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9149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91490A
CN102791490A CN201180012871XA CN201180012871A CN102791490A CN 102791490 A CN102791490 A CN 102791490A CN 201180012871X A CN201180012871X A CN 201180012871XA CN 201180012871 A CN201180012871 A CN 201180012871A CN 102791490 A CN102791490 A CN 102791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asing member
supply
jar
secondary jar
image proc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287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91490B (zh
Inventor
小林壮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91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1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91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91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6Means for regulating the pressure in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8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ink bag deformation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Abstract

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记录头,副罐,打印车,主罐以及将液体从主罐供应给副罐的液体馈送单元,其中副罐包括依赖于剩余量而移位的位移构件,打印车包括检测位移构件的第一检测单元,装置主体包括检测位移构件的第二检测单元,图像形成装置检测并且存储对应于位移构件在分别被第一检测单元和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之间的位移量的差别供应量,并且当不使用第二检测单元供应液体时,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位移构件之后,液体的差别供应量被供应给副罐。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排出液滴的记录头以及向记录头供应液体的副罐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绘图仪,其多功能外设以及诸如此类的图像形成装置,已知的有一种采用使用排出墨滴等的记录头的液体排出记录方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以及诸如此类的装置。在采用液体排出记录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通过从记录头在被馈送的纸张上排出墨滴而被形成。此处,术语“形成”是记录,键入,成像以及印刷术语的等同术语。更进一步地,此处,术语“纸张”不局限于纸,而是指的是墨滴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液体等可以附着到其的任何适当的介质(例如,OHP)。采用液体排出记录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被分成两类: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和行型图像形成装置。在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是通过从记录头排出墨滴,同时记录头沿主扫描方向移动而被形成。相反,在行型图像形成装置中,图像是通过从行型记录头排出墨滴,但同时记录头不改变其位置而被形成。
更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液体排出记录方法的术语“图像形成装置”指的是通过在包括纸,细丝,纤维,织物,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等诸如此类的介质上排出液体而形成图像的装置。更进一步地,术语“图像形成”不仅仅指的是在介质上形成例如字符,图形等诸如此类的有意义的图像,也指在介质上形成例如图案等诸如此类的无意义的图像(包括将液滴简单地排放在介质上)。更进一步地,术语“墨”是共同使用的,并且在此不仅仅指的是任何被称为“墨”的材料,也指任何可以被称为记录液体用于形成图像的、用于定影处理液体,液体,DNA样品,形成图案的材料,以及树脂等诸如此类的液体。更进一步地,“图像”不局限于平面图像。例如,“图像”包括在三维形成的材料上形成的图像,以及由三维图形构成的三维形成的图像。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之中,有一种已知的图像形成装置采用墨供应方法,在该方法中墨从主罐向副罐被供应,主罐(也叫墨盒)被可拆卸地装配在装置的主体上,副罐(也被称为喷头罐或者缓冲罐)向记录头供应墨。
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之中,有一种具有向记录头供应墨的副罐(也被称为喷头罐或者缓冲罐)的已知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副罐具有负压形成功能(机构),该功能(机构)用于产生负压以便防止来自记录头的墨的渗漏(渗出)或者滴落。该副罐包括负压形成单元,该负压形成单元包括形成容纳墨的墨缸的一个表面的柔性构件(薄膜构件)以及使柔性构件朝向外侧偏离的弹性构件。副罐更进一步地包括用于打开(释放)墨缸的内部与大气连通的通风口机构,因此可以从墨缸向记录头供应墨。
此外,副罐更进一步地包括根据柔性构件的位移来移位的位移构件(也可以被称作检测构件或者检测挡板)。在通风口填充的过程中,副罐使用通风口机构被打开而和大气连通,并且墨从主罐被供应到副罐,打印车被移动到预定的检测位置(满罐填充位置)。为此,在通过驱动设置在主体侧上的用于驱动通风口机构的驱动单元使副罐打开通气之后,打印车被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且执行墨供应。当在主体侧上的检测部件检测到位移构件时,满罐填充位置就被确定了(专利文献1到9)。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在打印过程中供应墨成为可能,当在打印过程中的墨消耗量等于或者大于第一预定值时,根据与在打印过程中从主罐向副罐供应的墨供应量相关的信息,如果墨供应量等于或者少于第二预定值,墨从主罐向副罐供应墨,并且如果墨供应量大于第二预定值,墨从主罐向副罐不供应墨(专利文献9)。
在另一个示例中,副罐没有如上述的结构。相反,副罐包括剩余墨量检测单元以便即使在打印期间也能供应墨(专利文献10)。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429847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No.4190001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No.4155879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7—015153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7—130979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8-132638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9-023329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9-274325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专利申请No.2009-023092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No.321932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设置根据副罐中的剩余墨量移位的位移构件以及装置主体侧检测副罐的满罐条件的情况下,有必要将打印车移动到预定的填充满罐位置。因此,当在副罐中的剩余墨量在打印期间减少了时,有必要停止打印操作以便执行墨供应操作。因此,打印的速度可能被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计算排出的液滴的数量来计算副罐中的墨消耗量是有可能的,因此,以对应于墨消耗量的供应量从主罐供应墨。在这种情况下,但是,填充满罐位置可能不会被准确的检测到。因此,过度的负压或者不足的负压可能分别由于供应不足或者过度供应而造成。为避免那些情况,不可避免地,有必要将打印车移动到填充满罐检测位置并且执行通风口填充。因此,仍然有必要停止打印操作,从而降低打印速度。
更进一步地,可能有这么一个想法,打印车包括通过在打印车侧面设置检测单元以检测副罐的剩余墨量来控制向副罐的墨供应所需要的构件或单元。但是,当采用这种机构时,打印车的重量可能会增加或者打印车的尺寸可能增大,从而扩大装置。
考虑到以上的问题作出本发明,并且,即使当通过检测根据使用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的检测单元的副罐的剩余量而移位的位移构件来执行满罐检测时,本发明在打印期间也能够对副罐执行满罐的填充。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
排出液滴的记录头;
包含供应给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的副罐;
打印车,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副罐被装配在所述打印车上;
包含供应给所述副罐的液体的主罐;以及
液体馈送单元,执行从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的液体供应,其中
所述副罐包括依赖于所述副罐中的剩余量而移位的位移构件,
所述打印车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处于预定的第一位置处,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处于预定的第二位置处,
在所述预定的第一位置处的剩余量少于在所述预定的第二位置处的剩余量,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检测和存储对应于所述位移构件的位移量的差别供应量,所述位移量对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和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之间的差异,以及
在从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供应液体而不使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之后,所述控制部执行向所述副罐供应液体的差别供应量的控制。
此处,供应所述差别供应量的所述控制根据所述液体馈送单元的驱动时间周期来执行,所述驱动时间周期是需要将所述位移构件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时间周期。
更进一步的,供应所述差别供应量的控制可以根据液体馈送单元的旋转次数来执行,所述旋转次数是需要将所述位移构件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旋转次数。
更进一步地,供应所述差别供应量的所述控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位移构件的位移量来执行。
更进一步地,图像形成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检测单元。
更进一步地,当判定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结果和预定阈值之间的差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时,所述差别供应量被检测到。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一个是预定值时,所述预定的第一位置指的是所述位移构件的所述位移量在预定的范围内的位置,所述位移量对应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和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的差。
更进一步地,从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供应液体而不使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情况对应于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排放量超过预定量的情况。
更进一步地,在即使当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排放量超出预定量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没有检测所述位移构件的情况下,执行排出液体的控制,直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当已经执行排出液体的控制直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的次数超过预定的次数时,从所述记录头的排出停止。
更进一步地,在打印车的扫描期间,在所述打印车的扫描方向对应于朝着所述副罐的所述位移构件的扫描方向的前面侧的方向的同时,墨被供应给所述副罐。
更进一步地,当所述差别供应量被检测到时,所述位移构件通过将液体从所述副罐吸入到所述主罐而移位,直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
本发明的效果
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副罐包括依赖于副罐中的剩余量而移位的位移构件;打印车包括检测位移构件处于预定的第一位置的第一检测单元;装置主体包括检测位移构件处于预定的第二位置的第二检测单元;在预定的第一位置处的剩余量少于在预定的第二位置处的剩余量;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检测和存储对应于位移构件的位移量的差别供应量的控制部,其中所述位移量对应于通过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和通过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之间的差;并且在液体从主罐向副罐被供应而没有使用第二检测单元的情况下,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位移构件之后,控制部执行将液体的差别供应量供应给副罐的控制。通过具有上述的配置,即使在打印车的移动期间,从主罐向副罐供应适当量的液体变得可能,因此能够提高打印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机械部分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机械部分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图解副罐的示例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图解图3的副罐的示意横截面图;
图5是图解墨供应排出系统的示意图;
图6是示意性图解控制部的方框图;
图7A和7B是图解副罐的负压形成操作的附图;
图8是图解副罐中负压和墨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9A到9C是图解将副罐的墨量设置到满罐的方法的附图;
图10A和10B是图解仅使用第二传感器将副罐的墨量设置到满罐的方法的附图;
图11A到11D是图解使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将副罐的墨量设置到满罐的方法的附图;
图12是图解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布置的示例的附图;
图13是图解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布置的另一个示例的附图;
图14是图解通过控制部检测差别供应量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图解在打印期间供应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A到16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副罐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副罐的示意图;
图18是图解位移构件的湿度值和位移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9是图解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附图;
图20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的、打印车的扫描期间的副罐中的压力波动的图表;
图21A和21B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打印车扫描方向和位移构件的倾斜的附图;以及
图2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副罐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墨盒(主罐)
33:打印车
34,34A,34B:记录头(液体排出头)
35:副罐
81:维护和恢复机构
201:罐壳体(液体容器)
203:柔性构件(柔性薄膜)
205:位移构件(挡板)
251:第一传感器(第一检测单元)
301:第二传感器(第二检测单元)
500: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通过参考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例。图1是图解图像形成装置整体配置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是串列型图像形成装置。打印车33通过作为分别在装置主体1的左右两侧上的侧板21A和21B之间桥接的引导构件的主引导杆31和副引导杆32在主扫描方向上被可滑动地支撑,因此,打印车33通过如下所述的主扫描马达和同步带(传送带)能够在打印车主扫描方向上移动并扫描。
打印车33包括排出黄色(Y),青色(C),品红色(M)以及黑色(K)颜色的墨滴并且具有包括多个喷嘴并且在和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以墨排出方向被指向下的方式排列的喷嘴线路的记录头34a和34b(可以被统称为“记录头34”)。
记录头34有两个喷嘴管道,因此记录头34a的一个喷嘴管道排出黑色(K)液滴,并且记录头34a的另一个喷嘴管道排出青色(C)液滴,以及记录头34b的一个喷嘴管道排出品红色(M)液滴,并且记录头34b的另一个喷嘴管道排出黄色(Y)液滴。
更进一步地,在打印车33中,装配有提供对应于记录头34的喷嘴管道的彩色墨的副罐35a和35b(可以被统称为“副罐35”)。彩色记录液体通过供给单元24经由各自的墨供应管36从墨盒10y,10m,10c,10k(可以被统称为“墨盒10”)被供给到各自的副罐35,墨盒10即可拆卸的装配在墨盒安装部4上的主罐。
更进一步地,沿着打印车33的主扫描方向设置有编码器标尺91,并且编码器传感器92设置在打印车33上以便读取编码器标尺91。编码器标尺91和编码器传感器92构成线性编码器90,因此主扫描方向位置(打印车位置)和打印车33的移动量能够根据来自线性编码器90的检测信号被检测到。
相反,作为用于馈送堆积在馈纸托盘2的纸张堆积部(平板)41上的纸张42的纸张馈送部,有一个半月形辊(输纸辊)43和分离垫44。半月形辊43将纸张42与纸张堆积部41逐张分离并将纸张42从纸张堆积部41逐张馈送。分离垫44面对半月形辊43并且用具有大的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更进一步地,分离垫44朝着半月形辊43的一侧偏离。
更进一步地,为了更进一步地将从纸张馈送部馈送的纸张42馈送到记录头34的下面,设置有引导纸张42的引导构件45,反作用辊46,馈送引导构件47,具有头按压辊49的按压构件48,以及作为将纸张42静电吸附并馈送到面向记录头34的一侧的传送单元的传送带51。
传送带51是桥接在输纸辊52和张力辊53之间的循环带,并且在带馈送方向(副扫描方向)上旋转。更进一步地,设置作为对传送带51的表面充电的充电单元的充电辊56。充电辊56与传送带51的表面层接触,因此带电辊56根据传送带51的旋转而旋转。传送带51通过由下面所述的副扫描马达经由同步带驱动的输纸辊52的旋转在带馈送方向上被旋转并被移动。
更进一步地,作为用于排出通过记录头43记录的纸张42的纸张排出部,设置有将纸张42与传送带51分离的分离爪61,纸张排出辊62,作为另一个排出辊的正齿轮63,以及在排出辊62下方的排出托盘3。
更进一步地,双面单元71被可拆卸的装配在装置主体1的背部。双面单元71接收通过传送带51的反方向上的旋转返回的纸张42,翻转纸张42,并且将纸张42再次馈送到反作用辊46和传送带51之间。更进一步地,在双面单元71的上表面上有手动托盘72。
更进一步地,在打印车33的扫描方向的一侧上的一个非打印区域中,具有维护和恢复记录头34上的喷嘴的状态的维护和恢复机构81。维护和恢复机构81包括盖住记录头34的喷嘴表面的盖部件(在下文中称为“盖”或者“吸入盖”)82a和82b(可以被统称为“盖82”),擦拭喷嘴表面的擦拭构件(刮片)83,预先排出托盘84,以及锁住打印车33的打印车锁87。预先排出托盘84接收在预先排出较稠的记录液体以及对于打印没有帮助的预先排出时的液滴。更进一步地,在维护和恢复机构81下面,废液罐100被可更换地设置到装置主体1以存放由维护和恢复操作产生的废液。
更进一步地,在打印车33的扫描方向的另一侧上的其他非打印区域中,设置有预先排出托盘88以接收在预先排出的打印期间等变稠了的记录液体以及对于打印没有帮助的预先排出时的液滴。预先排出托盘88包括沿着记录头34的喷嘴管道方向开口的开口89。
在具有如上所述的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纸张42从馈纸托盘2逐张地被分离并被馈送。然后,基本上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馈送的纸张42被引导构件45引导并且进一步的被馈送到传送带51和反作用辊46之间。然后,纸张42的头部进一步的被传送引导体37引导,并且被头按压辊49朝着传送带51按压,因此纸张42的传送方向被改变了约90度。
然后,交替地重复正的输出和负的输出的交变电压被施加到充电辊56上。因此,传送带51以正电荷和负电荷被交替充电并且具有预定的宽度的方式被交替充电,从而在副扫描方向(例如,旋转方向)上具有交替地波段的电荷分布。当纸张42被馈送到传送带51上时,纸张42被吸附到传送带51,并且通过传送带51的旋转移动在副扫描方向上被馈送。
然后,通过根据图像信号移动打印车33和驱动记录头34,墨滴被排出到暂停的纸张42上,以便记录一行的数据。然后,纸张42被馈送预定距离,并且下一行的数据被记录下来。在收到记录结束信号或者是表示纸张42的尾部到达纪录区域的信号时,记录操作结束,并且纸张42被排出到排出托盘3。
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和恢复记录头34的喷嘴,打印车33移动到原位置以便面向维护和恢复机构81,并且通过盖构件82来执行覆盖。然后,执行例如通过喷嘴吸入的喷嘴吸入操作以及排出对成像没有贡献的液滴的预先排出操作的维护和恢复操作。通过这样做,通过排出液滴而稳定地形成图像变得有可能。
接下来,参照附图3和图4来描述副罐35的示例。图3和图4分别是示意地图解用于一个喷嘴管道的副罐35的俯视图和正视图。
副罐35包括形成(限定)存储墨的墨容器202(的一部分)并且在墨容器202的一侧上具有开口的墨盒壳体201。墨容器202的开口被作为柔性构件的柔性薄膜203密封,以便定义墨容器202。更进一步地,弹簧204作为弹性部件被设置在墨盒壳体201中,以便使得柔性薄膜203总是朝着外面偏离。由于施加到墨盒壳体201的柔性薄膜203上的偏压力朝向外面,响应于墨盒壳体201的墨容器202中的剩余墨量的减少,可能会产生(增加)负压。
更进一步地,在墨盒壳体201的外面,存在具有一个端侧被支撑轴206可摆动地支撑,并且通过弹簧210朝着墨盒壳体201侧偏离的位移构件205(在下文中可以被简称为“挡板”)。位移构件205利用胶水等被固定到柔性薄膜203上,因此位移构件205根据柔性薄膜203的移动而被移位。通过使用设置在打印车33上的第二检测单元(第二传感器)301和第一检测单元(第一传感器)251,来检测位移构件205、检测副罐35中的剩余墨量、负压等变得有可能。第二检测单元(第二传感器)301和第一检测单元(第一传感器)251如下所述。
更进一步地,在墨盒壳体201的上侧上,形成供应来自墨盒10的墨并且连接到墨供应管36的供应开口209。更进一步地,在墨盒壳体201的一侧部分上,形成打开副罐35的内部与大气连通的通风口机构207。通风口机构207包括打开和关闭与副罐35的内部相连通的通风口路径207a的阀体207b,以及使阀体207b偏离以便关闭通风口路径207a的弹簧207c。当通风口螺线管302被用于按压阀体207b时打开通风口路径207a,因此副罐35的内部与大气是连通的(空气开放状态)。
更进一步地,设置有电极销208a和208b用于检测副罐35中的墨液体表面高度。墨是导电的。因此,当墨和电极销208a和208b接触时,在电极销208a和208b之间有电流流动,因此改变电极销208a和208b之间的电阻值。通过使用该特性,检测墨液体表面高度是等于或是低于预定高度变得可能,换句话说就是副罐35中的空气量是等于或是大于预定量。
接下来,参照附图5描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墨供应排出系统。首先,通过作为供应单元24的液体馈送单元的液体馈送泵241经由墨供应管36执行从墨盒(在下文中可以被称为“主罐”)10到副罐35的墨供应。液体馈送泵241是例如管泵的双向旋转泵,因此液体馈送泵241可以执行从墨盒10到副罐35的供应墨以及从副罐35回到墨盒10供应墨的操作。
更进一步地,如上所述,维护和恢复机构81包括与覆盖记录头34的喷嘴表面的吸入盖82a和82b连通的吸入泵812。在记录头34的喷嘴表面被盖82a和82b覆盖的同时,通过驱动吸入泵812经由吸入管811从喷嘴吸入墨,副罐35中的墨可以被吸入。吸入的墨被排出到废液罐813。
更进一步地,如上所述,通风口螺线管302被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并且作为打开和关闭副罐35的通风口机构207的按压构件。通过操作通风口螺线管302,通风口机构207能够被打开。
更进一步地,作为检测位移构件205的第一检测单元的光学传感器的第一传感器251被设置在打印车33上。同样,作为检测位移构件205的第二检测单元的光学传感器的第二传感器301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如下所述,根据第一传感器251和第二传感器301的检测结果,控制向副罐35供应墨的墨供应操作。
通过如下所述的控制部500来执行驱动液体馈送泵241,通风口螺线管302以及吸入泵812的控制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墨供应操作。
接下来,参考附图6来描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500的要点。图6是整个控制部500的方框图。
控制部500控制整个装置,并包括CPU501,ROM502,RAM503,可重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04,以及ASIC505。CPU501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控制单元。ROM502存储通过CPU501执行的程序及其他数据。RAM503临时存储图像数据等。即使当装置的电源被关掉时,非易失性存储器504也能存储数据。ASIC505执行对图像数据的各种信号处理,诸如改变数据的顺序的处理的图像处理,以及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处理以便控制整个装置等。
控制部500更进一步地包括打印控制部508,马达驱动部510,交流偏压供应部511,以及供应系统驱动部512。打印控制部508包括驱动并控制记录头34的数据传送单元和驱动信号产生单元。马达驱动部510驱动头驱动器(驱动器IC)509以便驱动设置在打印车33侧的记录头34,移动并扫描打印车33的主扫描马达554,旋转并且移动传送带51的副扫描马达555,以及维护和恢复机构81的维护和恢复马达556。交流偏压供应部511向充电辊56供应交流偏压。供应系统驱动部512驱动通风口螺线管302和液体馈送泵241,其中通风口螺线管302被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以便打开和关闭副罐35的通风口机构207。
更进一步地,控制部500被连接到显示装置所必需的信息和接收信息的输入的操作面板514。
控制部500更进一步地包括用于将数据和信号传输到主机侧以及从主机侧接收数据和信号的主机接口(“I/F”)506,因此控制部500的I/F506经由电缆或者网络接收来自主机600的数据和信号,主机600包括例如个人电脑的图像处理装置,例如图像扫描仪的图像读取装置,例如数字照相机的图像获取装置等。
更进一步地,控制部500的CPU501读取和分析I/F506的接收缓存器中的打印数据。ASIC505执行改变数据的顺序等的处理,并且图像数据从打印控制部508被传送到头驱动器509。更进一步地,用于图像输出的点阵图形数据通过在主机600侧上的打印机驱动器601被生成。
打印控制部508将图像数据作为串行数据传送,并且输出传送图像数据和确认传送所必须的传送时钟信号,闩锁信号,控制信号等。更进一步地,打印控制部508包括对存储在ROM502中的驱动脉冲的图形数据执行D/A转换的D/A转换器,电压放大器以及包括电流放大器的驱动信号生成器,并且将包括一个以上驱动脉冲的驱动信号输出到头驱动器509。
头驱动器509通过向驱动元件(例如压电器件)施加驱动信号的驱动脉冲来驱动记录头34,驱动信号是基于对应于记录头34的一行的图像数据由打印控制部508给出的并且被串行输入,驱动元件产生能量用于有选择性的排出来自记录头34的液滴。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选择驱动信号的驱动脉冲,选择例如大的液滴,中等大小的液滴,以及小的液滴的不同尺寸的点变得可能。
(控制部500的)I/O部513获取来自于配备在装置中的传感器组515的信息,并且选取用于控制打印机所必要的信息,因此提取的信息被用于例如打印控制部508,马达驱动部510,交流偏压供应部511的控制以及向副罐35的墨供应的控制。
传感器组515不仅包括如上所述的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检测电极销208a和208b,还包括检测纸张的位置的光学传感器,监控装置的温度和湿度的热敏电阻(环境温度传感器,环境湿度传感器),监控充电带的电压的传感器,互锁开关等等。I/O部513能够对各种传感器信息执行处理。
接下来,参考附图7A和7B来描述具有以上配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副罐35的负压形成操作。
如图7A中所示,在墨从主罐10被供给到副罐35之后,如上所述墨从副罐35吸入,或者记录头34被驱动以排出液滴(即,对于图像形成没有贡献的预先排出)来减少副罐35中的墨量。通过这么做,如图7B中所示,柔性薄膜203可能会抵抗弹簧204的偏置力,并且向内移位。因此,由于弹簧204的偏置力,在副罐35中产生负压。
更进一步地,通过使用弹簧204吸入副罐35的内部,柔性薄膜203被拉向副罐35的内部。因此,弹簧204更进一步地被压缩,从而增加负压。
在这个状态下,墨被供应到副罐35的内部,柔性薄膜203被推向副罐35的外面。因此,弹簧204被伸长,从而减少负压。
通过重复上述操作,将副罐35的内部的负压控制在某个范围内是可能的。
也就是,如图8中所示,副罐35中的负压和副罐35中的墨量是有关系的。具体地,当副罐35中的墨量很大时,副罐35中的负压很低并且微弱。另一方面,当墨量很小时,副罐35中的负压很高并很强。更进一步地,当副罐35中的负压非常微弱(低)时,墨可能从记录头34中泄漏出来。另一方面,当负压非常强(高)时,空气或者粉尘可能通过记录头34进入,这很可能造成排出故障。
为避免这个问题,向副罐35的墨供应以这样一种方式被控制:墨量在对应于副罐35中的负压的预定负压控制范围A的副罐中的墨量的范围B内。在下文中,墨对应于负压控制范围A的下限值(即,负压值很小并且墨量很大)的副罐35中的墨量被称为作为位移构件205的位移位置的“填充满罐位置”。相反,墨对应于负压控制范围A的上限值(例如.负压值很小负压值很大并且墨量很小)的副罐35中的墨量被称为作为位移构件205的位移位置的“墨空位置”。
接下来,参照附图9A到9C来描述将副罐35中的墨量设置为填充满罐位置的方法。在下面的附图中,不同于图3和图4中的副罐35,更加概略的描述副罐35。
首先,在图9A的状态下,副罐35中的负压是通过打开通风口机构207而打开。通过这么做,如图9B中所示,副罐35中的液体表面被降低。更进一步地,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开口部209的供应开口209a较佳地是在液体表面以下。也就是,如果供应开口209a高于液体表面,空气可能经由供应开口209a或者供应开口部209进入到墨供应管36中。因此,当接下来墨被供应时,不仅是墨,气泡也可以从供应开口209a被排出。当继续墨供应时,气泡可能被附着于通风口机构207的内部,这可能导致阀门的固着或者渗漏。
然后,在副罐35的负压被释放并且液体表面降低之后,如图9C所示,墨300被供应。通过供应墨300,液体表面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墨300一直被供应直到电极销208a和208b检测到具有预定高度的液体表面(即直到液体表面到达预定高度)。然后,通风口机构207被关闭并且预定量的墨被吸入或者被排出,负压变成预定的负压。因此,将副罐35中的墨量设置成获得预定负压值的填充满罐位置变得可能。
接下来,参照附图10A和10B以及图11A到11D来描述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的位移量的检测。
首先参照附图10A和10B,描述只使用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的第二传感器(满罐检测传感器)301来检测位移量的情形。如图10A中所示,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副罐35的位移构件时,打印车33的位置(打印车位置:通过线性编码器90获得的)被存储。接下来,如图10B中所示,当位移构件205从虚线所示的位置移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时,通过移动打印车33直至打印车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根据与存储的打印车位置的差值获得位移量(打印车移动量)变得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将副罐35的墨量设定成填充满罐位置,例如,如上所述,在打开通风口机构207之后,以致副罐35中的压力被放成大气压,墨一直被供应直到液体表面上升到电极销208检测到液体表面的预定位置,并且通风口机构207被关闭。然后,打印车33被扫描以便通过第二传感器301检测位移构件205。然后,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时的打印车位置被作为空气开放位置存储。接下来,预定量的墨从记录头34被吸入或者被排出,以致于预定量的墨从副罐35被吸入。通过这么做,产生了负压,并且位移构件205的位置作为填充满罐位置被存储。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在空气开放位置时预定量的墨被吸入,在填充满罐位置的位移构件205的位置被设置在空气开放位置的位移构件205的位置的内侧。
但是,利用上述的配置,当墨被供应到副罐35的填充满罐位置时,有必要检测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的位移量。因此,需要移动打印车33以便第二传感器301每次都能够检测到位移构件205。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如图11A到11D中所示,除了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的第二传感器301,在打印车33上还设置了检测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的第一传感器251。
也就是说,装置主体侧上的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的位置被称为第二位置,并且第二位置就是填充满罐位置。另一方面,在打印车33侧上的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的位置被称为第一位置。假设在第一位置处的剩余墨量小于在第二位置处的剩余墨量。
换句话说,此处,打印车33被配备有第一检测单元(第一传感器)来检测位移构件205被设置在预定的第一位置的状态。另一方面,装置主体1被配备有第二检测单元(第二传感器),当打印车停止在预定的检测位置(满罐检测位置)并且液体被从主罐10向副罐35被供应时,检测位移构件205被设置在预定的第二位置(填充满罐位置)的状态。更进一步地,假设在第一位置处的剩余墨量小于在第二位置处的剩余墨量。
为了将副罐35的墨量设定成填充满罐位置(即,墨供应被执行直到填充满罐位置),如图11A所示,在位移构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的空气开放位置处,打印车33被移动到如图11B所示用于检测填充满罐位置的检测位置。然后,如图11C中所示,液体馈送泵241被反向驱动以将墨从副罐35吸入到主罐10侧,直到位移构件205经过位移构件205被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的位置。然后,液体馈送泵241被正常驱动以从主罐10向副罐35供应墨,并且如图11D中所示,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处在填充满罐位置)时,墨供应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时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时,通过由液体馈送泵241检测液体馈送量,获得位移量C变得可能,位移量C即位移构件205(柔性薄膜203)从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位置到第二传感器301的检测位置的位移量。对应于位移量C的供应量是差别供应量。因此,供应量作为差别供应量被存储。
在这种情况下,位移量C可以作为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时直至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时的时间周期(液体馈送泵241的驱动时间)或者旋转的次数(通过液体馈送泵241驱动的旋转次数)被获得。
如上所述,差别供应量(位移量C)首先被获得并存储。然后,检测在扫描打印车33期间排出预定量的墨的情况下(即,当墨消耗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量时),通过从主罐10向副罐35供应墨,并且在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之后进一步供应墨的差别供应量墨,供应墨直到填充满罐位置变得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是对位置的检测。因此,包括墨排出量的检测误差和液体馈送泵241的液体馈送量的检测误差的累积误差可以在通过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时被消除。因此,检测误差可能不被累计,并且即使在打印车的扫描操作期间,墨排出和墨供应可以被重复执行。
通过重复上述程序,在不停止打印操作的情况下向副罐35总是供应墨直到填充满罐位置变得可能,从而提高打印速度和打印效率。
接下来,参照附图12和13来描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其他示例性配置。
图12图解一种示例性配置,其中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被支撑轴(可摆动支撑点)206可摆动的支撑,并且两个检测部205a和205b从支撑轴206延伸并且具有彼此不同的长度,以便打印车33上的第一传感器251和在装置主体侧上的第二传感器301分别检测检测部205a和205b。
图13图解另一个示例性配置,其中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被支撑轴(可摆动支撑点)206可摆动的支撑,并且两个检测部205a和205b从支撑轴206延伸并且具有相同的长度,以便打印车33上的第一传感器251和在装置主体侧上的第二传感器301分别检测检测部205a和205b。
接下来,描述在打印操作期间根据检测的位移量C向副罐35的墨的供应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检测的位移量C是等于或者小于预定的下限值的很小的量以至于液体馈送泵241很难驱动,当在打印操作期间馈送液体时,在通过第一传感器251的位移构件205的检测之后的差别供应量被设置到对应于预定的下限值的量。另一方面,如果检测的位移量C等于或者大于预定的上限值,在通过第一传感器251检测位移构件205之后,差别供应量被设置到预定的上限值。
接下来,参照附图14和15来描述上述的操作的控制。首先,在差别供应量检测处理中,打印车被移动到它的原位置。使用盖82a执行覆盖。副罐35的通风口机构207被打开。当利用电极销208a和208b检测液体表面的同时,执行大气打开填充,也就是墨从主罐10向副罐35被供应。
在那之后,副罐35的通风口机构207被关闭。在打印车33被移动并且移动量被检测到的同时,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填充满罐位置被计算出来。
接下来,打印车33被移动到填充满罐位置。液体馈送泵241被反向驱动以吸入副罐35的内部。吸入一直继续直到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经过第一传感器251。
在那之后,液体馈送泵241被正常驱动以将墨从主罐10被供应到副罐35。墨一直被供应直到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墨进一步的被供应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然后,液体馈送泵241停止。
然后,从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时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时的液体馈送量(例如,驱动时间周期或者液体馈送泵241的旋转的次数)被计算。
当计算出的液体馈送量等于或者少于预定的下限值时,预定的下限值作为差别供应量被存储。另一方面,当计算出的液体馈送量等于或者大于预定的上限值时,预定的上限值作为差别供应量被存储。当计算出液体馈送量处于预定的下限值和预定的上限值之间的范围内时,计算出的液体馈送量作为差别供应量被存储。
通过这样做,打印车被停止在第二传感器301的检测位置是填充满罐位置的位置。墨从主罐10被供应到副罐35。对应于从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时直到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时位移构件205的位移量的差别供应量被检测和存储。
接下来,参照附图15,描述在打印操作期间的墨供应处理。首先,副罐35的墨消耗量被计算出来。墨消耗量的计算理论上通过,例如,计算用于图像形成排出的液滴的数目以及用于预先排出操作排出的液滴的数目,并且将计算的值与液滴的液落量相乘被执行。更进一步地,当执行从记录头34吸入墨的清洗操作时,由于清洗操作而导致吸入量被增加。这是因为,由于清洗操作而导致的消耗量(吸入量)是预先确定的。
然后,确定基于在填充满罐位置的墨量的计算的剩余墨量和墨消耗量是否达到预定值。当确定剩余墨量达到预定值时,液体馈送泵241被驱动以正常旋转从而将墨从主罐10供应到副罐35。在这种情况下,确定第一传感器251是否检测到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当确定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副罐35的位移构件205时,从那个时间点,墨的差别供应量被进一步供应给副罐35。通过这么做,墨被供应给副罐35到填充满罐位置。
然后,液体馈送泵241停止,并且墨消耗值的计算值被重新设定。
通过这么做,即使在打印操作期间,不用将打印车33返回到其原位置,也可以将墨供应给副罐35到填充满罐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副罐被配备有依赖于副罐的剩余墨量而移位的位移构件。更进一步地,打印车被配备有检测位移构件被设置在第一位置的第一检测单元。另一方面,装置主体被配备有检测位移构件被设置在第二位置的第二检测单元。第一位置表示副罐的剩余墨量少于在第二位置处的剩余墨量。对应于位移构件在通过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和通过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之间的位移量的差别供应量被检测并存储。在没有使用第二检测单元将液体从主罐向副罐被供应的情况下,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到位移构件之后,执行控制以便液体的差别供应量被供应给副罐。通过具有上述的配置,即使打印车正被移动,从主罐向副罐供应适当量的墨也变得可能,因此能够提高打印速度。
这里,描述第二传感器被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而没有单独使用在打印车33侧上的第一传感器检测的原因。
首先,副罐被填满作为满罐的位置依赖于环境条件可能不同,并且依赖于环境条件的改变量可能不会被识别(获得),这是因为只有一个第一传感器只能够检测一个点的位置,其中第一传感器被装配在打印车33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将第二传感器251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通过移动打印车33来检测空气开放位置和满罐检测位置变得可能。
也就是说,固定在打印车33上的检测点和通过移动打印车33的可移动的检测位置的检测点之间的距离被检测作为时间周期或者泵的旋转的次数。否则,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可以基于通过移动打印车的编码器计数被检测。因此,依赖于环境来执行(选择)供应量控制变得可能。
更进一步地,如果设置传感器和编码器以便仅检测所有关于打印车33的位移,检测单元的成本可能会增加,并且打印车的尺寸也会增加,从而增加装置的尺寸。
更进一步地,液体馈送泵的液体馈送量(供应量和吸取量)可以由于环境、时间的流逝,泵的某部分的变化等等而改变。因此,可能有必要基于使用传感器的位置检测通过在装置主体侧上的第二传感器301来检测到检测位置的泵供应量,其中泵供应量依赖于环境而变化。根据这一点,如果将仅仅根据液体馈送泵的驱动量执行控制,那么例如过度供应或者供应短缺的问题可能会出现。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第二传感器301被设置在装置主体侧上以确保控制的安全性(可靠性)。
接下来,参照附图16A到16C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6A到16C是图解第二实施例的附图。
此处,作为检测对应于通过第一传感器251检测的位移构件205的位置和通过第二传感器301检测的位移构件205的位置之间的位移量的差别供应量的方法,如图16A中所示,打印车33被移动以便第二传感器301能够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然后,如图16B中所示,在位移构件205处于对应于空气开放位置和填充满罐位置的位置的状态下,液体馈送泵241被反向驱动以吸入墨,直至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然后,液体馈送泵241停止,如图16C中所示,在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的状态下,打印车33被移动,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通过使用线性编码器90测量移动的距离,柔性薄膜203或者位移构件205从空气开放位置或者填充满罐检测位置直到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的位移量被检测,并且对应于位移量的差别供应量被测量出来。
接下来,参照附图17到附图19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7示意性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副罐。图18是图解湿度值和位移构件的位移量之间的示例性关系的图表。图19图解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副罐35的柔性薄膜203可以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周围环境而被移位。具体地说,柔性薄膜203可能因为环境,例如湿度改变,而被伸长或者压缩。因此,如图16和17中所示,位移构件205处于低湿度10%RH的填充满罐位置被设置为位置D。然后,增加湿度,直到高湿度80%RH,柔性薄膜203被扩大,并且因此位移构件205被移位到位置E(参见图17)。
也就是说,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因此图18中所示的位移构件205的空气开放位置F和填充满罐位置G可能会改变。
因此,第一传感器251被安装在对应于柔性薄膜203在预定的环境下被最大程度压缩的状态的预定检测位置。例如,第一传感器251被以这样一种方式安装:即使在最小湿度环境下,在填充满罐位置D的第一传感器251也能够检测到位移构件205。
通过用这种方式,在第一传感器251被以这样一种方式安装:即使在最小湿度环境下,在填充满罐位置D的第一传感器251也能够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的情况下,当位移构件205由于墨供应而被移位至填充满罐位置D时,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并且第二传感器301也检测到位移构件205(位移量C=0)。另一方面,在第一传感器251被以这样一种方式安装:在高湿度环境下,在填充满罐位置E的第一传感器251也能够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251首先检测到位移构件205,并且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存储从通过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直至通过第二传感器301的检测到的位移量C(最大值),因此即使在打印操作期间,通过从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位置供应对应于位移量C的墨,设定对应于环境的适当的填充满罐位置也变得可能。
更进一步地,在位移量C要被再次测量(检测)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使用湿度检测单元检测周围环境,确定当位移量C被存储时的湿度和当前的湿度之间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然后,当确定湿度的差值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时,位移量C被测量并存储。
更进一步地,在柔性薄膜203由于环境温度的改变而被扩大或者压缩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251可以被安装在对应于柔性薄膜203在预定的环境温度下被最大程度压缩的状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温度检测单元检测周围环境,确定当位移量C被存储时的温度和当前的温度之间的差值是否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然后,当确定温度的差值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时,位移量C被测量并存储。
更进一步地,由于在打印期间由突变环境所引起的影响,或者不可预知的误差,例如在墨排出量的检测中大于预期的检测误差,以及在通过液体馈送泵241的液体馈送量的检测中大于预期的检测误差,根据排出量的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位置H和预定量消耗检测位置I可能造成它们位置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当在预定量消耗检测之后墨被供应至填充满罐位置时,墨可以不用通过第一传感器251检测位移构件205而被连续的供应。因此,在副罐35中可能存储了过多的墨,这就可能对副罐35造成损坏或者墨的渗漏。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在预定量消耗检测位置I通过排出量检测被检测到的情况下,当位移构件205没有经过第一传感器251并且没有被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时,墨被排出直至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然后,在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之后,对应于位移量C的墨被供应。
在这种情况下,当检测到这些操作被重复预定次数时,打印操作停止,因此状态被再次设置到填充满罐位置,并且位移量C被再次检测。
接下来,参照附图20和附图21A和21B来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20是图解在扫描打印车期间,副罐35中的压力波动的图表。图21A和21B是图解打印车扫描方向和位移构件的倾斜的附图。
首先,如图20中所示,因为无论何时打印车33将它的移动方向从向前改变到向后以及从向后改变到向前,打印车的移动速度被减小和增加,所以当打印车33前后移动时,副罐35中的压力可能会波动,。
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墨从液体馈送泵241被供应到副罐35时,墨供应压力和打印车驱动压力可以被同时施加到副罐35上,这可能会影响副罐35中的负压的稳定性。
因此,当在打印车33的扫描期间墨要被供应到副罐35时,较佳地是墨打印车以恒速扫描的同时,墨被供应,这会减少打印车驱动压力。当在恒速期间供应墨时,位移构件205的小于在加速或者减速期间的动作。因此,当在恒速期间供应墨时,可以避免通过第一传感器产生的错误检测。
更进一步地,取决于打印车33的扫描方向,位移构件205的动作,即位移构件205与副罐35的柔性薄膜203的按压接触,可能会改变。也就是说,如图中21A和20B所示,在打印车的扫描期间,因为位移构件205被偏离到逆着位移构件205与其按压接触的柔性薄膜203的倾斜方向,所以设置在打印车33的扫描侧上的位移构件205的动作很小。另一方面,因为位移构件205向与柔性薄膜203分开的方向偏离,所以设置在与打印车33的扫描侧的相反侧上的位移构件205的动作很大。
因此,当墨在打印车的扫描期间墨要被供应给副罐35时,墨被供应给具有在打印车33的扫描方向侧上设置的柔性薄膜203(位移构件205)的副罐35。通过用这种方式,即使在扫描操作期间,在稳定副罐中的负压的同时供应墨变得可能。
接下来,参照附图22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图22示意性图解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副罐。
这里,使用了线性编码器260。作为第一传感器251,编码器标尺261被设置在位移构件205上。另一方面,用于读取编码器标尺261的编码器传感器262被设置在打印车侧上。
通过具有这种构造,可以直接测量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位移构件205时位移构件205的距离(位移量)并且获取副罐35的柔性薄膜203的位移的位移量C,从而能够检测副罐35的墨容量(数量)。
如上所述的向副罐的墨供应操作的控制(处理)可以通过计算机基于存储在ROM502中的程序来执行。程序可以在被下载到信息处理装置(主机600)侧之后被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更进一步地,通过结合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信息处理装置或者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具有用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处理的程序的信息处理装置,可以提供图像形成系统。
尽管根据特定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完整且清楚的揭示,但附加的权利要求不是要对此做限制,而是要被解释为包含正好落入在此阐明的基本教导范围内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想到的所有修改方案和可替换的结构。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在2010年3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05653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文中。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装置主体;
排出液滴的记录头;
包含供应给所述记录头的液体的副罐;
打印车,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副罐被装配在所述打印车上;
包含供应给所述副罐的液体的主罐;以及
液体馈送单元,执行从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的液体供应,其中
所述副罐包括依赖于所述副罐中的剩余量而移位的位移构件,
所述打印车包括第一检测单元,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处于预定的第一位置处,
所述装置主体包括第二检测单元,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处于预定的第二位置处,
在所述预定的第一位置处的剩余量少于在所述预定的第二位置处的剩余量,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检测和存储对应于所述位移构件的位移量的差别供应量,所述位移量对应于通过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和通过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的位置之间的差异,以及
在从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供应液体而不使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之后,所述控制部执行向所述副罐供应液体的差别供应量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供应所述差别供应量的所述控制根据所述液体馈送单元的驱动时间周期来执行,所述驱动时间周期是需要将所述位移构件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时间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供应所述差别供应量的所述控制根据所述液体馈送单元的旋转次数来执行,所述旋转次数是需要将所述位移构件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旋转次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供应所述差别供应量的所述控制根据检测到的所述位移构件的位移量来执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检测单元,其中
当判定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结果和预定阈值之间的差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时,所述差别供应量被检测到。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一个是预定值时,所述预定的第一位置指的是所述位移构件的所述位移量在预定的范围内的位置,所述位移量对应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和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之间的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主罐向所述副罐供应液体而不使用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情况对应于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排放量超过预定量的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即使当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排放量超出预定量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还没有检测所述位移构件的情况下,执行排出液体的控制,直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已经执行排出液体的控制直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的次数超过预定的次数时,从所述记录头的排出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打印车的扫描期间,在所述打印车的扫描方向对应于朝着所述副罐的所述位移构件的扫描方向的前面侧的方向的同时,墨被供应给所述副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差别供应量被检测到时,所述位移构件通过将液体从所述副罐吸入到所述主罐而移位,直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检测所述位移构件。
CN201180012871.XA 2010-03-12 2011-03-03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2791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6534 2010-03-12
JP2010056534 2010-03-12
PCT/JP2011/055565 WO2011111759A1 (en) 2010-03-12 2011-03-03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1490A true CN102791490A (zh) 2012-11-21
CN102791490B CN102791490B (zh) 2015-05-27

Family

ID=4456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2871.XA Active CN102791490B (zh) 2010-03-12 2011-03-0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8752923B2 (zh)
EP (1) EP2544898B1 (zh)
JP (1) JP5499989B2 (zh)
KR (1) KR101396417B1 (zh)
CN (1) CN102791490B (zh)
AU (1) AU2011225211B2 (zh)
ES (2) ES2543577T3 (zh)
WO (1) WO201111175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8579A (zh) * 2010-08-18 2013-04-2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US8926076B2 (en) 2010-03-12 2015-01-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7073985A (zh) * 2015-01-29 2017-08-1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标识已灌注的打印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54706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applying apparatus
JP5874898B2 (ja) * 2010-12-17 2016-03-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40526B2 (ja) 2011-06-03 2016-12-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7406B2 (ja) * 2011-06-28 2015-1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49642B2 (ja) * 2011-09-06 2016-0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899869B2 (ja) 2011-11-25 2016-04-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06701B2 (ja) * 2011-12-05 2016-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779B2 (ja) 2011-12-08 2016-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2450B2 (ja) * 2012-02-06 2016-06-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装着部材、装着部材を備える液体容器、及び、液体供給システム
JP5891864B2 (ja) * 2012-03-13 2016-03-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11005B2 (ja) * 2012-04-26 2016-10-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87B2 (ja) 2012-05-31 2016-09-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36038B2 (ja) * 2012-09-07 2016-1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66892B2 (ja) * 2012-12-17 2017-07-19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及び液体供給装置
US9443714B2 (en) 2013-03-05 2016-09-13 Applied Material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bstrate edge cleaning
JP6224934B2 (ja) * 2013-07-17 2017-11-0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5051577A (ja) * 2013-09-06 2015-03-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197588B2 (ja) * 2013-11-07 2017-09-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吐出ヘッド回復方法、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71844B2 (ja) 2013-12-10 2019-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343977B2 (ja) * 2014-03-11 2018-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9399359B2 (en) 2014-11-04 2016-07-2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witching member
JP5951091B1 (ja) * 2015-08-28 2016-07-1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ダンパー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液体供給システム、並びに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17081020A (ja) * 2015-10-28 2017-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6686381B2 (ja) 2015-11-16 2020-04-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US20180311965A1 (en) * 2016-01-22 2018-11-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y assembly
WO2017131677A1 (en) * 2016-01-27 2017-08-0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Fluid supply assembly
JP7246953B2 (ja) * 2019-02-12 2023-03-28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システム、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ポンプの状態検出用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7463711B2 (ja) 2019-12-17 2024-04-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7447557B2 (ja) 2020-03-05 202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プラテン、印刷装置
JP7432117B2 (ja) * 2020-09-30 2024-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2058003A (ja) * 2020-09-30 2022-04-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2085463A (ja) 2020-11-27 2022-06-0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2167234A (ja) * 2021-04-22 2022-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6267A2 (en) * 1993-05-26 1994-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70040877A1 (en) * 2005-08-16 2007-02-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nk supply device,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JP2007136807A (ja) * 2005-11-17 2007-06-07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80079790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265125A (ja) * 2007-04-19 2008-11-0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WO2009066540A1 (en) * 2007-11-22 2009-05-2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219326A (ja) 1990-01-24 1991-09-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データ比較回路
JPH04155879A (ja) 1990-10-18 1992-05-28 Nec Corp 3―v化合物半導体表面の不動態化方法
JPH04190001A (ja) 1990-11-26 1992-07-08 Toshiba Corp 汽力発電所におけるクリンアップ法
JP2857507B2 (ja) 1991-03-26 1999-02-17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の張力調整装置
JP3219326B2 (ja) 1992-12-21 2001-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物の製法と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01126834A (ja) * 1999-10-25 2001-05-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ねじ込みソケット
JP2001287380A (ja) * 2000-02-01 2001-10-1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ATE269788T1 (de) 1999-11-05 2004-07-15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JP2001162834A (ja) * 1999-12-13 2001-06-19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JP4190001B2 (ja) 2003-08-08 2008-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4155879B2 (ja) 2003-06-25 2008-09-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容器、液体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05000684A2 (en) 2003-06-25 2005-01-06 Ricoh Company, Ltd. Liquid container, sub tank,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4298474B2 (ja) 2003-11-07 2009-07-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容器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803108B2 (ja) * 2005-01-14 2006-08-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流体吐出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流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707482B2 (ja) 2005-07-06 2011-06-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負圧維持制御方法
JP2007130979A (ja) 2005-11-14 2007-05-3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WO2008038796A1 (fr) 2006-09-29 2008-04-0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ouche de liquide et système d'impression
JP4539645B2 (ja) * 2006-11-30 2010-09-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システム
JP4988316B2 (ja) 2006-11-28 2012-08-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記録ヘッドの主走査位置ズレ検出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3647B2 (ja) * 2007-06-20 201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23092A (ja) 2007-07-17 2009-02-0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プログラム
JP4939377B2 (ja) * 2007-11-14 2012-05-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246585B2 (ja) * 2008-05-14 2013-07-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負圧再形成方法
JP5239899B2 (ja) * 2008-07-29 2013-07-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413016B2 (ja) 2008-07-31 2014-02-12 東京エレ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基板の洗浄方法、基板の洗浄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JP5560717B2 (ja) 2010-01-07 2014-07-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99989B2 (ja) 2010-03-12 2014-05-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6267A2 (en) * 1993-05-26 1994-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70040877A1 (en) * 2005-08-16 2007-02-2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Ink supply device,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JP2007136807A (ja) * 2005-11-17 2007-06-07 Canon Inc インク供給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80079790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Fujifilm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and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8265125A (ja) * 2007-04-19 2008-11-0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WO2009066540A1 (en) * 2007-11-22 2009-05-28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26076B2 (en) 2010-03-12 2015-01-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068579A (zh) * 2010-08-18 2013-04-2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3068579B (zh) * 2010-08-18 2015-11-25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设备
CN107073985A (zh) * 2015-01-29 2017-08-1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标识已灌注的打印头
US10308015B2 (en) 2015-01-29 2019-06-0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dentifying primed printheads
CN107073985B (zh) * 2015-01-29 2019-09-10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标识已灌注的打印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91490B (zh) 2015-05-27
ES2543577T3 (es) 2015-08-20
JP2011207206A (ja) 2011-10-20
EP2544898A1 (en) 2013-01-16
ES2592718T3 (es) 2016-12-01
AU2011225211B2 (en) 2013-06-27
EP2544898A4 (en) 2013-08-28
WO2011111759A1 (en) 2011-09-15
US20130135368A1 (en) 2013-05-30
US8926076B2 (en) 2015-01-06
EP2544898B1 (en) 2015-05-06
US20130044148A1 (en) 2013-02-21
KR101396417B1 (ko) 2014-05-19
KR20120112863A (ko) 2012-10-11
US8752923B2 (en) 2014-06-17
AU2011225211A1 (en) 2012-08-23
JP5499989B2 (ja)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9149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748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91977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7068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droplets
US2013013540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52333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9416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US89199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and head tank
US88273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85159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and head tank
EP260591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235572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