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84951B - 绿茶提取物 - Google Patents

绿茶提取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84951B
CN102984951B CN201180031022.9A CN201180031022A CN102984951B CN 102984951 B CN102984951 B CN 102984951B CN 201180031022 A CN201180031022 A CN 201180031022A CN 102984951 B CN102984951 B CN 1029849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green
extract
distillate
green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10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84951A (zh
Inventor
小林真一
寺泽纪子
牧秀树
长尾浩二
早川智
前川浩一郎
佐藤刚
长田晃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ry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Ogawa and Co Ltd
Suntory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gawa and Co Ltd, Suntory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Ogawa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84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49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849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849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8Extraction of water soluble tea constitu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40Tea flavour; Tea oil; Flavouring of tea or tea extract
    • A23F3/42Isolation or recuperation of tea flavour or tea oil
    • A23F3/426Isolation or recuperation of tea flavour or tea oil by distillation, e.g. stripping leaves; Recovering volatile gas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茶提取物,其通过包括以下工序1~5的工序获得:除去通过减压水蒸汽蒸馏而从绿茶茶叶中分馏出的馏出液的工序1,通过常压水蒸汽蒸馏对工序1的除去馏出液后的绿茶茶叶进行分馏而得到馏出液的工序2,对工序2的水蒸汽蒸馏后的绿茶茶叶残渣进行水提取而得到提取液的工序3,混合工序2的馏出液和工序3的提取液而形成绿茶提取物的工序4,和在100℃以下的温度加热处理工序4的绿茶提取物的工序5。该绿茶提取物可以用作容器装绿茶饮料用材料,用于制造具有高级绿茶茶叶所具有的那样的香甜的优质的绿色感和艳丽的花香、且加热杀菌时的香气下降和减少小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Description

绿茶提取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容器装绿茶饮料等饮料赋予优异的香味的绿茶提取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绿茶为代表的茶饮料滋润了日常生活,是日本人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近年来,茶所具有的抗氧化性受到瞩目,作为没有卡路里的健康饮品,绿茶饮料逐渐成为无糖饮料的代表。并且,最近,由于嗜好的多样化,市场上供应有各种茶饮料。
对于绿茶饮料来说,一般是将绿茶茶叶用水等水性溶剂提取而得到绿茶提取物,将该绿茶提取物进行浓度调整等而达到饮料浓度等后,密封入罐、PET瓶等密封容器后贩卖。但是,在用水性溶剂的提取中,不仅茶叶中所含的香气成分不能充分回收,而且由于在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时所进行的加热杀菌而使优良的香味显著损失,这是目前的现状。绿茶饮料是非常重视作为品质的香味、特别是香气的饮料,因此,对于容器装绿茶饮料的香味的改善,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良方法。例如,作为捕集利用茶叶的香气成分的香味优良的茶提取物,可举出:由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获得的杀菌工序后仍然具有优良的香味或风味的茶提取物(专利文献1):将茶叶用温水浸渍或湿润的工序1,用水蒸汽提取工序1的茶叶、回收馏出液的工序2,用水提取工序2的馏出残渣、回收提取液的工序3,混合工序2的馏出液和工序3的提取液的工序4;以及,由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获得的茶末味道浓烈的具有甜味的茶提取物(专利文献2)等:将茶末放在温水中制成浆液,将该浆液用逆流接触装置(SCC)处理,回收香料的第1工序;另外将茶叶用温水提取,除去固体成分后,进行活性碳处理,然后通过过滤除去活性碳,得到茶提取液的第2工序;混合由第1工序得到的香料和第2工序得到的茶提取液的第3工序。
另一方面,作为可以向绿茶、乌龙茶、红茶等嗜好饮料赋予平衡良好的香味的新的香料,可举出:含有水蒸汽蒸馏嗜好饮料用原料而得到的香料(A)和向逆流接触装置(SCC)供给嗜好饮料用原料而得到的香料(B)、且相对于1重量份香料(A)以0.01~100重量份的范围含有香料(B)的新的香料(专利文献3)。另外,作为改善香味的茶饮料用添加剂,可举出:含有2,3-二乙基-5-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或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的具有强烈饮用感的茶饮料用添加剂(专利文献4)、含有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的具有高级茶叶的浓烈甜味的茶饮料用添加剂(专利文献5)、含有茶提取物的活性碳处理物的具有高级茶叶的浓烈甜味的茶饮料用添加剂(专利文献6)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4104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670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3-33137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8-148604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7-167003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2007-1670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对改善容器装茶饮料的香味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能再现沏泡高级绿茶茶叶时所感受到的像新茶那样的香甜而艳丽的绿色感。另外,虽然作为容器装绿茶饮料的原料可以使用高级绿茶茶叶,但是原料的价格昂贵,而且即使通过提取可以回收优良的香气,但是随后的加热杀菌也会造成香气下降或变化。因此,罐装的绿茶饮料或聚乙烯瓶装的绿茶饮料等容器装绿茶饮料,很难提供优良的丰富的香气。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容器装绿茶饮料用材料,其可用于制造即使在使用廉价的低级绿茶茶叶作为原料的情况下也能制造出具有高级绿茶茶叶所拥有的那样的香甜的优质的绿色感和艳丽的花香、且加热杀菌时的香气下降或减少少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提供改善容器装绿茶饮料的香味的材料,研究了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虽然低级绿茶茶叶含有与高级绿茶茶叶同样的优质的香气成分,但该香气成分的含量比高级绿茶茶叶少。另外,低级绿茶茶叶中还含有高级绿茶茶叶中不含的不良的香气成分,这是其与高级茶叶相比香味差的原因之一。在绿茶的情况下,与最初摘取的一番茶(摘的第一趟新茶)相比,之后摘取的二番茶(即,第二次摘取的茶)、三番茶(即,第三次摘取的茶)、四番茶(即,第四次摘取的茶)具有被称为“粗茶味”的特有的香气,但不那么感受到一番茶那样的新鲜的艳丽的香味。本发明人等研究了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结果发现,二番茶、三番茶、四番茶这样的低级绿茶茶叶中所含的不良的香气成分可以通过减压水蒸汽蒸馏绿茶茶叶而除去,而且除去了不佳香气成分的绿茶茶叶通过常压水蒸汽蒸馏时,可以得到具有不差于高级绿茶茶叶的香甜的优质的绿色感和艳丽的花香的馏出液。另外,通过混合该馏出液和用水提取水蒸汽蒸馏后的绿茶茶叶残渣而得到的绿茶提取物,并在低温下进行加热处理,可以增强香甜的优质的绿色感和艳丽的花香。基于这一见解发现,通过以下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与使用高级绿茶茶叶作为原料时同等的香甜的优质的绿色感和艳丽的花香、且即使进行加热杀菌香味变化也少的绿茶提取物,所述方法包括,除去通过减压水蒸汽蒸馏从低级绿茶茶叶中回收的香气成分后,进行常压水蒸汽蒸馏,回收馏出液,混合该馏出液和用水提取水蒸汽蒸馏后的绿茶茶叶而得到的绿茶提取液,将得到的提取物在比以往更低的温度下进行加热杀菌。至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绿茶提取物,通过包括以下工序1~5的工序获得:
除去通过减压水蒸汽蒸馏而从绿茶茶叶中分馏出的馏出液的工序1,
通过常压水蒸汽蒸馏对工序1的除去馏出液后的绿茶茶叶进行分馏而得到馏出液的工序2,
对工序2的水蒸汽蒸馏后的绿茶茶叶残渣进行水提取而得到提取液的工序3,
混合工序2的馏出液和工序3的提取液而形成绿茶提取物的工序4,和
在100℃以下的温度加热处理工序4的绿茶提取物的工序5。
[2]上述[1]所述的绿茶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工序1中的减压水蒸汽蒸馏的条件为:水蒸汽蒸馏的减压度按表压计为-90~-30kPaG、空间速度(SV)为50~450h-1,其馏出量相对于原料茶叶为5~100%(质量比)。
[3]上述[1]或[2]所述的绿茶提取物,包括在工序4之前将工序3的提取液用选自鞣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的1种或2种以上的酶进行处理的工序5。
[4]一种饮料,其特征在于,添加有上述[1]~[3]任一项所述的绿茶提取物。
[5]上述[4]所述的饮料,其中,添加绿茶提取物的饮料含有用水提取绿茶茶叶而得到的茶提取液。
[6]上述[4]或[5]所述的饮料,其为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在稀释至饮料浓度而制成容器装绿茶饮料时,由于能够呈现出在用茶壶沏泡高级茶叶时所感受到的优良的风味(使人想起新鲜茶叶的甜的艳丽的绿色感),因此可以制造出以往从来没有过的充满高级感的容器装绿茶饮料。并且,由于其富含香气,因此可以不用添加香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1)原料绿茶茶叶
作为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的原料的绿茶茶叶是将山茶科的常绿树——山茶(Camellia sinensis)的芽、叶、茎收获后,通过加热处理而使茶叶中所含的氧化酶失活而得到的不发酵茶的一种,可举出煎茶、玉露、烧茶、粗茶、玉绿茶、茶末、焙茶、釜炒茶、沏末茶等。绿茶茶叶的种类、等级、产地、制法等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使用任何茶叶。或者,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绿茶茶叶1种或2种以上混合使用。
(2)绿茶提取物
本说明书中所说的绿茶提取物是指用水等水性溶剂从茶叶中提取出的茶提取液,而且是可用于稀释而制造茶饮料的茶饮料用材料,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特别是指上述茶提取液和通过水蒸汽蒸馏从绿茶茶叶中分馏而得到的馏出液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的Brix(白利糖度;每100g溶液的可溶性固体成分的重量[g])为10以下,特别优选将Brix调整为1~10。Brix超过10时,存在难以稳定地保存优良的风味的倾向。另外,进行使Brix超过10的浓缩时,也存在由于浓缩时的加热等而损害浓烈的自然的甜味等从香味角度来说不良的现象。另一方面,Brix小于1的绿茶提取物,存在浓烈的自然的甜味不足的倾向,另外,从经济角度来说也是不利的。
(3)工序1
在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的制造中,首先,在减压下水蒸汽蒸馏上述(1)原料绿茶茶叶,分离馏出的香气成分。通过该操作可以有效除去低级绿茶茶叶中所含的不良的香气成分。减压水蒸汽蒸馏的减压度没有特殊限定,通常按表压计为-90~-30kPaG的范围,更优选为-71~-31kPaG的范围。减压度按表压计超过-90kPaG时,有时香气成分的效力较弱,减压度按表压计小于-30kPaG时,有可能发生蒸出的香气。予以说明,本发明中所说的表压是指“大气压基准”。
减压水蒸汽蒸馏的空间速度(SV)没有限定,通常为50~450h-1的范围,更优选为100~350h-1的范围,另外,优选使用具有可测定并分馏馏出量的结构的蒸馏装置。空间速度小于50h-1时,在商业上提取时过度费时,因此不优选,而且由于过度花费时间,有时蒸出的香气变强而产生不利的情况,空间速度大于450h-1时,得到的香气成分的特性较弱,并且有可能效力不足。
馏出量通常相对于原料绿茶茶叶按质量比计为5~100%,更优选为5~15%。馏出量相对于原料绿茶茶叶为5%以下时,不能充分除去不良的香气成分,为100%以上时,良好的香气成分也会被馏出,最终往往会损坏所得绿茶提取物的风味。
(4)工序2
对通过减压水蒸汽蒸馏除去了不良香气成分的原料绿茶茶叶通过常压水蒸汽蒸馏回收馏出液。蒸馏条件优选空间速度(SV)为60~100h-1,另外,优选使用具有可测定并分馏馏出量的结构的蒸馏装置。馏出量一般相对于原料绿茶茶叶按质量比计优选为50~150%。在工序1中除去了不良香气成分的绿茶茶叶虽然不具有那么强的香气,但通过对其进行常压水蒸汽蒸馏,可以得到具有不差于高级绿茶茶叶的优良的香气的馏出液。通过常压水蒸汽蒸馏增加香气成分含量的原因虽然不甚明了,但是认为,这是因为,优良的香气成分在茶叶中以糖苷的形式存在,其通过常压水蒸汽蒸馏被水解,作为香气成分与水蒸汽一起被蒸馏出来。
(5)工序3
在工序3中,用水提取常压水蒸汽蒸馏后的绿茶茶叶残渣,得到提取液。水提取没有特殊限制,但优选可测定并分馏出提取量的装置,优选以滴注方式进行。提取温度没有特殊限定,优选为30~100℃。提取量没有特殊限制,相对于水蒸汽蒸馏前的原料绿茶茶叶,通常,按质量比计为100~1000%,更优选为200~700%。
得到的提取液可直接与工序2的馏出液混合而获得绿茶提取物(工序4)、通过进行酶处理,可以得到风味更优良的清澈性高的绿茶提取物。作为酶,没有特殊显著,可使用鞣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蛋白酶等通常用于制造茶饮料的酶,特别优选使用选自鞣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的1种或2种以上的酶。酶的使用量根据效力等而不同,以原料的绿茶茶叶的质量为基准,可举出0.01~100个单位/g的范围。
(6)工序4
通过混合工序2得到的馏出液和工序3得到的提取液,得到绿茶提取物。该绿茶提取物通过减压水蒸汽蒸馏可除去不良的香气成分,即使在使用低级绿茶茶叶作为原料的情况下,也能具有不差于使用高级茶叶的情况下的优良的风味(使人想起新茶的香甜的艳丽的绿色感)。
另外,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根据需要还可以添加抗坏血酸等抗氧化剂和/或碳酸氢钠等pH调节剂。
(7)工序5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通过包括将工序4得到的绿茶提取物在100℃以下进行加热处理的工序得到。通过进行该加热处理,绿茶提取物的香气的效力提高,因此可有效用于制造由于加热杀菌而导致香气下降的容器装绿茶饮料。
加热处理的条件必须在100℃以下进行,优选在75~100℃进行。加热处理的温度超过100℃时,由于香气效力提高而破坏了香味的平衡,有可能损失掉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的微妙的风味,另外低于75℃时,往往得不到所要求的香气的效力。作为通过加热处理提高香气效力的原因,认为从绿茶茶叶中提取出的优良的香气成分的糖苷通过加热处理被水解,作为香气成分产生是原因之一。
(8)绿茶提取物的使用
作为添加有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的饮料的例子,可举出;通过常规方法用热水、温水或冷水提取绿茶茶叶而得到的绿茶饮料(后述的实施例中,称为“基准茶饮料”)、适当调和绿茶的香味成分而得到的具有绿茶香味的调和饮料等,另外可举出:向绿茶饮料中添加各种健康材料而得到的各种混合茶饮料。
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相对于茶饮料,按固体成分换算,通常添加0.0001~5质量%的绿茶提取物。添加浓度小于0.0001质量%时,因人而异有时会感觉不到甜的风味,另一方面,添加浓度大于5质量%时,有时会感到绿色感稍浓。为了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添加量按茶提取物固体成分换算,最优选为0.0005~1质量%。进而,在使用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时,优选以饮料用的香味料组合物的形式进行制剂化使用。
一般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香味料组合物以相对于作为对象的食品添加0.1质量%左右的方式来调制,在这样调制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相对于该香味料组合物的含量通常为0.1~100质量%、优选为1~50质量%。添加绿茶提取物而制造的本发明的茶饮料的特征在于,即使在加热杀菌后依然具有优质的丰富的香气。在此,制造本发明茶饮料的加热杀菌条件优选为满足5~30左右的F值的条件。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I]水蒸汽蒸馏馏出液的制造及其评价
<实验例1>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0.2kg的馏出液,得到水蒸汽蒸馏部1-1。然后使容器体系内返回到常压,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2kg的馏出液,将得到的馏出液作为水蒸汽蒸馏部1-2。
<实验例2>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58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0.2kg的馏出液,将其除去。然后使容器体系内返回到常压,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2kg的馏出液,将得到的馏出液作为水蒸汽蒸馏部2。
<实验例3>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0.08kg的馏出液,将其除去。然后使容器体系内返回到常压,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2kg的馏出液,将得到的馏出液作为水蒸汽蒸馏部3。
<实验例4>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2.4kg的馏出液,将其除去。然后使容器体系内返回到常压,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2kg的馏出液,将得到的馏出液作为水蒸汽蒸馏部4。
<实验例5>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2kg的馏出液,将得到的馏出液作为水蒸汽蒸馏部5。
<实验例6>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馏出2kg的馏出液,将得到的馏出液作为水蒸汽蒸馏部6。
<试验例1>
对实验例1~6得到的水蒸汽蒸馏部进行官能评价。评价样品通过向蒸馏水中添加水蒸汽蒸馏部来调制。添加量为使水蒸汽蒸馏部为1质量%。评价由熟练的官能评价小组成员4名进行,对风味整体的强度、香甜的绿色感、艳丽的花香、粗茶味,分1(非常弱)~7(非常强)的7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分数的平均值如表1所示,意见如表2所示。
表1评价分数
Figure BPA00001657069400101
表2意见
Figure BPA00001657069400102
如表1、2所示可知,在只进行减压水蒸汽蒸馏或常压水蒸汽蒸馏的情况下(水蒸汽蒸馏部5、6),不能除去粗茶味,与此相比,在用减压水蒸汽蒸馏除去馏出液后进行常压水蒸汽蒸馏的情况下(水蒸汽蒸馏部1-2、2~4),粗茶味减少。
由于水蒸汽蒸馏部1-2的评价最高,因此,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采用实验例1的条件制作绿茶提取物。
[II]绿茶提取物的制造及其评价
<实施例1>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0.2kg的馏出液,将其除去。然后使容器体系内返回到常压,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2kg的馏出液。在水蒸汽蒸馏后立即用80℃的水提取茶叶,相对于原料茶叶,得到10kg(Brix 4.6)的提取液。对该提取液进行使用鞣酸酶和果胶酶的酶处理并进行过滤使之澄清化,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Brix43)0.47kg。向浓缩液中添加5g抗坏血酸,使之溶解,然后混合2kg馏出液,搅拌均匀。将混合而成的提取物在80℃加热杀菌30秒,得到绿茶提取物(Brix 8.4)。
<实施例2>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0.2kg的馏出液,将其除去。然后使容器体系内返回到常压,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2kg的馏出液。在水蒸汽蒸馏后立即用80℃的水提取茶叶,相对于原料茶叶,得到10kg(Brix 4.6)的提取液。对该提取液进行过滤使之澄清化,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Brix 43)0.47kg。向浓缩液中添加5g抗坏血酸,使之溶解,然后混合2kg馏出液,搅拌均匀。将混合而成的提取物在80℃加热杀菌30秒,得到绿茶提取物(Brix 8.4)。
<比较例1>
向调温至60℃的3kg水中加入0.1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搅拌5分钟,浸渍提取。提取后用100目的筛分离茶叶,进行冷却,过滤,使之澄清化,得到2.5kg的提取液。然后加入5g抗坏血酸使之溶解,将其在80℃加热杀菌30秒,得到绿茶提取液(Brix 0.58)。
<比较例2>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2kg的馏出液。在水蒸汽蒸馏后立即用80℃的水提取茶叶,相对于原料茶叶,得到10kg(Brix 4.6)的提取液。对该提取液进行使用鞣酸酶和果胶酶的酶处理并进行过滤使之澄清化,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Brix 43)0.47kg。向浓缩液中添加5g抗坏血酸,使之溶解,然后混合2kg馏出液,搅拌均匀。将其在80℃加热杀菌30秒,得到绿茶提取物(Brix 8.4)。
<比较例3>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2kg的馏出液。在水蒸汽蒸馏后立即用80℃的水提取茶叶,相对于原料茶叶,得到10kg(Brix 4.6)的提取液。对该提取液进行使用鞣酸酶和果胶酶的酶处理并进行过滤使之澄清化,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Brix 43)0.47kg。向浓缩液中添加5g抗坏血酸,使之溶解,然后混合2kg馏出液,搅拌均匀。将其在80℃加热杀菌30秒,得到绿茶提取物(Brix 8.4)。
<比较例4>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0.2kg的馏出液,将其除去。然后使容器体系内返回到常压,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2kg的馏出液。在水蒸汽蒸馏后立即用80℃的水提取茶叶,相对于原料茶叶,得到10kg(Brix 4.6)的提取液。对该提取液进行使用鞣酸酶和果胶酶的酶处理并进行过滤使之澄清化,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Brix43)0.47kg。向浓缩液中添加5g抗坏血酸,使之溶解,然后混合2kg馏出液,搅拌均匀,得到绿茶提取物(Brix 8.4)。
<比较例5>
向水蒸汽蒸馏机中装入2kg秋冬粗茶的沏末茶,向其中均匀散布35℃的水1kg后,静置10分钟使之湿润。湿润完成后减压至按表压计-54kPaG,然后在SV(空间速度)325h-1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0.2kg的馏出液,将其除去。然后使容器体系内返回到常压,在常压下进行水蒸汽蒸馏,相对于原料茶叶,馏出2kg的馏出液。在水蒸汽蒸馏后立即用80℃的水提取茶叶,相对于原料茶叶,得到10kg(Brix 4.6)的提取液。对该提取液进行使用鞣酸酶和果胶酶的酶处理并进行过滤使之澄清化,进行减压浓缩,得到浓缩液(Brix43)0.47kg。向浓缩液中添加5g抗坏血酸,使之溶解,然后混合2kg馏出液,搅拌均匀。将混合而成的提取物在120℃加热杀菌240秒,得到绿茶提取物(Brix 8.4)。
<试验例2>
对实施例1、2和比较例1~5得到的绿茶提取物和绿茶提取液进行官能评价。评价样品通过向蒸馏水中添加绿茶提取物来调制。添加量为1质量%。评价由熟练的官能评价小组成员4名进行,对风味整体的强度、香甜的绿色感、艳丽的花香、粗茶味、烧焦的香气,分1(非常弱)~7(非常强)的7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分数的平均值如表3所示,意见如表4所示。
表3评价分数
表4意见
Figure BPA00001657069400142
由表3、4的结果可知,由实施例1和2制作的绿茶提取物与比较例相比,被称为粗茶味的低级绿茶茶叶中所含的不良风味减少,另一方面,犹如使人想起高级绿茶茶叶那样的香甜的绿色感和艳丽的花香强,整体的风味效力也强。特别是实施例1的绿茶提取物的效果显著。实施例2的绿茶提取物除了略微感到苦涩味以外,与实施例1的效果基本相同。另外,比较例4、5虽然可以降低粗茶味,但与实施例1、2相比,绿色感和花香均较弱,确认由100℃以下的加热处理引起香气效力的提高。
[III]添加绿茶提取物的茶饮料的制造及其评价
<实施例3>绿茶饮料的制造
向调温至70℃的2100g水中加入普通的煎茶70g,进行5分钟的搅拌提取,提取后,用140目分离茶叶,冷却至20℃以下,冷却后,在6300rpm下离心分离5分钟,得到澄清液后,加入3.7g的碳酸氢钠和4g维生素C,再加入纯水至10L,得到基准茶饮料。通过将基准茶饮料在130℃下杀菌1分钟,得到对照品饮料1。另一方面,通过向基准茶饮料中添加0.2%(质量比)实验例1得到的水蒸汽蒸馏部1-1后,在130℃下杀菌1分钟,得到对照品饮料2;通过向基准茶饮料中添加0.2%(质量比)实验例1得到的水蒸汽蒸馏部1-2后,在130℃下杀菌1分钟,得到对照品饮料3;通过向基准茶饮料中添加水蒸汽蒸馏部1-1和1-2各0.2%(质量比)后,在130℃下杀菌1分钟,得到对照品饮料4;通过向基准茶饮料中添加0.2%(质量比)比较例4得到的绿茶提取物(Brix 8.4)后,在130℃下杀菌1分钟,得到对照品饮料5。另外,通过向基准茶饮料中添加0.2%(质量比)实施例1得到的绿茶提取物(Brix 8.4)后,在130℃下杀菌1分钟,得到本发明品饮料。
然后,对基准茶饮料、对照品饮料1~5及本发明品饮料,通过专门小组成员进行官能评价。
在官能评价中,对于清爽的香味(香甜的绿色感及艳丽的花香)、后味的余味及风味整体的强度,由专业小组成员8名,分6个等级(5分:感觉显著强烈,4分:感觉强烈,3分:有感觉,2分:略有感觉,1分:感觉微弱,0分:完全感觉不到)进行评价,计算出其平均值。
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由表5所示可知,本发明品饮料与对照品饮料相比,具有高级茶叶所具有的那样的清爽的香味和后味的余味。另外,由表6所示可知,加热杀菌时的香气下降和减少小。
表5:评价结果
表6评价结果
Figure BPA00001657069400162
产业实用性
通过在茶饮料中添加本发明的绿茶提取物,可以提供具有高级茶叶所具有的那样的清爽的香味和后味的余味、且加热杀菌时的香气下降和减少小的茶饮料。

Claims (5)

1.一种绿茶提取物,通过包括以下工序1~5的工序获得:
除去通过减压度按表压计为-90~-30kPaG、空间速度为50~450h-1的减压水蒸汽蒸馏而从绿茶茶叶中分馏出的相对于原料茶叶按质量比计为5-100%的馏出液的工序1,
通过常压水蒸汽蒸馏对工序1的除去馏出液后的绿茶茶叶进行分馏而得到馏出液的工序2,
对工序2的水蒸汽蒸馏后的绿茶茶叶残渣进行水提取而得到提取液的工序3,
混合工序2的馏出液和工序3的提取液而形成绿茶提取物的工序4,和
在100℃以下的温度加热处理工序4的绿茶提取物的工序5。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茶提取物,包括在工序4之前将工序3的提取液用选自鞣酸酶、果胶酶、纤维素酶的1种或2种以上的酶进行处理的工序5。
3.一种饮料,由添加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茶提取物而得。
4.权利要求3所述的饮料,其中,添加绿茶提取物的饮料含有用水提取绿茶茶叶而得到的茶提取液。
5.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饮料,其为容器装的绿茶饮料。
CN201180031022.9A 2010-06-21 2011-06-20 绿茶提取物 Active CN1029849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40827A JP5658918B2 (ja) 2010-06-21 2010-06-21 緑茶エキス
JP2010-140827 2010-06-21
PCT/JP2011/064042 WO2011162201A1 (ja) 2010-06-21 2011-06-20 緑茶エキ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84951A CN102984951A (zh) 2013-03-20
CN102984951B true CN102984951B (zh) 2014-06-11

Family

ID=45371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022.9A Active CN102984951B (zh) 2010-06-21 2011-06-20 绿茶提取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583560B1 (zh)
JP (1) JP5658918B2 (zh)
CN (1) CN102984951B (zh)
AU (1) AU2011270276B2 (zh)
ES (1) ES2727589T3 (zh)
WO (1) WO201116220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1265B2 (en) 2019-03-08 2023-10-03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Vacuum food processing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4504B2 (ja) * 2012-03-27 2017-05-10 ザ コカ・コーラ カンパニーThe Coca‐Cola Company 容器詰飲料
US9205165B2 (en) 2012-10-22 2015-12-08 S.C. Johnson & Son, Inc. Volatile material dispensing system having an adjustable diffusion apparatus
GB201402745D0 (en) * 2014-02-17 2014-04-02 Givaudan Sa Product
CN103859098A (zh) * 2014-04-04 2014-06-18 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 绿茶类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JP6338918B2 (ja) * 2014-04-17 2018-06-06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緑茶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CN104004593A (zh) * 2014-06-10 2014-08-27 河源市石坪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精油的提炼方法
CN105580932B (zh) * 2014-10-22 2021-11-30 可口可乐公司 制备具有不同味道的茶叶提取物的方法
JP6778994B2 (ja) * 2015-06-18 2020-11-04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類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CN107691710A (zh) * 2016-08-08 2018-02-16 康师傅饮品控股有限公司 绿茶浓缩液的制备方法
JP6732875B2 (ja) 2018-12-28 2020-07-29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AU2020239064A1 (en) 2019-03-08 2021-06-17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Vacuum food processing system
AU2020236961A1 (en) 2019-03-08 2021-06-1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Vacuum food processing system
AU2020254622A1 (en) * 2019-03-29 2021-11-04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ea aroma composition
USD940500S1 (en) 2019-06-06 2022-01-11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Lid
USD927256S1 (en) 2019-06-06 2021-08-1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Blender
USD924007S1 (en) 2019-06-06 2021-07-06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Strainer blender accessory
USD925270S1 (en) 2019-06-06 2021-07-20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Blender
JP7455645B2 (ja) 2020-04-07 2024-03-26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焙じ茶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CN113973955A (zh) * 2021-10-18 2022-01-28 上海康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茶浓缩液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9489A (zh) * 2004-06-24 2006-12-20 花王株式会社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JP2007167005A (ja) * 2005-12-22 2007-07-05 Ogawa & Co Ltd 茶抽出物の調製方法
JP2007295921A (ja) * 2006-04-06 2007-11-15 Sanei Gen Ffi Inc 茶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CN101743296A (zh) * 2007-07-13 2010-06-16 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香味或香气的劣化抑制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32030B2 (ja) 2001-07-23 2010-08-25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新規フレーバー
JP4827522B2 (ja) 2005-12-22 2011-11-30 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飲料用添加剤
JP2007167003A (ja) 2005-12-22 2007-07-05 Ogawa & Co Ltd 茶飲料用添加剤
JP4104018B2 (ja) * 2006-10-06 2008-06-18 稲畑香料株式会社 茶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JP4777869B2 (ja) 2006-12-15 2011-09-21 キリンビバレッジ株式会社 茶飲料用添加剤
JP5455331B2 (ja) * 2008-07-01 2014-03-26 長谷川香料株式会社 逆浸透膜を用いた香気濃縮方法
JP5433257B2 (ja) * 2009-03-09 2014-03-05 サントリー食品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 茶エキス
JP5565896B2 (ja) * 2009-06-17 2014-08-06 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エキス抽出装置及び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JP5622451B2 (ja) * 2010-06-21 2014-11-12 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茶エキ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9489A (zh) * 2004-06-24 2006-12-20 花王株式会社 茶提取液的制造方法
JP2007167005A (ja) * 2005-12-22 2007-07-05 Ogawa & Co Ltd 茶抽出物の調製方法
JP2007295921A (ja) * 2006-04-06 2007-11-15 Sanei Gen Ffi Inc 茶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CN101743296A (zh) * 2007-07-13 2010-06-16 小川香料株式会社 香味或香气的劣化抑制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71265B2 (en) 2019-03-08 2023-10-03 Sharkninja Operating Llc Vacuum food processing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83560B1 (en) 2019-05-01
AU2011270276A1 (en) 2013-02-07
JP2012000088A (ja) 2012-01-05
JP5658918B2 (ja) 2015-01-28
EP2583560A1 (en) 2013-04-24
CN102984951A (zh) 2013-03-20
ES2727589T3 (es) 2019-10-17
EP2583560A4 (en) 2017-04-26
WO2011162201A1 (ja) 2011-12-29
AU2011270276B2 (en) 2014-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4951B (zh) 绿茶提取物
RU2639289C2 (ru) Пригодные для длительного хранения концентраты для приготовления завариваемых напитков и способы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CN101072510B (zh) 酶处理的茶提取物、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和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浓缩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得到的酶处理的茶提取物、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和酶处理的茶天然芳香物浓缩提取物
JP6778994B2 (ja) 茶類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JP4015631B2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の製造方法
JP4679362B2 (ja) 茶抽出物の調製方法
JP6249870B2 (ja) 焙煎茶エキス
CA2808734A1 (en) Green tea beverage packed in contain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539377B2 (ja) 容器詰飲料
JP5622451B2 (ja) 茶エキス
JP6362140B2 (ja) コーヒー入りアルコール飲料の製造方法
JP2005040068A (ja) コーヒー飲料の製造方法
KR101500694B1 (ko) 커피추출액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JP2007202567A (ja) 加温販売用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880217B2 (ja) 嗜好飲料用抽出液の製造方法
JP4008135B2 (ja) 抹茶入り茶類飲料の製造方法
US7022367B2 (en) Oolong tea beverage and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ame
JP7455645B2 (ja) 焙じ茶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KR100343986B1 (ko) 마늘음료의 재료배합조성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203720A1 (ja) 茶芳香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3704140B2 (ja) ウーロン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0072665A (ja) 茶類エキスの製造方法
CN104798969A (zh) 研磨冲调咖啡包的制作工艺
JP2007044056A (ja) 容器詰緑茶飲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140576A (ja) 紅茶による杜仲茶の呈味改善方法および杜仲茶入り紅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UNTORY BEVERAGE + FOOD LIMITE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NTORY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2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Suntory Holdings Ltd

Applicant after: Ogawa &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Applicant before: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Applicant before: Ogawa &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25

Address after: Osaka

Co-patentee after: Ogawa & Co., Ltd.

Patentee after: Suntory Holdings Limite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Ogawa & Co., Ltd.

Patentee before: Suntory Holdings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5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SUNTORY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SUNTORY HOLDINGS Ltd.

Patentee before: OGAWA &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