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9384B - 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9384B
CN103119384B CN201180045252.0A CN201180045252A CN103119384B CN 103119384 B CN103119384 B CN 103119384B CN 201180045252 A CN201180045252 A CN 201180045252A CN 103119384 B CN103119384 B CN 1031193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tomizing electrode
freezer
electrode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2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9384A (zh
Inventor
铃木久美子
桥田卓
山田宗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19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9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9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9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25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spraying and depositing by electrostatic forces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2/00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 B05B12/08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 B05B12/1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delivery;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spray area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be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spray devices or of supply means, e.g. pipes, pumps or their drive mean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s of ambient medium or target, e.g. humidity, temperature position or movement of the target relative to the spray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05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the high voltage supplied to an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being adjustable during spraying operation, e.g. for modifying spray width, droplet size
    • B05B5/006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the high voltage supplied to an 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being adjustable during spraying operation, e.g. for modifying spray width, droplet size the adjustement of high voltage is responsive to a condition, e.g. a condition of material discharged, of ambient medium or of targ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53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power, e.g. charging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5/00Electrostatic spraying apparatus; Spraying apparatus with means for charging the spray electrically; Apparatus for spray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by other electric means
    • B05B5/025Discharge apparatus, e.g. electrostatic spray guns
    • B05B5/057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without using a gun or nozz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42Air treating means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7/00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 B05B17/04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 B05B17/06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using ultrasonic or other kinds of vibrations
    • B05B17/0607Apparatus for spraying or atomising liquids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s, not covered by the preceding groups operating with special methods using ultrasonic or other kinds of vibrations generated by electrical means, e.g.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4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 F25D2317/041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 F25D2317/0413Treating air flowing to refrigeration compartments by purification by 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1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through special compartments

Abstract

利用控制单元(146)对雾化电极(135)的雾化状态进行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对电压施加部(202)和加热部(154)进行控制,由此将露点–雾化电极温度控制在适于雾化的值。

Description

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于收纳蔬菜等的贮藏室空间的雾化装置或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装载有这些装置的至少一个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作为对蔬菜的新鲜度降低的影响因子,可以列举温度、湿度、环境气体、微生物、光等。蔬菜是生物,在蔬菜表面会进行呼吸和蒸腾作用。为了维持蔬菜的新鲜度需要抑制蔬菜的呼吸和从蔬菜蒸发水分的蒸腾作用。除了会引起低温危害(冷害)的一部分蔬菜以外,多数蔬菜在低温下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利用高湿度能够降低蒸腾作用。
近年来,在家用冷藏库中以保存蔬菜为目的,设置有密闭的蔬菜容器。在蔬菜容器内将蔬菜冷却到适当的温度,并且进行控制使箱内高湿度化,由此抑制蔬菜的呼吸和蒸腾作用。在此,作为箱内的高湿度化方法,存在进行喷雾的方法。
作为现有的具有这种喷雾功能的冷藏库,在蔬菜容器内低湿度时用超声波雾化装置生成雾并喷雾,对蔬菜容器内进行加湿,从而抑制蔬菜的蒸腾作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5是表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的冷藏库的将蔬菜容器左右截断的纵截面的主要部位纵截面图。另外,图16是该现有的冷藏库的设置于蔬菜容器的超声波雾化装置的主要部位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15所示,蔬菜室21设置在冷藏库主体20的主体外壳26的下部,其前表面开口开闭自如地被抽拉的抽拉门22封闭。另外,蔬菜室21被分隔板2分隔为其上方的冷藏室(未图示)。
在抽拉门22的内表面固定有固定吊架23,在该固定吊架23装载有用于收纳蔬菜等食品的蔬菜容器1。蔬菜容器1的上表面开口被盖体3封闭。在蔬菜容器1的内部设置有解冻室4,在解冻室4具备超声波雾化装置5。
另外,如图16所示,在超声波雾化装置5具备雾喷出口6、贮水容器7、湿度传感器8和软管承接物9。贮水容器7通过软管承接物9与除霜水软管10连接。在除霜水软管10中,在其一部分具有用于将除霜水清洁的净化过滤器11。
针对上述结构的冷藏库,在下面对其动作、作用进行说明。
由热交换冷却器(未图示)冷却后的冷却空气,在蔬菜容器1和盖体3的外表面流通,由此将蔬菜容器1冷却,收纳于内部的食品变冷。另外,冷藏库运转时从冷却器产生的除霜水通过除霜水软管10时被净化过滤器11净化,供给到超声波雾化装置5的贮水容器7。
接着通过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蔬菜容器1内的湿度为90%以下时,超声波雾化装置5开始加湿,能够调整湿度到将蔬菜容器1内的蔬菜等保持新鲜的适当的湿度。
另一方面,当通过湿度传感器8检测到箱内湿度为90%以上时,超声波雾化装置5停止过度的加湿。其结果是,通过超声波雾化装置5能够迅速地将蔬菜容器1内加湿,蔬菜容器1内总是为高湿度,蔬菜等的蒸腾作用受到抑制,能够保持蔬菜等的新鲜度。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设置有臭氧水雾装置的冷藏库。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冷藏库,在蔬菜室的附近具有臭氧发生体、排气口、水道直连的水供给路径和臭氧水供给路径。臭氧水供给路径导入到蔬菜室。臭氧发生体与水道直连的水供给部连结。另外,排气口构成为与臭氧水供给路径连结。另外,在蔬菜室内具备超声波元件。
在上述结构中,由臭氧发生体产生的臭氧与水接触成为作为处理水的臭氧水。生成的臭氧水被导入冷藏库的蔬菜室,被超声波振子雾化,喷雾到蔬菜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579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20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结构中,一般根据由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箱内湿度来控制雾化装置的运转和停止。在该控制中,存在无法判定实际的雾化装置中的雾化状态、因此精度和响应性的性能稍微不足的部分。特别是在冷藏库的贮藏室内这种大致密闭且低温空间中,喷雾量过剩时蔬菜等产生水斑(腐烂),箱内结露的问题。另外,当喷雾量少时,不能对贮藏室内进行充分的加湿,具有不能保持蔬菜等的新鲜度的问题。
另外,出于食品安全性的观点,要求将从食品等产生的气味成分适当除臭、或者抑制附着于食品等的微生物的增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雾化部通过喷雾提高新鲜度保持能力的冷藏库,其能够以更适当的喷雾量高效地进行雾化。另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用臭氧杀菌、除臭功能的冷藏库,其具有高效地产生更适当的臭氧的放电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电极;对上述雾化电极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控制上述电压施加部的控制单元;和检测上述雾化电极的雾化状态的雾化状态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基于规定周期的上述雾化状态检测单元的雾化状态判断,控制下一个规定周期的上述雾化电极的雾化。
由此,在准确地把握雾化部的雾化状态的基础上,通过控制雾化部的动作,能够实现合适的雾化。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放电装置包括:放电电极;对上述放电电极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控制上述电压施加部的控制单元;和检测上述放电电极的放电状态的放电状态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基于规定周期的上述放电状态检测单元的放电状态判断,控制下一个规定周期的上述放电电极的放电。
由此,在准确地把握臭氧的放出状态的基础上,通过控制放电部的动作,能够实现合适的放电。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雾化装置或放电装置,能够实现合适的雾化或放电,由此能够提高具有雾化装置或放电装置的冷藏库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中的静电雾化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的静电雾化装置的、露点–雾化电极温度的关系的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中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概要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中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中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控制时间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主要部位截面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的湿度依赖性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与臭氧浓度的关系的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控制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控制时间图。
图15是现有的冷藏库中的雾化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6是现有的冷藏库的设置于蔬菜室的超声波雾化装置的主要部位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发明为一种冷藏库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电极;对上述雾化电极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控制上述电压施加部的控制单元;和检测上述雾化电极的雾化状态的雾化状态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基于规定周期的上述雾化状态检测单元的雾化状态判断,控制下一个规定周期的上述雾化电极的雾化。
由此,能够适当地反馈雾化状态,有效地在雾化电极进行适当的量的结露,能够稳定地将微细雾供给到贮藏室。
另外,通过施加反馈控制,能够抑制无用的能量,得到节省能源的效果。
另外,能够使贮藏室内的剩余的水蒸气容易且可靠地在雾化前端部结露。另外,供给的雾是纳米级的微细雾,通过喷出该微细雾,使其均匀地附着于蔬菜等的果蔬的表面,而能够提高食品的保鲜性。
而且,产生的微细雾中包含臭氧或OH自由基等,通过这些的氧化能力,能够对蔬菜室内进行除味或对蔬菜表面进行抗菌、杀菌,同时能够对附着于蔬菜表面的农药或蜡等的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分解、将其除去。
第二发明为在第一发明中,上述雾化状态检测单元检测上述电压施加部的电流值。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法检测雾化电极的雾化状态。
第三发明为在第一或第二发明中,还包括:冷却上述雾化电极的冷却单元;和加热上述雾化电极的加热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基于规定周期的上述雾化状态检测单元的雾化状态判断,控制上述加热单元的加热量,控制下一个规定周期的上述雾化电极的雾化。由此,能够有效利用空气中的水分,有效地发生雾化电极的雾化。
第四发明为在第三发明中,在由上述雾化状态检测单元判断雾化率减少、雾化基本不进行的情况下,判断为附着于上述雾化电极的水冻结,通过控制单元使下一个规定周期的加热单元的加热量增加。由此,使冻结判断的准确率得到提高,即使发生冻结,也能够以短时间恢复到正常的雾化状态。
第五发明为在第四发明中,将下一个规定周期的加热单元的加热量设定为预先决定的特定的加热量。由此,冻结解除后,雾化电极的温度高,所以存在难以雾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与雾化状态判断无关地将冻结解除后的加热器输出设定得较弱,由此加快雾化电极的温度降低,快速地实现再次雾化。另外,通过减少无用的加热器加热,也能够获得节省能源的效果。
第六发明为第四发明中,将冻结解除后的下一个规定周期的加热单元的加热量设定为与冻结前的加热量大致相等。由此,在冻结解除后,加热器输出与最终稳定喷雾的加热器输出大幅不同的情况下,在冻结解除后雾化电极的温度降低了一定程度的时刻,通过采用冻结前的稳定喷雾时的加热器输出,能够快速地恢复到稳定雾化状态,也能够避免无用的加热器加热。
第七发明为一种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该放电装置包括:雾化电极;对上述放电电极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控制上述电压施加部的控制单元;和检测上述放电电极的放电状态的放电状态检测单元,上述控制单元,基于规定周期的上述放电状态检测单元的放电状态判断,控制下一个规定周期的上述放电电极的放电。由此,能够适当地反馈放电状态,能够在放电电极有效且稳定地产生规定的臭氧,供给到贮藏室。
第八发明为在第七发明中,上述放电状态检测单元对从放电电极向相对电极流动的放电电流进行检测。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法检测放电电极的放电状态。
第九发明为在第七或八发明中,上述放电电极的放电的控制,为向电压施加部的施加时间。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法控制放电量(臭氧产生量)。
第十发明为一种冷藏库,其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执行第一~九中任一发明所述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或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由此,能够提高贮藏室内的保鲜性。另外,能够提高贮藏室内的杀菌、除臭性能。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于与现有例或先前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非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中的雾化装置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图1中,作为冷藏库100的冷藏库主体的绝热箱体101,由主要使用钢板的外箱102、由ABS等树脂成型的内箱103、发泡填充在外箱102与内箱103之间的空间的硬质发泡聚氨酯等发泡绝热件构成。绝热箱体101与周围绝热,通过分隔壁绝热划分为多个贮藏室。在绝热箱体101内侧,在最上部设置有作为第一贮藏室的冷藏室104,在该冷藏室104的下部横向并排设置有作为第四贮藏室的切换室105和作为第五贮藏室的制冰室106,在该切换室105和制冰室106的下部设置有作为第二贮藏室的冷冻室107,而且在最下部设置有作为第三贮藏室的蔬菜室108。
冷藏室104设定为作为用于冷藏保存而不冰冻的温度的冷藏温度带,通常设定为1℃~5℃的范围。蔬菜室108设定为与冷藏室104同等的冷藏温度带或者稍高的温度带,设定为作为通常的蔬菜温度带的2℃~7℃的范围。冷冻室107设定在冷冻温度带,用于进行冷冻保存而通常设定在–22℃~–15℃。此外,为了提高冷冻保存状态,有时也设定为例如–30℃、–25℃的低温。
对于切换室105,除冷藏温度带、蔬菜温度带、冷冻温度带以外,能够切换为从冷藏温度带到冷冻温度带之间预先设定的温度带。切换室105是具备与制冰室106并列设置着的独立门的贮藏室,多数情况具备抽拉式的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切换室105作为包含冷藏和冷冻的温度带的贮藏室,但也可以冷藏交付给冷藏室104和蔬菜室108,冷冻交付给冷冻室107,而将其专门用作仅在冷藏与冷冻中间的上述温度带进行切换的专门化的贮藏室。另外,也可以是固定于特定的温度带的贮藏室。
制冰室106中,利用从冷藏室104内的贮水罐(未图示)送来的水,通过设置于室内上部的自动制冰机(未图示)制成冰,并将冰储存于配置在室内下部的贮冰容器(未图示)。
绝热箱体101的顶面部,是向着冷藏库的背面方向呈台阶状地设置有凹部的形状,在该台阶状的凹部形成机械室101a。在机械室101a中,收纳有压缩机109、除去水分的干燥机(未图示)等的制冷循环的高压侧结构部件。即、配设压缩机109的机械室101a陷入(切入、蚀入)冷藏室104内的最上部的后方区域而形成。
这样,通过在手难以触及的成为死空间(死区)的绝热箱体101的最上部的贮藏室后方区域设置机械室101a,配置压缩机109,而能够将现有的冷藏库中的处于使用者容易使用的绝热箱体101的最下部的机械室的空间有效地转化为贮藏室容量,能够大幅改善收纳性和使用便利性。
制冷循环由依次具备压缩机109、冷凝器、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冷却器112的一系列制冷剂流路形成,作为制冷剂封入有作为烃类制冷剂的例如异丁烷。
压缩机109是通过活塞在缸体内往复运动而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往复运动型压缩机。在绝热箱体101中,在使用三通阀或切换阀的制冷循环的情况下,存在将这些功能部件配设在机械室101a内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制冷循环的减压器为毛细管,但也可以使用通过脉冲电动机驱动,能够自由地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控制的电子膨胀阀。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下述说明的发明的主要部分相关的事项,也可以适用于在现有的绝热箱体101的最下部的贮藏室后方区域设置机械室,配置压缩机109的类型的冷藏库。
在冷冻室107的背面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室110。向各室输送冷气的输送风路(未图示)和为了将各贮藏室绝热分隔而构成的具有绝热性的里面分隔壁111,设置在风路与各贮藏室之间。另外,设置有用于将冷冻室排出风路(未图示)与冷却室110隔离的分隔板(未图示)。在冷却室110内配置有冷却器112。在冷却器112的上部空间配置有冷却风扇113,该冷却风扇113利用强制对流方式,将由冷却器112冷却后的冷气送至冷藏室104、切换室105、制冰室106、蔬菜室108、冷冻室107。
另外,冷却器112的下部空间中设置有玻璃管制的辐射加热器114,用于除去在冷却时附着于冷却器112及其周边的霜或冰。而且,在辐射加热器114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接受除霜时产生的除霜水的排水盘115。在排水盘115的最深处,连接有贯通到箱外的排水管116。在排水管116的下游侧配置有蒸发皿117。蒸发皿117配置在箱外。
第二分隔壁125,是将冷冻室107与蔬菜室108隔离的部件,为了确保各贮藏室的绝热性,由发泡苯乙烯等绝热件构成。
接着,使用图2说明静电雾化装置。静电雾化装置131设置于凹部125a,该凹部125a为设置于第二分隔壁125的贮藏室内侧的壁面的一部分的安装部。凹部125a是在壁面的一部分以凹陷或贯通孔状设置的部分,以使其比其他部位温度低。
静电雾化装置131主要包括雾化部139、电压施加部133、外罩箱(箱体)137。在外罩箱137的一部分设置有喷雾口132和湿度供给口138。在雾化部139设置有作为雾化前端部的雾化电极135。雾化电极135与作为由铝、不锈钢等良性热传导部件构成的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和后面叙述的结露防止部件140相邻配置。
在雾化部139设置有雾化电极135。雾化电极135是由铝、不锈钢、黄铜等良性热传导部件构成的电极连接部件。雾化电极135固定于冷却销134的一端的大致中心部。
冷却销134的原料优选铝或铜等高热传导部件。为了将冷热从冷却销134的一端通过热传导高效地传导至另一端,优选冷却销134的周围被绝热件152覆盖。在冷却销134的雾化电极135侧露出的部分的表面,配置有结露防止部件140。
上述结露防止部件140由热传导率比由金属构成的冷却销134低的材料、例如树脂、陶瓷等构成。其中,更加优选热传导率低的树脂,在强度允许的范围内,优选适用发泡树脂等多孔体构成的绝热件。另外,在多孔体构成的绝热件的表面贴着没有发泡的树脂片或者板的复合体也适用。
通过使冷却销134位于绝热件152中的空间,能够避免冷热从冷却销134向周边散发,能够高效地冷却雾化电极135。另外,冷却销134的在雾化电极135侧露出的部分,被热传导率更低的结露防止部件140覆盖,由此能够抑制对应的表面的温度降低,避免在该部分的结露。因此,能够避免雾化电极135周边的露点的降低,在冷却后的雾化电极135有效地进行结露,即使在0℃、50%左右的低湿度气氛下,也能够向贮藏室供给稳定的微细雾沫。
另外,根据图2可知,结露防止部件140相比于与冷却销(传热冷却部)134接触的面积,具有更大的表面露出部的面积。
由此,来自冷却销134的冷热,向结露防止部件140的更广的区域扩散,抑制了结露防止部件140正上方的局部的表面温度的降低。结果,能够更加可靠地避免对应的表面降到露点以下。这样,因为避免不必要结露,也避免雾化电极的附近的露点降低,在冷却后的雾化电极135有效地进行结露。其结果是,即使在低湿度环境下,也能够对贮藏室供给稳定的微细雾。
另外,通过结露防止部件140的面积变大,能够使结露防止部件140具备法兰的功能。即,通过使外罩箱137与结露防止部件140面接触,能够对来自冷冻室107侧的冷气泄漏进行有效地密封。由此,更加完全地避免不必要的结露。
作为使得结露防止部件140与外罩箱137面接触并进行固定的方法,具体而言,能够使用粘接剂或螺钉等。
另外,相对电极136固定于结露防止部件140,而且冷却销134、雾化电极135也固定于结露防止部件140。因此,优选将它们一并用螺钉等固定于外罩箱。在这种情况下,在维修时非常容易进行部件的更换。另外,在上述结露防止部件固定有相对电极,由此,雾化电极135的前端部与相对电极136的距离,难以受到冷藏库壳体、外罩箱137的热膨胀带来的、电极间距离变动的影响,能够以更高的精度进行控制。其结果是,能够得到可以更加稳定地供给微细雾的量的臭氧、OH自由基的效果。另外,由于静电雾化装置更加紧凑地形成,也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使用贮藏室的空间的效果。
作为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构成为例如直径10mm左右、长度20mm左右的圆柱形状,与直径1mm左右、长度5mm左右的雾化电极135相比,其热容量(thermal capacity)的大小是雾化电极135的50倍以上1000倍以下,优选为100倍以上500倍以下。这样,通过使得冷却销134的热容量为雾化电极135的热容量的50倍以上,优选为100倍以上,能够进一步缓和冷却单元的温度变化给雾化电极直接带来的较大的影响,波动负载小,能够实现稳定的喷雾。
另外,作为该热容量的上限值,使得冷却销134的热容量相对于雾化电极135的热容量为500倍以下,优选1000倍以下。若热容量过大,则为了对冷却销134进行冷却,需要大量的能量,所以难以以节省能源的方式进行冷却销的冷却。但是,通过控制在满足该条件的上述值的范围,在来自冷却单元的热波动负载变化的情况下,能够在缓和对雾化电极较大影响的基础上,以节省能源的方式稳定地进行雾化电极的冷却。进而,通过控制于上述范围内,能够将经由冷却销134冷却雾化电极所需的时滞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因此,能够防止雾化电极的冷却、即对雾化装置进行水分供给时的上升沿延迟,能够进行稳定适当的雾化电极的冷却。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的形状为圆柱,所以在嵌入绝热件152的凹部125a时,即使嵌合尺寸稍紧,能够一边使静电雾化装置131旋转一边圧入地安装,所以能够更没有间隙地安装冷却销134。另外,冷却销134的形状也可以是长方体或正多边形体,在这些多边形的情况下,与圆柱相比,易于定位,能够在正确的位置设置静电雾化装置131。
作为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固定于外罩箱137,冷却销134本身具有从外罩突起的凸部134a。该冷却销134以在与雾化电极135相反侧具有凸部134a的形状,使凸部134a嵌入到比第二分隔壁125的凹部125a更深的最深凹部125b。
由此,在作为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的背面侧,具有比凹部125a更深的最深凹部125b。绝热件152的冷冻室107侧,比绝热件152的蔬菜室108的顶面侧的第二分隔壁125的其他部分更薄。将该薄的绝热件152作为热缓和部件,从背面至冷冻室107的冷气经由作为热缓和部件的绝热件152的薄的部分对冷却销134进行冷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作为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为在与作为雾化前端部的雾化电极135相反侧具有凸部134a的形状,在雾化部139中凸部134a侧的冷却销(传热冷却部)端部134b最接近冷却单元,所以在冷却销134中从距雾化电极135最远的冷却销端部134b侧被作为冷却单元的冷气冷却。
另外,在冷却销134与外罩箱137之间,设置有冷却销绝热区域153。冷却销绝热区域153具有将后述的加热部154与冷却销134之间绝热的作用,其为空洞或由绝热件构成。而且,加热部154配置于上述结露防止部件140附近。具体而言,配置为与结露防止部件140接触,或者与相邻的外罩箱接触配置。
由于这些结构,通过来自加热部154的热传导,结露防止部件140被加热,容易将其表面温度保持为露点以上。而且,通过来自结露防止部件140的热传导,能够高效地使雾化电极135的温度上升。
另一方面,来自加热部154的热传导,通过冷却销绝热区域153的作用,通过外罩箱137向冷却销134的传导受到抑制。像这样由于能够抑制无用的热传导,所以高效地进行加热部154的经由结露防止部件140的间接的雾化电极135的加热。因此,雾化电极135的温度调整变得容易。
这样,能够避免在结露防止部件140的表面产生不需要的结露,避免在雾化电极135附近的露点下降,并且能够有效地调整雾化电极135的温度。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向雾化电极135的结露,得到能够向贮藏室(蔬菜室108)供给微细雾的效果。
另外,在与雾化电极135相对的位置且在贮藏室(蔬菜室108)侧,环形(doughnut)圆盘状的相对电极136以与雾化电极135的前端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安装,在其延长线上构成有喷雾口132。
进而,在雾化部139的附近构成有电压施加部133,产生高电压的电压施加部133的负电位侧与雾化电极135电连接,正电位侧与相对电极136电连接。
在雾化电极135附近,由于进行喷雾,经常产生放电。由于该放电,在雾化电极135前端存在产生磨损的可能性。冷藏库100通常会运转10年以上的较长期间,所以有必要对雾化电极135的表面进行强化可靠的表面处理。作为雾化电极135的表面处理,优选使用例如镀镍、镀金或镀铂。
相对电极136例如由不锈钢构成。另外,为了确保相对电极136的长期可靠性,尤其是防止附着异物、防止污垢,例如,优选对其进行镀铂等表面处理。
电压施加部133,与冷藏库主体的控制单元146进行通信,被控制单元146控制,基于来自冷藏库100或静电雾化装置131的输入信号进行高电压施加的ON/OFF(通/断)。
本实施方式中,电压施加部133被设置在静电雾化装置131内。由于贮藏室(蔬菜室108)内是低温高湿度环境,所以优选在电压施加部133的基板表面上涂覆有用于防湿的封装材料或者涂层材料。
但是,在将电压施加部133设置于贮藏室外的高温部内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对其进行涂层处理。
下面,说明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与静电雾化装置131的动作。
首先,对制冷循环的运行进行说明。制冷循环依据箱内设定的温度,根据来自控制基板(未图示)的信号而进行动作,进行冷却运转。通过压缩机109的动作而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未图示)而在一定程度冷凝液化,进而经由作为冷藏库主体的绝热箱体101的侧面、背面、绝热箱体101的前面开口所配设的制冷剂配管(未图示)等,防止绝热箱体101的结露,并进行冷凝液化,达到毛细管(capillary tube)(未图示)。之后,在毛细管中,与连接压缩机109的吸入管(未图示)进行热交换而得到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液体制冷剂,到达冷却器112。
在此,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与通过冷却风扇113的动作而输送的冷冻室排出风路(未图示)等的各贮藏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器112内的制冷剂蒸发气化。这时,在冷却室110内,生成用于冷却各贮藏室的冷气。低温的冷气从冷却风扇113被送至冷藏室104、切换室105、制冰室106、蔬菜室108、冷冻室107。用风路或风门(damper)对冷气进行分流,将各贮藏室冷却到目标温度带。特别是,蔬菜室108通过供给冷气的风路中的风门(未图示)的开闭带来的冷气的分配以及加热器(未图示)的ON/OFF运转而调整为2℃~7℃。另外,蔬菜室108一般大多具备箱内温度检测单元。
在第二分隔壁125的处于比较高湿度环境的位置的一部分中,绝热件152比其他部位的壁厚薄,特别是在冷却销134的后方存在最深凹部。绝热件的厚度构成为,上述较薄部分例如为0mm~10mm程度。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中,该程度的厚度作为位于冷却销134与冷却单元之间的热缓和部件是合适的。由此,第二分隔壁125构成有凹部125a,在该凹部125a的最背面的最深凹部125b嵌入有冷却销134的凸部134a突出的形状的静电雾化装置131而安装。
另外,在第二分隔壁125厚的情况或者冷却销134细等的情况下,存在冷却销134的冷却不充分的情况。这时,为了利用冷冻室107的冷气,更加有效地对冷却销134进行冷却,优选最深凹部125b具有在温度低冷冻室107侧更加突出的形状。具体而言,在绝热件152的最薄部,绝热件152的厚度成为0,冷却销(传热冷却部)端部134b直接接触作为第二分隔壁表面的里面分隔壁表面151,作为第二分隔壁表面的里面分隔壁表面151具有向冷冻室侧凸(凸起)的形状。优选向冷冻室侧凸的长度,是相当于冷却销134的整体尺寸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长度以上。例如,若冷却销134的全长是20mm,则为4mm左右以上。
此外,如上所述,冷却销134直接接触作为第二分隔壁表面的里面分隔壁表面151时,在例如冷却销134稍稍倾斜插入的情况或者冷却销134前端的表面平坦性不好的情况下,两者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冷热的传导变差,存在冷却销134没有被充分冷却的情况。
这时,优选在上述两者间设置具有柔软性的良性热传导体。由此,接触面积变大,冷热的传导得到改善,所冷却销134得到充分冷却。具体而言,优选使碳等传导体分散的橡胶、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片等。另外,在上述两者之间涂覆油脂(grease)或者分散良性热传导体之后油脂等也是有效的。另外,橡胶、弹性体、油脂,除增加上述接触面积促进热传导之外,通过间接地促进热传导,抑制了急剧的温度变化,所以对于稳定喷雾也是有效的。
位于冷却销134的背面的作为冷却手段(冷却媒介)的冷冻室冷气,例如为–17~–20℃,通过绝热件152,作为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例如被冷却到–5~–10℃程度。
这时,因为冷却销134为良性的热传导部件,所以非常易于传递冷热,经由冷却销134,作为雾化前端部的雾化电极135也被间接地冷却至–3℃~–8℃程度。
这时,冷却销134的在雾化电极135侧的空间露出的部分,被结露防止部件140覆盖。结露防止部件140的热传导率比冷却销低,所以从冷却销134向结露防止部件140的冷热的传导受到抑制,结露防止部件140的表面温度变得比冷却销134的温度高。例如,成为3℃~-2℃左右。
另外,结露防止部件140在比与冷却销134的接触部分宽广的区域扩展,所以冷热也向结露防止部件140传导并扩散到周边。因此,结露防止部件140的表面的最低温度上升例如1~2℃。另外,结露防止部件140在比与冷却销134接触的区域宽广的区域扩展,在扩展出的区域与外罩箱面接触。另外,结露防止部件140通过与外罩箱137的面接触,将来自冷冻室107侧的冷气完全密封。
在此,蔬菜室108的温度为2℃~7℃,且因蔬菜等的蒸腾作用而为比较高湿度的状态,所以,如果作为雾化前端部的雾化电极135成为露点温度以下,则包括前端在雾化电极135生成水,附着水滴。
对附着有水滴的作为雾化前端部的雾化电极135通过电压施加部133施加高电压(例如4~10kV)。此时发生电晕放电,作为雾化前端部的雾化电极135的前端的水滴,因静电能而微细化。进而,由于液滴带电所以因瑞利分裂(Rayleigh fission)而成为带有数nm级别的无法目视确认的电荷的纳米级别的微细雾沫。伴随微细雾沫的产生,产生臭氧、OH自由基等。虽然电极间施加的电压是4~10kV这样非常高的高电压,但是,这时的放电电流值是几μA级别,作为输入而言,是0.5~1.5W这样的非常低的低输入。
具体而言,若以雾化电极135为基准电位侧(0V),以相对电极136为高电压侧(+7kV),则附着在雾化电极135前端的结露水会破坏雾化电极135与相电极136之间的空气绝缘层,由静电作用力引起放电。此时,结露水带电,成为微细的粒子。而且,由于相对电极136为正侧所以带电的微细雾被吸引,使得液滴进一步被微粒化,含有自由基的带有数nm级别的不能目视确认的电荷的纳米级别的微细雾被向相对电极136吸引,因其惯性力而向贮藏室(蔬菜室108)喷射微细雾沫。
此外,在雾化电极135没有水时,放电距离变大,不能破坏空气的绝缘层,不会引起放电现象。由此,雾化电极135与相对电极136之间没有电流流动。
上述中对大致的静电雾化装置的动作、作用进行了叙述,而下面对使用上述静电雾化装置的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详细叙述结构、动作和作用效果。
首先,用图3对仅在某特定的温度范围进行雾化、以及控制在该温度带的方法的必要性进行说明。
图3的纵轴是从雾化电极附近的露点减去雾化电极温度而得的温度差。该值越大(露点高、雾化电极温度低),在雾化电极的结露越容易进行,因该结露量而雾化状态变化。对每个上述温度差,从上述温度差小的开始的顺序进行说明。
在上述温度差小的区域(图3的下部),结露水少,即使施加高电压雾化也不进行。由于结露水少、雾化不进行,所以对应的放电电流的值也大致为0。
当温度差大(图3中央部)时,结露水量增加,通过高电压的施加,结露水的雾化进行。此时,结露水量适当,对应的放电电流也成为中位的大小。
但是,当上述温度差进一步变大(图3上部)时,结露水量增加过大,即使对雾化电极施加高电压,由于因上述电压激发的表面电荷的力,结露水的分裂带来的雾化变得不再进行。该状态称为过剩结露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结露量大,对应的放电电流也大。不论雾化是否进行,放电电流都大,这是因为雾化以外的漏泄电流增加。
在此阐述了根据雾化的状态不同,放电电流不同的情况,但也会产生与放电时的电压(放电电压)对应的变化。如后所述,基于该电流值或对应的电压,能够控制露点–雾化电极温度。
像这样,“露点–雾化电极温度”不论是大还是小,雾化都不进行,仅在某一定的温度范围进行雾化。实际上该温度差ΔT为2~3℃,是相当狭窄的温度范围。
这意味着,特别是雾化电极附近的露点变动的情况下,即使该露点变动为2~3℃级别,良好地进行的雾化也会几乎完全停止。上述露点2~3℃的变化,取相对湿度,相当于10%左右,例如在门开闭、静电雾化装置配置于蔬菜室的情况下,根据其蔬菜的量的变化而简单地就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蔬菜室配置静电雾化装置的情况下,会发生因从较少的蔬菜量到蔬菜的增量而引起的10%左右的湿度上升,需要即使发生这种湿度变化也维持雾化状态的控制方法。
接着用图4、图5、图6详细说明对于上述湿度变化(露点变化)用于确保稳定喷雾的本发明的控制的结构。
如图4所示,本发明中,控制单元随着雾化电极的状态作出雾化状态判断,基于这点控制电压施加部、加热部,将“露点–雾化电极温度”控制到适于雾化的值。
图5是上述操作的流程图,用该图对程序进行说明。
在进入图5的说明之前,对图6中所用的词语进行说明。
首先,雾化状态控制周期,是相当于判断雾化状态的时间区域的周期。例如,与将冷气导入到蔬菜室等贮藏室的风门的开闭同步,能够将风门开到下次风门开的期间作为雾化状态控制周期。能够按每个周期,以“第一周期:第一次风门开到第一次风门开的期间”、“第二周期:第一次风门开~第三次风门开的期间”的方式变更周期的长度。
另外,以下所述的雾化率定义为,例如,雾化率=(雾化时间)/(雾化状态控制周期的时间)、雾化率=(雾化时间)/(雾化状态控制周期中对雾化电极施加高电压的时间)等与雾化时间成比例的值,但是,与这些参数具有强关联性的参数也能够代替它。另外,在上述两个定义中,对于后者,由于上述计算式的分母中除掉不向雾化电极施加高电压的时间的量,针对雾化时间变化的雾化率的灵敏度好,所以优选。
另外,上述雾化时间是在雾化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流动的观测到一定的放电电流或放电电压的时间。一般设定一定的阈值,对超过该值的放电电流、放电电压定义雾化时间。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图3的过剩结露时,观测的放电电流,即使实际上没有雾化,也比雾化时要大。这是因为漏泄电流的增加。
在此,回到图5对控制方法的程序进行说明。首先,在第N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利用控制单元作出雾化状态判断(步骤1)。其结果是,如果“雾化率>雾化目标”,则在下一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1),利用控制单元增加加热部的加热量(步骤2)。由此,雾化电极的温度上升。其结果是,雾化率降低,雾化率接近目标值。
另外,如果雾化状态判断为“雾化率=雾化目标”(步骤1),则在下一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维持加热部的加热量(步骤2)。由此,雾化电极的温度不变化,雾化率也得以维持。
进而,如果雾化状态判断为“雾化率<雾化目标”(步骤1),则在下一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利用控制单元,降低加热部的加热量(步骤3)。这样,雾化电极的温度降低。其结果是,雾化率上升,雾化率接近目标值。
另外,上述雾化目标可以是没有宽度的值。也可以是像例如40%以上70%以下这样有宽度的值。具体而言,设定为上述特定的雾化率或特定的雾化率范围。或者,也能够与雾化状态控制周期内的适当的放电电流或放电电压的代表值相关地设定雾化目标。例如,雾化状态控制周期内的平均放电电流值时,能够将雾化目标设定为2~3μA,在平均放电电压时,将雾化目标设定为1.5~2.8kV。另外,上述雾化目标根据由保鲜、除菌、除臭性能等决定的下限浓度和由臭氧味等决定的上限浓度来设定。
如上所述,通过反复进行“雾化状态判断(步骤1)”和“加热部的加热量变更(增加、无变更、降低)(步骤2~4)”,能够使雾化率接近目标值。
接着,使用作为时间图(时序图)的图6,参照图2、图4、图5,对时间性的操作、及其结果实现的温度变化进行说明。
图6中,纵轴从上到下与露点(电极附近的露点)、雾化电极的温度、露点–雾化电极的温度、冷却单元(冷冻室)的温度、设置于将冷气供给到蔬菜室的风路(未图示)的风门的开闭、加热部的输入对应,横轴为时间,表示纵轴的变量的时间变化。
时间轴如图6的上部所示,大致分为两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依次为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和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1。一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被分为两个区域,例如,在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被分为tN、close~tN、 open、tN、open~tN+1、close两个区域。在tN、close~tN、open的区域,由于风门关闭,所以温度低且露点低的空气不流入,所以露点上升,反之在tN、open~tN+1、 close的区域,由于风门打开,所以温度低且露点低的空气流入,所以露点降低。
另外,冷却单元(冷冻室)的温度,相反地,在风门关闭时,不进行对其他贮藏室的冷气供给,所以温度降低,在风门打开时,对蔬菜室等供给冷气,所以冷冻室内的冷气不足,温度上升。与之对应地,除了由冷却单元冷却的冷却销134,由冷却销134间接冷却的雾化电极135的温度也显示与冷却单元同样的温度。
接着,对“露点–雾化电极温度”进行说明。
在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露点–雾化电极温度”位于比能够雾化的雾化温度范围更靠上部(高的温度的区域)的位置。
另外,在此,虽然图中未图示,由(雾化时间/雾化状态控制周期的时间)×100定义的雾化率,由控制单元146计算出,其值为100%。如果在此设定的雾化目标为雾化率20%,则基于此,在图5的步骤(STEP)1中,利用控制单元作出雾化率>雾化目标的雾化状态判断。
在此基础上,在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1,加热部154的加热量增加。与之对应地,图6的加热部输入,在tN+1、close以后增加成为一定的值。通过该加热部154的输入,与加热部154相邻的结露防止部件140的温度上升,进而与结露防止部件140相邻的雾化电极135的温度也上升。此时,由于存在冷却销绝热区域153,所以从加热部154向冷却销134的热的移动受到抑制,能够高效地实现结露防止部件140和雾化电极135的温度上升。
另外,上述温度变化,在图6的tN+1、close以后的雾化电极温度的上升中确认。该雾化电极温度的上升的结果,“露点–雾化电极温度”降低,进入雾化温度范围。虽然在此未表示,但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1的雾化率为15%,比上一个周期的雾化率更接近雾化目标20%。
以后,反复进行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地利用加热部的加热,并且在短时间维持接近雾化目标的雾化状态。
另外,在此,对从“露点–雾化电极温度”高的过剩结露的状态到提高雾化电极的温度实现雾化目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露点–雾化电极温度”低的情况,相反地,通过使加热部输入降低,而能够接近雾化目标。
另外,加热部的输入的变更的大小如果较大则能够在短时间实现雾化目标,但相反有越过雾化目标的可能性,反之,如果较小则能够精度良好地调整到雾化目标,但到调整结束为止耗费时间。实际上,考虑调整精度和时间来决定加热部的变更的大小,但出于调整精度和调整所需时间的观点,优选在与雾化目标的差距大的情况下,增大上述变更宽度,在与雾化目标的差距小的情况下,将上述变更宽度设定得较小。
接着,对本发明的冻结导致的雾化停止的解除方法进行说明。
冷藏库内的雾化电极上的结露,因为在多数的情况下是在过冷却状态下进行,所以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经过而发生冻结。
为了解决该课题,在从某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到下一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雾化率急剧降低,雾化率几乎变为0的情况下,判断为雾化电极冻结。然后,基于该判断,在其下一个雾化状态控制周期,使加热部的加热量增加来使雾化电极135的温度上升。
由于冻结突然发生,雾化率急剧降低,所以根据上述判断能够判断出很高概率发生冻结。进而,如上所述,通过冷却销134、冷却销绝热区域153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加热雾化电极135。像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且不浪费能量地接触冻结。
另外,在冻结解除后,由于雾化电极的温度高,所以存在即使露点高也难以雾化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与雾化状态判断无关地将冻结解除后的加热部的输入设定得较弱,由此加快雾化电极的温度降低。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地实现再次雾化。另外,通过减少无用的加热器加热,也能够获得节省能源的效果。
另外,在冻结解除后的一定的雾化状态控制周期,将加热部的加热量设定为与冻结前的加热量大概相同也是有效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冻结解除后,加热部的加热量与最终稳定喷雾的加热量大幅不同的情况下,在冻结解除后雾化电极的温度降低了一定程度的时刻,例如冻结解除后1~2周期后的雾化状态控制周期,通过采用冻结前的稳定雾化时的加热部的加热量,能够快速地恢复到稳定雾化状态,也能够避免无用的加热器加热。
另外,优选使加热部的加热时期主要与雾化电极、传热冷却部的温度降低的时期相匹配。如图6中说明的那样,传热冷却部的温度被冷却单元(冷冻室)冷却,所以成为与冷却单元(冷冻室)相同的温度变化。因此,在雾化状态控制周期N,在tN、open取极小值。但是,通过成为这样的雾化电极温度,与露点的温度差增大,所以露点–雾化电极温度成为较大的值,成为过剩结露的状态。
然而,在雾化电极、传热冷却部的温度降低的tN、close~tN、open,如果增大加热部的输入,使至tN、open~tN+1、close为止的加热部的加热量减少,则雾化电极的温度在tN、close~tN、open上升,在tN、open~tN+1、close降低,露点的温度变化也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露点与雾化电极温度差变小,露点–雾化电极温度也变小,所以进入雾化温度范围。像这样,避免过剩结露状态。
另外,在雾化电极、传热冷却部的温度降低的时期,通过增大加热部的加热量,使雾化电极的最低温度上升,也能够得到避免冻结的效果。
另外,在冷藏库中,在冷却器112附着有霜的情况下,暂时提高温度进行除霜,但此时作为冷却单元的冷冻室的温度也上升,所以冷却销134和雾化电极135的温度上升。因此,像冻结解除后那样,在冻结解除后的一定的雾化状态控制周期(具体而言为1或2周期后),不依赖雾化状态判断的结果,而将加热部的加热量抑制在较低的级别是有效的。另外,同样地,在冻结解除后、1~2周期后的雾化状态控制周期,通过采用冻结前的稳定雾化的加热部的加热量,能够快速地恢复稳定雾化状态,能够避免无用的加热器加热。
另外,若冷却销134的最深凹部125b具有向温度更低的冷冻室107侧突出的形状的结构,则易于将冷却销134冷却至低湿度环境下结露所需的温度,能够稳定地供给微细雾。这时,通过在里面分隔壁151的表面与冷却销(传热冷却部)端部134b之间插入油脂、橡胶、弹性体,而能够得到确保接触面积、有效促进冷却销134的冷却的效果。另外,通过使导电性材料与油脂、橡胶、弹性体复合化,上述效果能够更加优化。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静电雾化装置131,对作为雾化前端部的雾化电极135与相对电极136之间施加高电压,所以在产生微细雾时也产生臭氧,通过静电雾化装置131的ON/OFF运转,能够调整贮藏室(蔬菜室108)的臭氧浓度。通过适度地调整臭氧浓度,能够防止臭氧过多导致的蔬菜的黄化(老化)等的质量劣化,并且能够提高蔬菜表面的杀菌、抗菌作用。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雾化电极135为基准电位侧(0V),对相对电极136施加正电位(+7kV),使两电极间产生高压电位差,但是也可以是以相对电极136为基准电位侧(0V),对雾化电极135施加负电位(-7kV),使两电极间产生高压电位差。这种情况有,接近贮藏室(蔬菜室108)的相对电极136成为基准电位侧,所以即使冷藏库的使用者的手接近相对电极136,也不会引起触电等。另外,在令雾化电极135为-7kV的负电位时,若以贮藏室(蔬菜室108)侧为基准电位侧,则也可以有不特别设置相对电极136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被绝热的贮藏室(蔬菜室108)中具备导电性的收纳容器,该导电性的收纳容器与收纳容器的保持部件(导电性)电连接,且能够相对于保持部件装卸,使保持部件与基准电位部连接成为接地(0V)。
由此,雾化部139与收纳容器和保持部件始终保持电位差所以构成稳定的电场,由此能够稳定地从雾化部139喷雾,另外,收纳容器整体成为基准电位,所以能够使喷出的雾向整体收纳容器扩散。进而,也能够防止周边的物体带电。
这样,即使不特别设置相对电极136,通过在贮藏室(蔬菜室108)侧的一部分具备接地的保持部件,也能够在与雾化电极135产生电位差,进行喷雾,以更简单的结构构成稳定的电场,由此能够稳定地从雾化部喷雾。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进行冷却的冷却手段(冷却方式),虽然是冷冻室107的冷气,但是也可以是使用通过冷藏库100的制冷循环产生的冷却源得到冷却的冷气、来自冷藏库100的冷却源的冷气或者来自使用着冷温(低温)的冷却管的热传导的方式。由此,通过调节该冷却管的温度,能够将作为传热冷却部的冷却销134冷却至任意的温度,易于进行冷却雾化电极135时的温度管理。另外,作为冷却手段(冷却方式),也可以使用制冰室106的排出风路、或冷冻室返回风路等的低温风路的冷气。由此,静电雾化装置131的可设置位置得到增多。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通过静电雾化装置131(的雾化部139)进行喷雾的贮藏室作为蔬菜室108,但是也可以作为是冷藏室104或切换室105等的其他温度带的贮藏室,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展开作为各种用途。
(实施方式2)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的主要部位截面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结构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的温度依赖性的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的湿度依赖性的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与臭氧浓度的关系的图,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控制流程图,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冷藏库的放电装置的控制时间图。
另外,关于能够应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技术思想的部分,省略说明,而将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的结构组合加以实施,只要没有不良情况,即能够组合应用。
使用图7、图8、图9对实施方式2中的冷藏库进行说明。
在蔬菜室108和冷冻室107的背面设置有生成冷气的冷却室110。另外,设置有用于向冷却室110和各贮藏室输送冷气的排出风路141和冷气从各贮藏室向冷却室返回的吸入风路142。蔬菜室排出风路141a将冷气向蔬菜室排出,蔬菜室吸入风路142安装于蔬菜室108。
在冷却室110内设置有冷却器112,在冷却器112的上部空间配置有冷却风扇113,冷却风扇113利用强制对流方式,将通过冷却器112冷却后的冷气送至冷藏室104、切换室105、制冰室106、蔬菜室108、冷冻室107。
另外,冷却室110内的由冷却器112冷却后的冷气,通过蔬菜室排出风路141a利用冷却风扇113向蔬菜室108输送,在该蔬菜室排出风路141a的中途安装有风门130。
在蔬菜室108配置有:在安装于蔬菜室108的抽拉门118的框(框架)上载置的下层收纳容器119;和在下层收纳容器119载置的上层收纳容器120。
另外,在蔬菜室108的背面的下部设置有:用于由冷却器112冷却后的冷气通过蔬菜室排出风路141a排出的蔬菜室排出口143;用于排出的冷气回到冷却室110的蔬菜室吸入风路142a;和作为其吸入口的蔬菜室吸入口144。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的、与下述说明的发明主要相关事项,也可以适用于在现有的利用安装于门的框和设置于内箱的滑轨来开闭这种类型的冷藏库。
另外,在蔬菜室108的顶面安装有放电装置200。蔬菜室108为从放电装置200直接放出臭氧的结构。
该放电装置200包括放电部201、电压施加部202、放电状态检测单元203、外罩箱204。在外罩箱204的一部分设置有臭氧放出口205。放电部201由施加负的高电压的针状的放电电极206、在与放电电极206相对的位置的环形圆盘状的相对电极207、以相对电极207与放电电极206的前端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配置的树脂的固定部件208形成。放电部201配置于外罩箱204。
而且,在放电部201的附近设置有电压施加部202。例如,通过电压施加部202对放电电极206施加约–5kV的高电压,对相对电极207施加作为基准电位的接地电压(0V)。
电压施加部202与控制单元210通信,由控制单元210控制,根据高电压的电压施加时间(施加率)进行ON/OFF。
放电状态检测单元203,与电压施加部202连接,检测放电电极206与相对电极207之间流动的电流(放电电流),作为监控电压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向控制单元210输出。
而且,在蔬菜室108设置有将在冷却室冷却后的冷气向各贮藏室输送的排出风路141,以使得能够将从放电装置200供给来的臭氧间接地供给到冷藏室104、切换室105、制冰室106和冷冻室107。
具有如下作用:利用从放电装置200产生的臭氧的强氧化性,对与臭氧接触的冷藏库100的构造材料和保存在各贮藏室的食品、食品容器等表面附着的霉、酵母、病毒等微生物的增加进行抑制。
而且,通过使包含从保存在冷藏库100中的食品等产生的气味的空气与臭氧接触来将气味成分氧化分解,所以通过气味的分解具有能够得到除臭效果的作用。
下面对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100的运行、作用进行说明。
蔬菜室108通过用冷却器112冷却后的冷气进行冷却,冷却蔬菜室108的冷气被冷却风扇113送风,通过排出风路141,经过从排出风路141的中途分流的蔬菜室排出风路141a,通过蔬菜室风门130a,从蔬菜室排出口143流入蔬菜室108。流入到蔬菜室108的冷气,在下层收纳容器119的外周循环,冷却下层收纳容器119,从蔬菜室吸入口144被吸入,通过蔬菜室吸入风路142a,再次返回冷却室110。通过冷气的循环将蔬菜室108冷却,在设置于蔬菜室108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到目标温度带以下的温度的情况下,将蔬菜室风门130a关闭,由此控制成使向蔬菜室108的冷气的流入停止。
此时,放电装置200控制成向蔬菜室108直接喷射臭氧。而且,向蔬菜室吸入风路142a吸入从放电装置200生成的臭氧,从冷藏室104、切换室105、制冰室106和冷冻室107的雾排出口分别向贮藏室间接喷雾。由此,向作为冷藏库100的各贮藏室的冷藏室104、切换室105、制冰室106、蔬菜室108、冷冻室107进行供给。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臭氧向冷藏库的全部贮藏室供给。
另外,臭氧由于有强氧化力,所以臭氧浓度尽可能高对于霉、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有利,对于气味成分的分解力也大,所以对于除臭效果大为有利,但另一方面,独特的臭氧气味被冷藏库用户所厌恶,对人体也有害,所以就冷藏库用户的立场而言,臭氧浓度尽可能低为好。
于是,事先确认臭氧浓度的抑菌作用与臭氧气味的关系,已知臭氧浓度为5ppb以上的浓度具有99%的除菌率,而另一方面30ppb的浓度是冷藏库用户的臭氧允许临界值。而且,通过事先的BOX试验确认,当臭氧浓度为80ppb以上时,臭氧对蔬菜的外观有损害。根据以上结果,向各贮藏室供给的臭氧浓度,通过控制放电装置,由控制单元210将臭氧产生量控制为,在冷藏库的各贮藏室区域内臭氧浓度为5ppb以上且30ppb以下。因此,到达各贮藏室的臭氧,发挥抑菌效果,并且对冷藏库用户而言也感觉不到臭氧气味。
上述中对放电装置的动作、作用进行了大致的叙述,而下面将对使用上述放电装置的本发明的控制方法,详细叙述其结构、动作和作用效果。
首先使用图10对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的特性进行叙述。
图10和图11是用100升盒子(box)测定对放电电极和相对电极施加一定电压时流过放电电极和相对电极的电流、即放电电流。图11是湿度固定为99%Rh使温度变动时的结果,图12是温度固定为5度使湿度变动时的结果。根据这些结果可知,放电电流随着温度和湿度变低而变高。
另一方面,图11是同样地将放电装置设置到100升的盒子,对放电电极和相对电极施加电压使之放电,测定放电电流和由放电产生的臭氧的臭氧浓度的结果。根据该结果可知,随着放电电流变大,每单位时间的臭氧产生量变多,所以臭氧浓度变高。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随着温度和湿度变低而变大,即臭氧产生量变多。
这意味着,特别是根据设置于冷藏库的放电装置附近的温度和湿度的状态不同,臭氧产生量不同。另外,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温度1~5℃、湿度40~99%Rh范围放电电流的变化大,该温度和湿度的变化量,在实际使用的冷藏库中,也是因为例如门开闭或保存于蔬菜室的蔬菜的量的变化而简单地产生的变化量。
于是,即使发生如上所述的温度和湿度变动,也需要用于在冷藏库内保持成为目标的臭氧浓度(5ppb以上30ppb以下)的控制。
另一方面,为了使由放电装置产生的臭氧向冷藏库的各贮藏室扩散,将发电设备设置于蔬菜室吸入口附近,如上所述有效利用冷藏库的排出风路使向全部贮藏室扩散是有效的,所以设置于该位置。
但是,另一方面,放电装置附近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动比贮藏室的中央附件大。因此,如参照图10~图12所说明过的那样,存在放电装置的放电电流不稳定、随之臭氧产生量不稳定的问题。
而且,根据事先的研究已知,从放电设备除了臭氧以外也微量地放出负离子,所以存在放电装置附近因负离子而带电,由此放电电流降低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对上述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关于用于在冷藏库内保持成为目标的臭氧浓度的控制,利用图9、图13、图14进行详细说明。
图9的控制单元,通过放电状态检测单元根据放电电流和电压施加时间,作出由放电装置产生的臭氧产生量的判断,基于此控制,电压施加部将由放电装置产生的臭氧产生量控制到臭氧目标浓度(5ppb以上30ppb以下)。
另外,图13是上述操作的流程图,图14是上述操作的控制时间图。但是,图13、图14中使用的词汇分别如下。
首先,放电状态控制周期,是与判断放电状态的时间区域相当的周期,例如,与将冷气导入到蔬菜室等贮藏室的风门130a的开闭同步,能够将风门130a开至下次风门130a开的期间作为放电状态控制周期。能够按每个周期,以“第一周期:第一次风门开到一次开的期间”、“第二周期:第一次风门开到第三次风门开的期间”的方式变更周期的长度。
另外,电压施加率为:电压时间率=(施加电压的时间)/(放电状态控制周期的时间)。放电电荷为:放电电荷=(放电电流)×(施加电压的时间)。
根据该放电电荷的关系可知,由于是放电电流(每单位时间的臭氧产生量)与施加电压的时间(产生臭氧的时间)之积,所以成为在施加电压的时间由放电装置产生的臭氧的产生量。另一方面,1周期放电电荷是,在放电电流状态控制周期的1周期期间,实际在放电装置施加电压而产生的放电电荷的总量。该1周期放电电荷能够换算成1周期放电状态控制周期期间产生的臭氧总量,所以还能够换算为贮藏室内的臭氧浓度。于是,使1周期放电电荷与冷藏库内的臭氧目标浓度(5ppb以上30ppb以下)对应,将最低臭氧目标浓度表示为最低放电电荷(Qmin),将最高臭氧目标浓度表示为最高放电电荷(Qmax)。
在此,回到图13对控制方法的程序进行说明。首先,在第N个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利用控制单元判断放电状态(步骤1)。其结果是,如果“放电量(放电电荷)<放电目标”,则在下一个放电状态控制周期(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1),利用控制单元增加电压的施加时间(电压施加率)(步骤2)。由此,在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1,放电量(放电电荷)变大,放电量(放电电荷)接近放电目标。
另外,如果放电状态判断为“放电量=放电目标”(步骤1),则在下一个放电控制周期,利用控制单元维持电压的施加时间(电压施加率)(步骤3)。
而且,如果放电状态判断为“放电量(放电电荷)>放电目标”,则在下一个放电状态控制周期(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1),利用控制单元减少电压的施加时间(电压施加率)(步骤2)。由此,在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1放电量(放电电荷)变小,放电量(放电电荷)接近放电目标。
根据上述的控制,通过反复进行“放电状态判断(步骤1)”和“电压施加时间变更(步骤2~4)”,能够使电压施加时间(施加率)适合,接近放电目标。
接着,用作为时间图的图14,对时间性的操作及其结果实现的1周期放电电荷进行说明。
图14中,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从上到下为放电目标(放电电荷目标值:Qmin、Qmax)、1周期放电电荷、放电电流、放电装置附近的温度和湿度、为了将蔬菜室保持为一定的温度而设置的风门开闭的状态。
在此,时间轴如图14的上部所示,大致分为两个放电状态控制周期,依次为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1。一个放电状态控制周期被分为两个区域,例如在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分为tN、 close~tN、open的区域和tN、open~tN+1、close区域两个区域。
在tN、close~tN、open的区域风门关闭,所以通过风路冷气的流入停止,所以温度随时间经过上升。而且,湿度由于风门为关闭的状态,所以保持于蔬菜室的蔬菜等的水分的蒸腾,而湿度也随时间经过上升。反之,在tN、open~tN+1、close区域风门打开,所以由冷却器冷却后的温度和湿度低的冷气流入,所以随时间经过,放电装置附近的温度和湿度降低。
因此,在tN、close~tN、open的区域随着温度和湿度的上升,如图10~图12中说明过的那样,如纵轴所示,放电电流慢慢减少。另一方面,在tN、open~tN+1、close区域随着温度和湿度降低,放电电流慢慢上升。
经过以上动作,在放电电流控制周期N的区域,随时间经过,放电电流变动,并且放电电荷(放电电流×电压施加时间(施加率))慢慢增加,在tN+1、close时1周期放电电荷的值能够由控制单元得到。
在此,通过控制单元,作出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的放电状态的步骤1的判断,接着从步骤2进入步骤3。
以图14为例,在步骤1作出放电量(放电电荷)<放电目标的判断,由此进入步骤2,使电压施加时间(电压施加率)增加,在放电状态控制周期N+1放电装置的电压施加时间(施加率)增加。
以后反复进行该动作,能够有效地维持放电目标。
另外,作为从其他放电设备稳定地放出臭氧的方法,也可以考虑通过放电状态检测单元读取放电电流,使放电电流一定(例如10微安)的方法,如果采用这种方法,则不论风门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都产生相同量的臭氧量。因此,在考虑向全部贮藏室扩散臭氧的情况时,风门关闭的状态优选使臭氧产生量增加,但由于存在使放电电流一定的方法无法进行的问题,所以以放电状态控制周期的时间进行控制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在风门打开的状态下放电电流增加的情况,所以是有效的方法。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相对电极207为基准电位侧(0V),放电电极206施加负电位(–7kV),使两电极间产生高压电位差,但是也可以是以相对电极206为基准电位侧(0V),对相对电极207施加负电位(-7kV),使两电极间产生高压电位差。另外,在令放电电极206为-7kV的负电位时,若以贮藏室(蔬菜室108)侧为基准电位侧,也存在不特别设置相对电极207也可以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被绝热的贮藏室(蔬菜室108)中具备导电性的收纳容器,该导电性的收纳容器与收纳容器的保持部件(导电性)电连接电位,且能够相对于保持部件进行装卸,使保持部件与基准电位部连接成为接地(0V)。
由此,放电部201与收纳容器和保持部件总是保持电位差所以构成稳定的电场,由此能够稳定地从放电部201放出臭氧,另外,收纳容器整体成为基准电位,所以能够使放出的臭氧向整体收纳容器扩散。进而,也能够防止周边的物体带电。
这样,即使不特别设置相对电极207,通过在贮藏室(蔬菜室108)侧的一部分具备接地的保持部件,也能够在与放电电极206间产生电位差,进行臭氧扩散,以更简单的结构构成稳定的电场,由此能够稳定地从雾化部喷雾。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的冷藏库,通过应用使用本发明的静电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能够在贮藏室内实现适当雾化,所以当然能够用于家庭用或者工业用冷藏库或者蔬菜专用柜,也能够适用于蔬菜等的食品低温流通、仓库等的用途。
符号的说明
100 冷藏库
101 绝热箱体
102 外箱
103 内箱
104 冷藏室
105 切换室
106 制冰室
107 冷冻室
108 蔬菜室
109 压缩机
110 冷却室
111 里面分隔壁(back side partition wall)
112 冷却器
113 冷却风扇
114 辐射加热器(radiant heater)
115 排水盘
116 排水管
117 蒸发皿
125 第二分隔壁
125a 凹部
125b 最深凹部
131 静电雾化装置
132 喷雾口
133 电压施加部
134 冷却销(传热冷却部)
134a 凸部
134b 冷却销(传热冷却部)端部
135 雾化电极
136 相对电极
137 外罩箱(outer case)
138 湿度供给口
139 雾化部
140 结露防止部件
146 控制单元
151 里面分隔壁表面
152 绝热件
153 冷却销绝热区域
154 加热部
200 放电装置
201 放电部
202 电压施加部
203 放电状态检测单元
204 外罩箱
205 臭氧放出口
206 放电电极
207 相对电极
208 固定部件
210 控制单元

Claims (5)

1.一种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该雾化装置为冷藏库的雾化装置,其包括:
雾化电极;
对所述雾化电极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部;
控制所述电压施加部的控制单元;
检测所述雾化电极的雾化状态的雾化状态检测单元;
冷却销,其为了冷却所述雾化电极而与所述雾化电极连接,周围被绝热件覆盖;
覆盖所述冷却销的在所述雾化电极侧露出的部分的结露防止部件;和
加热所述雾化电极和所述结露防止部件的加热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规定周期的所述雾化状态检测单元的雾化状态判断,控制所述加热单元的加热量,控制下一个规定周期的所述雾化电极的雾化,
在由所述雾化状态检测单元判断雾化率减少、雾化基本不进行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单元使下一个规定周期的加热单元的加热量增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状态检测单元检测所述电压施加部的电流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下一个规定周期的加热单元的加热量设定为预先决定的特定的加热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冻结解除后的下一个规定周期的加热单元的加热量设定为与冻结前的加热量大致相等。
5.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该冷藏库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执行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1180045252.0A 2010-09-21 2011-09-20 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冷藏库 Active CN103119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10398 2010-09-21
JP2010-210398 2010-09-21
PCT/JP2011/005276 WO2012039125A1 (ja) 2010-09-21 2011-09-20 霧化装置の制御方法、放電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冷蔵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9384A CN103119384A (zh) 2013-05-22
CN103119384B true CN103119384B (zh) 2015-09-30

Family

ID=45873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252.0A Active CN103119384B (zh) 2010-09-21 2011-09-20 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620728B1 (zh)
JP (1) JP2012088032A (zh)
CN (1) CN103119384B (zh)
WO (1) WO20120391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6617B (zh) * 2014-06-13 2017-01-04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
DE102015201046A1 (de) * 2015-01-22 2016-07-28 BSH Hausgeräte G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Haushaltskältegeräts, bei dem eine Vernebelungsrate angepasst wird sowie Haushaltskältegerät
CN108970823B (zh) 2017-05-31 2021-08-0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水微粒发生装置
CN206810524U (zh) 2017-05-31 2017-12-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水微粒发生装置
CL2018000341A1 (es) 2018-02-06 2018-07-06 Ingeagro Eirl Dispositivo y método de aplicación electrostática.
CN113883591B (zh) * 2021-10-28 2023-03-07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除菌雾化装置、空调及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3650Y (zh) * 2000-12-27 2006-07-05 夏普公司 贮藏箱及冷藏箱
CN1820172A (zh) * 2003-07-10 2006-08-16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EP2208950A1 (en) * 2007-11-06 2010-07-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50683A (ja) * 1988-12-01 1990-06-08 Sharp Corp 冷蔵庫用脱臭装置
JPH06257933A (ja) 1993-03-02 1994-09-16 Sharp Corp 冷蔵庫
JPH0812029B2 (ja) * 1993-06-08 1996-02-07 中野冷機株式会社 ショーケースの庫内温度制御装置
JP2000220949A (ja) 1999-01-29 2000-08-08 Sharp Corp 冷蔵庫
JP2000346538A (ja) * 1999-06-02 2000-12-1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06009190A1 (ja) * 2004-07-22 2006-01-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収納庫とそれを用いた冷蔵庫
JP2006046742A (ja) * 2004-08-03 2006-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の扉装置
JP2007046888A (ja) * 2005-07-13 2007-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蔵庫
JP4610496B2 (ja) * 2006-02-03 2011-01-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4665839B2 (ja) * 2006-06-08 2011-04-06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JP4706632B2 (ja) * 2006-12-22 2011-06-22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静電霧化装置
JP5251228B2 (ja) * 2007-04-26 2013-07-3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BRPI0810497A2 (pt) * 2007-04-26 2015-07-21 Panasonic Corp Refrigerador e dispositivo elétrico
JP5239456B2 (ja) * 2008-03-31 2013-07-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5298503B2 (ja) * 2007-11-06 2013-09-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EP2199714B9 (en) * 2007-10-09 2019-12-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JP5301141B2 (ja) * 2007-11-06 2013-09-2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4151741B1 (ja) * 2007-11-14 2008-09-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2009261554A (ja) * 2008-04-24 2009-11-12 Panasonic Corp サウナ機能付き浴室暖房乾燥換気装置
JP2010038441A (ja) * 2008-08-05 2010-02-18 Panasonic Corp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93650Y (zh) * 2000-12-27 2006-07-05 夏普公司 贮藏箱及冷藏箱
CN1820172A (zh) * 2003-07-10 2006-08-16 株式会社东芝 冰箱
EP2208950A1 (en) * 2007-11-06 2010-07-2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friger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20728A1 (en) 2013-07-31
EP2620728B1 (en) 2015-07-01
JP2012088032A (ja) 2012-05-10
EP2620728A4 (en) 2013-07-31
CN103119384A (zh) 2013-05-22
WO2012039125A1 (ja) 2012-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2552B (zh) 冷藏库
US7966842B2 (en) Refrigerator, and electric device
CN103119384B (zh) 雾化装置的控制方法、放电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冷藏库
JP5609457B2 (ja) 冷蔵庫
WO2011024454A1 (ja) 冷蔵庫
JP4998108B2 (ja) 冷蔵庫
JP5301141B2 (ja) 冷蔵庫
JP5239456B2 (ja) 冷蔵庫
JP5589698B2 (ja) 冷蔵庫
JP5200562B2 (ja) 冷蔵庫
JP4151739B1 (ja) 冷蔵庫
JP5245513B2 (ja) 冷蔵庫
JP2011069604A (ja) 冷蔵庫
JP2009293895A (ja) 冷蔵庫
JP5167840B2 (ja) 冷蔵庫
JP2008292129A (ja) 冷蔵庫
JP4151741B1 (ja) 冷蔵庫
JP4151740B1 (ja) 冷蔵庫
JP4151742B1 (ja) 冷蔵庫
JP5239455B2 (ja) 冷蔵庫
JP2011047549A (ja) 冷蔵庫
JP2010025429A (ja) 冷蔵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83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831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