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0032B -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 - Google Patents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0032B
CN102780032B CN201210135388.7A CN201210135388A CN102780032B CN 102780032 B CN102780032 B CN 102780032B CN 201210135388 A CN201210135388 A CN 201210135388A CN 102780032 B CN102780032 B CN 1027800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solid electrolyte
state polymer
polymer
io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3538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0032A (zh
Inventor
横山知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0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00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0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0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65Solid electrolyt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duc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即使薄层化也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产生由断裂或枝状体生长造成的短路,并且即使在常温下离子导电性也很优异。本发明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含有锐钛型氧化钛、锂电解盐、和覆盖该钛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

Description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随着携带型个人电脑、数码相机等携带电子机器的发展,对于它们中所用的二次电池要求高能量密度化和充放电循环的长寿命化。此外,由于需要在医疗用电子机器或处于高温的车载用机器中搭载二次电池,因此对于安全性的要求也在提高。
迄今为止作为在电子机器中广泛利用的二次电池,已知有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等,搭载于从车载用到个人携带用电子机器中。近年来作为比以往的电池更高电压且更高容量密度的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得到实用化并被普及。
上述的二次电池中所用的电解质一般来说是酸或碱的水溶液,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为了避免锂与水的反应,使用有机电解液。但是,它们都是一旦泄露就会引起对搭载机器的损伤或对人体的药物灼伤、甚至引起冒烟·着火等的危险的液体,需要有用于避免泄露的设计或对使用环境的考虑。另外,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因充放电循环的反复进行而析出针状的锂金属(枝状体),一旦由此损伤电池的内部结构而短路,就有可能造成放热或破裂等重大的危险。所以,进行过用于应对这些考虑和担心的尝试。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过如下的凝胶电解质,其通过将二甘醇单甲基丙烯酸酯的硼酸酯及三甘醇单甲醚的硼酸酯的1/1(摩尔比)混合物、碳酸亚乙酯及碳酸二乙酯的1/1(体积比)混合溶剂、LiBF4和聚合引发剂混合而得的溶液流入一对不锈钢电极之间,在密闭容器内以65℃保持2小时而得。
例如,专利文献2中,公开过如下的离子导电性固体电解质膜,其通过加入丙烯酸2-氰基乙酯单体70g、聚合溶剂(丙酮)163g、自由基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和链转移剂(月桂基硫醇)而进行反应后,使反应液析出,进行提纯、干燥,向所得的聚(丙烯酸2-氰基乙酯)中,混合LiClO4的丙酮溶液,经过溶剂除去、减压干燥而得。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102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9703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凝胶电解质会因加热或加压使溶剂渗出而产生着火或破裂,针状的枝状体扩展而损伤间隔件、产生放热或着火等,存在无法根本性地解决着火的危险性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有机固体电解质存在如下的问题,即,常温下的离子电导率低而需要薄层化或软化点以上的温度,因薄层化而使强度不足从而导致由断裂的产生造成的短路,因加温状态下的充放电而产生枝状体。
发明内容
所以,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即使薄层化也具有足够的强度,不会产生由断裂或枝状体生长造成的短路,并且即使在常温下离子导电性也很优异。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利用以含有锂电解盐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将锐钛型氧化钛覆盖而成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如下所述。
[1]一种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含有锐钛型氧化钛、锂电解盐和覆盖所述锐钛型氧化钛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
[2]根据[1]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中,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是聚偏氟乙烯。
[3]根据[1]或[2]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中,相对于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与所述锐钛型氧化钛的混合物的总质量,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含量为2.5~20质量%。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中,相对于所述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总质量,所述锐钛型氧化钛的含量为20~90质量%。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中,所述锂电解盐含有LiN(SO2CF3)2及LiN(SO2C2F5)2中的至少一方。
[6]一种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及锂电解盐混合而制备混合溶液的工序;
在所述混合溶液中分散锐钛型氧化钛而制备混合分散液的工序;以及
通过将所述混合分散液涂布于基材,再加热而除去所述混合分散液中所含的溶剂,从而制作层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工序。
[7]根据[6]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工序:
将所述层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从所述基材剥离、粉碎,得到表面由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覆盖了的锐钛型氧化钛的粉体的工序;
将所述粉体压接而得到颗粒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工序。
[8]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以及配置于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或者利用[6]或[7]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剖面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在表背面分别形成有电极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离子电导率的算出结果的曲线图。
其中,1、12...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层,2...粒子,3...含有锂电解盐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11...正极,11’...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而且,本发明并不受以下的实施方式限制,可以在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而实施。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包含锐钛型氧化钛、锂电解盐、和覆盖该锐钛型氧化钛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通过添加有锂电解盐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将无机氧化物的粒子间粘接,可以提高粒子间隙的离子电导率。通过将锂电解盐添加到聚合物中,聚合物的结晶度降低而离子电导率提高,而通过向此种聚合物中添加氧化钛的锐钛相结晶粒子,离子电导率会特别地升高。
〔无机氧化物〕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中作为无机氧化物包含锐钛型氧化钛。通过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作为无机氧化物包含锐钛型氧化钛,即使将电解质层薄层化,也会具有足够的强度,从而可以抑制在以往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中成为问题的由裂纹造成的短路的发生。
通过将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中所含的作为无机氧化物的氧化钛的晶相设为锐钛,常温区域中的离子电导率明显地上升,由此可以得到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虽然其原理并不确定,然而可以推测是因为,通过在极化了的无机氧化物的粒子与聚合物的界面捕捉阴离子,作为阳离子的锂离子就容易移动。
发现在作为无机氧化物使用锐钛型氧化钛后,在常温下与其他的无机氧化物(包括作为氧化钛的其他的晶相的金红石型。)相比,离子电导率提高十~数百倍。
作为氧化钛以外的无机氧化物,没有特别限定,然而由于在热力学及化学上稳定,因此优选举出硅、锆、铝、锗、镧、铬、镁、锂、镓、锌、及铁等的氧化物。氧化钛以外的无机氧化物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作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另外,也可以使用含有2种以上的上述元素的复合氧化物。
无机氧化物的形状或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为了将电解质层设为薄层,无机氧化物的平均粒径优选为所需的层厚以下,更优选为层厚的十分之一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百分之一以下。具体来说,在将电解质层设为50μm的情况下,通过使用500nm以下的粒子,可以获得均匀地分布有无机氧化物的强度优异的电解质层。
而且,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的测定是使用借助专用的测定装置的激光衍射式或动态光散射式等来进行的。
锐钛型氧化钛的含量相对于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总质量(100质量%)可以是20~90质量%,优选为24~90质量%,更优选为61~86质量%。在含量为上述范围内的情况下,可以兼顾锐钛型氧化钛中特别优异的离子电导性、和高温驱动中的对内部短路的高耐久性。
而且,上述的上限值(90质量%)是设想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锐钛型氧化钛的含量为2.5质量%、锂电解盐是相当于构成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单体的摩尔数的0.8倍的摩尔当量时的值。另外,上述的下限值(24质量%)是设想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锐钛型氧化钛的含量为20质量%、锂电解盐是相当于构成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单体的摩尔数的2.5倍的摩尔当量时的值。但是,由于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质量随着锂电解盐、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种类略有变化,因此上述的上限值及下限值并不受上述的设想的内容限制。
另外,在含有锐钛型氧化钛以外的无机氧化物的情况下,该无机氧化物的含量相对于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50~90质量%。如果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在体现出离子电导性的同时,获得即使薄层化也不会短路的程度的强度。
〔锂电解盐〕
作为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中所含的锂电解盐,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举出LiN(SO2CF3)2、LiBR4(R为苯基或烷基)、LiPF6、LiSbF6、LiAsF6、LiBF4、LiClO4、LiN(CN)2、LiC(CN)3、LiN(SO2C2F5)2、LiSO3CF3、LiSO3C6F9、LiSO3C8F17、LiN(CN)2、LiC(CN)3、及LiN(SCN)2。它们当中,由于热力学及化学上极为稳定,因此优选作为酰亚胺盐系的电解盐的LiN(SO2CF3)2及LiN(SO2C2F5)2中的至少一方。
锂电解盐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作为2种以上的混合物使用。
锂电解盐的含量相对于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7~70质量%,更优选为12~36质量%。如果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对复合化了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赋予优异的离子电导性,另外即使在高温下也可以保持足够的强度。
〔离子导电性聚合物〕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中所含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是粘结上述锐钛型氧化钛的物质。作为该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优选作为固有的性质具有离子导电性的聚合物及作为固有的性质不具有离子导电性的高熔点的聚合物中的至少一方。
以往被作为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大量使用的聚环氧乙烷如果不进行加温或加热则无法获得良好的离子导电性。但是,由于聚环氧乙烷的熔点为54~65℃,因此一旦加热到100℃以上就会软化。其结果是,环氧乙烷无法维持强度,从而产生由断裂造成的短路。另外,一旦聚环氧乙烷软化,就会在粒子的间隙中生长枝状体,从而因高温下的充放电而产生短路。
所以,通过使用高熔点的聚合物电解质,即使在高温环境(例如汽车内)中也不会软化而可以保持强度。其结果是,在上述的环境下也很难断裂,另外即使反复进行充放电循环,也可以抑制枝状体的生长,因此可以防止短路的产生。
一般来说,高熔点的聚合物在离子导电性方面差,然而通过将锂电解盐与锐钛型氧化钛组合,就可以实现常温下的高离子电导率及高温下的大强度。更具体地说,利用由锐钛型氧化钛的添加带来的离子电导率的提高,可以将离子电导率低的高熔点的聚合物作为粘结剂使用。所以,可以获得即使在高温环境下强度也很难降低、即使制成薄型也不会产生断裂或枝状体生长的牢固的电解质层。
作为可以用作上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高熔点的聚合物,由于在100℃以上的高温下也不会溶融或软化,不会产生由膜的断裂或枝状体造成的短路,因此优选熔点100℃以上的聚合物,更优选熔点120~170℃的聚合物。作为合适的上述高熔点的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举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苯 乙烯、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它们当中,由于比较容易获得、可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因此易于加工、并且强度优异,所以更优选聚偏氟乙烯。
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此外也可以使用上述所例示的高熔点的聚合物的共聚物等。
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含量相对于该聚合物与上述锐钛型氧化钛的混合物的总质量(100质量%)优选为2.5~20质量%,更优选为2.5~5.0质量%。如果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则离子电导率就会变得更高。
〔上述以外的成分〕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也可以含有除锐钛型氧化钛、锂电解盐及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以外的成分。作为此种成分,例如可以举出非晶态或结晶态的无机固体电解质粒子,然而并不限定于以上成分。
如此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即使薄层化也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不会产生由断裂或枝状体生长造成的短路、并且在常温下也具有足够的离子导电性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通过以无机氧化物的粒子作为主成分而构成,即使将电解质层设为薄层,也会保持高强度,可以抑制在以往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中导致问题的由电解质层的断裂造成的短路的产生。另外,通过存在于无机氧化物的粒子的空隙中的聚合物将粒子间粘接(粘结),可以进一步提高机械强度,并且通过向聚合物中添加锂电解盐,可以进一步提高粒子间隙的离子电导率。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制造方法]
用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方法包括: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及锂电解盐混合而制备混合溶液的工序(以下也称作“第一工序”)、在该混合溶液中分散锐钛型氧化钛而制备混合分散液的工序(以下也称作“第二工序”)、和通过将该混合分散液涂布于基材并加热而除去溶剂来制作层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工序(以下也称作“第三工序”)。
在上述第一工序中,首先在二甲替甲酰胺等溶剂中溶解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而制备聚合物溶液。另一方面,制备将锂电解盐溶解于碳酸亚乙酯等 溶剂中而得的锂电解质溶液。此后,通过将这些溶液混合,可以得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及锂电解盐的混合溶液。
对于上述混合溶液中的锂电解盐的含量(摩尔量),为了获得良好的离子电导率,相对于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的摩尔量,优选设为0.8倍量以上,为了进一步使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的状态稳定,更优选设为0.8~2.5倍量。作为混合方法,既可以将聚合物溶液与锂电解质溶液混合,也可以向聚合物溶液中直接添加锂电解质盐的粉末。
在上述第二工序中,将锐钛型氧化钛粉碎到所需的粒径,通过将所得的材料与上述第一工序中得到的混合溶液混合并分散,而制备混合分散液。作为上述分散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超声波照射,然而并不限于以上方法。
在上述第三工序中,首先将上述第二工序中得到的混合分散液涂布于基材。其后,通过加热基材而除去混合分散液中的溶剂成分,可以得到将锐钛型氧化钛粒子粘结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层。而且,作为上述基材,优选具有平滑的表面的耐热性优异的基材。作为此种基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板、玻璃板以及铝箔等。另外,涂布有混合分散液的基材的加热温度优选为90~130℃左右。
这里,上述第三工序中得到的层可以原样不变地作为电解质层使用,然而在想要制作成型性优异的颗粒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后续的第四工序的材料使用。在前者的情况下,作为第三工序中的涂布方法,由于可以获得均匀且薄的层,因此优选旋涂法或刮涂法等。另一方面,后者的情况下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也可以还包括以下工序:将上述的层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从上述基材中剥离粉碎、获得表面由上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覆盖了的锐钛型氧化钛的粉体的工序(以下也称作“第四工序”);和将该粉体压接而获得颗粒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工序(以下也称作“第五工序”)。通过使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还包括第四工序及第五工序,可以制作成型性优异的颗粒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在上述第四工序中,将上述第三工序中得到的层从基材剥离,将其粉碎。这样,就可以得到表面由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覆盖了的锐钛型氧化钛的 粉体(粒子)。作为上述的粉碎方法,例如可以举出用混合机粉碎、用玛瑙研钵磨碎,然而并不限定于以上方法。
在上述第五工序中,将上述第四工序得到的粉体(粒子)压接而制作颗粒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作为压接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向模具中填充上述粉体、在将模具的内部的气压减压后施加荷重而压接的方法,然而并不限定于以上方法。所用的模具的形状或尺寸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与所得的颗粒的形状匹配地适当地选择即可。对于压接时的温度,为了使粒子间的密合性良好,优选为聚合物的软化点以上的温度。
这里,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剖面的概略图。经过以上的第五工序得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层1如图1所示,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均匀地分布的粒子2的间隙中填充有含锂电解盐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3,利用该聚合物覆盖、粘结粒子2。
[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以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配置于正极及负极之间来形成。图2是表示在表背面分别形成有电极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概略图。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如图2所示,包含正极11、负极11’、和配置于正极11及负极11’之间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层12。
作为正极中所用的正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举出CuO、Cu2O、Ag2O、CuS、CuSO2、TiS、SiO2、SnO、V2O5、V6O13、VOx、Nb2O5、Bi2O3、CrO3、Cr2O3、MoO3、MoS2、WO3、SeO2、MnO2、Mn2O4、Fe2O3、FeO、Fe3O4、Ni2O3、NiO、及CoO2等金属化合物、以及聚吡咯及聚并苯(polyacene)等导电性高分子物质。
作为负极中所用的负极活性物质,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可以举出碱金属、碱合金、上述正极活性物质中所示的化合物、以及炭材料。作为它们当中的碱金属及碱合金,优选Li、Li-Al、Li-Mg及Li-Al-Ni等Li系。另外,在制作正极及负极的情况下,一般添加粘结剂或导电剂等,作为粘结剂或导电剂等使用的物质没有特别限制。
在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情况下,即使在常温区域中也可以获得足够的输出。另外,可以制成即 使在像汽车内那样高温环境下进行充放电也不用担心由枝状体造成的短路的安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可以适用于各种移动机器、特别是要求高温环境中的正常的工作的车载用移动机器中。
[实施例]
下面,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更具体的说明,然而本实施方式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及后述的比较例1~6中,研究了无机氧化物与离子电导率的关系。利用以下的方法制作出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层。
作为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使用了颗粒状的聚偏氟乙烯(PVdF〔商品名〕、Sigma-Aldrich Japan公司制)。将该颗粒溶解于二甲替甲酰胺中而制成聚合物溶液。将岸田化学公司(KISHIDA CHEMICAL Co.,Ltd.)制的LiN(SO2C2F5)2溶解于碳酸亚乙酯中,得到锂电解盐的1mol/L溶液,通过将其添加到上述的聚合物溶液并混合,得到锂电解盐及聚合物的混合溶液。而且,锂电解盐的添加量相对于聚偏氟乙烯的单体单元的摩尔量设为2.5倍量。
接下来,将关东化学公司(KANTO CHEMICAL CO.,INC)制的锐钛型氧化钛在玛瑙研钵中磨碎3小时以上,将其添加到上述的混合溶液中,利用超声波照射使之分散,得到混合分散液。将该混合分散液流延在基材(KOKUGO株式会社制的特氟龙(注册商标)板)上,通过加热到100℃并保持10小时而除去溶剂。这样,就得到将聚偏氟乙烯粘结到锐钛型氧化钛的粒子的层。将该层从基材剥离而用混合机粉碎,再用玛瑙研钵磨碎。这样,就得到表面由聚偏氟乙烯覆盖了的锐钛型氧化钛的粒子(粉体)。
在将上述粉体100mg填充到内径10.00mm的圆形的模具中,并将模具内部的气压减压后,施加5t/cm2的荷重,以140℃的压接温度压接1分钟。这样,就制作出直径10.00mm、厚0.5mm的圆盘状的颗粒(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
[比较例1~6]
除了作为无机氧化物的粒子,分别使用了金红石型氧化钛(比较例1)、Li0.33La0.56TiO3(比较例2)、LiTi2(PO4)3(比较例3)、Al2O3(比较例4)、Nb2O5(比较例5)及ZrO2(比较例6)取代锐钛型氧化钛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地制作出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的颗粒。
[锂离子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利用以下的方法测定出以上得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的颗粒(以下也简称为“电解质层”)的锂离子电导率。
首先,在电解质层的表背面形成电极。此时贴附以直径5.0mm的圆形冲裁的厚0.03mm的铟箔(图2)。
然后,将形成有电极的电解质层设置于测定电池中,测定交流阻抗。此时,将以0.01~1000000Hz的频率扫描时的复数阻抗绘制在将纵轴设为虚数成分、将横轴设为实数成分的复平面中,将平面中显现的半圆的直径作为电阻。
如果将上述电阻设为R(S),将电解质颗粒的厚度设为L(cm),将电极面积设为A(cm2),则离子电导率(S/cm)可以使用下式算出。
离子电导率=L/(R×A)
将实施例1及比较例1~6的离子电导率(锂离子电导率)的结果表示于下述表1中。
[表1]
无机氧化物 离子电导率(S/cm)
实施例1 锐钛型氧化钛 6.99×10-4
比较例1 金红石型氧化钛 6.96×10-8
比较例2 Li0.33La0.56TiO3 1.39×10-7
比较例3 LiTi2(PO4)3 9.17×10-8
比较例4 Al2O3 2.06×10-8
比较例5 Nb2O5 2.32×10-7
比较例6 ZrO2 7.34×10-7
[实施例2~5]
本实施例中,研究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种类与离子电导率的关系。利用以下的方法制作出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层。
首先,作为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准备了以下的材料。
·实施例2:PVdF(Sigma-Aldrich Japan公司制商品名、聚偏氟乙烯、熔点170℃)
·实施例3:PEO 4000(日油公司(NOF CORPORATION)制商品名、聚环氧乙烷、重均分子量4000、熔点64℃)
·实施例4:PEO 60000(Sigma-Aldrich Japan公司制商品名、聚环氧乙烷、重均分子量60000、熔点66℃)
·实施例5:SBR(JSR公司制商品名、苯乙烯丁二烯橡胶水性分散液、熔点作为使用上限温度为120℃)
而且,将上述的聚环氧乙烷溶解于碳酸二乙酯(关东化学公司制)中而制成10质量%的溶液。
向这些聚合物溶液或聚合物分散液中,溶解作为锂电解盐的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的摩尔数(以下简称为“单体摩尔数”。)的2.5倍当量浓度的LiN(SO2C2F5)2。继而,以使干燥后的聚合物的质量浓度相对于总质量(100质量%)达到5质量%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地添加关东化学公司制的锐钛型氧化钛的粒子,再利用超声波照射使该粒子分散。
将利用上述操作得到分散液在减压下以100℃加热干燥5小时左右而除去溶剂,将所得的固体物用玛瑙研钵粉碎。通过将粉碎后的粒子以620MPa压接,制作出φ10mm的药片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
而且,作为实施例2~5的比较对照用途,还制备了如下的材料,即,向所准备的上述4种聚合物溶液或聚合物分散液中溶解LiN(SO2C2F5)2后,不添加锐钛型氧化钛的粒子,除去溶剂而固体化。
将上述实施例2~5及它们的比较对照的离子电导率(锂离子电导率)的结果表示于下述表2中。而且,上述离子电导率的测定方法是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定方法。
[表2]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研究了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混合比率与离子电导率的关系。
以相对于锐钛型氧化钛粉末使PVdF达到2.5~20质量%的方式,添加PVdF的二甲替甲酰胺溶液,再添加单体摩尔数的2.5倍当量浓度的LiN(SO2C2F5)2。而且,还准备了未添加PVdF的体系。将如此得到的聚合物分散液在减压下以100℃加热干燥5小时左右而除去溶剂,将所得的固体物用玛瑙研钵粉碎。将粉碎后的粒子以620MPa压接成型,制作出φ10.00mm的药片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使用所得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定方法求出离子电导率(锂离子电导率)。将结果表示于下述表3中。
[表3]
混合比率(质量%) 锂离子电导率(S/cm)
0.0 1.03×10-8
2.5 2.95×10-5
5.0 6.99×10-4
10.0 9.88×10-6
15.0 3.52×10-6
20.0 3.50×10-6
根据表3可知,在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混合比率为5质量%左右时,显示出最高的锂离子电导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研究了锂电解盐的种类与离子电导率的关系。
以相对于PVdF的10质量%二甲替甲酰胺溶液达到单体摩尔数的2.5倍当量浓度的方式添加了锂电解盐。作为锂电解盐,使用了LiN(SO2C2F5)2、LiN(SO2CF3)2、LiPF6、及LiClO4这4种。向含有这些盐的聚合物溶液中添加了锐钛型氧化钛粉末。将如此得到的聚合物分散液在减压下以100℃加热干燥5小时左右而除去溶剂,将所得的固体物用玛瑙研钵粉碎。将粉碎后的粒子以620MPa压接成型,制作出φ10.00mm的药片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使用所得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利 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测定方法求出离子电导率(锂离子电导率)。将结果表示于下述表4中。
[表4]
支持电解盐→ LiN(SO2CF3)2 LiN(SO2C2F5)2 LiPF6 LiClO4
σLi(S/cm) 6.73×10-4 6.99×10-4 5.44×10-4 6.08×10-4
根据表4可以推测出,本发明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基本上不随着所添加的锂电解盐的种类而变化。但是,已知LiPF6等盐与大气中的水蒸气也会反应而放出有害的HF的性质。另外,已知LiClO4在溶解状态下显示出强腐蚀性。由此可知,作为锂电解盐,更优选在物理上(热分解等)、化学上(腐蚀等)都很稳定的LiN(SO2C2F5)2或LiN(SO2CF3)2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中,研究了锂电解盐的含量与离子电导率的关系。
将PVdF溶解于二甲替甲酰胺(关东化学公司制)中,制成10%溶液。以使溶剂的干燥后的聚合物的质量达到5质量%的方式,与实施例1同样,向其中添加关东化学公司制的锐钛型氧化钛的粒子,利用超声波照射使粒子均匀地分散在溶液中。向所得的分散液中,溶解相对于PVdF的单体摩尔数为0.2~3倍摩尔当量浓度的LiN(SO2C2F5)2。通过在将所得的混合物减压的同时以100℃加热,而除去溶剂,得到粒子由聚合物覆盖、粘结的复合体。将该复合体粉碎,填充到φ10.00mm的圆形的模具中,以620MPa的压力进行压接成型。在所得的成型体中形成电极,实施交流阻抗测定及直流的电阻测定。此后,根据这些测定结果算出离子电导率(锂离子电导率)。
将表示离子电导率的算出结果的曲线图表示于图3中。另外,将锂电解盐的添加量与离子电导率的实测值的对应表示于表5中。而且,表中的所谓“软化”是指在常温下塑性及粘性变强而无法进行离子电导率测定的状态。
[表5]
Li盐/单体(摩尔比率) σLi(S/cm)
0.2 1.26×10-6
0.4 1.37×10-6
0.8 2.02×10-6
1 1.12×10-6
1.25 3.17×10-6
1.5 7.79×10-6
1.75 4.84×10-6
2.5 6.99×10-6
3 软化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中,研究了锂电解盐的种类与电阻的关系。
分别准备了作为锂电解盐含有单体摩尔数的2.5倍摩尔当量浓度的LiN(SO2C2F5)2的PVdF的10质量%二甲替甲酰胺溶液、以及含有相同摩尔当量浓度的LiN(SO2C2F5)2的聚环氧乙烷(PEO 60000、重均分子量60000)的10质量%碳酸二乙酯溶液。
向这些聚合物分散液中,以使干燥后的聚合物的质量浓度相对于总质量(100质量%)达到5质量%的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地添加关东化学公司制的锐钛型氧化钛的粒子,利用超声波照射使该粒子分散。
将利用上述操作得到的分散液在减压下以100℃加热干燥5小时左右而除去溶剂,将所得的固体物用玛瑙研钵粉碎。通过将粉碎后的粒子以620MPa压接,制作出φ10.00mm的药片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
使用这些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层,形成在电解质的两面具备Li金属箔电极的电池,在150℃的高温槽中进行1mA/cm2(恒电流)的直流通电试验。
将该直流通电试验的数据(150℃保持下的保持时间与直流电阻的关系)表示于下述表6中。
[表6]
使用了聚环氧乙烷的试样中,在4小时左右电阻值达到0.1Ω以下,视为发生了短路。将测定后的电池在惰性气体气氛下分解,其结果是,电解质药片的机械的强度明显降低。对此可以认为是因为,在150℃下聚环氧乙烷发生液状化,受到为了确保电极与电解质的接触而设于电池中的弹簧的弹性压力,锐钛型氧化钛的粒子发生流动,因此Li金属电极间短路。另一方面,在使用了PVdF的试样中,在8小时后与通电开始时相比电阻值停留在上升10%左右。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中,研究了药片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压接时的压力。
在作为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PVdF的分散液中,作为锂电解盐溶解了单体摩尔数的2.5倍当量浓度的LiN(SO2C2F5)2。继而,以使干燥后的 聚合物的质量浓度相对于总质量(100质量%)达到5质量%的方式,添加锐钛型氧化钛的粒子,利用超声波照射使该粒子分散。
将利用上述操作得到的分散液在减压下以100℃加热干燥5小时左右而除去溶剂,将所得的固体物用玛瑙研钵粉碎。
将如此制备的粉碎物填充到压模中,以100~720MPa的压力压接(冲压)1分钟,得到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冲压成型体。在室温下测定出这些以各种压力形成的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锂离子电导率)。将测定结果表示于下述表7中。
[表7]
根据表7可知,通过至少以480MPa以上的冲压压力压接,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会显示出良好的锂离子电导率。

Claims (8)

1.一种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特征在于,含有锐钛型氧化钛、锂电解盐和覆盖所述锐钛型氧化钛的熔点100℃以上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中,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是聚偏氟乙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中,相对于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与所述锐钛型氧化钛的混合物的总质量,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的含量为2.5~20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中,相对于所述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总质量,所述锐钛型氧化钛的含量为20~9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其中,所述锂电解盐含有LiN(SO2CF3)2及LiN(SO2C2F5)2中的至少一方。
6.一种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将熔点100℃以上的离子导电性聚合物及锂电解盐混合而制备混合溶液的工序;
在所述混合溶液中分散锐钛型氧化钛而制备混合分散液的工序;以及
通过将所述混合分散液涂布于基材,再加热而除去所述混合分散液中所含的溶剂,从而制作层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工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包括以下工序:
将所述层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从所述基材剥离、粉碎,得到包含表面由所述离子导电性聚合物覆盖了的锐钛型氧化钛的粉体的工序;
将所述粉体压接而得到颗粒状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工序。
8.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正极、负极、以及配置于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或者利用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CN201210135388.7A 2011-05-11 2012-05-02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 Active CN1027800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5926 2011-05-11
JP2011105926A JP2012238444A (ja) 2011-05-11 2011-05-11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0032A CN102780032A (zh) 2012-11-14
CN102780032B true CN102780032B (zh) 2016-10-19

Family

ID=47124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35388.7A Active CN102780032B (zh) 2011-05-11 2012-05-02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929428B2 (zh)
JP (1) JP2012238444A (zh)
CN (1) CN1027800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2504A2 (ko) * 2011-06-30 2013-01-03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신규한 폴리머 전해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JP2016025020A (ja) * 2014-07-23 2016-0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極複合体、リチウム電池および電極複合体の製造方法
WO2016095769A1 (zh) * 2014-12-19 2016-06-23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离子电导率测试装置及采用其的测试方法
CN107408729B (zh) * 2015-09-17 2020-08-25 株式会社东芝 二次电池用复合电解质、二次电池及电池包
WO2018006016A1 (en) * 2016-06-30 2018-01-04 Wildcat Discovery Technologies, Inc. Solid electrolyte compositions
US10461360B2 (en) 2016-06-30 2019-10-29 Wildcat Discovery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de compositions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WO2018098176A1 (en) 2016-11-23 2018-05-31 Wildcat Discovery Technologies, Inc. Solid electrolyte composition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11993710B2 (en) 2017-06-30 2024-05-28 Wildcat Discovery Technologies, Inc. Composite solid state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ion battery containing the same
CN111653820B (zh) 2018-02-11 2021-04-30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一种固态电解质及其应用
US11183682B2 (en) 2018-08-31 2021-11-23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Llc Spinel lithium titanium oxide (LTO) nanowire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TWI806196B (zh) * 2021-10-18 2023-06-21 芯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態電解質薄膜、其製造方法以及包括固態電解質薄膜的電池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2705A (zh) * 1999-09-02 2002-10-02 锂能技术公司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05660B2 (ja) 1997-03-28 2007-11-07 Tdk株式会社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の製造方法、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CN1155134C (zh) * 1997-07-15 2004-06-23 索尼株式会社 非水基电解质二次电池
JPH11213753A (ja) * 1997-11-21 1999-08-06 Jsr Corp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とそれを用いた非水電池
JP3724960B2 (ja) * 1998-10-19 2005-12-07 Tdk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4799776B2 (ja) * 2000-08-22 2011-10-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解質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化学電池
KR100373325B1 (ko) 2000-12-05 2003-02-25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타이타니아 나노입자를 충전시킨 고분자 전해질 및 그제조방법
JP2002280072A (ja) * 2001-03-19 2002-09-27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無機/有機複合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を組み込んだ電池
JP4198524B2 (ja) * 2003-05-19 2008-12-17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フィルム
AU2004256669C1 (en) * 2003-07-14 2009-09-24 Fujikura Ltd.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ter an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using same
KR100609693B1 (ko) * 2004-04-24 2006-08-0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리튬 단이온 전도 무기 첨가제를 포함하는 리튬이차전지용 복합 고분자 전해질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320687C (zh) * 2003-12-30 2007-06-06 李奇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聚合物电解质隔膜的超高比能量锂电池
CN101040401A (zh) * 2004-08-17 2007-09-19 株式会社小原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固体电解质
JP4968061B2 (ja) * 2005-02-04 2012-07-0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表示素子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006252878A (ja) * 2005-03-09 2006-09-21 Nippon Zeon Co Ltd イオン伝導性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JP4820104B2 (ja) 2005-03-18 2011-1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ゲル電解質および二次電池
JP2007280658A (ja) * 2006-04-04 2007-10-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高分子固体電解質
JP4985959B2 (ja) 2006-06-12 2012-07-2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有機固体電解質及びこれを用いた2次電池
EP1868260B1 (en) 2006-06-12 2011-01-1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Organic solid electrolyte and secondary battery containing the same
EP2118948A1 (en) * 2007-03-05 2009-11-18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 A material, in particular for use in electrochemical cells or supercapacitors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uch a material
WO2009078263A1 (ja) * 2007-12-14 2009-06-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4497B2 (ja) * 2008-06-23 2014-1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オン伝導性組成物
CN101938013B (zh) * 2009-06-30 2014-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聚合物锂二次电池
JP5667753B2 (ja) * 2009-08-25 2015-02-12 株式会社東芝 非水電解質電池、それに用いる活物質、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池パック
CN102005611A (zh) * 2010-10-21 2011-04-06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72705A (zh) * 1999-09-02 2002-10-02 锂能技术公司 固体聚合物电解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88770A1 (en) 2012-11-15
US9929428B2 (en) 2018-03-27
JP2012238444A (ja) 2012-12-06
CN102780032A (zh) 2012-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80032B (zh) 固态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及其制造方法、锂离子二次电池
Liu et al. Tandem interface and bulk Li-ion transport in a hybrid solid electrolyte with microsized active filler
Ban et al. A high-performance and durable poly (ethylene oxide)-based composite solid electrolyte for all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y
Inoue et al. Are all-solid-state lithium-ion batteries really safe?–verification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with an all-inclusive microcell
Zhao et al. A sustainable and rigid-flexible coupling cellulose-supported poly (propylene carbonate) polymer electrolyte towards 5 V high voltage lithium batteries
Hao et al. Oxygen vacancies lead to loss of domain order, particle fracture, and rapid capacity fade in lithium manganospinel (LiMn2O4) batteries
CN101981727B (zh) 多孔膜以及二次电池电极
Liu et al. High-safety symmetric sodium-ion batteries based on nonflammable phosphate electrolyte and double Na3V2 (PO4) 3 electrodes
Chen et al. Enhanced Li storage performance of LiNi0. 5Mn1. 5O4–coated 0.4 Li2MnO3· 0.6 LiNi1/3Co1/3Mn1/3O2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
CN102403509B (zh) 电池电极、制备所述电池电极的方法、非水电解质电池、电池组、和活性材料
EP3787074A1 (en) Composite particles for anode active material and anode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Wa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magnesiophilic scaffolds for reduced passivation toward high-rate Mg metal anodes in a noncorrosive electrolyte
Jeddi et al.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effective polymer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 membrane for high performanc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N101478039B (zh) 一种聚吡硌包覆磷酸铁锂的制备方法
CN103947019B (zh) 负极活性物质、蓄电装置以及负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
CN107863553B (zh) 基于互穿网络结构聚合物电解质的固态锂离子电池
CN106785029B (zh) Pluronic嵌段共聚物基水凝胶电解质及其应用
CN108630981A (zh) 复合电解质、二次电池、电池包及车辆
CN104956529B (zh)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极、使用所述电极的锂二次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KR101611403B1 (ko) 고분자 코팅층으로 표면개질된 황화물계 고체전해질 입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고체전지
CN106981683B (zh) 锂电池用可生物降解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8264A (zh) 非水电解液电池
Chen et al. Gel electrolyte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WO2013153693A1 (ja) 硫化物固体電池用の固体電解質、電極、それらを用いた硫化物固体電池、およ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222096B2 (ja) 全固体電池用電解質膜及びそれを含む全固体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