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12339B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712339B CN102712339B CN201180001531.7A CN201180001531A CN102712339B CN 102712339 B CN102712339 B CN 102712339B CN 201180001531 A CN201180001531 A CN 201180001531A CN 102712339 B CN102712339 B CN 1027123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 flange
- butt
- butt flange
- steer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42—Conversion of rotational into longitudinal movement
- B62D5/0454—Worm gea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8—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associated with geared commutator motors of the worm-and-wheel typ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02K7/116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 H02K7/11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where at least two gears have non-parallel axes without having orbital motion comprising worm and worm-whe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电机(5)包括:电机壳(30),其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筒状,并内置有电机旋转部;以及大致圆板形状的凸缘部件(31),其以将电机壳的一端的开口部封堵的方式结合。凸缘部件具有:两处的安装凸缘(31d、31e),其在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向外方膨出而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以及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31c),其在这两处的安装凸缘之间,向外方膨出而抵接于电机安装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具有通过减速齿轮箱内的蜗杆减速机构向转向系统传递操舵辅助力的电机。
背景技术
作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公知有如下的机电一体型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减速齿轮箱内安装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检测的操舵转矩的信息来驱动控制电机,通过蜗杆减速机构将由电机产生的操舵辅助力传递给转向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的装置的蜗杆减速机构具有:蜗杆,其收纳于减速齿轮箱的蜗杆收纳部,通过轴承部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得到支承;蜗轮,其收纳于减速齿轮箱的蜗轮收纳部,与蜗杆啮合而向转向系统传递旋转力。
电机构成为结合有封堵电机壳的一端侧的开口部的凸缘部件的结构,将电机的输出轴从蜗杆收纳部的开口部与蜗杆收纳部的蜗杆同轴连接,将凸缘部件的安装凸缘抵接于形成在蜗杆收纳部的开口部的周边的电机安装部,进行螺纹固定而安装于减速齿轮箱。
在此,专利文献1的电机的凸缘部件形成有在周向上分开的两处的安装凸缘,电机在该两处的固定点(安装凸缘及电机安装部的螺纹固定位置)安装于减速齿轮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7674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蜗杆减速机构的蜗杆及蜗轮的啮合反作用力通过输出轴作为振摆回转力而传递到内置于电机的电机壳内的旋转部。当振摆回转力传递到旋转部时,发生整个电机以两处的固定点为支点倒塌的举动,该倒塌举动对旋转部的旋转动作产生影响,有可能恶化转速成分。
并且,由于该倒塌举动,在电机上产生工作音。在机电一体型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电机及控制单元配置于车室内的驾驶者的脚下附近,因此控制单元的壳体作为扬声器起作用,从而有可能导致增大操舵时的电机的工作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以往例中未解决的课题而研发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通过抑制安装于减速齿轮箱的电机的倒塌举动,在不影响电机的转速成分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电机的工作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柱,其内装有传递操舵转矩的转向轴;电机,其通过减速齿轮箱内的蜗杆减速机构向所述转向轴传递操舵辅助力;控制单元,其对该电机进行驱动控制;以及电机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减速齿轮箱上,安装将电机轴连接到所述蜗杆减速机构的与蜗轮啮合的蜗杆上的所述电机,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其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筒状,内置有电机旋转部;以及大致圆板形状的凸缘部件,其以封堵该电机壳的一端的开口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凸缘部件在该凸缘部件的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处设置有:两处的安装凸缘,其向外方膨出而固定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上;以及至少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其在这两处的安装凸缘之间向外方膨出而抵接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上。
当电机向转向轴传递操舵辅助力时,蜗杆减速机构的蜗杆及蜗轮的啮合反作用力通过电机轴作为振摆回转力传递到内置于电机壳的电机旋转部。当振摆回转力传递到电机旋转部时,包括电机壳及凸缘部件在内的整个电机要发生倒塌举动。
但是,在该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电机的凸缘部件在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处包括:两处的安装凸缘,其向外方膨出而固定于电机安装部上;以及至少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其在这两处的安装凸缘之间向外方膨出而抵接于电机安装部上,即使整个电机以两处的安装凸缘及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中的两处作为支点要倒塌,剩余的安装凸缘或第1抵接凸缘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因此,由于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不会对电机壳内的电机旋转部的旋转动作产生影响。并且,由于固定于减速齿轮箱的电机的倒塌举动得到抑制,由此降低电机的工作音。
并且,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所述凸缘部件的外周突出地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外部连接部连接的电机侧外部连接部,所述第1抵接凸缘在相对于与所述电机轴的轴心垂直的第1虚拟线与电机侧外部连接部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形成,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在相对于第2虚拟线彼此线对称的位置形成,该第2虚拟线相对于所述第1虚拟线,在同一平面上垂直。
根据该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由固定于电机安装部的两处的安装凸缘和抵接于电机安装部的第1抵接凸缘来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
另外,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第1抵接凸缘相对于所述第1虚拟线设置于车辆前方。
根据该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第1抵接凸缘设置于空间上有富余的车辆前方,因此能够提高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组装性,空间效率也高,不会干扰其他部件。
另外,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第1抵接凸缘在相对于所述第1虚拟线与电机侧外部连接部大致线对称的位置,在周向上分开而形成于两处。
根据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两处的第1抵接凸缘抵接于电机安装部,因此进一步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
另外,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两处的第1抵接凸缘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彼此分开而形成,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彼此分开而形成。
根据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电机的凸缘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的四处固定于电机安装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由蜗杆的振摆回转而导致的倒塌举动。
并且,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在所述第1抵接凸缘及与该第1抵接凸缘抵接的所述电机安装部的一个抵接面形成有与另一抵接面局部地抵接的微小突起部。
根据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形成于第1抵接凸缘及电机安装部的一个抵接面的微小突起部可靠地抵接在另一抵接面,因此无需提高第1抵接凸缘及电机安装部的抵接面的平面精度而形成,能够降低凸缘部件的制造成本及减速齿轮箱的制造成本。
并且,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及所述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具有螺孔,通过将螺入该螺孔的螺钉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电机安装部而固定于该电机安装部上,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及所述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的至少一个在靠近其边缘的位置形成有直径比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及所述一处的其他第1抵接凸缘小的螺孔。
根据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能够对于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及所述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的至少一个大大地设置相对于电机要倒塌时的力矩的反作用力,进一步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
并且,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将所述第1抵接凸缘及与该第1抵接凸缘抵接的所述电机安装部的抵接面形成为具有不规则的凹凸的粗糙面,在这两者的粗糙面的间隙中夹杂有间隙填充材料。
根据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通过在第1抵接凸缘及电机安装部的粗糙面(抵接面)的间隙中夹杂间隙填充材料,从而提高第1抵接凸缘及电机安装部的抵接面的紧贴性,因此进一步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
并且,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在所述第1抵接凸缘及与该第1抵接凸缘抵接的所述电机安装部的抵接面,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凹部,并且将弹性体弹性压缩而填充在这些凹部中。
根据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第1抵接凸缘及电机安装部的抵接面形成有凹部,并且将弹性体弹性压缩而填充在该凹部中,从而提高第1抵接凸缘及电机安装部的抵接面的紧贴性,因此进一步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
并且,在根据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中形成有第2抵接凸缘,该第2抵接凸缘相对于所述第1虚拟线与所述第1抵接凸缘大致线对称,在与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外部连接部的电机侧外部连接部相邻的位置,从所述凸缘部件向外方膨出而抵接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上。
根据一实施方式中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形成于与电机侧外部连接部相邻的位置的第2抵接凸缘抵接于电机安装部,因此进一步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
根据本发明,电机的凸缘部件包括:两处的安装凸缘,其在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向外方膨出而固定于电机安装部;以及至少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其在这两处的安装凸缘之间向外方膨出而抵接于电机安装部,即使整个电机以两处的安装凸缘及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中的两处作为支点要倒塌,由剩余的安装凸缘或第1抵接凸缘能够抑制电机的倒塌举动。因此,本发明中,由于抑制了电机的倒塌举动,因此不会对内置于电机壳的转子的旋转动作产生影响,并且不会恶化转速成分。
并且,由于抑制了固定于减速齿轮箱的整个电机的倒塌举动,因此即使将机电一体型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电机及控制单元配置于车厢内的驾驶者的脚下附近,也能够降低车厢内的电机5的工作音。另外,不会影响电机、控制单元、减速齿轮箱的紧凑的配置。因此,能够提供肃静性良好、小型化且结构紧凑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将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一实施方式适用于右舵车的情况下,从左方向进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辆下方表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4是控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5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机,(a)是从凸缘部件侧表示的图,(b)是侧面图,(c)是从电机壳侧表示的图。
图6是表示电机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机和减速齿轮箱的电机安装部的图。
图8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机,(a)是从凸缘部件侧表示的图,(b)是侧面图,(c)是从电机壳侧表示的图。
图9是表示形成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机的凸缘部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的位置的图。
图10是从凸缘部件侧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机的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机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13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机的主要部分,(a)表示侧面图的主要部分,(b)是(a)的A-A线箭头图。
图14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机,(a)是从凸缘部件侧表示的图,(b)是侧面图,(c)是从电机壳侧表示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机和减速齿轮箱的电机安装部的图。
图16是从凸缘部件侧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机的变形例的图。
图17是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机的第2变形例,(a)是侧面图,(b)是从电机壳侧表示的图。
图18表示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机,(a)是从凸缘部件侧表示的图,(b)是侧面图,(c)是从电机壳侧表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本发明的最优选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
图1是从驾驶席侧看到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从车辆下方看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图。图3是表示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2的符号1是柱型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在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内装有与方向盘(未图示)连接的转向轴2的转向柱3上连接减速齿轮箱4,在该减速齿轮箱4上配置有由电刷电机构成的电机5,该电刷电机的轴向在与转向柱3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下轴61的一端通过万向接头60与转向轴2连接,在该下轴61的另一端通过万向接头62连接有小齿轮轴(未图示)。
轴向柱3及减速齿轮箱4通过上部安装托架6及下部安装托架7而安装于车体侧。
下部安装托架7由安装板部7a和从该安装板部7a的下面向左右方向保持规定间隔而平行延伸的一对支承板部7b构成。并且,支承板部7b的下端通过枢轴7c以转动自如的方式与一体形成于减速齿轮箱4的车辆前方侧的支承部4b(参照图3)连接。并且,在安装板部7a上形成有缝7d,在该缝7d中嵌入有脱离用膜盒7e。在该脱离用膜盒7e中形成有螺栓通孔7f,通过将从脱离用膜盒7e的下方贯通到螺栓通孔7f中的固定螺栓(未图示)螺入车体侧部件(未图示),从而将安装板部7a安装于车体侧部件上。
上部安装托架6包括:一对安装板部6a;与这些一对安装板部6a结合的结合板6a1;固定于一对安装板部6a的下端而在左右(车宽)方向上分开的一对支承板部6b;支承形成于这些一对支承板部6b的转向柱3的倾斜机构6c。并且,转动倾斜机构6c的倾斜杆6g,解除转向柱3的支承状态,从而能够以下部安装托架7的枢轴7c为中心对转向柱3进行上下方向上的倾斜位置调整。并且,在一对安装板部6a上形成有缝6d,脱离用膜盒6e嵌入该缝6d中。在该脱离用膜盒6e中形成有螺栓通孔6f,通过将从脱离用膜盒6e的下方贯通螺栓通孔6f的固定螺栓(未图示)螺入车体侧部件(未图示),从而将安装板部6a安装于车体侧部件。
如图3所示,转向轴2由上端与方向盘(未图示)连接的输入轴2a和通过扭杆2b与该输入轴2a的下端连接并覆盖扭杆2b的输出轴2c构成。
减速齿轮箱4通过对具有高热传导性的材料例如铝、铝合金、镁及镁合金中的任意一个进行例如压铸成型而成。如图3所示,该减速齿轮箱4包括:蜗杆收纳部12,其收纳与电机5的输出轴(未图示)连接的蜗杆减速器的蜗杆11;蜗轮收纳部14,其在该蜗杆收纳部12的下侧收纳具有与其中心轴垂直的中心轴并与蜗杆11啮合的蜗轮13;转矩传感器收纳部16,其与该蜗轮收纳部14的车辆后方侧一体同轴地连接,收纳转矩传感器15;电机安装部17(参照图1),其形成于蜗杆收纳部12的开放端面,用于安装电机5;筒状的柱安装部18,其形成于转矩传感器收纳部16的车辆后端;以及控制单元安装部20,其横跨蜗杆收纳部12和蜗轮收纳部14的一部分而形成于与蜗轮收纳部14及转矩传感器收纳部16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用于安装控制单元19。并且,在减速齿轮箱4的柱安装部18上外嵌而连接有转向柱3的车辆前端部。
所述转矩传感器15构成为磁性检测连接于转向轴2的输入轴2a与输出轴2c之间的扭杆2b的扭转状态,由一对检测线圈15a、15b来检测传递到转向轴的操舵转矩,在这些一对检测线圈15a、15b的卷绕始端及卷绕终端分别连接有在与转向柱3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平行地向外部突出的外部连接端子15c~15f,这些外部连接端子15c~15f的突出部在中央部与转向柱3的中心轴平行地折弯而形成为L字形状。
如图4所示,安装于该控制单元安装部20的控制单元19包括:热导率高的金属制的散热板21;功率基板23;长方形框状的合成树脂制架24;控制基板25;以及盖26。
散热板21通过散热膏而直接固定在控制单元安装部20的平坦安装面上。功率基板23上安装有驱动控制电机5的由场效应晶体管等功率开关元件构成的H桥式电路或驱动该H桥式电路的功率开关元件的脉冲宽度调节电路等的分立部件23a、23b。合成树脂制架24围绕功率基板23。控制基板25安装于合成树脂制架24的正面,并穿设有直接插通转矩传感器15的外部连接端子15c~15f的通孔25a~25d,且安装有单片机(MCU)和其周边设备等的分立部件25e,该分立部件25e根据来自转矩传感器15的转矩检测值或来自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的车速检测值来计算操舵辅助电流指令值,根据该操舵辅助电流指令值和输出到电机5的电机电流的检测值来进行电流反馈控制,计算出功率基板23对脉冲宽度调节电路的电压指令值,从而控制由电机5产生的操舵辅助力。盖26覆盖功率基板23、合成树脂制架24及控制基板25。
并且,该合成树脂制架24包括:长方形框状的架主体24a;形成于该架主体24a的左端,与电机5的连接端子5c、5d电连接的端子座24c;固定于架主体24a的右端的阴型连接器45。阴型连接器45包括电源连接器45a和信号连接器45b,该信号连接器45b连接于与车体的各部的控制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的CAN等网络。功率基板23及控制基板25通过连接端子22a连接。
并且,所述结构的控制单元19在散热板21的内面螺纹固定有功率基板23。并且,在减速齿轮箱4的控制单元安装部20上涂敷有散热膏,散热板21抵接于控制单元安装部20的平坦安装面而螺纹固定。并且,合成树脂制架24以围绕功率基板23的周围的方式载置于控制单元安装部20。并且,合成树脂制架24的安装板部24b螺纹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控制单元安装部20。并且,在合成树脂制架20的正面侧,控制基板25在其通孔25a~25d中插通转矩传感器15的外部连接端子15c~15f之后被螺纹固定,并将外部连接端子15c~15f和通孔25a~25d焊接,将盖26安装于控制单元安装部20,从而将控制单元19安装于减速齿轮箱4。
如图5(b)所示,电机5包括:电机壳30,其整体形成为大致中空圆筒状,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内置有转子(未图示);凸缘部件31,其以封堵电机壳30的一端侧的开口部的方式结合。如图5(c)所示,电机壳30和凸缘部件31通过螺钉32连接并结合设于电机壳30的开口边缘部的壳凸缘部30a和与该壳凸缘部30a抵接的凸缘部件31的侧面。
在凸缘部件31的外周,在靠近安装于控制单元安装部20的控制单元19而相对的位置配置有连接端子5c、5d。如图6所示,连接端子5c及5d以彼此绝缘的方式分别配置于在底部中央具有转子插通孔的合成树脂制电刷支承体5f内,并且一体形成于与2组电刷5g、5h分别连接的圆弧状的连接端子5i、5j的彼此相对的一端。
如图5(a)所示,凸缘部件31包括:轴孔31a,其使电机轴5p向外部突出;里凹凸部31b,其以与电机轴5p同心的圆筒状向外部突出;第1抵接凸缘31c,其形成于相对于与电机轴5p的轴心垂直的第1虚拟线K1与连接端子5c、5d线对称的位置;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其形成于相对于在同一平面上与第1虚拟线K1垂直的第2虚拟线K2彼此线对称的位置。
在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上分别形成有从电机轴5p的轴心等距离的螺孔31d1、31e1。
并且,如图7所示,在减速齿轮箱4的形成于蜗杆收纳部12的开放端面的电机安装部17上形成有所述的凸缘部件31的里凹凸部31b嵌合的里凹凹部17a和第1抵接凸缘31c抵接的第1抵接部17b及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分别抵接的第1安装部17c、第2安装部17d,在第1安装部17c及第2安装部17d上形成有与所述螺孔31d1、31e1相同直径的螺孔。
具有所述结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在完成转向柱3、转向轴2、蜗杆11、蜗轮13的组装之后,将电机5的里凹凸部31b嵌合于减速齿轮箱4的里凹凹部17a,将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部17b及第1安装部17c、第2安装部17d,将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及第1安装部17c、第2安装部17d通过螺钉33(参照图2)的螺纹固定而进行固定,从而在减速齿轮箱4上安装电机5。
并且,将电机5的连接端子5c、5d螺纹固定在安装于减速齿轮箱4的控制单元安装部20的控制单元19的端子座24c上。
在此,本发明的电机旋转部对应于转子,本发明的电机侧外部连接部对应于连接端子5c、5d,本发明的电机安装部对应于电机安装部17。
下面,对所述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将车辆的未图示的点火开关作为打开状态而从电池向功率基板23及控制基板25供给电力时,根据单片机(MCU)执行操舵辅助控制处理,根据转矩传感器15及未图示的车速传感器的检测值来计算操舵辅助电流指令值。根据该操舵辅助电流指令值和由电机电流检测部检测的电机电流而执行电流反馈处理,从而计算电压指令值。通过将该电压指令值供给到功率基板23的栅极驱动电路而控制H桥式电路,从而在电机5上流动电机驱动电流而驱动电机5,以使产生在正转或逆转方向所需的操舵辅助力。
因此,由电机5产生与方向盘的操舵转矩对应的操舵辅助力,该操舵辅助力通过蜗杆11及蜗轮13而传递到转向轴2的输出,从而能够以轻微的操舵力操舵方向盘。
在此,由电机5向转向轴2传递操舵辅助力时,蜗杆11及蜗轮13的啮合反作用力通过电机轴5p对于内置于电机壳30的转子成为振摆回转力,作为振动传递。并且,由于由蜗杆11和蜗轮13的加工误差、组装误差导致的偏心,不连续的振摆回转力作为振动传递。
当振摆回转力传递到转子时,包括电机壳30及凸缘部件31在内的整个电机5要发生倒塌举动。
本实施方式的电机5的凸缘部件31将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的第1安装部17c及第2安装部17d的两处的固定点(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设于相对于第2虚拟线K2线对称的位置,在这些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的周向之间设置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部17b的一处第1抵接凸缘31c。
由此,两处的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和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31c的配置位置在凸缘部件31的周向上成为不均隔的位置。
因此,即使整个电机5以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与电机安装部17的两处的固定点为支点要倒塌,由第1抵接凸缘31c和电机安装部17(第1抵接部17b)的抵接位置来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并且,即使整个电机5以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安装凸缘31d与电机安装部17的一处的固定点及一处的抵接点为支点要倒塌,由第2安装凸缘31e与电机安装部17(第2安装部17d)的第2处的固定点来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并且,即使整个电机5以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2安装凸缘31e与电机安装部17的一处的固定点及一处的抵接点为支点要倒塌,由第1安装凸缘31d与电机安装部17(第1安装部17c)的第2处的固定点来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这样,在电机5的凸缘部件31中,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的两处的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与设于这些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的周向之间而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凸缘31c设于凸缘部件31的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因此在不损害电机5、控制单元19及减速齿轮箱4的配置空间的效率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抑制了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因此不会对内置于电机壳30的转子的旋转动作产生影响,不会恶化转速成分。
并且,由于抑制了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因此即使将机电一体型的电动动力轴向装置1的电机5及控制单元19配置于车厢内的驾驶者的脚下附近,也能够降低车厢内的电机5的工作音。因此,能够提供肃静性良好的电动动力轴向装置1。
下面,图8(a)~(c)及图9所示的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机。另外,对于在图5中所示的结构相同的构成部分,付上同一符合,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8(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机5的凸缘部件31在连接端子5c、5d的相邻位置形成有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以使相对于第1虚拟线K1成为与第1抵接凸缘31c大致线对称的位置。
另外,在安装本实施方式的电机6的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上形成有抵接接受部(未图示),该抵接接受部在抵接凸缘部件31时,供所述的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抵接。
本实施方式的电机5将里凹凸部31b与减速齿轮箱4的里凹凹部17a嵌合,将凸缘部件31的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安装部17c及第2安装部17d,将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部17b,将凸缘部件31的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将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和第1安装部17c及第2安装部17d通过螺钉33的螺纹固定而进行固定,从而安装于减速齿轮箱4。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电机5向转向轴2传递操舵辅助力时,蜗杆11及蜗轮13的啮合反作用力通过电机轴5p而作为振摆回转力而传递到内置于电机壳30的转子,当整个电机5以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与电机安装部17的两处的固定点为支点要倒塌时,由第1抵接凸缘31c及电机安装部17(第1抵接部17b)与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及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之间的三处的抵接部来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这样,电机5的凸缘部件31设有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的两处的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设有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三处的抵接部(第1抵接凸缘31c、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由于这些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第1抵接凸缘31c、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设于凸缘部件31的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并且,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与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开配置而固定于电机安装部17,凸缘部件31的第1安装凸缘31d与第2安装凸缘31e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分开配置而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电机5的凸缘部件31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的四处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因此能够可靠防止由蜗杆11的振摆回转而导致的倒塌举动。
在此,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分开配置的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及电机安装部17,即使蜗杆11进行振摆回转也会起到振摆抑制效果。
但是,对于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开配置的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和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的位置而言,由于利用重力的电机5的重量的预压的振动抑制效果小,因此需要对该方向的预压或固定。并且,在凸缘部件31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设有连接端子5c、5d,在结合这些连接端子5c、5d与控制单元19的端子座24c时,有抑制振动的效果,但对此,形成于两前后方向的前方侧的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
而且,通过设置第2抵接凸缘36a,36b,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
并且,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形成于在空间上存在富余的车辆前方侧,因此能够提高电动动力转向装置1的组装性,空间效率良好,不会干扰到其他部件。
而且,通过有效配置减速齿轮箱4、控制单元19及电机5,确保各个结合部的刚性,能够彼此抑制振动。
下面,图10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机。
本实施方式与形成于图5(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机5的凸缘部件31的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31c不同,而是形成有在凸缘部件31的周向上分开的两处(一对)的第1抵接凸缘37a、37b。
另外,安装本实施方式的电机6的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形成有抵接接受部(未图示),该抵接接受部在抵接凸缘部件31时,供两处的第1抵接凸缘37a、37b抵接。
本实施方式的电机5将里凹凸部31b与减速齿轮箱4的凹窝凹部17a嵌合,将凸缘部件31的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安装部17c及第2安装部17d,将凸缘部件31的一对第1抵接凸缘37a、37b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将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和第1安装部17c及第2安装部17d通过螺钉33的螺纹固定而进行固定,从而安装于减速齿轮箱4。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电机5向转向轴2传递操舵辅助力时,蜗杆11及蜗轮13的啮合反作用力通过电机轴5p而作为振摆回转力而传递到内置于电机壳30的转子,当整个电机5以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与电机安装部17之间的两处的固定点为支点要倒塌时,由一对第1抵接凸缘37a、37b及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之间的两处的抵接部来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这样,电机5的凸缘部件31设有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的两处的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设有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两处的抵接部(一对第1抵接凸缘37a、37b),由于这些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一对第1抵接凸缘37a、37b设于在凸缘部件31的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抑制了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因此不会对内置于电机壳30的转子的旋转动作产生影响,不会恶化转速成分。并且,由于抑制了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因此即使将机电一体型的电动动力轴向装置1的电机5及控制单元19配置于车厢内的驾驶者的脚下附近,也能够降低车厢内的电机5的工作音,因此能够提供肃静性良好的电动动力轴向装置1。
下面,图1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机的主要部分。
本实施方式是形成于图5(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机5的凸缘部件31的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31c的变形例,在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部17b的第1抵接凸缘31c的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稍微突出的微小突起部38。
如果在该第1抵接凸缘31c的面的一部分上设置微小突起部38,则在将凸缘部件31的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固定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安装部17c及第2安装部17d时,第1抵接凸缘31c的微小突起部38可靠地抵接于第1抵接部17b,因此无需提高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抵接部17b的抵接面的平面精度而形成,并且能够降低凸缘部件31的制造成本及减速齿轮箱4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抵接凸缘31c的面的一部分上形成了微小突起部38,但也可以在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部17b上形成微小突起部。并且,也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2抵接凸缘36a、36b及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的一方设置微小突起部,进一步也可以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第1抵接凸缘37a、37b及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的一方设置微小突起部。
下面,图1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机的主要部分。
本实施方式是形成于图5(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机5的凸缘部件31的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31c及抵接于该第1抵接凸缘31c的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部17b的变形例,将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抵接部17b的抵接面形成为设置不规则的凹凸等而使得面粗糙的粗糙面31c2、17b2。并且,为了消除间隙,在抵接的粗糙面31c2、17b2之间的间隙中夹杂粘接剂、树脂弹性体等间隙充填材料。
这样,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抵接部17b的彼此抵接的粗糙面31c2、17b2抵接,从而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抵接面17b的紧贴性良好,即使整个电机5以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与电机安装部17之间的两处的固定点为支点倒塌,能够由紧贴性良好的第1抵接凸缘31c和第1抵接部17b来可靠地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并且,通过间隙充填材料来使得紧贴性更加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抵接面17b上形成有夹杂了间隙填充材料的粗糙面31c2、17b2,但也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2抵接凸缘36a、36b及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进一步,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第1抵接凸缘37a、37b及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上也可以适用相同的结构。
下面,图1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机的主要部分。
本实施方式也是形成于图5(a)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机5的凸缘部件31的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31c及抵接于该第1抵接凸缘31c的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部17b的变形例,在第1抵接凸缘31c的抵接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凹部39,在与该凹部39相对的第1抵接部17b的抵接面的一部分上也形成有凹部40,将由刚性橡胶或树脂等构成的弹性体41以弹性压缩的状态填充在这些凹部39、40中。
这样,通过将弹性压缩的弹性体41填充在形成于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抵接部17b的凹部39、40中,从而使得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抵接部17b的紧贴性良好,即使整个电机5以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与电机安装部17之间的两处的固定点为支点要倒塌,由紧贴性良好的第1抵接凸缘31c和第1抵接部17b来可靠地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抵接部17b中形成凹部39、40,并且将弹性压缩的弹性体41填充于该凹部39、40中,但是也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第2抵接凸缘36a、36b及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进一步,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第1抵接凸缘37a、37b及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上也可以适用相同的结构。
另外,图1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电机的主要部分。
如图1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凸缘部件31在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上分别形成有从电机轴5p的轴心离开等距离的螺孔31c1、31d1、31e1,第1抵接凸缘31c的螺孔31c1的直径设定为比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的螺孔31d1、31e1的直径小的值。
并且,如图15所示,减速齿轮箱4的形成于蜗杆收纳部12的开放端面的电机安装部17形成有供所述的凸缘部件31的里凹凸部31b嵌合的里凹凹部17a和供第1抵接凸缘31c抵接的第1抵接部17b及供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分别抵接的第1安装部17c、第2安装部17d,在第1抵接部17b及第1安装部17c、第2安装部17d上形成有与所述的螺孔31c1、31d1、31e1相同直径的螺孔。
本实施方式的电机5的凸缘部件31设有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的三处的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并且这些凸缘31c~31e设于在凸缘部件31的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因此在不损害电机5、控制单元19及减速齿轮箱4的配置空间的效率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另外,如图14(a)所示,形成于第1抵接凸缘31c的螺孔31c1设定为比形成于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的螺孔31d1、31e1直径小的值,第1抵接凸缘31c抵接于第1抵接部17b的面积设定为大于第1安装凸缘31d抵接于第1安装部17c的面积及第2安装凸缘抵接于第2安装部17d的面积,因此能够充分防止整个电机5朝向第1抵接凸缘31c侧倒塌,并且通过形成小的外形,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空间效率。
在此,在图14(a)中,在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上形成了从电机轴5p的轴心离开等距离的螺孔31c1、31d1、31e1,但是如图16所示,如果将第1抵接凸缘31c的螺孔31c3离电机轴5p的轴心的距离d1设定为比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的螺孔31d1、31e1离电机轴5p的轴心的距离d2长(d1>d2),则能够将对整个电机5要倒塌时的力矩的反作用力设定得大,能够进一步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并且,如图17所示,对于电机5的电机壳35的壳凸缘部35a,设置与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的外形形状相同形状的膨出部35a1~35c,在通过螺纹固定而将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及第1安装凸缘31d、第2安装凸缘31e固定于电机安装部17的第1抵接部17b及第1安装部17b、第2安装部17d时,壳凸缘部35a的膨出部35a1~35c也同时被固定,此时电机壳35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下面,图18(a)~(c)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电机。
本实施方式的电机5的凸缘部件31在图14所示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凸缘部件31上,以形成相对于第1虚拟线K1与第1安装凸缘31c大致线对称的位置的方式,在连接端子5c、5d的相邻位置形成有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
另外,在安装本实施方式的电机6的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上形成有抵接接受部(未图示),该抵接接受部在抵接凸缘部件31时,以面接触的状态抵接于所述的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
根据本实施方式,当电机5向转向轴2传递操舵辅助力时,蜗杆11及蜗轮13的啮合反作用力通过电机轴5p而作为振摆回转力而传递到内置于电机壳30的转子,当整个电机5以第1安装凸缘31d及第2安装凸缘31e与电机安装部17之间的两处的固定点为支点要倒塌时,由第1抵接凸缘31c与电机安装部17(第1抵接部17b)之间的第三处的固定点和在从电机中心离开的位置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的抵接接受部的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来抑制整个电机5的倒塌举动。
这样,在电机5的凸缘部件31中,凸缘部件31的第1抵接凸缘31c和一对第2抵接凸缘36a、36b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分开配置而固定于电机安装部17,凸缘部件31的第1安装凸缘31d和第2安装凸缘31e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分开配置而抵接于电机安装部17,电机5的凸缘部件31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辆上下方向的四处固定于减速齿轮箱4的电机安装部17,因此能够可靠防止由蜗杆11的振摆回转导致的倒塌举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于作为电机5适用了电刷电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在电机壳内内置有转子的无电刷电机,在该情况下,将连接端子5c、5d连接于各相的励磁线圈的供电侧,同时在功率基板23上安装驱动无电刷电机的例如具有场效应晶体管(FET)的逆变电路及由脉冲宽度调节信号驱动逆变电路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的栅极驱动电路即可。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将本发明适用于右舵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适用于左舵车的情况下,只要将减速齿轮箱4、电机5及控制单元19配置于夹着通过转向柱3的中心轴的垂直面构成面对称的右侧即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通过控制安装于减速齿轮箱的电机的倒塌举动,在不影响电机的转速成分的情况下,在降低电机的工作音时有用。
符号说明
1电动动力转向装置;2转向轴;2a输入轴;2b扭杆;2c输出轴;3转向柱;4减速齿轮箱;4b支承部;5电机;5b凸缘;5c、5d连接端子;5f凸缘支承体;5g、5h电刷;5i、5j连接端子;5p电机轴;6上部安装托架;7下部安装托架;11蜗杆;12蜗杆收纳部;13蜗轮;14蜗轮收纳部;15转矩传感器;15a、15b检测线圈;15c~15f外部连接端子;16转矩传感器收纳部;17电机安装部;17a里凹凸部;17b第1抵接部;17b2粗糙面;17c第1安装部;17d第2安装部;18柱安装部;19控制单元;20控制单元安装部;21散热板;22a连接端子;23功率基板;23a、23b分立部件;24合成树脂制架;24a架主体;24b安装板部;24c端子座;25控制基板;25a~25d通孔;25e分立部件;26盖;30电机壳;30a壳凸缘部;31凸缘部件;31a轴孔;31b里凹凸部;31c第1抵接凸缘;31c2粗糙面;31c3螺孔;31d第1安装凸缘;31d1螺孔;31e第2安装凸缘;31e1螺孔;32、33螺钉;35电机壳;35a1~35c膨出部;36a、36b第2抵接凸缘;37a、37b第1抵接凸缘;38微小突起部;39、40凹部;41弹性体;45阴型连接器;45a电源连接器;45b信号连接器;60万向接头;61下轴;62万向接头;K1第1虚拟线;K2第2虚拟线
Claims (9)
1.一种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柱,其内装有传递操舵转矩的转向轴;
电机,其通过减速齿轮箱内的蜗杆减速机构向所述转向轴传递操舵辅助力;
控制单元,其对该电机进行驱动控制;以及
电机安装部,其设置于所述减速齿轮箱上,安装将电机轴连接到所述蜗杆减速机构的与蜗轮啮合的蜗杆上的所述电机,
所述电机包括:电机壳,其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筒状,内置有电机旋转部;以及大致圆板形状的凸缘部件,其以封堵该电机壳的一端的开口部的方式结合,
在所述凸缘部件在该凸缘部件的周向上的不均隔的位置处设置有:两处的安装凸缘,其向外方膨出而固定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上;以及至少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其在这两处的安装凸缘之间向外方膨出而抵接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上,
在所述第1抵接凸缘及与该第1抵接凸缘抵接的所述电机安装部的一个抵接面上形成有与另一抵接面局部地抵接的微小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缘部件的外周突出地设置有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外部连接部连接的电机侧外部连接部,
所述第1抵接凸缘在相对于与所述电机轴的轴心垂直的第1虚拟线与电机侧外部连接部成为线对称的位置形成,
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在相对于第2虚拟线彼此线对称的位置形成,该第2虚拟线相对于所述第1虚拟线,在同一平面上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抵接凸缘相对于所述第1虚拟线设置于车辆前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抵接凸缘在相对于所述第1虚拟线与电机侧外部连接部大致线对称的位置,在周向上分开而形成于两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处的第1抵接凸缘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彼此分开而形成,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彼此分开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及所述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具有螺孔,通过将螺入该螺孔中的螺钉部件螺纹连接于所述电机安装部而固定于该电机安装部上,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及所述一处的第1抵接凸缘中的至少一个在靠近其边缘的位置形成有直径比所述两处的安装凸缘及所述一处的其他第1抵接凸缘小的螺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第1抵接凸缘及与该第1抵接凸缘抵接的所述电机安装部的抵接面形成为具有不规则的凹凸的粗糙面,在这两者的粗糙面的间隙中夹杂有间隙填充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抵接凸缘及与该第1抵接凸缘抵接的所述电机安装部的抵接面,在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形成有凹部,将弹性体弹性压缩而填充在这些凹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电动动力转向装置形成有第2抵接凸缘,该第2抵接凸缘相对于所述第1虚拟线与所述第1抵接凸缘大致线对称,在与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外部连接部的电机侧外部连接部相邻的位置,从所述凸缘部件向外方膨出而抵接于所述电机安装部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226645 | 2010-10-06 | ||
JP2010-226644 | 2010-10-06 | ||
JP2010226644 | 2010-10-06 | ||
JP2010226645 | 2010-10-06 | ||
PCT/JP2011/004864 WO2012046380A1 (ja) | 2010-10-06 | 2011-08-31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712339A CN102712339A (zh) | 2012-10-03 |
CN102712339B true CN102712339B (zh) | 2014-11-05 |
Family
ID=45927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153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12339B (zh) | 2010-10-06 | 2011-08-31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63888B2 (zh) |
EP (1) | EP2626277B1 (zh) |
JP (1) | JP5403064B2 (zh) |
CN (1) | CN102712339B (zh) |
WO (1) | WO20120463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20512A (ja) * | 2013-07-17 | 2015-02-02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電動モータ |
JP6380014B2 (ja) * | 2014-11-04 | 2018-08-29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6396201B2 (ja) * | 2014-12-22 | 2018-09-26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16203707A (ja) * | 2015-04-17 | 2016-12-08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駆動装置 |
WO2020026314A1 (ja) * | 2018-07-30 | 2020-02-06 | マーレエレクトリックドライブズ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電動モータ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45865B2 (en) * | 2002-05-10 | 2004-06-08 | Showa Corporation | Electric motor apparatus |
CN1699796A (zh) * | 2004-05-17 | 2005-11-23 | 横店集团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 电机减速齿轮箱 |
CN101378944A (zh) * | 2006-08-01 | 2009-03-04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25048A (ja) * | 1997-01-31 | 1998-08-21 | Mabuchi Motor Co Ltd | 減速機付き小型モータ |
JP2004023841A (ja) * | 2002-06-13 | 2004-01-22 | Mitsuba Corp | モータ |
JP2004251426A (ja) | 2003-02-21 | 2004-09-09 | Toyota Motor Corp | モータ軸継手機構 |
JP2005039970A (ja) | 2003-07-18 | 2005-02-10 | Asmo Co Ltd | ヨークハウジング及び電気機械 |
JP4161074B2 (ja) * | 2004-02-02 | 2008-10-0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電動式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4926407B2 (ja) | 2005-02-24 | 2012-05-09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操舵装置 |
EP1920992A4 (en) * | 2005-09-01 | 2010-04-28 | Nsk Ltd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
JP2007223501A (ja) | 2006-02-24 | 2007-09-06 | Nsk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5011801B2 (ja) | 2006-04-11 | 2012-08-29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KR101019341B1 (ko) * | 2006-04-11 | 2011-03-07 | 닛본 세이고 가부시끼가이샤 | 전동 파워 스티어링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
JP2008099405A (ja) | 2006-10-10 | 2008-04-24 | Nsk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
JP5006714B2 (ja) * | 2007-06-28 | 2012-08-22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ブラシ付き電動モータ |
JP4512128B2 (ja) | 2007-10-25 | 2010-07-28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モータの回転角検出装置 |
JP5314966B2 (ja) | 2008-08-25 | 2013-10-1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8549945B2 (en) * | 2008-11-12 | 2013-10-08 | Mando Corporation | Reducer of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JP2010154685A (ja) | 2008-12-25 | 2010-07-08 | Mitsuba Corp | 減速機構付きモータ |
-
2011
- 2011-08-31 CN CN201180001531.7A patent/CN10271233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8-31 EP EP11757737.9A patent/EP2626277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8-31 US US13/259,684 patent/US88638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8-31 JP JP2011539836A patent/JP5403064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8-31 WO PCT/JP2011/004864 patent/WO201204638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45865B2 (en) * | 2002-05-10 | 2004-06-08 | Showa Corporation | Electric motor apparatus |
CN1699796A (zh) * | 2004-05-17 | 2005-11-23 | 横店集团联宜电机有限公司 | 电机减速齿轮箱 |
CN101378944A (zh) * | 2006-08-01 | 2009-03-04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40076653A1 (en) | 2014-03-20 |
US8863888B2 (en) | 2014-10-21 |
EP2626277A1 (en) | 2013-08-14 |
JPWO2012046380A1 (ja) | 2014-02-24 |
EP2626277B1 (en) | 2019-03-27 |
CN102712339A (zh) | 2012-10-03 |
JP5403064B2 (ja) | 2014-01-29 |
WO2012046380A1 (ja) | 2012-04-12 |
EP2626277A4 (en) | 2017-1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12339B (zh) | 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
US20090266640A1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
CN102666254B (zh)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US7909130B2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
US7513331B2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motor and controller for the same | |
WO2009101779A9 (ja) | 車両用操舵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5397652B2 (ja) | 車両用操舵装置 | |
CN102468707B (zh) | 传动-驱动单元 | |
CN101222157B (zh) | 带有用于地面运输工具的驱动轮的行进电机和转向电机的驱动单元 | |
CN103987570B (zh) | 调节机构,特别是纵向调节机动车内座位的调节机构 | |
CN104110478A (zh) | 蜗轮传动装置 | |
WO2018047516A1 (ja) | 電動駆動装置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08290616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08290614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186788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999140B2 (ja) |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並びにそれを搭載した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車両 | |
JP5365657B2 (ja) | ブラシ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05329869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003006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4681390B2 (ja) | 電動モータ制御装置 | |
JP2012131447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630240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2011213325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JP2012217304A (ja) | 電動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397659B2 (ja) | 車両用操舵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608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