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4044B -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4044B
CN103324044B CN201310049074.XA CN201310049074A CN103324044B CN 103324044 B CN103324044 B CN 103324044B CN 201310049074 A CN201310049074 A CN 201310049074A CN 103324044 B CN103324044 B CN 103324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tography photosensor
weight
priming coat
protective layer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4907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4044A (zh
Inventor
齐藤阳平
山本真也
是永次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24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4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404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03G5/047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 transport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6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photoconductive material being organic
    • G03G5/0601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G03G5/0609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oxyge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2Inert intermediate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4Cover layers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 G03G5/14708Cover layers comprising organic material
    • G03G5/14713Macromolecular material
    • G03G5/14791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block polymers, reticulated polymers, or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by molecular weight or acidit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953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0957Composi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包含导电性基体、设置在该导电性基体上的底涂层、设置在该底涂层上的电荷产生层、设置在该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和设置在该电荷输送层上并具有2×1013Ω·m~4×1013Ω·m的体积电阻率的保护层,并且该底涂层和该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和电子亲合势满足以下表达式(1):0.4eV≤(Efuc‑Eauc)‑(Efcg‑Eacg)≤0.6eV(其中Efuc表示该底涂层的逸出功,Eauc表示该底涂层的电子亲合势,Efcg表示该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并且Eacg表示该电荷产生层的电子亲合势)。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具有高机械强度的树脂已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并且寿命已延长。
例如,JP-A-64-1728(专利文献1)提出将电荷输送聚合物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保护层,JP-A-4-281461(专利文献2)提出将电荷输送材料和无机填料分散在热塑性树脂中。
另外,JP-A-2011-008099(专利文献3)提出,将两种以上的电荷输送材料用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保护层,并控制所述电荷输送材料的电离电势和含量比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的优点在于,其提供了图像缺失受到抑制并且残余电势升高受到抑制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包含:导电性基体;设置在该导电性基体上的底涂层;设置在该底涂层上的电荷产生层;设置在该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和设置在该电荷输送层上并具有2×1013Ω·m~4×1013Ω·m的体积电阻率的保护层,其中,该底涂层和该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和电子亲合势满足以下表达式(1):0.4eV≤(Efuc-Eauc)-(Efcg-Eacg)≤0.6eV,其中Efuc表示该底涂层的逸出功,Eauc表示该底涂层的电子亲合势,Efcg表示该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并且Eacg表示该电荷产生层的电子亲合势。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该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为3×1013Ω·m~3.5×1013Ω·m。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表达式(1)中,“(Efuc-Eauc)-(Efcg-Eacg)”为0.4eV~0.5eV。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在表达式(1)中,“(Efuc-Eauc)-(Efcg-Eacg)”为0.42eV~0.45eV。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该保护层由至少包含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和抗氧化剂的组合物的固化膜形成。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五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该抗氧化剂的含量为1重量%~30重量%。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根据第五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该抗氧化剂的含量为5重量%~20重量%。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根据第五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该抗氧化剂的含量为8重量%~16重量%。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该底涂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电子接受性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提供根据第五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该底涂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电子接受性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该底涂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具有蒽醌结构的电子接受性化合物。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提供根据第十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该具有蒽醌结构的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含量为1重量%~10重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提供一种可以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装卸的处理盒,其包含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设备包含:根据第一方面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对该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单元;在经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存储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并使用该显影剂使形成于该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和将该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介质的转印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十二方面,可以提供电子照相感光体,其中,与未将体积电阻率在以上范围内的保护层与满足以上表达式(1)的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组合的情况相比,图像缺失受到抑制并且残余电势升高受到抑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三和第十四方面,可以提供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其中,与使用不具有体积电阻率在以上范围内的保护层与能级差在以上范围内的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的组合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情况相比,图像缺失受到抑制并且与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残余电势升高相关的图像浓度变化受到抑制。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示意性显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局部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显示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视图;和
图3是示意性显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电子照相感光体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具有设置有导电性基体并在该导电性基体上依次层积底涂层、电荷产生层、电荷输送层和保护层的层积体。
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为2×1013Ω·m~4×1013Ω·m。
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和电子亲合势满足以下表达式(1)。
表达式(1):0.4eV≤(Efuc-Eauc)-(Efcg-Eacg)≤0.6eV
在表达式(1)中,Efuc表示底涂层的逸出功。Eauc表示底涂层的电子亲合势。Efcg表示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Eacg表示电荷产生层的电子亲合势。
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由于上述构造,图像缺失受到抑制并且残余电势的升高受到抑制。
其原因并不清楚,但可能如下。
由于保护层具有高强度并因而不容易磨损,因此放电产物不容易从保护层的表面除去,并容易出现图像缺失。特别是,该现象容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出现。
因此,当将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调整至以上范围时,图像缺失受到抑制。据认为,推测这是因为图像缺失因由充电器产生的Nox等的放电产物降低保护层的电阻而发生,通过预先使保护层的电阻较高而使图像缺失得到抑制。
然而,当将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调整至以上范围时,图像缺失得到抑制,但在一些情况中,图像浓度可能因连续使用所造成的残余电势升高而改变。据认为,其原因在于保护层中的电荷的迁移率因保护层的高电阻而降低。当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大于4×1013Ω·m时,存在残余电势升高的显著劣化。
同时,当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和电子亲合势满足表达式(1)时,据认为电荷在底涂层与电荷产生层之间的移动得到有效抑制。当电荷在底涂层与电荷产生层之间的移动得到有效抑制时,可认为电荷适当地积聚在底涂层与电荷产生层之间的界面处,并且积聚的电荷引起界面附近的电场升高。当在界面附近引起电场升高时,据认为界面的电荷阻挡性降低,结果,电荷由底涂层注入电荷产生层并到达感光体的表面,由此降低感光体的充电电势。另外,据认为感光体的充电电势的降低被保护层的电阻值所引起的保护层残余电势升高所抵消。
由以上描述,可认为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图像缺失得到抑制并且残余电势的升高得到抑制。
另外,据认为在采用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中,图像缺失得到抑制并且与电子照相感光体残余电势升高相关的图像浓度变化得到抑制。
首先,将对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和电子亲合势进行说明。
在表达式(1)中,“(Efuc-Eauc)-(Efcg-Eacg)”为0.4eV~0.6eV,优选为0.4eV~0.5eV,且更优选为0.42eV~0.45eV。
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和电子亲合势通过选择底涂层的组成和电荷产生层的组成来进行调整。
具体而言,例如,有以下方法。
1)使用包含粘合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底涂层(特别是,相对于底涂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具有蒽醌结构的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含量为1重量%~10重量%的底涂层)的方法。
2)使用改变底涂层的金属氧化物的底涂层的方法。
3)使用改变电荷产生层的电荷产生材料的电荷产生层的方法。
各层的逸出功如下测量。
首先,使用刀具等由电子照相感光体收集厚度为0.1μm~30μm的测量样品。
对于所收集的测量样品,使用根据开尔文(Kelvin)法的接触电势测量设备测量该测量样品与参比电极之间的接触电势差,以测量层的逸出功。
各层的电子亲合势如下测量。
首先,使用刀具等由电子照相感光体收集厚度为0.1μm~30μm的测量样品。
对于所收集的测量样品,通过从使用大气光电子能谱仪AC-2(由Riken KeikiCo.,Ltd.制造)测定的电离电势中减去使用分光光度计U-2000(由Hitachi Ltd.制造)测定的光带隙,来测量层的电子亲合势。
接下来,将对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进行说明。
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为2×1013Ω·m~4×1013Ω·m,且优选为3×1013Ω·m~3.5×1013Ω·m。
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通过选择保护层的组成来调整。
具体而言,例如,有下述方法,其中使用由至少包含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和抗氧化剂的组合物的固化膜形成的保护层(特别是,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抗氧化剂的含量为1重量%~30重量%的保护层)。
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如下测量。
首先,使用刀具等由电子照相感光体收集厚度为约5μm的测量样品。
将Al电极连接在所收集的测量样品上,并在温度为22℃且湿度为55%的条件下使用频率响应分析仪(由Solartron制造,1260型)在0.2V/μm的施加电压下以1mHz的频率测量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一部分的截面。
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具有含有分开设置的电荷产生层2和电荷输送层3的感光层(功能分离型感光体)。
具体而言,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具有导电性支持体4,并具有在导电性支持体4上依次设置底涂层1、电荷产生层2、电荷输送层3和保护层5的构造。
下面将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各要素进行说明。其附图标记将被省略。
导电性基体
作为导电性基体,可以使用任何一种,只要其已用于现有技术中即可。其实例包括涂布或浸渍有导电性赋予剂的纸和塑料膜,如设置有薄膜(例如,金属,如铝、镍、铬和不锈钢;和铝、钛、镍、铬、不锈钢、金、钒、氧化锡、氧化铟和氧化铟锡(ITO)的膜)的塑料膜。基体的形状不限于圆柱形,也可以是片状或板状。
当使用金属管作为导电性基体时,其表面可以按原样使用,或者可以预先进行镜面加工、蚀刻、阳极氧化、粗加工、无心研磨、喷砂或湿式珩磨等。
底涂层
底涂层包含例如粘合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和其他添加剂(如果需要)。
作为粘合剂树脂,使用的是已知树脂,其实例包括已知的聚合物树脂化合物(如缩醛树脂(如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树脂、酪蛋白、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明胶、聚氨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酚醛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和氨基甲酸酯树脂)、具有电荷输送基团的电荷输送树脂,和导电性树脂(如聚苯胺)。
其中,作为粘合剂树脂,优选的是不溶于上层(电荷产生层)的涂布溶剂的树脂。特别是,优选热固性树脂,如脲醛树脂、酚树脂、苯酚-甲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醇酸树脂和环氧树脂,和通过固化剂与选自由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醇树脂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树脂反应而获得的树脂。
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例如,使用的是粉末电阻(体积电阻率)为102Ω·cm~1011Ω·cm的金属氧化物颗粒。其具体实例包括氧化锡、氧化钛、氧化锌和氧化锆。
其中,优选氧化锌作为金属氧化物颗粒。
金属氧化物颗粒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并且可以将两种以上分别进行过不同表面处理或者具有不同粒径的金属氧化物颗粒混合使用。
金属氧化物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50nm~500nm(更优选为60nm~100nm)。
金属氧化颗粒的比表面积(通过BET法获得的比表面积)优选为10m2/g以上。
相对于粘合剂树脂的含量,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含量例如优选为10重量%~80重量%,且更优选为40重量%~80重量%。
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优选实例包括电子输送物质,如醌类化合物(如氯醌和溴醌)、四氰基苯醌二甲烷类化合物、芴酮类化合物(如2,4,7-三硝基芴酮和2,4,5,7-四硝基-9-芴酮)、噁二唑类化合物(如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5-双(4-萘基)-1,3,4-噁二唑和2,5-双(4-二乙基氨基苯基)-1,3,4-噁二唑)、呫吨酮类化合物、噻吩类化合物和联苯醌类化合物(如3,3’,5,5’-四叔丁基联苯醌)。特别是,优选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
特别是,具有蒽醌结构的化合物的优选实例包括具有蒽醌结构的受体化合物,如羟基蒽醌化合物、氨基蒽醌化合物和氨基羟基蒽醌化合物。其具体实例包括蒽醌、茜素、醌茜、蒽绛酚和红紫素。
电子接受性化合物可以以与金属氧化物颗粒分开地分散的状态或者以附着于金属氧化物颗粒的表面的状态包含在底涂层中。
作为使电子接受性化合物附着于金属氧化物颗粒表面的方法,使用的是干法或湿法。
干法的实例包括下述方法,其中,在通过搅拌等对金属氧化物颗粒施加剪切力的同时,逐滴添加原样或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受体化合物或者将其与干燥的空气或氮气一起喷雾,以将电子接受性化合物附着于金属氧化物颗粒的表面。逐滴添加或喷雾优选在等于或低于溶剂沸点的温度进行。逐滴添加或喷雾之后,可以在100℃以上的温度进一步进行烘烤。
湿法的实例包括下述方法,其中,通过例如搅拌、超声波、砂磨机、磨碎机或球磨机等将金属氧化物颗粒分散在溶剂中,并向其中添加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然后除去溶剂,以将电子接受性化合物附着于金属氧化物颗粒的表面。溶剂通过例如过滤或蒸馏而除去。除去溶剂之后,可以在100℃以上的温度进一步进行烘烤。
相对于金属氧化物颗粒的含量,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为例如0.01重量%~20重量%。
作为其他添加剂,使用已知材料,其实例包括电子输送颜料(如多环稠合型和偶氮型)、锆螯合物、钛螯合物、铝螯合物、钛醇盐化合物、有机钛化合物和硅烷偶联剂。特别是,虽然硅烷偶联剂被用于金属氧化物颗粒的表面处理,但其也可作为添加剂进一步添加到底涂层。
硅烷偶联剂的具体实例包括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2-(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酰氧基硅烷、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N-双(2-羟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3-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锆螯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丁氧锆、乙酰乙酸乙酯锆、三乙醇胺锆、乙酰丙酮丁氧锆、乙酰乙酸乙酯丁氧锆、乙酸锆、草酸锆、乳酸锆、膦酸锆、辛酸锆、环烷酸锆、月桂酸锆、硬脂酸锆、异硬脂酸锆、甲基丙烯酸丁氧锆、硬脂酸丁氧锆和异硬脂酸丁氧锆。
在底涂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是将以上成分添加到溶剂中的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
另外,作为将颗粒分散在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方法,使用的是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或卧式砂磨机等介质分散器,或者如搅拌器、超声分散器、辊磨机或高压均化器等无介质分散器。此处,作为高压均化器,使用的是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在高压下将分散液分散的碰撞型均化器,或通过使分散液在高压下穿过细流路而将分散液分散的贯通型均化器等。
使用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导电性基体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和幕涂法。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5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50μm,进而更优选为20μm~50μm。
电荷产生层
电荷产生层包含例如粘合剂树脂和电荷产生材料。
作为电荷产生材料,使用的是公知的电荷产生材料,如有机颜料和无机颜料。
有机颜料的实例包括偶氮类颜料(如双偶氮和三偶氮)、稠合芳香族颜料(如二溴蒽缔蒽酮)、苝类颜料、吡咯并吡咯类颜料和酞菁类颜料。
无机颜料的实例包括三方硒和氧化锌。
特别是,当使用380nm~500nm的曝光波长时,优选将无机颜料作为电荷产生材料,而当使用700nm~800nm的曝光波长时,优选将金属酞菁和无金属酞菁颜料作为电荷产生层。
作为酞菁颜料,特别优选的是JP-A-5-263007和JP-A-5-279591中公开的羟基镓酞菁、JP-A-5-98181中公开的氯化镓酞菁、JP-A-5-140472和JP-A-5-140473中公开的二氯化锡酞菁和JP-A-4-189873和JP-A-5-43813中公开的钛氧基酞菁。
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碳酸酯树脂(如双酚A型和双酚Z型)、丙烯酸类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聚芳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聚乙烯醇缩甲醛树脂、聚砜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树脂、硅酮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聚丙烯酰胺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N-乙烯基咔唑树脂。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电荷产生材料与粘合剂树脂的共混比(重量比)例如优选为10:1~1:10。
在电荷产生层的形成中,使用的是将成分添加到溶剂中的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
作为将颗粒(例如,电荷产生材料)分散在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方法,使用的是如球磨机、振动球磨机、磨碎机、砂磨机或卧式砂磨机等介质分散器,或者如搅拌器、超声分散器、辊磨机或高压均化器等无介质分散器。作为高压均化器,使用的是通过液-液碰撞或液-壁碰撞在高压下将分散液分散的碰撞型均化器,或通过使分散液在高压下穿过细流路而将分散液分散的贯通型均化器等。
使用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底涂层的方法的实例包括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和幕涂法。
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优选设定为0.01μm~5μm,且更优选设定为0.05μm~2.0μm。
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包含例如电荷输送材料和粘合剂树脂。
电荷输送层可以包含聚合物电荷输送材料。
作为电荷输送材料,使用的是公知的材料,如电子输送化合物和空穴输送化合物。
电子输送化合物的实例包括醌化合物(如对苯醌、氯醌、溴醌和蒽醌)、四氰基醌二甲烷化合物、芴酮化合物(如2,4,7-三硝基芴酮)、呫吨酮化合物、二苯甲酮化合物、氰基乙烯基化合物和乙烯化合物。
空穴输送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三芳基胺化合物、联苯胺化合物、芳基烷烃化合物、芳基取代的乙烯化合物、茋化合物、蒽化合物和腙化合物。
这些电荷输送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从迁移率方面考虑,电荷输送材料特别优选具有以下结构。
在结构式(B-1)中,RB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并且n’表示1或2。另外,ArB1和ArB2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并且作为取代基,使用的是卤原子、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者取代有具有1~3个碳原子的烷基的具有取代基的氨基。
在结构式(B-2)中,RB2和RB2’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和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RB3、RB3’、RB4和RB4’各自独立地表示卤原子、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有具有1~2个碳原子的烷基的氨基、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C(RB5)=C(RB6)(RB7),并且RB5、RB6和RB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者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m’和n”各自为0~2的整数。
在结构式(B-3)中,RB8表示氢原子、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CH=CH-CH=C(ArB3)2。ArB3表示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RB9和RB10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有具有1~2个碳原子的烷基的氨基或者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
粘合剂树脂的实例包括聚碳酸酯树脂、聚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树脂、偏二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氯乙烯-乙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树脂、硅酮树脂、硅酮-醇酸树脂、苯酚-甲醛树脂、苯乙烯-醇酸树脂、聚-N-乙烯基咔唑和聚硅烷。作为粘合剂树脂,例如,也可以使用JP-A-8-176293和JP-A-8-208820中所示的聚酯类聚合物电荷输送材料。这些粘合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电荷输送材料与粘合剂树脂的共混比(重量比)例如优选为10:1~1:5。
作为聚合物电荷输送材料,使用的是具有电荷输送性的已知材料,如聚-N-乙烯基咔唑和聚硅烷。
特别是,例如,JP-A-8-176293和JP-A-8-208820中所示的聚酯类聚合物电荷输送材料具有高电荷输送性,并特别优选作为聚合物电荷输送材料。聚合物电荷输送材料可以单独构成电荷输送层,或者可以通过与粘合剂树脂混合来构成电荷输送层。
电荷输送层系使用将以上成分添加到溶剂中的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而形成。
作为使用电荷输送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电荷产生层的方法,使用一般方法,如浸涂法、挤出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刮板涂布法、刮刀涂布法和幕涂法。
电荷输送层的厚度优选设定为5μm~50μm,更优选设定为10μm~40μm,进而更优选设定为10μm~30μm。
保护层
保护层由包含例如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和抗氧化剂的组合物的固化膜形成。即,保护层由包含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的聚合物(或交联产物)和抗氧化剂的电荷输送固化膜形成。
另外,从提高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机械强度和延长寿命方面考虑,保护层可以由还包含选自胍胺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组合物的固化膜形成。即,保护层可以由包含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的聚合物(交联产物)和选自胍胺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抗氧化剂的电荷输送固化膜形成。
下面将描述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
作为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使用的是例如具有–OH、-OCH3、-NH2、-SH或-COOH等作为反应性官能团的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
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可以是具有至少两个(或三个)反应性官能团的电荷输送材料。如上所述,当电荷输送材料中反应性官能团的数量增加时,交联密度升高,由此容易获得具有更高强度的固化膜(交联膜)。
从抑制异物去除部件的磨损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磨损方面考虑,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优选为由以下式(I)表示的化合物。
F-((-R13-X)n1(R14)n2-Y)n3 (I)
式(I)中,F表示衍生自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化合物的有机基团(电荷输送骨架),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亚烷基,n1表示0或1,n2表示0或1,并且n3表示1~4的整数。X表示氧、NH或硫原子,并且Y表示反应性官能团。
式(I)中,在由F表示的衍生自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化合物的有机基团中,作为具有电荷输送能力的化合物,优选使用芳基胺衍生物。作为芳基胺衍生物,优选使用三苯基胺衍生物和四苯基联苯胺衍生物。
另外,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优选为由以下式(II)表示的化合物。特别是,由式(II)表示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电荷迁移率和优异的对于氧化的稳定性。
式(II)中,Ar1~Ar4可以彼此相同或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Ar5表示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者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D表示-(-R13-X)n1(R14)n2-Y,c独立地表示0或1,k表示0或1,并且D的总数为1~4。另外,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亚烷基,n1表示0或1,n2表示0或1,X表示氧、NH或硫原子,并且Y表示反应性官能团。
此处,作为具有取代基的芳基或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中的D以外的取代基,使用的是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和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具有6~10个碳原子的芳基等。
式(II)中,由D表示的“(-R13-X)n1(R14)n2-Y”与式(I)中的相同,并且R13和R14各自独立地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亚烷基。另外,n1优选为1。另外,n2优选为1。另外,X优选为氧。
式(II)中D的总数对应于式(I)中的n3,并且优选为2~4,且更优选为3~4。
另外,在式(I)和(II)中,当一个分子中D的总数为2~4且优选为3~4时,交联密度升高,由此获得具有更高强度的交联膜。特别是,当使用用于去除异物的刮板部件时,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旋转扭矩降低,由此刮板部件的磨损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磨损得到抑制。详细原因尚不清楚,但推断是因为,如上所述,当反应性官能团的数量增加时,获得具有高交联密度的固化膜,由此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上表面的分子运动受到抑制,并且与刮板部件的表面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弱。
式(II)中,Ar1~Ar4各自优选为由以下式(1)~(7)表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种。以下式(1)~(7)各自包括可连接于各个Ar1~Ar4的“-(D)C”。
式(1)~(7)中,R15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有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或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的苯基、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和具有7~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组成的组中的一种,R16~R18各自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有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的苯基、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7~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和卤原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Ar表示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亚芳基,D和c分别与式(II)中的“D”和“c”相同,s表示0或1,并且t表示1~3的整数。
此处,式(7)中的Ar优选由以下式(8)或(9)表示。
式(8)和(9)中,R19和R20各自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有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的苯基、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7~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和卤原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并且t表示1~3的整数。
另外,式(7)中的Z’优选由以下式(10)~(17)中的任一式表示。
式(10)~(17)中,R21和R22各自表示选自由氢原子、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取代有具有1~4个碳原子的烷氧基的苯基、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具有7~10个碳原子的芳烷基和卤原子组成的组中的一种,W表示二价基团,q和r各自表示1~10的整数,且t表示1~3的整数。
以上式(16)和(17)中的W优选为由以下式(18)~(26)表示的二价基团中的任一种。但是,在式(25)中,u表示0~3的整数。
另外,式(II)中,当k为0时,Ar5为Ar1~Ar4的描述中例示的芳基(1)~(7)中的一种表示的芳基。当k为1时,Ar5为通过从芳基(1)~(7)中的一种除去氢原子获得的亚芳基。
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化合物。由以上式(I)表示的化合物不限于这些化合物。
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在涂布液中的固形物浓度)为例如80重量%以上,优选为90重量%以上,且更优选为95重量%以上。当固形物浓度小于90重量%时,电气特性可能劣化。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的含量的上限没有限制,只要其他添加剂可有效发挥作用即可,并且该含量优选较大。
接下来将描述胍胺化合物。
胍胺化合物为具有胍胺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其实例包括乙酰胍胺、苯并胍胺、甲酰缩胍胺、立体胍胺(steroguanamine)、螺环胍胺(spiroguanamine)和环己基胍胺。
特别是,胍胺化合物优选为由以下式(A)表示的化合物或其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此处,低聚物为下述低聚物,其中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作为结构单元聚合,并且其聚合度例如为2~200(优选为2~100)。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特别是,当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或者作为以该化合物作为结构单元的低聚物使用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得到提高。
式(A)中,R1表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具有6~10个碳原子的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或者具有4~10个碳原子的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脂环族烃基。R2~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H2-OH或–CH2-O-R6。R6表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化烷基。
式(A)中,由R1表示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优选1~8个碳原子,且更优选1~5个碳原子。烷基可以是直链的或支化的。
式(A)中,由R1表示的苯基具有6~10个碳原子,且优选6~8个碳原子。苯基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和丙基。
式(A)中,由R1表示的脂环族烃基具有4~10个碳原子,且优选5~8个碳原子。脂环族烃基的取代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和丙基。
式(A)中,在由R2~R5表示的“-CH2-O-R6”中,由R6表示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优选1~8个碳原子,且更优选1~6个碳原子。另外,烷基可以是直链的或支化的。其优选实例包括甲基、乙基和丁基。
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特别优选为下述化合物,其中R1表示具有6~10个碳原子的具有取代基的或不具有取代基的苯基,并且R2~R5各自独立地表示-CH2-O-R6。R6优选地选自甲基和正丁基。
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通过例如使用胍胺和甲醛的已知方法合成(例如,参见实验化学讲座,第四版,28卷,430页,日本化学会编著)。
下面,示例性化合物(A)-1~(A)-42将作为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示出,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虽然以下具体实例为单体的形式,但所述化合物可以为以这些单体作为结构单元的低聚物。在以下示例性化合物中,“Me”表示甲基,“Bu”表示丁基,并且“Ph”表示苯基。
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SUPER BECKAMINE(R)L-148-55、SUPER BECKAMINE(R)13-535、SUPER BECKAMINE(R)L-145-60和SUPER BECKAMINE(R)TD-126(皆由DIC Corporation制造);和NIKALAC BL-60以及NIKALAC BX-4000(皆由NipponCarbide Industries Co.,Inc.制造)。
另外,在合成或购买市售产品之后,可以将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包括低聚物)溶解在如甲苯、二甲苯或乙酸乙酯等适当溶剂中,并使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等洗涤,或者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以消除残留催化剂的影响。
下面将描述三聚氰胺化合物。
三聚氰胺化合物具有三聚氰胺骨架(结构),并且特别优选为由以下式(B)表示的化合物或其低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此处,低聚物为下述低聚物,其中,与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的情况相似,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作为结构单元聚合,并且其聚合度为例如2~200(优选为2~100)。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或其低聚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另外,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或其低聚物可以与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或其低聚物组合使用。特别是,当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以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或者作为以该化合物作为结构单元的低聚物使用时,在溶剂中的溶解性得到提高。
式(B)中,R6~R1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CH2-OH、-CH2-O-R12或–O-R12,并且R12表示具有1~5个碳原子的烷基,其可以是支化的。烷基的实例包括甲基、乙基和丁基。
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通过例如使用三聚氰胺和甲醛的已知方法合成(例如,以与如实验化学讲座,第四版,28卷,430页中所述的三聚氰胺树脂的情况相同的方式)。
下面,示例性化合物(B)-1~(B)-8将作为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实例示出,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限于此。虽然以下具体实例为单体的形式,但所述化合物可以为以这些单体作为结构单元的低聚物。
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SUPER MELAMI No.90(由NOFCorporation制造)、SUPER BECKAMINE(R)TD-139-60(由DIC Corporation制造)、U-VAN2020(由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SUMITEX RESIN M-3(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和NIKALAC MW-30(由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Co.,Inc.制造)。
另外,在合成或购买市售产品之后,可以将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包括低聚物)溶解在如甲苯、二甲苯或乙酸乙酯等适当溶剂中,并使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等洗涤,或者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以消除残留催化剂的影响。
此处,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选自胍胺化合物(由式(A)表示的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化合物(由式(B)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的含量(在涂布液中的固形物浓度)可以为例如0.1重量%~5重量%,且优选为1重量%~3重量%。当固形物浓度小于0.1重量%时,不容易获得致密的膜,由此难以获得足够的强度。当固形物浓度大于5重量%时,电气特性和抗重影(图像历史所致的图像不均匀)性有时劣化。
接下来将描述抗氧化剂。
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已知抗氧化剂,如受阻酚抗氧化剂、芳香胺抗氧化剂、受阻胺抗氧化剂、有机硫抗氧化剂、亚磷酸盐抗氧化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抗氧化剂、硫脲抗氧化剂和苯并咪唑抗氧化剂。
受阻酚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2,5-二叔丁基对苯二酚、N,N’-六亚甲基双(3,5-二叔丁基-4-羟基氢化肉桂酰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甲基膦酸二乙酯、2,4-双[(辛基硫代)甲基]-邻甲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2,5-二叔戊基对苯二酚、2-叔丁基-6-(3-丁基-2-羟基-5-甲基苯甲基)-4-甲基苯基丙烯酸酯和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
受阻酚抗氧化剂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IRGANOX1076”、“IRGANOX1010”、“IRGANOX1098”、“IRGANOX245”、“IRGANOX1330”、“IRGANOX3114”和“IRGANOX1076”(皆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Co.,Ltd.制造);和“3,5-二叔丁基-4-羟基联苯”。
芳香胺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双(4-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甲烷和双(4-二乙基氨基-2-甲基苯基)-苯基甲烷。
受阻胺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SANOL LS2626”、“SANOL LS765”、“SANOL LS770”和“SANOL LS744”(皆由Sankyo Lifetech Co.,Ltd.制造);“TINUVIN144”和“TINUVIN622LD”(皆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Co.,Ltd.制造);和“MARK LA57”、“MARK LA67”、“MARKLA62”、“MARK LA68”和“MARK LA63”(皆由Adeka Corporation制造)。
有机硫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SUMILIZER TPS”和“SUMILIZER TP-D”(皆由Sumitomo Chemical Co.,Ltd.制造)。
亚磷酸盐抗氧化剂的实例包括“MARK2112”、“MARK PEP-8”、“MARK PEP-24G”、“MARK PEP-36”、“MARK329K”和“MARK HP-10”(皆由Adeka Corporation制造)。
在这些抗氧化剂中,从将电阻值调整至目标范围方面考虑,特别优选的是选自受阻酚抗氧化剂和受阻胺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从将电阻值调整至目标范围方面考虑,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抗氧化剂的含量优选为1重量%~3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20重量%,进而更优选为8重量%~16重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保护层。
在保护层中,对于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例如,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可以组合使用酚树脂、脲醛树脂和醇酸树脂等。另外,为提高强度,有效的是将在一个分子中具有更多官能团的化合物,如螺缩醛胍胺(spiroacetal guanamine)树脂(例如,“CTU-GUANAMINE”,由Ajinomoto Fine-Techno Co.,Inc.制造),与交联物的材料共聚。
在保护层中,为了通过加入放电气体以不吸附过多而有效地抑制放电气体所造成的氧化,可以混合使用其他热固性树脂,如酚树脂。
可以优选向保护层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含有氟原子、氧化亚烷基结构和硅酮结构中的至少一种结构即可。表面活性剂优选具有上述结构中的两种以上,因为这种表面活性剂对于有机电荷输送化合物具有高亲合性和高相容性,由此可以改善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的成膜性,并抑制保护层的褶皱和不均匀的形成。
在保护层中,为调整成膜性、柔性、润滑性和粘合性,可以还混合使用偶联剂和氟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各种硅烷偶联剂和市售硅酮类硬质涂布剂。
可以添加醇溶性树脂以提高对放电气体的抵抗性、机械强度、抗刮擦性和颗粒分散性,控制粘度,降低扭矩,控制磨损量和延长保护层的贮存期(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存储性)。
此处,醇溶性树脂是指在具有5个以下碳原子的醇中的溶解量为1重量%以上的树脂。溶解于醇溶剂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和聚乙烯基苯酚树脂。
可以向保护层添加各种颗粒以降低残余电势或提高强度。颗粒的实例包括含硅颗粒和氟树脂颗粒。
含硅颗粒为含有硅作为构成元素的颗粒,其具体实例包括胶态二氧化硅和硅酮颗粒。
氟树脂颗粒没有特别限制,其实例包括聚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氟树脂、聚氯三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二氯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和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的颗粒。
对于氟树脂颗粒,含有烷基氟基团的共聚物可以与之组合使用。含有烷基氟基团的共聚物的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GF300和GF400(皆由TOAGOSEI Co.,Ltd.制造);Surflon系列(由AGC Seimi Chemical Co.,Ltd.制造);F-tergent系列(由Neos Co.,Ltd.制造);PF系列(由Kitamura Chemicals Co.,Ltd.制造);Megafac系列(由DIC Corporation制造);和FC系列(由3M Company制造)。
为了同样的目的,可以向保护层添加如硅油等油类。
可以向保护层添加金属、金属氧化物和炭黑等。
保护层优选为通过使用酸催化剂聚合(交联)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和选自胍胺化合物和三聚氰胺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如果需要)而获得的固化膜(交联膜)。酸催化剂的实例包括:脂肪族羧酸,如乙酸、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草酸、马来酸、丙二酸和乳酸;芳香族羧酸,如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和偏苯三酸;和脂肪族和芳香族磺酸,如甲磺酸、十二烷基磺酸、苯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和萘磺酸。优选使用的是含硫材料。
此处,相对于该层的所有构成组分(固形物),催化剂的共混比优选为0.1重量%~50重量%,且特别优选为10重量%~30重量%。当共混比低于上述范围时,催化活性有时过低,而当共混比高于上述范围时,耐光性有时劣化。耐光性是指当感光层暴露于如室内光等外来光时光所照射的部分的密度降低的现象。
具有以上构造的保护层使用将以上成分混合的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而形成。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以不含溶剂的方式制备。作为另外一种选择,如果需要,所述制备可以使用溶剂来进行。这种溶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以两种以上混合使用,并且优选具有100℃以下的沸点。作为溶剂,特别是,可以使用至少一种具有羟基的溶剂(例如,醇类)。
另外,当通过使以上成分反应来获得涂布液时,可以只进行简单的混合和溶解。不过,可以在室温(例如,25℃)~100℃且优选30℃~80℃的温度进行10分钟~100小时且优选1小时~50小时的加热。另外,此时,也优选进行超声波照射。这可以使部分反应继续进行,并容易获得仅有很小的厚度不均匀的仅有很少涂膜缺陷的膜。
另外,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使用已知方法来涂布,例如刮板涂布法、线棒涂布法、喷涂法、浸涂法、刮槽涂布法、气刀涂布法或幕涂法,并且如果需要,可以在例如100℃~170℃的温度进行加热以固化,由此获得保护层。
保护层的厚度优选设定为3μm~40μm,更优选为5μm~35μm,进而更优选为5μm~15μm。
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
图2是示意性显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构造的视图。
如图2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设置有:例如,沿箭头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设置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方面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并对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20(充电单元的实例),将由充电装置20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30(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实例),使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色调剂附着于使用曝光装置30形成的静电潜像以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装置40(显影单元的实例),使记录纸P(转印转印)充电至具有与色调剂的充电极性不同的极性以将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的转印装置50,和清洁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的清洁装置70(色调剂去除单元的实例)。另外,设置定影装置60来在输送其上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P的同时定影色调剂图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中的主要构成部件。
充电装置
充电装置20的实例包括利用导电性充电辊、充电刷、充电膜、充电橡胶刮板和充电管等的接触型充电器。另外,充电装置20的实例还包括如非接触型辊充电器、利用电晕放电的格栅电晕管充电器和电晕管充电器等公知的充电器。优选将接触型充电器作为充电装置20。
曝光装置
曝光装置30的实例包括使用半导体激光、LED光或液晶光闸光等使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表面以图像的形式曝光的光学器材。光源的波长优选位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光谱敏感区域内。对于半导体激光的波长,例如,可以使用振荡波长为约780nm的近红外激光。不过,波长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振荡波长为600nm至不到700nm的激光或作为蓝色激光的振荡波长为400nm~450nm的激光。另外,作为曝光装置30,使用为形成彩色图像而输出多光束的表面发射型激光光源也是有效的。
显影装置
显影装置40的构造的实例包括将在显影区域中布置为与电子照相感光体10相对的显影辊41设置在容纳由色调剂和载体形成的双组分显影剂的容器中的构造。显影装置40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其使用双组分显影剂进行显影即可,并可使用已知的构造。
此处将描述用于显影装置40的显影剂。
显影剂可以是由色调剂形成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可以是含有色调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色调剂包含例如色调剂颗粒和外添剂(如果必要),所述色调剂颗粒含有粘合剂树脂、着色剂和如防粘剂等其他添加剂(如果必要)。
色调剂颗粒的平均形状系数(由以下表达式表示的形状系数的个数平均值:形状系数=(ML2/A)×(π/4)×100,其中ML表示颗粒的最大长度,并且A表示颗粒的投影面积)优选为100~150,更优选为105~145,进而更优选为110~140。此外,色调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3μm~12μm,更优选为3.5μm~10μm,进而更优选为4μm~9μm。
色调剂颗粒不受其制造方法的特别限制,色调剂颗粒的制造方法的实例包括:混炼粉碎法,其中添加粘合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或电荷控制剂等(如果必要),并将所获得的混合物混炼、粉碎和分级;通过机械冲击力或热能来改变使用混炼粉碎法获得的颗粒的形状的方法;乳液聚合凝集法,其中对粘合剂树脂的聚合性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将获得的所形成的分散液与着色剂、防粘剂和电荷控制剂等(如果必要)的分散体混合、凝集和热熔融以获得调色剂颗粒;悬浮聚合法,其中将用于获得粘合剂树脂的聚合性单体、着色剂、防粘剂和电荷控制剂的溶液等(如果必要)悬浮在水性溶剂中并聚合;和溶解悬浮法,其中将粘合剂树脂、着色剂、防粘剂和电荷控制剂的溶液等(如果必要)悬浮在水性溶剂中以粒化色调剂颗粒。
另外,可以使用已知方法,如下述制造方法,其中通过进一步使凝集的颗粒附着于色调剂颗粒并进行加热和聚结而将利用上述方法之一获得的色调剂颗粒用作芯来实现芯壳结构。作为色调剂制造方法,从控制形状和粒径分布方面考虑,优选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凝集法和溶解悬浮法,这些方法均用于利用水性溶剂制备色调剂颗粒,特别优选乳液聚合凝集法。
色调剂通过使用亨舍尔混合器或V型混合器等将以上色调剂颗粒与以上外添剂混合而制造。另外,当色调剂颗粒以湿法制造时,外添剂可以以湿法外添。
另外,当将色调剂用于双组分显影剂时,将色调剂与载体的混合比设定为已知比例。载体没有特别限制。不过,载体的优选实例包括磁性颗粒的表面涂布有树脂的载体。
转印装置
转印装置50的实例包括公知的转印充电器,如使用带、辊、膜或橡胶刮板等的接触型转印充电器、利用电晕放电的格栅电晕管转印充电器和电晕管充电器。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70包括例如外壳71、清洁刮板72和布置在清洁刮板72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旋转方向的下游侧的清洁刷73。另外,例如,将固体状态的润滑剂74布置为与清洁刷73接触。
下面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的运行。首先,当电子照相感光体10沿由箭头A表示的方向旋转时,其同时由充电装置20充上负电。
使用曝光装置30使表面已由充电装置20充上负电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曝光,在其表面上形成潜像。
当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已形成潜像的部分接近显影装置40时,显影装置40(显影辊41)将色调剂附着于潜像,以形成色调剂图像。
当其上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电子照相感光体10沿箭头A的方向进一步旋转时,转印装置50将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P。结果,在记录纸P上形成色调剂图像。
定影装置60将色调剂图像定影至其上形成该图像的记录纸P。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可以设置有例如处理盒101A,处理盒101A将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30、显影装置40和清洁装置70一体化地容纳在外壳11中,如图3所示。处理盒101A一体化地容纳多个部件,并可在图像形成设备101中装卸。
处理盒101A的构造不限于此。任何构造都是适用的,只要处理盒101A至少设置有电子照相感光体10即可。例如,下述构造也是适用的,其中处理盒101A设置有选自充电装置20、曝光装置30、显影装置40、转印装置50和清洁装置70中的至少一种。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不限于以上构造。例如,图像形成设备101可以设置有第一擦除装置,所述第一擦除装置将调整残留色调剂的极性以使用清洁刷可轻易地除去残留色调剂,并且设置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的周围,处于转印装置50在电子照相感光体10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且处于清洁装置70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图像形成设备10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擦除装置,所述第二擦除装置除去电子照相感光体10表面上的电荷,并且设置在清洁装置70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且处于充电设备20在电子照相感光体旋转方向的上游侧。
另外,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01不限于以上构造。例如,可以采用已知的构造,如中间转印型图像形成设备(其中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体10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上,然后被转印至记录纸P上)或者串联型图像形成设备。
实施例
下面将基于实施例和比较例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根本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感光体1
底涂层
将100重量份氧化锌(平均粒径为70nm;由Tayca Corporation制造;比表面积值为15m2/g)与500重量份甲苯混合并搅拌,并且向其中添加1.0重量份硅烷偶联剂(KBM603;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随后搅拌2小时。之后,通过在减压下蒸馏馏除甲苯,并在120℃进行烘烤3小时,以获得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的氧化锌颜料。
将100重量份经表面处理的氧化锌与500重量份四氢呋喃混合并搅拌,并向其中添加通过将3.8重量份红紫素溶解在50重量份四氢呋喃中所获得的溶液,随后在50℃搅拌5小时。之后,将表面附着有红紫素的氧化锌在减压下过滤,并在减压下于60℃进一步进行干燥,以获得其上涂布有红紫素的氧化锌颜料。
将38重量份的通过将60重量份其上涂布有红紫素的氧化锌颜料、13.5重量份作为固化剂的封端异氰酸酯(SUMIDUR3175;由Sumitomo BayerUrethane Co.,Ltd.制造)和15重量份缩丁醛树脂(S-LEC BM-1;由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造)溶解在85重量份甲基乙基酮中所获得的溶液与25重量份甲基乙基酮混合,并使用利用玻璃珠的砂磨机分散2小时以获得分散液。
向所获得的分散液添加0.005重量份作为催化剂的二辛基二月桂酸锡和40重量份硅酮树脂颗粒TOSPEARL145(由GE Toshiba Silicones Co.,Ltd.制造),并在170℃进行40分钟的干燥固化,从而获得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使用浸涂法,使用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直径为84mm、长度为340mm且厚度为1mm的铝基体,并在160℃进行100分钟的干燥固化,从而形成厚度为20μm的底涂层。
电荷产生层
接下来,使用砂磨机将15重量份作为电荷产生材料的羟基镓酞菁、10重量份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树脂(VMCH,由Nippon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制造)和300重量份正丁醇的混合物分散4小时,以获得电荷产生层形成用涂布液。将底涂层用所获得的涂布液浸渍涂布,并在100℃干燥10分钟以形成厚度为0.2μm的电荷产生层。
电荷输送层
此外,将2重量份由以下结构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3重量份由以下结构式2表示的高分子化合物(粘均分子量:39,000)溶解在10重量份四氢呋喃和5重量份甲苯中以获得涂布液。将电荷产生层用所获得的涂布液浸渍涂布,并在135℃加热干燥45分钟,以形成厚度为20μm的电荷输送层。
结构式1
结构式2
保护层
将89重量份作为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的由以下结构式3表示的化合物(示例性化合物(I-21))和14重量份作为抗氧化剂的由以下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溶解在200重量份正丁醇(t-BuOH)中,然后添加3重量份苯并胍胺树脂(示例性化合物(A)-17:NIKALAC BL-60,由Sanwa Chemical Co.,Ltd.制造)和0.1重量份NACURE5225(由King Industries,Inc.制造),以制备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利用浸涂法,使用保护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电荷输送层,并在155℃干燥50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约6μm的保护层。
结构式3
结构式4
感光体1通过以上工序制造。
实施例2
感光体2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6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2。
实施例3
感光体3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3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3。
实施例4
感光体4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16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4。
实施例5
感光体5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8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5。
实施例6
感光体6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3.8重量份茜素代替红紫素添加至底涂层。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6。
比较例1
感光体7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2.7重量份,并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8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7。
比较例2
感光体8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6.3重量份,并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8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8。
比较例3
感光体9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3重量份,并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7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9。
比较例4
感光体10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6重量份,并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7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10。
比较例5
感光体11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2.7重量份,并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16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11。
比较例6
感光体12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6.3重量份,并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16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12。
比较例7
感光体13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3重量份,并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17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13。
比较例8
感光体14
以与感光体1的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获得感光体,不同之处在于,将添加至底涂层的红紫素的量由3.8重量份改变为6重量份,并将添加至保护层的由结构式4表示的化合物的量由14重量份改变为17重量份。将该感光体设定为感光体14。
评价
感光体特性的评价
对于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感光体,使用上述方法测量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Ω·m)以及底涂层和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和电子亲合势。
图像缺失和静置后的图像缺失的评价
将所获得的感光体安装在DocuCentre Color500(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中,并在29℃的高温和80%RH的高湿度下于一天内印刷浓度为40%的全面半色调图像10,000次。按1,000张纸的间隔,从印刷图像中确认是否已经出现图像缺失。另外,在高温和高湿度下静置感光体14小时,在静置14小时之后,首先打印浓度为40%的全面半色调图像,以确认静置后的图像缺失。
结果显示在表1中。评价标准如下。
A:不存在图像缺失
B:存在轻微的图像缺失。可用。
C:已经出现图像缺失。不可用。
残余电势的评价
使用以下方法,测量并评价残余电势。
将所获得的感光体安装在DocuCentre Color500(由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制造)中,并使用内置的表面静电计测量在29℃的高温和80%RH的高湿度下首次印刷浓度为40%的全面半色调图像之后感光体的残余电势,和第10,000次印刷该图像之后感光体的残余电势。获得二者之差,并将该差的绝对值设定为残余电势的改变量。通过以下标准评价残余电势的改变量。
结果显示在表1中。评价标准如下。
A:残余电势的改变量小于或等于20V。可用。
B:残余电势的改变量大于20V且小于或等于40V。可用。
C:残余电势的改变量大于40V。不可用。
表1
A值=(Efuc-Eauc)-(Efcg-Eacg)
由以上结果可以发现,在实施例中,在图像缺失、静置后的图像缺失和残余电势方面获得了比比较例中更好的结果。
提供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非试图穷尽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改进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用途,由此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适用于设想的特定用途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改进方案。本发明的范围应由下述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体,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包含:
导电性基体;
设置在所述导电性基体上的底涂层;
设置在所述底涂层上的电荷产生层;
设置在所述电荷产生层上的电荷输送层;和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电荷输送层上并具有2×1013Ω·m~4×1013Ω·m的体积电阻率,
其中,所述底涂层和所述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和电子亲合势满足以下表达式(1):
0.4eV≤(Efuc-Eauc)-(Efcg-Eacg)≤0.6eV
其中,Efuc表示所述底涂层的逸出功,Eauc表示所述底涂层的电子亲合势,Efcg表示所述电荷产生层的逸出功,并且Eacg表示所述电荷产生层的电子亲合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保护层的体积电阻率为3×1013Ω·m~3.5×1013Ω·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表达式(1)中,“(Efuc-Eauc)-(Efcg-Eacg)”为0.4eV~0.5e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在表达式(1)中,“(Efuc-Eauc)-(Efcg-Eacg)”为0.42eV~0.45eV。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保护层由至少包含反应性电荷输送材料和抗氧化剂的组合物的固化膜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相对于以固形物计的所述保护层的所有构成组分,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为1重量%~30重量%。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相对于以固形物计的所述保护层的所有构成组分,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为5重量%~20重量%。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相对于以固形物计的所述保护层的所有构成组分,所述抗氧化剂的含量为8重量%~16重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底涂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电子接受性化合物。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底涂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电子接受性化合物。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所述底涂层至少包含粘合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具有蒽醌结构的电子接受性化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其中,相对于所述底涂层的所有构成组分,所述具有蒽醌结构的电子接受性化合物的含量为1重量%~10重量%。
13.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能够在图像形成设备中装卸,所述处理盒包含: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14.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含: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对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充电的充电单元;
在经充电的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
存储包含色调剂的显影剂并使用所述显影剂使形成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体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色调剂图像的显影单元;和
将所述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转印介质上的转印单元。
CN201310049074.XA 2012-03-23 2013-02-07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40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67926 2012-03-23
JP2012-067926 2012-03-23
JP2012227011A JP5900277B2 (ja) 2012-03-23 2012-10-12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227011 2012-10-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4044A CN103324044A (zh) 2013-09-25
CN103324044B true CN103324044B (zh) 2018-05-18

Family

ID=491928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907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4044B (zh) 2012-03-23 2013-02-07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95934B2 (zh)
JP (1) JP5900277B2 (zh)
CN (1) CN1033240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21853B2 (ja) * 2014-03-11 2017-11-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28268A (ja) * 2014-07-09 2016-02-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7201366A (ja) * 2016-05-06 2017-11-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801283B2 (ja) * 2016-08-01 2020-12-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CN107193191A (zh) * 2017-06-21 2017-09-22 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电性彩色有机光导体涂布方法及其制得的有机光导体
JP7222261B2 (ja) * 2019-02-08 2023-02-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方法
JP7301613B2 (ja) * 2019-06-14 2023-07-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337722B2 (ja) * 2020-01-30 202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6022A (ja) * 2003-11-11 2005-06-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荷輸送性単量体、電荷輸送性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52241A (ja) * 2006-11-22 2008-07-03 Ricoh Co Ltd 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1286019A (zh) * 2007-04-09 2008-10-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1661231A (zh) * 2007-08-28 2010-03-03 施乐公司 改进的成像元件
CN102163015A (zh) * 2010-02-23 2011-08-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固化膜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30953A (ja) * 1984-11-30 1986-06-18 Toshiba Corp 光導電部材
JPS61232465A (ja) * 1985-04-09 1986-10-16 Hitachi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JPS6314164A (ja) * 1986-07-07 1988-01-21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
US4818650A (en) 1987-06-10 1989-04-04 Xerox Corporation Arylamine containing polyhydroxy ether resins and system utilizing arylamine containing polyhydroxyl ether resins
US4956440A (en) 1987-06-10 1990-09-11 Xerox Corporation Arylamine containing polyhydroxyether resins
JP3286711B2 (ja) 1991-03-08 2002-05-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H0588393A (ja) * 1991-09-30 1993-04-09 Toshiba Corp 電子写真用感光体
JP2001013767A (ja) * 1999-06-30 2001-01-19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201879A (ja) * 2000-01-21 2001-07-27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456954B2 (ja) * 2004-07-16 2010-04-2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06221094A (ja) * 2005-02-14 2006-08-24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US8263300B2 (en) * 2008-03-03 2012-09-11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5428574B2 (ja) 2009-06-26 2014-02-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589491B2 (ja) * 2010-03-26 2014-09-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46022A (ja) * 2003-11-11 2005-06-0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電荷輸送性単量体、電荷輸送性材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152241A (ja) * 2006-11-22 2008-07-03 Ricoh Co Ltd 感光体、画像形成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1286019A (zh) * 2007-04-09 2008-10-1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1661231A (zh) * 2007-08-28 2010-03-03 施乐公司 改进的成像元件
CN102163015A (zh) * 2010-02-23 2011-08-2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固化膜和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00277B2 (ja) 2016-04-06
JP2013225095A (ja) 2013-10-31
CN103324044A (zh) 2013-09-25
US20130252154A1 (en) 2013-09-26
US8795934B2 (en) 2014-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4044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3064267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JP591536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019715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762996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及其制造方法、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3365126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装置和处理盒
US8673524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recepto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65128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6468862A (zh) 电子照相感光元件、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576476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JP502427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7861341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82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221853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324045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7870527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79A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处理盒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5988323A (zh) 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JP2013195509A (ja) 帯電方法及び帯電装置
CN103365130B (zh) 电子照相感光体、图像形成设备和处理盒
JP586152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6171757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20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360288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50904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18

Termination date: 202202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