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4381A - 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14381A
CN102714381A CN2011800052462A CN201180005246A CN102714381A CN 102714381 A CN102714381 A CN 102714381A CN 2011800052462 A CN2011800052462 A CN 2011800052462A CN 201180005246 A CN201180005246 A CN 201180005246A CN 102714381 A CN102714381 A CN 102714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th
terminal
plate member
hole
synde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52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14381B (zh
Inventor
柘植俊哉
加藤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14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3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14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143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73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s, e.g. to a wall
    • H01R13/74Means for mounting coupling parts in openings of a pan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16Arrangement in the rear part of the vehi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该结构使得能够通过省略与缩回相关联的连接操作来简化操作序列并且另外简化操作管理。第一导电路径(29)和蓄电池(25)经由设置到该蓄电池(25)的接线块(32)连接。第二导电路径(33)设置于该接线块(32)。该第二导电路径(33)布置在形成板件构件(30)的室内侧的地板上。该第一导电路径(29)和该第二导电路径(33)在该板件构件(30)的通孔(31)附近电连接。该第一导电路径(29)的一部分插入到该通孔(31),并且该第一导电路径(29)因此连接到该第二导电路径(33)。

Description

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路径、第二导电路径和布置于所述路径之间并且建立电连接的板件构件。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适于混合动力汽车或电动汽车的线束的布置结构。还公开了线束的连接结构。在下文中,参考图29描述这些结构。
在图29中,混合动力汽车1具有汽车室内6,该汽车室内具有在发动机室2的后侧处的驾驶员座椅3、前排乘客座椅4和后排座椅5。发动机室2设置有发动机7、电机8和逆变器9。电机8和逆变器9通过电机电缆10连接。逆变器9与线束11的一端相连接。线束11的另一端连接于蓄电池12(蓄电池组),该蓄电池12设置在汽车室内6的驾驶员座椅3和前排乘客座椅4之间。
线束11包括两根高压电缆13。各高压电缆13的端部设置有端子14。端子14通过螺栓16接合并固定到设置于蓄电池12的后侧的端子块15(或插置于蓄电池12和端子之间的接线块)。线束11布置在地板的下侧,该下侧是地板板件17的地表面侧。另外,该线束借助地板板件17的通孔18而缩回到汽车内部6中。通孔18布置在蓄电池12的后部。缩回到汽车室内6中的线束11被布置成朝前方弯曲。
引证列表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JP-A-2007-290616
发明内容技术问题
根据以上技术,当布置线束11时,有必要将其另一端插入到地板板件17的通孔18中,并且在将线束11缩回到汽车室内6之后进行电连接操作。因此,操作序列和管理变得繁杂。另外,有必要在操作期间并入索环(未示出)并且因此有必要确保防水性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操作序列和管理也变得繁杂。
已经完成了本发明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借助该结构,能够通过省去与缩回相关的连接操作来简化操作序列并且另外能够简化操作管理。
问题的解决办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列配置实现。
(1)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该结构包括:第一导电路径,其布置在板件构件的第一表面侧处,以及第二导电路径,其布置在该板件构件的第二表面侧处,其中,第一导电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分的连接前端部分插入到板件构件的通孔中,并且第二导电路径的连接前端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在通孔附近连接。
根据具有上述配置(1)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当电连接第一导电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导电路径的第二连接部分时,在相邻于板件构件的通孔的位置处建立连接,该第一导电路径布置在板件构件的第一表面侧,该第二导电路径布置在板件构件的第二表面侧处。特别地,第一导电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分的连接前端部分插入到通孔中,并且该连接前端部分和该第二导电路径的第二连接部分通过插入而被连接。
因此,可以省去如相关技术那样伴随着缩回的连接操作。因此,可以简化操作序列以及操作管理。
(2)根据上述配置(1)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第二端子移动机构,当建立连接时,该第二端子移动机构使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二端子与连接前端部分的第一端子的位置相一致地移动。
根据具有上述配置(2)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即使当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的各个端子位置偏离时,当建立连接时,第二端子移动机构也使得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二端子移动,并且该偏离因此被吸收。同时,上述配置(2)在用于移动整个第一连接部分或第二连接部分的大型机构(例如,已知的自定位连接器机构)方面是有用的,并且因此吸收偏离不是必要的。
因此,可以吸收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的各个端子之间的位置偏离。因此,操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3)根据配置(1)或(2)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其中第一连接部分的主体部分设置有密封构件,用以用该主体部分水密地覆盖所述通孔。
根据具有上述配置(3)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板件构件的通孔被第一连接部分的主体部分覆盖,因而实现了防水。
因此,可以确保防水性能。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防水在不使用索环的情况下实现,所以可以简化操作序列。
(4)根据上述配置(1)至(3)中任一种所述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其中,包括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二导电路径形成为设置在第二表面侧处的装置的组成构件,并且第一导电路径因此直接连接于该装置。
根据具有上述配置(4)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可以在将第一连接部分的连接前端部分插入到通孔中的同时,将该第一连接部分直接连接到布置在板件构件的相对侧处的所述装置。
因此,当与布置在板件构件的相对侧处的装置建立直接连接时,提供适当的连接结构是可能的。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采用该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在图4中,图4(a)和4(b)中示出了连接器连接部分,其中图4(a)是透视图,并且图4(b)是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4(b)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图5的圆圈B的放大图。
图7是第二连接部分的透视图(包括截面图)。
图8是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包括截面图)。
图9是第二端子的透视图。
图10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不存在位置偏离并且恰好在连接第一端子之前的状态)。
图11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不存在位置偏离并且当连接第一端子时的状态)。
图12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不存在位置偏离并且恰好在连接第一端子之后的状态)。
图13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存在左侧位置偏离并且恰好在连接第一端子之前的状态)。
图14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存在左侧位置偏离并且当连接第一端子时的状态)。
图15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存在位置偏离并且恰好在连接第一端子之后的状态)。
图16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存在右侧位置偏离并且恰好在连接第一端子之前的状态)。
图17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存在右侧位置偏离并且当连接第一端子时的状态)。
图18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示出其中存在右侧位置偏离并且恰好在连接第一端子之后的状态)。
图19(a)和19(b)示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连接器连接部分,其中图19(a)是透视图,并且图19(b)是平面图(第二实施例)。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21(a)和21(b)示出第一导电路径的布置,其中图21(a)是从地板的上侧看到的透视图,并且图21(b)是从地板的下侧看到的透视图。
图22是第一导电路径的透视图。
图23是第一导电路径的分解透视图。
图24是示出了第一导电路径和第二导电路径的连接状态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的圆圈C的放大图。
图26是示出了第一导电路径和第二导电路径的连接状态的平面图。
图27是沿着图26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28是图27的圆圈E的放大图。
图29是示出了根据相关技术的线束布置结构和连接结构的汽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清单
21:混合动力汽车
22:发动机
23:电机单元
24:逆变器单元
25:蓄电池(装置)
26:发动机室
27:汽车后侧
28:高压线束
29:第一导电路径
30:板件构件
31:通孔
32:接线块(装置)
33:第二导电路径
34:第一连接部分
35:第二连接部分
36:内侧板件
37:第一导电路径主体
41:板件构件
42:地板的下侧(第一表面侧)
43:第一导电路径
44:地板的上侧(第二表面侧)
45:第二导电路径
46:第一导电路径主体
47:第一连接部分
48:通孔
49:第二导电路径主体
50:第二连接部分
51:内侧板件
52:通孔
53:接线块(装置)
54:蓄电池(装置)
55:一个侧壁
56:高压电缆
57:电磁屏蔽构件
58:连接基端部分(主体部分)
59:连接前端部分
60:第一端子
61:第一端子保持部
62:第一连接器壳体
63:衬套(密封构件)
64:屏蔽壳
65:屏蔽构件保持环
66:固定螺栓
67:基端侧第一端子
68:前端侧第一端子
69:连接器装配部分
70:板件构件固定部分
71:屏蔽构件连接部分
72:高压电缆
73:导体
74:绝缘体
75:端子
76:第二连接器壳体
77:第二端子
78:衬套
79:端子容纳部分
80:连接器装配部分
81:用于固定的基座
82:矛杆
83:第二端子移动机构
84:凹槽
85:电接触部分
86:导体连接部分
87:矛杆接合孔
88:基板部分
89:推压构件
90:弹性接触片
91:侧部分
92:开口
93:间隙
S:端子跟随可行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在板件构件的通孔附近将第一导电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导电路径的第二连接部分电连接,该第一导电路径布置在该板件构件的第一表面侧,该第二导电路径布置该板件构件的第二表面侧。
在下文中,描述了其中本发明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替代地,电动汽车)的实例。图1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混合动力汽车的示意图。
在图1中,混合动力汽车21是将发动机22和电机单元23的两种功力混合并且因此驱动的车辆。功率通过逆变器单元24从蓄电池25(蓄电池组)馈送至电机单元23。在该实施例中,发动机22、电机单元23和逆变器单元24安装在布置前轮的位置处的发动机室26上。另外,蓄电池25安装在布置后车轮的汽车后侧27处(蓄电池25可以安装在发动机室26的后侧处的汽车室内中)。
电机单元23和逆变器单元24通过已知的高压线束28连接。另外,蓄电池25和逆变器单元24通过该实施例的第一导电路径29连接。第一导电路径29具有高压线束。第一导电路径29布置在地板的下侧,该下侧将是该实施例的板件构件30的地面侧。板件构件30是已知的车身,但是具有形成在预定的位置处的通孔31。
第一导电路径29和蓄电池25通过设置于蓄电池25的接线块32而连接。接线块32设置有该实施例的第二导电路径33。第二导电路径33布置在地板的上侧处,该上侧是板件构件30的室内侧。第一导电路径29和第二导电路径33在板件构件30的通孔31附近电连接。将第一导电路径29的一部分插入到通孔31,于是该第一导电路径连接到第二导电路径33。
附图标记34、35表示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将成为第一导电路径29和第二导电路径33的连接部分。当连接第一导电路径29和第二导电路径33时,第二导电路径33的第二连接部分35具有能够吸收端子的位置偏离的机构(将在下文特别地描述该机构)。第二连接部分35具有固定于内侧板件36的壳体。第一导电路径29的第一连接部分34固定到板件构件30的地板的下侧,并且通过该固定能够水密封地覆盖通孔31。
以第一导电路径主体37不缩回到板件构件30的地板的上侧中的状态来布置第一导电路径29。因此,与相关技术相比,以更简单的操作序列来建立连接是可能的。因为操作序列得到简化,所以操作管理也得到简化。
另外描述该实施例,电机单元23包括电机和发电机。另外,逆变器单元24包括逆变器和转换器。电机单元23被配置为包括屏蔽壳的电机组件。逆变器单元24也被配置为包括屏蔽壳的逆变器组件。蓄电池25是Ni-MH(镍氢)基蓄电池或锂离子基蓄电池并且被模块化。同时,还可以使用诸如电容器的蓄电装置。蓄电池25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它在混合动力汽车21或电动汽车中使用。
第一实施例
在下文中,参考图2至图18描述第一实施例。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图3是采用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4(a)和4(b)示出连接器连接部分,图5是沿着图4(b)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图5的圆圈B的放大图,图7是第二连接部分的透视图(包括截面图),图8是第二连接器壳体的透视图(包括截面图),图9是第二端子的透视图,并且图10至图18示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的操作。
在第一实施例中,像以上描述一样,本发明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替代地,电动汽车)。
在图2中,第一导电路径43布置在充当车身的板件构件41的地板的下侧42(第一表面侧)。另外,第二导电路径45布置在板件构件41的地板的上侧44(第二表面侧)。板件构件41具有使车身能够接地的传导性和刚度。
第一导电路径43被布置成大致与板件构件41平行。也就是,第一导电路径43布置在离地面一定的距离处。第一导电路径43具有具有低高度的结构,因而它布置在离地面一定的距离处。第一导电路径43具有:第一导电路径主体46;第一连接部分47,其设置在第一导电路径主体46的一端处;以及逆变器单元的连接部分(未示出),其设置在第一导电路径主体46的另一端处。第一导电路径43包括高压线束。第一导电路径43被配置成使得与布置方向(沿着板件构件41的布置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成为与第二导电路径45的连接方向。第一导电路径43被配置成使得在将第一连接路径47的一部分插入到板件构件41的通孔48中之后,该第一导电路径连接到第二导电路径45。
第二导电路径45被布置成使得其整体存在于大致正交于板件构件41的方向上(所述布置方向是示例性的)。第二导电路径45具有第二导电路径主体49和第二连接部分50,该第二连接部分设置在第二导电路径主体49的一端处。第二连接部分50具有(将在下文描述的)第二连接器壳体76,该第二连接器壳体76固定于以预定间隔设置在板件构件41的内侧的内侧板件51。内侧板件51形成有用于连接器连接的通孔52。
第二导电路径45被设置为图3中所示的接线块53(装置)的一个组成构件。在图3中,接线块53设置在蓄电池54(装置)的一个侧壁55上。接线块53和蓄电池54是当从第一导电路径43看时,布置在板件构件41和内侧板件51的相对侧处的装置。第一导电路径43被配置成使其能够直接连接到所述装置。
在下文中,将更具体地描述第一导电路径43和第二导电路径45的各构成。
在图2和图4中,第一导电路径43的第一导电路径主体46具有两根高压电缆56和一电磁屏蔽构件57,该电磁屏蔽构件57整体地屏蔽两根高压电缆56。高压电缆56是包括导体和绝缘体(覆盖物)的导电路径,并且形成为具有电连接所必需的长度。导体由铜、铜合金或铝制成。导体可具有由相互扭绞在一起的电线组成的导体结构和具有矩形或圆形截面的棒形导体结构中的任一种结构(例如,由平角的单芯或圆形单芯组成的导体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电缆本身也具有棒形)。高压电缆56具有非屏蔽电缆构造。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高压电缆56。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构造。也就是,也可以使用其中绝缘体设置到已知总线条的构造。
电磁屏蔽构件57是用于电磁屏蔽的构件(用于预防电磁波的构件),该电磁屏蔽构件57覆盖两根高压电缆56并且由具有若干极细导线的编织线形成为筒状。电磁屏蔽构件57的长度大致等于两根高压电缆56的全长。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屏蔽构件57由编织线形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构造。也就是,也可以使用由金属箔制成的屏蔽构件、金属箔单体等,只要它能够对电磁波采取措施。
第一连接部分47由多个组成构件组成并且具有大致L形截面。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第一连接部分47中,可以将与板件构件41平行的一部分称为连接基端部分58(主体部分),并且将正交于所述一部分的部分称为连接前端部分59。连接基端部分58形成为固定第一导电路径主体46的一个端部的功能部分。另外,连接前端部分59形成为与第二导电路径45建立电连接的功能部分。
在图2至图5中,第一连接部分47具有第一端子60、第一端子保持部61、第一连接器壳体62、衬套63(密封构件)、屏蔽壳64、屏蔽构件保持环65、固定螺栓66和螺母。第一连接部分47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使得第一端子60和第一连接器壳体62骑跨连接基端部分58和连接前端部分59延伸。
第一端子60是导电金属构件并且具有:基端侧第一端子67,其连接到高压电缆56;以及前端侧第一端子68,其连接到基端侧第一端子67并且在正交方向上延伸(参考图5)。前端侧第一端子68具有丝锥(tap)形状。在该实施例中,基端侧第一端子67和前端侧第一端子68独立地构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构成。也就是,它们可一体地构成。基端侧第一端子67和前端侧第一端子68的连接状态通过第一端子保持部61保持。
第一连接器壳体62是绝缘树脂构件,具有端子容纳部分(其附图标记省略)、连接器装配部分69和衬套槽(其附图标记省略),并且如所示地形成。在端子容纳部分中,容纳有第一端子60,该第一端子的连接状态通过第一端子保持部61保持。连接器装配部分69是插入到板件构件41的通孔48中的筒状部分,并且第一端子60的前端侧第一端子68向该连接器装配部分中伸入(露出)。衬套槽形成为包围板件构件41的通孔48。也就是,衬套槽具有环状的槽形状。在衬套槽中,并入由弹性体制成的衬套63。衬套63紧密地接触于板件构件41的通孔48的周边部分,从而形成防水结构。
屏蔽壳64是导电金属构件并且具有覆盖第一连接器壳体62的大致盖子形状。屏蔽壳64形成有板件构件固定部分70和屏蔽构件连接部分71。板件构件固定部分70具有凸缘形状,该凸缘形状具有螺栓插入通孔(其附图标记省略)。在螺栓插入通孔中,插入用于将板件构件固定部分70固定于板件构件41的固定螺栓66(参考图3)。屏蔽构件连接部分71形成为使得电磁屏蔽构件57的一端能够插入到其外侧。另外,屏蔽构件连接部分形成为使其能够被屏蔽构件保持环65固定。电磁屏蔽构件57借助屏蔽壳64本体接地(body-earth)到板件构件41。
在图2、图4(a)和图4(b)中,第二导电路径45的第二导电路径主体49具有两根高压电缆72。高压电缆72是包括导体73和绝缘体74(覆盖物)的导电路径,并且形成为具有电连接所必需的长度。在该实施例中,导体73具有如下导体结构:具有相互扭绞的电线(这是示例性的。关于其它实例,参考第二实施例)。两根高压电缆72每一者的一端设置有与接线块53的电路相连(未示出)的端子75。两根高压电缆72具有柔性。
在图2、图4(a)、图4(b)和图5中,第二连接部分50具有第二连接器壳体76、第二端子77和衬套78。第二连接器壳体76是绝缘树脂构件,具有端子容纳部分79、接器装配部分80、用于固定的基座81和衬套槽(其附图标记省略),并且如所示地形成。用于固定的基座81与第二连接器壳体76成为一体并且固定于内侧板件51。在衬套槽中,并入由弹性体制成的衬套78。
在图6至图8中,端子容纳部分79形成为容纳第二端子77的部分,该第二端子77设置在两根高压电缆72每一者的另一端处。端子容纳部分79形成有柔性矛杆82,该柔性矛杆82卡锁第二端子77并且因此约束该第二端子的偏离。端子容纳部分79形成为具有如下大小:使得在第二端子77卡锁于矛杆82的状态下,第二端子77可在端子跟随可行范围S(参考图6)内移动。同时,将移动第二端子77时所必需的端子跟随可行范围S和高压电缆72的柔性称为第二端子移动机构83。如下所述,第二端子移动机构83被设置为吸收端子的位置偏离的机构。
连接器装配部分80形成装配于第一导电路径43的连接器装配部分69的这样一部分。凹槽84形成为环绕连接器装配部分80。凹槽84形成为使第一导电路径43的连接器装配部分69的开口端插入的这样一部分。
在图6、图7和图9中,第二端子77是通过对导电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阴端子,具有电接触部分85和与该导体连接部分85延续的导体连接部分86,并且如所示地形成。电接触部分85具有大致盒状并且形成为具有矛杆接合孔87。在电接触部分85中,设置有推压构件89,该推压构件89将第一导电路径43的第一连接部分47的第一端子60朝基板部分88推压。推压构件89具有弹性接触片90。导体连接部分86形成为通过压合而连接高压电缆72的导体73的这样一部分。
同时,第二端子77适于通过第二端子移动机构83而在端子跟随可行范围S(参考图6)内移动。第二端子77被构造成使得当移动该第二端子时,电接触部分85的侧部分91(参考图9)在端子容纳部分79的内表面上滑动。
在下文中,基于上述构成和结构来描述根据一实施例的部分的组装操作。
在汽车的组装线上,首先进行在预定的位置处组装图3中所示的蓄电池54的操作。由于蓄电池54大且重,所以在操作序列中首先组装它。此时,关于与蓄电池54成为一体的接线块53,作为一个组成构件的第二连接部分50固定于内侧板件51,如图2中所示。然后,在地板的下侧42处进行如下操作:将第一导电路径43布置成大致与板件构件41平行。当布置第一导电路径43时,板件构件41的通孔48被第一连接部分47水密封地覆盖。将第一连接部分47的连接前端部分59插入到板件构件41的通孔48中,使得它与第二导电路径45电连接。在通孔48附近进行第一导电路径43和第二导电路径45的连接。
如从上述组装操作能够看到的,在所述操作中,在所述第一导电路径主体46并不缩回到板件构件41的地板的上侧44中的情况下组装第一导电路径43。因此,通过比相关技术更简单的操作序列进行连接。因为操作序列得到简化,所以操作管理也得到简化。
接着,参考图10至图18描述第二端子移动机构83的操作。图10至图12示出当不存在位置偏离时的操作,图13至图15示出当存在左侧位置偏离时的操作,并且图16至图18示出示出当存在右侧位置偏离时的操作。同时,在说明性视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高压电缆72。
<在第一端子60并未位置偏离时的操作>
连接器连接如图10中所示那样开始,将第一端子60插入到与端子容纳部分79相连通的开口92中。此时,第一端子60插入到开口92中,使得间隙93形成在图10中的左侧和右侧。如图11中所示,第一端子60插入到第二端子77中并且与弹性接触片90产生接触。由于第一端子60并未位置偏离,所以当第一端子在弹性接触片90和基板部分88之间经过时,所述第一端子在第二端子77稍微移动(不移动)的情况下被插入。然后,如图12中所示,当第一端子60完全插入时,第一端子60和第二端子77完全连接。同时,由于第二端子77如上所述稍微移动(不移动),所以当不存在位置偏离时,在高压电缆72中不会引起因移动而导致的偏离。
<在第一端子60左侧位置偏离时的操作>
如图13中所示连接器连接开始,将第一端子60插入到与端子容纳部分79相连通的开口92中。此时,第一端子60插入到开口92中,使得间隙93形成在图13中的右侧处。也就是,第一端子60在向左侧位置偏离状态下插入。如图14中所示,第一端子60插入到第二端子77中并且与弹性接触片90产生接触(在图13中,第一端子首先接触到右弹性接触片90然后连接到左弹性接触片)。由于第一端子60处于向左侧位置偏离状态,所以当第一端子在弹性接触片90和基板部分88之间经过时,所述第一端子在第二端子77在图14中向左移动的情况下被插入。然后,如图15中所示,当第一端子60完全插入时,第一端子60和第二端子77完全连接。由于第二端子77如上所述向左移动,所以第一端子60的向左侧位置偏离被吸收。高压电缆72在跟随移动的同时挠曲。
<在第一端子60处于向右侧位置偏离状态时的操作>
如图16中所示连接器连接开始,将第一端子60插入到与端子容纳部分79相连通的开口92中。此时,第一端子60插入到开口92中,使得间隙93形成在图16中的左侧处。也就是,第一端子60在向右侧位置偏离的状态下插入。如图17中所示,第一端子60插入到第二端子77中并且与弹性接触片90产生接触(在图17中,第一端子首先接触于左弹性接触片90,然后接触于右弹性接触片)。由于第一端子60处于向右侧位置偏离状态,所以当第一端子在弹性接触片90和基板部分88之间经过时,所述第一端子在第二端子77在图17中向右移动的情况下被插入。然后,如图18中所示,当第一端子60完全插入时,第一端子60和第二端子77完全连接。由于第二端子77如上所述向右移动,所以第一端子60的向右侧位置偏离被吸收。高压电缆72在跟随移动的同时挠曲。
如上所述,参考图10至图18,通过第二端子移动机构83吸收每个端子的位置偏离是可能的。当可以吸收每个端子的位置偏离时,像该实施例一样,顺利地进行操作是可能的。
当在板件构件41的通孔48附近连接第一导电路径43和第二导电路径45时(参考图2),第二端子移动机构83是有用的。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第二实施例。图19(a)和19(b)示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连接器连接部分,其中图19(a)是透视图,并且图19(b)是平面图。同时,作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成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其详细描述。
在图19(a)和19(b)中,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导电路径45的第二导电路径主体49由两根高压编织线汇流排72'制成。高压编织线汇流排72'具有与高压电缆72(参考图4(a))相同的功能。另外,高压编织线汇流排具有柔性。因此,第二实施例实现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在下文中,参考图20至图28描述第三实施例。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图21(a)和21(b)示出第一导电路径的布置,图22是第一导电路径的透视图,图23是第一导电路径的分解透视图,图24是示出了第一导电路径和第二导电路径的连接状态的透视图,图25是图24的圆圈C的放大图,图26是示出了第一导电路径和第二导电路径的连接状态的平面图,图27是沿着图26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并且图28是图27的圆圈E的放大图。
在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可替代地,电动汽车),像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一样。
在图20中,第一导电路径103布置在充当车身的板件构件101的地板的下侧102(第一表面侧)。另外,第二导电路径105布置在板件构件101的地板的上侧104(第二表面侧)。板件构件101具有使车身能够接地的传导性和刚度。
第一导电路径103被布置成大致与板件构件101平行。也就是,第一导电路径103布置在离地面一定的距离处。第一导电路径103具有低高度结构,使得它布置在离地面一定的距离处。第一导电路径103具有:第一导电路径主体106;设置在第一导电路径主体106的一端处的第一连接部分107;以及设置在第一导电路径主体106的另一端处的逆变器单元的连接部分(未示出)。第一导电路径103由高压线束组成。第一导电路径103被构造成使得大致与布置方向(沿着板件构件101的布置方向)正交的方向成为与第二导电路径105的连接方向。第一导电路径103被构造成使得在将第一连接路径107的一部分插入到板件构件101的通孔108中之后,该第一导电路径连接到第二导电路径105。
第二导电路径105具有第二导电路径主体109和设置在该第二导电路径主体109的一端处的第二连接部分110。第二连接部分105具有:一布置部分,第二导电路径主体109在该布置部分中沿大致正交于板件构件101的方向延伸;以及一布置部分,第二导电路径主体109在该布置部分中以大致与板件构件平行的方式延伸(参考图24)。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第二连接部分110具有并不固定于以预定的间隔设置在板件构件101的内侧的内侧板件111的这种结构(该配置是示例性的)。内侧板件111形成为具有用于连接的通孔112。在该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分110仅由将在稍后描述的第二端子146组成(这是示例性的)。
第二导电路径105被设置为接线块(装置)的一个组成构件,该接线块未具体示出。接线块设置在蓄电池(装置)的一个侧壁上,该蓄电池未示出。接线块和蓄电池是当从第一导电路径103看时,布置在板件构件101和内侧板件111的相对侧处的装置。第一导电路径103被配置成使得它能够直接连接到所述装置。
在下文中,将更具体地描述第一导电路径103和第二导电路径105的各个配置。
在图20至图23中,第一导电路径103的第一导电路径主体106具有两根高压电缆113和电磁屏蔽构件114,该电磁屏蔽构件114整体地屏蔽两根高压电缆113。高压电缆113是包括导体和绝缘体(覆盖物)的导电路径,并且形成为具有电连接所必需的长度。导体由铜、铜合金或铝制成。导体可具有由相互扭绞在一起的电线组成的导体结构和具有矩形或圆形截面的棒形导体结构中的任一种导体结构(例如,由平角的单芯或圆单芯组成的导体结构)。高压电缆113具有非屏蔽电缆构造。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采用了高压电缆113。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配置。也就是,也可以使用其中将绝缘体设置到已知汇流排的配置。
电磁屏蔽构件114是用于电磁屏蔽的构件(用于电磁波措施的构件),该构件覆盖两根高压电缆113并且由具有若干极细导线的编织线形成为筒状。电磁屏蔽构件114的长度大致等于两根高压电缆113的全长。
在该实施例中,电磁屏蔽构件114由编织线形成。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配置。也就是,可以使用件由金属箔制成的屏蔽构、金属箔单体等,只要它能够对电磁波采取措施。
第一连接部分107由多个组成构件组成并且具有大致L形截面。在具有这样的形状的第一连接部分107中,可以将与板件构件101平行的一部分称为连接基端部分115(主体部分),并且将正交于所述一部分的部分称为连接前端部分116。连接基端部分115形成为固定所述第一导电路径主体106的一端的功能部分。另外,连接前端部分116形成为与第二导电路径105建立电连接的功能部分。
第一连接部分107具有第一端子117、连接螺栓118、连接螺母119、第一连接器壳体120、衬套121(密封构件)、屏蔽壳122、屏蔽构件保持环123、覆盖件124、止水部分125、装配检测构件126、固定螺栓127和固定螺母128。第一连接部分107形成为这样的形状:使得第一端子117和第一连接器壳体120骑跨连接基端部分115和连接前端部分116延伸。
第一端子117是导电金属构件并且具有:第一端子基端部分129,其连接于导体的高压电缆113;第一端子中心部分130,其连接于第一端子基端部分129并且沿正交方向延伸;以及第一端子前端部分131,其连接于第一端子中心部分130以与其正交。第一端子117通过将条形件(汇流排)弯曲成曲柄形状而形成。第一端子前端部分131形成为带有螺栓插入通孔132和第二端子接触表面133(参考图23)。
第一连接器壳体120是绝缘树脂构件,其具有:端子容纳部分134,其对应于第一端子基端部分129;端子容纳部分135,其对应于第一端子中心部分130和第一端子前端部分131;插入筒状部分136,其插入到板件构件101的通孔108中;用于装配检测构件的插入筒状部分137,其插入到通孔108中;用于螺栓插入的开口138,其与端子容纳部分135相连通;以及衬套槽(未示出),并且如所示地形成。
端子容纳部分135形成在插入筒状部分136中。端子容纳部分135和插入筒状部分136沿上下方向(正交方向)延伸。插入筒状部分136的上端向第一端子前端部分131和第二连接部分110的连接位置开口。同时,如图20、图22和图23中所示,插入筒状部分136的上端可以定位成使得插入筒状部分136稍高于第一端子前端部分131,或如图21、图24和图25中所示使得第一端子前端部分131较高。
插入筒状部分136的下端敞开,作为用于螺栓插入的开口138。用于螺栓插入的开口138形成为使得连接螺栓118从地板的下侧102插入到第一端子前端部分131的螺栓插入通孔132中。在用于螺栓插入的开口138中,水密封地插入止水部分125。止水部分125在并入到覆盖件124的状态下设置。止水部分125具有防止水被引入到端子容纳部分135中的功能。
衬套槽被形成为包围板件构件101的通孔108。也就是,衬套槽具有环状的槽形状。在衬套槽中,并入由弹性体制成的衬套121。衬套121紧密地接触板件构件101的通孔108的周边部分,从而形成防水结构。
屏蔽壳122是导电金属构件并且具有覆盖第一连接器壳体120的形状。屏蔽壳122形成有板件构件固定部分139和屏蔽构件连接部分140。板件构件固定部分139具有凸缘形状,该凸缘形状具有螺栓插入通孔141。在螺栓插入通孔141中,插入用于将板件构件固定部分139固定到板件构件101的固定螺栓127(参考图21(a)和图21(b))。屏蔽构件连接部分140形成为使得电磁屏蔽构件114的一端能够插入其外侧。另外,屏蔽构件连接部分形成为使其能够被屏蔽构件保持环123固定。电磁屏蔽构件114借助屏蔽壳122本体接地(body-earth)到板件构件101。
覆盖件124是树脂或金属构件并且具有覆盖屏蔽壳122的形状。覆盖件124形成有板件构件固定部分142。板件构件固定部分142具有凸缘形状,该凸缘形状具有螺栓插入通孔143。在螺栓插入通孔143中,插入固定螺栓127(参考图21(a)和图21(b))。插入到螺栓插入通孔143的固定螺栓127与板件构件固定部分142的外表面上的固定螺母128相接合。
在图24中,第二导电路径105的第二导电路径主体109具有两根汇流排144、145。汇流排144、145是条形导电路径并且分别形成为具有电连接所必需的长度。各汇流排144、145的一个端部连接到未示出的接线块的电路。同时,汇流排144、145连接到电路,使得它们分别具有悬臂形状。因此,汇流排具有轻微的柔性(摇摆),直到完成设置在汇流排144、145每一者的另一端处的第二端子146(将在稍后描述)的连接为止。
在图24和图25中,第二导电路径105的第二连接部分110具有第二端子146,该第二端子146具有矩形平板形形状、连接到汇流排144、145每一者的另一端。
第二端子146形成有螺栓插入通孔147,连接螺栓118被插入到在该螺栓插入通孔147中。螺栓插入通孔147具有稍大于第一端子117的螺栓插入通孔132的尺寸。同时,使得螺栓插入通孔147的尺寸稍大于第一端子117的螺栓插入通孔132的原因是:当进行电连接时吸收第一端子117的位置偏离。在该实施例中,稍大的螺栓插入通孔147和汇流排144、145的轻微柔性(摇摆)对应于第二端子移动机构148。具有第二端子146的汇流排144、145适于移动,像第一实施例一样。
在下文中,基于上述构成和结构来描述根据一实施例的部分的组装操作。
在汽车的组装线上,首先在预定的位置处进行组装蓄电池(未示出)的操作。由于蓄电池大且重,所在操作序列中首先组装它。此时,关于与蓄电池成为一体的接线块,作为一个组成构件的第二导电路径105布置在预定的位置处(参考图24)。然后,如20图中所示,在地板的下侧102处进行将第一导电路径103布置成大致与板件构件101平行的操作。当布置第一导电路径103时,板件构件101的通孔108被第一连接部分107水密封地覆盖。将第一连接部分107的连接前端部分116插入到板件构件101的通孔108中。最后,通过将连接螺栓118和连接螺母119接合来连接第一导电路径103和第二导电路径105(参考图26至28)。此时,当存在位置偏离时,第二端子146移动,使得位置偏离被吸收。在通孔108附近进行第一导电路径103和第二导电路径105的连接。
如从上述组装操作能够看到的,在操作中,在第一导电路径主体106并不缩回到板件构件101的地板的上侧104中的情况下组装第一导电路径103。因此,连接通过比相关技术更简单的操作序列而进行。因为操作序列得到简化,所以操作管理也得到简化。
同时,以上实施例仅仅示出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那些典型实施例。另外,在不改变本发明的要旨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修改。
在以上描述中,板件构件是位于汽车的最低位置处的车身。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配置。也就是,例如,本发明能够也应用于分隔发动机室和内部的板件构件。
同时,本申请基于2010年9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o.2010-220502),该专利的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此处。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通过省略伴随缩回的连接操作来简化操作序列并且还简化操作管理是可能的。

Claims (5)

1.一种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导电路径,该第一导电路径布置在板件构件的第一表面侧处,以及
第二导电路径,该第二导电路径布置在所述板件构件的第二表面侧处,其中
所述第一导电路径的第一连接部分的连接前端部分插入到所述板件构件的通孔中,并且所述连接前端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路径的第二连接部分在所述通孔附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包括:
第二端子移动机构,当进行所述连接时,该第二端子移动机构使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第二端子与所述连接前端部分的第一端子的位置相一致地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的主体部分设置有密封构件,以用所述主体部分水密地覆盖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其中,
包括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形成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侧处的装置的组成构件,并且所述第一导电路径因此直接连接到所述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其中,
包括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所述第二导电路径形成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侧处的装置的组成构件,并且所述第一导电路径因此直接连接到所述装置。
CN201180005246.2A 2010-09-30 2011-09-15 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1027143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0502A JP5654306B2 (ja) 2010-09-30 2010-09-30 導電路接続構造
JP2010-220502 2010-09-30
PCT/JP2011/071144 WO2012043263A1 (ja) 2010-09-30 2011-09-15 導電路接続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14381A true CN102714381A (zh) 2012-10-03
CN102714381B CN102714381B (zh) 2015-03-04

Family

ID=45892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5246.2A Active CN102714381B (zh) 2010-09-30 2011-09-15 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1065B2 (zh)
JP (1) JP5654306B2 (zh)
CN (1) CN102714381B (zh)
WO (1) WO201204326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001A (zh) * 2012-11-08 2015-07-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TWI743367B (zh) * 2017-06-20 2021-10-2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輪轂單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9800B2 (ja) * 2009-07-17 2014-01-2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防水構造
US9112397B2 (en) * 2009-11-06 2015-08-18 Yazaki Corporation Inverter terminal board installed in motor case
JP5938777B2 (ja) * 2010-07-12 2016-06-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ワイヤハーネスと機器との搬送方法、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による機器間の接続方法
WO2013073661A1 (ja) * 2011-11-17 2013-05-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5680005B2 (ja) * 2012-02-24 2015-03-04 株式会社東芝 コネクタの嵌合状態を検査する検査方法および検査装置、並びにコネクタを有する電気機器の組立方法
DE102012217211A1 (de) * 2012-09-24 2014-03-27 Tyco Electronics Amp Gmbh Kontaktgehäuse mit Positionierungsmittel zur Lagefixierung eines knickempfindlichen Kabels
JP6053920B2 (ja) * 2013-05-08 2016-12-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FR3006811B1 (fr) * 2013-06-07 2015-06-2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latine de raccorde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a motorisation electrique ou hybride electrique
JP5966089B2 (ja) 2013-07-03 2016-08-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接続構造
JP2015015124A (ja) * 2013-07-04 2015-0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取付構造
JP2015090819A (ja) * 2013-11-06 2015-05-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固定構造及び固定方法
JP6135502B2 (ja) * 2013-12-26 2017-05-3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KR102311636B1 (ko) * 2014-11-10 2021-10-12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고전압 직체결 커넥터 및 그 연결구조
JP2016128307A (ja) * 2015-01-09 2016-07-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用アース配線構造
JP6452546B2 (ja) 2015-05-20 2019-01-1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622491B2 (ja) * 2015-06-22 2019-12-18 Koa株式会社 電流検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90002B2 (ja) * 2016-07-13 2021-06-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回路体のパネル貫通構造
US20180108891A1 (en) * 2016-10-14 2018-04-19 Inevit, Inc. Battery module compartment and battery module arrangement of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JP6819903B2 (ja) * 2017-01-30 2021-01-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CN110212382A (zh) * 2019-05-13 2019-09-06 河南天利热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台车炉导电插排安装固定结构
JP7341842B2 (ja) 2019-10-15 2023-09-1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方法、車載機器組立方法、コネクタ組立体、車載機器
CN115498463B (zh) * 2022-11-18 2023-02-03 深圳市西点精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屏蔽复合组件及高速背板连接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9431A (en) * 1990-07-09 1992-08-18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ofing device for screw-tightened connectors
CN101038995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器构造
JP2007290616A (ja) * 2006-04-26 2007-11-0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高電圧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CN101286595A (zh) * 2006-10-18 2008-10-15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车门用电缆连接器
CN102177045A (zh) * 2008-10-09 2011-09-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92611A (en) * 1984-09-27 1986-06-03 Amp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intended for use in confined areas
JPS6182688A (ja) * 1984-09-28 1986-04-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差込接続装置
JPH0438468Y2 (zh) * 1987-12-09 1992-09-09
US5104333A (en) * 1989-12-20 1992-04-14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apparatus
JP3279664B2 (ja) 1992-08-28 2002-04-30 株式会社東芝 触覚センサ装置及びロボットハンド
JP4761931B2 (ja) * 2005-10-27 2011-08-3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可動コネクタ
CA2684934A1 (en) * 2007-05-23 2008-11-27 Tm4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39431A (en) * 1990-07-09 1992-08-18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ofing device for screw-tightened connectors
CN101038995A (zh) * 2006-03-15 2007-09-19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器构造
JP2007290616A (ja) * 2006-04-26 2007-11-08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高電圧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CN101286595A (zh) * 2006-10-18 2008-10-15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车门用电缆连接器
CN102177045A (zh) * 2008-10-09 2011-09-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82001A (zh) * 2012-11-08 2015-07-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结构
TWI743367B (zh) * 2017-06-20 2021-10-2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用輪轂單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51065B2 (en) 2015-02-10
WO2012043263A1 (ja) 2012-04-05
CN102714381B (zh) 2015-03-04
US20120244746A1 (en) 2012-09-27
JP5654306B2 (ja) 2015-01-14
JP2012079413A (ja)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4381B (zh) 导电路径的连接结构
KR102033003B1 (ko) 프레임 조립체
CN102474015B (zh) 连接器组件
US11527855B2 (en) Integrated multipole connector
EP2515386B1 (en) Insulating structure of l-shaped terminal
JP5978106B2 (ja) コネクタ間の接続構造
CN103079896B (zh) 导电路径结构和线束
CN103958278B (zh) 高压导电线及线束
EP2569826B1 (en) Electric cable and electric connector
CN101379569B (zh) 消除噪声的配线
EP2619864B1 (en) Wiring structure of wire harness and shielding cover
CN104685666B (zh) 电池模块以及包括这种电池模块的电池和机动车
CN103181253B (zh) 屏蔽盖和屏蔽结构
JP2013115072A (ja) シールド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103733455A (zh) 线束的止水结构和线束
EP2775581B1 (en) Cable branching structure
KR20180091325A (ko) 배터리 셀의 전압을 센싱하는 센싱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조립체
US9525237B2 (en) Connector
CN218827896U (zh) 一种紧凑型熔断器连接器
CN103155321A (zh) 线束及线束的布线结构
CN109346895A (zh) 插接件及具有其的电池包和车辆
KR100811914B1 (ko) 차량용 일체형 3상 단자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