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17891B - 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17891B
CN102917891B CN201180027481XA CN201180027481A CN102917891B CN 102917891 B CN102917891 B CN 102917891B CN 201180027481X A CN201180027481X A CN 201180027481XA CN 201180027481 A CN201180027481 A CN 201180027481A CN 102917891 B CN102917891 B CN 102917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connecting element
shaft
tubular connecting
t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748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17891A (zh
Inventor
榊原孝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7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17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178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7/00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 B60C27/02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extending over restricted arcuate part of tread
    • B60C27/04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extending over restricted arcuate part of tread the ground-engaging part being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7/00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 B60C27/02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extending over restricted arcuate part of tread
    • B60C27/0261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extending over restricted arcuate part of tread provided with fastening means
    • B60C27/0292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extending over restricted arcuate part of tread provided with fastening means acting on the sidewall of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27/00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 B60C27/06Non-skid devices temporarily attachable to resilient tyres or resiliently-tyred wheels extending over the complete circumference of the tread, e.g. made of chains or cab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防滑装置,该防滑装置通过连接防滑体形成,所述防滑体沿着用于车辆的轮胎的周向方向布置,该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防滑体能够容易地彼此连接和分离。连接件具有简单构造,并且能够被容易地制造。连接件分别形成为具有杆状形状和管状形状,并且安装到每个防滑体的前侧和后侧。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安装杆(32)和连接杆(33)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由操作杆(34)连接,附接杆和连接杆被插入到设置在管状连接件(22)中的附接孔(35)和连接孔(36)中,并且该操作构件被设定成能够在横向于管状连接件的方向上运动。当操作构件沿着向前方向移动时,连接杆从连接孔出来,而当操作构件沿着向后方向移动时,连接杆插入到连接孔中。设置有弹性构件(37),用于对该操作构件施加向后移动力。在连接操作时,向前移动操作构件,将杆状连接件(21)插入到管状连接件中,并且向后移动操作构件以将连接杆插入到杆状连接件的连接孔(27)中。在分离操作时,向前移动操作构件以将连接杆从杆状连接件的连接孔拔出,并且将杆状连接件从管状连接件拔出。

Description

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要附接到车辆用轮胎的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下文PTL)例如公开了一种防滑装置,其中车辆的轮胎配合到具有U形横截面的防滑体中。两个或更多个防滑体沿着轮胎的周方方向布置以彼此连接。该两个或更多个防滑体以圆环方式附接到轮胎。当将防滑装置从轮胎拆除时,将防滑体彼此分离从而从轮胎释放。
每一个具有U形横截面的防滑体均具有:横跨轮胎的接地表面的横跨部;沿着轮胎的外侧表面设置的外侧部;以及沿着轮胎的内侧表面设置的内侧部。
防滑体的外侧部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处附接有相应的连接部件。当连接防滑体时,在每个防滑体的后侧处的连接部件与在后面下一个防滑体的前侧处的连接部件以可分离方式彼此相连。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
日本专利No.3557464
[PTL2]
日本专利No.3718779
[PTL3]
日本未申专利申请公布No.2007-290627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这种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中,期望可使用性对于用连接部件将防滑体连接是容易的。还期望可使用性对于用连接部件将已连接的防滑体分离是容易的。
期望连接部件在它们的结构上得以简单化并且易于生产。
此外,车辆用轮胎的外径由于在使用期间接地表面的磨耗而减小。因此更换的轮胎具有更大的外径。因此,期望的是,如果轮胎的外径改变,则可以使用防滑装置。
原始想法
1.连接部件被制成为插入类型,诸如由杆和管制成。
每个连接部件被制成包括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并且被设计成使得杆状连接部件可以配合到或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中。这允许连接可使用性和分离可使用性得以简单化。而且,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可以容易地分别由杆材料和管状材料制成。结构因此得以简化。
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附接到防滑体的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杆状连接部件被允许从管状连接部件的端部开口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
管状连接部件附接有操作构件。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彼此平行布置的附接杆和连接杆由操作杆连接,因此具有钩形状。附接杆被制成为长于连接杆。可以通过弯曲或折叠一个杆材料或通过连接多个杆材料,而容易地制造操作构件。
附接孔和连接孔形成在管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该管状连接部件。附接孔和连接孔分别位于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侧和自由端侧处。
通过将附接杆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将连接杆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而导致操作构件能够在管状连接部件的横向方向上运动。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当操作杆被导致向前移动远离管状连接部件时,连接杆被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操作构件还被构造成使得:当该操作杆被导致向后移动以接近管状连接部件时,连接杆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以横跨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附接杆被构造成在向前移动和向后移动期间均保持插入在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弹性构件被设置为用于对操作构件施加向后移动力。
连接孔被形成在该杆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该杆状连接部件。
当将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连接时,诸如通过用手拉动操作杆而导致操作构件抵着弹性构件向前移动,并且连接杆被从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抽出。在连接杆被抽出的状态下,将杆状连接部件配合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然后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导致操作构件向后移动,并且将连接杆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这允许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连接。
当使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分离时,诸如通过用手拉动操作杆而导致操作构件抵着弹性构件向前移动,并且将连接杆从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在连接杆被拔出的状态下,将杆状连接部件从管状连接部件拔出。因此,将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分离。
2.连接部件被制成为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是可调整的。
杆状连接部件是这样的,即,多个连接孔沿着纵向方向等间隔地或非等间隔地布置。如果连接杆插入到位于杆状连接部件的自由端侧处的连接孔中,则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增加。另一方面,如果连接杆插入到位于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侧处的连接孔中,则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减小。从多个连接孔中选择待被连接杆插入其中的连接孔从而允许调节杆状连接部件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即,在邻近的防滑体之间的空间。
根据轮胎的外径或外周长度,来选择待被连接杆插入其中的连接孔。因此,即使当轮胎的外径改变,防滑装置也能够被使用。
3.操作构件附接到杆状连接部件而不是附接到管状连接部件。
问题的解决办法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该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两个或更多个具有U形横截面的防滑体与车辆的轮胎配合并且沿着轮胎的周向方向布置以彼此连接。每一个防滑体均具有沿着轮胎的外侧表面的外侧部。外侧部是这样的,即,其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附接有相应的连接部件。每个防滑体的后侧连接部件与下一个(后一个)防滑体的前侧连接部件以可分离方式彼此相连。
该防滑装置的特征如下:
每一个连接部件均包括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杆状连接部件具有附接端,所述附接端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外侧部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管状连接部件具有附接端,所述附接端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外侧部的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杆状连接部件被允许从管状连接部件的端部开口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
管状连接部件附接有操作构件。该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彼此平行布置的附接杆和连接杆由操作杆连接,因此具有钩形状。
附接孔和连接孔形成在管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管状连接部件。附接孔和连接孔分别位于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侧和自由端侧处。
通过将附接杆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将连接杆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操作构件能够在管状连接部件的横向方向上运动。该操作构件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当操作杆被导致向前移动远离管状连接部件时,连接杆被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而附接杆保持插入在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当操作杆被导致向后移动以接近管状连接部件时,连接杆被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以横跨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弹性构件被设置为用于对操作构件施加向后移动力。
连接孔形成在杆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杆状连接部件。
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当将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连接时,促使操作构件抵着弹性构件向前移动,将连接杆从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抽出,将杆状连接部件配合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通过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导致操作构件向后移动,并且将连接杆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
该防滑装置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当使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分离时,促使操作构件抵着弹性构件向前移动,将连接杆从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并且将杆状连接部件从管状连接部件拔出。
2.以上1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的特征可以在于杆状连接部件,该杆状连接部件是这样的,即,多个连接孔沿着纵向方向具有间隔地布置,并且从该多个连接孔中选择待被连接杆插入其中的连接孔从而允许调节杆状连接部件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
3.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该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两个或更多个具有U形横截面的防滑体与车辆的轮胎配合并且沿着轮胎的周向方向布置以彼此相连。每一个防滑体均具有沿着轮胎的外侧表面的外侧部。外侧部是这样的,即,其在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附接有相应的连接部件。每个防滑体的后侧连接部件与下一个(后一个)防滑体的前侧连接部件以可分离方式彼此相连。
该防滑装置的特征如下:
每一个连接部件均包括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杆状连接部件具有附接端,所述附接端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外侧部的前侧和后侧中的一侧。管状连接部件具有附接端,所述附接端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外侧部的前侧和后侧中的另一侧。杆状连接部件被允许从管状连接部件的端部开口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
杆状连接部件附接有操作构件。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彼此平行布置的附接杆和连接杆由操作杆连接,因此具有钩形状。
附接孔和连接孔形成在杆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该杆状连接部件。附接孔和连接孔分别位于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侧和自由端侧处。
通过将附接杆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将连接杆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操作构件能够在杆状连接部件的横向方上运动。操作构件进一步被构造成使得:当操作杆被导致向前移动远离杆状连接部件时,连接杆被从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而附接杆保持插入在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当操作杆被导致向后移动以接近杆状连接部件时,连接杆被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弹性构件被设置为用于对操作构件施加向后移动力。
连接孔形成在管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该管状连接部件。
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当将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彼此连接时,操作构件被导致抵这弹性构件向前移动,连接杆被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杆状连接部件被配合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导致操作构件向后移动,并且连接杆被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和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
防滑装置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当使该杆状连接部件和该管状连接部件彼此分离时,操作构件被导致抵着弹性构件向前移动,连接杆被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和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并且杆状连接部件被从管状连接部件拔出。
4.以上3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的特征可以在于管状连接部件,该管状连接部件是这样的,即,多个连接孔沿着纵向方向具有间隔地布置,并且从该多个连接孔中选择待被连接杆插入其中的连接孔从而允许调节杆状连接部件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
发明的有利效果
该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易于将防滑体连接和分离。连接部件在的结构得以简单化并且易于生产。
当被构造成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是可调整的时,即使轮胎的外径改变,也能够使用该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附接到轮胎的状态的前视立面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防滑体的放大前视立面图。
图3是第一防滑体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A-A观看的放大截面图。
图5是在图1中的第一防滑体与第二防滑体之间的连接部的放大前视立面图。
图6是连接部的放大平面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B-B观看的截面图。
图8是沿着图6中的线C-C观看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类似图7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连接部的连接部件的操作构件被导致向前移动使得连接杆被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和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的状态。
图10是类似图7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连接部件的操作构件被导致向前移动使得杆状连接部件被从管状连接部件拔出的状态。
图11是类似图2的放大前视立面图,并且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防滑装置的第一防滑体。
图12是类似图8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防滑装置的连接部件。
图13是类似图7的截面图,并且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防滑装置的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10)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的前视立面图,其中该图示出了从车辆的外部观看的防滑装置附接到车辆的轮胎T的状态。这个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第一防滑体1a、第二防滑体1b和第三防滑体1c(在本文中分别表示,并且合并为防滑体1)被布置成在轮胎T的周向方向上等间隔地彼此连接。该三个防滑体1a、1b、和1c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将会代表性地描述第一防滑体1a。
图2和图3以放大图示出第一防滑体1、1a,每一个图描绘当第一防滑体1、1a附接到轮胎T的上部时的姿势。图2是从车辆的外侧观看时的前视立面图。图3是从上侧观看时的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A-A观看的放大截面图。
第一防滑体1、1a包括前侧U形构件2、后侧U形构件3、以及连接在其间的内侧线形构件4。如在本文中使用的“前侧”指代由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在车辆向前移动时在轮胎T的正旋转方向上的前侧,该“前侧”表示图1、图2和图3中的第一防滑体1a的左侧。“后侧”指代在轮胎T的正旋转方向上的后侧,该“后侧”表示图1、图2和图3中的第一防滑体1a的右侧。“内部侧”或“内侧”指代由图1中的虚线示出的车辆的内侧。
如图1至图3中所示,前侧U形构件2和后侧U形构件3形成为空间对称结构,其中圆杆被弯曲成U形,用于将轮胎T的外周侧配合在该U形中。U形状的构件2和3具有:横跨轮胎T的胎面区域(接地区域)的横跨部2a和3a;沿着轮胎T的外侧表面设置的外侧部2b和3b;以及沿着轮胎T的内侧表面设置的内侧部2c和3c。轮胎T被配合在前侧U形构件2和后侧U形构件3中以形成约60度的中心角。
前侧U形构件2被构造成使得外侧部2b主要沿着轮胎T的径向方向设置,并且外侧部2b的端部朝前侧弯曲并延伸。外侧部2b的前侧延伸部沿着轮胎T的周向方向设置。前侧U形构件2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内侧部2c主要沿着轮胎T的径向方向设置,并且内侧部2c的端部朝后侧弯曲并延伸。内侧部2c的后侧延伸部也沿着轮胎T的周向方向设置。
后侧U形构件3被构造成使得外侧部3b主要沿着轮胎T的径向方向设置,并且外侧部3b的端部朝后侧弯曲并延伸。外侧部3b的后侧延伸部沿着轮胎T的周向方向设置。后侧U形构件3被构造成使得内侧部3c主要沿着轮胎T的径向方向设置,并且内侧部3c的端部朝前侧弯曲并延伸。内侧部3c的前侧延伸部也沿着轮胎T的周向方向设置。
内侧线形构件4被设置为链条。该链条4包括多个板状链节,该多个板状链节通过销而彼此连接成串状,以相对于彼此可枢转运动。因此,内侧线形构件4被设置成板式链。
如图1至图3所示,前侧U形构件2附接有每个均具有筒形形状的两个接触构件6,使得:一个接触构件6中插入有外侧部2b的前侧延伸部,并且另一个接触构件6中插入有内侧部2c的后侧延伸部。此外,后侧U形构件3也附接有每个均具有筒形形状的两个接触构件6,使得:一个接触构件6中插入有外侧部3b的后侧延伸部,并且另一个接触构件6插入有内侧部3c的前侧延伸部。所述筒形接触构件6沿着轮胎T的周向方向布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接触构件6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中空圆柱形状。外侧接触构件6的外周表面被构造成与轮胎T的外侧表面接触。内侧接触构件6的外周表面被构造成与轮胎T的内侧表面接触。此外,外侧接触构件6和内侧接触构件6被构造成分别与轮胎T的外侧表面的内区域和内侧表面的内区域接触。每个筒形接触构件6可以是或可以不是绕其轴线可旋转的。
如图3和图4中所示,内侧线形构件4的前端用螺栓7和螺母8附接到前侧U形构件2的内侧部2c的端部。类似于前端,内侧线形构件4的后端用螺栓7和螺母8附接到后侧U形构件3的内侧部3c的端部。螺栓7沿着轮胎T的轴向方向布置。
使用螺栓7和螺母8,将前侧连接构件11前侧附接到U形构件2的外侧部2b的前端。也使用螺栓7和螺母8将后侧连接构件12附接到后侧U形构件3的外侧部3b的后端。前侧连接构件11和后侧连接构件12能够绕相应的螺栓7以可枢转方式运动,所述螺栓7沿着轮胎T的轴线方向设置。前侧连接构件11和后侧连接构件12因此被设置为板状链条链节。前侧连接构件11的前端设有杆状连接部件21。后侧连接构件12的尾端设有管状连接部件22。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被制成能够彼此连接和彼此分离。
防滑体1被构造成具有U形横截面,用于将轮胎T配合在其中。具有U形横截面的防滑体1被构造成使得:前侧U形构件2和后侧U形构件3的横跨部2a和3a代表横跨轮胎T的接地表面的横跨部;前侧U形构件2和后侧U形构件3的外侧部2b和3b代表沿着轮胎T的外侧表面布置的外侧部;并且前侧U形构件2和后侧U形构件3的内侧部2c和3c以及内侧线形构件4代表沿着轮胎T的内侧表面布置的内侧部。沿着轮胎T的周向方向,分别经由在防滑体1的前侧和后侧处的前侧连接构件11和后侧连接构件12将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附接到防滑体1的各个外侧部。
为了连接三个防滑体1a至1c,采用了三对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该三对连接部件21和22具有相同的结构。图5和图6描绘了在图1中的第一防滑体1a与第二防滑体1b之间的连接部被水平地放置的状态。将参照图5至图10描述连接部的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
杆状连接部件21具有圆杆形状,并且该杆状连接部件21的附接端使用销26附接到前侧连接构件11的前端。销26沿着轮胎T的轴向方向设置。杆状连接部件21能够绕销26以可枢转方式运动。多个连接孔27形成在杆状连接部件21中以在径向横向方向上通过该杆状连接部件。多个连接孔27沿着杆状连接部件21的纵向方向等间隔地布置。每个连接孔27大致沿着轮胎T的径向方向设置。
管状连接部件22具有中空圆柱形状,并且其附接端使用销31附接到后侧连接构件12的后端。销31沿着轮胎T的轴向方向设置。管状连接部件22能够绕销31以可枢转方式运动。管状连接部件22具有中心孔,杆状连接部件21可以从该中心孔的端部的开口插入到该中心孔中。
操作构件被附接到管状连接部件22。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彼此平行地布置的附接杆32和连接杆33由操作杆34连接,因此具有钩形状。附接杆32比连接杆33长。该操作构件(32、33、34)通过折叠圆杆而产生。
一对附接孔35和一对连接孔36形成在管状连接部件22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该管状连接部件。附接孔35位于管状连接部件22的附接端侧处,并且连接孔36位于管状连接部件22的自由端侧处。附接孔35和连接孔36大致沿着轮胎T的径向方向形成。
操作构件被设置成使得附接杆32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22的附接孔35中,并且连接杆33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22的连接孔36中。操作杆34平行于管状连接部件22并且被设置在与轮胎T的中心相反的一侧处。操作构件(32、33、34)能够在管状连接部件22的横向方向上移动。当操作杆34被导致向前移动远离管状连接部件22时,连接杆33被从连接孔36拔出,而附接杆32保持插入在附接孔35中。当操作杆34被导致向后移动以接近管状连接部件22时,连接杆33被被插入到连接孔36中以横跨管状连接部件22的中心孔。
附接杆32被设置成使得其端侧部从管状连接部件22朝操作杆34的相对侧,即,朝轮胎T的中心延伸,并且被插入到螺旋弹簧37中,并且弹簧保持件38则附接到该附接杆32的端部。螺旋弹簧37被置于管状连接部件22和弹簧保持件38之间。螺旋弹簧37构成用于对操作构件(32、33、34)施加向后移动力的弹性构件。
当将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彼此相连时,通过用手拉动操作杆34或推挤附接杆32的端部而导致操作构件抵着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37向前移动。连接杆33被从管状连接部件22的中心孔抽出,如图10中所示。在连接杆被33的抽出状态下,杆状连接部件21配合到管状连接部件22的中心孔中,如图9中所示。然后弹性构件37的弹性力导致操作构件向后移动。如图7和图8中所示,连接杆33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36中以及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27中的一个中。这允许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彼此相连。
当连接杆33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27中的一个中时,如果连接杆33插入到位于杆状连接部件21的自由端侧附近的连接孔27中,则杆状连接部件21与管状连接部件22的连接总长度变长。另一方面,如果连接杆33插入到位于杆状连接部件21的附接端侧附近的连接孔27中,则杆状连接部件21与管状连接部件22的连接总长度变短。根据轮胎T的外径或外周长度而选择将被连接杆33插入其中的连接孔27。
当使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彼此分离时,通过用手拉动操作杆34或推挤附接杆32的端部而导致操作构件抵着弹性构件37向前移动。将连接杆33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36以及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27拔出,如图9中所示。然后将杆状连接部件21从管状连接部件22拔出,如图10中所示。这允许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彼此分离。
第二实施例(参照图11)
如图11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在如下方面被修改:改变了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21和22的附接位置和方向。
杆状连接部件21的附接端经由后侧连接构件12而附接到后侧U形构件3的外侧部3b的后端,即,防滑体1的外侧部的后端。
管状连接部件22的附接端经由前侧连接构件11而附接到前侧U形构件2的外侧部2b的前端,即,防滑体1的外侧部的前端。操作构件(32、33、34)使得操作杆34位于轮胎T的中心侧处。螺旋弹簧37和弹簧保持件38位于轮胎T的中心的相对侧处。由于轮胎T的旋转而导致的作用在操作构件(32、33、34)上的离心力被定向成使得连接杆33被进一步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21的连接孔27中。
其它特征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那些。在附图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文字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类似的部件。
第三实施例(参照图12)
如图12中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在如下方面被修改:改变了第一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21和22的截面图。
杆状连接部件21具有方形杆形状,并且截面图是方形形状的。管状连接部件22具有方形筒形状,并且截面图是方形框架形状的。
其它特征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那些。在附图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文字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类似的部件。
第四实施例(参照图13)
如图13中所示,关于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用于附接有操作构件(32、33、34)的连接部件21和22相比的连接部件,修改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
操作构件(32、33、34)在本实施例中附接到杆状连接部件21。附接孔35和连接孔36形成在杆状连接部件21中以在横向方向上通过该杆状连接部件。附接孔35位于杆状连接部件21的附接端侧处,并且连接孔36位于杆状连接部件21的自由端侧处。
操作构件被设置成使得附接杆32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21的附接孔35中,并且连接杆33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21的连接孔36中。操作杆34平行于杆状连接部件21。操作构件(32、33、34)能够在杆状连接部件21的横向方向上运动。当操作杆34被导致向前移动远离杆状连接部件21时,连接杆33被从杆状连接部件21的连接孔36拔出,而附接杆32保持插入在杆状连接部件21的附接孔35中。当操作杆34被导致向后移动以接近杆状连接部件21时,连接杆被33插入到杆状连接部件21的连接孔36中。
附接杆32被设置成使得其端侧部从杆状连接部件21朝操作杆34的相对侧延伸并且其被插入到螺旋弹簧37中,并且弹簧保持件38则附接到附接杆32的端部。螺旋弹簧37被置于杆状连接部件21和弹簧保持件38之间。螺旋弹簧37构成用于对操作构件(32、33、34)施加向后移动力的弹性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多对连接孔27形成在管状连接部件22中以在径向横向方向上通过该管状连接部件。多对连接孔27沿着管状连接部件22的纵向方向等间隔地布置。
当将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彼此连接时,通过用手拉动操作杆34或推挤附接杆32的端部而导致操作构件抵着作为弹性构件的螺旋弹簧37向前移动。将连接杆33从杆状连接部件21的连接孔36拔出。在连接杆33的抽出状态下,将杆状连接部件21配合到管状连接部件22的中心孔中。然后弹性构件37的弹性力导致操作构件向后移动。将连接杆33插入到管状连接部件的一对连接孔27和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36中。
当连接杆33插入到在管状连接部件的多对连接孔27中的一对连接孔中时,如果连接杆33插入到位于管状连接部件22的自由端侧附近的连接孔27中,则杆状连接部件21与管状连接部件22的连接总长度22变长。另一方面,如果连接杆33插入到位于管状连接部件22的附接端侧附近的一对连接孔27中,则杆状连接部件21与管状连接部件22的连接总长度变短。根据轮胎T的外径或外周长度来选择插入有连接杆33的一对连接孔27。
当使杆状连接部件21和管状连接部件22彼此分离时,通过用手拉动操作杆34或推挤附接杆32的端部而导致操作构件抵着弹性构件37向前移动。将连接杆33从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27和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36拔出。然后将杆状连接部件21从管状连接部件22拔出。
其它特征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特征。在附图中,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或文字表示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类似的部件。
修改示例
1.虽然对于以上实施例中的连接部件21或22,多个连接孔27等间隔地布置,但是,它们可以不等间隔地布置。
2.在以上实施例中的多个连接孔27可以由单个连接孔取代。
3.虽然螺旋弹簧37被用作用于对在以上实施例中的操作构件(32、33、34)施加向后移动力的弹性构件,但是也可以采用锥形弹簧或其它适当的弹簧。
4.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圆杆被用作构成操作构件(32、33、34)的杆,但是也可以采用方形杆。
5.在以上实施例中,杆状连接部件21经由前侧连接构件11或后侧连接构件12而附接到前侧U形构件2的外侧部2b或后侧U形构件3的外侧部3b。替代地,可以通过省略前侧连接构件11和/或后侧连接构件12而将杆状连接部件21直接连接,如果有必要,使用销26将杆状连接部件21连接以使得能够实现杆状连接部件21的枢转运动。此外,也可以省略销26以将它们一体化。
此外,虽然管状连接部件22经由后侧连接构件12或前侧连接构件11而附接到后侧U形构件3的外侧部3b或前侧U形构件2的外侧部2b,但是可以省略前侧连接构件11和/或后侧连接构件12,使得能够直接连接管状连接部件22,如果必需,使用销31连接管状连接部件22以使得能够实现管状连接部件22的枢转运动。此外,也可以省略销31以将它们一体化。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可以被应用到各种车辆诸如小型、中型、大型客车或载货车辆的使用。
[附图标记列表]
T;车辆用轮胎
1、1a-1c;防滑体
1a;第一防滑体
1b;第二防滑体
1c;第三防滑体
2;前侧U形状件
2a;横跨部
2b;外侧部
2c;内侧部
3;后侧U形状构件
3a;横跨部
3b;外侧部
3c;内侧部
4;内侧线形构件
2a、3a;防滑体的横跨部
2b、3b;防滑体的外侧部
2c、3c、4;防滑体的内侧部
6;筒形接触构件、外侧接触构件、内侧接触构件
7;螺栓
8;螺母
11;前侧连接构件
12;后侧连接构件
21、22;连接部件
21;杆状连接部件
22;管状连接部件
26;销
27;连接孔
31;销
32、33、34;操作构件
32;附接杆
33;连接杆
34;操作杆
35;附接孔
36;连接孔
37;螺旋弹簧、弹性构件
38;弹簧保持件

Claims (5)

1.一种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车辆的轮胎配合在具有U形横截面的两个或更多个防滑体中,并且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防滑体沿着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布置以便彼此连接,
所述防滑体每个均具有沿着所述轮胎的外侧表面的外侧部,所述外侧部设置成使得所述外侧部在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附接有相应的连接部件,每个防滑体的后侧连接部件与下一个防滑体的前侧连接部件以可分离方式彼此相连,
所述防滑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体每个均包括前侧U形构件和后侧U形构件,
所述前侧U形构件具有前侧延伸部,所述前侧延伸部被构造成使得沿着轮胎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外侧部的端部沿着轮胎的周向方向朝前侧弯曲并延伸,
所述后侧U形构件具有后侧延伸部,所述后侧延伸部被构造成使得沿着轮胎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外侧部的端部沿着轮胎的周向方向朝后侧弯曲并延伸,
所述连接部件每个均包括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所述杆状连接部件具有要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所述前侧延伸部的前侧和所述后侧延伸部的后侧中的一侧的附接端,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具有要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所述前侧延伸部的前侧和所述后侧延伸部的后侧中的另一侧的附接端,所述杆状连接部件被允许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端部开口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
所述管状连接部件附接有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彼此平行地布置的附接杆和连接杆通过操作杆被连接,因此所述操作构件具有钩形状,
附接孔和连接孔形成在所述管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所述管状连接部件,所述附接孔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侧和自由端侧处,
通过将所述附接杆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将所述连接杆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所述操作构件能够在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横向方向上运动,所述操作构件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当所述操作杆被导致向前移动离开所述管状连接部件时,所述连接杆被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同时所述附接杆保持插入在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当所述操作杆被导致向后移动以接近所述管状连接部件时,所述连接杆被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以横穿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弹性构件被设置为用于向所述操作构件施加向后移动力,
连接孔形成在所述杆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所述杆状连接部件,
所述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当将所述杆状连接部件和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彼此连接时,所述操作构件被导致抵靠所述弹性构件向前移动,所述连接杆被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抽出,所述杆状连接部件被配合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导致所述操作构件向后移动,并且所述连接杆被插入到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并且
所述防滑装置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当使所述杆状连接部件和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彼此分离时,所述操作构件被导致抵靠所述弹性构件向前移动,所述连接杆被从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并且所述杆状连接部件被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连接部件设置成使得多个连接孔沿着纵向方向间隔开地布置,并且,从所述多个连接孔中选择要被所述连接杆插入其中的连接孔,从而允许调节所述杆状连接部件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
3.一种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所述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车辆的轮胎配合在具有U形横截面的两个或更多个防滑体中,并且所述两个或更多个防滑体沿着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布置以便彼此连接,
所述防滑体每个均具有沿着所述轮胎的外侧表面的外侧部,所述外侧部设置成使得所述外侧部在所述轮胎的周向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附接有相应的连接部件,每个防滑体的后侧连接部件与下一个防滑体的前侧连接部件以可分离方式彼此相连,
所述防滑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防滑体每个均包括前侧U形构件和后侧U形构件,
所述前侧U形构件具有前侧延伸部,所述前侧延伸部被构造成使得沿着轮胎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外侧部的端部沿着轮胎的周向方向朝前侧弯曲并延伸,
所述后侧U形构件具有后侧延伸部,所述后侧延伸部被构造成使得沿着轮胎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外侧部的端部沿着轮胎的周向方向朝后侧弯曲并延伸,
所述连接部件每个均包括杆状连接部件和管状连接部件,所述杆状连接部件具有要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所述前侧延伸部的前侧和所述后侧延伸部的后侧中的一侧的附接端,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具有要附接到每个防滑体的所述前侧延伸部的前侧和所述后侧延伸部的后侧中的另一侧的附接端,所述杆状连接部件被允许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端部开口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
所述杆状连接部件附接有操作构件,所述操作构件被构造成使得彼此平行地布置的附接杆和连接杆通过操作杆被连接,因此所述操作构件具有钩形状,
附接孔和连接孔形成在所述杆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所述杆状连接部件,所述附接孔和所述连接孔分别位于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端侧和自由端侧处,
通过将所述附接杆插入到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将所述连接杆插入到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所述操作构件能够在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横向方向上运动,所述操作构件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当所述操作杆被导致向前移动离开所述杆状连接部件时,所述连接杆被从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同时所述附接杆保持插入在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附接孔中,并且,当所述操作杆被导致向后移动以接近所述杆状连接部件时,所述连接杆被插入到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弹性构件被设置为用于向所述操作构件施加向后移动力,
连接孔形成在所述管状连接部件中,以在横向方向上贯通所述管状连接部件,
所述防滑装置被构造成使得:当将所述杆状连接部件和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彼此连接时,所述操作构件被导致抵靠所述弹性构件向前移动,所述连接杆被从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所述杆状连接部件被配合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中心孔中,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导致所述操作构件向后移动,并且所述连接杆被插入到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和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中,并且
所述防滑装置被进一步构造成使得:当使所述杆状连接部件和所述管状连接部件彼此分离时,所述操作构件被导致抵靠所述弹性构件向前移动,所述连接杆被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和所述杆状连接部件的连接孔拔出,并且所述杆状连接部件被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拔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设置成使得多个连接孔沿着纵向方向间隔开地布置,并且,从所述多个连接孔中选择要被所述连接杆插入其中的连接孔,从而允许调节所述杆状连接部件与所述管状连接部件的连接总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U形构件具有后侧延伸部,所述后侧延伸部被构造成使得沿着轮胎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内侧部的端部沿着轮胎的周向方向朝后侧弯曲并延伸,
所述后侧U形构件具有前侧延伸部,所述前侧延伸部被构造成使得沿着轮胎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内侧部的端部沿着轮胎的周向方向朝前侧弯曲并延伸,
内侧线形构件的前端用螺栓和螺母附接到前侧U形构件的内侧部的端部,并且内侧线形构件的后端用螺栓和螺母附接到后侧U形构件的内侧部的端部。
CN201180027481XA 2011-03-17 2011-09-21 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7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9688 2011-03-17
JP2011059688A JP5236764B2 (ja) 2011-03-17 2011-03-17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PCT/JP2011/071434 WO2012124194A1 (ja) 2011-03-17 2011-09-21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17891A CN102917891A (zh) 2013-02-06
CN102917891B true CN102917891B (zh) 2013-12-04

Family

ID=4683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748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17891B (zh) 2011-03-17 2011-09-21 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8539998B2 (zh)
EP (1) EP2687386A4 (zh)
JP (1) JP5236764B2 (zh)
KR (1) KR101274886B1 (zh)
CN (1) CN102917891B (zh)
AU (1) AU2011362079B2 (zh)
CA (1) CA2800197C (zh)
RU (1) RU2505422C1 (zh)
WO (1) WO20121241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36773B2 (ja) * 2011-04-21 2013-07-17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5179625B2 (ja) 2011-04-26 2013-04-10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US9981511B2 (en) 2014-04-23 2018-05-29 David Martin Tire traction device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305U (zh) * 1990-05-15 1992-01-28
JPH0554002U (ja) * 1991-12-20 1993-07-20 武士 倉島 タイヤチェーンの止器
JP2007290627A (ja) * 2006-04-26 2007-11-08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8273455A (ja) * 2007-05-02 2008-11-13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8308149A (ja) * 2007-05-17 2008-12-25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9045973A (ja) * 2007-08-16 2009-03-05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9120050A (ja) * 2007-11-15 2009-06-04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0489A (en) * 1911-10-17 1912-03-19 Leonard B Gaylor Antiskid-grip.
US3762456A (en) * 1971-12-15 1973-10-02 J Clouston Two-part automotive tire chain
JPS52139204U (zh) * 1976-03-10 1977-10-22
JPS63138206A (ja) 1986-12-01 1988-06-10 Hitachi Ltd 微小距離測定方式
JPH0423044Y2 (zh) * 1987-03-03 1992-05-28
JPH01157004U (zh) * 1988-04-21 1989-10-30
JPH0254607U (zh) * 1988-10-12 1990-04-20
JP2000289419A (ja) 1999-02-01 2000-10-17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スリップ防止装置
EP1216161A1 (en) * 1999-08-20 2002-06-26 Jong Gil Kim Chain for tire
JP3557464B2 (ja) * 2001-11-05 2004-08-25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スリップ防止装置
JP2004087779A (ja) 2002-08-27 2004-03-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貫通孔形成方法
US7096905B2 (en) * 2002-10-09 2006-08-29 Kouichi Sakakibara Slip-preventing device for vehicle tire
JP3546418B2 (ja) 2003-03-17 2004-07-28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スリップ防止装置。
JP3718779B2 (ja) * 2004-05-24 2005-11-24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スリップ防止装置
US20060225254A1 (en) * 2005-04-07 2006-10-12 Yang-Chen Fu Tire chain assembly having a tension adjustment function
JP2008137394A (ja) 2006-05-15 2008-06-19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8013051A (ja) 2006-07-06 2008-01-24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8120226A (ja) 2006-11-10 2008-05-29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US20100252160A1 (en) * 2009-04-03 2010-10-07 Debra L. Gelowicz Wheel hub connection-free tire traction device
JP5274394B2 (ja) 2009-07-03 2013-08-28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11063164A (ja) 2009-09-18 2011-03-31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5236673B2 (ja) 2010-02-22 2013-07-17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5295153B2 (ja) * 2010-03-12 2013-09-18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5269005B2 (ja) 2010-07-06 2013-08-21 孝一 榊原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12040884A (ja) 2010-07-23 2012-03-01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305U (zh) * 1990-05-15 1992-01-28
JPH0554002U (ja) * 1991-12-20 1993-07-20 武士 倉島 タイヤチェーンの止器
JP2007290627A (ja) * 2006-04-26 2007-11-08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8273455A (ja) * 2007-05-02 2008-11-13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8308149A (ja) * 2007-05-17 2008-12-25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9045973A (ja) * 2007-08-16 2009-03-05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9120050A (ja) * 2007-11-15 2009-06-04 Koichi Sakakibar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87386A1 (en) 2014-01-22
US20130118665A1 (en) 2013-05-16
WO2012124194A1 (ja) 2012-09-20
CN102917891A (zh) 2013-02-06
US8539998B2 (en) 2013-09-24
KR101274886B1 (ko) 2013-06-17
CA2800197C (en) 2013-11-26
RU2505422C1 (ru) 2014-01-27
JP2012192883A (ja) 2012-10-11
EP2687386A4 (en) 2014-08-13
AU2011362079A1 (en) 2012-12-13
AU2011362079B2 (en) 2013-11-21
CA2800197A1 (en) 2012-09-20
JP5236764B2 (ja) 2013-07-17
KR20130010019A (ko)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17891B (zh) 用于轮胎的防滑装置
JP2007290627A (j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KR101323012B1 (ko) 타이어를 위한 스키드 방지 장치
JP5236773B2 (j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9045973A (j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AU2011366379B2 (en) Anti-skid device for tires
JP5274394B2 (j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5390556B2 (j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5236673B2 (j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12040884A (j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JP2008137394A (ja) タイヤの滑り止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