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42659B -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42659B
CN103142659B CN201310085927.5A CN201310085927A CN103142659B CN 103142659 B CN103142659 B CN 103142659B CN 201310085927 A CN201310085927 A CN 201310085927A CN 103142659 B CN103142659 B CN 1031426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ating
film
salmonella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859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42659A (zh
Inventor
孙立明
李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u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l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u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lu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859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4265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42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26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426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426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是将含白色葡萄球菌、奈瑟卡他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粉添加辅料制成片芯,在该片芯外至少有两层膜包衣层,包膜材料为水溶性聚合物。所述膜包衣片剂水分含量控制在3-6%。本发明的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很好的改善口感及降低其吸湿性,在保证制剂中活性成分快速溶出的前提下,采用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主要包衣材料,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

Description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属于医药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程度的加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逐年增多。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山东省医学科学院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了主要的三种菌:白色葡萄球菌、奈瑟氏卡他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后制成灭活的菌体制剂,在临床上进行了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证实这三种菌的灭活菌体制剂对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咳嗽、痰多有很好的疗效,并对预防感冒和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有一定疗效,基本无毒副作用。
关于灭活的气管炎细菌菌体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作用机理,一般是从免疫学角度进行研究,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其疗效是由于非特异性免疫和脱敏所致。奈瑟氏卡他球菌的细胞壁上含有的脂多糖成分能诱生干扰素,可以直接激活补体C3途径,调动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机能活跃,白细胞吞噬机能增强,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呼吸道粘膜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白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细胞壁上含有丰富的胞壁酸,它能直接作用于延脑的咳嗽中枢,抑制咳嗽反射,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并能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抑制呼吸道黏膜腺体的分泌,能使痰量明显减少。
虽然这三种细菌的菌粉制剂已在临床上应用,但由于这三种细菌发酵出来的菌粉气味较臭,口感很差,吸湿性强;且临床应用规格也小,给制剂的制备带来困难。在最初制备的片剂中,为了掩盖不良气味,降低吸湿性,采用了包糖衣的方法,但该方法操作繁琐,使片剂增重较多,且仍易吸湿,不利于贮存。后来,人们为了降低包糖衣片剂的吸湿性,对其制剂处方和工艺进行了改进,将糖衣改为水不溶性聚合物薄膜包衣,结果药物在水中的溶出和崩解不太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性能更优、辅料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贮存的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
术语说明:
包衣层:本发明的膜包衣片剂至少具有两个包衣层,直接覆盖在片芯(未包衣片)上的包衣层称作第一层,从第一层向外,各层顺序的称为第二层、第三层(如果存在)等。
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是指含有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奈瑟氏卡他球菌(Neisseria B.catarrhal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灭活菌粉的膜包衣片剂。其中白色葡萄球菌、奈瑟氏卡他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灭活菌粉为现有技术。
聚乙二醇:聚乙二醇是由H(OCH2CH2nOH(n不小于4)表示的化合物,通常具有约200至20000的分子量。聚乙二醇后表明的数字指的是平均分子量。例如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等。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是将含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奈瑟卡他球菌(Neisseria B.catarrha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菌粉添加辅料制成片芯,在该片芯外至少有两层膜包衣层,直接覆盖在片芯上的包衣层为第一层;
第一层膜包衣材料中的水溶性聚合物I为:羟丙甲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醇(PVA)、分子量大于2000的聚乙二醇(PEG)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层膜包衣材料中的水溶性聚合物II为:羟丙甲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聚乙烯醇(PVA)、分子量大于2000的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第一层采用的水溶性聚合物I的用量为菌粉重量的2~5倍,第二层采用的水溶性聚合物II的用量为菌粉重量的3~6倍。
根据本发明优选,所用菌粉占片芯质量比为0.3%-0.8%,其中所述菌粉是白色葡萄球菌、奈瑟氏卡他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菌体按质量比20:20:1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优选,所述片芯的原料质量比组成如下:
菌粉0.3%-0.8%,所述菌粉是白色葡萄球菌、奈瑟氏卡他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菌体按质量比20:20:1的组合;赋形剂75.0%-90.0%,粘合剂1.0%-12.0%,崩解剂2.0%-15.0%,润滑剂0.5%-2.0%;各成分加量之和为100%。
根据本发明,片芯中所述赋形剂、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等辅料按本领域现有技术即可。本发明优选如下:
根据本发明,所述赋形剂选自淀粉、蔗糖、糊精、微晶纤维素、乳糖、甘露醇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赋形剂选用淀粉、蔗糖、糊精的组合,质量比为淀粉:蔗糖:糊精=2~5:2~5:1;还可以进一步选择这三种赋形剂与其他赋形剂的组合。本发明人基于改善药物口感,保证药物溶出,利于产品生产和贮存的目的,优选这淀粉、蔗糖、糊精的组合作为赋形剂,并经过大量实验选择了此用量范围。如果淀粉的用量过大,会导致颗粒过于松散;蔗糖的用量过大,由于蔗糖的粘合力强,会影响制剂溶出,蔗糖的吸湿性也较强,不利于制剂的贮存;糊精有较强的黏结性,也不能大量应用。
所述崩解剂选自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粘合剂选自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滑石粉、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第一、二层膜包衣材料中所述分子量大于2000的聚乙二醇(PEG)为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
第一、二层膜包衣材料中除上述水溶性聚合物外,包衣层中还可以包含着色剂、润滑剂、光泽剂等辅料中的一种或几种。包衣层中的辅料按常规技术即可,优选如下:着色剂选自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铁,各层中的用量为0.1~10wt%;润滑剂为滑石粉,各层中的用量为0.1~10wt%;光泽剂选自轻质无水硅酸,各层中的用量为0.1~5wt%,以各包衣层总质量为基数计。
第一、二层膜包衣层之外,还可以有增加片剂光泽的第三层,按现有技术即可,如用川蜡或巴西棕榈蜡在包衣锅中转动滚光制得。
本发明上述原料均可市场购买。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含有白色葡萄球菌、奈瑟氏卡他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水分含量控制在3-6wt%。如果水分含量低于3%,片剂易碎裂;水分含量高于6%,则不利于贮存。本说明书中涉及到水分含量时均为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优选方案之一,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以1000片计配方如下:
片芯各成分用量为:菌粉0.3g~0.8g,赋形剂75g~85g,粘合剂3g~8g,崩解剂5g~10g,润滑剂0.5g~1.5g;
第一层包衣液中主要成分为HPMC或PVA,用量为0.8g~2.0g;
第二层包衣液中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或PVP,用量为1.5g~3.0g。
根据本发明,所述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片芯的制备:包括按现有技术湿法制粒制得的软材、进行湿整粒、干燥、干整粒、总混合、所得颗粒压片成片芯;其中,湿整粒后控制温度在50-80℃干燥,颗粒水分控制在3~6wt%;
片芯包衣:
第一层包衣:将所述水溶性聚合物I溶解或悬浮于醇溶液中,得到包衣液,并将该包衣液喷在片芯上。或者,该包衣液中还添加有所述的着色剂、润滑剂、光泽剂之一或组合。
第二层包衣:将所述水溶性聚合物II溶解或悬浮于水或水醇混合溶液中,得到包衣液,并将该包衣液喷在已具有第一层的片上。或者,该包衣液中还添加有所述着色剂、润滑剂、光泽剂之一或组合。
任选地,在第二层外面还有增加片剂光泽的第三层。第三层可以按照现有技术制备,比如加入川蜡或巴西棕榈蜡在包衣锅中转动滚光。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步骤(1)所述的粘合剂的水溶液或水醇混合溶液,是将粘合剂配制成质量浓度5~10%的水溶液或水醇混合溶液加入。所述的水醇混合溶液中水与醇以任意比例混合都可以,所述的醇优选为甲醇、乙醇或异丙醇。所述的水醇混合溶液优选为水-乙醇4:1体积比的混合。
上述制备方法中优选的,步骤(3)所述的水溶性聚合物I、II均分别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10%的水溶液或水醇混合溶液,水醇混合溶液中水与醇的体积比为1:2~5。
上述制备方法中,片芯的制备和片芯包衣工艺条件未详加限定的,均按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主要技术特定点如下:
1)采用水溶性聚合物包衣,利于药物快速溶出;2)至少具有两个包衣层,其中第一层不含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由于PVP吸湿性较强,因此为降低产品的吸湿性,在与片芯接触的第一层包衣中不采用PVP作为包衣材料,这样既可以掩盖臭味,也降低了吸湿性;同理,第一、二层膜包衣材料中的聚乙二醇不选用低分子量聚乙二醇,低分子量聚乙二醇吸湿性较强,因此,一般选用分子量大于2000的聚乙二醇,比如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
2)为了掩盖臭味和改善口感,采用了蔗糖、淀粉、糊精三种主要辅料共同作为赋形剂;4)水分含量控制在3-6%,利于终产品成型和包装。
本发明的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采用了至少两层水溶性聚合物包衣,既很好的掩盖了菌粉臭味,降低了吸湿性,也不影响药物溶出,保证了药物的快速起效。
2、采用主要辅料蔗糖、糊精、淀粉很好的改善了口感,成本也低。
3、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的实施中,很明显并且可以很容易作出而不背离上述本发明的范围和宗旨的其它实施方案和修改,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不应理解为权利要求书的范围被限制在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中所用菌粉均按照白色葡萄球菌:奈瑟氏卡他球菌:枯草芽孢杆菌质量比20:20:1的比例配制。实施例中所用包衣机均为意大利伊马Perfima500包衣机。
实施例1:白葡奈氏菌未包衣片芯的制备,以1000片计,各成分用量如下:
成分 用量
菌粉 0.5g 药物
蔗糖 31.2g 赋形剂
淀粉 35.8g 赋形剂
糊精 12g 赋形剂
微晶纤维素 4.8g 粘合剂(内加)
羟丙基纤维素 4.8g 崩解剂(内加)
羟丙甲基纤维素 0.44g 粘合剂
硬脂酸镁 0.45g 润滑剂
羧甲基淀粉钠 1.8g 崩解剂
二氧化硅 0.45g 润滑剂
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配料:按处方称取蔗糖、糊精、菌粉、微晶纤维素、淀粉、羟丙基纤维素,过100筛处理备用。
2)预混:向HLSH2-6A型湿法制粒机中依次加入处理好的蔗糖、糊精、菌粉、微晶纤维素、淀粉、羟丙基纤维素。设定混合时间10分钟、搅拌速度250转/分钟、切刀速度1500转/分钟。启动湿法制粒机开始预混。
3)制软材:将处方量的羟丙甲基纤维素(60RT50)在搅拌下投入水-乙醇(4:1体积比)混合溶液中溶解,至溶液呈透明状或半透明状,配成粘合剂溶液。设定制软材时间5分钟、搅拌速度250转/分钟、切刀速度1500转/分钟。开启设备,在搅拌状态下粘合剂溶液制成适宜软材。
4)湿整粒:选用20目尼龙筛网将制得软材湿整粒,设定整粒速度800转/分钟。
5)干燥:将湿颗粒加入流化床进行干燥,控制颗粒水分在3.0~6.0%的范围内。
6)干整粒:选用孔径2.0mm的筛网,进行干整粒。
7)总混:将干整粒所得颗粒与处方量的硬脂酸镁(润滑剂)、羧甲基淀粉钠(崩解剂)、二氧化硅(润滑剂)置于料斗混合机内,混合15分钟。
8)压片:将总混所得颗粒压片即得白葡奈氏菌未包衣片芯。
实施例2:白葡奈氏菌未包衣片芯的制备,以1000片计,各成分用量如下:
成分 用量
菌粉 0.5g
蔗糖 28g
淀粉 46.5g
糊精 10.7g
微晶纤维素 6.0g
羟丙基纤维素 5g
羟丙甲基纤维素 1g
硬脂酸镁 1g
羧甲基淀粉钠 2g
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配料:按处方称取蔗糖、糊精、菌粉、微晶纤维素、淀粉、羟丙基纤维素,过100筛处理备用。
2)预混:向HLSH2-6A型湿法制粒机中依次加入处理好的蔗糖、糊精、菌粉、微晶纤维素、淀粉、羟丙基纤维素。设定混合时间10分钟、搅拌速度250转/分钟、切刀速度1500转/分钟。启动湿法制粒机开始预混。
3)制软材:将处方量的羟丙甲纤维素(60RT50)在搅拌下投入水-乙醇(4:1体积比)混合溶液中溶解,至溶液呈透明状或半透明状,配成粘合剂溶液。设定制软材时间5分钟、搅拌速度250转/分钟、切刀速度1500转/分钟。开启设备,在搅拌状态下粘合剂溶液制成适宜软材。
4)湿整粒:选用20目尼龙筛网将制得软材湿整粒,设定整粒速度800转/分钟。
5)干燥:将湿颗粒加入流化床进行干燥,控制颗粒水分在3.0~6.0%的范围内。
6)干整粒:选用孔径2.0mm的筛网,进行干整粒。
7)总混:将干整粒所得颗粒与处方量的硬脂酸镁、羧甲基淀粉钠置于料斗混合机内,混合15分钟。
8)压片:将总混所得颗粒压片即得白葡奈氏菌未包衣片剂。
实施例3:白葡奈氏菌未包衣片芯的制备,以1000片计,各成分用量如下:
成分 用量
菌粉 0.5g
蔗糖 36g
淀粉 40g
糊精 8g
羟丙基纤维素 2.5g
硬脂酸镁 0.5g
交联聚维酮 7.5g
聚维酮 6g
二氧化硅 0.3g
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配料:按处方称取蔗糖、糊精、菌粉、淀粉、羟丙基纤维素,过100筛处理备用。
2)预混:向HLSH2-6A型湿法制粒机中依次加入处理好的蔗糖、糊精、菌粉、淀粉、羟丙基纤维素。设定混合时间10分钟、搅拌速度250转/分钟、切刀速度1500转/分钟。启动湿法制粒机开始预混。
3)制软材:将处方量的聚维酮在搅拌下投入水中溶解,至溶液呈透明状或半透明状,配成粘合剂溶液。设定制软材时间5分钟、搅拌速度250转/分钟、切刀速度1500转/分钟。开启设备,在搅拌状态下粘合剂溶液制成适宜软材。
4)湿整粒:选用20目尼龙筛网将制得软材湿整粒,设定整粒速度800转/分钟。
5)干燥:将湿颗粒加入流化床进行干燥,控制颗粒水分在3.0~6.0%的范围内。
6)干整粒:选用孔径2.0mm的筛网,进行干整粒。
7)总混:将干整粒所得颗粒与处方量的硬脂酸镁、交联聚维酮、二氧化硅置于料斗混合机内,混合15分钟。
8)压片:将总混所得颗粒压片即得白葡奈氏菌未包衣片剂。
实施例4: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以实施例1的未包衣片1000片计,各成分用量如下:
成分 第一层 第二层
HPMC 1.5g
聚乙二醇4000 2.5g
二氧化钛 0.2g
滑石粉 0.08g
轻质无水硅酸 0.05g
95%乙醇 20.8g 24.6g
纯化水 8.7g
1)第一层包衣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HPMC用95%乙醇分散为10wt%的醇溶液,将二氧化钛、滑石粉加入到剩余的95%乙醇中得悬浮液,在搅拌下混合得分散体,分散体过100目筛得到第一层包衣液。
2)第二层包衣液的制备:
将轻质无水硅酸和聚乙二醇4000加入到处方量的纯化水和95%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得悬浮液,悬浮液过100目筛得到第二层包衣液。
3)包衣:
将实施例1片芯(未包衣片)放置在包衣机中,设置进风温度40-70℃,进风量2000-1000m3/h,转速2-6转/min,将第一层包衣液喷在其上,干燥后再喷第二层,包衣完成后,直接在包衣机中干燥后得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
实施例5: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以实施例1的未包衣片1000片计,各成分用量如下:
成分 第一层 第二层
PVA 1.0g
聚乙二醇4000 2.5g
二氧化钛 0.15g
滑石粉 0.08g
轻质无水硅酸 0.05g
95%乙醇 25g
纯化水 26g
1)第一层包衣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PVA用95%乙醇分散为10wt%的醇溶液,将二氧化钛加入到剩余的95%乙醇中得悬浮液,在搅拌下混合得分散体,分散体过100目筛得到第一层包衣液。
2)第二层包衣液的制备:
将轻质无水硅酸、滑石粉、聚乙二醇4000加入到处方量的纯化水中得悬浮液,悬浮液过100目筛得到第二层包衣液。
3)包衣:
将实施例2的片芯(未包衣片)放置在意大利伊马Perfima500包衣机中,设置进风温度40-70℃,进风量2000-1000m3/h,转速2-6转/min,将第一层包衣液喷在其上,干燥后再喷第二层,包衣完成后,直接在包衣机中干燥后得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
实施例6: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以实施例1的未包衣片1000片计,各成分用量如下:
成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HPMC 1.5g
PVP 2g
川蜡 0.64g
二氧化钛 0.15g
滑石粉 0.08g
轻质无水硅酸 0.05g
95%乙醇 25g 23.8g
纯化水 10g
1)第一层包衣液的制备:
将处方量的HPMC用95%乙醇分散为10wt%的醇溶液,将二氧化钛加入到剩余的95%乙醇中得悬浮液,在搅拌下混合得分散体,分散体过100目筛得到第一层包衣液。
2)第二层包衣液的制备:
将PVP用95%乙醇分散为10wt%的分散液,将轻质无水硅酸、滑石粉加入到处方量的纯化水和剩余的95%乙醇配成的混合溶液中得悬浮液,悬浮液过100目筛得到第二层包衣液。
3)包衣:
将实施例3制得的片芯(未包衣片)放置在包衣机中,设置进风温度40-70℃,进风量2000-1000m3/h,转速2-6转/min,将第一层包衣液喷在其上,干燥后再喷第二层包衣液,两层包衣完成后,关掉进风,降低温度到室温,加入处方量的川蜡,继续转动3-5min即包衣完毕,得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
对比例:采用水不溶性聚合物聚丙烯酸树脂作为包衣材料,以实施例1制备的未包衣片剂1000片计,各成分用量如下:
成分 第一层
胃溶型丙烯酸树脂Ⅳ 1.5g
硬脂酸镁 0.03g
滑石粉 0.02g
95%乙醇 27.0g
将胃溶型丙烯酸树脂用95%乙醇溶解为10wt%的溶液,硬脂酸镁、滑石粉加入到剩余95%乙醇中,在搅拌下混合得分散体,分散体过100目筛得包衣液。将实施例1获得的未包衣片放置在意大利伊马Perfima500包衣机中,设置进风温度40-70℃,进风量2000-1000m3/h,转速2-6转/min,将包衣液喷在其上,得包衣片。
实施例7、溶出度试验
将实施例4-6的膜包衣片剂进行溶出度试验,并与对比例进行溶出度对比。
采用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取实施例4-6中的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以0.1mol/L的盐酸水溶液、水作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转/分钟,温度为37±0.5℃依法操作,在15分钟时,吸取溶液10ml,将溶液用0.22μm的滤膜过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溶出度,限度为标示量的85%,溶出结果见表1。
表1 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的溶出度测定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在水介质和0.1mol/L盐酸水溶液中15分钟时的溶出度都达到了97%以上,说明了本发明制得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均能够较快的溶出,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很好的掩盖不良气味,改善了口感,提高患者依从性。

Claims (8)

1.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是将含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lbus)、奈瑟卡他球菌(Neisseria B.catarrha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菌粉添加辅料制成片芯,在该片芯外至少有两层膜包衣层,直接覆盖在片芯上的包衣层为第一层; 
第一层膜包衣材料中的水溶性聚合物I为:羟丙甲纤维素(HPMC)或聚乙烯醇(PVA);
第二层膜包衣材料中的水溶性聚合物II为:分子量大于2000的聚乙二醇(PEG)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其中,分子量大于2000的聚乙二醇(PEG)选自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
第一层采用的水溶性聚合物I的用量为菌粉重量的2~5倍,第二层采用的水溶性聚合物II的用量为菌粉重量的3~6倍;
所述片芯的原料质量比组成如下: 
菌粉0.3%-0.8%,所述菌粉是白色葡萄球菌、奈瑟氏卡他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灭活菌体按质量比20:20:1的组合;赋形剂75.0%- 90.0%,粘合剂1.0%-12.0%,崩解剂2.0%-15.0%,润滑剂0.5%-2.0%;各成分加量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其特征在于:以1000片计配方如下:
片芯各成分用量为:菌粉0.3g ~0.8g,赋形剂75g ~85g,粘合剂3g ~8g,崩解剂5g ~10g,润滑剂0.5g ~1.5g;
所述第一层膜包衣材料中的水溶性聚合物I的用量为0.8g~2.0g;
所述第二层膜包衣材料中的水溶性聚合物II的用量为1.5g~3.0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剂选自淀粉、蔗糖、糊精、微晶纤维素、乳糖、甘露醇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赋形剂是质量比为淀粉:蔗糖:糊精=2~5:2~5:1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崩解剂选自交联聚维酮、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羧甲基淀粉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粘合剂选自羟丙甲纤维素、聚维酮、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滑石粉、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其特征在于:第一、二层膜包衣层之外,还有增加片剂光泽的第三层,用川蜡或巴西棕榈蜡在包衣锅中转动滚光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包衣片剂水分含量控制在3-6%。
8.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白葡奈氏菌膜包衣片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片芯的制备:包括按现有技术湿法制粒制得的软材、进行湿整粒、干燥、干整粒、总混合、所得颗粒压片成片芯;其中,湿整粒后控制温度在50-80℃干燥,颗粒水分控制在3~6wt%;
片芯包衣:
第一层包衣:将所述水溶性聚合物I溶解或悬浮于醇溶液中,得到包衣液,并将该包衣液喷在片芯上;或者,该包衣液中还添加有着色剂、润滑剂、光泽剂之一或组合;
第二层包衣:将所述水溶性聚合物II溶解或悬浮于水或水醇混合溶液中,得到包衣液,并将该包衣液喷在已具有第一层的片上;或者,该包衣液中还添加有着色剂、润滑剂、光泽剂之一或组合。
CN201310085927.5A 2013-03-18 2013-03-18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 Active CN1031426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5927.5A CN103142659B (zh) 2013-03-18 2013-03-18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85927.5A CN103142659B (zh) 2013-03-18 2013-03-18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2659A CN103142659A (zh) 2013-06-12
CN103142659B true CN103142659B (zh) 2014-10-22

Family

ID=4854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5927.5A Active CN103142659B (zh) 2013-03-18 2013-03-18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426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59009A (zh) * 2018-02-28 2018-06-15 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白葡萄球菌片剂的制备方法
CN109464425B (zh) * 2018-12-29 2021-02-05 上海交大昂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益生菌包埋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42659A (zh) 2013-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88774A (zh) 一种肠溶包衣、富马酸二甲酯肠溶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01084B (zh) 一种盐酸小檗碱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85795A (zh) 盐酸曲美他嗪缓释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8515C (zh) 一种地红霉素肠溶微丸及制备方法
CN104473920A (zh) 一种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42659B (zh) 一种含白葡奈氏菌的膜包衣片剂
EP2005946B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extended release tablet
CN103301080B (zh) 一种含有盐酸莫西沙星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9891B (zh) 无溶剂的固体制剂防潮制备方法
CN107522717A (zh) 一种盐酸左氧氟沙星晶体及其组合物
CN100448433C (zh) 一种克拉霉素肠溶药物组合物
CN101711742B (zh) 一种头孢克洛亚微乳固体制剂及其应用
CN1843505A (zh) 复方多西环素溶菌酶肠溶胶囊
CN1709369A (zh) 温中健脾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59844A (zh) 一种克拉霉素肠溶制剂
CN101002745A (zh) 头孢地尼的缓释制剂
CN101015533A (zh) 诺氟沙星的缓释制剂
CN101829070A (zh) 一种克拉霉素缓释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40204A (zh) 一种替格瑞洛固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0839A (zh) 一种西他沙星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6971B (zh) 一种盐酸二甲双胍瑞格列奈的口服固体药物组合物
EP1541161A1 (en) Tablet composition containing chinese orthodox medicine extract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03110603B (zh) 一种头孢克洛分散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67588B (zh) 地塞米松果胶锌复合凝胶口服结肠定位释药微丸
CN104224728B (zh) 一种埃索美拉唑肠溶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