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6349A - 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6349A
CN102566349A CN2011103593664A CN201110359366A CN102566349A CN 102566349 A CN102566349 A CN 102566349A CN 2011103593664 A CN2011103593664 A CN 2011103593664A CN 201110359366 A CN201110359366 A CN 201110359366A CN 102566349 A CN102566349 A CN 1025663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part
rotation
photosensitive drums
driven wheel
slav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593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6349B (zh
Inventor
神村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663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3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63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63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成像设备,其可以包括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的感光鼓和被接近于感光鼓的周边设置并且被构造为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的第一旋转部件。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驱动力传递部件和从动部件,从动部件包括被传递部分和第一接合凸起。从动部件可以被构造成与感光鼓一起绕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从动部件的被传递部分可以被构造成接收从驱动力传递部件传递的驱动力。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旋转部件驱动齿轮,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一接合凸起接合的松配合部分和被构造成向第一旋转部件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齿轮部分。

Description

成像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10年11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54089的优先权,其全部主题通过引用并入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成像设备,诸如激光打印机。
背景技术
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诸如激光打印机具有用于移除在感光鼓的周向表面上的沉积物诸如剩余调色剂和纸粉的清洁辊。清洁辊被设置成使得其周向表面与感光鼓的周向表面接触。清洁辊旋转使得相对于感光鼓的周向表面的接触部分沿着与感光鼓的周向表面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
用于旋转清洁辊的驱动力被从感光鼓传递。即,与感光鼓一起旋转的鼓齿轮被设置在感光鼓的端部处。此外,与清洁辊一起地旋转的清洁齿轮被设置在清洁辊的端部处。清洁齿轮与鼓齿轮啮合。当驱动力被输入感光鼓时,感光鼓旋转,并且驱动力被从鼓齿轮传递到清洁齿轮。因此,清洁辊旋转。
然而,因为鼓齿轮与清洁齿轮啮合,所以鼓齿轮并且因此感光鼓的旋转速度可能由于啮合状态等而改变,这可能引起带痕(由于非均匀密度而在图像上显现的带形图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感光鼓的旋转速度能够被稳定。
例如,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可以包括感光鼓和第一旋转部件,该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该第一旋转部件与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被构造成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驱动力传递部件和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包括被传递部分和第一接合凸起。该从动部件可以被构造成与感光鼓一起绕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从动部件的被传递部分可以被构造成接收从驱动力传递部件传递的驱动力。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具有被构造成与第一接合凸起接合的松配合部分和被构造成向第一旋转部件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齿轮部分。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可以是能够绕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旋转的。
本公开进一步的方面涉及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感光鼓和第一旋转部件,所述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被构造成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驱动力传递部件和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包括被传递部分和配合到感光鼓的端部的凸缘。该从动部件可以被构造成与感光鼓一起绕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该从动部件的被传递部分可以被构造成接收从驱动力传递部件传递的驱动力。该从动部件还可以包括接头,该接头包括相对于接头的旋转轴线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一接合凸起。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包括被构造成与第一接合凸起接合的松配合部分和被构造成向第一旋转部件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齿轮部分。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可以是能够绕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或者与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的。该接头可以被设置在凸缘和旋转部件驱动齿轮之间。该凸缘可以包括相对于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二接合凸起。该接头可以包括沿着接头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与第二接合凸起接合的两个凹口。该松配合部分可以包括与第一接合凸起对应的两个松配合部分,松配合部分相对于第一接合凸起在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和径向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具有间隙。从动部件、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和接头可以形成十字滑块联轴器(Oldham’s coupling)。
本公开另外的方面涉及一种盒,该盒可以包括感光鼓和第一旋转部件,所述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被构造成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该盒还可以包括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包括被传递部分和第一接合凸起。该从动部件可以被构造成与感光鼓一起绕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该从动部件的被传递部分可以被构造成接收从外侧传递的驱动力。该盒还可以包括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包括被构造成与第一接合凸起接合的松配合部分和被构造成向第一旋转部件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齿轮部分。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可以是能够绕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旋转的。
本公开另外的方面涉及一种盒,该盒可以包括感光鼓和第一旋转部件,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第一旋转部件与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被构造成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该盒还可以包括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包括被传递部分和配合到感光鼓的端部的凸缘。该从动部件可以被构造成与感光鼓一起绕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该从动部件的被传递部分可以被构造成接收从外侧传递的驱动力。该从动部件还可以包括接头,该接头包括相对于接头的旋转轴线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一接合凸起。该盒还可以包括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包括被构造成与第一接合凸起接合的松配合部分和被构造成向第一旋转部件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齿轮部分。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可以是能够绕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或者与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的。该接头可以被设置在凸缘和旋转部件驱动齿轮之间。该凸缘可以包括相对于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二接合凸起。该接头可以包括沿着接头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被构造成与第二接合凸起接合的两个凹口。该松配合部分可以包括与第一接合凸起对应的两个松配合部分,松配合部分相对于第一接合凸起在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和径向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具有间隙。从动部件、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和接头可以形成十字滑块联轴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个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的截面视图;
图2是从后上侧观察的图1所示感光鼓盒的图表,其中还示出了驱动力传递部件;
图3是沿着线A-A截取的、图2所示感光鼓、轴承部件和清洁驱动齿轮的截面视图;
图4是图2所示感光鼓的透视图;
图5是图2所示感光鼓、第一清洁辊、第二清洁辊和清洁驱动齿轮的透视图;
图6是图5所示轴承部件和清洁驱动齿轮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从左侧观察的、图5所示凸缘、清洁驱动齿轮、主清洁齿轮和副清洁齿轮的侧视图;
图8是图2所示驱动力传递部件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感光鼓、第一清洁辊、第二清洁辊、清洁驱动齿轮和轴承部件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第一保持部件和清洁驱动齿轮的透视图;
图11是图9所示清洁驱动齿轮和轴承部件的透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感光鼓、轴承部件、清洁驱动齿轮和接头的截面视图;
图13是从左侧观察的、图12所示感光鼓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2所示感光鼓和接头的透视图;并且
图15是图12所示清洁驱动齿轮和第一保持部件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彩色打印机
10:主清洁辊
11:副清洁辊
32:凸缘
35:接合凸起
36:从动侧凹槽
37:轴承部件
38:清洁驱动齿轮
41:齿轮部分
44:松配合部分
45:表面
46:平面
53:主清洁齿轮
52:辊轴
56:辊体
65:卷簧
71:驱动力传递部件
91:轴承部件
92:第一保持部件
93:第二保持部件
94:伸长孔
103:凸部插入部分
105:卷簧
111:接合凸起
112:接头
113:凹口
114:接合凸起
115:逃逸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以上讨论地,本公开的方面涉及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可以包括感光鼓和第一旋转部件,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第一旋转部件与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被构造成绕与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驱动力传递部件和从动部件,该从动部件包括被传递部分和第一接合凸起。该从动部件可以被构造为与感光鼓一起绕感光鼓的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该从动部件的被传递部分可以被构造成接收从驱动力传递部件传递的驱动力。该成像设备还可以包括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具有被构造为与第一接合凸起接合的松配合部分和被构造为向第一旋转部件传递驱动力的传动齿轮部分。该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可以是能够围绕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旋转的。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当驱动力被从驱动力传递部件传递到从动部件的被传递部分时,感光鼓与从动部件一起地旋转。进而,被传递到从动部件的驱动力经由第一接合凸起和松配合部分而被传递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即,当从动部件旋转时,第一接合凸起朝向沿着从动部件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挤压松配合部分的内表面,并且旋转部件驱动齿轮沿着与从动部件相同的方向旋转。被传递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驱动力经由传动齿轮部分而被传递到第一旋转部件。
因此,即使当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旋转速度改变时,因为第一接合凸起被松弛地配合到松配合部分,所以也能够防止旋转速度的这种变化被传递到从动部件。结果,感光鼓的旋转速度能够被稳定。
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1.彩色打印机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成像设备可以是彩色打印机,诸如串列式彩色打印机。例如,图1示出了作为成像设备的一个实例的彩色打印机1。彩色打印机1包括本体外壳2。本体外壳2容纳沿着预定方向并排布置的四个处理盒3。该四个处理盒3对应于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并且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处理盒被沿着预定方向从一侧顺序地布置。当在本体外壳2的顶表面上的顶盖4打开时,处理盒3能够被附接到本体外壳2的内部和从本体外壳2的内部拆卸。
注意,在以下说明中,顶、底、左和右方向是基于以下假设定义的,即,设置黑色处理盒3的一侧(在图1中的左侧)是前侧并且彩色打印机1的各部件(包括处理盒3)是从前侧观察的。每一个处理盒3均包括感光鼓盒5和显影剂盒6,显影剂盒6能够被附接到感光鼓盒5和从感光鼓盒5拆卸。感光鼓盒5包括感光鼓7、充电器8和净化器9。
净化器9可以被设置在感光鼓7的后侧和充电器8的后下侧。净化器9可以包括主清洁辊10,主清洁辊10与感光鼓7的表面接触并且被构造为从该表面移除沉积物。净化器还可以包括副清洁辊11,副清洁辊11与主清洁辊10的表面接触并且被构造为移除已从感光鼓7的表面转移到主清洁辊10的表面的沉积物。净化器还可以包括接触部件12,接触部件12与副清洁辊11的表面接触并且被构造为刮除已从主清洁辊10的表面转移到副清洁辊11的表面的沉积物。
主清洁辊10和副清洁辊11被设置成能够围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旋转。主清洁辊10可以从后侧与感光鼓7接触。副清洁辊11可以从后上侧与主清洁辊10接触。接触部件12可以从上侧与副清洁辊11接触。
显影剂盒6包括显影辊13。当显影剂盒6被附接到感光鼓盒5时,显影辊13可以从前上侧与感光鼓7的表面接触。
进而,本体外壳2容纳与感光鼓7对应的LED单元14。每一个LED单元14的顶端均面对与LED单元14对应的感光鼓7的周向表面。
感光鼓7的表面通过从充电器8放电而被均匀地充电,并且然后被选择性地曝光于在LED单元14中设置的LED。通过这种曝光,电荷被选择性地从感光鼓7的表面移除,并且在感光鼓7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当静电潜像面对显影辊13时,显影辊13将调色剂供应到静电潜像。因此,在感光鼓7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容纳片材P的片材馈送盒15被设置在本体外壳2的底部处。在片材馈送盒15中容纳的片材P被各种辊输送到输送带16上。输送带16被设置成从下方面对四个感光鼓7。转印辊17被设置在面对感光鼓7的位置处,使得输送带16的上部处于其间。当输送带16运行时,被输送到输送带16上的片材P相继地在输送带16和相应的感光鼓7之间经过。然后,当它们面对片材P时,在感光鼓7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
定影单元18沿着片材P的输送方向被设置在输送带16的下游侧。调色剂图像已经被转印于此的片材P被输送到定影单元18。在定影单元18中,通过施加热量和压力,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到片材P。在调色剂图像得以定影之后,片材P被各种辊排放到在本体外壳2的顶表面上的片材输出托盘19上。
2.感光鼓盒
(1)框架
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每一个感光鼓盒5均包括框架21。如在图2中所示,框架21包括沿着左右方向以指定距离彼此面对的一对侧板22和23。进而,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框架21包括底板24,底板24被设置在该一对侧板22和23的前边缘之间从而在前侧更高的情况下倾斜。另外,如在图1中所示,框架21包括盖板25,盖板25距底板24指定距离地设置在侧板22和23的底端的后边缘之间,从而在前侧更高的情况下倾斜。注意图2不带盖板25地示出感光鼓盒5。
感光鼓7、充电器8、作为第一旋转部件的一个实例的主清洁辊10、作为第二旋转部件的一个实例的副清洁辊11和接触部件12被容纳于在底板24和盖板25之间的空间中。感光鼓7、主清洁辊10和副清洁辊11被设置在该一对侧板22和23之间从而能够旋转。充电器8和接触部件12被盖板25保持。显影剂盒6在并不面对盖板25的部分处被附接到底板24。
(2)感光鼓
如在图3中所示,感光鼓7可以包括柱形鼓体31和被固定到鼓体31的左端的凸缘32。鼓体31由传导材料诸如铝制成。鼓体31的表面覆盖有带有正电荷的、由聚碳酸酯等构成的光敏层。
凸缘32可以由树脂制成。凸缘32可以作为单一构件包括被压入鼓体31的左端中并且被固定于此的固定部分33、从固定部分33的外端表面的中央部分向左延伸的基本柱形凸部部分34、和从固定部分33的外端表面突出并且距凸部部分34指定距离地设置的柱形接合凸起35。如在图4中所示,凸部部分34的外端表面(顶端表面)具有沿其直径以直线延伸的从动侧凹槽36。
如在图3和图5中所示,作为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一个实例的清洁驱动齿轮38经由轴承部件37在外部被配合到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从而能够旋转。
轴承部件37可以由树脂制成。如在图6中所示,轴承部件37可以作为单一构件包括柱形轴承本体39、从轴承本体39的外周表面的左侧朝向周边延伸的颈圈40、和从轴承本体39的左端向左侧延伸并且具有比轴承本体39稍大的内径的管状柱形部分39a。
清洁驱动齿轮38可以由树脂制成。如在图5和图6中所示,清洁驱动齿轮38可以作为单一构件包括作为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齿轮齿(未示出)的环板形传动齿轮部分的一个实例的齿轮部分41、从设置在齿轮部分41的中央部分处的圆形孔的周边向左侧延伸的管状柱形部分42、和连接到齿轮部分41的内周表面和柱形部分42的外周表面的连接部分43。
连接部分43的外表面可以从齿轮部分41的整个内周表面朝向齿轮部分41的径向内侧延伸,可以被弯曲并且向左侧延伸,可以被弯曲并且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可以被连接到柱形部分42的外周表面。
连接部分43具有沿着左右方向贯穿那里的、在侧视图中是矩形开口的松配合部分44。松配合部分44沿着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方向的宽度大于接合凸起35的直径。进而,如在图7中所示,松配合部分44被形成为使得在沿着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上的表面45被包括于平面46中,平面46包括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轴线(沿着或者通过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直径延伸的平面)。
框架21在左侧上的侧板22具有圆形孔(未示出),该圆形孔具有与轴承部件37的柱形部分39a的外径基本相同的内径。进而,如在图2中所示,侧板22具有从该孔的周边向左延伸的、一体地形成的柱形保护部分47。
如在图6中所示,轴承部件37的轴承本体39可以在内部被从左侧配合到清洁驱动齿轮38的柱形部分42。进而,如在图3和图5中所示,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可以在内部被从右侧配合到轴承部件37的轴承本体39,并且作为第一接合凸起的一个实例的接合凸起35可以被松弛地配合到松配合部分44。然后,柱形部分39a的左端可以被配合到在侧板22中设置的孔,并且因此,轴承部件37被固定到侧板22,轴承部件37的颈圈40从右侧与侧板22接触,并且鼓体31的右端被在右侧上的侧板23保持从而能够旋转。因此,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由轴承本体39的内周表面接纳从而能够旋转,清洁驱动齿轮38的柱形部分42由轴承本体39的外周表面接纳从而能够旋转,并且感光鼓7被保持在左侧板22和右侧板23之间从而能够围绕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作为凸缘32的被传递部分的一个实例的从动侧凹槽36可以在保护部分47内侧的左侧上暴露。
(3)主清洁辊
如在图5中所示,主清洁辊10包括柱形辊体51和沿着辊体51的中央轴线延伸并且从辊体51的端表面突出的辊轴52。辊体51可以由海绵材料制成。例如,主清洁辊10的辊体51不限于由海绵材料制成的海绵辊,而是可以是其中在辊体51的周向表面上植入多根硬毛的、所谓的刷拭辊。
作为旋转齿轮的一个实例的主清洁齿轮53距辊体51指定距离地被附接到辊轴52的左端。主清洁齿轮53可以是作为单一构件包括输入齿轮部分54和输出齿轮部分55的双速齿轮。输入齿轮部分54是柱形的。输入齿轮部分54的周向表面具有被构造为与清洁驱动齿轮38啮合的齿轮齿(未示出)。例如,输入齿轮部分54的齿轮齿可以被构造为与清洁驱动齿轮38的齿轮齿啮合。输出齿轮部分55可以被设置于输入齿轮部分54的左侧并且具有带有比输入齿轮部分54更大直径(齿轮直径)的平坦柱形形状。输出齿轮部分55的周向表面具有齿轮齿(未示出)。因为辊轴52通过输入齿轮部分54和输出齿轮部分55中的开口延伸从而是不能旋转的,所以主清洁齿轮53和辊轴52能够一起地旋转。
(4)副清洁辊
副清洁辊11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如在图4中所示可以作为单一构件包括柱形辊体56和沿着辊体56的中央轴线延伸并且从辊体56的端表面突出的辊轴部分57。
副清洁齿轮58距辊体56指定距离地被附接到辊轴部分57的左端。副清洁齿轮58可以具有在其周向表面上具有齿轮齿(未示出)的平坦柱形部分,并且辊轴部分57通过在其中的开口延伸从而是不能旋转的。因此,它能够与辊轴部分57一起地旋转。副清洁齿轮53的齿轮齿被构造为与主清洁齿轮53的输出齿轮部分55啮合。
(5)轴连接部件
如在图5中所示,主清洁辊10的辊轴52和副清洁辊11的辊轴部分57被轴连接部件61在两端处相互连接。每一个轴连接部件61均可以作为单一构件包括柱形第一插入部分62、柱形第二插入部分63和连接部分64,辊轴52延伸通过柱形第一插入部分62从而能够旋转、辊轴部分57延伸通过柱形第二插入部分63从而能够旋转,连接部分64将第一插入部分62和第二插入部分63连接。在左侧上的轴连接部件61被设置在(1)主清洁辊10的辊体51和副清洁辊11的辊体56与(2)主清洁齿轮53和副清洁齿轮58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方面,可以设置作为推压部件的一个实例的卷簧。卷簧65的一端可以被连接到第一插入部分62。如在图2中所示,卷簧65的另一端可以被连接到感光鼓盒5的框架21。相应地,卷簧65在框架21和第一插入部分62之间被设置于压缩状态中。因此,卷簧65朝向感光鼓7推压第一插入部分62,由此主清洁辊10弹性地与感光鼓7的表面接触。
3.驱动力传递部件
如在图2中所示,本体外壳2(见图1)容纳驱动力传递部件71,驱动力传递部件71向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8传递用于使感光鼓7、主清洁辊10和副清洁辊11旋转的驱动力。
如在图8中所示,每一个驱动力传递部件71均可以包括驱动力传递齿轮72和中间部件73,中间部件73被设置在驱动力传递齿轮72和凸缘32之间以连接在驱动力传递齿轮72和凸缘32之间。
驱动力传递齿轮72可以包括圆柱齿轮部分74、与齿轮部分74共轴的基本柱形附接部分75以及被连接到齿轮部分74的内周表面和附接部分75的外周表面的连接部分76。根据本公开的方面,齿轮部分74、附接部分75和连接部分76可以是单一构件。齿轮部分74的外周表面可以具有齿轮齿(未示出)。
附接部分75的右端从齿轮部分74的右端表面向右侧突出。附接部分75的右端表面可以具有驱动侧凹槽77,驱动侧凹槽77具有在其中心处交叉的十字形状。
连接部分76可以从齿轮部分74的整个内周表面朝向齿轮部分74的径向内侧延伸,可以被弯曲并且向右侧延伸,可以被弯曲并且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且可以被连接到附接部分75的外周表面的沿着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
中间部件73可以是环板形。带有被以半球形状形成的顶端表面的柱形驱动侧突起78可以在相对于其中央轴线以180°相互隔开的两个位置处被设置在中间部件73的左端表面上,从而向左侧突出。此外,带有被以半球形状形成的顶端表面的柱形从动侧突起79可以在相对于其中央轴线以180°相互隔开的两个位置处被设置在中间部件73的右端表面上,所述位置相对于中间部件73的中央轴线以从驱动侧突起78移位90°,从而向右侧突出。
中间部件73可以被附接到驱动力传递齿轮72的附接部分75,从而驱动侧突起78被配合到驱动力传递齿轮72中的驱动侧凹槽77。
4.驱动力传递部件到感光鼓盒的附接/从感光鼓盒的拆卸
如在图2中所示,驱动力传递部件71可以被设置在与用于在本体外壳2中附接的感光鼓盒5的保护部分47面对的位置处,从而能够在较右侧上的推进位置和较左侧上的缩退位置之间沿着左右方向推进和缩退。
当驱动力传递部件71已经推进到推进位置时,附接部分75的顶端(右端)和驱动力传递齿轮72的中间部件73处于保护部分47中,并且中间部件73的从动侧突起79被配合到凸缘32的从动侧凹槽36。由此,凸缘32、驱动力传递齿轮72和中间部件73形成十字滑块联轴器。驱动力传递齿轮72经由中间部件73而被连接到凸缘32。
此外,当驱动力传递部件71已经缩退到缩退位置时,中间部件73位于保护部分47外侧,并且中间部件73的从动侧突起79被从凸缘32的从动侧凹槽36拆卸。
5.驱动力的传递
被设置在本体外壳2中的本体驱动齿轮(未示出)与驱动力传递齿轮72的齿轮齿啮合。来自在本体外壳2中设置的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被输入本体驱动齿轮。当来自马达的驱动力被输入本体驱动齿轮并且本体驱动齿轮旋转时,该驱动力被从本体驱动齿轮传递到驱动力传递齿轮72。
当驱动力传递齿轮72经由中间部件73而被连接到凸缘32时,传递到驱动力传递齿轮72的驱动力被从驱动力传递齿轮72传递到中间部件73,并且被从中间部件73传递到凸缘32。由此,感光鼓7与凸缘32一起地旋转。
当凸缘32旋转时,凸缘32的接合凸起35与松配合部分44的内表面45形成接触,并且接合凸起35挤压内表面45。由此,清洁驱动齿轮38沿着与凸缘32相同的方向旋转。然后,驱动力被从清洁驱动齿轮38传递到主清洁齿轮53,并且主清洁辊10与主清洁齿轮53一起地旋转。另外,驱动力被从主清洁齿轮53传递到副清洁齿轮58,并且副清洁辊11与副清洁齿轮58一起地旋转。
如已经描述地,主清洁辊10被设置在感光鼓7的周边处从而能够围绕与感光鼓7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凸缘32被设置成能够与感光鼓7一起地旋转。凸缘32包括接合凸起35和从动侧凹槽36,驱动力从驱动力传递部件71传递到从动侧凹槽36。清洁驱动齿轮38具有接合凸起35被松弛地配合于此的松配合部分44和向主清洁辊10传递驱动力的齿轮部分41。
当驱动力被从驱动力传递部件71传递到凸缘32的从动侧凹槽36时,感光鼓7与凸缘32一起地旋转。进而,传递到凸缘32的驱动力经由接合凸起35和松配合部分44而被传递到清洁驱动齿轮38。即,当凸缘32旋转时,接合凸起35朝向沿着凸缘3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挤压松配合部分44的内表面45,并且清洁驱动齿轮38沿着与凸缘32相同的方向旋转。传递到清洁驱动齿轮38的驱动力经由齿轮部分41而被传递到主清洁辊10。
相应地,即使当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速度改变时,因为接合凸起35被松弛地配合到松配合部分44,所以也能够防止旋转速度的这种变化被传递到凸缘32。结果,感光鼓7的旋转速度能够被稳定。
此外,注意松配合部分44比接合凸起35沿着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方向的宽度更长。即,接合凸起35和松配合部分44沿着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方向具有间隙。因此,能够防止清洁驱动齿轮38的位置沿着旋转半径方向(齿轮直径的方向)移位。结果,能够在适当的状态中维持在清洁驱动齿轮38和与之啮合的本体驱动齿轮之间的啮合,并且因此,感光鼓7的旋转速度能够进一步被稳定。
此外,注意在凸缘32旋转时接合凸起35与之形成接触的松配合部分44的表面45处于包括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轴线的平面46中。因此,被从接合凸起35施加到松配合部分44的内表面45的挤压力垂直于清洁驱动齿轮38的直径。结果,清洁驱动齿轮38能够稳定地旋转。
此外,注意轴承部件37被设置在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8之间。因此,能够防止凸缘32与清洁驱动齿轮38形成接触。结果,凸缘32的旋转能够被稳定,并且因此,感光鼓7的旋转能够进一步被稳定。
此外,注意主清洁辊10被卷簧65朝向感光鼓推压。因此,主清洁辊10能够被以适当的接触压力抵靠着感光鼓7挤压。结果,能够适当地利用主清洁辊10从感光鼓7的周向表面移除沉积物。
<第二实施例>
1.构造
替代图5所示构造地,可以采用图9所示构造。在图9到11中,与在以上说明中的那些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图9所示构造中,替代图5所示轴承部件37地,采用轴承部件91。轴承部件91包括第一保持部件92和第二保持部件93。
第一保持部件92可以由树脂制成。如在图10中所示,第一保持部件92具有基本矩形板形状。沿着感光鼓7和主清洁辊10沿其彼此面对的方向(在下文中简单地称作,“面对方向”)伸长的伸长孔94可以被设置在第一保持部件92的沿着纵向方向的一端处。伸长孔94具有如此形状,即半圆形部分的沿着面对方向向一侧突出的端部利用沿着面对方向延伸的直线A连接到半圆形部分的沿着面对方向向另一侧突出的端部。伸长孔94的半圆形部分的曲率等于或者大于第二保持部件93的柱形部分100(在下面描述)的外周表面的曲率。第一保持部件92可以具有从伸长孔94的周边向右侧突出的、一体地形成的齿轮保持部分95。
进而,主清洁辊10的辊轴52在其中插入从而能够旋转的第一插入孔96和副清洁辊11的辊轴部分57在其中插入从而能够旋转的第二插入孔97可以被设置在第一保持部件92的沿着纵向方向的另一端处。第一插入孔96和第二插入孔97是分别地具有与辊轴52和57的外径基本相等的直径的圆孔。第一保持部件92可以与从第一插入孔96和第二插入孔97的周边向左侧突出的凸部部分98和99一体地形成。
如在图11中所示,第二保持部件93可以作为单一构件包括管状柱形部分100、从柱形部分100的外周表面的左侧朝向周边延伸的颈圈101以及从颈圈101沿着面对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102。
作为插入孔的一个实例的凸部插入部分103被设置在延伸部分102的顶端处,凸部插入部分103是沿着面对方向伸长的伸长孔。凸部插入部分103具有如此形状,即半圆形部分的沿着面对方向向一侧突出的端部利用沿着面对方向延伸的直线B连接到半圆形部分的沿着面对方向向另一侧突出的端部。直线B基本平行于伸长孔94的直线A。凸部插入部分103的半圆形部分的曲率等于或者大于第一保持部件92的凸部部分98的外周表面的曲率。
第二保持部件93的柱形部分100可以在内部被从左侧配合到第一保持部件92中的伸长孔94,并且第一保持部件92的凸部部分98可以在内部被从右侧配合到第二保持部件93的凸部插入部分103。因此,第一保持部件92和第二保持部件93被连接从而并不产生相对旋转。然后,清洁驱动齿轮38的柱形部分42可以在外部被从右侧配合到第一保持部件92的齿轮保持部分95,并且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可以在内部被从右侧配合到第二保持部件93的柱形部分100。由此,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由柱形部分100的内周表面接纳从而能够旋转,并且清洁驱动齿轮38的柱形部分42由齿轮保持部分95的外周表面接纳从而能够旋转。
进而,如在图9中所示,作为主清洁辊10的旋转轴的一个实例的辊轴52的左端和作为副清洁辊11的旋转轴的一个实例的辊轴部分57的左端可以分别地通过第一插入孔96和第二插入孔97延伸从而能够旋转。此外,辊轴52和57的右端可以延伸通过轴承板104从而能够旋转。第一保持部件92和轴承板104被作为推压部件的一个实例的卷簧105朝向感光鼓7推压。
注意图9所示构造实现了以上关于图5所示构造描述的益处。
此外,轴承部件91包括第一保持部件92和第二保持部件93。第一保持部件92保持主清洁辊10的辊轴52和清洁驱动齿轮38从而能够旋转。第二保持部件93保持凸缘32从而能够旋转。第一保持部件92具有允许第一保持部件92和第二保持部件93沿着面对方向相对于彼此滑动的伸长孔94。
因此,在维持在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中心和主清洁齿轮53(主清洁辊10)的旋转中心之间的恒定距离的同时,在感光鼓7和主清洁辊10之间的距离能够改变。结果,即便主清洁辊10随着彩色打印机1的使用而变形,在感光鼓7和主清洁辊10之间的适当接触状态也能够被维持。
此外,第二保持部件93具有主清洁辊10的辊轴52被插入其中的凸部插入部分103。由此,第一保持部件92能够被沿着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方向固定。
此外,副清洁辊11被设置在主清洁辊10的周边中,从而能够围绕与主清洁辊10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副清洁辊11的辊轴部分57被第一保持部件92保持从而能够旋转。由此,在主清洁辊10的旋转中心、副清洁辊11的旋转中心和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中心之间的恒定距离能够被维持。
<第三实施例>
1.构造
替代图3所示构造地,可以采用图12所示构造。在图12到15中,与在以上说明中的那些相同的构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在图12所示构造中,类似于图9所示构造地,采用具有第一保持部件92和第二保持部件93的轴承部件91。进而,作为从动部件(或者从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个实例的凸缘32并不具有如在图3中所示的接合凸起35,但是如在图13中所示具有在相对于凸缘32的旋转轴线以180°相互隔开的两个位置处设置的、作为第二接合凸起的一个实例的柱形接合凸起111。
然后,如在图12和图14中所示,薄环板形接头112在外部被配合到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从而能够旋转。作为从动部件(或者从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的一个实例的接头112具有通过从其周边沿着接头112的旋转半径方向切除矩形部分而形成的、对应于接合凸起111的两个凹口113。
进而,在相对于接头112的中央轴线从两个凹口113移位90°的两个位置处,被松弛地配合到清洁驱动齿轮38的松配合部分44的柱形接合凸起114被设置在接头112的左端表面上从而从那里突出。因此,该两个松配合部分44被设置在清洁驱动齿轮38的连接部分43中。进而,松配合部分44被形成为使得其沿着旋转方向和沿着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半径方向的宽度大于接合凸起114的宽度(外径)。
进而,如在图15中所示,与接合凸起111对应的逃逸孔115被设置在清洁驱动齿轮38的连接部分43中,接合凸起111的顶端延伸通过逃逸孔115。进而,接头112在其中央部分处具有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被插入其中的孔。该孔的直径大于凸部部分34的外径。
如在图14中所示,当接头112在外部被配合到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时,接合凸起111与凹口113接合(配合)。清洁驱动齿轮38的柱形部分42在外部被从右侧配合到第一保持部件92的齿轮保持部分95,凸缘32的凸部部分34在内部被从右侧配合到第二保持部件93的柱形部分100,并且接合凸起114被松弛地配合到清洁驱动齿轮38的松配合部分44。在该状态下,接合凸起111的顶端进入逃逸孔115,在顶端和清洁驱动齿轮38之间留出间隙。注意这种构造实现了以上关于图9所示构造描述的益处。
此外,注意接头112被设置在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8之间。凸缘32具有在相对于凸缘32的旋转轴线以180°相互隔开的两个位置处形成的接合凸起111。对应于它们地,接头112具有与两个接合凸起111接合的两个凹口113。凹口113沿着接头112的旋转半径方向延伸。进而,接头112具有在相对于接头112的旋转轴线以180°相互隔开的两个位置处形成的两个接合凸起114。该两个松配合部分44被对应于接合凸起114地设置并且相对于接合凸起114沿着清洁驱动齿轮38的旋转半径方向具有间隙。由此,凸缘32、清洁驱动齿轮38和接头112形成十字滑块联轴器。因此,即便在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8之间存在偏心误差,凸缘32和清洁驱动齿轮38也能够稳定地旋转。上述结构可以允许清洁驱动齿轮38能够围绕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或者与从动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
此外,清洁驱动齿轮38具有逃逸孔115以避免与接合凸起111的顶端接触。因此,接合凸起111并不与清洁驱动齿轮38形成接触。因此,清洁驱动齿轮38和接头112能够被适当地彼此附接。
结论
参考各种实例结构、特征、元件以及结构、特征和元件组合在以上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本公开的方面。然而,本公开所实现的目的在于提供与本发明有关的各种特征和概念的实例,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在不偏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于上述实施例作出多个变化和修改。例如,在不偏离本公开的情况下,以上与图1到15相结合地描述的各种特征和概念可以被各自地和/或被以任何组合或者子组合的方式使用。

Claims (15)

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
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构造成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
驱动力传递部件;
从动部件,包括:
被传递部分;和
第一接合凸起,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被构造成与所述感光鼓一起绕所述感光鼓的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被传递部分被构造成接收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传递的驱动力;和
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包括:
松配合部分,所述松配合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接合;和
传动齿轮部分,所述传动齿轮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能够绕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中在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上,所述松配合部分具有比所述第一接合凸起的宽度大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松配合部分中的在所述从动部件的旋转期间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接触的表面处于包括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所述旋转轴线的平面中。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轴承部件,所述轴承部件被设置在所述从动部件和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之间,
其中所述轴承部件被构造成在内周表面处接纳所述从动部件从而所述从动部件能够旋转,并且在外周表面处接纳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从而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能够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旋转齿轮,所述旋转齿轮能够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一起旋转,并且所述驱动力被从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所述传动齿轮部分传递到所述旋转齿轮,
其中所述轴承部件包括:
第一保持部件,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和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从而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所述旋转轴和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能够旋转;和
第二保持部件,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保持所述从动部件从而所述从动部件能够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保持部件具有伸长孔,所述伸长孔允许所述第一保持部件和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在所述感光鼓和所述第一旋转部件面对的方向上相对于彼此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保持部件具有插入孔,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所述旋转轴延伸通过所述插入孔。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二旋转部件,所述第二旋转部件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旋转部件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件保持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旋转轴从而所述第二旋转部件的所述旋转轴能够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从动部件包括凸缘,所述凸缘配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推压部件,所述推压部件朝向所述感光鼓推压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旋转部件是被构造成从所述感光鼓的周向表面移除沉积物的清洁辊。
11.一种成像设备,包括:
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
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构造成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
驱动力传递部件;
从动部件,包括:
被传递部分;和
凸缘,所述凸缘配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被构造成与所述感光鼓一起绕所述感光鼓的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被传递部分被构造成接收从所述驱动力传递部件传递的驱动力;
接头,所述接头包括相对于所述接头的旋转轴线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一接合凸起;和
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包括:
松配合部分,所述松配合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接合;和
传动齿轮部分,所述传动齿轮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能够绕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线或者与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接头被设置在所述凸缘和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之间,
其中所述凸缘包括第二接合凸起,所述第二接合凸起相对于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线相互隔开地形成,
其中所述接头包括两个凹口,所述两个凹口在所述接头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两个凹口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接合凸起接合,
其中所述松配合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对应的两个松配合部分,所述松配合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在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和径向方向上都具有间隙,并且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和所述接头形成十字滑块联轴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具有逃逸孔,所述逃逸孔被构造成防止与所述第二接合凸起的顶端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凸起相对于所述接头的轴线从所述凹口移位90°。
14.一种盒,包括:
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
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构造成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
从动部件,包括:
被传递部分;和
第一接合凸起,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被构造成与所述感光鼓一起绕所述感光鼓的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被传递部分被构造成接收从外部传递的驱动力;和
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包括:
松配合部分,所述松配合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接合;和
传动齿轮部分,所述传动齿轮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能够绕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15.一种盒,包括:
感光鼓,所述感光鼓被构造成绕轴线旋转;
第一旋转部件,所述第一旋转部件与所述感光鼓的周边接近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一旋转部件被构造成绕与所述感光鼓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旋转;
从动部件,包括:
被传递部分;和
凸缘,所述凸缘配合到所述感光鼓的端部,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被构造成与所述感光鼓一起绕所述感光鼓的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被传递部分被构造成接收从外部传递的驱动力;和
接头,所述接头包括相对于所述接头的旋转轴线相互隔开地形成的第一接合凸起;和
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包括:
松配合部分,所述松配合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接合;和
传动齿轮部分,所述传动齿轮部分被构造成将所述驱动力传递到所述第一旋转部件,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能够绕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线或者与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线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接头被设置在所述凸缘和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之间,
其中所述凸缘包括第二接合凸起,所述第二接合凸起相对于所述从动部件的所述旋转轴线相互隔开地形成,
其中所述接头包括两个凹口,所述两个凹口在所述接头的径向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两个凹口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接合凸起接合,
其中所述松配合部分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对应的两个松配合部分,所述松配合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合凸起在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和径向方向上都具有间隙,并且
其中所述从动部件、所述旋转部件驱动齿轮和所述接头形成十字滑块联轴器。
CN201110359366.4A 2010-11-12 2011-11-14 成像设备 Active CN1025663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54089 2010-11-12
JP2010254089A JP5316517B2 (ja) 2010-11-12 2010-11-1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6349A true CN102566349A (zh) 2012-07-11
CN102566349B CN102566349B (zh) 2015-02-25

Family

ID=4604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9366.4A Active CN102566349B (zh) 2010-11-12 2011-11-14 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18515B2 (zh)
JP (1) JP5316517B2 (zh)
CN (1) CN1025663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7041B (zh) * 2012-06-29 2014-01-29 秦皇岛首秦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十字滑块改造连铸机扇形段辊系的方法
JP6183270B2 (ja) 2014-03-31 2017-08-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197729B2 (ja) * 2014-03-31 2017-09-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287603B2 (ja) 2014-06-06 2018-03-07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軸受部材、端部部材、感光体ドラムユニット、現像ローラ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軸受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919188B2 (ja) * 2016-12-15 2021-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ドラムユニット
JP7209235B2 (ja) * 2016-12-15 2023-01-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ドラムユニット
US10228631B2 (en) 2016-12-15 2019-03-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rum uni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25A (zh) * 1995-06-13 1997-11-19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处理盒的安装方法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166627A (zh) * 1995-06-13 1997-12-03 佳能株式会社 过程盒,处理盒的安装方法和接地元件
JP4014398B2 (ja) * 2001-12-11 2007-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45023A (zh) * 2006-09-15 2008-03-1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
CN101515148A (zh) * 2009-03-30 2009-08-26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成像设备上的显影盒
CN101556446A (zh) * 2008-04-11 2009-10-14 夏普株式会社 旋转驱动传递机构和使用该机构的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4580Y2 (ja) * 1986-08-27 1994-06-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軸継手
JPH0713006Y2 (ja) * 1986-11-25 1995-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756124B2 (ja) * 1988-10-07 1998-05-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82648A (ja) * 1991-03-12 1992-10-07 Mita Ind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54047A (ja) * 1992-01-16 1996-02-27 Ricoh Co Ltd 駆動装置
JPH07210032A (ja) * 1994-01-14 1995-08-11 Konica Corp 回転像形成体の駆動装置
JPH09311516A (ja) * 1996-05-17 1997-12-0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325620A (ja) * 1996-06-07 1997-12-16 Canon Inc 転写手段、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466489B2 (ja) * 1998-09-30 2003-11-10 京セラ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2000327165A (ja) * 1999-05-18 2000-11-28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565485B2 (ja) * 2001-07-23 2010-10-20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感光体の回転伝達機構及び回転伝達機構
JP5297611B2 (ja) * 2006-09-15 2013-09-2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クリーニング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80762B2 (ja) * 2007-03-23 2012-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定着装置
JP5144240B2 (ja) * 2007-12-14 2013-02-13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ドラム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79204A (ja) 2008-09-29 2010-04-08 Brother Ind Ltd 感光体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325A (zh) * 1995-06-13 1997-11-19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处理盒的安装方法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166627A (zh) * 1995-06-13 1997-12-03 佳能株式会社 过程盒,处理盒的安装方法和接地元件
JP4014398B2 (ja) * 2001-12-11 2007-11-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45023A (zh) * 2006-09-15 2008-03-19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清洁装置
CN101556446A (zh) * 2008-04-11 2009-10-14 夏普株式会社 旋转驱动传递机构和使用该机构的成像设备
CN101515148A (zh) * 2009-03-30 2009-08-26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子成像设备上的显影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6349B (zh) 2015-02-25
JP5316517B2 (ja) 2013-10-16
JP2012103621A (ja) 2012-05-31
US20120121289A1 (en) 2012-05-17
US8718515B2 (en) 2014-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6349A (zh) 成像设备
CN100524068C (zh) 驱动连接机构及包括该驱动连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JP36575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85537B2 (en) Driv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109797B (zh) 显影盒
CN102129187A (zh) 驱动传递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750950B (zh) 处理盒和显影盒
JP2008002671A (ja) 回転駆動力連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67057B (zh) 联接器和成像设备
CN102678773B (zh) 驱动力传输机构和成像设备
JP5991037B2 (ja) 駆動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6842846B (zh) 驱动传递机构及具备该驱动传递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JP6743390B2 (ja)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33465A (ja) 粉体搬送装置
JP5282611B2 (ja) 回転体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452019B2 (en) Drum unit provided with augers for conveying waste toner
JP5332977B2 (ja) 回転体回転装置、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0874043A (zh) 一种处理盒
US10845750B2 (en)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JP5088602B2 (ja) 駆動伝達装置、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装置、ロール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17539A (ja) 遊星歯車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62602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 configured to attenuate oscillation
JP2005331855A (ja) 連結装置およびこの連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22790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8238A (ja) 像担持体の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