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4267A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64267A
CN103064267A CN2012101898126A CN201210189812A CN103064267A CN 103064267 A CN103064267 A CN 103064267A CN 2012101898126 A CN2012101898126 A CN 2012101898126A CN 201210189812 A CN201210189812 A CN 201210189812A CN 103064267 A CN103064267 A CN 103064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 transport
formula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layer
rea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981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64267B (zh
Inventor
是永次郎
松木敬子
岩崎真宏
中村光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064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42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642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642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32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ed bonds
    • G03G5/0539Halogenat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molecular weight,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8Macromolecular bonding materials
    • G03G5/059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1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072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rising pending monoamine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7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 G03G5/075Polymeric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1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5/14726Halogenated polym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8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side-chain substituents or end group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53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0957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导电基体和设置在该导电基体上的感光层,其中最上面的表面层由以下所述的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所述组合物含有:选自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和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氟树脂颗粒;以及具有由下列结构式A和B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并且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式(1):3.5≤εr≤4.0。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使用具有高机械强度的树脂以进一步延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寿命。例如,在日本专利文献JP-A-56-51749(专利文献1)中,使用了将环氧树脂用作粘结剂树脂的感光体;在日本专利文献JP-A-8-278645(专利文献2)中,使用了环氧树脂和具有环氧基的电荷输送材料。此外,在日本专利文献JP-A-2002-82469(专利文献3)和日本专利文献JP-A-2003-186234(专利文献4)中,将酚醛树脂和具有羟基的电荷输送材料用于保护层。
日本专利文献JP-A-63-221355(专利文献5)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通过将氟树脂颗粒分散在感光体的表面层中,降低了感光体表面层的表面能。
此外,日本专利文献JP-A-2005-91500(专利文献6)提出了将氟树脂颗粒分散在感光体表面的保护层中的方法,所述保护层是通过将含有不饱和的可聚合官能团的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专利文献6还提出一种成像方法,至少包括:对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进行充电;在带电的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将调色剂载体所担载的调色剂转移至所述静电潜像,从而使调色剂可视化;将在感光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静电转印至转印材料上;以及通过使弹性刮片与感光体表面接触从而从感光体上除去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上的残余调色剂以进行清洁,其中感光体的表面层包含通过使以下所述的化合物聚合而形成的聚合物:所述化合物在同一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的不饱和的可聚合官能团,所述弹性刮片隔着介于两者之间的调色剂而与感光体的接触表面邻接,并且当感光体旋转时,弹性刮片的动态摩擦力的标准偏差值C为10×9.8mN≤C≤45×9.8mN。
日本专利文献JP-A-2004-029489(专利文献7)提出了在保护层所含的电荷输送材料的电离电势Ip与电荷输送层所含的电荷输送材料的电离电势Ip之间建立这样的关系:保护层所含的电荷传输材料的Ip≤电荷输送层所含的电荷传输材料的Ip。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残余电位的增加得到抑制,并且当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和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也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导电基体和设置在该导电基体上的感光层,其中最上面的表面层是由以下所述的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的,所述组合物含有选自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以及具有-OCH3基团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氟树脂颗粒;以及具有由下列结构式A和B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并且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
式(1):3.5≤εr≤4.0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021
其中在结构式A和B中,R1、R2、R3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S-、-O-、-NH-或者单键;Y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CZH2Z-1(OH))-或者单键;Q表示-O-或者-NH-;1、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或更大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1或者更大的整数;t表示1至7的整数;z表示1或更大的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2):
式(1-2):3.6≤εr≤4.0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3):
式(1-3):3.6≤εr≤3.9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以重量比计,所述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和所述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比例(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为约2至约20。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还包含选自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4-二乙氨基苯基)-甲烷和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苯基甲烷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载流子陷阱(carrier trap)的电荷量Q满足式(2):
式(2):Q≤5.0×10-8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满足式(2-2):
式(2-2):Q≤4.0×10-8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依次包括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设置在所述电荷输送层上,并且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电离电势IP(OCL)和所述电荷输送层的电离电势IP(CTL)之间的差值满足式(4):
式(4):IP(OCL)-IP(CTL)≤1.0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依次包括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设置在所述电荷输送层上,并且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电离电势IP(OCL)和所述电荷输送层的电离电势IP(CTL)之间的差值满足式(4-2):
式(4-2):IP(OCL)-IP(CTL)≤0.5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感光层依次包括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设置在所述电荷输送层上,并且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电离电势IP(OCL)和所述电荷输送层的电离电势IP(CTL)之间的差值满足式(4-3):
式(4-3):IP(OCL)-IP(CTL)≤0.2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是由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其包含选自具有-OCH3基作为式(I)中的Y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以及具有-OH基作为式(I)中的Y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
F-((-R13-X)n1(R14)n2-Y)n3   (I)
其中,在式(I)中,F表示来自具备输送电荷能力的化合物的有机基团(电荷输送骨架);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含有1至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n1表示0或者1;n2表示0或者1;n3表示1至4的整数;X表示氧、NH、或者硫原子;并且Y表示反应性官能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式(I)用式(II)表示: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051
其中在式(II)中,Ar1至Ar4彼此可能相同或者不同;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芳基;Ar5表示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芳基、或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亚芳基;D表示-(-R13-X)n1(R14)n2-Y;c1至c5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者1;k表示0或者1;D的总数是1至4;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含有1至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n1表示0或者1;n2表示0或者1;X表示氧、NH、或者硫原子;Y表示反应性官能团。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成像装置连接的处理盒,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根据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单元,其对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充电;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已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容纳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并利用该显影剂将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以及转印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介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和第六至第十二方面,能够更可靠地提供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与最上面的表面层由下述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且该最上层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不满足上述式(1)的情况相比,残余电位的增加得到抑制,并且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与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也得到抑制,其中所述组合物不含有选自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和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氟树脂颗粒、以及具有由上述结构式A和B所示重复单元的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能够更可靠地提供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与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与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比值位于上述范围之外的情况相比,残余电位的增加得到抑制,并且当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与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也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能够更可靠地提供这样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与最上面的表面层不含有上述特定化合物的情况相比,残余电位的增加得到抑制,并且当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与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也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和第十四方面,能够更可靠地提供这样的处理盒和成像装置:其中,与处理盒和成像装置包括具有由下述组合物的固化膜所构成的最上面的表面层且该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不满足上述式(1)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情况相比,由残余电位的增加及在重复形成图像时引起的图像部分与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所造成的图像缺陷得到抑制,其中所述组合物不含有选自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和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氟树脂颗粒、以及具有由上述结构式A和B所示重复单元的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
附图简要说明
下面将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另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再一个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示意图;以及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另一个成像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描述。
[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导电基体和设置在该导电基体上的感光层。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上面的表面层由下述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该组合物包含:选自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以及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氟树脂颗粒;以及具有由上述结构式A和B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并且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
式(1):3.5≤εr≤4.0
至今为止,已知的是,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最上面的表面层包含氟树脂颗粒。此外,除了包含氟树脂颗粒,最上面的表面层还包含具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作为分散剂以提高氟树脂颗粒的分散性。
但是,据认为,如果最上面的表面层中包含具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则当电子照相感光体被充电时,该共聚物容易被极化。因此,由于极化导致最上面的表面层的内部电场下降,并且残余电位趋于增大。
通过减小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例如,将相对介电常数εr减小至4.0以下)可降低残余电位。据认为,这是由于低的相对介电常数减少了最上面的表面层中的极化成分,因此最上面的表面层的内部电场的下降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如果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减小得太多,则当重复形成图像时,图像部分和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增大,这将导致重像现象(ghost phenomenon,下文中有时称为印刷重像),其中由于表面电势差造成了浓度不均匀。据认为,这是由于尽管印刷重像是由曝光部分和未曝光部分之间的载流子陷阱量的差引起的,但是当相对介电常数小时,即使载流子陷阱量的差相同,曝光部分和未曝光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仍会增大。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将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调整至高值以满足上述式(1):3.5≤εr≤4.0,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由下述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该组合物包含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氟树脂颗粒和具有由下列结构式A和B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此外,为了将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调整至上述范围内的高值,同时使用至少两种材料作为所述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这两种材料包括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和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
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残余电位的增加得到抑制,并且当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与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也得到抑制。
此外,当成像装置(处理盒)包括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时,获得了这样的图像:其中,由残余电位的增加引起的图像缺陷(例如,黑斑或者雾翳(fogging))以及由在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与非图像部分之间表面电势差的增大造成的图像缺陷(例如,印刷重像)得到抑制。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详述。
图1至3分别示意性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一部分的截面。
在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中,底涂层1设置在导电性支持体4上;电荷发生层2和电荷输送层3作为感光层设置在底涂层上;并且设置表面保护层5作为最上面的表面层。
如同图1中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一样,图2中示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包括从功能上被分为电荷发生层2和电荷输送层3的感光层。但是,在图2示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中,电荷输送层3、电荷发生层2和表面保护层5依次设置在底涂层1上。
图3中示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在同一层,即,在单层式感光层6(电荷发生和输送层)中,包含电荷发生材料和电荷传输材料,并且表面保护层5设置在感光层6上。
在图1至3示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中,表面保护层5设置在感光层上,且该表面保护层5用作最上面的表面层。但是,当不设置表面保护层5时,感光层的最上层成为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具体而言,当采用图1所示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层构成而不设置表面保护层5时,电荷输送层3相当于最上面的表面层。此外,当采用图3所示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层构成而不设置表面保护层5时,单层式感光层6相当于最上面的表面层。
下面,将基于作为代表性例子的图中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来对各个部件进行说明。在描述中,将省略参考数字。
(导电基体)
任何材料都可以用作导电基体,只要该材料已经用于相关技术中即可。所述材料的例子包括涂布或浸渍有导电性赋予剂的纸、塑料膜等,如具有薄膜(例如,诸如铝、镍、铬和不锈钢等金属;以及铝膜、钛膜、镍膜、铬膜、不锈钢膜、金膜、钒膜、氧化锡膜、氧化铟膜、氧化铟锡(ITO)膜等)的塑料膜。基体的形状不限于圆筒状,也可以是片状或者板状。
当金属管用作导电基体时,管的表面可以未经处理,或者可预先用镜面切削、蚀刻、阳极氧化、粗切削、无心磨削、喷砂和湿珩磨等进行处理。
(底涂层)
可任选地设置底涂层,以防止导电基体表面的光反射,防止不期望的载流子由导电基体流入感光层,等。
底涂层由(例如)粘结剂树脂和任选的其它添加剂构成。
底涂层中所包含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缩醛树脂(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酪素、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醋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有机硅树脂、有机硅-醇酸树脂、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等已知的高分子树脂化合物;带有电荷输送基团的电荷输送树脂;诸如聚苯胺之类的导电性树脂,等等。其中,优选使用不溶于上层的涂布溶剂中的树脂,尤其优选使用酚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环氧树脂等。
底涂层可能包含金属化合物,如硅化合物、有机锆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有机铝化合物等。
金属化合物与粘结剂树脂之间的比例没有特别的限制,可在获得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所需特性的范围内任意地设置。
可向底涂层中加入树脂颗粒以调整表面粗糙度。树脂颗粒的例子包括有机硅树脂颗粒、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AA)树脂颗粒等。此外,可将所形成的底涂层的表面打磨以调整表面粗糙度。作为打磨方法,可使用抛光、喷砂、湿珩磨和磨削等。
这里,底涂层的构成的例子包括至少含有粘结剂树脂和导电性颗粒的构成。导电性颗粒优选具有其中体积电阻率(例如)小于107Ω·cm的导电性。
导电性颗粒的例子包括金属颗粒(铝、铜、镍、银等的颗粒),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等的颗粒)和导电性材料颗粒(碳纤维、炭黑、石墨粉末等的颗粒)。其中,导电性金属氧化物颗粒是合适的。导电性颗粒可使用其中两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在使用前,导电性颗粒可利用疏水剂(例如,偶联剂)进行表面处理以调整电阻。
相对于粘结剂树脂,底涂层中所含的导电性颗粒的量(例如)优选为10重量%至80重量%,更优选为40重量%至80重量%。
为了形成底涂层,可以使用通过将上述组分加入溶剂中而获得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作为将颗粒分散于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方法,可以使用介质分散机,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或水平型砂磨机;搅拌;以及无介质分散机,如超声波分散机、辊磨机或高压均化器。这里,高压均化器的例子包括碰撞式均化器,其在高压状态下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而将分散液分散;以及贯通式均化器,其通过在高压状态下使分散液贯穿细流路而将分散液分散,等。
将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到导电基体上的方法包括浸涂法、上推涂布法(push-up coating)、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幕帘涂布法,等。
底涂层的膜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上,更优选为20μm至50μm。
尽管图中未示出,但是在底涂层和感光层中间可以设置中间层。用于中间层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缩醛树脂(包括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酪素、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有机硅树脂、有机硅-醇酸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高分子树脂化合物,以及含有锆、钛、铝、锰、硅原子等的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使用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或缩聚物。其中,包含锆或者硅的有机金属化合物是合适的,这是因为残余电位低,并且该化合物中由环境和重复利用所引起的电势变化小。
为了形成中间层,可以使用通过将上述组分加入溶剂中而获得的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
作为用于形成中间层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浸涂法、上推涂布法(push-up coating)、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和幕帘涂布法等常用方法。
中间层不仅具有改善上层涂布性质的作用,还可起到电阻断层的作用。但是,当中间层的膜厚度太大时,电阻隔太强,有时会导致减敏(desensitization)或者由重复使用引起的电势增加。因此,当形成中间层时,其膜厚度优选设置在0.1μm至3μm范围内。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中间层可用作底涂层。
(电荷发生层)
电荷发生层由(例如)电荷发生材料和粘结剂树脂构成。电荷发生材料的例子包括:酞菁颜料,例如,不含金属的酞菁、氯镓酞菁、羟基镓酞菁、二氯锡酞菁和钛氧酞菁。电荷发生材料的例子尤其包括氯镓酞菁晶体,其相对于具有CuKα性质的X-射线,在至少7.4°、16.6°、25.5°和28.3°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强衍射峰;不含金属的酞菁晶体,其相对于具有CuKα性质的X-射线,在至少7.7°、9.3°、16.9°、17.5°、22.4°和28.8°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强衍射峰;羟基镓酞菁晶体,其相对于具有CuKα性质的X-射线,在至少7.5°、9.9°、12.5°、16.3°、18.6°、25.1°和28.3°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强衍射峰;以及钛氧酞菁晶体,其相对于具有CuKα性质的X-射线,在至少9.6°、24.1°和27.2°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强衍射峰。电荷发生材料的例子还包括醌颜料、二萘嵌苯颜料、靛青颜料、二苯并咪唑颜料、蒽酮颜料和喹吖啶酮颜料等。这些电荷发生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使用其中两种或者更多种的混合物。
构成电荷发生材料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双酚A型或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等。这些粘结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使用其中两种或者更多种的混合物。
电荷发生材料与粘结剂树脂之间的混合比优选在(例如)10∶1至1∶10范围内。
为了形成电荷发生层,可以使用通过将上述组分加入溶剂中而获得的电荷发生层形成用涂布液。
作为将颗粒(例如,电荷发生材料)分散于电荷发生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方法,可以使用介质分散机,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或水平型砂磨机;搅拌;以及无介质分散机,如超声波分散机、辊磨机、或者高压均化器。高压均化器的例子包括:碰撞式均化器,其在高压状态下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而将分散液分散;以及贯通式均化器,其通过在高压状态下使分散液贯穿细流路而将分散液分散,等。
将电荷发生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底涂层上的方法的例子包括浸涂法、上推涂布法(push-up coating)、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幕帘涂布法等。
电荷发生层的膜厚度优选设定在0.01μm至5μm的范围,更优选为0.05μm至2.0μm的范围。
(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由电荷传输材料和任选的粘结剂树脂构成。当电荷输送层相当于最上面的表面层时,电荷输送层包含具有上述比表面积的氟树脂颗粒。
电荷传输材料的例子包括:噁二唑衍生物,如2,5-双(对二乙氨基苯基)-1,3,4-噁二唑;吡唑啉衍生物,如1,3,5-三苯基-吡唑啉或者1-[吡啶基-(2)]-3-(对二乙氨基苯乙烯基)-5-(对二乙氨基苯乙烯基)吡唑啉;芳香族叔氨基化合物,如三苯基胺、N,N'-双(3,4-二甲苯基)-联苯-4-胺、三(对甲苯基)胺基-4-胺或者二苄基苯胺;芳香族叔二氨基化合物,如N,N'-双(3-甲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1,2,4-三嗪衍生物,如3-(4’-二甲氨基苯基)-5,6-二-(4'-甲氧基苯基)-1,2,4-三嗪;腙衍生物,如4-二乙氨基苯甲醛-1,1-二苯基腙;喹唑啉衍生物,如2-苯基-4-苯乙烯基-喹唑啉;苯并呋喃衍生物,如6-羟基-2,3-二(对甲氧基苯基)苯并呋喃;α-二苯乙烯衍生物,如对(2,2-二苯基乙烯基)-N,N-二苯基苯胺;烯胺衍生物;咔唑衍生物,如N-乙基咔唑;空穴输送材料,如聚N-乙烯基咔唑及其衍生物;醌类化合物,如氯醌或溴蒽醌;四氰基喹啉并二甲烷类化合物;芴酮化合物,如2,4,7-三硝基芴酮或者2,4,5,7-四硝基-9-芴酮;氧杂蒽酮类化合物;以及电子输送材料,如噻吩化合物;以及在主链或支链中具有包含上述化合物的基团的聚合物。这些电荷传输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使用其中两种或者更多种的组合。
构成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双酚A型或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有机硅树脂、酚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绝缘性树脂(如氯化橡胶),以及有机光导电性聚合物(如聚乙烯基咔唑、聚乙烯基蒽或者聚乙烯基芘)等等。这些粘结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使用其中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
电荷传输材料与粘结剂树脂的混合比优选为(例如)10∶1至1∶5。
使用通过将上述组分加入溶剂中而获得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来形成电荷输送层。
作为将颗粒(例如,氟树脂颗粒)分散于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方法,可以使用介质分散机,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或水平型砂磨机;搅拌;以及无介质分散机,如超声波分散机、辊磨机、或者高压均化器。高压均化器的例子包括:碰撞式均化器,其在高压状态下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而将分散液分散;以及贯通式均化器,其通过在高压状态下使分散液贯穿细流路而将分散液分散,等。
作为将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到电荷发生层上的方法,采用浸涂法、上推涂布法(push-up coating)、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或幕帘涂布法等常用方法。
电荷输送层的膜厚度优选设定在5μm至5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0μm至40μm的范围。
(表面保护层)
首先对表面保护层的特性进行说明。
表面保护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优选满足下式(1-2),更优选满足下式(1-3))。
·式(1):3.5≤εr≤4.0
·式(1-2):3.6≤εr≤4.0
·式(1-3):3.6≤εr≤3.9
如果表面保护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是3.5以上,则印刷重像得到抑制。
另一方面,如果表面保护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是4.0以下,则残余电压的增大得到抑制。
表面保护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可通过同时使用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来调整,这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分别选自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以及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此外,相对介电常数εr也可这样调整,例如:
1)调整所述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之间的混合比;
2)调整所混合的特定抗氧化剂的量;
3)调整所混合的固化催化剂的量,等等。
表面保护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用下列方式计算。
从电子照相感光体所包含的待测层中取一板状样品。然后将该板状样品插入金电极和铝板之间,从而制得夹层电池。利用SOLARTRON Analytical生产的阻抗分析仪来测定该夹层电池的交流施加电阻和电容,并计算相对介电常数WP。测量条件如下:
·测量频段:1000000Hz至0.001Hz
·偏压:0V
·施加的峰值交流电场:0.2V/μm
·测量环境:30℃,85%RH
表面保护层的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C/mm2]优选满足下式(2)(更优选满足下式(2-2),甚至更优选满足下式(2-3))。
·式(2):Q≤5.0×10-8
·式(2-2):Q≤4.0×10-8
·式(2-3):Q≤3.0×10-8
如果表面保护层的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在上述范围内,则残余电位的增加容易被抑制。据认为这是因为,如果载流子陷阱残留在表面保护层中,则在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会表现出残余电位。
表面保护层的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可这样调整,例如,1)调整三聚氰胺化合物或者胍胺化合物的量;2)调整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的量;3)调整表面保护层中所含的抗氧化剂的量,等等。
表面保护层的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用下列方式计算。
从电子照相感光体所包含的待测层中取一板状样品。然后将该板状样品插入金电极和铝板之间,从而制得夹层电池。相对于该夹层电池,利用Rigaku Corporation生产的TS-FETT来测定由于陷阱造成的电流逸出值,从而计算出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测量条件如下:
·温度扫描范围:-150℃至100℃
·照射光波长:380nm
·照射光强度:370μW/cm2
·校正电压:1V
·升温速率:10℃/min
表面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ρ[Ω·m]优选满足下式(3)(更优选满足下式(3-2),甚至更优选满足下式(3-3))。
·式(3):1.0×1011≤ρ≤2.0×1012
·式(3-2):1.3×1011≤ρ≤2.0×1012
·式(3-3):1.3×1011≤ρ≤1.9×1012
如果表面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ρ在上述范围内,则残余电位的增加得到抑制,并且印刷重像易于被抑制。据认为,这是由于低体积电阻率使载流子难以残留在表面保护层中。
例如,可通过调整表面保护层中固化催化剂的量等来调整表面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ρ。
表面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ρ用下列方式计算。
从电子照相感光体所包含的待测层中取一板状样品。然后将该板状样品插入金电极和铝板之间,从而制得夹层电池。利用SOLARTRON Analytical生产的阻抗分析仪测定该夹层电池的交流施加电阻和电容,从而计算出体积电阻率。测量条件如下:
·测量频段:1000000Hz至0.001Hz
·偏压:0V
·施加的峰值交流电场:0.2V/μm
·测量环境:30℃,85%RH
表面保护层的电离电势IP(OCL)[eV]优选满足下式(4)(更优选满足下式(4-2),甚至更优选满足下式(4-3))。
在下式(4)中,IP(CTL)表示电荷输送层(或者单层式感光层)的电离电势[eV]。
·式(4):IP(OCL)-IP(CTL)≤1.0
·式(4-2):IP(OCL)-IP(CTL)≤0.5
·式(4-3):IP(OCL)-IP(CTL)≤0.2
如果在表面保护层的电离电势IP(OCL)与电荷输送层(或者单层式感光层)的电离电势IP(CTL)之间建立了上述关系,则残余电位的增加易于被抑制。据认为这是由于载流子从电荷输送层注入表面保护层的效率得到提高。
表面保护层和电荷输送层(或者单层式感光层)的电离电势可通过下列方式调整,例如:
1)选择电荷传输材料的类型;
2)调整所混合的电荷传输材料的量,等等。
表面保护层和电荷输送层(或者单层式感光层)的电离电势可通过下列方式计算。
从电子照相感光体所包含的待测层中取一板状样品。然后将该板状样品插入金电极和铝板之间,从而制得夹层电池。利用RIKEN生产的AC-2来测定该夹层电池的电离电势。
下面将描述表面保护层的构成。
表面保护层由下述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所述组合物包含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氟树脂颗粒和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即,表面保护层由这样的电荷输送性固化膜构成,其包含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聚合物(或者交联物)、氟树脂颗粒、以及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
从改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机械强度和延长其寿命的观点考虑,表面保护层可以由进一步还包含选自胍胺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即,表面保护层可以由这样的电荷输送性固化膜构成,其包含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与选自胍胺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形成的聚合物(交联物)、氟树脂颗粒、以及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
从通过将相对介电常数调整至满足上述式(1)的范围以抑制残余电位的增加的观点以及抑制在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和非图像部分之间表面电势差增大的观点考虑,表面保护层可以由进一步还包含特定抗氧化剂的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即,表面保护层可以由这样的电荷输送性固化膜构成,其包含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聚合物(或者交联物)、氟树脂颗粒、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以及特定的抗氧化剂。
下面将描述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
作为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采用分别选自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和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
此外,除了第一和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这两种以外,也可同时使用其它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
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是具有反应性官能团的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是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是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并且具有除了-OH基和-OCH3基之外的反应性官能团(例如-NH2、-SH、-COOH等)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是其它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
下文中,这些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总体上简称为“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以进行描述。
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优选是含有至少两个(更优选3个)反应性取代基的电荷传输材料。如果电荷传输材料中反应性官能团的数目以此方式增加,则可提高交联密度,并可获得更牢固的固化膜(交联膜)。特别是,在使用异物除去部件(如刮片部件)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扭矩减小,因此异物除去部件或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磨损得到抑制。尽管原因不明,但推测原因如下。即,通过增加反应性官能团的数目,可获得具有高交联密度的固化膜,因此,可抑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极性表面中的分子运动,这减弱了刮片部件与表面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从抑制异物除去部件或者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磨损的观点考虑,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优选为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
F-((-R13-X)n1(R14)n2-Y)n3  (I)
式(I)中,F表示来自具备电荷输送能力的化合物的有机基团(电荷输送骨架),R13和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n1表示0或1,n2表示0或1,n3表示1至4的整数。X表示氧、NH或者硫原子,Y表示反应性官能团。
在式(I)中,作为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化合物(即,由F表示的有机基团来自该化合物),适宜举出芳胺衍生物。芳胺衍生物的例子适宜地包括三苯基胺衍生物和四苯基联苯胺衍生物。
式(I)表示的化合物优选是由下述式(II)表示的化合物。由式(II)表示的化合物在电荷移动性、对于氧化的稳定性等方面特别优异。
在式(II)中,Ar1至Ar4彼此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基;Ar5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芳基;D表示-(-R13-X)n1(R14)n2-Y。c1至c5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1;k表示0或1;D的总数为1至4。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含有1至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n1表示0或1;n2表示0或1。X表示氧、NH或硫原子;Y表示反应性官能团。
这里,被取代的芳基和被取代的亚芳基中的取代基的例子除了D以外,还包括: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以及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芳基。
在式(II)中,由D表示的“-(-R13-X)n1(R14)n2-Y”具有与式(I)中相同的定义,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此外,n1优选为1,n2优选为1,并且X优选为氧。
式(II)中的D的总数相当于式(I)中的n3,优选为2至4,更优选为3至4。
在式(I)或者(II)中,如果分子中D的总数是2至4并且优选为3至4,则交联密度提高,且获得了更为牢固的交联膜。特别是,在利用异物除去用刮片部件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扭矩减小,因此,刮片部件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磨损得到抑制。尽管原因不明,但据推测原因与上述相同。即,通过增加反应性官能团的数目获得了具有高交联密度的固化膜,因此,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极性表面中的分子运动得到抑制,这减弱了刮片部件与表面上分子的相互作用。
在式(II)中,Ar1至Ar4优选为下列式(1)至(7)中的任意一个。下列式(1)至(7)均显示有可以与各Ar1至Ar4连接的“-(D)c”(这里,c表示c1至c5中的任一个)。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21
-Ar-(Z′)s-Ar-(D)c
(7)
在式(1)至(7)中,R15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被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未被取代的苯基、以及具有7至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R16至R18分别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被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未被取代的苯基、具有7至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以及卤素原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Ar表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芳基;D和c分别与式(II)中的“D”和“c1至c5”有相同的定义。s表示0或1;并且t表示1至3的整数。
这里,式(7)中的Ar优选由下式(8)或式(9)表示。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31
在式(8)和(9)中,R19和R20各自独立地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被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未被取代的苯基、具有7至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以及卤素原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t表示1至3的整数。
式(7)中的Z'优选由下述式(10)至(17)中的任一个表示:
-(CH2)q- -(CH2CH2O)r-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32
(10)     (11)          (12)
在式(10)至(17)中,R21和R22分别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被具有1至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未被取代的苯基、具有7至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以及卤素原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W表示二价基团;q和r分别表示1至10的整数;并且t表示1至3的整数。
上述式(16)和(17)中的W优选为由下列(18)至(26)表示的二价基团中的任意一个。式(25)中,u表示0至3的整数。
-CH2-  -C(CH3)2-  -O-  -S-
(18)   (19)      (20)  (21)
-C(CF3)2- -Si(CH3)2-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41
(22)      (23)        (24)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42
在式(II)中,当k为0时,Ar5为在就Ar1至Ar5的描述中示出的上述(1)至(7)中的芳基;当k为1时,Ar5为通过从上述(1)至(7)的芳基中除去氢原子而形成的亚芳基。
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包括以下化合物,但是不局限于这些例子。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5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6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7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29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30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311
相对于除了氟树脂颗粒和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以外的所有的层构成用组分(固体成分),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含量(涂布液中的固体成分浓度)(例如)为80重量%以上,优选9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95重量%以上。如果固体成分浓度小于90重量%,则电特性将可能劣化。对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含量的上限没有限制,只要其它添加剂能有效发挥作用即可,该量优选设置为较大。
这里,在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与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比值(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以重量比计优选为2至20(或者约2至约20),更优选为2至15,甚至更优选为3至10。
通过同时使用上述比值的第一和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可将相对介电常数调整至符合式(1)的范围,并且可抑制残余电位的增加。此外,在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和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也容易被抑制。
当其它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与第一和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同时使用时,相对于全部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同时使用的其它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量优选在10重量%以内。
下面将描述胍胺化合物。
胍胺化合物是具有胍胺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其例子包括:乙酰胍胺、苯并胍胺、甲酰胍胺(formoguanamine)、甾族胍胺(steroguanamine)、螺胍胺(spiroguanamine)或环己基胍胺等。
胍胺化合物尤其优选为由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及其多聚体中的至少一种。这里,多聚体是指使用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作为结构单元而聚合形成的低聚物,其聚合度为(例如)2至200(优选为2至100)。式(A)表示的化合物可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特别是,当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式(A)所示化合物的混合物或使用将上述化合物作为结构单元的多聚体(低聚物)时,改善了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321
在式(A)中,R1表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苯基、或者具有4至10个碳原子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脂环烃基;R2至R5各自独立地表示-CH2-OH或-CH2-O-R6。R6表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在式(A)中,由R1表示的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但优选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更优选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烷基。该烷基可为直链或支链的。
在式(A)中,由R1表示的苯基具有6至10个碳原子,但更优选具有6至8个碳原子的苯基。苯基上的取代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和丙基等。
在式(A)中,由R1表示的脂环烃基具有4至10个碳原子,但更优选具有5至8个碳原子的脂环烃基。脂环烃基上的取代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和丙基等。
在式(A)中,在由R2至R5表示的“-CH2-O-R6”中,由R6表示的烷基具有1至10个碳原子,但优选具有1至8个碳原子的烷基,更优选具有1至6个碳原子的烷基。该烷基可为直链或支链的,其优选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和丁基等。
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这样的化合物,其中R1表示具有6至10个碳原子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苯基,R2至R5各自独立地表示CH2-O-R6。此外,R6优选选自甲基或正丁基。
式(A)表示的化合物是使用(例如)胍胺和甲醛,并通过已知的方法(例如,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Experimental ChemistryCourse 4th edition”Vol.28,p.430)来合成的。
在下文中,作为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示出了示例化合物(A)-1至(A)-42,但是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不限于这些化合物。此外,尽管下列具体化合物为单体,但这些化合物也可以是使用这些单体作为结构单元的多聚体(低聚物)。在下列示例性化合物中,“Me”表示甲基,“Bu”表示丁基,并且“Ph”表示苯基。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34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35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36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371
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市售产品的例子包括SuperBeckamine(R)L-148-55、Super  Beckamine(R)13-535、SuperBeckamine(R)L-145-60和Super Beckamine(R)TD-126(均由DICCorporation生产)以及Nikalac BL-60和Nikalac BX-4000(均由NipponCarbide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等。
在合成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后或购买市售产品作为所述化合物后,为了除去残留催化剂的影响,可将该化合物(包括多聚体)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或乙酸乙酯)中,并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清洗,或者可以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
下面对三聚氰胺化合物进行描述。
三聚氰胺化合物优选具有三聚氰胺骨架(结构),并且特别优选是由下式(B)表示的化合物及其多聚体中的至少一种。这里,与式(A)相同,多聚体是指将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作为结构单元聚合而形成的低聚物,其聚合度为(例如)2至200(优选为2至100)。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或其多聚体可单独使用、或者可同时使用其中的两种或更多种。并且,可同时使用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或其多聚体。特别是,如果使用两种或更多种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混合物,或使用将式(B)表示的化合物作为结构单元的多聚体(低聚物),则改善了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381
在式(B)中,R6至R1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H2-OH、-CH2-O-R12、或者-O-R12。R12表示具有1至5个碳原子的可为支链的烷基。该烷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丁基等。
例如,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可通过使用三聚氰胺和甲醛,并且由已知方法来合成(例如,该化合物可按照与The Chemical Societyof Japan.“Experimental Chemistry Course 4th edition”Vol.28,p.430中公开的三聚氰胺树脂的合成方法相同的方法来合成)。
下文中,作为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子,示出了示例化合物(B)-1至(B)-8,但是本发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不限于这些化合物。此外,尽管下列具体例子以单体形式示出,但是化合物也可以是具有这些单体作为结构单元的多聚体(低聚物)。
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市售产品的例子包括Super Melami No.90(由NOF Corporation生产)、Super Beckamine(R)TD-139-60(由DIC Corporation生产)、Uban 2020(由Mitsui Chemicals株式会社生产)、Sumitex Resin M-3(由Sumitomo Chemical株式会社生产)以及Nikalac MW-30(由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株式会社生产)等。
在合成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后或购买市售产品作为所述化合物后,为了除去残留催化剂的影响,可将该化合物(包括多聚体)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例如甲苯、二甲苯或乙酸乙酯)中,并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清洗,或者可以利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处理。
这里,相对于除了氟树脂颗粒和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之外的全部的层构成用组分(固体成分),选自胍胺化合物(式(A)表示的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化合物(式(B)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的含量(涂布液中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例如)0.1重量%至5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至3重量%。如果固体成分浓度小于0.1重量%,则不容易得到致密的膜,也就不容易得到足够的强度。如果固体成分浓度大于5重量%,则有时候电特性或者耐重像性(由成像史(image history)造成的不均匀浓度)劣化。
下面将描述氟树脂颗粒。
对氟树脂颗粒没有特别的限制,其例子包括聚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氟树脂、聚三氟氯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二氯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或者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等的颗粒。
氟树脂颗粒可单独使用,或者可同时使用其两种或者更多种。
构成氟树脂颗粒的氟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例如)3000至5000000。
氟树脂颗粒的平均初始粒径优选为(例如)0.01μm至10μm,更优选为0.05μm至2.0μm。
氟树脂颗粒的平均初始粒径是指,利用激光衍射型粒度分布分析仪LA-700(由HORIBA公司制造),在1.35的折射率下,对测量用溶液进行测量而得到的值,其中所述测量用溶液是利用与分散有氟树脂颗粒的分散液的溶剂相同的溶剂来稀释的。
氟树脂颗粒的市售产品的例子包括:Lubron系列(由DAIKININDUSTRIES公司生产)、Teflon(注册商标)系列(由DuPont生产)、Dyneon系列(由Sumitomo 3M生产)等。
相对于全部的层构成用组分(固体成分),氟树脂颗粒的含量优选为(例如)1重量%至30重量%,更优选为2重量%至20重量%。
下面将描述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
所述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具有由下列结构式A和B表示的重复单元。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411
在式A和B中,
R1、R2、R3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
X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S-、-O-、-NH-、或者单键;
Y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CZH2Z-1(OH))-、或者单键;
Q表示-O-或者-NH-;
l、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或更大的整数;
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1或者更大的整数;
t表示1至7的整数;
z表示1或更大的整数。
这里,作为由R1、R2、R3及R4表示的基团,优选氢原子、甲基和乙基,其中更优选甲基。
作为由X和Y表示的亚烷基链(未被取代的亚烷基链或者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优选具有1至1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链。
由Y表示的-(CzH2z-1(OH))-中的z优选表示1至10的整数。
优选的是,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者1至10的整数。
在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中,结构式A和B之间的含量比(即,l∶m)优选为1∶9至9∶1,更优选为3∶7至7∶3。
在结构式(A)和(B)中,由R1、R2、R3及R4表示的烷基的例子包括:甲基、乙基、丙基等。R1、R2、R3及R4优选为氢原子和甲基,其中更优选为甲基。
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还可含有由结构式(C)表示的重复单元。相对于结构式(A)和(B)的总含量(即l+m),以l+m∶z表示,结构式(C)的含量优选为10∶0至7∶3,更优选为9∶1至7∶3。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421
结构式(C)
在结构式(C)中,R5和R6分别表示氢原子或者烷基,z表示1或者更大的整数。
作为由R5和R6表示的基团,优选氢原子、甲基和乙基,其中更优选甲基。
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的市售产品的例子包括GF300和GF400(由TOAGOSEI公司生产)、Surflon系列(由AGC SEIMI CHEMICALS公司生产)、Ftargent系列(由NEOS COMPANY LIMITED.生产)、PF系列(由KITAMURA CHEMICALS CO.,LTD.生产)、Megafac系列(由DIC Corporation生产)、FC系列(由3M生产)等。
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可单独使用,或者可同时使用其两种或更多种。
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例如优选为2000至250000,更优选为3000至150000。
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是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得的。
相对于氟树脂颗粒的重量,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的含量例如优选为0.5重量%至10重量%,更优选为1重量%至7重量%。
下面将描述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是用于抑制由氧化性气体(例如由充电装置产生的臭氧)引起的劣化的添加剂。
抗氧化剂的例子包括已知的抗氧化剂,例如受阻酚类抗氧化剂、芳香胺类抗氧化剂、受阻胺类抗氧化剂、有机硫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抗氧化剂、硫脲类抗氧化剂和苯并咪唑类抗氧化剂。
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例子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5-二叔丁基氢醌、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磷酸二乙酯、2,4-双[(辛硫基)甲基]-邻甲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2,5-二叔戊基氢醌、丙烯酸2-叔丁基-6-(3-丁基-2-羟基-5-甲基苄基)-4-甲基苯酯和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等。
受阻酚类抗氧化剂的市售产品的例子包括:“Irganox 1076”、“Irganox 1010”、“Irganox 1098”、“Irganox 245”、“Irganox1330”、“Irganox 3114”、“Irganox 1076”(均由Ciba SpecialtyChemicals,Japan生产),“3,5-二叔丁基-4-羟基联苯”等。
芳香胺类抗氧化剂的例子包括: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4-二乙氨基苯基)-甲烷、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苯基甲烷等。
受阻胺类抗氧化剂的例子包括:“Sanol LS2626”、“SanolLS765”、“Sanol LS770”以及“Sanol LS744”(均由SankyoLifetech Co.,Ltd.生产),“Tinuvin 144”和“Tinuvin 622LD”(均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Japan生产),“Mark LA57”、“MarkLA67”、“Mark LA62”、“Mark LA68”和“Mark LA63”(均由ADEKA CORPORATION生产),等。
有机硫类抗氧化剂的例子包括“Sumilizer TPS”和“SumilizerTP-D”(均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生产)。
亚磷酸酯类抗氧化剂的例子包括“Mark 2112”、“MarkPEP-8”、“Mark PEP-24G”、“Mark PEP-36”、“Mark329K”和“Mark HP-10”(均由ADEKA CORPORATION生产),等。
在这些抗氧化剂中,特别优选选自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4-二乙氨基苯基)-甲烷和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苯基甲烷中的至少一种。如果含有这种类型的特定化合物,则相对介电常数可被调整至满足式(1)的范围内,并且残余电位的增加得到抑制。此外,在重复形成图像时所引起的图像部分和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也容易得到抑制。
相对于除了氟树脂颗粒和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之外的所有的层构成用组分(固体成分),所添加的抗氧化剂的量优选为2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表面保护层。
对于表面保护层而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例如,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可与酚树脂、脲醛树脂、醇酸树脂等同时使用。并且,为了提高强度,将分子中含有大量官能团的化合物如螺缩醛类胍胺树脂(例如,由Ajinomoto Fine-Techno公司生产的“CTU-胍胺”)与交联物中的材料共聚也是有效的。
表面保护层可与其它的热固性树脂(如酚树脂)混合使用,以通过这些树脂有效地抑制由放电产生的气体所引起的氧化,从而防止表面保护层吸附太多的由放电产生的气体。
可向表面保护层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对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其具有包含氟原子、环氧烷烃结构和有机硅结构中至少一种或者多种结构即可。但是,优选举出具有多个上述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因为这样的表面活性剂对电荷输送有机化合物表现出高亲和力和相容性,改善了表面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成膜性,并且抑制了表面保护层的折皱和不均匀性。
为了调整成膜性、柔性、润滑性及粘附性,表面保护层可与偶联剂或者氟化合物混合使用。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可使用多种硅烷偶联剂及市售的有机硅类硬涂剂。
为了控制表面保护层的抗放电气体性、机械强度、抗破坏性、颗粒分散性及粘度,并且为了减小扭矩、控制磨损量、以及延长适用期(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储存性),表面保护层中可加入醇溶性树脂。
这里,醇溶性树脂是指能以1重量%或更多的量溶解在含有5个以下碳原子的醇中的树脂。可溶于醇类溶剂中的树脂的例子包括聚乙烯缩醛树脂和聚乙烯酚树脂。
为了降低残余电位或者改善强度,可向表面保护层中加入多种颗粒。颗粒的例子包括含硅颗粒。含硅颗粒是含有硅作为构成元素的颗粒,其具体例子包括胶态氧化硅、有机硅颗粒等。
出于相同的目的,也可向表面保护层中加入油(如硅油)。
也可向表面保护层中加入金属、金属氧化物、炭黑等。
表面保护层优选为这样的固化膜(交联膜),其是通过将选自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和任选的胍胺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在酸催化剂下聚合(交联)而得到的。作为酸催化剂,可使用脂肪族羧酸类如乙酸、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草酸、马来酸、丙二酸及乳酸;芳香族羧酸类如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酸及偏苯三酸;脂肪族和芳香族磺酸类如甲磺酸、十二烷基磺酸、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萘磺酸,等。但是优选使用含硫材料。
相对于除了氟树脂颗粒和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之外的所有的层构成用组分(固体成分),所混合的催化剂的量优选为0.1重量%至50重量%,特别优选为10重量%至30重量%。如果混合量小于上述范围,则有时候催化活性降低太多,如果混合量超过上述范围,则有时候耐光性变差。耐光性是指这样的现象:当感光层暴露于外部环境中的光线(如室内光)下时,被光照射的部分的浓度下降。其原因不明,据推测,是由与日本专利文献JP-A-5-099737中公开的光学存储效应类似的现象引起的。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表面保护层是利用表面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形成的,所述涂布液是通过将上述成分混合而获得的。表面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可以在不使用溶剂的条件下制备,或者可以任选地使用溶剂来制备。溶剂可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使用其两种或更多种的混合物,且溶剂的沸点优选为100℃以下。作为溶剂,特别优选使用具有至少一种或者多种羟基的溶剂(例如,醇类等)。
当通过使上述组分反应来获得涂布液时,可以将所述组分简单地混合并溶解。然而,这些组分可以在室温(例如25℃)至100℃(优选30℃至80℃)下加热10分钟至100小时(优选为1小时至50小时)。此时,还优选使用超声波照射所述组分。以这种方式,可引起局部反应,并易于获得表现出较少涂布缺陷和较少厚度变化的膜。
之后通过已知方法,如刮板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浸涂、微珠涂布法、气刀涂布法或幕帘涂布法,来涂布表面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并任选地通过在例如100℃至170℃下加热来进行固化,由此获得表面保护层。
目前为止,已经对(例如)功能分离型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了说明。但是,例如,当形成图3示出的单层式感光层(电荷发生和输送层)时,电荷发生材料的含量优选为约10重量%至85重量%,更优选为20重量%至50重量%。另外,电荷传输材料的含量优选为5重量%至50重量%。
形成单层式感光层的方法与形成电荷发生层或者电荷输送层的方法相同。单层式感光层的厚度优选为约5μm至50μm,更优选为10μm至40μm。
[成像装置·处理盒]
图4为示出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1(例如)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10,其如箭头A所示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充电装置20(充电单元的例子),其位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顶部并面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进行充电;曝光装置30(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例子),其利用光将由充电装置20充电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曝光并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40(显影单元的例子),其将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附着在由曝光装置30所形成的静电潜像上,并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50,其使记录纸P(转印介质)带有与带电的调色剂的极性不同的极性,并将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上;以及清洁装置70(调色剂除去单元的例子),其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进行清洁。成像装置101还设置有定影装置60,其在输送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P的同时,将调色剂图像定影。
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1的主要构成部件。
-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20的例子包括:利用导电充电辊、充电刷、充电膜、充电橡胶刀片、充电管等的接触式充电器。充电装置20的例子还包括已知的充电器,例如非接触式辊充电器、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充电器和电晕管充电器。充电装置20优选为接触式充电器。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30的例子包括这样的光学系统仪器等,其利用光(例如半导体激光束、LED光或者液晶快门光)以图像形式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曝光。光源波长优选处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光谱敏感区域。作为半导体激光的波长,优选使用在接近780nm处具有振荡波长的近红外辐射。然而,波长并不限于此范围,也可以使用振荡波长在约600nm处的激光,以及振荡波长在400nm至450nm的蓝色激光。此外,作为曝光装置30,为了形成彩色图像,例如,能够输出多波束的表面发光型激光束光源也是有效的。
-显影装置-
作为显影装置40,列举下述构造,其中,在包含双组分显影剂(其含有调色剂和载体)的容器中设置有显影辊41,该显影辊41设置在显影区域中从而面向电子照相感光体10。作为显影装置40,可采用已知的构造,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该装置能通过双组分显影剂使图像显影即可。
下文将对显影装置40中使用的显影剂进行说明。
显影剂可以是包含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是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调色剂由(例如)粘结剂树脂、着色剂、含有其它添加剂(如防粘剂)的任选的调色剂颗粒和任选的外部添加剂构成。
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形状因子(由形状因子=(ML2/A)×(π/4))×100表示的形状因子的个数平均,其中ML表示颗粒的最大长度,A表示颗粒的投影面积)优选为100至150,更优选为105至145,甚至更优选为110至140。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3μm至12μm,更优选为3.5μm至10μm,甚至更优选为4μm至9μm。
对调色剂颗粒的制备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使用通过以下方法制备的调色剂颗粒:捏合粉碎法,其中将粘结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以及任选的电荷控制剂一起捏合、粉碎并分级;通过机械冲击或热能来改变由捏合粉碎法获得的颗粒的形状的方法;乳液聚合凝集法,其中,将粘结剂树脂的可聚合单体乳液聚合而形成分散液,将该分散液与着色剂、防粘剂以及任选的电荷控制剂等的分散液混合,然后凝集并加热熔融,由此获得调色剂颗粒;悬浮聚合法,其中,将用于获得粘结剂树脂的可聚合单体、着色剂、防粘剂以及任选的电荷控制剂等的溶液悬浮于水性溶剂中,之后聚合;溶解悬浮法,其中,将粘结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以及任选的电荷控制剂的溶液悬浮于水性溶剂中以形成颗粒;等。
此外,可使用已知的方法,例如,进一步将凝集的颗粒附着在作为核的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调色剂颗粒上,并进行加热熔融,从而获得核壳结构。作为制备调色剂的方法,从控制形状和粒度分布的观点考虑,优选的是通过使用水性溶剂来制备调色剂的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凝集法和溶解悬浮法,特别优选乳液聚合凝集法。
通过使用Henschel混合机或者V搅拌机将调色剂颗粒和上述添加剂混合来制备调色剂。当由湿法制备调色剂颗粒时,颗粒可通过湿法从外部加入。
当调色剂用作双组分显影剂时,调色剂与载体之间的混合比设置为已知比例。此外,尽管对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作为所述载体,适宜列举出将树脂涂布于磁性颗粒表面而得到的载体。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50的例子包括已知的转印充电器,如使用带、辊、膜、橡胶刀片等的接触式转印充电器,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转印充电器、以及电晕管转印充电器。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70由(例如)外壳71、清洁刮片72、以及沿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清洁刮片72的下游侧的清洁刷73。此外,固体状润滑剂74与清洁刷73接触设置。
下面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1的操作进行说明。首先,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0沿着箭头a表示的方向旋转,同时,电子照相感光体10被充电装置20带上负电。
通过曝光装置30,利用光将表面已被充电装置20带上负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曝光,从而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上形成潜像。
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形成有潜像的部分靠近显影装置40,显影装置40(显影辊41)使调色剂附着在潜像上,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当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进一步沿着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装置50转印至记录纸P上。结果在记录纸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P上,调色剂图像被定影装置60定影。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1(例如)可以具有这样的形式:其中,如图5所示,成像装置101设置有处理盒101A,该处理盒101A在外壳11中一体地容纳有电子照相感光体10、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30、显影装置40、以及清洁装置70。该处理盒101A一体地容纳有多个部件,并且与成像装置10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处理盒101A的构造不限于上述形式。例如,处理盒101A可以至少包括电子照相感光体10。此外,例如,处理盒101A可包括选自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30、显影装置40、转印装置50及清洁装置70中的至少一个部件。
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1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成像装置101可以具有这样的形式:其中,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周围,在转印装置50的沿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清洁装置70的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设置第一擦除装置,用于使所残留的调色剂的极性一致,从而易于利用清洁刷将调色剂清除。或者,成像装置101可具有这样的形式:其中,在清洁装置70的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和充电装置20的沿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设置用于擦除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的第二擦除装置。
此外,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1不限于上述构造。成像装置101可采用已知的构造,例如,其中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然后转印至记录纸P上的中间转印型成像装置,或者串联型成像装置。
[实施例]
下面将根据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底涂层的形成-
首先,将100重量份的氧化锌(平均粒径:70nm,由Tayca株式会社制造,比表面积:15m2/g)与500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在搅拌下混合,向其中加入1.25重量份的KBM603(由Shin-Etsu Chemical株式会社生产)作为硅烷偶联剂,并且继续搅拌2小时。之后,通过减压蒸馏除去四氢呋喃,并且在120℃下将所得产物烘焙三小时,从而制备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氧化锌颗粒。
接下来,将60重量份的已经表面处理的氧化锌颗粒、0.6重量份的茜素、13.5重量份的作为固化剂的封端的异氰酸酯(Sumidur3173,由Sumika Bayer Urethane公司生产)和15重量份的丁缩醛树脂(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株式会社生产)溶于85重量份甲基乙基酮中,从而制备溶液,将38重量份的该溶液与25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混合,用砂磨机,使用直径为1mm的玻璃珠将所得混合物分散2小时,从而制备分散液。
接下来,将0.005重量份的作为催化剂的二辛基锡二月桂酸酯和4.0重量份的有机硅树脂颗粒(Tospearl 145,由GE Toshiba Silicones公司生产)加入所获得的分散液中,从而制得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浸涂法将该涂布液涂布到直径为30mm的铝基底上,然后在180℃下干燥固化40分钟,从而形成厚度为25μm的底涂层。
-电荷发生层的形成-
接下来,在砂磨机中,利用直径为1mm的玻璃珠将包含15重量份氯镓酞菁晶体、10重量份的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VMCH,由Nippon Unicar公司生产)和300重量份的正丁醇的混合物分散4小时,由此获得电荷发生层用涂布液,其中所述氯镓酞菁晶体中,相对于具有CuKα特性的X-射线衍射光谱,至少在7.4°、16.6°、25.5°和28.3°的布拉格角(2θ±0.2°)处具有强衍射峰。利用浸涂法,将该电荷发生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底涂层上,然后在120℃下干燥5分钟,从而形成膜厚度为0.2μm的电荷发生层。
-电荷输送层的形成-
接着,将2重量份的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2重量份的N,N'-双(3,4-二甲基苯基)联苯基-4-胺和6重量份的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脂(粘度平均分子量:40,000)作为电荷传输材料,以及0.1重量份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作为抗氧化剂混合,并溶解于24重量份的四氢呋喃和11重量份的甲苯中,由此得到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
通过浸涂法将该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到电荷发生层上,然后在120℃下干燥40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22μm的电荷输送层。
-表面保护层的形成-
接下来,将10重量份的作为氟树脂颗粒的四氟乙烯树脂颗粒(Lubron L-2,由DIC Corporation生产)和0.3重量份的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50,000,l∶m=1∶1,s=1,n=60)在搅拌下与40份的环戊酮充分混合,从而制得四氟乙烯树脂颗粒悬浮液,其中上述含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含有由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重复单元:
接下来,将45重量份的作为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示例化合物(I-8),15重量份的作为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的示例化合物(I-26),4重量份的作为胍胺化合物的示例化合物(A)-17(苯并胍胺化合物“Nikalac BL-60”,由Sanwa Chemical Co.,Ltd.生产),以及1.5重量份的作为抗氧化剂的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4-二乙氨基苯基)-甲烷加入到220重量份的环戊酮中,充分溶解并混合,并向其中进一步加入四氟乙烯树脂颗粒悬浮液,之后搅拌混合。
然后,使用安装有具有微细流路的贯穿型室的高压均化器(YSNM-1500AR,由Yoshida Kikai Co.,Ltd.生产)并升压至700kgf/cm2对得到的混合溶液反复进行分散处理20次。接下来向其中加入1重量份的二甲基聚硅氧烷(GLANOL 1450,由Kyoeisha ChemicalCo.,Ltd.生产)和0.1重量份的作为固化催化剂的NACURE 5225(由King Industries,Inc生产),从而制得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
通过浸涂法将该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到电荷输送层上,然后在155℃下干燥35分钟,从而形成膜厚度为约6μm的表面保护层。
通过以上步骤制得了电子照相感光体,并将所得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命名为感光体1。
实施例2至16和比较例1至6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电子照相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根据表1至3改变表面保护层的组成。这些电子照相感光体命名为感光体2至16和比较用感光体1至6。
(评价)
研究了各实施例中获得的感光体的表面保护层的特性。另外,对由残余电位增大引起的黑斑、雾翳和白斑进行评价,并对由图像部分和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表面电势差的增大引起的印刷重像进行评价。表4和表5示出了评价结果。
-表面保护层的特性-
作为表面保护层的特性,利用上述方法研究了相对介电常数εr、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C/mm2]、体积电阻率ρ[Ω·m]、以及电离电势IP(OCL)[eV]。
此外,通过上述方法研究了电荷输送层的电离电势IP(CTL),并且研究了表面保护层的电离电势IP(OCL)[eV]与电离电势IP(CTL)之间的差。
-黑斑、雾翳及白斑的评价-
将各实施例中得到的感光体安装在Fuji Xerox Co.,Ltd.生产的DocuCentre-IIC7500上,然后在A4纸上印刷出4,000,000张图像浓度为5%的半色调图像。
随后,进行白纸的印刷测试和半色调(图像浓度30%)的印刷测试,以研究所引起的黑斑、雾翳及白斑的状态。
评价标准如下:
A:未引起
B:引起极轻微的程度
C:轻微地引起
D:引起至不允许的程度
-印刷重像的评价-
将各实施例中得到的感光体安装在Fuji Xerox Co.,Ltd.生产的DocuCentre-IIC7500上,然后在A4纸上印刷出4,000,000张网格状图像。
随后,进行半色调(图像浓度30%)的印刷测试,以研究所引起的印刷重像的状态。
评价标准如下:
A:未引起
B:引起极轻微的程度
C:轻微地引起
D:引起至不允许的程度
表1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551
表2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561
表3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571
表4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581
表5
Figure BDA00001744675900591
从上述结果发现,与比较例相比,在实施例中,关于黑斑、雾翳及印刷重像的评价均产生了优异的结果。
表1和表2的详细描述如下:
·Lubron L-2:四氟乙烯树脂颗粒(Lubron L-2,由DAIKININDUSTRIES,Ltd.生产)
·NACURE 5225:(由King Industries,Inc生产)
·Tris-TPM: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4-二乙氨基苯基)-甲烷
·BDETPM: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苯基甲烷
提供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上述描述是为了举例和说明。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明显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多种变型和改变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案是为了更好地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并且其多种变型适用于所预期的特定用途。希望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包括:
导电基体;以及
设置在该导电基体上的感光层,
其中最上面的表面层由以下所述的组合物的固化膜构成,所述组合物含有:选自具有-OH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以及具有-OCH3基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氟树脂颗粒;以及具有下列结构式A和B所表示的重复单元的含有氟化烷基的共聚物,并且
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
式(1):3.5≤εr≤4.0
Figure FDA00001744675800011
其中在结构式A和B中,R1、R2、R3及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X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S-、-O-、-NH-或者单键;Y表示亚烷基链、卤素取代的亚烷基链、-(CZH2Z-1(OH))-或者单键;Q表示-O-或者-NH-;1、m和n各自独立地表示1或更大的整数;p、q、r和s各自独立地表示0、1或者更大的整数;t表示1至7的整数;z表示1或更大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2):
式(1-2):3.6≤εr≤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满足下式(1-3):
式(1-3):3.6≤εr≤3.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以重量比计,所述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与所述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之间的比值(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为约2至约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还包含选自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4-二乙氨基苯基)-甲烷和双(4-二乙氨基-2-甲基苯基)-苯基甲烷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满足式(2):
式(2):Q≤5.0×10-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载流子陷阱的电荷量Q满足式(2-2):
式(2-2):Q≤4.0×10-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感光层依次包括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设置在所述电荷输送层上,并且
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电离电势IP(OCL)与所述电荷输送层的电离电势IP(CTL)之间的差值满足式(4):
式(4):IP(OCL)-IP(CTL)≤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感光层依次包括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设置在所述电荷输送层上,并且
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电离电势IP(OCL)与所述电荷输送层的电离电势IP(CTL)之间的差值满足式(4-2):
式(4-2):IP(OCL)-IP(CTL)≤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感光层依次包括电荷发生层和电荷输送层,
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设置在所述电荷输送层上,并且
所述最上面的表面层的电离电势IP(OCL)与所述电荷输送层的电离电势IP(CTL)之间的差值满足式(4-3):
式(4-3):IP(OCL)-IP(CTL)≤0.2。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所述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是由式(I)所表示的化合物,其包含选自具有-OCH3基作为式(I)中的Y的第一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以及具有-OH基作为式(I)中的Y的第二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两种反应性电荷传输材料:
F-((-R13-X)n1(R14)n2-Y)n3    (I)
其中,在式(I)中,F表示来自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化合物的有机基团(电荷输送骨架);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含有1至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n1表示0或者1;n2表示0或者1;n3表示1至4的整数;X表示氧、NH、或者硫原子;并且Y表示反应性官能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式(I)由式(II)表示:
Figure FDA00001744675800041
其中在式(II)中,Ar1至Ar4彼此可以相同或者不同;Ar1至Ar4各自独立地表示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芳基;Ar5表示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芳基、或被取代或者未被取代的亚芳基;D表示-(-R13-X)n1(R14)n2-Y;c1至c5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者1;k表示0或者1;D的总数是1至4;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含有1至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n1表示0或者1;n2表示0或者1;X表示氧、NH、或者硫原子;Y表示反应性官能团。
13.一种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成像装置连接的处理盒,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14.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充电单元,其对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充电;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已充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容纳有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并利用该显影剂将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以及
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转印介质。
CN201210189812.6A 2011-10-20 2012-06-08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Active CN1030642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0820 2011-10-20
JP2011230820A JP5807507B2 (ja) 2011-10-20 2011-10-20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64267A true CN103064267A (zh) 2013-04-24
CN103064267B CN103064267B (zh) 2018-07-27

Family

ID=48106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9812.6A Active CN103064267B (zh) 2011-10-20 2012-06-08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75326B2 (zh)
JP (1) JP5807507B2 (zh)
CN (1) CN10306426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7144A (zh) * 2016-05-10 2017-11-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9298606A (zh) * 2017-07-25 2019-02-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1427B2 (ja) * 2013-07-19 2018-02-21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膜形成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膜、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る有機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
US9500968B2 (en) * 2015-02-11 2016-11-22 Xerox Corporation Addition of non-networked hole transport molecule to fluorinated structured organic film for improved corona resistance
US10281831B2 (en) * 2015-03-03 2019-05-07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members comprising capped structured organic film compositions
JP2017167508A (ja) * 2016-03-14 2017-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10416594B2 (en) * 2016-10-21 2019-09-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7187229B2 (ja) * 2018-09-20 202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452167B2 (ja) * 2020-03-25 2024-03-1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3802B2 (ja) 2020-03-26 2024-04-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17809A (ja) * 2022-02-14 2023-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9489A (ja) * 2002-06-27 2004-01-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500A (ja) * 2003-09-12 2005-04-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
US20090136260A1 (en) * 2007-11-28 2009-05-28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01846892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N101930187A (zh) * 2009-06-26 2010-12-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51749A (en) 1979-10-04 1981-05-09 Canon Inc Electrophotographic receptor
DE3708512A1 (de) 1986-03-18 1987-10-01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lichtempfindliches aufzeichnungsmaterial
JPS63221355A (ja) 1986-03-18 1988-09-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H0599737A (ja) 1991-10-10 1993-04-23 Mitsubishi Kasei Corp 光量センサー
JP3811201B2 (ja) 1995-04-07 2006-08-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4229352B2 (ja) * 1999-01-06 2009-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3740389B2 (ja) 2000-06-21 2006-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DE60134366D1 (de) 2000-06-21 2008-07-24 Canon Kk Elektrophotographisches photoempfindliches Element, Prozesskartusche und elektrophotographischer Apparat
JP3937836B2 (ja) 2001-12-21 2007-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該電子写真感光体を有す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577060B2 (ja) * 2005-03-25 2010-11-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67856A (ja) * 2005-03-25 2006-10-05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電子写真感光体を用いる電子写真装置
JP2008299039A (ja) * 2007-05-31 2008-12-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33805A (ja) * 2009-12-25 2011-07-07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573170B2 (ja) * 2010-01-08 2014-08-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81762B2 (ja) * 2010-03-19 2014-09-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1203306A (ja) * 2010-03-24 2011-10-13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9489A (ja) * 2002-06-27 2004-01-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91500A (ja) * 2003-09-12 2005-04-07 Canon Inc 画像形成方法
US20090136260A1 (en) * 2007-11-28 2009-05-28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CN101846892A (zh) * 2009-03-25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N101930187A (zh) * 2009-06-26 2010-12-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57144A (zh) * 2016-05-10 2017-11-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9298606A (zh) * 2017-07-25 2019-02-0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298606B (zh) * 2017-07-25 2022-01-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75326B2 (en) 2015-07-07
JP5807507B2 (ja) 2015-11-10
US20130101929A1 (en) 2013-04-25
CN103064267B (zh) 2018-07-27
JP2013088714A (ja) 2013-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64267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JP599470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98280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处理盒以及成像装置
CN103324044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US20100248100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image-forming device,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062210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405611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2427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57647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78656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69157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741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39168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6371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3365128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JP558502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26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073353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158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00370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2404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20042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用添加剤、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4498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84262A (ja) 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6152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