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98149A -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98149A
CN102898149A CN2012102601193A CN201210260119A CN102898149A CN 102898149 A CN102898149 A CN 102898149A CN 2012102601193 A CN2012102601193 A CN 2012102601193A CN 201210260119 A CN201210260119 A CN 201210260119A CN 102898149 A CN102898149 A CN 1028981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er
glycol
butyl
alkyl
meth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601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赤井泰之
铃木阳二
藤田浩平
横尾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981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981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0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1/80After-treatment of mortar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or ceramic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of only ceramics
    • C04B41/81Coating or impregnation
    • C04B41/82Coating or impregnation with organic materials
    • C04B41/83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4/00Use of organic materials as active ingredients for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e.g. plasticisers
    • C04B24/2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4/28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4B24/32Polyethers, e.g. alkylphenol polyglycoleth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该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包含于糊料中,在叠层陶瓷部件制造工序中,通过将所述糊料涂布在具有被涂布面的部件上形成布线或涂膜,该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对所述糊料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的溶解性优异,并能够迅速溶解,且不溶解形成被涂布面部件的粘合剂树脂,即不引起片侵蚀现象,并且能够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迅速干燥。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含有下述式(1)(式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直链状、支链状或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R1、R2中的至少一个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A表示亚烷基。n为1或2)所示的化合物。【化学式1】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于糊料(以下有时称为“涂布糊料”)中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在叠层陶瓷部件制造工序中,通过将所述糊料涂布在具有被涂布面的部件(以下有时称为“被涂布面部件”)上,可以形成布线或涂膜。
背景技术
叠层陶瓷部件有电容器、感应器、变阻器、热敏电阻、扬声器、驱动器、天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通过将陶瓷层、导体层的薄层叠合而制成部件。电容器、感应器、变阻器、热敏电阻、扬声器、驱动器和天线主要是将陶瓷层和导体层叠层而成的部件,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主要是将多个陶瓷层层叠而成的部件。
作为叠层方法,可以通过反复在经过烧制的层上涂布并烧制新层来制作,但考虑到生产性和成本,一般是以烧制前的状态进行多层层叠,然后同时进行烧制。
作为同时烧制方法中的多层层叠方法,可以使用如下方法:通过反复进行涂布、干燥含有形成各层的组合物的液体而形成叠层片,并进一步根据不同的部件将所得的片重叠并压合而实施高叠层化。
作为叠层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示出叠层陶瓷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叠层电容器通常经由如下工序来制造。
1:将陶瓷粉末分散于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粘合剂树脂和溶剂中,制成浆料,成形为片状而得到生片。
2:通过印刷法等将涂布糊料涂布在生片上,形成布线、涂膜,所述涂布糊料以镍、钯等导电性金属材料、乙基纤维素和松油醇等有机溶剂为主要成分。
3:使上述涂布糊料中的有机溶剂干燥。
4:将形成有布线、涂膜的叠层片切割成给定尺寸,并将多枚片层叠进行热压,形成叠层体。
5:在该叠层体上安装电极等,在高温下进行烧制,得到叠层陶瓷电容器。
在上述工序中,将涂布糊料涂布在生片上时,有时会发生涂布糊料中的有机溶剂将形成生片的粘合剂树脂溶解的现象。这一现象被称为片侵蚀现象。片侵蚀现象使叠层陶瓷电容器的陶瓷层中产生孔或褶皱,是导致布线、涂膜形成不良以及短路等而引发成品率下降的原因。
在采用相同层叠方法制造的叠层陶瓷部件中存在上述问题。以往,由于各层的膜厚度较厚,因此即使生片中的粘合剂树脂存在某种程度的溶解也不会产生影响,但近年来,伴随叠层陶瓷部件的高性能化、小型化,要求构成装置的导体层、陶瓷层薄层化,其结果,片侵蚀现象逐渐变得显著。
因此,作为改善片侵蚀现象的方法,已对改善用于涂布糊料的有机溶剂进行了各种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使用松油醇氢化物、松油醇的乙酸酯或松油醇氢化物的乙酸酯作为有机溶剂的方法。然而,仅使用上述有机溶剂,难以完全防止片侵蚀现象,对于普遍用作形成生片的粘合剂树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也需要选用缩醛化度低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此外,作为涂布糊料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乙基纤维素在上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低,因此,存在因涂布糊料粘度的经时变化而易于在印刷时引起不良的问题。
此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使用己酸乙酯、乙酸2-乙基己酯等溶剂作为涂布糊料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但是,由于上述溶剂在室温下对生片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的溶解性低,而在干燥工序中的加热气体氛围下对生片中所含的粘合剂树脂的溶解性增加,因此存在无法有效防止片侵蚀现象的问题。
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使用下述溶剂作为涂布糊料中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来改善片的耐侵蚀性的发明,所述溶剂以甘油三乙酸酯(沸点:260℃)为主体,该甘油三乙酸酯对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等)、丙烯酸树脂以及乙基纤维素显示不溶性,且该甘油三乙酸酯具有接近于能够在制造工序中使用的温度范围上限的沸点,并以特定比例向甘油三乙酸酯中加入对乙基纤维素显示可溶性的低沸点有机溶剂。然而,确认存在下述问题:在涂布含有上述溶剂的涂布糊料后进行常压加热干燥时,由于蒸发速度缓慢的甘油三乙酸酯的含量多而需要长时间的加热,并会因长时间的加热而导致以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为粘合剂树脂的生片发生软化、变形。
此外,近年来,叠层陶瓷部件呈现单层的厚度变薄、叠层数目增加的倾向,如果对单层花费与以往相同的干燥时间,则制造一个叠层陶瓷部件的时间变长,因此,还指出了生产效率下降的问题。为此,需要在涂布糊料时不蒸发、在低温干燥条件(例如,40~100℃)下短时间内蒸发的溶剂,而甘油三乙酸酯的蒸发速度慢,因此,难以在低温条件下缩短干燥时间。
进一步,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将粘合性树脂溶解于溶剂需要时间。根据叠层陶瓷部件的产品品种,需要分别制作出多种涂布糊料,粘合剂树脂溶解缓慢成为涂布糊料制备工序的效率化的瓶颈。通常,使用对于乙基纤维素溶解性高的溶剂进行溶解的初级阶段中,仅在树脂粉末表面形成溶解膜,树脂全部达到均一的溶解状态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通过碾磨等物理混合、加热等能够促进溶解,但是需要使用相应的设备。预先制作将乙基纤维素树脂溶解在溶剂中的媒介物(将导电金属材料等均匀地分散展开,使其固定在物体表面的媒介),通过加入稀释剂等稀释后适当使用的办法,但是,由于乙基纤维素溶解物伴有经时变化,因此为了制备品质稳定的金属糊料,须确定使用期限,这样使得管理变得繁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24034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平07-0218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1650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472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该溶剂包含于糊料中,在叠层陶瓷部件制造工序中,通过将所述糊料涂布在具有被涂布面的部件上形成布线或涂膜,该溶剂对上述糊料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的溶解性优异,并能够迅速溶解,且不溶解形成被涂布面部件的粘合剂树脂,即不引起片侵蚀现象,并且能够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迅速干燥。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和二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对乙基纤维素等粘合剂树脂的溶解性高,且对较宽范围缩醛化度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显示不溶性,即,对乙基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这两者的溶解性达到优异的平衡,且对乙基纤维素等粘合剂树脂的溶解速度快,而且其沸点并不高。含有上述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和/或二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对涂布糊料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的溶解性优异(即,溶解性高,溶解速度快),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制造涂布糊料,并对形成被涂布面构件的粘合剂树脂显示不溶性,因此,能够防止片侵蚀现象。进一步,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也可迅速干燥,能够显著提高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生产效率。本发明基于上述发现而完成。
即,本发明提供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式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直链状、支链状烷基或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R1、R2中的至少一个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A表示亚烷基,n为1或2)。
上述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优选至少含有二丙二醇甲基环戊醚。
上述叠层陶瓷部件,为例如叠层陶瓷电容器。
本发明提供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Figure BDA00001929409100042
式(2)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直链状、支链状或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R1、R2中的至少一个为环戊基,A表示亚烷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由于含有上述(1)所示的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和/或二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容易地溶解乙基纤维素等配合于涂布糊料中的粘合剂树脂,且不溶解作为形成被涂布面部件的粘合剂树脂的聚乙烯醇缩丁醛等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因此,可以发挥抑制或防止片侵蚀现象的效果。
而且,粘合剂树脂的溶解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简便地制备得到如下涂布糊料:通过将镍、钯等导电性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等和乙基纤维素等粘合剂树脂进行混合而得到的涂布糊料,这使得涂布糊料制备工序的高效化成为可能。进一步地,由于沸点并不高,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也能够将其迅速干燥,可以缩短干燥时间。由此,可以防止被涂布面部件在加热干燥工序中的软化、变形,可以显著提高通过将干燥后的被涂布面部件高度叠层所得的叠层陶瓷部件的制造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式(1)所示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含有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式(1)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直链状、支链状或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R1、R2中的至少一个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A表示亚烷基,n为1或2。
式(1)中,作为R1、R2中的直链状烷基,可以列举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正丁基、正戊基、正庚基、正辛基等碳原子数为1~8的直链状烷基。作为R1、R2中的支链状烷基,可以列举例如:异丙基、叔丁基、仲丁基、异丁基、1-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3-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4-甲基戊基、1-乙基戊基、1-甲基己基、2-甲基己基、3-甲基己基、2-乙基己基、3-乙基己基、1-甲基庚基、2-甲基庚基、3-甲基庚基等碳原子数为3~8的支链状烷基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至少具有环状结构即可,可以列举例如:环状烷基(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等3~8元环等)、直链状和/或支链状烷基与环烷基键合而成的结构(例如:环丙基甲基等)等。
A表示亚烷基,可以列举例如:亚甲基、亚乙基、三亚甲基、四亚甲基、五亚甲基、六亚甲基、七亚甲基、八亚甲基、九亚甲基、十亚甲基、十一亚甲基、十二亚甲基、十三亚甲基、十四亚甲基、十五亚甲基、十六亚甲基等碳原子数为1~16的直链状亚烷基;甲基亚甲基、甲基亚乙基、甲基亚丙基、乙基亚乙基、1,2-二甲基亚乙基、1,1-二甲基亚乙基、1-乙基亚丙基、2-乙基亚丙基、1,2-二甲基亚丙基、2,2-二甲基亚丙基、1-丙基亚丙基、2-丙基亚丙基、1-甲基-1-乙基亚丙基、1-甲基-2-乙基-亚丙基、1-乙基-2-甲基-亚丙基、2-甲基-2-乙基-亚丙基、1-甲基亚丁基、2-甲基亚丁基、3-甲基亚丁基、2-乙基亚丁基、甲基亚戊基、乙基亚戊基、甲基亚己基、甲基亚庚基、甲基亚辛基、甲基亚壬基、甲基亚癸基、甲基亚十一烷基、甲基亚十二烷基、甲基亚十四烷基、甲基亚十八烷基等碳原子数为2~19的支链状亚烷基等。本发明中,A优选为亚乙基、甲基亚甲基、三亚甲基、甲基亚乙基等碳原子数为2~3的直链状或支链状亚烷基。
作为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的n为1的情形(即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例如:末端具有直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或者具有支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乙二醇二烷基醚,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乙二醇二烷基醚,末端具有直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或者具有支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丙二醇二烷基醚,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丙二醇二烷基醚等。
作为上述末端具有直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或者具有支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乙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甲基环丙基醚、乙二醇乙基环丙基醚、乙二醇正丙基环丙基醚、乙二醇正丁基环丙基醚、乙二醇正戊基环丙基醚、乙二醇甲基环丁基醚、乙二醇乙基环丁基醚、乙二醇正丙基环丁基醚、乙二醇正丁基环丁基醚、乙二醇正戊基环丁基醚、乙二醇甲基环戊基醚、乙二醇乙基环戊基醚、乙二醇正丙基环戊基醚、乙二醇正丁基环戊基醚、乙二醇正戊基环戊基醚、乙二醇异丙基环丙基醚、乙二醇异丁基环丙基醚、乙二醇叔丁基环丙基醚、乙二醇仲丁基环丙基醚、乙二醇-2-甲基丁基环丙基醚、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丙基醚、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丙基醚、乙二醇异丙基环丁基醚、乙二醇异丁基环丁基醚、乙二醇叔丁基环丁基醚、乙二醇仲丁基环丁基醚、乙二醇-2-甲基丁基环丁基醚、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丁基醚、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丁基醚、乙二醇异丙基环戊基醚、乙二醇异丁基环戊基醚、乙二醇叔丁基环戊基醚、乙二醇仲丁基环戊基醚、乙二醇-2-甲基丁基环戊基醚、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戊基醚、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乙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二环丙基醚、乙二醇二环丁基醚、乙二醇二环戊基醚、乙二醇环丙基环丁基醚、乙二醇环丙基环戊基醚、乙二醇环丁基环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末端具有直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或者具有支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丙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丙二醇甲基环丙基醚、丙二醇乙基环丙基醚、丙二醇正丙基环丙基醚、丙二醇正丁基环丙基醚、丙二醇正戊基环丙基醚、丙二醇甲基环丁基醚、丙二醇乙基环丁基醚、丙二醇正丙基环丁基醚、丙二醇正丁基环丁基醚、丙二醇正戊基环丁基醚、丙二醇甲基环戊基醚、丙二醇乙基环戊基醚、丙二醇正丙基环戊基醚、丙二醇正丁基环戊基醚、丙二醇正戊基环戊基醚、丙二醇异丙基环丙基醚、丙二醇异丁基环丙基醚、丙二醇叔丁基环丙基醚、丙二醇仲丁基环丙基醚、丙二醇-2-甲基丁基环丙基醚、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丙基醚、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丙基醚、丙二醇异丙基环丁基醚、丙二醇异丁基环丁基醚、丙二醇叔丁基环丁基醚、丙二醇仲丁基环丁基醚、丙二醇-2-甲基丁基环丁基醚、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丁基醚、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环戊基醚、丙二醇异丁基环戊基醚、丙二醇叔丁基环戊基醚、丙二醇仲丁基环戊基醚、丙二醇-2-甲基丁基环戊基醚、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戊基醚、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丙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丙二醇二环丙基醚、丙二醇二环丁基醚、丙二醇二环戊基醚、丙二醇环丙基环丁基醚、丙二醇环丙基环戊基醚、丙二醇环丁基环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的n为2的情形(即二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例如:末端具有直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或者具有支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乙二醇二烷基醚,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乙二醇二烷基醚,末端具有直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或者具有支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丙二醇二烷基醚,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丙二醇二烷基醚等。
作为上述末端具有直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或者具有支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乙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甲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乙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甲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甲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乙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2-甲基丁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丙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2-甲基丁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2-甲基丁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乙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二环丙基醚、二乙二醇二环丁基醚、二乙二醇二环戊基醚、二乙二醇环丙基环丁基醚、二乙二醇环丙基环戊基醚、二乙二醇环丁基环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末端具有直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或者具有支链状烷基和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丙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二丙二醇甲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乙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甲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乙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甲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乙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2-甲基丁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丙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2-甲基丁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2-甲基丁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1,2-二甲基丙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环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丙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二丙二醇二环丙基醚、二丙二醇二环丁基醚、二丙二醇二环戊基醚、二丙二醇环丙基环丁基醚、二丙二醇环丙基环戊基醚、二丙二醇环丁基环戊基醚等两末端具有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二丙二醇二烷基醚(包括异构体)。
作为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优选沸点为125℃以上且250℃以下的化合物。沸点超出上述范围时,存在着在低温条件下难以迅速干燥的倾向。另一方面,沸点低于上述范围时,在调整涂布糊料时或印刷时化合物挥发,担心组成发生变化,因而存在着难以形成稳定的布线、涂膜的倾向。
作为本发明的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其中优选R1、R2表示不同基团且末端烷基不对称的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或二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特别优选R1、R2中的一个为直链状烷基或支链状烷基,另一个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特别是环戊基)的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或二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n优选为2。即,优选上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的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优选使用二丙二醇甲基环戊基醚(沸点为150℃、63mmHg)。
本发明的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R1、R2中的一个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另一个为直链状烷基或支链状烷基的化合物(下述式(1-1)所示的化合物),例如,在碱、相移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使下式(3)所示的化合物和下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合成制得。
【化学式3】
Figure BDA00001929409100091
式(3)中,R表示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R’表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X表示卤原子。A、n与上述相同。
此外,本发明的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中,R1、R2均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化合物(下述式(1-2)所示的化合物),例如,在碱以及相移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使下述式(5)所示的化合物和上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发生反应,合成制得。进一步地,对于下述式(1-2)所示的化合物中,两末端分别具有含有不同环状结构的烷基(=末端烷基不对称的)的化合物,使用两种上述式(4)所示的化合物,首先使式(4)所示的第一个化合物发生反应,得到亚烷基二醇烷基醚或二亚烷基二醇烷基醚,然后,使式(4)所示的第二个化合物发生反应得到。
【化学式4】
Figure BDA00001929409100092
式(4)中,R’表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X表示卤原子。两个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A、n与上述相同。
作为R中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可以列举与R1、R2中的直链状或支链状烷基的例子相同的例子。作为R’中的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可以列举与R1、R2中的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的例子相同的例子。X表示卤原子,其可以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中的任意种。A、n与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A、n相对应。
作为上述碱,可以使用氢化钠、氢化钾等碱金属的氢化物,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碳酸钠、碳酸钾等碱金属的碳酸盐等。
作为碱的用量,优选在相对于上述式(3)(或上述式(5))所示化合物的0.5~15摩尔倍的范围内使用,特别优选在1~10摩尔倍的范围内使用。
作为上述相移动催化剂,可以列举如下:例如,三辛基甲基氯化铵、四正丁基氯化
Figure BDA00001929409100101
二月桂基二甲基溴化铵、四丁基溴化铵、苄基三乙基氯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三月桂基甲基氯化铵等四烷基铵盐等。
作为相移动催化剂的用量,优选在相对于上述式(3)(或上述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0.01~0.5摩尔倍的范围内使用,特别优选在0.05~0.2摩尔倍的范围内使用。
此外,上述反应可以在存在或不存在溶剂的条件下进行。作为上述溶剂,可以列举例如:水,己烷、庚烷、辛烷等脂肪族烃,环己烷等脂环族烃,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等芳香族烃,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
对于反应温度,可以根据上述式(3)(或上述式(5))所示的化合物的种类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为50~120℃,优选为70~100℃,进一步优选为80~90℃左右。反应时间例如为10~50小时,优选为30~40小时。反应可以在常压下进行,也可以在减压或加压下进行。反应的气体氛围只要不妨碍反应发生即可,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为例如空气气体氛围、氮气体氛围、氩气体氛围等的任意种。此外,反应可以以分批式、半分批式、连续式等任意方法进行。
反应结束后,可以通过例如过滤、浓缩、蒸馏、萃取、结晶析出、重结晶、柱色谱法等分离方法或者将上述方法组合的分离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分离纯化。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含有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中的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含有2种以上时为其总含量),可以为例如5重量%以上,优选为10重量%以上(例如10~100重量%左右),特别优选为20重量%以上(例如20~100重量%左右)。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中,实质上可以不包含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其它溶剂。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中的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低于上述范围时,存在着涂布糊料中含有的粘合剂树脂的溶解速度降低,涂布糊料的制造效率存在下降的倾向,并且存在着容易将形成被涂布面部件的粘合剂树脂溶解,难以防止片侵蚀现象的倾向。此外,进一步地,存在着难以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迅速干燥的倾向。
此外,在不损害其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在用于制造本发明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中添加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以外的其他有机溶剂,由此可以结合用途来调整物性。添加其它有机溶剂时,作为其它有机溶剂的添加量,在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中含有的全部溶剂中,上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含有2种以上时,为总含量),可以为例如5重量%以上,优选为10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20重量%以上的范围内。
作为上述其他的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环烷醇、乙酸环烷基酯、亚烷基二醇、亚烷基二醇二乙酸酯、亚烷基二醇单醚、上述以外的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亚烷基二醇单醚乙酸酯、二亚烷基二醇单醚、上述以外的二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三亚烷基二醇单醚、三亚烷基二醇单醚乙酸酯、3-甲氧基丁醇、3-甲氧基丁醇乙酸酯、四氢糠醇、四氢糠醇乙酸酯、萜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
作为上述环烷醇,可以列举例如:环戊醇、环己醇、环辛醇、甲基环己醇、乙基环己醇、丙基环己醇、异丙基环己醇、丁基环己醇、异丁基环己醇、仲丁基环己醇、叔丁基环己醇、戊基环己醇等任选具有C1-5烷基等取代基的3元~15元的环烷醇等。
作为上述乙酸环烷基酯,可以列举例如:乙酸环己酯、乙酸环戊酯、乙酸环辛酯、乙酸甲基环己酯、乙酸乙基环己酯、乙酸丙基环己酯、乙酸异丙基环己酯、乙酸丁基环己酯、乙酸异丁基环己酯、乙酸仲丁基环己酯、乙酸叔丁基环己酯、乙酸戊基环己酯等任选具有C1-5烷基等取代基的乙酸3元~15元环烷基酯等。
作为上述亚烷基二醇,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等。
作为上述亚烷基二醇二乙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二乙酸酯、丙二醇二乙酸酯、1,3-丙二醇二乙酸酯、1,3-丁二醇二乙酸酯、1,4-丁二醇二乙酸酯、1,5-戊二醇二乙酸酯、1,6-己二醇二乙酸酯等。
作为上述亚烷基二醇单醚,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丙醚、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戊醚等乙二醇单C1-5烷基醚;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单戊醚等丙二醇单C1-5烷基醚等。
作为上述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对称),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对称),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末端烷基不对称),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末端烷基不对称),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等。
作为上述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二甲醚、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二丙醚、乙二醇二丁醚、乙二醇二戊醚等。
作为上述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乙基甲基醚、乙二醇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丁基甲基醚、乙二醇甲基戊基醚、乙二醇乙基丙基醚、乙二醇丁基乙基醚、乙二醇乙基戊基醚、乙二醇丁基丙基醚、乙二醇丙基戊基醚、乙二醇丁基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丙二醇二甲醚、丙二醇二乙醚、丙二醇二丙醚、丙二醇二丁醚、丙二醇二戊醚等。
作为上述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丙二醇乙基甲基醚、丙二醇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丁基甲基醚、丙二醇甲基戊基醚、丙二醇乙基丙基醚、丙二醇丁基乙基醚、丙二醇乙基戊基醚、丙二醇丁基丙基醚、丙二醇丙基戊基醚、丙二醇丁基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二异丙基醚、乙二醇二异丁基醚、乙二醇二叔丁基醚、乙二醇二仲丁基醚、乙二醇二-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二-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二-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二-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二-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二-1,1-二甲基丙基醚等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乙二醇异丙基异丁基醚、乙二醇异丙基叔丁基醚、乙二醇异丙基仲丁基醚、乙二醇异丙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异丙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异丙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异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异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异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异丁基叔丁基醚、乙二醇异丁基仲丁基醚、乙二醇异丁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异丁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异丁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异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异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异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叔丁基仲丁基醚、乙二醇叔丁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叔丁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叔丁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叔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叔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叔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仲丁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仲丁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仲丁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仲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仲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仲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3-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3-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3-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3-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3-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2-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2-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2-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2-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1-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1-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1-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1,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等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等。
作为上述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甲基异丙基醚、乙二醇乙基异丙基醚、乙二醇正丙基异丙基醚、乙二醇正丁基异丙基醚、乙二醇正戊基异丙基醚、乙二醇甲基异丁基醚、乙二醇乙基异丁基醚、乙二醇正丙基异丁基醚、乙二醇正丁基异丁基醚、乙二醇正戊基异丁基醚、乙二醇甲基叔丁基醚、乙二醇乙基叔丁基醚、乙二醇正丙基叔丁基醚、乙二醇正丁基叔丁基醚、乙二醇正戊基叔丁基醚、乙二醇甲基仲丁基醚、乙二醇乙基仲丁基醚、乙二醇仲丙基叔丁基醚、乙二醇正丁基仲丁基醚、乙二醇正戊基仲丁基醚、乙二醇甲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乙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丙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丁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戊基-3-甲基丁基醚、乙二醇甲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乙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丙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丁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戊基-2-甲基丁基醚、乙二醇甲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乙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丙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丁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正戊基-1-甲基丁基醚、乙二醇甲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戊基-1,1-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甲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甲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乙二醇正戊基-1,2-二甲基丙基醚等。
作为上述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丙二醇二异丙基醚、丙二醇二异丁基醚、丙二醇二叔丁基醚、丙二醇二仲丁基醚、丙二醇二-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二-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二-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二-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二-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二-1,1-二甲基丙基醚等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丙二醇异丙基异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叔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仲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异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异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异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异丁基叔丁基醚、丙二醇异丁基仲丁基醚、丙二醇异丁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异丁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异丁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异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异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异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叔丁基仲丁基醚、丙二醇叔丁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叔丁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叔丁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叔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叔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叔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仲丁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仲丁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仲丁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仲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仲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仲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3-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3-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3-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3-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3-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2-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2-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2-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2-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1-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1-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1-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1,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等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等(包括异构体)。
作为上述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丙二醇甲基异丙基醚、丙二醇乙基异丙基醚、丙二醇正丙基异丙基醚、丙二醇正丁基异丙基醚、丙二醇正戊基异丙基醚、丙二醇甲基异丁基醚、丙二醇乙基异丁基醚、丙二醇正丙基异丁基醚、丙二醇正丁基异丁基醚、丙二醇正戊基异丁基醚、丙二醇甲基叔丁基醚、丙二醇乙基叔丁基醚、丙二醇正丙基叔丁基醚、丙二醇正丁基叔丁基醚、丙二醇正戊基叔丁基醚、丙二醇甲基仲丁基醚、丙二醇乙基仲丁基醚、丙二醇仲丙基叔丁基醚、丙二醇正丁基仲丁基醚、丙二醇正戊基仲丁基醚、丙二醇甲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乙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丙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丁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戊基-3-甲基丁基醚、丙二醇甲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乙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丙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丁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戊基-2-甲基丁基醚、丙二醇甲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乙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丙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丁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正戊基-1-甲基丁基醚、丙二醇甲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戊基-1,1-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甲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甲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丙二醇正戊基-1,2-二甲基丙基醚等(包括异构体)。
作为上述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乙二醇单戊醚乙酸酯等乙二醇单C1-5烷基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丙二醇单戊醚乙酸酯等丙二醇单C1-5烷基醚乙酸酯等(包含异构体)。
作为上述二亚烷基二醇单醚,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戊醚等二乙二醇单C1-5烷基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乙醚、二丙二醇单丙醚、二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戊醚等二丙二醇单C1-5烷基醚等(包含异构体)。
作为上述二亚烷基二醇二烷基醚,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对称),二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二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对称),二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二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末端烷基不对称),二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二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末端烷基不对称),二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等。
作为上述二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乙醚、二乙二醇二丙醚、二乙二醇二丁醚、二乙二醇二戊醚等。
作为上述二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乙基甲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丁基甲基醚、二乙二醇甲基戊基醚、二乙二醇乙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丁基乙基醚、二乙二醇乙基戊基醚、二乙二醇丁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丙基戊基醚、二乙二醇丁基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二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二丙二醇二甲醚、二丙二醇二乙醚、二丙二醇二丙醚、二丙二醇二丁醚、二丙二醇二戊醚等。
作为上述二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直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二丙二醇乙基甲基醚、二丙二醇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丁基甲基醚、二丙二醇甲基戊基醚、二丙二醇乙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丁基乙基醚、二丙二醇乙基戊基醚、二丙二醇丁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丁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丙基戊基醚等。
作为上述二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甲基异丙基醚、二乙二醇乙基异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异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异丙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异丙基醚、二乙二醇甲基异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异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异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异丁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异丁基醚、二乙二醇甲基叔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叔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叔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叔丁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叔丁基醚、二乙二醇甲基仲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仲丁基醚、二乙二醇仲丙基叔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仲丁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仲丁基醚、二乙二醇甲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甲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甲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乙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甲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甲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甲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正戊基-1,2-二甲基丙基醚等。
作为上述二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二异丙基醚、二乙二醇二异丁基醚、二乙二醇二叔丁基醚、二乙二醇二仲丁基醚、二乙二醇二-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二-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二-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二-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二-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二-1,1-二甲基丙基醚等二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二乙二醇异丙基异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叔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仲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异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叔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仲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异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仲丁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叔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3-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仲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3-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3-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3-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3-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3-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2-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乙二醇-2-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2-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2-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1-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1-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1-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2,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乙二醇-1,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等二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等。
作为上述二丙二醇C1-5烷基(直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二丙二醇甲基异丙基醚、二丙二醇乙基异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异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异丙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异丙基醚、二丙二醇甲基异丁基醚、二丙二醇乙基异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异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异丁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异丁基醚、二丙二醇甲基叔丁基醚、二丙二醇乙基叔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叔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叔丁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叔丁基醚、二丙二醇甲基仲丁基醚、二丙二醇乙基仲丁基醚、二丙二醇仲丙基叔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仲丁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仲丁基醚、二丙二醇甲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乙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甲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乙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甲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乙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甲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甲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甲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正戊基-1,2-二甲基丙基醚等。
作为上述二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末端烷基不对称),可以列举例如:二丙二醇二异丙基醚、二丙二醇二异丁基醚、二丙二醇二叔丁基醚、二丙二醇二仲丁基醚、二丙二醇二-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二-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二-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二-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二-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二-1,1-二甲基丙基醚等二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对称);二丙二醇异丙基异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叔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仲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异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叔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仲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异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仲丁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叔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3-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仲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3-甲基丁基-2-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3-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3-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3-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3-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2-甲基丁基-1-甲基丁基醚、二丙二醇-2-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2-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2-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1-甲基丁基-2,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1-甲基丁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1-甲基丁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1,2-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2,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二丙二醇-1,2-二甲基丙基-1,1-二甲基丙基醚等二丙二醇C1-5烷基(支链)C1-5烷基(支链)醚(末端烷基不对称)等(包括异构体)。
作为上述二亚烷基二醇单烷基醚乙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二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戊醚乙酸酯等二乙二醇单C1-5烷基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丙二醇单戊醚乙酸酯等二丙二醇单C1-5烷基醚乙酸酯等(包含异构体)。
作为三亚烷基二醇单醚,可以列举例如:三乙二醇单甲醚、三乙二醇单乙醚、三乙二醇单丙醚、三乙二醇单丁醚、三乙二醇单戊醚等三乙二醇单C1-5烷基醚;三丙二醇单甲醚、三丙二醇单乙醚、三丙二醇单丙醚、三丙二醇单丁醚、三丙二醇单戊醚等三丙二醇单C1-5烷基醚等(包含异构体)。
作为上述三亚烷基二醇单醚乙酸酯,可以列举例如:三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三乙二醇单戊醚乙酸酯等三乙二醇单C1-5烷基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丙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三丙二醇单戊醚乙酸酯等三丙二醇单C1-5烷基醚乙酸酯等(包含异构体)。
作为上述萜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以列举例如:松油醇、乙酸松油酯、二氢松油醇、乙酸二氢松油酯、丙酸二氢松油酯、柠檬烯、薄荷烷、薄荷醇等。
本发明涉及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由于具有上述构成,可以使乙基纤维素等粘合剂树脂的粘合剂性能得以充分发挥,不会对被涂布面部件产生侵蚀。而且,溶解速度快,可以通过将镍、钯等导电性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和乙基纤维素等粘合剂树脂混合,在短时间内简易地制造出来。因此,能够显著地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涉及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容易蒸发干燥,可以显著提高叠层陶瓷部件的生产效率。本发明涉及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可以用作制造例如:电容器、感应器、变阻器、热敏电阻、扬声器、驱动器、天线、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叠层陶瓷部件(特别是叠层陶瓷电容器)的溶剂。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具体的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将氢氧化钠(颗粒状)108.0g(2.70mol)和二丙二醇单甲醚200.0g(1.35mol)进行混合,室温下,加入四丁基溴化铵43.5g(0.135mol),保持内温为80℃,搅拌30分钟。然后,用5小时向其中滴加溴代环戊烷402.2g(2.70mol),使内温变为80~90℃。保持内温为80~90℃,经过1.5小时后,为了减少体系内溴代环戊烷的残留,加入氢氧化钠(颗粒状)27.0g(0.675mol)、用1小时滴加溴代环戊烷100.6g(0.675mol)。经过1小时后,同样地,加入氢氧化钠(颗粒状)27.0g(0.675mol)、用1小时滴加溴代环戊烷100.6g(0.675mol)。然后,重复该操作4次,持续进行反应。由于从反应起始(最初开始滴加溴代环戊烷的时间)经过54小时,反应容器内附着了大量的盐,因此,固液分离除去盐。将液体部分倒回反应容器内,加入氢氧化钠(颗粒状)108.0g(2.70mol)。保持内温为80℃,用1小时滴加溴代环戊烷100.6g(0.675mol)。经过1小时后,加入氢氧化钠(颗粒状)27.0g(0.675mol),用1小时滴加溴代环戊烷100.6g(0.675mol)。然后,重复该操作3次,持续进行反应。从反应起始经过99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水1500g将盐溶解,分液得到有机层(粗液)110.8g(气相色谱:纯度45.7%,反应收率17.4%)。
将粗液109.6g装入烧瓶中,用装备有麦克马洪填充柱的单蒸馏装置进行纯化。在起始罐温为140~151℃、压力为63~95mmHg的条件下,将二丙二醇单甲醚、溴代环戊烷等残留的原料、低沸点成分馏出。然后,在罐温为149~153℃、压力为57~63mmHg的条件下,进行馏出,得到二丙二醇甲基环戊醚26.7g。通过气相色谱测定异构体混合物的纯度为100%(纯化收率:53.2%,总收率:9.3%)
<结构确认>
1H-NMRδ1.12~1.16(6H,m),δ1.49~1.50(2H,m),δ1.55~1.75(6H,m),δ3.30~3.45(6H,m),δ3.45~3.53(1H,m),δ3.57~3.63(2H,m),δ4.02~4.10(1H,m)
13C-NMRδ16.9,δ17.1,δ18.1,δ18.2,δ23.3,δ23.4,δ32.6,δ32.9,δ59.1,δ72.5,δ72.6,δ73.1,δ73.5,δ74.8,δ75.0,δ76.6,δ79.6,δ79.7
实施例1、比较例1~2
对于下述表1中记载的溶剂,按照下述方法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
在下述表1记载的溶剂中,分别加入商品名为“S-LEC BL-S”、商品名为“S-LEC BL-1”、商品名为“S-LEC BH-3”(均由积水化学(株)制造)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和商品名为“ETHOCEL STD”(Dow Chemical公司制造)的乙基纤维素,使树脂浓度为5重量%,并在液温65℃下加热溶解3小时,在室温(25℃)下放置冷却。而且,作为加热溶解操作,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在室温下、使用蜗旋混合器将试样瓶振荡10秒钟,然后在温水浴(65℃)中浸泡,每加热15分钟,即使用蜗旋混合器使其振荡10秒钟。
按照下述树脂溶解性的评价标准,在液温65℃下进行加热溶解3小时的操作时(下述表1中记作“65℃”),和其后在室温(25℃)下放置冷却时(下述表1中记作“室温”),对肉眼观察到的各树脂在各溶剂中是否显示溶解性进行评价。
<树脂溶解性的评价标准>
◎:树脂完全溶解。
○:树脂基本溶解。
△:树脂部分溶解。
×:树脂不溶解。
此外,对于ETHOCEL STD完全溶解所用时间,每隔15分钟,使用蜗旋混合器对其进行振荡时,用肉眼观察,计算测量直到确认树脂完全溶解所用的时间。
进一步地,按照下述溶剂性能的评价标准对各溶剂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溶剂性能的评价标准>
○:对乙基纤维素显示可溶性,对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在室温(25℃)显示不溶性的溶剂,而且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所需时间低于1小时。
△:对乙基纤维素显示可溶性,对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在室温(25℃)下显示不溶性的溶剂,而且乙基纤维素完全溶解所需时间为1小时以上。
×:对乙基纤维素显示可溶性,对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在室温(25℃)下显示可溶性的溶剂。
Figure BDA00001929409100241
表1中的记号如下。
DPMCPen:二丙二醇甲基环戊基醚(DAICEL化学工业(株)制造)
DPMNP:二丙二醇甲基正丙基醚(DAICEL化学工业(株)制造)
DHTA:乙酸二氢松油酯(商品名“薄荷醇AC”,日本香料药品(株)制造)

Claims (4)

1.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其含有下述式(1)所示的化合物,
Figure FDA00001929409000011
式(1)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直链状、支链状或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R1、R2中的至少一个为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A表示亚烷基,n为1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其至少含有二丙二醇甲基环戊基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其中,叠层陶瓷部件为叠层陶瓷电容器。
4.如下述式(2)所示的化合物,
式(2)中,R1、R2相同或不同,表示直链状、支链状或含有环状结构的烷基,R1、R2中的至少一个为环戊基,A表示亚烷基。
CN2012102601193A 2011-07-28 2012-07-25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 Pending CN1028981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5117 2011-07-28
JP2011165117A JP5758730B2 (ja) 2011-07-28 2011-07-28 積層セラミック製造用溶剤または溶剤組成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98149A true CN102898149A (zh) 2013-01-30

Family

ID=475706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601193A Pending CN102898149A (zh) 2011-07-28 2012-07-25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758730B2 (zh)
KR (1) KR20130014408A (zh)
CN (1) CN102898149A (zh)
TW (1) TW20131471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35481A (en) * 2015-02-17 2016-08-24 Skf Ab Electrically insulated beari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2A (zh) * 1993-09-21 1995-03-29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丙二醇环己基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46718A (zh) * 2007-03-26 2010-02-10 Jsr株式会社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保护膜和保护膜的形成方法
CN101989494A (zh) * 2009-07-29 2011-03-23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35372A (en) * 1997-04-29 1999-08-10 Occidental Chemical Corporation Adhesive sealant for bonding metal parts to ceramics
JP2010055807A (ja) * 2008-08-26 2010-03-11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導電性ペーストとそれを用いた導電機能部材の製造方法
JP5262445B2 (ja) * 2008-08-28 2013-08-1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積層セラミックコンデンサ内部電極用導電性ペースト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12A (zh) * 1993-09-21 1995-03-29 旭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丙二醇环己基醚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646718A (zh) * 2007-03-26 2010-02-10 Jsr株式会社 固化性树脂组合物、保护膜和保护膜的形成方法
CN101989494A (zh) * 2009-07-29 2011-03-23 大赛璐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30588A (ja) 2013-02-07
KR20130014408A (ko) 2013-02-07
TW201314718A (zh) 2013-04-01
JP5758730B2 (ja) 2015-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2283A1 (en) Novel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compounds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7106193B2 (ja) 有機発光素子用インク組成物
CN105814162A (zh) 电气器件制造用溶剂组合物
CN102898149A (zh)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
CN102731112A (zh)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或溶剂组合物
CN103951793A (zh) 一种利用甘油生产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方法
EP2265617B1 (en) Solvents
CN101989494A (zh)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组合物
US3978100A (en) Allenic esters,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process for rearrangement thereof
CN102709050A (zh)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组合物
CN104610053B (zh) 一种助焊剂用松香衍生物及制备方法
JP4462493B2 (ja) 導電性ペースト
CN102311544B (zh) 一种松香基增塑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7481B (zh) 4,5-二取代的菲和氢菲类液晶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82330B (zh) 一种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制备方法
CN101851141A (zh) 硝酸酯类含能增塑剂及其合成方法
DE839353C (de) Verfahren zur Darstellung von Vitamin A-acetat
CN101580714B (zh) 一种双环己烷类液晶单体的制备方法
CN102839035B (zh) 一种无催化剂残留的低羟基三季戊四醇脂肪酸酯的制备方法
Breslow et al. Synthesis of Atabrine Analogs Having Various Aliphatic α-Substituents in the Side Chain1
CN106905173A (zh) 制备氨基苯甲酸或其酯的方法
CN102024562A (zh) 用于制造叠层陶瓷部件的溶剂组合物
KR101508209B1 (ko) 1-o-알킬(알케닐)디글리세라이드를 포함하는 생분해성 절연유
CN104098472B (zh) 一种安全环保的碳酸酯系混合溶剂的生产方法
CN102976911A (zh) 萘酚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