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23323B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23323B
CN102823323B CN201180016739.6A CN201180016739A CN102823323B CN 102823323 B CN102823323 B CN 102823323B CN 201180016739 A CN201180016739 A CN 201180016739A CN 102823323 B CN102823323 B CN 102823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charred
detection information
tim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67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23323A (zh
Inventor
小笠原史太佳
野口新太郎
林中辉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23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3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23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23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4Heating plates with overheat protection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7Heating plates with temperature control means

Abstract

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焦糊检测部(50),该焦糊检测部(50)在可以进行输出设定的加热模式中,根据检测来自烹调容器(2)的红外线的红外线传感器(4)的红外线检测信息(A),当烹调容器的温度达到第2设定温度以上时输出焦糊检测信息,当焦糊检测部输出焦糊检测信息时,控制部(15)执行加热输出抑制动作,不让焦糊恶化,控制部(15)构成为,在从开始加热动作起的计测烹调时间经过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之前,即便焦糊检测部输出焦糊检测信息,也禁止加热输出抑制动作,继续进行加热动作。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烹调器,特别涉及具备在加热烹调时检测锅等加热容器的焦糊的功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加热开始后进行沸腾检测动作,根据检测到沸腾时的温度和输入功率、以及截止于沸腾为止的温度变化模式,测定烹调容器(例如,锅)内部存在的烹调物的粘度、容量,决定沸腾后的加热所需要的电力。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具有炖煮模式,该炖煮模式进行焦糊检测:在被加热烹调容器中的汤汁烧干,从而烹调容器的底面(锅底)的温度急剧上升且上升到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烹调物焦糊在锅底上(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149875号公报(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1))。此外,在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提出了如下结构:当被加热的烹调容器的检测温度急剧上升时,判定为发生了焦糊(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115515号公报(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2))。
图9是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框图,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图9中,顶板101是设置于该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上表面的结晶陶瓷制的板,加热线圈103设置在顶板101的下方。当对作为烹调容器的锅102进行加热时,以锅底面向加热线圈103的方式将锅102载置到顶板101上。逆变器电路108a包含开关元件和谐振电容器,与加热线圈103一起构成逆变器,向加热线圈103提供高频电流。控制部107进行逆变器电路108a的开关元件的接通断开控制,控制加热输出。为了检测作为烹调容器的锅102的底面温度,在载置锅102的顶板101的背面设置有作为热敏元件的热敏电阻104,该热敏电阻104与顶板101的背面接触,测定顶板101的背面温度。热敏电阻104将与顶板101的背面温度对应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7。在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110中设置有输出设定部110a、用于开始加热动作的加热开始键110b以及用于选择工作模式的控制模式选择键110c。在输出设定部110a中设置有:降低键110aa,其在加热模式下的工作中,每次按下时使输出设定值减小1档;以及升高键110ab,其在每次按下时,使输出设定值增加1档。
接着,参照图10对如上所述构成的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当电源开关106成为接通状态时(S301),控制部107进入等待模式。控制部107在等待模式时停止加热动作,通过对操作部110的控制模式选择键110c进行操作,由此成为可以从包含加热模式和炖煮模式在内的多个工作模式中选择一个工作模式的状态。当在等待模式中选择了工作模式(S302),并按下了加热开始键110b时(S303),以所选择的工作模式开始加热动作。例如,当选择炖煮模式并开始加热动作时(S304:是),控制部107禁止在输出设定部110a中变更输出设定值,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在进行了沸腾检测动作后,自动控制加热输出。在根据来自热敏电阻104的检测信号检测到锅102的温度异常上升的情况下,检测焦糊的焦糊检测功能进行工作(S306)。当选择了例如加热模式而不是炖煮模式并开始加热动作时(S304:否),控制部107禁止焦糊检测功能的动作(S305)。此时,可以变更输出设定部110a中的输出设定值。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498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155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构成的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焦糊检测功能起作用的烹调模式被限定为炖煮模式,此外,在炖煮模式中,禁止在输出设定部110a中变更输出设定值。即,在能够在输出设定部110a中进行输出设定值的变更的加热模式中,使用者无法使焦糊检测功能工作。因此,使用者为了在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使焦糊检测功能工作,必须选择炖煮模式。在炖煮模式的情况下,对于炖煮中的烹调容器的温度,如果未发生焦糊,则不存在急剧的温度上升,如果发生了急剧的温度上升时,则是发生了焦糊的情况。因此,在炖煮模式的情况下,检测急剧的温度上升,可以进行焦糊检测。但是,在其他的工作模式例如加热模式中,根据加热烹调的种类的不同,烹调容器的温度如何变化不是固定的,也存在例如烹炒烹调那样急剧地变为高温的情况,因此,很难正确地检测认为需要抑制加热输出的焦糊的发生。
此外,如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那样,在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对于当烹调容器的检测温度急剧上升时判定为焦糊的结构而言,在进行烹炒烹调的情况下,判定为烹调锅容器发生焦糊的可能性高,可能不必要地停止加热动作,在烹炒烹调结束前,无法以必要的加热输出持续加热动作,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使用性差。
本发明解决了上述那样构成的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即便在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自由地选择加热输出的加热模式下进行烹调,也能够在认为需要执行当检测到焦糊时进行加热输出的抑制动作的焦糊检测功能的情况下,使焦糊检测功能工作,并且,在焦糊检测功能进行不必要的动作而可能对烹调动作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能够禁止焦糊检测功能。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加热模式下进行的通常烹调动作之一的烹炒烹调中,抑制焦糊检测功能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在作为加热模式下进行的其他通常的烹调动作的炖煮烹调中,防止焦糊程度的恶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解决了上述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课题,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载置烹调容器的顶板;逆变器,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包含对所述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红外线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检测从所述烹调容器放射并透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输出表示所述烹调容器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信息;焦糊检测部,其在检测到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升高至第2设定值以上时,输出表示在所述烹调容器中烹调物发生焦糊的焦糊检测信息;输出设定部,其从多个不同的输出设定值中选择1个所述输出设定值;以及控制部,其以向所述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并且使得加热输出成为通过所述输出设定部选择的输出设定值的方式,控制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并且,该控制部根据所述焦糊检测信息进行如下这样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抑制所述加热输出或者停止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不让焦糊状态恶化,所述控制部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转换为温度;以及第1计时部,其对从开始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起的时间进行计时,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
关于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基于使用者选择的加热输出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式下进行烹调时,检测焦糊的情况,使焦糊状态不变得严重,并且,在进行烧水或烹炒等加热动作在较短的时间内结束而不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烹调时,禁止基于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预定期间,因此,能够避免焦糊检测功能工作而不必要地停止加热动作或降低加热输出。由此,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使用者能够持续烹调而不会感到别扭,并且提高了使用性。
在以下说明的本发明的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中,将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的结构要素名称、信号名称等记载于括弧内而关联性地示出,但是,并不表示本发明的结构仅限于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内容。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
载置烹调容器(2)的顶板(1);
逆变器(3、8),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包含对所述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3);
红外线传感器(4),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检测从所述烹调容器的底面放射并透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输出表示所述烹调容器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信息(A);
焦糊检测部(50),其在检测到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升高至第2设定值(第2设定温度:Temp2)以上时,输出表示在所述烹调容器中烹调物发生焦糊的焦糊检测信息(B);
输出设定部(14),其从多个不同的输出设定值中选择1个输出设定值;以及
控制部(15),其以向所述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并且使得加热输出成为由所述输出设定部选择的输出设定值的方式,控制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并且,该控制部(15)根据所述焦糊检测信息进行如下这样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抑制所述加热输出或者停止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不让焦糊状态恶化,
所述控制部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30),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转换为温度;以及第1计时部(31),其对从开始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起的烹调时间(Tp)进行计时,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
关于这样构成的第1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加热模式中,在炖煮烹调的情况下,根据焦糊检测信息检测焦糊,进行加热输出抑制动作,不让焦糊状态恶化,并且,在烹调容器底面的温度比炖煮烹调高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中,禁止基于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在短时间内不进行不必要的焦糊检测,因此能够提高使用性。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备:
载置烹调容器(2)的顶板(1);
逆变器(3、8),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包含对所述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3);
红外线传感器(4),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检测从所述烹调容器的底面放射并透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输出表示所述烹调容器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信息(A);
焦糊检测部(50),其在检测到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升高至第2设定值(第2设定温度:Temp2)以上时,输出表示在所述烹调容器中烹调物发生焦糊的焦糊检测信息(B);
输出设定部(14),其从多个不同的输出设定值中选择1个输出设定值;以及
控制部(15),其以向所述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并且使得加热输出成为通过所述输出设定部选择的输出设定值的方式,控制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并且,该控制部(15)根据所述焦糊检测信息进行如下这样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抑制所述加热输出或者停止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不让焦糊状态恶化,
所述控制部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30),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转换为温度;以及第2计时部(32),其对从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A)所表示的温度达到所述第2设定值起的烹调持续时间(Tq)进行计时,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由所述第2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为第2经过设定时间(T2)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B)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
这样构成的第2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在烹调容器底面温度高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中,降低在短时间内不必要地进行焦糊检测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控制部(15)构成为,当所述第1方面的所述焦糊检测部(50)输出了所述焦糊检测信息(B)时,在所述第1计时部(31)的计测烹调时间(Tp)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使得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A)所表示的温度成为所述第2设定值(第2设定温度:Temp2)与所述第2设定值以下的第3设定值(第3设定温度:Temp3)之间的温度。这样构成的第3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在烹调容器底面温度高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中,避免在短时间内不必要地进行基于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而大幅降低加热输出或停止加热动作的状况,并且,即便在开始焦糊的情况下,也能够极大限度地抑制焦糊的发展。
在本发明的第4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第1或第3方面的所述控制部(15)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30),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转换为温度;以及第2计时部(32),其对从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达到第2设定值(Temp2)起的烹调持续时间(Tq)进行计时,所述控制部(15)构成为,在所述第1计时部的计测烹调时间(Tp)为所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并且所述第2计时部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为所述第2经过设定时间(T2)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这样构成的第4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水分较多的炖煮烹调的情况下,根据焦糊检测信息检测焦糊,进行加热输出抑制动作,能够避免焦糊状态恶化,并且,在烹调容器底面温度高的例如烹炒烹调中,能够进一步减轻在短时间内不必要地进行焦糊检测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第5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控制部(15)构成为,当所述第2方面的所述焦糊检测部50输出了焦糊检测信息(B)时,在由所述第2计时部(32)计时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为第2经过设定时间(T2)以下的情况下,以使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A)所表示的温度成为所述第2设定值与所述第2设定值以下的第3设定值之间的温度的方式,继续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这样构成的第5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即便在开始焦糊的情况下,也能极大限度地抑制(缓解)焦糊的进行,并且,在烹调容器底面温度高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中,能够减轻在短时间内不必要地进行基于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而大幅降低加热输出或停止加热动作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第6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第5方面的控制部(15)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30),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A)转换为温度;以及第1计时部(31),其对从开始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起的烹调时间(Tp)进行计时,所述控制部(15)构成为,在所述第1计时部的计测烹调时间(Tp)为所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并且第2计时部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为所述第2经过设定时间(T2)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焦糊检测部(50)确定检测到所述焦糊。这样构成的第6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水分较多的炖煮烹调的情况下,根据焦糊检测信息检测焦糊,进行加热输出抑制动作,能够避免焦糊状态恶化,并且,在烹调容器底面温度高的例如烹炒烹调中,能够进一步减轻在短时间内不必要地进行焦糊检测的风险。
在本发明的第7方面的微波加热装置中,所述第1或第2方面的所述控制部(15)构成为,仅在根据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这样构成的第7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加热模式中,能够与水分较多的炖煮烹调、以及以较大的加热输出进行加热而使烹调容器短时间成为高温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对应地,使焦糊检测功能选择性地工作。由此,在炖煮烹调的情况下,根据焦糊检测信息检测焦糊,进行加热输出抑制动作,避免焦糊状态恶化,并且,即便由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也能够继续进行烹炒烹调。
在本发明的第8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第7方面的所述控制部(15)构成为,在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达到初始经过设定时间时的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为比所述第2设定值低的第1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这样构成的第7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判别水分较多的炖煮烹调与以较大的加热输出进行加热而使烹调容器短时间成为高温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
在本发明的第9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所述第7方面的所述控制部(15)构成为,在从加热开始到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达到比所述第2设定值低的第1设定值为止,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为初始经过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这样构成的第9方面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判别水分较多的炖煮烹调与以较大的加热输出进行加热而使烹调容器短时间成为高温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即便使用者选择加热输出,并选择了与炖煮模式不同的、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模式来进行炖煮烹调的情况下,也能够检测焦糊,自动地停止加热动作或减弱加热输出,以不让焦糊状态恶化的方式进行工作,并且,在进行烹炒烹调等那样加热输出较大、烹调容器底面温度高的烹调的情况下,设定为不在短时间内不必要地执行焦糊检测功能,提高了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概略结构的电路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红外线传感器的输出特性的曲线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开始后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开始后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以及输出功率值W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开始后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以及输出功率值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开始后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与经过时间的关系、以及输出功率值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结构,还包含基于与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技术思想相同的技术思想和该技术领域中的技术常识而构成的结构。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陶瓷制的顶板1,其设置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的上表面;以及加热线圈3(外线圈3a和内线圈3b),其通过产生高频磁场来对顶板1上的烹调容器2进行感应加热。顶板1由结晶陶瓷等可透过红外线的电绝缘物构成。感应加热用的线圈即加热线圈3设置在顶板1的下方。加热线圈3由同心圆状地进行了二分割且彼此电连接的外线圈3a和内线圈3b构成。在外线圈3a的内侧与内线圈3b的外侧之间形成有间隙。载置在顶板1上的烹调容器2在因加热线圈3的高频磁场而在底面产生的涡电流的作用下发热。
在顶板1中,在比加热线圈3靠近使用者侧的区域中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执行加热动作的开始/停止和设定等各种操作的操作部14。此外,在操作部14与载置烹调容器2的区域之间设置有显示部(未图示)。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作为烹调容器温度检测器的红外线传感器4设置在外线圈3a与内线圈3b之间的间隙的下方。另外,在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红外线传感器的设置位置不限于实施方式1的结构,只要是能够检测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的位置即可。从烹调容器2的底面放射的、其大小根据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而变化的红外线,透过顶板1并穿过外线圈3a与内线圈3b之间的间隙,入射到红外线传感器4而被红外线传感器4接收。此外,加热线圈3不限于由外线圈3a和内线圈3b构成。在加热线圈3未被分割的情况下,例如可以设置为,让红外线传感器检测通过加热线圈3的绕组的内侧即加热线圈中心或其附近的红外线。红外线传感器4检测接收到的红外线,输出基于检测到的红外线量的红外线检测信息即红外线检测信号A。
在加热线圈3的下方设置有:构成高频电源的整流平滑部7,其将从商用电源6提供的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以及逆变器电路8,其从整流平滑部7得到直流电压而生成高频电流,将生成的高频电流输出到加热线圈3。此外,在商用电源6与整流平滑部7之间设置有用于检测从商用电源6流入整流平滑部7的输入电流的输入电流检测部9(电流互感器)。
整流平滑部7具有:由桥式二极管构成的全波整流器10;以及低通滤波器,其连接在全波整流器10的输出端子之间,由扼流圈16和平滑电容器17构成。逆变器电路8具有:开关元件11(在实施方式1中,使用了作为半导体开关元件的IGBT,但不限于此);与开关元件11反向并联连接的二极管12;以及与加热线圈3并联连接的谐振电容器13。逆变器电路8的开关元件11通过进行接通/断开动作来产生高频电流。逆变器电路8与加热线圈3构成高频逆变器(以下,简称为逆变器)。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采用了用1个开关元件来构成逆变器的单器件式,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半桥式那样的用2个开关元件构成逆变器的双器件式,还可以是全桥式那样的用4个开关元件构成逆变器的4器件式。
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还具有控制部15,该控制部15控制逆变器电路8的开关元件11的接通/断开动作,由此控制从逆变器电路8提供给加热线圈3的高频电流的状态。控制部15根据来自操作部14的工作模式设定信号、加热条件设定信号以及红外线传感器4检测到的红外线检测信号A等,控制加热线圈3的高频电流的状态,进行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功率大小的控制以及加热动作的开始和停止的控制。
控制部15具有:逆变器控制部40,其根据从操作部14发送的工作模式设定信号、加热条件设定信号以及来自红外线传感器4的红外线检测信号A等,控制开关元件11的接通/断开动作;检测温度计算部30,其将红外线传感器4的红外线检测信号A(电压信号)换算为温度,输出检测温度信号;以及第1计时部31,其对从加热开始起的烹调时间进行计时。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设置有焦糊检测部50。焦糊检测部50被输入由控制部15的第1计时部31计时得到的计测烹调时间信号和由检测温度计算部30形成的检测温度信号,根据这些计测烹调时间信号和检测温度信号,检测烹调物处于焦糊状态的情况,并且判别是作为需要防止使用者误将烹调中的锅等放置不管而发生焦糊的烹调的炖煮烹调,还是使用者靠近烹调物将锅等加热至高温而进行的烹调,即检测焦糊并降低加热输出或停止加热动作的必要性低的烹调(例如,烹炒等烹调)。如果焦糊检测部50检测到烹调容器2的底部成为预定的温度(第2设定值Temp2)以上的高温而发生了焦糊时,焦糊检测部50将焦糊检测信号B输出到控制部15的逆变器控制部40。
如上所述,操作部14设置在顶板1的近前侧(使用者侧)的区域,显示工作模式和工作状态等的显示部设置在顶板1的操作部14与载置的烹调容器2之间的区域。操作部14构成为包含多个静电容量式的开关14a~14c。开关14a~14c是用于输出与一个加热线圈3的烹调有关的指示的一组开关,在加热线圈3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与各加热线圈3对应地设置有多组开关。另外,本发明的操作部14的开关不限于静电容量式,也可以使用触摸开关那样的按钮式等各种切换手段。
分别对各个开关14a~14c分配了特定的功能。例如,将控制烹调(加热动作)的开始和结束的功能分配给“开/关”开关14a。在操作部14中设置有输出设定部14b和用于选择工作模式的工作模式选择键(菜单键)14c。在输出设定部14b中设置有用于将输出设定值减小1档的降低键14b2和用于将输出设定值增加1档的升高键14b1。通过进行这些输出设定部14b的键操作,可以从多个输出设定值(例如,设定1=100W、设定2=300W、设定3=700W、设定4=1000W、设定5=2000W、设定6=3000W这6档)中选择并设定一个输出设定值。
当检测到操作部14的开关14a~14c被按下(接触)时,控制部15的逆变器控制部40根据被按下的开关,驱动控制逆变器电路8,控制提供给加热线圈3的高频电流的状态。
首先,当电源开关(未图示)从断开状态成为接通状态时,控制部15的工作模式成为停止加热的状态即等待模式。在等待模式中,可以选择用于控制加热动作时的动作的工作模式。在等待模式中,通过操作工作模式选择键14c,可以从多个工作模式(加热模式、炖煮模式等)中选择一个工作模式。
在等待模式中,当选择加热模式并按下(操作)了“开/关”开关14a时,开始加热动作,控制部15自动地将输出设定值设为“设定4=1000W”并转移到加热模式。此处,加热模式是以使逆变器电路8的加热输出成为使用者通过输出设定部14b选择的输出设定值的方式进行加热的工作模式。当控制部15以加热模式工作时,通过操作输出设定部14b,可以将输出设定值变更为期望的设定(设定1到设定6)。当在输出设定部14b中变更了输出设定值时,输出设定部14b向控制部15输出表示输出设定值发生了变更的输出设定信号。控制部15针对逆变器电路8的输入电流,监视输入电流检测部9的输出信号,对开关元件11进行驱动控制,使得来自逆变器电路8的加热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成为输出设定值。由此,通过对开关元件11进行驱动控制,将与输出设定值对应的高频电流提供到加热线圈3。
图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作为烹调容器温度检测器的红外线传感器的概略结构的电路图。如图2所示,红外线传感器4构成为具有光电二极管21、运算放大器22以及2个电阻23、24。电阻23、24的一端与光电二极管21的阴极连接。电阻23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22的输出端子连接,电阻24的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22的反转输出端子(-)连接。光电二极管21是由InGaAs等形成的受光元件,其在被照射了从烹调容器2透过顶板1的大约3微米以下波长的红外线时流过电流,且入射的红外线的能量越多,流过的电流的大小和增加率越大。由光电二极管21产生的电流被运算放大器22放大,作为表示烹调容器2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信号A(相当于电压值V0)输出到控制部15。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使用的红外线传感器4是对从烹调容器2放射的红外线进行接收的结构,因此,与隔着顶板1检测温度的热敏电阻相比,对于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的变化具有优异的热响应性,能够实现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的高精度控制。
图3是示出红外线传感器4的输出特性的曲线图。在图3中,横轴是锅等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锅底温度),纵轴表示红外线传感器4输出的红外线检测信号A的电压值(V0)。当透过顶板1的大约3微米以下波长的红外线入射到红外线传感器4的光电二极管21时,在光电二极管21中流过电流。例如,关于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在将120℃以上且低于200℃定义为低温区域、将200℃以上且低于250℃定义为中温区域、将250℃以上且低于330℃定义为高温区域时,红外线传感器4以如下方式进行切换:随着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从低温区域向高温区域转移,即入射的红外线的能量(检测值)越多,像低温区域→中温区域→高温区域那样,随着温度区域向高温变化,使得由电阻23和电阻24决定的放大率越小。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红外线传感器4切换其放大率,使得:当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约为120以上且低于200℃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L,当底面温度约为200℃以上且低于250℃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M,当底面温度约为250℃以上且低于330℃时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H。此外,红外线传感器4构成为,当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约低于120℃时不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此时的“不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包含红外线传感器4完全不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的状态,并且包含仅输出少量的红外线检测信号A那样的实质上不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的状态。即,“不输出红外线检测信号A”包含输出微弱信号的情况,其中,该微弱信号的程度是控制部15实质上无法根据红外线检测信号A的大小变化来读取烹调容器2的底面的温度变化。如图3的曲线图所示,当烹调容器2的温度约为120℃以上时,红外线检测信号A的输出值以幂函数(V=aTb:V为输出电压,T为锅温度,a和b为正实数,b例如为5~10)的方式增加。
另外,红外线传感器4的温度传感器不限于光电二极管,还包含例如热电堆等温度传感器。
接着,使用图4和图5对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的焦糊检测部50的结构及其焦糊检测动作进行说明。图4为了说明用于判定是炖煮烹调和短时间达到高温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中的哪一方的方法,而例示地示出了检测温度计算部30的检测温度Tn。在图4中示出了加热开始后的红外线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n与经过时间的关系的一例。图5的(a)是示出加热开始后的红外线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n[℃]与经过时间[秒]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5的(b)是示出输出功率值[W]与经过时间[秒]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
以下,为了简化说明,设输出设定为“设定4=1000W”,且未进行变更,实际的输出功率值[W]也是1000W。控制部15被输入红外线传感器4输出的、作为表示烹调容器2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信息的红外线检测信号A,即红外线传感器4的输出电压[V0],测定该输出电压[V0]的大小,在检测温度计算部30中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换算,将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发送到焦糊检测部50。另外,也可以不经由控制部15,而是直接将来自红外线传感器4的红外线检测信号A输入到焦糊检测部50。该情况下,焦糊检测部50具有温度存储部(未图示),该温度存储部预先存储第1输出电压值V1和比该第1输出电压值V1的值大的第2输出电压值V2(V2>V1)。
在图4中,用摄氏温度表示的检测温度Tn的值是检测温度计算部30对红外线传感器4输出的红外线检测信息进行温度换算后的值,是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例如,烹调容器2的检测温度Tn为“Temp1(第1设定温度)”[℃]表示从红外线传感器4输出第1输出电压值V1时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例如,约为130℃)。
同样,烹调容器2的检测温度Tn为“Temp2(第2设定温度)”[℃]表示从红外线传感器4输出第2输出电压值V2时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例如,约240℃)。然后,对来自红外线传感器4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换算,作为红外线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n而用摄氏温度来表示。
在图4中,当以设定4(1000W)进行加热的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上升时,红外线传感器4检测的温度也开始上升。然后,首先,控制部15根据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预先设定的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时的检测温度Tn,判别是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炖煮烹调还是不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如过是炖煮烹调,例如与烹炒烹调相比,水分较多,通常,烹调容器2中的烹调物的温度在100℃前后变化,当水分蒸发消失、从而烹调物开始焦糊时,烹调容器2的温度也开始上升。另一方面,在烹炒烹调的情况下,一般在持续加热时,多数情况是温度持续上升。根据这样的差异来判别水分较多的烹调物和水分较少的烹调物。如果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时的检测温度Tn比第1设定温度Temp1[℃]高,则控制部15判别为是烹炒烹调那样的水分量较少的、炖煮烹调以外的烹调。另一方面,如果此时的检测温度Tn为第1设定温度Temp1[℃]以下,则判别为是炖煮烹调。另外,也可以根据检测温度Tn达到预定温度的计测烹调时间Tp的长、短,判别是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炖煮烹调还是不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而不是如上所述,根据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预先设定的预定时间例如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时的检测温度Tn的高、低,判别是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炖煮烹调还是不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例如,在截止于达到第1设定温度Temp1[℃]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为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以上的情况下判别为是炖煮烹调,在小于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的情况下,判别为是不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炖煮烹调以外的烹调。
接着,如图5所示,在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时的检测温度Tn为第1设定温度Temp1以下而判定为是炖煮烹调后,如果继续进行加热,则烹调物的水分逐渐减少。最终烹调物的水分消失,开始发生焦糊。随着焦糊的发展,检测温度Tn开始上升,因此,当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焦糊检测部50判定为发生了焦糊,输出焦糊检测信号B。
如果是炖煮烹调,则希望在该时刻,通过控制部15对逆变器电路8进行驱动控制,停止从加热线圈3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动作。但是,在烹炒烹调中,当焦糊检测部50判定为焦糊时,为了防止焦糊的恶化,会在烹调途中停止加热或减小加热输出。
因此,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即便从焦糊检测部50输出焦糊检测信号B,处于烹炒烹调的可能性也不为零。因此,如图5的(b)所示,即便从焦糊检测部50输出了焦糊检测信号B,当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未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时,控制部15也判别为是烹炒烹调而继续进行加热动作。而且,在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后,在检测温度Tn为第2设定温度Temp2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15确定检测到焦糊,控制部15执行加热输出抑制动作,即:停止对逆变器电路8的控制动作,停止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动作或抑制加热输出,避免焦糊状态的恶化。另外,“确定检测到焦糊”意味着执行基于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以下相同)。如果在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设置有显示部或报知部,则可以构成为,当确定发生了焦糊时,显示并报知加热动作的停止来通知使用者。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之所以在经过第1经过设定时间T1前持续执行加热动作、即在经过第1经过设定时间T1前实质上判别为烹炒,这是因为,一般炖煮烹调大多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他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与炖煮烹调相比,大多在短时间内结束,因此通过持续执行加热动作,不会将烹炒烹调等误判别为炖煮烹调,能够减小在烹调完成前停止加热动作的可能性。
从上述内容可知,第1经过设定时间T1越长,越能够防止炖煮烹调以外的烹调中的烹调结束前的加热动作停止,但是,如果设定为过长的时间,则存在如下问题:在实际进行炖煮烹调而发生了焦糊的情况下,焦糊会发展开来。因此,希望设定为比推测的炖煮烹调以外的烹调中通常完成烹调的时间长的时间,且为尽量短的时间。
据此,根据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控制部15的焦糊检测部50中,当炖煮烹调中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输出焦糊检测信息(焦糊检测信号B)。此外,在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未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的情况下,焦糊检测信息(焦糊检测信号B)对加热输出不起作用,在输出了焦糊检测信息,并且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的情况下,停止加热线圈3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由此,在经过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之前,进行烹炒烹调而不会错误地判别为炖煮烹调,能够持续加热至烹调完成。
此外,如上所述(参照图4),在烹调容器2的温度未达到发生焦糊的温度的阶段,控制部15预先判别是需要检测锅等发生焦糊的情况并进行避免焦糊状态恶化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的炖煮烹调,还是检测焦糊的情况并进行加热输出抑制动作的必要性低的其他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仅在判别为炖煮烹调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到焦糊,由此,即便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也能够更高精度地持续进行烹炒烹调。在不期待这种效果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在烹调容器2的温度未达到发生焦糊的温度的阶段中预先判别是炖煮烹调还是烹炒烹调的功能。另外,在具有在烹调容器2的温度未达到发生焦糊的温度的阶段中预先判别是炖煮烹调还是烹炒烹调的功能的情况下,根据烹调物的种类和量额的不同,有时在烹调中从烹调物渗出水分,即便持续进行加热,温度也不易上升,很难判别是炖煮烹调还是烹炒烹调,但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至少能够持续第1经过设定时间T1而进行烹炒烹调。
另外,以上对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如下结构进行了说明:根据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预先设定的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时的检测温度Tn,判别是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炖煮烹调还是不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烹调(例如,烹炒烹调)。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判别方法,例如,也可以是根据从加热开始起的检测温度Tn的变化状态等进行判别的方法等。总之,在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之前测定的检测温度Tn的上升温度低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可判别为炖煮烹调,在上升温度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可判别为烹炒烹调。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采用了检测温度计算部30对红外线传感器4的输出电压进行温度换算的结构,但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即使是根据红外线传感器4的输出电压直接进行控制的结构,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
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对输出设定值为设定4(1000W)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其他的设定值也可进行同样的控制。此外,通过针对每个输出设定值,将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作为红外线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n的阈值的第1设定温度Temp1和第2设定温度Temp2分别设定为最佳值,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控制。
此外,通过与能够根据来自逆变器电路8的信息(例如,开关元件11的接通时间、加热线圈3中流过的电流、控制开关元件11的频率、提供给逆变器电路8的电流等信息)进行判别的烹调容器2的金属材料的种类相应地,将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作为红外线传感器的检测温度Tn的阈值的第1设定温度Temp1和第2设定温度Temp2分别设定为最佳值,能够进行更高精度的判别。这是因为,不仅烹调容器2的大小不同,金属材料的种类不同也会引起热传导率等诸多特性的不同,进而由于该热传导率等的差异导致焦糊的进展程度不同。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未设置输出设定值的限制,但是原本说来,火力越高,仅基于红外线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很难判别炖煮烹调或炖煮以外的其他烹调(例如,烹炒烹调)。因此,希望构成为,仅在输出设定值为预定值以下时,炖煮烹调的焦糊检测功能发挥作用。其方法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利用控制部15进行控制,使得在由操作部14的输出设定部14b中设定的值比预定值高的情况下,焦糊检测功能不发挥作用。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说明了在确定检测到焦糊的情况下停止加热动作的结构,但不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是在确定检测到焦糊的情况下抑制焦糊的发展的结构,例如,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确定检测到焦糊的情况下,以与加热输出为100W到200W左右的所谓保温时的火力相当的输出,继续进行加热动作。
此外,根据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由于利用红外线传感器4检测烹调容器2的底面温度,因此,与使用热敏电阻等感温元件的情况相比,能够高响应性地检测底面温度。结果,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能够高精度地检测焦糊的结构。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上述图1~4和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加热开始后的红外线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n[℃]与经过时间[秒]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6的(a)),并且是示出了输出功率值[W]与经过时间[秒]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6的(b))。
在图6中,当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焦糊检测部50输出焦糊检测信号B。但是,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尚未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因此,不停止控制部15对逆变器电路8的控制动作。然而,如果维持原样的输出功率值(实施方式2中为1000W)继续进行加热,则烹调容器2的温度继续上升,在炖煮烹调中发生了焦糊的情况下,该焦糊的程度发展开来并持续恶化。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当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使得针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动作暂时成为停止状态。结果,当检测温度Tn下降且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的温度以下的第3设定温度Temp3(在实施方式2中,将第3设定温度Temp3设为比第2设定温度Temp2低5℃的值)时,再次使加热动作成为启动状态。即,间断地进行反复执行停止/启动的温度调节控制,使得检测温度Tn不超过第2设定温度Temp2。而且,当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并且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确定在炖煮烹调中发生了焦糊,停止控制部15对逆变器电路8的控制动作,间断地停止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动作。另外,第2设定温度Temp2的温度与第3设定温度Temp3的温度也可以相同。
如以上那样,在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控制部15的焦糊检测部50中,当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在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小于第1经过设定时间T1的情况下,进行温度调节控制,使得检测温度Tn不超过该第2设定温度Temp2,输出焦糊检测信息(焦糊检测信号B)。而且,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当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成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时,进行加热线圈3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输出的抑制动作(例如,停止加热动作)。此外,由于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如上那样地构成,因此在进行烹炒烹调的情况下,即便输出了焦糊检测信息,也能够持续加热至烹调完成,并且,能够抑制炖煮烹调时的焦糊的发展。
另外,控制部15可以判别是炖煮烹调还是其他烹调(例如,烹炒烹调),并且,即便在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并且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的情况下,仅在炖煮烹调的情况下进行加热线圈3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输出的抑制动作。据此,在烹炒烹调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延长加热时间。在不期待这种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在烹调容器2的温度未达到发生焦糊的温度的阶段中预先判别是炖煮烹调还是烹炒烹调的功能。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采取了这样的动作:在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之前,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输出焦糊检测信息,进行温度调节控制。但是,由于是在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后立刻进行温度调节控制,因此,例如也可以进行如下动作(例如,显示焦糊的动作):在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的时刻,确定检测到焦糊。
此外,在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在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后,在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之前,进行温度调节控制,使得检测温度Tn不超过第2设定温度Temp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只要构成为能够缓解焦糊状态的发展程度即可。例如,即使是根据检测温度Tn的温度变化的趋势或绝对值改变加热动作的输出而控制为使得温度大致恒定(例如,模糊控制)的结构,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说明了基于加热动作的停止/启动控制来进行温度调节控制的结构,但是,例如也可以不使加热动作成为停止状态,而是进行改变加热输出的温度调节控制。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上述图1~4及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具有与在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说明的部分相同的功能、结构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在控制部15中设置有第2计时部32,该第2计时部32对从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起的经过时间进行计时。
图8是示出在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加热开始后的红外线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n[℃]与经过时间[秒]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8的(a)),并且是示出输出功率值[W]与经过时间[秒]的关系的一例的曲线图(图8的(b))。
在图8的(a)所示的曲线图中,即使从加热开始起经过了初始经过设定时间T0,红外线传感器4的检测温度Tn也为第1设定温度Temp1以下,因此,焦糊检测部50在该时刻判定为炖煮烹调。然后,继续加热动作,在烹调容器2内的烹调物的水分蒸发后,烹调物开始逐渐焦糊。接着,当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焦糊检测部50输出焦糊检测信息(焦糊检测信号B),并且,控制部15的第2计时部32开始对经过时间进行计时。此时,将计时的经过时间作为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此外,控制部15进行温度调节控制,使得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成为第2设定值Temp2与第2设定值Temp2以下的第3设定值Temp3之间的温度,即,不让检测温度Tn超过第2设定温度Temp2。另外,第2设定温度Temp2的温度与第3设定温度Temp3的温度也可以相同。
而且,即便从加热开始起的计测烹调时间Tp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T1,在从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起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未达到第2经过设定时间T2的期间内,继续进行控制部15的温度调节控制。然后,在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达到第2经过设定时间T2后,当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确定检测到焦糊,停止控制部15对逆变器电路8的控制动作,继续停止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动作。
另外,第2经过设定时间T2是预先设定的时间,当然,应该设定得比从加热开始起的经过时间即第1经过设定时间T1短。
关于如上构成的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焦糊检测部50中,当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时,输出焦糊检测信息(焦糊检测信号B)。而且,在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小于第1经过设定时间T1的情况下,或者,在从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起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小于第2经过时间T2的情况下,进行温度调节控制,使得检测温度Tn不超过第2设定温度Temp2。在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并且从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起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达到第2经过时间T2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加热线圈3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输出的抑制动作(例如,停止加热动作),由此,能够抑制炖煮烹调时的焦糊的发展。此外,由于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如上那样地构成,因此,在进行烹炒烹调的情况下,即便输出了焦糊检测信息,也能确保第2设定温度Temp2下的高温烹调的时间,能够防止在烹调完成前确定为检测到焦糊而停止加热动作这样的问题。
另外,控制部15可以判别是炖煮烹调还是其他的烹调(例如,烹炒烹调),并且,在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并且由第1计时部31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Tp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T1以上,而且从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起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为第2经过时间T2以上的情况下,仅在炖煮烹调的情况下,进行加热线圈3对烹调容器2的加热输出的抑制动作。由此,能够在烹炒烹调的情况下进一步延长加热时间。
另外,在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在满足了第1经过设定时间T1和第2经过设定时间T2双方的设定时间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到焦糊,但是,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在本发明中,即便是在仅满足第2经过设定时间T2的情况下确定检测到焦糊的结构,也能够保证高温下的持续时间,即便在烹炒烹调中误检测为炖煮烹调,也能保证足够的火力,防止在烹调完成前停止加热动作这样的问题。
此外,在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中,构成为,在从检测温度Tn达到第2设定温度Temp2到第2计时部32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Tq达到第2经过时间T2为止的期间内,控制部15进行温度调节控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以输出设定值的火力继续加热动作,还可以是以降低输出设定值后的火力继续加热动作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构成为,即便在可以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自由地选择加热输出的加热模式下进行烹调,在认为需要焦糊检测功能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焦糊检测功能工作,并且,在焦糊检测功能不必要地进行工作从而可能对烹调动作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下,禁止焦糊检测功能。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使用性良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能够抑制在加热模式下进行的通常烹调动作中的不良影响,并且防止焦糊程度的恶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基于使用者所选择的输出设定进行加热的工作模式中,能够检测焦糊而避免焦糊状态的恶化,并且在烹炒烹调那样的烹调中,不会不必要地执行焦糊检测而抑制加热输出,能够持续进行烹调,因此,可在家庭用途或营业用途中,广泛应用到嵌入式、在桌子上使用的桌面型、或者在载置台上使用的固定型等感应加热烹调器中。
标号说明
1  顶板
2  烹调容器
3  加热线圈(逆变器)
4  红外线传感器
8  逆变器电路(逆变器)
14  操作部
15  控制部
30  检测温度计算部
31  第1计时部
32  第2计时部
40  逆变器部
50  焦糊检测部

Claims (12)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
载置烹调容器的顶板;
逆变器,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包含对所述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
红外线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检测从所述烹调容器的底面放射并透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输出表示所述烹调容器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信息;
焦糊检测部,其在检测到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升高至第2设定值以上时,输出表示在所述烹调容器中烹调物发生焦糊的焦糊检测信息;
输出设定部,其从多个不同的输出设定值中选择1个输出设定值;以及
控制部,其以向所述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并且使得加热输出成为通过所述输出设定部选择的输出设定值的方式,控制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并且,该控制部根据所述焦糊检测信息进行如下这样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抑制所述加热输出或者停止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不让焦糊状态恶化,
所述控制部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转换为温度;以及第1计时部,其对从开始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起的烹调时间进行计时,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未达到第1经过设定时间的情况下,当输出了所述焦糊检测信息时,所述焦糊检测信息对加热输出不起作用,在输出了所述焦糊检测信息并且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所述焦糊检测部输出了所述焦糊检测信息时,在所述第1计时部的计测烹调时间为第1经过设定时间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使得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成为所述第2设定值与所述第2设定值以下的第3设定值之间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转换为温度;以及第2计时部,其对从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达到所述第2设定值起的烹调持续时间进行计时,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为所述第1经过设定时间以上,并且所述第2计时部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为所述第2经过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仅在根据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达到初始经过设定时间时的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为比所述第2设定值低的第1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从加热开始到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达到比所述第2设定值低的第1设定值为止,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为初始经过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
7.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该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
载置烹调容器的顶板;
逆变器,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包含对所述烹调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线圈;
红外线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顶板的下方,检测从所述烹调容器的底面放射并透过所述顶板的红外线,输出表示所述烹调容器的温度的红外线检测信息;
焦糊检测部,其在检测到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升高至第2设定值以上时,输出表示在所述烹调容器中烹调物发生焦糊的焦糊检测信息;
输出设定部,其从多个不同的输出设定值中选择1个输出设定值;以及
控制部,其以向所述加热线圈提供高频电流,并且使得加热输出成为所选择的输出设定值的方式,控制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并且,该控制部根据所述焦糊检测信息进行如下这样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抑制所述加热输出或者停止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不让焦糊状态恶化,
所述控制部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转换为温度;以及第2计时部,其对从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达到所述第2设定值起的烹调持续时间进行计时,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由所述第2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为第2经过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确保所述第2经过设定时间的烹调时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当所述焦糊检测部输出了焦糊检测信息时,在由所述第2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为第2经过设定时间以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使得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成为所述第2设定值与所述第2设定值以下的第3设定值之间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具有:检测温度计算部,其将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转换为温度;以及第1计时部,其对从开始所述逆变器的加热动作起的烹调时间进行计时,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第1计时部的计测烹调时间为所述第1经过设定时间以上,并且第2计时部的计测烹调持续时间为所述第2经过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仅在根据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焦糊检测信息的加热输出抑制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达到初始经过设定时间时的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为比所述第2设定值低的第1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从加热开始到所述红外线检测信息所表示的温度达到比所述第2设定值低的第1设定值为止,由所述第1计时部计时的计测烹调时间为初始经过设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别为正在进行炖煮烹调。
CN201180016739.6A 2010-03-31 2011-03-31 感应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028233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82380 2010-03-31
JP2010082380 2010-03-31
PCT/JP2011/001948 WO2011122043A1 (ja) 2010-03-31 2011-03-31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3323A CN102823323A (zh) 2012-12-12
CN102823323B true CN102823323B (zh) 2015-05-20

Family

ID=44711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6739.6A Active CN102823323B (zh) 2010-03-31 2011-03-31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491808B2 (zh)
EP (1) EP2555586B1 (zh)
JP (1) JP5661742B2 (zh)
CN (1) CN102823323B (zh)
CA (2) CA2911570C (zh)
ES (1) ES2617779T3 (zh)
HK (1) HK1176504A1 (zh)
WO (1) WO20111220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409935R1 (es) * 2011-10-21 2013-09-13 Bsh Electrodomesticos Espana Dispositivo de aparato doméstico
US9356917B2 (en) 2012-03-23 2016-05-31 Avay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end-to-end encryption and security indication at an endpoint
WO2014068647A1 (ja) * 2012-10-30 2014-05-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10973368B2 (en) 2012-12-12 2021-04-13 The Vollrath Company, L.L.C. Three dimensional induction rethermalizing stations and control systems
US9307862B2 (en) 2012-12-12 2016-04-12 The Vollrath Company, L.L.C. Three dimentional induction rethermalizing station and control system
US10935252B2 (en) 2015-09-04 2021-03-02 Electrolux Home Product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cooking appliance
CN106658795B (zh) * 2015-11-03 2019-11-0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系统中功率开关管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ES2618351B1 (es) * 2015-12-18 2018-04-06 Bsh Electrodomésticos España, S.A. Dispositivo de campo de cocción
ES2703244A1 (es) * 2017-09-07 2019-03-07 Bsh Electrodomesticos Espana Sa Dispositivo de aparato doméstico
US10993292B2 (en) * 2017-10-23 2021-04-27 Whirlpool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uning an induction circuit
KR102024554B1 (ko) * 2018-02-26 2019-09-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유도 가열 장치 및 유도 가열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CN112710407B (zh) * 2019-10-25 2023-09-2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磁加热器具及其测温装置和测温方法
KR20230143040A (ko) 2022-04-04 2023-10-11 에스케이매직 주식회사 코일온도센서를 이용한 조리 보조 방법 및 조리 보조 기능을 구비한 인덕션 전기레인지
US11641701B1 (en) * 2022-08-31 2023-05-02 Techniks, LLC Electronic protection circui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0554A (ja) * 1998-09-21 2000-04-07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3234168A (ja) * 2002-02-06 2003-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4063199A (ja) * 2002-07-26 2004-02-26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方法とこれに用いる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701639A (zh) * 2004-01-27 2005-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3547B2 (ja) 1995-06-22 2002-12-0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調理器
JPH10149875A (ja) 1996-11-21 1998-06-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972905B2 (ja) * 2005-10-07 2012-07-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7115515A (ja) 2005-10-20 2007-05-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8334487B2 (en) * 2006-02-07 2012-12-18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0554A (ja) * 1998-09-21 2000-04-07 Toshiba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3234168A (ja) * 2002-02-06 2003-08-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4063199A (ja) * 2002-07-26 2004-02-26 Tiger Vacuum Bottle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方法とこれに用いる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701639A (zh) * 2004-01-27 2005-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23323A (zh) 2012-12-12
HK1176504A1 (zh) 2013-07-26
EP2555586B1 (en) 2016-12-07
ES2617779T3 (es) 2017-06-19
CA2911570A1 (en) 2011-10-06
CA2794691C (en) 2017-09-12
CA2794691A1 (en) 2011-10-06
EP2555586A1 (en) 2013-02-06
WO2011122043A1 (ja) 2011-10-06
US9491808B2 (en) 2016-11-08
CA2911570C (en) 2017-04-11
US20130008889A1 (en) 2013-01-10
EP2555586A4 (en) 2015-12-02
JPWO2011122043A1 (ja) 2013-07-04
JP5661742B2 (ja) 2015-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3323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2934517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1690386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203722851U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4170524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08181892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5059802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7287702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49364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1155188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838314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WO2011089901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182172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84544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20210109249A (ko) 유도 가열 구현 가능한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JP200424723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014693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02955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9238686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4229425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20230079748A (ko) 유도 가열 방식의 쿡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765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9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906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7650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