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9446B - 一种托牵抢救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托牵抢救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9446B
CN103129446B CN201310066265.7A CN201310066265A CN103129446B CN 103129446 B CN103129446 B CN 103129446B CN 201310066265 A CN201310066265 A CN 201310066265A CN 103129446 B CN103129446 B CN 1031294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holder
bracing
strutting arrangement
sliding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662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9446A (zh
Inventor
马瑞恒
杨汉立
陈增伟
刘爱民
李军
魏东兴
邓启斌
刘俭
李敬魁
李铁
樊玉富
刘海伟
傅鹏程
鲁其青
温习
顾进超
杨新顺
王志忠
毕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YANG RG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No63961 Unit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NANYANG RG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No63961 Unit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YANG RG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No63961 Unit Of Pla filed Critical NANYANG RG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06626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1294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129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9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94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牵抢救车,包括带有车架、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的牵引车,车架设置在底盘上,在车架上设置有鞍座,其中,在底盘上还设置有副车架,在底盘上还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折臂吊机、牵拉装置和托牵装置;折臂吊机与副车架相连接;折臂吊机分别与动力系统、电器系统相连接;牵拉装置与动力系统相连接;托牵装置设置在鞍座上;托牵装置分别与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相连接。本发明以优化的结构实现从不同方位对待救车辆的全面有效施救,尤其是抢救超重大型车辆甚至处于低洼地段时,仍能够通过各装置协同作用实现高效施救,适合推广用于对不同类型待救车辆的施救,特别是对多前桥的车辆或者前桥重量达到10吨以上的大型车辆。

Description

一种托牵抢救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车辆的托牵抢救车。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行驶车辆因出现故障或者发生事故而导致不能正常行驶时,为疏通道路或者及时送厂维修,通常需要使用抢救车辆将故障车辆拖离行车道或者送回修理厂;当车辆在道路上陷淤或者翻车时,需先用吊车将其从陷淤或翻车状态中解救出来,再通过抢救车将其拖离。为便于抢救,所用抢救车辆通常都设有吊牵装置或者托牵装置,其中,前者主要是在车上前置安装一台起重机,使起重机既可以作为起重机使用,也可以用于吊起待救车辆的前部,接着再通过硬牵引方式拖走;后者通过设置托臂,使托臂伸至待救车辆前桥的下部,然后托起被救车辆、卡住其前桥轮胎,从而将车辆拖走,相比于前者,后者避免了硬牵引可能造成被救车辆的再次受损,较有效地保护了被救车辆。
但是,不可避免地,在吊牵或者托牵时,被救车辆前桥的重量作用于施救车辆后桥的后方,施救车辆后桥会因此而超重,融合前桥重量不足的因素,易导致车辆的转向能力变差,从而造成施救车辆出现故障或者受损。
因此,在《QC/T645-2005清障车》表1的附注中规定:在最大托牵状态下,后轴轴荷不得超过其允许轴荷的20%,最大总质量不得超过各轴轴荷之和。依据上述规定,现有抢救车辆的施救能力仅限于抢救前桥重量不超过7吨的车辆,对于多前桥的车辆或者前桥重量超过7吨尤其是达到10吨以上的车辆,则会出现如图1所示情况,无法施救于待救车辆的同时,自身也会出现故障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托牵抢救车,实现对不同类型待救车辆的及时高效施救,特别是对多前桥的车辆或者前桥重量达到10吨以上的车辆,实现及时高效施救,从而使相关道路及时得到疏通,使相关故障车辆及时得到维修处理。
本发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托牵抢救车,包括带有底盘、车架、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的牵引车,所述车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鞍座,其中,在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副车架,在所述底盘上还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折臂吊机、牵拉装置和托牵装置;所述折臂吊机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所述折臂吊机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电器系统相连接;所述牵拉装置与所述动力系统相连接;所述托牵装置设置在所述鞍座上;所述托牵装置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托牵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托举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与所述鞍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通过方位调控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相连接,所述托举装置通过托举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托举装置有两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有两组,所述每组托举装置对应连接一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两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两侧;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每组第二支撑装置之间均通过所述方位调控装置相连接;每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和托举装置之间均通过所述托举调节装置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方位调控装置包括方位调控动力杆、固定销轴、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支架上的滑轨相连接;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架相连接;所述固定销轴、导轨均位于与所述支架相邻的第一支撑装置的一端;所述固定销轴位于所述导轨的上方。所述托举装置包括托臂,所述托臂通过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架相连接。所述托举调节装置包括托举调节动力杆、托举调节控制杆和安全止动桩;所述安全止动桩设置在所述托臂上;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相连接;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相连接;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与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相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安全止动桩与所述支架之间。
较佳地,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导轨的下方。
较佳地,所述第一支撑装置还包括横梁、纵梁和安装座,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组成支撑框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纵梁之间通过牵引板固定,所述牵引板通过牵引销与所述鞍座相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底部设置有支臂;在所述两组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梁;在所述两组托举装置的托臂之间设置有平衡梁。
较佳地,所述托臂内设置有伸缩臂和伸缩驱动杆。
较佳地,所述托牵装置上还设置有副牵拉装置,所述副牵拉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在所述两组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滑轮,所述副牵拉装置与所述滑轮通过绞绳相连接。
较佳地,在所述支架的顶部设置有示高灯。
进一步地,所述托牵抢救车还包括自倾半挂车,所述自倾半挂车与所述托牵装置相连接;所述自倾半挂车包括相连接的半挂车车架和半挂车车桥,所述半挂车车桥和半挂车车架之间还设置有滑移装置,所述滑移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导引轨道和滑移轨道、在所述滑移轨道两端设置的定位块、用于固定导引轨道和滑移轨道的固定销轴,所述滑移轨道焊在所述半挂车车架底部,所述半挂车车桥固定在所述导引轨道底部。
优选地,所述滑移轨道包括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相平行设置,所述导引轨道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之间,所述导引轨道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相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均能够沿所述导引轨道滑移。
较佳地,所述半挂车车架的正前端设有插孔,以便使所述自倾半挂车通过所述插孔与所述托牵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所述牵拉装置和副牵拉装置均为所述液压系统驱动的绞盘;所述方位调控装置的方位调控动力杆、所述托举调节装置的托举调节动力杆及控制所述伸缩臂伸缩的伸缩驱动杆都通过所述液压系统进行驱动。
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时,启动牵引车,通过所述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联合控制,使所述折臂吊机、牵拉装置和托牵装置通过分别与被拖救车辆固定连接,实现对被拖救车辆的有效联合施救,也能够根据实际抢救需要对所述折臂吊机、牵拉装置、托牵装置进行任意组合应用;尤其是将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用于抢救超重大型车辆时,通过所述托牵装置托牵被救车辆,在此过程中,所述鞍座提供垂直的支撑力和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使所述托牵装置的重量和被救车辆的重量,由被救车辆的后桥(前桥已被托起离地)、托牵抢救车的鞍座承受,进而使鞍座所受的压力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牵引车的各个车桥,避免造成牵引车前桥载荷减轻而引起事故;此外,通过所述折臂吊机能够从不同方位辅助所述托牵装置吊起移动被救车辆,给被救车辆施加向上的拉力;通过牵拉装置能够辅助所述托牵装置对因掉沟、陷淤、翻车等事故而处于深洼地段的车辆进行拖拉抢救;本发明托牵抢救车通过牵引车牵引以及所设置的折臂吊机、牵拉装置、托牵装置协同作用,能够实现对待救车辆从不同方位进行施救;通过ANSYS分析软件进行受力分析、仿真模拟,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前桥达20吨、总重达70吨的车辆的托牵,还能够实现对侧方达30吨、后方达70吨的车辆的抢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设计新颖合理,以整合优化的结构,简便灵活的操作,实现从不同方位对待救车辆的全面有效施救,且适用范围广,尤其是抢救超重大型车辆,甚至在其处于低洼地段时,仍能够通过各装置协同作用实现高效施救,适合推广用于对不同类型待救车辆的施救,特别是对多前桥的车辆或者前桥重量达到10吨以上的大型车辆,应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及时高效救援,从而使相关道路及时得到疏通,进而使相关故障车辆及时得到维修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抢救车以托牵方式进行施救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施救应用时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的托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施救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5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5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的自倾半挂车的滑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5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施救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1为实施例5中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施救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所示:
图1中:1-现有抢救车;2-现有托牵设备;3-现有抢救车的后桥;4-待救车辆;5-待救车辆的前桥;
图2至图11中:6-牵引车;7-鞍座;8-副车架;9-折臂吊机;10-牵拉装置;11-托牵装置,1101-第一支撑装置,1102-第二支撑装置,110201-支架,1103-托举装置,110301-托臂,1104-方位调控装置,110401-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2-固定销轴,110403-导轨,1105-托举调节装置,110501-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2-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3-安全止动桩;12-钢丝绳;13-副牵拉装置;14-自倾半挂车,1401-半挂车车架,1402-半挂车车桥,1403-导引轨道,1404-滑移轨道,1405-定位块,1406-固定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托牵抢救车,包括带有底盘、车架、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的牵引车6,所述车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鞍座7,其中,在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副车架8,在所述底盘上还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折臂吊机9、牵拉装置10和托牵装置11;所述折臂吊机9与所述副车架8相连接;所述折臂吊机9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电器系统相连接;所述牵拉装置10与所述动力系统相连接;所述托牵装置11设置在所述鞍座7上;所述托牵装置11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动力系统优选为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相连接的油箱、油泵、过滤器、电磁液压阀及液压油缸,其中,所述油泵从油箱吸油,进入主油管路,经位于主油管路上所述过滤器过滤掉固体颗粒后,向电磁液压阀供油;通过电磁液压阀的不同阀组分别向不同的动力执行机构供油提供动力支持;所述电磁液压阀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手动操作或者有线遥控操作;
所述电器系统包括前插接件、连接电线、后插接件、示高灯,所述前插接件与牵引车6的电源连接,接受牵引车6的供电和控制;所述后插接件与被救车辆或托牵装置11等连接,以便为示高灯等提供电源;对于其他所述各装置均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插接件与牵引车6的电源连接;
所述气路系统包括前插接件、连接管线、后插接件,能够根据需要采用双管路或多管路气制动,对于双管路气制动,所述前插接件、后插接件各有两只,所述两只前插接件分别进行接收牵引车供气和行车制动控制,所述两只后插接件分别进行向被救车辆或半挂车等装置供气和输出行车制动信号;所述前插接件和后插接件之间由气路连接管线联接。
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时,启动牵引车6,通过所述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联合控制,使所述折臂吊机9、牵拉装置10和托牵装置11通过分别与待救车辆固定连接,实现对待救车辆的有效联合施救,也能够根据实际抢救需要对折臂吊机9、牵拉装置10、托牵装置11进行任意组合应用;尤其是将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用于抢救超重大型车辆时,通过所述托牵装置11托牵待救车辆,在此过程中,鞍座7提供垂直的支撑力和水平方向的牵引力,使托牵装置11的重量和待救车辆的重量,由被救车辆的后桥(前桥已被托起离地)、托牵抢救车的鞍座7承受,进而使鞍座7所受的压力按一定的比例分配到牵引车6的各个车桥,避免造成牵引车6的前桥载荷减轻而引起事故;此外,通过折臂吊机9能够从不同方位辅助托牵装置11吊起移动待救车辆,给待救车辆施加向上的拉力;通过牵拉装置10能够辅助托牵装置11对因掉沟、陷淤、翻车等事故而处于深洼地段的车辆进行拖拉抢救;本发明托牵抢救车通过牵引车6牵引以及折臂吊机9、牵拉装置10、托牵装置11的协同作用,能够实现对待救车辆从不同方位进行施救;通过ANSYS分析软件进行受力分析、仿真模拟,与实践操作相符,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前桥达20吨、总重达70吨的车辆的托牵,还能够实现对侧方达30吨、后方达70吨的车辆的抢救。
以前桥达10吨、总重达30吨的待救车辆为例,分别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和现有抢救车进行施救。如图1所示,应用现有抢救车施救时,现有抢救车1通过现有托牵设备2与待救车辆4固定为一体,待救车辆的前桥5的重量(图中显示为100英寸处)作用于现有抢救车的后桥3后方,当现有抢救车1在托救待救车辆4时,现有抢救车的后桥3承载重量超限,而现有抢救车1的前桥的承载反而减小,由此,造成现有抢救车1转向困难,甚至直接导致现有抢救车1的安全行驶故障。如图3所示,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施救,只需直接采用托牵装置11即可达到安全高效施救,本发明托牵抢救车通过托牵装置11与待救车辆4固定为一体,待救车辆4、托牵装置11的重量由待救车辆4的后桥及鞍座7承受,鞍座7位于牵引车的后桥的前方,从而使鞍座7所承受的重量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给牵引车6的各个车桥,按图3中所示,牵引车6为三车桥车,则鞍座7所承受的重量分配给第一车桥、第二车桥、第三车桥,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抢救车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发生,并高效实现对待救车辆4的救援。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的应用效果,再具体举例说明如下:以自重23吨、最大总质量55吨、10×8驱动、发动机功率386kW/2300rpm的机动车为牵引车6,对于被救的前桥20吨级的车辆,加上托牵装置11自重7吨,在鞍座7上要承受23吨的重量,在牵引车6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车桥上分配的重量分别是:1.5吨、1.5吨、4吨、8吨、8吨,各桥总的承重均不超限;而且,牵引70吨级的被救车辆在公路行驶时,最高车速仍然可以达到35公里每小时;在本例中,在托牵抢救车上安装15吨级液压绞盘作为副牵拉装置,在牵引车6的副车架8上安装20吨级液压绞盘作为牵拉装置,使用时,在被救车辆上安装定滑轮,则在后方施救时,最大抢救拉力是70吨(即2*(15+20)=70吨);侧方施救时,在副车架8上安装的20吨级的液压绞盘无法使用,仅使用15吨级的副牵拉装置,最大抢救拉力也能够达到30吨(即2*15=30吨)。
实施例2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一种托牵抢救车的结构设置及分布同实施例1,具体地,还包括如下设置:
所述托牵装置11包括第一支撑装置1101、第二支撑装置1102、托举装置1103,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101与鞍座7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101通过方位调控装置1104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相连接,所述托举装置1103通过托举调节装置1105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相连接;
所述托举装置1103有两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有两组,所述每组托举装置1103对应连接一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两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101的两侧;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101和每组第二支撑装置1102之间均通过所述方位调控装置1104相连接;每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和托举装置1103之间均通过所述托举调节装置1105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装置1101、第二支撑装置1102、托举装置1103、方位调控装置1104及托举调节装置1105的设置使托牵装置11整体保持平衡稳定并得到及时调控,从而为托牵抢救的安全进行提供了充分的动力和安全保障。
如图1至图7所示,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救援时,基本运行方法及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应用托牵装置11托牵时,通过所述方位调控装置1104支起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通过所述托举调节装置1105驱动所述托举装置1103,通过所述托举装置1103托举车辆等大型重物,从而随牵引车6进行整体运行;当使用完毕,通过方位调控装置1104和托举调节装置1105使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101、第二支撑装置1102和托举装置1103收拢如图4所示叠放状态,以整齐且较小的占据空间的方式存放,便于根据需要进行运输、转移。
实施例3
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一种托牵抢救车的结构设置及分布同实施例2,具体地,还包括如下设置:
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包括支架110201,在支架110201上设置有滑轨(图中未示);
所述方位调控装置1104包括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固定销轴110402、导轨110403,导轨110403与所述支架110201上的滑轨相连接;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101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架110201相连接;所述固定销轴110402、导轨110403均位于与支架110201相邻的第一支撑装置1101的一端;所述固定销轴110402位于导轨110403的上方;
所述托举装置1103包括托臂110301,所述托臂110301通过旋转轴与支架110201相连接;
所述托举调节装置1105包括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和安全止动桩110503;所述安全止动桩110503设置在所述托臂110301上;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1020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110301相连接;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11020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110301相连接;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与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相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安全止动桩110503与所述支架110201之间。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与所述支架110201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与所述支架110201的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与所述支架110201的连接端位于所述与所述支架110201的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导轨110403的下方;此种设置能够便于使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通过自身伸缩对支架110201进行支撑和收回折叠等操作,并能够避免因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和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的运行而造成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受到牵动等易破坏整体稳固的影响。
如图1至图7所示,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救援时,基本运行方法及步骤同实施例2,其中,应用托牵装置11托牵时,具体地:
先启动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通过伸出的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带动支架110201逐渐立起,当支架110201到达所需高度后,将固定销轴110402插入固定孔中使支架110201的位置固定,在支架110201围绕所述固定销轴110402旋转移动以改变支架110201与第一支撑装置1101的倾斜角的过程中,所述支架110201上的滑轨沿导轨110403进行滑动调节支架110201的高度;
接着,启动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在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的驱动下,托臂110301围绕旋转轴旋转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将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锁紧,使托臂110301固定;
接着,启动牵引车6,使托臂110301进入待救车辆等设备的底部,然后,启动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使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收缩,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支撑装置1102、托举装置1103和托举调节装置1105整体向上抬起,使所述托臂110301与待救设备相接触;
接着,解除对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的锁紧,启动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使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收缩,从而使待救设备被托起,然后,再次锁紧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
再使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伸出,从而使托臂110301离地,实现待救设备的有效托起,进而通过牵引车6运行到相关指定地点。
当上述托牵完成后,解除对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的锁紧,收缩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使托臂110301围绕旋转轴旋转折叠回原位,再拔掉固定销轴110402,使支架110201通过所述滑轨沿导轨110403滑回原位,并通过收缩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使所述支架110201旋转折叠回至原位。
在上述托牵过程中,所述支架110201与托臂110301的位置均能够被灵活调控,且运行过程安全稳定,为实现各种设备的高效托牵提供了充分保障;再者,所述安全止动桩110503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待救设备碰撞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托举调节控制杆110502等装置,从而有效保障托牵设备本身的稳定;此外,对于深处低洼地段或者大型超重的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牵拉装置10,辅助所述托臂110301共同完成对待救设备的托牵。
实施例4
如图2、图4、图5及图6所示,一种托牵抢救车的结构设置及分布同实施例3,具体地,还包括如下设置:
所述托臂110301内设置有伸缩臂和控制所述伸缩臂伸缩的伸缩驱动杆,通过此种设置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使托牵装置11适应对大型超长车辆等设备的托举,利于根据实际托举需求进行灵活控制;
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101还包括横梁、纵梁和安装座,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组成支撑框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纵梁之间通过牵引板固定,所述牵引板通过牵引销与鞍座7相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底部设置有支臂;在所述两组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梁;在所述两组托举装置1103的托臂110301之间设置有平衡梁;此种设置能够使所述第一支撑装置1101、第二支撑装置1102和托举装置1103各自形成稳固的框架结构的同时,使三者在整体上也形成了稳固的框架结构,从而有效地保障托牵过程以及牵引车6运行过程的安全和稳定;
所述托牵装置11上还设置有副牵拉装置13,所述副牵拉装置13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在所述两组第二支撑装置1102的支架110201之间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滑轮,所述副牵拉装置13与所述滑轮通过钢丝绳12等绞绳相连接;从而能够便于在牵拉时使设备整体受力平稳,避免摔落,且在牵引车6陷入深洼地段时,能够通过与树木等大型固定物协助共同对牵引车6进行牵拉自救。
上述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架110201的顶部设置有示高灯(图中未示),以便在应用中有效显示和警示相关车辆和人员本发明托牵抢救车的高度。
如图1至图7所示,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救援时,基本运行方法及步骤同实施例3。
实施例5
如图2、图8及图9所示,一种托牵抢救车的结构设置及分布同实施例1,具体地,所述托牵抢救车还包括自倾半挂车14,所述自倾半挂车14与所述托牵装置11相连接;所述自倾半挂车14包括相连接的半挂车车架1401和半挂车车桥1402,所述半挂车车桥1402和半挂车车架1401之间还设置有滑移装置,所述滑移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导引轨道1403和滑移轨道1404、在所述滑移轨道1404两端设置的定位块1405、用于固定导引轨道1403和滑移轨道1404的固定销轴1406,所述滑移轨道1404焊在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底部,所述半挂车车桥1402固定在所述导引轨道1403底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滑移轨道1404能够沿所述导引轨道1403滑移,从而使所述固定在滑移轨道1404顶部的半挂车车架1401能够随着所述滑移轨道1404共同沿着所述导引轨道1403移动。优选地,所述滑移轨道1404包括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相平行设置,所述导引轨道1403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之间,所述导引轨道1403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相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均能够沿所述导引轨道1403滑移,此种设置利于保持自倾半挂车14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8至图11所示,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救援时,基本运行方法及步骤同实施例1,其中,应用自倾半挂车14时,首先将通过托牵装置11的托臂与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前端的插孔等相连接,从而使自倾半挂车14与牵引车6相连接,进而使自倾半挂车14与牵引车6固定为一体;当抢救待救车辆需要倾斜时,取出所述固定销轴1406,断开所述气路系统的气路,使自倾半挂车14驻车刹停,在托牵装置11的配合下,随着牵引车6向后倒车,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随着所述滑移轨道1404在所述导引轨道1403上向后滑移,所述滑移轨道1404滑至所述定位块1405与所述导引轨道1403相接触后停止,固定在所述滑移轨道1404上的半挂车车架1401因重心偏移随着滑动而逐渐倾斜,至所述滑移轨道1404停止滑动后,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的后端倾斜下降至地面等支撑车辆整体的平台,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与地面间形成斜坡。当装载待救车辆完毕,随着牵引车6向前行驶,在牵引装置11的配合下,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随着滑移轨道1404沿着导引轨道1403向前滑移回到原位,通过所述固定销轴1406固定所述滑移轨道1404和导引轨道1403,使两者之间位置稳定不发生移动,也使固定在滑移轨道1404上的半挂车车架1401、固定在导引轨道1403底部的半挂车车桥1402保持位置稳定,再连接所述气路系统,由牵引车6牵引自倾半挂车整体平稳运行。
通过上述自倾半挂车14的应用,能够使半挂车车架1401与地面间形成具有更小倾斜角的斜坡,与同等条件下如同一平台、同一车体、同一高度的车架等车相比,更小倾斜角的斜坡能够使车辆抢救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在此类斜坡上抢救车辆能够使承载平台及车辆本身受到更小的撞击,使受力过程得到分散,从而使抢救过程所涉及的车辆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实施例6
如图2、图4、图5、图6、图8及图9所示,一种托牵抢救车的结构设置及分布同实施例3,具体地,所述托牵抢救车还包括自倾半挂车14,所述自倾半挂车14与所述托牵装置11相连接;所述自倾半挂车14包括相连接的半挂车车架1401和半挂车车桥1402,所述半挂车车桥1402和半挂车车架1401之间还设置有滑移装置,所述滑移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导引轨道1403和滑移轨道1404、在所述滑移轨道1404两端设置的定位块1405、用于固定导引轨道1403和滑移轨道1404的固定销轴1406,所述滑移轨道1404焊在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底部,所述半挂车车桥1402固定在所述导引轨道1403底部。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滑移轨道1404能够沿所述导引轨道1403滑移,从而使所述固定在滑移轨道1404顶部的半挂车车架1401能够随着所述滑移轨道1404共同沿着所述导引轨道1403移动。优选地,所述滑移轨道1404包括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相平行设置,所述导引轨道1403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之间,所述导引轨道1403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相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均能够沿所述导引轨道1403滑移,此种设置利于保持自倾半挂车14的整体稳定性;优选地,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的正前端设有插孔,以便使所述自倾半挂车14通过所述插孔与所述托牵装置11相连接。
如图8至图11所示,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救援时,基本运行方法及步骤同实施例3,其中,应用自倾半挂车14时,首先将通过托牵装置11的托臂110301与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前端的插孔等相连接,从而使自倾半挂车14与牵引车6相连接,进而使自倾半挂车14与牵引车6固定为一体;当抢救待救车辆需要倾斜时,取出所述固定销轴1406,断开所述气路系统的气路,使自倾半挂车14驻车刹停,在托牵装置11的配合下,随着牵引车6向后倒车,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随着所述滑移轨道1404在所述导引轨道1403上向后滑移,所述滑轨4滑至所述定位块5与所述导引轨道1403相接触后停止,固定在所述滑移轨道1404上的半挂车车架1401因重心偏移随着滑动而逐渐倾斜,至所述滑移轨道1404停止滑动后,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的后端倾斜下降至地面等支撑车辆整体的平台,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与地面间形成斜坡。当装载待救车辆完毕,随着牵引车6向前行驶,在牵引装置11的配合下,所述半挂车车架1401随着滑移轨道1404沿着导引轨道1403向前滑移回到原位,通过所述固定销轴1406固定所述滑移轨道1404和导引轨道1403,使两者之间位置稳定不发生移动,也使固定在滑移轨道1404上的半挂车车架1401、固定在导引轨道1403底部的半挂车车桥1402保持位置稳定,再连接所述气路系统,由牵引车6牵引自倾半挂车整体平稳运行。
通过上述自倾半挂车14的应用,能够使半挂车车架1401与地面间形成具有更小倾斜角的斜坡,与同等条件下如同一平台、同一车体、同一高度的车架等车相比,更小倾斜角的斜坡能够使车辆抢救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在此类斜坡上抢救车辆能够使承载平台及车辆本身受到更小的撞击,使受力过程得到分散,从而使抢救过程所涉及的车辆及工作人员的安全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实施例7
如图2、图4、图5、图6、图8及图9所示,一种托牵抢救车的结构设置及分布同实施例6,具体地,所述动力系统为液压系统;所述牵拉装置10和副牵拉装置13均为所述液压系统驱动的绞盘;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110401、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110501及控制所述伸缩臂伸缩的伸缩驱动杆都通过所述液压系统进行统一驱动,从而有效增强本发明抢救过程的协调一致性。
如图8至图11所示,应用本发明托牵抢救车进行救援时,基本运行方法及步骤同实施例6。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对上述实施方式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或变更,都不会超出本发明的构思和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托牵抢救车,包括带有底盘、车架、托牵装置、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的牵引车,所述车架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在所述车架上设置有鞍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副车架,在所述底盘上还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折臂吊机、牵拉装置和所述托牵装置;所述折臂吊机与所述副车架相连接;所述折臂吊机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电器系统相连接;所述牵拉装置与所述动力系统相连接;所述鞍座位于牵引车的后桥的前方;所述托牵装置设置在所述鞍座上;所述托牵装置分别与所述动力系统、电器系统和气路系统相连接;
所述托牵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托举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与所述鞍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装置通过方位调控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相连接,所述托举装置通过托举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相连接;所述托举装置有两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有两组;
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滑轨;所述方位调控装置包括方位调控动力杆、固定销轴、导轨,所述导轨与所述支架上的滑轨相连接;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架相连接;所述固定销轴、导轨均位于与所述支架相邻的第一支撑装置的一端;所述固定销轴位于所述导轨的上方;所述托举装置包括托臂,所述托臂通过旋转轴与所述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架相连接;所述托举调节装置包括托举调节动力杆、托举调节控制杆和安全止动桩;所述安全止动桩设置在所述托臂上;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相连接;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臂相连接;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与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相平行设置,并位于所述安全止动桩与所述支架之间;
所述第一支撑装置还包括横梁、纵梁和安装座,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相连接组成支撑框架,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上,所述纵梁之间通过牵引板固定,所述牵引板通过牵引销与所述鞍座相连接,在所述支撑框架底部设置有支臂;在所述两组第二支撑装置的支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梁;在所述两组托举装置的托臂之间设置有平衡梁;
所述托牵装置上还设置有副牵拉装置,所述副牵拉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座的中部,所述支撑梁上设置有滑轮,所述副牵拉装置与所述滑轮通过绞绳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牵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托举装置对应连接一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两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的两侧;在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每组第二支撑装置之间均通过所述方位调控装置相连接;每组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和托举装置之间均通过所述托举调节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牵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举调节动力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托举调节控制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位于所述方位调控动力杆与所述支架的连接端的下方,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导轨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托牵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内设置有伸缩臂和控制所述伸缩臂伸缩的伸缩驱动杆。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托牵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牵抢救车还包括自倾半挂车,所述自倾半挂车与所述托牵装置相连接;所述自倾半挂车包括相连接的半挂车车架和半挂车车桥,所述半挂车车桥和半挂车车架之间还设置有滑移装置,所述滑移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导引轨道和滑移轨道、在所述滑移轨道两端设置的定位块、用于固定导引轨道和滑移轨道的固定销轴,所述滑移轨道焊在所述半挂车车架底部,所述半挂车车桥固定在所述导引轨道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牵抢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轨道包括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相平行设置,所述导引轨道位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之间,所述导引轨道与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相垂直连接,所述第一滑移轨道和第二滑移轨道均能够沿所述导引轨道滑移。
CN201310066265.7A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托牵抢救车 Active CN1031294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6265.7A CN103129446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托牵抢救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66265.7A CN103129446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托牵抢救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446A CN103129446A (zh) 2013-06-05
CN103129446B true CN103129446B (zh) 2016-04-20

Family

ID=48490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66265.7A Active CN103129446B (zh) 2013-03-01 2013-03-01 一种托牵抢救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1294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63620C1 (ru) * 2021-02-11 2021-12-3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21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военно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техник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двух гусеничных машин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2312B (zh) * 2013-09-30 2019-03-05 诺文科风机(北京)有限公司 功能副车
CN104512313B (zh) * 2013-09-30 2019-01-15 诺文科风机(北京)有限公司 功能副车
CN103692949B (zh) * 2013-12-30 2016-10-05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乘用车辆移动服务车
CN105539255B (zh) * 2015-12-31 2017-09-15 山东车码港汽车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特种移动救援智能服务车
CN105564288A (zh) * 2016-02-22 2016-05-11 安徽开乐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式拖车导轨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544700B1 (fr) * 1983-04-20 1988-01-29 Crepin Jean Rampe de chargement deplacable comme une remorque routiere
US5249911A (en) * 1991-03-15 1993-10-05 Tru-Hitch, Incorporated Truck towing boom
US7156591B2 (en) * 2004-10-22 2007-01-02 Tru-Hitch, Inc. High mobility recovery trailer
CN2737604Y (zh) * 2004-10-27 2005-11-02 迟庆典 一种仿生清障车
CN201619506U (zh) * 2009-12-31 2010-11-03 泰安思博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清障车
CN203157816U (zh) * 2013-03-01 2013-08-28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61部队 一种托牵抢救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63620C1 (ru) * 2021-02-11 2021-12-30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21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спытательный институт военно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техник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возки двух гусеничных маши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9446A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9446B (zh) 一种托牵抢救车
CN104260744B (zh) 绳牵引单轨吊系统制动车
CN107351751A (zh) 智能清障车
CN105673070A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斜井中的运输系统以及该系统安装方法
CN201882818U (zh) 具有伸缩塔身的起重机
CN202499142U (zh) 轮轨式运梁车
CN104326380A (zh) 轮式履带式两用起重机
CN202879314U (zh) 煤矿用防爆式电缆运输车
CN102963288B (zh) 煤矿用防爆式电缆运输车
CN203157816U (zh) 一种托牵抢救车
CN103407503A (zh) 山地履带式牵引车
CN212796850U (zh) 一种地铁正线轨道运输新型动力牵引车头
CN201301175Y (zh) 变形式搬运机
CN205422810U (zh) 一种用于隧道施工斜井中的运输系统
CN204037419U (zh) 一种钢板运输车
CN203497045U (zh) 山地履带式牵引车
CN103129445A (zh) 一种托牵装置
CN202016448U (zh) 一种可拆卸连接的限坠装置
CN211995514U (zh) 低速重型载重车辆双向紧急制动系统
CN104071702B (zh) 一种轴线式起重机
CN209938592U (zh) 一种预制平车系统
CN102390784A (zh) 起重架绞盘运输车
CN203727347U (zh) 无轨运输车气动落钩柔性拦阻装置
CN203048443U (zh) 单轨吊用液压马达起吊梁
CN203157818U (zh) 一种托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