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059A - 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059A
CN102957059A CN2012102848478A CN201210284847A CN102957059A CN 102957059 A CN102957059 A CN 102957059A CN 2012102848478 A CN2012102848478 A CN 2012102848478A CN 201210284847 A CN201210284847 A CN 201210284847A CN 102957059 A CN102957059 A CN 102957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mponent
wire
lead
connecto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8484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7059B (zh
Inventor
竹元胜和
土田雄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957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7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 H01R13/662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ingle component with capacitive compon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其中,即使电解液发生泄漏,也可以防止电容器的电解液粘附到和停留在引线上。在其中容纳电容器(20)的连接器(C)中,保持在外壳(30)中的端子接头(10)和电容器(20)的引线(22)连接,且围绕从电容器(20)的主体(21)突出的引线(22)的基部形成空间(S2)。根据该构造,即使电解液从电容器(20)泄露出来,电解液也远离引线(22)地分散而进入围绕引线(22)的基部形成的空间(S2)。由此,可防止电解液粘附到和停留在引线(22)上。

Description

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诸如电容器的电气部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电容器包含在所述连接器中)是例如已知为用于消除安装在汽车等中的电气/电子装置等的噪声的连接器。一种已知的该类型的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使得在盒状外壳中接合端子接头和电容器的引线,且通过将环氧树脂等填充入外壳来密封电容器(参见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1-23860号)。
诸如电容器这样的电气部件通常构造成通过设置在内部的橡胶塞子等,防止内部材料或诸如电解液这样的流体泄漏出来。但是,电解液可能由于某种原因而泄漏出来,例如橡胶塞子的老化。如果电容器的电解液泄漏出来,则其可能粘附并停留在具有如上所述构造的电容器的连接器中的引线的基部上。因为如果电解液粘附到并停留在引线上,则可能出现诸如引线的腐蚀的不希望的情况,所以需要应对措施。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完成了本发明,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即使内部材料或流体泄漏出来,也可防止电气部件的内部材料或流体粘附到并停留在引线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诸如电容器这样的电气部件的连接器,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在连接器中,其中:保持在外壳中的至少一个端子接头与电气部件的至少一个引线连接;并且相邻于和/或大致围绕从电气部件的主体突出的引线的基部形成至少一个空间。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即使内部材料或流体或液体泄漏出来,也可以防止电气部件的内部材料或流体或液体(诸如电容器的电解液)粘附到和停留在引线上。
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其中包含电容器的连接器,其中,保持在外壳中的端子接头与电容器的引线连接;并且围绕从电容器的本体突出的引线的基部形成空间。根据该构造,即使电解液从电容器泄露出来,电解液也远离引线地分散而进入围绕引线的基部形成的空间。由此,可防止电解液粘附到和停留在引线上。
此外,外壳可包括电气部件容纳壁,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用于在内部至少部分地容纳电气部件的主体;并且用于允许引线被引出的引线插入孔形成为穿透电气部件容纳壁,且引线和端子接头在电气部件容纳壁的外侧处连接。
此外,电气部件的主体的引线从其突出的突出端表面与电气部件容纳壁的大致面向所述突出端表面的大致面向表面可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至少一个隔离部分间隔开。
此外,在突出端表面与面向表面之间可形成空间。
此外,外壳可包括用于在内部容纳电容器的本体的电容器容纳壁;用于允许引线被引出的引线插入孔可形成为穿透电容器容纳壁,且引线和端子接头可在电容器容纳壁的外侧处连接;并且电容器的主体的引线从其突出的突出端表面与电容器容纳壁的面向该突出端表面的面向表面可通过设置在它们之间的隔离部分间隔开,且在突出端表面与面向表面之间可形成空间。根据该构造,电容器和端子接头可以以预定位置关系保持,且可通过将电容器的主体容纳入电容器容纳壁的内部来防止电解液粘附到和停留在引线上。
此外,电气部件容纳壁可形成有至少一个暴露窗部分,所述至少一个暴露窗部分用于允许在突出端表面与面向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朝向电气部件容纳壁的外部打开。
此外,电容器容纳壁可形成有暴露窗部分,所述暴露窗部分用于允许在突出端表面与面向表面之间形成的空间朝向电容器容纳壁的外部打开。根据该构造,围绕引线的基部形成的空间可以制得更宽。
此外,引线插入孔的内径可设置成大于引线的外径,优选地大于所述引线的外径一个尺寸。
此外,空间可形成在引线插入孔的外侧处。
此外,外壳可包括用于在内部容纳电容器的本体的电容器容纳壁;用于允许引线被引出的引线插入孔可形成为穿透电容器容纳壁,且引线和端子接头可在电容器容纳壁外侧处连接;引线插入孔的内径可设置成大于引线的外径一个尺寸;并且空间可形成在引线插入孔的外侧处。根据该构造,电容器和端子接头可以以预定位置关系保持,且可通过将电容器的主体容纳入电容器容纳壁的内部来防止电解液粘附到和停留在引线上。
此外,电气部件的主体可以大致是柱状,且引线从主体的在纵向上的一个端表面沿电气部件的主体的纵向突出。
此外,电气部件容纳壁可包括管状部分和端壁部分,所述管状部分大致围绕所述电气部件的主体,所述端壁部分设置在所述管状部分的一端上以大致沿所述电气部件的主体的一个端表面延伸,且引线插入孔可形成在所述端壁部分中。
此外,电气部件可以能够以所述引线在前的方式穿过与所述端壁部分相对的开口而被容纳入管状部分。
此外,在引线插入孔与连接部分之间可设置至少一个引导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用于从所述引线插入孔朝向所述端子接头的连接部分的能够连接到所述引线的一个表面引导所述引线。
此外,电容器的主体可以大致是柱状,且引线可从主体的在纵向上的一个端表面沿电容器的主体的纵向突出;电容器容纳壁可包括管状部分和端壁部分,所述管状部分大致围绕所述电容器的主体,所述端壁部分设置在所述管状部分的一端上以沿所述电容器的主体的一个端表面延伸,且引线插入孔可形成在所述端壁部分中;电容器可以能够以所述引线在前的方式穿过与端壁部分相对的开口而容纳入管状部分;并且在引线插入孔与连接部分之间可设置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用于从所述引线插入孔朝向所述端子接头的连接部分的能够连接到所述引线的一个表面引导所述引线。
根据该构造,由于引线布置在连接部分的一个表面上而不与端子接头接触,所以可通过防止由与端子接头接触引起的引线的弯曲等来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连接引线和端子接头。
此外,引导部分可以是能够沿引线和端子接头的连接部分重叠的方向弹性变形的。根据该构造,可防止其中引导部分妨碍了端子接头和引线之间的令人满意的连接的情形。
此外,引导部分可括大致从端壁部分向前突出的腿部、大致从所述腿部突出的躯干部和/或大致从所述躯干部向前突出的头部。
此外,引导部分的宽度整体上是大致恒定的和/或稍小于端壁部分的宽度。
此外,电容器容纳壁可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暴露窗部分,所述一个或多个暴露窗部分用于将内部空间至少部分地暴露到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的外部和/或内部空间可被加宽以与外部空间连通。
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在阅读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后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应理解,即使是分开描述各实施例,各实施例的单个特征也可组合到其它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的平面视图,
图2是示出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在没有容纳电容器的状态中的外壳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在没有容纳电容器的状态中的外壳的剖视图,
图5是对应于沿图4的A-A的截面的剖视图,示出在没有容纳电容器的状态中的外壳,
图6是示出将电容器容纳入外壳的状态的剖视平面视图,
图7是示出电容器容纳在外壳中的状态的剖视平面视图,
图8是示出将电容器容纳入外壳时的状态的纵剖视图,以及
图9是示出电容器容纳在外壳中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附图标记
C …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
S1…外部空间
S2…内部空间
10…接合端子(端子接头)
14…连接部分
20…电容器
21…电容器主体(电容器的主体)
22…引线
23…前端表面(突出端表面、一个端表面)
30…外壳
34…电容器容纳壁
34A…管状部分
34B…端壁部分
36…引线插入孔
37…后表面(面向表面)
38…隔离部分
39…暴露窗部分
43…引导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至9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具有诸如电容器这样的至少一个电气部件的连接器C具体是用于共同连接从安装在汽车等中的电气/电子装置引出的多根未示出的电线的接合连接器。该具有至少一个电容器的连接器C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接合端子(端子接头)10,每个接合端子10具有一个或多个、具体来说多个端子部分11,而诸如电容器20这样的至少一个电气部件设置在正电极接合端子10与负电极接合端子10之间。在下文描述中,图1的右侧(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C的能够连接到未示出的匹配的连接器的侧)是前侧,而相反侧是后侧,且图2中的上下侧是每个组成构件的上下侧。
接合端子10具体来说通过切割或冲压诸如金属的导电板材并施加弯曲、折叠和/或压花工艺等来形成。接合端子10包括一个或多个,具体来说多个凸片状端子部分11和(具体是大致条状的)联接端子部分11的联接部分12(参见图8和9),且端子部分11以距离(条状的)联接部分12的至少一个横向边缘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间隔或节距突出。每个端子部分11能够连接到保持在未示出的配合连接器中的端子接头。
此外,接合端子10在条状联接部分12的与端子部分11相对的边缘上形成有延伸部分13,且该延伸部分13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前端部分)用作能够连接到电容器20的引线22的连接部分14。端子部分13大致沿与条状联接部分12成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基本垂直于条状联接部分12的角度的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接合端子10沿外壳30的厚度方向(高度方向)以一个或多个水平面布置,具体来说以两个水平面布置。注意,布置在上水平面(一个水平面)中的接合端子10称为接合端子10A,而布置在下水平面(另一水平面)中的接合端子称为第二接合端子10B。
第一接合端子10A的延伸部分13(具体来说称为第一延伸部分13A)具体地在其整个长度上是大致均匀且平坦的(参见图8)。另一方面,第二接合端子10B的延伸部分13(具体来说称为第二延伸部分13B)具体地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个或多个位置(例如两个在中间的位置)处大致以不同于0度或180度的角度弯曲,优选地大致以直角弯曲,具体来说以便大致在与第一延伸部分13A相同的高度布置其前端部分。即,第二延伸部分13B例如在沿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向上弯曲,然后在与第一延伸部分13A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处弯曲成大致向前延伸。
如图7所示,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分13A、13B以沿外壳30的宽度方向彼此距离指定的(预定或可预定的)距离布置,且第二延伸部分13B前端部分(具体来说称为第二连接部分14B)比第一延伸部分13A的前端部分(具体来说称为第一连接部分14A)更向前放置。由此第一和第二连接部分14A、14B以沿前后方向彼此距离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距离布置。注意,第二连接部分14B具体来说被切割或冲压成沿宽度方向以不同于0°或180°的角度、优选地大致以直角向内(朝向第一连接部分14A)弯曲的形状。
作为示例性电气部件的电容器20具体是铝电解电容器,并包括(具体是大致圆柱形的)电容器主体21和从电容器主体21的前端表面(沿纵向的一个端表面,突出端表面)引出的一对正负引线。引线22呈(具体来说大致圆形的)销形,和/或从电容器主体21的前端表面23大致沿大致垂直的方向(电容器主体21的纵向)突出,并且引线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前端部分)能够连接到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该对引线22以彼此距离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距离布置和/或该对引线22中的一个比另一个长。
外壳30例如由合成树脂制成,且具体来说大致成形为整体上沿前后方向长且窄,外壳的一部分(具体是前端部分)用作用于保持接合端子10的端子保持部分31,而另一部分(具体是后端部分)用作电气部件保持部分32,具体地是电容器保持部分32,电气部件保持部分用于保持电气部件(具体来说是电容器20)。外壳30的在端子保持部分31与电容器保持部分32之间的部分用作电气部件连接部分(具体来说用作电容器连接部分33),在该部分处,接合端子10和电气部件(具体来说是电容器20)连接。注意,电气部件保持部分(电容器保持部分32)具体来说大致位于外壳30的宽度方向中心。
端子保持部分31具体来说大致具有沿外壳30的宽度方向长的壁形,且接合端子10的一个或多个(具体来说大致条状的)联接部分12至少部分地嵌入在端子保持部分31中。接合端子10的端子部分11大致从端子保持部分31的前表面31A向前突出(具体来说大致并排),而接合端子10的延伸部分13大致从端子保持部分31的后表面31B向后延伸。
电容器保持部分32包括电容器容纳壁34,电容器容纳壁34用于在内部至少部分地容纳电容器主体21。如图9所示,电容器容纳壁34包括管状部分34A和/或端壁部分34B,管状部分34A至少部分地围绕电容器主体21,端壁部分34B设置在管状部分34A的沿纵向的一端上,以大致沿电容器主体21的前端表面23延伸。
管状部分34A具体来说大致具有沿电容器主体21的外周表面延伸的筒形和/或纵向地形成(沿轴线与端子部分11的突出方向大致一致的定向)。管状部分34A向后打开,且其后端部分具体用作电容器20的入口35。
如图5所示,端壁部分34B是设置在管状部分34A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具体来说大致在宽度方向中心)的壁和/或大致从管状部分34A的上端延伸到下端,并且具体来说除了沿管状部分34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外,基本完全关封闭口。如图7所示,形成用于允许一根或多根引线22能够从电容器容纳壁34引出的一个或多个引线插入孔36,以便沿前后方向穿透端壁部分34B。具体来说,以彼此距离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距离布置一对引线插入孔36以允许电容器20的该对正负引线22的单独通过。每个引线插入孔36的内径设置成比引线22的外径大(例如一个尺寸),由此在引线插入孔36和引线22之间形成大小能够排放诸如电解液的内部流体或成分的尺寸的间隙(称为排放间隙S3)。注意,该对引线插入孔36具体来说大致位于同一高度。
用于保持电气部件(电容器)主体21的前端表面23和端壁部分34B的后表面(面向前端表面23的表面)间隔开的至少一个隔离部分38从端壁部分34B突出。通过使电容器主体21的前端表面23与该隔离部分38大致接触,大致围绕或相邻于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电容器容纳壁34中的引线22的基部形成一个或多个内部空间S2。
如图3所示,至少一个隔离部分38具体来说通过呈位于该对引线插入孔36之间的大致竖直长壁形来在该对引线插入孔36之间隔开。具体来说,隔离部分38的突出距离整体上恒定,且其宽度沿突出方向稍窄。具体来说,隔离部分38在与引线插入孔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处凹陷,由此形成一个或多个溢出部分38A。具体来说,溢出部分38A设置在隔离部分38的两侧上(参见图4)。
电容器容纳壁34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暴露窗部分39,以将内部空间S2至少部分地暴露到电容器容纳壁34的外部。由此,内部空间S2被加宽,以与外部空间S1连通。具体来说,暴露窗部分39是在管状部分34A与端壁部分34B之间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处(具体来说在角部处)沿内外方向穿透电气部件(电容器)容纳壁34的开口。暴露窗部分39设置在电容器容纳壁34的宽度方向侧上(具体来说两侧上)。如图2所示,暴露窗部分39具体来说位于电气部件(电容器)容纳壁34的竖直中心的部分中且沿竖直方向长且窄。
电容器连接部分33包括一个或多个、具体来说一对侧壁部分41,侧壁部分41至少部分地覆盖宽度方向侧(具体来说两侧)。具体来说,侧壁部分对41基本平行于彼此地面对。(多对)侧壁部分41的前端和/或后端分别连接到端子保持部分31和电气部件(电容器)保持部分32。具体来说,各侧壁部分41的前端连接到端子保持部分31的后表面31B和/或其后端连接到设置在电气部件(电容器)保持部分32的下侧上的联接部分42。联接部分42大致从电气部件(电容器)保持部分32的一侧或两侧(具体是两侧)向前延伸。
电气部件(电容器)连接部分33形成有空间(称为外部空间S1),该空间具体来说被至少一个或多个侧壁部分41、具体是一对侧壁部分41、端子保持部分31和电气部件(电容器)保持部分32至少部分地包围。外部空间S1具体地向上和向下开口。此外,如图2所示,侧壁部分41的后端位于电气部件(电容器)容纳壁34的端壁部分34B之前,且暴露窗部分39的横向侧开口,而没有被侧壁部分41覆盖。注意,具体来说,不将树脂等填充入电容器连接部分33,电容器连接部分33由能够安装在具有电气部件(电容器)的连接器C上的未示出的盖覆盖。
用于大致将引线22从引线插入孔36朝向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的上表面引导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43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电容器保持部分32的前侧上(参见图8和9)。引导部分43整体地或一体地形成到电气部件(电容器)容纳壁34和/或以悬臂方式从端壁部分34B大致向前突出。具体来说,引导部分43的宽度整体上大致恒定,和/或稍小于端壁部分34B的宽度。沿前后方向长且窄的一个或多个狭缝44相邻于引导部分43(具体来说在两个宽度方向侧上)形成,由此具体来说将引导部分43和联接部分42分离。具体来说,引导部分43大致是沿竖直方向(引线22和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重叠的方向)可弹性变形。
引导部分43包括大致从端壁部分34B的下端部分向前突出的腿部43A、大致从腿部43A的前端向上立起的躯干部43B和/或大致从躯干部43B的上端向前突出的头部43C。
具体来说,腿部43A大致布置在与联接部分42相同的高度位置处和/或其厚度(沿垂直方向的尺寸)比联接部分42的厚度小(具体来说小大约三分之二,例如大约一半)。躯干部43B面向成大致平行于端壁部分34B。头部43C的上表面具体来说用作接纳部45,接纳部45布置在大致与引线插入孔36和/或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的上表面对齐的位置处并横向地或从下方接纳从引线插入孔36向前突出的引线22。具体来说,接纳部45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接纳凹槽46、具体来说是一对接纳凹槽,接纳凹槽46大致与相应的引线22的外形相符合地凹陷。(具体来说每个)接纳凹槽46大致从引线插入孔36朝向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笔直延伸。用于将引线22引入接纳凹槽46的渐缩部分47、特别地形成在每个接纳凹槽46的后端部分中。
接下来,描述连接保持在外壳30中的接合端子10和电容器20的引线22的操作。
首先,电气部件(诸如电容器20)附接到其中保持有一个或多个接合端子10的外壳30。电容器20以引线22在前部(在前方)的方式至少部分地插入电气部件(电容器)容纳壁34的入口35。然后,如图6所示,(该对)引线22具体来说从较长的一个(具体来说连续地)被插入引线插入孔36并因此穿过引线插入孔36向前突出。当电气部件(电容器20)进一步向前移动时,已经穿过引线插入孔36的引线22从较长的一个连续地被引导入引导部分43的接纳凹槽46并由接纳部分45横向地或从下方接纳。当电气部件(电容器20)进一步向前移动时,由接纳部分45接纳的引线22大致笔直移动而无横向或向下地偏移,并且因此布置成相邻于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14(例如在上方)并保持成与连接部分的横(上)表面接触(参见图9)。注意,该对引线22中的一个具体来说布置在第一连接部分14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中,而另一个布置成整体跨越第二连接部分14B的向内突出的部分。
随后,引线22与一个竖直地布置在另一个上方的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例如通过电阻焊或钎焊或导电胶水连接。由此,完成连接保持在外壳30中的接合端子10和电气部件(具体来说是电容器20)的引线22的操作。
如上所述构造的该实施例实现以下效果。
该实施例的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C中,围绕从电气部件(电容器)主体21突出的引线22的基部形成内部空间S2和外部空间S1。
因此,如果例如电解液从电容器20泄露出来,电解液从引线22朝向内部空间S2散布开,进一步从暴露窗部分39排放到电容器容纳壁34的外部或通过引线插入孔36的排放空间S3排放到外部,并从引线22朝向外部空间S1散布开。由此,如果电解液从电容器20泄露出来(或从电气部件泄露出来的任何其他材料),电解液从引线22朝向围绕或相邻于引线22的基部的内部空间S2或外部空间S1散布开。由此,可防止该材料或流体(例如电解液)粘附到并停留在引线22上。
此外,用于将引线22从引线插入孔36朝向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的横表面或上表面引导的至少一个引导部分43设置在引线插入孔36与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之间。这具体来说允许引线22布置在连接部分14的横表面或上表面上而不与接合端子10接触。这里,由于引线22是相对软且可变形的,当引线与接合端子10接触时,引线可弯曲。如果出现弯曲,则变得难以粘接和安装引线22和连接部分14。但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构造,可防止这种情况,且引线22和接合端子10可以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连接,因为引线22具体来说通过引导部分43被朝向连接部分14的上表面引导。
此外,引导部分43具体来说是可沿引线22和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的重叠方向弹性变形的。这里,例如,如果引导部分不可沿竖直方向弹性变形,则在安装布置在连接部分的上表面上的引线时,引线可能不得不弯曲。此外,接合端子的连接部分可相对于通过引导部分竖直地固定到位的引线竖直地振动,且例如如果在引线和接合端子被连接之后,具有电容器的连接器竖直地振动,则撕裂力可能作用在固定部分上。但是,由于引导部分43跟随引线22的变形,所以可防止该情形并可防止其中引导部分43妨碍接合端子10与引线22之间的令人满意的连接的情形。
因此,为提供一种具有诸如电容器的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即使内部材料或流体或液体(诸如电容器的电解液)泄露出来,也可防止内部材料或流体或液体(诸如电解液)粘附到和/或停留在引线上,在其中包含至少一个电气部件、具体来说是电容器20的具有电气部件(诸如电容器)的连接器C中,保持在外壳30中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接头10和电气部件(电容器20)的一个或多个引线22连接,且相邻于或大致围绕从电气部件、具体来说电容器20的主体21突出的引线22的基部形成一个或多个空间S2。根据该构造,即使电解液从电容器20泄露出来,电解液也远离引线22地分散而进入相邻于或围绕引线22的基部形成的空间S2。由此,可防止电解液粘附到和停留在引线22上。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面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虽然在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电容器20的引线22具有圆形销的形式,但不限于此。例如,电容器的引线可以具有矩形柱等形式。
(2)虽然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引线22和接合端子10通过电阻焊来焊接,但不限于此。例如,引线和接合端子可以诸如通过激光焊接或钎焊来焊接。
(3)虽然在上面实施例中,由引导部分43引导的引线22保持成与接合端子10的连接部分14的上表面接触,但不限于此。如果通过引导部分引导到接合端子的连接部分上面,则引线可能不需要保持成与连接部分的上表面接触。在该情形中,引线在安装到接合端子的连接部分时仅须被按压。
(4)虽然在上面的实施例中,电容器主体21的前端表面23和端壁部分34B的后表面37通过隔离部分38保持间隔开,但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在电容器容纳壁的管状部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用于防止电容器向前移动的止挡件,而不是隔离部分,电容器主体的前端表面和端壁部分的后表面可保持间隔开。
(5)虽然在上面的实施例中,引导部分43从端壁部分34B突出,但不限于此。例如,引导部分可从联接部分、侧壁部分等突出。
(6)虽然已经参照作为示例性电气部件的电容器描述了上面的实施例,但应理解,本发明可应用于任何其他电气部件(例如,晶体管、IC芯片、电感等),具体来说可应用于内部流体或物质可能泄露出来的任何其他部件。

Claims (27)

1.一种具有电气部件(20)的连接器(C),所述电气部件(20)容纳在所述连接器(C)中,其中,
被保持在外壳(30)中的至少一个端子接头(10)和所述电气部件(20)的至少一根引线(22)相连;并且
至少一个空间(S2)形成为与所述引线(22)的基部相邻和/或围绕所述引线(22)的基部,所述引线(22)从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C),其中,所述电气部件(20)为电容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外壳包括电气部件容纳壁(34),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用于将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内部;并且
用于允许所述引线(22)被引出的引线插入孔(36)形成为穿透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并且所述引线(22)和所述端子接头(10)在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的外侧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的突出端表面(23)与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的面向表面(37)被设置于其间的至少一个隔离部分(38)隔开,所述引线(22)从所述突出端表面(23)突出,所述面向表面(37)面向所述突出端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空间(S2)形成在所述突出端表面(23)与所述面向表面(37)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空间(S2)形成在所述突出端表面(23)与所述面向表面(37)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形成有至少一个暴露窗部分(39),所述至少一个暴露窗部分(39)用于允许形成在所述突出端表面(23)与所述面向表面(37)之间的所述空间(S2)朝向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的外部打开。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形成有至少一个暴露窗部分(39),所述至少一个暴露窗部分(39)用于允许形成在所述突出端表面(23)与所述面向表面(37)之间的所述空间(S2)朝向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的外部打开。
9.如前述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线插入孔(36)的内径设置成大于所述引线(22)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线插入孔(36)的内径设置成比所述引线(22)的外径大一个尺寸。
11.如前述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空间(S2)形成在所述引线插入孔(36)的外侧。
12.如前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空间(S2)形成在所述引线插入孔(36)的外侧。
13.如前述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呈柱状,且所述引线(22)从所述主体(21)的、在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的纵向上的一个端表面(23)沿所述纵向突出。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呈柱状,且所述引线(22)从所述主体(21)的在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的纵向上的一个端表面(23)沿所述纵向突出。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呈柱状,且所述引线(22)从所述主体(21)的在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的纵向上的一个端表面(23)沿所述纵向突出。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呈柱状,且所述引线(22)从所述主体(21)的在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的纵向上的一个端表面(23)沿所述纵向突出。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呈柱状,且所述引线(22)从所述主体(21)的在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的纵向上的一个端表面(23)沿所述纵向突出。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包括管状部分(34A)和端壁部分(34B),所述管状部分(34A)围绕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所述端壁部分(34B)设置在所述管状部分(34A)的一端上,以沿着所述电气部件(20)的主体(21)的一个端表面(23)延伸,并且所述引线插入孔(36)形成在所述端壁部分(34B)中。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气部件(20)能够以所述引线(22)在前的方式穿过与所述端壁部分(34B)相反的开口而容纳到所述管状部分(34A)中。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线插入孔(36)与所述连接部分(1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部分(43),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43)用于从所述引线插入孔(36)朝向所述端子接头(10)的连接部分(14)的、能够连接到所述引线(22)的一个表面引导所述引线(22)。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线插入孔(36)与所述连接部分(14)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引导部分(43),所述至少一个引导部分(43)用于从所述引线插入孔(36)朝向所述端子接头(10)的连接部分(14)的、能够连接到所述引线(22)的一个表面引导所述引线(22)。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分(43)能够沿着所述引线(22)和所述端子接头(10)的连接部分(14)重叠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分(43)能够沿着所述引线(22)和所述端子接头(10)的连接部分(14)重叠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分(43)包括:
腿部(43A),所述腿部从所述端壁部分(34B)向前突出;
躯干部(43B),所述躯干部从所述腿部(43A)突出;和/或
头部(43C),所述头部从所述躯干部(43B)向前突出。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分(43)包括:
腿部(43A),所述腿部从所述端壁部分(34B)向前突出;
躯干部(43B),所述躯干部从所述腿部(43A)突出;和/或
头部(43C),所述头部从所述躯干部(43B)向前突出。
26.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分(43)的宽度整体上恒定和/或稍小于端壁部分(34B)的宽度。
27.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电容器容纳壁(34)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暴露窗部分(39),所述一个或多个暴露窗部分(39)用于将所述内部空间(S2)至少部分地暴露到所述电气部件容纳壁(34)的外部,和/或其中所述内部空间(S2)被加宽以与外部空间(S1)连通。
CN201210284847.8A 2011-08-11 2012-08-10 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 Active CN102957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5802 2011-08-11
JP2011175802A JP5725353B2 (ja) 2011-08-11 2011-08-11 コンデンサ付き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059A true CN102957059A (zh) 2013-03-06
CN102957059B CN102957059B (zh) 2015-05-06

Family

ID=465078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84847.8A Active CN102957059B (zh) 2011-08-11 2012-08-10 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70599B2 (zh)
EP (1) EP2557639A1 (zh)
JP (1) JP5725353B2 (zh)
CN (1) CN1029570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8370A (zh) * 2013-05-30 2014-12-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电子部件的连接器
CN104253354A (zh) * 2013-06-28 2014-12-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电子部件的连接器
CN109642807A (zh) * 2016-08-23 2019-04-16 株式会社电装 位置检测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180176U (zh) * 2013-02-27 2013-09-04 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
JP5935760B2 (ja) * 2013-06-11 2016-06-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付きコネクタ
DE102014105114B4 (de) * 2014-04-10 2022-12-29 Semikron Elektronik Gmbh & Co. Kg Stromrichteranordnung mit Kondensatoreinrichtung
JP6299649B2 (ja) * 2015-03-31 2018-03-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TWM512834U (zh) * 2015-07-14 2015-11-21 zan-qi Chen 具過電流保護機制的電源插座
WO2018037962A1 (ja) * 2016-08-23 2018-03-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位置検出装置
WO2023205429A1 (en) * 2022-04-22 2023-10-26 Rheem Manufacturing Company Plug-in connector with authentication featur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541B1 (en) * 1999-07-08 2001-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apacitor integrated with connector
CN101869007A (zh) * 2007-09-26 2010-10-20 莫列斯公司 电子组件安装装置
US20100267252A1 (en) * 2006-09-29 2010-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80942A (en) * 1923-02-27 1926-04-13 Alden Mfg Co Socket for vacuum tubes
US2206736A (en) * 1936-12-16 1940-07-02 Hugh H Eby Inc Connector device
US2901678A (en) * 1956-10-05 1959-08-25 Eitel Mccullough Inc Electron tube socket
US4109992A (en) * 1977-08-05 1978-08-29 Amp Incorporated Connector for compressor header
JPS62120278A (ja) 1985-11-21 1987-06-01 Tsubakimoto Chain Co 自動車ドア開閉用ロボツト
JPS62120278U (zh) * 1986-01-21 1987-07-30
US4772225A (en) * 1987-11-19 1988-09-20 Amp Inc Electrical terminal having means for mounting electrical circuit components in series thereon and connector for same
US4878854A (en) * 1988-05-31 1989-11-07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Lamp base
US4952169A (en) * 1989-06-27 1990-08-28 Amp Incorporated Sealed electrical connector employing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s
US5125846A (en) * 1991-07-25 1992-06-30 Molex Incorporated Input-output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7263085A (ja) * 1994-03-17 1995-10-1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子部品内蔵コネクタ
JPH08115769A (ja) * 1994-10-14 1996-05-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子部品付きコネクタ
US5591041A (en) * 1995-03-20 1997-01-07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system
KR19990008150A (ko) * 1996-03-07 1999-01-25 노무라마사나리 압력센서모듈
US6305963B1 (en) * 1996-08-16 2001-10-23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Push-lock BNC connector
US6109973A (en) * 1999-07-08 2000-08-29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mbined terminal retainer and circuit component
JP2001176617A (ja) * 1999-12-20 2001-06-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1176616A (ja) * 1999-12-20 2001-06-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US6846184B2 (en) 2003-01-24 2005-01-25 High Connection Density Inc. Low inductance electrical contacts and LGA connector system
TW559378U (en) * 2003-01-29 2003-10-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094104B1 (en) * 2005-05-04 2006-08-22 Andrew Corporation In-line coaxial circuit assembly
US7273398B2 (en) * 2005-11-01 2007-09-25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device carrier contact assembly
JP4816416B2 (ja) * 2006-11-13 2011-11-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制御装置
JP4916955B2 (ja) * 2007-06-07 2012-04-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内蔵ユニット
JP5557027B2 (ja) * 2010-08-24 2014-07-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子素子内蔵コネクタ
US20120077356A1 (en) * 2010-09-29 2012-03-29 Omron Corporation Socket f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US20120081835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Omron Corporation Surface mounting socket for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and method for surface mounting of electrolytic capacitor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85541B1 (en) * 1999-07-08 2001-09-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apacitor integrated with connector
US20100267252A1 (en) * 2006-09-29 2010-10-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1869007A (zh) * 2007-09-26 2010-10-20 莫列斯公司 电子组件安装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8370A (zh) * 2013-05-30 2014-12-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电子部件的连接器
CN104218370B (zh) * 2013-05-30 2016-10-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电子部件的连接器
CN104253354A (zh) * 2013-06-28 2014-12-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带电子部件的连接器
CN109642807A (zh) * 2016-08-23 2019-04-16 株式会社电装 位置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5353B2 (ja) 2015-05-27
US20130040504A1 (en) 2013-02-14
CN102957059B (zh) 2015-05-06
JP2013038051A (ja) 2013-02-21
US8870599B2 (en) 2014-10-28
EP2557639A1 (en) 2013-0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7059B (zh) 具有电气部件的连接器
CN105305117B (zh) 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
CN105322326B (zh) 电端子
CN111201673B (zh) 连接器端子及连接器
CN10761164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534234A (zh) 多极连接器
EP2456019A1 (en) Fluidproof connector
CN103904472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7123265A (ja) 電気接点
JP5942930B2 (ja) 電子部品付きコネクタおよびホルダ
CN101465495A (zh) 端子压入构造及电连接器
JP2016199128A (ja) 給電端子及びその給電端子を備えた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ガラス
TWI281630B (en) Adapter for card
JP5815454B2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394332B (zh) 連接器
US9935387B2 (en) C-type female connector
JP4745394B2 (ja) 雄型電気端子
US10355375B2 (en) Terminal-equipped electrical wire
CN104303372B (zh) 阴性端子
CN105990720A (zh) 连接器的连接构造
CN101465496A (zh) 端子压入构造及电连接器
CN101841100B (zh) 带敛缝外壳的电连接器和屏蔽电缆束
CN205863512U (zh) 直立式电连接器
CN101872928B (zh) 带外部导体保持器的电连接器以及屏蔽电缆束
CN105703139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