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8614B - 立式辊碾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辊碾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8614B
CN102958614B CN201180030854.9A CN201180030854A CN102958614B CN 102958614 B CN102958614 B CN 102958614B CN 201180030854 A CN201180030854 A CN 201180030854A CN 102958614 B CN102958614 B CN 102958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lade
starting point
gas
roller mill
follo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085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8614A (zh
Inventor
松本慎治
筒场孝志
松崎光辉
山口聪太朗
末冈靖裕
有马谦一
山本次男
大丸卓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Power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8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8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8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8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3/00Auxiliary methods or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groups or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covered by a single preceding group
    • B02C23/08Separating or sorting of material, associated with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 B02C23/10Separating or sorting of material, associated with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with separator arranged in discharge path of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zo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2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by reversal of direction of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5/00Disintegrating by milling members in the form of rollers or balls co-operating with rings or discs
    • B02C15/04Mills with pressed pendularly-mounted rollers, e.g. spring pres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7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SORTING
    • B07BSEPARATING SOLIDS FROM SOLIDS BY SIEVING, SCREENING, SIFTING OR BY USING GAS CURRENTS; SEPARATING BY OTHER DRY METHODS APPLICABLE TO BULK MATERIAL, e.g. LOOSE ARTICLES FIT TO BE HANDLED LIKE BULK MATERIAL
    • B07B7/00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 B07B7/08Selective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carried by, or dispersed in, gas currents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00Feeding or distributing of lump or pulverulent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3/02Pneumatic feeding arrangements, i.e. by air bla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15/00Disintegrating by milling members in the form of rollers or balls co-operating with rings or discs
    • B02C2015/002Disintegrating by milling members in the form of rollers or balls co-operating with rings or discs combined with a classifi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201/00Pretreatment of solid fuel
    • F23K2201/10Pulverizing
    • F23K2201/101Pulverizing to a specific particle siz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KFEEDING FUEL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K2201/00Pretreatment of solid fuel
    • F23K2201/30Separ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 Disintegrating Or M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壳体(11)内设有旋流型固定式分级器(20)的立式辊碾机(10),该旋流型固定式分级器(20)具备:尖端细部位于下方的圆锥状构件(21);向圆锥状构件(21)开口,而将固气二相流导入圆锥状构件(21)的内部的固定叶片入口窗(22);安装在圆锥状构件(21)的内侧且固定叶片入口窗(22)的附近,并对固气二相流赋予回旋的平板状的固定叶片(23A);设置于圆锥状构件(21)的轴中心,并利用固气二相流的回旋而将粉煤从下端部导向上端部的内筒(24);将被导向内筒(24)的上端部的粉煤向圆锥状构件(21)的外部导出的粉煤出口(16),折弯固定叶片(23A)的前端部(23b),以使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导向圆锥状构件(21)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朝向下方向增加。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产品粉煤中的粗粒比例。

Description

立式辊碾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例如粉煤焚烧锅炉等的立式辊碾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煤炭焚烧锅炉中,从煤炭投入管14向例如图9及图10所示的立式辊碾机10那样的粉煤机投入原料炭,并将粉碎过的粉煤用作燃料。在立式辊碾机10的内部,粉碎辊13在设置于壳体11内的下部的粉碎工作台12之上一边旋转一边回旋。
投入到立式辊碾机10内的原料炭通过啮入粉碎工作台12与粉碎辊13之间被粉碎而成为粉煤。粉煤借助从配设于粉碎工作台12的周围的炉喉15喷出的热风,一边被干燥一边被气流输送到配置于壳体11内的上方的固定式分级器20。此时,粒径大的粗大粒子进行因重力落下而返回到粉碎工作台12之上的重力分级,因此粉煤被反复粉碎直至形成所希望的粒径。
在基于重力分级的一次分级之后,含有粗粒的产品粒子的粉煤被配置于粉碎工作台12的上部的固定式分级器20再次分级。此类分级器除了固定式分级器20之外还存在组合旋转式及固定式/旋转式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知晓旋转式分级器利用由旋转叶片产生的碰撞、惯性力来进行分级,因此具有较高的分级性能。
由气流输送的粉煤被热风干燥进而通过固定式分级器20而被分级。分级了的粉煤由输送用的一次空气通过从固定式分级器20的内部向壳体11的外部上方连通的粉煤出口16而被气流输送到锅炉(未图示)。
固定式分级器20具备在锥体21的上端部侧向周向以等间隔开口的多个固定叶片入口窗22。固定叶片入口窗22是以贯通形成锥体21的壁面的方式设置的开口部,并成为供对粉煤进行气流输送的流动(以下,称作“固气二相流”。)通过而流入锥体21的内部的入口及流路。在锥体21的内壁侧安装有与各固定叶片入口窗22成对的固定叶片23。
在锥体21的内侧设置有形成与固定叶片入口窗22及固定叶片23对置的壁面的内筒24。固定叶片23对固气二相流赋予回旋,因此整体朝相同方向倾斜,即,以与朝向锥体21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的线呈倾斜角度的方式安装。因此,如果增减固定叶片23的倾斜角度,则与固定叶片23的开度(角度)对应地,回旋流的强度也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实现分级的微粉度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锥体21的下端部形成将由固定式分级器20分级的粗粒向粉碎工作台12上供给的锥体出口25。
固定式分级器20的粗粒域分级的精度低,粉煤中的粗粒(给燃烧性带来负面影响的超过100筛号的程度的粗粒)增加,因此成为使从锅炉排出的燃烧废气中包含的未燃烧成分增加的重要因素。
固定式分级器20中,通过与固定叶片入口窗22邻接的固定叶片23之间的固气二相流利用回旋流将粉煤的粒子离心分级为粗粒与微粉。然后,粒径小且轻型的微粉顺着来自锥体21的下方的反转上升流而被卷起,从内筒24的下方进入内筒24的内侧并从粉煤出口16向立式辊碾机10的外部流出。另一方面,被离心分离的粒径大的粗粒因重量大而未顺着从内筒24的下方进入内筒24的内侧的流动,故到达锥体21的内壁,利用重力沿着锥体21的内壁面而朝锥体21的下方落下。该粗粒最终从在锥体21的下部中央开口的锥体出口25向粉碎工作台12上落下并被再次粉碎。
作为与具备固定式的分级器的立式辊碾机相关的现有技术,为了提高相对于被粉碎的粉煤的分级性能,提出有改造平面板的固定叶片而形成为波形翼的方案。当该波形翼使与一次空气一并回旋上升的混合气流引入固定式分级器的波形翼之间时,即使粗粒炭以所有的入射角流入,由于与波形翼的气流碰撞部发生碰撞而被分级,因此固定式分级器的分级性能提高(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在具有高分级性能的旋转式分级器中,为了实现进一步的分级性能的提高而将旋转叶片在旋转轴向上配置为两段,使其下段的叶片相对于滚筒的外周壁倾斜,或在旋转叶片的前端部设置摆动自如的摆动部(例如,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30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2-2668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立式辊碾机10的固定式分级器20利用离心力将被粉碎的粉煤分级为粗粒与微粉,不过,接近产品粒子直径的粗粉(介于粗粒/微粒的中间且成为未燃烧成分的基础的粒子直径为150μm左右)的离心效果弱,因此,由于固气二相流的变动等而使一部分向内筒24附近的中心方向流入,在内筒24的近旁呈回旋、下降的趋势。因此,粗粉混进微粉的反转上升流的概率增大,存在因混进产品粉煤的粗粉量的增加而导致分级效率降低的问题。
另一方面,在固定式分级器20中,通过调整固定叶片23的开度来进行微粉度的调整及设定。即,进行如下的操作:通过缩小固定叶片23的开度(增大倾斜角度)来增大离心力并提高微粉度,反之通过拓宽固定叶片23的开度(减小倾斜角度)来削弱离心力并降低微粉度。当拓宽固定叶片23的开度而降低微粉度时,通过了固定叶片23的粗粉未被充分地离心分级,因此,易于与微粉一并向中心方向流入且被反转上升流卷起,因此分级精度的降低放大。
流入中心方向的粗粒的一部分因固定叶片23的开度而与内筒24发生碰撞并弹回而从固定叶片23在内筒24之间浮游、或沿着内筒24的侧面落下,因此成为分级精度降低的原因。
另外,当缩小固定叶片23的开度时,粗粒的一部分脱离流动而与固定叶片23发生碰撞及弹回,呈不规则的轨迹。这样的粗粒的举动因混入产品粉煤的粗粒的比例增加、牵涉到分级精度的进一步降低而不被优选。
另外,当粗粒从立式辊碾机10的下部上升而流入固定式分级器20时,借助惯性力而偏流到立式辊碾机10的上部并流入固定叶片23。即,粗粒呈偏流并流入固定叶片23的上侧的趋势,因此在立式辊碾机10的上部(固定叶片23的上部)形成粒子浓度(密度)高的区域,该区域因粒子彼此的碰撞、干扰、集团化而存在进一步助长上述分级效率的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减少产品粉煤中的粗粒比例(达到给燃烧性带来负面影响的超过100筛号的程度的粗粒的比例)的固定式分级器的立式辊碾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立式辊碾机采用以下的方法。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立式辊碾机在壳体内具备利用离心力对气流输送粉碎了固体的粉体的固气二相流中的粒径小的微粉进行分级并向外部流出的旋流型的固定式分级器,其中,所述固定式分级器具备:尖端细部位于下方的圆锥状构件;向该圆锥状构件开口而将固气二相流导入该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定叶片入口窗;安装在所述圆锥状构件的内侧且所述固定叶片入口窗的附近并对固气二相流赋予回旋的平板状的固定叶片;设置于所述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并利用固气二相流的回旋而将微粉从下端部导向上端部的内筒;将被导向该内筒的上端部的微粉向所述圆锥状构件的外部导出的微粉出口,所述固定叶片中,所述固定叶片的前端部被折弯,以使从所述固定叶片入口窗导向所述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朝向下方向增加。
固定叶片的前端部折弯成,使导向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朝向下方向增加。由此,导向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下方向的速度分量增加,固气二相流中的微粉中的粒子直径越大且越重的粗粉越朝向下方向流动。因此,从固定叶片入口窗向圆锥状构件的内侧流入的粗粉中的、被反转上升流卷起的粗粉的量减少。由此,能够提高立式辊碾机的分级精度。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固定叶片在将平板状的上边的上边弯曲起点与平板状的下边的下边弯曲起点连结的弯曲线处被折弯,所述下边弯曲起点位于比所述上边弯曲起点靠所述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侧的位置。
使用沿着将平板状的上边弯曲起点、与位于比上边弯曲起点靠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侧的位置的下边弯曲起点连结的弯曲线而折弯的固定叶片。由此,从固定叶片入口窗导向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能够朝向下方向增加速度分量。因此,固气二相流中的微粉中的粒子直径越大且越重的粗粉越朝向下方向流动,从固定叶片入口窗向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方向流入的粗粉中的、被反转上升流卷起的量减少。由此,能够提高立式辊碾机的分级精度。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上边弯曲起点是相对于所述平板状的上边的全长而距离固定叶片入口窗0.2以上且0.3以下的位置,所述下边弯曲起点是相对于所述平板状的下边的全长而距离固定叶片入口窗0.4以上且0.6以下的位置。
以上边弯曲起点设在相对于平板状的上边的全长而距离固定叶片入口窗0.2以上且0.3以下的位置、下边弯曲起点设在相对于平板状的下边的全长而距离固定叶片入口窗0.4以上且0.6以下的位置的方式折弯。因此,固气二相流的流动能够朝向下方向进一步增加速度分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式辊碾机的分级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上边弯曲起点是相对于平板状的上边的全长而距离固定叶片入口窗0.24的位置,下边弯曲起点是相对于平板状的下边的全长而距离固定叶片入口窗0.50的位置。
另外,将所述固定叶片下边的前端部与所述下边弯曲起点连结的线、与从所述固定叶片入口窗朝向所述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的线呈10°以上且30°以下的角度,将所述固定叶片上边的前端部与所述上边弯曲起点连结的线、与将所述固定叶片下边的前端部与所述下边弯曲起点连结的线呈5°以上且25°以下的角度。
以连结从上边弯曲起点到上边的前端部的线与连结从下边弯曲起点到下边的前端部的线之间的角度在5°以上且25°以下、连结从下边弯曲起点到下边的前端部的线与从固定叶片入口窗朝向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的线之间的角度在10°以上且30°以下的方式折弯。因此,固气二相流的流动能够朝向下方向增加速度分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式辊碾机的分级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连结从上边弯曲起点到上边的前端部的线与连结从下边弯曲起点到下边的前端部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更优选在10°以上且20°以下,连接从下边弯曲起点到下边的前端部的线与从固定叶片入口窗朝向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的线之间形成的角度更优选在15°以上且25°以下。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固定叶片以从所述固定叶片入口窗朝向所述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侧而分割为多段的方式折弯。
使用以从固定叶片入口窗朝向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分割为多段的方式折弯的固定叶片。因此,与固定叶片折弯为一段的情况相比,固气二相流的流动能够朝向下方向增加速度分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式辊碾机的分级精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固定叶片的前端部折弯,以使得导向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朝向下方向增加。由此,增加导向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下方的速度分量,越是固气二相流中的粉体中的粒子直径大且重的粗粉越是朝向下方向流动。因此,从固定叶片入口窗向圆锥状构件的内侧流入的粗粉中的、被反转上升流卷起粗粉的量减少。由此,能够提高立式辊碾机的分级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式辊碾机的固定式分级器的纵向剖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固定叶片的局部放大图的主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的固定叶片的局部放大图的左侧视图。
图2C是图1所示的固定叶片的局部放大图的俯视图。
图3是示出固定叶片的折弯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相对于固定叶片的全长的各折弯起点及倾斜角度、与300μm以上的粗粒子的比例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5是示出相对于固定叶片的全长的各折弯起点及倾斜角度、与75μm以下的微粒子的比例之间的关系的表。
图6将图4的表曲线化。
图7将图5的表曲线化。
图8A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叶片的局部放大图的主视图。
图8B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叶片的局部放大图的左侧视图。
图8C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定叶片的局部放大图的俯视图。
图9是立式辊碾机的纵向剖面概要结构图。
图10是现有的固定式分级器的纵向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立式辊碾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9所示的立式辊碾机10为制造成为例如粉煤焚烧锅炉(未图示)的燃料的粉煤的设备。立式辊碾机10将原料炭粉碎成粉煤,并利用固定式分级器20对重力分级后的粉煤进行分级。由此,通过固定式分级器20而被分级的产品粉煤作为具有所希望的微粉度的粉煤燃料而从设置于立式辊碾机10的上部的粉煤出口(微粉出口)16由一次空气气流输送到粉煤焚烧锅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式辊碾机10的结构除了后述的固定式分级器20的结构之外与上述现有技术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所涉及的立式辊碾机10在壳体11内的上部具备旋流型的固定式分级器20,该旋流型的固定式分级器20供对将原料炭(固体)粉碎后的粉煤(粉体)进行气流输送的固气二相流(粉煤+一次空气)通过,由此利用离心力对粒径小的粉煤进行分级并使其向粉煤焚烧锅炉(外部)流出。固定式分级器20从向锥体(圆锥状构件)21开口的固定叶片入口窗22向锥体21的内部导入固气二相流,利用安装于固定叶片入口窗22的内侧的固定叶片23对固气二相流赋予回旋并使粒径小且轻量的粉煤从设置于锥体21的内侧的内筒24的下端部通过内筒24的内部,从设置于内筒24的上端部的粉煤出口16向锥体21的外部流出。
换言之,比所希望的粒径小的粉煤顺着通过设置于固定式分级器20内的内筒24的下端部上升的反转上升流而被分级,并通过向上部开口的粉煤出口16而流出。该粉煤作为产品粉煤(燃料用粉煤)而从固定式分级器20及立式辊碾机10向粉煤焚烧锅炉(未图示)供给。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图1所示的固定叶片23A来代替上述固定叶片23。固定叶片23A具备;对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流入锥体21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赋予回旋流动的固定叶片根部23a;增加回旋流动的下方的速度分量的固定叶片前端部23b。
固定式分级器20A具备锥体21和以设有规定的间隔的方式配设于设置锥体21的内部的同心的内筒24,构成为双重的筒状。在内筒24的内侧(轴中心侧),使分级的产品粉煤流出的粉煤出口16以向锥体21的上部开口的方式设置。锥体21形成为尖端细部位于固定式分级器20A的下方的圆锥状。使回收的粗粒落下到粉碎工作台12(参照图9)的锥体出口25(参照图9)在锥体21的下部开口。
在锥体21的上部等间隔地设置有沿周向开口的多个固定叶片入口窗22。固定叶片入口窗22是以贯通过形成锥体21的壁面的方式设置的开口部,成为供由一次空气对粉煤进行气流输送的固气二相流通过而向锥体21的内部流入的入口及流路。流入固定叶片入口窗22的固气二相流从对在配置于壳体11的下部的粉碎工作台12之上粉碎的粉煤进行气流输送的上升流方向转换为大致90度的方向。另外,在锥体21的内壁侧的、与各固定叶片入口窗22成对的位置安装有固定叶片23A。
图2A~图2C示出图1所示的固定叶片23A的放大图。
图2A是固定叶片的主视图,图2B是固定叶片的左侧视图,图2C是固定叶片的俯视图。
固定叶片23A设置于锥体21(参照图1)的内侧且固定叶片入口窗22的附近。固定叶片23A呈折弯平板状的一部分的形状。固定叶片23A在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朝向锥体21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上折弯成一段。通过折弯而分割为两部分的固定叶片23A包括作为固定叶片入口窗22侧的固定叶片根部23a和作为锥体21的轴中心侧的固定叶片前端部(前端部)23b。
固定叶片23A依照将在折弯之前的设置于平板状的上边(锥体21的上部一侧)的上边折弯起点(上边弯曲起点)23c和设置于下边(锥体21的下方侧)的下边折弯起点(下边弯曲起点)23d连结的弯曲线23e折弯。下边折弯起点23d设置为位于比上边折弯起点23c靠锥体21的轴中心侧的位置。
下边折弯起点23d设置为位于比上边折弯起点23c靠锥体21的轴中心侧的位置,因此,如图2B所示,在从左侧面观察的情况下,固定叶片23A以呈梯形形状的方式折弯固定叶片前端部23b。由此,由固定叶片根部23a赋予回旋的固气二相流因固定叶片前端部23b而增加下方向的流动。
固定叶片23的各固定叶片根部23a为了对固气二相流赋予回旋而以在相同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倾斜角度的方式设置于锥体21的内壁。固定叶片根部23a以具有倾斜角度的方式设置,由此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图1参照)流入的固气二相流不会成为以与内筒24的外壁大致正交的方式朝向轴中心方向的流动。即,固气二相流的流动的水平方向速度分量的方向根据倾斜角度而发生变化,由此成为在形成于锥体21的内壁与内筒24的外壁之间的空间内向圆周方向回旋的流动。
另外,在固定叶片23A的前端设置有使流入锥体21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朝向下方向增加的固定叶片前端部23b,因此上升流的方向转换朝大致水平的下方向变化。即,如图1的图中的箭头F示出那样,固定叶片前端部23b使通过了固定叶片前端部23b的固气二相流强制地导向下方向而变化,因此导向固定叶片前端部23b的固气二相流流入锥体21的内部的下方向的速度分量变大。因此,除了在基于固定叶片根部23a的水平方向之外,在基于固定叶片前端部23b的上下方向上,也以流入锥体21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与内筒24的外壁大致正交的方式,朝向轴中心方向的速度分量减弱而变小。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的结构例中,图1中的固气二相流形成顺时针旋转的回旋流。即,固定叶片前端部23b朝顺时针旋转的回旋流的流动方向折弯。
通过固定叶片23A而使下方向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增加,由此,特别是重量大的粗粉保持原样地朝向下方向流动的可能性变高,向存在内筒24及粉煤出口16的固定式分级器20A的轴中心方向流入的粗粉量减少。其结果是,固气二相流包含的粗粉与产品粉煤一边在反转上升的流动中卷起而从固定式分级器20A流出的量减少,因此固定式分级器20A的分级精度提高。
在此,使用图3~图7对上边折弯起点23c及下边折弯起点23d的位置进行说明。
图3是折弯成一段的固定叶片23A的示意图。
在不折弯固定叶片23A的情况下,即,将从平板状的情况下的固定叶片入口窗22(参照图1)朝向锥体21(参照图1)的轴中心的固定叶片23A的上边或者下边的全长设为L。将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到上边折弯起点23c的长度设为L1,将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到下边折弯起点23d的长度设为L2。
另外,将连结从下边折弯起点23d到固定叶片23A的下边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以下,称作“下边的前端部”。)23g的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未图示)、与未折弯固定叶片23A的情况下的上边的延长线(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朝向锥体21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的线)形成的倾斜角度设为θ1。另外,将连结从上边折弯起点23c到固定叶片23A的上边的延伸方向的端部(以下,称作“上边的前端部”。)23f的固定叶片前端侧上边(未图示)、与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形成的倾斜角度设为θ2。
图4及图5的表格示出上述参数L、L1、L2、θ1、θ2与分级性能之间的关系。
图4示出针对未折弯固定叶片23A的情况(以往认知)的残留在50筛号的300μm以上的粗粒子的比例。另外,图4对使折弯了固定叶片23A的情况下的相对于L(固定叶片23A的全长)的L1及L2、L与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θ1、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与固定叶片前端侧上边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θ2变化的情况进行比较。
图5示出针对未折弯固定叶片23A的情况(以往认知)的通过了200筛号的75μm以下的微粒子的比例。另外,图5对使折弯了固定叶片23A的情况下的相对于L的L1及L2、L与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θ1、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与固定叶片前端侧上边之间形成的倾斜角度θ2变化的情况进行比较。
图6将图4所示的以往认知、实施例1及实施例2曲线化。
如图6所示,实施例1及实施例2中的分级精度(300μm以上的粗粒子的比例)与以往认知相比,改善了折弯固定叶片23A的固定叶片前端部23b的情况。
图7将图5所示的以往认知、实施例1及实施例2曲线化。
如图7所示,实施例1中的最大微粉度(75μm以下的微粒子的比例)与以往认知相比有所提高,实施例2中的最大微粉度与以往认知相比有所降低。
另外,由图6和图7知晓实施例1与以往认知相比一并改善了分级精度及最大微粉度,实施例2比以往认知相比虽然改善了分级精度,但最大微粉度降低。
由此,固定叶片23A的固定叶片前端部23b在L1/L为0.2以上且0.3以下的位置处设置上边折弯起点23c,在L2/L为0.4以上且0.6以下的位置处设置下边折弯起点23d,以将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相对于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朝向锥体21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的倾斜角度θ1设在10°以上且30°以下、将固定叶片前端侧上边与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之间的倾斜角度θ2设在5°以上且25°以下的方式折弯。
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倾斜角度θ1在15°以上且25°以下,更优选倾斜角度θ2在10°以上且20°以下。
另外,优选地,上边折弯起点23c在L1/L为0.24的位置,下边折弯起点23d在L2/L为0.50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式辊碾机10,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折弯固定叶片23A的固定叶片前端部(前端部)23b,以使得导向锥体(圆锥状构件)21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朝向下方向增加。由此,导向锥体(圆锥状构件)21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朝向下方向增加速度分量,越是固气二相流中的微粉中的粒子直径大且重的粗粉越是在锥体21的内部朝向下方向流动。因此,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向锥体21的内侧流入的粗粉中的在反转上升流中卷起的粗粉的量减少。由此,能够提高立式辊碾机10的分级精度。
使用沿着将上边折弯点23c(上边弯曲起点)、与位于比上边折弯点23c靠锥体21的轴中心侧的位置的下边折弯点23d(下边弯曲起点)的弯曲线23e而折弯的固定叶片23A。由此,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导向锥体21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能够朝向下方向增加速度分量。因此,越是固气二相流中的微粉中的粒子直径大且重的粗粉越是朝向下方向流动,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向锥体21的轴中心方向流入的粗粉中的在反转上升流中卷起的量减少。由此,能够提高立式辊碾机10的分级精度。
以固定叶片23A的上边折弯点23c设在相对于平板状的上边的全长L而距离固定叶片入口窗22有0.2以上且0.3以下的位置、固定叶片23A的下边折弯起点23d前端侧下边设在相对于平板状的下边的全长L而距离固定叶片入口窗22有0.4以上且0.6以下的位置的方式折弯。因此,固气二相流的流动能够朝向下方向进一步增加速度分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式辊碾机10的分级精度。
以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连结从下边折弯起点23d到下边的前端部23g的线)、与从固定叶片入口窗22朝向锥体21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的线之间的倾斜角度θ1在10°以上且30°以下,固定叶片前端侧上边(连结从上边折弯起点23c到上边的前端部23f的线)、与固定叶片前端侧下边之间的倾斜角度θ2在5°以上且25°以下的方式来折弯固定叶片前端部23b。因此,固气二相流的流动能够朝向下方向增加速度分量。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式辊碾机10的分级精度。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立式辊碾机在固定叶片折弯成两段的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余相同。由此,对相同的结构及相同的流动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图8A~图8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式辊碾机的固定式分级器的放大图,图8A是其主视图,图8B使其左侧视图,图8C是其俯视图。
固定叶片23B包括固定叶片根部23a、固定叶片第一前端部23h、和固定叶片第二前端部23j。固定叶片23B以从固定叶片根部23a朝向锥体(未图示)的轴中心沿半径方向依次分割成固定叶片第一前端部23h、固定叶片第二前端部23j两段的方式折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立式辊碾机,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使用具有以从固定叶片入口窗(未图示)朝向锥体(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分割为两段(多段)的方式折弯的固定叶片第一前端部23h及固定叶片第二前端部23j的固定叶片23B。因此,与固定叶片23B折弯成一段的情况相比,固气二相流的流动能够朝向下方向增加。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立式辊碾机(未图示)的分级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固定叶片折弯成两段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折弯成两段以上。附图标记说明
10立式辊碾机
11壳体
12粉碎工作台
13粉碎辊
14煤炭投入管
15炉喉
16粉煤出口(微粉出口)
20、20A固定式分级器
21锥体(圆锥状构件)
22固定叶片入口窗
23A、23B固定叶片
23b固定叶片前端部(前端部)
23c上边折弯起点(上边弯曲起点)
23d下边折弯起点(下边弯曲起点)
23e弯曲线
23f上边的前端部
23g下边的前端部
23h固定叶片第一前端部
23j固定叶片第二前端部
24内筒
25锥体出口

Claims (4)

1.一种立式辊碾机,该立式辊碾机在壳体内具备旋流型的固定式分级器,该固定式分级器利用离心力对气流输送粉碎了固体而成的粉体的固气二相流中的粒径小的微粉进行分级并使其向外部流出,其中,
所述固定式分级器具备:尖端细部位于下方的圆锥状构件;向该圆锥状构件开口,而将固气二相流导入该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定叶片入口窗;安装在所述圆锥状构件的内侧且所述固定叶片入口窗的附近,并对固气二相流赋予回旋的平板状的固定叶片;设置于所述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并利用固气二相流的回旋而将微粉从下端部导向上端部的内筒;将被导向该内筒的上端部的微粉向所述圆锥状构件的外部导出的微粉出口,
所述固定叶片中,所述固定叶片的前端部被折弯,以使从所述固定叶片入口窗导向所述圆锥状构件的内部的固气二相流的流动朝向下方向增加,
所述固定叶片在将平板状的上边的上边弯曲起点与平板状的下边的下边弯曲起点连结的弯曲线处被折弯,
所述下边弯曲起点位于比所述上边弯曲起点靠所述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辊碾机,其中,
所述上边弯曲起点位于:从固定叶片入口窗到所述上边弯曲起点的距离比上所述平板状的上边的全长为0.2以上且0.3以下的位置,
所述下边弯曲起点位于:从固定叶片入口窗到所述下边弯曲起点的距离比上所述平板状的下边的全长为0.4以上且0.6以下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立式辊碾机,其中,
将所述固定叶片的下边的前端部与所述下边弯曲起点连结的线相对于从所述固定叶片入口窗朝向所述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的半径方向的线而呈10°以上且30°以下的角度,
将所述固定叶片的上边的前端部与所述上边弯曲起点连结的线相对于将所述固定叶片的下边的前端部与所述下边弯曲起点连结的线而呈5°以上且25°以下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辊碾机,其中,
所述固定叶片以从所述固定叶片入口窗朝向所述圆锥状构件的轴中心侧而分割为多段的方式折弯。
CN201180030854.9A 2010-08-27 2011-08-22 立式辊碾机 Active CN1029586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1304 2010-08-27
JP2010191304A JP5638318B2 (ja) 2010-08-27 2010-08-27 竪型ローラミル
PCT/JP2011/068868 WO2012026422A1 (ja) 2010-08-27 2011-08-22 竪型ローラミ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8614A CN102958614A (zh) 2013-03-06
CN102958614B true CN102958614B (zh) 2014-10-15

Family

ID=45723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0854.9A Active CN102958614B (zh) 2010-08-27 2011-08-22 立式辊碾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22328B2 (zh)
JP (1) JP5638318B2 (zh)
CN (1) CN102958614B (zh)
WO (1) WO20120264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20535B2 (en) * 2012-02-07 2014-09-02 Rickey E. Wark Classifier with variable entry ports
JP5854902B2 (ja) * 2012-03-21 2016-02-09 三菱日立パワー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竪型粉砕機
JP5983214B2 (ja) * 2012-09-11 2016-08-31 株式会社Ihi 竪型ミル
US9981290B2 (en) * 2013-09-09 2018-05-29 Coal Milling Projects (Pty) Limited Static classifier
DE112014004987B4 (de) * 2013-11-01 2023-08-17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Vertikale Walzenmühle
JP6445314B2 (ja) * 2014-12-12 2018-12-26 株式会社アーステクニカ 粉体処理装置および粉体処理設備
CN111229390B (zh) * 2020-03-05 2021-10-22 兰溪诸葛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料的立磨式选粉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80695A (en) * 1969-11-28 1972-08-01 Sato Seisakusho Kk Gas-separa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JPS6150678A (ja) * 1984-08-18 1986-03-12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分級器
JPH0226682A (ja) 1988-07-18 1990-01-29 Babcock Hitachi Kk 粉砕分級装置
DE4423815C2 (de) * 1994-07-06 1996-09-26 Loesche Gmbh Mühlensichter
CN2191716Y (zh) * 1994-06-21 1995-03-15 连祺祥 气流粉碎机分级器
JPH08281213A (ja) * 1995-04-14 1996-10-29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分級機
US5957300A (en) 1996-01-29 1999-09-28 Sure Alloy Steel Corporation Classifier vane for coal mills
US5819947A (en) * 1996-01-29 1998-10-13 Sure Alloy Steel Corporation Classifier cage for rotating mill pulverizers
JPH1076171A (ja) * 1996-09-05 1998-03-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竪型ローラミル
JPH10230181A (ja) * 1997-02-19 1998-09-02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竪型ミル
JP3718592B2 (ja) * 1998-08-05 2005-11-24 バブコック日立株式会社 竪型ローラミルならびに石炭焚ボイラシステム
TWI483787B (zh) 2007-09-27 2015-05-11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 A grading device and an upright pulverizing device having the classifying device and a coal fired boiler device
JP2011104563A (ja) * 2009-11-20 2011-06-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竪型ローラミ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8614A (zh) 2013-03-06
JP5638318B2 (ja) 2014-12-10
JP2012045504A (ja) 2012-03-08
US8622328B2 (en) 2014-01-07
US20130327861A1 (en) 2013-12-12
WO2012026422A1 (ja) 201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8614B (zh) 立式辊碾机
JP4865865B2 (ja) 分級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竪型粉砕装置ならびに石炭焚ボイラ装置
CA2564286C (en) Classifier, vertical crusher having the classifier, and coal fired boiler apparatus having the vertical crusher
CN102470399A (zh) 立式辊碾机
US20120012687A1 (en) Pulverizer coal classifier
CN202387599U (zh) 一种涡旋组合式选粉机
CN108602094A (zh) 分级机、粉碎分级装置以及粉煤燃烧锅炉
JPH10109045A (ja) 竪型ローラミル
US10722898B2 (en) Vertical roller mill
KR102111226B1 (ko) 분쇄 장치, 분쇄 장치의 스로트 및 미분탄 연소 보일러
JP5782811B2 (ja) 竪型ミル
JP2012083016A (ja) バイオマス粉砕装置及びバイオマス・石炭混焼システム
US7252253B2 (en) Bowl mill for a coal pulverizer with an air mill for primary entry of air
JP2012217920A (ja) 竪型ミル
JP5888131B2 (ja) 竪型ミル
JP2011240233A (ja) 竪型粉砕装置ならびに石炭焚ボイラ装置
JP6045478B2 (ja) 竪型ローラミル
JP6833527B2 (ja) 竪型粉砕機
JPS63214383A (ja) 分級装置
JP2015085302A (ja) 竪型ローラミル
JPH04317749A (ja) 竪型粉砕機
TW201825202A (zh) 分級機、直立式粉碎機以及燃煤鍋爐
JP2000042439A (ja) 竪型ローラミル
JPH0376977B2 (zh)
JPS61178044A (ja) 竪型粉砕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TSUBISHI JUKOGIO KK

Effective date: 201504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13

Address after: yokoham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yokohama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Power Co., Ltd

Address before: yokohama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HITACHI POWER SYSTEMS,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