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3967A - 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23967A CN103123967A CN2011103690166A CN201110369016A CN103123967A CN 103123967 A CN103123967 A CN 103123967A CN 2011103690166 A CN2011103690166 A CN 2011103690166A CN 201110369016 A CN201110369016 A CN 201110369016A CN 103123967 A CN103123967 A CN 1031239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o
- preparation
- graphite
- cathode material
- composite cath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平均粒径D50为300-500nm的石墨、正硅酸乙酯、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和水混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用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8-9,搅拌后除去溶剂,在惰性气氛下于500-600℃热解得到黑色粉末;将柠檬酸的乙醇溶液与上述黑色粉末混合,球磨1-3小时后,挥发溶剂,在惰性气氛下于450-550℃热解,分级或筛分。本发明还提供了由该方法制得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通过对SiO/C复合负极材料配方和制备方法的改进,得到了一种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其可逆容量超过500mAh/g,0.2C充放电1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大于90%。并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温度低,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绿色能源技术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材料技术的进步是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其实际比容量已经接近372mAh/g的理论值,很难再有提升的空间,寻找替代碳的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有研究发现,随着硅的氧化物中氧含量的增加,电池比容量降低,循环性能提高。其中SiO的比容量高达1400mAh/g,远高于石墨负极且插Li电位平台低于0.5V,是锂电池碳负极材料很有希望的替代物。
为了进一步提高SiO负极的循环性能,与碳复合是最常见的方法。文献1(Enhanced cycle performance of SiO-C composite anode for lithium-ionbatteries,J.power sources,2007,170:456-459)和文献2(Nano Si cluster-SiOX-Ccomposite material as high-capacity anode material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batteries,J.Electrochem Soc,2006,153:A425-A430)中分别以聚丙烯醇和聚糠醇为碳源,SiO为硅源,分别在900℃和1000℃下氩气中煅烧,SiO发生歧化,得到了单质硅分散在硅氧相中的复合物,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材料电子电导,避免氧化亚硅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减少副反应带来的不可逆容量损失,通常本领域技术人员会选用酚醛树脂、环氧树脂、沥青、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等进行热解碳包覆。但上述这些有机碳前躯体炭化完全所需炭化温度较高,一般都大于800℃,这会使得SiO歧化为Si及SiO2。然而该种方法煅烧温度较高,如果能够进一步降低该温度,则能够大大利于工业化生产并且其循环性能仍有较高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循环稳定性差以及煅烧温度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比容量高和循环稳定性好的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对于温度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加有利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平均粒径D50为300-500nm的石墨、正硅酸乙酯(英文缩写TEOS)、聚乙烯吡咯烷酮(英文缩写PVP)、乙醇和水混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
(2)用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8-9,搅拌后除去溶剂,在惰性气氛下于500-600℃热解得到黑色粉末;
(3)将柠檬酸(分子式为C6H8O7.H2O)的乙醇溶液与上述黑色粉末混合,球磨1-3小时后,室温挥发溶剂,在惰性气氛下于450-550℃热解,分级或筛分取细度为300目以上的颗粒,即可。
步骤(1)中,平均粒径为300-500nm的石墨可通过本领域常规方法获得,如采用超细磨将石墨产品研磨至所述的平均粒径。所述石墨产品的平均粒径可选用本领域市售产品的常规粒径,一般为10-26μm。
步骤(1)中,所述石墨可以是本领域各种常规的石墨材料,如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中间相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1)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可选用本领域作为分散剂使用的各种规格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其重均分子量较佳地为5000-7200。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本领域的常规用量,较佳地为3-5wt%,所述的百分比为相对于石墨和正硅酸乙酯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
步骤(1)中,所述石墨与TEOS的质量比较佳地为1∶1.70-1∶3.1。
步骤(1)中,所述石墨与乙醇的质量体积比较佳地为0.02-0.04g/mL。所述TEOS与水的质量体积比较佳地为0.03-0.07g/mL。
步骤(2)中,所述的pH调节剂可选用本领域中各种常规的pH调节剂,一般为氨水。氨水催化缩合及热解得到氧化亚硅包覆石墨的复合颗粒。
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较佳地在加热条件下除去,所述的加热温度一般为40-70℃。
步骤(2)中,所述的热解温度为500-600℃。所述热解的时间较佳地为5-8小时。
步骤(3)中,选用柠檬酸进行包覆,其在450-550℃能实现热解碳的均匀包覆。所述柠檬酸的乙醇溶液的浓度较佳地为0.09-0.14g/mL。
步骤(3)中,所述柠檬酸与所述黑色粉末的质量比较佳地为1.8-3.4。
步骤(3)中,所述热解的时间较佳地为2-5小时。
本发明中所述的惰性气体可为本领域中的各种常用惰性气体,如氮气或氩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方法制得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本发明的复合负极材料是一种核壳结构的负极材料,其外层为热解碳层,中间层为氧化亚硅,内核为石墨。本发明的复合负极材料中SiO占22-32wt%,石墨占50-60wt%,热解碳补足百分比至100wt%。
本发明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能够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使用。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使用的试剂、原料和设备皆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对SiO/C复合负极材料配方和制备方法的改进,得到了一种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的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其可逆容量超过500mAh/g,0.2C充放电10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大于90%。并且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操作温度低,更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到样品放大1000倍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8所得样品放大1000倍的扫描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的实验原料均为普通市售商品。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购自上海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PVPK30,重均分子量为6000。
实施例1
将人造石墨36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YT7-38,D50=26μm)于1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0为318nm,加入109g正硅酸乙酯TEOS,4.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2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70℃加热1小时,再100%N2下500℃热解5小时得到黑色粉末65g;将220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2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在100%N2下450℃进行热解3小时,粉碎分级过300目筛,得到平均粒径D50为7.5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为检验利用本实施例制备的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的性能,用该电池负极材料制备锂离子电池。
其中负极材料:Super-P导电剂∶SBR粘结剂∶CMC增稠剂的重量比为93∶2∶2.5∶2.5,并加入适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搅拌均匀后涂覆在集流体铜箔上并在真空下烘干12小时。取出后在真空手套箱里与锂片组装成扣式电池,电解液为含1MLiPF6的EC-DEC(体积比为1∶1)溶液。电化学测试恒温下进行,电压0.005-2.0V,电流密度为15mA/g。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50mAh/g,首次充电比容量为566mAh/g,库伦效率为87%。
用LiCoO2为正极活性物质,以负极材料∶Super-P导电剂∶SBR粘结剂∶CMC增稠剂的重量比为93∶2∶2.5∶2.5为负极活性物质,以含1MLiPF6的EC-DEC(体积比为1∶1)溶液为电解质,装配成053048A型全电池(设计电池容量为600mAh/g),以0.2C恒流充放电,在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3%。
实施例2
将人造石墨36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FSN-1,D50=25μm)于1.2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为352nm,加入81g正硅酸乙酯TEOS,5.9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2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70℃加热1小时,再100%N2下500℃热解6小时,得到黑色粉末60g;将186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2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在100%N2下450℃进行热解3小时,粉碎分级过300目筛,得到平均粒径D50为8.2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91mAh/g,充电比容量为538mAh/g,库伦效率为91%;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
实施例3
将人造石墨36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FSN-1,D50=25μm)于1.5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为375nm,加入62g正硅酸乙酯TEOS,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2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50℃加热1小时,再100%N2下550℃热解6小时,得到黑色粉末56g;将162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1.8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在100%N2下500℃进行热解2小时,过300目筛,得到平均粒径D50为8.5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50mAh/g,充电比容量为506mAh/g,库伦效率为92%;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3%。
实施例4
将人造石墨72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FSN-4,D50=22μm)于2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为352nm,加入183g正硅酸乙酯TEOS,7.6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3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60℃加热1小时,在100%N2下550℃热解7小时,得到黑色粉末132g;将415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4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再惰性气氛下500℃进行热解4小时,粉碎分级,得到平均粒径D50为7.6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12mAh/g,充电比容量为551mAh/g,库伦效率为90%;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2%。
实施例5
将天然石墨72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MGS-1,D50=16μm)于2.5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为315nm,加入175g正硅酸乙酯TEOS,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3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50℃加热1小时,在100%N2下550℃热解7小时,得到黑色粉末124g;将223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2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再惰性气氛下450℃进行热解5小时,粉碎分级,得到平均粒径D50为7.9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43mAh/g,充电比容量为579mAh/g,库伦效率为90%;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1%。
实施例6
将天然石墨72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MGS-2,D50=18μm)于3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为339nm,加入213g正硅酸乙酯TEOS,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4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50℃加热除去溶剂,再100%N2下500℃热解7小时,得到黑色粉末130g;将360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4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在100%N2下500℃进行热解2小时,粉碎分级,得到平均粒径D50为8.1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52mAh/g,充电比容量为574mAh/g,库伦效率为88%;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3%。
实施例7
将中间相石墨72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CMS-25,D50=26μm)于2.8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为372nm,加入187g正硅酸乙酯TEOS,8.9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4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60℃加热1小时,再100%N2下500℃热解6小时,得到黑色粉末163g;将486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乙醇5L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在100%N2下500℃进行热解3小时,粉碎分级,得到平均粒径D50为8.3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43mAh/g,充电比容量为494mAh/g,库伦效率为91%;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4%。
实施例8
将中间相石墨108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MCP-1,D50=24m)于3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为305nm,加入326g正硅酸乙酯TEOS,1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6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50℃加热1小时,再100%N2下600℃热解8小时,得到黑色粉末201g;将581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6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在100%N2下550℃进行热解2小时,粉碎分级,得到平均粒径D50为7.9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46mAh/g,充电比容量为562mAh/g,库伦效率为87%;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1%。
实施例9
将中间相石墨108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CMS-15,D50=16μm)于3.8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为325nm,加入241g正硅酸乙酯TEOS,14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6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60℃加热除去溶剂,再100%N2下600℃热解8小时,得到黑色粉末182g;将560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5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在100%N2下550℃进行热解2小时,粉碎分级,得到平均粒径D50为7.6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572mAh/g,充电比容量为509mAh/g,库伦效率为89%;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3%。
实施例10
将中间相石墨108g(购自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商品名为CMS-10,D50=10μm)于4.2L乙醇中超细磨到平均粒径D50为310nm,加入260g正硅酸乙酯TEOS,18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5L水,继续搅拌使分散均匀;加入浓氨水调节PH=8-9,继续搅拌后60℃加热除去溶剂,在100%N2下500℃热解8小时得到黑色粉末161g;将397g柠檬酸(C6H8O7.H2O)溶于3L乙醇中,向其中加入上述固体继续球磨1小时后,室温蒸发掉溶剂,再惰性气氛下500℃进行热解3小时,粉碎分级,得到平均粒径D50为7.2μm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电化学测试方法测得制备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03mAh/g,充电比容量为551mAh/g,库伦效率为91%;以0.2C恒流充放电,100次循环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5%。
Claims (10)
1.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平均粒径D50为300-500nm的石墨、正硅酸乙酯、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和水混合,搅拌使其分散均匀;
(2)用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8-9,搅拌后除去溶剂,在惰性气氛下于500-600℃热解得到黑色粉末;
(3)将柠檬酸的乙醇溶液与上述黑色粉末混合,球磨1-3小时后,室温挥发溶剂,在惰性气氛下于450-550℃热解,分级或筛分取细度为300目以上的颗粒,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石墨为人造石墨、天然石墨和中间相石墨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7200;步骤(2)中所述的pH调节剂为氨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为3-5wt%,所述的百分比为相对于所述石墨和所述正硅酸乙酯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所述石墨与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1.70-1∶3.1;所述石墨与所述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02-0.04g/mL;所述正硅酸乙酯与水的质量体积比为0.03-0.07g/mL。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溶剂在加热条件下除去,加热温度为40-70℃。
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热解时间为5-8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柠檬酸的乙醇溶液的浓度为0.09-0.14g/mL。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柠檬酸与所述黑色粉末的质量比为1.8-3.4。
8.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热解的时间为2-5小时。
9.一种由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SiO/C复合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SiO占22-32wt%,石墨占50-60wt%,热解碳补足百分比至100wt%。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69016.6A CN103123967B (zh) | 2011-11-18 | 2011-11-18 | 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369016.6A CN103123967B (zh) | 2011-11-18 | 2011-11-18 | 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23967A true CN103123967A (zh) | 2013-05-29 |
CN103123967B CN103123967B (zh) | 2016-04-13 |
Family
ID=48454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369016.6A Active CN103123967B (zh) | 2011-11-18 | 2011-11-18 | 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123967B (zh)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8988A (zh) * | 2013-06-14 | 2013-08-21 | 三峡大学 | 一种高性能一氧化硅/无定形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47056A (zh) * | 2013-11-29 | 2014-03-19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
CN103855364A (zh) * | 2014-03-12 | 2014-06-11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iOx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
CN104022257A (zh) * | 2014-06-16 | 2014-09-03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CN106025220A (zh) * | 2016-06-24 | 2016-10-12 |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氧化硅的硅氧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6282967A (zh) * | 2016-08-23 | 2017-01-04 |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 一种制备SiO/C复合材料的设备 |
CN107017096A (zh) * | 2017-04-01 | 2017-08-04 | 苏州海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性石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7623116A (zh) * | 2017-09-22 | 2018-01-23 | 苏州海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172823A (zh) * | 2018-01-26 | 2018-06-15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富锂锰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119609A (zh) * | 2018-08-15 | 2019-01-01 | 深圳市大家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560278A (zh) * | 2018-11-30 | 2019-04-02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氧化亚硅-碳/石墨的制备方法 |
CN110504435A (zh) * | 2019-08-30 | 2019-11-26 | 石家庄尚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制备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
CN113140714A (zh) * | 2021-03-30 | 2021-07-20 | 苏州优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相包覆、两段煅烧法生产硅氧负极材料的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82819A (ja) * | 2008-07-10 | 2008-11-20 | Toshiba Corp |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非水電解質電池用負極活物質 |
CN101752547A (zh) * | 2008-12-18 | 2010-06-2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具有核壳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
KR101036288B1 (ko) * | 2010-09-13 | 2011-05-23 | 주식회사 예일전자 | 리튬이차전지용 SiO-C 복합분말 및 그 제조방법 |
-
2011
- 2011-11-18 CN CN201110369016.6A patent/CN1031239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82819A (ja) * | 2008-07-10 | 2008-11-20 | Toshiba Corp |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用負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れによって得られる非水電解質電池用負極活物質 |
CN101752547A (zh) * | 2008-12-18 | 2010-06-23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具有核壳结构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 |
KR101036288B1 (ko) * | 2010-09-13 | 2011-05-23 | 주식회사 예일전자 | 리튬이차전지용 SiO-C 복합분말 및 그 제조방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AE-HUN KIM 等: ""Enhanced cycle performance of SiO-C composite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 |
WEI-REN LIU 等: ""Nano-porous SiO/carbon composite anod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J APPL ELECTROCHEM》 * |
Cited B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58988A (zh) * | 2013-06-14 | 2013-08-21 | 三峡大学 | 一种高性能一氧化硅/无定形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47056A (zh) * | 2013-11-29 | 2014-03-19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
CN103647056B (zh) * | 2013-11-29 | 2017-02-08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iOX基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电池 |
CN103855364B (zh) * | 2014-03-12 | 2017-06-06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iOx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
CN103855364A (zh) * | 2014-03-12 | 2014-06-11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SiOx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
CN104022257A (zh) * | 2014-06-16 | 2014-09-03 |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氧化亚硅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CN106025220A (zh) * | 2016-06-24 | 2016-10-12 |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氧化硅的硅氧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6282967B (zh) * | 2016-08-23 | 2019-03-26 |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 一种制备SiO/C复合材料的设备 |
CN106282967A (zh) * | 2016-08-23 | 2017-01-04 | 深圳市国创新能源研究院 | 一种制备SiO/C复合材料的设备 |
CN107017096A (zh) * | 2017-04-01 | 2017-08-04 | 苏州海凌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性石墨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CN107623116A (zh) * | 2017-09-22 | 2018-01-23 | 苏州海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623116B (zh) * | 2017-09-22 | 2020-07-17 | 苏州锦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172823A (zh) * | 2018-01-26 | 2018-06-15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富锂锰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172823B (zh) * | 2018-01-26 | 2021-05-25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富锂锰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正极片、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119609A (zh) * | 2018-08-15 | 2019-01-01 | 深圳市大家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560278A (zh) * | 2018-11-30 | 2019-04-02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氧化亚硅-碳/石墨的制备方法 |
CN110504435A (zh) * | 2019-08-30 | 2019-11-26 | 石家庄尚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制备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
CN113140714A (zh) * | 2021-03-30 | 2021-07-20 | 苏州优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相包覆、两段煅烧法生产硅氧负极材料的方法 |
CN113140714B (zh) * | 2021-03-30 | 2022-04-15 | 苏州优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液相包覆、两段煅烧法生产硅氧负极材料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23967B (zh) | 2016-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23967B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SiO/C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He et al. | Prepara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modified TiO2 nanotub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y | |
CN102522530B (zh) | 一种稀土锂硫电池用纳米硫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845810A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软硬碳改性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261742B (zh) | 一种硫系半固态锂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299329B (zh) | 一种高容量钛系负极材料及其组成的锂离子动力电池 | |
CN102208638B (zh) | 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710045A (zh) | 碳材料、全固态电池用正极、全固态电池用负极以及全固态电池 | |
CN103066265A (zh) | 钠离子电池负极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811717A (zh) | 核壳结构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56553A (zh) | 一种水热合成碳包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CN108172406B (zh) | 一种以FeS2-xSex材料为负极材料的钠离子电容器 | |
CN104979541A (zh) | 一种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Kang et al. | Design of Nb2O5@ rGO composites to optimize the lithium-ion storage performance | |
Feng et al. | Preparation of SnO2 nanoparticle and performance as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 |
CN106099066B (zh) | 一种二氧化锗/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70007A (zh) | 含碳原料组合物及其应用和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锂离子电池负极和锂离子电池 | |
Liu et al. | Blended spherical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athodes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N107093711A (zh) | 单分散的SiOx‑C复合微球的宏量制备方法 | |
CN102376980A (zh) | 一种使用无碳磷酸铁锂作为正极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Zhang et al. | Synthesis of spherical Al-doping LiMn 2 O 4 via a high-pressure spray-drying method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N111063871B (zh) | 一种钠离子全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150078068A (ko) | 리튬 이차전지용 음극 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및 리튬 이차전지 | |
CN111313010A (zh) | 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 |
CN111326721B (zh) | 一种复合负极预嵌锂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31 Address after: Building 3, No. 55 Zhanwang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5145, China Patentee after: Ningbo Shanshan Silicon Based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77 No.1 Jucai Road, Wangchun Industrial Park,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SHANSHAN NEW MATERIAL TECH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