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68579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068579B CN103068579B CN201180039238.XA CN201180039238A CN103068579B CN 103068579 B CN103068579 B CN 103068579B CN 201180039238 A CN201180039238 A CN 201180039238A CN 103068579 B CN103068579 B CN 1030685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fting part
- secondary tank
- liquid
- detecting portion
- 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using a floater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在一种图像形成设备中,第一检测部分和第二检测部分被分别设置于运载副罐和记录头的打印车和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且第一检测部分和第二检测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是用于检测根据副罐中的液体剩余量来改变其位置的移位部件的位置。第一位置是由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移位部件,使得副罐中的液体剩余量小于在由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的第二位置处的副罐中的液体剩余量的位置。在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移位部件之后,对应于由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的位置和由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的位置之间的移位部件的移位量的差别的供应量的液体被供应到副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并且尤其是涉及包括排出液滴的记录头和将液体供应给记录头的副罐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绘图仪、或者其中结合了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绘图仪等等的一些功能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喷墨记录设备或者例如诸如此类的,被称为使用记录头的液体排出记录型图像形成设备,该记录头被配置成排出墨滴的液体排出头(或者液滴排出头)。在液体排出记录型图像形成设备中,墨滴通过记录头被排出至已经被传送的纸张,且图像被形成在纸张上。已经由此被传送的纸张不仅可以包括纸张,也可以包括OHP(透射式投影仪)幻灯片或者诸如此类,以及在其上能够黏着液体的任何东西,并也可以被称为记录介质、记录纸或者诸如此类。形成图像也可以被称为记录、打印等等。液体排出记录型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串列型(serial-type)图像形成设备和行式(line-type)图像形成设备。串列型图像形成设备是这样的,即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记录头排出液滴并形成图像。行式图像形成设备是这样的,即在不移动的记录头排出液滴并形成图像的情况下行式记录头被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专利申请中,液体排出记录型的“图像形成设备”指的是将液体排出到例如纸张、丝线、纤维、布料、皮革、金属、塑料、玻璃、木材、陶瓷或者诸如此类的介质的设备。“形成图像”不仅意味着把例如字母、图形或者诸如此类的具有含义的图像给介质,也意味着把例如图案或者诸如此类的不具有含义的图像给介质(也可以仅仅是使得液滴落在介质上)。“墨水”不仅指的是被那些所谓的“墨水”,也可以用来作为能够用于形成图像并可以被称为记录液体、定影液、液体或者诸如此类的任何东西的概括性的术语。例如,“墨水”包含DNA样本、抗蚀剂、图案材料、树脂等等。更进一步地,“图像”并不只是平面图像,而且也可以是应用于三维地形成的对象的图像,或者作为三维模制而成的形状的结果的雕像或诸如此类。
对于这种图像形成设备,已知的是其中副罐(也可以被称为头罐、缓冲罐或者诸如此类)被提供用于将墨水供应给记录头,且墨水从主罐(也可以被称为墨盒)被供应给副罐,主罐被可拆卸地装载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中。
对于这种图像形成设备,已知的是其中副罐(也可以被称为头罐、缓冲罐或者诸如此类)可以具有负压生成功能(机构),该负压生成功能生成负压以防止墨水渗漏或者从记录头的喷嘴滴下。副罐具有被用作装有墨水的墨水容器的一侧的挠性部件(薄膜部件),以及包含弹性部件的负压生成部分,该弹性部件将这种力施加于挠性部件以使得挠性部件向外移动。更进一步地,提供了能够被开放和关闭的大气开放机构,该大气开放机构将墨水容器的内部向大气开放。在这个构造中,墨水从墨水容器被供应到记录头。
副罐配置有随着弹性部件的位置变化而自身位置也变化的移位部件(也可以被称为检测部件或者检测填充物)。当大气开放填充处理将要在副罐的大气开放机构被开放且墨水从主罐被供应给副罐的条件下被执行时,携带有记录头和副罐的打印车被移至预定的检测位置(即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且作为大气开放机构的驱动部件被运行的结果,副罐向大气开放。在这个状态下,将墨水供应给副罐在打印车已经被移至预定的打印车位置的状态下被执行。然后,当通过图像形成设备的检测部分检测到移位部件时,判定副罐已经被完全填充满(参见以下专利文献1-9)。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429847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No.4190001;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No.4155879;
专利文献4: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7-015153;
专利文献5: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7-130979;
专利文献6: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8-132638;
专利文献7: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9-023329;
专利文献8: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9-274325;
专利文献9:日本公开专利申请No.2009-023092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即使在打印操作期间也可以补充地供应墨水,以下控制可以被执行(参见专利文献9)。即,当墨水消耗量等于或者大于第一预定值时,以下操作被执行。基于与在打印期间已经从主罐被供应到副罐的墨水供应量相关的信息,当墨水供应量等于或者小于第二预定量时,执行从主罐到副罐的墨水供应。当墨水供应量超过第二预定量时,不执行从主罐到副罐的墨水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打印操作期间,通过向副罐提供墨水剩余量检测部分而不是上述的副罐的构造,至副罐的墨水供应也可以被执行(参见以下专利文献10)。
专利文献10:日本专利No.3219326
在上面所提及的根据副罐中的墨水剩余量来改变位置的移位部件被提供给副罐同时通过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检测到副罐完全填充满的情况下,当将要进行从主罐到副罐的墨水供应时,打印车将被移至预定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因此,当副罐中的墨水剩余量在打印操作期间下降时,为了进行墨水供应操作,必须中断打印操作。因此,打印速度可能会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大约排出液滴的数目计数来计算副罐中的墨水消耗量,且从主罐到副罐的墨水供应可以被进行至对应于计算出的墨水消耗量的供应量。然而,在这个方法中,因此墨水完全填充满副罐的检测被不是那么精确地执行,所以由于墨水供应不足而造成的副罐中的过度的负压或者由于墨水供应过剩而造成的不足的负压可能会出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将打印车移至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之后必须周期性地进行大气开放填充处理。因此,打印操作将被中断,且打印速度可能会降低。
更进一步地,可以向打印车提供用于检测副罐中的墨水剩余量的部分,和用于驱动大气开放机构的部分,并可以向打印车提供用于控制至副罐的墨水供应的必要的部件和部分。然而,在这个方法中,打印车可能变得很重,打印车的尺寸可能增加,并因此,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可能增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记录头,该记录头被配置成排出液滴;副罐,该副罐被配置成容纳将被供应到记录头的液体;打印车,该打印车被配置成运载记录头和副罐;主罐,该主罐被配置成容纳将被供应到副罐的液体;以及液体馈送部分,该液体馈送部分被配置成从主罐向副罐供应液体。副罐包括移位部件,该移位部件根据副罐中的液体的剩余量来改变移位部件的位置。设置于打印车的第一检测部分被配置成检测移位部件位于预定的第一位置。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的第二检测部分被配置成检测移位部件位于预定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所对应的副罐中的液体剩余量小于预定的第二位置所对应的副罐中的液体剩余量。检测并储存对应于移位部件被第一检测部分检测所在的位置和移位部件被第二检测部分检测所在的位置之间的移位部件的移位量的差别的供应量。然后,当从主罐向副罐供应液体而没有使用第二检测部分时,在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移位部件之后以该差别的供应量向副罐供应的液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图像形成设备包括:记录头,该记录头被配置成排出液滴;副罐,该副罐被配置成容纳将被供应到记录头的液体;打印车,该打印车被配置成运载记录头和副罐;主罐,该主罐被配置成容纳将被供应到副罐的液体;以及液体馈送部分,该液体馈送部分被配置成从主罐供应液体至副罐。副罐包括移位部件,该移位部件根据副罐中的液体的剩余量来改变其位置。打印车具有检测部分,该检测部分被配置成检测移位部件的至少两个或更多检测区。以移位部件在移位部件的至少两个检测区中的一个检测区被检测部分检测到的位置和移位部件的至少两个检测区中的另一个检测区被检测部分检测到的位置之间改变的方式控制向副罐的液体供应。
通过结合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其它目标、特点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机构部分的基本配置的侧视图;
图2是局部地显示机构部分的平面图;
图3是显示副罐的一个实例的示意平面视图;
图4是显示图3的副罐的示意前视图;
图5是说明墨水供应和排出系统的示意性视图;
图6是大体说明控制部分的方框图;
图7A和7B说明了对副罐的负压生成操作;
图8说明了在副罐中的负压和墨水量之间的关系;
图9A、9B、9C说明了在完全填充满的状态下设定在副罐中的墨水量的方法;
图10A和10B说明了在完全填充满的状态下,通过仅仅使用第二传感器来设定在副罐中的墨水量的方法;
图11A、11B、11C和11D说明了在完全填充满的状态下通过使用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来设定在副罐中的墨水量的方法;
图12说明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布置的一个实例;
图13说明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布置的另一个实例;
图14是说明通过控制部分检测差别的供应量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说明在打印期间通过控制部分将墨水供应给副罐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A、16B和16C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1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副罐的示意平面截面图;
图18说明了用于说明第三实施例的湿度和移位部件的位移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实例;
图19说明了第三实施例;
图20说明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在打印车执行扫描操作的同时副罐中的压力变动;
图21A和21B说明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打印车的扫描操作的方向和移位部件的倾斜角;
图22示意地说明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副罐;
图23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移位部件的各个位置;
图24A和24B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差别的供应量的检测(图24A显示了完全填充满的位置且图24B显示了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
图25A和25B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操作和功能;
图26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的布置的实例;
图27A和27B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
图28说明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以及
图29A、29B和29C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图29A显示了第一范围(a),图29B显示了第二范围(b)且图29C显示了第三范围(c))。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当提供有以下配置时在打印操作期间可以用液体完全填充满副罐,该配置即提供给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的检测部分检测根据副罐中的液体的剩余量改变其位置的移位部件并如此副罐的完全填充满的检测被执行。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即在携带副罐的打印车在移动的同时也可以从主罐供应给副罐适当量的液体。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将参考图1和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一个实例。值得注意的是,图1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设备的整体配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视图。图2局部地显示了图像形成设备的平面图。
图像形成设备是串列型喷墨记录设备。在图像形成设备中,作为导向部件的主导向杆31和辅助导向杆32被水平地提供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右侧板21A和左侧板21B之间,并以打印车33被允许在主扫描方向SD1、SD2上滑动的方式支撑打印车33。打印车33借助于主扫描电机(稍后描述)经由同步带(未示出)在主扫描方向SD1、SD2上执行移动和扫描操作。
在打印车33上,记录头34a和34b(可以被统称为“记录头34”)被布置在垂直于主扫描方向SD1、SD2的副扫描方向SD11上。记录头34包括排出黄色(Y)、青色(C)、品红色(M)和黑色(K)各个颜色的墨滴的液体喷射头。在记录头34中,喷嘴排被沿着副扫描方向SD11设置,且记录头34以喷嘴的墨滴排出方向面朝下的方式被安装在打印车33上。
记录头34的每一个都具有两排喷嘴排。记录头34a的两排喷嘴排中的一排排出黑色(K)液滴,且两排喷嘴排中的另一排排出青色(C)液滴。类似地,记录头34b的两排喷嘴排中的一排排出品红色(M)液滴,且两排喷嘴排中的另一排排出黄色(Y)液滴。
更进一步地,用于将各个颜色的墨水供应给对应的记录头34的喷嘴排的副罐35a和35b(可以统称为“副罐35”)被安装在打印车33上。各个颜色的记录液体(即墨水)借助于供应泵单元24经由各个颜色的导管36从墨盒10y、10m、10c和10k(可以统称为墨盒10)被补充地供应给记录头35,墨盒10y、10m、10c和10k是对于各个颜色的主罐。墨盒10y、10m、10c和10k被可拆卸地装载在墨盒装载部分4中。
更进一步地,线性编码器90的编码器刻度91沿着打印车33的主扫描方向SD1、SD2设置,且读出编码器的刻度91的线性编码器90的编码器传感器92被提供给打印车33。通过使用线性编码器90的检测信号,打印车33的在主扫描方向SD1、SD2上的位置(打印车位置)和移动量(即打印车移动量)被检测。
半圆辊(馈纸辊)43和分离垫44作为用于馈送被堆叠在馈纸托盘2的纸张堆叠部分(压力板)41上的纸张42的馈纸部分被提供,其中半圆辊43将纸张42一张一张地从纸张堆叠部分41馈送出来,分离垫44面对输纸辊43并由具有高摩擦系数的材料制成。分离垫44被压按在馈纸辊43之上。
为了将从馈纸部分馈送来的纸张42馈送到记录头34的下方,提供有引导纸张42的导向部件45、反向辊46、传送导向部件47和具有延伸端压按辊49的压按部件48。更进一步地,作为传送部分的传送带51被提供,用于静电地吸引馈送的纸张42并将其传送到面向记录头34的位置。
传送带51是环形带,被缠绕在传送辊52和张紧辊53上,并在皮带传送方向(副扫描方向SD11)上转动。更进一步地,作为充电部分的充电辊56被提供,用于使传送带51的表面带电。充电辊56被设置成与传送带51的表面层相接触,并由于受到传送带51的驱动而转动。由于受到副扫描电机(稍后描述)的驱动,传送带51经由同步带(未示出)在皮带传送方向上转动。
作为用于弹出记录头34已经在纸张42上进行过记录的纸张42的纸张弹出部分,用于将纸张42从传送带51分离出来的分离爪61和小齿轮63也就是纸张弹出辊被配置。更进一步地,纸张弹出辊62下方配置有纸张弹出托盘3。
更进一步地,双面单元71被可拆卸地配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背面上。双面单元71取得已经通过传送带51的反向转动被返回的纸张42、将纸张42翻转、并再次将纸张42馈送到反向辊46和传送带51之间。更进一步地,双面单元71的上表面被用作手动馈纸托盘72。
更进一步地,在打印车33的扫描方向SD2上的一侧上的非打印区域中,维持和恢复机构81被设置成用于维持和恢复记录头34的喷嘴的状态。维持和恢复机构81包括盖部件(下文中称为盖)82a、82b(可以统称为“盖82”)、擦拭部件(擦拭刮板)83、空排接收器84、打印车锁87等。盖82被用来盖住记录头34的各个喷嘴面。擦拭部件83被用来擦拭喷嘴面。当排出实际上没有被用于记录的记录液体(墨水)的空排被执行时,空排接收器84接收液滴(墨滴),空排被执行是为了排出具有黏度增加的记录液体。打印车锁87用于锁住打印车33。在维持和恢复机构81下方,废液罐100被可替换地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以便保存经过维持和恢复操作而产生出的废液。
更进一步地,在打印车33的扫描方向SD1上的另一侧上的非打印区域中,当排出实际上没有被用于记录的记录液体(墨水)的空排在大约记录期间被执行时,接收液滴(墨滴)的空排接收器88被设置,空排被执行是为了排出具有黏度增加的记录液体。空排接收器88包括沿着记录头34的喷嘴排所布置的方向设置的开口部分89。
在配置成如上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由于与其他纸张分离,纸张42从馈纸托盘2被一张一张地馈送。然后,已经因此被近似于竖直地向上馈送的纸张42被导向部件45引导、被夹在传送带51和反向辊46中间并通过传送带51和反向辊46被传送,且纸张42的前端进一步受到传送导向37引导、通过延伸端压按辊49被压按在传送带51上,并因此,纸张42的传送方向被改变近似于90°。
在这个时候,具有交替重复的正输出和负输出的交流电压被应用于充电辊56,且因此,通过交替的充电电压模式使传送带带电。也就是沿着副扫描方向SD11,即转动方向,传送带51以正负变化在各个带状区域中以预定宽度被交替地重复的方式被充电。当纸张42被馈送到因此在正负变化之间被交替地充电的传送带51上时,纸张42被传送带51吸引,并随着传送带51的转动在副扫描方向SD11上被传送。
通过根据图像信号驱动记录头34同时打印车33正在被移动,图像的一行被记录在纸张42上,由于墨滴被排出到其上所以纸张42停止移动。然后,在纸张42被传送了预定量之后,图像的下一行被记录在纸张42上。当记录完成信号或者指示纸张42的尾端已经到达记录区域的信号被生成时,记录操作被完成,且纸张42被弹出到纸张弹出托盘3。
当记录头34的喷嘴的维持和恢复将被执行时,打印车33被移至面向维持和恢复机构81的位置,即原始位置。然后,在喷嘴吸引操作、空排操作等被执行的情况下,维持和恢复操作被执行,其中,在喷嘴吸引操作中盖82盖住喷嘴且墨水从喷嘴被吸引出,空排操作排出实际上没有被用于图像形成的液滴(墨滴)。因此,可以通过排出液滴稳定地执行图像形成。
接下来,将参考图3和4描述副罐35的一个实例。值得注意的是,图3示意地显示了对于一排喷嘴排的副罐35的平面图,且图4示意地显示了对于一排喷嘴排的副罐35的前视图。
副罐35具有罐壳体201,作为墨水保存部分,用于保存墨水,且罐壳体201在一侧部分上具有开口。罐壳体201的开口通过挠性薄膜203被紧紧地关闭,挠性薄膜203也就是挠性部件,并因此,墨水保存部分被形成。挠性薄膜203在任何时候被弹簧204向外压按,弹簧204也就是被设置在罐壳体201的内部中的弹性部件。因此,通过弹簧204,按压力被向外施加给罐壳体201的挠性薄膜203,且当罐壳体201的墨水保存部分202中的墨水剩余量减少时负压被生成。
更进一步地,由填充物制成的移位部件(在下文中,可以简称为“填充物”)205通过粘合剂或者诸如此类的被固定在罐壳体201的外部上的挠性薄膜203上。靠近移位部件205的一端的移位部件205的一部分由支撑轴206支撑,因此填充物205可以围绕着一端旋转,并被弹簧210朝向罐壳体201压按。因此,随着挠性薄膜203以联动的方式移动,移位部件205的位置被改变。由于移位部件205被设置于打印车33的第二检测部分(第二传感器)301(稍后描述)或者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一检测部分(第一传感器)251(稍后描述)检测,因此副罐25中的墨水剩余量或者负压可以被检测。
更进一步地,在罐壳体201的上部,供应端口209被设置以便将墨水从墨盒10供应到罐壳体201,并被连接至墨水供应导管36(参见图2)。更进一步地,大气开放机构207被设置于罐壳体201的侧面部分。大气开放机构207允许副罐35的内部与大气连通。大气开放机构207包括打开和关闭允许副罐35的内部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通道207a的阀体207b、压按阀体207b以使得阀体207b阻隔大气开放通道207a的弹簧207c等等。由于阀体207b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大气开放电磁铁302压按,所以使得有效阀体207b打开大气开放通道207a,并因此,副罐35进入副罐35的内部与大气连通的大气开放的状态。
更进一步地,电极引脚208a和208b被设置用于检测副罐35中的墨水液面。墨水具有导电性,且因此,当墨水已经到达电极引脚208a和208b的位置时,电流在电极引脚208a和208b之间流动,且因此,电极引脚208a和208b之间的阻抗值改变。因此,可以检测到副罐35中的墨水液面变为等于或者小于预定的高度,即副罐中的空气量变为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
接下来,将参考图5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墨水供应和排出系统。首先,将墨水从墨盒(以下称为主墨盒)10供应至副罐35是通过液体馈送泵241也就是供应泵单元24的液体馈送部分经由墨水供应导管36被执行的(参见图2)。值得注意的是,液体馈送泵241是能够双向馈送液体的泵例如管泵(tubepump),并因此,能够执行以下两个操作,将墨水从主罐10供应至副罐35的操作和使墨水从副罐35返回至主罐10的操作。
如上所述,维持和恢复机构81具有(吸引)盖82a和与吸引盖82a相连接的吸引泵812。然后,由于在吸引盖82a盖住喷嘴面的情况下吸引泵812被驱动,因此经由吸引导管811将墨水从喷嘴吸出。因此,可以从副罐35的内部将墨水吸出。值得注意的是,如此被吸出的废废墨被排出到废液罐813。
更进一步地,大气开放电磁铁302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大气开放电磁铁302是用于打开和关闭副罐35的大气开放机构207的压按部件。由于大气开放电磁铁302被操作,因此可以打开大气开放机构207。
更进一步地,用作检测移位部件205的第一检测部分的由光学传感器制成的第一传感器251被设置于打印车33。检测移位部件205的由光学传感器制成的第二传感器301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如稍后将描述的,通过利用第一传感器251和第二传感器301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将墨水供应至副罐35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包含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控制部分500执行驱动和控制上述提及的液体馈送泵241、大气开放电磁铁302和吸引泵812,并执行将墨水供应至副罐35的操作。
接下来,将参考图6大体上描述控制部分500。值得注意的是,图6是方框图并说明了整个控制部分500。
控制部分500执行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的控制,且包括CPU(中央处理器)501、ROM(只读存储器)502、RAM(随机存储器)503、可写非易失性存储器504和ASIC(专用集成电路)505。ROM502储存由CPU501执行的程序、和固定数据。RAM503暂时地储存图像数据或者诸如此类。可写非易失性存储器504即使在关闭图像形成设备1的电源之后仍能保存数据。ASIC505执行多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图像处理,例如分类,并处理用于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设备1的输入输出信号。
更进一步地,控制部分500包括打印控制部分508、头驱动器(驱动IC(集成电路))509、电机驱动部分510、AC(交流电)偏压供应部分511和供应系统驱动部分512。打印控制部分508包括数据传送部分和用于驱动并控制记录头34的驱动信号生成部分。头驱动器509驱动被设置于打印车33上的记录头34。电机驱动部分510驱动移动打印车33并使得打印车33执行扫描操作的主扫描电机554、使传送带51转动的副扫描电机555和维持和恢复机构81的维持和恢复电机556。AC偏压供应部分511向充电辊56供应AC偏压。供应系统驱动部分512驱动大气开放电磁铁302和液体馈送泵241,大气开放电磁铁302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并打开和关闭副罐35的大气开放机构207。
更进一步地,用于使用户将必要的信息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1并将信息对用户显示的操作面板514被连接至控制部分500。
控制部分500具有用于传输和接收与主机设备600往来的数据和信号的I/F(接口)506。图像形成设备1经由I/F506并经由网线或者通信网络接收来自于主机设备600的数据或者信号,主机设备600例如信息处理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的、例如图像扫描器的图像读取设备、或者例如数字照相机的图像拾取设备。
控制部分500的CPU501读出并分析被储存在包含在I/F506中的接收缓冲器(未示出)中的打印数据,通过使用ASIC505执行必要的图像处理、数据分类或者诸如此类,并将图像数据从打印控制部分508传送至头驱动器509。值得注意的是,用于输出图像的点图案数据的生成是通过包含在主机设备600中的打印机驱动器601执行的。
打印控制部分508将上述提及的图像数据作为连续的数据传送,并将控制信号、对于传送数据和操纵传送所必需的传送时钟信号和锁存信号等等输出至头驱动器509。更进一步地,打印控制部分508包括驱动信号生成部分(未示出)、电压放大器、电流放大器等等,其中驱动信号生成部分包括执行被储存在ROM502中的驱动脉冲的图案数据的D-A转换的D-A(数字至模拟)转换器。因此,打印控制部分508将包括一个或者多个驱动脉冲的驱动信号输出至记录头驱动器509。
头驱动器509通过基于对应于记录头34的对于一行的连续输入的图像数据,选择性地将由打印控制部分508给出的驱动信号的驱动脉冲施加于生成能量从而使得记录头34排出液滴(墨滴)的驱动元件(例如,压电元件)来驱动记录头34。在这个时候,通过选择驱动信号的驱动脉冲,可以有区别地排出具有不同尺寸的圆点,举例来说,例如大液滴、中等液滴、小液滴等等。
为了将墨水供应至副罐35等等,I/O(输出输入)部分513从装载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多种类型的传感器515的组获取信息,从中提取出对于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所必需的信息,并使用提取出的用于控制打印控制部分508、电机控制部分510和AC偏压供应部分511的信息。
多种类型的传感器515的组包括上述提及的第一传感器251、第二传感器301、电极引脚208a、208b、用于检测纸张42的位置的光学传感器、用于监控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温度和湿度的热敏电阻(包括环境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控充电辊56的电压的传感器、用于检测图像形成设备1的遮盖物的打开/闭合状态的联锁开关等等。I/O部分513能够处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信息。
接下来,参考图7A和7B,将描述在具有如上所述配置的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副罐35中的生成负压的操作(负压生成操作)。
如图7A所示,在将墨水从主罐10供应到副罐35之后,墨水就如上所述地从副罐35被吸出,或者记录头34被驱动并被促使执行排出液滴(排出实际上没有被用于图像形成的液滴,或者空排)。因此,副罐35中的墨水量减少。因此,如图7B所示,这种力被生成以便抵抗弹簧204的弹性力使得挠性薄膜203的位置朝向副罐35的内部改变。因此,由于弹簧204的弹性力,负压在副罐35的内部中被生成。
更进一步地,液体馈送泵241被用于将墨水从副罐35吸出来,并因此,挠性薄膜203被吸入副罐35的内部。因此,弹簧204进一步被压缩,并因此,负压进一步上升(变得更强)。
在这个状态下当墨水被供应给副罐35时,挠性薄膜203被朝向副罐35的外面压按,因此弹簧204扩张,且负压降低(变得更弱)。
通过重复这些操作,可以执行将副罐35的内部中的负压维持在固定范围之内的控制。
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副罐35中的负压与副罐35中的墨水量相互关联。当副罐35中的墨水量较大时(对应于图8中的向左的方向),副罐35中的负压较小而且微弱(对应于图8中的向上的方向)。当副罐35中的墨水量较小时(对应于图8中的向右的方向),副罐35中的负压较大而且强(对应于图8中的向下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在图8中,向上的方向对应于副罐35中的压力变得更高的方向(即副罐35中的负压变得更小且更弱),且向右的方向对应于副罐35中的墨水量变得更小的方向。当副罐35中的负压过于微弱时,墨水可能会从记录头34泄漏。当副罐35的内部中的负压过于强时,空气或者粉尘/灰尘可能会进入记录头34,且故障很有可能会出现在将墨水从记录头34排出的操作中。
因此,在本发明的本实施例中,至副罐的墨水的供应是以以下的方式被控制的,即副罐35中的墨水量落在墨水量的范围B之内(参见图8),因此副罐35中的负压落在预定的负压控制范围A之内。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对应于负压控制范围A的下限(在该下限处,负压较小而且微弱,且墨水量较大)的副罐35中的墨水量将被称为作为移位部件205的移位位置(相对于打印车33而言)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对应于负压控制范围A的上限的副罐35中的墨水量(在该上限处,负压较大且较强,且墨水量较小)将被称为作为移位部件205的移位位置(相对于打印车33而言)的“副罐空位置”(即被设为没有剩余墨水的位置)。
接下来,将参考图9A、9B和9C描述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处设定在副罐35中的墨水量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图3和图4,副罐35被示意地显示在如下所述的图形中。
通过从如图9A中所示的状态打开大气开放机构207来释放来自于副罐35的负压,副罐35中的液面下降,如图9B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时候,较佳的是供应端口209的供应嘴209a存在于液面以下。也就是说,当供应嘴209a在液面上面时,空气从供应端口209的供应嘴209a进入墨水供应导管36。因此,当墨水随后经由供应端口209被供应给副罐35时,气泡可能会连同墨水一起从供应嘴209a被排出。在这种情况下,当供应被进一步继续时,气泡可能会粘附于大气开放机构207,且可能会出现阀体207b的粘住或者液体泄漏。
然后,在负压因此被释放且液面下降之后,如图9C所示,墨水300被供应。墨水300被供应直到液面上升,并因此,电极引脚208a和208b检测到液面。换句话说,墨水300被供应直到液面到达预定的位置。这个处理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大气开放填充处理。在那之后,大气开放机构207被关闭。然后,例如,预定量的墨水从副罐35被吸出并被排出,因此副罐35中的负压到达预定的负压值。因此,可以使得副罐35中的墨水量处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在该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处预定的负压值被获得。
接下来,将参考图10A、10B、11A、11B、11C和11D描述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的检测(即转动量)。
首先,将参考图10A和10B描述通过仅仅使用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二传感器(完全填充满传感器)301来检测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相对于打印车33而言)的情况。首先,如图10A所示,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时打印车33的位置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打印车33的位置,即打印车位置,是通过使用线性编码器90(参见图2)被检测的。然后,参考图10B,在移位部件205在主扫描方向SD2上已经从由虚线表示的位置移动至由实线表示的位置的情况下,移位部件205已经变成与第二传感器301分离,在此第二传感器301没有检测移位部件205。然后,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上从这个状态被移动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以便抵消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然后,打印车33的当前位置和被储存在上面所提及的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的打印车33的位置之间的差异(打印车移动量)可以作为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被获取。
接下来,将描述通过只使用第二传感器301,副罐35中的墨水量被设为对应于上述提及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的情况。例如,上述提及的大气开放填充处理被执行。也就是说,大气开放机构207被打开,因此副罐的内部开始具有大气压力,且墨水被供应给副罐35直到副罐35中的墨水到达电极引脚208a和208b检测到液面的位置。在那之后,大气开放机构207被关闭。在这个时候移位部件205的移位位置将被称为大气开放位置。在这个时候,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上或者SD2上被移动,因此移位部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然后,第二传感器301如此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打印车33的位置作为大气开放位置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然后,预定量的墨水从记录头34被吸出并被排出,并因此预定量的墨水从副罐35被吸出。因此,如上所述,从副罐35中获得预定的负压值,且在这个时候,移位部件205的当前位置被判定为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在这个时候,副罐35中的墨水量在如上所述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被设置。因为预定量的墨水已经如上所述地从上述提及的状态被吸出,在上述提及的状态下打印车33的位置已经作为大气开放位置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移位部件205相对于打印车33而言的当前位置(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是向内移动(朝向副罐35的内部)的位置。
然后,获得在大气开放填充处理已经被完成时所获得的位置和完全填充满的位置之间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作为在如上参考图10A和10B所述的方法中的打印车移动量。然后,打印车33在以抵消对应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的方向上从大气开放位置被移动了由此获得的打印车移动量。因此,当移位部件205处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时,可以将打印车33移动至移位部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的位置。打印车33的这个位置将被称为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因此,因为第二传感器301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因此可以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在此对应着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来对副罐35填充墨水)处通过创建打印车33处于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且移位部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的状态来设置移位部件205。
然而,在通过只使用第二传感器301将副罐35中的墨水量设定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处的这个方法中,必须在对应着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来对副罐35填充墨水时检测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为了这个目的,必须每次都移动打印车33以便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到达当移位部件205处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时第二传感器301可以检测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
这意味着,在打印操作期间,当对应着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来对副罐35填充墨水时,必须中断打印操作以便将打印车移动至第二传感器301检测移位部件205的位置。
因此,为了可以不中断打印操作而用墨水完全填充满副罐,除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二传感器301以外,第一传感器251被设置于打印车33以便检测副罐25的移位部件205。
也就是说,在打印车33处于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的情况下当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移位部件205相对于打印车33而言的位置被判定为第二位置,且第二位置被判定为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更进一步地,当被设置于打印车33的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移位部件205的位置被判定为第一位置,且第一位置被判定为在副罐35中的墨水剩余量小于移位部件205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副罐35中的墨水剩余量的情况下移位部件205的位置。
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检测部分(第一传感器)251被设置于打印车33,该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到达预定的第一位置。第二检测部分(第二传感器)301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该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当打印车33被停止在预定的检测位置以及液体从主罐10被供应至副罐35时(即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移位部件205到达预定的第二位置(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更进一步地,移位部件205的第一位置是副罐35中的液体剩余量小于当移位部件205处于第二位置时的副罐35中的液体剩余量处的位置。
现在将描述将副罐35中的墨水量设置为上述提及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的方法(即执行将液体供应至副罐35的操作直到副罐35中的墨水的液面具有完全填充满的位置)。
首先,上述提及的大气开放填充处理被执行。在那之后,大气开放机构207被关闭。然后,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上或者SD2上被移动,以便移位部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因此,图11A的状态即打印车33处于大气开放位置的状态被获得。
然后,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上从打印车33处于大气开放位置的状态被移动至如图11B所示的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其中,如图11A所示,在打印车33处于大气开放位置的状态下,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值得注意的是,如上面所述的,对应于当大气开放填充处理已经被完成时所获得的位置和完全填充满的位置之间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打印车移动量已经被获得。然后,通过在以抵消对应的位移量的方向上将打印车33移动这个打印车移动量,可以将打印车移动至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然后,如图11C所示,液体馈送泵241被向反方向驱动,且墨水从副罐35被吸出至主罐10直到移位部件205经过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处的位置。在那之后,液体馈送泵241被向前驱动,且因此墨水从主罐10被供应(墨水被馈送)至副罐35。然后,如图11D所示,第二传感器301检测移位部件205,且至副罐35的墨水的馈送被停止(在此移位部件205处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
这里,在液体馈送泵241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时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时间内被向前驱动的同时,由液体馈送泵241馈送的液体(墨水)作为差别的供应量被检测。因此,可以获得对应于移位量C的差别的供应量,该移位量C就是移位部件205的位置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的位置移位至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的位置所改变(即挠性薄膜203的位置被改变)的移位量。如此检测到的对应于移位量C的差别的供应量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获得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时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时间内总的时间段(液体馈送泵241的总的驱动时间段)或者总转数(液体馈送泵241的总驱动转数)作为差别的供应量。
因此,差别的供应量(移位量C)被获得并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然后,当检测到在打印车33的扫描操作期间内预定量的墨水已经被排出时(当墨水消耗量到达预定量时),墨水从主罐10被供应到副罐35。在这个时候,通过在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之后供应上述提及的墨水的差别的供应量,可以对应着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来对副罐供应墨水。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是位置的检测。因此,如果有例如墨水排出量、液体馈送泵241的液体馈送量等等的检测错误的累积,那么检测错误的累积在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位置的时候就被消去。因此,可以避免检测错误的积聚,并且即使在打印车33的扫描操作期间也可以反复地执行墨水排出和墨水供应。
通过重复一系列这些操作,可以对应着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将墨水供应给副罐35而不用中断打印操作,并因此可以改善打印速度和打印效率。
这里,将参考图12和13描述第一传感器251和第二传感器301的布置是不同的实例。
图12的实例是具有距离移位部件205的支撑杆(摆动支轴)206的长度不同的检测部分205a、205b被设置于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被设置于打印车33的第一传感器251检测检测部分205a,且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二传感器301检测检测部分205b。
图13的实例是具有距离移位部件205的支撑杆(摆动支轴)206的长度相同的检测部分205a、205b被设置于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的实例。在这种情况下,被设置于打印车33的第一传感器251检测检测部分205a,且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二传感器301检测检测部分205b。
接下来,将描述在打印操作期间根据检测到的移位量C将被供应到副罐35的供应量(上述提及的差别的供应量)。
在检测到的移位量C等于或者小于对应于一个非常小的量以至于液体馈送泵241难以被驱动的预定的下限值的情况下,对应于预定的下限值的液体供应量被设为在打印操作期间当墨水被供给时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起的要被供应的差别的供应量。在检测到的移位量C等于或者大于预定的上限值的情况下,对应于预定的上限值的液体供应量将被设为在打印操作期间当墨水被供应时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起的要被供应的差别的供应量。
接下来,将参考图14和15(流程图)描述上述由控制部分500执行的操作。
首先,,在如图14所示的获得差别的供应量的差别的供应量检测处理中,打印车33被移至原始位置(步骤S1),执行被盖82a的盖住,副罐35的大气开放机构207被打开(步骤S2),且上述提及的大气开放填充处理被执行,在此墨水从主罐10被供应到副罐35同时液面被电极引脚208a和208b检测到(步骤S3)。
在那之后,副罐35的大气开放机构207被关闭(步骤S4),打印车33被移动,并因此移位部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在此打印车33处于大气开放位置)(步骤S5)同时借助于线性编码器90检测打印车33的移动量。然后,当移位部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大气开放位置)(参见图11A)时基于打印车33的位置,打印车33的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参见图11B)被计算出来(步骤S6)。
值得注意的是,如上面所述的,对应于当大气开放填充处理已经被完成时所获得的位置和完全填充满的位置之间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打印车移动量已经被获得。然后,通过在抵消对应的位移量的方向上将打印车33移动这个打印车移动量,可以将打印车移动至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然后,通过利用这个打印车移动量,可以在步骤S6中计算出打印车33的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
接下来,打印车33被移至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步骤S7),且然后,在步骤S8中,液体馈送泵241被向反方向驱动且墨水从副罐35被吸出。然后,在移位部件205经过第一传感器251之后(步骤S9中的是)(参见图11C),液体馈送泵241被进一步向反方向驱动,且然后在通过液体馈送泵241将预定量的墨水进一步从副罐35被吸出之后被停止(步骤S10)。
然后,液体馈送泵241被向前驱动且墨水从主罐10被供给到副罐35(步骤S11)。然后,当第一传感器251再次检测到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时(步骤S12),例如驱动液体馈送泵241的时间段或者驱动液体馈送泵241的转动的总数的测量(计数)被开始(步骤S13)。然后,液体馈送泵241被进一步向前驱动以便供应至副罐35的墨水供应被继续。然后,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时(步骤S14中的是)(参见图11D),液体馈送泵241被停止,且同样,驱动液体馈送泵241的时间段或者驱动液体馈送泵241的总转数的测量(计数)被停止(步骤S15)。
由于在步骤S13和步骤S15中的测量(计数)的开始和停止,总的液体供应量(作为差别的供应量)作为例如从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时(步骤S12)到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时(步骤S14)的驱动液体馈送泵241的时间段或者驱动液体馈送泵241的总转数被计算出来。
然后,当如此计算出的总的液体供应量等于或者小于上述提及的预定的下限值时,预定的下限值作为差别的供应量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步骤S16和S17)。当如此计算出的总的液体供应量等于或者大于上述提及的预定的上限值时,预定的上限值作为差别的供应量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步骤S16和S17)。当如此计算出的总的液体供应量大于上述提及的预定的下限值并小于预定的上限值时,计算出的总的液体供应量作为差别的供应量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步骤S16和S17)。
因此,根据实施例,在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即处于完全填充满位置的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被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处,打印车33被停止。然后,液体(墨水)从主罐10被供应到副罐,且对应于移位部件205的位移量(C)的从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时到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的差别的供应量被检测并被储存。
接下来,将参考图15描述在打印操作期间供应墨水的处理。首先,副罐35中的墨水消耗量被计算出来(步骤S31)。墨水消耗量的这个计算可以从对为了形成图像而从记录头34排出的墨滴的数目以及在打印操作期间作为空排操作被排出的墨滴的数目计数,并将给定的对应的墨滴的墨水量与如此计数所得的墨滴的数目相乘被计算地获得。在下文中这种计算总的墨水排出量的方法可以被称为“软计数”。当如上所述的从记录头34将墨水吸出的清洗操作作为维持和恢复操作被执行时,在用于清洁的吸引中的墨水消耗量(吸引量)是预先确定的,并因此,确定的吸引量可以被加到软计数的结果以便获得最终总的墨水排出量。
然后,在步骤S32中,判定从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处的给定的副罐35中的墨水量和上述提及的墨水消耗量计算出的副罐35中的墨水剩余量是否已经到达预定量。当墨水剩余量已经到达预定量时(步骤S32中的是),液体馈送泵241被向前驱动,且墨水从主罐10被供应至副罐35(步骤S33)。在这个时候判定第一传感器251是否已经检测到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步骤S34)。然后,当第一传感器251已经检测到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时(步骤S34中的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的墨水的差别的供应量被进一步供应到副罐35。因此,可以对应着完全填充满的位置用墨水填充副罐35。
在那之后,液体馈送泵241被停止,且上述提及的墨水消耗量的计算值被重置。
因此,即使在打印操作期间,也可以对应着完全填充满的位置用墨水填充副罐35,而不用使打印车33返回到原始位置。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副罐35具有根据副罐35中的液体(墨水)剩余量来改变其位置的移位部件205。第一检测部分251被设置于打印车33,用于检测移位部件205到达预定的第一位置。第二检测部分301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用于检测移位部件205到达预定的第二位置。第一位置是这样的,即当移位部件205位于第一位置时副罐35中的液体剩余量小于当移位部件205位于第二位置时副罐35中的液体剩余量。对应于由第一检测部分251检测到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置和由第二检测部分301检测到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置之间的移位量C的差别的供应量被检测并被储存。然后,控制部分500被设置用于执行以下控制,即当液体从主罐10被供应到副罐35而没有使用第二检测部分301时,在第一检测部分251已经检测到移位部件205之后,液体的差别的供应量被供应到副罐。因此,即使在打印车33正在移动的同时,也可以从主罐10向副罐35供应适当量的液体,并因此,可以提高打印速度。
这里,给出了还用将第二传感器301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而不是仅通过使用被设置于打印车33的第一传感器251来执行检测的原因。
首先,当副罐35被墨水完全填充满时,移位部件205的位置可能依据环境改变。然而,因为第一传感器251只可以检测一点的位置,所以无法通过安装在打印车33上的第一传感器251来确定变化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传感器251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通过将打印车33移至大气开放位置和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来检测可以由于环境改变而引起的变化量变为可能。
也就是说,可以检测两点之间之间的移位量C,该两点即固定在打印车33上的检测点(第一点)和由于移动打印车33而使得检测位置可变的检测点(第二点),可以作为驱动液体馈送泵241的时间段或者总转数被检测,或者两点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线性编码器90或者诸如此类被检测。因此,可以依据环境来执行墨水供应量的控制。
更进一步地,当传感器、编码器或者诸如此类被设置以检测移位部件205所有的移位时,可能会引起传感器或者编码的额外费用,进一步地,打印车33的尺寸可能会增加,并因此,图像形成设备的尺寸可能会增加。
更进一步地,液体馈送泵241的液体馈送量(供应量或者吸引量)可能会依据环境、老化、液体馈送泵241等等的每一个特定产品的部分/组件的尺寸的参差不齐(scattering)或者诸如此类而发生变化。因此,有益的是获得到达由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二传感器301检测的检测位置所必需的泵供应量,该位置可能依据环境而变化。当第二传感器301没有被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且泵供应量只受液体馈送泵241的驱动量控制时,由于泵供应量的过度或者不足引起的故障可能会出现。因此,通过将第二传感器301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可以确保控制中的安全性。
接下来,将参考图16A、16B和16C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16A、16B和16C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检测对应于由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置和由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置之间的移位量C的差别的供应量。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16A中所示,打印车33被移至第二传感器301检测移位部件205的位置。然后,液体馈送泵241从移位部件205位于大气开放位置(参见图11A)或者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参见图11D)的这个状态被反向驱动。然后,当第一传感器251由于液体馈送泵241的反向驱动以及由此墨水从副罐35被吸出而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液体馈送泵241被停止(图16B)。然后,如图16C所示,打印车33被移动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然后,通过线性编码器90测量打印车33从图16B的位置到图16C的位置的移动量。因此,在移位部件205位于大气开放位置(参见图11A)的状态或者移位部件205位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参见图11D)的状态和通过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参见图11C)(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的状态之间的挠性薄膜203的移位量或者移位部件205的移位量被检测,且对应于移位量的差别的供应量被测量。
如此获得的作为移位量或者差别的供应量的打印车33的移动量可以被使用如下。也就是说,在图11A的移位部件205的状态(大气开放位置)被获得之后,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上被移动对应于图11A的移位部件205的状态(大气开放位置)和图11C的移位部件205的状态(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之间的移位量的移动量。在那之后,液体馈送泵241被向反方向驱动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因此,可以获得图11C的移位部件205的状态(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然后,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2上被移动对应于从图11C的移位部件205的状态(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到图11D的移位部件205的状态(完全填充满的位置)的移位量的移动量。然后,液体馈送泵241被向前驱动直到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因此,可以获得图11D的移位部件205的状态(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因此,对应于通过只使用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副罐35被墨水填充满。
接下来,将参考图17、18和19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7是说明第三实施例的平剖面示意图。图18显示了湿度和移位部件205的位置(填充物开放量)之间的关系的一个实例。图19说明了第三实施例。
副罐35的挠性薄膜203的位置可以依据周围环境而改变。挠性薄膜203由于环境,例如湿度的改变而扩展或者紧缩。如图17和18所示,在为10%RH的低湿度时位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置是位置D的情况下,挠性薄膜203扩展且因此当湿度上升至80%RH的高湿度时移位部件205相应地将它的位置改变为位置E。
也就是说,图19所示的移位部件205的大气开放位置F和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由于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第一传感器251被设置在当挠性薄膜203在挠性薄膜203最大程度地收缩这样的预定环境下第一传感器251能够检测到移位部件205这样的位置。例如,第一传感器251被设置在即使在最低的湿度环境下也能够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D”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这样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7所示,在最低湿度环境下,移位部件205的位置“D”被判定为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这意味着如图17所示,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D”处的移位部件205(如虚线所示)被第二传感器301(如虚线所示)检测到(如上面参考图11D所述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移位部件205由于至副罐35的墨水供应而改变它的位置并因此到达完全填充满的位置“D”时,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且同时,第二传感器301也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即移位量C=0)。
另一方面,在高湿度环境下,移位部件205的位置“E”被判定为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这意味着如图17所示,位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E”的移位部件205(如实线所示)被第二传感器301(如实线所示)检测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移位部件205由于至副罐35的墨水供应而改变它的位置时,首先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且在那之后,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
在这个时候,移位部件205从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到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传感器205时的移位量C(max)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因此,在那之后,即使在打印操作期间,也可以通过将对应于从当移位部件205位于第一传感器251在此检测到移位部件251的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参见图19)时开始的移位量C的差别的供应量的墨水供应给副罐35来向副罐35供应适当量的墨水。因此,可以将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设置为适合于每一环境的位置。
更进一步地,再次测量(再次检测)移位量C的处理可以在如下所述的时间点被执行。例如,被配置成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湿度检测部分(未示出)被使用,且,当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的湿度差异从当移位量C在特定的时间点已经被检测到并被储存时检测到的湿度中被检测到时,移位量C被再次测量并被储存。
更进一步地,在副罐35的挠性薄膜203由于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扩展或者收缩的情况下,第一传感器251可以被设置在当挠性薄膜203在挠性薄膜203最大程度地紧缩的预定温度环境下时第一传感器251能够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这样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被配置成用于检测周围环境的温度检测部分(未示出)被使用,且,当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的温度差异从当移位量C在特定的时间点已经被检测到并被储存时检测到的温度中被检测到时,移位量C被再次测量并被储存。
更进一步地,可能存在移位部件205的移位位置“H”即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位置和移位部件205的移位位置“I”即预定量的墨水已经被消耗的位置,在打印操作期间,由于环境急剧改变,未预料到的误差,例如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的墨水排放量的检测中的误差、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的液体馈送量的检测中的误差,或者诸如此类的影响,在从图19所示的状态被倒转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墨水供应将在预定量的墨水的消耗被检测到之后被执行直到移位部件205到达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墨水供应将被继续而第一传感器251没有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因此,副罐35中的墨水量可能变得过度,从而导致对副罐35的损害,或者墨水的泄漏。
因此,当移位部件205已经到达位置“I”即墨水已经被消耗了通过排放量检测到的预定量的位置时,以及,当移位部件205尚未经过且因此尚未被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时,做出这种控制以致于墨水被进一步排出直到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且,在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之后,向副罐35供应对应于移位量C的量的墨水供应被执行。
在这个时候,当这些操作被重复预定次数时,打印操作被中断,打印车33再次被设置在完全填充满检测位置,且移位量C再次被检测(例如,图14中的流程)。
接下来,将参考图20、21A和21B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值得注意的是,图20说明了在打印车33的扫描操作期间副罐35中的压力变化,且图21A和21B说明了打印车33的扫描方向和移位部件205的倾斜角。
首先,当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和SD2上以往复的方式被移动时,打印车33的减速和加速在前进方向和返回方向之间改变移动方向(转向)的时刻被执行。因此,如图20所示,副罐35中出现压力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当墨水从液体馈送泵241被供应到副罐35时,由墨水被供应造成的压力和由打印车被移动造成的压力被同时施加到副罐35的内部。因此,副罐的内部中的负压的稳定性可能会被破坏。
因此,当墨水在打印车33的扫描操作(在主扫描方向SD1和SD2上移动)期间被供应到副罐35时,较佳的是当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或者SD2上匀速移动时,即在此由于打印车33的驱动而造成的压力变动的影响较小时,执行向副罐35供应墨水。当在打印车33匀速移动的同时执行向副罐35供应墨水时,与在打印车33被加速或者被减速的同时执行向副罐35供应墨水的情况相比较,移位部件205的移动量较小。因此,不可能会出现通过第一传感器251的错误检测。
更进一步地,向副罐35的挠性薄膜203压按并与其相接触的移位部件205的动作根据打印车33的运动方向而改变。也就是说,如图21A所示,在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上被移动同时,朝向挠性薄膜203的方向对被设置于移动方向侧的移位部件205施加力,其中移位部件205被压向挠性薄膜203并与挠性薄膜203相接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移位部件205的移动变得更小。另一方面,在远离挠性薄膜203的方向上对被设置于与移动方向SD2相反侧的移位部件205(参见图21B)施加力,其中移位部件205被压向挠性薄膜203并与挠性薄膜203相接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移位部件205的移动变得更大。
因此,当墨水被供应到副罐35同时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SD1或者SD2上移动时,当打印车正在移动的方向与挠性薄膜203(移位部件205)在副罐33上设置的所在的方向(参见图21A)一致时墨水被供应到副罐。因此,可以向副罐25供应墨水,在此即使在打印车33在主扫描方向上被移动的同时,副罐35中的负压也是稳定的。
接下来,将参考图22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值得注意的是,图22是说明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剖面平面图。
这里,线性编码器被作为第一传感器251使用。线性编码器260包括编码器刻度261和被配置成用于读出编码器刻度261的编码器传感器262。编码器刻度261被设置于移位部件205,且编码器传感器262被设置于打印车33。
因此,可以直接地测量距离(移位量)直到当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可以因此获得对应于副罐35的挠性薄膜203的移位的移位量C并因此可以检测副罐35中的墨水量。
接下来,将参考图23、24A、24B、25A和25B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值得注意的是,图23说明了根据第六实施例的移位部件205的各个移位位置。图24A和24B说明了检测差别的供应量的操作。图25A和25B说明了第六实施例的操作和功能。
首先负压的适当的范围Y(适当的负压范围)被定义为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墨水量上限值)“G”和移位部件205的供应开始位置(墨水量下限值)“I”之间的范围。在这个时候,移位部件205的大气开放位置“F”是移位部件205从完全填充满位置“G”被进一步打开的位置。
墨水在副罐35向大气开放(或者与大气连通)的状态下被供应到副罐35,然后将副罐35与大气分离,且移位部件205的位置通过第二传感器301被检测(大气开放位置“F”)(参见图11A)。由此,打印车35在主扫描方向SD1上被移动指定计数L(可以通过线性编码器90测量)(对应于大气开放位置“F”和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之间的移位量(参见图23))。然后,墨水从副罐35被吸入主罐10(向反方向馈送)直到第二传感器301再次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在这个时候,移位部件205相对于打印车33的移位位置被判定为大气开放位置“G”。因此,就如上所述,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副罐35中的固定的负压设置为移位部件205的相对于打印车33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而不会受部分/组件的尺寸或者诸如此类的参差不齐的累积的影响。更进一步地,在挠性薄膜203由于温度或者湿度而扩张或者收缩的情况下,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再次设置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来将副罐35中的固定的负压设置为移位部件205相对于打印车33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
为了这个目的,根据副罐35中的墨水剩余量改变它的位置的移位部件205;由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制成的固定于打印车33的用于检测移位部件205的第一传感器251;以及固定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二传感器301被设置。然后,如图24A和24B所示,移位部件205相对于打印车33位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并且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打印车33的位置401(参见图24A)和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打印车33的位置402(参见图24B)之间的差值“A”被储存在RAM503或者诸如此类中。然后,在打印操作期间,墨水排放量被测量(通过计数墨滴),且通过使用被储存的差值“A”控制并校正从主罐10至副罐35的墨水供应量。
也就是说,就如上所述,通过将第一传感器251设置于打印车33,即使是在打印操作期间也可以向副罐35供应墨水直到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更进一步地,由于将上述提及的差值“A”(对应于移位量“C”)转换为对应的总的墨水供应量(差别的供应量)、对应的墨水供应时间段、对应的驱动液体馈送泵241的总转数或者诸如此类,并由于向副罐35供应被转换的量的墨水,可以进一步向副罐35供应墨水至完全填充满的位置。
因此,就如上所述,通过再次设置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可以避免部分/组件的尺寸或者诸如此类的参差不齐的累积的影响,以及,由于温度和/或者湿度造成的挠性薄膜203的扩张/收缩的影响。更进一步地,通过具有指示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根据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的表,不需要再次设置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包括向大气开放副罐35。更进一步地,至于供应开始位置“I”(参见图23),它替代了在打印操作期间执行上述提及的用于测量直至供应开始位置“I”的整个墨水排放量(墨水消耗)的软计数,由于首先通过使用第一传感器251来检测移位部件205从而获得墨水排放量(墨水消耗),且然后通过软计数获得直至供应开始位置“I”的剩余的墨水排放量(墨水消耗),因此可以获得更高的精确度。这是因为考虑到通过液体馈送泵241的墨水供应量的检测中的参差不齐和由于软计数而造成的参差不齐,较佳的是宁可依赖于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精确度。
更进一步地,在第六实施例中,如图25A所示,至少两个检测区被设置在将要被第一传感器251检测的移位部件205的移位方向上。值得注意的是,移位部件205的移位方向包括移位方向S1和移位方向S2,其中,当副罐35中的液体(墨水)剩余量增加时移位部件在移位方向S1上移动,当副罐35中的液体(墨水)剩余量减少时移位部件205在移位方向S2上移动。
更进一步地,在移位方向上具有较大宽度的检测部分205A被设置,且检测部分205A的在移位方向S1上的一端(边缘)“a”以及在移位方向S2上的另一端(边缘)“b”分别被用作检测区“a”和“b”(参见图25A)。更进一步地,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检测区“a”时的移位部件205的移位位置被称为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1”,且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检测区“b”时的移位部件205的移位位置被称为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2”。
透射式光电传感器作为打印车33的第一传感器251被使用,且第一传感器251的位置被固定于打印车33。举例来说,就如上所述,移位部件205在移位方向上的(检测部分205A的)两个边缘“a”和“b”都被分别用作检测区“a”和“b”。也就是说,移位部件205在移位方向上具有厚度(或者宽度),且该厚度被如此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及的“检测部分205A”是为了清楚显示两个方向区“a”和“b”的目的而使用的。因此,被固定的第一传感器251可以检测移位部件205的两个边缘“a”和“b”。也就是说,当移位部件205在移位方向S2上移动时,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结果从“光透过”变为“光被阻挡”所在的区域是第一检测区(检测部分205A的检测区“b”),且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结果从“光被阻挡”变为“光透过”所在的区域是第二检测区(检测部分205A的检测区“a”)。
然后,如图25A所示,在墨水从主罐10被供应到副罐35而没有使用第二传感器301的情况下,当副罐35中的墨水剩余量变为预定的液体消耗量(对应于预定的消耗量检测位置“I”或者供应开始位置“I”)时墨水被供应到副罐35,其中在预定的液体消耗量处的墨水剩余量小于在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移位部件205的位置(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处的墨水剩余量。然后,这样的控制被执行: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检测区“a”(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1)开始,用于测量墨水消耗量以便确定供应开始位置“I”的软计数开始。另一方面,在开始向副罐35供应墨水之后,从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检测区“b”(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2)开始,差别的供应量的墨水的供应开始。
因此,当液体(墨水)被供应到副罐35时,通过使用从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2到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的差别的供应量,墨水被供应。当墨水从记录头34被排出时,从第一传感器251已经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开始时执行用于测量墨水消耗量的软计数,其中移位部件205位于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1。因此,在参考图25A描述的配置中,使用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结果的范围被生成。也就是说,在检测区“a”和“b”之间或者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1和H2之间的范围中,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结果可以被使用。因此,可以缩小通过使用差别的供应量来供应墨水的范围并从而缩小软计数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使用差别的供应量和软计数的结果来供应墨水分别具有相对较大量的参差不齐。因此,可以增加每一次的墨水供应量和每一次的墨水排放量,因此可以减少向副罐35供应墨水的次数的频率,并因此,可以延长液体馈送泵241的使用期限。
相比之下,在移位部件205的检测区是如图25B所示的一点的情况下,对于由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的移位部件205的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来执行通过使用差别的供应量和软计数的供应墨水。也就是说,当液体(墨水)被供应到副罐35时,墨水通过使用从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到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G的差别的供应量被供应。当墨水从记录头34被排出时,从第一传感器251已经检测到位于第一传感器检测位置H的移位部件205开始到移位部件205的供应开始位置I执行对于墨水消耗量的软计数。因此,与图25A所示的上述提及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用差别的供应量来供应墨水的范围扩大且软计数的范围扩大。并因此,考虑到差别的供应量的可能的参差不齐以及软计数的结果,可能必需考虑相对较大的余地。因此,与图25A的情况相比,可能需要减少每一次的墨水供应量和每一次的墨水排放量,相应地,向副罐35供应墨水的次数的频率可能会因此增加,并因此,液体馈送泵241的使用期限可能会被缩短。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对移位部件205具有两个检测区“a”和“b”的实例做出了描述。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本实例。如上面参考图22所述,移位部件205可以具有多点检测部分,例如线性编码器260的编码器刻度261。因此,副罐35中的墨水剩余量可以被线性地监控,并因此,可以只通过第一传感器251(作为线性编码器260)将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设置在填充的墨水超过完全填充满的过度填充位置处。更进一步地,即使在上述提及的清洗操作期间也可以向副罐35供应墨水。更进一步地,可以省略第二传感器301。更进一步地,可能存在打印以高覆盖率地或者诸如此类地被执行的情况,当从供应开始位置I开始供应墨水时,向副罐35供应墨水的速率可能不够快。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用线性编码器260或者诸如此类作为第一传感器251,向副罐35供应墨水可能会在到达供应开始位置I之前被执行。
这里,将参考图26描述布置第一传感器251和第二传感器301的另一个实例。
图26中所示的实例是具有不同的距离支撑轴206(摆动支轴)的长度的检测部分205a和205b被设置于副罐35的移位部件205,且检测部分205a和205b中的每一个都如图26所示地向下延伸。设置于打印车33的第一传感器251检测检测部分205a且设置于图像形成设备1的主体的第二传感器301检测检测部分205b。
值得注意的是,代替如上面参考图25A所述的将两个检测区“a”和“b”设置于移位部件205本身,当两个第一传感器被设置且这两个第一传感器分别在不同位置处检测到移位部件205时,类似的功能可以被获得。
接下来,将参考图27A和27B描述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图27A和27B说明了第七实施例。
这里,依据“由第二传感器301检测到的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和由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置之间的差别量”和“以下所描述的参差不齐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切换将被第一传感器251检测的移位部件205的位置(检测区)。
也就是说,如图27A所示,移位部件205的位置可能会改变例如分别表示“参差不齐+侧条件”的位置和表示“参差不齐-侧条件”的位置之间的距离X,这是由于例如部分/组件的尺寸或者诸如此类的参差不齐或者温度和/或者湿度的改变的条件。在这个时候,当第一传感器251和移位部件205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参差不齐的距离X大于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实线)和供应开始位置(虚线)之间的移位范围Y(X﹥Y)时,依据条件,第一传感器251可能无法在副罐35中的负压在对应于移位范围Y的适当的范围以内的时候检测移位部件205。
因此,如图27B所示,移位部件205具有检测部分205A,检测部分205A具有要被第一传感器251检测的两个检测区“a”和“b”,且两个检测区“a”和“b”之间的距离Z为X﹤Y﹢Z。因此,可能的是第一传感器251能够在副罐35中的负压在对应于移位范围Y的适当的范围以内的时候检测移位部件205,这是由于依据移位范围Y和参差不齐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两个检测区“a”和“b”被切换。也就是说,在X﹥Y的条件下,以及,当上述提及的“参差不齐+侧条件”出现时,检测区“b”被使用。另一方面,在X﹥Y的条件下,以及,当上述提及的“参差不齐-侧条件”出现时,检测区“a”被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作为移位部件205在移位方向上部分的宽度的两个边缘的两个位置(检测区)“a”和“b”被用于将通过第一传感器251被检测,因此可以提供利用简单配置以较低价格检测两个位置“a”和“b”的配置。更进一步地,可以通过设置该部分的宽度来轻松地设置要被检测的两个位置“a”和“b”之间的距离Z。
接下来,将参考图28描述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图28说明了第八实施例。
根据第八实施例,不使用在以上提及的实施例中的每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二传感器301,且只通过设置于打印车33的第一传感器251来检测供应开始位置(对于副罐35)和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然而,在第八实施例中,同样可能的是连同第一传感器251一起使用第二传感器301。
也就是说,如图28所示,检测部分205B被设置于在对应于供应开始位置(对于副罐35)和移位部件205的完全填充满的位置的移位方向上具有宽度的移位部件205。在检测部分205B的移位方向上的相对的边缘被分别用作检测区“a”和“b”。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检测部分205B的检测区“b”时开始向副罐35供应墨水。当第一传感器251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检测部分205B的检测区“a”作为判定移位部件205位于完全填充满的位置时停止向副罐35供应墨水。值得注意的是,移位部件205的检测部分205B的两个区域“a”和“b”的位置被设置为其中副罐35中的负压在适当的范围以内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配置和控制执行副罐35中的负压的管理。
因此,根据副罐35中的液体(墨水)剩余量改变其位置的移位部件205被设置于副罐35。如图25所示,打印车33具有检测至少两个或更多的移位部件205的检测区“a”和“b”的检测部分(251)。更进一步地,控制部分(500)以移位部件205在位置(I)和位置(G)之间改变其位置的方式控制向副罐35供应液体(墨水),其中至少两个或更多检测区中的一个(“b”)在位置(I)处通过检测部分(251)被检测,且至少两个或更多检测区中的另一个(“a”)在位置(G)处通过检测部分(251)被检测。因此,即使在打印车33正在移动的同时也可以从主罐10向副罐35供应适当数量的液体(墨水),并因此,可以提高打印速度。
接下来,将参考图29A、29B和29C描述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图29A、29B和29C说明了第九实施例。
在第九实施例中,移位部件205具有检测部分205C和205D。检测部分205C是由光阻隔材料制成的且检测部分205D是由具有光阻隔和光透射之间的中间的透射率的材料制成的。因此,由于第一传感器251是由透射式光电传感器制成的,因此可以检测到移位部件205的移位位置存在在以下范围中:第一范围(a)(参见图29A),在此检测部分205C和205D超出了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的中心(处于光透射状态);第二范围(b)(参见图29B),在此检测部分205C位于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的中心(光阻隔状态);以及第三范围(c)(参见图29C),在此检测部分205D位于第一传感器251的检测的中心(处于光半透射状态或者检测到预定的光透射率的状态)。
因此,根据第九实施例,可以通过使用第一传感器251和移位部件205确定移位部件205存在在第一范围(a)、第二范围(b)和第三范围(c)中的哪一个范围中,且在打印操作期间内,向副罐35供应墨水和停止向副罐35供应墨水的控制被执行,因此移位部件205被定位在第二范围(b)以内。
因此,根据第九实施例,即使在例如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电源刚刚被打开的时候,并因此移位部件205在负压的适当的范围以外(第二范围(b))的情况下,也可以判定移位部件205是否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以外或者是否在供应开始位置以内。出于这个目的,第一范围(a)被设置为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以外的位置(参见图29A),且第三范围(c)被设置为在供应开始位置以内的位置(参见图29C)。因此,安全系统被实现,因此可以检测到移位部件205在存在于第一范围(a)和第三范围(c)之间的第二范围(b)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可能的是对于第一传感器251,第一范围(a)对应于光透射状态且对于第一传感器251,第二范围(b)和第三范围(c)中的每一个范围对应于光阻隔状态。然后,执行控制以使得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的电源刚刚被打开的时候移位部件205将被无误地定位在完全填充满的位置(在第一范围(a)和第二范围(b)之间的界线处)。
例如,向副罐35供应墨水的上述提及的控制(处理)可以由包含在控制部分500中的计算机根据储存在ROM502中的程序执行。程序可以被加载到信息处理设备(主机600)上并被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1中。更进一步地,由于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和所结合的信息处理设备600,或者由于图像形成设备1和所结合的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安装有用于执行处理的信息处理设备600,可以配置图像形成系统。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具体揭示的实施例,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可以进行变化和修改。
本发明是基于2010年3月12日和2010年8月18日提交的第2010-056534号和第2010-182734号日本专利申请,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结合在本文中。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被配置成排出液滴;
副罐,所述副罐被配置成容纳将被供应到所述记录头的液体;
打印车,所述打印车被配置成运载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副罐;
主罐,所述主罐被配置成容纳将被供应到所述副罐的液体;以及
液体馈送部分,所述液体馈送部分被配置成将所述液体从所述主罐供应至所述副罐,其中
所述副罐具有移位部件,所述移位部件根据所述副罐中的所述液体的剩余量来改变所述移位部件的位置,
设置于所述打印车的第一检测部分,其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移位部件位于预定的第一位置,
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的第二检测部分,其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移位部件位于预定的第二位置,
当所述移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副罐中液体的剩余量小于当所述移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副罐中液体的剩余量,其特征在于,
检测并储存对应于所述移位部件被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所在的位置和所述移位部件被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所在的位置之间的所述移位部件的移位量的差别的供应量,且
设置被配置成执行控制的部分,以使得所述液体从所述主罐被供应到所述副罐而没有使用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时,在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移位部件之后以所述差别的供应量向所述副罐供应液体,其中
当要将所述液体从所述主罐供应至所述副罐而不使用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时,在液体消耗量达到预定液体消耗量的时候将所述液体从所述主罐供应至所述副罐,此时所述副罐中的所述液体的所述剩余量小于在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已经检测到所述移位部件的状态下的所述副罐中的所述液体的所述剩余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别的供应量的所述液体的供应是由所述移位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所需的驱动所述液体馈送泵的时间段所控制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别的供应量的所述液体的供应是由所述移位部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至所述第二位置所需的所述液体馈送泵的转数所控制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别的供应量的所述液体的供应是通过检测所述移位部件的移位量控制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设置被配置成检测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一个的温度/湿度检测部分,且
当所述温度/湿度检测部分的检测结果和阈值之间的差值等于或者大于预定值时,执行检测所述差别的供应量的操作。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是当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任何一个是预定值时,所述移位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位量落入预定范围以内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所述液体的量超过预定量时,执行从所述主罐供应所述液体至所述副罐而不使用所述第二检测部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如果即使当从所述记录头排出的所述液体的量变为等于或者大于预定量时所述第一检测部分也没有检测到所述移位部件,执行控制以使得所述液体被排出直到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移位部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控制所述记录头排出所述液体直到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移位部件的执行次数达到预定次数时,停止从所述记录头排出所述液滴的操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打印车正在执行扫描操作的同时,在所述打印车的扫描方向与所述副罐的所述移位部件相对于所述副罐存在的方向一致的时候,执行向所述副罐供应所述液体。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要检测所述差别的供应量时,所述液体从所述副罐被吸入所述主罐且所述移位部件改变所述移位部件的位置直到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移位部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部件在移位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检测区,
从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在所述副罐中的所述液体的所述剩余量较小侧上的所述移位部件的所述检测区的时候,开始计算所述液体消耗量,且
从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在所述副罐中的所述液体的所述剩余量较大侧上的所述移位部件的所述检测区的时候,开始以所述差别的供应量供应所述液体。
1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记录头,所述记录头被配置成排出液滴;
副罐,所述副罐被配置成容纳将被供应到所述记录头的液体;
打印车,所述打印车被配置成运载所述记录头和所述副罐;
主罐,所述主罐被配置成容纳将被供应到所述副罐的液体;以及
液体馈送部分,所述液体馈送部分被配置成将所述液体从所述主罐供应至所述副罐,其中
所述副罐具有移位部件,所述移位部件根据所述副罐中的所述液体的剩余量来改变所述移位部件的位置,
设置于所述打印车的第一检测部分,其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移位部件位于预定的第一位置,
设置于所述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的第二检测部分,其被配置成检测所述移位部件位于预定的第二位置,
当所述移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副罐中液体的剩余量小于当所述移位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副罐中液体的剩余量,其特征在于,
检测并储存对应于所述移位部件被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所在的位置和所述移位部件被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检测到所在的位置之间的所述移位部件的移位量的差别的供应量,且
设置被配置成执行控制的部分,以使得所述液体从所述主罐被供应到所述副罐而没有使用所述第二检测部分时,在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到所述移位部件之后以所述差别的供应量向所述副罐供应液体,其中
所述移位部件在移位方向上具有至少两个检测区,
根据所述第一检测部分和所述移位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参差不齐,切换要被所述第一检测部分检测的用于以所述差别供应量供应所述液体的所述移位部件的所述检测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两个检测区是所述移位部件在所述移位方向上的两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182734A JP5499989B2 (ja) | 2010-03-12 | 2010-08-18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182734 | 2010-08-18 | ||
PCT/JP2011/067564 WO2012023416A1 (en) | 2010-08-18 | 2011-07-25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068579A CN103068579A (zh) | 2013-04-24 |
CN103068579B true CN103068579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45607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39238.XA Active CN103068579B (zh) | 2010-08-18 | 2011-07-25 | 图像形成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605912B1 (zh) |
KR (1) | KR101532639B1 (zh) |
CN (1) | CN103068579B (zh) |
WO (1) | WO20120234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040526B2 (ja) * | 2011-06-03 | 2016-12-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19779B2 (ja) | 2011-12-08 | 2016-05-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WO2016132638A1 (ja) | 2015-02-17 | 2016-08-2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結晶パターン形成方法、圧電膜の製造方法、圧電素子の製造方法、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強誘電体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22167234A (ja) * | 2021-04-22 | 2022-11-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供給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26267A3 (en) * | 1993-05-26 | 1995-07-05 | Canon Kk |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
CN101434150A (zh) * | 2007-11-14 | 2009-05-20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 |
US7648230B2 (en) * | 2005-08-16 | 2010-01-1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nk supply device,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
CN102791490A (zh) * | 2010-03-12 | 2012-11-2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TE269788T1 (de) * | 1999-11-05 | 2004-07-15 | Seiko Epson Corp |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
JP2001162834A (ja) * | 1999-12-13 | 2001-06-19 | Canon Inc |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インク供給方法 |
JP2007136807A (ja) * | 2005-11-17 | 2007-06-07 | Canon Inc | インク供給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ATE498494T1 (de) * | 2006-09-29 | 2011-03-15 | Brother Ind Ltd | Flüssigkeitskartusche und flüssigkeitsentladungssystem |
JP4806616B2 (ja) * | 2006-09-29 | 2011-11-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JP2008265125A (ja) * | 2007-04-19 | 2008-11-06 |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5033647B2 (ja) * | 2007-06-20 | 2012-09-2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004771B2 (ja) * | 2007-11-22 | 2012-08-2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246585B2 (ja) * | 2008-05-14 | 2013-07-2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負圧再形成方法 |
-
2011
- 2011-07-25 EP EP11818058.7A patent/EP2605912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7-25 KR KR1020137003888A patent/KR101532639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7-25 WO PCT/JP2011/067564 patent/WO2012023416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7-25 CN CN201180039238.XA patent/CN10306857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26267A3 (en) * | 1993-05-26 | 1995-07-05 | Canon Kk |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
US7648230B2 (en) * | 2005-08-16 | 2010-01-19 | Fujifilm Corporation | Ink supply device,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
CN101434150A (zh) * | 2007-11-14 | 2009-05-20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设备 |
CN102791490A (zh) * | 2010-03-12 | 2012-11-21 | 株式会社理光 | 图像形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05912B1 (en) | 2016-06-29 |
EP2605912A1 (en) | 2013-06-26 |
CN103068579A (zh) | 2013-04-24 |
EP2605912A4 (en) | 2013-09-04 |
WO2012023416A1 (en) | 2012-02-23 |
KR20130038928A (ko) | 2013-04-18 |
KR101532639B1 (ko) | 2015-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2607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87489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59673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85793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5919779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77068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droplets | |
CN102555499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US8894169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for ejecting liquid droplets | |
JP580740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891991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and head tank | |
CN103068579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JP5246585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負圧再形成方法 | |
US8851596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recording head and head tank | |
US8474932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036038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