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67384A - 干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干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67384A
CN102667384A CN2010800576069A CN201080057606A CN102667384A CN 102667384 A CN102667384 A CN 102667384A CN 2010800576069 A CN2010800576069 A CN 2010800576069A CN 201080057606 A CN201080057606 A CN 201080057606A CN 102667384 A CN102667384 A CN 102667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drying
bestowed
deflector roll
collecto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760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信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67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67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5/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5/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using ultrasonic vib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24Arrangements of devices using drying processes not involving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干燥装置(10)包括:干燥炉(12);多个导辊(14),所述多个导辊配置在所述干燥炉(12)中并输送片状的集电体(210);和振动施予装置(16),所述振动施予装置为配置在所述干燥炉(12)中的所述多个导辊(14)中的至少一部分导辊(14a)而设置,并向所述多个导辊(14)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14a)施予振动。

Description

干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例如使涂覆在集电体上的电极浆料干燥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通过使涂覆在片状的集电体上的电极浆料干燥而形成的涂层(材料混合物层)的电极片可被用作二次电池的电极。在电极片的制造过程中,分散和溶解在电极浆料中的电极活性物质可能沉降或者在干燥期间在涂层内部发生迁移(对流)。结果,涂层可能形成为在与空气的界面部分具有大量的粘合剂,而在与集电体的边界部分具有减少量的粘合剂。当在与集电体的边界部分形成具有减少量的粘合剂的涂层时,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的涂层容易从电极片剥离。
相比而言,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9-134718(JP-A-9-134718)记载了在两组或更多组涂覆过程和干燥过程中涂覆和干燥电极浆料,以在集电体上形成具有预定厚度的涂层。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5-050755(JP-A-2005-050755)记载了制备具有不同的固体成分浓度的多种类型的电极浆料并将它们涂覆在集电体上,使得固体成分(电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和粘合剂)浓度从涂层的表面朝集电体依次增大,由此层叠具有不同的成分浓度的多个薄膜层。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3-109598(JP-A-2003-109598)记载了将具有一粒径分布的粘合剂用于电极浆料。这样一来,电极活性物质的各部分通过粘合剂容易紧密地彼此附着,从而可获得具有高附着强度的电极。
此外,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6-54096(JP-A-2006-54096)记载了一种采用包含羧甲基化纤维素(CMC)和非水溶性粘合剂作为粘合剂并且还包含沸点在150℃以上的水溶性有机化合物的锂二次电池电极浆料的技术。然后,锂二次电池电极浆料被涂覆到集电体上,然后在这样的干燥条件下被干燥,其中在达到半硬化干燥状态之前由JISK5500规定的水和水溶性有机化合物的蒸发速度被设定为在集电体的一个侧面上每平方米为平均100g/分钟以上。
附及地,作为用于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的方法之一,在将电极浆料涂覆到集电体上之后的干燥过程中,可设想将电极浆料迅速暴露于高温气氛以在短时间内被干燥。但是,当电极浆料被迅速暴露于高温气氛以在短时间内被干燥时,在涂覆于集电体上的电极浆料中发生迁移或浓度扩散,使得电极浆料中的粘合剂趋于移动到电极浆料的上层。相比之下,如在JP-A-9-134718中所描述,当电极浆料在两组或更多组涂覆过程和干燥过程中被涂覆为涂层时,花费长的制造时间,从而生产成本提高。此外,在JP-A-2005-050755中描述的方法中,电极浆料的制备较复杂。此外,在JP-A-2003-109598中描述的方法或JP-A-2006-54096中描述的方法中,电极浆料的材料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在干燥过程中在涂覆于集电体上的电极浆料中发生的迁移或浓度扩散的影响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包括:干燥炉;多个导辊,所述多个导辊配置在所述干燥炉中并输送片状的集电体;和振动施予装置,所述振动施予装置为配置在所述干燥炉中的所述多个导辊中的至少一部分导辊而设置,并向所述多个导辊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施予振动。利用上述干燥装置,在干燥涂覆在集电体上的电极浆料的过程中,能抑制电极浆料中迁移或浓度扩散的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振动施予装置可例如向所述多个导辊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施予15kHz以上的振动。此外,所述振动施予装置可为所述多个导辊中的这样一部分导辊而设置,这部分导辊设置在供所述片状的集电体在所述干燥炉中干燥的区域内的前半区域中。此外,所述振动施予装置可包括振动器,每个导辊都可具有固定轴和经由轴承装配在所述固定轴上的转动轴,并且所述振动器可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的导辊。该导辊包括固定轴和经由轴承装配在所述固定轴上的转动轴,其中在所述固定轴上安装有振动器。在该导辊中,振动从振动器经由固定轴和轴承施予给转动轴。固定轴被固定地配置,从而到振动器的配线容易。这样,能适当地将振动施予给输送集电体的转动轴。所述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的导辊可适当地用于按照本发明上述方面的干燥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极片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电极片中在片状的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的涂层。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将包含所述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浆料涂覆在所述片状的集电体上的电极浆料涂覆步骤;和在向在所述电极浆料涂覆步骤中涂覆了所述电极浆料的所述集电体施予振动的同时使所述电极浆料干燥的干燥步骤。利用上述用于电极片的制造方法,在干燥涂覆在集电体上的电极浆料的过程中,能抑制电极浆料中迁移或浓度扩散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特征、优点和技术及工业意义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要素,并且其中:
图1是示出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视图;
图2是示出包括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电极浆料涂覆设备的视图;
图3是示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导辊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A、图4B和图4C是示出在按照相关技术的干燥过程中电极浆料中的颗粒的举动(行为)的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在干燥过程中电极浆料中的颗粒的举动的视图;
图6是示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构型示例的视图;
图7是示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组件的视图;
图8是示出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卷绕电极组件的结构的剖视图;以及
图9是示出装备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车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对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干燥装置进行描述。应注意,本发明的各方面不限于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此外,相似的附图标记在适当的情况下表示具有相似功能的部件和部分。
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干燥装置10包括干燥炉12、导辊14和振动施予装置16。在本实施例中,干燥装置10是用于使涂覆在片状的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干燥的装置。如图2所示,干燥装置10例如用于电极浆料涂覆设备100。电极浆料涂覆设备100执行一系列处理,在其中电极浆料200涂覆在片状的集电体210上并且电极浆料200被干燥。在图2示出的示例中,集电体210沿输送路径被输送,该输送路径从供给辊220经电极浆料涂覆装置230和干燥装置10依次沿多个导辊212通过,再到达卷取辊240。
电极浆料涂覆装置230是将电极浆料200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电极浆料涂覆装置230包括容器232、泵234和模具236。容器232贮存由电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和粘合剂制备而成的电极浆料200。泵234是将贮存在容器232中的电极浆料200供给到模具236的装置。模具236将从泵234供给的电极浆料200排出到集电体210。
干燥炉12是形成用于干燥涂覆在片状的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的干燥气氛的炉子。干燥炉12具有允许箔状集电体210从其通过的输送路径。在本实施例中,干燥炉12包括预备干燥部分12a和常规干燥部分12b。预备干燥部分12a设在输送路径的前半部分。常规干燥部分12b设在输送路径的后半部分。预备干燥部分12a被设定在比常规干燥部分12b低的温度。预备干燥部分12a例如在干燥过程的前半部分被设定为低温气氛,使得可将迁移抑制为较小的程度。常规干燥部分12b在预备干燥过程之后被设定为高温气氛,使得可将电极浆料200干燥为期望的状态。
干燥炉12包括导辊14和振动施予装置16。导辊14引导片状的集电体210。多个导辊14沿设置在干燥炉12内部的输送路径配置在干燥炉12中。在本实施例中,各振动施予装置16都是向相应的一个导辊14施予振动的装置,并且各自为配置在干燥炉12中的所述多个导辊14中的相应一个导辊而设置。
振动施予装置16为配置在干燥炉12中的所述多个导辊14之中的这样一部分导辊14的各个导辊(导辊14a)而设置,这部分导辊配置在预备干燥部分12a。每个振动施予装置16都例如包括振动器16a和致动振动器16a的致动器16b。
振动器16a是向相应的导辊14施予振动的振动产生元件。振动器16a可例如为朗之万(Langevin)振动器。致动器16b是使振动器16a振动的装置。致动器16b向作为振动器16a的朗之万振动器的驱动端子施加高频电压。朗之万振动器被用作振动器16a,并且振动器16a的振荡频率可由致动器16b控制。加在振动器16a上的频率在15kHz至80kHz之间被任意调节。振动器16a能够以超声水平的频率振动。
如图3所示,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16的每个导辊14a都包括固定轴42、轴承44和转动轴46。固定轴42是沿导辊14a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轴承44(在本实施例中为向心轴承)设在固定轴42的两个轴向端部。转动轴46经由轴承44可转动地设在固定轴42的外周上。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每个导辊14a都经由固定轴42安装在干燥炉12上。此外,振动施予装置16的振动器16a安装在固定轴42上,并通过固定轴42和轴承44将振动传递给转动轴46。
干燥炉12的预备干燥部分12a被调节为具有比常规干燥部分12b低但比环境气氛高的温度的干燥气氛。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在预备干燥部分12a逐渐被干燥。此时,随着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进入干燥炉12,电极浆料200被迅速暴露于高温气氛。在未设置振动施予装置16时,在涂覆于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中发生迁移或浓度扩散。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4A至图4C所示,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沉降,并且电极浆料200中的粘合剂204移动到电极浆料200的上层。这样一来,如图4C所示,在由干燥的电极浆料200形成的涂层200a中,粘合剂204在与集电体210的边界部分减少。
相比之下,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在干燥炉12中,为配置在预备干燥部分12a的每个导辊14a都设置振动施予装置16。每个导辊14a以超声水平的频率振动,并向由导辊14a输送的集电体210施予振动。如图5A和图5B所示,被导辊14a施予了振动的集电体210将振动传递给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这样一来,振动被传递给电极浆料200中的颗粒。振动被传递给电极浆料的颗粒,并且颗粒沿任意方向移动。因此,例如,如图5A和图5B所示,能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沉降或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粘合剂204移动到电极浆料200的上层。这样一来,能防止在由干燥的电极浆料200形成的涂层200a中粘合剂204在与集电体210的边界部分减少。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向相应的导辊14a施予振动的振动施予装置16为配置在干燥炉12中的导辊14中的至少一部分导辊(导辊14a)而设置。因此,可向在干燥炉12内部被输送的集电体210施予振动。这样一来,能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沉降或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粘合剂204移动到电极浆料200的上层。
在预备干燥部分12a,只需要电极浆料200被干燥到使电极浆料200中的颗粒的移动受限制的程度即可。在随后的常规干燥部分12b,集电体210被暴露于高温气氛;但是,电极浆料200中的颗粒不会移动。这样一来,如图5B所示,在由干燥的电极浆料200形成的涂层200a中,能防止粘合剂204在与集电体210的边界部分减少,从而涂层200a难以从集电体210剥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干燥炉12中,振动施予装置16为配置在预备干燥部分12a的每个导辊14a而设置。于是,在预备干燥部分12a,能在向涂覆了电极浆料200的集电体210施予振动的同时使电极浆料200干燥。因此,在预备干燥部分12a,电极浆料200中的颗粒的移动被抑制为较小的程度。因此,即使在为预备干燥部分12a设置高温气氛时,也能防止电极活性物质202沉降或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粘合剂204移动到电极浆料200的上层。这样一来,可为干燥炉12中的预备干燥部分12a设置高温气氛,并且电极浆料200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干燥,从而可提高电极片的生产率。
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干燥炉12被分成预备干燥部分12a和常规干燥部分12b;但是,本发明的方面不限于该构型。干燥炉可总体上具有恒定的温度,或者可构造成使得温度从允许集电体210从其通过的输送路径的上游侧朝输送路径的下游侧逐渐升高。
在使用干燥装置10时,对于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能抑制干燥过程中的迁移或浓度扩散。因此,能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沉降或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粘合剂204移动到电极浆料200的上层。因此,能制造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涂层200a难以剥离的电极片。电极浆料200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电极片例如被用于图6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300。图6示出采用了电极浆料200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电极片的锂离子二次电池300的示意性构型。
例如,如图6所示,锂离子二次电池300被构造成使得卷绕电极组件310容纳在矩形的金属电池壳体300a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卷绕电极组件310包括作为片状电极的正极片311和负极片313。此外,卷绕电极组件310包括作为片状隔板的第一隔板312和第二隔板314。然后,正极片311、第一隔板312、负极片313和第二隔板314以所述的顺序被堆叠并被卷绕。
正极片311被形成为使得包含正极活性物质(对应于电极活性物质202(见图5))的电极材料311d被涂覆在作为集电体片311c的铝箔(对应于集电体210(见图1和图5))的两个表面上。负极片313被形成为使得包含负极活性物质(对应于电极活性物质202(见图5))的电极材料313d被涂覆在作为集电体片313c的铜箔(对应于集电体210(见图1和图5))的两个表面上。隔板312和314是允许离子物质从其透过的膜。在本实施例中,聚丙烯微孔膜被用作隔板312和314。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电极材料311d和313d被分别涂覆在集电体片311c和313c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分别在集电体片311c和313c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的边缘部上没有涂覆电极材料311d和313d。正极片311的在集电体片311c上涂覆了电极材料311d的部分被称为涂覆部311a。负极片313的在集电体片313c上涂覆了电极材料313d的部分被称为涂覆部313a。正极片311的在集电体片311c上没有涂覆电极材料311d的部分被称为未涂覆部311b。负极片313的在集电体片313c上没有涂覆电极材料313d的部分被称为未涂覆部313b。
图7是宽度方向上的剖视图,示出了正极片311、第一隔板312、负极片313和第二隔板314以所述的顺序堆叠的状态。正极片311的涂覆部分311a和负极片313的涂覆部分313a经由隔板312和314彼此面对。如图7和图8所示,在卷绕电极组件310的与卷绕电极组件310的卷绕方向垂直的方向(卷绕轴线方向)上的两侧,正极片311的未涂覆部311b和负极片313的未涂覆部313b从隔板312和314伸出。正极片311的未涂覆部311b形成卷绕电极组件310的正极集电部311b1。负极片313的未涂覆部313b形成卷绕电极组件310的负极集电部313b1。
如图6所示,电池壳体300a具有正极端子301和负极端子303。正极端子301电连接到卷绕电极组件310的正极集电部311b1。负极端子303电连接到卷绕电极组件310的负极集电部313b1。在电池壳体300a中充填有电解质。电解质可由包含适量的适当电解质盐(例如,锂盐,如LiPF6)的非水电解质如碳酸二乙酯、碳酸次乙酯等的混合溶剂构成。
在锂离子二次电池300中,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膨胀或收缩。在反复地充电和放电时,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反复地膨胀或收缩。由于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的膨胀和收缩,电极材料311d和313d可从各自的集电体片311c和313c剥离。
但是,当使用按照本实施例的干燥装置10时,如图5所示,粘合剂204的百分比在与集电体210的边界部分得以基本维持。因此,能提供电极材料311d和313d难以从各自的集电体片311c和313c剥离的锂离子二次电池300(见图6和图7)。
此外,在锂离子二次电池300中,电池性能根据涂覆在相应的集电体片311c和313c上的电极材料311d和313d的成分而改变。因此,为了获得期望的电池性能,必需适当地调配电极材料311d和313d的成分。如图5A和图5B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干燥装置10能够在基本维持电极浆料200被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状态的同时使电极浆料200干燥。因此,在干燥过程中,粘合剂204在一侧的聚集或电极活性物质202在一侧的聚集被缓解。此外,供给到模具236(见图2)的电极浆料200的成分比率应当被适当地调配。这样,可容易地控制电极浆料200的成分。
这样,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施例的干燥装置10包括用于向配置在干燥炉12中的相应导辊14a施予振动的振动施予装置16。因此,如图5A和图5B所示,能在基本维持电极浆料200被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状态的同时使电极浆料200干燥,从而可在集电体210和电极浆料200之间的边界部分维持粘合剂204的百分比。这样一来,能提供电极材料311d和313d难以从各自的集电体片311c和313c剥离的锂离子二次电池300(见图6和图7)。
电极材料311d和313d难以从各自的集电体片311c和313c剥离,因而上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300适于作为反复地充电和放电并且需要高耐久性的车辆二次电池。多个锂离子二次电池300被组合而构成电池组1000,并且电池组1000被安装为图9所示的车辆2000的电源。本发明的各方面有助于车辆电池的性能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的延长。车辆2000的具体示例可以是装备有电动机的汽车,例如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电池组1000可作为电源(二次电池)被应用于这些车辆。
上面对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装置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的方面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干燥装置10期望地包括:干燥炉12;配置在干燥炉12中并输送片状的集电体210的多个导辊14;和为配置在干燥炉12中的所述多个导辊14中的至少一部分导辊(导辊14a)而设置并向导辊14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导辊14a)施予振动的振动施予装置16。在这种情况下,干燥炉、导辊和振动施予装置的具体构型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所示,振动施予装置16为配置在干燥炉12中的所述多个导辊14之中设在预备干燥部分12a的每个导辊14a而设置。这样,在干燥炉12中,振动施予装置16可为设在供片状的集电体210被干燥的区域内的前半区域中的每个导辊14a而设置。此外,干燥装置不限于上述构型,振动施予装置16可为设在干燥炉12中的所有导辊14中的每一个而设置。这样,例如,振动施予装置16可为设在常规干燥部分12b的每个导辊14而设置。此外,干燥装置不限于振动施予装置16为设在预备干燥部分12a的所有导辊14a中的每一个而设置的构型;作为替代,振动施予装置16也可为设在预备干燥部分12a的一部分导辊14a中的每一个而设置。
此外,由振动施予装置16向相应的导辊14a施予的振动可以是能抑制涂覆于在干燥炉12内部被输送的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或粘合剂204的移动的振动。频率和振幅可被适当地设定为获得上述有利效果。例如,振动施予装置16期望地向相应的导辊14a施予具有15kHz以上、更期望地20kHz以上的频率的振动。振动可适当地抑制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或粘合剂204的移动。此外,当向导辊14a施予具有超声水平的频率(例如,15kHz以上,更期望地20kHz以上)的振动时,振动带来的声音可被抑制为较小的程度。
此外,被施予给导辊14a的振动的频率的上限期望地被设定为能够抑制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或粘合剂204的移动。例如,所施予的振动的频率的上限可以为80kHz以下,或者可以为50kHz以下。此外,被施予给导辊14a的振动的频率根据涂覆在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200被期望地设定为适当的频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辊14沿干燥炉12中的集电体210的输送路径配置,并且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16的导辊14a期望地以适当的间隔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集电体210的输送速度、被施予给导辊14a的频率等,导辊14a期望地以适当的间隔配置。应注意,可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沉降或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粘合剂204移动到电极浆料200的上层的振动被期望地施予给集电体210。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每次振动集电体210前进的距离期望地被适当地调节。
对于上述调节,在集电体210的输送速度为V(m/s)、被施予给导辊14a的频率为f(Hz)的情况下,当导辊14a的间隔x(m)被设定为x=(V/f)时,向被输送的集电体210施予每米一次的振动。例如,按照发明人通过各种研究获得的发现,当集电体210被输送、同时适当的张力被施予给集电体210时,导辊14a的间隔x(m)可例如被设定为0.001(V/f)≤x≤5(V/f)(更期望地,0.01(V/f)≤x≤2(V/f))。上述设定可例如通过调节集电体210的输送速度V、被施予给导辊14a的频率f和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16的导辊14a的间隔x来进行。这样一来,可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电极活性物质202沉降或防止电极浆料200中的粘合剂204移动到电极浆料200的上层的振动可被施予给集电体210。可与电极浆料200的种类无关地大概获得上述有利效果。
这里,在x低于或等于2(V/f)的情况下,可向被输送的集电体210施予至少每2米一次的振动。这样一来,能防止每次振动集电体210前进的距离的过度增大。此外,当x高于0.01(V/f)时,集电体210前进的距离可为每次振动1cm以上。这样一来,能防止每次振动集电体210前进的距离的过度减小。应注意,适当的振动被期望地施予给被输送的集电体210,并且集电体210的输送速度V、被施予给导辊14a的频率f和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16的导辊14a的间隔x可被调节为落在0.01(V/f)≤x≤2(V/f)的范围之外。
例如,当被输送的集电体210的输送速度增大时,被施予给导辊14a的频率期望地增大,或者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16的导辊14a的间隔期望地减小。此外,可设置响应于被输送的集电体210的输送速度而调节被施予给导辊14a的频率的控制器(未示出)。
此外,电极浆料200中所包含的颗粒材料和用于集电体210的材料不限于上面的实施例。电极浆料200例如期望地包含各种类型的电极活性物质202、粘合剂204(粘合材料)、导电材料等。此外,例如,用于电池的集电体电极的各种材料都可用于集电体210。
此外,如图3所示,作为可应用于干燥装置10的导辊14a,示出了其中转动轴46经由轴承44装配在固定轴42上并且振动器16a安装在固定轴42上的、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的导辊14;但是,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的导辊14a的构型不限于上面的实施例。
此外,干燥装置10可应用于其中在片状的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的涂层的电极片的制造方法。也就是说,如图2所示,用于其中在片状的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的涂层的电极片的制造方法可包括:将包含电极活性物质202的电极浆料200涂覆在片状的集电体210上的电极浆料涂覆过程(s1);和在向在电极浆料涂覆过程(s1)中涂覆了电极浆料200的集电体210施予振动的同时使电极浆料200干燥的干燥过程(s2)。用于电极片的制造方法也可用于制造正极和负极中任一者的电极片。

Claims (13)

1.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燥炉;
多个导辊,所述多个导辊配置在所述干燥炉中并输送片状的集电体;和
振动施予装置,所述振动施予装置为配置在所述干燥炉中的所述多个导辊中的至少一部分导辊而设置,并向所述多个导辊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施予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向所述多个导辊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施予的振动是超声振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施予装置向所述多个导辊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施予15kHz以上的振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施予装置向所述多个导辊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施予20kHz以上的振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施予装置向所述多个导辊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施予80kHz以下的振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施予装置向所述多个导辊中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导辊施予50kHz以下的振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施予装置为所述多个导辊中的这样一部分导辊而设置,这部分导辊设置在供所述片状的集电体在所述干燥炉中干燥的区域内的前半区域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干燥炉中的所述前半区域被设定在比供所述片状的集电体在所述干燥炉中干燥的所述区域内的后半区域低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干燥装置,其中,所述振动施予装置包括振动器,每个导辊都具有固定轴和经由轴承装配在所述固定轴上的转动轴,并且所述振动器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
10.一种配备有振动施予装置的导辊,包括固定轴和经由轴承装配在所述固定轴上的转动轴,其中在所述固定轴上安装有振动器。
11.一种用于电极片的制造方法,在所述电极片中在片状的集电体上形成有包含电极活性物质的涂层,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将包含所述电极活性物质的电极浆料涂覆在所述片状的集电体上的电极浆料涂覆步骤;和
在向在所述电极浆料涂覆步骤中涂覆了所述电极浆料的所述集电体施予振动的同时使所述电极浆料干燥的干燥步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极片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干燥步骤包括具有不同的干燥温度的第一步骤和第二步骤,并且
所述第一步骤的干燥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步骤的干燥温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用于电极片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干燥步骤中向所述集电体施予的振动是超声振动。
CN2010800576069A 2009-12-18 2010-12-06 干燥装置 Pending CN1026673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8254/2009 2009-12-18
JP2009288254A JP5105206B2 (ja) 2009-12-18 2009-12-18 乾燥装置
PCT/IB2010/003108 WO2011073754A1 (en) 2009-12-18 2010-12-06 Dry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67384A true CN102667384A (zh) 2012-09-12

Family

ID=43763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76069A Pending CN102667384A (zh) 2009-12-18 2010-12-06 干燥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51734A1 (zh)
JP (1) JP5105206B2 (zh)
CN (1) CN102667384A (zh)
WO (1) WO201107375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538A (zh) * 2012-10-19 2014-05-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二次电池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电极制造装置
WO2014083950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328012A (zh) * 2022-07-28 2022-11-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涂装烘干炉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5340A (zh) * 2011-10-31 2014-09-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49407A (ja) * 2012-01-18 2013-08-01 Hitachi Ltd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723746B2 (ja) * 2011-10-31 2015-05-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947828B1 (ko) * 2012-05-16 2019-02-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건조 장치
JP6033131B2 (ja) * 2013-03-13 2016-11-3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電極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電極板の製造装置
JP6142802B2 (ja) * 2014-01-10 2017-06-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層の製造装置
JP6380093B2 (ja) * 2014-12-26 2018-08-2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極の製造装置
JP6487729B2 (ja) * 2015-03-11 2019-03-20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材処理装置、塗膜形成システム、基材処理方法及び塗膜形成方法
CN106679378B (zh) * 2016-11-08 2019-04-26 江苏茂腾针织有限公司 一种纺织用摆动快速烘干装置
CN115468402B (zh) * 2022-08-31 2024-05-14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干燥设备和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07402A (fr) * 1956-08-31 1960-02-16 Nouveau dispositif vibrateur à effets multiples pour traitement de produits fibreux, ou plastiques en bandes
US3668785A (en) * 1969-08-18 1972-06-13 Dominian Eng Works Ltd Integrated drying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US3965581A (en) * 1972-06-16 1976-06-29 Candor James T Liquid remo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045947A (en) * 1995-11-11 2000-04-0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Electrode plate for secondary battery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384911A (zh) * 1999-09-30 2002-12-11 赛泰克有限公司 冷却液体混合物并使其发生状态变化的方法和系统
CN2926955Y (zh) * 2006-06-06 2007-07-25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可分段控温的带式真空干燥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901281A (en) * 1969-11-07 1972-05-30 Dominion Engineering Works Sonic drying of webs on rolls
JPH02148416A (ja) * 1988-11-29 1990-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4885841A (en) * 1989-02-21 1989-12-12 Micron Technology, Inc. Vibrational method of aligning the leads of surface-mount electronic components with the mounting pads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during the molten solder mounting process
JP3441765B2 (ja) * 1993-07-05 2003-09-02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層の形成方法
JPH08280271A (ja) * 1995-04-12 1996-10-29 Star Noki Kk フィルム回収機
JP3046790B2 (ja) * 1997-11-11 2000-05-29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コーティング基材の乾燥装置および乾燥方法
RU2003114428A (ru) * 2000-10-17 2004-11-10 Штарлингер Унд Ко. Гезелльшафт М.Б.Х. (At)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ушки пластиковых лент
JP2003109598A (ja) 2001-09-28 2003-04-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池用電極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30184630A1 (en) * 2002-03-29 2003-10-02 Elgee Steven B. Drying station
JP4055671B2 (ja) 2003-07-31 2008-03-0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電池
JP2005163223A (ja) * 2003-12-03 2005-06-23 Toray Ind Inc 強化繊維束の開繊方法および開繊装置
JP4715125B2 (ja) 2004-08-11 2011-07-0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電極用スラリー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電極の製造方法
US7506940B2 (en) * 2005-09-02 2009-03-24 Hendrickson Usa, L.L.C. Axle spindle and wheel end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207402A (fr) * 1956-08-31 1960-02-16 Nouveau dispositif vibrateur à effets multiples pour traitement de produits fibreux, ou plastiques en bandes
US3668785A (en) * 1969-08-18 1972-06-13 Dominian Eng Works Ltd Integrated drying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US3965581A (en) * 1972-06-16 1976-06-29 Candor James T Liquid remo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045947A (en) * 1995-11-11 2000-04-0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Electrode plate for secondary battery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384911A (zh) * 1999-09-30 2002-12-11 赛泰克有限公司 冷却液体混合物并使其发生状态变化的方法和系统
CN2926955Y (zh) * 2006-06-06 2007-07-25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可分段控温的带式真空干燥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9538A (zh) * 2012-10-19 2014-05-07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二次电池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电极制造装置
WO2014083950A1 (ja) * 2012-11-29 2014-06-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328012A (zh) * 2022-07-28 2022-11-1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涂装烘干炉的控制系统、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73754A1 (en) 2011-06-23
US20120251734A1 (en) 2012-10-04
JP2011129435A (ja) 2011-06-30
JP5105206B2 (ja) 201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7384A (zh) 干燥装置
US9564622B2 (en) Battery separators with variable porosity
US8927068B2 (en) Methods to fabricate variations in porosity of lithium ion battery electrode films
US20120219841A1 (en) Lithium ion cell design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428925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202259533U (zh) 锂离子电池的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2303007A (zh) 锂离子电池极片的涂布方法锂离子电池极片锂离子电池
CN211907608U (zh) 锂离子电池结构
KR101725904B1 (ko) 복합형 건조 오븐을 포함하고 있는 전극 건조 장치
KR102044692B1 (ko) 전극 보호층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
CN111430675A (zh) 锂金属负极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EP3525268B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108292737B (zh) 具有细孔的二次电池用电极
KR20140029808A (ko) 전극 조립체의 권취 장치
US11539044B2 (en) Secondary battery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electrode assembly
KR20170103049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40029799A (ko) 분리막의 제조공정 및 그 제조장치, 상기 분리막을 포함하는 전기화학소자
CN102299341A (zh) 表面凹凸处理金属箔锂离子电池用极板及其制造方法
KR101953804B1 (ko) 리튬이차전지 음극 제조 시스템
KR102254323B1 (ko) 집전체로부터의 거리에 따라 상이한 입경의 전극 활물질 입자를 포함하는 전극을 제조하는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극 제조 방법
CN113631279B (zh) 具有通气孔的缝模涂布设备
CN108028351A (zh) 包括电极混合物层形成模具的二次电池电极制造装置
CN202067861U (zh) 表面凹凸处理金属箔锂离子电池用极板
CN108461702B (zh) 电极体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US20200303741A1 (en) Isotropic self-assembly of graphite particles for li-ion an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