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72959A - 复合原料、碳纤维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复合原料、碳纤维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72959A
CN103172959A CN2011104469132A CN201110446913A CN103172959A CN 103172959 A CN103172959 A CN 103172959A CN 2011104469132 A CN2011104469132 A CN 2011104469132A CN 201110446913 A CN201110446913 A CN 201110446913A CN 103172959 A CN103172959 A CN 1031729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ppolynuclear aromatic
carbon fibre
material according
form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69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72959B (zh
Inventor
魏腾芳
陈钰婷
陈俊智
张孝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ITRI
Publication of CN1031729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29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729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729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0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9/08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other substances; Manufacture thereof;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of inorganic material
    • D01F9/1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9/14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 D01F9/20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 D01F9/21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D01F9/22Carbon filamen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 filaments from polyaddition, polycondensation or polymerisation products from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from polyacrylonitril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原料、碳纤维材料及其形成方法,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原料的形成方法,其包括:将一多环芳香族化合物进行磺酸化,以形成一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以及将该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及一聚丙烯腈进行混合,以形成一复合原料。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包含前述复合原料的碳纤维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Description

复合原料、碳纤维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原料,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用于形成碳纤维材料的复合原料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碳纤维(carbon fiber)是一种膨胀系数低、热传导性高且安定性佳的优良材料。由于碳纤维同时兼具碳材料的特性及纤维柔软可加工的性质,故可广泛应用于航空、医疗、建筑等各种领域。其中,又以聚丙烯腈(PAN)碳纤维的使用最为广泛。
聚丙烯腈(PAN)碳纤维的形成需经过氧化及碳化制造方法,且在氧化制造方法中,需添加酸或碱作为催化剂,以减少氧化制造方法所需时间及降低氧化反应的起始温度。故催化剂可具有节能及降低碳纤维缺陷等功能。目前除了一般常见的将酸性单体,如衣康酸(itaconicacid),以共聚合反应方法将衣康酸以共聚合物的方式包含在聚丙烯腈原料内部,许多报导也设法将催化剂以外加的方式与聚丙烯腈混合,以达到再添加强酸或强碱作为催化剂,以减少聚丙烯腈纤维的氧化制造方法所需时间及降低氧化反应的起始温度。但是此类催化剂分别各有其缺点,如:沸点低或耐热性低或与聚丙烯腈的兼容性差,或其化学结构与氧化纤维/碳纤维差异大,故在形成聚丙烯腈碳纤维后,添加在碳纤维中的催化剂成为系统中的异类,而影响碳纤维的物理性质。
目前在一些研究中,已经有以纳米碳管、石墨烯(graphene)等与聚丙烯腈先制作成为复合原料,再制作CNT/聚丙烯腈型的碳纤维。另外,T.Hiroshi(JP10036450,1998)及Y.Takashi(JP11124742,1999)也分别报导以沥青(pitch)/聚丙烯腈制作成为复合原料,再制作沥青/聚丙烯腈型的碳纤维。上述以纳米碳管、石墨烯、沥青为添加剂的优点为耐热性高,可增加碳纤维产物的强度或模量,但是没有具有强酸或强碱的结构可作为酸碱催化剂的功能。目前亟需一种具有价格便宜、高沸点、高耐热性、与聚丙烯腈及其维碳纤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氧化制造方法时具有可催化聚丙烯氧化的添加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原料的形成方法,其包括:将一多环芳香族化合物进行磺酸化,以形成一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olycyclic aromatic carbon sulfonate;PCAS);以及将该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及一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进行混合,以形成一复合原料。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原料,其包括:一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以及一聚丙烯腈。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其包括:提供一如前述的复合原料;取该复合原料进行一纺丝制造方法,以形成一原丝;将该原丝进行一氧化反应,以形成一氧化纤维;以及将该氧化纤维进行一碳化反应,以形成一碳纤维材料。
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碳纤维材料,其为利用如前述的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所形成的碳纤维材料。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方案,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2、104、106、108、110~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举出数个不同的实施例。本发明中特定的组件及安排为了简化,但本发明并不以这些实施例为限。
本发明以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添加在聚丙烯腈中以形成复合原料,由此将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作为聚丙烯腈氧化及碳化制造方法的催化剂。此外,再通过纺丝等制造方法,将上述复合原料进一步形成碳纤维材料。
图1显示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在步骤102中,将多环芳香族化合物进行磺酸化,以形成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其中的原料可由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或沥青或前述的组合。进行磺酸化的方法,例如可将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加入10%-30%的发烟硫酸中,在室温下以超音波震荡反应。而后,再分别以蒸馏水、氯化钠溶液清洗数次,并离心得到固体沉淀。将固体沉淀在烘箱中烘干,即可得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此外,上述超音波震荡的时间长短会影响产物的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及分子量。超音波震荡的时间越短,所得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分子量越大,且其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越小。反之,若超音波震荡的时间越长,所得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分子量越小,且其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越大。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中的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介于1/5至1/8之间。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分子量介于100g/mol至500g/mol之间,更佳介于100g/mol至300g/mol之间。
在步骤104中,将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及聚丙烯腈进行混合,以形成复合原料。其中,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添加在聚丙烯腈中的含量比例介于2/98(wt/wt)至3/97(wt/wt)之间。
在步骤106中,取步骤104所形成的复合原料进行纺丝制造方法,以形成原丝。其中,纺丝制造方法例如可利用湿式纺丝制造方法、凝胶制造方法或前述的组合。接着,在步骤108中,将原丝进行氧化反应,以形成氧化纤维。例如,将原丝置于含氧环境下以190℃至270℃的温度进行氧化反应1.2小时到1.5小时。而后,再将氧化纤维进行碳化反应,以形成碳纤维材料,如步骤110所示。上述碳化反应例如可在无氧环境下以600℃至1400℃的温度共进行5分钟。所形成的碳纤维材料,可具有较佳的强度及模量。例如,碳纤维材料的强度(tenacity)1GPa至2.0GPa,碳纤维材料的模量(modulus)180GPa至270GPa。
与直接以聚丙烯腈形成的碳纤维材料相比,利用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及聚丙烯腈作为复合原料所形成的碳纤维材料,可具有较高的强度及模量。在一些实施例中,其碳纤维强度可增加约25%,或其模量可增加约17%。
由于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具有高沸点、高耐热、高化学安定性等优点,故可作为良好的添加剂。此外,聚丙烯腈在经过氧化制造方法及碳化制造方法后,会成为与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类似的结构,因此以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作为添加剂时,其不会在产物中成为异物,而成为碳纤维材料的一部分,因此不会影响碳纤维材料的性质。
此外,经实验发现,若直接利用一般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或仅经过氧化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作为添加剂添加在聚丙烯腈中,则容易在纺丝制造方法时发生纺口阻塞、断丝率高、或添加物从纤维中析出等问题。因此,在一实施例中,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分子量例如可介于100g/mol至500g/mol之间,较佳介于100g/mol至300g/mol之间。当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分子量太大时,容易在纺丝制造方法时发生纺口阻塞、断丝率高等问题。当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分子量太小时,则容易在湿式纺丝制造方法中被凝固槽中的溶剂洗出。因此,特定分子量的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不仅可有效提升所形成碳纤维材料的强度及模量,也可使纺丝制造方法更顺利进行。
另外,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中的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介于1/5至1/8之间。经实验发现,若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中的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太高(即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中磺酸的含量太高),容易在湿式纺丝制造方法中被凝固槽中的溶剂洗出,造成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析出率过高,除了造成凝固液的严重污染外,更造成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在PAN纤维内的含量大幅下降,无法稳定地达到预期的复合纤维内的原料组成比例。若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中的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太低(即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中磺酸的含量太低),会使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在溶剂(DMSO)的溶解度降低,导致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与聚丙烯腈的兼容性降低,则容易在纺丝制造方法时发生纺口阻塞、断丝率高等问题。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控在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上的磺酸根,使其对于各种聚合物及/或溶剂更具兼容性。
[实施例]
聚丙烯腈(PAN)的合成步骤
首先,混合97.0wt%的丙烯腈(acrylonitrile,AN)、2.5wt%的丙烯酸甲酯(methyl acrylate,MA),0.4wt%的衣康酸、0.1wt%的偶氮二异丁腈(2,2’-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为起始剂,以及250毫升的二甲亚砜(dimethylsulfoxide,DMSO)为溶剂,在500毫升的玻璃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搅拌反应7小时。之后,利用水以沉淀法取得沉淀产物。沉淀产物经过滤、干燥后得到聚丙烯腈(PAN)。GPC分析后的分子量(Mw)=230,000g/mol,分子量分布(PDI)=1.7。
湿式纺丝实验步骤
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与聚丙烯腈(PAN)以重量比为3/97配制复合原料的纺丝液(固含量为25%,溶剂为二甲亚砜DMSO)。以有保温热夹套(heatjackets)装置的湿式纺丝机进行湿式纺丝实验。纺丝液(dope)的温度保持在70℃,纺丝盒(spinneret)有300孔,每孔的直径为0.06mm(L/D=1.2)。凝固槽(coagulation bath)的长1,500cm,宽20cm,深为40cm。使用3个凝固槽,第1凝固槽的凝固溶液为水/DMSO(10/90w/w),5℃,第2凝固槽的凝固溶液为水/DMSO(30/70w/w),70℃-85℃,第3凝固槽的凝固溶液为水/DMSO(100/0w/w)。纺速为20m/min。制得的纤维再以水蒸气热延伸(130℃)的方式进行延伸,接着以烘箱(80℃)干燥,得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与聚丙烯腈(PAN)的复合原料的原丝(precursor)。
[实施例1]各种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2的制作、元素分析、及湿式纺丝实验。
(1)仿照Y.Shinichiro等(Toppan Printing Co.;Tokyo Inst.Tech.),JP2008214508(A),2008的方法合成PCAC1;将1克的PCAC1加入20ml的发烟硫酸(20%SO3/浓H2SO4)中,在室温下以超音波震荡进行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0分钟、3分钟、7分钟、15分钟、60分钟。反应后,此5种反应溶液,再分别各加入蒸馏水搅拌30分钟,再以离心机离心1小时,取出离心后的液体。接着将40ml的5wt%的氯化钠溶液(NaCl(aq)),加入取得的液体内,搅拌10分钟,有固体沉淀出来,接着,使用离心机离心1小时,取出固体沉淀物。此取出固体沉淀物,再以5wt%的氯化钠水溶液搅拌清洗,离心,洗去固体沉淀物所含的杂质及低分子量酸类化合物,直到清洗液的pH值介于约6至7之间。将所得固体在80℃的一般烘箱中烘干16小时,及在70℃的真空烘箱中再烘干24小时,即可得到固体的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2)。将此5种的固体的PCAS2,进行反射式红外光谱仪分析(cm-1):3100-2100(酸基吸收峰);1350及1150(磺酸基(solfonate)吸收峰);800-900(芳香基(polyaromatic)吸收峰),显示此5种的固体的PCAS2,都具有磺酸基及多环芳香基化学结构。将此6种的固体的PCAS2,分别进行元素分析,测得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表1)。另外,部分的PCAS2则利用质谱仪(MALDI-TOF MS)进行分子量分析。其中,经过超音波震荡3分钟及7分钟所得PCAS2的分子量介于100g/mol至300g/mol之间;经过超音波震荡15分钟及60分钟所得PCAS2的分子量小于100g/mol。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2)与聚丙烯腈(PAN)以重量比3/97(wt/wt)配制的复合原料的纺丝液(固含量为25%,溶剂为二甲亚砜DMSO)。以有保温热夹套装置的湿式纺丝机进行湿式纺丝实验(结果如表1)。超音波机震荡时间为3分钟及7分钟的纤维原丝规格,分别为强度=3.1g/den及3.3g/den,伸度=9.5%及10.2%。
表1.各种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2的制作、元素分析、及湿式纺丝的结果。
Figure BDA0000125892440000061
Figure BDA0000125892440000071
[实施例2]各种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3的制作、元素分析及湿式纺丝实验。
将1克的中国台湾中碳公司提供的沥青,加入40ml的发烟硫酸(20%SO3/浓H2SO4)中,在室温下以超音波震荡进行反应,反应时间分别为0分钟、5分钟、17分钟、30分钟、45分钟、60分钟。此6种反应溶液,再分别各加入蒸馏水搅拌30分钟,再以离心机离心1小时,取出离心后的液体。接着将40ml的5wt%的氯化钠溶液(NaCl(aq)),加入取得的液体内,搅拌10分钟,有固体沉淀出来,接着,使用离心机离心1小时,取出固体沉淀物。此取出固体沉淀物,再以5wt%的氯化钠水溶液搅拌清洗,离心,洗去固体沉淀物所含的杂质及低分子量酸类化合物,直到清洗液的pH值介于约6至7之间。将所得固体在80℃的一般烘箱中烘干16小时,并在70℃的真空烘箱中再烘干24小时,即可得到固体的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3)。将此6种的固体的PCAS3,进行反射式红外光谱仪分析:3500cm-1-2900cm-1(酸基吸收峰);1780(磺酸基(solfonate)吸收峰);800(芳香基(polyaromatic)吸收峰),显示此6种的固体的PCAS3,都具有磺酸基及多环芳香基化学结构。将此6种的固体的PCAS3,分别进行元素分析,测得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表2)。另外,部分的PCAS3则利用质谱仪(MALDI-TOF MS)进行分子量分析。其中,经过超音波震荡5分钟所得PCAS3的分子量大于600g/mol;经过超音波震荡30分钟所得PCAS3的分子量介于100g/mol至300g/mol之间;经过超音波震荡60分钟所得的PCAS3的分子量小于100g/mol。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3)与聚丙烯腈(PAN)以重量比为3/97配制的复合原料的纺丝液(固含量为25%,溶剂为二甲亚砜DMSO)。以有保温热夹套装置的湿式纺丝机进行湿式纺丝实验(结果如表2)。超音波机震荡时间为30分钟的纤维原丝规格:强度=3.2g/den,伸度=10%。
表2.各种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PCAS3的制作、元素分析及湿式纺丝的结果。
Figure BDA0000125892440000081
经实验发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硫元素/碳元素的摩尔比例较佳为1/5至1/8,或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分子量较佳介于100g/mol至500g/mol之间。当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硫元素/碳元素的摩尔比例小于1/10时,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太差,断丝率高,纺丝不顺利。而当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硫元素/碳元素的摩尔比例大于1/8时,则可能因为所含酸根太多或化合物分子太小,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太大,使得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在纺丝时,在凝固槽内容易被洗出,除了造成凝固液的严重污染外,更造成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在PAN纤维内的含量大幅下降,无法稳定地达到预期的复合纤维内的原料组成比例。
[实施例3]实施例1的PCAS2系的原丝进行氧化反应实验。
将实施例1中的超音波机震荡时间为7分钟的PCAS2系原丝,置于氧化反应器内进行热空气的氧化实验。步骤如下:温度:190℃(0.3小时)-240℃(0.6小时)-270℃(0.6小时)。所得到的氧化纤维的规格:强度=2.9g/den,伸度=11%,密度=1.34g/cm3、限氧指数(limitingoxygen index,LOI)=61。
[实施例4]实施例2的PCAS3系的原丝进行氧化反应实验。
将实施例2中的超音波机震荡时间为30分钟的PCAS3原丝,置于氧化反应器内进行热空气的氧化实验。步骤如下:温度:190℃(0.3小时)-240℃(0.6小时)-270℃(0.6小时)。所得到的氧化纤维的规格:强度=3.1g/den,伸度=9.5%,密度=1.37g/cm3、限氧指数=64。
[实施例5]实施例3的氧化纤维进行的碳化实验。
将实施例3所制作的氧化纤维置于氮气的碳化反应器中,先升温至600℃~800℃,再升温至1,200℃~1,400℃,从600℃~1,400℃总合计的时间为5分钟,进行碳化反应。所得碳纤维的强度可达1.9GPa,伸度0.5%,模量260GPa。
[实施例6]实施例4的氧化纤维进行的碳化实验。
将实施例4所制作的氧化纤维置于氮气的碳化反应器中,先升温至600℃~800℃,再升温至1,200℃~1,400℃,从600℃~1,400℃总合计的时间为5分钟,进行碳化反应。所得碳纤维的强度最高可达2.0GPa,伸度0.5%,模量270GPa。
[比较实施例1]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合成的聚丙烯腈(PAN),GPC分析后的分子量(Mw)=230,000g/mol,分子量分布(PDI)=1.7,与实施例1-6相同的纺丝、氧化及碳化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各种纤维规格为:原丝强度=3.4g/den,伸度10%;氧化纤维强度=1.9g/den,伸度15%,密度1.35g/cm3;碳化纤维的强度=1.6GPa,伸度=0.8%,模量=230GPa。
结论:
由实施例5-6的结果显示具有S元素/C元素的摩尔比例为1/5-1/8,其分子量为100g/mol-250g/mol的PCAS(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可与PAN制作成PCAS/PAN复合原料,经过纺丝及氧化/碳化后所得到的碳化纤维,与PAN系者比较,其强度平均可增加25%,模量可增加17%。
虽然本发明已由以上多个优选实施方案揭露,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任意的改动与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复合原料的形成方法,其包括:
将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原料进行磺酸化,以形成一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以及
将所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及一聚丙烯腈进行混合,以形成一复合原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原料的形成方法,其中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原料包括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沥青或前述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原料的形成方法,其中进行磺酸化的方法包括利用发烟硫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原料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介于1/5至1/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原料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分子量介于100g/mol至500g/mol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原料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添加在所述聚丙烯腈中的含量为2/98(wt/wt)至3/97(wt/wt)。
7.一种复合原料,包括:
一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以及
一聚丙烯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原料,其中所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硫元素对碳元素的摩尔比例介于1/5至1/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原料,其中所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的分子量介于100g/mol至500g/mol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原料,其中所述多环芳香族磺酸化合物是由一多环芳香族化合物进行磺酸化所形成。
11.一种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一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原料;
取所述复合原料进行一纺丝制造方法,以形成一原丝;
将所述原丝进行一氧化反应,以形成一氧化纤维;以及
将所述氧化纤维进行一碳化反应,以形成一碳纤维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纺丝制造方法包括利用湿式纺丝制造方法。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氧化反应在含氧环境下以190℃至270℃的温度共进行1.2小时到1.5小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其中所述碳化反应在无氧环境下以600℃至1400℃的温度共进行5分钟进行。
15.一种碳纤维材料,其为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碳纤维材料的形成方法所形成的碳纤维材料。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纤维材料,其中所述碳纤维材料的强度介于1GPa至2GPa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碳纤维材料,其中所述碳纤维材料的模量介于180GPa至270GPa之间。
CN201110446913.2A 2011-12-26 2011-12-28 复合原料、碳纤维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Active CN1031729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8540A TWI432499B (zh) 2011-12-26 2011-12-26 複合原料、碳纖維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TW100148540 2011-1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72959A true CN103172959A (zh) 2013-06-26
CN103172959B CN103172959B (zh) 2015-07-15

Family

ID=48633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6913.2A Active CN103172959B (zh) 2011-12-26 2011-12-28 复合原料、碳纤维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65106B2 (zh)
CN (1) CN103172959B (zh)
TW (1) TWI43249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7602A (zh) * 2015-11-09 2016-01-0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沥青基碳晶材料制备方法
CN114040998A (zh) * 2019-05-02 2022-02-11 塞特工业公司 用于由低多分散性聚丙烯腈制备碳纤维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6450A (ja) * 1996-07-16 1998-02-10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炭素材料製造用の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ピッチ系素原料
CN1853242A (zh) * 2003-09-16 2006-10-25 财团法人理工学振兴会 导入了磺酸基的无定形碳、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US20080251445A1 (en) * 2003-12-11 2008-10-16 Poromedia Gmbh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Membran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94488B2 (ja) 1997-10-24 2007-10-17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炭素繊維の製造法
US6573373B1 (en) 1999-06-29 2003-06-03 Isis Pharmaceuticals, Inc. High affinity, low molecular weight displacers for oligonucleotide purification
US6491891B1 (en) 1999-09-10 2002-12-10 Ut-Battelle, Inc. Gelcasting polymeric precursors for producing net-shaped graphites
DE602004031957D1 (de) * 2003-09-16 2011-05-05 Tokyo Inst Tech Sulfonierter amorpher kohlenstoff, prozess zu seiner herstellung und verwendung dafür
US7063870B2 (en) 2004-05-25 2006-06-20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Manufacture of functionally graded carbon-carbon composites
CN100436493C (zh) 2005-08-03 2008-11-26 厦门大学 原位聚合一维导电高纯碳/聚丙烯腈复合聚合物
WO2008054836A2 (en) 2006-02-22 2008-05-08 William Marsh Rice University Short, functionalized, soluble carbon nanotubes, methods of making same, and polymer composites made therefrom
KR100759102B1 (ko) 2006-05-29 2007-09-19 주식회사 나노테크닉스 전기방사법에 의한 폴리아크릴로나이트닐과 피치의 2성분계탄소 나노섬유 및 활성탄소 나노섬유 제조방법
TW200811325A (en) 2006-08-16 2008-03-01 Univ Feng Chia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activated carbon fiber products
JP2008214508A (ja) 2007-03-05 2008-09-1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固体酸と多分岐高分子からなる化合物およびその利用
KR101074027B1 (ko) 2009-03-03 2011-10-17 한국과학기술연구원 그래펜 복합 나노섬유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422633B (zh) 2010-11-09 2014-01-11 Ind Tech Res Inst 聚丙烯腈系共聚物與奈米碳管的複合材料、碳纖維以及碳纖維的製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6450A (ja) * 1996-07-16 1998-02-10 Maruzen Petrochem Co Ltd 炭素材料製造用のポリアクリロニトリル−ピッチ系素原料
CN1853242A (zh) * 2003-09-16 2006-10-25 财团法人理工学振兴会 导入了磺酸基的无定形碳、其制造方法、及其用途
US20080251445A1 (en) * 2003-12-11 2008-10-16 Poromedia Gmbh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ubular Membranes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旺玺: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30 April 200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7602A (zh) * 2015-11-09 2016-01-06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沥青基碳晶材料制备方法
CN114040998A (zh) * 2019-05-02 2022-02-11 塞特工业公司 用于由低多分散性聚丙烯腈制备碳纤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65106B2 (en) 2014-10-21
CN103172959B (zh) 2015-07-15
TWI432499B (zh) 2014-04-01
US20130164207A1 (en) 2013-06-27
TW201326282A (zh) 201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e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tosan/poly (vinyl alcohol) blend fibers
CN100549254C (zh) 一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制备方法
CN102733009A (zh) 一种具有规整表面沟槽的高强度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17671B (zh) 水相悬浮和溶液聚合两步法制备碳纤维原丝的方法
CN102277644B (zh) 一种酚醛树脂改性的聚丙烯腈基原丝及制备方法
JP2010505997A (ja) ポリマー及びそれから形成される繊維
CN106521967B (zh) 一种基于poss接枝抗紫外芳香族高性能纤维及其改性方法
MX2010013014A (es) Copolimero de acrilonitrilo y metodo para producir el mismo, solucion de copolimero de acrilonitrilo y fibra precursora de poliacrilonitrilo para fibra de carbon y metodo para producir la misma.
EP0019566B1 (fr) Solutions conformables, articles en forme obtenus à partir de ces solutions ainsi que leur procédé d'obtention
CN103172959B (zh) 复合原料、碳纤维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JPS58197306A (ja) アクリル繊維の湿式紡糸方法
CN102093717A (zh) 磺化聚醚砜/TiO2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TWI422633B (zh) 聚丙烯腈系共聚物與奈米碳管的複合材料、碳纖維以及碳纖維的製法
JPH11229232A (ja) 炭素繊維用アクリロニトリル系前駆体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04674358A (zh) 一种异形喷丝板
CN1247198A (zh) 遥爪羧基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CN110409013B (zh) 一种湿法制备St-g-PAN纤维的纺丝工艺
CN115704116A (zh) 一种芳香族聚砜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
JP7058854B2 (ja) ポリビニルアルコール系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11519270A (zh) 多孔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821662A (zh) 一种基于分子组装的聚吡咙/tpe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451941A (zh) 一种羧甲基壳聚糖/纤维素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817953A (zh) 离子交换型可染细旦丙纶专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89193B (zh) 一种高规整度的丙烯腈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JPH0586970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