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63013B - 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63013B
CN102763013B CN201080061806.1A CN201080061806A CN102763013B CN 102763013 B CN102763013 B CN 102763013B CN 201080061806 A CN201080061806 A CN 201080061806A CN 102763013 B CN102763013 B CN 1027630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rror holder
lid
lens
mould
optical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618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63013A (zh
Inventor
森基
藤井隆
松本朗彦
宫崎岳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763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3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63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630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53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a final operation, e.g. shaping
    • B29C45/006Joining parts moulded in separate cavities
    • B29C45/0062Joined by injection mould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wo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lens and mount having complementary engagement means, e.g. screw/th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71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with an inse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11/00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pris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盖子脱离镜架的摄像透镜单元。该摄像透镜单元是摄像透镜单元(200),具有:透镜组(6);至少由从外部覆盖透镜组(6)的镜架(2)及盖子(4)构成的外装体;其中镜架(2)和盖子(4)通过嵌合部件(70)接合,该嵌合部件(7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两端具有与镜架(2)的一部分嵌合的第1嵌合部(78)和与盖子(4)的一部分嵌合的第2嵌合部(80)。

Description

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种在同一模具内成型树脂光学系统(透镜或透镜组)及其镜架(筐体)以及盖子(盖体)、然后组装这些部件的技术已为周知(请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
根据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所述,同时成型光学系统(透镜35、37)和镜架(圆筒形框33)以及盖子(盖体38),然后在光学系统和盖子留在定模(3)中的状态下使动模(4)移动,相对成型后的镜架插入光学系统并粘结盖子(段落0026~003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21565号公报
但是在镜架收纳光学系统并用盖子将其覆盖的结构的透镜单元中,必须使光学系统的光轴与镜架及盖子的开口部(光阑)的中心一致,光学系统与其镜架、盖子组装时,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
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是驱动旋转滚珠丝杠(8)使动模(成型后的镜架)移动、在对着盖子的位置关模、粘结镜架和盖子之结构,镜架呈筒状,粘结面积小,因此盖子有可能脱离镜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依存于光学系统的镜架与盖子的粘结面积、能够防止盖子脱离镜架的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形态,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光学透镜;至少由从外部覆盖所述光学透镜的镜架及盖子构成的外装体;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通过嵌合部件接合,该嵌合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两端具有与所述镜架的一部分嵌合的第1嵌合部和与所述盖子的一部分嵌合的第2嵌合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形态,提供一种摄像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摄像透镜单元具有:光学透镜;至少由从外部覆盖所述光学透镜的镜架及盖子构成的外装体;其中,用嵌合部件接合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该嵌合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两端具有与所述镜架的一部分嵌合的第1嵌合部和与所述盖子的一部分嵌合的第2嵌合部,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关模第1成型模具和第2成型模具,在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所述第2成型模具之间形成成型所述镜架的镜架成型空间和成型所述盖子的盖子成型空间;
向所述2个成型空间内注射熔融树脂,同时成型所述镜架和所述盖子;
在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所述第2成型模具中的任何一方成型模具中支承所述镜架、另一方成型模具中支承所述盖子的状态下开模;
在所述开模工序之后,使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所述第2成型模具中的至少一个成型模具相对另一个成型模具在开关模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移动到能够接合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的位置;
在所述开模工序之后,从开口将所述光学透镜插入到所述镜架中;
在所述移动工序之后,关模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所述第2成型模具,对被插入了所述光学透镜的所述镜架和所述盖子进行定位;
在所述定位了的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与第3成型模具之间,形成用来2次成型的成型空间;
用向该用来2次成型的成型空间中注射熔融树脂从而形成的嵌合部件,接合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
根据本发明,因为设置(成型)嵌合部件并用该嵌合部件接合镜架与盖子,所以不管镜架与盖子的粘结面积如何,能够牢固地结合镜架与盖子,能够防止盖子脱离镜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摄像透镜单元的概略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截面图。
图3是成型模具装置及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图4是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图5是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图6是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图7是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图8是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方法的概略示意图。
图9是成型模具装置变形例的概略示意图。
图10是成型模具装置变形例的概略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摄像透镜单元的变形例(1)示意图。
图12是图2中摄像透镜单元的变形例(2)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摄像透镜单元的变形例(3)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说明。
如图1所示,摄像透镜单元200备有镜架2及盖子4,具有透镜组(6)内包在镜架2和盖子4中之结构。镜架2及盖子4是从外部覆盖透镜组(6)的外装体。
镜架2呈上方开口的箱状。镜架2是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焊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如图2所示,镜架2上形成了能够插入透镜组6大小的开口部2h。镜架2底部2a上形成了圆形状开口部2b。底部2a与镜架2侧部2c(侧壁)一体成型。底部2a从侧部2c向内侧突出,支撑着透镜组6。
盖子4设置在镜架2上部,覆盖着镜架2的开口部2h。盖子4也是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焊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盖子4的顶板部4a上形成了圆形状开口部4b。顶板部4a与盖子4的侧部4c(侧壁)一体成型。顶板部4a用开口部4b之外的部位覆盖着透镜组6。
透镜组6是光学透镜一例,由物体侧凸的凹凸透镜8和像侧凸的凹凸透镜10之2个透镜构成。
凹凸透镜8被配置在物体侧,凹凸透镜10被配置在像侧。
凹凸透镜8、10是玻璃制或树脂制的,优选用在回流焊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凹凸透镜8由透镜部8a和非透镜部8b(突缘)构成。透镜部8a的一部分中包括光学有效径外的范围。非透镜部8b设在透镜部8a外面。
透镜部8a上形成了凸透镜部8c和凹透镜部8d。凸透镜部8c形成在透镜部8a的物体侧,从盖子4的开口部4b露出。盖子4开口部4b起到光阑4d的功能。凹透镜部8d形成在透镜部8a的像侧。凸透镜部8c和凹透镜部8d都呈非球面形状。
凹凸透镜10也由透镜部10a和非透镜部10b(突缘)构成。透镜部10a比凹凸透镜8的透镜部8a径大,与透镜部8a相同,一部分中包括光学有效径外的范围。非透镜部10b设在透镜部10a外面。
透镜部10a上形成了凹透镜部10c和凸透镜部10d。凹透镜部10c形成在透镜部10a的物体侧,对着凹透镜部8d。凸透镜部10d形成在透镜部10a的像侧,从镜架2的开口部2b露出。镜架2开口部2b也起到光阑2d的功能。凹透镜部10c和凸透镜部10d都具有非球面形状。
但是凸透镜部8c、凹透镜部8d、凹透镜部10c、凸透镜部10d并不一定局限于非球面形状,可以是球面和球面或非球面上带有对入射光付与相位差之微细凹凸形状的面。
透镜组6中,凹凸透镜8的像侧形成了斜面部8j,凹凸透镜10的物体侧形成了斜面部10j,斜面部8j、10j相互接合,构成透镜组6。
凹凸透镜8的斜面部8j形成在透镜部8a的外面,呈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凹凸透镜10的斜面部10j也形成在透镜部10a的外面,呈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
透镜组6在凹凸透镜8、10接合的状态时,凹凸透镜8的凸透镜部8c和凹透镜部8d与凹凸透镜10的凹透镜部10c和凸透镜部10d的中心轴一致,所有的透镜部光轴一致。
如图2所示,摄像透镜单元200中,透镜组6(凹凸透镜8、10)的外径小于镜架2侧部2c的内径,透镜组6的外周面与镜架2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了间隙60(空隙)。
凹凸透镜10的非透镜部10b上形成了倾斜的台阶部10e(倾斜面)和平坦的周边部10f,凹凸透镜10的非透镜部10b与镜架2底部2a之间形成了间隙62(空隙)。
镜架2开口部2b(光阑2d)构成了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部(倾斜面)。开口部2b的倾斜部上形成了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周边部2e。周边部2e接触凹凸透镜10的凸透镜部10d。周边部2e为接触部。
凸透镜部10d由有效径部10h和非有效径部10i构成。有效径部10h是构成凸透镜部10d各部位中有效径范围内区域的部位。非有效径部10i是形成在有效径部10h外面的部位。非有效径部10i形成在比有效径范围更靠外侧的区域上,与非透镜部10b相比突出于像侧。
摄像透镜单元200中,周边部2e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XY轴方向)从凸透镜部10d周围接触非有效径部10i,光阑2d规制透镜组6在XY轴方向的移动。光阑2d是规制透镜组6在镜架2与盖子4间的内部空间在XY轴方向移动的规制部。
盖子4顶板部4a上形成了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4e(突条)。突起部4e以光轴为中心呈环状,下面是平坦面。突起部4e与平行于凹凸透镜8光轴垂直方向形成的平坦的非透镜部8b,以平坦面与平坦面,从光轴方向接触(面接触)。突起部4e是接触部。
盖子4的突起部4e将透镜组6压入镜架2内部,规制透镜组6在Z轴方向的移动。突起部4e是规制透镜组6在镜架2与盖子4间的内部空间在Z轴方向移动的规制部。
盖子4的开口部4b(光阑4d)上形成了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周边部4f。周边部4f接触凹凸透镜8的凸透镜部8c(线接触)。周边部4f是接触部。
凸透镜部8c由有效径部8h和非有效径部8i构成。有效径部8h是构成凸透镜部8c各部位中有效径范围内区域的部位。非有效径部8i是形成在有效径部8h外面的部位。非有效径部8i形成在比有效径范围更靠外侧的区域上,与非透镜部8b相比突出于物体侧。
摄像透镜单元200中,周边部4f接触非有效径部8i,光阑4d规制透镜组6在XY轴方向的移动。光阑4d是规制透镜组6在镜架2与盖子4间的内部空间在XY轴方向移动的规制部。
盖子4的开口部4b(光阑4d)上形成了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周边部4f。因为是起到光阑的作用,所以,优选使周边部4f与凹凸透镜8的凸透镜部8c之间没有间隙地进行调整。另外,因为盖子4是用树脂形成的,可能会有一些变形,所以,可以通过使周边部4f接触凹凸透镜8的凸透镜部8c来实现间隙为零的状态。
本说明书中,如图1所示,左右方向与X轴方向对应,前后方向与Y轴方向对应,上下方向与Z轴方向对应。
作为透镜组6的结构,这里以凹凸透镜8、10为例作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以透镜组6为一例的光学透镜同样也包括在满足光学性能要求范围内具有各种透镜结构、即除了凹凸透镜以外的其它透镜结构的光学透镜。
该光学透镜也可以由3个以上(包括3个)的透镜构成。
该光学透镜当然也可以是接合分别成型的透镜之结构,也可以是晶片状地同时成型多个透镜、成型晶片透镜并接合晶片透镜然后切断单个化而形成的。因此,从光轴方向看时该光学透镜的形状并不只是圆形的,也可以呈如上所述切断单个化而出现的矩形形状和其他形状。
如图1所示,摄像透镜单元200的4处设有嵌合部件70,镜架2与盖子4接合。嵌合部件70是树脂制的,优选与镜架2、盖子4一样用树脂构成,更优选用在回流焊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如图2所示,嵌合部件70的一端部上形成了与镜架2的一部分嵌合的嵌合部78,嵌合部件70的另一端部上形成了与盖子4的一部分嵌合的嵌合部80。嵌合部78、80都呈钩状。嵌合部78与嵌合部80之间的连接部72(轴部)呈线状,从外面接触镜架2和盖子4的侧面。连接部72和嵌合部78、80是一体成型的。
摄像透镜单元200中,镜架2侧部2c上形成了突起部2i,盖子4侧部4c上也形成了突起部4i,嵌合部件70的嵌合部78与突起部2i嵌合,嵌合部件70的嵌合部80与突起部4i嵌合。
摄像透镜单元200中,也可以将嵌合部件70形成为筒状,围在镜架2和盖子4周围。
接下来说明摄像透镜单元200的制造方法。
摄像透镜单元200的制造大致经过工序(a)~(f):
(a)成型镜架2、盖子4(1次成型);
(b)在上下方向位置对准镜架2和盖子4;
(c)在镜架2和盖子4之间配置透镜组6;
(d)在镜架2上设置透镜组6;
(e)成型嵌合部件70(2次成型),接合镜架2与盖子4;
(f)从制造装置(成型模具装置)取出摄像透镜单元200。
根据本制造方法,在一个成型模具装置(一组成型模具)内进行工序(a)~(f)处理,作为成型模具装置,使用图3所示的成型模具装置20。
成型模具装置20基本上是金属制的,但也可以是金属以外的其他材料(玻璃、树脂等)制的。
如图3所示,成型模具装置20由2个成型模具构成,具体则是由能够在模具开闭方向(Z轴方向)移动的动模22以及在模具开闭方向不移动的定模24构成。
动模22能够上下升降,定模24被固定在规定高度位置上。这里是以一方为动模22、另一方为定模24,但只要是至少一方相对另一方在Z轴方向相对可动的结构即可,也可以是双方在Z轴方向可动的结构。
动模22、定模24都能在模具开闭方向的垂直方向(XY轴方向)移动。也可以是动模22、定模24中的一方能够在XY轴方向移动。
动模22上形成了2个以上(包括2个)的凸部26。各凸部26呈锥状,其侧面从基端向末端逐渐变细。各凸部26的上面26a是与定模24关模时的分界面。在1个凸部26的上面26a(上部)上形成了镜架成型部28,用来在与定模24之间成型镜架2。镜架成型部28是空洞部(腔),其形状与镜架2形状对应。
定模24上形成了2个以上(包括2个)的凹部30。各凹部30呈与动模22凸部26侧面(形状)凹凸嵌合的形状。各凹部30与凸部26相反,呈侧面从底部向开口逐渐变宽的锥状。各凹部30的底面30a是与动模22关模时的分界面。在凹部30底面30a(底部)上形成了盖子成型部32,用来在与动模22之间成型盖子4。盖子成型部32是空洞部(腔),其形状与盖子4形状对应。
也可以在定模24上形成凸部26,在动模22上形成凹部30,在凹部30上形成镜架成型部28,在凸部26上形成盖子成型部32。
(a)工序中如图3所示,关模动模22定模24,形成用来分别成型镜架2和盖子4的成型空间。
然后向各成型空间(镜架成型部28、盖子成型部32)充填树脂,同时成型镜架2和盖子4。成型模具装置20中设有注射熔融状态树脂的注射单元(图示省略),(a)工序中是从该注射单元向各成型空间中注射熔融状态树脂的。
镜架2和盖子4可以用相同(同种的)树脂构成,也可以用不同(异种的)树脂构成。优选在镜架成型部28和盖子成型部32中充填相同的树脂,用同一材料构成镜架2和盖子4。使构成镜架2和盖子4的树脂中含有颜料等(将树脂着色成黑色等),形成遮光性的镜架2和盖子4。
(b)工序中如图4所示,在动模22中保持镜架2且在定模24中保持盖子4的状态下,使动模22下降,进行开模。
然后在开模的状态下使动模22定模24在XY轴方向平面移动,移动到镜架2与盖子4能够接合的位置。也就是说,使凸部26凹部30整合在上下相对的位置(位置对准)。
动模22的凸部26与定模24的凹部30具有相互凹凸嵌合的形状,所以凸部26、凹部30的形状本身,就能够发挥精度良好地定位动模22与定模24之结构的功能。
(c)工序中如图5所示,在凸部26与凹部30之间的位置中配置夹具40。
夹具40底部形成了凹部42。凹部42具有与凸部26侧面(形状)吻合的形状。凹部42上部形成了能够收纳透镜组6的收纳部44(空间部)。收纳部44中设有用来锁定透镜组6的锁定机构(图示省略)。透镜组6以被锁定的状态,内置于收纳部44中。
收纳部44与凹部42在没有芯偏离的状态下被进行壁面加工。因此,在锁定透镜组6的状态时,凹部42与透镜组6在芯一致的状态下被定位,使该凹部42与凸部26嵌合后解除锁定,由此能够相对镜架2精度良好地定位、插入透镜组6。
(d)工序中如图6所示,使夹具40凹部42嵌合于凸部26。
一旦凸部26与凹部42嵌合,则镜架2与透镜组6在上下方向被定位。在该状态下解除夹具40的锁定,从开口部2h将透镜组6插入镜架2,在镜架2上设置(插入)透镜组6。
此时,使透镜组6凸透镜部10d接触镜架2开口部2b的周边部地、在规定方向位置调整透镜组6的光轴。
这里是通过装在动模22上的夹具40将透镜组6插入镜架2内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也可以不采用夹具40,采用手动或其他装置,直接将透镜组6插入镜架2。
但是,采用这种夹具40插入透镜组6,避免了手动插入时污染透镜组6,另外,如本实施例所述,采用这种凹凸嵌合在动模22上的夹具40,在透镜组6与镜架2确切可靠定位的状态下插入透镜组6,由此避免了误插入。
本说明中,由凸部26、凹部30构成形成各成型空间的部分,并由该部分本身进行动模22与定模24的定位,通过它们锥状嵌合,更高精度地定位镜架2与盖子4,插入透镜组6的夹具40本身也嵌合于上述凸部26。这样,成型产品的部分本身持有嵌合形状,按每一个成型空间进行定位,这在精度上是最优选的,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也可以例如图9、10所示,在动模22、定模24的成型空间以外的部分局部性地设锥状销34,通过这些销嵌合来定位动模22、定模24。当然,这种结构也属于本发明中所谓的凹凸嵌合。
与此相应,夹具40也可以作如图9、10所示的变更。
上述夹具结构也能够利用成型模具装置20本身的凹凸部定位夹具40,相对成型的镜架2精度良好地插入透镜组6。
透镜组6插入及定位结束后,使夹具40后退到模具外面。
(e)工序中如图7所示,使动模22上升关模,对设置了透镜组6的镜架2与盖子4进行位置对准。
此时,使动模22凸部26嵌合于定模24凹部30。
一旦凹部30与凸部26嵌合,动模22便相对定模24定位,同时镜架2与盖子4的配置也被定位,在该状态下镜架2与盖子4接触。
进一步关模动模22、定模24,这样在镜架2、盖子4与动模22、定模24之间形成用来成型嵌合部件70的嵌合部件成型部36。也就是说在(e)工序中,关模动模22、定模24,形成嵌合部件成型部36。嵌合部件成型部36是成型空间(空洞部),其形状与嵌合部件70的形状对应。
在该状态下从上述注射单元向嵌合部件成型部36注射熔融树脂,成型嵌合部件70,接合镜架2与盖子4。
(f)工序中如图8所示,使动模22下降,从定模24脱模动模22。
优选由动模22成型的镜架2和嵌合部件70以及由定模24成型的盖子4和嵌合部件70留在动模22中进行脱模之形状。然而,出现留在定模24的情况时,必须设置从定模24顶出的机构等,进行脱模。
然后从凸部26取出留在动模22中的镜架2、盖子4、透镜组6、嵌合部件70之复合体(摄像透镜单元200)。
这样,能够在1个成型模具装置20内制造摄像透镜单元200。
制造包含摄像透镜单元200的电子器械时,作为一例,只要实行回流焊,将摄像透镜单元20和其他电子零件同时装配在印刷线路基板上即可。
例如,预先在印刷线路基板上配置焊锡,在其上配置摄像透镜单元200和电子零件,然后投入回流炉加热,使焊锡熔融,然后冷却,由此能够同时在印刷线路基板上装配摄像透镜单元200和电子零件。
只要镜架2、盖子4、透镜组6、嵌合部件70用具有耐回流焊的耐久性的材料构成,就能够防止上述部件变形和摄像透镜单元200丧失光学特性。
根据以上本实施方式,使嵌合部件70嵌合于镜架2和盖子4接合镜架2和盖子4,所以不管镜架2与盖子4的接触面积如何,都能够牢固地结合镜架2和盖子4,能够防止盖子4从镜架4脱离。
变形例1
变形例1主要在下述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摄像透镜单元200及其制造方法)不同,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1中的摄像透镜单元(202)如图11所示,在镜架2侧部2c形成了上下连通的贯通孔2j。在盖子4侧部4c也形成了上下连通的贯通孔4j。在镜架2上载置盖子4的状态下,贯通孔2j、4j上下连通。
嵌合部件70贯通镜架2的贯通孔2j和盖子4的贯通孔4j,穿通在镜架2内部和盖子4内部。
嵌合部件70具有连接部72和2个嵌合部74、76。嵌合部74、76的直径大于连接部72的直径。连接部72和嵌合部74、76是一体成型的。
变形例1中,连接部72分别贯通镜架2和盖子4的各贯通孔2j、4j,同时嵌合部74、76嵌合于镜架2和盖子4,接合镜架2和盖子4。
变形例2
变形例2主要在下述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摄像透镜单元200及其制造方法)不同,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2中的摄像透镜单元(204)如图12所示,在盖子4侧部4c形成了上下连通的贯通孔4j。
嵌合部件70(连接部72的上部)上形成了嵌合部76。嵌合部76的直径大于连接部72的直径。连接部72和嵌合部76、78是一体成型的。
变形例2中,嵌合部件70从镜架2外周通到盖子4内部。也就是说,嵌合部件70的连接部72是从镜架2侧部2c的外壁弯曲延续到盖子4的贯通孔4g,嵌合部78嵌合于镜架2的突起部2i,嵌合部76嵌合于盖子4。
变形例3
变形例3主要在下述方面与上述实施方式(摄像透镜单元200及其制造方法)不同,其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变形例3中的摄像透镜单元(206)如图13所示,在镜架2侧部2c形成了上下连通的贯通孔2j。
嵌合部件70(连接部72的下部)上形成了嵌合部74。嵌合部74的径大于连接部72的径。连接部72与嵌合部74、80是一体成型的。
变形例3中,嵌合部件70从镜架2内部通到盖子4外周。也就是说,嵌合部件70的连接部72是从镜架2侧部2c的贯通孔2j弯曲延续到盖子4的外壁,嵌合部74嵌合于镜架2,嵌合部80嵌合于盖子4突起部4i。
标号说明
2…镜架;2a…底部;2b…开口部;2c…侧部(侧壁);2d…光阑;2e…周边部;2f…突起部;2g…突起部;2h…开口部;2i…突起部;2j…贯通孔;4…盖子;4a…顶板部;4b…开口部;4c…侧部(侧壁);4d…光阑;4e…突起部;4f…周边部;4g…突起部;4i…突起部;4j…贯通孔;6…透镜组;8…凹凸透镜;8a…透镜部;8b…非透镜部(突缘);8c…凸透镜部;8d…凹透镜部;8e…倾斜部;8h…有效径部;8i…非有效径部;8j…斜面部;10…凹凸透镜;10a…透镜部;10b…非透镜部(突缘);10c…凹透镜部;10d…凸透镜部;10e…台阶部;10f…周边部;10g…倾斜部;10h…有效径部;10i…非有效径部;10j…斜面部;20…成型模具;22…动模;24…定模;26…凸部;28…镜架成型部;30…凹部;32…盖子成型部;34…锥状销;36…嵌合部件成型部;40…夹具;42…凹部;44…收纳部;60、62…间隙;70…嵌合部件;72…连接部;74、76、78、80…嵌合部;200、202、204、206…摄像透镜单元。

Claims (16)

1.一种摄像透镜单元,其具有:光学透镜;以及至少由从外部覆盖所述光学透镜的镜架及盖子构成的外装体,
所述摄像透镜单元的特征在于,
所述盖子比所述镜架更靠物体侧,
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通过嵌合部件接合,该嵌合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两端具有与所述镜架的一部分嵌合的第1嵌合部和与所述盖子的一部分嵌合的第2嵌合部,在所述第1及第2嵌合部之间具有连接部,
所述第1嵌合部,呈与设置于所述镜架的突起嵌合的钩状,或者具有比插通于第1贯通孔的所述连接部大的直径,该第1贯通孔设置于所述镜架、且在光轴方向上贯通,所述第2嵌合部,呈与设置于所述盖子的突起嵌合的钩状,或者具有比插通于第2贯通孔的所述连接部大的直径,该第2贯通孔设置于所述盖子、且在光轴方向上贯通,
将所述光学透镜插入到被第1成型模具保持的所述镜架中,关模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保持所述盖子的第2成型模具,对被插入了所述光学透镜的所述镜架和所述盖子进行定位,在所述定位了的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与所述第1及第2成型模具之间形成成型空间,通过向该成型空间中注射熔融树脂从而形成所述嵌合部件,用所述嵌合部件接合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件的第1嵌合部和第2嵌合部之间的连接部是从外面接触所述外装体的侧面而构成的。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透镜、所述镜架、所述盖子以及所述嵌合部件由在线路基板上装配电子零件之回流焊中具有耐久性的材料构成。
4.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件,包括分别具有所述第1嵌合部、所述第2嵌合部以及所述连接部的多个部件,并分别在多处位置与所述盖子及所述镜架嵌合。
5.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部件形成为筒状,围在所述镜架和所述盖子周围。
6.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透镜的外径小于所述镜架的内径,所述光学透镜的外周面与所述镜架的内壁面之间形成了间隙。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镜架的开口部构成了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部,该开口部的倾斜部上形成了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的周边部,该周边部接触所述光学透镜。
8.如权利要求7中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透镜具有透镜部和处于该透镜部外侧的非透镜部,所述光学透镜的非透镜部与所述镜架的底部之间形成了间隙。
9.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透镜具有透镜部和平坦的非透镜部,该平坦的非透镜部处于所述透镜部外侧、且平行于与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
所述盖子的顶板部上形成了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以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为中心呈环状,其下面是平坦面,
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平坦的非透镜部以平坦面与平坦面,从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方向面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子的开口部上形成了以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为中心的环状的周边部,该周边部接触所述光学透镜的透镜部。
11.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子的开口部上形成的环状的所述周边部,作为光阑而发挥功能。
12.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透镜具有透镜部和平坦的非透镜部,该平坦的非透镜部处于所述透镜部外侧、且平行于与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正交的方向,
所述盖子的顶板部上形成了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该突起部以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为中心呈环状,其下面是平坦面,
所述突起部与所述平坦的非透镜部以平坦面与平坦面,从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方向面接触,
所述盖子的开口部上形成了以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为中心的环状的周边部,该周边部接触所述光学透镜的透镜部,
所述镜架的开口部构成了从物体侧向像侧开口逐渐减小的倾斜部,该开口部的倾斜部上形成了以光轴为中心的环状的周边部,该周边部接触所述光学透镜。
13.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透镜,通过将晶片状地同时成型有多个透镜的晶片透镜切断并使其单个化而形成。
14.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透镜由3个以上的透镜构成。
15.一种摄像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摄像透镜单元具有:光学透镜;以及至少由从外部覆盖所述光学透镜的镜架及盖子构成的外装体;其中,用嵌合部件接合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该嵌合部件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两端具有与所述镜架的一部分嵌合的第1嵌合部和与所述盖子的一部分嵌合的第2嵌合部,
所述摄像透镜单元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关模第1成型模具和第2成型模具,在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所述第2成型模具之间形成成型所述镜架的镜架成型空间和成型所述盖子的盖子成型空间;
向所述2个成型空间内注射熔融树脂,同时成型所述镜架和所述盖子;
在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所述第2成型模具中的任何一方成型模具中支承所述镜架,且在另一方成型模具中支承所述盖子的状态下开模;
在所述开模工序之后,使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所述第2成型模具中的至少一个成型模具相对另一个成型模具在开关模方向的垂直方向移动,移动到能够接合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的位置;
在所述开模工序之后,从开口将所述光学透镜插入到所述镜架中;
在所述移动工序之后,关模所述第1成型模具和所述第2成型模具,对被插入了所述光学透镜的所述镜架和所述盖子进行定位;
在所述定位了的所述镜架及所述盖子与所述第1及第2成型模具之间,形成用于2次成型的成型空间;以及
用向该用于2次成型的成型空间中注射熔融树脂从而形成的嵌合部件,接合所述镜架与所述盖子。
16.如权利要求15记载的摄像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成型模具设置有第1凸部和第2凸部,
所述第2成型模具设置有第1凹部和第2凹部,
由所述第1凸部与第1凹部形成了所述镜架成型空间及所述盖子成型空间中的一方,
由所述第2凸部与第2凹部形成了所述镜架成型空间及所述盖子成型空间中的另一方,
由所述第1凸部与所述第1凹部、或所述第2凸部与所述第2凹部形成了用于进行所述2次成型的成型空间。
CN201080061806.1A 2010-01-21 2010-12-22 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3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0979 2010-01-21
JP2010-010979 2010-01-21
PCT/JP2010/073141 WO2011089815A1 (ja) 2010-01-21 2010-12-22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63013A CN102763013A (zh) 2012-10-31
CN102763013B true CN102763013B (zh) 2014-12-03

Family

ID=44306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6180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63013B (zh) 2010-01-21 2010-12-22 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17396B2 (zh)
JP (1) JP5903892B2 (zh)
CN (1) CN102763013B (zh)
WO (1) WO20110898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51428B (zh) * 2010-09-30 2016-10-01 柯尼卡美能達精密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透鏡單元之製造方法
JP5880567B2 (ja) * 2011-09-30 2016-03-09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4516081A (zh) * 2013-09-30 2015-04-1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4552747B (zh) * 2013-10-14 2017-02-0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组件的制造方法
CN105814005B (zh) 2013-12-12 2018-11-23 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透镜部件、透镜部件的制造方法、通信模块、透镜阵列以及光源模块
CN105093467B (zh) * 2014-05-09 2018-01-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具有调校倾斜度的凸台的镜头
TWI581030B (zh) 2015-04-27 2017-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JP6473389B2 (ja) * 2015-06-11 2019-02-20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部材、レンズ部材の製造方法、通信モジュール、レンズアレイおよび光源モジュール
TWI614518B (zh) 2016-05-09 2018-02-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91376B (zh) 2016-05-09 2017-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598614B (zh) 2016-12-14 2017-09-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雙色模造透鏡的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647480B (zh) 2018-01-30 2019-01-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雙色模造光學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DE102018121367A1 (de) * 2018-08-31 2020-03-05 Carl Zeiss Ag Optisches System zur Verwendung in einer Unterwasserumgebung
CN209525505U (zh) * 2018-11-19 2019-10-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玻璃镜片及使用该玻璃镜片的镜头模组
TWI692400B (zh) 2018-12-14 2020-05-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CN109343298B (zh) * 2018-12-25 2023-11-24 浙江舜宇智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模组
TWI689750B (zh) 2019-03-20 2020-04-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及電子裝置
JP7105451B2 (ja) * 2020-01-21 2022-07-25 株式会社精工技研 レンズ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48103U (zh) * 1978-09-22 1980-03-29
JPS60178412A (ja) * 1984-02-25 1985-09-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素子の保持装置
JPS60196317A (ja) * 1984-03-19 1985-10-0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枠付レンズの成形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01263034A (ja) * 1988-04-15 1989-10-19 Hitachi Ltd レンズブロック製造装置
JPH03193332A (ja) * 1989-12-22 1991-08-2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等の光学系と枠の一体成形方法、成形用金型および一体成形品
JP2825015B2 (ja) * 1991-03-11 1998-11-18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の成形方法
JP2730301B2 (ja) * 1991-03-11 1998-03-25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筒体の成形方法
JPH082554B2 (ja) 1991-08-14 1996-01-17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中空体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型
US5684644A (en) * 1996-05-03 1997-11-04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c. Variable-length line projecting optics
JP3619925B2 (ja) 1997-03-12 2005-0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レンズケース
JP2000162485A (ja) 1998-11-26 2000-06-16 Fuji Aidetsuku:Kk レンズを気密保持するハウジング
JP3611977B2 (ja) 1998-12-09 2005-01-19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中空体製品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用金型
JP2001051177A (ja) * 1999-08-11 2001-0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レンズ保持方法
JP3803016B2 (ja) 2000-07-11 2006-08-02 大澤ワックス株式会社 中空成形体及び中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4578667B2 (ja) 2000-11-10 2010-11-10 株式会社ミツバ 射出成形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射出成形体用金型
JP3739295B2 (ja) * 2001-03-23 2006-01-2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鏡筒内に二つ以上のレンズを位置決め固定した光学機器
JP2002296475A (ja) * 2001-03-29 2002-10-09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支持構造
JP2004013103A (ja) * 2002-06-11 2004-01-15 Olympus Corp 光学部品ホルダ及び光学部品の保持方法
JP4082573B2 (ja) * 2002-07-01 2008-04-30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JP2004061623A (ja) * 2002-07-25 2004-02-26 Rohm Co Ltd イメージ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03170A (ja) * 2002-09-12 2004-04-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光ピックアップ
JP3835619B2 (ja) * 2004-02-09 2006-10-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07313767A (ja) * 2006-05-26 2007-12-06 Hitachi Maxell Ltd ポリマー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ポリマー成形品
JP2008039895A (ja) 2006-08-02 2008-02-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5019830B2 (ja) * 2006-09-20 2012-09-05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撮像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適用する内視鏡
JP4930773B2 (ja) * 2007-01-09 2012-05-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976889B2 (ja) * 2007-03-07 2012-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部品の固定方法
JP5148138B2 (ja) * 2007-03-12 2013-02-20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金型内で複合成形品を得る成形・組立方法および成形・組立用金型
US7489456B2 (en) * 2007-05-02 2009-02-10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ens module
EP2009475B1 (de) * 2007-06-27 2011-10-26 JENOPTIK Optical Systems GmbH Feinmechanisch-optisches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es von einzeln in Fassungen gehalterten optischen Elementen
JP2010532492A (ja) 2007-07-03 2010-10-07 オプトメ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リミテッド 異なる素材からなる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モジュー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5026199B2 (ja) * 2007-08-28 2012-09-12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7738196B2 (en) * 2007-09-27 2010-06-15 Enplas Corporation Optical unit
JP2009157279A (ja) 2007-12-27 2009-07-16 Sharp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組立方法
JP2009186686A (ja) * 2008-02-05 2009-08-20 Sharp Corp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25442B2 (ja) * 2008-03-28 2013-10-23 Jx日鉱日石エネルギ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用液晶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162485A 2000.06.16 *
JP特开2001-51177A 2001.02.23 *
JP特开2002-18898A 2002.01.22 *
JP特开2008-221565A 2008.09.25 *
JP特开2008-39895A 2008.02.2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817396B2 (en) 2014-08-26
JP5903892B2 (ja) 2016-04-13
US20120293878A1 (en) 2012-11-22
CN102763013A (zh) 2012-10-31
JPWO2011089815A1 (ja) 2013-05-23
WO2011089815A1 (ja) 2011-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3013B (zh) 摄像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2687051B (zh) 摄像透镜单元
US11161291B2 (en) Molded circuit board of camera module,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olded circuit board
TWI685065B (zh) 攝像模組及其模塑電路板元件與製造方法
CN101932956B (zh) 由不同材料构成的透镜单元和相机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US7944633B2 (en) Lens holder for alignment of stacked lens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P4224876A2 (en) Camera module, mold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molded photosensitive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1028963B (zh) 制造模压结构的方法以及用于模压一结构的模压系统
JP5540696B2 (ja) 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成形金型装置
JP3154934U (ja) 組合わせ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レンズホルダー
CN102712515B (zh) 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摄像装置、模具的制造方法、成型模具以及玻璃透镜阵列的成型方法
TW201806376A (zh) 攝像模組及其模塑感光元件和製造方法
CN105814005A (zh) 透镜部件、透镜部件的制造方法、通信模块、透镜阵列以及光源模块
KR20190015389A (ko) 촬영 모듈의 몰딩 회로기판의 제조설비 및 제조방법
CN110554471B (zh)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JP3154933U (ja) スタック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の位置決めレンズホルダー
CN105916822A (zh) 透镜阵列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以及透镜阵列光学系统
KR20220080867A (ko) 팽출부가 적용된 마이크로 어레이 렌즈의 제조방법
KR20110001228U (ko) 적층 렌즈 모듈의 정렬을 위한 렌즈 홀더
JPH0949946A (ja) 光レセプタクルの作製方法、及び光レセプタクル
KR20140036661A (ko) 어레이 렌즈 및 어레이 렌즈의 제조 방법
KR20090009311U (ko) 광학유리렌즈세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