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03894A - 多相变压器以及变压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相变压器以及变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03894A CN103003894A CN2011800350457A CN201180035045A CN103003894A CN 103003894 A CN103003894 A CN 103003894A CN 2011800350457 A CN2011800350457 A CN 2011800350457A CN 201180035045 A CN201180035045 A CN 201180035045A CN 103003894 A CN103003894 A CN 1030038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magnetic
- transformer
- polyphase transformer
- ph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6—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 H01F30/12—Two-phase, three-phase or polyphase transform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71—Pancake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Ac-Ac Conver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相变压器以及变压系统,该多相变压器具有与以往相比容易制造的构造,该变压系统是将该多相变压器串联连接多个而成的。本发明涉及的3相变压器(Tra)具备:3个线圈(1u、1v、1w)、和分别配置在这些线圈(1u、1v、1w)中的轴向的两端的一对磁性部件(21、22),这些线圈(1u、1v、1w)各自具备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u、12u;11v、12v;11w、12w)。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多相电力中用到的多相变压器。并且,本发明涉及将该变压器串联连接多个而成的变压系统。
背景技术
变压器也被称作转换器或者变换器,是将初级线圈中流动的电能通过电磁感应而向次级线圈传递的元件,不仅被广泛利用于电气产品、电子产品,还被广泛利用于电力系统等。该变压器一般具备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和芯部,所述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各自通过在所述芯部上卷绕例如具有绝缘覆层的截面为圆形或方形的软铜线而构成,所述芯部例如通过层叠多个薄电磁钢板例如硅钢板等而构成,变压器作为利用互感来耦合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磁性电路发挥功能。此外,公知变压器还具备为了应对多个变压比而具备多个次级线圈的变压器、为了规定目的而具备3次线圈的变压器等。
这样的变压器例如已经被专利文献1公开。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变压器如下形成:对带状的电磁钢板进行卷绕,在宽度方向上切断该电磁钢板,从该切断之处插入2个绕线,然后使该切断之处的切断端彼此之间对接地结合从而闭合,由此固定所述绕线。在该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变压器中,所述卷绕后的电磁钢板相当于芯部,所述绕线相当于线圈。
这种现有的变压器为了形成消除向外部的漏磁通而进行从初级线圈向次级线圈的有效磁耦合的磁性电路,而芯部具有例如为○形状或□形状等环状构造。因而,在保持该环状构造的芯部上缠绕绕线来制作初级线圈以及次级线圈的情况下,由于为环状构造,因此绕线的缠绕作业变得复杂,在生产率的提高方面会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为使缠绕作业变得容易而在将芯部分为多个部件进行缠绕作业之后使多个部件接合来构成环状构造的芯部的情况、或者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将卷绕后的电磁钢板(芯部)在宽度方向上切断并插入绕线之后使切断端彼此之间进行接合从而闭合的情况下,需要按照使磁损耗变少的方式进行接合。尤其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必须以使切断端在卷绕方向上具有50°~70°的角度进行倾斜的方式处理端部,因此会比较费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50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与以往相比容易制造的构造的多相变压器、以及将该多相变压器串联连接多个而成的变压系统。
本发明涉及的多相变压器以及包括该多相变压器的变压系统,具备被配置在一对磁性部件之间的多个线圈,所述多个线圈各自还具备多个子线圈。在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中,由所述多个线圈之中的一个线圈生成的磁通,经由配置在该线圈的一个端部的磁性部件、其余线圈、以及配置在该线圈的另一个端部的磁性部件而回流至所述1个线圈。因此,在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中,由各线圈生成的磁感应线在上下端部被抵消,所以不需要按照对线圈的侧面进行外包围的方式配置的芯部。因而,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以及变压系统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制造。
上述及其他的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根据以下的详细记载和附图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的构成的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的在图1(B)中I-I线所示的切断线处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磁致伸缩效应的图。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中的部分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中的部分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中的双饼构造的线圈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的构成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中的线圈的接线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单相转换器的构成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变形方式中的线圈部分的构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涉及的一实施方式。其中,在各图中赋予同一符号的构成表示为同一构成,因而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的构成的图。图1(A)为其立体图,图1(B)为其俯视图。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的在图1(B)中I-I线所示的切断线处的剖视图。
在图1中,第1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a构成为具备多个线圈1、和用于使由各线圈1生成的磁通大致集中地通过的磁性部件2。
由于第1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a被用于具有U相、V相及W相的3相交流电力的用途中,因此多个线圈1构成为具备:在U相中被使用的U相线圈1u、在V相中被使用的V相线圈1v、以及在W相中被使用的W相线圈1w这3个线圈。这些U相、V相及W相的相位各相差120度,例如若以U相的相位为基准,则V相的相位相对于U相的相位而言超前120度,并且W相的相位相对于U相的相位而言滞后120度。
这3个线圈1(1u、1v、1w)各自具备多个子线圈。该多个子线圈可以为任意个数,例如可以为根据3相变压器Tra的使用而适当设计的个数,但是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该多个子线圈由2个子线圈构成、即由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构成。即,U相线圈1u具备第1U相子线圈11u和第2U相子线圈12u。V相线圈1v具备第1V相子线圈11v和第2V相子线圈12v。W相线圈1w具备第1W相子线圈11w和第2W相子线圈12w。第1子线圈11(11u、11v、11w)例如成为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第2子线圈12(12u、12v、12w)成为次级线圈(或者初级线圈)。其中,在多个子线圈为3个以上的情况下,次级线圈也可以被设为多个,另外,也可被设为反馈线圈等用于规定目的(规定用途)的除初级及次级线圈之外的其他的第3线圈。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总称时用省略了后缀的参考符号进行表示,在指代单个结构时用添加了后缀的参考符号进行表示。
虽然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各自可以通过卷绕例如截面为○形状或□形状等的绝缘被覆的导电性线材而构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各自通过将带状的导体部件按照使该导体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该线圈1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构成。更具体而言,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各自按照将对单面进行了绝缘被覆后的带状的导体部件以螺旋状卷绕规定次数即以所谓的单饼卷绕方式形成。或者,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各自按照在带状的导体部件中夹入较薄的绝缘片材之后以螺旋状卷绕规定次数即以所谓的单饼卷绕方式形成。这种带状的长条形导体部件为片材形状、条带形状或者带子形状,厚度(厚度方向的长度)t与宽度(宽度方向的长度)W之比小于10(0<t/W<10)。
并且,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夹着绝缘件4而层叠在该线圈1的轴向上。
磁性部件2由一对部件21、22构成,该一对部件21、22按照分别覆盖多个线圈1中的轴向的两端部分的方式分别被配置在各两端。更具体而言,磁性部件2由一对部件21、22构成,该一对部件21、22按照分别只覆盖多个线圈1中的轴向的两端部分的方式分别被配置在各两端。即,本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a是将多个线圈1在其轴向上利用一对磁性部件21、22进行夹持的构造。磁性部件2(21、22)具有例如与规格等相应的规定的磁特性(导磁率),通过将带状的软磁性部件按照使该软磁性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多个线圈1中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构成。更具体而言,一对磁性部件21、22各自按照将对单面进行了绝缘被覆后的带状(带子状、条带状)的软磁性部件卷绕成螺旋状的、所谓的单饼卷绕方式形成。或者,一对磁性部件21、22各自按照在带状的软磁性部件中夹入较薄的绝缘片材之后卷绕成螺旋状的、所谓的单饼卷绕方式形成。该带状的软磁性部件例如按如下方式获得:将添加了纯铁系或低硅的柔软的磁性体轧制成带状,然后为使成为软磁性而对其进行退火处理。所述绝缘覆层、所述绝缘片材例如使用聚酰亚胺树脂等树脂。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a中,具备在轴向上被层叠的第1以及第2U相子线圈11u、12u而成的轮廓为圆柱状的U相线圈1u、具备在轴向上被层叠的第1以及第2V相子线圈11v、12v而成的轮廓为圆柱状的V相线圈1u、和具备在轴向上被层叠的第1以及第2W相子线圈11w、12w而成的轮廓为圆柱状的W相线圈1w,按照各中心点(轴芯)与等边三角形的各顶点一致的方式分别进行配置,按照使各轴向相互平行的方式并且按照其一个端在同一平面的方式进行排列设置。按照在U相、V相及W相的各线圈1u、1v、1w中的各芯部插入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u、12u;11v、12v;11w、12w的方式,分别配置具有规定磁特性的实心圆柱形状的极片3u、3v、3w。优选这些极片3u、3v、3w由即便在发生了磁饱和的情况下也为低磁滞损耗的材料形成。这种极片3u、3v、3w可通过利用热塑性的树脂来固化磁滞损耗较低的合金粉而形成。并且,一个磁性部件21为了大体覆盖如上述那样排列设置的3个U相、V相及W相线圈1u、1v、1w中的轴向的一个端部处的这些3个U相、V相及W相线圈1u、1v、1w所形成的一个面,按照成为被倒角后的大致等边三角形形状的横截面的方式卷绕带状的软磁性部件而形成,并且按照大体覆盖所述一个端部的所述一个面的方式被配置在该部分上。同样地,另一个磁性部件22为了大体覆盖如上述那样排列设置的3个U相、V相及W相线圈1u、1v、1w中的轴向的另一个端部处的这些3个U相、V相及W相线圈1u、1v、1w所形成的另一个面,而按照成为被倒角后的大致等边三角形形状的横截面的方式卷绕带状的软磁性部件而形成,并按照大体覆盖所述另一个端部的所述另一个面的方式被配置在该部分上。
在这种构成的3相变压器Tra中,因为采用利用一对磁性部件2夹持多个线圈1的构造,所以在U相中,若向U相线圈1u中的初级线圈(例如第1子线圈11u)供给交流电力,则由所述初级线圈形成磁场,由所述初级线圈所生成的磁场的磁通从所述初级线圈开始通过一个磁性部件21,并分别经由其余的V相线圈1v以及W相线圈1w之后通过另一个磁性部件22,然后回流至所述初级线圈。因而,U相线圈1u的次级线圈(例如第2子线圈12u)借助磁性部件2而与所述初级线圈磁耦合,借助电磁感应来传递所述初级线圈的交流电力,从而感应出规定电压。同样地,在V相中,若向V相线圈1v中的初级线圈(例如第1子线圈11v)供给交流电力,则由所述初级线圈形成了磁场,由所述初级线圈所生成的磁场的磁通从所述初级线圈开始通过一个磁性部件21,并分别经由其余的W相线圈1w以及U相线圈1u之后通过另一个磁性部件22,然后回流至所述初级线圈。因而,V相线圈1v的次级线圈(例如第2子线圈12v)借助磁性部件2而与所述初级线圈进行磁耦合,借助电磁感应来传递所述初级线圈的交流电力,从而感应出规定电压。并且,同样地,在W相中,若向W相线圈1w中的初级线圈(例如第1子线圈11w)供给交流电力,则由所述初级线圈形成了磁场,由所述初级线圈所生成的磁场的磁通从所述初级线圈开始通过一个磁性部件21,并分别经由其余的U相线圈1u以及V相线圈1v之后通过另一个磁性部件22,然后回流至所述初级线圈。因而,W相线圈1w的次级线圈(例如第2子线圈12w)借助磁性部件2而与所述初级线圈进行磁耦合,借助电磁感应来传递所述初级线圈的交流电力,从而感应出规定电压。一对磁性部件21、22作为使由线圈1所生成的磁通回流至该线圈1,并利用互感来对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进行耦合的磁性电路的一部分发挥功能。
因此,由这样的各线圈1u、1v、1w所生成的各磁感应线在上下端部被抵消。因而,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Tra不需要按照对线圈1u、1v、1w的侧面进行外包围的方式配置的芯部,所以无需如背景技术那样通过在环状的芯部上缠绕绕线来制造作为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等发挥功能的所述子线圈11u、12u;11v、12v;11w、12w。从而,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Tra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制造。
另外,因为磁性部件2是在将各相的线圈1u、1v、1w的各轴向作为法线方向的2平面上夹持各相的线圈1u、1v、1w的构造,即: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分别通过将带状的导体部件按照该导体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该线圈1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构成,所以在一对磁性部件21、22间的空间内,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的各导体部件大致沿着其磁感应线。因此,在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的各导体部件中,其涡流损耗被降低。
并且,这种3相变压器Tra例如能够利用下面的各工序进行制造。
为了形成线圈1u、1v、1w,将具有规定厚度且至少单面被绝缘被覆后的带状的导体部件准备子线圈的个数,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例子中准备6个。然后,这些被绝缘被覆后的6个导体部件分别从与中心(轴芯)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开始卷绕规定次数,这些之中的2个为一组,在轴向上隔着绝缘件4进行层叠,在这些轴芯部中分别插入配置极片3u、3v、3w。或者,这些被绝缘被覆的6个导体部件以2个为一组,在具备绝缘件4的极片3u、3v、3w上分别卷绕规定次数。由此,形成了将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u、12v;11v、12v;11w、12w层叠在轴向上的轮廓为圆柱状的线圈1u、1v、1w。
另一方面,为了形成一对磁性部件21、22,将具有规定厚度且至少单面被绝缘被覆后的带状的软磁性部件准备2个。这些被绝缘被覆后的2个软磁性部件分别从与中心(轴芯)相距规定距离的位置开始,按照其横截面成为被倒角后的等边三角形形状的方式卷绕规定次数。由此,一对磁性部件21、22各自被形成。
接下来,U相线圈1u、V相线圈1u以及W相线圈1w,按照各中心点(轴芯)与等边三角形的各顶点一致的方式进行配置,按照使各轴向相互平行的方式进行排列设置。
接下来,在这些被排列设置的U相线圈1u、V相线圈1u以及W相线圈1w中的轴向的一个端部,利用例如环氧树脂系等的高分子粘接剂粘接固定一个磁性部件21,在这些被排列设置的U相线圈1u、V相线圈1u以及W相线圈1w中的轴向的另一个端部,同样地粘接固定另一个磁性部件22。如此制造出3相变压器Tra。
如以上说明过的那样,本实施方式中3相变压器Tra因为是利用一对磁性部件21、22夹持U相、V相以及W相的3个线圈1u、1v、1w的构造,所以由各线圈1u、1v、1w生成的各磁感应线在上下端部被抵消,因而无需按照对线圈1u、1v、1w的侧面进行外包围的方式配置的芯部,因此无需如背景技术那样通过在环状的芯部上缠绕绕线来制造作为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等发挥功能的所述子线圈11u、12u;11v、12v;11w、12w。从而,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Tra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制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中,由于能够通过卷绕带状的软磁性部件来制造磁性部件2(21、22),所以本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能够容易地制造。而且,如后述,例如利用压力成型或加热、粘接剂等对软磁性粉末进行成型而形成的磁性部件2,能够利用压力机一并制作,在低成本化方面存在优点,但另一方面,在较大的磁性部件2的情况下由于会使压力设备变得大型化因而不适合。相对于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磁性部件2如上述那样卷绕带状的软磁性部件而形成,因而除了小尺寸之外,在大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制造,也可实现低成本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中,因为上述被卷绕后的软磁性部件之间被绝缘件绝缘,所以径向的电阻变高,其结果能够有效地抑制磁性部件2中的涡电流。而且,为了降低涡流损耗,也可将软磁性部件的厚度设为所谓的趋肤厚度δ以下。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中,磁性部件2(21、22)所产生的磁致伸缩效应也能得到抑制。图3是用于说明磁致伸缩效应的图。图3(A)示出无磁场的无磁场下的情况,图3(B)示出有磁场的有磁场下的情况。即,在无磁场的无磁场下的磁性材料中,如图3(A)所示,处于由电子的自旋所引起的微小磁铁中的NS极的方向不一致的状态(面向各种方向的随机状态),而在施加了磁场的有磁场下的磁性材料中,如图3(B)所示,由于所述微小磁铁中的NS极的方向一致,因此在整个磁性材料中会产生向规定的一个方向膨胀且向规定的另一个方向收缩的形变(磁致伸缩)。在本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中,由于磁致伸缩效应而使得在带状的软磁性部件中的长度方向上会产生伸缩,但是因为带状的软磁性部件被卷绕,所以所述伸缩被周方向上的卷绕松弛以及缩紧所吸收,从而即便产生所述伸缩,径向的伸缩也被缩小至1/π(π为圆周率)~1/3,因此所述磁致伸缩效应得到抑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a中,因为采用了下述构造,即:子线圈11u、12u;11v、12v;11w、12w通过使导体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由该多个子线圈11u、12u;11v、12v;11w、12w构成的该线圈1u、1v、1w的轴向来卷绕带状的长条形导体部件而构成,并且磁性部件2在将这些多个线圈1u、1v、1w的轴向作为法线方向的2平面上夹持这些多个线圈1u、1v、1w,所以,可以按照使子线圈11u、12u;11v、12v;11w、12w的导体部件大致沿着磁感应线的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因而,本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能够降低线圈1(子线圈11、12)中的涡流损耗。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a中,可提供将多个子线圈11、12在轴向上层叠而成的3相变压器Tra。
下面,对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中的部分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将多个子线圈层叠在该线圈的轴向上,而第2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b如图4所示那样层叠在该线圈的径向上而构成。其中,在图4中,与和图1相应的图2同样地,示出从某1个线圈例如u相的线圈6u的轴芯到外周的范围。另外,因为第2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b的俯视图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的俯视图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这种第2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b构成为具备多个线圈6、和用于使由各线圈6所生成的磁通大致集中地通过的磁性部件2。因为该第2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b的磁性部件2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a的磁性部件2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第2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b被用于具有U相、V相及W相的3相交流电力的用途,因此多个线圈6构成为具备:在U相中被使用的U相线圈6u、在V相中被使用的V相线圈6v、以及在W相中被使用的W相线圈6w这3个线圈。
这3个线圈6(6u、6v、6w)各自具备多个子线圈。这些多个子线圈各自通过夹着绝缘件(省略图示)卷绕带状的长条形导体部件规定次数而构成。多个子线圈可以为任意个数,例如可以为根据变压器Trb的使用而适当设计的个数,但是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多个子线圈由外侧以及内侧的2个线圈构成,即:由外线圈61以及内线圈62构成。外线圈61和内线圈62隔着绝缘件而在径向上被层叠。
这种构成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b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Tra同样的作用效果,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Trb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制造。并且,根据第2实施方式,可提供将多个线圈6在径向上层叠而成的变压器Trb。
下面,对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3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的构成的立体图。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中的部分剖视图。
第1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将多个子线圈层叠在该线圈的轴向上,而第3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c如图5以及图6所示那样,多个子线圈通过卷绕夹着绝缘件而重叠的带状的多个导体部件而构成。其中,在图6中,与和图1相应的图2同样地,示出从某1个线圈例如u相的线圈7u的轴芯到外周的范围。
这种第3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c构成为具备多个线圈7、和用于使由各线圈7所生成的磁通大致集中地通过的磁性部件2(21、22)。因为该第3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c的磁性部件2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a的磁性部件2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第3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c被用于具有U相、V相及W相的3相交流电力的用途,因此多个线圈7构成为具备:在U相中被使用的U相线圈7u、在V相中被使用的V相线圈7v、以及在W相中被使用的W相线圈7w这3个线圈。
这3个线圈7(7u、7v、7w)各自具备多个子线圈。该多个子线圈可以为任意个数,例如可以为根据3相变压器Trc的规格而适当设定的个数,但是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该多个子线圈由4个线圈构成,即:由第1~第4子线圈71~74构成。这些多个子线圈71~74如图5以及图6所示,通过卷绕夹着绝缘件而重叠的带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长条形导体部件规定次数而构成。并且,虽然多个子线圈71~74可以为单饼构造,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以及图6所示由双饼构造构成。
第1至第4子线圈71、72、73、74的各两端部Tma1、Tma2;Tmb1、Tmb2;Tmc1、Tmc2;Tmd1、Tmd2作为连接端子发挥功能。并且,为了由第2子线圈72、第3子线圈73以及第4子线圈74来形成1个线圈,第2子线圈72的另一个端部Tmb2和第3子线圈的一个端部Tmc1被电连接,并且第3子线圈73的一个端部Tmc2和第4子线圈的一个端部Tmd1被电连接。因此,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的3相变压器Trc中,第1子线圈71成为将其两端部Tma1、Tma2作为连接端子的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第2至第4子线圈72、73、74成为将第2子线圈12的一个端部Tmb1以及第4子线圈74的另一个端部Tmd2作为连接端子的次级线圈(或者初级线圈)。
在将为1以上的整数且互不相同的数设为m、n的情况下,多个子线圈71~74通过卷绕夹着绝缘件而重叠的带状的(m+n)个导体部件而构成,所述m个导体部件在所述m为2以上的情况下串联连接,所述n个导体部件在所述n为2以上的情况下串联连接。通过采用这种构成,由此多个子线圈71~74由m∶n的2个子线圈构成,所以3相变压器Trc能够将2个子线圈之间的电压比设为m∶n。
此外,在这种构成的子线圈71~74中,优选所述m个导体部件的厚度∶所述n个导体部件的厚度=n∶m。通过采用这种构成,由此,(m片)×(所述m个导体部件的厚度)=(n片)×(所述n个导体部件的厚度),所以能够将各子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以及所述次级线圈)71~74的厚度设定得相等,能够提供这样的各子线圈71~74的厚度相等的变压器Tra。
这种双饼构造的子线圈71~74例如能够利用下面的各工序进行制造。
图7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中的双饼构造的线圈的制造方法的图。首先,将具有规定厚度且至少对单面进行了绝缘被覆后的带状的导体部件准备子线圈的个数。以下,说明制造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的3相变压器Trc中的3个线圈7(7u、7v、7w)的其中一个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为了制造子线圈71~74而准备4个导体部件。当然,即便是任意个数的导体部件,也能够同样地实施各工序。接下来,这些被绝缘被覆后的4个导体部件按照被绝缘件电绝缘的方式依次重叠(依次层叠),如图7(A)所示,该重叠后的4个导体部件(重叠导体部件SB)从其两端开始分别进行卷绕,其中间部分利用例如塑性成形的方式在包括带状的重叠导体部件SB的平面内在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宽度方向)上弯曲规定角度。接下来,如图7(B)所示,该弯曲后的部分与中心卷绕框架CF的外周面抵接,该重叠导体部件SB以该抵接点作为起点,按照成为规定的卷绕数的方式缠绕在中心卷绕框架CF的外周面,将中心卷绕框架CF作为卷绕框架来进行DP卷绕(双饼卷绕)。接下来,当重叠导体部件SB在中心卷绕框架CF上缠绕结束时,如图7(C)所示,中心卷绕框架CF被拔除,从而形成了由第1~第4子线圈71~74构成的第U相线圈7u。并且,重叠导体部件SB的卷绕剩余端成为第1至第4子线圈71、72、73、74的各连接端子Tma1、Tma2;Tmb1、Tmb2;Tmac、Tmc2;Tmd1、Tmd2。而且,为了利用第2至第4子线圈72、73、74来形成1个线圈,这些各连接端子Tmb1、Tmb2;Tmac、Tmc2;Tmd1、Tmd2如上述那样进行接线。根据这样的步骤,制作出双饼构造的多个子线圈71~74。
这种构成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c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Tra同样的作用效果,尤其是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Trc能够利用1次的卷绕工序构成多个子线圈71~74,因而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制造。
下面,对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4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的构成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中的线圈的接线状态的图。
第1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a将多个子线圈层叠在该线圈的轴向上,而第4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d如图8所示那样,多个线圈8(8u-1、8u-2;8v-1、8v-2;8w-1、8w-2)按照该多个线圈8的各轴向相互平行的方式排列设置在同一平面上。其中,在图8中示出移除了一个磁性部件21之后的状态下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d的俯视图。
这样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3相变压器Trd构成为具备多个线圈8、和用于使由各线圈8所生成的磁通大致集中地通过的磁性部件2。该第4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d的磁性部件2,除了横截面为圆圈(doughnut)形状的横截面而非如第1实施方式那样的大致等边三角形形状的横截面这一点之外,其余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a的磁性部件2(21、22)同样,所以省略其说明。
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第4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d被用于具有U相、V相及W相的3相交流电力的用途,因此多个线圈8构成为具备:在U相中被使用的U相线圈8u、在V相中被使用的V相线圈8v、以及在W相中被使用的W相线圈8w,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U相线圈8u、V相线圈8v及W相线圈8w各自为多个,该多个U相线圈8u、多个V相线圈8v及多个W相线圈8w按照使各线圈8的各轴向相互平行的方式、且按照其一个端为同一平面的方式,依次排列成环状来进行排列设置。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各相的线圈8u、8v、8w各自构成为具备2个线圈,即具备第1以及第2线圈。即,U相线圈8u具备第1U相线圈8u-1和第2U相线圈8u-2。V相线圈8v具备第1V相线圈8v-1和第2V相线圈8v-2。W相线圈8w具备第1W相线圈8w-1和第2W相线圈8w-2。
这些各相的第1以及第2线圈8u-1、8u-2;8v-1、8v-2;8w-1、8w-2各自可以是第1~第3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a~Trc中的线圈1、6、7的任何构造,但是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采用第3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c中的线圈7的构造。即,第4实施方式的3相变压器Trd中的各线圈8u-1、8u-2;8v-1、8v-2;8w-1、8w-2各自具备多个子线圈。该多个子线圈可以为任意个数,例如可以为根据3相变压器Trd的规格而适当设计的个数,但是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例子中,该多个子线圈分别由3个线圈构成,即由第1~第3子线圈81~83构成。这些多个子线圈81~83通过卷绕夹着绝缘件(省略图示)而重叠的带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长条形导体部件规定次数而构成。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线圈8u-1、8u-2;8v-1、8v-2;8w-1、8w-2各自以单饼构造构成。
如图9所示,第1至第3子线圈81、82、83的各两端部Tm11、Tm12;Tm21、Tm22;Tm31、Tm32作为连接端子发挥功能。并且,为了由第2子线圈82及第3子线圈83形成1个线圈,第2子线圈82的另一个端部Tm22和第3子线圈83的一个端部Tm31被电连接。因此,在图8以及图9所示的例子的3相变压器Trd中,第1子线圈81成为将其两端部Tm11、Tm12作为连接端子的初级线圈(或者次级线圈),第2以及第3子线圈82、83成为将第2子线圈82的一个端部Tm21以及第3子线圈83的另一个端部Tm32作为连接端子的次级线圈(或者初级线圈)。
这种构成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变压器Trd也起到与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Tra同样的作用效果,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Trd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制造。并且,根据第4实施方式,能够提供将多个线圈8u、8v、8w排列设置而成的3相变压器。
下面,对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5实施方式)
图1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单相转换器的构成的图。图10(A)是其俯视图,图10(B)是其立体图。在第1至第4实施方式中为多相转换器Tra~Trd,而第5实施方式中的转换器为基于与第1至第4实施方式中的多相转换器Tra~Trd同样的想法的单相转换器。
这种构成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单相转换器Tre构成为具备:多个线圈9,各自具备初级线圈91以及次级线圈92;和磁性部件2(21、22),用于使由初级线圈91以及次级线圈92所生成的磁通大致集中地通过。
初级线圈91虽然可以通过卷绕例如截面为○形状或□形状等的已绝缘被覆的导电性线材而构成,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1至第4实施方式中的第1以及第2子线圈同样地,通过将带状的导体部件按照该导体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该初级线圈91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构成。更具体而言,初级线圈91按照将对单面进行了绝缘被覆之后的带状的导体部件以螺旋状卷绕规定次数即以所谓的单饼卷绕方式形成。或者,初级线圈91按照在带状的导体部件中夹入较薄的绝缘片材之后以螺旋状卷绕规定次数即以所谓的单饼卷绕方式形成。次级线圈92也与初级线圈91同样。
磁性部件2与第1至第4实施方式中的磁性部件2同样地由一对部件21、22构成,该一对部件21、22按照分别覆盖多个线圈9(91、92)中的轴向的两端部分的方式分别被配置在各两端。即,本实施方式的单相变压器Tre是将多个线圈9(91、92)在其轴向上利用一对磁性部件21、22进行夹持的构造。磁性部件2(21、22)具有例如与规格等相应的规定磁特性(导磁率),通过将带状的软磁性部件按照该软磁性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多个线圈9(91、92)中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构成。更具体而言,一对磁性部件21、22各自按照将对单面进行了绝缘被覆之后的带状的软磁性部件卷绕成螺旋状的、所谓的单饼卷绕方式形成。或者,一对磁性部件21、22各自按照在带状的软磁性部件中夹入较薄的绝缘片材之后卷绕成螺旋状的、所谓的单饼卷绕方式形成。
并且,这些初级线圈91以及次级线圈92按照使各线圈9(91、92)的各轴向相互平行的方式、且按照其一个端在同一平面的方式、进而按照隔开规定间隔地相邻的方式被排列设置。与之相应,磁性部件2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其横截面具有平行部分的长圆形状(将形状和形状的端部连接之后的形状)。
在这种构成的单相变压器Tre中,因为采用利用一对磁性部件2(21、22)夹持初级线圈91以及次级线圈92的构造,所以若向初级线圈91供给交流电力,则由初级线圈91形成磁场,由初级线圈91所生成的磁场的磁通从初级线圈91开始通过一个磁性部件21,并经由次级线圈92之后通过另一个磁性部件22,然后回流至初级线圈91。因而,次级线圈92借助一对磁性部件21、22而与初级线圈91磁耦合,借助电磁感应来传递初级线圈91的交流电力,从而感应出规定电压。一对磁性部件21、22作为使由初级线圈91所生成的磁通回流至该线圈91,并利用互感来耦合初级线圈91和次级线圈92的磁性电路的一部分发挥功能。这种构成的单相变压器Tre不需要以外包围线圈9(91、92)的侧面的方式配置的芯部,所以无需如背景技术那样通过在环状的芯部上缠绕绕线来制造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从而,这种构成的单相变压器Tre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制造。
另外,因为磁性部件2是在将各线圈91、92的各轴向作为法线方向的2平面上夹持各线圈91、92的构造,即:初级线圈91以及次级线圈92分别通过将带状的导体部件按照该导体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该线圈91、92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构成,所以在一对磁性部件21、22间的空间内,初级线圈91以及次级线圈92的各导体部件大致沿着其磁感应线。因此,在初级线圈91以及次级线圈92的各导体部件中,其涡流损耗降低。
此外,在上述的第1至第5实施方式中,虽然磁性部件2是卷绕带状的软磁性部件而成的部件,但是从容易成形所期望的形状的观点出发,磁性部件2也可以是对软磁性体粉末进行成形而得到的部件。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以及单相变压器Tre能够容易地形成磁性部件2,也能够降低其铁损。再者,磁性部件2也可以是对软磁性粉末和非磁性粉末的混合物进行成形而得到的部件。能够比较容易地调整软磁性粉末和非磁性粉末的混合比率,并通过适当地调整所述混合比率,由此可以将磁性部件2中的所述规定磁特性分别容易地实现为所期望的磁特性。
该软磁性粉末为强磁性的金属粉末,更具体而言,例如举出:纯铁粉、铁基合金粉末(Fe-Al合金、Fe-Si合金、铁硅铝合金、坡莫合金等)以及非晶质粉末、进而在表面上形成有磷酸系化学合成膜等电绝缘覆膜的铁粉等。这些软磁性粉末能够利用公知手段来制造,例如以喷雾法等进行微粒子化的方法、或者在将氧化铁等微粉碎之后将其还原的方法等。另外,一般在导磁率相同时饱和磁通密度大,所以软磁性粉末尤其优选为例如上述纯铁粉、铁基合金粉末以及非晶质粉末等的金属系材料。基于这种软磁性粉末的磁性部件2例如能够利用压粉形成等公知的惯用手段来形成。
另外,在上述的第1至第5实施方式中,也可在多个线圈1、6、7、8、9与磁性部件2之间所产生的间隙内,进一步填充热传递部件。在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以及单相变压器Tre中,因为在所述间隙内填充了热传递部件,所以由各线圈1、6、7、8、9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借助所述热传递部件而传导至磁性部件2。因而,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以及单相变压器Tre能够改善其散热性。所述热传导部件例如能够举出热传导性较好的高分子部件(较高的传导率的高分子部件)。该高分子部件例如为粘接性优良的环氧树脂系的树脂等。利用这种高分子部件将各线圈1、6、7、8大致固定于磁性部件2,这样的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以及单相变压器Tre也可以降低因磁致伸缩所引起的振动。又例如,所述热传导部件可以是BN陶瓷(氮化硼陶瓷)等的绝缘件,也可以用化合物进行填充。利用这种热传导部件还能够改善绝缘性。
此外,在上述的第1至第5实施方式中,各线圈1、6、7、8、9的所述导体部件的厚度优选为与被提供给该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以及单相变压器Tre的交流电力的频率相对应的趋肤厚度的1/3以下。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以及单相变压器Tre能够降低涡流损耗。一般,在线圈中流动的电流仅在到趋肤厚度δ为止的范围内进行流动,不会在整个导体截面内均匀流动电流。因此,通过将导体部件的厚度t设定在趋肤厚度δ以下,从而能够减少涡流损耗。在将交流电力的角频率设为ω、将导体部件的导磁率设为μ、将导体部件的电导率设为ρ的情况下,趋肤厚度δ一般为δ=(2/ωμρ)1/2。
另外,在上述的第1至第4实施方式中,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为了对应于3相交流电力而例举出具备U相、V相及W相的3个线圈1、6、7、8的3相变压器Tr,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相数的变压器Tr。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例如可以是对应于2个相的2相变压器Tr。
并且,也可构成具备包括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Tr(Tra、Trb、Trc、Trd)以及单相变压器Tre之中的至少一个的串联连接的多个变压器的变压系统。在这种构成的变压系统中,因为由多级的变压器构成,所以能够利用各变压器依次进行变压,因而施加给1个变压器的电压被降低,在绝缘破坏方面是有效的,并且每个变压器的负载得以减轻。
并且,在上述的第1至第5实施方式及其的变形方式中,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61、62;71、72;81、82和初级线圈91、次级线圈92中的导体部件,可以进一步具备软磁性体部件,该软磁性体部件被配置在与多个线圈1、6、7、8、9的轴向正交的一个侧面。通过采用这种构成,因为在与轴向正交的导体部件的一个侧面配置了软磁性体部件,所以多个线圈1、6、7、8、9部分中的导磁率变得更高,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电感,因此能够抑制损耗。因而,通过使用这种构成的多个线圈1、6、7、8、9,可提供电感更大且低损耗的变压器。
图11是用于说明变形方式中的线圈部分的构成的图。在图11中,示出这种构成的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61、62;71、72;81、82和初级线圈91、次级线圈92中的一部分的线圈Co。
更具体而言,在这些上述的多个线圈1、6、7、8、9中,在其变形方式下,线圈Co如图11所示具备:带状的长条的规定材料的导体部件Cn;被配置在与轴向正交的导体部件Cn的一个侧面的、规定材料的软磁性体部件Ma;和隔着软磁性体部件Ma被配置在与轴向正交的导体部件Cn的一个侧面的、规定材料的绝缘件In,其中这些导体部件Cn、软磁性体部件Ma以及绝缘件In按照依次层叠的方式一起被卷绕。即,这些导体部件Cn、软磁性体部件Ma以及绝缘件In在被依次重叠捆绑之后被共同卷绕成螺旋状。
在第1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这样的导体部件Cn、软磁性体部件Ma以及绝缘件In以依次被层叠的方式一起进行卷绕而成的2个线圈进一步在轴向上层叠,由此构成了第1实施方式的第1以及第2子线圈11、12中的变形方式的各线圈。在第2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这样的导体部件Cn、软磁性体部件Ma以及绝缘件In以依次被层叠的方式一起进行卷绕而成的2个线圈进一步在径向上层叠,由此构成了第2实施方式的第1以及第2子线圈61、62中的变形方式的各线圈。并且,在第3实施方式中,通过使这样的导体部件Cn、软磁性体部件Ma以及绝缘件In依次层叠而成的4组部件进一步地以依次层叠的方式进行卷绕,由此构成了第3实施方式的第1以及第2子线圈71、72中的变形方式的各线圈。第4实施方式中的第1及第2子线圈81、82、以及第5实施方式中的初级线圈91及次级线圈92也是同样的。
例如,可以在带状的长条的铜的带子上重叠同样的带状的长条的铁的带子以及同样的带状的长条的绝缘件的带子,由此软磁性体部件Ma被配置在导体部件Cn的一个侧面。又例如,软磁性体部件Ma也可利用例如镀覆(电解镀等)或蒸镀等而被覆形成在导体部件Cn上,从而在导体部件Cn的一个侧面配置软磁性体部件Ma。例如,对铜的带子镀铁。又例如,软磁性体部件Ma也可利用热压接等而压接形成,从而软磁性体部件Ma被配置在导体部件Cn的一个侧面。例如,通过使铜的带子和铁的带子进行重叠,并在加热的同时施加载荷,从而形成了将铜和铁压接之后的带子。在这些例子中,所述铜为导体部件Cn的一例,所述铁为软磁性体部件Ma的一例。在这些的一个侧面形成了铁的层(薄膜)之后的铜带子中,因为铜的导电率比铁的导电率约大一个数量级左右,所以电流主要在铜部分中流动。此外,在上述中,虽然软磁性体部件Ma被直接配置在导体部件Cn的一个侧面,但是也可隔着绝缘件而间接配置在导体部件Cn的一个侧面。
软磁性体部件Ma的厚度(软磁性体部件Ma的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优选为被提供给线圈Co的交流电力的频率所对应的趋肤厚度δ以下。通过采用这种构成,能够降低涡流损耗的产生。
另外,导体部件Cn的宽度(轴向的长度)和软磁性体部件Ma的宽度(轴向的长度)既可以相同(既可以一致),也可以不同。为了使软磁性体部件Ma的两端部与磁耦合部件2(21、22)抵接,优选软磁性体部件Ma的宽度比导体部件Cn的宽度长。
在第1至第5实施方式中,若想要进一步增大其电感,则需要增大多个线圈1、6、7、8、9的卷绕数(圈数),从而需要更多的导体部件,并且装置会大型化。然而,通过采用本变形方式的所述构成,能够抑制导体部件的增大以及装置的大型化。例如,在利用铜带子形成线圈的情况下,仅使用比较便宜的纯铁系材料,便能够增大其电感。并且,在本变形方式中,因为在多个线圈1、6、7、8、9的部分设置软磁性体部件Ma,所以磁感应线也分散在多个线圈1、6、7、8、9的部分。因而,磁通密度降低,所以纯铁系材料固有的磁滞损耗的增大被有效地抑制,从而能够实现低损耗化。因此,可提供电感大且低损耗的变压器。
此外,在本变形方式中,采用在其芯部具备磁耦合部件的有芯线圈的情况下,优选所述磁耦合部件的导磁率为与具备软磁性体部件的线圈部分的平均导磁率等效的导磁率。具有这种导磁率的磁耦合部件例如是利用上述的软磁性体粉末而压粉形成的。通过在其芯部具备这种所述磁耦合部件,从而即便在采用有芯线圈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磁感应线向多个线圈1、6、7、8、9部分的分散,还能够维持针对于纯铁系材料固有的磁滞损耗的增大的抑制效果。
本说明书如上述那样公开了各种方式的技术,将其中的主要技术归纳如下。
一方式涉及的多相变压器具备多个线圈、和分别被配置在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轴向的两端的一对磁性部件,所述多个线圈各自具备多个子线圈。
在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中,因为采用利用一对磁性部件夹持多个线圈的构造,所以由所述多个线圈之中的1个线圈所生成的磁通,经由配置在该一个线圈的一个端部的磁性部件、其余线圈、以及被配置在该一个线圈的另一个端部的磁性部件而回流至所述1个线圈。因此,在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中,由各线圈所生成的磁感应线在上下端部被抵消。由此,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不需要按照对线圈的侧面进行外包围的方式配置的芯部,所以无需如背景技术那样通过在环状的芯部上缠绕绕线来制造作为初级线圈或次级线圈等发挥功能的所述子线圈。从而,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制造。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磁性部件是对软磁性体粉末进行成形而得到的。
根据该构成,因为由软磁性体粉末形成磁性部件,所以这种构成的变压器能够容易地形成磁性部件,还能够降低其铁损。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磁性部件通过将带状的软磁性部件按照使该软磁性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形成。
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通过卷绕带状的软磁性部件来制造磁性部件,所以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能够容易地制造,而且除了小尺寸之外,在大尺寸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制造。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在卷绕后的所述软磁性部件之间还具备绝缘层。
根据该构成,因为径向的电阻变高,所以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能够降低磁性部件中的涡流损耗。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多个子线圈各自通过将带状的导体部件按照使该导体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该线圈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形成。
根据该构成,因为子线圈通过使导体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由该多个子线圈构成的该线圈的轴向来卷绕带状的长条的导体部件而构成,所以采用在将这些多个线圈的轴向作为法线方向的2平面上由磁性部件夹持上述多个线圈的构造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使子线圈的导体部件大致沿着磁感应线的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因而,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能够降低线圈(子线圈)中的涡流损耗。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导体部件还具备配置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一个侧面的软磁性体部件。
根据该构成,因为在与轴向正交的导体部件的一个侧面配置了软磁性体部件,所以多个子线圈部分的导磁率变得更高,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大电感,因此能够抑制损耗。因而,可提供电感更大且低损耗的多相变压器。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软磁性体部件的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在提供给该多相变压器的交流电力的频率所对应的趋肤厚度以下。
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能够降低涡流损耗的产生。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件上被覆形成有所述软磁性体部件。
根据该构成,通过卷绕被覆有软磁性体部件的导体部件,从而能够更简单地制造软磁性体部件被配置在与轴向正交的导体部件的一个侧面的多相变压器。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导体部件上压接形成有所述软磁性体部件。
根据该构成,通过卷绕压接有软磁性体部件的导体部件,从而能够更简单地制造软磁性体部件被配置在与轴向正交的导体部件的一个侧面的多相变压器。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多个子线圈在该线圈的轴向上被层叠。
根据该构成,可提供将多个子线圈在轴向上层叠而成的多相变压器。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多个子线圈在该线圈的径向上被层叠。
根据该构成,可提供将多个子线圈在径向上层叠而成的多相变压器。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多个子线圈通过将夹着绝缘件而重叠的带状的多个导体部件进行卷绕而形成。
根据该构成,因为对夹着绝缘件而重叠的带状的多个导体部件进行卷绕,所以能够利用1次的卷绕工序来构成多个子线圈,因而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的制造变得容易。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在将为1以上的整数且互不相同的数设为m、n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导体部件为(m+n)个,在所述m为2以上的情况下,所述m个导体部件串联连接,在所述n为2以上的情况下,所述n个导体部件串联连接。
根据该构成,因为多个子线圈由m∶n的2个线圈构成,所以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能够将2个子线圈间的电压比设为m∶n,从而可提供这种m∶n的电压比的多相变压器。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m个导体部件的厚度∶所述n个导体部件的厚度=n∶m。
根据该构成,因为(m片)×(所述m个导体部件的厚度)=(n片)×(所述n个导体部件的厚度),所以能够将各子线圈的厚度设定得相等,从而可提供这种各子线圈的厚度相等的多相变压器。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多个线圈以使该多个线圈的各轴向互相平行的方式排列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根据该构成,可提供将多个线圈排列设置在同一平面上而成的多相变压器。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所述多相变压器还具备热传递部件,该热传递部件被填充于在所述多个线圈与所述磁性部件之间所产生的间隙内。
通过该构成,因为在所述间隙内填充了热传递部件,所以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能够将由各线圈所产生的热量借助热传递部件而传导至磁性部件,从而能够改善散热性。
另外,在另一方式中,在这些上述的多相变压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部件的厚度在与提供给该多相变压器的交流电力的频率相对应的趋肤厚度的1/3以下。
根据该构成,因为导体部件的厚度在与交流电力的频率相对应的趋肤厚度的三分之一以下,所以这种构成的多相变压器能够降低涡流损耗。其中,在将交流电力的角频率设为ω、将导体部件的导磁率设为μ、将导体部件的电导率设为ρ的情况下,趋肤厚度δ一般为δ=(2/ωμρ)1/2。
并且,另一方式涉及的变压系统为具备串联连接的多个变压器的变压系统,所述多个变压器之中的至少一个是这些上述的任一个多相变压器。
根据该构成,可提供具备上述的多相变压器的变压系统。并且,根据该构成,因为变压系统由多级的变压器构成,所以能够利用各变压器依次进行变压,因而施加给1个变压器的电压被降低,每个变压器的负载被减轻。
本申请的基础为2010年7月27日提出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愿2010-168543、以及2010年11月26日提出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愿2010-263745,其内容包括在本申请中。
为了表现本发明,以上参照附图并通过实施方式来适当且充分地说明了本发明,应该认识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容易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或改进。因此,可解释为: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施的变更方式或改进方式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权利要求的权利范围,则该变更方式或该改进方式就包括在该权利要求的权利范围内。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与以往相比容易制造的构造的多相变压器、以及将该多相变压器串联连接多个而成的变压系统。
Claims (18)
1.一种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线圈;和
分别配置在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轴向的两端的一对磁性部件,
所述多个线圈各自具备多个子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部件是对软磁性体粉末进行成形而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性部件通过将带状的软磁性部件按照使该软磁性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所述多个线圈中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卷绕后的所述软磁性部件之间还具备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线圈各自通过将带状的导体部件按照使该导体部件的宽度方向沿着该线圈的轴向的方式进行卷绕而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部件还具备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一个侧面上配置的软磁性体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软磁性体部件的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在提供给该多相变压器的交流电力的频率所对应的趋肤厚度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部件上被覆形成有所述软磁性体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部件上压接形成有所述软磁性体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线圈在该线圈的轴向上被层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线圈在该线圈的径向上被层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子线圈通过将夹着绝缘件而重叠的带状的多个导体部件进行卷绕而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为1以上的整数且互不相同的数设为m、n的情况下,所述多个导体部件为(m+n)个,
所述m个导体部件在所述m为2以上的情况下串联连接,
所述n个导体部件在所述n为2以上的情况下串联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m个导体部件的厚度∶所述n个导体部件的厚度=n∶m。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线圈按照使该多个线圈的各轴向互相平行的方式排列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相变压器还具备热传递部件,该热传递部件被填充于在所述多个线圈与所述磁性部件之间产生的间隙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相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体部件的厚度在与提供给该多相变压器的交流电力的频率相对应的趋肤厚度的1/3以下。
18.一种变压系统,具备串联连接的多个变压器,该变压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是权利要求1至4的任一项所述的多相变压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68543 | 2010-07-27 | ||
JP2010168543 | 2010-07-27 | ||
JP2010263745A JP4997330B2 (ja) | 2010-07-27 | 2010-11-26 | 多相変圧器および変圧システム |
JP2010-263745 | 2010-11-26 | ||
PCT/JP2011/004149 WO2012014424A1 (ja) | 2010-07-27 | 2011-07-22 | 多相変圧器および変圧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03894A true CN103003894A (zh) | 2013-03-27 |
CN103003894B CN103003894B (zh) | 2016-12-28 |
Family
ID=4552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3504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03894B (zh) | 2010-07-27 | 2011-07-22 | 多相变压器以及变压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63181B2 (zh) |
JP (1) | JP4997330B2 (zh) |
CN (1) | CN103003894B (zh) |
BR (1) | BR112013002058A2 (zh) |
WO (1) | WO2012014424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3410A (zh) * | 2020-08-03 | 2020-11-13 | 上海交通大学 | 具有通风冷却结构的多模块多绕组高频变压器组件及系统 |
CN113077956A (zh) * | 2021-03-19 | 2021-07-06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大功率高频五相磁集成变压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60194A (ja) * | 2010-07-27 | 2012-03-22 | Kobe Steel Ltd | 多相変圧器および変圧システム |
JP4997330B2 (ja) | 2010-07-27 | 2012-08-08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多相変圧器および変圧システム |
JP2014199902A (ja) * | 2013-03-15 | 2014-10-23 | 株式会社東芝 | 線路、スパイラルインダクタ、ミアンダインダクタ、ソレノイドコイル |
FR3015764B1 (fr) * | 2013-12-19 | 2016-02-05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Procede de bobinage en double-galette d'un conducteur |
KR101588705B1 (ko) * | 2014-02-14 | 2016-01-28 | 주식회사 솔루엠 | 초크 코일 |
CN106687616A (zh) * | 2014-09-18 | 2017-05-17 |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 | 金属氧化物的薄膜、具备该薄膜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太阳能电池及薄膜的制造方法 |
JP2018022783A (ja) * | 2016-08-04 | 2018-02-08 | 田淵電機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 |
DE102018206389A1 (de) * | 2018-04-25 | 2019-10-3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Dreiphasiger Transformato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50707A (en) * | 1954-04-15 | 1958-09-02 | Sylvania Electric Prod | Electromagnetic coils |
JPS58128713A (ja) * | 1982-01-27 | 1983-08-01 | Hitachi Ltd | 大電流用変圧器 |
JPS59168618A (ja) * | 1983-03-16 | 1984-09-22 | Hitachi Ltd | 変圧器巻線 |
JPS6136914A (ja) * | 1984-07-30 | 1986-02-21 | Tokuden Kk | 3相平面衝合型鉄心 |
JPH09275020A (ja) * | 1996-04-05 | 1997-10-21 | Meidensha Corp | 三角配置三脚鉄心形変圧器 |
CN2528092Y (zh) * | 2001-12-31 | 2002-12-25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环氧树脂浇注干式三相变压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68433A (en) * | 1954-04-15 | 1962-12-11 | Sylvania Electric Prod | Electromagnetic coils |
US3809035A (en) | 1971-08-25 | 1974-05-07 | Ballmatic Corp | Air admission valv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quipped with pollution control valve |
JPS4861921A (zh) | 1971-12-03 | 1973-08-30 | ||
JPS515180B2 (zh) | 1972-12-11 | 1976-02-18 | ||
JPS558896Y2 (zh) | 1975-01-23 | 1980-02-27 | ||
JPS54122316U (zh) | 1978-02-17 | 1979-08-27 | ||
JPS58114605A (ja) | 1981-12-28 | 1983-07-08 | Tokyo Keiki Co Ltd | レ−ダレフレクタ装置 |
JPS59218714A (ja) | 1983-05-26 | 1984-12-10 | Fuji Electric Co Ltd | 高周波電力回路用電磁機器 |
JPS60131014A (ja) | 1983-12-20 | 1985-07-12 |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 Ofケ−ブル延線方法 |
US4725804A (en) * | 1984-05-24 | 1988-02-16 | Square D Company | Electrostatic fork shield |
JPS6136912A (ja) * | 1984-07-30 | 1986-02-21 | Tokuden Kk | 3相衝合型リアクトル |
JPH01106413A (ja) | 1987-10-20 | 1989-04-24 | Toshiba Corp | 条巻線 |
JPH03280409A (ja) | 1990-03-29 | 1991-12-11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平面トランス |
US5315982A (en) * | 1990-05-12 | 1994-05-31 | Combustion Electromagnetics, Inc. | High efficiency, high output, compact CD ignition coil |
JPH0456303A (ja) | 1990-06-26 | 1992-02-24 | Yokogawa Electric Corp | 高周波用インダクタ |
JPH04293211A (ja) | 1991-03-22 | 1992-10-16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平面トランス |
JPH04350908A (ja) | 1991-05-28 | 1992-12-04 | Nippon Steel Corp | 薄形インダクタ/トランス |
JPH06132109A (ja) | 1992-09-03 | 1994-05-13 | Kobe Steel Ltd | 高周波用圧粉磁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H09180924A (ja) | 1995-12-27 | 1997-07-11 | Kobe Steel Ltd | 圧粉磁心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IL126748A0 (en) * | 1998-10-26 | 1999-08-17 | Amt Ltd | Three-phase transform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JP3892180B2 (ja) * | 1999-09-28 | 2007-03-14 | 株式会社電研精機研究所 | 障害波遮断変成器 |
JP4387769B2 (ja) | 2003-11-18 | 2009-12-24 | 株式会社東芝 | 巻鉄心及び変圧器 |
US7023311B2 (en) * | 2004-03-29 | 2006-04-04 |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 Overlapped superconducting inductive device |
US8227763B2 (en) * | 2009-03-25 | 2012-07-24 | Twin Creeks Technologies, Inc. | Isolation circuit for transmitting AC power to a high-voltage region |
JP4714779B2 (ja) * | 2009-04-10 | 2011-06-29 | 東光株式会社 |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とその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
JP2011142149A (ja) * | 2010-01-06 | 2011-07-21 |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 変圧器 |
JP4997330B2 (ja) | 2010-07-27 | 2012-08-08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多相変圧器および変圧システム |
-
2010
- 2010-11-26 JP JP2010263745A patent/JP499733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7-22 CN CN201180035045.7A patent/CN10300389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7-22 BR BR112013002058A patent/BR112013002058A2/pt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11-07-22 WO PCT/JP2011/004149 patent/WO201201442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7-22 US US13/809,393 patent/US926318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850707A (en) * | 1954-04-15 | 1958-09-02 | Sylvania Electric Prod | Electromagnetic coils |
JPS58128713A (ja) * | 1982-01-27 | 1983-08-01 | Hitachi Ltd | 大電流用変圧器 |
JPS59168618A (ja) * | 1983-03-16 | 1984-09-22 | Hitachi Ltd | 変圧器巻線 |
JPS6136914A (ja) * | 1984-07-30 | 1986-02-21 | Tokuden Kk | 3相平面衝合型鉄心 |
JPH09275020A (ja) * | 1996-04-05 | 1997-10-21 | Meidensha Corp | 三角配置三脚鉄心形変圧器 |
CN2528092Y (zh) * | 2001-12-31 | 2002-12-25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环氧树脂浇注干式三相变压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3410A (zh) * | 2020-08-03 | 2020-11-13 | 上海交通大学 | 具有通风冷却结构的多模块多绕组高频变压器组件及系统 |
CN113077956A (zh) * | 2021-03-19 | 2021-07-06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大功率高频五相磁集成变压器 |
CN113077956B (zh) * | 2021-03-19 | 2022-09-27 | 合肥工业大学 | 一种大功率高频五相磁集成变压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63181B2 (en) | 2016-02-16 |
BR112013002058A2 (pt) | 2016-05-24 |
CN103003894B (zh) | 2016-12-28 |
US20130113587A1 (en) | 2013-05-09 |
JP4997330B2 (ja) | 2012-08-08 |
WO2012014424A1 (ja) | 2012-02-02 |
JP2012049487A (ja) | 2012-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003894A (zh) | 多相变压器以及变压系统 | |
CN101454851B (zh) | 具有箔导体的盘绕式变压器及其制造方法 | |
JP5307105B2 (ja) | 複合型巻線素子ならびにこれを用いた変圧器、変圧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イズカットフィルタ用複合型巻線素子 | |
CN1998055B (zh) | 平板高压变压器装置 | |
TW201110162A (en) | Magnetic componen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EP3026683B1 (en) | Transformer,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former | |
CN108140478A (zh) | 线圈装置 | |
CN105074843A (zh) | 使用了Fe基纳米晶体软磁性合金的环状磁芯、以及使用其的磁性部件 | |
JP5399317B2 (ja) | リアクトル | |
KR100299893B1 (ko) | 트랜스 | |
CN105390226A (zh) | 芯及使用该芯的线圈装置 | |
US20050221126A1 (en) | Magnetic implement using magnetic metal ribbon coated with insulator | |
CN216389010U (zh) | 高频立绕电感器 | |
JP2007508711A (ja) | 制御可能誘導装置 | |
JP2012060194A (ja) | 多相変圧器および変圧システム | |
JP5010672B2 (ja) | 変圧器および変圧システム | |
JP2016039322A (ja) | コイル、及びコイル部品 | |
WO2013054473A1 (ja) | 巻線素子用コイルおよび巻線素子 | |
EP3631822A1 (en) | Thin transformer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same | |
KR101220110B1 (ko) | 비정질 마그네틱 코어를 이용한 고출력 펄스 전압 발생 장치 및 비정질 마그네틱 코어의 제조 방법 | |
WO2008111093A2 (en) | Transformers | |
JP2002231535A (ja) | 大電流用コイル。 | |
JP3079446U (ja) | 大電流用コイル。 | |
KR20200077902A (ko) | 자성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전력모듈 | |
JP2011238750A (ja) | 薄型トラン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