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0886B -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0886B
CN102950886B CN201210270192.9A CN201210270192A CN102950886B CN 102950886 B CN102950886 B CN 102950886B CN 201210270192 A CN201210270192 A CN 201210270192A CN 102950886 B CN102950886 B CN 1029508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sheet material
tension force
image
treatment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701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0886A (zh
Inventor
千绵祐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950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08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0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08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8Conveyor band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41M5/0017Application of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on the substrate prior to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7/00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 B41M7/0018After-treatment of prints, e.g. heating, irradiating, setting of the ink, protection of the printed stock using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after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件,其喷射液滴至记录媒体并在记录媒体的正面形成图像;张力施加部件,其在由图像形成部件于记录媒体正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中产生100N/m至1000N/m的张力;以及干燥部件,在张力施加部件将张力施加于记录媒体时,干燥部件对形成在记录媒体的正面的图像进行干燥处理,使记录媒体中的残余水量小于或等于3g/m2。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图像形成方法。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04-338575中描述了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被记录部件(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之后立即进行的加热干燥处理期间,对被记录部件施加朝向排纸方向的张力,以维持被记录部件的直线形式。
然而,在常规配置中,对于施加至记录媒体的张力没有规定,而且,加热干燥工序中记录媒体的干燥程度也没有规定。所以,这种配置有时无法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waviness)。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用于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图像形成部件,其将液滴喷射至记录媒体并且在记录媒体的正面形成图像;张力施加部件,其在由图像形成部件于记录媒体正面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中产生100N/m至1000N/m的张力;以及干燥部件,在张力施加部件对记录媒体施加张力时,干燥部件对记录媒体的正面所形成的图像进行干燥处理,使记录媒体中的残余水量小于或等于3g/m2
根据上述结构,张力施加部件在记录媒体中产生100N/m至1000N/m的张力。此外,在张力施加部件对记录媒体施加张力时,干燥部件对记录媒体的正面所形成的图像进行干燥处理,使记录媒体中的残余水量小于或等于3g/m2。由此,可以抑制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构造成,使得张力施加部件产生沿记录媒体传送方向的张力。
根据上述结构,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媒体的机器方向朝向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抑制记录媒体中产生起伏。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二方面构造成,使得张力施加部件包括:传送部件,其以保持件对已由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的前端部进行保持,并且传送该记录媒体;以及吸附板,在记录媒体的前端部由该保持件保持时,吸附板吸附正在由传送部件传送的记录媒体的背面。
根据上述结构,在记录媒体的前端部由保持件保持、其背面吸附于吸附板的情况下,由传送部件传送记录媒体。从而,在记录媒体中可以产生沿记录媒体传送方向的张力。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三方面构造成进一步包括移动部件,其朝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移动吸附板时,由传送部件正在传送的记录媒体则处于被吸附的状态。由移动部件导致的吸附板移动速度小于由传送部件导致的记录媒体移动速度,从而,在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
根据上述结构,被传送记录媒体的背面吸附于吸附板,由移动部件将吸附板朝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移动,可以抑制对记录媒体背面的损害。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构造成,在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张力施加部件在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
根据上述结构,在用于图像形成的记录媒体的机器方向朝向记录媒体传送方向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五方面构造成,使得张力施加部件包括:第一传送带,其在记录媒体的背面吸附于第一传送带的情况下环路回转,以传送记录媒体;以及第二传送带,其与第一传送带并排布置,在记录媒体的背面吸附于第二传送带的情况下环路回转,以传送记录媒体,以及,第二传送带布置成,与在传送方向上游侧处相比,在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处第二传送带更为远离第一传送带。
根据上述结构,在记录媒体的背面吸附于环路回转的第一传送带以及环路回转的第二传送带的情况下,传送记录媒体。第二传送带布置成在朝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行进过程中更为远离第一传送带。据此,在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可以在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产生张力。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构造成进一步包括控制部,其基于记录媒体机器方向所在方向控制张力施加部件,以选择沿记录媒体传送方向在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或者沿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
根据上述结构,控制部基于记录媒体机器方向所在方向控制张力施加部件,以沿记录媒体传送方向在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或者沿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在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据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构造成,记录媒体是单张纸,以及,张力施加部件在单张纸中产生张力。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张力施加部件在单张纸中产生张力,可以抑制在单张纸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构造成,记录媒体是连续纸,以及,张力施加部件在连续纸中产生张力。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张力施加部件在连续纸中产生张力,可以抑制在连续纸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构造成进一步包括处理液涂布部件,其设置于图像形成部件的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上游侧,用处理液涂布记录媒体,处理液使从图像形成部件喷出的液滴中的着色剂发生凝聚。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处理液涂布部件用促使液滴中着色剂凝聚的凝聚处理液涂布记录媒体,可以抑制液滴(墨水)渗透进记录媒体。据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十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本发明第十方面构造成进一步包括处理液干燥部件,其对由处理液涂布部件涂布于记录媒体上的处理液进行干燥。
根据上述构成,处理液干燥部件对由处理液涂布部件涂布在记录媒体上的处理液进行干燥。通过对因处理液引入的水分进行这种干燥处理,可以减轻记录媒体的软化,并且,据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图像形成工序,其将液滴喷射至记录媒体并且在记录媒体的正面形成图像;以及,液滴干燥工序,在张力施加于记录媒体时,对产生有100N/m至1000N/m张力的记录媒体的正面所形成的图像进行干燥,使记录媒体中的残余水量小于或等于3g/m2
根据上述构成,在液滴干燥工序中,在张力施加于记录媒体时,对产生有100N/m至1000N/m张力的记录媒体上所形成的图像进行干燥处理,使记录媒体中的残余水量小于或等于3g/m2。从而,可以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十三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将本发明第十二方面构造成进一步包括处理液涂布工序,其先于图像形成工序进行,用于以处理液涂布记录媒体,处理液使在图像形成工序中喷射至记录媒体的液滴中的着色剂凝聚。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处理液涂布工序中用促使液滴中着色剂凝聚的处理液涂布记录媒体,可以抑制液滴(墨水)渗透进记录媒体。据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本发明第十四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将本发明第十三方面构造成进一步包括处理液干燥工序,该工序中对处理液涂布工序中涂布至记录媒体上的处理液进行干燥。
根据上述构成,由处理液干燥工序对处理液涂布工序中涂布至记录媒体的处理液进行干燥。通过对因处理液引入的水分进行这种干燥处理,可以减轻记录媒体的软化,并且,据此可以有效地抑制在记录媒体中出现起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侧视图,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的吸附板和链条叼纸牙;
图2是配置图,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的吸附板、链条叼纸牙、以及红外加热器;
图3是轴测图,图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的链条叼纸牙和红外加热器;
图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图;
图5A是图示评价装置的配置图,其用于评价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5B是图示评价装置的配置图,其用于评价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5C是图示评价装置的配置图,其用于评价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6是图示用于评价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采用片材的图;
图7是图示有关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起伏评价的评价结果曲线;
图8是图示有关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形精度评价的评价结果表;
图9是侧视图,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的吸附板和链条叼纸牙;
图10是侧视图,图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的传送带和链条叼纸牙;
图1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传送带的俯视图;
图1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传送带的俯视图;
图13是方块图,图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采用控制部的控制路径;
图14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图;以及
图15是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传送带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示例。在图中,向上的箭头表示竖直向上方向。
总体构成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这样的装置,其利用水基UV墨水(使用水性介质并用紫外线(UV)照射而固化的墨水),通过喷墨方法在作为记录媒体的片材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0构造成主要包括:供纸部12,用于供给各片材P;处理液涂布部14,用于将特定处理液涂布至从供纸部12供入的片材P的正面(图像记录面);处理液干燥部16,用于对经由处理液涂布部14涂布过处理液的片材P进行干燥处理;图像记录部18,用于在经由处理液干燥部16干燥处理后的片材P的正面形成图像;墨水干燥部20,用于对经由图像记录部18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进行干燥处理;UV照射部22,用于对由墨水干燥部20干燥处理后的片材P进行UV照射(定影处理),以使图像定影于片材P;以及排纸部24,用于排出由UV照射部22用UV照射后的片材P。
供纸部
供纸部12构造成主要包括:供纸台30,片材P叠置于其上;吸拾装置32,其送出各片材P;供纸辊34,其传送所供的片材P;传送带36,其传送片材P;前止挡部38,其使片材P的前端部对齐;以及供纸鼓40,其在旋转时传送片材P。
供纸台30装有供纸台升降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升降供纸台30,使得叠置于供纸台30最上面的片材P位于一定高度。
吸拾装置32装有吸脚32A,吸脚32A设置成能升降、以及摆动。吸脚32A对片材P的上面进行吸附和保持,从而,使得片材P从供纸台30向供纸辊34送出。
具体而言,吸脚32A对叠置于供纸台30最上面的片材P的前缘侧上面进行吸附和保持,拾取该片材P,并且将所拾取片材P的前缘朝供纸辊34送出。
传送带36布置成沿片材传送方向朝下游侧(下文简称为传送方向下游侧)行进时向下倾斜。然后,将载置于传送带36传送面上的片材P沿传送面引导至前止挡部38。
将多个单独的板状保持部36B固定于传送带36传送面上方,在正由传送带36传送的片材P中抑制发生上浮以及波动。于片材P宽度方向(与传送片材P所沿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保持部36B布置为沿片材P传送方向彼此并排。
在沿片材P传送方向并列的一个保持部36B与另一保持部36B之间设置辊件36C,用于将所传送的片材P压附于传送带36的传送面。
沿片材P宽度方向(下文简称为片材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单独的前止挡部38。前止挡部38设置成,使得片材P的前缘部与沿片材宽度方向布置成一排的前止挡部38接触(使其压接),从而校正片材P的取向(歪斜)。
前止挡部38还设置有枢轴转动装置(图中未示出),以枢轴转动前止挡部38,以使经过校正歪斜的片材P越过前止挡部38到达旋转的供纸鼓40。
供纸鼓40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设置有用于使供纸鼓40旋转的驱动源(图中未示出)。在供纸鼓40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叼纸牙40A,用于保持被传送片材P的前缘部。
这样构成的供纸鼓40,通过在叼纸牙40A保持片材P前端部的状态下旋转,并且将片材P卷绕于供纸鼓40周面,从而朝处理液涂布部14传送各片材P。
处理液涂布部
处理液涂布部14构造成主要包括:处理液涂布鼓42,用于传送片材P;以及处理液涂布单元44,其作为处理液涂布部件的示例,用于向正由处理液涂布鼓42传送的片材P的正面涂布(施加)处理液,处理液的作用是使液滴(墨水)中的着色剂(颜料颗粒)凝聚。
处理液涂布鼓42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设置有用于使处理液涂布鼓42旋转的驱动源(图中未示出)。在处理液涂布鼓42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叼纸牙42A,用于保持被传送片材P的前缘部。
这样构成的处理液涂布鼓42,通过在叼纸牙42A对已从供纸鼓40通过的片材P的前缘部进行保持的状态下旋转,并且将片材P卷绕于处理液涂布鼓42的周面,从而朝处理液干燥部16传送各片材P。
处理液涂布单元44构造成主要包括:涂布辊44A,用于向片材P涂布处理液;处理液槽44B,其中贮存处理液;以及汲取辊44C,用于汲取贮存在处理液槽44B中的处理液并将其供至涂布辊44A。从而,这样构成的处理液涂布单元44通过辊向正由处理液涂布鼓42传送的片材P的正面涂布处理液。
处理液含有凝聚剂,其用于凝聚墨水组成物中的组分。
凝聚剂可以是能改变墨水组成物pH值的化合物,可以是多价金属盐,或者可以是聚烯丙基胺化合物(polyallylaminecompound)。考虑各自凝聚墨水组成物的能力,本实施方式中适宜采用能改变墨水组成物pH值的化合物,更适宜采用降低墨水组成物pH值的化合物。作为降低墨水组成物pH的化合物,适合采用的化合物示例是高水溶性酸性物质(诸如磷酸、乙二酸、丙二酸、柠檬酸、或者这些化合物的衍生物或盐)。
因此,高水溶性酸性物质适宜作为凝聚剂,以及,出于提高凝聚能力和使墨水全体固化的考虑,有机酸是适宜的,而二价或二价以上的有机酸更为适宜。二价至三价的酸性物质特别适宜。在这种二价或二价以上的有机酸之中,第一pKa小于或等于3.5的有机酸是适宜的,而第一pKa小于或等于3.0的有机酸更为适宜。其具体的适宜实施例包括磷酸、乙二酸、丙二酸、以及柠檬酸。
可以单独采用单一种类的酸性物质作为凝聚剂,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性物质作为凝聚剂。从而,可以提高凝聚能力,并且墨水可以全体固化。处理液中凝聚墨水组成物用的凝聚剂的含量适宜设定在1~50重量%的范围中,更适宜在3~45重量%的范围中,最适宜在5~40重量%的范围中。墨水组成物的pH值(25℃)适宜为大于或等于8.0,而处理液的pH值(25℃)适宜在0.5~4的范围中。从而,可以连同快速进行喷墨记录一起实现图像浓度和解析度。
处理液可以含有其他添加剂。可以采用的公知添加剂的实施例包括干燥抑制剂(润湿剂)、防褪色剂、乳化稳定剂、渗透促进剂(penetrationpromoters)、紫外光吸收剂、防腐剂、杀菌剂、pH调节剂、表面张力调节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分散剂、分散稳定剂、防锈剂、以及螯合剂。
处理液干燥部
处理液干燥部16构造成主要包括:处理液干燥鼓46,用于传送片材P;传送引导件48,其沿处理液干燥鼓46外周面弯曲;以及处理液干燥单元50,其作为处理液干燥部件的实施例,通过将热风吹送至正由处理液干燥鼓46传送的片材P的正面,使处理液干燥。
处理液干燥鼓46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设置有用于使处理液干燥鼓46旋转的驱动源(图中未示出)。在处理液干燥鼓46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叼纸牙46A,用于保持被传送片材P的前缘部。
这样构成处理液干燥鼓46,从处理液涂布鼓42传送过来的片材P的前缘部由叼纸牙46A保持,通过旋转处理液干燥鼓46以及使片材P卷绕于处理液干燥鼓46的周面,朝图像记录部18传送各片材P。
在处理液干燥鼓46内部设置有两个分开的处理液干燥单元50,各处理液干燥单元50内部装有加热器50A和风机50B,风机50B用于对片材P的正面吹送通过加热器50A变暖的空气。
图像记录部
图像记录部18构造成主要包括:图像记录鼓52,用于传送各片材P;压辊54,用于压迫由图像记录鼓52传送的片材P,以使片材P与图像记录鼓52的周面紧密接触;记录头56C、56M、56Y、56K,其作为图像记录部件的实施例,用于分别喷射C、M、Y、K的各色液滴(墨水滴)到片材P上;在线传感器(inlinesensor)58,用于读取片材P上所形成的图像数据;滤雾器60,用于捕获墨雾;以及鼓冷却单元62,用于冷却图像记录鼓52。下文说明中,当无需区别Y、M、C、K时,将省略标注Y、M、C、K。
图像记录鼓52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设置有用于使图像记录鼓52旋转的驱动源(图中未示出)。在图像记录鼓52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叼纸牙52A,用于保持被传送片材P的前缘部。
这样构成的图像记录鼓52,通过在叼纸牙52A对从处理液干燥鼓46传送来的片材P的前缘部进行保持的状态下旋转,并且将片材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52的周面,从而朝墨水干燥部20传送各片材P。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记录鼓52和处理液干燥鼓46在外周面的两个部位处布置有叼纸牙52A(46A),成为以一次旋转能传送两张片材P的结构。
在图像记录鼓52的外周面中形成多个吸引孔(图中未示出)。通过吸引孔进行吸引,由此,使卷绕于图像记录鼓52周面的片材P在保持吸附于图像记录鼓52周面时传送。
压辊54布置在图像记录鼓52的片材接纳(接收)位置(从处理液干燥鼓46接纳片材P的位置)附近。压辊54由橡胶辊构成,并且布置成压迫图像记录鼓52的周面。由于通过压辊54与图像记录鼓52之间的咬合部,由此,片材P与图像记录鼓52的周面紧密接触。
记录头56构造为与片材宽度对应的整行打印头(fulllinehead),并且在压辊54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以固定间隔布置。各记录头56设置有由喷射液滴的管嘴所形成的管嘴面(图中未示出),以面对图像记录鼓52的周面。
采用水基UV墨水作为从各记录头56喷射的墨水。在微滴打点之后,通过用紫外线(UV)照射,可以使水基UV墨水固化。
本实施方式的各墨水组成物含有颜料,根据需要可配制成含有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和/或其他这类成分。墨水组成物含有至少一种颜料作为着色剂组分。对于这些颜料没有特别限制,并且,颜料可以根据应用目的进行选择。例如,颜料可以是有机颜料或无机颜料。出于对墨水着色能力的考虑,所采用的颜料适宜是基本不溶于水或者难溶于水的颜料。颜料还适宜是至少一部分颜料表面被聚合物分散剂所覆盖的水分散性颜料。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组成物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分散剂。用于颜料的分散剂可以是聚合物分散剂或低分子量表面活性剂分散剂。这种聚合物分散剂可以是水溶性分散剂或水不溶性分散剂。
这种聚合物分散剂的重均分子量适宜为3000~100,000,较适宜为5000~50,000,更适宜为5000~40,000,最适宜为10,000~40,000。
出于与处理液进行接触时表现出良好凝聚性的考虑,聚合物分散剂的酸值适宜为小于或等于100KOHmg/g。酸值较适宜为25~100KOHmg/g,更适宜为25~80KOHmg/g,最适宜为30~65KOHmg/g。当聚合物分散剂的酸值大于或等于25时,达到良好的自分散性稳定性。
出于自分散性以及与处理液接触时凝聚速度的考虑,聚合物分散剂适宜含有带羧基的聚合物,更适宜包括带羧基且酸值为25~80KOHmg/g的聚合物。
出于对图像的耐光性和品质的考虑,本实施方式适宜含有颜料和分散剂,更适宜包括有机颜料和聚合物分散剂,最适宜包括含有有机颜料的聚合物分散剂以及含有羧基的聚合物分散剂。出于对凝聚能力的考虑,颜料适宜由含有羧基的聚合物分散剂覆盖,并且适宜是水不溶性的。出于凝聚能力的考虑,后述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的酸值适宜低于聚合物分散剂的酸值。
颜料的平均粒径适宜为10~200nm,较适宜为10~150nm,更适宜为10~100nm。当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200nm时,使用喷墨方法打点微滴时获得良好的色彩再现性和良好的微滴打点特性,以及,当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100nm时,有良好的耐光性。对于着色剂的粒径分布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宽范围的粒径分布和单分散性的粒径分布二者都可以采用。也可以配置成将具有单分散性特性粒径分布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着色剂混合使用。
通过使用NanotrackUPA-EX150粒径分析仪(由Nikkiso有限责任公司制造)以动态光散射法测量体积平均粒径,可以确定着色剂(颜料颗粒)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
颜料可以是一种颜料单用,或者,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颜料组合使用。出于对图像浓度的考虑,墨水组成物中颜料的含量适宜为墨水组成物的1~25重量%,较适宜为2~20重量%,更适宜为5~20重量%,最适宜为5~15重量%。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组成物可以构造为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聚合物颗粒。当聚合物颗粒与后述处理液或者处理液已被干燥的区域进行接触时使分散不稳定,从而凝聚并且使墨水更粘稠,聚合物颗粒具有使墨水组成物固化的功能。聚合物颗粒能相应地提高墨水组成物对记录媒体的附着性,并且也能增强图像的耐擦性。
采用了具有阴离子表面电荷的聚合物颗粒,以与凝聚剂反应,并且,在能获得充分反应能力和喷射稳定性二者的范围内,采用了周知的胶乳。然而,具有自分散特性的聚合物颗粒特别适宜采用。
作为聚合物颗粒,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组成物适宜包括至少一种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通过当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与后述处理液或者处理液已被干燥的区域接触时使分散不稳定,从而凝聚并且使墨水更粘稠,这种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具有使墨水组成物固化的功能。因此,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能提高墨水组成物对记录媒体的附着性,并且也能增加图像的耐擦性。出于对喷射稳定性以及颜料包含系统的液态稳定性(特别是分散稳定性)的考虑,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适宜是树脂颗粒。
这种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是水不溶性聚合物,其在不存在其它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即,在水不溶性聚合物颗粒不含有游离乳化剂的条件下,由该聚合物自身带有的官能团(特别是其酸基或盐)获得在水性介质中的分散状态。
出于与处理液进行接触时表现出良好凝聚性的考虑,本实施方式中自分散性聚合物的酸值适宜为小于或等于50KOHmg/g。其酸值较适宜为25~50KOHmg/g,更适宜为30~50KOHmg/g。当自分散性聚合物的酸值大于或等于25时,获得良好的自分散稳定性。
出于自分散能力以及与处理液接触时的凝聚速度的考虑,本实施方式的自分散性聚合物的颗粒适宜包括带有羧基的聚合物,较适宜包括具有羧基并且酸值为25~50KOHmg/g的聚合物,更适宜该颗粒包括带有羧基且酸值为30~50KOHmg/g的聚合物。
形成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的水不溶性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适宜为3000~200,000,较适宜为5000~150,000,更适宜为10,000~100,000。当重均分子量大于或等于3000时,可以有效抑制水溶性成分的含量。当重均分子量小于或等于200,000时,可以使自分散稳定性提高。
重均分子量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PC)进行测量。这里GPC使用了HLC-8220GPC(Tosoh公司制造),其采用三柱TSKgeLSuperHZM-H、TSKgeLSuperHZ4000、以及TSKgeLSuperHZ2000(Tosoh公司制造,尺寸为4.6mmID×15cm),并且使用THF(四氢呋喃)作为洗脱液。测量条件是试样浓缩0.35/分钟、流速0.35mL/分钟、样本注入量10μL、以及测量温度40℃。测量还使用了红外线(IR)检测器。
由八个样本,标准样本TSK标准聚苯乙烯F-40、F-20、F-4、F-1、A-5000、A-2500、A-1000(由Tosoh公司制造)以及正丙苯,也获得了标准曲线。
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适宜在10~400nm的范围内,较适宜在10~200nm的范围内,更适宜在10~100nm的范围内。当体积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10nm时,使制造适用性提高,以及,当体积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1μm时,使贮存稳定性提高。
采用NANOTRACUPAEX150粒径分布测量仪(由Nikkiso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用动态光散射测量体积平均粒径,由此导出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的平均粒径以及粒径分布。
可以单独采用一种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或者,也可以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的混合物。出于对凝聚速度以及图像光泽度的考虑,墨水组成物中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相对于墨水组成物的含量适宜为1~30重量%,更适宜为5~15重量%。
出于对图像耐擦性的考虑,墨水组成物中颜料与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的相对含量(例如水不溶性颜料颗粒/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适宜在1/0.5~1/10的范围内,更适宜在1/1~1/4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组成物可以包括一种或一种以上用光化辐射能量可聚合的水溶性可聚合化合物。出于不干扰凝聚剂与颜料以及聚合物颗粒之间反应的考虑,可聚合化合物适宜是非离子或阳离子聚合化合物。提及水溶性指在水中可以溶解至一定浓度或较高浓度的化合物,或者可溶解(适宜为均匀溶解)在水基墨水中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是由于添加水混溶性有机溶剂而溶解度增加的在墨水中溶解(适宜为均匀溶解)的化合物。具体而言,水中溶解度适宜为大于或等于10重量%,更适宜为大于或等于15重量%。
出于不干扰凝聚剂与颜料以及聚合物颗粒之间反应的考虑,适宜采用非离子或阳离子聚合化合物作为可聚合化合物,以及,适宜采用水中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0重量%的可聚合化合物,更适宜采用水中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5重量%的可聚合化合物。
出于获得高耐擦性的考虑,本实施方式的可聚合化合物适宜是多官能团单体,更适宜是2官能团~6官能团单体。出于获得溶解性和耐擦性二者的考虑,可聚合化合物适宜是2官能团~4官能团单体。可以单独包括一种可聚合化合物,或者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聚合化合物的组合。
墨水组成物中,可聚合化合物相对于颜料和自分散性聚合物颗粒之总固体成分的含量适宜为30~300重量%,更适宜为50~200重量%。当可聚合化合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30重量%时,获得极佳的图像耐擦性,而出于对堆积高度(pileheight)的考虑,含量小于或等于300重量%是适宜的。
墨水组成物和/或处理液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引发剂,用于引发光化辐射能量可聚合化合物的聚合。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组成物可以是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引发剂(用于引发光化辐射能量可聚合化合物聚合)的墨水组成物,并且引发剂也可以包含在处理液中,或者可以不包含在处理液中。可以单独采用单一种类的光致聚合引发剂,或者,可以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光致聚合引发剂的混合物,并且,也可以与敏化剂组合使用。
引发剂可以含有能以光化辐射能量引发聚合反应的适当选择化合物。例如,可以采用这样一种引发剂(例如,光致聚合引发剂),其在以放射线、光或电子束照射时产生活性种类物质(诸如自由基、酸或盐)。
当含有引发剂时,墨水组成物中引发剂相对可聚合化合物的含量适宜为1~40重量%,更适宜为5~30重量%。当引发剂的含量大于或等于1重量%时使耐擦性提高,并且这种含量也有利于高速记录。出于喷射稳定性的考虑,引发剂的含量小于或等于40重量%是有利的。
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组成物中可以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水混溶性有机溶剂。水混溶性有机溶剂可以获得干燥抑制、润湿和/或促进渗透的有益效果。适宜的是,采用水混溶性有机溶剂作为干燥抑制剂,以防止墨水在喷嘴的喷墨口处附着及干燥,并且防止形成会阻塞该喷墨口的凝聚体,以及,汽化压力低于水的水混溶性有机溶剂适宜采用作为干燥抑制剂以及润湿剂。水混溶性有机溶剂也可以采用作为渗透促进剂,以提高墨水对纸张的渗透性。
汽化压力低于水的水混溶性有机溶剂适宜采用作为干燥抑制剂。可以单独采用单一种类的干燥抑制剂,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干燥抑制剂。墨水中干燥抑制剂的含量适宜在10~50重量%的范围内。
为了赋予墨水组成物进入记录媒体(诸如打印纸)的良好渗透性,适当采用渗透促进剂。可以单独采用单一种类的渗透促进剂,或者,可以组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渗透促进剂。墨水组成物中渗透促进剂的含量适宜在5~30重量%的范围内。渗透促进剂的适宜使用量应在不会导致图像洇色或印透的范围内。
墨水组成物含有水,然而,对于水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水的含量适宜为10~99重量%,较适宜为30~80重量%,更适宜为50~70重量%。
除上述成分之外,本实施方式的墨水组成物还可以包含其他添加剂。这些其他添加剂的示例包括周知的添加剂,诸如干燥抑制剂(润湿剂)、防褪色剂、乳化稳定剂、渗透促进剂、紫外光吸收剂、防腐剂、杀菌剂、pH调节剂、表面张力调节剂、消泡剂、粘度调节剂、分散剂、分散稳定剂、防锈剂和/或螯合剂。
在线传感器58布置在记录头56的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固定间隔处。在线传感器58读取由各记录头56形成在片材P上的图像数据。防接触板59布置于在线传感器5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以防止片材P与在线传感器58接触。防接触板59构造成,在由于例如不良传送致使片材P浮起时防止片材P与在线传感器58接触。
滤雾器60布置在记录头56与在线传感器58之间,以抽吸图像记录鼓52周边的空气并且捕获墨雾。从而,抑制墨雾进入在线传感器58,从而防止出现读取问题。
鼓冷却单元62设置成对着图像记录鼓52下部周面的一部分,并且构造成主要包括空气调节器(图中未示出)和输送管62A,以将供自空气调节器的冷空气吹送至图像记录鼓52的周面。
墨水干燥部
墨水干燥部20构造成主要包括:链条叼纸牙64,其作为传送部件的实施例,用于传送其上已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吸附板72,用于对正在由链条叼纸牙64传送的片材P施加张力;以及墨水干燥单元68,用于对正在由链条叼纸牙64传送的片材P进行干燥处理。
链条叼纸牙64装有链条本体64A,链条本体64A各自构造有:第一链轮63A,其布置于图像记录鼓52附近;第二链轮63B,可旋转方式设置于排纸部24;环形链63C,环绕于第一链轮63A和第二链轮63B曳行;以及多个链条引导件(图中未示出),用于引导环形链63C行进。第一链轮63A设置有用于使第一链轮63A旋转的驱动源(图中未示出)。
两个链条本体64A沿片材P宽度方向彼此分开设置。作为保持部件的实施例,多个独立叼纸牙64B横跨设置在一对链条本体64A之间,以对正在传送的片材P的前缘部进行保持。
换而言之,链条叼纸牙64构造成包括一对链条本体64A和多个独立叼纸牙64B。
链条引导件布置于特定位置,以沿特定路径引导各环形链63C的行进。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第二链轮63B布置在高于第一链轮63A的位置。所以,环形链63C在形成有途中倾斜的行进路径。具体而言,环形链63C的路径构造有:位于第一链轮63A接近高度的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倾斜传送路径70B,以及位于第二链轮63B接近高度的第二水平传送路径70C。链条引导件相应地设置于这些路径各自行进方向改变的交点处。
吸附板72沿着用链条叼纸牙64传送片材P的传送路径布置。具体而言,吸附板72在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和倾斜传送路径70B的行进段沿环形链63C布置。
在各吸附板72内侧设置风机82,以产生吸附力,从而将各片材P的背面吸附于吸附板72的吸附面72A(面朝链条叼纸牙64侧的面)。
从而,在沿吸附板72的吸附面72A滑动时,传送由链条叼纸牙64于前缘部进行保持的各片材P,使得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
相对布置于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的吸附板72侧,墨水干燥单元68布置在被传送片材P的相反侧。墨水干燥单元68装有多个单独的红外加热器78,用于对被传送片材P的正面吹送热风,以加热并干燥片材P。
下文详细描述关于墨水干燥部20的构成。
UV照射部
UV照射部22装有UV照射单元74,一种实施例是紫外线灯,用于对由链条叼纸牙64传送的片材P照射紫外线。从而,UV照射单元74用紫外线(UV)照射形成于片材P上的图像,以使图像在片材P上定影。
排纸部
排纸部24装有排纸台76,用于积存从叼纸牙64B释放的经UV照射的片材P,将一张叠置于另一张的顶部。排纸台76装有升降装置(图中未示出),其将叠置于排纸台76最上部的片材P始终定位于一定高度处。通过将片材P叠置在排纸台76上,使排纸部24积存经一系列图像记录处理的片材P。
由于上述构成,对于叠置于供纸部12中供纸台30上用于在片材P正面形成图像的片材P,由吸拾装置32按一次一张的方式拾取并供入供纸辊34。然后,将供入供纸辊34的各片材P朝传送带36送出,并置于传送带36上。
通过旋转的传送带36,传送载置于传送带36上的各片材P。在传送过程中,由保持部36B将片材P压贴传送带36的传送面,以校正片材P中的起伏。由传送带36传送的片材P的前缘部与前止挡部38接触,从而校正歪斜。然后,使片材P行进通过供纸鼓40。然后,由供纸鼓40朝处理液涂布部14传送片材P。
在处理液涂布部14中,由处理液涂布鼓42接纳已从供纸鼓40通过的片材P。通过在叼纸牙42A保持片材P前缘部的状态下旋转,处理液涂布鼓42将片材P卷绕至处理液涂布鼓42的周面,并且传送片材P。在传送过程中,使涂布辊44A压贴片材P的正面,并且用处理液涂布片材P的正面(处理液涂布工序)。
在处理液干燥部16中,由处理液干燥鼓46接纳已从处理液涂布鼓42通过的片材P。通过在叼纸牙46A保持片材P前缘部的状态下旋转,处理液干燥鼓46传送片材P。当此过程进行时,处理液干燥鼓46以片材P的正面(处理液涂布过的面)朝向内侧传送片材P。
在由处理液干燥鼓46传送的过程中,从布置于处理液干燥鼓46内侧的处理液干燥单元50,对片材P吹送热风,并且使片材P干燥(处理液干燥工序)。
在图像记录部18中,由图像记录鼓52接纳已从处理液干燥鼓46通过的片材P。通过在叼纸牙52A保持片材P前缘部的状态下旋转,图像记录鼓52传送片材P。通过使由图像记录鼓52接纳的片材P在图像记录鼓52与压辊54之间经过,使该片材P与图像记录鼓52的周面紧密接触。同时,通过图像记录鼓52中的吸引孔施加抽吸,使得片材P吸附于图像记录鼓52的外周面。
在这种状态下传送片材P,以使其面朝各色的记录头56通过相应位置。来自各色记录头56的液滴(墨水)作为微滴打点至正在通过的片材P正面,以在该正面形成彩色图像(图像形成工序)。
然后,由记录头56形成有各色图像的片材P通过面朝在线传感器58的位置。随着片材P通过在线传感器58,对形成于片材P正面的图像数据进行读取。必要时执行这种图像数据读取,以便在所读取的图像中对诸如不良喷射等问题进行检查。据此,可以立即检查出诸如不良喷射之类的异常,从而,能快速地执行应对措施。
在墨水干燥部20中,由链条叼纸牙64接纳已从图像记录鼓52通过的片材P。在片材P的前缘部由叼纸牙64B保持的情况下,链条叼纸牙64沿吸附板72传送片材P。
传送到链条叼纸牙64的片材P沿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传送。在沿第一水平传送路径70A传送的过程中,由红外加热器78对片材P进行加热干燥处理(液滴干燥工序)。
在UV照射部22中,将来自UV照射单元74的紫外线照射至正由链条叼纸牙64沿倾斜传送路径70B传送的片材P的正面。从而,对形成于片材P上的图像进行UV照射处理,以便使图像定影于片材P(光照射工序)。
在排纸部24中,已经过UV照射并从叼纸牙64B释放的片材P叠置在排纸台76上并积存。从而,在排纸台76上,将经过一系列图像记录处理的片材P收集到一起,一张叠置于另一张上面。
要部构成
下面,详细说明关于墨水干燥部20的构成。
如图2所示,吸附板72装有箱状壳体80和风机82,在壳体80的外周面中形成有多个吸入孔和排出孔,风机82产生朝壳体80的吸附面72A(面向链条叼纸牙64侧的表面)的吸附力。
这种结构导致,各片材P的前端部被链条叼纸牙64的叼纸牙64B保持,在此状态下,正在传送的各片材P的背面吸附于吸附面72A。从而,在沿吸附板72的吸附面72A滑动的同时传送片材P,使得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沿片材P传送方向牵拉片材P。
也就是,由链条叼纸牙64和吸附板72构成张力施加装置86,并且作为张力施加部件的示例,用于在片材P中产生沿片材P传送方向作用的张力。
确定吸附面72A的吸附力以及链条叼纸牙64的传送力,以在片材P中产生100N/m~1000N/m的张力。
如图1所示,设置于墨水干燥单元68的多个独立红外加热器78布置在被传送片材P的与吸附板72侧相反的一侧,如上所述,以便沿片材P传送方向形成一排。
确定各红外加热器78的输出,从而,在张力施加于片材P时,通过用所有红外加热器78对片材P进行加热干燥处理,使片材P的残余水量为3g/m2
这里,残余水量指墨水组成物的残余水量,并不考虑片材P中原有的水分。例如,当墨水打点液滴的墨水水含量是10g/m2时,那么,这样构造,使得通过对片材P进行干燥,使这种墨水水含量为小于或等于3g/m2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所采用的片材P的机器方向是例如与片材P的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也就是,将张力在与机器方向正交的方向施加至片材P。这里所称的机器方向是纸张纤维排列所沿方向。
要部的作用及效果
下面,说明要部的作用及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墨水干燥部20中,由链条叼纸牙64接纳已从图像记录鼓52通过的片材P。链条叼纸牙64中,叼纸牙64B对片材P的前缘部进行保持,并且链条叼纸牙64沿吸附板72传送片材P。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上述液滴干燥处理中,片材P的前缘部由链条叼纸牙64的叼纸牙64B保持,并且在前缘部处于保持状态下,片材P由链条叼纸牙64朝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被传送片材P的背面也吸附于吸附板72的吸附面72A。
相应地,在沿吸附板72的吸附面72A滑动的同时,传送片材P,因而,在片材P中产生沿传送方向牵拉片材P的100N/m~1000N/m的张力。
在张力施加于片材P时,通过对被传送片材P进行加热干燥,红外加热器78也用于将片材P的残余水量减少至小于或等于3g/m2
当利用水基喷墨方法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时,由于墨水中存在水分致使在片材P出现润胀。有时,由于沿片材P的平面,取决于图像浓度出现的润胀不均匀性,造成在片材P中出现起伏。
在用水基墨水形成图像之后,当通过加热并干燥片材P可以使施加于片材P的水分蒸发,会看到起伏有些减少,然而,起伏不会减至没有。
关于这种起伏的原因,认为首先因为墨水渗透进入片材P快于墨水水分的干燥,其次因为由于低图像浓度区域尤其是无图像区域中的水分通过加热和干燥处理得以蒸发,片材P出现皱缩。
尽管可能认为在片材P中产生强张力以校正片材P中出现的起伏是有效的,但是,当在这种拉伸状态(处于产生张力的状态)下使片材P干燥时,认为会导致图形精度(所要求原始描绘尺寸的图形尺寸的精度)降低。
评价装置
所以,对片材P中出现的起伏以及图形精度(所要求原始描绘尺寸的图形尺寸精度)进行评价。
评价装置以及评价部件
评价中所采用的片材P是铜版纸,OKTOPCOATPLUS(商品名),由OjiPaperCo.,Ltd.制造,纸张定量104.7gsm,宽向尺寸150mm,传送方向尺寸150mm。评价片材P预先涂布有处理液。
图5A、图5B和图5C示出评价所采用的评价装置。如图5A和图5B所示,片材P放置于基座90上,基座90的前端侧和后端侧附近弯曲。叼纸牙92设置于基座90的前端侧,用于保持片材P的前缘部,而用于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的弹簧件94设置于基座90的后端侧,用于牵拉片材P的后端部。从而,在放置于基座90的片材P中产生特定张力。与图像形成装置10中类似,本评价测定在与机器方向正交的方向施加张力。
如图5C所示,在评价装置中,设置了传送装置(图中未示出),用于以500mm/s的速度于箭头D方向传送放置在基座90上的片材P。评价装置还设置有记录头96,用于朝被传送的片材P喷墨(黑墨水)。还设置有热风加热器102和红外线加热器104,布置成与被传送片材P间隔30mm。
具体而言,设置有四个单元的热风加热器102,并且设置有三个单元的红外线加热器104,热风加热器102和红外线加热器104布置成彼此交替。热风加热器102构造成以10m/s的速度对片材P的正面吹送30℃~80℃的热风。红外线加热器104各自具有10W/cm~60W/cm的输出。
如图6所示,采用评价装置从记录头96对片材P喷墨,以在片材P的中央侧形成密集打印区100,从片材P前端部到后端部打印区100延伸宽度为50mm。通过弹簧件94将张力施加于片材P。具体而言,通过以1200dpi打点6pL墨滴到片材P上(墨滴打点量13.0g/m2),记录头96形成密集打印区100。在形成于片材P的图案中,密集打印区100和页边空白组合在一起,容易产生起伏。
在通过弹簧件94将张力施加于片材P时,以500mm/s的速度传送形成有密集打印区100的片材P,使片材P通过面朝热风加热器102和红外线加热器104的位置,使得形成于片材P正面的图像得以干燥。
改变施加于片材P的张力,并且,改变片材P在以热风加热器102和红外线加热器104进行干燥之后的残余水量,同时,利用评价装置进行评价。
评价中所采用的处理液配方以及墨水配方如下所列。
处理液配方
丙二酸:10重量份数
二甘醇单丁醚:20重量份数
OlfineE1010(NisshinChemicalCo.,Ltd.制造):1重量份数
离子交换水:余量
墨水配方
颜料:4重量份数
分散剂聚合物:2重量份数
树脂乳剂:8重量份数
水混溶性有机溶剂:15重量份数
OlfineE1010(NisshinChemicalCo.,Ltd.制造)1重量份数
离子交换水:余量
颜料:汽巴精化有限公司制造CromophtalJetMagentaDMQ(PR-122)
分散剂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
质量比:60/30/10
树脂乳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氧基丙烯酸酯/丙烯酸共聚物
质量比:66/29/5
玻璃化转变温度:65℃
评价方法1
残余水量评价方法:用重量法进行评价
起伏评价方法:在利用上述评价装置使片材P的图像干燥并释放片材P中所产生的张力之后,对照分级样本(gradingsample)进行目视检查并进行评价。
起伏评价准则:
大于或等于3.1D:超出容许品质之外的低劣起伏
2.1~3.0C:可见起伏但在容许品质范围内
1.1~2.0B:稍稍可见起伏但不影响品质
0.0~1.0A:没有可见起伏
图形精度评价方法:对于所要求原始描绘尺寸的图形尺寸,计算并且评价图形精度误差。
图形精度评价准则:
图形精度误差小于0.05%:A(容许品质)
图形精度误差0.05%~0.10%:B(容许品质)
图形精度误差0.10%~0.15%:C(容许品质)
图形精度误差大于0.15%:D(不容许品质)
评价结果1
图7示出起伏评价结果的曲线。图7中的纵轴表示起伏等级,而横轴表示片材P中所产生的张力。从曲线可以看出,当残余水量小于或等于3g/m2且张力大于或等于100N/m时,起伏等级为小于或等于3的容许品质。
图8示出图形精度评价结果的表格。从表中可以看出,当张力小于或等于1000N/m时,对于图形精度的容许品质评价结果是C。
从上述评价结果中可以看出,由于在片材P中产生的张力为100N/m~1000N/m,而且,形成有图像并在张力施加于片材P时经干燥处理的片材P中,片材P的残余水量少于或等于3g/m2,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抑制出现起伏,并且也可以保证图形精度品质。
当用于形成图像的片材P的机器方向定位成与片材P的传送方向正交、并且沿片材P传送方向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时,可以有效地抑制起伏出现。
链条叼纸牙64的叼纸牙64B保持片材P的前端部而传送片材,这时,使片材P的背面吸附至吸附板72的吸附面72A。据此,易于沿片材P传送方向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
处理液涂布单元44用凝聚处理液涂布片材P,用以促使液滴中(墨水中)的着色剂(颜料颗粒)凝聚。由此,可以抑制液滴(墨滴)渗透进片材P,并且可以有效地抑制在片材P中出现起伏。
由处理液涂布单元44涂布在片材P上的处理液还会由处理液干燥单元50进行干燥。通过对处理液引入的水分进行这种干燥处理,能减轻片材P的软化量,从而,从而能有效地抑制在片材P中出现起伏。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9所示,第二实施方式设置有吸附板72,其可相对于装置本体移动。具体而言,作为于片材P传送方向延伸的移动部件示例,滚珠丝杠110旋进形成于吸附板72的螺帽(图中未示出)。还设置有步进电机(图中未示出),用于在周向旋转滚珠丝杠110。通过步进电机旋转,在片材P被吸附的状态下,以速度V1朝传送方向下游侧传送吸附板72。
吸附板72的速度V1设定为小于链条叼纸牙64的速度V2,片材P的前端部保持于链条叼纸牙64。从而,通过使吸附板72的速度V1小于链条叼纸牙64的速度V2,沿片材P传送方向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
由于移动吸附板72减小了在片材P的背面与吸附面72A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可以相应地抑制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时对片材P背面的损害。
通过这样移动吸附板72,也可以使由于链条叼纸牙64所致的片材P传送速度加速。
其他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类似。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3,说明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类似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吸附板,而是设置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用于在对链条叼纸牙64所传送片材P的背面进行吸附的同时通过环路回转传送片材P。
这样构造,使得布置在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之间的片材P,其一个宽度方向缘侧吸附于第一传送带120,而片材P的另一宽度方向缘侧吸附于第二传送带122。
具体而言,在第一传送带120中,包括:环形带件120A,其在正面形成有多个单独的孔;一对辊120B,带件120A围绕该对辊曳引行进;以及多个单独的风机120C,设置在带件120A内侧,用于在吸附面处产生吸附力。还设置了驱动源(图中未示出),用于对辊120B施加旋转力。
类似地,在第二传送带122中,包括环形带件122A,其在正面形成有多个单独的孔;一对辊122B,带件122A围绕该对辊曳引行进;以及多个单独的风机122C,设置在带件122A内侧,用于在吸附面处产生吸引力。还设置了驱动源(图中未示出),用于对辊122B施加旋转力。
如图11和图12所示,还设置有轴部120D、122D,以支撑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从而,在平面图中可观察到枢轴转动。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相应地构造成能在平行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枢轴转动,在平行位置中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彼此平行(参见图11),在分离位置中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在朝传送方向下游侧行进过程中彼此逐渐远离(参见图12)。
还设置有第一齿条件126,其基端部固定于第一传送带120的框架件(图中未示出),而其前端部朝第二传送带122伸出。类似地,还设置有第二齿条件128,其基端部固定于第二传送带122的框架件(图中未示出),而其前端部朝第一传送带120伸出。第二齿条件128的齿条齿面朝第一齿条件126的齿条齿。
还将小齿轮130设置在第一齿条件126与第二齿条件128之间,以与第一齿条件126和第二齿条件128的齿条齿啮合。还设置有步进电机(图中未示出),用于对小齿轮130施加旋转力。
这样一种结构允许通过旋转小齿轮130,使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在平行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如图13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设置有机器方向输入部132,用于输入所要使用的片材P的机器方向。还设置有控制部134,用于根据给机器方向输入部132的输入结果,控制第一传送带120的传送速度、第二传送带122的传送速度、链条叼纸牙64的传送速度、以及小齿轮130的转动角度。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给机器方向输入部132输入片材P的机器方向作为片材P传送方向时,控制部134控制小齿轮130的转动角度,以将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布置处于分离位置。控制部134还控制第一传送带120的传送速度、第二传送带122的传送速度、以及链条叼纸牙64的传送速度,使得由链条叼纸牙64传送片材P的速度与由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传送片材P的速度是彼此相同的速度。
通过将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布置处于分离位置,从而,在与片材P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
然而,如图11和图13所示,当给机器方向输入部132输入片材P的机器方向作为与片材P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时,控制部134控制小齿轮130的转动角度,以将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布置处于平行位置。控制部134控制第一传送带120的传送速度、第二传送带122的传送速度、以及链条叼纸牙64的传送速度,使得由链条叼纸牙64传送片材P的速度快于由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传送片材P的速度。
由于使链条叼纸牙64传送片材P的速度快于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传送片材P的速度,相应地,于片材P的传送方向在片材P中产生张力。
如上所述,根据片材P机器方向,控制部134选择在片材P中产生沿片材P传送方向的张力,或者产生沿与片材P传送方向正交方向的张力。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在与机器方向正交的方向产生张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在片材P中出现起伏。
其他的有益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类似。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与第三实施例类似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向其喷射液滴的片材P是连续纸而非单张纸。
图像形成装置140设置有:馈出辊142,用于供出连续纸片材P;以及卷纸辊144,用于卷起由馈出辊142供出的片材P。
用于绕挂片材P的一对绕挂辊146彼此分开设置,并且布置在馈出辊142与卷纸辊144之间。在一对绕挂辊146之间片材P传送方向上游侧处,还设置有各色记录头56,用于将液滴喷射至片材P的正面。
在记录头56的传送方向下游侧还设置有多个单独的红外加热器78,使其面朝片材P的正面。在片材P相对红外加热器78所在侧的相反侧上,于隔开的位置处还设置有第一传送带120和第二传送带122。
由这样一种结构使连续纸片材P的机器方向与片材P传送方向一致,使得在与片材P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产生张力。
虽然通过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范围内还可以有多种其他实施方式。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言及,但是,当产生张力的方向不是正交于机器方向时,例如当在平行于机器方向的方向产生张力时,起伏减小效果将有所减低。所以,优选的是根据机器方向改变产生张力的方向。

Claims (1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形成部件,其将液滴喷射至记录媒体并且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正面形成图像;
张力施加部件,其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媒体中产生100N/m至1000N/m的张力,所述张力施加部件包括:
传送部件,其传送所述记录媒体,以及
吸附板,其吸附正在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所述记录媒体的背面;
干燥部件,在所述张力施加部件将张力施加于所述记录媒体时,所述干燥部件对所述记录媒体的正面所形成的图像进行干燥处理,使所述记录媒体中的残余水量小于或等于3g/m2;以及
移动部件,正在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记录媒体处于被吸附状态时,该移动部件朝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移动所述吸附板,
其中,由所述移动部件导致的所述吸附板移动速度小于由所述传送部件导致的所述记录媒体移动速度,从而,在所述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张力施加部件产生沿记录媒体传送方向的张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张力施加部件的所述传送部件以保持件对已由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媒体的前端部进行保持;以及
在所述记录媒体前端部由所述保持件保持时,所述吸附板吸附正在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所述记录媒体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与记录媒体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所述张力施加部件在所述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张力施加部件包括:
第一传送带,其在所述记录媒体的背面吸附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情况下环路回转,以传送所述记录媒体;以及
第二传送带,其与所述第一传送带并排布置,在所述记录媒体的背面吸附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情况下环路回转,以传送所述记录媒体,以及,所述第二传送带布置成,与所述传送方向上游侧处相比,在所述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处所述第二传送带远离所述第一传送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部,其基于所述记录媒体的机器方向所在方向,控制所述张力施加部件,以选择沿记录媒体传送方向在所述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或者沿正交于所述记录媒体传送方向的方向在所述记录媒体中产生张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媒体是单张纸,以及,所述张力施加部件在所述单张纸中产生张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记录媒体是连续纸,以及,所述张力施加部件在所述连续纸中产生张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处理液涂布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部件的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上游侧,用处理液涂布所述记录媒体,所述处理液使从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喷出的液滴中的着色剂发生凝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处理液干燥部件,其对由所述处理液涂布部件涂布于所述记录媒体上的处理液进行干燥。
11.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图像形成工序,该工序中将液滴喷射至记录媒体并且在所述记录媒体的正面形成图像;
张力施加工序,该工序中:
经由传送部件,以保持件对已由所述图像形成工序形成有图像的所述记录媒体的前端部进行保持,从而传送所述记录媒体,
在所述记录媒体前端部由所述保持件保持时,经由吸附板,吸附正在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所述记录媒体的背面,以及
正在由所述传送部件传送的记录媒体处于被吸附状态时,经由移动部件朝记录媒体传送方向下游侧移动所述吸附板,
其中,由所述移动部件导致的所述吸附板移动速度配置成小于由所述传送部件导致的所述记录媒体移动速度,从而,沿记录媒体传送方向,在所述记录媒体中产生100N/m至1000N/m的张力;以及
液滴干燥工序,在张力施加于所述记录媒体时,对所述记录媒体的正面所形成的图像进行干燥,使所述记录媒体中的残余水量小于或等于3g/m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进一步包括处理液涂布工序,其先于所述图像形成工序进行,用于以处理液涂布所述记录媒体,所述处理液使所述图像形成工序中喷射至所述记录媒体的液滴中的着色剂发生凝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进一步包括处理液干燥工序,该工序中对所述处理液涂布工序中涂布至所述记录媒体上的所述处理液进行干燥。
CN201210270192.9A 2011-08-19 2012-07-31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0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9953 2011-08-19
JP2011-179953 2011-08-19
JP2012-151632 2012-07-05
JP2012151632A JP5479538B2 (ja) 2011-08-19 2012-07-05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0886A CN102950886A (zh) 2013-03-06
CN102950886B true CN102950886B (zh) 2016-03-30

Family

ID=47712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7019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50886B (zh) 2011-08-19 2012-07-31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46830B2 (zh)
JP (1) JP5479538B2 (zh)
CN (1) CN1029508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9347B2 (ja) * 2012-02-06 2016-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インクを用いた捺染装置及び捺染物の製造方法
JP2015009477A (ja) * 2013-06-28 2015-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US9656484B2 (en) * 2013-07-29 2017-05-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dia output guide assembly
DE112015003995B4 (de) * 2014-09-01 2019-01-31 Fujifilm Corporation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erfahren
JP6481343B2 (ja) * 2014-11-26 2019-03-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印刷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US9376582B1 (en) * 2015-07-30 2016-06-28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ing on water-impermeable substrates with water-based inks
US20170266989A1 (en) * 2016-03-18 2017-09-21 Masato Ogawa Conve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6791998B2 (ja) * 2017-01-31 2020-11-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8225495A1 (ja) * 2017-06-08 2018-1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吸着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7051387B2 (ja) * 2017-11-20 2022-04-11 Ykk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WO2019102784A1 (ja) * 2017-11-24 2019-05-3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吸着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WO2024024252A1 (ja) * 2022-07-26 2024-02-0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乾燥胴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13487A (en) * 1957-01-18 1961-12-19 Time Inc Apparatus for tension control
US3032245A (en) * 1960-04-25 1962-05-01 Gravure Res Inc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web tension
US3463414A (en) * 1967-04-29 1969-08-26 Gen Electric Canada System for regulating web tension
JPS5751632A (en) * 1980-09-12 1982-03-26 Toshiba Corp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FI63078C (fi) * 1982-04-06 1983-04-11 Tampella Oy Ab Foerfarande och anordning foer torkning av en pappersbana eller liknande
EP0488415B1 (en) * 1990-11-30 1996-10-0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mechanis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fixing mechanism
JPH04338575A (ja) 1991-05-14 1992-11-2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867755B2 (ja) * 1991-08-01 1999-03-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
JPH07304167A (ja) * 1994-05-13 1995-11-21 Hitachi Koki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H06297698A (ja) * 1993-04-19 1994-10-2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6508529B2 (en) * 1998-09-29 2003-01-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jet printing media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ducing cockle growth
US6254090B1 (en) * 1999-04-14 2001-07-0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Vacuum control for vacuum holddown
US6536894B1 (en) * 2000-06-06 2003-03-2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 media heating techniques for a vacuum belt hard copy apparatus
JP2002046912A (ja) * 2000-07-28 2002-02-12 Hitachi Koki Co Ltd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方法
ATE388020T1 (de) * 2003-03-07 2008-03-15 Seiko Epson Corp Aufzeichnungsmaterialtransportvorrichtung und aufzeichnungsgerät
JP2005053663A (ja) * 2003-08-06 2005-03-03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記録液、搬送ベルト及び記録液カートリッジ
JP2005112577A (ja) * 2003-10-09 2005-04-2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記録装置
US7333766B2 (en) * 2004-04-30 2008-02-19 Agfa Graphics Nv Colour proofer with curl control means
JP2007152762A (ja) * 2005-12-06 2007-06-21 Fujifilm Corp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8120072A (ja) * 2006-10-20 2008-05-29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068203B2 (ja) 2008-03-17 2012-11-0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176684B2 (ja) * 2008-04-01 2013-04-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5152980B2 (ja) * 2008-05-27 2013-02-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JP5135089B2 (ja) * 2008-07-04 2013-01-3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64858A (ja) * 2008-09-11 2010-03-25 Fuji Xerox Co Ltd 媒体湾曲除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50933B2 (ja) * 2009-07-31 2013-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固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056893B2 (en) * 2010-03-26 2011-11-15 Xerox Corporation Media transport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79538B2 (ja) 2014-04-23
US8746830B2 (en) 2014-06-10
CN102950886A (zh) 2013-03-06
JP2013060302A (ja) 2013-04-04
US20130044170A1 (en) 2013-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50886B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950887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544255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2950917B (zh) 纸张传送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EP2505369B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8888274B2 (en) Paper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896896A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201318042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40065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70697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ニス付与方法
JP5295150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搬送方法
JP201209686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4507692A (zh) 媒体保持装置、媒体输送装置及喷墨记录装置
JP201120112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783973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130249995A1 (en) Coa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550333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092488B2 (ja) 払拭部材、ノズル払拭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838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02292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6859B2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04916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6802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8714728B2 (en) Inkjet recording method
JP2012020870A (ja) 画像記録方法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