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05756A - 图像形成装置、操作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操作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05756A
CN103105756A CN2012102024891A CN201210202489A CN103105756A CN 103105756 A CN103105756 A CN 103105756A CN 2012102024891 A CN2012102024891 A CN 2012102024891A CN 201210202489 A CN201210202489 A CN 201210202489A CN 103105756 A CN103105756 A CN 1031057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section
personnel
area
image processing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0248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场基文
成岛和彦
尾形健太
小野真史
白石惠子
黑石健儿
东恒一
堀江英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057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057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16User-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 panels; Control conso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75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 G03G15/5091Remote control machines, e.g. by a host for user-identification or authoris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图像形成装置、操作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操作部分;第一检测部分,其对第一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分,其对小于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当从上方观察时,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分离或者与第一区域重叠;以及切换单元,其在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一量的电力的第一状态和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二量的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第二量小于第一量。第一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小于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当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第二检测部分供给其所需的电力。当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切换单元将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操作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操作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节约能源,迄今为止已提出了这样一种装置:即,该装置在设定为电力消耗状态时被设定为待机状态,在该电力消耗状态中,当未使用该装置时的电力消耗小于当使用该装置时的电力消耗,并且当传感器检测到人员已接近装置时该装置从待机状态恢复。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78207公开了一种操作面板装置。在该操作面板装置中,设置有操作按键的单个基板由具有轴部(作为轴)的一对按键开关上升/下降偏置凸轮进行支撑,并且用作指压部分的按键弹性部件在各个操作按键的上表面上设置为从操作部分的外部略微突出。通过对按键开关上升/下降偏置凸轮进行旋转地驱动而使基板上升,从而按键弹性部件从操作部分的外部表面突出。
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26229论述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设置有人体存在检测部分的显示器、人体位置检测部分、眼睛位置估计部分、亮度变化控制器、字符尺寸变化控制器和对比度变化控制器。人体存在检测部分通过对从人体发射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进行检测来检测预定区域中的人员的存在。人体位置检测部分发射超声波并且检测该超声波的反射波,以对与由人体存在检测部分检测到的人员的距离进行检测。眼睛位置估计部分根据由人体位置检测部分和人体存在检测部分检测到的人员存在的位置来估计人员的眼睛位置。基于由眼睛位置估计部分估计的眼睛位置,亮度变化控制器、字符尺寸变化控制器和对比度变化控制器对装置进行调节以提高显示器的可视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人员存在的第一检测部分,并且当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存在时,装置从第二状态(诸如睡眠模式)切换到第一状态(诸如常规模式),该装置具有更低的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操作部分,其由人员进行操作;第一检测部分,其对预定的第一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分,其对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分离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以及切换单元,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一量的电力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二量的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量小于所述第一量。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小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当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供给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当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
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第一量的电力足以驱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机械部分。
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通过减少(电力量)或停止电力供应,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检测部分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沿其横向的一个端部侧上,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沿其横向的另一个端部侧不包括在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所述第一区域中。
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第二检测部分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的正下方。
根据基于第一方面、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检测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操作装置,包括:操作部分,其由人员进行操作;第一检测部分,其对第一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分,其对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分离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以及切换单元,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一量的电力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二量的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小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当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供给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当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
根据基于第七方面的本发明的第八方面,通过减少或停止电力供应,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根据基于第七方面的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检测部分设置为使得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包括这样的位置:该位置与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相对,并且所述操作部分设置在所述位置与所述第一检测部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一种人体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部分,其对第一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第二检测部分,其对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分离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小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当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供给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当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所述第二检测部分输出表示检测到人员的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可以提供一种具有更低能耗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减少电力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在必要时改变电力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时相比,可以减少下述可能性:检测到仅是过来取走形成有图像的记录材料的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时相比,可以在减少发生错误检测的同时减少电力消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时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发生错误检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提供这样的装置:当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存在时,装置从第二状态(诸如睡眠模式)切换到第一状态(诸如常规模式),该装置具有更低的能耗。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在必要时改变电力的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与未使用本发明时相比,能够以更高的准确度检测到意欲使用操作部分的人员。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与下述情况相比可减少电力消耗:在检测部分在第二状态下处于人体可检测状态的情况下,启动检测部分。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3示出了前盖打开的状态;
图4是支撑部分盖的后视图;
图5A是图1中所示部分VA的放大视图;
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线VB-VB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6A-6C分别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人
体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
图7示出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的示意性结构;
图8示出了透射部件的示意性结构;
图9是人体检测装置的框图;
图10A至10C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当从上方观察时,第二区域不与第一区域重叠,并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
图11示出了反射传感器的相关部分,其中(a)示出了反射传感器的光发射部分发射光的区域和反射传感器的光接收部分接收光的区域,(b)示出了光发射部分的光发射强度分布,以及(c)示出了光接收部分的光接收强度分布;
图12A和12B示出了假定正在操作用户界面的用户所处的位置和假定正在将放置在第一托盘或第二托盘上的纸张取走的用户所处的位置;
图13是示出由CPU进行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由CPU进行的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由CPU进行的另一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以及
图16A至16C分别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部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内部结构。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对原稿上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装置100和将图像记录在记录材料(在下文中可典型地称为“纸张”)上的图像记录装置200。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控制装置300和用户界面(UI)400。控制装置300包括微型计算机(例如包括CPU、ROM、RAM),并且控制整个装置的操作。用户界面(UI)400例如包括触摸面板。用户界面(UI)400将从用户接收到的指令输出到控制装置300,并且对用户提供来自控制装置300的信息。
图像读取装置10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图像记录装置200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下方,并且控制装置300内置在图像记录装置200中。用户界面400用作由人员操作的示例性操作部分。用户界面40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的前侧,即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图像读取部分110(稍后描述)的前侧。
首先,将描述图像读取装置100。
图像读取装置100包括对原稿上的图像进行读取的图像读取部分110和将原稿传送到图像读取部分110的原稿传送部分120。原稿传送部分120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上部。图像读取部分110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下部。
原稿传送部分120包括原稿放置在其上的原稿放置部分121和从原稿放置部分121传送的原稿被排出到其上的原稿排出部分122。将原稿从原稿放置部分121传送到原稿排出部分122。
图像读取部分110包括台板玻璃111、光照射单元112、光引导单元113和成像透镜114。光照射单元112使得用光照射原稿的读取表面(图像表面)。在用来自光照射单元112的光线L照射原稿的读取表面之后,光引导单元113对从原稿的读取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线L进行引导。成像透镜114对由光引导单元113引导的光线L的光学图像进行成像。图像读取部分110还包括检测部分115和图像处理部分116。检测部分115包括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等光电转换元件,该光电转换元件对经过成像透镜114成像的光线L进行光电转换。检测部分115检测经过成像的光学图像。图像处理部分116电连接至检测部分115。将由检测部分115获得的电信号发送到图像处理部分116。
图像读取部分110对由图像传送部分120传送的原稿上的图像和放置在台板玻璃111上的原稿上的图像进行读取。
接下来,将描述图像记录装置200。
图像记录装置200包括:图像形成部分20(用作示例性的图像形成部分),其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纸张供给部分60,其将纸张P供给到图像形成部分20;纸张排出部分70,将在图像形成部分20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排出到纸张排出部分70;以及反转/传送部分80,其将在图像形成部分20处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的正面和反面反转并且朝向图像形成部分20再次传送纸张P。
图像形成部分20包括对应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以及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平行设置且相互离开一定间隔。每个图像形成单元21包括感光鼓22、充电器23以及显影单元24。每个充电器23对其相应感光鼓22的表面均匀充电。利用预定颜色组分的色调剂,每个显影单元24对由光学系统单元50(稍后描述)进行的激光照射所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且使该静电潜像可视化。图像形成部分20设置有用于将各颜色的色调剂供给到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的显影单元24的色调剂盒29Y、29M、29C和29K。
图像形成部分20还包括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的下方的光学系统单元50。光学系统单元50用激光光线照射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的感光鼓22。除了例如调制器和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之外,光学系统单元50包括多棱镜(未示出)、窗口(未示出)以及框架(未示出)。多棱镜使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光线偏转用以扫描。窗口由玻璃形成,并且使激光光线从中穿过。框架将每个结构部件密封。
图像形成部分20还包括中间转印单元30、二次转印单元40以及定影装置45。中间转印单元30使得形成在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的感光鼓22上的各颜色色调剂图像叠加并且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二次转印单元40将形成在中间转印单元30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定影装置45对形成在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且加压以定影色调剂图像。
中间转印单元30包括中间转印带31、驱动辊32以及张紧辊33。驱动辊32驱动中间转印带31。张紧辊33对中间转印带31施加一定的张力。中间转印单元30还包括一次转印辊34(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四个一次转印辊34)和支承辊35。一次转印辊34与各个感光鼓22对置,且将中间转印带31夹设在一次转印辊34与感光鼓22之间,并且将形成在感光鼓22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稍后描述)对置,且将中间转印带31夹设在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之间。
中间转印带31以张紧状态置于诸如驱动辊32、张紧辊33、一次转印辊34、支承辊35以及从动辊36等旋转部件之上。由驱动电动机(未示出)旋转驱动的驱动辊32使得中间转印带31沿着箭头方向以预定速度受到驱动而循环。使用例如由橡胶或树脂形成的带来作为中间转印带31。
中间转印单元30设置有用于去除例如中间转印带31上的残留色调剂的清洁装置37。在完成色调剂图像向中间转印带31的转印之后,清洁装置37例如从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上去除残留色调剂或灰尘。
二次转印单元40包括二次转印辊41,该二次转印辊41设置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并且通过使支承辊35对设置在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之间的中间转印带31进行按压而通过二次转印操作将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二次转印辊41和支承辊35(该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对置并且中间转印带31设置在二次转印辊41与支承辊35之间)限定了将已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
定影装置45利用加热定影辊46和加压辊47的热量和压力将利用中间转印单元30通过二次转印而在纸张P上形成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
纸张供给部分60包括纸张保持部分61、送出辊62、传送路径63以及传送辊64、65和66。纸张保持部分61保持待记录图像的纸张P。送出辊62送出被保持在纸张保持部分61中的纸张P。沿着传送路径63传送由送出辊62送出的纸张P。传送辊64、65和66沿着传送路径63设置,并且将由送出辊62送出的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
纸张排出部分70包括第一托盘71(用作示例性的第一放置部分)和第二托盘72(用作示例性的第二放置部分)。第一托盘71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的上方并且用于在其上彼此叠加地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第二托盘72设置在第一托盘71与图像读取装置100之间并且用于在其上彼此叠加地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处形成有图像的纸张。
纸张排出部分70设置有传送辊75和切换门76。传送辊75沿传送方向设置在定影装置45的下游,并且传送已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切换门76沿传送方向设置在传送辊75的下游,并且切换纸张P的传送方向。纸张排出部分70还设置有第一排出辊77。第一排出辊77沿传送方向设置在切换门76的下游,并且将已被传送到由切换门76切换的传送方向一侧(即图2中的右侧)的纸张P排出到第一托盘71。纸张排出部分70还设置有传送辊78和第二排出辊79,传送辊78和第二排出辊79沿传送方向设置在切换门76的下游。传送辊78对已被传送到由切换门76切换的传送方向的另一侧(即图2中的上侧)的纸张P进行传送。第二排出辊79将由传送辊78传送的纸张P排出到第二托盘72。
反转/传送部分80包括设置在定影装置45旁边的反转/传送路径81。沿着反转/传送路径81对通过传送辊78沿着与纸张P被排出到第二托盘7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而被反转的纸张P进行传送。沿着反转/传送路径81设置有传送辊82。通过传送辊82将由这些传送辊82传送的纸张P再次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
图像记录装置200包括装置主体框架11和装置壳体12。装置主体框架11直接或间接支撑图像形成部分20、纸张供给部分60、纸张排出部分70、反转/传送部分80以及控制装置300。装置壳体12安装到装置主体框架11上,并且形成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表面。
在图像形成装置1沿其横向的一端部分侧,装置主体框架11设置有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在其中例如包括有切换门76、第一排出辊77、传送辊78以及第二排出辊79,并且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并且支撑图像读取装置100。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与装置主体框架11中的内侧部件协作支撑图像读取装置100。
图像记录装置200还设置有前盖15,该前盖15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的前方以便用作装置壳体12的一部分。前盖15以可打开且可关闭的方式安装到装置主体框架11上。
图3示出了前盖15打开的状态。
当用户打开前盖15时,可以例如将图像形成部分20的色调剂盒29Y、29M、29C和29K以及中间转印单元30更换为新的色调剂盒和中间转印单元。
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操作如下。
对由图像读取装置100读取的原稿上的图像和例如从个人计算机(未示出)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操作。将经过图像处理操作的图像数据转换为对应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四种颜色的各项色材色调数据,并且将各项色材色调数据输出到光学系统单元50。
光学系统单元50将根据所输入的色材色调数据从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发射的激光光线通过f-θ透镜(未示出)发射到多棱镜。在多棱镜处,根据对应于各颜色的各项色调数据调制入射的激光光线,对激光光线进行偏转以用于扫描,并且激光光线通过反射镜(未示出)和成像透镜(未示出)照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的感光鼓22。
对已经由各个充电器23充电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的感光鼓22的表面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各个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将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21Y、21M、21C和21K的感光鼓22上的色调剂图像叠加并且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用作中间转印主体)上。
在纸张供给部分60处,根据图像形成定时(时刻),送出辊62旋转并且拾取纸张保持部分61中的纸张P。通过传送辊64和65沿着传送路径63传送所拾取的纸张P。其后,根据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定时,传送辊66旋转以将纸张P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由支承辊35和二次转印辊41形成)。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利用压接触力和预定的电场,沿着副扫描方向将相互叠加的对应于四种颜色的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到正被向上传送的纸张P上。在已经由定影装置45利用热量和压力定影色调剂图像之后,将已转印有各颜色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排出并且放置到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
如果需要双面打印,则对已经在一个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进行传送,从而通过反转/传送部分80反转纸张P的正反面,并且将纸张P再次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然后,在二次转印位置处将色调剂图像转印到纸张P的另一表面上。然后,定影装置45对已转印的图像定影。其后,将在两个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排出并且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
接下来,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力模式。
图像形成装置1设置有对应于不同电力消耗的电力模式(操作模式)。示例性电力模式包括预热模式、运行模式、待机模式以及睡眠模式。当通过接通电源开关而接通图像形成装置1的电源时采用预热模式。当执行已发生的作业时采用运行模式。为可能发生的作业做准备而采用待机模式。为减少电力消耗而设定睡眠模式。在下文中可将运行模式称为在常规操作状态下进行操作的常规模式。在待机模式和睡眠模式中,停止例如对图像形成部分20供给电力,或者使电力量低于常规模式中的电力量。这使得睡眠模式中的电力消耗低于常规模式中的电力消耗。
当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诸如IC卡阅读器等验证装置时,在待机模式中将电力供给到验证装置以进行用户验证。
当预定的恢复条件成立时,控制装置300从睡眠模式恢复至常规模式。示例性恢复条件可包括接收(获得)来自外部装置的数据和接收(获得)从人体检测装置2(稍后描述)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发送的表示检测到人员的信号。
当预定的睡眠模式条件成立时,控制装置300使得常规模式变更为睡眠模式。睡眠模式条件包括:完成与从外部装置接收到(获得)的数据有关的作业、接收(获得)从人体检测装置2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发送的表示不再检测到人员的信号(非检测信号)以及从接收到(获得)来自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非检测信号起经过预定时间段。
相应地,控制装置300用作在常规模式(第一电力模式)与睡眠模式(第二电力模式)之间切换的示例性切换单元。
接下来,将描述检测人员(人体)并且从睡眠模式恢复到常规模式的机构。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用于检测人员(人体)的人体检测装置2(参见图1)。人体检测装置2包括:用作示例性第一检测部分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其即使在睡眠模式下也被正常供给电力并且对已进入预定区域的人员进行检测;以及用作示例性第二检测部分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其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的进入时被供给电力并且对存在于预定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在预定区域中存在人员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表示在预定区域中存在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
这里,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位于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前方的支撑部分盖500。支撑部分盖500遮盖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的前侧。支撑部分盖500用作外表面形成部件,该外表面形成部件作为装置壳体12的一部分并且形成假定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将定位的装置前侧的外表面。支撑部分盖500为板状部件并且被直接或间接紧固到装置主体框架11上。人体检测装置2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安装到支撑部分盖500的后侧(内侧)。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人体检测装置2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安装在用户界面400正下方的位置上,该位置邻近于用户界面400。
首先,将描述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
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通过利用热电效应检测由人员发射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来检测出人员已进入预定区域(预定的第一区域;图6A至6C中分别示出的检测区域A1)。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例如设置有热电元件、透镜、IC以及印刷电路板。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包括热电传感器610和第一基板630。当检测到人员移动时产生红外线的变化量并且所检测到的变化量超过预定基准值时,热电传感器610检测出人员已进入预定区域。第一基板630为安装有热电传感器610的印刷电路板。
当热电传感器610安装到第一基板630上并且检测出人员已进入预定区域时,热电传感器610输出表示其已检测到人员已进入预定区域的信号。
图4是支撑部分盖500的后视图。
如图4所示,利用螺栓640将第一基板630紧固到支撑部分盖500的后侧。这使得安装在第一基板630前侧的热电传感器610被间接紧固到装置主体框架11上。
图5A是图1中所示部分VA的放大视图。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线VB-VB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线VC-VC截取的部分的截面图。
图6A-6C分别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人体检测装置2的检测区域。图6A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视图。图6B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俯视图。图6C是图像形成装置1的横向视图。
利用固定模具和可相对于固定模具移动的可动模具形成支撑部分盖500。支撑部分盖500在装置主体框架11上安装为与可动模具相对于固定模具从远侧向近侧移动的方向相对应而平行于水平方向定向。用于紧固第一基板630的螺栓640所旋入的内螺纹部分501面向支撑部分盖500,从而使内螺纹部分501的中心线方向平行于可动模具相对于固定模具移动的方向。
利用第一基板630将热电传感器610安装到支撑部分盖500上,从而将热电传感器610的中心线的方向设定为内螺纹部分501的中心线的方向,即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方向。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区域是相对于中心方向沿所有方向在左右两侧成对称角度的预定角度(在图5C和图6B中表示为角度α)的范围。也就是说,当检测表面定向的方向为中心方向时,相对于中心方向沿所有方向的角度α的角度范围对应于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区域。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通过将支撑部分盖500设置在热电传感器610的前方,将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区域限制为图6A至6C各图中由阴影部分所示的区域。将该区域定义为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区域A1。
也就是说,支撑部分盖500设置在热电传感器610的前侧。沿着竖直方向,在支撑部分盖500上形成有开口502(用作仅贯通支撑部分盖500的位于热电传感器610的中央位置下方的部分而延伸的示例性贯通孔)。除了形成有开口502的部分,支撑部分盖500遮盖热电传感器610。如图6A至6C所示,将开口502相对于热电传感器610的位置确定为使得在图像形成装置1所放置的地面上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沿水平方向从远侧到近侧的距离为规定距离L1。规定距离L1例如可为0.8m至1.3m(800mm至1300mm)的量级。当如图1所示从前方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时,支撑部分盖500具有相对于水平面朝向远侧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503。开口502形成在倾斜部分503中。
关于沿着横向的检测区域,开口502沿横向的两个端部定位成不阻挡预定角度(在图5C和图6B中表示为角度α)的角度范围,该预定角度相对于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表面所定向的中心方向在左右两侧成对称角度。然而,在沿着横向限定开口502的部分处形成有连接开口502的上壁和下壁的肋部502a。
藉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区域A1是如图6A至6C各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的相对于水平面斜向下设定的区域。通过将支撑部分盖500设置在热电传感器610的前方并且遮盖热电传感器610的检测区域A1的一部分,可以仅检测处于从热电传感器610的位置斜向下的区域。因此,可以抑制当使得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区域A1宽阔时检测到未意图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人员,诸如经过图像形成装置1的人员。
由于开口502形成在相对于支撑部分盖500的水平面朝向远侧斜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分503中,因此用户难以看到开口502和热电传感器610。这抑制了由开口502的存在而导致对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观美感造成破坏。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中,图像形成装置1前方的区域是检测区域A1,并且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不包括在该检测区域内。因此,可防止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被朝向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排出的纸张P。另外,将热电传感器610设置为使其中心方向平行于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线。因此,与中心方向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结构相比,可以便于将热电传感器610和第一基板630装配到支撑部分盖500上,并且可以将支撑部分盖500形成为易成形的形状。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
图7示出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示意性结构。
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包括红外线反射传感器710和用于支撑反射传感器710的支撑部件730。反射传感器710包括光发射元件和光接收元件。
反射传感器710包括光发射部分711、光接收部分712、壳体713以及导线(未示出)。光发射部分711利用作为光发射元件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来发射光线。光接收部分712使用作为光接收元件的光电二极管。壳体713支撑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导线向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供给电力,并且传送来自光接收部分712的输出信号。
如图7所示,反射传感器710安装在支撑部件730上。利用螺栓731将支撑部件730紧固到用户界面400的正下方。
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包括判断部分740(参见图9),该判断部分740基于从反射传感器710输出的电压判断是否存在人员。判断部分740将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可以是作为该输出电压的经放大的电压)与预定基准电压比较。当输出电压超过基准电压时,判断部分740判定存在人员。判断部分740将表示存在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另外,基于从判断部分740输出的该信号,将电力供给到反射传感器710和通知部分751(稍后描述)。如下所述,判断部分740设置在第一基板630上,并且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进入时,向判断部分740供给电力。
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还包括通知部分751和光引导板752(参见图8)。当判断部分740已判定反射传感器710已检测到人员时,通知部分751通过发射光线来通知用户已检测到人员。光引导板752是使得从通知部分751发射的光线经历均匀平面散射的板。通知部分751包括发光二极管(LED)751a和通知部分基板751b。发光二极管751a是发射光线的半导体元件。通知部分基板751b是安装有发光二极管751a的控制基板。通过利用螺栓753将通知部分751紧固到用户界面的正下方,从而将通知部分751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上。
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还包括设置在反射传感器710前方的透射部件760。透射部件760透射由反射传感器710发射和接收的红外线。
图8示出了透射部件760的示意性结构。
透射部件760由黑色材料形成,黑色材料使人员难以看到反射传感器710的光接收部分712和光发射部分711。透射部件760由聚碳酸酯形成。透射部件760是板状部件,并且在装置壳体12(见图1)上安装为使该透射部件的前表面与装置壳体12的表面处于同一高度。
图6A至6C分别示出了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区域A2(预定的第二区域)。
在反射传感器710中,将来自光发射部分711的红外光引向并且照射图像形成装置1的用户界面400前方的预定区域,并且由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反射光。然后,将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区域A2设定为检测在假定区域内存在人员的区域,其中假定正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处于该假定区域内。当从上方看去时,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区域A2是这样的区域:其中,检测区域A2的一部分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区域A1之内的区域重叠(参见图6B)。也就是说,反射传感器710安装为使得从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的光轴和由光接收部分712接收的光线的光轴相对于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线朝向检测区域A1倾斜。
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区域A2设定为小于检测区域A1,并且设定为使得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起沿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为规定距离L2(参见图6A至6C)。规定距离L2例如可为0.3m至0.5m(300mm至500mm)的量级。期望的是,即使反射传感器710没有响应,也可通过考虑当反射传感器710的前侧被人员的手遮挡时做出的检测和对轮椅使用者的就座位置进行的检测来确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所设置的高度。有鉴于此,将用户界面400设置在适于由用户(人员)对用户界面400进行操作的高度上,并且更加期望的是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设置在用户界面400的正下方。
例如可通过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的按钮来改变规定距离L2。
例如,轮椅使用者在操作图像形成装置1的同时,他/她的身体面向垂直于正面方向而不是沿着正面方向的方向。此时,由于轮椅使用者处于反射传感器710的检测区域A2之外,因此反射传感器710无法检测到轮椅使用者。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反射传感器710的规定距离L2是有效的。例如,当最初将规定距离L2设定为0.3m时,可以将规定距离L2变为0.6m(600mm)。这样即使对于轮椅使用者也便于使用反射传感器710检测。然而,对于轮椅使用者而言,即使增加规定距离L2,操作位置(诸如他/她设置原稿或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位置)也可能处于检测区域A2之外。然而,由于反射传感器710的规定距离L2增大,因此当轮椅使用者将他/她的手部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时易于由反射传感器710检测到轮椅使用者,并且轮椅使用者可以在不改变操作位置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另外,在宽敞的办公室空间中,当如上所述增加反射传感器710的规定距离L2时,即使用户(人员)匆忙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反射传感器710也可更加快速地检测到用户。因此,用户(人员)能够以高响应度操作用户界面400。
图9是人体检测装置2的框图。
通过电线(导线)(未示出)连接第一基板630和反射传感器基板720,以将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发送到判断部分740(设置在第一基板630处),并且将电力从第一基板630供给到反射传感器710。利用电线(导线)(未示出)连接第一基板630和通知部分基板751b,以将电力从第一基板630供给到通知部分751。
第一基板630设置有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当获得从热电传感器610输出的表示已检测到人体的信号时,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允许在预定时间段T1内对反射传感器710和判断部分740供给电力。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可以例如为单稳多谐振荡器,其生成的信号与来自热电传感器610的表示已检测到人体的信号的上升沿同步上升并且在预定的时间段T1内维持在高电平。预定时间段T1可以例如为30秒。
如上所述,第一基板630设置有热电传感器610和判断部分740。判断部分740可以例如为比较器,其用作对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与预定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且根据哪个电压较高来切换输出的元件。当判断部分740基于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判定存在人员时,即当反射传感器710检测到人员时,判断部分740将表示存在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另外,基于来自判断部分740的表示存在人员的信号向反射传感器710、通知部分751和判断部分740供给电力。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允许在预定时间段T1期间对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判断部分740和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在预定时间段T1内检测到人员时,即,当判断部分740由于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超过基准电压而判定存在人员时,判断部分740将表示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利用控制装置300从睡眠模式恢复至常规模式。另外,当时间段超过前述的预定时间段T1时,将电力供给到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判断部分740和反射传感器710。向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
相反,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未在预定时间段T1内检测到人员时,停止对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判断部分740和反射传感器710的电力供给。
这样,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即使在睡眠模式下,也接通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的电源(即,向热电传感器610供给电力),并且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已检测到人员时接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即,例如向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后在预定时间段T1内检测到人员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表示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以使图像形成装置1从睡眠模式恢复至常规模式。相反,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未在时间段T1内检测到人员时,断开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
这里,将比较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
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电力消耗为0.255W,而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的电力消耗为0.006W,这为反射传感器710的电力消耗的1/128。通过从电源的断开状态起供给电力而可检测到人体所需的时间对于反射传感器710而言是两秒或三秒或者少于或等于一秒,而对于热电传感器610而言大约为30秒,这长于反射传感器710所需的时间。
如上所述,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是基于当人员移动时产生的红外线的变化量来检测人员已进入检测区域A1的传感器。当人员停止在图像形成装置1前方时,即使停止位置处在检测区域A1中,热电传感器610也不进行检测。因此,当人员停止时即使人员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用户界面400的前方,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也可能无法检测到人员。对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而言,用户界面400前方的区域是检测区域A2。当人员存在于检测区域A2中时,即使人员停止,反射传感器710也可检测到人员。
由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热电传感器610的特性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特性之间的差异,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提供了以下优点。
也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为这样:当在睡眠模式下始终接通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已检测到人员时,接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并且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已检测到人员时,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从睡眠模式恢复。因此,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在睡眠模式期间始终接通的结构相比,可降低电力消耗。
与当具有宽检测区域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从睡眠模式中恢复的装置相比,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减少错误检测,错误检测例如为当错误检测到未打算使用装置的人员或狗时装置从睡眠模式中恢复。也就是说,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形成为当具有宽检测区域的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已检测到人员时接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源,并且当具有窄检测区域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已检测到人员时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从睡眠模式中恢复,因此可以减少错误检测。也就是说,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出意欲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人员并且能够从睡眠模式中恢复。
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在从电源的断开状态起通过供给电力而变得能够检测到人体之前例如花费少于或等于一秒(其为短时间)。因此,与通过按压设置在用户界面400中或旁边的睡眠模式解除按钮来使装置从睡眠模式中恢复的结构相比,图像形成装置1可以更快速地从睡眠模式中恢复。另外,可以省略按压睡眠模式解除按钮的操作。因此,可以提高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便利性,并增强商品性。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将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安装到支撑部分盖500上,该支撑部分盖500形成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的前侧处的外表面。由于前盖15存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因此可将人体检测装置2安装到前盖15上。然而,打开或关闭前盖15以便安装或拆卸例如容纳在装置壳体12中的色调剂盒29Y、29M、29C和29K。因此,难以将人体检测装置2安装到前盖15上而不与安装在装置壳体12中的组件的安装/拆卸路径相干涉。考虑前盖15打开的状态,可增加导线的长度。因此,通过将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中,可以使得装置结构比将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用户界面400或前盖15处的结构更简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安装在邻近于用户界面400的区域上。该区域为小的空间,但足以设置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通过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安装到该区域,可以对靠近图像形成装置1以操作用户界面400的用户(人员)进行更加可靠的检测。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准确地检测意欲使用图像形成装置1的人员,并且从睡眠模式恢复。
尽管,如图6A至6B所示,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当从上方观察时,检测区域A2(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检测区域)的一部分与检测区域A1(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区域)重叠,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当从上方观察时,检测区域A2无需与检测区域A1重叠。另外,尽管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和一个检测区域A2,但也可以设置多于一个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和检测区域A2。
图10A至10C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当从上方观察时,检测区域A2(第二区域)不与检测区域A1(第一区域)重叠,并且设置有多于一个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
在图10A至10C中,设置有两个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也就是说,当从上方观察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设置在这样的两个位置处:一个位置邻近于用户界面400,并且另一位置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相对且用户界面400处于该另一位置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之间。
通过这种结构,存在有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两个检测区域A2。在图10A至10C中,为方便起见,两个检测区域示出为检测区域A21和检测区域A22。与当存在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一个检测区域A2时相比,这样使得能够更加可靠地检测靠近图像形成装置1以操作用户界面400的用户(人员)。
通过沿竖直方向并排设置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提供下述优点。
图11中的(a)示出了反射传感器710的光发射部分711发射光的区域和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光的区域。图11中的(b)示出了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分布。图11中的(c)示出了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分布。
反射传感器710的光发射部分711发射光的区域是相对于作为中心的光轴成+5度和-5度的区域。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光的区域是相对于作为中心的光轴成+5度和-5度的区域。如图11中的(b)所示,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分布是这样的分布:光发射强度在中央部分处(以光轴作为中心)高并且光发射强度沿着径向朝向外侧逐渐减小。类似地,如图11中的(c)所示,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分布是这样的分布:光接收强度在中央部分处(以光轴作为中心)高并且光接收强度沿着径向朝向外侧逐渐减小。
因此,沿着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存在是光发射区域但不是光接收区域的区域(例如,图11中的(a)内的点A)。从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到达该区域,但不易被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到。因此,变得难于检测到人员。类似地,存在是光接收区域但不是光发射区域的区域(例如,图11中的(a)内的点B)。在该区域中,光接收部分712接收到光线。然而,从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不易于到达该区域。因此,变得难于检测到人员。在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高而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低的区域(例如,图11中的(a)内的点C)中,由于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低,因此变得难于接收到光线,从而难于检测到人员。类似地,在光接收部分712的光接收强度高而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低的区域(例如,图11中的(a)内的点D)中,由于光发射部分711的光发射强度低,因此变得难于检测到人员。
相反,沿着与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光发射部分711的光轴与光接收部分712的光轴基本处在同一直线上。因此,沿着该方向,光发射区域与光接收区域基本相同,并且光发射强度分布与光接收强度分布基本相同。
因此,反射传感器710在与光发射部分711与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比在光发射部分711与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上能够准确地检测到更宽区域内的人员。
考虑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使用类型,用户通常沿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横向移动,或者接近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侧并且将他/她定位在用户界面400的前方。难以想象用户沿着图像形成装置1的纵向移动。
考虑到这些事实,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反射传感器710设置为使得光发射部分711与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为竖直方向。因此,与当将反射传感器710设置成使得光发射部分711和光接收部分712并排设置的方向为横向时相比,反射传感器710能够更加快速地检测到沿着横向移动并且试图将他/她定位在用户界面400前方的用户。
由于通知部分751在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已检测到人员时亮灯,因此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下述优点。
当用户看到通知部分751亮灯时,用户察觉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睡眠模式解除并且电力消耗大于睡眠模式下的电力消耗。因此,在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已检测到人员时使通知部分751亮灯可以教导用户:为了使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人员以及要解除睡眠模式,用户应当存在于何种位置。结果,当用户仅靠近图像形成装置1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时,可以促使用户移动以免被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
图12A和12B示出了假定正在操作用户界面400的用户所处的位置和假定正在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所处的位置。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定位成:当用户(人员)接近用户界面400时可容易进行检测,并且当用户(人员)从横向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时不易进行检测。因此,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可以移动而不被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
也就是说,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设置在图像形成部分20与图像读取装置100之间。第一排出辊77和第二排出辊79设置在读取装置支撑部分13的第一托盘71侧和第二托盘72侧(设置在沿横向的端部侧中的一个端部侧处(在图1中为左侧)),并且朝向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排出纸张P。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设置在沿横向的一个端部侧处(图1中的左侧),其中设置有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一个端部侧的前方区域为检测区域A1。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另一端部侧不包括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区域之中。也就是说,当从上方看去时,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设置成使得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相对的位置不包括在检测区域A1之中,其中用户界面400设置在该位置与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之间。换句话说,当从上方看去时,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设置成使得邻近于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的位置不包括在检测区域A1之中。
如图12A和12B所示,由于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前述布置和结构,因此可以预期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移动而不被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因此,可以抑制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仅是过来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的用户时发生例如反射传感器710的电源接通。
另外,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中,图像形成装置1前方的区域为检测区域A1,并且第一托盘71和第二托盘72不包括在检测区域之中。因此,可抑制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朝向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排出的纸张P。这使得可以抑制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朝向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排出的纸张P时发生例如反射传感器710的电源接通。
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用户(人员)从横向取走放置在第一托盘71或第二托盘72上的纸张P时,用户(人员)可能进入检测区域A2的区域。特别是如图10A至10C所示当检测区域A2不与检测区域A 1重叠时或者当通过设置多于一个的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来设置多于一个的检测区域A2时,会发生这种情况。
然而,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没有检测到人员时,不接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力供给。因此,如果用户(人员)不进入检测区域A1的区域,就不接通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因此,即使用户(人员)进入检测区域A2的区域,图像形成装置1也不从睡眠模式恢复。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将由硬件形成判断部分740和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的情况作为实例,但本发明不必要限于这种结构。只要能够进行类似于上述的操作即可,也可使用任何其他结构。例如,判断部分740和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可由中央处理单元(CPU)和存储器形成,并且通过软件来操作。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已检测到人员时,可向CPU和存储器供给电力。
将描述当由CPU和存储器形成判断部分740和电力供给允许部分650时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骤。
图13是示出由CPU进行的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向CPU供给电力以便接通其电源。当接通CPU时,执行睡眠模式解除操作。
首先,在步骤101中,CPU利用计时器(定时器)设定预定时间段T1。在下文中将术语“步骤”仅缩写为“S”。然后,在S 102中,开始对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其后,在S 103中,判断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是否超过预定基准电压。如果在S 103中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超过预定基准电压(S03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104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表示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使得睡眠模式解除,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1从睡眠模式中恢复。在S105中,向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以使通知部分751亮灯。
相反,如果在S103中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未超过预定基准电压(S103中判断结果为“否定”),则在S106中判断是否已经经过时间段T1。如果在S106中判定已经经过时间段T1(S106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107中停止对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并且在S108中也停止对CPU本身供给电力。相反,如果判定尚未经过时间段T1(S106中判断结果为“否定”),则进行S 103及之后的步骤。
图14是示出由CPU进行的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在CPU通过执行睡眠模式解除操作的步骤而解除睡眠模式之后,即,在S104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已将表示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之后,CPU针对每个预定时间段重复执行该操作。
首先,在S201中,CPU判断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基准电压。如果CPU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预定基准电压(S201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202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表示未检测到人员的信号(非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的模式变更为睡眠模式。另外,在S203中,停止对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以使通知部分751灭灯。然后,在S204中停止对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并且在S205中停止对CPU本身供给电力。
不同于利用图14中所示的流程图描述的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也可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不再检测到人员时起经过预定时间段T2之后进行变更至睡眠模式。
图15是示出由CPU进行的另一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的步骤的流程图。
首先,在S301中,CPU判断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预定基准电压。如果CPU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S301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302中停止对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以使通知部分751灭灯。然后,在S303中,利用计时器设定时间段T2。其后,在S304中,CPU判断是否已经经过时间段T2。然后,如果已经经过时间段T2(S304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在S305中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表示未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这使得图像形成装置1的模式变更为睡眠模式。在S306中停止对反射传感器710供给电力,并且在S307中停止对CPU本身供给电力。
当在S304中CPU判定未经过时间段T2时(S304中判断结果为“否定”),在S308中CPU判断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是否超过预定基准电压。如果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超过基准电压(S308中判断结果为“肯定”),则向通知部分751供给电力,从而在S309中使通知部分751亮灯,并且在S310中将针对时间段T2的计时器复位。相反,如果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未超过预定基准电压(S308中判断结果为“否定”),则进行S304及之后的步骤。
在利用图15的流程图描述的变更至睡眠模式操作中,CPU设定为这样: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在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已变得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之后经过时间段T2之后将表示未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然而,本发明不特别限于此。当CPU判定来自反射传感器710的输出电压已变得小于或等于基准电压(S301中判断结果为“肯定”)时,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将表示未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在接收到信号之后,控制装置300可通过自身来测量时间段T2。如果控制装置300在时间段T2内未再次接收到表示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已检测到人员的信号,则图像形成装置1的模式可变更为睡眠模式。
图16A至16C分别示出了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性结构。
当图像形成装置1除了平行于地面设置的用户界面400之外还设置有垂直于地面设置的另一用户界面450时,用户界面450设置为使得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用户界面400与另一用户界面450之间。
相应地,利用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可以以高准确度检测靠近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和靠近用户界面450的人员。另外,利用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可以以高准确度检测试图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和试图操作用户界面450的人员。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由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光发射部分711发射的光线的光轴和由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反射传感器710的光接收部分712接收的光线的光轴设置为相对于从远侧向近侧延伸的水平线朝向检测区域A1倾斜。因此,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检测区域A2可设置在用户界面400的前方区域与用户界面450的前方区域之间。这使得可以以高准确度检测试图操作用户界面400的人员和试图操作用户界面450的人员。
当人体检测装置2包括具有不同检测区域和电力消耗的多个人体检测部分时,人体检测装置2可包括例如具有不同检测区域的三个人体检测部分,其中,当具有最大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具有第二大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供给电力以便将具有第二大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设定为人体可检测状态,并且其中,当具有第二大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具有最小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供给电力以便将具有最小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设定为人体可检测状态。当具有最小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将表示检测到人员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300,从而使图像形成装置1的模式从睡眠模式中恢复。在这种结构中,当具有最小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的电力消耗大于其他人体检测部分的电力消耗时,与在睡眠模式下始终向具有最小检测区域的人体检测部分供给电力的结构相比,可以减少电力消耗。
尽管在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人体检测装置2中,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向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供给电力,但本发明不特别限于此。例如可使用振动检测传感器作为对靠近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检测区域A2的人员进行检测的装置,以代替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振动检测传感器对比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检测区域A2宽的区域中的振动进行检测。振动检测传感器的电力消耗小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的电力消耗。当振动检测传感器检测到由于人员靠近振动检测传感器而产生的振动时,可向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供给电力。此外,也可使用其他传感器代替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诸如为当温度改变时检测到人员的靠近的温度传感器或由于例如荧光灯的点亮而检测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邻近处变得明亮的亮度传感器。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人体检测装置2包括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和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对比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的检测区域A1窄的区域内的人员进行检测。在人体检测装置2中,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量小于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量。另外,当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检测到人员时,对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供给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以将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设定为人体可检测状态。当第二人体检测部分700检测到人员时,其输出表示检测到人员的信号。将这种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包括图像读取装置100和图像记录装置200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然而,本发明不特别限于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这种功能的人体检测装置2可适用于当未使用人体检测装置2时其电力消耗小于当使用时的电力消耗的任意装置。这种装置的实例包括诸如打印机、扫描仪以及传真机等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输出装置、自动售货机以及自动门。
人体检测装置2适于设置在这样的装置中:该装置设置在不使用装置的人员可经过装置附近的场所,诸如办公室、工厂、仓库、商店、旅馆、站台、机场、港口、停车位、路旁、过道、市场、旅游观光设施、活动现场、学校、图书馆、政府办公室及其他公共设施。
也就是说,人体检测装置2适用于这样的装置:该装置当使用时需要充足的电力并且允许当不使用时的电力消耗小于当使用时的电力消耗,并且该装置设定在存在有使用该装置的人员和仅经过装置附近而不使用该装置的人员的场所。
通过将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被设置在这些场所的装置中,可以减少电力消耗并且提高人体检测装置2的便利性。
当将人体检测装置2设置在诸如图像形成装置1等上述装置中时,无需将人体检测装置2构建在装置中。例如,人体检测装置2可形成为与上述装置分离并且例如利用导线而与该装置连接的装置。另外,可将诸如第一人体检测部分600等人体检测装置2的组件构建在装置中,并且其他组件可独立于该装置而形成。当人体检测装置2形成为与装置分离的装置时,人体检测装置2与该装置可以任意方式彼此连接,只要可以给出人体检测装置2已检测到人员的消息即可。人体检测装置2与所述装置可以利用导线或通过无线方法彼此连接。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许多修改和变型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人员能够理解各种实施例的发明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分,其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
操作部分,其由人员进行操作;
第一检测部分,其对预定的第一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
第二检测部分,其对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分离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以及
切换单元,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一量的电力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二量的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二量小于所述第一量,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小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
当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供给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并且
当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量的电力足以驱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机械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通过减少或停止电力供应,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检测部分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沿其横向的一个端部侧上,并且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沿其横向的另一个端部侧不包括在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的所述第一区域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检测部分设置在所述操作部分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检测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检测部分。
8.一种操作装置,包括:
操作部分,其由人员进行操作;
第一检测部分,其对第一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
第二检测部分,其对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分离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以及
切换单元,其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一量的电力的第一状态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消耗第二量的电力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小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
当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供给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并且
当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二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一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通过减少或停止电力供应,所述切换单元将所述第一状态切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装置,其中,
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一检测部分设置为使得在所述第一区域中不包括这样的位置:该位置与所述第一检测部分相对,并且所述操作部分设置在所述位置与所述第一检测部分之间。
11.一种人体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部分,其对第一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
第二检测部分,其对小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当从上方观察时,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分离或者所述第二区域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区域重叠;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小于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
当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向所述第二检测部分供给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人员所需的电力,并且
当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人员时,所述第二检测部分输出表示检测到人员的信号。
CN2012102024891A 2011-11-15 2012-06-15 图像形成装置、操作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 Pending CN1031057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49368A JP2013103423A (ja) 2011-11-15 2011-11-15 画像形成装置、被操作装置および人検知装置
JP2011-249368 2011-1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05756A true CN103105756A (zh) 2013-05-15

Family

ID=4828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024891A Pending CN103105756A (zh) 2011-11-15 2012-06-15 图像形成装置、操作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47267B2 (zh)
JP (1) JP2013103423A (zh)
KR (1) KR101682976B1 (zh)
CN (1) CN103105756A (zh)
AU (1) AU201220312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3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477772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727409A (zh) * 2018-02-23 2020-09-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83447B1 (ja) * 2011-06-27 2012-11-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の人検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の制御装置
US9116484B2 (en) * 2012-09-03 2015-08-25 Konica Minolta,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WO2014087498A1 (ja) 2012-12-05 2014-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5041323A (ja) * 2013-08-23 2015-03-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
JP5880506B2 (ja) * 2013-09-19 2016-03-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処理装置
US9317789B2 (en) * 2013-12-10 2016-04-19 Xerox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modes in printers, photocopiers, and multi-function devices
JP6425388B2 (ja) 2014-02-18 2018-11-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78469B2 (ja) * 2014-03-14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022524B2 (ja) * 2014-11-21 2016-11-0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EP3115850B1 (en) * 2015-07-09 2022-03-1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human sensor, warming-up process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170094069A1 (en) * 2015-09-24 2017-03-3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672866B2 (ja) * 2016-02-15 2020-03-2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94593B2 (ja) * 2016-12-26 2019-04-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643276B2 (ja) * 2017-05-08 2020-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20190009568A (ko) * 2017-07-19 2019-01-29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JP2019169954A (ja) * 2019-05-07 2019-10-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79918A (ja) * 2021-05-24 2022-12-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9282A (ja) * 1991-01-14 1992-11-26 Hamamatsu Photonics Kk 物体検知装置
JPH0666944A (ja) * 1992-08-13 1994-03-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6242226A (ja) * 1993-02-20 1994-09-02 Ricoh Co Ltd オペレータ検出方法,オペレータ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5822077A (en) * 1992-09-14 1998-10-13 Ricoh Company, Ltd. Determination unit for determining, through detecting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object, whether or not external object will use functional apparatus or who is external object, so a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service
JP2000241560A (ja) * 1999-02-18 2000-09-08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センサユニット
US20070133843A1 (en) * 2005-12-13 2007-06-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apparatus operating system
WO2010113075A1 (en) * 2009-03-31 2010-10-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Energy efficient cascade of sensors for automatic presence detection
US20110109937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42348A (ja) 1993-03-10 1994-12-13 Minolta Camera Co Ltd プリンタ制御装置
JP4067947B2 (ja) 2002-11-26 2008-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操作パネル装置
JP4077440B2 (ja) 2004-10-26 2008-04-16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2773A (ja) * 2006-07-05 2008-01-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印刷装置、印刷システム及び印刷制御方法並びに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617347B2 (ja) 2007-12-11 2011-01-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8072650B1 (en) * 2008-01-11 2011-12-06 Google Inc. Automated focus adjustment using a varying light pattern
US20100086234A1 (en) * 2008-10-03 2010-04-08 Bitnik,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serving editing history in an in-browser photo-editing application
US8421846B2 (en) * 2009-04-06 2013-04-16 J. Roy Nels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3D image capture and processing
JP5198362B2 (ja) * 2009-06-08 2013-05-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節電方法
JP5482345B2 (ja) * 2010-03-18 2014-05-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操作部制御方法、画像形成装置用操作部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163761B2 (ja) * 2011-02-09 2013-03-1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3007981A (ja) * 2011-06-27 2013-01-10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083447B1 (ja) * 2011-06-27 2012-11-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の人検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の制御装置
JP5045840B1 (ja) * 2011-09-06 2012-10-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870795B2 (ja) * 2012-03-21 2016-03-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移動体検出装置、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JP5645885B2 (ja) * 2012-06-29 2014-12-2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8781B2 (ja) * 2012-09-06 2017-05-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998830B2 (ja) * 2012-10-15 2016-09-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電力供給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065955B2 (en) * 2012-10-15 2015-06-23 Fuji Xerox Co., Ltd. Power supply control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power supply control method
JP6119435B2 (ja) * 2013-06-04 2017-04-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表示制御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9282A (ja) * 1991-01-14 1992-11-26 Hamamatsu Photonics Kk 物体検知装置
JPH0666944A (ja) * 1992-08-13 1994-03-1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5822077A (en) * 1992-09-14 1998-10-13 Ricoh Company, Ltd. Determination unit for determining, through detecting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object, whether or not external object will use functional apparatus or who is external object, so as to provide appropriate service
JPH06242226A (ja) * 1993-02-20 1994-09-02 Ricoh Co Ltd オペレータ検出方法,オペレータ検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41560A (ja) * 1999-02-18 2000-09-08 Nippon Signal Co Ltd:The センサユニット
US20070133843A1 (en) * 2005-12-13 2007-06-14 Sharp Kabushiki Kaisha Electronic apparatus operating system
WO2010113075A1 (en) * 2009-03-31 2010-10-07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Energy efficient cascade of sensors for automatic presence detection
US20110109937A1 (en) * 2009-11-12 2011-05-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16230A (zh) * 2013-09-27 2015-04-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4516230B (zh) * 2013-09-27 2017-05-2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477772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4777727B (zh) * 2014-01-15 2017-12-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11727409A (zh) * 2018-02-23 2020-09-2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11727409B (zh) * 2018-02-23 2022-08-12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2203125A1 (en) 2013-05-30
KR101682976B1 (ko) 2016-12-06
US20130120779A1 (en) 2013-05-16
KR20130053365A (ko) 2013-05-23
JP2013103423A (ja) 2013-05-30
US9547267B2 (en) 2017-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057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操作装置和人体检测装置
CN102854769A (zh) 操作装置、人体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
CN102854765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854764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0504646C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682772B1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85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用の人検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の制御装置
CN101924854A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具有该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739893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13489A (zh) 电子设备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237179A (ja)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画像処理装置
CN104737057A (zh) 光扫描装置和具备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090417B2 (ja) 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N102739905B (zh) 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333411A (ja) 検知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06227350A (ja) 光ビーム走査装置
CN102314113A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JP2007276423A (ja) 露光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受光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6492687B2 (ja) 監視装置および監視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5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