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6403B - 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以及标记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以及标记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6403B
CN102686403B CN201080046337.6A CN201080046337A CN102686403B CN 102686403 B CN102686403 B CN 102686403B CN 201080046337 A CN201080046337 A CN 201080046337A CN 102686403 B CN102686403 B CN 102686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rk
marking
laser beam
laser
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463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6403A (zh
Inventor
山本和孝
石见知三
川原真哉
浅井敏明
堀田吉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86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6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6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64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28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thermochromic compounds or layers containing liquid crystals, microcapsules, bleachable dyes or heat- decomposable compounds, e.g. gas- liberating
    • B41M5/282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using thermochromic compounds or layers containing liquid crystals, microcapsules, bleachable dyes or heat- decomposable compounds, e.g. gas- liberating using thermochromic compounds
    • B41M5/284Organic thermochromic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43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47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 B41J2/475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radiation to a printing material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for heating selectively by radiation or ultrasonic waves using thermosensitive substrates, e.g. pap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26Thermography ; Marking by high energetic means, e.g. laser otherwise than by burning, an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used
    • B41M5/34Multicolour thermograph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 G06K1/1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 G06K1/12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marking the record carrier in digital fashion otherwise than by punching by photographic or thermographic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8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thermal printers
    • G06K15/029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thermal printers using optical be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 G06K15/1228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involving the fast moving of a light beam in two directi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Laser Beam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Transfer Or Thermal Recording In General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所公开的标记控制设备控制标记设备,以通过施加激光光束来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标记目标图像,所述标记控制设备包括:将图像分为多个标记行并确定它们的标记位置的标记位置确定单元;确定标记顺序来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标记标记行的标记顺序确定单元;将第一结束点和第二起始点之间的距离调整为比第一起始点和第二结束点之间的距离长,或者将施加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功率调整为低于施加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功率的调整单元;以及生成包括标记行的标记位置以及标记行的标记顺序的标记指令的标记指令生成单元。

Description

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以及标记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特定方面涉及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标记控制方法以及包含标记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背景技术
基于通过应用激光光束来在比如热敏纸的介质上感热记录字符、数字和符号的技术,研发可在商业上获得的激光施加设备(也称为“激光标记器”或“激光标记设备”)。 
从激光施加设备的激光光源发出的激光光束被施加到比如塑料或热敏纸之类的介质上,从而将字符、符号等记录在这种介质上。激光光源的示例包括气体激光器、固态激光器、液体激光器以及半导体激光器(即,激光二极管,LD)。 
对于金属或塑料介质,在施加激光光束后生成的热蚀刻或烧焦该介质的表面,从而将字符和符号记录在金属或塑料介质上。另一方面,热敏纸具有颜色随着热量改变的特性,并且在施加激光光束后生成的热使得热敏纸的记录层生成颜色。因此,将字符和符号记录在热敏纸上。 
与金属或塑料介质相比,热敏纸相对容易处理,并且因此被广泛地用作标签介质。例如,在物理分发领域,物品的分发目的地或物品名称被记录在用作标签介质的热敏纸上。 
近来,已经可以获得可重写热敏纸(下文中称作“热可重写介质”或“热可逆记录介质(thermoreversible recording media)”),在该可重写热敏纸上可以重复记录或擦除信息。 
目前,对于热可逆记录介质,通过直接与热源接触,将图像记录在可逆记录介质上,或者从可逆记录介质上擦除图像(即,接触记录/擦除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将热头用作图像记录时的热源,以及可以将热辊和陶瓷加热器 等用作图像擦除时的热源。 
这种接触记录/擦除过程具有下述优点。即,当热可逆记录介质是比如膜或纸之类的柔性介质时,可以利用压板将该柔性记录介质均匀地按压在热源上,从而将图像均匀地记录在该柔性记录介质上或者从该柔性记录介质上擦除。另外,由于常规打印机中的专门用于热敏纸的组件可以被转换为新图像记录装置的组件或新图像擦除装置的组件,所以可以降低新图像记录装置或新图像擦除装置的制造成本。 
图1是例示热可重写介质中的着色/脱色原理的示图。 
热可重写介质包括利用热量将它的颜色色调可逆地变为透明状态或着色状态的记录层。记录层包括有机低分子物质的无色染料(leuco dye)和可逆显影剂(reversible developer)(下文中简称为“显影剂”)。 
如图1所述,当处于脱色状态A的记录层被加热到融化温度T2时,记录介质中的无色染料和显影剂被融化和混合,从而在融化着色状态B中对记录层着色。当处于融化着色状态B中的记录层被快速冷却时,记录层的温度降到室温,同时记录层维持它的着色状态,由此稳定记录层的着色状态。因此,记录层处于稳定着色状态C。记录层是否能够获得这种稳定着色状态C取决于处于融化着色状态B中的记录层的加热或冷却速度。如果记录层被缓慢地冷却,则记录层被脱色为处于初始脱色状态A。另一方面,如果记录层被快速冷却,则与处于稳定着色状态A中的记录层相比,该记录层实现相对密集的颜色。 
同时,当处于稳定着色状态C的记录层被再次加热时,在低于着色温度的温度T1处记录层脱色(从D到E),并且如果处于稳定着色状态C的记录层被随后冷却,则记录层返回到初始脱色状态A。 
在处于稳定着色状态C的记录层由于快速冷却而从融化状态变化时,着色的无色染料分子和显影剂分子混合,同时它们保持在接触反应状态,并且接触反应状态中的分子通常形成固体。在这种状态下,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的融化混合物(着色混合物)结晶,同时保持它的着色状态,因此,由于这种结晶结构,混合物的颜色可以稳定。在脱色状态中,无色染料的相和显影剂的相彼此不同。在相分离状态中,无色染料化合物和显影剂化合物中之一的分子被凝聚 或结晶。因此,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由于它们的凝聚或结晶而被分别稳定。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的相分离以及显影剂的结晶,可以实现记录层的更为完全的脱色(颜色擦除)。 
注意,当在擦除温度被重复加热的记录层不能脱色的情况下,如果记录层被重复加热到等于或高于融化温度T2的温度T3,则可能发生擦除失败。该擦除失败可能源于显影剂的热分解,因为热分解的显影剂抗凝聚或结晶,因此热分解的显影剂可能不容易与无色染料分离。由于重复加热和冷却导致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劣化可以通过在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时减小融化温度T2和温度T3之差来控制。 
这种热可逆记录介质被广泛地用于物理分发(physical distribution)领域中,并且已经对记录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记录(标记)方法进行了各种改进。 
例如,当相邻的第一和第二行被标记时,在正在标记第二行时,初始标记的第一行的残余热量可能对第二行的加热产生干扰。这种干扰可能导致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记录脱色。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62506(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调整第一行的标记起始点和第二行的标记结束点之间的时间或重叠宽度来控制这种劣化。 
然而,如果热可逆记录介质包含RF-ID标签,则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厚度增加,并且因此柔性变低。因此,在将热源均匀地压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时,可能需要更高的压力(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4-265247(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专利No.3998193(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3”))。 
此外,如果在这种接触记录/擦除过程中重复打印和擦除,则由于剥离,记录介质获得不平整的表面。因此,由于源自记录介质中的不与比如热头或热戳之类的热源接触的部分的热的不均匀施加,可能发生擦除失败或密度降低(参见日本专利No.3161199(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4”)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9-30118(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136022(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6”)公开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使用激光将图像均匀地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不平整表面上以及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不平整表面擦除,或者使用激光远距离地将图像均匀地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这种技术用于运输容器。利用这种技术, 在附接到运输容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执行非接触记录,其中利用激光光束执行记录,而利用热空气、热水或红外加热器执行擦除。 
如对RF-ID标签远距离执行的记录信息的非接触读取或非接触重写所启示,希望也将图像远距离地重写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在这种激光记录技术中,使用激光记录设备(通常称作“激光标记器”)。这种激光标记器被配置为控制激光光束,使得在激光标记器将高功率激光光束施加到可逆热记录介质时,该激光光束被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合适部分。在这种激光标记器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吸收激光光束并且将所吸收的激光光束转换为热量,从而利用所转换的热量记录或擦除信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11-151856(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7”)公开了一种激光记录-擦除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施加红外激光光束,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或从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并且基于无色染料、可逆显影剂和各种光热转换材料形成图像。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213439(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8”)公开了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图像标记控制方法),在该方法中,当以相同的方向与扫描并行地施加按照预定间隔对准的激光光束时,可以部分地包括激光光束的不连续施加。例如,在激光光束从第一起始点扫描到第一结束点时,通过从第一结束点跳到第二起始点,使得激光光束扫描第二起始点,其中第一结束点和第二起始点相隔预定间隔(间隙)。 
利用上述相关领域技术,可以对热可逆介质进行均匀加热,从而改进介质上的图像质量以及图像形成的重复耐久性,然而,由于在绘制线间隔之间跳跃所需要的时间以及跳跃期间的等待时间,图像记录或擦除时间可能增加。 
此外,日本专利No.3557512(下文中称为“专利文献9”)公开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激光光束以循环或回旋的方式扫描,从而将激光光束施加到整个单元区域。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热量被施加到环路或回旋的弯曲部分,从而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图像形成的重复耐久性降低。 
因此,在相关领域技术中,几乎没有能够以高打印质量和高图像形成重复耐久性进行打印并且在短时间内将图像记录在介质上的图像记录技术,或者几乎没有能够将热量均匀地施加到记录介质、获取介质的宽擦除宽度以及在短时间内擦除所记录的图像的图像擦除技术。 
上述相关领域技术可能包括下述缺点。 
激光标记器通常平行地扫描多行来利用稳定颜色填充区域。然而,对于热可重写介质,简单地平行扫描多行可能不能实现稳定填充的颜色。 
如图1中所示,热可重写介质具有位于室温和着色温度之间的脱色温度。因此,当利用激光光束加热该热可重写介质时,由于激光点的输出强度分布或者可重写介质上的热散射,被标记的行的外周变为可重写介质的脱色温度区域。此外,如果可重写介质的着色特性随温度是宽泛的(broad),则所扫描的行的密度在所扫描行的宽度方向上可能不是均匀的。为了利用均匀的密度填充区域,通过与先前标记的行稍微重叠来标记行,从而消除先前标记的行的外周中的残余热量区域(参见专利文献1)。 
注意,由于所扫描的行的残余热量随时间减少,所以重要的是,控制使用残余热量的标记行中的时间间隔。鉴于由于累积热量而导致的脱色,如果标记速度高或者被标记的行短,则优选标记行中的时间间隔长,而如果标记速度低或者被标记的行长,则优选标记行中的时间间隔短。 
图2A、2B和2C是例示通过部分地重叠先前行来标记(扫描)后续行的标记方法的示图。图3A和3B是例示通过往复扫描(reciprocating scanning)来标记行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在图2A中,扁平椭圆形表示着色行的剖面图(profile),实线箭头表示标记的操作(标记操作),以及虚线箭头表示标记点之间的跳跃操作(非发射操作),从而通过重复下述步骤1到3来利用稳定颜色填充区域。 
步骤1.以预定速度,利用预定激光功率照射激光标记器来沿着X轴的正方向从第一起始点开始扫描行。 
步骤2.激光标记器被关断,且被移到第二起始点(Y轴方向的负方向)。 
步骤3.激光标记器等待预定等待时间。 
相应地,如图2B中所示,利用稳定颜色填充区域。在图2A中例示的标记方法中,由于激光标记器执行跳跃操作(非发射操作)并且在如图2C中所示重复沿着X轴的正方向标记标记行的同时等待,所以利用标记行稳定填充区域可能要求长时间。然而,如果标记比如条形码的厚行,则对于利用标记行稳定填充区域,上述方法可能是必需的。因此,为了缩短标记时间,可能需要 更高的标记速度。 
在如图2A、2B和2C中例示的稳定填充区域的示例中,按照相同的方向重复地标记行来稳定填充区域,从而激光标记器(或光束)需要跳过与所标记的行的长度对应的距离或更长(执行非发射操作)。因此,这种方法不适合于高速标记。 
然而,在喷墨打印机中,本领域中公知的是,沿着两个相反的方向标记行,同时沿着该两个方向往复打印头。相应地,利用图3A中例示的往复扫描方法,由激光标记器以更高的扫描速度标记行。 
然而,当标记方向被反向(即,相反的方向)时,从完成先前行的标记的一侧开始标记。因此,激光标记器需要具有更长的等待时间来允许散发残余热量,该更长的等待时间不会对整个标记时间的减少作出贡献,如专利文献1中所示。 
此外,先前被标记的行的残余热量的影响在后续标记行的下一起始点中更大,以及在后续标记行的下一结束点中更小。相应地,在如图3B中所示利用弱(低)激光功率标记行时,可以实现颜色变化。另一方面,如果利用高(强)激光功率标记行,则可以利用稳定行来均匀地填充区域,而不会发生颜色变化。然而,如果重复标记和擦除,则如图3B中所示的具有高密度的起始点部分可能快速劣化,并且从而行中的这些点可能不再是可擦除的。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基于各种实验发现下述。 
图4A、4B和4C中例示的相关技术方法用作激光光束扫描方法,该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用于使用圆形激光光束来打印稳定填充图像以及擦除稳定填充图像。在图4A到4C中,激光标记器以均匀的速度利用激光光束扫描粗实线,而激光器在没有发射激光光束的情况下执行由虚线表示的非发射操作。 
图4A中例示的激光扫描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扫描激光光束,从而可以在短时间内执行打印稳定填充图像或者擦除稳定填充图像。然而,由于行的弯曲部分中的激光光束的(低)扫描速度以及行的弯曲部分中累积的热量的影响,过多的能量可能被施加到介质。通过紧接在标记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11的结束点之后马上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12的起始点来实现这些影响。相应地,可以在介质上的稳定填充图像部分或者图像擦除部分中实现密度(颜色)变化 (图像部分中降低的密度以及图像擦除部分中出现的颜色)。 
图4B中例示的激光扫描方法能够在降低行的弯曲部分处的扫描速度的小影响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扫描稳定填充图像打印。然而,仍然存在通过紧接在标记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22的结束点之后马上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21的起始点实现的行的弯曲部分中累积的热量的影响,从而过多的能量可能被施加到介质。相应地,可以在介质上的稳定填充图像部分或者图像擦除部分中实现密度(颜色)变化(图像部分中降低的密度以及图像擦除部分中出现的颜色)。此外,稳定填充图像的重复耐久性可能降低。 
此外,图4C中例示的激光扫描方法消除了行的弯曲部分中的扫描速度和热量累积的不利影响,从而不会将过多的能量施加到介质。相应地,在介质上的稳定填充图像部分或者图像擦除部分中不会实现密度(颜色)变化。此外,可以改进稳定填充图像的重复耐久性。然而,利用该方法,非发射部分(没有施加激光)的时间可以更长,由此增加图像打印时间和图像擦除时间。另外,利用该方法,由于行的弯曲部分中的热量累积的影响被减少,所以在扫描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31之后,在冷却状态下标记或擦除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32。相应地,所累积的热量不可用于标记或擦除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32。结果是,标记或擦除后续激光光束标记行要求高能量。因此,由于不能增加扫描速度,所以不能减少稳定填充图像打印时间或图像擦除时间。 
然而,如图5B中所示,如果从第一起始点到第一结束点标记并扫描激光光束标记行451,以及随后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相邻,从第二起始点到第二结束点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从而使得基于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平行的行,将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的第二结束点放置为位于朝向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的第一起始点倾斜的行中,则可以抑制稳定填充图像区域(部分)或图像擦除区域(部分)中的密度变化。相应地,可以改进稳定填充图像的重复耐久性,以及可以降低稳定填充图像打印时间或图像擦除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标记控制方法、标记控制程序以及包含这种标记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用于解决或减少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造成的一个或多个问题。具体地,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 加设备、标记控制方法、标记控制程序以及包含这种标记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实现具有高质量和高重复耐久性的激光扫描图像形成,从而在擦除图像时实现宽的图像擦除能量宽度,以及在短时间内实现图像记录或擦除处理。 
实施例已经尝试提供一种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标记控制方法、标记控制程序以及包含这种标记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其能够在维持所标记的图像的高质量的同时,减少标记图像时的标记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记控制设备,用于通过向热可逆记录介质施加激光光束,控制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标记目标图像的标记设备。标记控制设备包括标记位置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将目标图像分为彼此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以及确定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中的每个的标记位置;标记顺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用于标记目标图像的标记顺序,从而使得沿着与标记第一标记行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标记第二标记行;调整单元,被配置为当第一标记行被初始扫描以及在第一标记行之后逆向扫描第二标记行时,将第一标记行的第一结束点和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调整为比第一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之间的第二距离长,或者将施加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为低于施加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以及标记指令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包括第一和第二标记行的各自标记位置以及第一和第二标记行的标记顺序的标记指令集。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激光施加设备,包括激光振荡器,被配置为生成激光光束;方向控制镜,被配置为控制所生成的激光光束的方向;方向控制电机,被配置为驱动方向控制镜;以及标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控制激光振荡器的输出功率,以及基于标记指令集控制对方向控制镜的驱动。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记控制方法,用于通过向热可逆记录介质施加激光光束,控制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标记目标图像的标记设备。标记控制方法包括将目标图像分为彼此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以及确定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中的每个的标记位置;确定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用于标记目标图像的标记顺序,从而使得沿着与标记第一标记行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标记第二标记行;当第一标记行被初始扫描以及在第一标记行 之后逆向扫描第二标记行时,将第一标记行的第一结束点和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调整为比第一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之间的第二距离长,或者将施加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为低于施加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以及生成包括第一和第二标记行的各自标记位置以及第一和第二标记行的标记顺序的标记指令集。 
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标记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在标记控制程序中包含用于通过向热可逆记录介质施加激光光束,控制标记设备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标记目标图像的指令集,当由处理器执行时,该指令集使得计算机充当:标记位置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将目标图像分为彼此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以及确定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中的每个的标记位置;标记顺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用于绘制目标图像的标记顺序,从而使得沿着与标记第一标记行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标记第二标记行;调整单元,被配置为当第一标记行被初始扫描以及在第一标记行之后逆向扫描第二标记行时,将第一标记行的第一结束点和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调整为比第一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之间的第二距离长,或者将施加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为低于施加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以及标记指令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包括第一和第二标记行的各自标记位置以及第一和第二标记行的标记顺序的标记指令集。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阅读时,根据下述详细描述,实施例的其它目的和其它特征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是例示热可重写介质中的着色/脱色原理的示图; 
图2A、2B和2C是例示通过部分地重叠先前行来后续标记行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图3A和3B是例示通过往复扫描标记行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图4A是例示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相关技术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示例 的示图; 
图4B是例示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相关技术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4C是例示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相关技术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5A是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示图; 
图5B是例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示图; 
图6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施加设备1的配置图; 
图7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的配置方框图; 
图8是例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中使用的标记数据结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9是例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中使用的控制数据结构的示例的示图; 
图10是例示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执行的标记数据生成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标记控制设备中使用的将单元行标识符与激光功率相关联的数据的示例的示图; 
图12A、12B和12C中的每个均是例示基于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生成的标记数据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图13是例示基于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的修改例生成的标记数据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图14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的配置方框图; 
图15A、15B和15C中的每个均是例示基于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生成的标记数据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图16是例示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执行的标记数据生成过程的流程图; 
图17A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示例的示意剖面 图; 
图17B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7C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层结构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剖面图; 
图18是例示RF-ID标签的示例的示意图; 
图19A是例示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着色/脱色特性的图表; 
图19B是例示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着色/脱色机制的示意图; 
图20是例示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图21A是例示示例中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示例的示图; 
图21B是例示示例中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图22A是例示比较例中执行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示例的示图; 
图22B是例示比较例中执行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示图;以及 
图22C是例示比较例中执行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另一示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标记控制方法以及包含标记控制程序的记录介质的优选实施例。 
下文中,术语“目标图像”指代意在记录或标记在记录介质上的任何包括字符数据、符号和图形的标记。 
术语“行分量(line component)”指代在每个具有预定坐标的两个预定点之间形成的部分。该部分形成比如字符之类的目标图像的一部分。行分量不仅表示直线行的部分,而且表示弯曲行的部分,并且行分量具有特定厚度。 
在根据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中,目标图像被分为多个行,从而通过标记 (绘制)每个行来完成目标图像。“行”指示字符或图形的一个笔划(stroke),其通过从起始点到结束点施加激光光束来记录。“行”可以构造在起始点和结束点之间记录的一系列笔划。该笔划可以与由比如JIS或ISO之类的公共组织定义的“一个笔划”相同或不同。 
术语“标记顺序”包括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要被绘制的行的顺序,包括首先绘制行的那一侧;以及另一含义是要被绘制的多个目标图像的顺序。 
[第一实施例] 
图6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施加设备1的配置图。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施加设备1包括被配置为发出激光光束的激光器设备2,被配置为扫描从激光器设备2发射到热可逆可重写介质100上的激光光束的扫描设备3,以及被配置为驱动激光施加设备1的控制组件的标记控制设备4。激光施加设备1基于从外部主计算机200接收的标记指令扫描可重写介质100上的激光光束,从而将目标图像标记在可重写介质100上。 
激光器设备2被配置为基于从标记控制设备4接收的指令,发出激光光束。激光器设备2可以是半导体激光器(即,激光二极管,LD)设备、YAG激光器设备或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设备;然而,在这些激光器设备中,由于半导体激光器设备的激光功率相对容易控制,半导体激光器(即,激光二极管,LD)设备是优选的。 
扫描设备3包括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以及fθ透镜13,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中的每个由用于偏转激光光束的可移动镜构成。 
X轴电流计镜11由电流计14驱动来在X轴方向扫描激光光束。Y轴电流计镜12由电流计15驱动来在Y轴方向扫描激光光束。 
电流计14连接到X轴伺服驱动器16,以及电流计15连接到Y轴伺服驱动器17。X轴伺服驱动器16和Y轴伺服驱动器17是用于基于从标记控制设备4接收的对应指令值控制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的角度的对应驱动电路。X轴伺服驱动器16和Y轴伺服驱动器17将从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的各自角度传感器(未示出)获取的位置信号与从标记控制设备4接收的对应指令值进行比较,并且X轴伺服驱动器16和Y轴伺服驱 动器17随后将对应的驱动信号发送给电流计14和15,从而最小化比较结果的误差。 
fθ透镜13校正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的位移角度,使得在收集由可重写介质100上的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偏转的激光光束时,各个位移角度与光收集点的位移距离成比例。 
具有上述配置的扫描设备3利用X轴电流计镜11偏转从激光器设备2发出的激光光束,并还利用Y轴电流计镜12进一步偏转由X轴电流计镜11偏转的激光光束,使得经由fθ透镜13将Y轴电流计镜12偏转的激光光束施加到可重写介质100。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合适地修改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的各自角度,二维地扫描激光光束。 
标记控制设备4包括比如ASIC(未示出)或CPU(未示出)之类的处理设备,存储用于控制标记控制设备4的操作的预定程序的ROM(未示出),以及比如RAM的用作处理设备的工作区的存储设备。处理设备和存储设备构成计算机。标记控制设备4电连接到主计算机200、激光器设备2、X轴伺服驱动器16以及Y轴伺服驱动器17。 
注意,激光器设备2、X轴电流计镜11、Y轴电流计镜12、fθ透镜13、电流计镜14、电流计镜15、X轴伺服驱动器16以及Y轴伺服驱动器17构成激光施加设备1的标记设备。 
图7是例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的配置方框图。 
如图7中所示,标记控制设备4与处理设备以及存储设备中存储的程序协作,实现主接口部20、标记数据生成部30、控制数据生成部40、控制数据输出部50、电流计镜控制信号生成部60、激光功率控制信号生成部70以及激光发射控制信号生成部80的对应功能。 
此外,标记控制设备4与处理设备以及存储设备中存储的程序协作,将激光发射部90实现为标记指令生成单元的功能,其包括控制数据生成部40、控制数据输出部50、电流计镜控制信号生成部60、激光功率控制信号生成部70以及激光发射控制信号生成部80。 
主接口部20被配置为从主计算机200接收标记指令。当目标图像是条形码时,标记指令由包括用于表示条形码的类型的标识符、条形码的行分量的标 记位置以及大小(每个端的坐标)的数据构成。在接收到指示标记指令的结束处的代码后,主接口部20将标记指令发送给标记数据生成部30。 
标记数据生成部30包括标记位置确定部31、标记顺序确定部32、激光功率调整部33以及标记速度调整部34,并且被配置为对标记指令中包含的表示条形码的数据进行合适编码,以生成标记数据。标记数据包括控制标志,该控制标志包括关于可重写解码100上的条形码的多个行分量的位置(坐标)、行分量的标记顺序、激光功率、标记速度和开启或关断激光器的信息。 
标记位置确定部31是被配置为基于标记指令确定可重写介质100上的条形码的多个行分量的位置(坐标数据)的标记位置确定单元。标记顺序确定部32是被配置为确定条形码的每个行分量的标记顺序的标记顺序确定单元。激光功率调整部33是被配置为调整绘制每个行分量的激光功率以及将激光器设置为开启/关断的激光功率调整单元。标记速度调整部34被配置为调整标记速度(即,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的对应驱动速度)来将目标图像标记在可重写介质100上。 
标记控制设备4从主计算机200接收标记指令,通过利用多个行分量定义目标图像来生成标记数据,控制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各自的位置,以及控制从激光器设备2发出的激光光束的发射时间和发射功率来在可重写介质100上绘制目标图像。 
图8是例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使用的标记数据结构的示例的示图。 
标记数据包括多个单元标记数据部分。如图8中所示,单元标记数据D1包括用于指定激光光束传输点的坐标(X坐标,Y坐标)的坐标数据部分D1a,用于设置激光光束的输出功率的激光功率系数部分D1b,用于设置激光光束的输出速度的激光速度系数部分D1b,以及用于在激光光束到达所指定的坐标之前将激光光束设置为开启或关断的控制标志部分D1c。 
单元标记数据D1在第一实施例中是8字节数据。坐标数据部分D1a的X坐标包括两字节二进制有符号数据,以及坐标数据部分D1a的Y坐标包括两字节二进制有符号数据。激光功率系数部分D1b用于基于参考输出,设置激光光束的千分率的输出功率。控制标志部分D1c包括指示所指定的坐标是否 是最终坐标的最终坐标标志以及指示激光光束的开启或关断的激光光束标志。最终坐标标志可以被写作第15比特的数据,其中,如果在单元标记数据D1之后不存在数据,则设置为“1”,并且单元标记数据D1是最终数据,而如果在单元标记数据D1之后存在一些数据,则设置为“0”,并且单元标记数据D1不是最终数据。激光光束标志可以被写作第14比特的数据,其中,在激光光束被关断时设置为“0”,而在激光光束被开启时设置为“1”。如上所述,控制标志部分D1c包括用于标记条形码的每个行分量的标记操作以及在标记行分量时不连接行分量的跳跃操作(非发射操作)的指令。 
在生成标记数据后,标记数据生成部30将所生成的标记数据发送到控制数据生成部40。 
控制数据生成部40以相应的预定速度移动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以预定定时开启或关断激光器,以及基于标记数据,生成用于以预定定时改变激光功率的控制数据。为了以恒定速度移动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对于按照速度定时在标记数据的坐标之间移动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需要准确的指令,鉴于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中的下述可能延迟以及激光器设备2的响应特性,可以基于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的所指定位置延迟激光发射定时。此外,控制数据生成部40执行偏移量处理,从而将标记数据的整个标记位置移到可重写介质100上的合适位置。注意,激光施加设备1包括标记速度或激光发射定时的标准值,然而这些值可以从外部改变。 
图9是例示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使用的控制数据结构的示例的示图。 
控制数据是从标记数据转换的值,以便将该值设置到稍后描述的DA变换器中。这种转换后的值的制备可以加速数据输出速度。控制数据包括多个单元控制数据D2。如图9中所示,多个单元控制数据D2包括X输出功率部分D2a、Y输出功率部分D2b、输出功率设置部分D2c、数据间隔部分D2d以及控制标志部分D2e。X输出功率部分D2a用于指定X轴电流计镜11的位置控制值,Y输出功率部分D2b用于指定Y轴电流计镜12的位置控制值,输出功率设置部分D2c用于指定激光光束的输出功率的输出功率控制值,以及数据间隔部 分D2d用于写入当前单元控制数据D2和后续单元控制数据D2之间的间隔。控制标志部分D1c包括激光发射标志、X/Y输出指定标志、输出功率指定标志以及结束标志。激光发射标志可以被写作第15比特的数据,其中,当激光光束被开启时设置为1。X/Y输出指定标志可以被写作第14比特的数据,其中,当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的位置控制值被输出时设置为1。输出功率指定标志可以被写作第13比特的数据,其中,当激光光束的输出功率值被输出时设置为1。结束标志可以被写作第12比特的数据,其中,在当前单元控制数据D2是最后单元控制数据D2时设置为1。 
在生成控制数据后,控制数据生成部40将所生成的控制数据发送给控制数据输出部50。 
在接收到控制数据的第一单元控制数据后,控制数据输出部50等待,直到输入标记开始指令为止。尽管控制数据输出部50可以被配置为一旦接收到单元控制数据就同时开始标记,但是控制数据输出部50基本上是在从外部接收到标记开始指令信号后开始标记,因为可重写介质100由比如传送带控制器之类的分离的设备移动。 
当控制数据输出部50开始标记时,控制数据输出部50紧接在读取单元控制数据后,马上在标记控制设备4的CPU计时器中设置对应的数据间隔,用于生成输出后续控制数据的定时。相应地,即使后处理包括定时差,输出定时也可以是稳定的。接着,将单元控制数据的激光发射标志值输出给激光发射控制信号生成部80。在这个过程中,如果X/Y输出指定标志为ON,则将单元控制数据中的X输出功率部分D2a和Y输出功率部分D2b的对应值输出给电流计镜控制信号生成部60。如果输出功率指定标志为ON,则将输出功率设置部分D2c的值输出给激光发射控制信号生成部70。因此,完成输出控制数据的一个周期。然后,控制数据输出部50重复等待计时器中断和输出后续控制数据。当结束标志为ON时,控制数据输出部50结束标记。 
电流计镜控制信号生成部60包括具有16比特分辨率的DA变换器的两个通道。DA变换器连接到对应的X轴伺服驱动器16和Y轴伺服驱动器17。激光功率控制信号生成部70包括具有16比特分辨率的DA变换器的一个通道。DA变换器连接到激光器设备2。激光发射控制信号生成部80是二进制数字信 号端口,并且连接到激光器设备2。 
如上所述,激光发射部90包括控制数据生成部40、控制数据输出部50、电流计镜控制信号生成部60、激光功率控制信号生成部70以及激光发射控制信号生成部80。激光发射部90基于标记数据驱动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并且基于激光光束的对应输出功率,将激光光束施加到可重写介质100。 
相应地,激光施加设备1基于标记数据驱动X轴电流计镜11和Y轴电流计镜12,并且将激光光束施加到可重写介质100,由此将目标图像标记在可重写介质上。 
接着,描述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由标记控制设备4执行的标记数据生成过程。 
图10是例示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执行的标记数据生成过程的流程图。 
标记数据生成部30基于标记指令,确定条形码的多个行分量在可重写介质100上的位置(坐标数据)(步骤S1)。具体地,步骤S1由标记数据生成部30的标记位置确定部31执行。 
接着,标记顺序确定部30确定条形码的行分量的标记顺序(步骤S2)。具体地,步骤S2由标记数据生成部30的标记顺序确定部32执行,并且标记顺序确定部32确定条形码中的每行的多个行分量的标记顺序。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数据设备4中,确定每行的行分量的标记顺序,从而通过使得当前标记行的标记方向是对仅仅在当前标记行之前刚刚已经标记的相邻行的标记方向的反转,标记彼此相邻行。也就是,按照相互相反的标记方法,标记彼此相邻行。 
注意,“彼此相邻行”不仅被布置为彼此相邻,而且它们包括相邻行的重叠部分。 
标记数据生成部30调整用于标记行分量的激光光束的输出功率,并且设置激光光束的ON/OFF(步骤S3)。具体地,步骤S3由标记数据生成部30的激光功率调整部33执行,并且激光功率调整部33确定(设置)条形码的每行的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和标记结束位置之间的激光光束的输出功率。 
在步骤S3,设置相同的激光输出功率(例如,额定功率输出),以从第一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部分标记到第一行的行分量的标记结束部分。然而,从第二行向上开始,行分量被分为多个单元行分量,从而在从单元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标记到标记结束位置时,每单元行分量的激光输出功率增加。例如,从第二行向上开始,如果一个行分量被分为10个单元行分量,则设置激光输出功率,使得对于对应的单元行分量,以千分率下的820、840、860、880、900、920、940、960、980和1000,按照步进的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也就是,激光输出功率被设置为使得标记起始位置处的激光输出功率是激光器设备2的最大输出功率(额定功率输出)840/1000,并且以步进方式增加,直到在标记结束位置处的最大输出功率1000/1000为止。 
如图11中所示,上述激光输出功率的设置由激光功率调整部设置,该激光功率调整部参照具有每个单元行分量的标识符以及与对应单元行分量相关联的激光输出功率的表格中的数据。注意,在图11的数据中,一个行分量被分为10个单元行分量,并且从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将序列号赋予每个单元行分量。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从第二行向上开始,对于从每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的每个单元行分量,按照步进方式增加施加到可重写介质100的激光输出功率。 
接着,标记数据生成部30设置条形码的每个行分量的标记速度(步骤S4)。具体地,步骤S4由标记数据生成部30的标记速度调整部34执行,并且标记速度调整部34确定从每行的每个行分量(即,步骤S3中获得的包括10个单元行分量的一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的标记速度。在第一实施例中,标记速度被设置为千分率下的1000。 
接着,标记数据生成部30生成标记数据(步骤S5)。因此,对于每个单元行分量,生成图8中例示的标记数据。 
接着,标记数据生成部30确定是否针对所有行的所有行分量已经生成标记数据(步骤S6)。也就是,在步骤S6,确定是否针对所有行的所有单元行分量已经生成图8中例示的标记数据。 
在步骤S6,如果标记数据生成部30确定没有针对所有行的所有行分量生 成标记数据,则标记数据生成部30将当前过程返回到步骤S3。因此,重复执行步骤S3和S6之间的过程,以便针对所有行的所有行分量设置激光输出功率和标记速度。 
在步骤S6,如果标记数据生成部9确定针对所有行的所有行分量生成标记数据,则将所生成的标记数据转换为图9中例示的控制数据,由此执行标记操作。 
图12A、12B、12C中的每个是例示基于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生成的标记数据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生成的标记数据中,确定每行的行分量的标记顺序,使得通过使得当前标记行的标记方向是对仅仅在当前标记行之前刚刚已经标记的相邻行的标记方向的反转,标记彼此相邻行。相应地,基于图12A中实线箭头所例示的X轴方向,按照相互相反(反转)的标记方向,标记彼此相邻行。也就是,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使得相邻行中的一个的标记方向是对另一个的标记方向的反转,标记目标图像的彼此相邻行。 
图12A中的实线箭头指示用于标记行分量的位置和方向。实线箭头的起点指示标记起始位置,以及实线箭头的指示终点指示行分量的标记结束位置。另外,Y轴方向中的虚线箭头指示跳跃(非发射操作)。注意,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在相邻行的标记操作之间,不插入等待时间。 
还注意,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在从第一行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标记行分量时,激光输出功率是恒定的。然而,从第二行向上开始,设置激光输出功率,使得从每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对于连续的单元行分量,按照步进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相应地,如图12B中所示,从每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对于每个单元行分量,按照步进方式增加行分量的厚度。 
上述标记方法按照图12C中示出的下述时序图执行。在图12C中,X轴方向中的光束速度指示X轴方向中的标记速度。对于从第一行到第五行的所有行分量,X坐标方向中的光速速度被设置为相同速度,并且不随时间变化。如图12C中所示,在行分量之间的间隔,X坐标方向中的光束速度为0。X坐标方向中的光束速度为0的间隔对应于由图12A中的虚线箭头指示的跳跃(非 发射操作)间隔。 
从第一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激光输出功率是恒定的(1000/1000)。然而,可以设置激光输出功率,使得从第二行到第十五行的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在820/1000到1000/1000的范围内,对于连续的单元行分量,随时间以步进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 
图12C中例示了利用上述标记方法确定的X坐标位置和Y坐标位置。 
参见图12B,当完成沿着X轴方向的正(+)方向标记第一行的行分量时,沿着X轴方向的负(-)方向,标记第二行的行分量。此时,行分量的标记结束位置(图12B中的X轴方向中的右手末端)中由于激光光束施加而获得的残余热量高于第一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图12B中的X轴方向的左手末端)中的残余热量。 
然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当沿着X轴方向的负(-)方向标记第二行的行分量(第二行分量)时,从第二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图12B的X轴方向中的右手末端)到标记结束位置(图12B的X轴方向中的左手末端),对于连续的单元行分量,按照步进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相应地,第二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和标记结束位置中的热能量可以相同。注意,在第二和第三行的行分量之间,在第三和第四行的行分量之间以及在第四和第五行的行分量之间,对应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和标记结束位置中的热能量可以相同。 
相应地,可以控制图3B中例示的相关技术中获得的上述颜色变化,从而可以在没有颜色变化的情况下,利用稳定颜色填充目标图像。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在相邻行的行分量的标记操作之间不需要等待时间,从而可以减少标记目标图像的总时间。在相关技术中,与普通激光输出功率相比,通过增加激光输出功率来控制颜色变化。然而,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不需要增加激光器设备2的最大输出(额定功率输出)。相应地,可重写介质100不会在本地累积过多的热量,其可以降低对可重写介质100的损害并增加可重写介质100的寿命。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当通过使得当前标记行的标记方向是对仅仅在当前标记行之前刚刚已经标记的相邻行的标记方向 的反转,标记彼此相邻行时,从每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对于连续的单元行分量,按照步进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相应地,可以控制颜色变化,并且可以在没有颜色变化的情况下,利用稳定颜色填充目标图像区域。此外,可以减少总标记时间,以及可以增加可重写介质100的寿命。 
注意,如上所述,在标记第一行的行分量时,从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激光输出功率是恒定的,以及从第二行起向上,在从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标记到标记结束位置时,按照步进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然而,由于激光功率或可重写介质100的特性,如果通过从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逐渐增加激光输出功率,在没有颜色变化的情况下标记第一行的行分量,则可以设置激光输出功率,使得从第一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按照步进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从第二行起向上,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的激光输出功率与标记结束位置的激光输出功率之比是820/1000。这个比值是基于指示从第二行起向上的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中的激光输出功率优选为大约标记结束位置中的激光输出功率的80%的结果确定的。然而,标记起始位置的激光输出功率不限于上述值。标记起始位置中的激光输出功率可以被基于激光器设备2的额定功率输出或可重写介质100的热特性,设置为合适值。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对每个行,将行分量分为10个单元行分量,并且针对连续的单元行分量,设置激光输出功率。然而,对于行分量的连续单元行分量,可以设置相同的激光输出功率。 
此外,单元行分量的数目不限于为10;但行分量可以被分为任意数目个单元行分量。另外,每行的行分量可以不必分为多个单元行分量,以及从整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可以连续地增加激光输出功率。 
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通过增加从每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标记到标记结束位置时的激光输出功率,增加可重写介质100所接收的(热)能量。或者,可以在从每行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使得激光输出功率为恒定的同时,通过降低从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标记到标记结束位置时的标记速度,增加可重写介质100所接收的(热)能量。 
图13是例示基于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的修改例生成的标记数据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在图13中例示的标记方法中,在标记第一行的行分量时,标记速度是恒定的(千分率下的1000/1000,1000是图12C中例示的相同的标记速度),然而,设置标记速度,使得在从第二行起向上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标记每个行分量时,逐渐降低标记速度。另外,设置激光输出功率,使得在从第二行起向上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标记每个行分量时,激光输出功率是恒定的。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制备与图11中例示的表格类似的表格实现。该表格包括具有标记速度和与标记速度相关联的激光输出功率的数据。相应地,上述设置可以通过在标记从第二行起向上的每个行分量时,允许标记数据生成部30的标记速度调整部34参照该表格来实现。也就是,从第二行起向上,每个行分量被分为10个单元行分量,并且可以针对连续的单元行分量,设置标记速度。针对从第二行起向上的每个行,对于行分量的连续单元行分量,可以按照步进方式将标记速度逐渐设置为更低的值。例如,标记数据生成部30的标记速度调整部34可以参照该表格来设置标记速度,使得当标记速度的标准值是千分率下的1000时,从第二行起向上,从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对于各个单元行分量,按照步进方式将标记速度降低到1180、1160、1140、1120、1100、1080、1060、1040、1020和1000。注意,在图13中例示的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的修改例中,标记速度调整部34充当调整单元。 
如上所述,由于在维持激光输出功率为恒定的同时,通过按照步进方式降低对应单元行分量的标记速度,可以使得从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可重写介质100上的热能量是恒定的,所以可以控制颜色变化,并且可以在没有颜色变化的情况下,利用稳定颜色填充目标图像区域。此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在相邻行的行分量的标记操作之间不要求等待时间,从而可以减少标记目标图像的总时间。另外,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由于可以在不增加激光输出功率的最大功率的情况下绘制目标图像,所以可重写介质100不会在本地累积过多的热量,从而增加可重写介质100的寿命。 
[第二实施例] 
图14是例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的配置方框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的标记数据生成部30包括标记位置改变部235。由于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中的除了标记位置改变部235之外的组件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的组件相同,通过给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中的组件相同的组件赋予相同的参考标记,省略它们的描述。 
图15A、15B、15C中的每个均是例示基于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生成的标记数据的标记方法的示图。 
在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执行的标记方法中,从第二行起向上,每行的每个行分量被分为预定数目的单元行分量(在本示例中为10个单元行分量),并且按照与由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4执行的标记方法相同的方式,对于从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的连续单元行分量,按照步进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注意,与第一实施例类似,在图15A中,实线箭头的起点指示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以及实线箭头的指示终点指示行分量的标记结束位置。 
如图15A中所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中,通过沿着Y轴方向的负(-)方向移动(偏移)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标记从第二行起向上的行分量。每行的标记起始位置由标记位置改变部235改变。具体地,标记位置改变部235改变标记数据中包含的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的Y坐标值。 
改变从第二行起向上的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的理由在于,从第二行起向上,在标记前一行分量之后可重写介质100中的后续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中的残余热量高于标记结束位置中的残余热量。因此,通过将后续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放置为远离前一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可以平衡可重写介质100中的相邻行分量的重叠部分或外周部分中接收到的热量。 
从第二行起向上的每个行分量沿着Y轴方向的负(-)方向的偏移(移动)量优选在行分量的宽度(在Y轴方向上)的1/6到2/3的范围内。 
图16是例示由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执行的标记数据生成过程的流程图。 
注意,图16中的步骤S201和S202与图10中的步骤S1和S2相同。 
当在步骤S202中确定出标记顺序时,从第二行起向上,标记数据生成部30改变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的坐标(步骤S203)。具体地,步骤S203由标记数据生成部30的标记位置改变部235执行,并且如参考图15所述,对于从第二行起向上的每行,标记位置改变部235将后续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放置为远离前一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 
当在步骤S203中改变后续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时,标记数据生成部30将当前过程前进到步骤S204。步骤S204到S208基本上与步骤S3到S7相同;然而,步骤S206中生成的标记数据中包含的由标记位置改变部235改变的从第二行起向上的行分量的Y坐标值与第一实施例的标记数据中包含的从第二行起向上的行分量的Y坐标值不同。 
当重复进行步骤S204到S207,并且针对所有行的所有行分量设置激光输出功率和标记速度时,所生成的标记数据被转换为控制数据(参见图9)来进行标记操作。 
如上所述,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中,当通过使得当前标记行的标记方向是对仅仅在当前标记行之前刚刚已经标记的相邻行的标记方向的反转,标记彼此相邻行时,对于每行,从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到标记结束位置,按照步进方式增加激光输出功率,并且从第二行起向上,通过改变后续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的坐标值,逐行地将后续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放置为远离前一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 
相应地,在相邻行分量的重叠部分和外周部分中的可重写介质100上的热能量可以相同。结果是,可以控制颜色变化,并且可以在没有颜色变化的情况下,利用稳定颜色填充目标图像区域。此外,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204中,在相邻行的行分量的标记操作之间不要求等待时间,从而可以减少标记目标图像的总时间。另外,可以增加可重写介质100的寿命。 
注意,如上所述,从第二行起向上,沿着Y轴方向的负(-)方向移位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从而被放置为远离前一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 然而,除了从第二行起向上沿着Y轴方向的负(-)方向移位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之外,还可以从第二行起向上移位每个行分量的标记结束位置。也就是,除了从第二行起向上沿着Y轴方向的负(-)方向移位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之外,还可以从第二行起向上沿着Y轴方向的正(+)方向移位每个行分量的标记结束位置。可以通过基于激光器设备2的激光输出功率或可重写介质100的热学特性选择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的坐标和标记结束位置的坐标的合适值,改变每个行分量的标记起始位置和标记结束位置。 
注意,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目标图像是条形码。然而,由根据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的对应一个的标记控制设备4或204控制的标记设备标记的目标图像不限于条形码,而可以是包括字符、数字、符号和图形的任何标记。 
注意,可以提供由根据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施加设备1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作为记录在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上的可安装或可执行格式文件,该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比如是CD-ROM、软盘(FD)、CD-R、和DVD(数字通用盘)等。 
或者,要由根据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施加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通过比如互联网的网络相连的计算机中,并且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网络从计算机下载。此外,要由根据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施加设备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经由比如互联网的网络提供或分发。 
接着,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 
[标记控制方法] 
根据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包括图像处理过程和图像擦除过程中之一。注意,根据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不是特别限制于在可逆记录介质上标记,而是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例如,标记控制方法可以用作将图像标记在非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方法。然而,优选地,根据第三实施例或第四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用作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或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标记控制方法。 
<图像记录过程> 
在图像记录过程中,利用激光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并且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对加热后的激光光束行进行着色和标记,从而形成图像(即,目标图 像)。 
在图像记录过程中,激光输出功率的下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输出功率的下限可以优选为1W或更高,更为优选地为3W或更高,以及特别优选地为5W或更高。 
如果激光输出功率的下限低于1W,则图像记录时间增加。相应地,激光可能没有足够的输出功率来减少图像记录时间。 
同样,激光输出功率的上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输出功率的上限可以优选为200W或更低,更为优选地为150W或更低,以及特别优选地为100W或更低。如果激光输出功率超过200W,则激光器设备的尺寸增加。 
在图像记录过程中,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下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下限可以优选为300mm/s或更高,更为优选地为500mm/s或更高,以及特别优选地为700mm/s或更高。 
如果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低于300mm/s,则图像记录时间增加。 
同样,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上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上限可以优选为15,000mm/s或更低,更为优选地为10,000mm/s或更低,以及特别优选地为8,000mm/s或更低。 
如果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超过15,000mm/s,则不能将图像均匀地形成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 
在图像记录过程中,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的下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的下限可以优选为0.02mm或更大,更为优选地为0.1mm或更大,以及特别优选地为0.15mm或更大。 
同样,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的上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的上限可以优选为3.0mm或更小,更为优选地为2.5mm或更小,以及特别优选地为2.0mm或更小。 
如果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小于0.02mm,则图像的行宽可能太细,从而降低了图像的可视性。相反,如果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超过3.0mm,则图像的行宽可能太厚,从而使得相邻行彼此重叠。相应地,不会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记录)小尺寸图像。 
在图像记录过程中,所施加的激光光束的激光器光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激光器光源可以优选为YAG激光器光、光纤激光器光以及半导体激光器(即,激光二极管,LD)光中至少之一。 
<图像擦除过程> 
在图像擦除过程中,利用激光光束照射热可逆记录介质,并且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对形成图像的加热后的激光光束行进行脱色,由此擦除图像。 
在图像擦除过程中,激光输出功率的下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输出功率的下限可以优选为5W或更高,更为优选地为7W或更高,以及特别优选地为10W或更高。 
如果激光输出功率的下限低于5W,则图像擦除时间增加。相应地,激光可能没有足够的输出功率来减少图像擦除时间,由此表现出对图像的擦除不足。 
同样,激光输出功率的上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输出功率的上限可以优选为200W或更低,更为优选地为150W或更低,以及特别优选地为100W或更低。如果激光输出功率超过200W,则激光器设备的尺寸增加。 
在图像擦除过程中,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下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下限可以优选为100mm/s或更高,更为优选地为200mm/s或更高,以及特别优选地为300mm/s或更高。 
如果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低于100mm/s,则图像擦除时间增加。 
同样,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上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的上限可以优选为20,000mm/s或更低,更为优选地为15,000mm/s或更低,以及特别优选地为10,000mm/s或更低。 
如果激光光束的扫描速度超过20,000mm/s,则不能从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均匀地擦除图像。 
在通过利用激光光束施加加热对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形成的图像进行脱色的图像擦除过程中,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的下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的下限可以优选为0.5mm或更大,更为优选地为1.0mm或更大,以及特别优选地为2.0mm或更大。同样,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的上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的上限可以优选为14.0mm或更小,更为优选地为10.0mm或更小,以及特别优选地为7.0mm或更小。 
如果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小于0.5mm,则图像擦除时间增加。相反,如果激光光束的光斑直径超过14.0mm,则激光光束可能不会具有足够的输出功率来减少图像擦除时间,由此表现出对图像的擦除不足。 
在图像擦除过程中,所施加的激光光束的激光器光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激光器光源可以优选为YAG激光器光、光纤激光器光以及半导体激光器(即,激光二极管,LD)光中至少之一。 
在图像记录过程和图像擦除过程中,激光光束的波长可以优选为700nm或更大,更为优选地为720nm或更大,以及特别优选地为750nm或更大。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激光光束的波长的上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波长的上限可以优选为1,500nm或更小,更为优选地为1,300nm或更小,以及特别优选地为1,200nm或更小。 
如果激光光束的波长短于700nm,则在记录图像时图像在可见光区中的对比度降低,或者可以对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其它区域进行着色。在所具有的波长比可见光区的700nm更短的紫外光区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可能劣化。此外,添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光热转换材料可能需要高分解温度来获得重复图像处理的耐久性。然而,如果光热转换材料需要包含有机染料,则可能难以获得具有长吸收波长和具有高分解温度的光热转换材料。因此,激光光束的波长优选为1,500或更小。 
在根据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中,图像记录过程和图像擦除过程中至少之一包括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和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从第一起始点标记到第一结束点标记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以及通过将激光光束从第二起始点施加到第二结束点,从而使得基于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平行的行,将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放置为位于朝向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倾斜的行中,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相邻地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 
标记控制方法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优选地,通过将激光光束从第三起始点施加到第三结束点,从而使得基于与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平行的行,将第三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第三结束点放置为位于朝向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倾斜的行中,紧接在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之后,马上与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相邻地标记第三激光光束标记行。 
利用这种方法,在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和第三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第三起始点之间的弯曲部分中,可以减少由于紧接在扫描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之后马上扫描第三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第三起始点而生成的累积热量的影响。 
第三激光光束标记行的标记方法可以不特别受限,然而,优选地,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平行地标记第三激光光束标记行。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图像记录区域和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稳定填充图像标记区域中没有密度变化的情况下,记录或擦除图像。 
注意,基于图像处理的性能,术语“平行”既包括“精确平行”的含义,也包括“近似平行”的含义。 
上述标记方法包括标记倾斜行,然而,该标记方法还可以包括标记沿相同方向部分与相邻行平行的行。也就是,如果利用偶数数目个标记行来填充稳定填充图像,则最后的倾斜标记行可以使得整个图像倾斜。相应地,当利用偶数数目个标记行来填充稳定填充图像时,优选地,标记行中之一与先前标记行中的之一平行。 
此外,除非以其它方式指定,起始点和结束点是连续标记行的起始点和结束点。然而,如果连续标记行包括弯曲部分,则连续标记行的弯曲部分可以包括起始点和结束点。 
标记控制方法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在标记控制方法中,优选地,不将激光光束施加到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结束点和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相邻的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的起始点之间的间隔上。 
利用这种方法,激光扫描时间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稳定填充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或者从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擦除,以及不会在激光光束标记行的弯曲部分中累积热量。 
此外,优选地,在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的结束点开始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垂直的行中,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的起始点。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在没有密度变化的情况下,在矩形图像单元中形成稳定填充图像,并且可以高效地执行打印记录。此外,也可以高效地脱色或擦除已打印记录图像。 
此外,标记控制方法不特别受限,然而,优选地,扫描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的激光光束的照射能量高于扫描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的激光光束的照射能量。 
在这种情况下,在要被标记的目标图像(图像)区域中初始标记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以及可以通过使用标记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而生成的累积热量,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相应地,通过利用比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的能量高的能量标记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以及利用比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的能量低的能量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可以抑制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过多能量传输。 
下面,参照图5A和5B描述第三实施例和第四实施例的细节。 
图5A是例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示图。如图5A中所示,与图4A中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不同,利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扫描激光光束,使得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朝向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倾斜,在图4A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中,扫描激光光束,使得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11平行地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12。也就是,利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调整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的标记位置,使得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的结束点和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的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比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的起始点和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的结束点之间的第二距离长。 
图5A中例示了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朝向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倾斜的配置,其中倾斜量与间距宽度之比为0.1或更大(即,倾斜量/间距宽度≥0.1)。 
倾斜量与间距宽度之比不特别受限(只要该比值为0.1或更大即可),而是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如果倾斜量与间距宽度之比小,则由于所累积的热量导致的不利影响可能不会被充分地抑制,以及如果倾斜量与间距宽度之比太大,则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能量可能不足。相应地,优选地,倾斜量与间距宽度之比在0.2到0.8的范围内。 
间距量指示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和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的纵轴方向中的中心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倾斜量指示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的纵轴方向的中心点和从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的起始点开始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平行延伸的行之间的最短距离。 
利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这种标记控制方法,激光扫描时间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稳定填充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或者从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擦除,以及不会在激光光束标记行的弯曲部分中累积热量。注意,通过在扫描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后马上扫描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获得激光光束的弯曲部分。 
图5B是例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用于记录或擦除图像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的示图。如图5B中所示,与图4B中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不同,利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扫描激光光束,使得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52被标记为朝向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51倾斜,在图4B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中,扫描激光光束,使得与第一激光光束标记行421平行地标记第二激光光束标记行422。 
利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这种标记控制方法,由于激光光束未被施加到与第一结束点到第二起始点之间的弯曲部分对应的区域中,可以防止由于标记弯曲部分时的标记速度降低而获得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过多能量施加。因此,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是特别优选的,因为除了利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获得的效果之外,该方法还提供了防止过多的能量施加的效果。 
注意,除了激光光束未被施加到与第一结束点到第二起始点之间的弯曲部分对应的区域中的过程之外,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包括相同的过程。相应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的描述也可以作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的描述应用。 
<热可逆记录介质> 
热可逆记录介质被配置为基于温度改变透明度或颜色。 
实施例中使用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不特别受限。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示例包括:按照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的顺序设置的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并且可以可选地包括其它层,比如第一阻氧层、第二阻氧层、紫外(UV)吸收层、支持层、保护层、中间层、底层(undercoat layer)、粘接层、黏合层、着色层、空气间隔以及光反射层。上述层可以是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注意,设置在光热转换层上的层优选由吸收少量具有特定波长的激光光束的材料形成,从而减少施加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该层上的具有特定波长的激光光束的能量损失。 
如图17A中所示,热可逆记录介质500可以包括支撑件501以及多个层,该多个层包括第一热可逆记录层502、光热转换层503以及第二热可逆记录层504。上述多个层按照上述顺序设置在支撑件501上。 
或者,如图17B中所示,热可逆记录介质500可以包括支撑件501以及多个层,该多个层包括第一阻氧层505、第一热可逆记录层502、光热转换层503、第二热可逆记录层504以及第二阻氧层506。上述多个层按照上述顺序设置在支撑件501上。 
此外,如图17C中所示,热可逆记录介质500可以包括支撑件501以及多个层,该多个层包括第一阻氧层505、第一热可逆记录层502、光热转换层503、第二热可逆记录层504、紫外吸收层507以及第二阻氧层506。上述多个层按照上述顺序设置在支撑件501上。另外,热可逆记录介质500可以包括设置在支撑件501的一侧上的支持层508,其中不设置第一热可逆记录层502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504。 
注意,尽管图17A、17B和17C中未例示,但也可以设置保护层,作为热可逆记录介质500的顶层,也就是,在图17A中,保护层可以设置在第二热 可逆记录层504上,在图17B中,保护层可以设置在第二阻氧层506上,或者在图17C中,保护层可以设置在第二阻氧层506上。 
-支撑件- 
实施例中使用的支撑件的形状、结构、和尺寸等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支撑件可以具有平板状、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以及基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尺寸确定的合适尺寸。 
支撑件可以由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制成。 
无机材料的示例包括玻璃、石英、硅、氧化硅、氧化铝、SiO2以及金属。 
有机材料的示例包括纸、比如纤维三醋酸酯的纤维素衍生物、合成纸以及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膜。 
上述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个或多个组合使用。在这些材料中,有机材料可以是优选的,其中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膜是优选的,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特别优选的。 
优选地,支撑件是利用电晕放电、氧化反应(铬酸)、蚀刻、黏度改进处理以及防静电处理修整的表面。 
还优选地,通过添加比如氧化钛的白色颜料,支撑件可以是白色。 
支撑件的厚度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支撑件的厚度可以优选在10到2,000μm的范围内,并且更为优选地,在50到1,000μm的范围内。 
-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 
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下文中简称为“热可逆记录层”)包括给电子显色化合物(无色染料)以及电子接受化合物(显影剂)。热可逆记录层还包括粘结剂树脂,并且可选地包括其它组分。热可逆记录层被配置为通过施加热量可逆地改变它的颜色。 
给电子显色无色染料利用热量可逆地改变颜色,并且电子接受显影剂是能够基于温度变化而可逆地生成可视变化的材料。具体地,无色染料和显影剂能够基于加热温度以及加热后的冷却速度中的差异,在相对着色状态和相对脱色状态之间改变颜色。 
-无色染料- 
无色染料是无色或苍白染料前体。无色染料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从已知化合物中选择。无色染料的优选示例包括三苯基甲烷苯酞无色化合物、三烯丙基甲烷无色化合物、呋喃无色化合物、吩噻嗪无色化合物、硫化呋喃无色化合物、夹氧杂蒽无色化合物、吲哚邻苯二酰无色化合物、螺旋吡喃无色化合物、氮杂苯酞无色化合物、苯并吡喃并吡唑无色化合物、甲碱无色化合物、若丹明苯胺基内酰胺无色化合物、若丹明内酰胺无色化合物、喹唑啉无色化合物、重氮夹氧杂蒽无色化合物以及双内酯无色化合物。在这些化合物中,由于它们优异的着色/脱色特性、优异的心理物理色彩特性以及优异的储存稳定性,呋喃无色化合物或苯酞无色化合物特别优选。上述无色染料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个或多个组合使用。热可逆记录层可以通过层叠彼此显影不同颜色的层来显影(形成)多种颜色或全色。 
-可逆显影剂- 
实施例中使用的可逆显影剂不特别受限(只要可以利用热量来逆转着色和脱色即可),并且可以出于各种目的从已知化合物中选择。可逆显影剂的优选示例包括在分子上具有从下述结构中选出的结构中的至少之一的化合物:(1)具有使得无色染料显色的显色能力的结构(例如,酚羟基、羧酸基以及磷酸基),(2)能够控制分子间黏合的结构(例如,长链烃基连接结构)。注意,长链烃基连接结构可以包括具有二价或更多价杂原子的连接基,或者长链烃基可以包括连接基和芳香基中的至少一个。 
作为具有使得无色染料显色的显色能力的结构(1),优选苯酚。 
作为能够控制分子间黏合的结构(2),优选具有8个碳原子的长链烃基。更为优选地,长链烃基的碳原子的数目可以为11或更多,并且碳原子数量的上限可以优选为40或更少,并且更为优选地为30或更少。 
在可逆显影剂中,优选的是由通式(1)表示的苯酚化合物,以及更为优选的是由通式(2)表示的苯酚化合物。 
通式(1) 
通式(2) 
在通式(1)和(2)中,R1表示单键或具有1到24个碳原子的脂肪烃基。R2表示可以包括取代基的具有2个或更多个碳原子的脂肪烃基,脂肪烃基可以优选包括5个或更多个碳原子,并且更为优选地包括10个或更多个碳原子。R3表示具有1到35个碳原子的脂肪烃基,并且可以优选包括6到35个碳原子,更为优选地包括8到35个碳原子。可以单独包含上述脂肪烃基,或者可以两个或多个组合地包含上述脂肪烃基。 
R1、R2和R3中的碳原子之和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R1、R2和R3中的碳原子之和可以优选为8或更多,并且更为优选地为11或更多。R1、R2和R3中的碳原子之和的上限优选为40或更少,并且更为优选地为35或更少。 
如果碳原子之和小于8,则着色稳定性或擦除能力可能降低。 
脂肪烃基可以包括直链、支链或不饱和键。然而,优选地,脂肪烃基包括直链。此外,与烃基键合的取代基的示例包括羟基、卤原子和烷氧基。 
X和Y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可以表示具有N或O原子的二价基。二价基的具体示例包括氧原子、酰胺基、脲基、二酰基肼基、草酰胺基以及酰基脲基。在这些二价基中,酰胺基和脲基是优选的。 
在通式(1)和(2)中,n表示从0到1的整数。 
优选地,因为在脱色过程期间可以引入脱色促进剂和显影剂之间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来改进着色/脱色特性,所以电子接受化合物(显影剂)与在分子上具有-NHCO基和-OCONH基中至少之一的化合物组合。 
不特别指定脱色促进剂,并且脱色促进剂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 
热可逆记录层可以包括粘结剂树脂,并且可选地可以包括各种添加剂,以便改进或控制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涂布特性或着色/脱色特性。添加剂的示例包括表面活性剂、导电剂、填料、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稳色剂以及脱色促进剂。 
-粘结剂树脂- 
粘结剂树脂不特别指定,只要该粘合剂树脂能够粘结热可逆记录层既可,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粘结剂树脂可以通过混合从已知树脂中选出的一种或多种树脂来制备。在已知树脂中,优选通过施加热量、UV射线和电子波束可固化的树脂,以便改进重复使用的耐久性,并且具有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交联剂的热固性树脂是特别优选的。热固性树脂的示例包括与羟基或羧基反应的树脂,或者与具有羟基或羧基的单体或与其它单体共聚合的树脂。热固性树脂的具体示例包括苯氧基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纤维素乙酸丙酸树脂、纤维素乙酸缩丁醛树脂、丙烯酸多元醇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和聚氨酯多元醇树脂。在这些树脂中,丙烯酸多元醇树脂、聚酯多元醇树脂和聚氨酯多元醇树脂是特别优选的。 
当显色剂是1时,热可逆记录层中的粘结剂树脂与显色剂的混合比(重量比)优选为0.1到10。如果粘结剂树脂的量太小,则热可逆记录层的耐热性可能不足,而如果粘结剂树脂的量太大,则着色密度可能减少。 
交联剂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交联剂的优选示例包括异氰酸酯、氨基树脂、苯酚树脂、胺基树脂以及环氧化合物。在这些中,异氰酸酯是优选的,以及具有多个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是特别优选的。 
添加到粘结剂树脂的交联剂的量不特别指定,然而,交联剂的官能基团与粘结剂树脂的活性基之比优选为0.01到2。如果该比值为0.01或更小,则耐热性可能不足,以及如果该比值为2或更大,则可能对着色/脱色特性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可以将催化剂作为用于上述反应的交联剂促进剂,添加到粘结剂树脂。 
交联粘结剂树脂中的凝胶百分比(即,交联程度)不特别受限,并且优选为30%或更大,更为优选地为50%或更大,以及特别优选地为70%或更大。如果凝胶百分比小于30%,则交联可能不足,由此降低耐久性。 
粘结剂树脂是否被交联可以通过将膜(层)浸入高溶剂化溶剂中来识别。具体地,对于非交联的粘结剂树脂,由于粘结剂树脂溶解在溶剂中,所以树脂 显然不会保持为溶液。 
热可逆记录层的其它组分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交联剂的优选示例包括用于促进对图像的记录的表面活性剂和塑化剂。 
可以将任何公知的溶剂、分散设备、涂布方法和烘干固化方法用于形成热可逆记录层。 
注意,热可逆记录层的涂布液体的材料可以通过使用分散设备同时分散在溶剂中,或者单独地分散在溶剂中。此外,热可逆记录层的涂布液体的材料可以通过快速冷却或缓慢冷却来沉积。 
用于形成热可逆介质的方法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下述三种方法是优选的。 
(1)将上述树脂、无色染料和可逆显影剂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从而制备热可逆记录层的涂布液体,并且随后与烘干涂布液体的溶剂同时或者在烘干涂布液体的溶剂之后,交联涂布后的支撑件,以便形成涂布片。 
(2)将上述树脂溶解在溶剂中,随后将无色染料和可逆显影剂分散在溶解有树脂的溶剂中来制备热可逆记录层的涂布液体,将涂布液体施加在支撑件上,并且随后与烘干涂布液体的溶剂同时或者在烘干涂布液体的溶剂之后,交联涂布后的支撑件,以便形成涂布片。 
(3)通过热融化处理而无需溶剂,将上述树脂、无色染料和可逆显影剂彼此混合,在薄片上形成热融化后的混合物,冷却该薄片,并且随后交联该冷却后的薄片。注意,可以在不使用支撑件的情况下制备热可逆记录层,作为片状热可逆记录介质。 
上述方法(1)和(2)中使用的溶剂可以随着树脂、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的类型而改变,并且不特别指定;然而,溶剂的优选示例包括四氢呋喃、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氯仿、四氯化碳、乙醇、甲苯和苯。 
注意,可逆显影剂作为颗粒分散在热可逆记录层中。 
热可逆记录层的涂布液体可以包括各种颜料、消泡剂、分散剂、增滑剂、防腐剂、交联剂和塑化剂。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涂布方法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 涂布方法的优选示例包括已知涂布法,比如刮涂、线棒涂、喷涂、气刀涂布、液滴涂布、帘式涂布、凹版涂布、吻合涂布、逆转辊涂布、浸渍涂布和模压涂布。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涂布液的烘干条件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烘干条件的优选示例包括室温到140°C的温度范围以及10秒到10分钟的烘干持续时间。 
热可逆记录层的厚度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热可逆记录层的厚度可以优选在1到20μm的范围内,以及更加优选地在3到15μm的范围内。如果热可逆记录介质太薄,则着色密度降低,由此获得低图像对比度。然而,如果热可逆记录介质太厚,则该层上的热量分布增加。这使得热可逆记录介质的一部分没有达到显色温度,从而使得该部分没有着色。因此,不能获得期望的着色密度。 
-光热转换层- 
光热转换层包括至少一个能够通过高效地吸收激光光束产生热的光热转换材料。此外,可以在热可逆记录层和光热转换层之间形成阻挡层,从而控制热可逆记录层和光热转换层之间的不利相互作用,阻挡层可以优选由具有优异的导热性的材料形成。夹在热可逆记录层和光热转换层之间的层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 
光热转换层的材料可以是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的示例包括炭黑,比如Ge、Bi、In、Te、Se和Cr的金属,半金属或包括半金属的合金,利用真空沉积法或将该材料的颗粒与树脂粘结来将它们形成为层。 
有机材料的示例包括各种基于吸收光波长合适选择的染料。然而,当半导体激光器(即,激光二极管,LD)用作光源时,可以使用所具有的吸收峰值(absorption peak)在700到1,500nm的波长范围的近红外染料。近红外染料的具体示例包括花青染料、苯醌染料、印度苯酚的喹啉衍生物、苯二胺镍络合物以及酞菁化合物。具有优异耐热性的光热转换材料可以被优选选择来重复执行图像处理,并且酞菁化合物优选选作具有优异耐热性的光热转换材料。 
上述近红外染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个或多个组合使用。 
光热转换材料通常与树脂组合来形成光热转换层。用于光热转换层的树脂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从已知光热转换层中合适选择,只要所选择的光热转换层可以保持无机或有机材料即可。光热转换层的优选示例包括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它们类似于用作热可逆记录层的粘结剂树脂的树脂。在这些树脂中,优选通过施加热量、UV射线和电子波束固化的树脂,以便改进重复使用的耐久性,并且通过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交联剂热交联的树脂是特别优选的。粘结剂树脂包括范围优选为50到400mgKOH/g的羟值。 
光热转换层的厚度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光热转换层的厚度优选在0.1到20μm的范围内。 
-第一阻氧层和第二阻氧层- 
第一阻氧层和第二阻氧层(下文中也称作“阻氧层”)可以优选设置在第一或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之上或之下,用于防止第一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中包含的无色染料的光降解。也就是,优选地,第一阻氧层设置在支撑件和第一热可逆记录层之间,以及第二阻氧层设置在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上。 
第一阻氧层和第二阻氧层的材料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该材料的优选示例包括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明度以及具有低氧传输的树脂或聚合物膜。阻氧层的材料可以基于应用、氧传输、透明度、涂布能力和粘附性来选择。 
阻氧层的具体示例包括聚丙烯酸烷基酯树脂、聚烷基乙烯酯树脂、聚烷基乙烯醚树脂、聚氟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乙酸纤维素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偏三氯乙烯共聚树脂、乙腈共聚树脂、偏二氯乙烯共聚树脂、聚(氯三氟乙烯)树脂、乙烯-乙烯醇共聚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丙烯腈共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以及尼龙-6和聚缩醛树脂,或者通过将无机氧化物沉积在比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值或尼龙的聚合物膜上获得的二氧化硅沉积膜、氧化铝沉积膜、二氧化硅/氧化铝沉积膜。在这些中,无机氧化物沉积膜是优选的。 
阻氧层的氧传输不特别指定;然而,20ml/m2/天/MPa或更小是优选的, 5ml/m2/天/MPa或更小是更加优选的,以及1ml/m2/天/MPa或更小是特别优选的。如果阻氧层的氧传输超过20ml/m2/天/MPa,则可能不能控制第一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中的无色染料的光学劣化。 
阻氧层中的氧传输可以基于根据JIS K7126的测量方法测量。 
注意,阻氧层可以布置在热可逆记录层的下侧或者支撑件的后侧,以夹住热可逆记录层。利用这种配置,可以防止氧传输到热可逆记录层,由此减少无色染料的光学劣化。 
形成第一阻氧层和第二阻氧层的方法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该方法的优选示例包括熔融法、涂布法和层压法。 
第一或第二阻氧层的厚度随着去往树脂或聚合物膜的氧传输的变化而变化;然而,阻氧层的厚度优选为0.1到100μm。如果阻氧层的厚度小于0.1μm,则阻氧层不足以防止氧传输,而如果阻氧层的厚度大于100μm,则可能降低阻氧层的透明度。 
粘接层可以设置在阻氧层和位于阻氧层下方的层之间。形成粘接层的方法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是涂布法和层压法中之一。粘接层的厚度不特别指定,并且优选在0.1到5μm的范围内。粘接层可以利用交联剂固化。与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交联剂相同的交联剂可以合适地用作用于固化粘接层的交联剂。 
-保护层- 
优选地,在热可逆记录层上设置用于保护热可逆记录层的保护层。基于各种目的,以任何方式设置保护层。例如,可以将一个或多个保护层设置在热可逆记录层上。保护层优选设置在热可逆记录层的最外层表面上。 
保护层可以包括粘结剂树脂,并且可选地包括填料、润滑剂、颜料以及其它组分。 
保护层的粘结剂树脂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用于保护层的粘结剂树脂的优选示例可以包括热固性树脂、紫外(UV)固化树脂、固化树脂和电子波束固化树脂。 
如果UV固化树脂用于形成保护层,则可以在固化后获得非常硬的膜。相应地,可以抑制由于激光光束的物理表面接触或加热而导致的所获得的热可逆 记录介质的变形,并且可以获得具有优异重复耐久性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如果可固化树脂用于形成保护层,则热可逆记录介质仍然可以获得硬表面和重复耐久性,但是由可固化树脂形成的表面的硬度比由UV固化的树脂形成的表面的硬度软。 
UV固化树脂的材料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从已知UV固化树脂中合适选择。UV固化树脂的示例包括氨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环氧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聚醚丙烯酸酯低聚物、乙烯低聚物以及饱和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单官能或多官能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乙烯醚单体、乙烯衍生物单体以及烯丙基化合物单体。在这些中,多官能(四官能)单体或低聚物是特别优选的。树脂膜的硬度、收缩度、塑性和膜强度可以通过组合上述单体和低聚物中的两个或多个来合适地控制。 
此外,需要增加光聚合反应引发剂或光聚合反应促进剂,来通过施加UV射线以固化单体或低聚物。 
光聚合反应引发剂或光聚合反应促进剂的量不特别指定;然而,基于保护层中的树脂组分的总量,它优选在0.1到20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并且更为优选地在1到10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 
任何已知的UV施加设备可以用于将UV射线施加到UV可固化树脂来进行固化;然而,UV施加设备可以优选包括光源、电灯器具、电源、冷却设备和转移设备。 
光源的示例包括汞灯、金卤灯、钾灯、汞氙灯和闪光灯。光源的波长可以基于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组合物上的光聚合反应引发剂或光聚合反应促进剂的UV吸收波长,合适选择。 
UV射线施加条件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UV射线施加条件可以包括基于交联树脂所要求的照射能量确定的灯输出功率或转移速度。 
此外,可以添加用于改进转移能力的释放剂,比如具有聚合基团的硅酮聚合物、石墨硅酮聚合物、石蜡和硬脂酸锌,以及比如硅油的润滑剂。用于改进转移能力的上述材料的量不特别指定;然而,基于保护层的树脂组分的总量, 它优选在0.01到50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以及更为优选地在0.1到40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用于改进转移能力的上述材料可以单独使用,或者可以两个或多个组合使用。此外,优选添加导电填料作为防静电的对策,以及更为优选地,添加针状导电填料。 
无机颜料的颗粒尺寸不特别受限,并且优选在0.01到10.0μm的范围内,以及更为优选地,在0.05到8.0μm的范围内。要添加的无机颜料的量不特别指定;然而,基于耐热树脂的1重量百分比,它优选在0.001到2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以及更为优选地,在0.005到1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 
注意,保护层可以包括已知的表面活性剂、均化剂和防静电剂作为添加剂。 
此外,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以合适地使用与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粘结剂树脂类似的树脂。 
可以优选对热固性树脂交联。因此,热固性树脂可以优选包括与固化剂反应的基团,比如氨基和羧基,以及更为优选地包括包括羟基的聚合体。还可以添加用于改进具有UV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包含层的强度的聚合物。可以优选添加所具有的羟值为10mgKOH/g或更大的聚合物,以及更为优选地,添加所具有的羟值为30mgKOH/g或更大的聚合物,以及最优选地,添加具有的羟值为40mgKOH/g或更大的聚合物,来获得足够的膜强度。如果热固性树脂具有强膜,则可以抑制由于重复记录和擦除导致的劣化。 
固化剂不特别指定,然而,可以合适地使用与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固化剂类似的固化剂。 
用于涂布保护层的溶剂、涂布液分散设备、涂布方法和烘干方法不特别指定;然而,可以使用任何已知溶剂、涂布液分散设备、用于涂布保护层的涂布方法以及用于烘干用于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涂布膜的烘干方法。如果使用UV固化树脂,则固化过程需要包括涂布、烘干以及将UV射线施加到UV固化树脂,然而,UV射线施加设备、光源和UV射线施加条件可以与上述的相同。 
保护层的厚度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优选在0.1到20μm的范围内,更为优选地在0.5到10μm的范围内,以及最优选地在1.5到6μm的范围内。如果保护层的厚度小于0.1μm,则保护层可能不足以起作用来保护热可逆记录介质。 结果是,由于重复施加热量,热可逆记录介质可能快速劣化,并且由此可能不能重复使用。另一方面,如果保护层的厚度超过20μm,则不能将足够热量传输到位于保护层下方的热敏层(即,热可逆记录层)。结果是,可能不足以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或者从热可逆记录介质擦除图像。 
-UV吸收层- 
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优选在与第二热可逆记录层的一侧相对的侧上包括UV吸收层,在第二热可逆记录层的该一侧中设置支撑件,以便防止由于UV射线或者由于光学劣化而无法对热可逆记录层中的无色染料脱色而导致的热可逆记录层中的无色染料的剩余着色。相应地,可以改进具有这种配置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光阻。优选地,合适选择UV吸收层的厚度,使得UV吸收层吸收390nm或更短的UV射线。 
UV吸收层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和UV吸收剂,并且可以可选地包括填料、润滑剂、颜料以及其它组分。 
粘结剂树脂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上述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粘结剂树脂、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是优选的。树脂的组分的示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缩丁醛、聚氨酯、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苯酚树脂、聚碳酸酯和聚酰胺。 
UV吸收剂可以由无机或有机化合物形成。 
优选使用具有UV吸收结构的聚合物(下文中也称作“UV吸收聚合物”)。 
UV吸收剂指示在分子上具有UV吸收剂结构(即,UV吸收基团)的聚合物。UV吸收结构的示例包括硅酸盐结构、氨基丙烯酸酯结构、苯并三唑结构以及苯甲酮结构。在这些结构中,苯并三唑结构和苯甲酮结构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们吸收造成无色染料的光学劣化的所具有的波长范围为340到400nm的UV射线。 
优选地,对UV吸收聚合物进行交联。相应地,UV吸收聚合物优选包括能够与固化剂反应的基团,比如氨基或羧基,以及更为优选地包括羟基。为了改进具有UV吸收结构的聚合物包含层的强度,UV吸收聚合物优选包括为10mgKOH/g或更大的羟值,更为优选地包括为30mgKOH/g或更大的羟值, 以及最优选地包括为40mgKOH/g或更大的羟值。如果UV吸收层具有足够的膜强度,则可以抑制由于重复记录和擦除造成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劣化。 
UV吸收层的厚度不特别指定,并且优选在0.1到30μm的范围内,以及更为优选地,在0.5到20μm的范围内。用于形成热可逆记录层的任何已知溶剂、涂布液分散设备、涂布方法和烘干固化方法可以用于形成UV吸收层。 
-中间层- 
热可逆记录介质不特别指定;然而,优选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中间层,用于改进热可逆记录层和保护层之间的粘附性,防止由于施加保护层而造成的热可逆记录层的劣化,以及防止将保护层中的添加剂转移到热可逆记录层。 
中间层不特别指定;然而,中间层优选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并且可以可选地包括填料、润滑剂、颜料和其它组分。 
粘结剂树脂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上述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粘结剂树脂、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是优选的。该树脂的组分的示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缩丁醛、聚氨酯、饱和聚酯、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苯酚树脂、聚碳酸酯和聚酰胺。 
此外,优选地,中间层包括UV吸收剂。UV吸收剂可以由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形成。 
中间层可以包括UV吸收聚合物,并且可以使用交联剂固化。用于保护层的交联剂适合用于中间层。 
中间层的厚度优选在0.1到20μm的范围内,以及更为优选地,在0.5到5μm的范围内。用于形成热可逆记录层的任何已知溶剂、涂布液分散设备、涂布方法和烘干固化方法可以用于形成中间层。 
-底层- 
热可逆记录介质不特别指定;然而,优选地,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底层,用于通过高效地使用所施加的热量改进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敏感度,改进热可逆记录层和支撑件之间的粘附性,以及防止将热可逆记录层中的材料转移到支撑件。 
底层可以至少包括中空颗粒,并且优选包括粘结剂树脂,以及可选地包括 其它组分。 
中空颗粒的示例包括每个具有单孔的中空颗粒以及每个具有多个孔的多孔颗粒。上述类型的中空颗粒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个或多个组合使用。 
中空颗粒的材料不特别指定,然而,优选使用热固性树脂。可以合适地制造上述中空颗粒,或者可以使用可在商业上获得的中空颗粒。可在商业上获得的中空颗粒的示例包括(由Matsumoto Yushi-Seiyaku公司制造的)Matsumoto微球R系列、(由Zeon公司制造的)Rohpake HP-1055和Rohpake HP-433J,以及(由JSR制造的)SX866。 
用于底层的要被添加的中空颗粒量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要被添加的中空颗粒量优选在10到80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内。 
与用于热可逆记录层的粘结剂树脂相同的粘结剂树脂或者具有UV吸收结构的UV吸收聚合物可以用于底层。 
底层可以至少包括从碳酸钙、碳酸镁、氧化钛、氧化硅、氢氧化铝、陶土、滑石粉中选出的无机填料中之一,或者各种有机填料中之一。 
注意,底层还可以包括润滑剂、表面活性剂和分散剂。 
底层的厚度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底层的厚度优选在0.1到50μm的范围内,更为优选地在2到30μm的范围内,以及最优选地在12到24μm的范围内。 
-支持层- 
热可逆记录介质不特别指定;然而,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在与支撑件的设置热可逆记录层的一侧相对的侧上包括支持层,以便防止固化和静电,并且改进转移能力。 
支持层不特别指定、然而,支持层优选至少包括粘结剂树脂,并且可以可选地包括填料、导电填料、润滑剂、颜料和其它组分。 
粘结剂树脂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粘结剂树脂的优选示例包括热固性树脂、紫外(UV)固化树脂以及电子波束可固化树脂。在这些树脂中,紫外(UV)固化树脂和热固性树脂是特别优选的。 
用于热可逆记录层或保护层的UV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填料、导电填 料和润滑剂适合用于支持层。 
-粘接层和黏合层- 
热可逆记录介质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通过在与热可逆记录层相对的形成热可逆介质的支撑件的表面的一侧上设置粘接层或黏合层,用作热可逆记录标记。用于粘接层或黏合层的材料可以是通常用于粘接层或黏合层的任何材料。 
用于粘接层或黏合层的具体材料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用于粘接层或黏合层的具体材料的优选示例包括脲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苯酚树脂、环氧树脂、乙酸乙烯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醚树脂、氯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苯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氯化聚烯烃树脂、聚乙烯缩丁醛树脂、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天然橡胶、氰基丙烯酸酯树脂和硅树脂。 
用于粘接层或黏合层的材料可以是热熔型的。用于粘接层或黏合层的热熔型材料可以使用释放纸,或者可以不使用释放纸。相应地,设置有粘接层或黏合层的热可逆记录标记可以附接到厚衬底的整个表面或部分表面上,该厚衬底比如是具有难以应用记录层的磁条的氯乙烯卡。因此,由于磁条上记录的信息的一部分在介质上显示,所以可以改进介质的便利性。具有粘接层或黏合层的热可逆记录标记可以应用于比如IC卡或光学卡的厚卡。 
热可逆记录介质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包括位于支撑件和记录层之间的着色层,用于改进可视性。 
着色层不特别指定;然而,着色层可以通过将包含着色剂和粘结剂树脂或分散液的溶液施加到目标表面并烘干或者通过将已着色薄片附接到目标表面上形成。 
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包括彩色打印层。用于形成彩色打印层的着色剂的示例可以是用于全色打印的常规墨水中包含的各种染料或颜料,以及粘结剂树脂的示例可以包括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UV固化树脂以及电子波束固化树脂。由于彩色打印层的厚度基于打印颜色密度而合适改变,所以可以基于期望的打印密度选择彩色打印层的厚度。 
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包括非可逆记录层。在这种情况下,热可逆记录层和非可逆记录层的显影颜色可以相同或不同。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包括设置在记录层的部分表面、整个表面或相对表面上的着色层。着色层可以包括通过偏移打印和凹版打印、或通过喷墨打印机、热转移打印机或sublimatic打印机提供的可选图案。此外,具有固化树脂作为主要组分的双面过打印(OP)清漆层可以设置在着色层的部分或整个表面上。可选图案可以包括字符、图案、外观设计、照片以及红外线可检测到的信息。或者,上述层中之一可以利用染料或颜料着色。 
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包括用于安全的全息图。此外,可以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中形成用于形成肖像、公司标志或符号的浮雕,以提供特定设计。 
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以任何期望形状或形式形成,比如卡状、标签状、标记状、片状和辊状。可以应用卡状热可逆记录介质,作为预付卡、点卡或信用卡。可以应用比卡状热可逆记录介质小的标签状热可逆记录介质,作为价格标签。可以应用比卡状热可逆记录介质大的标签状热可逆记录介质,作为过程控制表、递送指令表或票据。由于能够附接的标记状热可逆记录介质被形成为各种尺寸,所以可以将它们应用于重复使用的手推车(wagon)、容器和箱子,用于管理过程控制或管理物品。比卡状热可逆记录介质大的片状热可逆记录介质具有大的区域来记录图像,并且可以用作通用文档以及过程控制表的指令表。 
<热可逆记录件与RF-ID的组合示例> 
实施例中使用的热可逆记录件可以通过将可逆显示记录层和信息记录部分集成在同一张卡或标签中,并且显示信息记录部分中记录的部分所记录的信息,从而使得用户可以无需任何(读取)设备而通过仅仅观看卡或标签来识别出信息,以提供优异的便利性。此外,当信息记录部分的内容改变时,可以通过改变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显示,重复使用热可逆记录介质。 
信息记录部分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信息记录部分的优选示例包括磁性记录层、磁条、IC存储器、光学存储器以及RF-ID标签。如果信息记录部分用于过程控制或物品管理,则优选使用RF-ID标签。注意,RF-ID标签包括IC芯片以及与IC芯片相连的天线。 
热可逆记录件包括能够可逆显示信息的记录层以及信息记录部分,RF-ID标签优选用作信息记录部分。 
图18是例示RF-ID标签485的示意图。RF-ID标签485包括IC芯片481以及与IC芯片481相连的天线482。IC芯片481包括四个部:记录部,电源调整部、传输部以及接收部,它们共享通信功能。通信通过无线电波在RF-ID标签和读取器-写入器天线之间的传输执行。具体地,存在两种类型的通信系统,第一种通信系统是电磁感应系统,其中,在RF-ID标签从读取器-写入器天线接收到无线电波时,通过谐振效应来生成电动势,以及第二种通信系统是电辐射系统,其中利用辐射场生成电动势。在两种系统中,RF-ID标签的IC芯片由外部电磁场激励,IC芯片中的信息被转换为信号,并且从RF-ID标签发射转换后的信号。所发射的信息由读取器-写入器天线接收,所接收的信息由数据处理设备识别,并且利用数据处理设备的软件处理该数据。 
RF-ID标签被形成为标签状或卡状态,从而可以将RF-ID标签附接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RF-ID标签可以附接到记录层或支持层的表面上;然而,RF-ID标签优选附接到支持层的表面。任何已知的粘结剂或黏合剂可以用于将RF-ID标记与热可逆记录介质粘附在一起。 
此外,可以利用层压过程等,将热可逆记录介质和RF-ID标签集成在卡或标签中。 
<图像记录和擦除机制> 
通过利用热量反转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颜色,实现图像记录和擦除机制。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无色染料和可逆显影剂(下文中简称为“显影剂”),其中,通过施加热量,在显色状态和透明状态之间可逆地改变热可逆记录介质的颜色。 
图19A例示了具有通过在树脂中混合无色染料和显影剂形成的热可逆记录层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温度-颜色密度变化曲线的示例。图19B例示了热可逆记录介质中的着色/脱色机制,其中利用所施加的热量可逆地改变透明状态和显色状态。 
如图19A中所示,当处于脱色状态A的记录层被加热到融化温度T1时,记录层中的无色染料和显影剂被融化和混合,从而在融化着色状态B中对记 录层进行着色。当处于融化着色状态B中的记录层被快速冷却时,在记录层维持它的着色状态的同时,记录层的温度降低到室温,由此稳定记录层的着色状态。相应地,记录层处于稳定着色状态C。记录层是否能够获得这种稳定着色状态,取决于处于融化着色状态B的记录层的加热或冷却速度。如果记录层被缓慢冷却,则记录层被脱色为处于初始脱色状态A。另一方面,如果记录层被快速冷却,则与稳定着色状态A中相比,记录层实现相对密集的颜色。同时,当处于稳定着色状态C的记录层被再次加热时,在比着色温度低的温度T2,对记录层脱色(从D到E),以及如果随后冷却已经处于稳定着色状态C的记录层,则记录层返回到初始脱色状态A。 
在处于稳定着色状态C的记录层由于快速冷却而从融化状态开始变化时,在已着色无色染料分子和显影剂分子保持在接触反应状态的同时,将它们混合,并且处于接触反应状态的分子通常形成固体。在这种状态下,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的融化混合物(着色混合物)结晶,同时保持它的着色状态,并且由于这种结晶结构,混合物的颜色可以稳定。相反,无色染料的相和显影剂的相在脱色状态中彼此不同。在相分离状态中,无色染料化合物和显影剂化合物中之一的分子凝聚或结晶,从而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由于它们的凝聚或结晶而被分别稳定。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无色染料和显影剂的相分离以及显影剂的结晶,可以实现记录层的更为完全的脱色。 
注意,图19A中示出的通过从记录层的融化状态B缓慢冷却获得的脱色状态A或者通过从记录层的稳定着色状态C加热获得的脱色状态A可以导致温度T2时的黏合结构中的变化,由此造成相分离和显影剂的结晶。 
此外,在图19A中,当在擦除温度被加热的记录层不能脱色的情况下,如果记录层被重复加热到等于或高于融化温度T1的温度T3,则可能发生擦除失败。该擦除失败可能源于显影剂的热分解,因为热分解的显影剂抗凝聚或结晶,因此热分解的显影剂可能不容易与无色染料分离。由于重复加热和冷却导致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劣化可以通过在加热该热可逆记录介质时减小融化温度T1和温度T3之差来控制。 
(图像处理装置) 
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用于执行标记控制方法,并且被配置为至少包括用于施加激光光束的激光施加单元,用于在激光接收表面上扫描激光光束的激光光束扫描单元,以及可选地包括其它构件。 
可以选择要被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光束的波长,使得热可逆记录介质高效地吸收所施加的激光光束。例如,热可逆记录介质可以至少包括至少一个能够通过高效吸收所施加的激光光束来产生热量的光热转换材料。可能需要选择要被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光束的波长,使得与其它材料相比,光热转换材料更高效地吸收所施加的激光光束。 
-激光发射单元- 
由激光发射单元发出的激光光束的波长可以优选为700nm或更长,更为优选地为720nm或更长,以及特别优选地为750nm或更长。由激光发射单元发出的激光光束的波长的上限不特别受限,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光束的波长的上限可以优选为1,500nm或更小,更为优选地为1,300nm或更小,以及特别优选地为1,200nm或更小。 
如果激光光束的波长短于700nm,则在记录图像时图像在可见光区中的对比度降低,或者可以对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其它区域进行着色。在所具有的波长比可见光区的700nm更短的紫外光区中,热可逆记录介质可能被损坏。此外,添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光热转换材料可能需要高分解温度来获得重复图像处理的耐久性。然而,如果光热转换材料需要包含有机染料,则可能难以获得具有长吸收波长和具有高分解温度的光热转换材料。因此,激光光束的波长优选为1,500nm或更小。 
激光发射单元不特别指定,并且可以基于各种目的合适选择;然而,激光发射单元的优选示例包括YAG(钇铝石榴石)激光器、光纤激光器以及半导体激光器(即,激光二极管,LD)。在这些激光器中,由于具有宽的波长范围选择,由此增加可选光热转换材料范围,所以半导体激光器是特别优选的。此外,由于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小激光光源,具有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器设备在尺寸上可以减少,并且可以低成本制造。 
图像处理装置具有与包括激光发射单元的激光标记器的基本配置类似的 基本配置,并且另外还至少包括振荡器单元、功率控制单元和程序单元。 
图20例示了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例,其中集中在激光发射单元。 
振荡器单元被配置为包括激光振荡器401、光束扩展器402以及扫描单元405(激光光束扫描单元)。 
激光振荡器401被提供来增加激光光束的光学强度和方向性。相应地,在激光振荡器401中,在激光介质的两侧布置镜子来泵浦激光介质(能量供应)以增加激发状态原子,从而形成反转分布来引发激光发射。光轴方向中的激光光束被放大来增加激光光束的方向性,从而从输出镜发射激光光束。 
扫描单元405被配置为包括电流计404以及附接到对应电流计404的电流计镜404A。随后通过附接到对应电流计404的X轴方向镜404A和Y轴方向镜404A,高速转动扫描从激光振荡器401输出的激光光束,以将激光光束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407上,由此将图像记录在热可逆记录介质407上或从热可逆记录介质407擦除图像。 
功率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包括作为激发激光介质的光源的驱动功率源、电流计的驱动功率源、制冷设备(Peltier device)的冷却电源以及用于控制整个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单元。 
程序单元被配置为控制激光光束强度,以及比如激光扫描速度的条件的输入,并且还经由触摸板或键盘创建或编辑要被记录或擦除的字符或图像。 
注意,在图像处理装置中设置作为图像记录/擦除头的激光施加单元。此外,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用于转移热可逆记录介质的转移单元,该转移单元的控制单元以及监测单元(即,触摸板)。 
[实例] 
尽管下面描述了上述实施例的示例,但是上述实施例不限于这些实例。 
(制造实例1)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造> 
如下制造能够利用所施加的热量可逆改变它的颜色的热可逆记录介质。 
-支撑件- 
厚度为125μm的白色聚酯纤维膜(由Teijin DuPont Films日本公司制造的Tetoron膜U2L98W)用作支撑件。 
-第一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形成- 
利用球磨机研磨和分散由结构式(1)表示的5重量份可逆显影剂、由结构式(2)表示的0.5重量份第一脱色促进剂、由结构式(3)表示的0.5重量份第二脱色促进剂、10重量份的包含50重量百分比丙烯酸多元醇(羟值=200mgKOH/g)的溶液和80重量份甲基乙基酮,直到它们具有大约1μm的平均颗粒尺寸。 
结构式(1) 
结构式(2) 
C17H35CONHC18H35        结构式(3) 
接着,将1重量份的2-苯胺基-3-甲基-6-二丁酯氨基荧烷作为无色染料以及5重量份异氰酸酯(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Coronate HL)添加到所获得的具有分散的研磨后的可逆显影剂颗粒的分散物中,并且充分搅拌混合物,由此制备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 
利用线棒将所获得的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涂布在支撑件上,在100°C下将涂布后的支撑件持续烘干2分钟,随后在60°C下将烘干后的支撑件持续固化24小时,由此获得厚度为9.6μm的第一热可逆记录层。 
-光热转换层的形成- 
混合4重量份的包含1重量百分比的酞菁光热转换材料(由Nippon Shokubai公司制造的吸收波长峰值为824nm的IR-14)的溶液,10重量份的包含50重量百分比丙烯酸多元醇(羟值=200mgKOH/g)的溶液,20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以及作为交联剂的5重量份的异氰酸酯(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Coronate HL),并且充分搅拌,由此制备光热转换层涂布液。利用线棒将所获得的光热转换层涂布液涂布在第一热可逆记录层上,在90°C下将涂布后的第一热可逆记录层持续烘干1分钟,随后在60°C下将烘干后的第一热可逆记录层持续固化24小时,由此获得厚度为4μm的光热转换层。 
-第二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形成- 
利用线棒将所获得的热可逆记录层涂布液(与用于第一热可逆记录层的涂布液相同的涂布液)涂布在光热转换层上,在100°C下将涂布后的光热转换层持续烘干2分钟,随后在60°C下将烘干后的光热转换层持续固化24小时,由此获得厚度为2.4μm的第二热可逆记录层。 
-光热转换层的形成- 
混合10重量份的包含40重量百分比的UV吸收聚合物(由Nippon Shokubai公司制造的UV-G300)的溶液,1.5重量份的异氰酸酯(由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Coronate HL)以及12重量份的甲基乙基酮,并且充分搅拌混合物,由此制备UV吸收层涂布液。 
接着,利用线棒将所获得的UV吸收层涂布液涂布在支撑件的第二热可逆记录层上,其中第二热可逆记录层形成在光热转换层上,以及光热转换层形成在支撑件上;在90°C下将涂布后的层持续烘干1分钟,随后在60°C下将涂布后的层持续固化24小时,由此获得厚度为2μm的UV吸收层。 
注意,如稍后所述,在UV吸收层上设置第二阻氧层,以及在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支撑件之间设置第一阻氧层。 
-第一阻氧层和第二阻氧层的形成- 
混合5重量份聚氨酯粘结剂(由Toyo-Morton公司制造的TM-567)、0.5 重量份异氰酸酯(由Toyo-Morton公司制造的CAT-RT-37)以及5重量份乙酸乙酯,并且充分搅拌混合物,由此制备阻氧层涂布液。 
接着,利用线棒将阻氧层涂布液涂布在硅沉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由Mitsubishi Plastics公司制造的氧传输为0.5ml/m2/天/MPa的Techbarrier HX)上,在80°C下将涂布后的膜持续烘干1分钟,随后在50°C下将涂布后的膜持续固化24小时,将固化后的已涂布膜分别粘结到UV吸收层和支撑件,由此形成厚度均为12μm的第一阻氧层和第二阻氧层。 
-支持层的形成- 
利用球磨机混合并充分搅拌7.5重量份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由Nippon Kayaku公司制造的KAYARAD DPHA)、2.5重量份氨基丙烯酸酯低聚物(由Negami Chemical Industries公司制造的Art树脂UN-3320HA)、2.5重量份针状导电氧化钛(由Ishihara Sangyo Kaisha公司制造的长轴=5.15μm、短轴=0.27μm的FT-300)、0.5重量份的光聚合作用引发剂(由Nihon Ciba-Geigy K.K制造的Irgacure 184)以及13重量份异丙醇,由此制备支持层涂布液。 
接着,利用线棒将所获取的支持层涂布液涂布在支撑件中的没有形成上述层的一侧上,在90°C下将涂布后的支撑件持续加热和烘干1分钟,随后利用灯功率为80W/cm的UV灯对涂布后的支撑件交联,由此获得厚度为4μm的支持层。因此,利用制造实例1的方法制造热可逆记录介质。 
(制造实例2) 
<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制造> 
除了在制备光热转换材料时,取代将4重量份包含1重量百分比酞菁光热转换材料的溶液添加到所制备的光热转换涂布液,添加2重量份包含0.5重量百分比花青苷光热转换材料(由Yamamoto Chemicals公司制造的吸收波长峰值为830nm的YKR-2900)的溶液,按照与制造实例1的方法相同的方式,利用制造实例2的方法制造热可逆记录介质。注意,添加一定量的花青苷光热转换材料(由Yamamoto Chemicals公司制造的YKR-2900),使得花青苷光热转换材料获得与制造实例1中获得的酞菁光热转换材料的热敏性类似的热敏性。 
-稳定填充图像打印(图像记录)- 
(实例1) 
利用LD标记设备进行图像记录过程。在(利用LD标记设备进行的)图像记录过程中,利用具有QPC光纤耦合激光二极管(半导体激光器)的ES-6200-A(中心波长:808nm),将激光光束施加到在制造实例1中获得的热可逆记录介质,所施加的激光光束利用两个准直透镜(焦距:26mm)进行准直,利用(由Cambridge Technology公司制造的)电流扫描仪6230H扫描准直后的激光光束,随后利用fθ透镜(焦距:141mm)将扫描后的激光光束会聚在热可逆记录介质上。在实例1中,将工作距离调整在141mm(光束直径:0.65mm),将直线速度调整在2,500mm/s,以及基于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4个A方向标记行,6个B方向标记行以及3个C方向标记行)进行图像记录。在实例1中,记录稳定填充图像,使得A方向标记行和被放置为与A方向标记行相邻的C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被设置在0.20mm,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被设置在0.09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被设置在10mm。选择激光光束的辐射功率,使得图像密度饱和。 
(实例2) 
在实例2中,取代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基于图21B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4个A方向标记行,3个C方向标记行以及没有B方向标记行),进行图像记录。在实例2中,按照与实例1中相同的方式,记录稳定填充图像,其中,A方向标记行和被放置为与A方向标记行相邻的C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被设置在0.20mm,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被设置在0.09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被设置在10mm。 
(实例3) 
在实例3中,除了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从0.09mm(实例2)变到0.045mm(实例3)之外,按照与实例2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实例4) 
在实例4中,除了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从0.09mm(实例2)变到0.155mm(实例4)之外,按照与实例2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 像记录。 
(实例5) 
在实例5中,除了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从0.09mm(实例2)变到0.02mm(实例5)之外,按照与实例2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实例6) 
在实例6中,除了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从0.09mm(实例2)变到0.18mm(实例6)之外,按照与实例2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实例7) 
在实例7中,除了为了标记第一标记行所施加的激光光束的辐射功率比实例2中的为了标记第一标记行所施加的激光光束的辐射功率增加10%之外,按照与实例2中相同的方式,基于图21B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4个A方向标记行,3个C方向标记行以及B方向没有绘制标记行)进行图像记录。在实例7中,用于标记第一标记行的激光光束的辐射功率是21.0W,以及用于标记第二标记行的激光光束的辐射功率是19.1W。 
(实例8) 
在实例8中,除了制造实例1中制造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实例2中使用)变为制造实例2中制造的热可逆记录介质之外,按照与实例2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取代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基于图22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7个A方向标记行,6个B方向标记行以及没有C方向标记行),按照与实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其中在相邻A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设置为0.20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设置为20mm。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取代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基于图22B中 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7个A方向标记行,没有B方向标记行以及没有C方向标记行),按照与实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其中在相邻A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设置为0.20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设置为20mm。 
(比较例3) 
在比较例3中,取代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基于图22C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7个A方向标记行,没有B方向标记行以及没有C方向标记行),按照与实例1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记录,其中相邻A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设置为0.20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设置为20mm。 
-图像擦除- 
(实例9) 
在实例9中,在LD标记设备中,将工作距离调整在181mm(光束直径:3.0mm),并且将扫描速度调整在1,000mm/s,以及基于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在该实例中为14个A方向标记行,27个B方向标记行以及14个C方向标记行),擦除制造实例1中获得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稳定填充标记区中记录的稳定填充图像。在实例9中,进行图像擦除,使得在A方向标记行和被放置为与A方向标记行相邻的C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被设置在0.60mm,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被设置在0.24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被设置在40mm。 
(实例10) 
在实例10中,取代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基于图21B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14个A方向标记行,14个C方向标记行以及没有B方向标记行),进行图像擦除。在实例10中,按照与实例9中相同的方式,擦除稳定填充图像,其中,A方向标记行和被放置为与A方向标记行相邻的C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被设置在0.60mm,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被设置在0.24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被设置在40mm。 
(实例11) 
在实例11中,除了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从0.24mm(实例10)变到0.13mm(实例11)之外,按照与实例10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擦除。 
(实例12) 
在实例12中,除了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从0.24mm(实例10)变到0.46mm(实例12)之外,按照与实例10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擦除。 
(实例13) 
在实例13中,除了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从0.24mm(实例10)变到0.08mm(实例13)之外,按照与实例10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擦除。 
(实例14) 
在实例14中,除了C方向标记行相对于A方向标记行的倾斜量从0.24mm(实例10)变到0.54mm(实例14)之外,按照与实例10中相同的方式进行图像擦除。 
(比较例4) 
在比较例4中,取代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基于图22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28个A方向标记行,27个B方向标记行以及没有C方向标记行)进行图像擦除。按照与实例9相同的方式擦除稳定填充图像,其中相邻A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设置为0.60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设置为40mm。 
(比较例5) 
在比较例5中,取代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基于图22B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28个A方向标记行,没有B方向标记行以及没有C方向标记行),进行图像擦除。除了相邻A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设置为0.60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设置为40mm之外,按照与实例9中相同的方式擦除稳定填充图像。 
(比较例6) 
在比较例6中,取代图21A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基于图22C中例示的激光光束扫描方法(即,28个A方向标记行,没有B方向标记行以及没有C方向标记行),进行图像擦除。除了相邻A方向标记行之间的间距宽度设置为0.60mm,以及A方向标记行的长度设置为40mm之外,按照与实例9中相同的方式擦除稳定填充图像。 
-图像打印和重复耐久性的评估- 
表1例示了在实例1到8中以及在比较例1到3中图像密度饱和时,打印稳定填充图像时的打印时间和激光光束的辐射功率。 
此外,当在实例1到8中以及在比较例1到3中记录图像后,通过施加具有擦除平均功率的激光光束,基于比较例6的图像擦除方法擦除所记录的图像,以及由此重复执行包括图像记录和图像擦除的图像处理。表1还包括重复耐久性的评估结果,该重复耐久性具有图像记录过程中的稳定填充图像密度为1.3或更小的次数或者图像擦除过程中的未擦除图像密度超过0.02的次数。 
注意,稳定填充图像密度和未擦除图像密度基于扫描仪(佳能公司制造的Canoscan4400)读取的灰度(柯达公司)测量,并且计算各个灰度值和反射密度计(Machbeth公司制造的RD-914)所测量的对应图像密度之间的相关性。相应地,稳定填充图像和未擦除图像的对应灰度值被转换为稳定填充图像和未擦除图像的对应图像密度。 
表1 
-图像擦除特性- 
在实例9到14以及比较例4到6中的图像擦除条件下,通过将所施加的激光光束从低辐射功率(W)连续变到高辐射功率,擦除实例2中记录的稳定填充图像打印区域中形成的稳定填充图像,并且获得图像擦除时间、擦除平均功率以及擦除宽度。表2中例示出结果。 
注意,擦除平均功率指示施加到热可逆记录介质的激光光束的辐射功率,其中基于在形成稳定填充图像之前获得的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基准密度,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基准密度是+0.02或更小。擦除平均功率通过计算激光光束的辐射功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平均值获得。此外,擦除宽度利用(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计算出。注意,按照与稳定填充图像密度和未擦除图像密度相同的方式,测量热可逆记录介质的基准密度。 
表2 
描述了根据优选实施例的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标记控制方法、标记控制程序以及包含标记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然而,它们不限于这些具体公开的实施例,并且可以在权利要求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 
根据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能够在记录或擦除图像时提供优异的打印质量,在形成图像时提供优异的重复耐久性,在短时间内进行图像处理,以及非常适合于稳定填充图像、条形码/QR码打印以及黑体字符打印。相应地,根据实施例的标记控制方法可以适合用作标记在物理分发系统和递送系统中使用的记录介质的标记控制方法。 
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能够在维持所标记的图像的高质量的同时减少标记图像时的标记时间的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标记控制方法、标记控制程序以及包含这种标记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 
为了例示,至此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但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本发明不应该被解释为限制到说明书中描述以及附图中例示的实施例。 
本申请基于2009年10月1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09-240527、2009年10月2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09-247295以及2010年9月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申请No.2010-201388,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Claims (18)

1.一种用于控制标记设备的标记控制设备,所述标记设备通过向热可逆记录介质施加激光光束来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标记目标图像,所述标记控制设备包括:
标记位置确定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目标图像分为彼此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并确定相邻的所述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中的每个的标记位置;
标记行顺序确定单元,被配置为确定相邻的所述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用于标记所述目标图像的标记顺序,从而使得按与标记所述第一标记行的扫描方向相反的扫描方向标记所述第二标记行;
调整单元,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标记行被初始扫描以及在所述第一标记行之后以相反的扫描方向扫描相邻的所述第二标记行时,将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结束点和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调整为,比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和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之间的第二距离长,使得在通过往复扫描方式所连续标记的多个行中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被设置为彼此靠近以实现标记整个区域,或者将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为,比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低;以及
标记指令生成单元,被配置为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各自标记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标记顺序的标记指令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将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和第一结束点之间的间隔分为多个单元行分量,以及将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和第二结束点之间的间隔分为多个单元行分量,并且将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单元行分量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为,比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中的位于所述第二标记行的单元行分量之后的另一单元行分量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通过从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逐渐降低标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标记速度,将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为,比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低。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通过从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逐渐增加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将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为,比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低。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通过从所述第一起始点到所述第一结束点标记所述第一标记行,以及通过从所述第二起始点到所述第二结束点标记与所述第一标记行相邻的第二标记行,使得将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放置为位于基于与所述第一标记行平行的行而朝向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倾斜的行中,从而将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结束点和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调整为,比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和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之间的第二距离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调整要从第三起始点标记到第三结束点的第三标记行,从而使得将所述第三标记行的第三结束点放置为位于基于与所述第二标记行平行的行而朝向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倾斜的行中。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未被施加到在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结束点和被放置为与所述第一标记行相邻的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之间的间隔上的激光光束。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调整施加到要被放置为位于从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结束点起标记的与所述第一标记行垂直的行中的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的激光光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调整要与所述第一标记行平行地标记的第三标记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调整单元将标记所述第一标记行的激光光束的辐射能量调整为高于标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激光光束的辐射能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还包括:
在图像处理中使用的激光器光源,
其中,所述激光器光源是YAG激光器光、光纤激光器光以及半导体激光器光中的至少之一。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用于标记任何一个所述标记行的激光光束的波长在700nm到1500nm的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其上形成所述目标图像的热可逆记录介质包括:
支撑件;
第一热可逆记录层;
光热转换层,被配置为吸收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并且将所吸收的光转换为热量;以及
第二热可逆记录层,按顺序将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所述光热转换层和所述第二热可逆记录层布置在所述支撑件上,以及
其中,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基于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的各自的温度,可逆地改变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第二热可逆记录层的各自的颜色。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热可逆记录层和所述第二热可逆记录层包括无色染料和可逆显影剂。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用于形成所述光热转换层的光热转换材料在近红外区中包括吸收峰值。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
其中,用于形成所述光热转换层的光热转换材料包括酞菁化合物。
17.一种激光施加设备,包括:
激光振荡器,被配置为生成激光光束;
方向控制镜,被配置为控制所生成的激光光束的方向;
方向控制电机,被配置为驱动所述方向控制镜;以及
如权利要求1到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标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激光振荡器的输出功率,并基于所述标记指令集控制对所述方向控制电机的驱动。
18.一种用于控制标记设备的标记控制方法,所述标记设备通过向热可逆记录介质施加激光光束来在所述热可逆记录介质上标记目标图像,所述标记控制方法包括:
将所述目标图像分为彼此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并确定相邻的所述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中的每个的标记位置;
确定相邻的所述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用于标记所述目标图像的标记顺序,从而使得按与标记所述第一标记行的扫描方向相反的扫描方向标记所述第二标记行;
当所述第一标记行被初始扫描以及在所述第一标记行之后以相反的扫描方向扫描相邻的所述第二标记行时,将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结束点和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之间的第一距离调整为,比所述第一标记行的第一起始点和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之间的第二距离长,使得在通过往复扫描方式所连续标记的多个行中相邻的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被设置为彼此靠近以实现标记整个区域,或者将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起始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调整为,比施加到所述第二标记行的第二结束点侧的激光光束的激光输出功率低;以及
生成包括所述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各自标记位置以及所述第一标记行和第二标记行的标记顺序的标记指令集。
CN201080046337.6A 2009-10-19 2010-10-14 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以及标记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64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40527 2009-10-19
JP2009-240527 2009-10-19
JP2009-247295 2009-10-28
JP2009247295 2009-10-28
JP2010201388A JP5510214B2 (ja) 2009-10-19 2010-09-08 描画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方法、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0-201388 2010-09-08
PCT/JP2010/068535 WO2011049147A1 (en) 2009-10-19 2010-10-14 Marking control device, laser application device, marking control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marking control progra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6403A CN102686403A (zh) 2012-09-19
CN102686403B true CN102686403B (zh) 2014-12-03

Family

ID=43900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4633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6403B (zh) 2009-10-19 2010-10-14 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以及标记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933981B2 (zh)
EP (1) EP2490899B1 (zh)
JP (1) JP5510214B2 (zh)
KR (1) KR101382547B1 (zh)
CN (1) CN102686403B (zh)
TW (1) TWI389801B (zh)
WO (1) WO20110491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494377B2 (ja) 2010-09-10 2014-05-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ー消去装置及びレーザー消去方法
JP5971041B2 (ja) 2011-11-25 2016-08-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情報処理装置、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5910985B2 (ja) 2011-11-30 2016-04-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光照射システム
JP6025012B2 (ja) 2011-12-05 2016-1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書き換え装置
JP6186869B2 (ja) * 2012-05-23 2017-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9010625B2 (en) 2013-03-05 2015-04-21 Robert Gutierrez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ng, tracking, and marketing products
JP6206016B2 (ja) * 2013-09-09 2017-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
US10059122B2 (en) * 2014-03-13 2018-08-28 Ricoh Company, Ltd. Conveyor line system and shipping container
JP2015186917A (ja) 2014-03-13 2015-10-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及び搬送容器
US9876941B2 (en) 2014-09-22 2018-01-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ecolor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107782B2 (ja) * 2014-09-30 2017-04-0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ム及びレーザ加工装置
JP2016172285A (ja) 2015-03-16 2016-09-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US9561678B2 (en) 2015-03-18 2017-02-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6750258B2 (ja) 2015-03-18 2020-09-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保護囲い、レーザ照射システム
JP6711010B2 (ja) 2015-03-20 2020-06-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処理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JP2016175406A (ja) 2015-03-20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消去方法及び画像消去装置、並びに、画像消去装置を用いたコンベアラインシステム
US9764563B2 (en) * 2015-04-30 2017-09-19 Maxphotonics Corporation Laser marking machine, laser marking method, laser marking equipment and laser marking system
JP6343255B2 (ja) * 2015-05-26 2018-06-1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箔押し装置
US10071586B2 (en) * 2015-07-03 2018-09-11 Ricoh Company, Ltd. Light irradiation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rewritable system
JP6671632B2 (ja) * 2015-07-03 2020-03-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レーザ光照射装置及びリライタブルレーザシステム
EP3173249A1 (en) * 2015-11-30 2017-05-31 Agfa-Gevaert Laser markabl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to manufacture a packaging therewith
EP3210790B1 (en) * 2016-02-05 2020-04-08 Ricoh Company, Ltd. Record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device
JP7060016B2 (ja) * 2017-06-20 2022-04-26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消去装置および消去方法
CN107672335B (zh) * 2017-09-28 2023-07-21 长沙八思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激光标记方法、激光标记机及存储介质
CN108585092A (zh) * 2018-04-28 2018-09-28 清华大学 基于光热转换材料进行太阳能生产清洁水的生态房装置
US11364727B2 (en) * 2018-06-22 2022-06-21 Sony Corporation Drawing and erasing apparatus and erasing method
JP7388359B2 (ja) * 2018-08-31 2023-11-29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感熱性記録媒体および外装部材
WO2020054279A1 (ja) * 2018-09-11 2020-03-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描画方法および感熱性記録媒体ならびに描画装置
US10963763B2 (en) * 2019-07-25 2021-03-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Thermal printer
JP7310498B2 (ja) * 2019-09-27 2023-07-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レーザ加工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4309967A (zh) * 2022-01-11 2022-04-12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激光加工方法和设备
WO2023176942A1 (ja) * 2022-03-17 2023-09-21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描画物、および描画物の形成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8000109A1 (en) * 1986-07-09 1988-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aser beam machin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8191A (en) * 1980-08-19 1982-03-02 Fuji Photo Film Co Ltd Recording method
JPS61239444A (ja) * 1985-04-15 1986-10-24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レ−ザ光感熱記録媒体
JPH0794079B2 (ja) 1989-11-15 1995-10-11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真空プレスにおける開口部のシール構造
JP3161199B2 (ja) 1993-12-22 2001-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の画像消去方法
JPH0930118A (ja) 1995-07-18 1997-02-04 Ricoh Co Ltd 可逆的感熱記録媒体の記録の消去方法および再生方法
JPH11151856A (ja) 1997-11-25 1999-06-08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可逆性感熱記録材料及び画像記録・消去方法
JP3557512B2 (ja) 1997-12-03 2004-08-25 ミヤチテクノス株式会社 2次元バーコードのレーザマーキング方法
JP2000136022A (ja) 1998-11-02 2000-05-16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可視表示部と非接触ic部を備えた搬送用容器及び物流ライン
DE60317253T2 (de) * 2002-04-15 2008-08-28 Fujifilm Corp. Lasermarkierung auf lichtempfindlichem Material und lichtempfindliches Material beinhaltend besagte Markierung
JP2004265247A (ja) 2003-03-03 2004-09-24 Ricoh Co Ltd 非接触式ic付き情報シート
JP3998193B2 (ja) 2003-03-03 2007-10-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非接触icタグ付き可逆性感熱画像記録シート
JP4525109B2 (ja) * 2004-02-27 2010-08-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可逆性記録媒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記録方法
JP5255218B2 (ja) 2006-03-14 2013-08-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
JP5010878B2 (ja) 2006-09-07 2012-08-29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非接触型書き換え可能記録媒体の記録方法
US8628898B2 (en) * 2006-12-26 2014-01-1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or
JP5332412B2 (ja) * 2007-09-13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US8101334B2 (en) 2008-02-13 2012-01-24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JP5397070B2 (ja) 2008-08-13 2014-01-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最適化フォントデータdb、記録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8000109A1 (en) * 1986-07-09 1988-0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aser beam machin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49147A1 (en) 2011-04-28
US9302524B2 (en) 2016-04-05
US8933981B2 (en) 2015-01-13
JP5510214B2 (ja) 2014-06-04
EP2490899A1 (en) 2012-08-29
KR20120068912A (ko) 2012-06-27
JP2011116116A (ja) 2011-06-16
EP2490899B1 (en) 2016-01-13
US20120212564A1 (en) 2012-08-23
EP2490899A4 (en) 2014-01-01
TW201114614A (en) 2011-05-01
US20150080214A1 (en) 2015-03-19
KR101382547B1 (ko) 2014-04-08
CN102686403A (zh) 2012-09-19
TWI389801B (zh) 2013-03-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6403B (zh) 标记控制设备、激光施加设备以及标记控制方法
CN10209219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2079175B (zh) 图像擦除方法和图像擦除装置
CN102407682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JP6051535B2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N10121960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图像处理装置
CN101676122B (zh)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CN101659158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386237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676121B (zh) 擦除热可逆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方法
KR101585360B1 (ko) 화상 소거 장치 및 화상 소거 방법
CN10220573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4364083A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CN101209626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图像处理装置
JP5708859B2 (ja) 描画制御装置、レーザ照射装置、描画制御方法、描画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れ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2011056910A (ja) 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