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18883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18883A
CN103118883A CN2011800455533A CN201180045553A CN103118883A CN 103118883 A CN103118883 A CN 103118883A CN 2011800455533 A CN2011800455533 A CN 2011800455533A CN 201180045553 A CN201180045553 A CN 201180045553A CN 103118883 A CN103118883 A CN 1031188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pattern block
peripheral recess
ai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55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18883B (zh
Inventor
三岛彩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1188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8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188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188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3/00Tyre sidewalls; Protecting, decorating, marking, or the like, thereof
    • B60C13/02Arrangement of grooves or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200/00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B60C2200/06Ty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heavy duty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轮胎侧部的外侧表面形成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入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周向凹部。在周向凹部上形成有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一花纹块和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第二花纹块,第一花纹块具有比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端部,第一花纹块还具有比径向外侧端部靠轮胎径向内侧的径向内侧末端部;第二花纹块具有比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靠轮胎径向内侧的径向内侧端部,第二花纹块还具有比径向内侧端部靠轮胎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末端部。第一花纹块的径向内侧末端部和第二花纹块的径向外侧末端部在轮胎周向上或者在轮胎径向上彼此分开。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抑制轮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的橡胶的温度升高的轮胎。
背景技术
传统地,在被安装于车辆的轮胎中,轮胎转动时的发热是个难题。由于发热引起的轮胎的温度的升高加快了诸如轮胎材料的物理性质的劣化等伴随轮胎老化而产生的劣化,并且当车辆以高速行驶时可能导致胎面破损等情形。特别地,在使用于重载的大型/巨型工程机械子午线(ORR)轮胎和卡车客车子午线(TBR)轮胎中,胎圈部的橡胶由于与轮辋凸缘的摩擦和来自轮辋凸缘的压力而变形,使得容易发热。由于胎圈部中的发热会加快胎圈部的橡胶的劣化,降低轮胎的耐久性以及胎圈部的耐久性,所以需要能够降低胎圈部的温度的轮胎。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轮胎中,作为用于降低胎圈部的温度的手段,在从胎侧部到胎圈部的整个范围沿着轮胎径向形成紊流产生用突起。因此,在轮胎表面产生了具有高流动速度的紊流,促进了胎圈部中的散热,使得胎圈部的温度升高被抑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布WO2009/084634
发明内容
然而,前述传统轮胎具有如下问题。即,在胎圈部形成突起的方法增加了胎圈部的橡胶的体积,因此增加了当轮胎转动时橡胶的变形量,使得容易发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突起促进散热并因此抑制胎圈部的温度升高的效果被降低。此外,由于橡胶对于形成突起是必需的,所以用于充气轮胎的必需的橡胶的量增加,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基于这些原因,抑制胎圈部的温度升高的轮胎需要被进一步改善。
因此,考虑到上述问题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抑制轮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的橡胶的温度升高的轮胎。
本发明的特征总结为,一种轮胎(充气轮胎1),其具有形成在轮胎侧部(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的周向凹部(周向凹部100),所述周向凹部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入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其中,所述周向凹部设置有:第一花纹块(第一花纹块110),所述第一花纹块具有定位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端部和定位于所述径向外侧端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径向内侧末端部(内侧末端部110a),并且所述第一花纹块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和第二花纹块(第二花纹块120),所述第二花纹块具有定位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径向内侧端部和定位于所述径向内侧端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末端部(外侧末端部120a),并且所述第二花纹块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和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在轮胎周向上或轮胎径向上分开。
因此,当充气轮胎转动时,在周向凹部中产生紊流。具体地,流经轮胎侧部的外侧表面的空气进入周向凹部,并且进入周向凹部的空气在爬升过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的同时流动。此时,通过反复地附着到周向凹部并且从周向凹部分离的空气流,胎圈部的热被带走。即,通过周向凹部促进了散热,使得能够抑制胎圈部的温度升高。结果,能够抑制由于胎圈部的温度升高引起的轮胎的劣化,由此改善充气轮胎的耐久性。
此外,由于形成在周向凹部中的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彼此分开,所以在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之间产生空气流。因此,通过在爬升过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的同时流动的空气流以及在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之间流动的空气流,进入周向凹部的空气容易引起紊流。因此,通过周向凹部促进了胎圈部的散热,使得能够抑制由于充气轮胎的转动引起的胎圈部的温度升高。
此外,充气轮胎形成有周向凹部,使得与未形成周向凹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胎圈部的橡胶的体积。即,在胎圈部中,减小了由于充气轮胎的转动而变形的橡胶的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胎圈部的橡胶的变形引起的发热。此外,能够减小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橡胶的量,由此抑制充气轮胎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第一花纹块在所述周向凹部中从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端部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并且所述第二花纹块在所述周向凹部中从所述轮胎径向内侧端部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形成在沿着轮胎径向的直线上。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交错地形成。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周向凹部设置有第三花纹块(第三花纹块330),所述第三花纹块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开,所述第三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与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分开,并且所述第三花纹块从所述周向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第三花纹块具有:外侧端部,所述外侧端部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和内侧端部,所述内侧端部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所述外侧端部定位于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所述内侧端部定位于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的轮胎径向内侧。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在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中,所述周向凹部形成在从轮胎最大宽度部至轮辋凸缘的上端部的位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周向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在10mm至25mm的范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在100mm至150mm的范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第一花纹块、所述第二花纹块和所述第三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在2mm至10mm的范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与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之间的沿着轮胎径向的距离在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的15%至30%的范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当所述周向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被限定为H,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被限定为P,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被限定为W时,满足1.0≤P/H≤50.0和1.0≤(P-W)/W≤100.0的关系。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总结如下,在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中,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相对于所述周向凹部的底面倾斜,由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与所述底面形成的角度为钝角,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相对于所述底面倾斜,并且由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与所述底面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从轮胎侧部20侧的侧壁面看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截面图。
图4的(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的(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5的(a)是用于说明产生紊流的状态的图,是周向凹部100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5的(b)是用于说明产生紊流的状态的图,是周向凹部1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6的(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2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的(b)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2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7的(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周向凹部200X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的(b)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周向凹部200X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8的(a)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3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的(b)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3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4的、从轮胎侧部20侧的侧壁面看的图。
图10的(a)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4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0的(b)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4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5的、从轮胎侧部20侧的侧壁面看的图。
图12的(a)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的5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的(b)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5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3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4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600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7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6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8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图17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900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
图18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0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比较评价和其他实施方式。
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将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赋予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注意,附图被示意性地示出,各尺寸的比例等与实际尺寸的情况不同。
因此,需要考虑以下说明来确定具体的尺寸。此外,在附图之间,相应的尺寸关系或比例可能并不一致。
(1)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说明(1.1)充气轮胎1的构造、(1.2)周向凹部100的构造、(1.3)产生紊流的状态以及(1.4)作用和效果。
(1.1)充气轮胎1的构造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是被安装于诸如自动倾卸卡车等工程车辆的重载用充气轮胎。将参照附图说明充气轮胎1的构造。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从轮胎侧部20侧的侧壁面看的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充气轮胎1在轮胎侧部20形成有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凹部100,其中轮胎侧部20定位于胎圈和在行驶时与路面接触的胎面部10之间。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充气轮胎1包括:胎体40,其形成充气轮胎1的骨架;胎圈部30,其用于将胎体40装配到轮辋凸缘61(图2中未示出);和带束层50,其在胎面部10中被布置在胎体40的轮胎径向外侧。
胎体40包括胎体帘线和包含覆盖胎体帘线的橡胶的层。通过将橡胶构件浸渍在钢丝帘线中来构造带束层50。此外,带束层50包括多个层,其中各个层沿着轮胎径向堆叠。胎圈部30沿着轮胎周向布置,并且被布置于轮胎赤道线CL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另外,由于充气轮胎1具有关于轮胎赤道线CL线对称的结构,所以图2和图3仅示出了充气轮胎1的一侧。
(1.2)周向凹部100的构造
接着,将参照附图说明周向凹部100的构造。图4的(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4的(b)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周向凹部100沿着轮胎周向连续地形成。在充气轮胎1被安装于车轮轮辋60的状态下,周向凹部100形成在从轮胎最大宽度部m的位置到车轮轮辋60的轮辋凸缘61的上端部61a的位置的范围R内。更优选地,在沿着胎面宽度方向的截面中,周向凹部100形成在自充气轮胎1的下端起的轮胎截面高度H的15%至30%的范围Ra内(参见图3)。另外,充气轮胎1被安装于车轮轮辋60的状态意味着,充气轮胎1以与ETRTO中规定的最大负荷对应的气压安装于ETRTO中规定的标准轮辋。此外,轮辋凸缘60的上端部61a的位置表示轮辋凸缘61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周向凹部100由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沿胎面宽度方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壁面101和第二壁面102以及定位于第一壁面101和第二壁面102之间的底面103形成。
第一壁面101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第二壁面102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由第一壁面101/第二壁面102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形成的角度为90度。即,第一壁面101和第二壁面102彼此近似平行地形成。底面103定位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的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并且与第一壁面101和第二壁面102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端连接。由底面103和第一壁面101/第二壁面102形成的角度为90度。即,周向凹部100被形成为在轮胎侧部20中从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外侧表面朝向内侧凹入。此外,周向凹部100凹入,从而使充气轮胎1的形成轮胎侧部20的橡胶的体积减小。
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L1根据充气轮胎1的大小、充气轮胎1待安装到的车辆的类型等被形成为在100mm至150mm范围的长度。此外,周向凹部100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H根据充气轮胎1的大小、充气轮胎1待安装到的车辆的类型等被形成为在10mm至25mm范围的深度。另外,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L1是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与第一壁面101之间的交点到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与第一壁面102之间的交点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
接着,将参照附图说明形成于周向凹部100的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
如图4的(a)和图4的(b)所示,周向凹部100设置有从底面103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从第一壁面101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地延伸的多个第一花纹块110。此外,周向凹部100设置有从底面103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从第二壁面102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地延伸的多个第二花纹块120。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块110的作为轮胎径向外侧端部的径向外侧端部与第一壁面101连接,第二花纹块120的作为轮胎径向内侧端部的径向内侧端部与第二壁面102连接。第一花纹块110的径向外侧端部定位于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外侧。第二花纹块120的径向内侧端部定位于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内侧。另外,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是周向凹部100的在轮胎径向上的平均长度的中点。具体地,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是如下两个交点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平均长度的中点:一个是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与第一壁面101之间的交点,另一个是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与第二壁面102之间的交点。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形成为以充气轮胎1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C(参见图1)作为基准点的放射状。此外,在轮胎径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形成在沿轮胎径向的直线上。
第一花纹块110具有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内侧末端部110a,第二花纹块120具有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外侧末端部120a。内侧末端部110a和外侧末端部120a形成为在轮胎径向上彼此分开。
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彼此近似地相等。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形成在2mm至10mm的范围。
第一花纹块110的内侧末端部110a和第二花纹块120的外侧末端部120a之间的沿着轮胎径向的距离L2形成为在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P的15%至30%的范围。另外,如图4的(b)所示,轮胎周向上的节距P是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心与相邻的另一第一花纹块110(或相邻的另一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中心之间的沿着轮胎周向的直线距离。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周向凹部100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H、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P以及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被形成为满足1.0≤P/H≤50.0和1.0≤(P-W)/W≤100.0的关系。
(1.3)产生紊流的状态
接着,将参照附图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产生紊流的状态。
图5的(a)是用于说明产生紊流的状态的图,是周向凹部100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5的(b)是用于说明产生紊流的状态的图,是周向凹部1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如图5的(a)所示,当充气轮胎1转动时,与周向凹部100的底面103接触的空气流S1在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处从底面103分离,并且爬升过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此时,在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背面侧(图5的(a)和图5的(b)中的第一花纹块或第二花纹块的右侧),产生了空气流滞留的部分(区域)。然后,空气流S1又附着到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和下一个第一花纹块110(或下一个第二花纹块120)之间的底面103,并且在下一个第一花纹块110(或下一个第二花纹块120)处再次分离。此时,在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前面侧(图5的(a)和图5的(b)中的第一花纹块或第二花纹块的左侧),产生了空气流滞留的部分(区域)。
此外,当空气流S1爬升过第一花纹块100并且朝向底面103行进时,在空气流滞留的部分(区域)中流动的空气S2,带走滞留于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背面侧的热,并且流动而被引入空气流S1。
此外,当空气流S1从底面103分离并且爬升下一个第一花纹块110(或下一个第二花纹块120)时,在空气流滞留的部分(区域)中流动的空气S3,带走滞留于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前面侧的热,并且流动而被引入空气流S1。
此外,如图5的(b)所示,在周向凹部100中,由于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形成为在轮胎径向上彼此分开,所以,当充气轮胎1转动时,产生了在第一花纹块110的内侧末端部110a和第二花纹块的外侧末端部120a之间流动的空气流S4。此外,由于空气流S4在无需爬升过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情况下流动,所以,与图5的(a)中示出的空气流S1相比,流动得较快。因此,在周向凹部100中,在空气流滞留的部分(区域)流动的空气S2和空气S3带走滞留于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背面侧和前面侧的热,并且流动而被引入空气流S4。
如上所述,通过爬升过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的空气流S1以及在第一花纹块110的内侧末端部110a和第二花纹块的外侧末端部120a之间流动的空气流S4,进入充气轮胎1的周向凹部100的空气以紊流方式流动。
(1-4)作用和效果
接着,将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作用和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在其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形成有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的周向凹部100,在周向凹部100中,从第一壁面101向轮胎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第一花纹块110和从第二壁面120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第二花纹块120形成在沿轮胎径向的直线上。第一花纹块110的内侧末端部110a和第二花纹块120的外侧末端部120a在轮胎径向上彼此分开。因此,当充气轮胎1转动时,在周向凹部100中产生空气的紊流。具体地,流经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的空气进入周向凹部100并且在爬升过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同时流动。因此,进入周向凹部100的空气以紊流的方式流动同时反复地附着到第一壁面101、第二壁面102和底面103并且从第一壁面101、第二壁面102和底面103分离。此时,进入周向凹部100的空气流带走由于充气轮胎1的转动而温度升高的胎圈部30的热。即,通过周向凹部100促进了散热,使得能够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结果,能够抑制由于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而引起的轮胎的劣化,由此改善充气轮胎1的耐久性。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形成有周向凹部100,使得与未形成周向凹部100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胎圈部30的橡胶的体积。即,在胎圈部30中,减小了由于充气轮胎1的转动而变形的橡胶的量。因此,能够抑制由胎圈部30的橡胶的变形所引起的发热。此外,能够减小用于制造充气轮胎1的橡胶的量,由此抑制充气轮胎1的制造成本。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中,周向凹部100形成在自充气轮胎1的下端起的轮胎截面高度H的15%至30%的范围Ra内。即,周向凹部100在胎圈部30附近形成于范围Ra内。此外,由于胎圈部30被装配到硬的车轮轮辋60,所以在充气轮胎1被安装于车辆的状态下容易发生由于撞击轮辋凸缘61或者与轮辋凸缘61摩擦而引起的变形,使得胎圈部30的温度由于发热而容易升高。就这方面而言,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1中,周向凹部100形成在前述范围Ra内,使得对容易发热的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的抑制效果增加。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周向凹部100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形成为在10mm至25mm的范围。当周向凹部100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小于10mm时,由于流经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的空气难以进入周向凹部100,所以难以在周向凹部100中产生紊流。因此,胎圈部30中的散热减少。与此同时,当周向凹部100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大于25mm时,进入周向凹部100的空气难以附着到底面103。在该情况下,在周向凹部100的底面103附近的区域,不产生紊流,因此热空气被滞留。因此,胎圈部30中的散热减少。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在100mm至150mm的范围。当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小于100mm时,用于促进胎圈部30中的散热的足量的空气难以进入周向凹部100。与此同时,当周向凹部10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大于150mm时,用于促进胎圈部30中的散热的足量的空气容易进入周向凹部100,但是形成胎圈部30的橡胶的体积减小,使得胎圈部30的刚性降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形成为在2mm至10mm的范围。当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小于2mm时,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可能会由于被引入周向凹部100的空气流而振动。此外,当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小于2mm时,各花纹块的刚性降低,使得花纹块在粗糙道路上行驶时可能破损。与此同时,当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大于10mm时,形成各花纹块的橡胶的量增加,使得容易发热。因此,对胎圈部30的由于周向凹部100的变形而温度升高的抑制效果减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块110的内侧末端部110a与第二花纹块120的外侧末端部120a之间的沿着轮胎径向的距离L2形成为在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P的15%至30%的范围。当距离L2小于节距P的15%时,进入周向凹部100的空气流被干扰,使得在周向凹部100中产生许多空气滞留的部分(区域)。同时,当距离L2大于节距P的30%时,由于节距相对于距离L2小,所以难以产生反复地附着到底面103并且从底面103分离的空气流。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周向凹部100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H、各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P以及各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被形成为满足1.0≤P/H≤50.0和1.0≤(P-W)/W≤100.0的关系。因此,限定了P/H的范围,使得被引入周向凹部100的空气流的状态能够通过P/H近似地表达。当节距P太短时,进入周向凹部100的空气难以附着到底面103。在这种情况下,在周向凹部100的底面103附近的区域,不产生空气的紊流,因此滞留了热空气。此外,当节距P太长时,与未形成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情况类似,难以产生紊流。此外,(P-W)/W表示第一花纹块110(或第二花纹块120)的宽度W与节距P的比率。当(P-W)/W太小时,待通过散热来抑制温度升高的表面面积等于各花纹块的表面面积。由于各花纹块由橡胶制成,所以不能够期望由于表面面积增加而引起散热改善的效果,因此(P-W)/W的最小值被设定为1。
(2)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2。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将被适当地省略。图6的(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2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6的(b)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2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2在充气轮胎2的轮胎侧部20形成有周向凹部200。周向凹部200设置有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壁面201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地延伸的多个第一花纹块210。此外,周向凹部200设置有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二壁面202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地延伸的多个第二花纹块220。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20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花纹块210和第二花纹块220在轮胎周向上交错地形成。
依照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2,当充气轮胎2转动时,进入周向凹部200的空气爬升过第一花纹块210的时刻与进入周向凹部200的空气爬升过第二花纹块220的时刻之间存在偏移。因此,在第一花纹块210的背面侧产生的空气流被滞留的部分(区域)的轮胎周向上的位置从在第二花纹块220的背面侧产生的空气流被滞留的部分(区域)的轮胎周向上的位置偏移。因此,滞留部分(区域)以使得进入周向凹部200的空气容易地引起紊流的方式分布于轮胎周向上。结果,在空气流容易滞留的部分(区域)中的空气流很活跃,使得通过周向凹部200能够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结果,能够改善充气轮胎2的耐久性。
(变型例)
接着,将参照图7的(a)和图7的(b)说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充气轮胎2X。另外,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将适当地省略。图7的(a)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周向凹部200X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7的(b)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型例的周向凹部200X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根据变型例的充气轮胎2X在充气轮胎2X的轮胎侧部20X形成有周向凹部200X,其中周向凹部200X设置有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壁面201X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地延伸的多个第一花纹块210X和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二壁面202X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地延伸的多个第二花纹块220X。
根据变型例的周向凹部200X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2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花纹块210X的内侧末端部210Xa定位于第二花纹块220X的外侧末端部220Xa的轮胎径向内侧(第二花纹块220X的外侧末端部220Xa定位于第一花纹块210X的内侧末端部220Xa的轮胎径向外侧)。即,根据变型例的周向凹部200X具有重叠区域R,在该重叠区域R中,第一花纹块210X与第二花纹块220X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彼此重叠。
依照根据变型例的充气轮胎2X,充气轮胎2X的转动使得产生爬升过第一花纹块210X的空气流、爬升过第二花纹块220X的空气流以及在重叠区域R爬升过第一花纹块210X和第二花纹块220X的空气流。因此,进入周向凹部200X的空气更活跃地以紊流的方式流动以反复地附着到第一壁面201X、第二壁面202X和底面203X并且从第一壁面201X、第二壁面202X和底面203X分离。因此,在空气流容易滞留的部分(区域)的空气流变得活跃,使得通过周向凹部200X能够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结果,能够改善充气轮胎2X的耐久性。
(3)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8的(a)和图8的(b)说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3。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将适当地省略。图8的(a)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3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8的(b)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3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3在充气轮胎3的轮胎侧部20形成有周向凹部300。充气轮胎3设置有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壁面301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地延伸的多个第一花纹块310和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二壁面302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地延伸的多个第二花纹块320。另外,第一花纹块310和第二花纹块32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300设置有在轮胎径向上与第一壁面301和第二壁面302分开、同时在轮胎周向上与第一花纹块310和第二花纹块320分开的第三花纹块330。第三花纹块330从周向凹部300的底面303朝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地形成。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三花纹块33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和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高度H与第一花纹块310和第二花纹块32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高度相等。第三花纹块33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形成为在35mm至55mm的范围。此外,第三花纹块330定位于比第一花纹块310和第二花纹块320的节距P的1/2的点靠近一方的第一花纹块310和第二花纹块320的位置。第三花纹块330与第一花纹块310/第二花纹块320之间的轮胎周向上的距离L3形成为在节距P的5%至10%的范围。
此外,如图8的(a)和图8的(b)所示,第三花纹块330具有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外侧端部330b和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内侧端部330c,其中外侧端部330b定位于第一花纹块310的内侧末端部310a的轮胎径向外侧,内侧端部330c定位于第二花纹块320的外侧末端部320a的轮胎径向内侧。即,第一花纹块310的轮胎径向内侧端部和第二花纹块320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与第三花纹块330的轮胎径向上的两个端部重叠。
依照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3,第三花纹块330形成于周向凹部300中,使得进入周向凹部300的空气容易产生紊流。具体地,进入周向凹部300的空气爬升过第三花纹块330以及第一花纹块310和第二花纹块320,并且在周向凹部300内流动。即,空气以较大紊流的方式流动以反复地附着到第一壁面301、第二壁面302和底面303并且从第一壁面301、第二壁面302和底面303分离。即,进入周向凹部300的空气在流动的同时带走在第一壁面301、第一花纹块310、第二花纹块320和第三花纹块330的背面侧空气滞留的部分(区域)中产生的热。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胎圈部30中的温度升高。
此外,第一花纹块310的轮胎径向内侧端部和第二花纹块320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与第三花纹块330的轮胎径向上的两个端部重叠。因此,与第一花纹块310的轮胎径向内侧端部和第二花纹块320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在轮胎周向上与第三花纹块330的轮胎径向上的两个端部未形成重叠的情况相比,进入周向凹部300的空气容易产生紊流。具体地,当充气轮胎3转动时,通过与第三花纹块330碰撞的空气产生爬升过第三花纹块330的空气流和指向第三花纹块330的轮胎径向两侧的空气流。归因于指向第三花纹块330的轮胎径向两侧的空气流,在第一花纹块310和第二花纹块320的背面侧空气容易滞留的部分中的空气流变得活跃。因此,促进了周向凹部300中的散热,使得能够进一步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结果,能够改善充气轮胎3的耐久性。
(4)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9和图10的(a)、图10的(b)说明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4。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将适当地省略。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4的、从轮胎侧部20的侧壁面看的图。图10的(a)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4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0的(b)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4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4在充气轮胎4的轮胎侧部20形成有周向凹部400。
充气轮胎4设置有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壁面401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地延伸的第一花纹块410和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二壁面402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地延伸的第二花纹块420。另外,第一花纹块410和第二花纹块42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40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不同之处在于,仅一个第一花纹块410和仅一个第二花纹块420形成于周向凹部400中。
如图9和图10的(a)、图10的(b)所示,充气轮胎4具有多个周向凹部400。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周向凹部400由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沿胎面宽度方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壁面401、第二壁面402和第三壁面404以及定位于第一壁面401和第二壁面402之间的底面403形成。
第一壁面401、第二壁面402和底面403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壁面101、第二壁面102和底面103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第一壁面401和第二壁面402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第三壁面404在轮胎径向上定位于第一壁面401和第二壁面402之间。第三壁面404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由第三壁面404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形成的角度为90度。
如图10的(a)和图10的(b)所示,在轮胎周向上,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第四花纹块440形成于周向凹部400之间。第四花纹块440从第一壁面401延伸到第二壁面402。因此,不同于第一花纹块410和第二花纹块420,第四花纹块440不具有末端部。
第四花纹块440具有第三壁面404。第四花纹块44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T是一个周向凹部400的第三壁面404和与该一个周向凹部400相邻的另一周向凹部400的该一个周向凹部400侧的第三壁面404之间的宽度。
根据充气轮胎4的大小、充气轮胎4待安装到的车辆类型等,周向凹部400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X形成为在适当范围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一个第一花纹块410和仅一个第二花纹块420形成于周向凹部400中。然而,多个第一花纹块410可以形成于周向凹部400中,多个第二花纹块420可以形成于周向凹部400中。
依照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4,形成有第四花纹块440,使得空气随着充气轮胎4的转动、在流动的同时爬升过第四花纹块440以及第一花纹块410和第二花纹块420。由第一花纹块410和第二花纹块420产生的紊流爬升过第四花纹块440并且流动到相邻的周向凹部400中。因此,紊流照这个样子进入周向凹部400。因此,进入周向凹部400的空气以紊流的方式流动。结果,通过周向凹部400促进了散热,使得能够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
不同于第一花纹块410的内侧末端部410a和第二花纹块420的外侧末端部420a,第四花纹块440不具有末端部。因此,由于第四花纹块440与第一花纹块410和第二花纹块420相比具有更高的花纹块刚性,所以抑制了第四花纹块440的破损。
(5)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将参照图11和图12的(a)、图12的(b)说明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5。另外,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将适当地省略。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5的、从轮胎侧部20侧的侧壁面看的图。图12的(a)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5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2的(b)是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500的局部放大平面图。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5在充气轮胎5的轮胎侧部20形成有周向凹部500。充气轮胎5设置有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一壁面501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地延伸的第一花纹块510和从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第二壁面502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地延伸的第二花纹块520。另外,第一花纹块510和第二花纹块520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的第一花纹块110和第二花纹块12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50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50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第一花纹块510的周向凹部500a和设置有第二花纹块520的周向凹部500b被形成为周向凹部500。
如图11和图12的(a)、图12的(b)所示,充气轮胎5具有多个周向凹部500。各周向凹部500均包括周向凹部500a和周向凹部500b。
周向凹部500a定位于周向凹部500b的轮胎径向外侧。周向凹部500a由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沿胎面宽度方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壁面501a、第二壁面502a和第三壁面504以及定位于第一壁面501a和第二壁面502a之间的底面503形成。
第一壁面501a和底面503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壁面101和底面103的构造相同的构造。除了未形成第二花纹块520之外,第二壁面502a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壁面102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第一壁面501a和第二壁面502a在轮胎周向上延伸。第三壁面504在轮胎径向上定位于第一壁面501a和第二壁面502a之间。第三壁面504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由第三壁面504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形成的角度为90度。
周向凹部500b定位于周向凹部500a的轮胎径向内侧。周向凹部500b由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沿胎面宽度方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壁面501b、第二壁面502b和第三壁面504以及定位于第一壁面501b和第二壁面502b之间的底面503形成。
第二壁面502b和底面503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壁面102和底面103的构造相同的构造。除了未形成第一花纹块510之外,第一壁面501b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壁面101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第一壁面501b和第二壁面502b沿着轮胎周向延伸。第三壁面504在轮胎径向上定位于第一壁面501b和第二壁面502b之间。第三壁面504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由第三壁面504与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形成的角度为90度。
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500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50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有第一花纹块510的周向凹部500a和设置有第二花纹块520的周向凹部500b形成为周向凹部500。
如图12的(a)和图12的(b)所示,第一花纹块510仅形成于周向凹部500a中。因此,第一花纹块510未形成于周向凹部500b中。第二花纹块520仅形成于周向凹部500b中。因此,第二花纹块520未形成于周向凹部500a中。
第一花纹块510具有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的内侧末端部510a,第二花纹块520具有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的外侧末端部520a。第一花纹块510形成于周向凹部500a中,第二花纹块520形成于周向凹部500b中。因此,内侧末端部510a和外侧末端部520a形成为在轮胎径向上彼此分开。
第一花纹块510的内侧末端部510a和第二壁面502a之间的沿着轮胎径向的距离L4a形成为在第一花纹块510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P的15%至30%的范围。第二花纹块520的外侧末端部520a与第一壁面501b之间的沿着轮胎径向的距离L4b形成为在第二花纹块520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的15%至30%的范围。
如图12的(a)和图12的(b)所示,在轮胎周向上,沿着轮胎径向延伸的第四花纹块540形成于周向凹部500之间。第四花纹块540从周向凹部500a的第一壁面501a延伸到周向凹部500b的第二壁面502b。因此,不同于第一花纹块410和第二花纹块520,第四花纹块540不具有末端部。
第四花纹块540具有第三壁面504。第四花纹块54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T为一个周向凹部500的第三壁面504和与该一个周向凹部500相邻的另一周向凹部500的该一个周向凹部500侧的第三壁面504之间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
如图12的(a)和图12的(b)所示,在轮胎径向上,沿着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五花纹块550形成在周向凹部500a和周向凹部500b之间。第五花纹块550在轮胎周向上连续地形成。因此,不同于第一花纹块510和第二花纹块520,第五花纹块550不具有末端部。
第五花纹块550具有第二壁面502a和第一壁面501b。第五花纹块550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Y为周向凹部500a的第二壁面502a和周向凹部500b的第一侧面501b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宽度。
周向凹部500的轮胎周向上的长度X根据充气轮胎5的大小、充气轮胎5待安装到的车辆的类型等形成为适当范围的长度。类似地,周向凹部500a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L1a和周向凹部500b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L1b也根据充气轮胎5的大小、充气轮胎5待安装到的车辆的类型等形成为适当范围的长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花纹块510形成于周向凹部500a中,两个第二花纹块520形成于周向凹部500b中。然而,第一花纹块510和第二花纹块520的数量可以适当地调整。因此,可以分别形成三个或更多个第一花纹块510和三个或更多个第二花纹块520。也可以形成一个第一花纹块510和一个第二花纹块520。
依照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5,形成有第四花纹块540。因此,空气随着充气轮胎5的转动、在流动的同时爬升过第四花纹块540以及第一花纹块510和第二花纹块520。因此,由第一花纹块510或第二花纹块520产生的紊流爬升过第四花纹块540并且流动到在轮胎周向上相邻的周向凹部500中。此外,依照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5,形成有第五花纹块550。由第一花纹块510或第二花纹块520产生的紊流爬升过第五花纹块550并且流动到在轮胎径向上相邻的周向凹部500中。由于紊流能够从轮胎径向以及轮胎周向流入,所以进入周向凹部500的空气更加容易引起紊流。结果,通过周向凹部500容易地促进了散热,使得能够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
不同第一花纹块510的内侧末端部510a和第二花纹块520的外侧末端部520a,第四花纹块540和第五花纹块550不具有末端部。因此,第四花纹块540和第五花纹块550与第一花纹块510和第二花纹块520相比具有更高的花纹块刚性,从而抑制了第四花纹块540和第五花纹块550的破损。
(6)比较评价
为了明确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的效果,将说明使用根据以下传统例、比较例和实施例的充气轮胎进行的比较评价。具体地,将说明(6.1)评价方法和(6.2)评价结果。注意,本发明无论如何不限于这些示例。
(6.1)评价方法
使用五种类型的充气轮胎进行试验,并且评价轮胎侧部的温度。
传统例使用在充气轮胎的轮胎侧部未形成有周向凹部的充气轮胎。比较例使用在充气轮胎的轮胎侧部设置有在胎面宽度方向上从轮胎侧部的外侧表面突出的花纹块。第一实施例使用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第二实施例使用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第三实施例使用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
此外,为了评价,首先,所有轮胎三个一组地均倚靠墙壁放置一周。然后,将轮胎安装于TRA标准车轮轮辋并且以标准负荷和标准内压的形式安装于车辆。此外,车辆运行24小时,将热电体插入在轮胎径向外侧距离轮辋凸缘的上端部20mm的位置处预先形成的细孔中,在轮胎周向上均匀分开的六个位置处测量胎体帘布层的胎面宽度方向外侧5mm处的温度。评价值使用在六个位置处测量的温度的平均值,并且示出与传统例的轮胎的温度差别。另外,与车辆和评价试验有关的数据如下。
轮胎大小:59/80R63
轮胎类型:重载轮胎
车辆:自动倾卸卡车(320吨)
每小时的车辆行驶速度:15km/h
行驶小时数:24小时
(6-2)评价结果
将参照表1说明各充气轮胎的评价结果。
[表1]
Figure BDA00002948278600261
Figure BDA00002948278600271
如以上表1所示,与根据传统例和比较例的充气轮胎相比,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充气轮胎被证明具有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的更大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尽管本发明的内容是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但是不能将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说明书和附图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公开,多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和可应用的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明显。
例如,能够如下面图13至图16所示出的那样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变型。图13的(a)至图13的(d)示出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的局部放大平面图。图14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600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在图14中,右方是轮胎径向外侧,左方是轮胎径向内侧。图15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700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图16的(a)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80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6的(b)是沿着图16的(a)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即,图16的(b)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800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图17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900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图18是根据其他实施方式的周向凹部1000的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图。
具体地,如图13的(a)所示,形成于周向凹部中的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可以不形成在沿着轮胎径向的直线上,而是形成为在轮胎周向上弯曲。此外,如图13的(b)至(d)所示,第一花纹块和第二花纹块可以在轮胎周向上倾斜。此外,如图13的(e)所示,第一花纹块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和第二花纹块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可以彼此不同。
在前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例中,第一花纹块的内侧末端部与周向凹部的底面垂直,第二花纹块的外侧末端部与周向凹部的底面垂直。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在前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例中,由第一花纹块的内侧末端部与周向凹部的底面形成的角度为90度,由第二花纹块的外侧末端部与周向凹部的底面形成的角度为90度。然而,角度可以不是90度。
如图14所示,在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中,第一花纹块610的内侧末端部610a可以相对于周向凹部600的底面603倾斜。第二花纹块620的外侧末端部620a可以相对于底面603倾斜。在图14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由第一花纹块610的内侧末端部610a与底面603形成的角度α为钝角,由第二花纹块620的外侧末端部620a与底面603形成的角度β为钝角。第一花纹块61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去而变短。第二花纹块62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随着朝向胎面宽度方向的外侧去而变短。
当角度α和角度β大于等于90度时,在制造充气轮胎时第一花纹块610和第二花纹块620不容易卡在模具中。因此,当制造充气轮胎时,容易将充气轮胎从模具取出。因此,优选地,角度α和角度β大于等于90度。当内侧末端部610a和外侧末端部620a相对于底面603倾斜时,第一花纹块610和第二花纹块620更加不容易卡在模具中。因此,更优选地,由第一花纹块610的内侧末端部610a与底面603形成的角度α为钝角,并且由第二花纹块620的外侧末端部620a与底面603形成的角度β为钝角。
在前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例中,第一花纹块的内侧末端部定位于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外侧,第二花纹块的外侧末端部定位于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内侧。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5所示,第一花纹块710的内侧末端部710a可以定位于周向凹部700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内侧。即,第一花纹块710可以延伸超过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第二花纹块720的外侧末端部720a可以定位于周向凹部700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外侧。即,第二花纹块720可以延伸超过轮胎径向上的中心。
另外,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是以下两个交点之间的轮胎径向上的平均长度的中点:一个是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与第一壁面之间的交点,另一个是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交点。因此,例如,即使在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在轮胎周向上蜿蜒延伸时,轮胎径向上的中心也沿着轮胎周向延伸。
如图15所示,第一花纹块71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和第二花纹块720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可以交替地改变。这样,由于在第一花纹块710和第二花纹块720之间流动的空气流与第一花纹块710或第二花纹块720碰撞,所以更容易产生紊流。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
在前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例中,第一花纹块的轮胎径向外侧端部被连接到第一壁面,第二花纹块的轮胎径向内侧端部被连接到第二壁面。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16所示,第一花纹块810的径向外侧端部可以与第一壁面801分开。第二花纹块820的径向内侧端部可以与第二壁面802分开。在图1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花纹块810的径向外侧端部不与第一壁面801接触。第二花纹块820的径向内侧端部不与第二壁面802接触。这样,由于在第一花纹块810和第一壁面801之间产生空气流,所以更容易产生紊流。由于在第二花纹块820和第二壁面802之间产生空气流,所以更容易产生紊流。结果,能够进一步抑制胎圈部30的温度升高。
此外,由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与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形成的角度可以不是90度。类似地,由底面与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形成的角度可以不是90度。即,轮胎侧部的外侧表面、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以及底面可以以平缓的弯曲形状连接到彼此。第三壁面也是如此。
具体地,如图17所示,轮胎侧部的外侧表面和第二壁面902可以以弯曲形状连接到彼此。此外,第二壁面902和底面903可以以弯曲形状连接到彼此。第二壁面902可以相对于底面903倾斜。第一壁面901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如图18所示,轮胎侧部的外侧表面与第二壁面1002可以以弯曲形状连接到彼此,轮胎侧部的外侧表面与第一壁面1001可以以弯曲形状连接到彼此。第一壁面1001和底面1003可以以变曲形状连接到彼此。第三壁面也是如此。
另外,例如,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可以连接到彼此。即,在沿着轮胎径向和胎面宽度方向的截面中,周向凹部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边界是周向凹部的最深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周向凹部的高度H是从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之间的边界到轮胎侧部20的外侧表面的高度。
此外,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和第三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W或者第一花纹块、第二花纹块和第三花纹块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彼此不相等。第四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T、第五花纹块的轮胎径向上的宽度Y,以及第四花纹块和第五花纹块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高度可以彼此不相等。
作为轮胎,可以使用充以空气、氮气等的充气轮胎,或者可以使用不充以空气、氮气等的实心轮胎。
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前述实施方式和变型例的各个特征彼此组合。另外,在各实施方式和变型例中,对于相同构造的详细说明将适当地省略。
如上所述,本发明当然包括此处未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仅由根据基于以上说明的适当的权利要求书的发明特定事项所限定。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10-176494号(提交于2010年8月5日)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包含在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抑制轮胎侧部、特别是胎圈部的温度升高的轮胎。

Claims (13)

1.一种轮胎,其具有形成在轮胎侧部的外侧表面的周向凹部,所述周向凹部向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凹入并且在轮胎周向上延伸,其中,
所述周向凹部设置有:
第一花纹块,所述第一花纹块具有定位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端部和定位于所述径向外侧端部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径向内侧末端部,并且所述第一花纹块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和
第二花纹块,所述第二花纹块具有定位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中心的轮胎径向内侧的径向内侧端部和定位于所述径向内侧端部的轮胎径向外侧的径向外侧末端部,并且所述第二花纹块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并且
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和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在轮胎周向上或轮胎径向上分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花纹块在所述周向凹部中从所述轮胎径向外侧端部向轮胎径向内侧突出,并且
所述第二花纹块在所述周向凹部中从所述轮胎径向内侧端部向轮胎径向外侧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形成在沿着轮胎径向的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交错地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凹部设置有第三花纹块,所述第三花纹块与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开,所述第三花纹块在轮胎周向上与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分开,并且所述第三花纹块从所述周向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向胎面宽度方向外侧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花纹块具有:
外侧端部,所述外侧端部定位于轮胎径向外侧;和
内侧端部,所述内侧端部定位于轮胎径向内侧,
所述外侧端部定位于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的轮胎径向外侧,并且
所述内侧端部定位于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的轮胎径向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中,所述周向凹部形成在从轮胎最大宽度部至轮辋凸缘的上端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在10mm至25mm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向凹部的轮胎径向上的长度在100mm至150mm的范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花纹块、所述第二花纹块和所述第三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在2mm至10mm的范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与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之间的沿着轮胎径向的距离在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的15%至30%的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周向凹部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深度被限定为H,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节距被限定为P,所述第一花纹块和所述第二花纹块的轮胎周向上的宽度被限定为W时,满足1.0≤P/H≤50.0和1.0≤(P-W)/W≤100.0的关系。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胎面宽度方向和轮胎径向的截面中,
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相对于所述周向凹部的底面倾斜,
由所述第一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内侧末端部与所述底面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相对于所述底面倾斜,并且
由所述第二花纹块的所述径向外侧末端部与所述底面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CN201180045553.3A 2010-08-05 2011-08-05 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8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76494 2010-08-05
JP2010-176494 2010-08-05
PCT/JP2011/067993 WO2012018128A1 (ja) 2010-08-05 2011-08-05 タイ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18883A true CN103118883A (zh) 2013-05-22
CN103118883B CN103118883B (zh) 2016-06-15

Family

ID=45559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555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18883B (zh) 2010-08-05 2011-08-05 轮胎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045008B2 (zh)
EP (1) EP2602128B1 (zh)
JP (1) JP5613246B2 (zh)
CN (1) CN103118883B (zh)
BR (1) BR112013002688A2 (zh)
ES (1) ES2600011T3 (zh)
WO (1) WO201201812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5543B2 (ja) * 2011-10-31 2015-04-0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589015B2 (ja) * 2012-02-27 2014-09-10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122258B2 (ja) * 2012-07-04 2017-04-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118041B2 (ja) * 2012-07-04 2017-04-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006549B2 (ja) * 2012-07-04 2016-10-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122259B2 (ja) * 2012-07-04 2017-04-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986828B2 (ja) * 2012-07-04 2016-09-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956942B2 (ja) * 2013-02-22 2016-07-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5545901B1 (ja) * 2013-02-22 2014-07-0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2015030420A (ja) * 2013-08-06 2015-0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2015030441A (ja) * 2013-08-07 2015-02-1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6107937A (ja) * 2014-12-10 2016-06-2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建設車両用タイヤ
JP6603470B2 (ja) * 2015-04-10 2019-11-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JP6720044B2 (ja) * 2016-10-06 2020-07-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572A (en) * 1878-08-27 Improvement in hatchways
JP2009029383A (ja) * 2007-07-30 2009-02-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0095150A (ja) * 2008-10-16 2010-04-3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765523A (zh) * 2007-07-30 2010-06-3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3661A (en) * 1901-07-12 1902-02-18 John F Lober Vehicle-tire.
JP2983606B2 (ja) * 1990-10-16 1999-11-2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618597B2 (ja) * 2005-04-13 2011-01-26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タイヤ成形用金型
JP5081477B2 (ja) * 2007-03-12 2012-1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030769B2 (ja) * 2007-12-28 2012-09-19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909907B (zh) * 2007-12-28 2014-03-12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5222551B2 (ja) * 2007-12-28 2013-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KR20100126591A (ko) * 2008-05-02 2010-12-01 가부시키가이샤 브리지스톤 공기 타이어
JP5399064B2 (ja) * 2008-12-29 2014-01-2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JP2010176494A (ja) 2009-01-30 2010-08-12 I-O Data Device Inc 脱着式複合デバイ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7572A (en) * 1878-08-27 Improvement in hatchways
JP2009029383A (ja) * 2007-07-30 2009-02-12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765523A (zh) * 2007-07-30 2010-06-30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充气轮胎
JP2010095150A (ja) * 2008-10-16 2010-04-30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02128A1 (en) 2013-06-12
EP2602128B1 (en) 2016-08-03
EP2602128A4 (en) 2014-08-20
JP5613246B2 (ja) 2014-10-22
US20130168002A1 (en) 2013-07-04
JPWO2012018128A1 (ja) 2013-10-28
WO2012018128A1 (ja) 2012-02-09
BR112013002688A2 (pt) 2016-05-31
ES2600011T3 (es) 2017-02-06
CN103118883B (zh) 2016-06-15
US9045008B2 (en) 2015-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8883A (zh) 轮胎
CN107554205B (zh) 充气轮胎
CN104995040A (zh) 充气轮胎
CN105339186A (zh) 轮胎
CN102795059A (zh) 商用载重汽车轮胎
CN104105605A (zh) 轮胎
CN105339187A (zh) 斜交胎体轮胎或子午线胎体轮胎
CN102991280A (zh) 高里程卡车轮胎胎面
CN103419572A (zh) 充气轮胎
CN102026827A (zh) 充气轮胎
JP2013060075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91786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3018309A (ja) タイヤ
CN104066599A (zh) 轮胎
JP201004721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8201379A (ja) タイヤ
CN112423999B (zh) 充气轮胎
JPWO2019156095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158402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200009921A1 (en) Tire
JP2011001031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812291B2 (ja) タイヤ
US20210016609A1 (en) Heavy duty tire
JP5096795B2 (ja) 自動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1124596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8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