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0042A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0042A
CN102640042A CN2010800546190A CN201080054619A CN102640042A CN 102640042 A CN102640042 A CN 102640042A CN 2010800546190 A CN2010800546190 A CN 2010800546190A CN 201080054619 A CN201080054619 A CN 201080054619A CN 102640042 A CN102640042 A CN 1026400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xiliary capacitor
distribution
circuit
trunk distribution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5461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0042B (zh
Inventor
吉田昌弘
小笠原功
堀内智
山田崇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640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00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0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00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4Drivers integrated on the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13Storage capaci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pixel electro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Abstract

在本液晶显示装置中,现有的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的宽度形成得细,而且新设置有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并将其配置于最靠近基板的外缘部的位置。由此,能够不增加整体的边框区域,并且能够使移位寄存器远离基板的外缘部,因此使密封件不覆盖于移位寄存器上。进而,减少在向移位寄存器供给信号的配线区域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体来说,涉及构成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有下述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即多根栅极总线(扫描信号线)和多根源极总线(视频信号线)配置为格子状,分别与这些多根栅极总线和多根源极总线的交叉点对应的多个像素形成部配置为矩阵状。各像素形成部包括:栅极端子与通过对应的交叉点的栅极总线连接并且源极端子与通过该交叉点的源极总线连接的作为开关元件的TFT(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和用于保持像素值的像素电容等。在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中,还设置有:驱动上述多根栅极总线的栅极驱动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驱动上述多根源极总线的源极驱动器(视频信号线驱动电路)。
虽然表示像素值的视频信号通过源极总线传送,但是各源极总线不能够在一个时间(同时)传送多行的量的表示像素值的视频信号。因此,对配置为上述矩阵状的像素形成部内的像素电容进行视频信号的写入,被逐行依次进行。因此,以多根栅极总线在各规定期间依次被选择的方式,栅极驱动器包括包含多级的移位寄存器。该移位寄存器电路(形成上述TFT)整体地形成于基板上,这样的结构称为栅极驱动器单片。
在该栅极驱动器单片型的显示面板中,移位寄存器的动作所需的时钟信号,从配置于面板的外缘部的驱动电路用信号供给配线供给至移位寄存器的各级。时钟信号必须供给至通常包括移位寄存器的多个TFT,因此从配置有驱动电路用信号供给配线的区域至配置有像素形成部的区域为止,需要移位寄存器用的布局区域。这是移位寄存器用的布局面积变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包括基于多个时钟信号进行动作的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的显示装置中,移位寄存器用的布局面积变大。
此外,在一般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相对像素电极电容耦合,形成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线以沿与栅极总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而且,用于对这些辅助电容线供给共用的电位的辅助电容主干配线设置于边框区域。在该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共用连接有多个辅助电容线,因此(辅助电容线)通常设置于栅极驱动器与显示区域之间的边框区域的情况多。
关于这一点,在日本特开2007-10900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结构:辅助电容线经由与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相当的共有配线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电源信号线连接。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0-48663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结构:第一辅助电容线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电源电压配线连接,第二辅助电容线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接地电压配线连接。通过该结构,实现了辅助电容的低电阻化和驱动电路的稳定动作。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09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486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边框区域虽然被液晶面板的密封件罩住(覆盖),但却没有全部被覆盖,在设置有具有大的布局面积的移位寄存器的情况下,移位寄存器的一部分被覆盖,其剩余部分未被覆盖的情况多。在该情况下,如果密封件的宽度参差不齐,则被密封件覆盖的范围,按每个构成移位寄存器的各级(与各扫描信号线连接)的双稳态电路不同,因此被密封于未被密封件覆盖的(其内侧的)范围内的液晶所覆盖的范围也参差不齐。其结果,导致要影响各电路的电容值不同,在各电路分别的输出信号参差不齐,因此存在在像素中产生亮度差或发生闪烁的情况。
此外,在从液晶面板的端部至移位寄存器之间的区域,需要设置对移位寄存器的各电路供给时钟信号等的主干配线和分支配线。在此处,在主干配线与分支配线的连接处使用构成像素电极的ITO(铟锡氧化物)等的情况下,成为在作为连接点的接触孔上露出ITO的结构。由于混入密封件的间隔物(例如纤维状玻璃等)与该ITO接触,因此发生部分的断裂和切断等,其结果,存在发生连接点的高电阻化或切断等的情况。
因此,优选移位寄存器的各电路完全未被密封件覆盖,或者优选上述接触孔完全未被密封件覆盖,或被覆盖的接触孔的数量尽可能少。
在该方面,根据在形成配线和电路的区域以外设置密封件用的(要涂敷的)区域的结构,能够完全解决上述问题点。但是,在这样的结构中,边框区域增加,其结果,不能够实现液晶面板的窄边框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供给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实现不增加边框区域,并且密封件不覆盖在移位寄存器上,进而减少在向移位寄存器供给信号的配线区域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是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矩阵状地配置有形成要显示的图像的多个像素形成部的第一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和被规定的密封件密封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
上述第一基板包含:
用于传送表示上述要显示的图像的信号的多个视频信号线;
与上述多个视频信号线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
以沿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辅助电容线;
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其以沿上述多个辅助电容线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且与上述多个辅助电容线电连接;和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包括有选择地对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进行驱动的电路组,其中,
上述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含主干配线,上述主干配线配置于夹着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与上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的上述第一基板的端部与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含:
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其配置于排列有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的显示区域与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
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其配置于夹着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与上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的上述第一基板的端部与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上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在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以沿上述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且传送用于对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
上述密封件配置于从上述第一基板的端部附近至上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上的规定位置之间。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上述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经由接触孔与上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连接,且连接上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与上述电路组,
上述密封件配置于从上述第一基板的端部附近至上述接触孔中的一部分上的上述规定位置之间。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接触孔,通过与设置于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极相同的材料,连接上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与上述多个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至第五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宽度大于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宽度。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括与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相同的材料。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之间,还包括连接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
上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分别通过上述电路组之中的沿上述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电路中的任一个电路,且沿上述排列方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
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配置成通过上述电路组之中的沿上述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电路中的全部电路。
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其在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之间,连接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
电路间配线,其连接上述电路组中的沿上述排列方向配置的不同的两个电路,其中,
上述电路间配线形成为上述电路间配线的宽度在该电路间配线与上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交叉点附近变小。
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形成为上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宽度在该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与上述电路间配线的交叉点附近变小。
以其与上述电路间配线的交叉点附近的宽度变小的方式形成。
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端部辅助电容配线,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配置于上述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周围,且位于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一端与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一端之间、和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另一端之间中的任一个,上述端部辅助电容配线与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连接。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包含:
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一端有选择地驱动的第一电路组;和
从上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另一端有选择地驱动的第二电路组,
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分别配置于排列有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的显示区域与上述第一电路组和上述第二电路组中的任一电路组之间,
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分别配置于上述第一基板的端部与上述第一电路组或上述第二电路组之间,上述第一基板的端部配置于夹着该第一电路组和该第二电路组中的任一电路组与上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
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上述一端一侧或另一端一侧的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之间,还包括连接该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该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
上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分别通过上述电路组中的沿上述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电路中的任一个电路,并且,配置于上述一端一侧的排列方向的位置与配置于上述另一端一侧的排列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
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端部辅助电容配线,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配置于在上述一端一侧配置的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一端与在上述另一端一侧配置的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一端之间、和在上述一端一侧配置的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另一端与在上述另一端一侧配置的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另一端之间中的至少一个,且与配置于上述一端一侧和上述另一端一侧的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连接。
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具有多个开口部。
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
上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包括多个配线,
配置有上述密封件的上述多个配线中的宽度最大的配线具有多个开口部。
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辅助电容线包括以成为不同的电位的方式被驱动的多种辅助电容线,
上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括与上述种类对应的多种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
上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括与上述种类对应的多种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将辅助电容主干配线配置于第一基板的端部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能够不增加边框区域,并且能够从第一基板的端部隔开距离,而使密封件不覆盖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上,进而能够减小对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信号的配线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另外,能够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与基板的端部之间配置(由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形成的)大的电容,因此能够保护电路不受从基板外部施加的静电放电的影响。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通过除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之外还设置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并将该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配置于第一基板的端部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能够细地形成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因此不会增加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负荷,也不会增加边框区域,并且能够从第一基板的端部隔开距离,而使密封件不覆盖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上,进而能够减小对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信号的配线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另外,能够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与基板的端部之间配置(由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形成的)大的电容,因此能够保护电路不受从基板外部施加的静电放电的影响。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还包括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密封件配置于从第一基板的端部附近至该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上的规定位置之间,因此使密封件不覆盖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上,进而能够减小对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信号的配线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密封件配置于至接触孔中的一部分上的规定位置之间,因此降低在除此之外的接触孔中的部分断裂或切断或者电流泄漏等产生的可能性,能够不因电容的参差不齐而使来自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典型而言,各级的)输出信号参差不齐。另外,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配置于基板的端部附近,因此能够将接触孔配置于从基板的端部隔开大的距离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或降低由湿度引起的配线的腐蚀。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接触孔配线通过与像素电极相同的材料连接,因此能够不增加在制造基板时使用的光掩模的张数。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宽度比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宽度大,因此能够从第一基板的端部隔开距离,其结果,使密封件不覆盖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上,进而能够减小对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信号的配线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由与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不需要连接例如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时的接触孔等的连接点,不需要考虑与连接相关的部分断裂或切断等。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分别通过电路组中的沿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电路之间的任一个电路,且按排列方向以基本相等的间隔配置,因此能够降低由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通过寄生电容的电位变动的)影响产生的电路组的输出信号的参差不齐。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配置为通过电路组中的沿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电路中的全部,因此能够消除或大大降低由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影响产生的电路组的输出信号的参差不齐。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电路间配线中的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交叉点附近的宽度形成得小,因此能够减小电路间配线的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耦合电容,能够降低由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影响产生的电路组的输出信号的参差不齐。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也形成为与电路间配线的交叉点附近的宽度形成得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电路间配线的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耦合电容,能够进一步降低由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影响产生的电路组的输出信号的参差不齐。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据端部辅助电容配线,能够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与基板的端部之间(由包含端部辅助电容配线的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形成)配置非常大的电容,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电路不受从基板外部施加的静电放电的影响。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通过第一和第二电路组,能够从一个扫描信号线的两端进行驱动,因此能够消除或降低信号的波形变钝。进而,能够减小包括各电路组的多个电路元件(典型的是TFT)的大小,因此使密封件不覆盖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上,进而能够减小对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信号的配线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
另外,即使在从一个扫描信号线的单侧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也能够分为由第一电路组驱动的扫描信号线的组和由第二电路组驱动的扫描信号线的组,由此能够减小双稳态电路的沿其排列方向的大小,因此使密封件不覆盖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上,进而能够减小对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信号的配线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配置于一端一侧的排列方向的位置与配置于另一端一侧的排列方向的位置不同,因此与特定的操作信号线连接的电路受到较强影响,由此能够避免或降低来自与该扫描信号线连接的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来自不受到影响的电路的输出信号参差不齐。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通过连接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至少一端的彼此的端部辅助电容配线,能够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与基板的端部之间(由包含端部辅助电容配线的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形成)配置非常大的电容,因此能够可靠地保护电路不受从基板外部施加的静电放电的影响。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具有多个开口部,因此在使用例如光硬化型的密封件的情况下,能够通过透过开口部的光使该密封件可靠地硬化,能够容易通过该开口部检查不透明配线上的密封件的密封状态。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七方面,配置有密封件的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的宽度最大的配线具有多个开口部,因此能够使光硬化型的密封件可靠硬化,能够容易检查配线上的密封件的密封状态。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第十八方面,通过将多个辅助电容线、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分为多种而进行构成,典型而言,能够使得由构成一个像素形成部的多个子像素形成部保持着的电位变得不同,因此能够扩大液晶面板的视野角。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包含的栅极驱动器的布局图。
图2是表示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像素形成部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及电路间配线的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和电路间配线的形状例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接触孔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在假设没有新设置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情况下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两个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像素形成部的等效电路的图。
图15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1整体结构和动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电源100、DC/DC转换器110、显示控制电路200、源极驱动器(视频信号线驱动电路)300、栅极驱动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400、共用电极驱动电路500和显示部600。此外,典型而言,栅极驱动器400和显示部600形成于相同基板上,即单片地形成。
在显示部600包含:多根(j根)源极总线(视频信号线)SL1~SLj;多根(i根)栅极总线(扫描信号线)GL1~GLi;分别与这些源极总线SL1~SLj和栅极总线GL1~GLi的交叉点对应地设置的多个(i×j个)像素形成部。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600中的像素形成部P(n,m)的等效电路。如该图2所示,各像素形成部P(n,m)包括:栅极端子与栅极总线GLn连接并且源极端子与通过该交叉点的源极总线SLm连接的作为开关元件的TFT10;与该TFT10的漏极端子连接的像素电极Epix;共用地设置于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P(i,j)的共用电极Ecom;和共用地设置于上述多个像素形成部P(i,j)且被夹持于像素电极Epix与共用电极Ecom之间的作为电光学元件的液晶层。
该液晶层被密封于形成有像素电极Epix的基板(下面,称为“TFT基板”)与形成有(彩色滤光器等和)共用电极Ecom的基板(下面,称为“对置基板”)之间。具体而言,液晶层通过配置于TFT基板(和对置基板)的边框区域的密封件被密封于密封件内侧(显示部600侧)。此外,共用电极Ecom不必一定形成于对置基板,例如,在利用有相对于基板表面为水平方向的电场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也可以设置于TFT基板侧。
在各像素形成部P(n,m)中,通过像素电极Epix和夹着液晶层与其相对的共用电极Ecom,形成液晶电容(也称为“像素电容”)Clc。在各像素电极Epix,以夹着其的方式配置有2根源极总线SLm、SLm+1,源极总线SLm经由TFT10与该像素电极Epix连接。另外,与各栅极总线GLn平行地配置有辅助电容线CsLn,在各像素形成部P(n,m)中,在像素电极Epix与辅助电容线CsLn之间形成有辅助电容Ccs。此外,在此处,栅极总线GL1~GLi和辅助电容线CsL1~CsLi由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显示区域的外侧与辅助电容线CsL1~CsLi共用连接的配线,由与源极总线SL1~SLi相同的材料形成。
电源100向DC/DC转换器110、显示控制电路200和共用电极驱动电路500供给规定的电源电压。DC/DC转换器110,从电源电压生成用于使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动作的规定的直流电压,并将其供给至源极驱动器300和栅极驱动器400。共用电极驱动电路500向共用电极Ecom和辅助电容线CsL1~CsLi供给规定的电位Vcom。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向辅助电容线CsL1~CsLi(通过例如辅助电容线驱动电路)供给与规定的电位Vcom不同的电位。
显示控制电路200接收从外部传送来的图像信号DAT以及水平同步信号和垂直同步信号等的定时信号组TG,输出数字视频信号DV、用于控制显示部600中的图像显示的源极起始脉冲信号SSP、源极时钟信号SCK、锁存信号LS、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和栅极时钟信号GCK。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栅极时钟信号GCK由4相时钟信号CK1~4构成。
源极驱动器300接收从显示控制电路200输出的数字视频信号DV、源极起始脉冲信号SSP、源极时钟信号SCK和锁存信号LS,向各源极总线SL1~SLj施加驱动用视频信号S(1)~S(j)。
栅极驱动器400,根据从显示控制电路200输出的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以1垂直扫描期间为周期地重复向各栅极总线GL1~GLi施加有效的扫描信号Gout(1)~Gout(i)。此外,对于该栅极驱动器400后面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向各源极总线SL1~SLj施加驱动用视频信号S(1)~S(j),向各栅极总线GL1~GLi施加扫描信号Gout(1)~Gout(i),由此,在显示部600显示基于从外部送来的图像信号DAT的图像。
<1.2栅极驱动器和配线的布局结构>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400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栅极驱动器400包括多级移位寄存器410。在显示部600形成有i行×j列的像素矩阵,以与这些像素矩阵的各行1对1地对应的方式设置有移位寄存器410的各级。此外,移位寄存器410的各级为双稳态电路,该双稳态电路在各时刻为两个状态(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并输出表示该状态的信号(下面,称为“状态信号”)。这样,该移位寄存器410包括i个双稳态电路。另外,该双稳态电路的电路结构是众所周知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
图4是表示栅极驱动器400内的移位寄存器410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如上所述,该移位寄存器410包括i个双稳态电路。在各双稳态电路设置有:用于接收4相的栅极时钟信号CK1~CK4中的任一个的输入端子;用于接收清除信号的输入端子;用于接收低电位的直流电压VSS的输入端子;和用于输出扫描信号Gout(1)~Gout(i)的输出端子。
此外,在各双稳态电路设置有用于从该级的前一级向该级的后一级(以跳一级的方式)依次传送栅极起始脉冲信号GSP和复位信号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端子。此外,这些信号也可以以跳2级以上的方式传送。用于连接设置于上述不同的级的双稳态电路的输入输出端子,通过电路间配线411、412连接。而且,如图10所示,还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的双稳态电路的电路间配线。
在图4中,在形成有包括i个双稳态电路的移位寄存器410的区域的右方,形成有从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端子接收扫描信号Gout(1)~Gout(i)的栅极总线GL1~GLi,并且与其平行地形成有各辅助电容线CsL1~CsLi,进而设置有用于电连接全部的辅助电容线CsL1~CsLi的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另外,参照图1和图2,如上所述,栅极总线GL1~GLi和辅助电容线CsL1~CsLi配置于显示部600内。
在此处,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由于使辅助电容线CsL1~CsLi为同电位,因此为了降低电阻值而优选具有大的宽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辅助电容线CsL1~CsLi为同电位,只在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不具有使电阻值成为足够低的大的宽度。
其次,在形成有移位寄存器410的区域的左方,设置有:分别沿双稳态电路的排列方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和包括多个主干配线的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该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自图的左侧起依次包括低电位的直流电压VSS用的主干配线、4相的栅极时钟信号CK1~CK4用的四个主干配线和清除信号用的四个主干配线。此外,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由与源极总线SL1~SLi相同的材料形成。这些主干配线以移位寄存器410为基准,配置于显示部600的相反侧的区域。
此外,在此处,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具有比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大的宽度,且与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电连接,由此,具有使其电阻值充分降低的大的宽度,而能够使辅助电容线CsL1~CsLi为同电位。此外,为了连接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共用电极,本实施方式中还设置有未图示的众所周知的连接点(称为共用转接电极),使辅助电容线的电位与共用电极的电位成为相同。该共用转接电极可以配置于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上,也可以设置于基板的角部附近与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电连接。
而且,如图4所示,为了从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向移位寄存器410的各双稳态电路供给信号,而设置有(向图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421。这些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421分别将直流电压VSS用和清除信号用的主干配线与全部的双稳态电路所对应的输入端子连接,并且将4相栅极时钟信号CK1~CK4用的主干配线中的任一个与各双稳态电路所对应的输入端子连接。这些分支配线与主干配线经由接触孔CT连接。
另外,在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与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他们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该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如图4所示,并不是设置于各双稳态电路之间,而是夹着3个双稳态电路等间隔设置。不过,由于在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与各双稳态电路和连接双稳态电路的电路间配线411、412(和其他的电路间配线)之间产生寄生电容,因此有可能因该寄生电容的有无而在来自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信号中产生参差不齐。因此,为了减少该寄生电容,优选将配线形成为图5或图6所示的形状。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和电路间配线的形状例的平面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和电路间配线的形状例的平面图。
如图5所示,通过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的下方(或上方)的、电路间配线411、412的交叉部分附近的宽度形成得窄。由此,能够减小在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
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的下方(或上方)的、电路间配线411、412的交叉部分附近的宽度形成得窄,并且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中的对应的交叉部分附近的宽度也形成得窄。由此,与图5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不过,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由于没有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的宽度形成得窄的部分,因此在不降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的电阻值的方面上是优选的。
此外,图4所示的电路间配线411、412以外的其他电路间配线,即使在不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交叉的情况下,与交叉部分对应的位置的宽度形成得窄。这是因为使该其他电路间配线的电阻值在相邻的双稳态电路间相等,但是不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交叉的上述其他电路间配线,与电路间配线411、412同样地,也可以为不设置使宽度变窄的部分的结构。另外,也可以窄地形成图4所示的不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交叉的电路间配线411、412中的与交叉部分对应的位置的宽度。
另外,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440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作为与辅助电容线CsL1~CsLi相同的配线形成,这些配线由与栅极总线GL1~GLi相同的材料形成。因此,上述主干配线与分支配线没有必要使用接触孔CT连接。另外,栅极总线GL1~GLi,与通过与源极总线SL1~SLj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端子,在显示部的外侧连接,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由与源极总线SL1~SLj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此处,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在由与栅极总线GL1~GLi相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当第一和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440和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由与源极总线SL1~SLj相同的材料形成时,上述主干配线与分支配线没必要使用接触孔CT连接。下面,参照图7说明用于连接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与分支配线的接触孔CT的结构。
图7是表示接触孔的结构的截面图。在图7中表示有:作为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的源极部件40;作为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421的栅极部件41;层间绝缘膜45;为了使源极部件40与栅极部件41电连接而设置在接触孔CT上的像素电极部件46。
在此处,层间绝缘膜45包括有机膜、无机膜或他们的叠层膜,由于与周知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另外,像素电极部件46,通过与上述的像素形成部中的像素电极相同的材料(ITO等),在相同的制造工序中形成。此外,由于这样的配线形成工序和使用了接触孔的配线连接工序是周知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但是简单而言,通过周知的制造工序将源极部件40、栅极部件41和层间绝缘膜45形成于玻璃基板上后,以使栅极部件41露出的方式使接触孔开口。以与该露出了的栅极部件41接触的方式,在接触孔上形成作为像素电极部件46的ITO膜。通过该ITO膜连接源极部件40与栅极部件41。
另外,在使用了接触孔的配线连接工序中能够采用多种周知的结构,例如,使以使栅极部件41露出的方式开口的接触孔与以使源极部件40露出的方式开口的接触孔相邻地形成,通过共用的像素电极部件46将他们连接,由此,也可以为源极部件40与栅极部件41连接的结构等。
在此处,如图7所示(此外,即使为上述周知的结构),像素电极部件在接触孔CT上露出,因此存在密封件对该包括ITO的像素电极部件造成损害的情况。即,如上所述,为了在密封件夹持单元间隙,存在混入间隔物(例如纤维状玻璃等)等的情况,由于该间隔物与像素电极部件接触,会出现部分的断裂或切断等情况。其结果,存在出现连接点的高电阻化或切断等的情况。此外,这样的断裂或切断,即使在像素电极部件中使用IZO(氧化铟锌)等周知的材料也同样会发生。
此外,已知有:为了电连接形成于对置基板的共用电极Ecom与TFT基板的对应配线(例如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等),而在密封件中混入(将金或银等涂覆于弹性体的)周知的导电性粒子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存在从隔着混入了的导电性粒子在接触孔上露出的像素电极部件产生电流泄漏的情况。
因此,优选图4所示的各接触孔尽量不被密封件覆盖。在图4中,将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表示为Asm,将不被密封件覆盖而液晶被密封的区域表示为Alc。参照该图4可知,在设置于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的多个接触孔CT中的、形成于图的右侧的两个主干配线处的接触孔CT上,不被密封件覆盖。因此,这些接触孔不存在产生部分的断裂或切断、或产生电流泄漏等的情况,能够抑制整体的异常动作的发生。
另外,在构成移位寄存器的双稳态电路上,没有被密封件覆盖的部分。因此,由于被液晶覆盖的范围不存在参差不齐,因此按每个电路输出的信号不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排除或降低由上述密封件引起的影响,是因为新设置有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将其配置于最靠近基板的外缘部的位置。如果没有新设置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则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成为下述图8所示的位置。
图8是假设没有新设置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时的栅极驱动器内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如该图8所示,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Asm,覆盖移位寄存器410的各双稳态电路的一部分,该覆盖的面积在各双稳态电路中不是一定的。更加详细而言,密封件在被涂覆于TFT基板与对置基板之间后,通过热或紫外线或者这两者而硬化形成。在这时生成的密封件的延伸是不均匀,按照各种条件等,会产生数十至数百微米的偏差。因此,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Asm,在移位寄存器410的各双稳态电路上,伴随上述偏差而变得不均匀。
另外,如图8所示,设置于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的多个接触孔CT全部存在于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Asm,因此在全部的接触孔CT,具有上述的部分断裂或切断或者电流泄漏等产生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假设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存在于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Asm(设置于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的接触孔CT的数量,因此能够减少上述的部分断裂或切断或者电流泄漏等产生的可能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与图8所示的假设的结构不同,不存在构成移位寄存器410的双稳态电路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Asm,因此被液晶均匀地覆盖(即,被覆盖的范围不存在参差不齐),按每个电路输出的信号不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1.3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新设置有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并将其配置于最靠近基板的外缘部的位置,由此能够不增加边框区域,并且使密封件不覆盖于移位寄存器上,进而减少向移位寄存器供给信号的配线区域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其结果,减少在接触孔CT上述的部分断裂或切断或者电流泄漏等产生的可能性,能够消除因电容的参差不齐而使来自移位寄存器的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信号参差不齐。
另外,通过将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配置于最靠近基板的外缘部(端部)的位置,能够将接触孔CT配置于与基板的端部隔着大的距离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或降低由湿度引起的配线的腐蚀。即,在接触孔CT上露出的作为像素电极部件的ITO,容易产生由湿度引起的腐蚀,或者在栅极部件或源极部件使用铝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由湿度引起的腐蚀。因此,根据能够使接触孔CT远离空气中的水分易于进入的基板端部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防止或降低由湿度引起的配线的腐蚀。
而且,通过将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配置于最靠近基板的外缘部(端部)的位置,能够在移位寄存器的各双稳态电路与基板的端部之间(由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形成)配置大的电容。由此,能够保护双稳态电路不受从基板外部施加的静电放电(ESD)的影响。另外,在为断线修正用的配线或检查用的配线等的其他的配线不配置于基板端部与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之间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保护上述配线不受静电放电的影响。此外,通过使该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的电位为共用电位,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于上述静电放电的保护效果。
<2.第二实施方式>
<2.1整体结构和动作>
其次,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为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像素形成部P和栅极驱动器400的结构也分别为与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具有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和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440外,还设置有连接这些主干配线的端部彼此的端部辅助电容配线。参照图9对该特征的结构进行说明。
<2.2栅极驱动器和配线的布局结构>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400内的移位寄存器410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在图9中,除设置有与上述的图4所示的结构同样的、包括i个双稳态电路的移位寄存器410、用于电连接全部的辅助电容线CsL1~CsLi的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和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等的各种配线之外,还设置有与图4所示的结构不同的端部辅助电容配线450。
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450,如图9所示,配置于连接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的(图的上侧)一个端部与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的(图的上侧)一个端部的位置。另外,这里虽然没有图示,但是同样的端部辅助电容配线,配置于连接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的(在图的下侧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的(在图的下侧的)另一个端部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端部辅助电容配线450、未图示的端部辅助电容配线、和第一及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440,成为包围移位寄存器410的各双稳态电路的配置关系。由此,能够更有效地保护双稳态电路不受从基板外部施加的静电放电(ESD)的影响。
此外,即使是只配置端部辅助电容配线450和未图示的端部辅助电容配线中的任一配线的结构,在能够保护双稳态电路不受从设置有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的一侧的基板端部施加的静电放电的影响的方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静电保护效果。
<2.3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各效果外,通过新设置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和未图示的端部辅助电容配线),能够保护双稳态电路不受从设置有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的一侧的基板端部施加的静电放电的影响,能够提高静电保护效果。
<3.第三实施方式>
<3.1整体结构和动作>
下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为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像素形成部P和栅极驱动器400的结构也分别为与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同样地,在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与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之间,设置有连接他们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但是该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与图4所示的情况不同,设置于各双稳态电路之间。参照图10对该特征的结构进行说明。
<3.2栅极驱动器和配线的布局结构>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400内的移位寄存器410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在图10中,设置有与上述的图4所示的情况相同的、包括i个双稳态电路的移位寄存器410、用于电连接全部辅助电容线CsL1~CsLi的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和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等的各种配线,但是与图4所示的结构不同,在移位寄存器410的各双稳态电路之间分别设置有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
另外,因为在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与各双稳态电路和连接各双稳态电路的电路间配线411、412(和其他的电路间配线)之间产生寄生电容,所以为了减少该寄生电容,优选将配线形成为上述的图5或图6所示的形状。
<3.3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各效果外,通过在移位寄存器410的各双稳态电路之间分别设置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能够使由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与各双稳态电路(及其电路间配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引起的影响均匀化。由此,能够抑制来自各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参差不齐。
<4.第四实施方式>
<4.1整体结构和动作>
下面,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为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像素形成部P的结构也为与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对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栅极驱动器400包括左侧用的移位寄存器410和右侧用的移位寄存器413。
即,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400包括:设置于显示部600的(图中的)左侧的多级的移位寄存器410;和设置于显示部600的(图中的)右侧的多级的移位寄存器413。这些移位寄存器为包括i个双稳态电路的相同的结构,接收相同的时钟信号等,从相同栅极总线的不同侧(图的左侧或右侧)输出相同的扫描信号。由此,能够不必钝化扫描信号的波形地驱动栅极总线。
这样,移位寄存器410、413设置于左右侧,因此用于驱动这些部件的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第一和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440、和其他各种配线等,与图4所示的情况不同,分别设置于显示部600的左右侧。参照图12对该特征的结构进行说明。
<4.2栅极驱动器和配线的布局结构>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400内的移位寄存器410、413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在图12中,在显示部600的左侧的边框区域形成有与上述的图4所示的部件同样的、包括i个双稳态电路的移位寄存器410、用于电连接全部辅助电容线CsL1~CsLi的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和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等的各种配线,但是除了只有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位置不同之外,在显示部600的右侧的边框区域还形成有全部同样的移位寄存器413和上述各种配线。
在此处,如图12所示,形成于显示部600的左侧的边框区域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和形成于显示部600的右侧的边框区域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2,以对应的行的位置错开的方式配置。即,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配置于移位寄存器410的第一级双稳态电路与第二级双稳态电路之间,但是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2配置于移位寄存器413的第二级双稳态电路与第三级双稳态电路之间。
这样,在显示部600的左侧和右侧,以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配置位置成为与不同的行对应的位置的方式相互错开配置。由此,能够使受到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影响的(两个)双稳态电路与受到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2影响的(两个)双稳态电路完全不相同。这样,与特定的栅极总线连接的双稳态电路受到强的影响,由此能够避免或降低来自与该栅极总线连接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来自不受到影响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信号参差不齐的情况。
此外,在图12所示的结构中,第二级双稳态电路受到全部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影响,但是第一级和第三级双稳态电路只受到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442中的任一个的影响,因此,能够降低来自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参差不齐。不过,在希望进一步降低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也可以以各双稳态电路只受到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442中的至少任一个的影响的方式,配置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442。
另外,作为与第三实施方式类似的结构,也可以在移位寄存器410的各双稳态电路之间逐个地隔开间隔地设置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在移位寄存器413的各双稳态电路之间逐个地隔开间隔,并且以不为与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的相同行对应的位置的方式设置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2。这样,使由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442与各双稳态电路(及其电路间配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引起的影响(即使在左右产生不同也)能够整体均匀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来自各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参差不齐。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有与图9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情况基本同样的端部辅助电容配线451(和未图示的其他端部辅助电容配线),但是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451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以连接形成于左侧的边框区域的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的一端与形成于右侧的边框区域的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的一端的方式,换言之以包围显示部600的方式配置。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从设置有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的一侧的基板端部施加的静电放电的保护效果。此外,也可以省略上述两个端部辅助电容配线中的一个的情况,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尤其是,各源极总线中的源极驱动器配置侧的相反侧的末端部,如果为不跨越端部辅助电容配线451的结构,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对源极总线和显示部的TFT的静电保护效果。
<4.3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各效果外,形成于左侧的边框区域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和形成于右侧的边框区域的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2,以不为与相同行对应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由此,与特定的栅极总线连接的双稳态电路受到强的影响,能够避免或降低来自与该栅极总线连接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信号与来自不受影响的双稳态电路的输出信号参差不齐。
此外,本实施方式是从一个扫描信号线的两端进行驱动的结构,但是,即使在从一个扫描信号线的单侧(典型而言,以沿扫描信号线的排列方向相互交替的方式决定的一侧)进行驱动的情况下,通过分为由左侧用的移位寄存器410驱动的扫描信号线组、和由右侧用的移位寄存器413驱动的扫描信号线组,能够减小双稳态电路的其排列方向的大小,因此,能够使密封件不覆盖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上,进而降低向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供给信号的配线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
<5.第5实施方式>
<5.1整体结构和动作>
下面,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为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像素形成部P和栅极驱动器400的结构也分别为与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与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情况同样地设置有各种配线,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和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之中的宽度最大的直流电压VSS用的配线设置有开口部。参照图13对该特征的结构进行说明。
<5.2配线的布局结构>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如图13所示,在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和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之中的宽度最大的直流电压VSS用配线420a,设置有狭缝状的开口部。
该开口部具有将配置于该开口部上的密封件可靠地硬化的功能。即,在使用通过紫外线等的光(或通过配合热量)硬化的密封件的情况下,存在对不使光通过的配线上的密封件未充分地照射光的情况。该情况在宽度大的配线中显著出现。因此,通过将用于使光通过的开口部形成于宽度大的配线上,能够使密封件可靠地硬化。
另外,在使用不由光硬化的(例如只利用热来硬化)密封件的情况下,虽然上述开口部不具有将密封件可靠硬化的功能,但是能够经由上述开口部确认密封件的宽度、或密封件是否被可靠地硬化等的密封件的密封状态。即,通常不能够通过形成于玻璃基板上的配线部检查密封件的密封状态,但是如果形成有开口部则能够实现。另外,在与边框区域对应的(被粘合的)对置基板的区域通常形成有黑矩阵,因此不能够从对置基板侧检查密封件的密封状态。因此,通过设置上述开口部,能够容易地检查通常检查困难的(配线上的)密封件的密封状态。
<5.3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各效果外,在作为配置有密封件的配线且宽度大的配线、具体而言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和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420中的至少宽度最大的配线(例如直流电压VSS用配线420a),设置开口部,由此,能够将光硬化型的密封件可靠地硬化,并且容易检查配线上的密封件的密封状态。
<6.第6实施方式>
<6.1整体结构和动作>
下面,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结构为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大致同样的结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像素形成部包括两个子像素形成部Pa、Pb(下面,也称为下侧子像素Pa和上侧子像素Pb),且连接有向这些子像素形成部Pa、Pb分别供给不同的电位的辅助电容线的方面大不相同。另外,除这些点外,栅极驱动器400的结构等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首先,参照图14,对子像素形成部Pa、Pb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600中的包括子像素形成部Pa(n,m)和Pb(n,m)的像素形成部的等效电路。如该图14所示,子像素形成部Pa(n,m)、Pb(n,m)包括:栅极端子都与栅极总线GLn连接且源极端子与通过该交叉点的源极总线SLm连接的作为开关元件的TFT10;与该TFT10的漏极端子连接的像素电极Epix;共用地设置于各像素形成部的共用电极Ecom;和共用地设置于上述各像素形成部且夹持在像素电极Epix与共用电极Ecom之间的作为电光学元件的液晶层。
另外,与各栅极总线GLn平行地设置有辅助电容线CsLn,在上侧子像素形成部Pb(n,m)的像素电极Epix与辅助电容线CsLn-1之间,并且在下侧子像素形成部Pa(n,m)的像素电极Epix与辅助电容线CsLn之间,分别形成有辅助电容Ccs。于是,辅助电容线CsLn-1(和隔着1根地相邻的各辅助电容线),由上侧辅助电容线驱动电路700b以规定的电位驱动,辅助电容线CsLn(和隔着1根地相邻的各辅助电容线),由下侧辅助电容线驱动电路700a以与在上侧辅助电容线驱动电路700b供给的电位不同的规定的电位驱动。这样,将1个像素形成部分为两个子像素形成部,如上所述通过使辅助电容线的电位变得不同而改变两个子像素形成部各自的保持电位,以得到宽视野角,这样的结构在例如电视装置使用的液晶面板等中是周知的结构。
这样,在通过上侧辅助电容线驱动电路700b和下侧辅助电容线驱动电路700a分别供给不同的电位的两种辅助电容线中,需要两种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两种辅助电容支线。参照图15对该特征的结构进行说明。
<6.2栅极驱动器和配线的布局结构>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栅极驱动器400内的移位寄存器410和各种配线的布局结构的图。在图15中,除设置有与上述的图4所示的结构同样的、包括i个双稳态电路的移位寄存器410、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和电路间配线等之外,还设置有第一下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a、第二下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a、电连接第一下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a与第二下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a的下侧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a、第一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b、第二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b、电连接第一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b与第二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b的上侧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b。
如图15所示,第一下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a,经由以架设于第一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b上的方式配置的分支配线,与辅助电容线CsL1~CsLi中的用于向下侧像素形成部Pa供给规定的电位的(包含辅助电容线CsLn)下侧辅助电容线电连接。另外,该分支配线由与源极总线SL1~SLj相同的材料形成。
此外,第一下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a由与下侧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a相同的材料(即,与栅极总线GL1~GLi相同的材料)形成并连接,但是,下侧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a与第二下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a经由以架设于第二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b上的方式配置的分支配线电连接。另外,该分支配线由与源极总线SL1~SLj相同的材料形成。
进而,第一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b,与辅助电容线CsL1~CsLi中的用于向上侧像素形成部Pb供给规定的电位的(包含辅助电容线CsLn+1)上侧辅助电容线连接。
另外,第二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40b,由与上侧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a相同的材料(即,与栅极总线GL1~GLi相同的材料)形成并连接,但是,上侧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b与第一上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b经由以架设于第一下侧辅助电容主干配线430a上的方式配置的分支配线电连接。另外,该分支配线由与源极总线SL1~SLj相同的材料形成。
这样,将各辅助电容线、第一和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连接他们的辅助电容支线各自分为两种而进行构成,由此,能够使得由构成一个像素形成部的两个子像素形成部保持着的电位变得不同,因此,在例如电视装置使用的液晶面板等中能够得到宽的视野角。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辅助电容线、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辅助电容支线各自分为两种而进行构成,但是也能够根据包含于一个像素形成部中的要供给不同的电位的子像素形成部的个数而分为4种或者8种等的适当数量的种类。
<6.3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除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上述各效果外,通过将各辅助电容线、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辅助电容支线各自分为多种而进行构成,能够使得由构成一个像素形成部的多个子像素形成部保持着的电位变得不同,而能够扩大液晶面板的視野角。
<7.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各实施方式为包括1个以上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结构,除此之外,也可以是只包括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结构。在该构成中,能够使构成移位寄存器的双稳态电路的配置位置,从液晶面板的外缘侧向显示部600一侧的方向(即图的右方向)偏离与设置有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配置区域的宽度相当的距离,因此能够不增加边框区域,并且密封件不覆盖于移位寄存器上,进而降低供给移位寄存器信号的配线区域中的被密封件覆盖的区域的面积,并且能够防止或者降低接触孔CT的由湿度引起的配线的腐蚀。
不过,在上述变形例的结构中,由于只通过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向各辅助电容线CsL1~CsLi供给规定的电位,因此在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中的一个(制造工序中)断线的情况下,不能够通过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向各辅助电容线CsL1~CsLi供给规定的电位,因此会出现不良制品使出产率变差。
另外,在上述变形例的结构中,存在不能够只通过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向各辅助电容线CsL1~CsLi同样地供给规定的电位的情况。这是因为如下理由。即,辅助电容分支配线441,容易受到如上所述由电路间配线的交叉部等的寄生电容引起的电位变动的影响,存在不同样地供给电位的情况。此外,与在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之中的靠近电源侧的一侧的端部附近连接的辅助电容线相比,在远的一侧的端部附近连接的辅助电容线中容易产生信号延迟,因此存在不同样地供给电位的情况。尤其是,在交流驱动辅助电容线的情况下,由于上述信号延迟,会存在在显示图像中产生影子的现象(称为阴影现象)等的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因此,在重视对各辅助电容线CsL1~CsLi同样地供给规定的电位的情况下,优选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
此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对这些特征的结构要素中的多个进行适当地组合或者将这些特征的结构要素与周知的不同的结构要素组合等而形成的多种变形例,也能够适用于本发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例如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等,适合于构成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移位寄存器和各种配线被配置于边框区域的液晶显示装置。
符号说明
100…电源
200…显示控制电路
300…源极驱动器(视频信号线驱动电路)
400…栅极驱动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410,413…移位寄存器
411,412…电路间配线
420…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组
421…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组
430…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
440…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
441…辅助电容分支配线
451…端部辅助电容配线
500…共用电极驱动电路
600…显示部
CT…接触孔
Vcom…共用电位
SL1~SLj…源极总线
GL1~GLi…栅极总线
CsL1~CsLi…辅助电容线
GSP…栅极起始脉冲信号
GCK…栅极时钟信号
CK1~CK4…从第一到第四的栅极时钟信号

Claims (18)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是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矩阵状地配置有形成要显示的图像的多个像素形成部的第一基板;
与该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和
被规定的密封件密封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
所述第一基板包含:
用于传送表示所述要显示的图像的信号的多个视频信号线;
与所述多个视频信号线交叉的多个扫描信号线;
以沿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的多个辅助电容线;
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其以沿所述多个辅助电容线的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且与所述多个辅助电容线电连接;和
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其包括有选择地对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进行驱动的电路组,其中,
所述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含主干配线,所述主干配线配置于夹着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与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含:
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其配置于排列有所述多个像素形成部的显示区域与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
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其配置于夹着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的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与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所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在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之间以沿所述排列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且传送用于对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
所述密封件配置于从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附近至所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上的规定位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所述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经由接触孔与所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连接,且连接所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与所述电路组,
所述密封件配置于从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附近至所述接触孔中的一部分上的所述规定位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触孔,通过与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形成部的像素电极相同的材料,连接所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与所述多个驱动信号供给分支配线。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括与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相同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之间,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
所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分别通过所述电路组之中的沿所述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电路中的任一个电路,且沿所述排列方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配置成通过所述电路组之中的沿所述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电路中的全部电路。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其在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之间,连接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
电路间配线,其连接所述电路组中的沿所述排列方向配置的不同的两个电路,其中,
所述电路间配线形成为所述电路间配线的宽度在该电路间配线与所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交叉点附近变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形成为所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的宽度在该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与所述电路间配线的交叉点附近变小。
以其与所述电路间配线的交叉点附近的宽度变小的方式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端部辅助电容配线,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配置于所述扫描线驱动电路的周围,且位于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一端之间、和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另一端之间中的任一个,所述端部辅助电容配线与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和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包含:
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一端有选择地驱动的第一电路组;和
从所述多个扫描信号线的另一端有选择地驱动的第二电路组,
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分别配置于排列有所述多个像素形成部的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一电路组和所述第二电路组中的任一电路组之间,
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分别配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电路组或所述第二电路组之间,所述第一基板的端部配置于夹着该第一电路组和该第二电路组中的任一电路组与所述显示区域相反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配置于所述一端一侧或另一端一侧的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之间,还包括连接该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与该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
所述多个辅助电容分支配线分别通过所述电路组中的沿所述排列方向相邻的两个电路中的任一个电路,并且,配置于所述一端一侧的排列方向的位置与配置于所述另一端一侧的排列方向的位置相互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端部辅助电容配线,该端部辅助电容配线配置于在所述一端一侧配置的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一端与在所述另一端一侧配置的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一端之间、和在所述一端一侧配置的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另一端与在所述另一端一侧配置的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的另一端之间中的至少一个,且与配置于所述一端一侧和所述另一端一侧的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具有多个开口部。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信号供给主干配线包括多个配线,
配置有所述密封件的所述多个配线中的宽度最大的配线具有多个开口部。
1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辅助电容线包括以成为不同的电位的方式被驱动的多种辅助电容线,
所述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括与所述种类对应的多种第一辅助电容主干配线,
所述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包括与所述种类对应的多种第二辅助电容主干配线。
CN201080054619.0A 2009-12-04 2010-08-09 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2640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6235 2009-12-04
JP2009276235 2009-12-04
PCT/JP2010/063475 WO2011067963A1 (ja) 2009-12-04 2010-08-09 液晶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0042A true CN102640042A (zh) 2012-08-15
CN102640042B CN102640042B (zh) 2015-08-05

Family

ID=4411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54619.0A Active CN102640042B (zh) 2009-12-04 2010-08-09 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4) US9261741B2 (zh)
EP (1) EP2508943B1 (zh)
JP (1) JP5518898B2 (zh)
KR (1) KR101359825B1 (zh)
CN (1) CN102640042B (zh)
BR (1) BR112012013359A2 (zh)
RU (1) RU2511608C2 (zh)
WO (1) WO2011067963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7909A (zh) * 2015-11-20 2017-08-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触摸检测装置和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7492357A (zh) * 2012-10-30 2017-12-19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9272921A (zh) * 2018-11-23 2019-01-25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268460A (zh) * 2017-02-23 2019-09-20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346990A (zh) * 2019-06-24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oa线路及其显示面板
CN111487825A (zh) * 2020-04-23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2001422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6911A1 (ja) * 2009-09-25 2011-03-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757722B1 (ko) * 2010-08-09 2017-07-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859711B1 (ko) * 2011-09-22 2018-05-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913945B2 (ja) * 2011-12-07 2016-05-1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MY167330A (en) 2012-04-20 2018-08-16 Sharp Kk Display device
MY170285A (en) 2012-05-16 2019-07-16 Sharp Kk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150030913A (ko) 2013-09-13 2015-03-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렌즈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체 영상 표시장치
CN105684068B (zh) * 2013-10-30 2019-06-18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显示面板
KR20150081872A (ko) * 2014-01-07 2015-07-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6360718B2 (ja) 2014-05-16 2018-07-1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436255B1 (ko) * 2015-12-30 2022-08-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6094373A (zh) * 2016-06-02 2016-1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2008418B1 (ko) * 2017-08-17 2019-08-09 전자부품연구원 중첩 전하 용량 감소를 위한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23127161A1 (ja) * 2021-12-29 2023-07-06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842A (zh) * 1997-10-31 2000-0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气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020021380A1 (en) * 2000-08-09 2002-02-21 Hitachi, Ltd.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US20030063248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Hitachi, Ltd. Display device
US20030128306A1 (en) * 2002-01-04 2003-07-10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1004520A (zh) * 2006-01-16 2007-07-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247582A1 (en) * 2006-04-25 2007-10-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 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1421663A (zh) * 2006-07-19 2009-04-29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液晶面板、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57702B2 (ja) 1996-08-06 2005-06-08 株式会社東芝 液晶表示装置
JP3589005B2 (ja) 1998-01-09 2004-1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617458B2 (ja) * 2000-02-18 2005-02-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用基板、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3255381A (ja) * 2001-12-28 2003-09-10 Advanced Display Inc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886226B2 (ja) 2005-06-29 2012-02-29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129426B1 (ko) * 2005-07-28 2012-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스캔구동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표시장치 구동방법
CN101950106B (zh) * 2006-05-19 2013-07-03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TWI372276B (en) * 2007-06-20 2012-09-1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JP5339274B2 (ja) * 2008-09-03 2013-11-13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2598144B (zh) * 2009-11-04 2015-10-07 夏普株式会社 移位寄存器、具备其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2842A (zh) * 1997-10-31 2000-01-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气光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020021380A1 (en) * 2000-08-09 2002-02-21 Hitachi, Ltd.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US20030063248A1 (en) * 2001-09-28 2003-04-03 Hitachi, Ltd. Display device
US20030128306A1 (en) * 2002-01-04 2003-07-10 Fujitsu Display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101004520A (zh) * 2006-01-16 2007-07-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20070247582A1 (en) * 2006-04-25 2007-10-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 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ame
CN101421663A (zh) * 2006-07-19 2009-04-29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液晶面板、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01442B2 (en) 2012-10-30 2021-01-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matrix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7492357A (zh) * 2012-10-30 2017-12-19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7492357B (zh) * 2012-10-30 2020-11-03 夏普株式会社 有源矩阵基板、显示面板以及具备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07037909A (zh) * 2015-11-20 2017-08-11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触摸检测装置和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07037909B (zh) * 2015-11-20 2020-06-09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触摸检测装置和带触摸检测功能的显示装置
CN110268460A (zh) * 2017-02-23 2019-09-20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0268460B (zh) * 2017-02-23 2021-08-10 夏普株式会社 驱动电路、矩阵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09272921A (zh) * 2018-11-23 2019-01-25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0346990A (zh) * 2019-06-24 2019-10-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oa线路及其显示面板
CN110346990B (zh) * 2019-06-24 2021-06-25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oa线路及其显示面板
CN111487825A (zh) * 2020-04-23 2020-08-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WO2021213036A1 (zh) * 2020-04-23 2021-10-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87825B (zh) * 2020-04-23 2023-05-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927844B2 (en) 2020-04-23 2024-03-12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001422A1 (zh) * 2020-06-30 2022-0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1774821B2 (en) 2020-06-30 2023-10-03 Chongq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67963A1 (ja) 2011-06-09
EP2508943B1 (en) 2016-06-08
US20190033648A1 (en) 2019-01-31
CN102640042B (zh) 2015-08-05
BR112012013359A2 (pt) 2016-03-01
US20210103176A1 (en) 2021-04-08
US10877333B2 (en) 2020-12-29
RU2511608C2 (ru) 2014-04-10
EP2508943A1 (en) 2012-10-10
RU2012127775A (ru) 2014-01-20
US20120229712A1 (en) 2012-09-13
EP2508943A4 (en) 2013-04-17
JP5518898B2 (ja) 2014-06-11
KR20120083504A (ko) 2012-07-25
KR101359825B1 (ko) 2014-02-07
US10120248B2 (en) 2018-11-06
US11333939B2 (en) 2022-05-17
US9261741B2 (en) 2016-02-16
JPWO2011067963A1 (ja) 2013-04-18
US20160131933A1 (en) 2016-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004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101697841B1 (ko) 표시 장치
CN1982952B (zh) 显示基板和测试该显示基板的方法
US9799259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7768585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static electricity protecting circuit
US11189240B2 (en) Gate driving circuit and display panel
KR10099342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11142295B (zh) 显示装置
US10964284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board and display panel
JP2021193450A (ja) 表示装置
KR20150047966A (ko) 정전기 방전 회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3676345A (zh) 一种防静电显示面板
KR102621723B1 (ko) 표시패널
KR20070120266A (ko)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US1196729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90110620A (ko) Lcd 어레이 기판, lcd 패널 및 lcd 화소 회로
US1158608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8975536B2 (en) Wiring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443536A (zh) 阵列基板、驱动方法以及液晶显示面板
JP2021057531A (ja) 表示部品及び表示装置
CN103871354A (zh) 一种用于显示器的切换装置、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