中的写入主程序起动。
在步骤56中,RAM展开程序将接收到的写入程序的数据从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RX展开到RAM130中。
在步骤57中,RAM展开程序对写入工具200发送下个数据的请求消息。然后,RAM展开程序将处理返回到步骤51。
在步骤58中,RAM展开程序对写入工具200发送写入程序没有被正当地传送的意旨的消息。然后,RAM展开程序将处理返回到步骤51。
图12表示以起动写入主程序为契机,由ECU100执行写入主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61中,写入主程序根据传送的写入程序,变更ECU100用于与写入工具200进行通信的通信环境。再有,在ECU100可与写入工具200以外的其他装置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变更通信环境。
在步骤62中,写入主程序执行ROM写入处理子例程。再有,ROM写入子例程从作为分割数据的传送源的写入工具200接收分割数据,基于分割数据,将应用程序的数据写入ROM110中。
图13~图15表示ROM写入处理子例程。
在步骤71中,写入主程序将第1缓冲器区域133设定为用于复制(copy)从写入工具200接收的分割数据的复制用区域。
在步骤72中,写入主程序将写入子程序起动。
在步骤73中,写入主程序在写入ROM110中的数据(应用程序的数据)中,在表示哪号数据在处理中的计数器的变量n中代入1。
在步骤74中,为了获取第1次的分割数据,写入主程序将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
在步骤75中,写入主程序判定是否通过写入子程序通知了表示从写入工具200接收到的分割数据被复制在复制用区域中的消息(分割数据的复制完成消息)。如果通知了分割数据的复制完成消息,则写入主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76(“是”),另一方面,如果未通知分割数据的复制完成消息,则将处理返回到步骤75(“否”)。
在步骤76中,写入主程序通过参照在复制用区域中存储的第1次的分割数据,利用在分割数据中包含的校验和,判定能否正常地接收到第1次的分割数据。如果能够正常地接收第1次的分割数据,则写入主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77(“是”),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正常地接收第1次的分割数据,则将处理进至步骤78(“否”)。
在步骤77中,写入主程序将第1缓冲器区域133设定为在ROM110中写入分割数据时使用的写入用区域,并且将第2缓冲器区域134设定为复制用区域。
在步骤78中,为了再次获取第1次的分割数据,写入主程序将分割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然后,写入主程序将处理返回到步骤75。再有,也可以将表示不能正常地接收到分割数据的消息(分割数据的接收NG消息)与分割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一起发送到写入工具200。
在步骤79中,为了获取第2分割数据,写入主程序将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再有,也可以将表示能够正常地接收上次的分割数据的消息(分割数据的接收OK消息)与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一起发送到写入工具200。
在步骤80中,写入主程序从写入用区域中存储的第n分割数据中除去校验和,根据写入条件,将写入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写入ROM110中。
在步骤81中,通过执行写入数据的检验(verify),写入主程序判定第n数据是否被正常地写入ROM110中。如果第n数据被正常地写入ROM110中,则写入主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82(“是”),另一方面,如果第n数据没有被正常地写入ROM110中,则将处理进至步骤84(“否”)。
再有,写入数据的检验,例如通过比较写入用区域的内容和已写入ROM110的区域的内容来进行。
在步骤82中,写入主程序判定从写入子程序是否通知了分割数据的复制完成消息。如果通知了分割数据的复制完成消息,则写入主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83(“是”),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通知分割数据的复制完成消息,则将处理返回到步骤82(“否”)。
在步骤83中,写入主程序判定复制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为应用的传送完成消息。如果复制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是应用的传送完成消息,则写入主程序将处理结束(“是”),另一方面,如果复制用区域中存储的数据不是应用的传送完成消息,则将处理进至步骤87(“否”)。
在步骤84中,写入主程序将分割数据的写入NG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
在步骤85中,写入主程序将进行了写入的ROM110的区域的数据删除。
在步骤86中,写入主程序将第1缓冲器区域133设定为复制用区域。
在步骤87中,写入主程序通过校验和验证在复制用区域中复制的第n+1分割数据,从而判定能否正常地接收到第n+1分割数据。如果能够正常地接收第n+1分割数据,则写入主程序将处理进至步骤88(“是”),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正常地接收第n+1分割数据,则将处理进至步骤91(“否”)。再有,第n+1分割数据的验证,也可以在接收到第n+1分割数据后立即进行写入子程序。
在步骤88中,写入主程序将用于复制而设定的缓冲器区域变更为写入用区域,并且将用于写入而设定的缓冲器区域变更为复制用区域。
在步骤89中,为了获取第n+2分割数据,写入主程序将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
再有,也可以将在ROM110中写入了第n分割数据的意旨的消息(分割数据的写入OK消息)及接收到第n+1分割数据的意旨的消息(分割数据的接收OK消息),与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一起发送到写入工具200。
在步骤90中,在n中进行了加1的加法运算后,写入主程序将处理返回到步骤80。
在步骤91中,为了再次获取第n+1分割数据,写入主程序将分割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然后,写入主程序将处理返回到步骤82。再有,也可以将不能正常地接收到第n+1分割数据的意旨的消息(分割数据的接收NG消息),与分割数据的重发请求消息一起发送到写入工具200。
图16表示以ECU100从写入工具200接收到数据为契机,由ECU100执行写入子程序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101中,写入子程序将接收到的分割数据从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RX复制到复制用区域中。
在步骤102中,写入子程序将分割数据的复制完成消息通知给写入主程序。
再有,也可以在相当于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RX的区域中设定复制用区域,ECU100使用复制用区域来接收数据。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将分割数据从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RX复制到复制用区域中的处理。
此外,在从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至复制完成为止的处理时间和将数据写入ROM110中及验证处理上所需的时间有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完成了其中一个时间长的处理时,开始下个分割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将数据写入ROM110中的处理。
这样,通过RX与接收分割数据并行地将接收完毕的分割数据写入ROM110中,所以准备两个缓冲器区域。而且,在两个缓冲器区域中,在对ROM110的写入处理中使用一方缓冲器区域的期间,将另一方缓冲器区域用于复制ECU100接收到的分割数据的处理。这里,写入处理中使用的缓冲器区域和复制处理中使用的缓冲器区域,每次进行各处理时切换。由此,在ECU100中,可以并行地进行使用一方缓冲器区域在ROM110中写入数据的处理、接收分割数据和将接收到的分割数据复制到另一方的缓冲器区域中的处理。因此,可以缩短程序写入整体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此外,在实现这些处理上,由于变更ECU100侧的处理即可,所以可以缩短程序写入整体处理所需的时间而没有大幅度地变更写入工具200。
图17表示应用程序的传送及写入处理的实施例的时序。这里,写入工具200传送的程序的大小为180字节。此外,ECU100的各RX的大小的总计为64字节。
ECU100将第1次的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
写入工具200在应用程序的数据中,读出最初的62字节的数据,生成附加了2字节的校验和的第1次的分割数据,并将其传送到ECU100。
ECU100在接收到第1次的分割数据后,将第1次的分割数据从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RX复制到第1缓冲器区域133中。接着,ECU100验证第1次的分割数据,将第2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此外,ECU100使用第1缓冲器区域133,进行将数据写入ROM110中的处理,以及写入数据的验证。
写入工具200在接收第2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时,读出下个传送的62字节的数据,生成附加了校验和的第2分割数据,将其传送到ECU100。
ECU100在接收到第2分割数据后,将第2分割数据从通信缓冲器区域141的RX复制到第2缓冲器区域134中。接着,ECU100验证第2分割数据。此外,ECU100在第2分割数据的验证及第1次的写入数据的验证完成时,将第3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发送到写入工具200。而且,ECU100使用第2缓冲器区域134,进行将数据写入ROM110中的处理以及写入的验证。
写入工具200在接收到第3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后,读出剩余的56字节的数据,生成附加了校验和的第3分割数据,将其传送到ECU100。
ECU100接收到第3分割数据后处理与接收到第2分割数据后的处理是同样的。
写入工具200在接收第4分割数据的发送请求消息时,将应用的传送完成消息发送到ECU100。
再有,本实施方式还可以适用于搭载了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各种电子控制装置。此外,也可以在一个写入工具200上连接多个ECU100,对各ECU100,一个写入工具200以时分方式传送用于写入ROM110中的数据。
而且,也可以并行执行接收的分割数据的验证和写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数据的验证。这样的话,与在写入全体程序的处理中附加了数据的验证的处理比较,可以缩短用于将全体程序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需的时间。
2011年9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1-205440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引用于此。
虽然仅以选择的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申请展示的内容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和改进而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
此外,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述表述仅用于说明,目的不是限制由权利要求和其等价物定义的发明。

Claims (12)

1.一种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可擦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两个缓冲器,可通过通信获取将程序分割为规定大小的分割数据,其特征在于,
与交替地使用两个缓冲器接收包含了表示通信顺序的序号的分割数据并行,使用在分割数据的接收中未使用一方的缓冲器,将接收到的分割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在接受了第n分割数据后,将其复制到第n缓冲器区域中进行验证,并进行写入处理和验证,
在接受了第n+1分割数据后,将其复制到第n+1缓冲器区域中进行验证,并进行数据的写入处理和写入数据的验证处理。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分割数据的接收结束为契机,开始下个分割数据的接收及分割数据的写入。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结束了分割数据的接收及分割数据的写入时,对分割数据的传送源响应接收到分割数据的意旨及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了分割数据的意旨。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并行执行接收到的分割数据的验证和写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数据的验证。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分割数据中包含的校验和进行所述分割数据的验证。
6.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比较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数据和所述缓冲器上的数据进行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数据的验证。
7.一种数据的写入方法,用于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该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包括电可擦写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两个缓冲器,其特征在于,
与交替地使用两个缓冲器接收包含了表示通信顺序的序号的分割数据并行,使用在分割数据的接收中未使用一方的缓冲器,将接收到的分割数据写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在接受了第n分割数据后,将其复制到第n缓冲器区域中进行验证,并进行数据的写入处理和验证,
在接受了第n+1分割数据后,将其复制到第n+1缓冲器区域中进行验证,并进行数据的写入处理和写入数据的验证处理。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以分割数据的接收结束为契机,开始下个分割数据的接收及分割数据的写入。
9.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在分割数据的接收及分割数据的写入结束时,对分割数据的传送源响应接收到分割数据的意旨及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写入了分割数据的意旨。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还并行执行接收到的分割数据的验证和写入到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数据的验证。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分割数据中包含的校验和进行所述分割数据的验证。
12.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数据的写入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比较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数据和所述缓冲器上的数据进行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上的数据的验证。
CN201210319101.6A 2011-09-21 2012-08-31 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及数据的写入方法 Active CN1031769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5440 2011-09-21
JP2011205440A JP2013068105A (ja) 2011-09-21 2011-09-21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JPJP2011-205440 2011-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6906A CN103176906A (zh) 2013-06-26
CN103176906B true CN103176906B (zh) 2018-10-02

Family

ID=47881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9101.6A Active CN103176906B (zh) 2011-09-21 2012-08-31 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及数据的写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353594B2 (zh)
JP (1) JP2013068105A (zh)
CN (1) CN103176906B (zh)
MX (1) MX201201082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810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JP5451705B2 (ja) * 2011-09-21 2014-03-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JP5886099B2 (ja) * 2012-03-21 2016-03-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DE102013220523B4 (de) * 2013-10-11 2023-05-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Technologies GmbH Verfahren zum Aktualisieren einer Betriebsfunktion eines Sensors und ein Sensormodul
CN106414178B (zh) * 2014-06-19 2019-08-20 日立汽车系统株式会社 车载程序写入装置
JP6782188B2 (ja) * 2016-05-27 2020-11-1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通信方法及び車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6935190B2 (ja) * 2016-12-07 2021-09-15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装置へのデータ書き込み方法
JP6663938B2 (ja) * 2018-01-15 2020-03-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検査装置及び車両検査方法
KR20200014964A (ko) * 2018-08-02 2020-02-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버츄얼 메모리 영역을 제공하는 스토리지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시스템 및 전자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8113B1 (en) * 1999-04-21 2005-09-20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elf-throttling error-correction buffer and method for a disc drive
JP2008146521A (ja) * 2006-12-13 2008-06-26 Hitachi Ltd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JP2011118922A (ja) * 2011-02-10 2011-06-16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読出し・書き込み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53225B2 (ja) 1987-03-13 1998-05-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車載制御装置
US5860149A (en) * 1995-06-07 1999-01-12 Emulex Corporation Memory buffer system using a single pointer to reference multiple associated data
US5799210A (en) * 1996-04-18 1998-08-25 Oracle Corporation Method for allocating either private or shared buffer memory for storing data from sort operations in accordance with an assigned value or threshold value
JP3881069B2 (ja) * 1996-10-08 2007-02-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装置
US5889933A (en) * 1997-01-30 1999-03-30 Aiwa Co., Ltd. Adaptive power failure recovery
US7966462B2 (en) * 1999-08-04 2011-06-21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Multi-channel flash module with plane-interleaved sequential ECC writes and background recycling to restricted-write flash chips
JP3835969B2 (ja) 2000-04-13 2006-10-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装置のための書き換えシステム
JP4711531B2 (ja) * 2001-03-23 2011-06-2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03122622A (ja) 2001-10-09 2003-04-25 Honda Motor Co Ltd データの受信および書き込みを制御する車両制御装置
US7162571B2 (en) * 2003-12-09 2007-01-09 Em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arsing a content address to facilitate selection of a physical storage location in a data storage system
US7606933B2 (en) * 2004-02-11 2009-10-20 Cray Canada Corporation Shared memory and high performance communication using interconnect tunneling
JP2005332148A (ja) 2004-05-19 2005-12-02 Keihin Corp 車載用制御装置の記憶データの書き換えシステム
US8700754B2 (en) * 2004-10-19 2014-04-15 Echelon Corporation Automated topology discovery and management for electric meters
US7380161B2 (en) * 2005-02-11 2008-05-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Switching a defective signal line with a spare signal line without shutting down the computer system
JP2006340322A (ja) 2005-06-06 2006-12-14 Canon Inc データ転送システム及び方法、送信装置、受信装置
JP4581925B2 (ja) 2005-09-05 2010-11-1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転送装置およびデータ転送方法
US7705753B2 (en) * 2005-10-22 2010-04-27 Sytex, Inc.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a for compressing data
TWI320636B (en) * 2005-11-10 2010-02-1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Method for compressing instruction code
US7649788B2 (en) * 2006-01-30 2010-01-19 Unity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Buffering systems for accessing multiple layers of memory in integrated circuits
JP4418439B2 (ja) 2006-03-07 2010-02-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不揮発性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のデータ書込み方法
US20070226401A1 (en) * 2006-03-21 2007-09-27 Pa-Chung Huang Data access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flash memory
JP4493715B2 (ja) * 2006-04-17 2010-06-30 株式会社ウェブストリーム コンテンツ記憶メディア作成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コンテンツ提供システム
JP2008059450A (ja) * 2006-09-01 2008-03-13 Denso Corp 車両情報書換えシステム
KR100847560B1 (ko) * 2006-12-11 2008-07-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운로드되는 펌웨어의 오류 정정을 위한 회로 및 방법
JP2008201082A (ja) * 2007-02-22 2008-09-04 Seiko Epson Corp シリアルプリンタ及びシリアルプリンタの印刷制御方法
JP4994112B2 (ja) * 2007-05-22 2012-08-08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およびメモリ制御方法
TWI366100B (en) * 2007-11-02 2012-06-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toring data
JP5014199B2 (ja) 2008-02-29 2012-08-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記録装置、通信データ処理方法および通信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985565B2 (ja) 2008-06-30 2012-07-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受信回路、受信回路及び送受信回路の制御方法
US8151099B2 (en) * 2008-07-01 2012-04-03 Caterpillar Inc. Virtualized service tool and virtualized control tool
JP2010015613A (ja) * 2008-07-01 2010-01-21 Fujitsu Ltd 記憶装置、記憶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KR101459520B1 (ko) * 2008-07-16 2014-11-07 시게이트 테크놀로지 엘엘씨 기입 속도를 향상시킬 수 있는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및 이를포함하는 데이터 저장 시스템
JP2010176646A (ja) * 2009-02-02 2010-08-12 Toshiba Information Systems (Japan) Corp メモリシステムおよびメモリシステムのインターリーブ制御方法
JP5338458B2 (ja) * 2009-04-28 2013-11-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遠隔制御装置、通信装置、遠隔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60181A (ja) 2010-02-01 2011-08-18 Panasonic Corp 信号伝送システム、ソース装置及びシンク装置
JP5467891B2 (ja) * 2010-02-19 2014-04-09 ルネサス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デバッグ装置、デバッグ方法
JP2011205440A (ja) 2010-03-26 2011-10-13 Hitachi Ltd 出力バッファ回路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ドライバ回路
JP5527603B2 (ja) * 2010-06-24 2014-06-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US8738270B2 (en) * 2011-09-15 2014-05-27 128 Combustion,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the fuel economy of a variable displacement engine
JP5451705B2 (ja) * 2011-09-21 2014-03-2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JP2013068105A (ja) * 2011-09-21 2013-04-18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JP5547701B2 (ja) * 2011-09-21 2014-07-16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48113B1 (en) * 1999-04-21 2005-09-20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elf-throttling error-correction buffer and method for a disc drive
JP2008146521A (ja) * 2006-12-13 2008-06-26 Hitachi Ltd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JP2011118922A (ja) * 2011-02-10 2011-06-16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読出し・書き込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94343A1 (en) 2019-09-26
US10353594B2 (en) 2019-07-16
US11360698B2 (en) 2022-06-14
JP2013068105A (ja) 2013-04-18
MX2012010827A (es) 2013-03-20
CN103176906A (zh) 2013-06-26
US20130073799A1 (en)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6906B (zh) 汽车用电子控制装置及数据的写入方法
CN107422658A (zh) 程序变更获取方法
JP5451705B2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04461641B (zh) 一种数据烧写方法、系统、烧写设备以及目标设备
JP2007507016A (ja) シリアル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を介したフラッシュプログラミングによる電子制御装置のソフトウェアアップデート方法およびこれに対応する状態自動装置
CN114281394A (zh) 一种快速在线升级程序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JP5945044B2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の書込みシステム、及び車両制御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の書込み方法
US20080115108A1 (en) Microcomputer having security function for memory access and debugg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4061887A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及びデータ通信方法
CN111159025A (zh) 应用程序接口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JP6302004B2 (ja) 書込みプログラム
CN110502250A (zh) 一种升级方法及基板管理控制器
JP2011059023A (ja) 車両用電子制御装置の機能検査方法
JP6445646B2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CN107229650B (zh) 测试方法及装置
JP5813833B2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JP6216000B2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JP6692400B2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JP5956505B2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
CN113407408B (zh) 数据传输规则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48308A (zh) 防止漏烧的数据烧写方法及其装置、数据烧写设备
CN112148310A (zh) 防止漏烧的数据烧写方法及其装置、数据烧写设备
CN112148309A (zh) 用于生产电控总成的方法及其装置、生产设备
CN117687664A (zh) 一种dsp的在线升级配置方法及装置
JP5749832B2 (ja) 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及び自動車用電子制御装置におけるデータ書き込み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15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