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86994B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86994B
CN102886994B CN201210219020.9A CN201210219020A CN102886994B CN 102886994 B CN102886994 B CN 102886994B CN 201210219020 A CN201210219020 A CN 201210219020A CN 102886994 B CN102886994 B CN 1028869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load mode
transfer body
image
sheet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190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86994A (zh
Inventor
津泽义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869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69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869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8699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41J11/00242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onduc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10Sheet holders, retainers, movable guides, or stationary guides
    • B41J13/22Clamps or grippers
    • B41J13/223Clamps or grippers on rotatable 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025/008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rint heads placed around a dru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喷墨记录装置包括:图像绘制鼓,其将多个片材分别保持在多个不同保持区域并传送片材;以及喷墨头,其设置为面向图像绘制鼓,并在被保持在图像绘制鼓上的片材表面上形成图像。控制装置具有多种传送方式,多种传送方式设置为使得在不使用图像绘制鼓的多个保持表面的情况下将片材稀疏传送至预定保持区域。控制装置基于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选择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No.2008-15609披露了一种连续纸张打印装置,该装置具有用于缓冲打印数据的输入缓冲器以及基于由输入缓冲器提供的打印数据输出图像数据的输出缓冲器。该装置还具有基于输出缓冲器的数据对连续纸张执行打印的打印部件以及判断是否及时为打印时间产生图像数据的部件。
该连续纸张打印装置构造成:当判断出没有及时为打印时间产生图像数据时在基于所产生的数据打印出的页面之间插入预定数量的跳过页面(没有图像的区域)。
然而,JP-ANo.2008-15609所披露的装置是连续纸张打印装置的结构,并且在应用于例如压印滚筒传送型图像形成装置时,空白片材被插入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之间,且后处理是困难的,其中压印滚筒传送型图像形成装置在将两页片材(切纸)保持至旋转的压印滚筒上并传送时形成图像。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即使在使用切纸的情况下也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送体,其将多个记录介质分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不同保持区域并进行传送;图像形成部,其设置为面向所述传送体,并且在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上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图像;以及控制装置,其具有多种传送方式,所述多种传送方式设置为使得在不使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所有保持区域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稀疏传送至预定保持区域。
也就是说,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传送体,其将多个记录介质分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不同保持区域并进行传送;图像形成部,其设置为面向所述传送体,并且在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上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图像;以及控制装置,其具有多种传送方式,所述多种传送方式设置为使得在不使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所有保持区域的情况下执行如下稀疏传送:将记录介质仅仅保持和传送至多个不同保持区域之中的预定保持区域。
根据上述发明,多个记录介质被分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不同保持区域并进行传送,并且通过设置成面向所述传送体的所述图像形成部将图像形成在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上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多种传送方式,设置多种传送方式使得在不使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所有保持区域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稀疏传送至预定保持区域。通过执行多种传送方式中任一者,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利用如下参数作为基准来选择所述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从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在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
根据上述方面,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利用如下参数作为基准来选择所述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从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在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因此,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并且可以高效执行稀疏传送(跳过传送)。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传送体在用作所述保持区域的第一表面(表面A)和第二表面(表面B)上保持并传送两个记录介质;并且所述多种传送方式包括:第一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一传送方式下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第一表面(表面A)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然后,将传送记录介质的表面切换为所述第二表面(表面B),并且执行连续供给记录介质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以及第二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二传送方式下仅仅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第一表面(表面A)和所述第二表面(表面B)之中的同一个表面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
根据上述方面,所述多种传送方式包括:第一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一传送方式下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传送体的第一表面(表面A)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然后,将所述传送体的传送记录介质的表面切换为所述第二表面(表面B),并且执行连续供给记录介质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以及第二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二传送方式下仅仅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传送体的所述第一表面(表面A)和所述第二表面(表面B)之中的同一个表面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因此,由于选择所述第一传送方式或所述第二传送方式,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并且可以高效执行稀疏传送(跳过传送)。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对于所述第一传送方式,所述控制装置计算时间T1,时间T1是时间A1、时间B和时间C1的总和,时间A1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B是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时间C1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对于所述第二传送方式,所述控制装置计算时间T2,时间T2是时间A2和时间C2的总和,时间A2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C2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并且当T1>T2时,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第二传送方式。
根据上述方面,针对所述第一传送方式计算时间T1,时间T1是时间A1、时间B和时间C1的总和,时间A1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B是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时间C1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此外,针对所述第二传送方式计算时间T2,时间T2是时间A2和时间C2的总和,时间A2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C2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于是,当T1>T2时,执行所述第二传送方式。因此,选择合适的传送方式,可以高效执行稀疏传送(跳过传送)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图像形成部是将液滴喷射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液滴喷射装置。
根据上述方面,所述液滴喷射装置将液滴喷射到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预定保持区域中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并且可以形成图像。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还包括:送出装置,所述送出装置将记录介质从堆叠部送出,多个记录介质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中,其中,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从所述送出装置送出的记录介质的送出定时来执行所述多种传送方式。
根据上述方面,所述送出装置将记录介质从堆叠有多个记录介质的堆叠部中连续送出。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从所述送出装置送出的记录介质的送出定时来执行所述多种传送方式。因此,可以将记录介质保持在所述传送体的合适保持区域。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提供多种传送方式,所述多种传送方式设置为使得在不使用传送体的周面的所有保持区域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稀疏传送至预定保持区域,所述传送体将多个记录介质分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不同保持区域并进行传送;基于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选择所述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基于所选择的传送方式,在预定定时将记录介质传送至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预定保持区域;以及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图像。
根据上述方面,提供多种传送方式,所述多种传送方式设置为使得在不使用传送体的周面的所有保持区域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稀疏传送至预定保持区域。基于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选择所述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此外,基于所选择的传送方式,在预定定时将记录介质传送至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预定保持区域,并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图像。因此,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在第七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通过利用如下参数作为基准来选择所述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从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在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
根据上述方面,通过利用如下参数作为基准来选择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从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在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因此,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并且可以高效执行稀疏传送(跳过传送)。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在第七方面或第八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所述传送体在用作所述保持区域的第一表面(表面A)和第二表面(表面B)上保持并传送两个记录介质;并且所述多种传送方式包括:第一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一传送方式下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第一表面(表面A)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然后,将传送记录介质的表面切换为所述第二表面(表面B),并且执行连续供给记录介质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以及第二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二传送方式下仅仅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第一表面(表面B)和所述第二表面(表面B)之中的同一个表面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
根据上述发明,所述多种传送方式包括:第一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一传送方式下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传送体的第一表面(表面A)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然后,将所述传送体的传送记录介质的表面切换为所述第二表面(表面B),并且执行连续供给记录介质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以及第二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二传送方式下仅仅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传送体的所述第一表面(表面B)和所述第二表面(表面B)之中的同一个表面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所述第一传送方式或所述第二传送方式是基于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来选择的。因此,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并且可以高效执行稀疏传送(跳过传送)。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在本发明第九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中,对于所述第一传送方式,计算时间T1,时间T1是时间A1、时间B和时间C1的总和,时间A1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B是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时间C1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对于所述第二传送方式,计算时间T2,时间T2是时间A2和时间C2的总和,时间A2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C2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并且当T1>T2时,执行所述第二传送方式,在其它时间执行所述第一传送方式。
根据上述方面,对于所述第一传送方式,计算时间T1,时间T1是时间A1、时间B和时间C1的总和,时间A1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B是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时间C1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此外,对于所述第二传送方式,计算时间T2,时间T2是时间A2和时间C2的总和,时间A2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C2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于是,当T1>T2时,执行所述第二传送方式,在其它时间执行所述第一传送方式。因此,选择合适的传送方式,可以高效执行稀疏传送(跳过传送)。
因为本发明以如上方式构造,所以即使在使用切纸时也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图像绘制鼓和喷墨头的结构图;
图3是设置在供给片材的片材馈送部处的片材馈送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对作业长时的多种传送模式下的生产率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5是对作业短时的多种传送模式下的生产率进行比较的示意图;
图6是对传送页数与图像绘制鼓的表面B的每次传送的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7是对传送页数与图像绘制鼓的表面A的每次传送的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用于从两种传送方式中选择合适的传送方式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以及
图9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图像绘制鼓和喷墨头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型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实例。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整个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图(侧面),并且图2是重点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绘制鼓附近的结构图。
喷墨记录装置1是如下的压印滚筒直接绘制喷墨记录装置:其通过将来自用作液滴喷射装置实例的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的多种颜色的墨(滴)喷射到被保持在图像绘制部114的压印滚筒(图像绘制鼓170)处的片材122上来形成期望颜色的图像。喷墨记录装置1是被施用两液反应(凝集)法的按需响应型(on-demand)图像形成装置,该两液反应法通过在喷墨之前将处理液(墨凝集处理液)施加到用作记录介质的片材122上并使处理液和墨反应来在片材122上形成图像。
喷墨记录装置1主要由片材馈送部110、处理液施加部112、图像绘制部114、干燥部116、定影部118和片材排出部120构成。片材馈送部110是将片材122送至处理液施加部112的机构。片材122是切纸且堆叠在片材馈送部110中。在片材馈送部110处设置有片材馈送托盘150,并且从片材馈送托盘150将片材122逐页送至处理液施加部112。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可以使用具有不同纸张类型或尺寸(介质尺寸)的多种片材122作为片材122。应该注意到,本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将切纸用作片材122的情况。
处理液施加部112是将处理液施加至片材122的记录表面上的机构。处理液含有使得在图像绘制部114处施加的墨中的色材(颜料或染料)凝集或增稠的成分。通过使该处理液与墨相互接触促进墨分离成色材和溶剂。
使色材凝集或增稠的处理液的具体实例包括与墨反应且使墨中的色材析出或不溶解的处理液、产生含有墨中的色材的半固体物质(凝胶)的处理液等。此外,使墨与处理液之间发生反应的方法实例包括:使处理液中的阳离子化合物与墨中的阴离子色材反应的方法;将具有不同pH值的墨和处理液混合在一起,改变墨的pH值,使墨中的颜料发生分散破坏并使颜料凝集的方法;使墨中的颜料通过与处理液中的多价金属盐反应而发生分散破坏并使颜料凝集的方法;等等。
施加处理液的方法包括用喷墨头喷射液滴、用辊进行涂布、用喷涂法进行均匀施加等。
如图1所示,处理液施加部112具有供给滚筒152、处理液鼓154和处理液涂布装置156。处理液鼓154是保持片材122并旋转地传送片材122的鼓。在处理液鼓154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作保持部件(保持机构)的爪状的夹持器,并且夹持器可以通过将片材122咬合在保持部件的爪与处理液鼓154的周面之间来保持片材122的前端部。
可以在处理液鼓154的外周表面上设置抽吸孔,并且可以将用于执行从抽吸孔执行抽吸操作的抽吸部件连接至该抽吸孔。因此,可以将片材122紧紧地保持在处理液鼓154的周面上。
处理液涂布装置156设置在处理液鼓154的外侧且设置为面向处理液鼓154的周面。处理液涂布装置156由如下部件构成:处理液容器,其中存储有处理液;网纹辊,其一部分浸没在处理液容器内的处理液中;以及橡胶辊,其受按压而与处理液鼓154上的片材和网纹辊122接触并在测量之后将处理液转移到片材122上。根据该处理液涂布装置156,可以在测量的同时将处理液涂布到片材122上。在片材122的传送方向上在处理液涂布装置156的下游侧,设置有将涂布在片材122上的处理液干燥的暖气加热器158和IR加热器160。
为了防止色材的飘浮(墨滴浮在处理液上并使点不形成在希望位置的现象),在喷射处理液之后用暖气加热器158和IR加热器160干燥处理液中的溶剂成分。
片材122在处理液施加部112处被施加处理液,并借助中间传送部124(转移滚筒130)从处理液鼓154转移到图像绘制部114的图像绘制鼓170。图像绘制部114具有用作传送片材122的传送体实例的图像绘制鼓170以及用作液滴喷射装置(图像形成部)实例的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喷墨头设置成面向图像绘制部170的周面。以与处理液鼓154相同的方式,图像绘制部170在外周面处具有用作保持部件(保持机构)的爪状的夹持器204(参见图2)。被保持在图像绘制鼓170上的片材122在记录表面朝外的状态下传送,并且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将墨施加到片材122的记录表面上。
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均为长度与片材122的图像形成区域的最大宽度对应的全线(full-line)型喷墨记录头(喷墨头)。在每个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的墨喷射表面上沿图像形成区域的整个宽度形成有喷嘴排,在喷嘴排中排列有多个用于喷射墨的喷嘴(喷射开口)。每个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设置为沿着与片材122的传送方向(图像绘制鼓170的旋转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
虽然未示出,但是在图像绘制鼓17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抽吸孔,并且抽吸孔上连接有用于从抽吸孔抽吸片材122的抽吸装置。因此,片材122被抽吸到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上,并且可以被紧紧地保持在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上。
对应颜色的墨滴从对应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喷射向被紧紧保持在图像绘制鼓170上的片材122的记录表面。结果,墨与在处理液施加部112处预先施加至记录表面上的处理液接触,使分散在墨中的颜料和树脂颗粒凝集并形成凝集体。从而防止颜料在片材122上的流动等,并在片材122的记录表面上形成图像。
在图像绘制部114处已形成图像得片材122借助中间传送部126从图像绘制鼓170转移至干燥部116的干燥鼓176。干燥部116是如下的机构:干燥墨中的溶剂所包含的水分,墨中的溶剂即由于凝集作用而分离的溶剂。干燥机构由(a)用于片材122的记录表面的相反侧的干燥部件和(b)用于记录表面侧的干燥部件两个干燥部件构成。干燥部件(a)使用如下结构:从片材122的记录表面的相反侧将加热部件按压在片材122上并且通过接触热传递来供热,或类似结构。干燥部件(b)使用向片材122的记录表面侧吹出暖气等结构。此外,还存在利用石墨加热器、卤素加热器等通过辐射供热的结构。
优选的是,干燥后的墨水分的残余水分量大于或等于1g/m2且小于3.5g/m2。这是因为,如果残余水分量大于或等于3.5g/m2,则会造成朝向定影辊186、188的偏移(稍后描述),此外如果残余水分量小于1g/m2,则渗入片材122中的水分也被蒸发,因此需要大量能量。
如图1所示,干燥部116具有干燥鼓176、多个IR(红外线)加热器178和设置在各IR加热器178之间的暖气加热器180。
以与处理液鼓154相同的方式,干燥鼓176在外周面上具有爪状的保持部件(夹持器),并且可以利用保持部件来保持片材122的前端部。从暖气加热器180向片材122吹出的暖气的温度和空气量以及各IR加热器的温度用温度传感器来检测,并且被发送至控制部(未示出)作为温度信息。因控制部基于该温度信息适当地调节暖气的温度和空气量以及各IR加热器的温度,而实现了各种干燥条件。
此外,优选的是利用内部加热部件(加热器等)将干燥鼓176的表面温度设定为例如大于或等于50℃。通过从片材122的背面加热,加速了干燥并可以防止在定影时图像破坏。应该注意到,干燥鼓176的表面温度的上限不受特定限制,但从例如清洁粘附至干燥鼓176的表面上的墨等的维护工作的安全性(防止由于高温而烧伤)角度考虑优选地设定为小于或等于75℃(更优选地小于或等于60℃)。
此外,如上所述,已知在较高的干燥滚筒温度(干燥鼓176的表面温度)下片材122伸缩较小。因此,干燥鼓176的较高表面温度可以在不对上述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的程度内抑制起皱效应。
因为当片材122在以记录表面朝外的方式被保持在干燥鼓176的外周面上的情况下(即,在片材122的记录表面弯曲而变为凸出侧的状态下)进行旋转和传送时执行干燥处理,因此可以防止片材122发生褶皱和浮起且可以防止因此产生的不均匀干燥。
在干燥部116处已执行过干燥处理的片材122借助中间传送部128从干燥鼓176转移至定影部118的定影鼓184。定影部118由定影鼓184、第一定影辊186、第二定影辊188和在线(in-line)传感器190构成。
以与处理液鼓154相同的方式,定影鼓184在外周面上具有爪状的保持部件(夹持器),并且可以利用保持部件来保持片材122的前端部。由于定影鼓184的旋转,片材122以记录表面朝外的方式进行传送,并且可以对该记录表面执行由第一定影辊186和第二定影辊188提供的定影处理以及由在线传感器190提供的检测。
第一定影辊186和第二定影辊188是用于对墨中的树脂颗粒(尤其是自分散聚合物颗粒)进行熔接并通过对墨加热和加压而将墨制成涂层膜的辊部件,并且第一定影辊186和第二定影辊188构造成对片材122加热和加压。
具体地说,第一定影辊186和第二定影辊188布置成与定影鼓184压力接触,并且与定影鼓184一起构成咬合辊。于是,将片材122咬合在第一定影辊186与定影鼓184之间、以及第二定影辊188与定影鼓184之间,片材122以预定咬合压(例如,0.3MPa)被咬合,并且执行定影处理。
此外,第一定影辊186和第二定影辊188由加热辊构成且被控制在预定温度(例如,60℃至80℃),在加热辊中卤素灯组装在由导热率良好的如铝等金属制成的管内。
由于片材122受这些加热辊加热,因此被施加大于或等于墨内所含树脂颗粒(乳胶)的Tg(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热量并且使树脂颗粒熔融。因此,执行片材122的凹凸部的压入式定影,将图像表面的不平整弄平并获得光泽度。
在线传感器190是用于测量定影在片材122上的图像的方格图案、水分量、表面温度、光泽度等的测量部件,并且使用CCD线传感器等。
由于定影辊186、188对图像层(在干燥部116处形成的薄层)中的树脂颗粒加热和加压并使树脂颗粒熔融,所以树脂颗粒可以被定影部118定影至片材122。此外,由于将定影鼓184的表面温度设定为大于或等于50℃并且从背面加热被保持在定影鼓184的外周面上的片材122,所以加速了干燥,可以防止在定影时图像破坏并且可以利用图像温度的升温效果来提高图像强度。
在定影部118的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片材排出部120。片材排出部120具有排出托盘192。在排出托盘192与定影部118的定影鼓184之间设置有面向上述两者的转移滚筒194、传送带196和张紧辊198。片材122被转移滚筒194传送至传送带196并排出至排出托盘192。
冷风喷出喷嘴199设置成附接至排出托盘192,使得可以利用从冷风喷出喷嘴199吹出的冷风来执行片材122的冷却。
此外,虽然在图1中未示出,但是喷墨记录装置1除了具有上述结构之外还具有将墨供给至各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的储墨罐以及用于将处理液供给至处理液施加部112的部件。喷墨记录装置1还具有对各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执行清洁处理(擦拭喷嘴表面、清洗和抽吸喷嘴等)的头维护部、检测片材122在介质传送路径上的位置的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装置的各部分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等。
图1所示的喷墨记录装置1可以构造成具有在排出托盘192处使用的多个风干装置,各风干装置可以在片材排出部120与片材馈送部110之间移动。
<图像绘制部的细节>
如图2所示,图像绘制部114具有:图像绘制鼓170,其传送片材122;以及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其沿着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布置成面向图像绘制鼓170。此外,沿图像绘制鼓170的片材传送方向(箭头A方向)在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的上游侧设置有检测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210。从温度传感器210输出的信息输入到控制装置(控制部件)212中。
在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上的彼此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凹部170A,在上述相对的位置之间介入有中间部分。凹部170A沿着图像绘制鼓170的横向形成。轴部202沿着图像绘制鼓170的横向设置在凹部170A中。在轴部202上设置有抓持片材122的前端部122A(传送方向前端部)的爪状的夹持器(保持部件)204。多个夹持器204以预定间隔设置在轴部202上。由于夹持器204借助轴部202的旋转而抓持片材122的前端部122A,片材122被保持在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上并朝箭头A方向传送。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在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上设置有两个夹持器204,因此片材122被分别保持在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的两个保持区域中,即表面A和表面B。于是,旋转的图像绘制鼓170可以一次保持和传送两页片材122。
此外,在图像绘制鼓170的内部固定和支撑有加热器214。构成图像绘制鼓170的旋转体设置在加热器214的周围且旋转。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被加热器214加热到预定温度。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温度由温度传感器210来检测,并且加热器214的开关状态由控制装置(控制部件)212来控制。于是,将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控制为预定温度,并且可以在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将墨喷射到被保持在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上的片材122的表面上之后立即将墨干燥。
当在片材122上形成图像时,优选的是使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适应图像处理速度。这是因为,如果图像处理速度低,则即使装置的处理速度快,印刷物(图像形成制品)的生产率也会整体上劣化。例如,也可以使装置的处理速度适应图像处理速度,但通常情况是装置的处理速度由例如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喷墨的优选频率等限制因素以及为了抑制装置振动而例如避免固有频率等的必要措施来决定。
因此,为了吸收两个速度之间的差异,当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时,采取例如使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片材122变稀疏等措施。执行如下的跳过传送(稀疏传送):例如将片材122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而不将片材122传送至图像绘制鼓的表面B。仅仅在被保持于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上的片材122上形成图像。
例如,当例如杂志等中的彩色图像在每页之间存在差异时,通常情况是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打印每页片材均不同的彩色图像时,执行控制以进行跳过传送(稀疏传送)。
<片材馈送部110的细节>
通过控制将片材122送至片材馈送部110的定时来执行上述跳过传送。如图3所示,在用作堆叠部实例的片材馈送部110中设置有将片材122堆叠在箱体216内的片材馈送台218。在片材馈送台218上方设置有用作送出装置实例的片材馈送装置220,片材馈送装置220连续地供给堆叠在片材馈送台218上的片材122。
片材馈送装置220具有抽吸片材122的吸头222以及将片材122送出的辊226。片材馈送台218借助推压部件(未示出)朝辊226侧(朝箭头B方向)向上推压片材122。在吸头222的顶部设置有使吸头222旋转的轴部224。由于片材122受吸头222抽吸而吸头222围绕轴部224朝箭头C方向旋转,将片材122向辊226转移。吸头222的旋转操作和辊226的旋转是同步的。也就是说,在转移片材122时吸头222的抽吸停止(设置在关闭状态)。当片材122从吸头222转移时辊226朝箭头D方向旋转,并且馈送片材122。
在辊226的传送方向下游侧设置有:片材馈送托盘150,其设置成其传送方向下游侧端部向下倾斜;传送带232,其传送供给至片材馈送托盘150的片材122;以及前抵靠部分236,其设置在传送带232的传送方向下游侧而与片材122的前端部抵靠。传送带232是在张紧在两个支撑辊234上的状态下朝箭头E方向循环的环带。供给至片材馈送托盘150上的片材122由传送带232传送直到片材122的前端部触碰前抵靠部分236为止。前抵靠部分236被支撑为能够围绕臂238的轴部238A沿箭头F方向旋转。通过在片材122的前端部抵靠至前抵靠部分236上的状态下使前抵靠部分236围绕轴部238A旋转,将片材122供给至供给滚筒152。供给至供给滚筒152的片材122传送至处理液鼓154。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控制装置212控制吸头222的抽吸和旋转的定时以及辊226的片材馈送定时来执行跳过传送(稀疏传送)。例如,执行控制使得将片材122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而不将片材122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B,如图2所示。
<跳过传送的细节>
喷墨记录装置1设置有多种传送模式,多种传送模式设置成可以将片材122稀疏传送(跳过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或表面B而不使用表面A和表面B两者。当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喷墨记录装置1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时(例如,当打印每页片材之间存在差异的彩色图像时),控制装置212执行控制以基于喷墨记录装置1每单位时间所处理的页数(印刷物的生产率)来选择多种传送模式中的任一者,并且在预定定时将片材122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预定表面(表面A或表面B)。
例如,控制装置212利用如下参数作为基准来选择多种传送模式中的任一者:从单位打印时间与待执行的作业的打印页数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印刷物的生产率)、在作业期间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之间切换传送记录介质的表面时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之后对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进行冷却的时间。这里,作业指的是连续打印随意分组的片材的处理。操作者通过设置在喷墨记录装置1中的输入装置(未示出)输入在单个作业中要打印的页数(例如,200页、500页、1000页等)。
在图4和图5中示出多种传送模式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如图4所示,传送模式1(编号1)是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被交替使用的片材122的传送模式。也就是说,这是不执行跳过传送的通常传送模式(通常方式)。此外,传送模式2(编号2)是采用在跳过两页的情况下按照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表面B、表面A、表面B的顺序交替切换表面时传送片材122的跳过传送的模式。传送模式3(编号3)是采用在跳过一页的情况下仅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上连续地传送片材122的跳过传送的模式。传送模式4(编号4)是采用在跳过一页的情况下仅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上连续地传送片材122然后将传送片材122的表面切换为表面B且在跳过一页的情况下连续地传送片材122的跳过传送的传送模式。
在图4中,在传送模式1中,当以10分钟在500页片材122上形成图像然后以10分钟在500页片材122上形成图像时,将作业的页数定义为“1”。此时,执行作业的时间(打印页数(1000)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为20分。此时,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冷却时间是20分,并且总处理时间是40分。此时的印刷物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是1000页/40分,即“25”。
传送模式2是通过跳过两页执行的跳过传送的模式,因此作业的页数是“1/3”。此外,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冷却时间是47分,并且总处理时间是67分(20分+47分)。此时的印刷物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是333页/67分,即“4.97”。
传送模式3是通过跳过一页执行的跳过传送的模式,因此作业的页数是“1/2”。此外,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冷却时间是60分,并且总处理时间是80分(20分+60分)。也就是说,因为仅仅连续使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所以图像绘制鼓170的冷却时间比传送模式2中的冷却时间长。此时的印刷物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是500页/80分,即“6.25”。
传送模式4是通过跳过一页执行的跳过传送的模式,因此作业的页数是“1/2”。此外,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之间进行切换时所需的时间是5分。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之间进行切换时所需的时间对于喷墨记录装置1而言是特定的值,并且即使切换之前和之后所打印的页数有所改变,所需的时间也是基本上固定的。例如,在通过跳过一页执行的跳过传送中仅仅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上连续地传送片材122,在该情况下,传送期间在喷墨记录装置1处的所有片材122被一次排出到排出托盘192(参见图1),然后新执行如下的通过跳过一页执行的跳过传送:仅仅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B上连续地传送片材122。因此,需要上述切换时间。此外,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冷却时间是40分,并且总处理时间是65分(20分+5分+40分)。也就是说,需要时间在表面A和表面B之间进行切换,但因为该切换时间是在作业期间,所以图像绘制鼓170的冷却时间比传送模式3中的冷却时间短。此时的印刷物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是500页/65分,即“7.69”。
因此,可以理解到,对于要打印1000页的长作业的情况,传送模式4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最高。
在图5中,在传送模式1中,当以2分钟在100页片材122上形成图像然后以2分钟在100页片材122上形成图像时,将作业的页数定义为“1”。也就是说,图5示出“短作业”的情况。此时,执行作业的时间(打印页数(200)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是4分。此外,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冷却时间是4分,并且总处理时间是8分。此时的印刷物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是200页/8分,即“25”。
传送模式2是通过跳过两页执行的跳过传送的模式,因此作业的页数是“1/3”。此外,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冷却时间是9.4分,并且总处理时间是13.4分(4分+9.4分)。此时的印刷物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是67页/13.4分,即“5”。
传送模式3是通过跳过一页执行的跳过传送的模式,因此作业的页数是“1/2”。此外,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冷却时间是12分,并且总处理时间是16分(4分+12分)。此时的印刷物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是100页/16分,即“6.25”。
传送模式4是通过跳过一页执行的跳过传送的模式,因此作业的页数是“1/2”。此外,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之间进行切换时所需的时间是5分。此外,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冷却时间是8分,并且总处理时间是17分(4分+5分+8分)。此时的印刷物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是100页17分,即“5.88”。
因此,可以理解到,当打印200页时,传送模式3的生产率(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最高。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作业长度分割跳过传送改善了印刷物的生产率。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设置两种传送方式,以传送模式4为“传送方式I”而以传送模式3为“传送方式II”。当在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之间进行切换所需的时间长时(当作业长度增加时,切换时间也增加),有效的是将跳过传送分割成传送方式I和传送方式II。应该注意到,可以以传送模式2为“传送方式III”而设置三种传送方式。
例如,对于长作业的情况,在传送模式“表面AAAAAA……(切换)表面BBBBBB……”为传送方式I的情况下印刷物的生产率高。另一方面,对于短作业的情况,在传送模式“表面A·A·A·A·A·A……”为传送方式II的情况下印刷物的生产率更高。
在图6中示出在传送片材122之前和在传送900页片材122之后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B的每次传送的温度变化。在图6中,“可变”示出在仅仅向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传送的单表面传送(跳过传送)的情况下的表面B的温度变化。此外“通常”示出当不采用跳过传送而将片材122交替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时表面B的温度变化。此外,全白和完全实心描述在片材122上打印的图像。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到,在仅仅向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传送的单表面传送(跳过传送)的情况下,与不采用跳过传送的情况相比,因为片材122没有被传送到表面B,所以会导致表面B的温度升高。
在图7中示出在传送片材122之前和在传送900页片材122之后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的每次传送的温度变化。在图7中,“可变”示出在仅仅向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传送的单表面传送(跳过传送)的情况下表面A的温度变化。此外“通常”示出当不采用跳过传送而将片材122交替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时表面A的温度变化。如图7所示,可以理解到,在仅仅向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传送的单表面传送(跳过传送)的情况下,因为片材122被传送到表面A,所以表面A的温度升高与通常情况(不采用跳过传送)相比几乎没有不同。
因此,通过从传送方法假定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的温度升高的程度获得以下结论。
(1)因为完成作业之后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温度降低的时间比作业的打印时间长得多,所以使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温度不升高会使得作业高效。
(2)为了使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温度不升高,有效的是在表面A与表面B之间进行切换,但这需要固定的切换时间。在短作业的情况下,因为切换时间长,所以使作业高效的效果弱,并且更有效的是降低完成作业之后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温度。也就是说,根据作业,从上述打印时间获得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在表面A和表面B之间进行切换的时间、冷却时间等来确定最佳传送模式。
基于上述结果,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设置有:传送方式I(第一传送方式),其执行将片材122连续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上的跳过一页的模式,然后将传送片材122的表面切换为表面B,并执行连续传送(供给)片材122的跳过一页的模式;以及传送方式II(第二传送方式),其执行将片材122仅仅连续传送(供给)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上的跳过一页的模式。在喷墨记录装置1处,当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时,选择合适的传送方式并且通过控制装置212执行跳过传送。
在图8中示出从传送方式I和传送方式II中选择合适的传送方式的处理流程。
如图8所示,当跳过传送处理开始时,在步骤300中计算每种传送方式下的作业长度。在步骤300中,利用表302计算根据传送方式I和传送方式II的打印处理的总时间(处理时间)T1、T2。时间T1、T2的计算是通过利用从输入装置(未示出)输入的一次作业的打印页数作为基准来执行的。换句话说,计算对于相同的打印页数根据传送方式I和传送方式II的总时间(处理时间)T1、T2。
具体地说,对于传送方式I(第一传送方式),计算总时间T1,总时间T1是时间A1、时间B和时间C1的总和,时间A1是待执行的作业的打印页数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即,时间A1是通过用打印页数除以每单位时间的生产率获得的时间),时间B是作业期间将图像绘制鼓170的传送片材122的表面A切换至表面B所需的时间,时间C1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时间。此外,对于传送方式II(第二传送方式),计算总时间T2,总时间T2是时间A2和时间C2的总和,时间A2是待执行的作业的打印页数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即,时间A2是通过用打印页数除以每单位时间的生产率获得的时间),时间C2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时间。
接下来,在步骤304中,判断传送方式I的总时间T1是否大于传送方式II的总时间T2。当传送方式I的总时间T1大于传送方式II的总时间T2时,在步骤306中,选择传送方式II。因此,执行将片材122仅仅连续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上的跳过一页的模式。
另外,当在步骤304中判断出传送方式I的总时间T1不大于传送方式II的总时间T2(小于或等于时间T2)时,选择传送方式I。因此,执行将片材122连续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的跳过一页的模式,然后将传送片材122的表面切换为表面B,并且执行连续传送片材122的跳过一页的跳过传送的模式。
在图8中,因为一次作业的打印页数是相同的,因此比较总时间(处理时间)T1、T2是足够的而无需比较传送方式I和传送方式II中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因此,可以从传送方式I和传送方式II中选择最有效的传送方式。
应该注意,图8示出选择传送方式I或传送方式II的处理流程。然而,可以将图4和图5所示的传送模式2作为“传送方式III”,并且可以通过将“传送方式III”的总时间T3与上述T1、T2进行比较来选择最有效的传送方式。
在该喷墨记录装置1中,利用如下参数作为基准来选择多种传送模式中的任一者:从待执行的作业的打印页数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在作业期间将图像绘制鼓170的传送片材122的表面A切换为表面B时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图像绘制鼓170冷却的时间。因此,即使当使用片材122(切纸)时,也可以应对图像处理速度不能跟上装置的处理速度(装置速度)的情况,并且可以高效地执行跳过传送(稀疏传送)。因此,在形成有图像的片材之间不插入空白片材。
此外,通过计算多种传送方式下的作业长度(总处理时间)并根据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选择合适的传送方式,可以更高效地执行跳过传送。
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通过在预先预测出图像绘制鼓170的不传送片材122的表面的温度升高程度之后选择最佳传送方式,可以抑制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之间的温度差变大。因此,可以抑制如下的效应:由于形成图像之前片材122的温度在表面A和表面B处不相同,导致产生热霾从而使得检测片材122的浮起的传感器的波形变得不稳定且产生错误识别。此外,可以抑制图像绘制鼓170上的片材122的温度变得过高,以及在喷墨头172M、172K、172C、172Y处出现冷凝。
此外,在传送方式I和传送方式II中,片材122被连续传送至图像绘制鼓170的相同表面上。因此,可以抑制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由于其它辊等与图像绘制鼓170的不传送片材122的表面接触而被弄脏。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利用图9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应该注意到,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构成部分相同的构成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其描述。
如图9所示,在用作本示例性实施例图像形成装置的喷墨记录装置350中,在图像绘制部114的图像绘制鼓170的内部不设置加热器。在喷墨记录装置350中,如图1所示,由于从布置有IR加热器178和暖气加热器180的干燥部116传递的热量等造成图像绘制鼓170的温度升高。在图像绘制鼓170的下侧设置有具有吹气口的冷却装置352。图像绘制鼓170由于从冷却装置352的吹气口吹出的冷气而被冷却。冷却装置352的开关状态以及冷气的温度和吹气量受控制装置212控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喷墨记录装置350中,根据多种传送方式的跳过传送的控制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相同。
在喷墨记录装置350中,由于从干燥部116(参见图1)传递的热量等造成图像绘制鼓170的温度升高。然而,图像绘制鼓170由于从设置在图像绘制鼓170的下侧处的冷却装置352的吹气口吹出的冷气而被冷却。因此,可以抑制图像绘制鼓170的周面温度过度升高。此外,由于从干燥部116(参见图1)传递的热量等造成图像绘制鼓170的温度升高,所以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在执行跳过传送时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之间会出现温度差。然而,由于图像绘制鼓170被来自冷却装置352的冷气冷却,可以抑制图像绘制鼓170的表面A和表面B之间的温度差变大。
<其它方面>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当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面实现本发明。
应该注意到,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绘制鼓170将两片材122保持和传送至表面A和表面B。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可以构造成例如,在将三个片材分别保持在各自保持区域时传送片材,保持区域通过将图像绘制鼓的周面分割成三个部分获得。例如,本发明可以构造成在图像绘制鼓的周面上设置保持有片材的表面A、表面B和表面C的情况下存在第一传送方式和第二传送方式,第一传送方式设置为按照表面AAAA……(切换)表面BBBB……(切换)表面CCCC……的顺序传送片材,第二传送方式设置为仅向表面AAAA……传送片材。
此外,被保持在图像绘制鼓的周面上的页数可以大于或等于3。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图像绘制鼓,而是可以使用由传送带形成的传送体。
此外,虽然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了如图4和图5所示的三种传送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还可以设置其它传送方式。也就是说,可以设置四种或更多种传送方式,并且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页数选择最有效的传送方式。
此外,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使用以水作为溶剂的水性墨的喷墨型图像形成装置作为实例。然而,喷射的液体不限于用于记录图像或打印字符等的墨,并且可以应用各种喷射液体中的任一者,只要它们是使用渗入记录介质的溶剂或分散介质的液体即可。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传送体,其将多个记录介质分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不同保持区域并进行传送;
图像形成部,其设置为面向所述传送体,并且在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上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图像;以及
控制装置,其具有多种传送方式,所述多种传送方式设置为使得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所有保持区域不全都同时使用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稀疏传送至预定保持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利用如下参数作为基准来选择所述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从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在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体在用作所述保持区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保持并传送两个记录介质;并且
所述多种传送方式包括:
第一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一传送方式下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第一表面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然后,将传送记录介质的表面切换为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执行连续供给记录介质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以及
第二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二传送方式下仅仅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中的同一个表面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对于所述第一传送方式,所述控制装置计算时间T1,时间T1是时间A1、时间B和时间C1的总和,时间A1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B是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时间C1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
对于所述第二传送方式,所述控制装置计算时间T2,时间T2是时间A2和时间C2的总和,时间A2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C2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并且
当T1>T2时,所述控制装置执行所述第二传送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部是将液滴喷射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液滴喷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送出装置,其将记录介质从堆叠部送出,多个记录介质堆叠在所述堆叠部中,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控制从所述送出装置送出的记录介质的送出定时来执行所述多种传送方式。
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多种传送方式,所述多种传送方式设置为使得在传送体的周面的所有保持区域不全都同时使用的情况下将记录介质稀疏传送至预定保持区域,所述传送体将多个记录介质分别保持在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不同保持区域并进行传送;
基于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选择所述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
基于所选择的传送方式,在预定定时将记录介质传送至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预定保持区域;以及
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形成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通过利用如下参数作为基准来选择所述多种传送方式中的任一者:从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计算得到的每单位时间处理的记录介质数量、在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以及在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传送体在用作所述保持区域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保持并传送两个记录介质;并且
所述多种传送方式包括:
第一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一传送方式下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第一表面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然后,将传送记录介质的表面切换为所述第二表面,并且执行连续供给记录介质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以及
第二传送方式,在所述第二传送方式下仅仅执行将记录介质连续供给至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中的同一个表面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跳过一个记录介质的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对于所述第一传送方式,计算时间T1,时间T1是时间A1、时间B和时间C1的总和,时间A1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B是作业期间切换所述传送体的周面的传送记录介质的保持区域时所需的时间,时间C1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
对于所述第二传送方式,计算时间T2,时间T2是时间A2和时间C2的总和,时间A2是待执行的作业的待打印记录介质数量与单位打印时间的乘积,时间C2是完成作业之后将温度升高的所述传送体冷却的时间,并且
当T1>T2时,执行所述第二传送方式,在其它时间执行所述第一传送方式。
CN201210219020.9A 2011-07-22 2012-06-28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69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1001A JP5335040B2 (ja) 2011-07-22 2011-07-22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161001 2011-07-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86994A CN102886994A (zh) 2013-01-23
CN102886994B true CN102886994B (zh) 2016-06-22

Family

ID=47530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190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86994B (zh) 2011-07-22 2012-06-28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07742B2 (zh)
JP (1) JP5335040B2 (zh)
CN (1) CN1028869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5754B2 (ja) * 2014-03-27 2017-12-13 クオリカプ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マーキング装置および方法
JP6267055B2 (ja) * 2014-05-19 2018-01-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記録媒体搬送装置
US10595929B2 (en) * 2015-03-24 2020-03-24 Ethicon Llc Surgical instruments with firing system overload protection mechanisms
DE102016207398B3 (de) 2015-09-09 2016-08-18 Koenig & Bauer Ag Maschinenanordnung zum sequentiellen Bearbeiten mehrerer bogenförmiger jeweils eine Vorderseite und eine Rückseite aufweisender Substrate
KR101694362B1 (ko) * 2016-01-14 2017-01-13 한국기계연구원 잉크코팅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도성 필름 코팅장치
JP6792128B2 (ja) * 2016-11-09 2020-11-25 株式会社Isowa 段ボールシート製函機、およびシート給送制御装置
KR101776191B1 (ko) * 2016-11-22 2017-09-12 한국기계연구원 높은 전기 전도성의 웹을 생산하기 위한 잉크 코팅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도성 필름 코팅장치
JP7095320B2 (ja) * 2018-03-09 2022-07-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極形成方法
DE102018125390B4 (de) * 2018-10-15 2023-11-16 Bundesdruckerei Gmbh Druck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bedrucken eines bogenförmigen substrats
KR102013618B1 (ko) * 2019-02-13 2019-08-23 임병현 프린팅 장치
JP2020152474A (ja) * 2019-03-18 2020-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接触部材、乾燥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51544B2 (en) * 1992-03-03 1994-07-21 Kba-Notasys Sa Device for conveying printed sheets in an installation for checking the quality of paper money
US5901955A (en) * 1996-09-25 1999-05-11 Heidelberg Finishing Systems, Inc. Gripper seat
JP2000242138A (ja) * 1999-02-24 2000-09-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55134A (ja) * 1999-03-09 2000-09-19 Canon Inc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並びにコントローラ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コントローラ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280520B2 (ja) * 2003-03-07 2009-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37345B1 (ja) * 2003-09-24 2005-04-13 ハマダ印刷機械株式会社 ラインドット記録装置
JP4650357B2 (ja) * 2006-07-03 2011-03-1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連続紙印刷装置及び連続紙印刷システム
CN101177061B (zh) * 2006-11-06 2011-01-12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用于使页张在输送经过印刷机期间翻转的方法及装置
CN101784469B (zh) * 2007-08-03 2011-08-24 小森公司 薄片形件的输送装置
EP2100839B1 (de) * 2008-03-14 2012-12-19 Müller Martini Holding AG Fördervorrichtung für die Uebernahme und Weitergabe von Druckprodukten
JP5228881B2 (ja) * 2008-03-27 2013-07-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5322265B2 (ja) * 2008-05-23 2013-10-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2010221662A (ja) * 2009-03-25 2010-10-07 Seiko Epson Corp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方法
CN101648455B (zh) * 2009-06-04 2012-08-22 李飚 一种单张纸印刷机的传接机构
JP5230016B2 (ja) * 2009-07-31 2013-07-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媒体固定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82611B2 (ja) * 2010-09-30 2014-05-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690276B2 (en) * 2012-03-19 2014-04-08 Xerox Corporation Media flatness verification and preview m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21402A1 (en) 2013-01-24
US8807742B2 (en) 2014-08-19
JP5335040B2 (ja) 2013-11-06
JP2013022867A (ja) 2013-02-04
CN102886994A (zh) 2013-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86994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6347750B6 (ja) 転写部材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4306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277015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53571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8164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5304430B2 (ja) 印刷装置
JP54680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2642411A (zh) 毛面剂涂布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
JP202210041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その温度制御方法
JP2010228442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5280383B2 (ja) 印刷用紙シーズ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1154658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1068034A (ja) 印刷用紙シーズ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10911639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CN11513550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8740373B2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724171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乾燥方法
US20150273818A1 (en) Discontinuous Layer Of Auxiliary Transfer Fluid
US20190283403A1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JP2013184327A (ja)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7986A (ja) 排紙ユニット及び印刷装置並びにシーズニング方法
JP5297405B2 (ja) 印刷用紙シーズ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020808A (ja) 印刷物のシーズニング装置及び方法並びに印刷システム
JP2010005982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装置の冷却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