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19108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19108A
CN102819108A CN2012101851609A CN201210185160A CN102819108A CN 102819108 A CN102819108 A CN 102819108A CN 2012101851609 A CN2012101851609 A CN 2012101851609A CN 201210185160 A CN201210185160 A CN 201210185160A CN 102819108 A CN102819108 A CN 102819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ight
area
display device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851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19108B (zh
Inventor
石田大辅
沟口安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819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9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19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19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1Scanning systems with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eflecting means, e.g. raster or XY scann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05Scanning systems with one or more pivoting mirrors or galvano-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18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comprising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contrast of the display / brillance control visibil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包含:光射出部,该光射出部射出光;光扫描部,该光扫描部设置成使得对从上述光射出部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光反射部能够绕摆动轴摆动,并且,在供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面上,上述光扫描部使由上述光反射部反射后的光沿着第一方向以及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进行扫描;以及振幅变更部,该振幅变更部改变上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上述振幅变更部改变上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由此来切换使光在上述显示面的第一区域进行扫描的第一状态、和使光在上述显示面的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不同于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进行扫描的第二状态。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作为在车辆的挡风玻璃显示与仪表、导航等的各种信息有关的图像的仰视显示器(HUD:Head Up Display),众所周知有使用通过使光相对于屏幕二维地进行扫描来显示图像的被称作扫描式投射系统(Laser Scan Projection:LSP)的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这种显示装置中设置有使光一维或者二维地进行扫描的光扫描仪。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显示装置中,具备使镜面部绕相互正交的两个旋转轴分别转动(摆动)从而使光二维地进行扫描的光扫描仪。
但是,在这样的显示装置中,由于光扫描仪的扫描范围(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镜面部的转动的振幅)始终恒定,因此,能够显示图像的区域、亦即可描绘区域的形状以及大小是恒定的。
因此,根据所显示的图像的形状(外形)、大小的不同,存在可描绘区域中的未形成有图像的区域的面积增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1帧中的进行图像的描绘的期间的比例(所谓的时间开口率)降低。这样的时间开口率的降低意味着能量效率的降低。
特别是在HUD之类的显示装置中,虽然在与随时显示的图像(例如表示速度计的图像)不同的区域显示适时需要的图像(例如通知危险的图像),但显示该适时需要的图像的区域不显示图像的期间比较长。因此,能量效率极低,导致耗电量的增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7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耗电量的显示装置。
这样的目的由下述的本发明加以实现。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显示装置包含:
光射出部,该光射出部射出光;
光扫描部,该光扫描部设置成使得对从上述光射出部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至少一个光反射部能够绕摆动轴进行摆动,并且,在供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面上,上述光扫描部使由上述光反射部反射后的光在沿着上述第一方向进行扫描的同时沿着与上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比沿着上述第一方向进行扫描的速度慢的速度进行扫描;以及
振幅变更部,该振幅变更部改变上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上述振幅变更部改变上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由此来切换使光在上述显示面的第一区域进行扫描的第一状态、和使光在上述显示面的上述第一区域以及不同于上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进行扫描的第二状态。
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能够抑制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以使得仅在必要时增大可描绘区域,而在除此之外的时间,可描绘区域为能够满足需要的最低限度。因此,与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恒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耗电量。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光射出部在上述第二状态下调整从上述光射出部射出的单位时间的光量,使得从上述光射出部向上述第二区域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比从上述光射出部向上述第一区域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多。
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够使显示于第二区域的图像比显示于第一区域的图像显眼。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光射出部调整从上述光射出部射出的单位时间的光量,使得上述第二状态下从上述光射出部向上述第一区域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比上述第一状态下从上述光射出部向上述第一区域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少。
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够使显示于第二区域的图像比显示于第一区域的图像显眼。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第一状态下显示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图像与在上述第二状态下显示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图像彼此为相同种类的图像,
显示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图像和显示于上述第二区域的图像彼此为不同种类的图像。
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够使显示于第二区域的图像比显示于第一区域的图像显眼。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显示于上述第一区域的图像包含表示与具备上述显示装置的移动体的移动状态有关的信息的图像,
显示于上述第二区域的图像包含表示与上述移动体的外部状况有关的信息的图像。
由此,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下,能够提供与具备显示装置的移动体的移动状态有关的信息,并且,在第二状态下,能够报告与移动体的外部状况有关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限制装置具有用于检测上述移动体的外部状况的状况检测部,
上述振幅变更部根据上述状况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切换上述第一状态与上述第二状态。
由此,能够检测移动体的外部状况,并且能够报告该检测结果。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振幅变更部改变使光沿着上述第一方向进行扫描的上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由此,能够改变可描绘区域的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振幅变更部改变使光沿着上述第二方向进行扫描的上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由此,能够改变可描绘区域的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光扫描部具备驱动部,通过对上述驱动部供给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者电压而使上述光反射部摆动,
上述振幅变更部调整对上述驱动部供给的上述电流或者上述电压的大小以及频率,由此来改变上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由此,能够比较简单且可靠地改变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上述光射出部射出激光。
由此,能够简化用于形成平行光的透镜等光学系统或者使其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光射出部的小型化,进而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仰视显示器)的显示系统(仰视显示器系统)的简图。
图2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显示系统的概要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系统所具备的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扫描部所具备的光扫描仪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5是对图4所示的光扫描仪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动作控制装置、光扫描部以及光源单元)的框图。
图7是用于对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对可描绘区域、描绘区域以及图像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对图7所示的可描绘区域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扫描仪(垂直扫描用的光扫描仪)的可动板的偏转角的变化的图表。
图10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扫描仪(水平扫描用的光扫描仪)的可动板的偏转角的变化(第一状态)的图表。
图11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扫描仪(水平扫描用的光扫描仪)的可动板的偏转角的变化(第二状态)的图表。
图1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对可描绘区域、描绘区域以及图像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图12所示的可描绘区域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投影仪的光扫描仪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具备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仰视显示器)的显示系统(仰视显示器系统)的简图,图2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显示系统的概要进行说明的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显示系统所具备的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扫描部所具备的光扫描仪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图5是对图4所示的光扫描仪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动作控制装置、光扫描部以及光源单元)的框图,图7是用于对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对可描绘区域、描绘区域以及图像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图7所示的可描绘区域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扫描仪(垂直扫描用的光扫描仪)的可动板的偏转角的变化的图表,图10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扫描仪(水平扫描用的光扫描仪)的可动板的偏转角的变化(第一状态)的图表,图11是示出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的光扫描仪(水平扫描用的光扫描仪)的可动板的偏转角的变化(第二状态)的图表。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图5中的上侧称作“上”,将下侧称作“下”,将右侧称作“右”,将左侧称作“左”。
图1所示的显示系统100具备设置于移动体M的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1通过将光投影至移动体M的挡风玻璃(前窗)9而显示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体M是车辆。该移动体M的操纵者能够在相对于挡风玻璃9位于前方的假想面9A目视确认到呈虚像的图像(图2所示的图像g)。
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1由以下部件构成:投影仪2,该投影仪2使光在挡风玻璃9的显示面91上进行扫描从而显示(描绘)图像;动作控制装置5,该动作控制装置5对投影仪2的驱动进行控制;以及信息供给部7。
在这样的显示装置1中,动作控制装置5根据来自信息供给部7的信息控制投影仪2的动作,从而在挡风玻璃9的显示面91上显示图像。
以下,对构成显示装置1的各部分依次详细地进行说明。
(投影仪)
首先,对投影仪2进行说明。
投影仪2构成为,通过使光在形成于显示面91的描绘区域911进行扫描来显示图像。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投影仪2具有射出光的光源单元(光射出部)3、和使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光相对于显示面91进行扫描的光扫描部4。
光源单元(光射出部)
如图3所示,光源单元3具备:各个颜色的激光光源31r、31g、31b;与各个颜色的激光光源31r、31g、31b对应设置的准直透镜32r、32g、32b以及分色镜33r、33g、33b。
并且,各个颜色的激光光源31r、31g、31b分别具有:驱动电路310r、310g、310b、红色光源320r、绿色光源320g、蓝色光源320b(参照图6),如图3所示,分别射出红色、绿色以及蓝色的激光RR、GG、BB。激光RR、GG、BB分别以与从动作控制装置5的后述的光源调制部54发送来的驱动信号对应地被调制后的状态射出,并由准直光学元件、亦即准直透镜32r、32g、32b平行化而形成细光束。
分色镜33r、33g、33b分别具有反射红色激光RR、绿色激光GG、蓝色激光BB的特性,并使各个颜色的激光RR、GG、BB耦合而作为一束激光(光)LL射出。
另外,可以使用准直反射镜代替准直透镜32r、32g、32b,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形成平行的细光束。并且,在从各个颜色的激光光源31r、31g、31b射出平行光束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准直透镜32r、32g、32b。此外,激光光源31r、31g、31b可以替换为产生同样的光束的发光二极管等光源。并且,图3的各个颜色的激光光源31r、31g、31b、准直透镜32r、32g、32b、以及分色镜33r、33g、33b的顺序仅是一例。因此,能够在保持各个颜色的组合(红色为激光光源31r、准直透镜32r、分色镜33r、绿色为激光光源31g、准直透镜32g、分色镜33g、蓝色为激光光源31b、准直透镜32b、分色镜33b)的前提下自由设定顺序。例如,也可以按照距离光扫描部4从近到远的顺序,采用蓝色、红色、绿色的组合。
由于这样的光源单元3以上述方式射出激光,因此即便如后述那样改变光反射部411e的偏转角,也能够简单地防止图像模糊。并且,使用这样的光源单元3的投影仪2无需对焦,能够进行近距离投射,并且投射位置不限定于设置位置,而是能够调整至任意位置。并且,当使用激光时,能够简化用于形成平行光的透镜等或者使其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光射出部的小型化,进而能够实现显示装置1的小型化。
光扫描部
其次,对光扫描部4进行说明。
光扫描部4使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激光LL相对于显示面91在沿着水平方向(第一方向)进行扫描(水平扫描:主扫描)的同时以比水平方向上的扫描速度(第一速度)慢的扫描速度(第二速度)沿着垂直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进行扫描(垂直扫描:副扫描),由此使激光LL二维地进行扫描。
该光扫描部4具有:水平扫描用反射镜亦即光扫描仪(第一方向扫描部)41,该光扫描仪41使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激光LL相对于显示面91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扫描;角度检测单元(动作检测单元)43,该角度检测单元43检测光扫描仪41的后述的可动板411a的角度(动作);垂直扫描用反射镜亦即光扫描仪(第二方向扫描部)42,该光扫描仪42使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激光LL相对于显示面91沿着垂直方向进行扫描;以及角度检测单元(动作检测单元)44,该角度检测单元44检测光扫描仪42的后述的可动板421a的角度(动作)。
以下,对光扫描仪41、42的结构进行说明,由于光扫描仪41、42彼此结构相同,因此,以下以光扫描仪41作为代表进行说明,省略光扫描仪42的说明。
如图4所示,光扫描仪41是所谓的1自由度振动系统(一维扫描),具有:基体411;对置基板413,该对置基板413以与基体411的下表面对置的方式设置;以及间隔部件412,该间隔部件412设置于基体411与对置基板413之间。
基体411具有:可动板411a;支承部411b,该支承部411b对可动板411a进行支承,使得可动板411a能够转动;以及连结可动板411a与支承部411b的一对连结部411c、411d。换言之,也可以认为支承部411b支承一对连结部411c、411d,支承部411b经由一对连结部411c、411d支承可动板411a。
可动板411a在俯视图中呈近似长方形状。在这样的可动板411a的上表面设置有具有光反射性的光反射部(反射镜)411e。光反射部411e由例如Al、Ni等金属膜构成。并且,在可动板411a的下表面设置有永磁铁414。
支承部411b在可动板411a的俯视图中以包围可动板411a的外周的方式设置。即,支承部411b呈框状,可动板411a位于其内侧。
连结部411c在可动板411a的左侧连结可动板411a与支承部411b,连结部411d在可动板411a的右侧连结可动板411a与支承部411b。
连结部411c、411d分别呈长条形状。并且,连结部411c、411d分别能够弹性变形。这样的一对连结部411c、411d彼此同轴设置,可动板411a绕该轴(以下称作“转动中心轴(摆动轴)J1”)相对于支承部411b进行转动(摆动)。
这样的基体411例如采用硅作为主材料而构成,可动板411a、支承部411b、连结部411c、411d一体地形成。如此,通过采用硅作为主材料,能够实现优秀的转动特性,并且能够发挥优秀的耐久性。并且,由于硅能够进行微细加工,所以,通过采用硅作为主材料而构成基体411,能够使得基体411的尺寸精度优秀,能够使得光扫描仪41的振动特性优秀。并且,能够实现光扫描仪41的小型化。
间隔部件412呈框状,其上表面与基体411的下表面接合。并且,在从可动板411a的板厚方向进行观察的俯视图中,间隔部件412的形状与支承部411b的形状几乎相同。这样的间隔部件412由例如各种玻璃、各种陶瓷、硅、SiO2等构成。
另外,间隔部件412与基体411的接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经由粘合剂等其他部件进行接合,根据间隔部件412的构成材料等的不同,也可以使用直接接合、阳极键合等。
对置基板413与间隔部件412一样由例如各种玻璃、硅、SiO2等构成。在这样的对置基板413的上表面、且在与可动板411a对置的部位,设置有线圈415。
永磁铁414呈板棒状,沿着可动板411a的下表面设置。在可动板411a的俯视图中,这样的永磁铁414沿着相对于转动中心轴J1正交的方向被磁化(励磁)。即,永磁铁414设置成,连结两极(S极、N极)的线段与转动中心轴J1正交。
这样的永磁铁414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钕磁铁、铁氧体磁铁、钐钴磁铁、铝镍钴磁铁等。
在可动板411a的俯视图中,线圈415以包围永磁铁414的外周的方式设置。
并且,光扫描仪41具有对线圈415施加电压的电压施加单元416。电压施加单元416构成为能够调整(改变)所施加的电压的电压值、频率等各个条件。利用电压施加单元416、线圈415以及永磁铁414构成使可动板411a转动的驱动单元(驱动部)417。
从电压施加单元416对线圈415施加规定的电压,从而在该线圈415中流过有规定的电流。
例如,当从电压施加单元416对线圈415施加交变电压时,与此相应在线圈415中流过有电流,产生沿可动板411a的厚度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的磁场,并且该磁场的方向周期性地切换。即,线圈415的上侧附近为S极而下侧附近为N极的状态A、与线圈415的上侧附近为N极而下侧附近为S极的状态B交替切换。此时,电压施加单元416由后述的动作控制装置5驱动控制。
在状态A中,如图5(a)所示,永磁铁414的右侧部分借助与通过朝线圈415通电而产生的磁场之间的斥力而朝上侧位移,并且,永磁铁414的左侧部分借助与上述磁场之间的引力而朝下侧位移。由此,可动板411a朝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倾斜。
另一方面,在状态B中,如图5(b)所示,永磁铁414的右侧部分朝下侧位移,并且永磁铁414的左侧部分朝上侧位移。由此,可动板411a朝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倾斜。
通过使这样的状态A与状态B交替反复,在使连结部411c、411d扭转变形的同时可动板411a绕转动中心轴J1转动(振动)。
并且,通过利用后述的动作控制装置5的控制来调整从电压施加单元416施加于线圈415的电压,能够调整所流过的电流,由此,能够调整可动板411a(光反射部411e的反射面)绕转动中心轴J1转动的偏转角(振幅)。
另外,作为这样的光扫描仪41的结构,只要能够使可动板411a转动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具有2自由度振动系统的光扫描仪,并且,对于光扫描仪41的驱动方式,代替使用线圈415和永磁铁414进行的电磁驱动,例如也可以采用使用压电元件进行的压电驱动、使用静电引力进行的静电驱动等。
如图3所示,上述结构的光扫描仪41、42设置成彼此的转动中心轴J1、J2的方向正交。通过以这种方式设置光扫描仪41、42,能够使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激光LL相对于显示面91二维地(沿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进行扫描。由此,能够利用比较简单的结构在显示面91描绘二维图像。
如果具体地说明,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光在光扫描仪41的光反射部411e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其次,在光扫描仪42的光反射部421e的反射面进行反射,并被投射(照射)至显示面91。此时,使光扫描仪41的光反射部411e转动,并且以比光反射部411e转动的角速度(速度)慢的角速度使光扫描仪42的光反射部421e转动。由此,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激光LL在相对于显示面91沿水平方向进行扫描的同时以比该水平方向的扫描速度慢的扫描速度沿垂直方向进行扫描。这样,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激光LL相对于显示面91二维地进行扫描,并在显示面91描绘图像。
在此,为了使光扫描仪42的光反射部421e以比光扫描仪41的光反射部411e的角速度慢的角速度转动,例如,可以对光扫描仪41进行利用共振的共振驱动,对光扫描仪42进行不利用共振的非共振驱动。并且,在对光扫描仪41、42均进行共振驱动的情况下,只要以使得光扫描仪41的共振频率(由可动板411a以及连结部411c、411d构成的振动系统的共振频率)比光扫描仪42的共振频率高的方式设计光扫描仪41、42即可。
另外,从光源单元3射出的光也可以先在光扫描仪42的光反射部421e进行反射,其次在光扫描仪41的光反射部411e进行反射。即,也可以采用先进行垂直扫描,其次完成水平扫描的结构。
其次,对检测光扫描仪41的可动板411a的角度的角度检测单元43进行说明。另外,由于检测光扫描仪42的可动板421a的角度的角度检测单元44的结构与角度检测单元43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角度检测单元43具有:压电元件431,该压电元件431设置在光扫描仪41的连结部411c上;电动势检测部432,该电动势检测部432检测从压电元件431产生的电动势;以及角度检测部433,该角度检测部433根据电动势检测部432的检测结果而求得可动板411a的角度(检测动作)。
当伴随可动板411a的转动而连结部411c扭转变形时,压电元件431伴随着该情况而变形。由于压电元件431具有当从未施加外力的自然状态变形时产生与变形量相应的大小的电动势的性质(换言之为电阻值根据变形量而变化的性质),因此角度检测部433根据由电动势检测部432检测到的电动势(或者电阻值)的大小,求得连结部411c的扭转程度,进一步根据该扭转程度求得可动板411a(光反射部411e的反射面)的角度。并且,角度检测部433求得可动板411a的以转动中心轴J1作为中心的偏转角(最大偏转角)。包含该可动板411a的角度以及偏转角的信息的信号从角度检测部433被发送至动作控制装置5。
另外,上述进行检测的可动板411a的角度的基准(0°)可以是光扫描仪41的任意状态,例如可以设定为光扫描仪41处于初始状态(未对线圈415施加电压的状态)时。
并且,上述可动板411a的角度的检测可以实时地(连续地)进行,此外也可以间歇地进行。并且,作为角度检测单元43,只要能够检测可动板411a的角度即可,并不限定于像本实施方式这样的使用压电元件的角度检测单元,例如也可以使用光学传感器。
动作控制装置
其次,对动作控制装置5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动作控制装置5具有:影像数据存储部(影像数据存储单元)51,该影像数据存储部51存储在描绘图像时使用的影像数据(图像数据);影像数据计算部52;描绘时刻生成部53;光源调制部(光调制部)54;偏转角计算部(振幅计算部)55;以及角度指示部56。
特别是,该动作控制装置5构成变更单元(振幅变更部),该变更单元改变使光沿着水平方向(第一方向)进行扫描的可动板411a的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偏转角)。
这样的动作控制装置5改变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偏转角),由此改变能够进行描绘的区域、亦即可描绘区域912的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
即,动作控制装置5改变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由此来切换图7(a)所示的使光在显示面91的第一区域912a进行扫描的第一状态、和图7(b)所示的使光在显示面91的第一区域912a以及不同于第一区域912a且和第一区域912a邻接的第二区域912b、912c进行扫描的第二状态。
由此,能够抑制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使得仅在必要时增大可描绘区域912,而在除此之外的时间,可描绘区域912为能够满足需要的最低限度。因此,与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恒定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耗电量。
以下,对动作控制装置5进行详细叙述。
在利用动作控制装置5进行的对投影仪2的控制中,首先,向投影仪2输入影像数据。将所输入的影像数据暂时存储于影像数据存储部51,并使用从该影像数据存储部51读取的影像数据进行图像的描绘。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全部影像数据被存储于影像数据存储部51之后开始进行图像的描绘,此外,还可以在影像数据的一部分被存储于影像数据存储部51之后开始进行图像的描绘,并与该图像的描绘并行地将后续的影像数据存储于影像数据存储部51。
当在影像数据的一部分被存储于影像数据存储部51之后开始进行图像的描绘的情况下,首先,至少将1帧的量的影像数据存储于影像数据存储部51,之后开始进行图像的描绘。
在描绘时刻生成部53中,分别生成描绘时刻信息以及描绘行信息。描绘时刻信息被传输至影像数据计算部52,描绘行信息被传输至偏转角计算部55以及角度指示部56。
描绘时刻信息包含进行描绘的时刻(每个像素的光的射出时刻)的信息、每个像素的光的强度(显示面上的光的单位面积的强度)的信息等。并且,描绘行信息包含图8所示的进行描绘的描绘行L的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可动板421a的目标角度)的信息、以及描绘行L的长度(可动板411a的目标角度)信息等。另外,虽然可以将描绘行L的任意部位的位置设定成上述描绘行L的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例如能够列举出左侧末端、右侧末端、中央等。
并且,如后所述,描绘行信息根据影像数据而变更。并且,描绘时刻信息也伴随着描绘行信息的变更而变更。
影像数据计算部52根据从描绘时刻生成部53输入的描绘时刻信息而从影像数据存储部51读取与要描绘的像素对应的影像数据,在进行各种修正计算等之后,将各个颜色的亮度数据传输至光源调制部54。
光源调制部54根据从影像数据计算部52输入的各个颜色的亮度数据,经由各个驱动电路310r、310g、310b进行各个光源320r、320g、320b的调制。即,进行各个光源320r、320g、320b的开/关、输出的调整(增减)等。由此,光源单元3按照规定的时刻以及强度依次射出与影像数据(图像信息)的每个像素对应的光。
光扫描仪41侧的角度检测单元43检测该光扫描仪41的可动板411a的角度以及偏转角,并将该角度以及偏转角的信息(可动板411a的角度信息)传输至动作控制装置5的描绘时刻生成部53以及偏转角计算部55。并且,光扫描仪42侧的角度检测单元44检测该光扫描仪42的可动板421a的角度,并将该角度的信息(可动板421a的角度信息)传输至动作控制装置5的角度指示部56。
在当前的描绘行L的描绘结束、并从角度检测单元43向描绘时刻生成部53输入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的信息时,与此同步,向角度指示部56传输表示激光LL照射至接下来进行描绘的描绘行L的描绘开起点时的可动板421a的目标角度的目标角度信息(角度指示)。该可动板421a的目标角度设定成,使得描绘行L的间距恒定。角度指示部56对由角度检测单元44检测到的可动板421a的角度与上述可动板421a的目标角度进行比较,并进行修正而使得其差为0,向光扫描仪42的驱动单元427传输驱动数据。
驱动单元427根据上述驱动数据而驱动光扫描仪42(对线圈施加电压)。由此,在激光LL照射到描绘开起点时,可动板421a的角度成为上述目标角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描绘行L,从描绘开始点到描绘结束点,使可动板421a的角速度恒定,并使激光LL的在垂直方向上的扫描速度恒定,但也可以使可动板421a的角速度缓缓地变化,并使激光LL的在垂直方向上的扫描速度缓缓地变化。
并且,描绘时刻生成部53向偏转角计算部55传输描绘行信息、即接下来进行描绘的描绘行L的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的信息以及描绘行L的长度信息。
在偏转角计算部55中,根据从描绘时刻生成部53输入的接下来进行描绘的描绘行L的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的信息以及该描绘行L的长度信息,求得接下来进行描绘的描绘行L中的可动板411a的目标偏转角(偏转角的目标值)。
进而,根据从角度检测单元43输入的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的信息、和上述可动板411a的目标偏转角,向光扫描仪41的驱动单元417传输驱动数据,以使得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成为目标偏转角。
驱动单元417根据上述驱动数据对线圈415施加与光扫描仪41的共振频率相同频率的有效电压,使电流流过线圈415,从而使线圈415产生规定的磁场,通过改变有效电流的大小、光扫描仪41与驱动波形之间的相位差而向光扫描仪41供给能量、或者相反地从光扫描仪41夺取能量。由此,进行共振运动的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成为上述目标偏转角。这样,在根据由角度检测单元43检测到的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的信息(检测结果)和上述目标偏转角(目标值)调整该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以使得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成为目标偏转角的同时,使激光LL依次在描绘区域911的各个描绘行L上进行扫描,从而描绘图像。
如此,动作控制装置5通过调整驱动单元417的电压施加单元416所产生的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来改变使光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扫描的光反射部411e的偏转角。由此,能够简单并且可靠地改变光反射部411e的偏转角。另外,动作控制装置5也可以通过调整驱动单元417的电压施加单元416所产生的电流或者电压的大小以及频率来改变使光沿着水平方向进行扫描的光反射部411e的偏转角。
并且,动作控制装置5根据来自信息供给部7的信息来控制投影仪2的动作。例如,能够根据来自信息供给部7的信息改变投影仪2所显示的影像、或者改变光反射部411e的偏转角(转动的振幅)。
信息供给部
如图3所示,信息供给部7具有外部传感器71和导航装置72。
外部传感器71例如是CCD图像传感器、CMOS图像传感器等图像传感器、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这样的外部传感器71安装于移动体M,例如具有作为移动体M的周围状况而检测是否存在移动体M的移动方向前方侧的标志(道路交通标志)、人、自行车、其他汽车等移动体的功能。并且,外部传感器71也可以具有辨别所检测到的移动体的位置、行进方向、行进速度、所检测到的标志的内容的功能。在此,外部传感器71构成检测移动体M的周围状况的状况检测传感器(状况检测部)。
导航装置72具有利用GPS向操纵者指引到达目的地的路线的功能。
如上所述,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显示装置1的动作控制装置5改变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由此,切换图8(a)所示的使光在显示面91的第一区域912a进行扫描的第一状态(以下仅称作“第一状态”)、和图8(b)所示的使光在显示面91的第一区域912a以及不同于第一区域912a且和第一区域912a邻接的第二区域912b、912c进行扫描的第二状态(以下仅称作“第二状态”)。
由此,能够抑制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使得仅在必要时增大可描绘区域912,而在除此之外的时间,可描绘区域912为能够满足需要的最低限度。因此,与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恒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耗电量。
具体地说明,如图8(a)、(b)所示,显示面91上的激光LL的轨迹、亦即多个描绘行(扫描行)L配置成锯齿状。
在此,使光扫描部4在沿着垂直方向进行一次扫描的期间沿着水平方向进行多次扫描,由此在显示面91形成一帧图像,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而在显示面91依次形成多帧图像。
多个描绘行L的长度在各个帧内彼此相等。即,在各个帧内,在从光源单元3射出激光LL的光射出状态(以下也可以仅称作“光射出状态”)下,显示面91上的激光LL的在水平方向上的偏转宽度(以下也可以仅称作“激光(光)LL的偏转宽度”)恒定。
通过改变可动板411a的以转动中心轴J1为中心的偏转角(以下也可以仅称作“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能够改变上述描绘行L的长度。
因此,动作控制装置5通过改变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即可动板411a的光反射部411e的偏转角(转动的振幅)来改变可描绘区域912的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
具体地说,在第一状态下,动作控制装置5使光反射部411e的偏转角θ1为角度θ11,在第二状态下,动作控制装置5使光反射部411e的偏转角θ1为比角度θ11大的角度θ12
在第一状态中,例如,如图8(a)所示,描绘行L的长度设定地比较短。由此,形成在显示面91上的可描绘区域912的面积比较小。在此,第一状态下的可描绘区域912由第一区域912a构成。
如上所述,在各个帧内进行多次水平扫描,但在这样的第一状态下的水平扫描中,如图10所示,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θ1恒定(角度θ11)。另外,在此,所谓“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θ1”是指,可动板411a在图5中朝顺时针方向(一个方向)转动至最大角度(θ1/2)时的可动板411a、与可动板411a在图5中朝逆时针方向(另一个方向)转动至最大角度(θ1/2)时的可动板411a之间的夹角(最大偏转角)(在图11中相同)。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各个帧的显示期间中的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θ1恒定,但在需要进行梯形修正的情况等中,也可以使可动板411a的偏转角θ1以逐渐减小或逐渐增大的方式变化。
并且,如上所述,在各个帧内进行一次垂直扫描,但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下,可动板421a的偏转角θ2(最大偏转角)是恒定的(角度θ2)。更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在1帧内,可动板421a的角度θ2在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期间中从最小偏转角逐渐增大,在到达最大偏转角之后急剧地减小。进而,在以后的各个帧中,以同样方式反复进行上述动作。另外,在图9中,示出了各个帧内的可动板421a朝一个方向转动至最大角度(最小偏转角)时与可动板421a朝另一个方向转动至最大角度(最大偏转角)时之间的可动板421a的转动角的变化。并且,将可动板421a的偏转角θ2如上述那样急剧地减小的期间称作“垂直回描期间”。该垂直回描期间设定在邻接的两帧之间附近。
另一方面,在第二状态下,例如如图8(b)所示,描绘行L的长度设定为比第一状态下的描绘行L的长度长。由此,形成在显示面91上的可描绘区域912的面积比第一状态下的可描绘区域912的面积大。在此,第二状态下的可描绘区域912构成为包括:第一区域912a;在水平方向的一侧(图8(b)中的左侧)与第一区域912a邻接的第二区域912b;以及在水平方向的另一侧(图8(b)中的右侧)与第一区域912a邻接的第二区域912c。
如上,能够切换仅以第一区域912a构成可描绘区域912的第一状态、和以第一区域912a以及第二区域912b、912c构成可描绘区域912的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如图7(a)所示,在第一区域912a显示图像g1。
在第二状态下,如图7(b)所示,在第一区域912a显示图像g1,同时,在第二区域912b显示图像g2,在第二区域912c显示图像g3。另外,在第二状态中,只要能够根据需要显示图像g2以及图像g3中的至少一个图像即可,也可以在第二区域912b以及第二区域912c中的任意一个区域不显示图像。
并且,在第一状态下显示于第一区域912a的图像g1和在第二状态下显示于第一区域912a的图像g1彼此为相同种类的图像,显示于第一区域912a的图像g1和显示于第二区域912b、912c的图像彼此为不同种类的图像。在此,所谓显示的图像为相同种类的图像包含:分别为相同的指标的情况、或者彼此是能够由同一概念统一的信息的情况。例如,在均表示速度的情况下可以视作相同种类的图像,即便所显示的数值不同,也可以认为是相同种类的图像。除了速度以外,发动机转速、燃料余量等也如此。并且,对于各种仪表类的信息(水温、油温等的警告灯等),即便显示内容不同,只要包含于各种仪表类的信息这一概念,就可以视为相同种类的图像。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够使图像g2、g3比图像g1更显眼。
并且,图像g1包含表示与移动体M的移动状态有关的信息的图像,第二区域912b、912c、图像g2、g3包含表示与移动体M周围的外部状况有关的信息的图像。由此,在第一状态以及第二状态中,能够提供与移动体M的移动状态有关的信息,并且,在第二状态中,能够报告与移动体M周围的外部状况有关的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包含于图像g1的图像,如图7所示,使用表示与移动体M的速度有关的信息的图像。另外,作为图像g1,只要包含表示与移动体M的移动状态有关的信息的图像即可,并不局限于此,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表示例如发动机转速、燃料余量、水温、油温等各种仪表类的信息的图像。
并且,作为包含于图像g2的图像使用表示导航信息的图像,作为包含于图像g3的图像使用表示注意信息的图像。另外,作为图像g2、g3,只要包含表示与移动体M周围的外部状况有关的信息的图像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
并且,上述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根据来自上述信息供给部7(具体地说是外部传感器71、导航装置72)的信息而进行。即,动作控制装置5根据外部传感器71的检测结果、来自导航装置72的引导信息来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如此,通过根据外部传感器71的检测结果而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能够检测移动体M周围的状况,并且能够报告该检测结果。
并且,动作控制装置5在第二状态下调整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单位时间的光量,使得从光射出部3向第二区域912b、912c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比从光射出部3向第一区域912a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多。例如,在第二状态下,使在第二区域912b、912c进行扫描时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光强度I22、I23比在第一区域912a进行扫描时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光强度I21强。即,在第二状态下,图像g2、g3显示得比图像g1更明亮。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够使图像g2、g3比图像g1显眼。
并且,动作控制装置5调整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单位时间的光量,使得第二状态下从光射出部3向第一区域912a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比第一状态下从光射出部3向第一区域912a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少。例如,使第二状态下在第一区域912a进行扫描时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光强度I21比第一状态下在第一区域912a进行扫描时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光强度I1弱。即,在第二状态下,图像g1显示得比图像g2、g3暗。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够使图像g2、g3比图像g1显眼。
在此,动作控制装置5构成将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单位时间的光量调整为不同光量的光量调整单元。能够利用这样的光量调整单元使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的显示面91的亮度分别达到所希望的亮度。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1,能够抑制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使得仅在需要显示移动体M外部的信息等时增大可描绘区域912,而在除此以外的时间,可描绘区域912为能够满足需要的最低限度。因此,与光反射部411e的转动的振幅恒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耗电量。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2是用于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对可描绘区域、描绘区域以及图像进行说明的图),图13是用于对图12所示的可描绘区域进行说明的图。
以下,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省略相同事项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除了不改变可描绘区域的在水平方向上的长度、而改变可描绘区域的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之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另外,在图12、13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改变垂直扫描用的光扫描仪42的光反射部421e的转动的振幅(偏转角)来改变能够进行描绘的区域、亦即可描绘区域912的在垂直方向上的长度。
即,改变光反射部421e的转动的振幅,由此来切换图13(a)所示的使光在显示面91的第一区域912a进行扫描的第一状态、和图13(b)所示的使光在显示面91的第一区域912a以及邻接于第一区域912a的第二区域912d、912e进行扫描的第二状态。
由此,能够抑制光反射部421e的转动的振幅,使得仅在需要显示移动体M的外部信息等时增大可描绘区域912,而在除此之外的时间,使可描绘区域912为能够满足需要的最低限度。因此,与光反射部421e的转动的振幅恒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耗电量。
在此,第二状态下的可描绘区域912构成为包括:第一区域912a;在垂直方向上的一方侧(图13(b)中的上侧)与第一区域912a邻接的第二区域912d;以及在垂直方向上的另一侧(图13(b)中的下侧)与第一区域912a邻接的第二区域912e。
在第一状态下,如图12(a)所示,在第一区域912a显示图像g1。
在第二状态下,如图12(b)所示,在第一区域912a显示图像g1,同时,在第二区域912d显示图像g2。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第二状态下,也不在第二区域912e显示图像。另外,在第二状态下,也可以在第二区域912e显示图像。并且,在第二状态下,也可以在第二区域912d选择性地显示图像g2以及图像g3(参照图7(b))。
这样,通过将图像g2显示于图像g1的上侧,在第二状态下能够使图像g2比图像g1显眼。
并且,在第二状态下,调整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单位时间的光量,使得从光射出部3向第二区域912d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比从光射出部3向第一区域912a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多。例如,在第二状态下,使在第二区域912d进行扫描时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光强度I24比在第一区域912a进行扫描时从光射出部3射出的光强度I21强。即,在第二状态下,图像g2显示得比图像g1明亮。由此,在第二状态下,能够使图像g2比图像g1显眼。
即便是以上所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也能够发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投影仪的光扫描仪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5是沿着图14中的B-B线的剖视图。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图14中的纸面近前侧称作“上”,将纸面里侧称作“下”,将右侧称作“右”,将左侧称作“左”,将图15中的上侧称作“上”,将下侧称作“下”,将右侧称作“右”,将左侧称作“左”。
以下,对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并省略相同事项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除了投影仪所具备的光扫描仪的结构不同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扫描部具有所谓的2自由度振动系统(二维扫描)的一个光扫描仪45。
光扫描仪45具备:图14所示的基体46,该基体46具备第一振动系统46a、第二振动系统46b和支承部46c;对置基板47,该对置基板47与基体46对置配置;间隔部件48,该间隔部件48设置在基体46与对置基板47之间;永磁铁491;以及线圈492。
第一振动系统46a构成为包括:设置于框状的支承部46c的内侧的框状的驱动部461a;以及将驱动部461a双侧支承于支承部46c的一对第一连结部462a、463a。
第二振动系统46b构成为包括:设置于驱动部461a的内侧的可动板461b、以及将可动板461b双侧支承于驱动部461a的一对第二连结部462b、463b。
驱动部461a在图14的俯视图中呈圆环状。另外,驱动部461a的形状只要形成为框状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在图14的俯视图中,也可以呈四方环状。在这样的驱动部461a的下表面接合有永磁铁491。
第一连结部462a、463a分别呈长条形状,且能够弹性变形。第一连结部462a、463a分别连结驱动部461a与支承部46c,使得驱动部461a能够相对于支承部46c转动。这样的第一连结部462a、463a彼此同轴设置,且构成为驱动部461a以该轴(以下称作“转动中心轴J3”)为中心相对于支承部46c转动。
在第一连结部462a设置有用于检测驱动部461a的角度(绕转动中心轴J3的转动角)(动作)的压电元件465a。
可动板461b在图14的俯视图中呈圆形状。另外,对于可动板461b的形状,只要能够形成于驱动部461a的内侧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在图14的俯视图中可以呈椭圆形状,也可以呈四边形状。在这样的可动板461b的上表面,形成有具有光反射性的光反射部464b。
第二连结部462b、463b分别呈长条形状,且能够弹性变形。第二连结部462b、463b分别连结可动板461b与驱动部461a,使得可动板461b能够相对于驱动部461a进行转动。这样的第二连结部462b、463b彼此同轴设置,且构成为可动板461b以该轴(以下称作“转动中心轴J4”)为中心相对于驱动部461a转动。
在第二连结部462b设置有用于检测可动板461b的角度(绕转动中心轴J4的转动角)(动作)的压电元件465b。
如图14所示,转动中心轴J3与转动中心轴J4相互正交。并且,驱动部461a以及可动板461b的中心在图14的俯视图中分别位于转动中心轴J3与转动中心轴J4的交点上。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转动中心轴J3与转动中心轴J4的交点称作“交点G”。
如图15所示,上述基体46经由间隔部件48与对置基板47接合。在对置基板47的上表面设置有产生作用于永磁铁491的磁场的线圈492。
在图14的俯视图中,永磁铁491通过交点G,且沿着相对于转动中心轴J3以及转动中心轴J4各自的轴线倾斜的线段(也将该线段称作“线段k”)设置。这样的永磁铁491的相对于交点G的长边方向的一侧为S极,另一侧为N极。在图15中,永磁铁491的长边方向的左侧为S极,右侧为N极。
在图14的俯视图中,优选线段k相对于转动中心轴J3的倾斜角θ为30~60度,进一步优选为40~50度,更进一步优选为约45度。通过这样设置永磁铁491,能够顺利地使可动板461b绕转动中心轴J3以及转动中心轴J4各自的轴线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段k相对于转动中心轴J3以及转动中心轴J4各自的轴线倾斜约45度。
并且,如图15所示,在永磁铁491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491a。该凹部491a是用于防止永磁铁491与可动板461b之间的接触的退让部。通过形成这样的凹部491a,能够防止在可动板461b绕转动中心轴J3转动时该可动板461b与永磁铁491接触。
线圈492形成为在图14的俯视图中包围驱动部461a的外周。由此,在驱动光扫描仪45时,能够可靠地防止驱动部461a与线圈492接触。结果,能够使线圈492与永磁铁491之间的离开距离比较短,并能够使从线圈492产生的磁场高效地作用于永磁铁491。
线圈492与电压施加单元493电连接,当利用电压施加单元493对线圈492施加电压时,从线圈492产生与转动中心轴J3以及转动中心轴J4各自的轴线正交的轴向的磁场。
电压施加单元493分别产生用于使可动板461b绕转动中心轴J3转动的第一电压、和使可动板461b绕转动中心轴J4转动的第二电压,并使该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重叠,将该重叠后的电压施加于线圈492。
于是,能够根据第一电压交替切换欲将永磁铁491的S极侧向线圈492吸引同时欲使N极侧远离线圈492的磁场、和欲使永磁铁491的S极侧远离线圈492同时欲将N极侧向线圈492吸引的磁场。由此,能够在使第一连结部462a、463a扭转变形的同时使驱动部461a与可动板461b一起以第一电压的频率绕转动中心轴J3转动。
另一方面,能够根据第二电压交替切换欲将永磁铁491的S极侧向线圈492吸引同时欲使N极侧远离线圈492的磁场、和欲使永磁铁491的S极侧远离线圈492同时欲将N极侧向线圈492吸引的磁场。由此,能够在使第二连结部462b、463b扭转变形的同时使可动板461b以第二电压的频率绕转动中心轴J4转动。
根据上述光扫描仪45,能够利用一个致动器使激光(光)二维地进行扫描,并能够实现光扫描部4的省空间化。并且,例如在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使用一对光扫描仪的情况下,必需高精度地设定上述光扫描仪的相对位置关系,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必如此,因此能够实现制造的容易化。
根据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也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以上,根据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各个部分的结构可以替换为具有相同功能的任意结构。并且,本发明也可以附加其他任意结构件。并且,本发明也可以组合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两种以上结构(特征)。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反复地从可描绘区域912的左上至右下进行描绘动作而显示多个帧的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交替反复地描绘从可描绘区域912的左上至右下进行描绘的帧和从可描绘区域912的右下至左上进行描绘的帧而显示多个帧的图像。在该情况下,在第偶数帧和第奇数帧中,只要使从影像数据存储部51读取的影像数据(像素数据)的顺序相反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开始描绘各个帧的位置为左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开始描绘各个帧的位置也可以是右上、左下、右下等。
并且,也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垂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可动板的偏转角,或者也可以调整光射出部的调制、即进行所谓的梯形修正。
并且,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一对光扫描仪作为光扫描部,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光扫描仪和电流计式反射镜(Galvanometer Mirror)。在该情况下,优选将电流计式反射镜用于垂直扫描。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显示装置具备一个投影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投影仪的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以上。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多个投影仪同步地动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一方向设为“水平方向”,将第二方向设为“垂直方向”,但在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一方向设为“垂直方向”,将第二方向设为“水平方向”。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三个分色镜来使红色激光、绿色激光、蓝色激光耦合而作为一束激光(光)射出,但也可以使用分光棱镜(Dichroic Prism)等进行使之耦合。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光源单元3具有射出红色激光的激光光源、射出蓝色激光的激光光源、以及射出绿色激光的激光光源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具备射出红色激光的激光光源、射出蓝色激光的激光光源、以及射出紫外激光的激光光源。在该情况下,在显示面预先包含通过被照射紫外激光而产生绿色荧光的荧光体。由此,能够在显示面显示全色彩的图像。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移动体是车辆(汽车)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并不局限于此,移动体也可以是例如列车、飞行体、船等。作为飞行体,能够列举例如客机、战斗机等飞机、直升飞机、飞船等。
标号说明:
1...显示装置;2...投影仪;3...光源单元;4...光扫描部;5...动作控制装置;7...信息供给部;9...挡风玻璃;9A...假想面;31b...激光光源;31g...激光光源;31r...激光光源;32b...准直透镜;32g...准直透镜;32r...准直透镜;33b...分色镜;33g...分色镜;33r...分色镜;41...光扫描仪;42...光扫描仪;43...角度检测单元;44...角度检测单元;45...光扫描仪;46...基体;46a...第一振动系统;46b...第二振动系统;46c...支承部;47...对置基板;48...间隔部件;51...影像数据存储部;52...影像数据计算部;53...描绘时刻生成部;54...光源调制部;55...偏转角计算部;56...角度指示部;71...外部传感器;72...导航装置;91...显示面;100...显示系统;310r、310g、310b...驱动电路;320b...光源;320g...光源;320r...光源;411...基体;411a...可动板;411b...支承部;411c...连结部;411d...连结部;411e...光反射部;412...间隔部件;413...对置基板;414...永磁铁;415...线圈;416...电压施加单元;417...驱动单元;421a...可动板;421e...光反射部;427...驱动单元;431...压电元件;432...电动势检测部;433...角度检测部;461a...驱动部;461b...可动板;462a、463a...第一连结部;462b、463b...第二连结部;464b...光反射部;465a...压电元件;465b...压电元件;491...永磁铁;491a...凹部;492...线圈;493...电压施加单元;911...描绘区域;912...可描绘区域;912a~912e...区域;BB...蓝色激光;G...交点;g、g1、g2、g3...图像;GG...绿色激光;J1...转动中心轴;J2...转动中心轴;J3...转动中心轴;J4...转动中心轴;L...描绘行;LL...激光;M...移动体;k...线段;RR...红色激光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含:
光射出部,该光射出部射出光;
光扫描部,该光扫描部设置成使得对从所述光射出部射出的光进行反射的至少一个光反射部能够绕摆动轴进行摆动,并且,在供图像进行显示的显示面上,所述光扫描部使由所述光反射部反射后的光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扫描的同时沿着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以比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扫描的速度慢的速度进行扫描;以及
振幅变更部,该振幅变更部改变所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所述振幅变更部改变所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由此来切换使光在所述显示面的第一区域进行扫描的第一状态、和使光在所述显示面的所述第一区域以及不同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进行扫描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射出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调整从所述光射出部射出的单位时间的光量,使得从所述光射出部向所述第二区域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比从所述光射出部向所述第一区域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射出部调整从所述光射出部射出的单位时间的光量,使得所述第二状态下从所述光射出部向所述第一区域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比所述第一状态下从所述光射出部向所述第一区域射出的单位面积的光量少。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显示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图像和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显示于所述第一领域的图像彼此为相同种类的图像,
显示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图像和显示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图像彼此为不同种类的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显示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图像包含表示与具备所述显示装置的移动体的移动状态有关的信息的图像,
显示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图像包含表示与所述移动体的外部状况有关的信息的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具有用于检测所述移动体的外部状况的状况检测部,
所述振幅变更部根据所述状况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切换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幅变更部改变使光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进行扫描的所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幅变更部改变使光沿着所述第二方向进行扫描的所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扫描部具备驱动部,通过对所述驱动部供给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者电压而使所述光反射部摆动,
所述振幅变更部调整对所述驱动部供给的所述电流或者所述电压的大小以及频率,由此来改变所述光反射部的摆动的振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射出部射出激光。
CN201210185160.9A 2011-06-08 2012-06-06 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8191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8066A JP5811604B2 (ja) 2011-06-08 2011-06-08 表示装置
JP2011-128066 2011-06-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19108A true CN102819108A (zh) 2012-12-12
CN102819108B CN102819108B (zh) 2016-06-15

Family

ID=47292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85160.9A Active CN102819108B (zh) 2011-06-08 2012-06-0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313909A1 (zh)
JP (1) JP5811604B2 (zh)
CN (1) CN10281910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3533A (zh) * 2015-08-20 2015-11-25 余剑锋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装置
CN105493102A (zh) * 2013-08-26 2016-04-1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道路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5683811A (zh) * 2013-10-29 2016-06-15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6200224A (zh) * 2014-12-24 2016-12-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投影装置
CN106933013A (zh) * 2015-11-10 2017-07-0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仪以及平视显示装置
CN110531551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深圳疆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抬头显示系统
CN112346247A (zh) * 2019-08-08 2021-02-09 夏普株式会社 具有正交面板的紧凑型头戴式显示器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12633B2 (ja) * 2011-03-14 2015-11-1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航空機の制御システム、航空機、航空機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航空機の制御方法
JP5953987B2 (ja) * 2012-06-29 2016-07-20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画像表示装置
DE102013225566A1 (de) * 2013-12-11 2015-06-11 Robert Bosch Gmbh Mobiler Mikroprojektor
CN111752046B (zh) * 2015-10-15 2023-06-02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平视显示装置
JP6676953B2 (ja) * 2015-12-17 2020-04-08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600696B2 (ja) * 2015-12-22 2019-10-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9199195A (ja) * 2018-05-17 2019-11-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6927159B2 (ja) * 2018-06-01 2021-08-25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7195078B2 (ja) * 2018-07-20 2022-12-23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光照射装置
JP7281657B2 (ja) * 2019-03-28 2023-05-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映像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移動体
DE112020001579T5 (de) * 2019-03-28 2021-12-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Videoanzeigesystem, videoanzeigeverfahren, programm und beweglicher körper
JP7190655B2 (ja) * 2019-03-28 2022-12-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システム、映像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移動体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39688A (ja) * 2008-12-11 2010-06-24 Panasonic Corp 画像投影装置
CN101896851A (zh) * 2008-10-17 2010-11-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扫描型图像显示装置
US20100321170A1 (en) * 2009-06-17 2010-12-23 Cooper Jared K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vehicle operator
CN102054438A (zh) * 2009-10-30 2011-05-1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导航系统和显示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33643A (ja) * 2004-11-09 2006-05-25 Seiko Epson Corp 光走査装置、光走査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EP1919730B1 (en) * 2005-08-30 2011-10-1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with instrument device
JP5076427B2 (ja) * 2006-09-29 2012-11-2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サイズ変更方法
JP2008145455A (ja) * 2006-12-05 2008-06-26 Canon Inc 走査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100106A (ja) * 2008-10-21 2010-05-06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表示装置
JP2010271663A (ja) * 2009-05-25 2010-12-02 Hoya Corp 静電駆動型光スキャナ
JP5454325B2 (ja) * 2009-11-18 2014-03-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37707A (ja) * 2010-05-13 2011-11-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6851A (zh) * 2008-10-17 2010-11-2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扫描型图像显示装置
JP2010139688A (ja) * 2008-12-11 2010-06-24 Panasonic Corp 画像投影装置
US20100321170A1 (en) * 2009-06-17 2010-12-23 Cooper Jared K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vehicle operator
CN102054438A (zh) * 2009-10-30 2011-05-1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显示控制装置、导航系统和显示控制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3102A (zh) * 2013-08-26 2016-04-13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道路质量的方法和设备
CN105683811A (zh) * 2013-10-29 2016-06-15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US9769445B2 (en) 2013-10-29 2017-09-19 Hamamatsu Photonics K.K. Display device
CN105683811B (zh) * 2013-10-29 2018-04-17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6200224A (zh) * 2014-12-24 2016-12-07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投影装置
US9958676B2 (en) 2014-12-24 2018-05-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ojector device
CN106200224B (zh) * 2014-12-24 2018-08-2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投影装置
CN105093533A (zh) * 2015-08-20 2015-11-25 余剑锋 一种虚拟现实头盔装置
CN106933013A (zh) * 2015-11-10 2017-07-07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仪以及平视显示装置
CN106933013B (zh) * 2015-11-10 2019-01-22 船井电机株式会社 投影仪以及平视显示装置
CN110531551A (zh) * 2018-05-25 2019-12-03 深圳疆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抬头显示系统
CN112346247A (zh) * 2019-08-08 2021-02-09 夏普株式会社 具有正交面板的紧凑型头戴式显示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13909A1 (en) 2012-12-13
CN102819108B (zh) 2016-06-15
JP2012255858A (ja) 2012-12-27
JP5811604B2 (ja)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9108A (zh) 显示装置
JP5811605B2 (ja) 表示装置
JP54543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36347B1 (ko) 스캐닝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RU257033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US86411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ojecting an image to guide an individual
CN10149888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471417A (zh) 虚像显示装置
JP54471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27987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942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23465A (ja) 光走査型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24045643A (ja) 走査装置、走査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並びに測距装置
JP20111028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289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72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75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284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723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1374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01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756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75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073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701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