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42788B - 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42788B
CN102842788B CN201110385050.2A CN201110385050A CN102842788B CN 102842788 B CN102842788 B CN 102842788B CN 201110385050 A CN201110385050 A CN 201110385050A CN 102842788 B CN102842788 B CN 1028427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us
terminal unit
bus
uni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50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42788A (zh
Inventor
全禹勇
郑镇焕
朱正弘
李炫东
宝玉仁
权泰硕
黄俊河
朴荣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Hyundai Mobis Co Ltd
Kyungsh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Hyundai Mobis Co Ltd
Kyungsh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Hyundai Mobis Co Ltd, Kyungsh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28427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27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427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427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4Rails or bus-bars constructed so that the counterparts can be connected thereto at any point along their leng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39/00Electrical connectors
    • Y10S439/954Special orienta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将两个三相交流子装置连接到主装置的六个独立母线,其中每个子装置的母线相互隔开,并且母线的预定端弯曲且相互隔开,母线分成各自由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组成的第一单元端子单元和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向一侧弯曲,并且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向另一侧弯曲。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其通过在相反方向上倾斜由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构成的单元母线(unitbusbar)的预定侧,使得单元母线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而能够防止当外部装置连接于单元母线时的干扰。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开发出混合电动车辆,其装备有内燃机和用于半电动车辆运行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两者,或者通过显著减轻车身重量以使空气阻力达到最小,其燃油消耗和有毒气体的排放量与普通车辆相比显著减小。与标准燃油消耗车辆相比,混合电动车辆需要高电压/高电流。因此,用于从混合电动车辆的外部接收电力并将电力高效地分配到内部的电气装置将是有利的。
因此,将设置在其中的连接器设计成设置在连接电动车辆的三相交流电动机的逆变器上。特别地,连接器包括相应于三极电路(U极、V极和W极)的三个母线端子、连接母线端子与螺栓的带端子配线、由绝缘树脂制成并收纳端子的壳体、以及由导电金属制成并覆盖壳体外部的屏蔽壳。该技术配置是用以帮助理解本发明的现有技术之一,但并不意味着该现有技术在本发明领域内广为人知。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所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本发明一般背景的理解,而不应被认为是对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确认或任何形式的暗示。
发明内容
特别地,现有混合动力车辆的现有连接器组件的问题在于具有多个相互间以预定距离平行布置的母线。由于这种布置,当外部装置与母线连接时,邻近的母线引起干扰,并且装配性能显著恶化。因此,应当解决该问题。
本发明力图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其通过在相反方向上倾斜由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构成的单元母线的同一侧,使得单元母线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而防止当外部装置连接于单元母线时的干扰。本发明力图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其通过平行布置构成单元母线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侧,能够防止短路。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包括:与多个多相交流子装置中的每个子装置的多相对应,将子装置连接于主装置的母线,其中对于每个子装置,子装置的母线相互隔开,并且对于每个子装置,母线的预定端可成形地弯曲且相互隔开。
多相交流子装置可以是两个三相交流子装置,并且母线分为相应于两个子装置的各自由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构成的第一单元端子单元和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可向一侧弯曲,而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可向另一侧弯曲。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以及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可在相反方向上以一定角度延伸,成线性对称。
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可相互平行布置。此外,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可相互平行布置。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可相对于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并且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可相对于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通过在相反方向上倾斜由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构成的单元母线的同一侧,使得单元母线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大,而防止当外部装置连接于单元母线时的干扰。此外,通过平行布置构成单元母线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侧,可防止短路。
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从文中结合的附图和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在其中得以更详细地阐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附图中示出的某些示例性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附图在下文中仅以例示的方式给出,因此并不限制本发明,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母线布置状态的放大透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母线布置状态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的母线与支架之间的组合状态的视图。
应该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按比例,而是呈现出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有所简化的表现形式。文中所公开的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将部分地由特定预期的应用和使用环境来确定。
在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的相同或等同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其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予以说明。虽然将结合示例性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是将会理解的是,本说明并非意在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相反,本发明的意图在于不仅涵盖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且涵盖可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替代方式、改型、等同方式以及其他实施例。
应该理解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车辆”或“车辆的”或者其他类似术语包括通常的机动车辆,例如包括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公共汽车、卡车、各种商用车辆在内的客运车辆,包括各种艇和船在内的水运工具、以及飞行器,等等,并且包括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插电式混合电动车辆、氢动力车辆和其他代用燃料车辆(例如,从石油之外的资源取得的燃料)。如本文所提及的,混合动力车辆是具有两种或更多种动力源的车辆,例如同时拥有汽油动力和电动力的车辆。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这里,为了清楚和方便说明,图中所示的线条的粗细和组件的尺寸可能被夸大。下面的术语是考虑在本发明中的功能而定义的,并可根据使用者和操作者的意图以不同方式解读。因此,这些术语应当基于整个说明书的描述来定义。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将两个三相交流子装置10连接到主装置20的六个独立母线30。可提供多个各自用于提供多相交流电的子装置10,但是为了方便,假设提供了两个三相交流子装置。特别地,母线30分成由U极母线42和52、V极母线44和54以及W极母线46和56构成的单元端子单元40和50。即,单元端子单元40和50分别具有U极母线42和52、V极母线44和54以及W极母线46和56。
在该配置中,由于提供了两个子装置10,因此如图1中所示,提供两个单元端子单元40和50。换言之,单元端子单元40和50是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和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明显地,单元端子单元40和50的数量不限于此。例如,子装置10可以是两个电动机,即交流发电机和起动电动机,且主装置20可以是逆变器。所以,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由与两个子装置10中的任一个连接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构成。类似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由与另一个子装置10连接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构成。
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以及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预定侧与相应的子装置10连接,而另一侧连接到主装置20。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以及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可布置成使得能够在可用范围内尽可能减小间隙,以便减小主装置20的体积和子装置对10之间的间隙。
“可用范围”是指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以及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被布置在主装置20的预定体积内。因此,在主装置20中,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以及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在平面内相互隔开一定距离布置,而不相互重叠。这是为了防止在受到外部冲击时,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与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部分表面接触。特别地,对于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从一侧到另一侧顺序地布置。
类似地,对于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从一侧到另一侧顺序地布置。在该配置中,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与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相互邻近布置,同时W1极母线46与U2极母线52相互邻近布置。换言之,具有相同极的U1极母线42和U2极母线52、V1极母线44和V2极母线54以及W1极母线46和W2极母线56被布置成不相互邻近。因此,在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和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中,具有相同极的U1极母线42与U2极母线52、V1极母线44与V2极母线54以及W1极母线46与W2极母线56不相互接触,从而防止短路。
同时,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可在可用范围内,以尽可能大的预定距离形成。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可在可用范围内,以尽可能大的预定距离形成。
详细地,如图3中所示,U1极母线42和U2极母线52各自包括U主端子单元62、U子端子单元64和U连接端子单元66。U主端子单元62是U1极母线42和U2极母线52的另一侧,且连接到主装置20,而U子端子单元64是U1极母线42和U2极母线52的预定侧,且连接到子装置10。在该配置中,U主端子单元62和U子端子单元64可笔直地形成,以便连接到主装置20或子装置10。根据所连接的主装置20或子装置10的布置,U主端子单元62和U子端子单元64可从U连接端子单元66弯曲地延伸,或者从U连接端子单元66笔直地延伸。
U连接端子单元66将U主端子单元62与U子端子单元64连接。明显地,U主端子单元62、U子端子单元64和U连接端子单元66优选地整体形成,且具有导电性。特别地,U连接端子单元66具有U间隔端子单元65和U延伸端子单元67。U间隔端子单元65从U主端子单元62朝向V1极母线44或V2极母线54的后述V主端子单元72笔直地延伸,以便将U主端子单元62与邻近的V1极母线44或V2极母线54的V主端子单元72在平面内以预定距离隔开。由于U间隔端子单元65与V1极母线44或V2极母线54的后述V连接端子单元76以预定距离隔开,因此U主端子单元62与邻近的V1极母线44或V2极母线54的V主端子单元72充分隔开。明显地,U间隔端子单元65可改变为不同形状,但是优选地线性形成。
U延伸端子单元67连接到U子端子单元64,从U间隔端子单元65的末端朝向U子端子单元64弯曲。明显地,优选地U延伸端子单元67线性地形成。因此,U连接端子单元66在平面内弯曲。
V1极母线44和V2极母线54各自包括V主端子单元72、V子端子单元74和V连接端子单元76。V主端子单元72是V1极母线44和V2极母线54的另一侧,且连接到主装置20,而V子端子单元74是V1极母线44和V2极母线54的预定侧,且连接到子装置10。在该配置中,V主端子单元72和V子端子单元74可线性地形成,以便连接到主装置20或子装置10。根据所连接的主装置20或子装置10的布置,V主端子单元72和V子端子单元74可从V连接端子单元76弯曲地延伸,或者从V连接端子单元76线性地延伸。V连接端子单元76将V主端子单元72与V子端子单元74连接,且优选地线性形成。明显地,V主端子单元72、V子端子单元74和V连接端子单元76优选地整体形成,且具有导电性。
同时,W1极母线46和W2极母线56各自包括W主端子单元82、W子端子单元84和W连接端子单元86。W主端子单元82是W1极母线46和W2极母线56的另一侧,且连接到主装置20,而W子端子单元84是W1极母线46和W2极母线56的预定侧,且连接到子装置10。在该配置中,W主端子单元82和W子端子单元84可线性地形成,以便连接到主装置20或子装置10。根据所连接的主装置20或子装置10的布置,W主端子单元82和W子端子单元84可从W连接端子单元86弯曲地延伸,或者从W连接端子单元86线性地延伸。
W连接端子单元86将W主端子单元82与W子端子单元84连接。明显地,W主端子单元82、W子端子单元84和W连接端子单元86优选地整体形成,且具有导电性。特别地,如图3中所示,W连接端子单元86包括W间隔端子单元85和W延伸端子单元87。W间隔端子单元85从W主端子单元82朝向V1极母线44或V2极母线54的V主端子单元72线性地延伸,以便将W主端子单元82与邻近的V1极母线44或V2极母线54的V主端子单元72在平面内以预定距离隔开。由于W间隔端子单元85与V1极母线44或V2极母线54的V连接端子单元76以预定距离隔开,因此W主端子单元82与邻近的V1极母线44或V2极母线54的V主端子单元72充分隔开。明显地,W间隔端子单元85可改变为不同形状,但是优选地线性形成。W延伸端子单元87连接到W子端子单元84,且从W间隔端子单元85的末端朝向W子端子单元84弯曲。同样,明显地,优选地W延伸端子单元87线性地形成。因此,W连接端子单元86在平面内弯曲。
如图3中所示,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连接端子单元66与W连接端子单元86对称地形成,同时,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连接端子单元66与W连接端子单元86对称地形成。如图3和图4中所示,在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中,U1极母线42的U子端子单元64、V1极母线44的V子端子单元74和W1极母线46的W子端子单元84,均相对于盖94的纵向以相同的方式在一个方向上可成形地弯曲。在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中,U2极母线52的U子端子单元64、V2极母线54的V子端子单元74和W2极母线56的W子端子单元84,均相对于盖94的纵向以相同的方式在另一个方向上可成形地弯曲。当任一电动机10的连接器(未示出)通过第一连接元件96连接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时,该配置防止与通过第二连接元件98连接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另一电动机10的连接器(未示出)的干涉。也就是,任一电动机10的连接器可尽可能地远离处于盖94的同一侧的另一电动机10的连接器设置。换言之,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的预定端向一侧弯曲。
在该配置中,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的预定端分别表示U1极母线42的U子端子单元64、V1极母线44的V子端子单元74和W1极母线46的W子端子单元84。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弯曲的方向表示趋向于盖94的一个边缘的方向。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相同端向另一侧弯曲。
在该配置中,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预定端分别表示U2极母线52的U子端子单元64、V2极母线54的V子端子单元74和W2极母线56的W子端子单元84。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弯曲的方向表示趋向于盖94的另一边缘的方向。特别地,盖94的另一边缘表示与一个边缘恰好相反的一侧。
如图3中所示,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以预定角度α向外侧逐渐逆时针远离中心线C设置。特别地,U子端子单元64相对于U延伸端子单元67的轴向以预定角度α向外倾斜,V子端子单元74相对于V连接端子单元76的轴向以预定角度α向外倾斜,并且W子端子单元84相对于W延伸端子单元87的轴向以预定角度α向外倾斜。
类似地,如图3中所示,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以预定角度α向外侧逐渐顺时针远离中心线C设置。特别地,U子端子单元64相对于U延伸端子单元67的轴向以预定角度α向外倾斜,V子端子单元74相对于V连接端子单元76的轴向以预定角度α向外倾斜,并且W子端子单元84相对于W延伸端子单元87的轴向以预定角度α向外倾斜。也就是,作为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的相同端的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在相反方向上以一定角度延伸,以便与作为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相同端的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线性对称。
同时,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以便相互平行设置。因此,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保持相互远离,以便不相互接触。类似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以相同的角度倾斜,以便相互平行设置。
如图3中所示,作为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的末端的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67、V连接端子单元76和W延伸端子单元87的轴向,以预定角度β向前或向后弯曲,使得在与子装置10连接时可减小空间限制。为了方便起见,将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示为向前弯曲。
类似地,如图3中所示,作为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末端的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67、V连接端子单元76和W延伸端子单元87的轴向,以预定角度β向前或向后弯曲,使得在与子装置10连接时可减小空间限制。为了方便和理解,将U子端子单元64、V子端子单元74和W子端子单元84示为向前弯曲。
提供与单元端子单元40和50相同数量的主装置20,以便一对一地安装在单元端子单元40和50上。即,如图1中所示,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连接到第一主装置20a,且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连接到第二主装置20b。更详细地,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连接到第一主装置20a。类似地,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连接到第二主装置20b。因此,由于主装置20分为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所连接的第一主装置20a和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所连接的第二主装置20b,因此可分别更换第一主装置20a或第二主装置20b,使得主装置20的维护成本降低。
同时,在主装置20的外侧,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以及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可被固定成使预定侧相互隔开。
盖94可拆卸地连接于主装置20,并且固定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W1极母线46、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预定侧。更详细地,盖94固定U1极母线42和U2极母线52的U子端子单元64,固定V1极母线44和V2极母线54的V子端子单元74,并且固定W1极母线46和W2极母线56的W子端子单元84。
盖94可形成为不同形状,可以是一体的单个单元,或者可由多个分离部件组成。为了方便和理解,将盖94实施为单个单元,并将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以及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预定侧隔开和固定。特别地,盖94通过使第一主装置20a与第二主装置20b分离,而防止第一主装置20a和第二主装置20b的意外分离或震动。明显地,盖94可形成或制成不同形状。盖94具有U1极母线42的U子端子单元64、V1极母线44的V子端子单元74和W1极母线46的W子端子单元84插入并露出外部的第一连接元件96。
类似地,盖94具有U2极母线52的U子端子单元64、V2极母线54的V子端子单元74和W2极母线56的W子端子单元84插入并露出外部的第二连接元件98。在该配置中,第一连接元件96和第二连接元件98结合连接到相应的子装置10的连接器(未示出)。
明显地,第一连接元件96和第二连接元件98可与盖94整体形成,并且根据盖94的位置针对U1极母线42和U2极母线52的U子端子单元64、V1极母线44和V2极母线54的V子端子单元74、以及W1极母线46和W2极母线56的W子端子单元84确定形状。
在主装置20中,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以及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可被固定成使另一侧相互隔开。因此,如图5中所示,主装置20包括可分离的支架90。
支架90固定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W1极母线46、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另一侧。更详细地,支架90固定U1极母线42和U2极母线52的U主端子单元62,固定V1极母线44和V2极母线54的V主端子单元72,并且固定W1极母线46和W2极母线56的W主端子单元82。
支架90可形成为不同形状,可以是一体的单个单元,或者可由多个分离部件组成。为了方便和理解,支架90分成两部分,并使第一单元端子单元40的U1极母线42、V1极母线44和W1极母线46,以及第二单元端子单元50的U2极母线52、V2极母线54和W2极母线56的另一侧容易安装。
为了解释和说明的目的,已经提供了关于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它们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在上述教导的启示之下显然能够进行多种改形和变化。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做出和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及其各种替换形式和改型。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包括:
与多个多相交流子装置中的每个子装置的多相相对应的多个母线,其中所述多个母线被配置成将子装置连接到主装置,
其中,对于每个所述子装置,子装置的所述母线相互隔开,并且对于每个所述子装置,所述母线的预定端弯曲且相互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多相交流子装置是两个三相交流子装置,并且所述母线分成相应于所述两个子装置的各自由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构成的第一单元端子单元和第二单元端子单元,
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向一侧弯曲,并且
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向另一侧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在相反方向上以一定角度延伸,成线性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互平行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互平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互平行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互平行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V连接端子单元和W延伸端子单元的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并且
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V连接端子单元和W延伸端子单元的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V连接端子单元和W延伸端子单元的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并且
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V连接端子单元和W延伸端子单元的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
9.一种配线连接装置,包括:
配置成将多个子装置连接到主装置的多个母线,
其中,在每个所述子装置中,子装置的所述母线相互隔开,并且在每个所述子装置中,所述母线的预定端弯曲且相互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子装置是两个三相交流子装置,并且所述母线分成相应于所述两个子装置的各自由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构成的第一单元端子单元和第二单元端子单元,
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向一侧弯曲,并且
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向另一侧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以及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在相反方向上以一定角度延伸,成线性对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互平行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互平行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互平行布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互平行布置。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V连接端子单元和W延伸端子单元的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并且
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V连接端子单元和W延伸端子单元的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V连接端子单元和W延伸端子单元的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并且
所述第二单元端子单元的U极母线、V极母线和W极母线的预定端相对于相应的U延伸端子单元、V连接端子单元和W延伸端子单元的轴向向前或向后弯曲。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配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子装置是多相交流子装置。
CN201110385050.2A 2011-06-24 2011-11-28 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 Active CN1028427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61475A KR101219952B1 (ko) 2011-06-24 2011-06-24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커넥터
KR10-2011-0061475 2011-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42788A CN102842788A (zh) 2012-12-26
CN102842788B true CN102842788B (zh) 2016-04-13

Family

ID=47321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5050.2A Active CN102842788B (zh) 2011-06-24 2011-11-28 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784131B2 (zh)
JP (1) JP5845049B2 (zh)
KR (1) KR101219952B1 (zh)
CN (1) CN102842788B (zh)
DE (1) DE102011087154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4320B (zh) * 2013-09-04 2016-01-20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器及其插入式功率模块的连接装置
KR20150032431A (ko) * 2013-09-17 2015-03-2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전류센서용 클래드메탈 부스바
US9312645B2 (en) * 2014-06-11 2016-04-1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tacked electrical system for connecting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to a busbar
JP6728279B2 (ja) * 2018-07-24 2020-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6728280B2 (ja) * 2018-07-24 2020-07-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JP7139930B2 (ja) * 2018-12-14 2022-09-2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台と機器内固定部との固定構造
JP6957541B2 (ja) * 2019-02-25 2021-11-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スバーユニット
JP7123514B2 (ja) * 2020-06-17 2022-08-23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電構造体
JP2022136729A (ja) 2021-03-08 2022-09-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895A (zh) * 2003-09-16 2005-05-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
CN101019279A (zh) * 2004-09-13 2007-08-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直接安装设备用连接器
KR20110068528A (ko) * 2009-12-16 2011-06-22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조인트 멀티 블럭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30385U (ja) * 1982-02-26 1983-09-0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三極引掛形交流用配線器具
JPH0523468U (ja) * 1991-09-06 1993-03-26 日本電気フイールド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コンセント
JP3400876B2 (ja) * 1994-10-24 2003-04-28 昭和電線電纜株式会社 ブスバー相変換部構造
US6537106B1 (en) * 1998-06-05 2003-03-25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Telecommunications patch panel with angled connector modules
KR20040000729A (ko) 2002-06-25 2004-01-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 자동차용 ac 모터와 인버터와의 결합 구조
JP4037199B2 (ja) 2002-07-19 2008-01-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気接続構造
US6855007B2 (en) * 2003-04-28 2005-02-1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Switch connector and method
KR100527463B1 (ko) 2003-06-16 2005-1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3상 유도 전동기 접속 장치
JP2005293970A (ja) * 2004-03-31 2005-10-20 Taiko Denki Co Ltd レセプタクル
US7025595B1 (en) * 2005-04-13 2006-04-11 Universal Scientif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djustable housings
JP2008245461A (ja) 2007-03-28 2008-10-09 Toyota Motor Corp バスバーおよびインバー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9895A (zh) * 2003-09-16 2005-05-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逆变器用连接器装置
CN101019279A (zh) * 2004-09-13 2007-08-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直接安装设备用连接器
KR20110068528A (ko) * 2009-12-16 2011-06-22 주식회사 유라코퍼레이션 조인트 멀티 블럭 장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5049B2 (ja) 2016-01-20
KR101219952B1 (ko) 2013-01-21
US8784131B2 (en) 2014-07-22
CN102842788A (zh) 2012-12-26
US20120329344A1 (en) 2012-12-27
DE102011087154B4 (de) 2024-02-01
DE102011087154A1 (de) 2012-12-27
JP2013008656A (ja) 2013-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2788B (zh) 混合动力车辆的配线连接装置
EP2650991B1 (en) Shield conductor
EP2783432B1 (en) Shielding construction with integral crimping piece and wiring harness comprising such shield construction
JP5650253B2 (ja) パワー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CN107871544B (zh) 母线单元及母线单元制造方法
CN103079896B (zh) 导电路径结构和线束
US8993890B2 (en) Electric cable and electric connector
CN102714381A (zh) 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
CN104540713B (zh) 具有起动连接点的机动车电源电缆
CN103227303B (zh) 电缆连接构造和电缆连接方法
CN209870081U (zh) 一种电驱动系统总成及电动汽车
US20200144579A1 (en) Electrified vehicle with low profile busbar for high current interfaces,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
CN103109329B (zh) 导电路径结构和线束
EP2671437B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ath device
US20110001355A1 (en) Power subassembly for micro-hybrid system in an automobile
JP6838711B2 (ja) 2つの回路体へ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接続構造
WO2021176844A1 (ja) 配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力分配装置
JP7276068B2 (ja) 充電装置
US8408944B1 (en) Scalable connection system for parallel wiring circuits
KR101133239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커넥터
CN211869162U (zh) 集成式电管理系统以及电动车辆
WO2022185947A1 (ja) 第1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複合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2651466U (zh) 线缆连接器结构
KR101133237B1 (ko)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커넥터
CN109346895A (zh) 插接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