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1857B -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1857B
CN102621857B CN201210090030.7A CN201210090030A CN102621857B CN 102621857 B CN102621857 B CN 102621857B CN 201210090030 A CN201210090030 A CN 201210090030A CN 102621857 B CN102621857 B CN 1026218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eveloping cell
intermediate transfer
transfer element
time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900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1857A (zh
Inventor
榛叶武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21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1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1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185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03G15/16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intermediate support, e.g. heating, cleaning, coating with a transfer ag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1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 G03G15/6564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sheet registration with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58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 G03G15/6567Feeding path after the copy sheet preparation and up to the transfer point, e.g. registering; Deskewing; Correct timing of sheet feeding to the transfer point for deskewing or alig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图像形成装置被配置为基于要形成的图像的尺寸控制在形成图像之后由显影旋转部件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因此,如果在对应于图像区域的后缘裕度的时间段之内完成了显影单元的切换,则可以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形成后续颜色的图像,使得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抑制或减少吞吐量的降低。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010150734.X、申请日为2010年3月23日、发明名称为“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诸如电子照相类型或静电记录类型的复印机或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旋转型图像形成装置中,显影旋转部件根据中间转印部件的每次转动而转动。此外,通过依次使用黄色显影单元、品红色显影单元、青色显影单元和黑色显影单元,在感光鼓上顺序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可见图像。
另外,在中间转印部件转动四圈期间转印所形成的可见图像。以这样的方式,在中间转印部件上形成彩色图像。更具体地说,可以通过在中间转印部件的相同位置处转印每种调色剂来形成彩色图像。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0-66475讨论了一种方法,其通过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和使用在中间转印部件的周边上设置的基准标记,能够在中间转印部件的相同位置处形成每个颜色可见图像,该光学传感器基于检测到该基准标记的时刻来输出图像形成基准信号(在下文中被简单称为“/TOP信号”)作为表示中间转印部件上的图像形成开始位置的信号。
在下面的描述中,基于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时刻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TOP信号分别被定义为“/TOP信号Y”、“/TOP信号M”、“/TOP信号C”和“/TOP信号k”。
同时,由于近来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已经减少,因此近来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部件的周边长度已经较短。在该情况下,中间转印部件的周边长度仅仅稍微长于可以通过这种近来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其上形成图像的最大尺寸片材的纵向尺寸。
在这些情况下,如果中间转印部件的周边长度与纸张大小之间的差别较小,则在检测到后续的基准标记之前可能未完成当前显影单元到后续显影单元的切换。在该情况下,在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之后输出后续颜色的/TOP信号。
图12是示出了用于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的控制时序的时序图。参考图12,从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用于两页的打印预约(reservation)命令。在收到对应于用于单页的打印预约命令(时刻303)的打印开始命令1(时刻305)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预处理转动序列。
在预处理转动序列完成(时刻320)之后,如果检测到基准标记(时刻330),则输出/TOP信号Y1(时刻340)并且开始打印第一页的操作。
控制器单元201与/TOP信号Y1的输出(时刻340)同步地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黄色的图像数据(时刻350和351)。此外,引擎控制单元202根据打印预约命令1中指定的纸张大小来执行用于使显影单元和感光鼓彼此接触的控制(时刻303)。在那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使显影单元与感光鼓分开并且将显影单元从显影单元Y切换到显影单元M(时刻321)。
在检测到基准标记(时刻331)时,显影单元当前正被从显影单元Y切换到显影单元M。因此,在时刻341处不能发送/TOP信号(M1)。
在时刻322处显影单元的切换完成之后,与在中间转印部件转动一圈之后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时刻(时刻332)同步地输出/TOP信号M1(时刻342)。在那之后,以类似的方式针对/TOP信号C和K1(分别在时刻344和346处输出)切换(时刻323和325)显影单元。
在显影单元的切换期间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时刻(时刻333和335)处,不发送/TOP信号C1和K1(分别在时刻343和345处输出)。
在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时刻324和326)之后,与通过中间转印部件转动一圈检测到基准标记(时刻334和336)同步地输出/TOP信号C1和K1(时刻344和346)。
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第一页的M、C和K图像数据(分别在时刻360和361、370和371以及380和381处)。在已经完全发送四种颜色的所有图像数据之后,输出打印开始命令2(时刻306),其对应于第二页的打印预约命令2(在时刻304处输出)。
在收到打印开始命令2(时刻306)之后并且在完成第一页的图像形成K1(时刻381)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将显影单元从显影单元K切换到显影单元Y(时刻327)。在显影单元的切换期间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时刻(时刻337)处,不发送/TOP信号Y2(时刻347)。
在已经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时刻328)之后,与通过中间转印部件转动一圈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时刻(时刻338)同步地输出/TOP信号Y2(时刻348)。以与在第一页上形成M、C和K图像相同的方式来在后续页上形成M、C和K图像。
如果没有收到针对第三页的打印预约命令或打印开始命令,则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打印操作的后处理(在下文中被简单称为“后处理转动序列”)并且结束打印操作。
如上所述,如果在显影单元的切换期间出现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时刻,则必须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以便延迟发送/TOP信号的时刻。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45595讨论了一种方法,其通过将中间转印部件的行进速度降低到低于通常行进速度的速度来防止中间转印部件的不必要的空转。
如上所述,在上述传统方法中,通过降低中间转印部件的速度来防止其空转。然而,在小型图像形成装置中,难以改变中间转印部件的行进速度。因此,如果不能在检测到基准标记之前实现显影单元的切换,则中间转印部件的空转总是必需的。
如果执行上述控制,则吞吐量变低。因此,市场期望改进吞吐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其通过基于要形成的每个彩色图像的尺寸适当地控制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来消除或减少图像形成装置的吞吐量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多个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显影旋转部件,被配置为顺序地将该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切换到图像形成位置,在该图像形成位置处图像形成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中间转印部件,在其上转印形成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图像;以及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检测到作为开始形成图像的基准并且设置在该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标记的情况下发出开始形成图像的指令。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进行比较,并且在第二时间段短于第一时间段的情况下,被配置为通过在由该图像形成位置处现存的显影单元完全形成该图像之后将后续的显影单元移动到该图像形成位置,开始向后续的显影单元的切换,第一时间段是从开始切换显影单元到检测到标记的时间,第二时间段是切换显影单元所花费的时间。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更多的特征和方面将变得明白清楚。
附图说明
并入说明书中且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与描述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配置的实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系统配置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序列的实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关于每个图像的位置信息的实例。
图5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形成的示例性时序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形成的示例性时序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序列的实例。
图10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形成的示例性时序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了由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处理的实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了由根据传统方法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形成的时序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示例性实施例、特征以及方面。
在下面的描述中,本发明的每个示例性实施例都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另外,不是每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效果的全部组合都是为实现每个示例性实施例所必需的。
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图像位置信息来计算在片材的传送方向上片材的后缘的位置。因此,确定在后缘上的裕度(margin)(在下文中可以被简单称为“后缘裕度”)。基于关于片材后缘位置的信息和片材的后缘裕度来改变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
如果可以在检测到后续的基准标记之前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则本示例性实施例在没有让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执行后续颜色的图像形成。
图1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整个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实例。参考图1,由显影旋转部件23支撑黄色显影单元20Y、品红色显影单元20M、青色显影单元20C和黑色显影单元20Bk,该显影旋转部件23是可旋转的显影单元。
显影旋转部件23可以转动并且能够将显影单元从多个颜色的显影单元中的一个颜色的显影单元切换到另一个颜色的显影单元。显影旋转部件23可以接触感光鼓(图像承载部件)15。通过接触感光鼓15,显影旋转部件23在感光鼓15上顺序地形成并且显影图像。显影的位置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图像形成位置”。
另外,显影旋转部件23将所显影的图像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上,该中间转印带9是中间转印部件的一个实例。显影旋转部件23通过多重转印(multiple transfer)而形成彩色图像。
将所形成的彩色图像转印在已经从进纸单元1送入的转印材料2上。因此,在转印材料2上形成彩色图像。将其上已经形成彩色图像的转印材料2传送到定影单元25并且由定影单元25来定影。然后,由排纸辊36将彩色图像已经定影于其上的转印材料2排放到排纸部分37,该排纸部分37设置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顶部上。
可以转动的黄色显影单元20Y、品红色显影单元20M、青色显影单元20C和黑色显影单元20Bk中的每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机体上。
现在,下面将详细描述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每个单元的示例性配置和操作。
鼓单元13包括感光鼓15和清洁器容器14,该感光鼓15是具有鼓的形状的图像承载部件,而该清洁器容器14是还可以用作感光鼓15的支持器的清洁装置。清洁器容器14和感光鼓15被整体地安装在鼓单元13内。鼓单元13可拆卸地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机体上。如果感光鼓15的使用寿命到期,则可以容易地整个地更换鼓单元13。
在感光鼓15的周边上,设置了清洁器刮片(blade)16和作为主充电单元的导电辊17。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由于来自驱动辊(未示出)的驱动力,感光鼓15沿用图1中的箭头表示的方向转动。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接触起电类型充电单元。更具体地说,导电辊17接触感光鼓15以便通过给导电辊17施加电压来对感光鼓15的整个表面均匀地充电。
扫描器单元30是用于在其表面已经被充电单元均匀充电的感光鼓15上形成潜像的曝光单元。更具体地说,在从控制器(未示出)接收栅格化的图像数据之后,扫描器单元30的激光二极管基于所接收的图像数据用激光束照射多边形镜31。
多边形镜31由扫描器电动机31a以高速转动。在多边形镜31上反射的激光束经由图像形成透镜和反射镜33使匀速转动的感光鼓15的表面选择性地曝光。
在感光鼓15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单元通过使用调色剂来显影由感光鼓15上的曝光单元形成的潜像。显影单元包括黄色显影单元20Y、品红色显影单元20M、青色显影单元20C和黑色显影单元20Bk。黄色显影单元20Y、品红色显影单元20M、青色显影单元20C和黑色显影单元20Bk中的每一个分别包含黄色、品红色、青色或黑色调色剂作为显影剂。
在下面的描述中,关于在彩色图像形成中使用的颜色,黄色将被称为“Y”。类似地,品红色将被称为“M”,青色将被称为“C”,而黑色将被称为“Bk”。
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可拆卸地安装在显影旋转部件23上并且由显影旋转部件23支撑,该显影旋转部件23围绕转动轴22转动。在形成可见图像时,每个显影单元在被显影旋转部件23支撑时围绕轴22转动。
在当前被显影的颜色的显影单元的显影辊已经停止在显影位置处之后,对应的显影单元在感光鼓15上形成可见图像,在该显影位置处将调色剂施加到感光鼓15上。
在彩色图像形成期间,显影旋转部件23与中间转印部件9的一次转动同步地转动。因此,通过依次使用黄色显影单元20Y、品红色显影单元20M、青色显影单元20C和黑色显影单元20Bk来形成每个颜色的一个调色剂图像。
通过中间转印部件9的四次转动,将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多重转印以便在中间转印部件9上形成彩色图像。
在图1所示出的实例中,黄色显影单元20Y停止在对应于鼓单元13的显影位置处。黄色显影单元20Y通过使用用于供给设置于其中的调色剂容器内包含的调色剂的机构来向施加辊20YR供给调色剂。压靠施加辊20YR和显影辊20YS的外围的刮片20YB施加调色剂以便形成薄的调色剂层,并且还通过摩擦起电用预定的电势对所施加的调色剂充电。
在该状态中,将显影偏压施加到显影辊20YS,该显影辊20YS面向其上已经形成潜像的感光鼓15。由此,用调色剂显影形成在感光鼓15上的潜像。正在感光鼓15上执行显影的状态在下文中将被称为“接触状态”,而显影旋转部件23正在转动的状态在下文中将被称为“分离状态”。
品红色显影单元20M、青色显影单元20C和黑色显影单元20Bk分别以类似的方式用调色剂执行显影。每个颜色的显影单元的显影辊连接到用于显影每个颜色的高压电源并且连接到驱动源,高压电源和驱动源中的每一个都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机体上。因此,在显影每个颜色期间将电压选择性地且顺序地施加到每个显影单元的显影辊。
中间转印部件9沿图1中的箭头表示的方向转动,以便多重转印在感光鼓15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图1所示出的实例中,中间转印部件9是一个带。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带式。更具体地说,在使用中间转印鼓或转印材料承载部件的情况下它也是有用的。
通过转动四次,中间转印部件9按照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次序多重转印每个颜色调色剂图像。因此,在中间转印部件9上形成彩色图像。
在中间转印部件9的外围的非图像区域中,设置光学传感器9a和基准标记9b。光学传感器9a检测基准标记9b,其是用于确定开始每个颜色的图像形成的时刻的基准。
由光学传感器9a检测的区域被用作检测基准标记9b的位置。基准标记9b不限于特定的基准标记。更具体地说,在基准标记9b被先前设置在中间转印部件9上或者在开始图像形成之前通过使用调色剂形成基准标记9b的情况下它也是有用的。
清洁单元去除和收集在将感光鼓15上的由显影单元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之后仍留在感光鼓15上的调色剂。将从感光鼓15上去掉的废调色剂收集到清洁器容器14中。
进纸单元送入转印材料2。进纸单元包括盒1、进纸辊3和配准辊(registration roller)8。盒1存放多个转印材料2。在打印操作期间,进纸辊3被驱动并且根据打印操作进程而转动。将转印材料2从盒1中一张一张地送入。然后以这样的方式送入的这张转印材料2到达配准辊8。
配准辊8包括闸(shutter)11。闸11矫正已经被传送到配准辊8的转印材料2的歪斜馈送(skew-feeding)(如果出现的话)。另外,设置前缘检测传感器6。当转印材料2到达闸11时前缘检测传感器6检测转印材料2。
更具体地说,前缘检测传感器6检测转印材料2的前缘。然后与基于前缘检测传感器6检测的结果的打印操作的时刻同步地,由配准辊8将转印材料2传送到二次转印单元。因此,在作为后续处理的二次转印中,可以将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9上的图像与转印材料2对准。
二次转印单元包括二次转印辊10和二次转印对向辊5。二次转印辊10可以与中间转印部件9分离。更具体地说,如在图1所示出的实例中的实线圆圈和虚线圆圈所示,可以控制二次转印辊10与中间转印部件9接触和分离。
在将颜色调色剂图像多重转印于中间转印部件9上期间,控制二次转印辊10向下移动以便如实线圆圈所示出地与中间转印部件9分离,使得已经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9上的调色剂图像可以不被损坏。
在将颜色调色剂图像完全地多重转印于中间转印部件9上之后,与将图像二次转印于转印材料2上的时刻同步地,由凸轮件(未示出)将二次转印辊10移动到图1中的虚线所表示的位置。
如上所述已经向下移动的二次转印辊10和二次转印对向辊5向转印材料2和中间转印部件9施加预定水平的压力。同时,将偏压施加到二次转印辊10。以这样的方式,将中间转印部件9上的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2上。
可旋转地驱动中间转印部件9和二次转印辊10中的每一个以便执行转印材料2上的二次转印,转印材料2被夹在中间转印部件9和二次转印辊10之间。与此同时,将被二次转印的转印材料2传送到定影单元25。在定影单元25中,转印材料2进行作为后续处理的定影。
定影单元25包括定影辊26和压力辊27,其用于通过向转印材料2施加热和压力来定影转印材料(记录介质)2上的图像。更具体地说,压力辊27和定影辊26形成定影夹持部分N,在其之间具有预定水平的压力。定影夹部分N具有预定的宽度。
将记录介质2从转印单元传送到定影辊26与压力辊27之间的部分中,使得记录介质2的要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表面面向定影辊26。在该时刻处,将定影夹N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已经传送到定影夹N中的转印材料2由定影辊26加热并且由压力辊27加压。因此,使转印材料2热定影。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上述配置。
现在,下面将详细描述由具有上述配置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一系列操作。
在图像形成操作开始时,转动进纸辊3(图1)以便从盒1送入一张转印材料(记录介质)2。然后将所送入的记录介质2传送到配准辊8。记录介质2停留在那里直到图像被完全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9上。
在图像形成操作期间,由导电辊17对感光鼓15的表面均匀地充电。扫描器单元30首先形成Y图像的潜像。在形成该潜像的同时,驱动黄色显影单元20Y。为了将黄色调色剂施加到在感光鼓15上形成的潜像上并且执行显影,施加与感光鼓15相同极性且基本上相同电势的电压.
为了执行将在感光鼓15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将与在感光鼓15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相反的电压从电源单元(未示出)施加到一次转印辊40。因此,将感光鼓15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
在完成将黄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之后,显影旋转部件23开始转动,并且转动和移动品红色显影单元20M,该品红色显影单元20M是随后要被形成的颜色的图像的显影单元。品红色显影单元20M停止在显影位置处以便在感光鼓15上形成图像。
然后,对感光鼓15充电并且执行曝光以形成潜像。根据潜像,以与黄色调色剂图像类似的方式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
然后将形成于感光鼓15上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与用于形成黄色图像的过程中的一样。随后,形成并且显影青色和黑色潜像,并且将所显影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因此,通过多重转印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这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来形成彩色图像。
在将彩色图像形成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之后,传送已经停止在配准辊8处的记录介质2。
通过由二次转印辊10和二次转印对向辊5将记录介质2压向中间转印部件9并与其接触,将中间转印部件9上的彩色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二次转印辊10设置有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偏压。
在将彩色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9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之后,充电辊39接触中间转印部件9。充电辊39用与在显影时对调色剂充电的极性相反的极性来对在转印后留在中间转印部件9上的残余调色剂充电。充电辊39在下文中将被简单称为“ICL辊”39。
在完成对残余调色剂充电之后,ICL辊39与中间转印部件9分离。如果顺序地形成图像,则在ICL辊39与中间转印部件9接触以便对残余调色剂充电时在感光鼓15上形成后续图像的黄色调色剂图像。
当所形成的图像在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之后经过与ICL辊39接触的位置时,ICL辊39与中间转印部件9分离。通过与中间转印部件9接触的一次转印单元将ICL辊39充电的残余调色剂静电转印在感光鼓15上。然后,由清洁器刮片16将静电转印的残余调色剂收集到清洁器容器14中。
同时执行将残余调色剂转印到感光鼓15上以及将作为后续图像的第一个颜色的黄色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15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9上。在将彩色图像从中间转印部件9完全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2上之后,控制二次转印辊10与中间转印部件9分离。
如果在将记录介质2传送到二次转印辊10与中间转印部件9之间的部分以便二次转印彩色图像时打印后续的图像(第二页的图像),则在这个时刻将后续图像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5上。
在黄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鼓15上之后且在开始形成后续图像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之前,将二次转印辊10从用于紧夹记录介质2与中间转印部件9的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
在与中间转印部件9分离之后,将记录介质2传送到定影单元25。在定影夹N中使记录介质2定影。然后,经由排纸辊36将记录介质2排放到排纸托盘37上,其中记录介质2的图像形成表面面朝下,该排纸托盘37设置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机体的顶部上。然后,图像形成操作结束。
图2是示出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示例性系统配置的框图。参考图2,主计算机200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打印数据,包括打印机控制语言(PCL)数据(即,包括字符代码、图形数据、图像数据和处理条件的数据)。
控制器单元201可以执行与主计算机200和引擎控制单元202的数据通信。控制器单元201从主计算机200接收图像信息和打印命令。另外,控制器单元201分析所接收的图像信息并将其转换为位图数据。
控制器单元201经由视频接口(I/F)单元210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用于每个转印材料的打印预约命令、打印开始命令和视频信号。更具体地说,控制器单元201根据来自主计算机200的打印命令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打印预约命令。当打印就绪时,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打印开始命令。
引擎控制单元202按照从控制器单元201所接收的打印预约命令的次序执行打印的准备。然后,引擎控制单元202等待来自控制器单元201的打印开始命令。
在收到打印指令(打印开始命令)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TOP信号Y、M、C和K。/TOP信号Y、M、C和K被用作输出每个颜色的视频信号的时刻的基准。然后,引擎控制单元202根据打印预约命令中所包括的信息来开始打印操作。
图3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序列的实例。参考图3,在收到来自主计算机200的打印命令之后,控制器单元201发送每个彩色图像位置信息1(时刻401)和打印预约命令(时刻402)。
如果收到多个打印命令,控制器单元201发送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2(时刻403)和每个对应的打印预约命令(时刻404)。
现在,下面将详细描述图像位置信息。
图4示出了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的实例((X1Y,X2Y),(X1M,X2M),(X1C,X2C),(X1K,X2K))。关于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描述了转印材料2的前缘相对于原点0的位置。关于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描述了每个颜色的图像的前缘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1Y,X1M,X1C,X1K)以及每个颜色的图像的后缘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X2Y,X2M,X2C,X2K)。
控制器单元201在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打印开始命令1(时刻405)之前向其发送打印预约命令1。在收到打印开始命令1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在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情况下发送/TOP信号Y1(时刻406)以便开始打印操作。
在开始打印操作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1(在时刻401处所收到的)来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M1、C1和K1(时刻407-409)。
在收到/TOP信号Y1、M1、C1和K1(在时刻406-409处)之后,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视频信号Y1、M1、C1和K1,这些视频信号中的每一个是对应颜色的图像数据。
然后,控制器单元201输出对应于后续的打印预约命令2(时刻403)的打印开始命令2(时刻410)。在那之后,以与形成第一图像时所使用的方式类似的方式,控制器单元201和引擎控制单元202执行数据通信以便形成后续的图像。
图5是示出了由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执行的图像形成的示例性时序的时序图。参考图5,如从图4中示出的图像区域信息可知的,假定Y、C和K颜色的图像在纵向上的图像后缘裕度的大小大于切换显影单元所花费的时间。
在收到来自控制器单元201的打印预约命令1和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1(时刻401)以及打印开始命令(时刻405)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预处理转动序列。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预处理转动序列”指的是为执行图像形成作准备而要执行的预定处理。更具体地说,预处理转动序列指的是用于转动感光鼓15预定的一段时间以便稳定其表面电势以及启动形成图像所需的执行器的预定处理。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预先将预处理转动序列所需的时间作为数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未示出)上。
在预处理转动序列已经完成(时刻610)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Y1(时刻630)以便开始第一页的打印操作。在收到/TOP信号Y1(时刻630)之后,控制器单元201输出视频信号Y1,该视频信号Y1是Y图像数据(时刻640)。
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打印预约命令1中所包括的图像位置信息1的图像区域Y(X1Y,X2Y)的后缘位置(X2Y)(图5)计算显影单元的接触时间(=X2Y/中间转印部件9的行进速度)。
当过去了所计算的显影单元的接触时间(时刻641)时,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切换显影单元(时刻611)。此外,引擎控制单元202将切换显影单元的结束时刻(时刻612)与检测到后续颜色的基准标记的时刻(时刻621)进行比较。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假定后续颜色品红色的显影单元已经接触感光鼓15并且因此图像形成可以起始于这一时刻。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M1(时刻631)。
下面将通过使用具体的数值来详细描述在上述条件下执行的操作。
假设中间转印部件9的纵向尺寸(长度)为380mm,中间转印部件9的行进速度是100mm/s,显影单元切换时间是610ms,并且后缘位置X2Y是300mm。在这些条件下,中间转印部件9转动一圈所花费的时间为380/100=3.8秒。执行到后缘位置的图像形成所花费的时间为300/100=3秒。
因此,如果在图像形成结束之后立即开始切换显影单元,则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时间段(即,从开始切换显影单元到检测到后续基准标记的时间段)(第一时间段)可以被计算为上述时间段之间的差。因此,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提取处理=3.8-3.0=0.8秒=800ms。
因此,显影单元切换时间(第二时间段)610ms<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时间800ms。因此,可以在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时间之内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
另外,在通过使用要形成的图像的纵向尺寸(长度)作为基准而不是使用时间作为基准来执行显影单元的切换的情况下它也是有用的。更具体地说,如果在与上述那些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在图像形成结束之后立即执行显影单元的切换,则在要形成的图像的长度使得后缘裕度足够长于显影单元切换时间610ms的情况下它是有用的。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610ms的后缘裕度,要形成的图像的长度为0.61(s)×100(mm/s)=61(mm)。由于中间转印部件的长度为380mm,因此中间转印部件9的长度与上述后缘裕度的长度之间的差为380(mm)-61(mm)=319(mm)。因此,如果要形成的图像的长度短于319mm,则可以确定能够在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时间段期间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
在本示例中的上述数值,也就是说,显影单元切换时间和图像长度仅仅是实例。可以适当地设置根据图像形成装置的特性而任意确定的数值。
在收到/TOP信号M1(时刻631)之后,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作为M图像数据的视频信号M1(时刻650)。
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打印预约命令1中所包括的图像位置信息1的图像区域M(X1M,X2M)的后缘位置(X2M)(图5)计算显影单元接触的时间段(=X2M/中间转印部件9的行进速度)。
当过去了所计算的显影单元接触时间(时刻651)时,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切换显影单元(时刻613)。此外,引擎控制单元202将切换显影单元的结束时刻(时刻614)与检测到后续颜色的基准标记的时刻(时刻622)进行比较。
当检测到基准标记(时刻622)时,还没有完成显影单元从显影单元M到显影单元C的切换。因此,在该时刻引擎控制单元202不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C1。
通过使用从检测到基准标记(时刻622)时到在中间转印部件9转动一圈之后检测到后续基准标记时(时刻633)的时间段作为基准,引擎控制单元202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C1(时刻633)。
在从控制器单元201收到/TOP信号C1(时刻633)之后,控制器单元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作为C图像数据的视频信号C1(时刻660)。然后,关于颜色C和K,引擎控制单元202通过执行与上述基于图像位置信息对颜色Y和M所执行的那些处理类似的处理来计算显影单元接触时间。
如果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时间长于显影单元切换时间,则本示例性实施例在不让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的情况下执行后续颜色的图像形成。
在完全形成Y、M、C和K这四个颜色的图像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将形成在中间转印部件9上的该颜色的图像转印到转印材料2上。如果没有收到图像形成预约命令,则执行后处理转动序列。在后处理转动序列期间,用于每个显影单元的高压电源被停止并且执行器的驱动被暂停。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
参考图6,在步骤S701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是否已经收到打印预约命令和关于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如果确定已经收到打印预约命令和关于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在步骤S701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02。在步骤S702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等待直到收到打印开始命令(确定是否已经收到打印开始命令)。如果确定已经收到打印开始命令(在步骤S702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03。在步骤S703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执行预处理转动序列。
在完成预处理转动序列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04。在步骤S704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基准标记。如果确定已经检测到基准标记(在步骤S704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05。在步骤S705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根据所收到的第一页的打印预约命令而输出/TOP信号Y并且开始打印操作。
在步骤S706中,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图像位置信息Y来计算显影单元接触时间(=图像后缘位置/中间转印部件9的行进速度)。
在计算显影单元接触时间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07。在步骤S707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等待直到形成Y图像。更具体地说,在步骤S707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是否已经过去了图像形成完成时间(即,是否已经完成了在图像后缘上的图像形成)。如果确定已经过去了图像形成完成时间(在步骤S707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08。在步骤S708中,引擎控制单元202切换显影单元。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09。
在步骤S709中,引擎控制单元202将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刻与输出后续颜色的/TOP信号的时刻进行比较,并且确定是否已经发送了Y、M、C和K的所有颜色的/TOP信号。如果确定已经发送了Y、M、C和K的所有颜色的/TOP信号(在步骤S709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11。另一方面,如果确定还没有发送Y、M、C和K的所有颜色的/TOP信号(在步骤S709中为“否”),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10。
在步骤S710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执行步骤S714到S717中的/TOP信号发送确定处理。更具体地说,在步骤S714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测量自开始切换显影单元以来过去的时间。
在步骤S715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后续颜色的基准标记。如果确定已经检测到后续颜色的基准标记(在步骤S715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16。在步骤S716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显影单元切换时间是否等于或短于所经过的时间(直到检测到后续颜色的基准标记所花费的时间)。
如果确定显影单元切换时间等于或短于所经过的时间(在步骤S716中为“是”),则步骤S710中的预定处理结束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705。在步骤S705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在发送后续颜色的/TOP信号的时刻显影单元已经接触感光鼓15,并且输出/TOP信号M。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显影单元切换时间大于所经过的时间(在步骤S716中为“否”),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17。在步骤S717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当发送后续颜色的/TOP信号时正在执行显影单元的切换。
因此,在步骤S717中,引擎控制单元202在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后续基准标记之前执行用于使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一圈的控制。如果确定已经检测到后续基准标记(在步骤S717中为“是”),则预定处理结束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705。在步骤S705中,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TOP信号M。
在步骤S709中发送所有颜色的/TOP信号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711。在步骤S711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是否已经收到后续的打印预约命令和后续的打印开始命令。如果确定已经收到后续的打印预约命令和后续的打印开始命令(在步骤S711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12。
在步骤S712中,引擎控制单元202针对后续打印预约的第一种颜色执行步骤S714到S717中的/TOP信号发送确定处理。然后,引擎控制单元202重复步骤S705及之后步骤中的处理以便继续用于打印后续页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既没有收到后续的打印预约命令又没有收到后续的打印开始命令(在步骤S711中为“否”),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713。在步骤S713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执行后处理转动序列。然后,打印操作结束。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单元201发送图像位置信息和打印预约命令。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如果在开始计算图像区域的后缘裕度之前发送图像位置信息,则可以通过例如在发送打印预约命令之前发送图像位置信息来适当地改变图像位置信息的发送时刻。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根据关于图像后缘的图像位置信息来改变显影单元切换时间,并且改变关于每个颜色的/TOP信号发送的确定。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抑制中间转印部件9的空转。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减少图像形成所花费的时间。
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效果来进行各种修改。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这种修改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图像位置信息来计算后缘裕度并且基于所计算的后缘裕度来改变显影单元切换时刻。如果确定在后续颜色基准标记检测时刻之前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则引擎控制单元202不让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一圈。从而,第一示例性实施例执行打印。
然而,如果后缘裕度正如图像区域M(图5)中那么小并且如果在后续的基准标记检测时刻之前没有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则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使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一圈。
在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当前颜色的后缘裕度和后续颜色的前缘裕度两者来改变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刻,以便在打印期间不让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一圈。
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单元、组件、处理等类似的单元、组件、处理等被提供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和数字。因此,这里不会重复对其的描述。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的实例的时序图。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类似,下面将基于图4中示出的图像区域信息来详细描述图7中示出的图像形成时序。
作为图7中示出的控制的特征点,如果不能在对应于M图像的后缘裕度的时间之内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则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引擎控制单元202在将显影单元从显影单元M切换到显影单元C时执行控制。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切换用于除品红色和青色之外的颜色的显影单元时,可以执行与用于将显影单元从显影单元M切换到显影单元C的操作相同的操作。因此,将详细描述显影单元从显影单元M到显影单元C的切换作为典型的操作。因此,这里不会详细描述用于切换其它颜色的显影单元的操作。
参考图7,在从引擎控制单元202收到/TOP信号M1(时刻831)时,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作为M图像数据的视频信号M1(时刻850)。然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打印预约命令1中所包括的图像位置信息1的图像区域M(X1M,X2M)的后缘位置(X2M)(图5)计算显影单元的接触时间(=X2M/中间转印部件9的行进速度)。
当过去了所计算的显影单元的接触时间(时刻851)时,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切换显影单元(时刻813)。此外,引擎控制单元202将切换显影单元的结束时刻(时刻814)与检测到后续颜色的基准标记的时刻(时刻832)进行比较。
当检测到基准标记(时刻832)时,还没有完成显影单元从显影单元M到显影单元C的切换。因此,不能在对应于图像区域M的后缘裕度的时间段之内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
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作为后续颜色的图像区域C的前缘裕度计算开始C图像的图像形成的时刻,并且确定是否在形成C图像之前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
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时间被称为“第一时间段”。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对应于当前颜色的后缘裕度和后续颜色的前缘裕度的总时间段将被称为“第三时间段”。
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打印预约命令1中所包括的图像位置信息1的图像区域C(X1C,X2C)的前缘位置(X1C)(图5)来计算对应于M图像的前缘裕度的时间段(=X1C/中间转印部件9的行进速度)。
通过将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刻(时刻814)和后续颜色的基准标记检测时刻(时刻822)进行比较,认识到在检测到基准标记的时刻(时刻822)正在执行显影单元的切换。
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将对应于图像区域M的后缘裕度的时间(时刻851和852)和以上述方式计算的图像区域C的前缘裕度(时刻860和861)相加。此外,引擎控制单元202将所得到的总时间与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刻(时刻814)进行比较。
结果,认识到在图像形成于图像区域C的前缘上(时刻861)之前已经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没有让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一圈并且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C1(时刻832)。
如上所述,如果在对应于图像区域的后缘裕度的时间之内没有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并且因此必须使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则引擎控制单元202将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时间和对应于后续颜色的图像区域的前缘裕度的时间相加,并且将所得到的时间与显影单元切换时间进行比较。
如果确定对应于(后缘裕度+后续颜色的前缘裕度)的时间>显影单元切换时间,则可以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一圈的情况下执行图像形成。
另外,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一样,在通过使用要形成的图像的纵向尺寸(长度)作为基准而不是使用时间作为基准来执行显影单元的切换的情况下它也是有用的。更具体地说,如果通过(后缘裕度+后续颜色的前缘裕度)计算的长度长于如上所述的对应于显影单元切换时间的61mm,则可以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一圈的情况下执行图像形成。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实例的流程图。在图8中示出的实例中,在步骤S901到S913中的处理与在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步骤S701到S713(图7)中的处理类似。因此,这里不会重复对其的描述。
参考图8,在步骤S914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测量自开始切换显影单元以来经过的时间。在步骤S915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后续的基准标记。如果确定已经检测到后续的基准标记(在步骤S915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16。
在步骤S916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间是否长于所经过的时间(后续颜色基准标记检测时刻)。如果确定显影单元切换时间等于或短于所经过的时间(在步骤S916中为“是”),则在步骤S910中的预定处理结束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905。在步骤S905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在发送后续颜色的/TOP信号的时刻显影单元已经接触感光鼓15。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TOP信号M。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显影单元切换时间长于所经过的时间(在步骤S916中为“否”),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17。在该情况下,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在发送后续颜色的/TOP信号的时刻没有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因此,在步骤S917中,引擎控制单元202计算图像区域M的前缘裕度时间(=图像M的前缘位置/图像区域M的中间转印部件9的行进速度)。
在步骤S917中计算前缘裕度时间段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918。在步骤S918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间是否等于或短于所经过的时间与图像M前缘裕度时间的总和。
如果确定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间等于或短于所经过的时间与图像M前缘裕度时间的总和(在步骤S918中为“是”),则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在开始在图像区域M的前缘裕度上形成图像的时刻之前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并且因此显影单元接触感光鼓15。然后,预定处理结束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905。在步骤S905中,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TOP信号M。
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间长于所经过的时间与图像M前缘裕度时间的总和(在步骤S917中为“否”),则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在开始形成图像区域M的前缘图像的时刻还没有完成显影单元的切换。更具体地说,在该时刻,已经确定要使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以便接触感光鼓15。然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919。
在步骤S919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是否已经检测到后续的基准标记。如果确定已经检测到后续基准标记(在步骤S919中为“是”),则步骤S910中的预定处理结束并且处理回到步骤S905。在步骤S905中,引擎控制单元202输出/TOP信号M。
在步骤S909中发送所有颜色的/TOP信号之后,处理前进到步骤S911。在步骤S911中,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是否已经收到后续的打印预约命令和后续的打印开始命令。如果确定已经收到后续的打印预约命令和后续的打印开始命令(在步骤S911中为“是”),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12。
在步骤S912中,引擎控制单元202针对后续打印预约的第一颜色执行步骤S914到S917中的/TOP信号发送确定处理。然后,引擎控制单元202重复步骤S905及之后步骤中的处理以便继续用于打印后续页的处理。另一方面,如果确定既没有收到后续的打印预约命令又没有收到后续的打印开始命令(在步骤S911中为“否”),则处理前进到步骤S913。在步骤S913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执行后处理转动序列。然后,打印操作结束。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单元201发送图像位置信息和打印预约命令。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如果在开始计算图像区域的前缘裕度和后缘裕度之前发送图像位置信息,则可以适当地改变发送图像位置信息的时刻。例如,在发送打印预约命令之前发送图像位置信息。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将对应于后缘裕度的时间和对应于后续颜色前缘裕度的时间的总和与显影单元切换时间相比以便进行确定。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还可以使用从显影单元的切换的开始到完成了后续颜色前缘裕度上的图像形成时的时间段(“第四时间段”)。在该情况下,还可以使用第四时间段而不是上述的第三时间段。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根据关于图像后缘和后续图像的前缘的图像位置信息来改变显影单元切换时间,并且改变关于每个颜色的/TOP信号发送的确定。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抑制中间转印部件9的空转。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减少图像形成所花费的时间。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用于控制在形成一个图像期间的显影单元的切换的方法。然而,如果已经获得多个顺序发出的打印命令,则也可以实现上述显影单元切换控制方法以便在形成多个图像期间切换显影单元。
更具体地说,如果在完全形成第一图像(K图像)之后且在开始作为第二图像的Y图像的图像形成之前完全切换了显影单元,则可以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9空转的情况下开始作为第二图像的图像Y的图像形成。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接收关于每个颜色的图像形成的信息。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在引擎控制单元202接收对于形成一个图像所需的图像形成信息并且计算关于其它颜色的图像的信息的情况下它也是有用的。
在引擎控制单元202接收包括多个图像的一个作业的图像形成信息并且计算关于一个图像的每个颜色的信息的情况下它也是有用的。
上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效果来进行各种修改。上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这种修改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在上述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引擎控制单元202在开始打印之前从控制器单元201预先接收每个颜色的图像位置信息。此外,引擎控制单元202基于所收到的图像位置信息来计算显影单元接触时间。
在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器单元201计算每个颜色的显影单元接触时间并且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计算的结果。引擎控制单元202根据从控制器单元201接收的计算结果来执行显影单元的切换。
图9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通信序列的实例。参考图9,在时刻1001处,当从主计算机200收到打印命令时,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打印预约命令。
在时刻1001处发送打印预约命令之后,处理前进到对应于时刻1002的处理。在时刻1002处,控制器单元201发送打印开始命令。在引擎控制单元202已经从控制器单元201收到打印开始命令之后,处理前进到对应于时刻1003的处理。在时刻1003处,如果检测到基准标记,则引擎控制单元202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Y。另外,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打印操作。
在时刻1003处从控制器单元201收到/TOP信号Y之后,处理前进到对应于时刻1004的处理。在时刻1004处,控制器单元201在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图像后缘Y命令之前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视频信号Y。
在时刻1004处从控制器单元201收到图像后缘Y命令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切换显影单元并且将所收到的图像后缘命令Y中所包括的对应于图像后缘裕度的时间与显影单元切换时间进行比较。
另外,在时刻1004处,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在检测到后续颜色基准标记之前是否已经完全切换了显影单元。如果确定在检测到后续颜色基准标记之前完全切换了显影单元,则处理前进到对应于时刻1005的处理。在时刻1005处,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TOP信号M。
在之后的处理中,以与上述那些方式类似的方式,在时刻1005、1007和1009处收到/TOP信号M、C和K之后,控制器单元201发送作为图像数据的每个颜色的视频信号。
在以上述方式发送视频信号之后,然后在时刻1006、1008和1010处,控制器单元201发送图像后缘命令M、C和K。在时刻1006和1008处收到图像后缘命令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切换显影单元。在该时刻,引擎控制单元202将每个所收到的图像后缘命令中所包括的对应于图像后缘裕度的时间与显影单元切换时间进行比较。
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在检测到后续颜色基准标记之前是否完全切换了显影单元。在时刻1007和1009处,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TOP信号C和K。
引擎控制单元202确定在检测到后续颜色基准标记之前是否完全切换了显影单元。如果确定在检测到后续颜色基准标记之前完全切换了显影单元,则处理前进到对应于时刻1007和1009的处理。在时刻1007和1009处,引擎控制单元202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C和K。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图像形成期间执行处理的时序的实例的时序图。
参考图10,在如上所述在时刻1001和1002处收到打印预约命令和打印开始命令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预处理转动序列。在时刻1110处完成预处理转动序列之后,如果在时刻1120处检测到基准标记,在时刻1130处引擎控制单元202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Y。在这时候,引擎控制单元202开始用于打印第一页的打印操作。
在时刻1130处收到/TOP信号Y之后,在时刻1140处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作为Y图像数据的视频信号Y。
在时刻1141处发送视频信号Y之后,在时刻1004处控制器单元201向引擎控制单元202发送图像后缘Y命令。在时刻1004处收到图像后缘Y命令之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在时刻1111处开始显影单元的切换。然后,引擎控制单元202将显影单元切换完成时刻(时刻1112)与后续颜色基准标记检测时刻(时刻1121)进行比较。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基准标记(时刻1121)时,显影单元M已经接触感光鼓15。因此,在时刻1131处,引擎控制单元202向控制器单元201发送/TOP信号M。
对于其它颜色M、C和K,引擎控制单元202在与对于颜色Y的相同的时刻处(在时刻1006、1008和1010处)发送图像后缘命令M、C或K。因此,这里不会重复对其的描述。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打印操作的示例性流程的流程图。图11中示出的打印操作基本上与上面参考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图6的流程图所描述的那些类似。因此,这里没有重复描述类似的操作,而下面将仅仅详细描述差别之处。更具体地说,与图6中示出的打印操作的差别在于引擎控制单元202在收到如上所述的视频信号之后接收图像后缘命令。
在图6所示出的实例中,在步骤S701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接收打印预约命令和图像位置信息。另一方面,在图11示出的实例中,在步骤S1201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接收打印预约命令但是没有接收图像后缘命令。
此外,在图6的步骤S706中,引擎控制单元202计算显影单元接触时间。另一方面,在图11示出的实例中,在步骤S1206中,引擎控制单元202接收图像后缘命令。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引擎控制单元202不必计算显影单元接触时间。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引擎控制单元202从控制器单元201接收图像后缘命令。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不必计算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因此,引擎控制单元202可以在收到图像形成后缘命令时开始切换显影单元。
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效果来进行各种修改。此外,本发明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在本发明的上述第一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区域的后缘被用作用于计算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的基准。然而,本示例性实施例不限于此。更具体地说,作为替代,转印材料2的尺寸也可以被用作基准。
在该情况下,将中间转印部件9的周边与转印材料2的尺寸进行比较。作为比较的结果,如果显影单元的切换总是可以安全地在中间转印部件9的其上没有形成图像的区域内切换,则确定可以不考虑图像区域的后缘而切换显影单元也是有用的。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将被给予最宽的解释从而包括所有的修改、等价结构与功能。

Claims (2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
多个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显影图像;
显影旋转部件,被配置为顺序地将该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切换到显影位置,在该显影位置处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显影图像;
中间转印部件,在其上转印通过所述显影单元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显影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通过第一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区域将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从第一显影单元切换到第二显影单元,并且随后根据通过第一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区域和检测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标记的检测时刻,所述标记是显影单元开始显影图像的基准,来控制是使得中间转印部件空转并使得第二显影单元显影图像,还是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使得第二显影单元显影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基于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的比较来控制是否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所述第一时间段是从开始切换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到检测到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所述标记的时间段,所述第二时间段是将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从第一显影单元切换到第二显影单元的时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并且在所述第二时间段短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情况下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使得第二显影单元显影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比较所述第一时间段和所述第二时间段,并且在所述第二时间段长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情况下计算从检测到标记到通过第二显影单元开始显影图像的第三时间段,
其中,在所述第二时间段短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总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使得第二显影单元显影图像,以及
其中,在所述第二时间段长于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三时间段的总和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然后使得第二显影单元显影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在多种颜色的彩色图像形成时接收关于所述彩色图像的图像信息,基于所述图像信息计算对应于所述多种颜色的各个显影单元显影图像的时间段,并且根据各个显影单元用于显影图像的时间段,控制切换显影单元的开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通过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的长度与预定的第一阈值的比较来控制是否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通过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的长度与所述预定的第一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在通过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的长度短于所述预定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使得下一显影单元被切换到显影位置以显影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在通过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的长度长于所述预定的第一阈值的情况下,该控制单元将从通过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的后缘到通过要被切换到显影位置的下一显影单元要显影的图像的前缘的长度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
其中,在从通过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的后缘到通过要被切换到显影位置的下一显影单元要显影的图像的前缘的长度长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使得要被切换到显影位置的下一显影单元显影图像,以及
其中,在从通过处于显影位置的显影单元显影的图像的后缘到通过要被切换到显影位置的下一显影单元要显影的图像的前缘的长度短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然后使得要被切换到显影位置的下一显影单元显影图像。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
多个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显影旋转部件,被配置为顺序地将该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切换到图像形成位置,在该图像形成位置处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中间转印部件,在其上转印形成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图像;以及
标记,设置在该中间转印部件上并且作为开始形成图像的基准;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检测到该标记的情况下发出开始形成图像的指令,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开始将后续的显影单元移动到该图像形成位置的控制,使得在当检测到该中间转印部件上的该标记时开始由后续的显影单元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之前完成后续的显影单元到该图像形成位置的移动,以及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形成多个颜色图像的图像时,通过接收各颜色图像的图像信息并且通过基于所接收的图像信息计算在对应于每个颜色的每个显影单元中形成图像所花费的时间段,根据所计算的用于在每个显影单元中形成图像的时间段和在后续的显影单元中开始图像形成的时刻,控制显影单元的切换的开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进行比较,第一时间段是切换显影单元所花费的时间段,第二时间段是基于开始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与后续的显影单元开始图像形成的时刻而计算的,以及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段短于第二时间段的情况下,在不使该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由后续的显影单元形成图像,而在第一时间段长于第二时间段的情况下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使该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之后由后续的显影单元形成图像的控制。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
多个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显影旋转部件,被配置为顺序地将该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切换到图像形成位置,在该图像形成位置处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中间转印部件,在其上转印形成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检测到作为开始形成图像的基准的并且被设置在该中间转印部件上的标记的情况下发出开始形成图像的指令,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形成的图像的长度短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开始将后续的显影单元切换到该图像形成位置的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形成的图像的长度长于第一阈值时通过将该中间转印部件的从所形成的图像到该标记的纵向尺寸和随后要形成的图像的前缘裕度的总长度与第二阈值进行比较,在总长度长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由后续的显影单元开始图像形成的控制,而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总长度短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在使该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之后由后续的显影单元进行形成的控制。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
多个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显影旋转部件,被配置用于顺序地将该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切换到图像形成位置,在该图像形成位置处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中间转印部件,在其上转印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图像;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大小,控制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以及
被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并且作为开始形成图像的基准的标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于,当在检测到所述标记之前显影单元的切换完成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便在不使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通过后续的显影单元进行图像形成,而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于,当在检测到所述标记之前显影单元的切换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便在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之后通过后续的显影单元进行图像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以使得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大小较小时所述时刻较早。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
多个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显影旋转部件,被配置为将该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切换到图像形成位置;
中间转印部件,在其上转印所形成的图像;以及
标记,设置在该中间转印部件上并且作为开始形成图像的基准;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检测到该标记的情况下发出开始形成图像的指令,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开始将后续的显影单元移动到该图像形成位置的控制,使得在当检测到该标记时开始由后续的显影单元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之前完成该移动,并且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形成多个颜色图像的图像时,通过接收各颜色图像的图像信息并且通过基于所接收的图像信息计算在对应于每个颜色的每个显影单元中形成图像所花费的时间段,根据所计算的用于在每个显影单元中形成图像的时间段和在后续的显影单元中开始图像形成的时刻,控制显影单元的切换的开始。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将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进行比较,第一时间段是切换显影单元所花费的时间段,第二时间段是基于开始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与后续的显影单元开始图像形成的时刻而计算的,以及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时间段短于第二时间段的情况下,在不使该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由后续的显影单元形成图像,而在第一时间段长于第二时间段的情况下被配置为执行用于在使该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之后由后续的显影单元形成图像的控制。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
多个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显影旋转部件,被配置为将该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切换到图像形成位置;
中间转印部件,在其上转印所形成的图像;以及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检测到标记的情况下发出开始形成图像的指令,
其中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形成的图像的长度短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开始将后续的显影单元切换到该图像形成位置的控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该标记是开始形成图像的基准并且设置在该中间转印部件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所形成的图像的长度长于第一阈值时,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总长度长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在不使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由后续的显影单元开始图像形成的控制,而该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所述总长度短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执行用于在使该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之后由后续的显影单元进行形成的控制,其中所述总长度是该中间转印部件的从所形成的图像到该标记的纵向尺寸和随后要形成的图像的前缘裕度的长度。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承载部件;
多个显影单元,被配置为在该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图像;
显影旋转部件,被配置用于将该多个显影单元中的每一个切换到图像形成位置;
中间转印部件,在其上转印在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图像;
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在其上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大小,控制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以及
被设置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上并且作为开始形成图像的基准的标记,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于,在所述标记被检测到之前显影单元的切换完成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便在不使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空转的情况下通过后续的显影单元进行图像形成,而所述控制单元被配置用于,在所述标记被检测到之前显影单元的切换没有完成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以便在中间转印部件空转一圈之后通过后续的显影单元进行图像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切换显影单元的时刻,以使得在所述记录材料的大小较小时所述时刻较早。
CN201210090030.7A 2009-03-26 2010-03-23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18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6769 2009-03-26
JP2009-076769 2009-03-26
JP2009-283463 2009-12-14
JP2009283463A JP5637680B2 (ja) 2009-03-26 2009-12-14 画像形成装置
CN201010150734.XA CN101846942B (zh) 2009-03-26 2010-03-23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0734.XA Division CN101846942B (zh) 2009-03-26 2010-03-23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1857A CN102621857A (zh) 2012-08-01
CN102621857B true CN102621857B (zh) 2015-08-05

Family

ID=4277158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9003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1857B (zh) 2009-03-26 2010-03-23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20101015073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6942B (zh) 2009-03-26 2010-03-23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5073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6942B (zh) 2009-03-26 2010-03-23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224208B2 (zh)
JP (1) JP5637680B2 (zh)
KR (1) KR101239153B1 (zh)
CN (2) CN1026218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06103B2 (ja) * 2007-05-22 2012-08-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5506360B2 (ja) * 2009-10-06 2014-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487977B2 (en) * 2010-01-26 2013-07-16 Poly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virtualize people with 3D effect into a remote room on a telepresence call for true in person experience
JP5825875B2 (ja) * 2011-06-17 2015-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14880B2 (ja) * 2011-12-28 2014-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01929A (zh) 2011-12-28 2016-02-0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US9227427B2 (en) 2011-12-28 2016-0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43581B2 (ja) * 2013-06-28 2017-06-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89839B2 (ja) * 2017-02-14 2020-1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7009118B2 (ja) * 2017-08-28 2022-01-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0645A (en) * 1993-12-16 1997-06-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066475A (ja) * 1998-06-12 2000-03-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577138A (zh) * 2003-07-01 2005-02-09 株式会社东芝 成像设备及转移带
CN1975597A (zh) * 2005-11-29 2007-06-0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31883B2 (ja) * 1993-04-05 2001-1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54210A (ja) 1997-03-13 1998-09-25 Ricoh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6044234A (en) * 1997-09-11 2000-03-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detection timing of a density sensor
JP2000056591A (ja) * 1998-08-11 2000-02-25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733249B2 (ja) * 1998-09-12 2006-01-1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83882A (ja) * 1999-12-27 2001-07-0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037513A (ja) * 2002-06-28 2004-02-05 Canon Inc 回動型現像体及び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US7149440B2 (en) * 2002-10-01 2006-12-12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reasing density unevenness
JP4298316B2 (ja) * 2003-02-14 2009-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52041B2 (ja) 2003-07-11 2010-04-21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8050B2 (ja) * 2003-09-22 2010-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283205B2 (ja) * 2004-11-16 2009-06-24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方法
JP2006220823A (ja) 2005-02-09 2006-08-24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03963A (ja) * 2005-06-27 2007-01-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4996A (ja) 2005-07-12 2007-02-0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556876B2 (ja) * 2006-01-19 2010-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93013B2 (ja) 2006-02-14 2012-03-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40645A (en) * 1993-12-16 1997-06-17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0066475A (ja) * 1998-06-12 2000-03-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CN1577138A (zh) * 2003-07-01 2005-02-09 株式会社东芝 成像设备及转移带
CN1975597A (zh) * 2005-11-29 2007-06-06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37680B2 (ja) 2014-12-10
CN101846942B (zh) 2012-09-05
US8472825B2 (en) 2013-06-25
KR101239153B1 (ko) 2013-03-06
CN101846942A (zh) 2010-09-29
JP2010250269A (ja) 2010-11-04
CN102621857A (zh) 2012-08-01
US20120251151A1 (en) 2012-10-04
US20100247121A1 (en) 2010-09-30
US8224208B2 (en) 2012-07-17
KR20100108257A (ko) 2010-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185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US7542690B2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gra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1431878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20150316885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6094557A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0137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0238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75329A (ja) カラー画像記録装置
JP42085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6891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first and second transfer sections
JP49461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における位相調整方法
JP524165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341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lural movable color forming units and print mode management based on correction process performance
JP202312400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639037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3712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712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37611A (ja) 印刷装置
JP352735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13987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記憶媒体
JP20211032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782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10964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58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4904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