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81134A -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81134A
CN102681134A CN2012100796483A CN201210079648A CN102681134A CN 102681134 A CN102681134 A CN 102681134A CN 2012100796483 A CN2012100796483 A CN 2012100796483A CN 201210079648 A CN201210079648 A CN 201210079648A CN 102681134 A CN102681134 A CN 102681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axis
lens
face
opposition sid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96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81134B (zh
Inventor
须江猛
新宫祐二
今井就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81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81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811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764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 Y10T29/49778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with testing or indicating with aligning, guiding, or instr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透镜驱动装置,能比以往更好地抑制透镜的光轴在保持透镜的可动体停止时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可动体(3),该可动体(3)保持透镜,并能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固定体(4),该固定体(4)将可动体(3)保持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驱动机构(5),该驱动机构(5)用于在光轴方向上驱动可动体(3);以及基板(6),在该基板(6)上安装摄像元件(2)。基板(6)固定于固定体(4)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在固定体(4)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13c)上形成有多个突起(13d),这多个突起(13d)与基板(6)的供摄像元件(2)安装的安装面(6a)抵接,并用于修正透镜的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倾斜。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设于移动电话等中的比较小型的摄像头所使用的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对装设于移动电话等中的摄像头的拍摄用透镜进行驱动的透镜驱动装置,已知有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包括:保持多个透镜并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透镜保持件;以及将透镜保持件保持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壳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壳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固定着安装有摄像元件的电路基板。
在透镜驱动装置中,一般为防止拍摄的图像的单侧模糊(日文:片ボケ)而需抑制透镜的光轴在透镜保持件停止时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初始倾斜)。目前,在透镜驱动装置中,一般利用构成透镜驱动装置的零件的精度来抑制初始倾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65210号公报
近年来,在装设于移动电话等的摄像头的市场中,摄像头的高像素化的要求提高了。在使摄像头高像素化的情况下,为防止摄像后的图像的单侧模糊而需进一步抑制初始倾斜。然而,不断产生仅利用构成透镜驱动装置的零件的精度难以进一步抑制初始倾斜的状况。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比以往更好地抑制透镜的光轴在保持透镜的可动体停止时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初始倾斜)的透镜驱动装置。另外,本发明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上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特征是,包括:可动体,该可动体保持透镜,并能在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固定体,该固定体将可动体保持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在光轴方向上驱动可动体;以及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摄像元件,且该基板固定于固定体的与被拍摄物体相反的一侧、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在固定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突起,这多个突起与基板的供摄像元件安装的安装面抵接,并用于修正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
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在固定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用于修正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的多个突起。因此,能通过压溃多个突起中的几个突起来修正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从而比以往更好地抑制透镜的光轴在可动体停止时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初始倾斜)。例如,也能通过修正将可动体与固定体连接在一起的弹簧构件来修正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但为抑制初始倾斜而修正弹簧构件时,可能会对可动体的移动速度、移动量等可动体的移动特性等产生不良影响。与此相对,在本发明中,不改变透镜驱动装置的内部结构,通过利用形成于固定体的多个突起使除了基板等之外的透镜驱动装置整体倾斜,来修正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因此,即便修正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也不会对可动体的移动特性等产生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安装面之间具有通过使粘接剂固化而形成的粘接层,突起在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与粘接层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大致相等或处于粘接层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以下。若采用这种结构,则即便在固定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突起,也能使用粘接层将固定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基板的安装面之间填埋。因此,能防止尘埃从固定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基板的安装面之间进入透镜驱动装置的内部。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形成有四个突起,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由四个突起形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透镜的光轴大致一致。
在本发明中,例如,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较为理想的是形成为包括正方形在内的矩形的框状,突起形成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在该情况下,通过压溃几个突起,能以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各边作为旋转中心使透镜的光轴倾斜,来进行光轴的倾斜修正,并且,能以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各对角线作为旋转中心使透镜的光轴倾斜,来进行光轴的倾斜修正。即,能进行透镜的光轴朝八个方向的倾斜修正。在该情况下,当四个突起中的多个突起被压溃时,若将多个突起的压溃量设为彼此相同的压溃量,则制造变得容易。另外,在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上,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条边相比,容易确保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因此,与在四条边上形成突起的情况比较,容易形成突起。
另外,在本发明中,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较为理想的是形成为包括正方形在内的矩形的框状,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八个突起,突起形成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和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条边中每一条边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通过压溃几个突起来进行透镜的光轴朝八个方向的倾斜修正。另外,当八个突起中的多个突起被压溃时,若将多个突起的压溃量设为彼此相同的压溃量,则制造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是例如通过包括检查工序和倾斜修正工序的透镜驱动制造的制造方法而制造出的,其中,上述检查工序用于检查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在上述倾斜修正工序中,在检查工序中检查到的透镜的光轴的倾斜角度超过规定基准值的情况下,根据在检查工序中得到的对透镜的光轴的倾斜方向的检查结果压溃突起,以修正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在由该制造方法制造出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能比以往更好地抑制初始倾斜。
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检查工序中,使检查用的基板与突起抵接,以对透镜的光轴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进行检查。若采用这种结构,则在检查工序中无需使用产品用的基板,因此,能防止基板在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工序中的损伤等。另外,在该情况下,若在倾斜修正工序中被检查用的基板修正倾斜后的固定体收容了可动体和驱动机构的状态下,使固定体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以抵接的方式固定于基板的安装有摄像元件的安装面,则能制成透镜驱动装置。
在本发明中,例如,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四个突起,突起形成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在倾斜修正工序中,压溃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突起或一个突起,以修正透镜的光轴的倾斜。在该情况下,能以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各边作为旋转中心使透镜的光轴倾斜,来进行光轴的倾斜修正,并且,能以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各对角线作为旋转中心使透镜的光轴倾斜,来进行光轴的倾斜修正。即,能进行透镜的光轴朝八个方向的倾斜修正。另外,在该情况下,能增大以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各对角线作为旋转中心的透镜光轴的倾斜的修正角度(修正量)。
在本发明中,例如,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八个突起,突起形成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和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条边中的每一条边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在倾斜修正工序中,压溃除了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周向上相邻并形成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一边上的三个突起之外的五个突起,或压溃除了配置于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一个角的突起和在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周向上配置于该突起的左右相邻部位的两个突起之外的五个突起,以修正透镜的光轴的倾斜。在该情况下,能进行透镜的光轴朝八个方向的倾斜修正。另外,在该情况下,能使透镜的光轴朝八个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的倾斜修正角度大致相等。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能比以往更好地抑制初始倾斜。另外,在由本发明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出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能比以往更好地抑制初始倾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E-E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底座构件的仰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以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镜的倾斜修正方法进行完透镜光轴的倾斜修正的情况下的透镜光轴的倾斜的修正方向与修正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用于说明在以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的倾斜修正方法进行完透镜光轴的倾斜修正的情况下的透镜光轴的倾斜的修正方向与修正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底座构件的仰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以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完透镜光轴的倾斜修正的情况下的透镜光轴的倾斜的修正方向与修正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用于说明在以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进行完透镜光轴的倾斜修正的情况下的透镜光轴的倾斜的修正方向与修正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符号说明)
1 透镜驱动装置
2 摄像元件
3 可动体
4 固定体
5 驱动机构
6 基板
6a 上表面(安装面)
13c 下表面(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
13d(13e~13h、13r~13u) 突起
15 粘接层
D1、D2 对角线
E1~E4 下表面的边(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边)
L 光轴
Z 光轴方向
Z2 被拍摄物体相反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透镜驱动装置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E-E截面的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底座构件13的仰视图。在以下说明中,如图1等所示,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并将X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将Y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Z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另外,将图1等的Z1方向侧作为“上”侧,将Z2方向侧作为“下”侧。
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装设于移动电话、行驶记录仪或监视摄像头系统等所使用的比较小型的摄像头,如图1所示,其在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四棱柱状。具体而言,透镜驱动装置1从拍摄用透镜的光轴L方向(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大致正方形。另外,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个侧面与左右方向或前后方向大致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Z方向(上下方向)与光轴方向大致一致。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在装置的下端侧配置有摄像元件2,以对配置于上侧的被拍摄物体进行摄影。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Z1方向侧)是被拍摄物体侧(物体侧),下侧(Z2方向侧)是与被拍摄物体相反的一侧、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摄像元件侧、像侧)。
如图1、图2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保持拍摄用透镜并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可动体3;将可动体3保持成能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固定体4;用于在光轴方向上对可动体3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5;以及安装摄像元件2的基板6。另外,如图2、图3所示,透镜驱动装置1包括将可动体3与固定体4连接的板簧8、9。即,可动体3通过板簧8、9以能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固定体4。
可动体3具有对固定有多个透镜的透镜保持件10进行保持的套筒11。固定体4包括:构成透镜驱动装置1的侧面的盖构件12;构成透镜驱动装置1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部分的底座构件13;以及将板簧8的一部分固定的隔板14。
透镜保持件10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该透镜保持件10的内周侧固定有多个透镜。套筒11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形成为大致筒状。在套筒11的内周面固定有透镜保持件10的外周面。在套筒11的外周侧的两处形成有供后述驱动用线圈17卷绕的卷绕凹部11a(参照图2)。卷绕凹部11a从套筒11的外周面凹陷。
盖构件12由磁性材料形成。另外,盖构件12形成为带底的大致四边筒状,具有底部12a和筒部12b。在配置于上侧的底部12a的中心形成有通孔12c。
底座构件13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另外,底座构件13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块状。该底座构件13安装于盖构件12的下端侧。在底座构件13的中心形成有通孔13a。在底座构件13的上表面以与光轴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式形成有用于确定可动体3在光轴方向上的基准位置的基准面13b。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本实施方式的下表面13c为固定体4的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
在下表面13c上以朝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多个突起13d,这多个突起13d用于对透镜的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倾斜进行修正。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表面13c上形成有四个突起13d。另外,如图4所示,突起13d形成于下表面13c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该下表面13c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构件13被配置成光轴L穿过其中心,从光轴方向观察时,将配置于下表面13c的对角线上的突起13d连接在一起的对角线D1、D2的交点与光轴L大致一致。
突起13d形成为扁平的圆柱状。突起13d的外径较小,且其高度(光轴方向上的高度)较薄。例如,突起13d的外径为0.3mm左右,突起13d的高度为0.03mm左右。在以下说明中,在区别表示四个突起13d的情况下,将四个突起13d分别设为突起13e、突起13f、突起13g、突起13h。突起13e~13h是在形成为框状的下表面13c的周向上依次形成的。
隔板14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并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扁平的块状。另外,隔板14形成为框状,在其中心形成有通孔14a。该隔板14固定于盖构件12的底部12a的下表面。
摄像元件2安装于基板6的上表面6a。即,基板6的上表面6a是供摄像元件2安装的安装面。基板6固定于底座构件13的下端。具体而言,基板6在使上表面6a与突起13d的下端抵接的状态下通过粘接而固定于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摄像元件2配置于光轴L穿过的位置,并配置于底座构件13的内部。
在基板6的上表面6a与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之间形成有粘接层15,该粘接层15是通过使涂布于上表面6a与下表面13c之间的粘接剂固化而形成的。粘接层15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与突起13d的高度大致相等,上表面6a与下表面13c之间的间隙被粘接层15填埋。有时,四个突起13d中的一个或两个突起13d在后述透镜驱动装置1的制造过程中被压溃而消失。在该情况下,基板6的上表面6a的一部分与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抵接。
板簧8包括:固定于套筒11的上端侧的圆环状的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隔板14的固定体固定部;以及将可动体固定部与固定体固定部连接在一起的腕部。板簧9包括:固定于套筒11的下端侧的可动体固定部;固定于底座构件13的固定体固定部;以及将可动体固定部与固定体固定部连接在一起的腕部。
驱动机构5包括:卷绕于套筒11的外周侧的两个驱动用线圈17;以及沿着透镜驱动装置1的四个侧面中的每一个侧面配置的驱动用磁体18。两个驱动用线圈17被配置在沿光轴方向隔着规定间隔的状态下。驱动用磁体18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其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呈扁平的长方形。驱动用磁体18以与驱动用线圈17的外周面相对的方式固定于盖构件12的筒部12b的内侧面。
(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摄像元件的倾斜修正方法)
图5是用于说明在以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镜的倾斜修正方法进行完透镜光轴L的倾斜修正的情况下的透镜光轴L的倾斜的修正方向与修正角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在制造如上所述构成的透镜驱动装置1的制造工序中,使用基板6尚未被粘接固定于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及突起13d的透镜驱动装置1,来对透镜的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倾斜角度(倾斜量)和倾斜方向进行检查(检查工序)。即,对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轴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进行检查。具体而言,使安装有检查用的摄像元件的检查用的基板(未图示)与底座构件13的四个突起13d抵接,来对光轴L相对于检查用的摄像元件的倾斜角度及倾斜方向进行检查,以代替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倾斜角度及倾斜方向。
在检查工序中检查到的光轴L的倾斜角度超过规定基准值的情况下,根据在检查工序中得到的对光轴L的倾斜方向的检查结果压溃突起13d,以对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倾斜进行修正(倾斜修正工序)。即,在检查工序中检查到的光轴L的倾斜角度超过规定基准值的情况下,以光轴L的倾斜角度落在基准值内的方式压溃突起13d,来对光轴L的倾斜进行修正。在本实施方式的倾斜修正工序中,压溃在下表面13c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突起13d或一个突起13d,以对光轴L的倾斜进行修正。
例如,根据在检查工序中得到的对光轴L的倾斜方向的检查结果,在构成呈大致正方形框状的下表面13c的四条边E1~E4中,在以将形成突起13e、13f的角部连接在一起的边E1作为旋转中心来朝左右方向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突起13g、13h。同样地,根据在检查工序中得到的对光轴L的倾斜方向的检查结果,在以将形成突起13f、13g的角部连接在一起的边E2作为旋转中心来朝前后方向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突起13h、13e,在以将形成突起13g、13h的角部连接在一起的边E3作为旋转中心来朝左右方向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突起13e、13f,在以将形成突起13h、13e的角部连接在一起的边E4作为旋转中心来朝前后方向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突起13f、13g。
另外,例如,根据在检查工序中的对光轴L的倾斜方向的检查结果,在以将突起13e、13g连接在一起的对角线D1作为旋转中心来朝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45。的方向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突起13f或突起13h,在以将突起13f、13h连接在一起的对角线D2作为旋转中心来朝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45。的方向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突起13e或突起13g。
在本实施方式的倾斜修正工序中,突起13d的压溃量在压溃任何突起13d的情况下都是相同的。“突起13d的压溃量在压溃任何突起13d的情况下都是相同的”是指以形成相同的压溃量的方式压溃突起13d的意思,并不是一定要使作为压溃后的结果的压溃量全都相同。当总结光轴L相对于各倾斜修正方向的倾斜修正角度时,如图5所示。在图5中,修正方向1是边E4下降的修正方向,修正方向2是形成突起13e的角部下降的修正方向,修正方向3是边E1下降的修正方向,修正方向4是形成突起13f的角部下降的修正方向,修正方向5是边E2下降的修正方向,修正方向6是形成突起13g的角部下降的修正方向,修正方向7是边E3下降的修正方向,修正方向8是形成突起13h的角部下降的修正方向。另外,在图5中,随着远离原点0,倾斜修正角度变大。
如图5所示,朝修正方向1、3、5、7的倾斜修正角度彼此相等,朝修正方向2、4、6、8的倾斜修正角度彼此相等。另外,边E1与边E3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及边E2与边E4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要比对角线D1与突起13f或突起13h在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上的距离及对角线D2与突起13e或突起13g在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45。的方向上的距离短,因此,朝修正方向2、4、6、8的倾斜修正角度比朝修正方向1、3、5、7的倾斜修正角度大。例如,若突起13d的压溃量在压溃任何突起13d的情况下都是相同的,则仅压溃突起13h来使光轴L以对角线D1(突起13e、13g)作为旋转中心倾斜的情况下的倾斜角度比压溃突起13g、13h来使光轴L以边E1(突起13e、13f)作为旋转中心朝左右方向倾斜的情况下的倾斜角度大。因此,考虑压溃突起13d的情况下的这些倾斜角度,来设定用于确定是否进行倾斜修正的上述规定基准值。
在倾斜修正工序中,既可以对突起13d一边施加热量一边施加压力来压溃突起13d,也可以对突起13d不施加热量而是施加压力来压溃突起13d。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驱动装置1中,在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上形成有用于对透镜的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倾斜进行修正的四个突起13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查工序中,对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进行检查,若检查工序中检查到的光轴L的倾斜角度超过规定的基准值,则在倾斜修正工序中根据在检查工序中得到的对光轴L的倾斜方向的检查结果压溃突起13d,以对光轴L相对于摄像元件2的倾斜进行修正。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四个突起13d来修正光轴L的倾斜,能比以往更好地抑制初始倾斜。
虽然能通过使板簧8、9变形来修正光轴L的倾斜,从而比以往更好地抑制初始倾斜,但若使板簧8、9变形,则可能会对可动体3的移动速度、移动量等可动体3的移动特性等产生不良影响。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并不改变透镜驱动装置1的内部结构,而是通过利用四个突起13d,使除了摄像元件2、基板6等之外的透镜驱动装置1整体倾斜,从而来对光轴L的倾斜进行修正。因此,即便修正光轴L的倾斜,也不会对可动体3的移动特性等透镜驱动装置1的其它特性产生不良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层15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与突起13d的高度大致相等,在基板6的上表面6a与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之间的间隙被粘接层15填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形成有突起13d,也能防止尘埃从上表面6a与下表面13c之间的间隙进入透镜驱动装置1的内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的下表面13c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形成有相同高度的突起13d。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能进行光轴L朝修正方向1~8这八个方向的倾斜修正。另外,在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的下表面13c的四个角上,与下表面13c的四条边E1~E4相比,容易确保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壁厚。因此,与在边E1~E4上形成有突起13d的情况比较,容易形成突起13d。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查工序中,使检查用的基板与四个突起13d抵接以检查出光轴L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因此,在检查工序中,无需使用产品用的基板6。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防止基板6在透镜驱动装置1的制造过程中的损伤等。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的一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在不改变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倾斜修正工序中,压溃在下表面13c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突起13d或一个突起13d,以对光轴L的倾斜进行修正。除此之外,例如在倾斜修正工序中,也可压溃三个突起13d来修正光轴L的倾斜,以代替压溃一个突起13d。即,在朝修正方向2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也可压溃突起13e、13f、13h,在朝修正方向4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也可压溃突起13e、13f、13g,在朝修正方向6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也可压溃突起13f、13g、13h,在朝修正方向8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也可压溃突起13e、13g、13h。当总结该情况下的相对于各倾斜修正方向的修正角度时,如图6所示,压溃三个突起13d的情况下的朝修正方向2、4、6、8的倾斜修正角度比压溃一个突起13d的情况下的朝修正方向2、4、6、8的倾斜修正角度小。即,在朝修正方向2、4、6、8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一个突起13d能增大倾斜修正角度。反过来说,在想要朝修正方向2、4、6、8小幅度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只要压溃三个突起13d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13d形成在下表面13c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该下表面13c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除此之外,例如也可如图7所示,除了形成于下表面13c的四个角的突起13d之外,在构成下表面13c的四条边E1~E4中的每一条边的大致中心位置处也形成突起13d。即,也可在下表面13c上形成相同高度的八个突起13d。在以下说明中,在将形成于边E1~E4中的每一条边的大致中心位置处的四个突起13d区别表示的情况下,将四个突起13d中的每一个突起设为突起13r、突起13s、突起13t、突起13u。突起13r形成于边E1,突起13s形成于边E2,突起13t形成于边E3,突起13u形成于边E4。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倾斜修正工序中,压溃除了在下表面13c的周向上相邻并形成在边E1~边E4中的任意一边上的三个突起13d之外的五个突起13d,或压溃除了配置于下表面13c的四个角中的一个角的突起13d和在下表面13c的周向上配置于该突起13d的左右相邻部位的两个突起13d之外的五个突起13d,来修正光轴L的倾斜。
即,在朝修正方向1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除了突起13f、13g、13s之外的五个突起13d,在朝修正方向2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除了突起13g、13s、13t之外的五个突起13d,在朝修正方向3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除了突起13g、13h、13t之外的五个突起13d,在朝修正方向4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除了突起13h、13t、13u之外的五个突起13d。另外,在朝修正方向5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除了突起13e、13h、13u之外的五个突起13d,在朝修正方向6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除了突起13e、13r、13u之外的五个突起13d,在朝修正方向7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除了突起13e、13f、13r之外的五个突起13d,在朝修正方向8修正光轴L的倾斜的情况下,压溃除了突起13f、13r、13s之外的五个突起13d。
即便在该情况下,也能进行光轴L朝修正方向1~8这八个方向的倾斜修正。另外,当总结该情况下的相对于各修正方向的倾斜修正角度时,如图8所示。即,在该情况下,突起13d的高度全部相同,突起13d的压溃量在压溃任何突起13d的情况下都是相同的,因此,能使朝修正方向1~8各方向的倾斜修正角度大致相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13d形成于下表面13c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该下表面13c形成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但在下表面13c上形成有四个突起13d的情况下,也可在下表面13c的任意位置形成突起13d。同样地,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在下表面13c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和构成下表面13c的四条边E1~E4中的每一条边的大致中心位置处形成有突起13d,但在下表面13c上形成有八个突起13d的情况下,也可在下表面13c的任意位置形成突起13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正方形的框状。除此之外,例如,下表面13c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也可为大致长方形的框状。在以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将左右方向设为长边方向的大致长方形的框状的方式形成下表面13c的情况下,若在下表面13c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形成有突起13d,并在倾斜修正工序中压溃在下表面13c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突起13d或三个突起13d来修正光轴L的倾斜,则光轴L朝修正方向1~8这八个方向的倾斜修正角度例如图8所示。
另外,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既可形成为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的框状,也可形成为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的框状。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透镜驱动装置1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四边形,但透镜驱动装置1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也可以是大致四边形以外的大致多边形,从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还可以是大致圆形或大致椭圆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座构件13的下表面13c上形成有四个突起13d,在图7所示的变形例中,在下表面13c上形成有八个突起13d。除此之外,例如,既可将两个、三个或五个~七个突起13d形成于下表面13c,也可将九个以上的突起13d形成于下表面13c。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13d形成为扁平的圆柱状,但突起13d既可以形成为扁平的多棱柱状,也可以形成为扁平的椭圆柱状。此外,突起13d还可形成为球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13d在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与粘接层15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大致相等。除此之外,例如,突起13d在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也可处于粘接层15在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以下。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倾斜修正工序中,突起13d的压溃量在压溃任何突起13d的情况下都是相同的,但也可根据在检查工序中得到的对光轴L的倾斜角度的检查结果来改变突起13d在倾斜修正工序中的压溃量。

Claims (17)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动体,该可动体保持透镜,并能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固定体,该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保持成能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可动体;以及
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摄像元件,且该基板固定于所述固定体的与被拍摄物体相反的一侧、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
在所述固定体的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突起,这多个突起与所述基板的供所述摄像元件安装的安装面抵接,并用于修正所述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倾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具有通过使粘接剂固化而形成的粘接层,
所述突起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粘接层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大致相等或处于所述粘接层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四个所述突起,
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由四个所述突起形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所述透镜的光轴大致一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框状,
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具有通过使粘接剂固化而形成的粘接层,
所述突起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粘接层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大致相等或处于所述粘接层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以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四个突起中的多个所述突起被压溃时,所述被压溃的多个突起的压溃量是彼此相同的压溃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
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八个所述突起,
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和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条边中的每一条边的大致中心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框状,
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由以下四个所述突起形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的交点与所述透镜的光轴大致一致,这四个所述突起设于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具有通过使粘接剂固化而形成的粘接层,
所述突起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粘接层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厚度大致相等或处于所述粘接层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的厚度以下。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八个突起中的多个所述突起被压溃时,所述被压溃的多个突起的压溃量是彼此相同的压溃量。
1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制造透镜驱动装置,该透镜驱动装置包括:
可动体,该可动体保持透镜,并能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移动;
固定体,该固定体将所述可动体保持成能在所述光轴方向上移动;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可动体;以及
基板,在该基板上安装摄像元件,且该基板固定于所述固定体的与被拍摄物体相反的一侧、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
在所述固定体的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的端面即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多个突起,这多个突起与所述基板的供所述摄像元件安装的安装面抵接,并用于修正所述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倾斜,
所述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检查工序,该检查工序用于检查所述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以及
倾斜修正工序,在该倾斜修正工序中,在所述检查工序中检查到的所述透镜的光轴的倾斜角度超过规定基准值的情况下,根据在所述检查工序中得到的对所述透镜的光轴的倾斜方向的检查结果压溃所述突起,以修正所述透镜的光轴相对于所述摄像元件的倾斜。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所述光轴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
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四个所述突起,
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上,
在所述倾斜修正工序中,压溃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突起或一个所述突起,以修正所述透镜的光轴的倾斜。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透镜驱动制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四边形的框状,
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上形成有八个所述突起,
所述突起形成于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每一个角和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条边中的每一条边的大致中心位置处,
在所述倾斜修正工序中,压溃除了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周向上相邻并形成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一边上的三个所述突起之外的五个所述突起,或压溃除了配置于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四个角中的一个角的所述突起和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的周向上配置于该突起的左右相邻部位的两个所述突起之外的五个所述突起,以修正所述透镜的光轴的倾斜。
14.如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查工序中,使检查用的基板与所述突起抵接,以对所述透镜的光轴的倾斜角度和倾斜方向进行检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斜修正工序中,当压溃多个所述突起时,所述多个突起的压溃量为彼此相同的压溃量。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倾斜修正工序中被所述检查用的基板修正倾斜后的所述固定体收容了所述可动体和所述驱动机构的状态下,使所述固定体的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以抵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板的安装有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安装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所述基板的安装有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安装面之间设有将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所述安装面粘接固定在一起的粘接剂,所述被拍摄物体相反侧端面与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安装面之间的间隙被所述粘接剂填塞。
CN201210079648.3A 2011-03-16 2012-03-15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1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7323A JP5694017B2 (ja) 2011-03-16 2011-03-16 レンズ駆動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057323 2011-03-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134A true CN102681134A (zh) 2012-09-19
CN102681134B CN102681134B (zh) 2016-05-04

Family

ID=4681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964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81134B (zh) 2011-03-16 2012-03-15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34148B2 (zh)
JP (1) JP5694017B2 (zh)
KR (1) KR20120106559A (zh)
CN (1) CN10268113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5080A (zh) * 2017-01-25 2018-07-3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108957676A (zh) * 2017-05-19 2018-12-07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09698894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金属支架的感光组件和摄像模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94062B2 (en) 2013-10-16 2019-01-29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amera module, method for aligning optical axis of camera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amera module
JP6433672B2 (ja) * 2014-03-31 2018-12-05 惠州市大亜湾永昶電子工業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及び回転規制治具
JP6637489B2 (ja) * 2014-09-09 2020-01-29 アクチュエーター・ソリュ—ションズ・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ためのダストバリア付き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アクチュエータユニット
KR102483616B1 (ko) * 2021-02-01 2023-01-02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카메라 모듈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6946A (ja) * 2002-10-22 2004-05-20 Sony Corp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78723A (ja) * 2005-12-28 2007-07-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影レンズの位置決め方法
US20080259468A1 (en) * 2007-04-19 2008-10-23 Chung Huang Tien Voice coil type lens drive assembly
CN101443687A (zh) * 2006-03-24 2009-05-27 夏普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JP2010139722A (ja) * 2008-12-11 2010-06-24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学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06838A (ja) * 2010-05-28 2010-09-16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8442B2 (ja) 2003-12-05 2010-06-0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39462A (ja) * 2009-08-18 2011-02-24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46946A (ja) * 2002-10-22 2004-05-20 Sony Corp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78723A (ja) * 2005-12-28 2007-07-12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及び撮影レンズの位置決め方法
CN101443687A (zh) * 2006-03-24 2009-05-27 夏普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US20080259468A1 (en) * 2007-04-19 2008-10-23 Chung Huang Tien Voice coil type lens drive assembly
JP2010139722A (ja) * 2008-12-11 2010-06-24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学部品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06838A (ja) * 2010-05-28 2010-09-16 Panasonic Corp 撮像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5080A (zh) * 2017-01-25 2018-07-31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108345080B (zh) * 2017-01-25 2021-09-10 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CN108957676A (zh) * 2017-05-19 2018-12-07 台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驱动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CN109698894A (zh) * 2017-10-20 2019-04-30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基于金属支架的感光组件和摄像模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81134B (zh) 2016-05-04
US20120236422A1 (en) 2012-09-20
JP5694017B2 (ja) 2015-04-01
JP2012194293A (ja) 2012-10-11
KR20120106559A (ko) 2012-09-26
US8634148B2 (en) 201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81134A (zh) 透镜驱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079565B2 (en) Optical system
JP6814954B2 (ja) レンズ鏡筒
US9671527B2 (en)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204176A (zh) 便携终端的摄像头模块
US8968499B2 (en) Optical sheet laminating method, optical sheet laminating device and program used therewith, and display device
US10878982B2 (en) Coil unit, drive mechanism, winding device and winding method
JP2005128116A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
US10101594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structure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2006119579A (ja) カメラレンズアセンブリの手振れ防止装置
US10082639B2 (en) Lens barrel
CN106842479A (zh) 相机模块
US11650480B2 (en) Optical system
US8837061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2008268876A (ja) 撮影レンズ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複合レンズ
JP4970366B2 (ja) 組合せ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WO2011086949A1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8003603A (ja) レンズの調心装置及び調心方法
JP2017021101A (ja) レンズ鏡筒、像ぶ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15178197A (ja) 保持装置、光学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光学ユニット
JP2005315959A (ja) 鏡筒装置
US20220252838A1 (en) Lens unit, optical system,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5087562A1 (ja) レンズ鏡筒
JP2004361437A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
JP2005128114A (ja) 光学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