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70689B -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70689B
CN102770689B CN201180010902.8A CN201180010902A CN102770689B CN 102770689 B CN102770689 B CN 102770689B CN 201180010902 A CN201180010902 A CN 201180010902A CN 102770689 B CN102770689 B CN 1027706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output
bearing
rotating machine
electric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1090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70689A (zh
Inventor
佐田夏木
新智夫
矢田裕贵
西鹤智昭
土田充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70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70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70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F16H3/72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with at least two dynamo electric machines for creating an electric power path inside the gearing, e.g. using generator and motor for a variable power torque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 B60K6/4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apparatus, components or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ssembly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of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60K6/445Differential gearing distribu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7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a secondary drive, e.g. regulating motor, in order to vary speed continuous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F16H37/06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 F16H37/08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 F16H37/0833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 F16H37/084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with a plurality of driving or driven shaf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with differential gearing with 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orque between two or more intermediate shafts, i.e. with two or more internal power paths at least one power path being a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i.e. CVT
    • F16H2037/0866Power split variators with distributing differentials, with the output of the CVT connected or connectable to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8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of gearings with membe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57/082Planet carri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475/00Planetary gear transmission systems or components
    • Y10S475/90Brake for input or output shaf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19Gearing
    • Y10T74/19014Plural prime movers selectively coupled to common outpu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1Elements
    • Y10T74/2186Gear cas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Retarders (AREA)
  • Arrangement Of Transmission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输入部件;旋转电机;将传递到上述输入部件的扭矩分配传递至上述旋转电机和分配输出部件的动力分配装置;以能将传递到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扭矩朝车轮侧输出的方式设置的输出齿轮;以及从径向内侧支承上述分配输出部件而使之能够旋转的输出轴承。上述动力分配装置整体在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径向内侧与上述分配输出部件在轴向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且上述动力分配装置的齿圈在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内周面与该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上述输出齿轮在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与该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上述输出轴承与上述输出齿轮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与发动机驱动连结;旋转电机;动力分配装置,该动力分配装置将传递到输入部件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旋转电机和分配输出部件;以及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以能够将传递到分配输出部件的扭矩朝车辆侧输出的方式设置。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那样的混合动力车辆,已知有例如下述日本特开2000-217205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在该日本特开2000-217205号公报所记载的装置中,如该日本特开2000-217205号公报的图2及图4所示,作为动力分配装置(行星齿轮单元13)的输出旋转要素的齿圈(R)在形成为圆筒状的分配输出部件的内周面与该分配输出部件形成为一体,分配输出部件经由沿径向延伸的凸缘状的连结部件与以包围输入部件(输出轴12)的方式形成的套筒状部件(输出轴14)连结。套筒状部件相对于分配输出部件在轴向上配置于发动机侧、且配置于径向内侧,在套筒状部件的在轴向上靠发动机侧的端部,作为输出齿轮的反转驱动齿轮(15)形成于该套筒状部件的外周面。
壳体(10)内的旋转部件亦即旋转电机(电动发电机16)的转子、分配输出部件需要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等非旋转部件旋转,因此,上述部件分别由转子轴承、输出轴承支承。此处,在日本特开2000-217205号公报所记载的混合动力装置中,输出轴承配置在壳体与套筒状部件之间,转子轴承配置在壳体与旋转电机的转子轴之间。分配输出部件经由与该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形成的齿圈以及动力分配装置的其他旋转要素与旋转电机的转子轴连结,并且经由连结部件与套筒状部件连结。由此,分配输出部件经由旋转电机的转子轴及转子轴承、以及套筒状部件及输出轴承由壳体支承而能够旋转。此时,由于输出轴承以与直径比较小的套筒状部件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配设,因此能够使用直径比较小的输出轴承,由此能够降低输出轴承的成本,并能够降低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整体的制造成本。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0-217205号公报所记载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动力分配装置、输出轴承以及输出齿轮在轴向上的不同位置以规定间隔排列配置。伴随着这样的配置,动力分配装置以及输出齿轮占有遍及轴向的广阔范围的空间。因此,存在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扩大这样的问题。并且,由于输出轴承以与套筒状部件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配设,因此同样一体形成于套筒状部件的外周面的输出齿轮的轴向位置受输出轴承制约。因此,输出齿轮的轴向位置的自由度降低,相对于输出齿轮配置于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各结构的轴向位置的自由度也降低。因此,从这点出发,成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易于扩大的结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期望实现能够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与发动机驱动连结;旋转电机;动力分配装置,该动力分配装置将传递到上述输入部件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上述旋转电机和分配输出部件;以及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以能够将传递到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扭矩朝车轮侧输出的方式设置。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输出轴承,该输出轴承配置于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径向内侧,该输出轴承从径向内侧支承上述分配输出部件而使上述分配输出部件能够旋转。上述动力分配装置的整体在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径向内侧与上述分配输出部件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并且,上述动力分配装置的齿圈在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内周面与该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上述输出齿轮在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与该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上述输出轴承与上述输出齿轮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另外,在本申请中,“驱动连结”是指两个旋转要素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作为包含该两个旋转要素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状态、或者该两个旋转要素以能够经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传动部件传递驱动力的方式连结的状态的概念而使用。
并且,“旋转电机”作为包含马达(电动机)、发电机(generator)以及根据需要发挥马达以及发电机双方的功能的电动发电机中的任一个的概念而使用。
并且,在本申请中,两个部件在某一方向上“重叠”是指两个部件分别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在该方向上的配置位于相同位置的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动力分配装置的整体在分配输出部件的径向内侧与分配输出部件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因此能够在轴向将动力分配装置配置在分配输出部件所占有的空间内。并且,由于在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一体地设置有输出齿轮,因此也能够在轴向将输出齿轮配置在分配输出部件所占有的空间内。因此,能够将动力分配装置以及输出齿轮收纳于分配输出部件所占有的空间内,从而能够缩短分配输出部件、动力分配装置以及输出齿轮所占有的空间的轴向长度。
并且,对分配输出部件进行支承以使该分配输出部件能够旋转的输出轴承配置于分配输出部件的径向内侧,因此,能够以轴向位置不受输出轴承的制约的方式将输出齿轮一体地设置于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即,能够提高输出齿轮的轴向位置的自由度。因此,即便在为了较高地维持分配输出部件的轴心精度而以支承该分配输出部件的轴向端部的方式配置输出轴承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输出齿轮以与输出轴承在轴向上在相同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能够将输出齿轮靠分配输出部件的轴向端部配置。由此,即便是对于相对于输出齿轮配置于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各结构,也能够将这些结构靠分配输出部件的轴向端部配置。因此,易于将配置于输出齿轮的下游侧的各结构配置于轴向的适当位置。
综上,能够有效地缩短分配输出部件、动力分配装置、输出齿轮以及配置于输出齿轮的下游侧的各结构所占有的空间的轴向长度。因而,能够提供一种可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转子轴承,该转子轴承支承上述旋转电机的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差动齿轮装置,该差动齿轮装置具有差动输入齿轮,将传递到该差动输入齿轮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多个上述车轮;以及反转齿轮机构,该反转齿轮机构具有与上述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上述差动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该反转齿轮机构以上述第一齿轮和上述第二齿轮一体旋转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齿轮与上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在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输出轴承作为第一输出轴承配备,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转子轴承,该转子轴承支承上述旋转电机的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以及第二输出轴承,该第二输出轴承以在与上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在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支承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输出轴承与上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在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旋转电机作为第一旋转电机配备,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电机,该第二旋转电机配置在与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不同的轴上,上述输出齿轮与上述第二旋转电机驱动连结。
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也可以形成为: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转子轴承,该转子轴承支承上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差动齿轮装置,该差动齿轮装置具有差动输入齿轮,将传递到该差动输入齿轮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多个上述车轮;以及反转齿轮机构,该反转齿轮机构具有与上述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上述差动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该反转齿轮机构以上述第一齿轮和上述第二齿轮一体旋转的方式形成,上述第二齿轮与上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经由反转齿轮机构以及差动齿轮装置将传递到分配输出部件的输入部件的扭矩(发动机扭矩)朝车轮侧传递。
并且,在该结构中,反转齿轮机构的第二齿轮与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通常,反转齿轮机构的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多隔开较窄的间隔在轴向排列配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转子轴承以及由该转子轴承支承而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电机的转子在轴向上接近形成有输出齿轮的分配输出部件侧配置。因此,由于能够使第一旋转电机接近分配输出部件侧配置,因此也考虑到第一旋转电机的配置,能够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
在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第一齿轮的轴向长度设定得比上述输出齿轮的轴向长度长,以使得上述第一齿轮中的不与上述输出齿轮啮合的部分亦即非啮合部在轴向上位于上述输入部件与上述发动机连结的一侧的方式设定上述第一齿轮与上述输出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上述第一齿轮与上述第二旋转电机驱动连结。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形成为输出齿轮和第二旋转电机驱动连结的结构,上述输出齿轮以能够将传递到分配输出部件的扭矩朝车轮侧输出的方式设置,其中,有时采用输出齿轮和以能够将第二旋转电机的扭矩输出的方式设置的齿轮(以下称作“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双方与反转齿轮机构所具有的第一齿轮啮合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通常,第二旋转电机多输出用于驱动车辆的大的辅助扭矩,因此,如果对能够从输出齿轮朝第一齿轮传递的扭矩的最大值与能够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朝第一齿轮传递的扭矩的最大值进行比较,多将后者设定为大的值。与此相伴,多将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的轴向长度设定得比输出齿轮的轴向长度长。进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意欲在抑制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的同时将第二旋转电机输出的扭矩毫无浪费地有效地朝第一齿轮传递,则将第一齿轮的轴向长度设定为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的轴向长度相等,因此,第一齿轮的轴向长度设定得比输出齿轮的轴向长度长。
根据该结构,以上述的第一齿轮以及输出齿轮的在轴向的长度设定为前提,能够有效地利用在轴向上靠发动机侧且在径向距输入部件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的空的空间,将第一齿轮中的相对于输出齿轮的剩余部分亦即非啮合部配置于该空的空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将传递到分配输出部件的扭矩以及第二旋转电机的扭矩双方朝反转齿轮机构以及车轮侧传递,并且能够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
在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中,也可以构成为:上述输出轴承作为第一输出轴承配备,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转子轴承,该转子轴承支承上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以及第二输出轴承,该第二输出轴承以在与上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在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支承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输出轴承与上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对分配输出部件进行支承而使该分配输出部件能够旋转的第二输出轴承、与对第一旋转电机的转子进行支承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的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因此,与第二输出轴承和转子轴承配置于轴向上的不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较,至少能够将第二输出轴承与转子轴承所占有的空间的轴向长度缩短第二输出轴承与转子轴承相互重叠配置的量。并且,与此相伴,能够使由第二输出轴承支承而能够旋转的分配输出部件、与由转子轴承支承而能够旋转的第一旋转电机的转子在轴向上相互接近配置。因此,能够大幅缩短第一旋转电机以及分配输出部件所占有的空间的轴向长度。由此,也考虑到第一旋转电机的配置,能够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
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壳体,该壳体收纳上述输入部件、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上述第二旋转电机、上述动力分配装置、上述分配输出部件以及上述输出齿轮,上述壳体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承壁;以及与该支承壁一体地形成且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筒状部,上述第二输出轴承以与上述筒状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上述转子轴承以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与壳体所具有的支承壁一体地形成的筒状部的内外周面分别以与该内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有转子轴承和第二输出轴承,由此,容易适当地实现转子轴承与第二输出轴承在轴向重叠配置的结构。并且,通过使壳体内的用于配置转子轴承与第二输出轴承的部位共通化,能够简化壳体的结构而降低制造成本。
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具有齿轮部和爪部,该爪部构成为能够以规定的支点为中心进行摆动,在上述爪部与上述齿轮部卡合的状态下,该锁止机构使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旋转强制停止,上述齿轮部在上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且在与上述输出齿轮的在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与上述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爪部与锁止机构所具有的齿轮部卡合,能够使分配输出部件的旋转强制停止而禁止车轮旋转。因此,能够对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赋予用于使车辆维持完全停止状态的驻车锁止功能。
此时,通过采用将齿轮部设置于与输出齿轮的在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结构,能够不与输出齿轮干涉地将齿轮部一体地设置于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由此,能够将齿轮部收纳于动力分配装置、输出齿轮以及分配输出部件所占有的空间内,能够在抑制轴向长度的扩大的同时构成锁止机构。
附图说明
从以下的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能够清楚本发明的特征、优点、技术以及产业意义,其中,对相同或相似的要素标注相同或相似的标号。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概要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在与轴向正交的面上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轴向展开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车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是能够将发动机E以及旋转电机MG 1、MG2的双方作为驱动力源利用而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用的驱动装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形成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与横置于车辆的发动机E邻接配置并且与发动机E的输出轴Eo的轴向连结的结构、是FF(Front Engine Front Drive)车辆用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构成所谓的2马达分离类型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具备:与发动机E驱动连结的输入轴I;具有第一转子Ro 1的第一旋转电机MG 1;将传递到输入轴I的发动机E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第一旋转电机MG 1和分配输出部件21的动力分配装置PT;以及以能够将传递到分配输出部件21的扭矩朝车轮W侧输出的方式设置的输出齿轮22。并且,第二旋转电机MG 2经由反转齿轮机构C与分配输出部件21以及输出齿轮22驱动连结。在这样的结构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特征在于动力分配装置PT、分配输出部件21和输出齿轮22的配置结构、以及对输出齿轮22和分配输出部件21进行支承而使之能够旋转的轴承61的配置结构。
即,如图3以及图4所示,动力分配装置PT以其整体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与分配输出部件21在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动力分配装置PT的齿圈R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内周面21b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设置,输出齿轮22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设置。并且,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具备输出轴承61,该输出轴承61配置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从径向内侧对该分配输出部件21进行支承而使之能够旋转,该输出轴承61与输出齿轮22在轴向重叠配置。通过上述特征性的配置结构的组合,实现能够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实施例中,两个部件在某一方向上“重叠”是指两个部件分别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在该方向上配置于相同位置的部分。
1、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以及图3所示,输入轴I与发动机E驱动连结。此处,发动机E是通过燃料的燃烧而被驱动的内燃机,例如能够使用汽油机、柴油机等公知的各种发动机。在本例中,输入轴I经由减振器D与发动机E的曲轴等发动机输出轴Eo驱动连结。另外,也可以适当形成为输入轴I除了经由减振器D之外还经由离合器等与发动机输出轴Eo驱动连结的结构,或者不经由减振器D、离合器等而直接与发动机输出轴Eo驱动连结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I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输入部件”。
第一旋转电机MG 1具有:固定于壳体2的第一定子St 1;以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第一定子St 1的径向内侧的第一转子Ro 1。第一转子Ro 1与动力分配装置PT的太阳轮S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结。第一旋转电机MG 1能够起到接受电力的供给而产生动力的作为马达(电动机)的功能,和接受动力的供给而产生电力的作为发电机(generator)的功能。因此,第一旋转电机MG 1与未图示的蓄电装置电连接。在本例中,作为蓄电装置使用蓄电池。另外,作为蓄电装置也可以使用电容器。在本例中,第一旋转电机MG 1主要作为发电机发挥功能,利用经由动力分配装置PT输入的输入轴I(发动机E)的扭矩进行发电,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或者供给用于驱动第二旋转电机MG 2的电力。但是,当车辆高速行驶时、发动机E起动时等,第一旋转电机MG 1有时作为进行牵引驱动而输出驱动力的马达发挥功能。
第二旋转电机MG 2具有:固定于壳体2的第二定子St 2;以及以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该第二定子St 2的径向内侧的第二转子Ro 2。第二转子Ro 2以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一体旋转的方式与该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驱动连结。第二旋转电机MG 2能够起到接受电力的供给而产生动力的作为马达(电动机)的功能,和接受动力的供给而产生电力的作为发电机(generator)的功能。因此,第二旋转电机MG 2也与作为蓄电装置的蓄电池电连接。在本例中,第二旋转电机MG 2主要作为对用于使车辆行驶的驱动力进行辅助的马达发挥功能。但是,当车辆减速时等,第二旋转电机MG 2有时作为将车辆的惯性力作为电能再生的发电机发挥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分配装置PT是与输入轴I配置在同轴上的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即,动力分配装置PT具有以下三个旋转要素:支承多个小齿轮的行星架CA、分别与上述小齿轮啮合的太阳轮S、以及齿圈R。太阳轮S与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第一转子Ro 1的第一转子轴31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结。行星架CA与输入轴I以一体旋转的方式驱动连结。齿圈R与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动力分配装置PT所具有的上述三个旋转要素的旋转速度的顺序为太阳轮S(第一旋转要素)、行星架CA(第二旋转要素)以及齿圈R(第三旋转要素)。其中,“旋转速度的顺序”是从高速侧朝低速侧的顺序、或者从低速侧朝高速侧的顺序中的任一个,根据构成动力分配装置PT的行星齿轮机构的旋转状态,能够形成任一个顺序,但在任一情况下旋转要素的顺序都不发生变化。
分配装置PT将传递到输入轴I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第一旋转电机MG 1和分配输出部件21。在动力分配装置PT中,输入轴I与按照旋转速度的顺序处于中间的行星架CA驱动连结。并且,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第一转子Ro 1与按照旋转速度的顺序处于一方侧的太阳轮S驱动连结,按照旋转速度的顺序处于另一方侧的齿圈R与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中,发动机E的正方向的扭矩经由输入轴I传递到按照旋转速度的顺序处于中间的行星架CA,第一旋转电机MG 1所输出的负方向的扭矩经由第一转子轴31传递到按照旋转速度的顺序处于一方侧的太阳轮S。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负方向的扭矩作为发动机E的扭矩的反力承受单元(反力受け)发挥功能,由此,动力分配装置PT将经由输入轴I传递到行星架CA的发动机E的扭矩的一部分分配至第一旋转电机MG 1,将相对于发动机E的扭矩衰减后的扭矩经由齿圈R传递到分配输出部件21。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输出部件21是以包围动力分配装置PT的径向外侧的方式设置的近似圆筒状的部件。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内周面21b,动力分配装置PT的齿圈R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并且,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输出齿轮22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分配装置PT的齿圈R与输出齿轮22一体地形成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内外周面。由此,经由动力分配装置PT的齿圈R传递至分配输出部件21的扭矩能够经由输出齿轮22朝车轮W侧输出。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还具备反转齿轮机构C。反转齿轮机构C使输出齿轮22的旋转方向反转,并且将从该输出齿轮22输出的扭矩进一步朝车轮W侧传递。该反转齿轮机构C构成为具有反转轴41、第一齿轮42以及第二齿轮43。第一齿轮42与输出齿轮22啮合。并且,第一齿轮42在与输出齿轮22的在周方向上的位置的不同的位置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啮合。第二齿轮43与后述的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所具有的差动输入齿轮46啮合。因而,反转齿轮机构C使输出齿轮22以及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的旋转方向反转,并且将传递到输出齿轮22的扭矩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 2的扭矩朝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传递。
并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还具备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具有差动输入齿轮46,将传递到该差动输入齿轮46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多个车辆W。在本例中,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为使用相互啮合的多个锥齿轮的差动齿轮机构,对经由反转齿轮机构C的第二齿轮43传递到差动输入齿轮46的扭矩进行分配,并分别经由车轴O传递到左右两个车轮W。另外,此时,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使第二齿轮43的旋转方向反转,并将该反转后的旋转传递到车轮W。由此,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在前进行驶时使车轮W朝与输入轴I(发动机E)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将与输入轴I(发动机E)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 2相同方向的扭矩传递到车轮W而使车辆行驶。
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形成为分别具备如下四个轴的四轴结构:第一轴A1,输入轴I、动力分配装置PT以及第一旋转电机MG 1配置于该第一轴A1;第二轴A2,第二旋转电机MG 2配置于该第二轴A2;第三轴A3,给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配置于该第三轴A3;以及第四轴A4,反转齿轮机构C配置于该第四轴A4。上述第一轴A1、第二轴A2、第三轴A3以及第四轴A4相互平行地配置。并且,在图示例中,第一轴A1、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以从轴向观察连结第一轴A1、第二轴A2以及第三轴A3的线形成三角形的方式配置,从轴向观察,第四轴A4配置于该三角形的内部。
2、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各部的机械结构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各部的机械结构进行说明。上述的输入轴I、第一旋转电机MG 1、第二旋转电机MG2、动力分配装置PT、分配输出部件21、输出齿轮22、反转齿轮机构C以及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被收纳于壳体2内。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2构成为能够分割成壳体主体2a、安装于该壳体主体2a的轴向一侧(图3中的右侧,下同)的前罩2b、以及安装于壳体主体2a的轴向另一侧(图3中的左侧,下同)的后罩2c。上述壳体主体2a、前罩2b以及后罩2c使用螺栓等紧固部件相互紧固固定。
在壳体主体2a主要收纳有第一旋转电机MG 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 2。并且,在形成于壳体主体2a与前罩2b之间的收纳空间P主要收纳有输入轴I、动力分配装置PT、分配输出部件21、输出齿轮22、反转齿轮机构C以及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壳体主体2a具备:以至少覆盖第一旋转电机MG 1以及第二旋转电机MG 2的外周的方式形成为异形筒状的壳体周壁3;以及堵塞该壳体周壁3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的中间支承壁7。壳体周壁3与中间支承壁7一体地形成。并且,前罩2b具备:以至少覆盖动力分配装置PT、分配输出部件21、输出齿轮22、反转齿轮机构C以及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的外周的方式形成为异形筒状的间隔壁10;以及堵塞该间隔壁10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开口的端部支承壁4。间隔壁10与端部支承壁4一体地形成。后罩2c形成为具有与壳体周壁3的外形对应的形状的大致平板状部件,并堵塞壳体主体2a的壳体周壁3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开口。
端部支承壁4具有至少沿径向延伸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径向以及周方向延伸。在端部支承壁4形成有轴向的贯通孔,插通于该贯通孔的输入轴I贯通端部支承壁4而插入壳体2内。端部支承壁4在输入轴I的周围具备朝轴向另一侧(从端部支承壁4观察成为收纳空间P侧的动力分配装置PT侧)突出的圆筒状(凸台状)的轴向突出部5。并且,端部支承壁4还在轴向突出部5的径向外侧的、从该轴向突出部5隔开规定间隔的位置具备同样朝轴向另一侧突出的圆筒状(凸台状)的轴向突起部6。上述轴向突起部5以及轴向突起部6与端部支承壁4一体地形成。
中间支承壁7具有至少沿径向延伸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径向以及周方向延伸。在中间支承壁7形成有轴向的贯通孔,插通于该贯通孔的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第一转子轴31贯通中间支承壁7而在收纳空间P内与动力分配装置PT的太阳轮S连结。中间支承壁7在第一转子轴31的周围具备朝轴向一侧(从中间支承壁7观察成为收纳空间P侧的动力分配装置PT侧)突出的圆筒状(凸台状)的轴向突出部8。该轴向突出部8与中间支承壁7一体地形成。因而,在本例中,与端部支承壁4一体地形成的轴向突出部5以及轴向突出部6、和与中间支承壁7一体地形成的轴向突出部8以在收纳空间P内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支承壁7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支承壁”,该中间支承壁7的轴向突出部8相当于本发明中的“筒状部”。
如图3所示,在后罩2c的成为壳体2的内部侧的轴向一侧的端面安装有泵罩2d。泵罩2d以从轴向一侧与后罩2c抵接的状态借助螺栓等紧固部件紧固固定于后罩2c。在后罩2c与泵罩2d之间形成有泵室,在该泵室内配置有油泵55。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这样的油泵55使用具有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内接型的齿轮泵。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与输入轴I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管状的泵驱动轴54驱动油泵55的内转子。进而,由油泵55排出的油通过形成于泵驱动轴54以及输入轴I的内径部的轴内油路52被供给至动力分配装置PT、多个齿轮以及多个轴承等,对上述部件进行润滑以及冷却。泵罩2d具备朝轴向一侧(成为壳体2的内部侧的第一旋转电机MG 1侧)突出的圆筒状(凸台状)的轴向突出部9。轴向突出部9与泵罩2d一体地形成。
输入轴I是用于将发动机E的扭矩输入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内的轴,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轴向一侧的端部连结有发动机E。此处,输入轴I以贯通壳体2的状态配设,并在端部支承壁4的轴向一侧经由减振器D与发动机E的发动机输出轴Eo以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减振器D是使发动机输出轴Eo的扭转振动衰减、并将该发动机输出轴Eo的旋转传递到输入轴I的装置,能够使用各种公知的减振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减振器D构成为具有在轴向对称且随着从输入轴I趋向径向外侧而轴向的宽度变窄的形状。输入轴I经由第一滚针轴承69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端部支承壁4的轴向突出部5。并且,在端部支承壁4与输入轴I之间配置有用于抑制油朝轴向一侧(减振器D以及发动机E侧)漏出的油封59。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第一转子轴31形成为在内径部具有轴向的贯通孔的管状,输入轴I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插入于该第一转子轴31的贯通孔。此时,输入轴I经由第二滚针轴承70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第一转子轴31。
在输入轴I的轴向中央部具有从该输入轴I沿径向延伸的凸缘部51。凸缘部51与输入轴I一体地形成。凸缘部51通过连结于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第一转子轴31的太阳轮S与端部支承壁4的轴向突出部5之间而连结于动力分配装置PT的行星架CA。端部支承壁4的轴向突出部5以及太阳轮S分别经由第一推力轴承67以及第二推力轴承68与凸缘部51的轴向两侧抵接。即,在凸缘部51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与轴向突出部5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之间,以与二者接触的方式配设有第一推力轴承67。并且,在凸缘部51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面与太阳轮S的轴向一侧的端面之间,以与二者接触的方式配设有第二推力轴承68。
第一转子轴31是用于将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扭矩输入至动力分配装置PT的太阳轮S(或者将传递到太阳轮S的扭矩输入至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轴,如图3以及图4所示,该第一转子轴31在轴向一侧的端部与太阳轮S花键连结。第一转子轴31经由第一转子轴承63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中间支承壁7的轴向突出部8。并且,第一转子轴31在与第一转子轴承63的在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在本例中为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经由第二转子轴承64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泵罩2d的轴向突起部9。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包围第一转子轴31的周围的方式配设有用于检测第一旋转电机MG 1的第一转子Ro 1的旋转相位的旋转传感器57。旋转传感器57在轴向上以与泵罩2d以及第二转子轴承64邻接的方式配置在泵罩2d以及第二转子轴承64的轴向一侧。作为这样的旋转传感器57能够使用解析器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转子轴承63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转子轴承”。
以包围太阳轮S以及行星架CA的方式在太阳轮S以及行星架CA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分配输出部件21。分配输出部件21是占据收纳空间P的轴向的大致整体的圆筒状部件。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内周面21b,动力分配装置PT的齿圈R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齿圈R在轴向上形成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中央部。在本例中,分配输出部件21在其内周面21b具有两个轴向的阶梯部23、24。此处,内周面的“轴向的阶梯部”是形成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轴向上的规定位置的、在该位置处分配输出部件21的内径变化的部分。在轴向处于上述两个阶梯部23、24之间的部分的内径小于相对于上述两个阶梯部23、24分别位于轴向外侧的部分的内径。进而,在该小径部分的分配输出部件21的内周面21b形成有齿圈R。由此,动力分配装置PT以其整体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在轴向重叠的方式配置。
分配输出部件21在轴向的多处(在此为两处)以相对于壳体2能够旋转的状态被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输出部件21经由在其轴向两端部配置于该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的第一输出轴承61以及第二输出轴承62以相对于壳体2能够旋转的状态被支承。更具体而言,分配输出部件21在轴向一侧的端部由配置在其内周面21b的轴向一侧的大径部与端部支承壁4的轴向突出部6之间的第一输出轴承61支承而能够旋转。并且,分配输出部件21在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由配置在其内周面21b的轴向另一侧的大径部与中间支承壁7的轴向突出部8之间的第二输出轴承62支承而能够旋转。这样,分配输出部件21相对于在收纳空间P内以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的端部支承壁4的轴向突出部6与中间支承壁7的轴向突出部8由两个输出轴承61、62从径向内侧支承而能够旋转。通过采用以这种方式从径向内侧支承分配输出部件21的结构,与从径向外侧支承分配输出部件21的结构相比,能够使两个输出轴承61、62小径化。
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形成有输出齿轮22。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齿轮22例如并不是形成于直径较小的套筒状部件(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217205号公报的图4等),而是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其中,套筒状部件经由其他部件与分配输出部件21在径向连结、并且以包围输入轴I的方式形成。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配输出部件21由两个输出轴承61、62从径向内侧支承,因此,形成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的输出齿轮22的轴向位置不会受到两个输出轴承61、62的限制。因此,在这样的结构中,存在输出齿轮22的轴向位置的自由度非常高的优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齿轮22以靠近分配输出部件21的轴向一侧(发动机E侧)的端部配置那样的位置设定而形成。由此,相对于输出齿轮22配置于动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反转齿轮机构C、第二旋转电机MG 2、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等各结构也能够靠近轴向一侧(发动机E侧)配置。另外,在上述那样的输出齿轮22的位置设定中,输出齿轮22与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同样配置在轴向一侧端部的第一输出轴承61在轴向重叠配置。由此,与分配输出部件21、第一输出轴承61、输出齿轮22在轴向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缩短供分配输出部件21、第一输出轴承61、输出齿轮22配置的空间的轴向长度。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的轴向另一侧(中间支承壁7侧)的端部形成有驻车齿轮82。驻车齿轮82与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驻车齿轮82与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同样配置在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第二输出轴承62在轴向重叠配置。由此,与分配输出部件21、第二输出轴承62、驻车齿轮82在轴向排列配置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缩短供分配输出部件21、第二输出轴承62、驻车齿轮82配置的空间的轴向长度。该驻车齿轮82构成驻车锁止机构81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驻车锁止机构81具有构成为能够以规定的摆动支点84为中心进行摆动的锁止部件83,在该锁止部件83一体地形成有爪部85。利用未图示的凸轮机构等使锁止部件83以及爪部85在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摆动,在爪部85与驻车齿轮82啮合而爪部85与驻车齿轮82卡合的状态下,驻车锁止机构81使分配输出部件21的旋转强制停止。另一方面,在爪部85未与驻车锁止机构82啮合而爪部85与驻车齿轮82解除卡合的状态下,驻车锁止机构81容许分配输出部件81的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驻车齿轮8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齿轮部”,驻车锁止机构81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锁止机构”。
第二转子轴36是用于将第二旋转电机MG 2的驱动力输入至与轴部件38一体地形成的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的轴,如图3所示,在轴向一侧的端部,其内周面与轴部件38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的外周面花键连结。一体旋转的第二转子轴36以及轴部件38在轴向的多个位置经由多个轴承以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壳体2。并且,虽然未图示,但以包围第二转子轴36的方式设置有用于检测第二旋转电机MG 2的第二转子轴Ro 2的旋转相位的解析器等旋转传感器。
构成反转齿轮机构C的第一齿轮42以及第二齿轮43分别与反转轴41一体地形成。由此,反转轴41、第一齿轮42以及第二齿轮43一体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齿轮43相对于第一齿轮42配置于轴向另一侧。并且,反转轴41在轴向的多处(在此为两处)以相对于壳体2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壳体2。在本例中,反转轴41在轴向一侧的端部经由第一反转轴承65以相对于壳体2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壳体2,在轴向另一侧的端部经由第二反转轴承66以相对于壳体2能够旋转的状态支承于壳体2。支承第一齿轮42的第一齿轮支承部件44在第一反转轴承65的轴向另一侧与第一反转轴承65邻接配置,支承第二齿轮43的第二齿轮支承部件45在第二反转轴承66的轴向一侧与第二反转轴承66邻接配置。另外,第二齿轮43的齿数设定为比第一齿轮42的齿数少。能够根据车辆特性等适当设定并变更第一齿轮42与第二齿轮43的传动比(齿数比)。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一齿轮42与输出齿轮22以及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双方啮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旋转电机MG 2基本上输出用于驱动车辆的比较大的辅助扭矩,因此,如果能够对从输出齿轮22传递到第一齿轮42的扭矩的最大值与能够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传递到第一齿轮42的扭矩的最大值进行比较,则后者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中,为了能够进行更大的扭矩传递,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的轴向长度设定得比输出齿轮22的轴向长度长。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在抑制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整体的轴向尺寸的同时没有浪费地有效地将第二旋转电机MG 2所输出的扭矩传递到第一齿轮42,第一齿轮42的轴向长度设定为与第二旋转电机输出齿轮37的轴向长度相等。由此,第一齿轮42的轴向长度比输出齿轮22的轴向长度长。因此,第一齿轮42具有不与输出齿轮22啮合的部分(此处称作“非啮合部N”(参照图4))。
以第一齿轮42与输出齿轮22在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对齐的状态下啮合的方式设定第一齿轮42与输出齿轮22的啮合位置。换言之,第一齿轮42与输出齿轮22以第一齿轮42的非啮合部N全部位于输出齿轮22的轴向一侧(发动机侧)的方式设定第一齿轮42与输出齿轮22的啮合位置。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非啮合部N配置于和在第一齿轮42的轴向一侧(发动机E)与第一齿轮42邻接配置的第一反转轴承65在轴向重叠的位置。另外,如图4所示,和输出齿轮22与第一齿轮42啮合的部分(或者是非啮合部N)对应的径向位置的端部支承壁4在轴向上形成得较薄。进而,第一齿轮42的非啮合部N配置在形成于端部支承壁4的轴向突出部6的靠反转齿轮机构C侧的径向外侧的空的空间。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形成于轴向突出部6的径向外侧的空的空间,能够将反转齿轮机构C尽量靠轴向一侧(发动机E侧)配置。并且,伴随于此,也能够将与反转齿轮机构C直接驱动连结的第二旋转电机MG 2以及输出用差动齿轮装置DF尽量靠轴向一侧(发动机E侧)配置。
3、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各部的配置结构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的各部的配置结构进行说明。此处,根据本发明的特征结构,主要对收纳于收纳空间P的各构成部件的配置结构、特别是以对分配输出部件21进行支承而使之能够旋转的第一输出轴承61以及第二输出轴承62为中心的各构成部件的配置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着眼于以第二输出轴承62为中心的各构成部件的配置结构,第一转子轴承63在第二输出轴承62的径向内侧与该第二输出轴承62在轴向重叠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轴承62以及第一转子轴承63均以与同中间支承壁7一体地形成的轴向突出部8接触的方式配置。此处,轴向突出部8具有比第二输出轴承62以及第一转子轴承63的轴向长度稍长的轴向长度。进而,以与轴向突出部8的外周面8a接触、且轴向一侧的端部对齐的方式配置第二输出轴承62,并且,以与轴向突出部8的内周面8b接触、且轴向另一侧的端部对齐的方式配置第一转子轴承63。由此,第一转子轴承63的轴向一侧的一部分(在本例中占大部分)与第二输出轴承62的轴向另一侧的一部分在轴向重叠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反转齿轮机构C的第二齿轮43在第二输出轴承62的径向外侧与该第二输出轴承62在轴向重叠配置。并且,第二齿轮43在第一转子轴承63的径向外侧与该第一转子轴承63在轴向重叠配置。在本例中,第二输出轴承62以及第一转子轴承63各自的整体与第二齿轮43在轴向重叠配置。在这样的结构中,第一转子轴承63、第二输出轴承62以及第二齿轮43全部在轴向重叠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的驻车齿轮82与第二输出轴承62在轴向重叠配置,因此,进而,第一转子轴承63、第二输出轴承62、驻车齿轮82以及第二齿轮43全部在轴向重叠配置。
其次,着眼于以第一输出轴承61为中心的各构成部件的配置结构,输出齿轮22在第一输出轴承61的径向外侧与该第一输出轴承61在轴向重叠配置。如上所述,输出轴承22靠该分配输出部件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而一体地形成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并且,第一输出轴承61以其轴向一侧的端部与分配输出部件21的轴向一侧的端部对齐、且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的内周面21b接触的方式配置。由此,输出齿轮22的轴向一侧的一部分与第一输出轴承61的轴向另一侧的一部分(在本例中占大部分)在轴向重叠配置。另外,由于反转齿轮机构C的第一齿轮42与输出齿轮22啮合,第一齿轮42自然也与第一输出轴承61在轴向重叠配置。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针轴承69在第一输出轴承61的径向内侧与该第一输出轴承61在轴向重叠配置。在本例中,第一滚针轴承69的大致整体与第一输出轴承61在轴向重叠配置。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反转轴承65在第一输出轴承61的径向外侧与该第一输出轴承61在轴向重叠配置。在本例中,第一反转轴承65的轴向另一侧的一部分与第一输出轴承61的轴向一侧的一部分在轴向稍微重叠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滚针轴承69、第一输出轴承61、输出齿轮22、第一齿轮42以及第一反转轴承65全部在轴向重叠配置。
另外,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第一输出轴承61、第一齿轮42的非啮合部N、以及第一反转轴承65从输入轴I朝径向外侧依次排列配置,并且按照该顺序而朝向轴向一侧(发动机E侧)的伸出量依次变大。进而,端部支承壁4构成为具有与此对应的阶梯的形状。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端部支承壁4与发动机E之间的减振器D的形状形成为在轴向对称且随着从输入轴I趋向径向外侧而轴向宽度变窄的形状。因此,上述部件具有在轴向相互互补的形状而对置配置,因此,几乎不会产生导致轴向尺寸扩大等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中,在形成为圆筒状的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形成有输出齿轮22,因此,分配输出部件21以及输出齿轮22(此处,当在分配输出部件21以及输出齿轮22之间夹装有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也包括该其他部件)所占有的空间的轴向长度与分配输出部件21的轴向长度相等,是非常短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向长度较短的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以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在轴向重叠的方式配置有动力分配装置PT。并且,关于各构成部件的配置结构,采用以对分配输出部件21进行支承而使之能够旋转的两个输出轴承61、62为中心的上述的配置结构。由此,能够将动力分配装置PT、第一输出轴承61、第二输出轴承62、第一转子轴承63、驻车齿轮82、第一齿轮42以及第二齿轮43等的全部构成部件在轴向配置于分配输出部件21所占有的空间(与收纳空间P大致相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转子轴承63与第二输出轴承62在轴向重叠配置,能够使第一旋转电机MG 1在轴向接近动力分配装置PT以及分配输出部件21配置。因此,能够大幅缩短第一旋转电机MG 1、分配输出部件21以及输出齿轮22(当在它们之间夹装有其他部件的情况下也包括该其他部件)所占有的空间的轴向长度。由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1中,与相关技术比较,能够大幅缩短装置整体的轴向尺寸。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出轴承61以及第二输出轴承62双方配置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分配输出部件21由两个输出轴承61、62从径向内侧支承而能够旋转。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只要至少第一输出轴承61配置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内侧,就能够将输出齿轮22与第一输出轴承61在轴向重叠配置,因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轴承62配置于分配输出部件21的径向外侧,分配输出部件21在轴向另一侧由第二输出轴承62从径向外侧支承而能够旋转。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轴承62以与轴向突出部8的外周面8a接触的方式配置,并且,第一转子轴承63以与轴向突出部8的内周面8b接触的方式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输出轴承62和第一转子轴承63并非以与轴向突出部8等单一的部位的内外周接触的方式配置,而是以分别与壳体2的不同部位接触的方式配置。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齿轮43与第一转子轴承63在轴向重叠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齿轮43配置于与第一转子轴承63在轴向不重叠的位置。即,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关于轴向的配置,以全部位于与第一转子轴承63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第二齿轮43。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第一转子轴承63与第二输出轴承62在轴向重叠配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第一转子轴承63配置于与第二输出轴承62在轴向不重叠的位置的结构也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即,关于轴向的配置,以全部位于与第二输出轴承6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第一转子轴承63也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
(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驻车锁止机构81的一部分的驻车齿轮82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这样的驻车齿轮82形成于分配输出部件21以外的其他部件。
(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内周面21b,动力分配装置PT的齿圈R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在分配输出部件21的外周面21a,输出齿轮22以及驻车齿轮82与该分配输出部件21一体地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例如动力分配装置PT的齿圈R、输出齿轮22以及驻车齿轮82的任一个以上(在该段中称作“一体化齿轮”)一体地形成于其他部件,并且通过将该“其他部件”固定于分配输出部件21而将一体化齿轮一体地设置于分配输出部件21。在该情况下,在将形成有一体化齿轮的“其他部件”固定于分配输出部件21时,能够采用使用焊接、螺栓等的紧固固定等的各种结构。
(7)对于其他的结构,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都仅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只要具备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结构以及与其均等的结构,对未在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适当改变而得到的结构当然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本发明能够适当地利用于如下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与发动机驱动连结;旋转电机;动力分配装置,该动力分配装置将传递到输入部件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旋转电机和分配输出部件;以及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以能够将传递到分配输出部件的扭矩朝车轮侧输出的方式设置。

Claims (8)

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该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输入部件,该输入部件与发动机驱动连结;旋转电机;动力分配装置,该动力分配装置将传递到所述输入部件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所述旋转电机和分配输出部件;以及输出齿轮,该输出齿轮以能够将传递到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扭矩朝车轮侧输出的方式设置,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具备输出轴承,该输出轴承配置于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径向内侧,该输出轴承从径向内侧支承所述分配输出部件而使所述分配输出部件能够旋转,
所述动力分配装置的整体在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径向内侧与所述分配输出部件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并且,所述动力分配装置的齿圈在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内周面与该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
所述输出齿轮在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与该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
所述输出轴承与所述输出齿轮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所述旋转电机作为第一旋转电机配备,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第二旋转电机,该第二旋转电机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不同的轴上,
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驱动连结,
按照所述发动机、所述动力分配装置、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顺序沿着轴向配置,
所述输出齿轮经由反转齿轮机构而与所述车轮侧驱动连结,
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经由所述反转齿轮机构而与所述输出齿轮驱动连结,并且配置为与所述分配输出部件在径向上不重叠,与所述反转齿轮机构的旋转轴在径向上重叠,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在轴向上重叠,
所述输出轴承相对于所述动力分配装置配置在轴向上的所述发动机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
转子轴承,该转子轴承支承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
差动齿轮装置,该差动齿轮装置具有差动输入齿轮,将传递到该差动输入齿轮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多个所述车轮;以及
反转齿轮机构,该反转齿轮机构具有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所述差动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该反转齿轮机构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一体旋转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承作为第一输出轴承配备,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
转子轴承,该转子轴承支承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以及
第二输出轴承,该第二输出轴承以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在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支承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输出轴承与所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
转子轴承,该转子轴承支承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
差动齿轮装置,该差动齿轮装置具有差动输入齿轮,将传递到该差动输入齿轮的扭矩分配并传递至多个所述车轮;以及
反转齿轮机构,该反转齿轮机构具有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与所述差动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该反转齿轮机构以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一体旋转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轮的轴向长度设定得比所述输出齿轮的轴向长度长,
以如下方式设定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之间的啮合位置,即:使所述第一齿轮中不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部分亦即非啮合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输入部件与所述发动机连结的一侧,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驱动连结。
6.根据权利要求1、4或5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承作为第一输出轴承配备,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
转子轴承,该转子轴承支承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转子而使该转子能够旋转;以及
第二输出轴承,该第二输出轴承以在与所述第一输出轴承的在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位置支承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输出轴承与所述转子轴承在轴向上的相同位置重叠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
壳体,该壳体收纳所述输入部件、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所述动力分配装置、所述分配输出部件以及所述输出齿轮,
所述壳体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承壁;以及与该支承壁一体地形成且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的筒状部,
所述第二输出轴承以与所述筒状部的外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所述转子轴承以与所述筒状部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式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还具备锁止机构,该锁止机构具有齿轮部和爪部,该爪部构成为能够以规定的支点为中心进行摆动,在所述爪部与所述齿轮部卡合的状态下,该锁止机构使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旋转强制停止,
所述齿轮部在所述分配输出部件的外周面、且在与所述输出齿轮的在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位置与所述分配输出部件一体地设置。
CN201180010902.8A 2010-03-09 2011-02-10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Active CN1027706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1859A JP2011183946A (ja) 2010-03-09 2010-03-09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2010-051859 2010-03-09
PCT/JP2011/053872 WO2011111519A1 (en) 2010-03-09 2011-02-10 Hybrid drive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70689A CN102770689A (zh) 2012-11-07
CN102770689B true CN102770689B (zh) 2015-05-13

Family

ID=4406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10902.8A Active CN102770689B (zh) 2010-03-09 2011-02-10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3) US8808128B2 (zh)
EP (1) EP2507532B1 (zh)
JP (1) JP2011183946A (zh)
KR (1) KR101420552B1 (zh)
CN (1) CN102770689B (zh)
WO (1) WO20111115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7956B2 (en) 2009-11-19 2015-04-07 Aisin Aw Co., Ltd. Vehicle drive device
JP5297352B2 (ja) * 2009-11-19 2013-09-25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306264B2 (ja) 2010-03-05 2013-10-02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DE112010003293B4 (de) 2009-11-19 2016-05-04 Aisin Aw Co., Ltd. Antriebs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WO2011108769A1 (en) 2010-03-05 2011-09-09 Aisin Aw Co., Ltd. Vehicle driving apparatus
CN103328244A (zh) * 2011-02-04 2013-09-25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驱动装置
JP2014111409A (ja) * 2012-12-05 2014-06-19 Toyota Motor Corp トランスファ
TWI535622B (zh) 2013-01-25 2016-06-01 li-he Yao Bicycle electric device
US9539890B2 (en) * 2013-05-31 2017-01-10 Aisin Aw Co., Ltd. Vehicle drive device
JP6196827B2 (ja) * 2013-07-16 2017-09-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DE102014114889A1 (de) * 2013-10-15 2015-04-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Antriebseinheit für Fahrzeuge
JP6070522B2 (ja) * 2013-11-27 2017-02-0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6160478B2 (ja) * 2013-12-26 2017-07-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JP2015205624A (ja) * 2014-04-22 2015-11-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US9156348B1 (en) * 2014-07-17 2015-10-1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Two axis electric drive
JP6344358B2 (ja) * 2015-10-05 2018-06-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DE102016209430A1 (de) * 2016-05-31 2017-11-30 Zf Friedrichshafen Ag Lageranordnung für einen Ölpumpenantrieb eines Kraftfahrzeugs
KR101807148B1 (ko) * 2016-07-27 2017-12-07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동력전달장치용 유성기어세트의 회전지지구조
DE102016218762A1 (de) * 2016-09-28 2018-03-29 Zf Friedrichshafen Ag Lageranordnung
US10081239B2 (en) * 2016-11-14 2018-09-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transaxle
US10308104B2 (en) 2017-01-13 2019-06-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transaxle
DE102017201894A1 (de) * 2017-02-07 2018-08-09 Zf Friedrichshafen Ag Aufbau eines Getriebes für ein Hybridfahrzeug
JP6949581B2 (ja) * 2017-06-27 2021-10-13 ナブテスコ株式会社 減速機
JP6904214B2 (ja) * 2017-10-27 2021-07-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WO2019178796A1 (zh) 2018-03-22 2019-09-26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变速器及混合动力汽车
CN112004702B (zh) * 2018-04-20 2023-11-1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单元
JP2019189051A (ja) * 2018-04-25 2019-10-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US10744865B2 (en) * 2018-10-09 2020-08-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ybrid transaxle
WO2021059511A1 (ja) * 2019-09-27 2021-04-0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7011636B2 (ja) * 2019-10-11 2022-0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US11001140B1 (en) * 2020-01-02 2021-05-11 Arvinmeritor Technology, Llc Axle assembly having a rotor bearing assembly
KR20210155573A (ko) * 2020-06-16 2021-12-23 현대트랜시스 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변속기 구조
US11054001B1 (en) * 2020-07-15 2021-07-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lectric drive unit with double helical gear
CN113043825A (zh) * 2021-03-11 2021-06-29 席忠 三电机功率分流的混合动力系统
WO2022210618A1 (ja) * 2021-03-30 2022-10-06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両用駆動装置
KR20230086313A (ko) * 2021-12-08 2023-06-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동력전달장치용 유성기어세트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020A (zh) * 2002-08-02 2004-03-17 ���Ű�����ʽ���� 混合驱动装置以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CN1785728A (zh) * 2004-12-10 2006-06-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动力输出装置及其控制装置以及动力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1041A (ja) 1981-11-27 1983-05-30 Nippon Sheet Glass Co Ltd 屈曲ガラス製造方法
JP3891533B2 (ja) 1998-11-16 2007-03-1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3844110B2 (ja) * 2000-06-12 2006-11-0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3859052B2 (ja) * 2000-06-13 2006-12-2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3712926B2 (ja) * 2000-08-28 2005-11-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DE10140366A1 (de) 2001-03-27 2003-07-17 May Heinz Hybridan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JP2003148595A (ja) 2001-11-12 2003-05-21 Toyota Motor Corp 支持穴の加工方法および支持構造
JP3656841B2 (ja) 2001-12-27 2005-06-0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電動機付駆動装置
JP3699694B2 (ja) 2002-05-31 2005-09-28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変速機
KR100816674B1 (ko) 2003-06-30 2008-10-27 도요타지도샤가부시키가이샤 하이브리드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탑재한 자동차
JP4325489B2 (ja) 2004-06-07 2009-09-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パワートレーンの制御装置
JP4013259B2 (ja) * 2004-07-12 2007-11-2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型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EP1900564A4 (en) 2005-06-24 2009-01-07 Toyota Motor Co Ltd DRIVE DEVICE FOR VEHICLE
JP2007159287A (ja) * 2005-12-06 2007-06-21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電動機支持機構
KR100717306B1 (ko) 2005-12-09 2007-05-1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동력전달장치
JP4274188B2 (ja) * 2006-02-08 2009-06-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駆動装置
JP4203527B1 (ja) 2007-07-18 2009-01-07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JP4906679B2 (ja) * 2007-10-31 2012-03-2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4900225B2 (ja) * 2007-12-13 2012-03-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の駆動装置
JP2009166740A (ja) * 2008-01-17 2009-07-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4341717B2 (ja) 2008-01-31 2009-10-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983711B2 (ja) 2008-04-18 2012-07-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JP5035631B2 (ja) 2008-04-28 2012-09-26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4968543B2 (ja) * 2008-04-28 2012-07-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2009286367A (ja) * 2008-05-30 2009-12-10 Aisin Aw Co Ltd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4873264B2 (ja) 2008-05-30 2012-02-0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2010036820A (ja) 2008-08-07 2010-02-18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伝達装置
JP4557065B2 (ja) 2008-08-07 2010-10-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の組付け方法
JP4968545B2 (ja) * 2008-08-29 2012-07-0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5216796B2 (ja) * 2010-03-09 2013-06-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JP5081969B2 (ja) 2010-12-06 2012-11-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JP5331169B2 (ja) * 2011-07-19 2013-10-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用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020A (zh) * 2002-08-02 2004-03-17 ���Ű�����ʽ���� 混合驱动装置以及搭载该装置的汽车
CN1785728A (zh) * 2004-12-10 2006-06-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动力输出装置及其控制装置以及动力输出装置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83946A (ja) 2011-09-22
US8870697B2 (en) 2014-10-28
KR101420552B1 (ko) 2014-07-16
KR20120117897A (ko) 2012-10-24
EP2507532A1 (en) 2012-10-10
US8808128B2 (en) 2014-08-19
CN102770689A (zh) 2012-11-07
US20130008284A1 (en) 2013-01-10
EP2507532B1 (en) 2017-04-26
US20130023372A1 (en) 2013-01-24
WO2011111519A1 (en) 2011-09-15
US8882622B2 (en) 2014-11-11
US20130023369A1 (en)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0689B (zh) 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KR101420553B1 (ko) 하이브리드 구동장치
KR101233396B1 (ko) 구동장치
EP3072723B1 (en) Vehicular drive device
WO2013008625A1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544670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駆動装置
US20160250916A1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CN105531135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WO2015011538A1 (en) Drive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
JP5699409B2 (ja) 電動駆動装置
JP6176082B2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574738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JP2014065426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18065409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JP2022030136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