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30099A - 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30099A
CN102730099A CN2012101103877A CN201210110387A CN102730099A CN 102730099 A CN102730099 A CN 102730099A CN 2012101103877 A CN2012101103877 A CN 2012101103877A CN 201210110387 A CN201210110387 A CN 201210110387A CN 102730099 A CN102730099 A CN 102730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maintaining part
vehicle body
pedest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103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30099B (zh
Inventor
清水研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730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0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30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30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18Transportation, conveyor or haulage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tor vehicle or trailer assembly li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6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e.g. assembling,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or structurally modifying motor vehicles or traile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65/02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 B62D65/06Joi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o, or positioning sub-units or components with respect to, body shell or other sub-units or components the sub-units or components being doors, windows, openable roofs, lids, bonnets, or weather strips or seal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7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the articles being treated, e.g. manufactured, repaired, assembled, connected or other operations covered in the subgroups
    • B23P2700/50Other automobile vehicle parts, i.e. manufactured in assembly l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616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 Y10T29/49622Vehicular structural member ma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15Disassembling
    • Y10T29/49817Disassembling with other than ancillary treating or assemb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1Plural divers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including means for metal shaping or assembling
    • Y10T29/5136Separate tool stations for selective or successive operation on work
    • Y10T29/5137Separate tool stations for selective or successive operation on work including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st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4Multiple station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4Multiple station assembly or disassembly apparatus
    • Y10T29/53417Means to fasten work parts toge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能够实现低成本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在从车身将车门卸下并将零件组装至该车门之后将该车门重新安装至车身。从车身(W)将车门(D)((D1)、(D2)的总称)卸下,将所述车门(D)安装至从基座(2)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车门保持部(4),在维持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所述车门(D)的状态而将搬送托盘(1)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D)。然后,将组装好零件的车门(D)从车门保持部(4)卸下并安装至车身(W)。

Description

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特别涉及如下的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将车身载置于搬送台车的基座上,所述搬送台车具备用于载置机动车的车身的所述基座,在将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车身。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以下工序的车身装配方法:从完成了涂装的车身拆卸下车门并通过搬送装置将该车门搬送至第1车门储存装置的工序;从第1车门储存装置将车门送出至车门装配线并在车门装配线上将车门结构零件组装至该车门的工序;将组装好车门结构零件的车门搬送至第2车门储存装置的工序;以及从第2车门储存装置送出车门、并将该车门搬送至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身主体和车门的组装场所、从而将车门组装至车身的工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358976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必须在从将车门从车身拆卸的工序至第1车门储存装置之间、从第2车门储存装置至将车门组装至车身的工序之间等设置搬送装置。因此,需要制作车门搬送吊架并铺设搬送输送机,从而导致成本升高。并且,需要用于铺设搬送输送机的广大空间。而且,需要另行铺设车门零件组装线,所述车门零件组装线用于将零件组装至从车身被卸下的车门,从而导致成本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能够实现低成本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在从车身将车门卸下并将零件组装至该车门之后将该车门重新安装至车身。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车身装配线,将车身载置于搬送台车的基座上,所述搬送台车具备用于载置机动车的车身的所述基座,在将所述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搬送台车配设有车门保持部,所述车门保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从侧方进出,所述车门保持部用于对所述车身的车门进行保持,所述车身装配线具有: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其用于将车门从所述车身卸下并将所述车门安装至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所述车门保持部;车门零件组装线,其设置于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的下游侧,在维持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所述车门的状态而将所述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所述车门零件组装线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以及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其设置于所述车门零件组装线的下游侧,所述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用于将组装好所述零件的所述车门从所述车门保持部卸下,并将该车门安装至所述车身。
在本发明中,将车门从车身卸下,将所述车门安装至从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车门保持部,在维持车门保持部从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所述车门的状态而将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的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然后,将组装好零件的车门从车门保持部卸下并安装至车身。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朝向车门零件组装线搬送车门的搬送装置,而且,无需另行铺设车门零件组装线。
因此,能够提供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线:能够实现低成本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在从车身将车门卸下并将零件组装至该车门之后将该车门重新安装至车身。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车身装配线中,具有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所述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设置于所述车身装配线中的与所述车身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所述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用于使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从侧方进出。
根据本发明,在搬送台车到达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的设置场所时,能够自动地使车门保持部相对于基座从侧方进出。而且,仅在所需的部位设置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即可,不用在每个车门保持部都设置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车身装配线中,所述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包括:车门保持部送出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和车门保持部送入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
根据本发明,在搬送台车到达车门保持部送出单元的设置场所时,能够自动地将车门保持部从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在搬送台车到达车门保持部送入单元的设置场所时,能够自动地将车门保持部相对于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身装配线中,所述车门零件组装线被分割成多个部分来分开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应对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连续地形成车门零件组装线的情况。
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零件向车门的组装分成多个部分来实施。例如,能够应对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在将零件向车门组装的中途,在将从车身卸下的车门收纳在搬送台车内的状态下,将零件组装至车身。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身装配线中,所述车门保持部构成为:当所述车门保持部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下保持所述车门时,所述车门保持部能够以使所述车门平放的状态保持所述车门;当所述车门保持部在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状态下保持所述车门时,所述车门保持部能够以使所述车门立起的状态保持所述车门。
根据本发明,在保持车门而不向车门上组装零件的情况下,能够将车门以平放的状态相对于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因此,不会对向车身组装零件等的作业产生障碍,能够紧凑地收纳车门。另一方面,在为了将零件组装至车门而保持车门的情况下,能够将车门从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而成为立起的状态,因此,能够将车门保持成适合向车门上组装零件的作业的姿势。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车身装配方法,将车身载置于搬送台车的基座上,所述搬送台车具备用于载置机动车的车身的所述基座,在将所述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搬送台车配设有车门保持部,所述车门保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从侧方进出,所述车门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车身的车门,所述车身装配方法具有:车身车门拆卸工序,用于将车门从所述车身卸下并将所述车门安装至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所述车门保持部;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在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之后,并且在维持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所述车门的状态而将所述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以及车身车门安装工序,在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后,将组装好所述零件的所述车门从所述车门保持部卸下,并将该车门安装至所述车身。
在本发明中,将车门从车身卸下,将所述车门安装至从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车门保持部,在维持车门保持部从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所述车门的状态而将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然后,将组装好零件的车门从车门保持部卸下并安装至车身。
根据本发明,不需要像以往那样朝向车门零件组装线搬送车门的搬送装置,而且,无需另行铺设车门零件组装线。
因此,能够提供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能够实现低成本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在从车身将车门卸下并将零件组装至该车门之后将该车门重新安装至车身。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车身装配方法中,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作为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的车身装配线的初始工序来实施,在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和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间具有: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在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车门收纳维持工序,其设置在所述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在所述车门收纳维持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应对将车门零件组装工序的最终工序和车身车门安装工序连续地设置的情况,能够在完成零件向车门的组装之后直接将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门安装至车身。
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应对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在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前,在将车门从车身卸下并收纳在搬送台车内的状态下,例如在车身装配线的上游区域,利用在车身装配线的一侧配设的机器人将仪表板、车顶衬层等较大的零件组装至车身。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或技术方案7所述的车身装配方法中,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作为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的车身装配线的初始工序来实施,在所述车门零件安装工序和所述车身车门安装工序之间具有: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在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其设置在所述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之后,并维持在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第2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在所述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应对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将车门零件组装工序的最终工序和车身车门安装工序连续地进行设置的情况。
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应对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在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后,在将从车身卸下的车门收纳在搬送台车内的状态下,例如在车身装配线的下游区域,利用在车身装配线的一侧配设的机器人将轮胎、缓冲器、座椅、车窗玻璃等较大的零件组装至车身。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至技术方案8的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身装配方法中,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作为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的车身装配线的初始工序来实施,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包括:第1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其用于将第1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和第2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其用于将第2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在所述第1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和所述第2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间具有:第3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在所述第1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第3车门收纳维持工序,其设置在所述第3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第3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在所述第3车门收纳维持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
根据本发明,能够应对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连续地形成车门零件组装工序的情况。
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将零件向车门的组装分成多个部分来实施。例如,能够应对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在将零件组装至车门的中途,在将从车身卸下的车门收纳在搬送台车内的状态下,将零件组装至车身。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能够实现低成本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在从车身将车门卸下并将零件组装至该车门之后将该车门重新安装至车身。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的布局的图。
图2是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的周围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2的箭头Y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4是从图2的箭头X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的动作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的布局的图。
图11是从图10继续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的布局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的布局的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的布局的图。
图14是从图13继续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的布局的图。
标号说明:
1:搬送托盘;
2:基座;
3:升降机构;
4:车门保持部;
10: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
10a: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
10b: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
B:车门零件组装线;
B(1):第1车门零件组装线;
B(2):第2车门零件组装线;
D:车门;
D1:后车门;
D2:前车门;
F: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
G: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
H1: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
H2: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
H3:第3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
L、La、Lb、Lc:车身装配线;
L1:车身搬送方向;
M1: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
M2:第2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
M3:第3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
N1: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
N2: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
N3:第3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
W: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的布局的图。
在涂装线(未图示)上实施了涂装的车身W被搬送输送机(未图示)搬送至车身装配线L。
如图1所示,在车身装配线L上,将车身W载置于搬送托盘(搬送台车)1上进行搬送。搬送托盘1由使用被驱动着旋转的摩擦滚柱F/R的公知的摩擦传送带搬送。
车身W借助于配置在搬送托盘1的基座2上的升降机构3(参照图2~图4)进行升降。在车身装配线L上的实施各工序的部分、即各工序部,将车身W保持在适于组装各种零件的升降位置,从而向车身W组装零件。
即,车身装配线L为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线:将车身W载置于搬送托盘1的基座2上,该搬送托盘1具备用于载置机动车的车身W的该基座2,在将搬送托盘1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车身W。
在搬送托盘1配设有车门保持部4,所述车门保持部4能够相对于基座2从侧方进出,所述车门保持部4用于保持车身W的车门D(后述的后车门D1、前车门D2的统称)。具体而言,在搬送托盘1上,在基座2的与车身W的搬送方向(以下称作“车身搬送方向”)L1平行的边的附近配设有车门保持部4,俯视观察时,所述车门保持部4能够相对于基座2向侧方外侧伸出或进入至侧方内侧。车门保持部4在一个搬送托盘1的左右(车身搬送方向L1的左侧和右侧)两侧,前后(车身搬送方向L1的上游侧和下游侧)各设置有两个,共计四个。
搬送托盘1构成为,在车身搬送方向L1的上游侧的车门保持部4保持有相应的一侧的后车门D1,并且,在车身搬送方向L1的下游侧的车门保持部4保持有相应的一侧的前车门D2。
并且,在车身装配线L的所定部位的与车身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使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从侧方进出的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10(后述的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车门保持部送出单元)10a、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车门保持部送入单元)10b的统称)。
因此,在搬送托盘1到达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的设置场所时,能够自动地将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送出至侧方外侧,在搬送托盘1到达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的设置场所时,能够自动地将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送入至侧方内侧。
并且,在作为车身装配线L的初始工序部的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构成为,将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向侧方外侧拉出(从搬送托盘1内拉出),将车门D从车身W卸下而将车门D安装并保持于车门保持部4,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再次相对于基座2向侧方内侧推入(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
这样,在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的紧下游侧设置有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1,该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1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向侧方内侧送入。
并且,搬送托盘1构成为,在搬送托盘1被从车身装配线L的上游朝向下游搬送的期间,在各工序部将零件(车身结构零件)组装至车身W。
在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1的下游侧设置有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所述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维持在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在该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能够在将车门D从车身W卸下并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的状态下将零件组装至车身W。
如前所述,作为车身装配线L的初始工序部,配置有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另一方面,在车身装配线L的最终工序附近配置有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所述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用于将组装好零件的车门D从车门保持部4卸下,并将该车门D安装至车身W。
而且,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送出至侧方外侧的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1配置在车身装配线L的中途(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的下游侧)。在从该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1至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之间的搬送托盘1的基座2的两侧,形成有用于将零件(车门结构零件)组装至车门D的车门零件组装线(工序)B。
另外,在后面对车门保持部4详细叙述,车门保持部4构成为,当车门保持部4在相对于基座2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下保持车门D时,能够以使车门D平放的状态进行保持,当车门保持部4在从基座2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状态下保持车门D时,能够以使车门D立起的状态进行保持。
接下来,对车身装配线L的动作进行说明。车身装配线L的各部分的动作由未图示的控制单元控制。在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将车门保持部4从搬送托盘1的基座2拉出至侧方外侧,从车身W卸下车门D,并将车门D安装于被拉出至外侧的车门保持部4。通过将车门D从车身W卸下,能够进行将零件(车身结构零件)组装至车身等许多作业。在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1,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推入侧方内侧,从而车门保持部4被再次收纳于搬送托盘1内。
搬送托盘1从车身装配线L的上游朝向下游经过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进行搬送。然后,当搬送托盘1到达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上游端设置的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1时,将车门保持部4从搬送托盘1拉出,在搬送托盘1的基座2的两侧,维持在使车门D立起的状态(与水平面垂直),由此形成车门零件组装线B。
在该车门零件组装线B上,在维持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着车门D的状态而将搬送托盘1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由作业员将零件组装至车门D。
另一方面,在搬送托盘1的基座2上载置的车身W,一边被从车身装配线L的上游朝向下游搬送,一边在各工序部由作业员进行零件的组装。
在此,在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在将车门D从车身W卸下并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的状态下,将零件组装至车身W。另外,在两侧具有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区间的车身装配线L上也实施将零件组装至车身W的作业等。
在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将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门D安装至同样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身W。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将被卸下了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推入侧方内侧,从而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然后,将安装有车门D的车身W进一步朝向车身装配线L的下游侧搬送。
根据这样的车身装配线L,不需要像以往那样朝向车门零件组装线搬送车门的搬送装置,并且,也无需另行铺设车门零件组装线,因此解决了所述以往的课题。
接下来,对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详细地进行说明。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包括: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其用于将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送出至侧方外侧;和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其用于将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送入至侧方内侧。
如图1所示,在车身装配线L的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的紧上游侧配设有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在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的紧下游侧配设有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并且,在配设于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上游端的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1配设有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在配设于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下游端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的下游侧配设有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
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和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为相同的结构,因此,下面参照图2~图4对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进行说明,省略对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的说明。图2是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的周围的俯视图。图3是从图2的箭头Y方向观察到的图。图4是从图2的箭头X方向观察到的图。
如图2所示,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包括:第1基座11;第1导轨12,其与车身搬送方向L1平行地铺设在第1基座11上;第2基座14,其在第1导轨12上借助于线性气缸13滑动;第2导轨15,其沿着与车身搬送方向L1正交的方向铺设在第2基座14上;第3基座17,其在第2导轨15上借助于第1驱动气缸16滑动;第2驱动气缸18,其配设在第3基座17上;齿条19,其安装在第2驱动气缸18的连杆上,并与车身搬送方向L1正交地移动;支承轴22,其被在第3基座17上配设的一对支承板20轴支承;小齿轮21,其配设于支承轴22,并与齿条19啮合;以及推压部材23,其配设在支承轴22的两端。
配设于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的推压部材23始终夹着支承轴22在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的靠基座2的一侧保持在水平状态,配设于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的推压部材23始终夹着支承轴22在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的靠与基座2相反的一侧保持在水平状态。
而且,如图3和图4所示,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还包括:第4基座25,其配设于第2基座14,并被4处支承板24支承成不与第3基座17和支承轴22发生干涉,所述第3基座17借助于驱动气缸16在第2导轨15上滑动,所述支承轴22与第3基座17一同移动;第3驱动气缸26,其配设在第4基座25上;以及支承板28,其安装在第3驱动气缸26的连杆上,并对一对齿条27进行支承,所述一对齿条27与车身搬送方向L1正交地移动。另外,在图2中,为了避免附图变得复杂,省略了所述支承板24、第4基座25、第3驱动气缸26、齿条27以及支承板28的图示。(在图5~图9中也同样)。
接下来,参照图2~图4,对车门保持部4详细地进行说明。
车门保持部4安装于搬送托盘1的基座2的下侧。
如上所述,车门保持部4设置在一个搬送托盘1的左右两侧,前后各设置有两个,合计设置有4个(参照图1)。
如图2所示,在基座2的下表面,与车身搬送方向L1正交地安装有一对导轨30。车门保持部4具有四边形的车门支承框32,所述四边形的车门支承框32在车身搬送方向L1的两侧配设有与一对导轨30卡合的能够旋转的辊31。
车门支承框32包括支承部33和转动部34。支承部33由基部33a和卡合部33b构成。旋转轴3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该卡合部33b卡合,所述旋转轴36固定在构成转动部34的コ字型框体41的基端侧。框体41在与车身搬送方向L1正交的方向上位于卡合部33b的外侧。
当转动部34处于水平状态时,转动部34的两侧面和支承部33的基部33a的两侧面形成为处于同一平面。而且,支承板35(参照图4)从支承部33的下表面向前方伸出,支承板35用于支承转动部34。
在旋转轴36的端部安装有小齿轮37,该小齿轮37和齿条27(参照图3和图4)啮合。通过使该齿条27移动,能够经由小齿轮37使转动部34转动至水平状态或(与水平)垂直的状态。而且,在搬送托盘1的基座2的两侧端埋设有气缸60。该气缸60的连杆61能够嵌入到在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的コ字型框体41开设的卡定孔62中。
在转动部34的コ字型框体41的基端侧配设有支承板38。车门卡定部40以借助旋转轴42能够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在该支承板38上,所述车门卡定部40在两侧分别具有车门支撑杆39。平时,通过将固定销43插入到在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开设的卡合孔中而进行卡合,使得车门卡定部40在コ字型框体41内处于收纳状态。另外,车门卡定部40能够根据车门D的种类(前车门、后车门、车型等)来变更形状或大小。
接下来,参照图2~图9对图1的车身装配线L中的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和车门保持部4的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1的车身装配线L中,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和车门保持部4按照图2→图5→图6→图7→图8→图9的顺序动作。
如图1所示,当搬送托盘1被搬送至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附近时,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的线性气缸13工作,从而使第2基座14的动作成为与搬送托盘1同步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第1驱动气缸16伸长,从而使第3基座17移动至伸长端。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第2驱动气缸18工作,齿条19水平移动,使得与齿条19啮合的小齿轮21旋转。由此,使得设置于支承轴22两端的推压部材23从水平状态移位成垂直状态,并在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的コ字型框体41内立起,从而与车门保持部4卡合(参照图3)。在该状态下,第1驱动气缸16收缩,由此,将车门保持部4从搬送托盘1的基座2拉出至侧方外侧(参照图2)。
接下来,第3驱动气缸26(参照图3和图4)工作,使得齿条27水平移动,与齿条27啮合的小齿轮37旋转,由此,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从水平状态转动移位成垂直状态。与此同时,气缸60的连杆61进入到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的卡定孔62中,由此,使车门保持部4维持在垂直状态(参照图5)。
进而,与此同时,第2驱动气缸18工作,由此,小齿轮21通过齿条19而旋转,推压部材23从垂直状态复动(復動)至水平状态,从而解除与车门保持部4的卡合。然后,线性气缸13工作,使得第2基座14复位至原来的位置。
并且,在搬送托盘1上,作业员将车门D从车身W卸下,并利用螺栓将车门D紧固于在处于立起状态的转动部34的车门卡定部40所形成的一对车门支撑杆39、39之间(参照图6)。该紧固例如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将形成于一个车门支撑杆39的销39a插入车门D的铰链孔(未图示),采用车门D的车门闩孔和形成于另一个车门支撑杆39的紧固孔(未图示)通过螺栓进行紧固。
此时,车门D以左右的车门D的内表面朝向内侧互相对置的方式被支承在一对车门支撑杆39、39之间。接下来,作业员将固定销43从在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开设的卡合孔中拔出,从而解除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的卡合。接下来,作业员使コ字型的框体41绕旋转轴42旋转180度,从而使车门D转动移位成左右的车门D的外表面朝向内侧互相对置。然后,通过再次将固定销43插入在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上开设的卡合孔,使得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成为卡合状态。
接下来,如图1所示,当搬送托盘1被搬送至与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相邻地配设在下游侧的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附近时,与前述的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的动作同样地使线性气缸13工作,使第2基座14的动作成为与搬送托盘1同步的状态。
接下来,将气缸60的连杆61从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的卡定孔62拔出。然后,第3驱动气缸26工作,由此使齿条27水平移动,使得与齿条27啮合的小齿轮37旋转,由此,使得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从垂直状态转动移位至水平状态。
此时,第1驱动气缸16处于收缩状态,第3基座17位于收缩端。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第2驱动气缸18工作,齿条19水平移动,使得与齿条19啮合的小齿轮21旋转。由此,使得设置于支承轴22两端的推压部材23从水平状态移位至垂直状态,并且在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的コ字型框体41的外侧立起。在该状态下,第1驱动气缸16伸长,由此,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搬送托盘1的基座2被推入侧方内侧,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参照图7)。
进而,与此同时,第2驱动气缸18工作,由此,小齿轮21通过齿条19而旋转,推压部材23从垂直状态复动至水平状态,从而解除与车门保持部4的卡合。然后,线性气缸13工作,使得第2基座14复位至原来的位置。
如图1所示,当搬送托盘1到达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1附近时,与前述同样地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将车门保持部4从搬送托盘1拉出,然后,车门保持部4成为立起状态(参照图8)。在此,车门D成为左右的车门D的外表面朝向内侧互相对置的状态。因而,由于车门D的内表面朝向外侧,因此将零件组装至车门D的作业变得容易。然后,从接下来的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初的工序部B1开始将各种零件向车门D组装。
进而,如图1所示,当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门D到达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时,作业员将固定销43从在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上开设的卡合孔中拔出,从而解除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的卡合。接下来,作业员使コ字型的框体41绕旋转轴42旋转180度,从而使车门D转动移位成左右的车门D的内表面朝向内侧互相对置。然后,通过再次将固定销43插入在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上开设的卡合孔,使得支承板38和车门卡定部40成为卡合状态。
接下来,作业员将采用车门D的车门闩孔和形成于车门支撑杆39的紧固孔(未图示)进行紧固的螺栓卸下,进而,通过解除车门D的铰链孔和设置于另一个车门支撑杆39的销39a的卡合,从而将车门D从一对车门支撑杆39、39之间卸下,将卸下的车门D安装至车身W。
进而,如图1所示,当搬送托盘1到达在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的下游侧配置的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附近时,与前述同样地使线性气缸13工作,从而使第2基座14的动作成为与搬送托盘1同步的状态。
接下来,将气缸60的连杆61从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的卡定孔62拔出。然后,第3驱动气缸26工作,使得齿条27水平移动,与齿条27啮合的小齿轮37旋转,由此,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从垂直状态转动移位至水平状态。
此时,第1驱动气缸16处于收缩状态,第3基座17位于收缩端。在该状态下,通过使第2驱动气缸18工作,齿条19水平移动,使得与齿条19啮合的小齿轮21旋转。由此,设置于支承轴22两端的推压部材23从水平状态移位至垂直状态,并且在车门保持部4的转动部34的コ字型框体41的外侧立起。在该状态下,第1驱动气缸16伸长,由此,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搬送托盘1的基座2被推入侧方内侧,从而被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参照图9)。
进而,与此同时,第2驱动气缸18工作,由此,小齿轮21通过齿条19而旋转,推压部材23从垂直状态复动至水平状态,从而解除与车门保持部4的卡合。进而,线性气缸13工作,使得第2基座14复位至原来的位置。
进而,借助于移载装置(未图示)将完成了装配的车身W从配置在搬送托盘1的基座2上的升降机构3上朝向下游侧的成品车检查线排出,或者通过使升降机构3下降而使安装于车身W的轮胎与基座2上接触而自行行驶,由此将完成了装配的车身W朝向下游侧的成品车检查线排出。排出车身W后的搬送托盘1通过车身装配线L的返回路径(未图示)而再次被送回到车身装配线L的初始工序部。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车身W将车门D卸下,将所述车门D安装至从基座2送出至侧方外侧的车门保持部4,在维持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所述车门D的状态而将搬送托盘1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的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D。然后,将组装好零件的车门D从车门保持部4卸下并安装至车身W。
根据这样的第1实施方式,不需要像以往那样朝向车门零件组装线搬送车门的搬送装置,并且,也无需另行铺设车门零件组装线。
因此,能够提供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线:能够降低成本且节省空间,并且,能够在从车身将车门卸下并将零件组装至该车门之后将该车门重新安装至车身。
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和车门零件组装线B之间具有: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1,在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F之后,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送入至侧方内侧;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其设置在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1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1,在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之后,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送出至侧方外侧。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应对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和车身装配线L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连续地设置的情况,能够在完成了将零件向车门D的组装之后,直接将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门D安装至车身W。
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应对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在车门零件组装工序B之前,在将车门D从车身W卸下并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的状态下,例如在车身装配线L的上游区域,利用在车身装配线L的一侧配设的机器人将仪表板、车顶衬层等较大的零件组装至车身W。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车门零件组装工序B具有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所述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设置在车身装配线L上的与车身搬送方向L1正交的方向的两侧,并且用于使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从侧方进出。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搬送托盘1到达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的设置场所时,能够自动地使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从侧方进出。而且,只要仅在所需的部位设置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即可,不用在每个车门保持部4都设置。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车门保持部4构成为,当车门保持部4在相对于基座2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下保持车门D时,能够以使车门D平放的状态进行保持,当车门保持部4在从基座2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状态下保持车门D时,能够以使车门D立起的状态进行保持。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保持车门而不将零件组装至车门的情况下,能够将车门以平放的状态相对于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因此,不会对将零件组装至车身等的作业产生障碍,能够紧凑地收纳车门。另一方面,在为了将零件组装至车门而保持车门的情况下,能够将车门从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而成为立起的状态,因此,能够将车门保持成适合将零件组装至车门的作业的姿势。
(第2实施方式)
图10和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a的布局的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引用上述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和说明。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图1)中,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和车身装配线L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连续设置,在完成了将零件向车门D的组装之后直接将车门D安装至车身W。
与此相对,第2实施方式(图10和图11)设想了下述情况下的形态: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和车身装配线La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连续地进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再次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将保持着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收纳至搬送托盘1内,在车身装配线La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的紧前方,再次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使车门保持部4成为立起状态,并在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将车门D安装至车身W。
在第2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a中,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和车门保持部4按照图2→图5→图6→图7→图8→图7→图8→图9的顺序动作。
即,第2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a在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上的车门零件组装线B和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之间还具有: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2,其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之后,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送入至侧方内侧;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2,其设置于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2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第2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2,其在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2之后,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送出至侧方外侧。在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2,能够在将车门D从车身W卸下并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的状态下将零件组装至车身W。
根据这样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应对下述情况: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和车身装配线La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连续地进行设置。
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应对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之前和之后,在将从车身W卸下的车门D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的状态下,将零件组装至车身W。
(第3实施方式)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b的布局的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引用上述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和说明。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图1)中,在车身装配线L的初始工序部将从车身W卸下的车门D保持于立起状态的车门保持部4,接着,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而进行搬送。然后,通过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初的工序部B1的紧前方配置的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再次从搬送托盘1拉出并成为立起状态,将零件组装至车门D。
与此相对,在第3实施方式(图12)中,在车身装配线Lb的初始工序部,将从车身W卸下的车门D保持于立起状态的车门保持部4,此后就维持车门保持部4的立起状态,从而形成车门零件组装线B,将零件组装至立起状态的车门D。然后,通过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结束后的位置配置的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将保持着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在车身装配线Lb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的紧前方,再次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使车门保持部4成为立起状态,并在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将车门D安装至车身W。
该第3实施方式也设想了下述情况下的形态: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和车身装配线La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连续地进行设置。
在第3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b中,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和车门保持部4按照图2→图5→图6→图7→图8→图9的顺序动作。
即,第3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b省略了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的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1和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1,并且在第1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上的车门零件组装线B和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之间包括: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2,其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之后,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送入至侧方内侧;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2,其设置于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2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第2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2,其在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2之后,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送出至侧方外侧。
根据这样的第3实施方式,能够应对下述情况: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和车身装配线La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连续地进行设置。
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应对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之后,在将从车身W卸下的车门D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的状态下,例如在车身装配线L的下游区域,利用在车身装配线L的一侧配设的机器人将轮胎、缓冲器、座椅、车窗玻璃等较大的零件组装至车身W。
(第4实施方式)
图13和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c的布局的图。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引用上述实施方式示出的结构和说明。主要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第4实施方式(图13和图14)设想了下述情况下的形态: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连续地形成车门零件组装线B,并且无法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和车身装配线Lc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连续地进行设置。
在这种情况下,在车身装配线Lc的初始工序部,将从车身W卸下的车门D保持于立起状态的车门保持部4,接着,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而进行搬送。然后,通过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第1车门零件组装线B(1)、第2车门零件组装线B(2)的总称)的最初的工序部B1的紧前方配置的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再次从搬送托盘1拉出并成为立起状态,将零件组装至车门D。
接下来,通过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中途配设的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将保持着处于零件组装中途的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而进行搬送。然后,通过在下游侧配置的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再次从搬送托盘1拉出而使车门保持部4成为立起状态,将零件组装至车门D。
通过在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的下游侧配置的车门保持部送入机构10b将保持着完成了零件组装的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并进一步向下游侧搬送。然后,在车身装配线Lc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的紧前方,再次通过车门保持部送出机构10a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拉出而使车门保持部4成为立起状态,在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将车门D安装至车身W。
在第4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c中,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和车门保持部4按照图2→图5→图6→图7→图8→图7→图8→图7→图8→图9的顺序动作。
即,在第4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c中,第2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a的车门零件组装线B由将第1零件组装至车门D的第1车门零件组装线(工序)B(1)、和将第2零件组装至车门D的第2车门零件组装线(工序)B(2)构成,第4实施方式的车身装配线Lc在第1车门零件组装线B(1)和第2车门零件组装线B(2)之间还具有:第3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3,其在第1车门零件组装线B(1)之后,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送入至侧方内侧;第3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3,其设置于第3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部N3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相对于基座2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第3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部M3,其在第3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3之后,将保持着车门D的车门保持部4从基座2送出至侧方外侧。在第3车门收纳维持工序部H3,能够在将从车身W卸下的车门D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的状态下将零件组装至车身W。
根据这样的第4实施方式,能够应对下述情况:在工序布局的关系上,无法连续地形成车门零件组装线B,并且无法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的最终工序部B2和车身装配线Lc的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G连续地进行设置。
即,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应对下述这样的车身装配方法:能够将零件向车门D的组装分成多个部分来实施,在向车门D组装零件的中途,在将车门D从车身W卸下并收纳在搬送托盘1内的状态下,将零件组装至车身W。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包括适当地组合或选择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结构,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改变其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车门保持部进出机构10中,将使用空气等的流体压力的气缸作为驱动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电动马达等其他种类的驱动源。
并且,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对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分割成两部分来分开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能够应用于将车门零件组装线B分割成三部分以上来分开配置的情况。

Claims (9)

1.一种车身装配线,其中,将车身载置于搬送台车的基座上,所述搬送台车具备用于载置机动车的车身的所述基座,在将所述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
所述车身装配线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搬送台车配设有车门保持部,所述车门保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从侧方进出,所述车门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车身的车门,
所述车身装配线具有:
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其用于将车门从所述车身卸下并将所述车门安装至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所述车门保持部;
车门零件组装线,其设置于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部的下游侧,在维持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所述车门的状态而将所述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所述车门零件组装线用于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以及
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其设置于所述车门零件组装线的下游侧,所述车身车门安装工序部用于将组装好所述零件的所述车门从所述车门保持部卸下,并将该车门安装至所述车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装配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装配线具有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所述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设置于所述车身装配线中的与所述车身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所述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用于使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从侧方进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装配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保持部进出单元包括:
车门保持部送出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和
车门保持部送入单元,其用于将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装配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零件组装线被分割成多个部分来分开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装配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保持部构成为:当所述车门保持部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下保持所述车门时,所述车门保持部能够以使所述车门平放的状态保持所述车门;当所述车门保持部在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状态下保持所述车门时,所述车门保持部能够以使所述车门立起的状态保持所述车门。
6.一种车身装配方法,其中,将车身载置于搬送台车的基座上,所述搬送台车具备用于载置机动车的车身的所述基座,在将所述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
所述车身装配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搬送台车配设有车门保持部,所述车门保持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从侧方进出,所述车门保持部用于保持所述车身的车门,
所述车身装配方法具有:
车身车门拆卸工序,用于将车门从所述车身卸下并将所述车门安装至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的所述车门保持部;
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在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之后,并且在维持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被送出至侧方外侧并保持所述车门的状态而将所述搬送台车从上游朝向下游搬送期间,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以及
车身车门安装工序,在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后,将组装好所述零件的所述车门从所述车门保持部卸下,并将该车门安装至所述车身。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作为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的车身装配线的初始工序来实施,
在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和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间具有:
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在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
车门收纳维持工序,其设置在所述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
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在所述车门收纳维持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作为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的车身装配线的初始工序来实施,
在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和所述车身车门安装工序之间具有:
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在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
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其设置在所述第2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
第2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在所述第2车门收纳维持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车门拆卸工序作为将零件组装至所述车身的车身装配线的初始工序来实施,
所述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包括:
第1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其用于将第1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和
第2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其用于将第2零件组装至所述车门,
在所述第1车门零件组装工序和所述第2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间具有:
第3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在所述第1车门零件组装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送入至侧方内侧;
第3车门收纳维持工序,其设置在所述第3车门保持部送入工序之后,并且维持在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相对于所述基座被送入至侧方内侧的状态;以及
第3车门保持部送出工序,在所述第3车门收纳维持工序之后,将保持着所述车门的所述车门保持部从所述基座送出至侧方外侧。
CN201210110387.7A 2011-04-14 2012-04-13 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 Active CN102730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89762 2011-04-14
JP2011089762A JP5276690B2 (ja) 2011-04-14 2011-04-14 車体組立ライン及び車体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30099A true CN102730099A (zh) 2012-10-17
CN102730099B CN102730099B (zh) 2014-08-20

Family

ID=4698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10387.7A Active CN102730099B (zh) 2011-04-14 2012-04-13 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59751B2 (zh)
JP (1) JP5276690B2 (zh)
CN (1) CN102730099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5225A (zh) * 2013-03-28 2014-12-24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作业装置及控制方法
US9388715B2 (en) 2013-03-28 2016-07-12 Hirata Corporation Assembl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6863016A (zh) * 2015-09-16 2017-06-20 加特可株式会社 组装线
CN107433990A (zh) * 2016-06-01 2017-12-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将至少一个机动车部件向机动车车身输送的方法和装配站
CN108016530A (zh) * 2017-12-11 2018-05-1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装配用输送系统
CN109747738A (zh) * 2017-11-01 2019-05-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装配装置
CN110254570A (zh) * 2019-07-31 2019-09-20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的装配方法及汽车车门装配装置
CN113788090A (zh) * 2021-10-14 2021-12-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门板安装方法以及车辆门板安装装置
CN113929013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工件输送系统、座板上台车、座板下台车以及工件输送方法
CN114227242A (zh) * 2021-12-07 2022-03-25 成都天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汽车尾门撑杆自动化生产线
CN115123428A (zh) * 2022-07-08 2022-09-30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工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27861B2 (en) 2010-11-05 2017-11-2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battery charging
JP5532262B2 (ja) * 2011-05-26 2014-06-25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自動車組立てラインにおける車体搬送台車
JP5472824B2 (ja) * 2011-05-26 2014-04-1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自動車組立てラインにおける車体搬送台車
JP5333796B2 (ja) * 2011-05-26 2013-11-06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自動車組立てラインにおける車体搬送台車
KR101526424B1 (ko) * 2013-12-18 2015-06-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차량용 헤드 업 디스플레이 검사장치 및 그 방법
JP6443614B2 (ja) * 2014-07-23 2018-12-2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搬送装置
US10232899B1 (en) * 2015-08-11 2019-03-19 R.P. Gatta, Inc Virtual stop station
DE102017108023A1 (de) * 2017-04-13 2018-10-18 Eisenmann Se Verfahren und Fördersystem zum gleichzeitigen Transport von langgestreckten Werkstücken und Werkern in einer Fertigungslinie
DE102018109934A1 (de) * 2018-04-25 2019-10-31 Eisenmann Se Behandlungsanlage zum Behandeln von Werkstücken
KR102644433B1 (ko) * 2019-06-27 2024-03-06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도장 공장의 통합 버퍼 시스템 및 그 운용 방법
KR102626227B1 (ko) * 2020-07-14 2024-01-17 (주)금강오토텍 공구 랙이 구비된 자동 안내 운반차
CN113084493B (zh) * 2021-03-31 2022-03-25 天津中车四方所科技有限公司 缓冲器组装用销棒自动插拔系统
WO2023238002A1 (en) * 2022-06-07 2023-12-14 Cpm S.P.A. Mobile assembly line and associated method, particularly for the assembly of vehicles
CN114996968B (zh) * 2022-06-28 2023-02-2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车门混流装配线平衡规划方法
CN117088038B (zh) * 2023-10-20 2023-12-29 江苏万亦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门盖生产用摩擦驱动式输送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184A (en) * 1984-12-19 1986-05-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parts to both sides of a main body such as an automobile body
US4589199A (en) * 1984-05-16 1986-05-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 door on a vehicle body
US4793055A (en) * 1985-10-29 1988-12-2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ssembly line arrangement for producing vehicles
US5079822A (en) * 1989-03-27 1992-01-1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assembling automotive body and body panel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nd installing body panels, and feed jig for feeding body panels
US5123148A (en) * 1989-09-20 1992-06-2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feeding and installing hinge pins for motor vehicles doors
JPH04358976A (ja) * 1991-06-05 1992-12-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組立方法、及び組立装置
US5210931A (en) * 1989-04-18 1993-05-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trunk or a hood to and from a vehicle body
CN101522510A (zh) * 2006-10-20 2009-09-02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连接汽车的车身部件的工作站、具有这样的工作站的生产线及用于在工作站中进给/更换夹紧框架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85208A (en) * 1984-11-15 1987-08-11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vehicle bodies
GB2193931B (en) * 1986-07-15 1991-03-13 Honda Motor Co Ltd Method of and mechanism for attaching automobile door
DE3720175A1 (de) * 1987-06-16 1988-12-29 Kuka Schweissanlagen & Roboter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foerdern von spannrahmen oder dergleichen in transferstrassen
US5079832A (en) * 1989-04-18 1992-01-1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quipment for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doors to a vehicle body
JPH03159886A (ja) * 1989-11-17 1991-07-09 Honda Motor Co Ltd ドア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89199A (en) * 1984-05-16 1986-05-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assembling a door on a vehicle body
US4589184A (en) * 1984-12-19 1986-05-20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unting parts to both sides of a main body such as an automobile body
US4793055A (en) * 1985-10-29 1988-12-27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ssembly line arrangement for producing vehicles
US5079822A (en) * 1989-03-27 1992-01-14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assembling automotive body and body panels, apparatus for removing and installing body panels, and feed jig for feeding body panels
US5210931A (en) * 1989-04-18 1993-05-18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attaching and detaching trunk or a hood to and from a vehicle body
US5123148A (en) * 1989-09-20 1992-06-23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feeding and installing hinge pins for motor vehicles doors
JPH04358976A (ja) * 1991-06-05 1992-12-11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組立方法、及び組立装置
CN101522510A (zh) * 2006-10-20 2009-09-02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连接汽车的车身部件的工作站、具有这样的工作站的生产线及用于在工作站中进给/更换夹紧框架的方法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88715B2 (en) 2013-03-28 2016-07-12 Hirata Corporation Assembl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US9387560B2 (en) 2013-03-28 2016-07-12 Hirata Corporation Oper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04245225B (zh) * 2013-03-28 2016-09-28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作业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245225A (zh) * 2013-03-28 2014-12-24 平田机工株式会社 作业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6863016B (zh) * 2015-09-16 2019-04-12 加特可株式会社 组装线
CN106863016A (zh) * 2015-09-16 2017-06-20 加特可株式会社 组装线
CN107433990A (zh) * 2016-06-01 2017-12-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将至少一个机动车部件向机动车车身输送的方法和装配站
CN109747738A (zh) * 2017-11-01 2019-05-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装配装置
CN108016530A (zh) * 2017-12-11 2018-05-1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装配用输送系统
CN108016530B (zh) * 2017-12-11 2019-06-28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门装配用输送系统
CN110254570A (zh) * 2019-07-31 2019-09-20 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的装配方法及汽车车门装配装置
CN113929013A (zh) * 2020-06-29 2022-01-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工件输送系统、座板上台车、座板下台车以及工件输送方法
CN113788090A (zh) * 2021-10-14 2021-12-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门板安装方法以及车辆门板安装装置
CN113788090B (zh) * 2021-10-14 2024-04-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门板安装方法以及车辆门板安装装置
CN114227242A (zh) * 2021-12-07 2022-03-25 成都天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汽车尾门撑杆自动化生产线
CN114227242B (zh) * 2021-12-07 2022-12-09 成都天创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尾门撑杆自动化生产线
CN115123428A (zh) * 2022-07-08 2022-09-30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工装
CN115123428B (zh) * 2022-07-08 2024-01-16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一种固定工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76690B2 (ja) 2013-08-28
CN102730099B (zh) 2014-08-20
US20130014370A1 (en) 2013-01-17
US8959751B2 (en) 2015-02-24
JP2012218698A (ja) 2012-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30099A (zh) 车身装配线和车身装配方法
CN1706587B (zh) 用于焊接机动车体的系统
CN202988038U (zh) 自动换轨式穿梭车
CN102730106A (zh) 车身组装线中车门的输送方法及车身组装线中车门的输送装置
CN201175912Y (zh) 电动多级伸缩臂及架空线路巡检机器人
CN104110149B (zh) 立体车库及其存取车方法
CN103558074B (zh) 细胞染色装置
JP2012003261A (ja) 帯状体、パネル、旗またはバナー用の支持支柱
CN103337222A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4554514A (zh) 搬送装置
CN106114342B (zh) 篷布盖自卸车
CN204124775U (zh) 翻转设备
CN207294634U (zh) 一种装填导爆管雷管胶塞的装置
CN103452417A (zh) 车窗升降器中的驱动马达的固定方法以及车窗升降器
JP4228032B1 (ja) 減速機及びドローベンチ
CN103241548A (zh) 光学片加载用可变输送带装置
CN2905548Y (zh) 货车车厢篷布
CN110053955A (zh) 一种自动化升降输送系统
CN103342228A (zh) 针剂瓶批料阵立式出托排队系统
CN201125292Y (zh) 粗纱机喂入装置
CN103144897A (zh) 发药机
KR200416414Y1 (ko) 농업용 벨트 컨베이어장치
CN202924222U (zh) 发药机
CN207171426U (zh) 驱动机构与执行机构的快换连接装置
CN202346266U (zh) 盒装药品收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