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50950B - 处理盒和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处理盒和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50950B
CN101750950B CN2009102540145A CN200910254014A CN101750950B CN 101750950 B CN101750950 B CN 101750950B CN 2009102540145 A CN2009102540145 A CN 2009102540145A CN 200910254014 A CN200910254014 A CN 200910254014A CN 101750950 B CN101750950 B CN 1017509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gear
wall
feed rolls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401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50950A (zh
Inventor
白木雅敏
佐藤史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50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09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7509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509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处理盒包括具有感光鼓的感光盒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感光盒上的显影盒。显影盒包括显影辊、输入齿轮和传动齿轮。显影齿轮将色粉供应到感光鼓。输入齿轮包括接触联接构件从而接收驱动力的接触部分以及齿轮部分。当接触部分接收驱动力时,输入齿轮绕着限定轴线方向的旋转轴旋转。传动齿轮啮合性地接合齿轮部分从而将驱动力从输入齿轮传输到显影辊。齿轮部分具有通过啮合性地接合传动齿轮限定的节圆。齿轮部分的节圆被设置为在输入齿轮的轴线方向上与接触部分重叠。

Description

处理盒和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电子摄影成像装置中的处理盒和显影盒。
背景技术
如日本专利申请第2003-295614号公报所述,安装在成像装置中的常规显影盒包括色粉斗(toner hopper)、供应辊和显影辊。容纳在色粉斗中的色粉被供应到供应辊,然后再被供应到显影辊。显影辊和供应辊分别配备有驱动齿轮,同时显影盒本身配备有输入齿轮(input gear),来自成像装置的电动机的驱动力通过联接构件(coupling member)被传输到该输入齿轮。输入齿轮与每个驱动齿轮啮合性地接合。利用该构造,通过联接构件和输入齿轮,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被同时传输到两个驱动齿轮,从而使供应辊和显影辊旋转。
目前的需求是使显影辊被制造得更小。简单地使显影盒的每个部件变得紧凑不可避免地导致更小的输入齿轮,但是这种更小的输入齿轮不能可靠地将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传输到驱动齿轮。
优选的是,输入齿轮和联接构件彼此接触的点被设定在相对于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尽可能地远离输入齿轮的旋转轴的位置上。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将驱动力从成像装置传输到显影辊和供应辊的尺寸紧凑的处理盒和显影盒。
为了达到上述和其他目的,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壳体上的处理盒。主壳体配备有提供驱动力的联接构件。处理盒包括具有感光鼓的感光盒和可拆卸地安装在感光盒上的显影盒。显影盒包括显影辊、输入齿轮和传动齿轮。显影齿轮将色粉供应到感光鼓。输入齿轮包括接触联接构件以接收驱动力的接触部分以及齿轮部分。当接触部分接收驱动力时,输入齿轮绕着限定轴向方向的旋转轴旋转。传动齿轮啮合性地接合齿轮部分从而将驱动力从输入齿轮传输到显影辊。齿轮部分具有通过与传动齿轮啮合性地接合而限定的节圆。齿轮部分的节圆被设置为在输入齿轮的轴向方向上与接触部分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壳体上的显影盒。主壳体配备有提供驱动力的联接构件。显影盒包括显影辊、输入齿轮和传动齿轮。输入齿轮包括与联接构件相接触从而接收驱动力的接触部分以及齿轮部分。当接触部分接收驱动力时,输入齿轮绕着限定轴向方向的旋转轴旋转。传动齿轮啮合性地接合齿轮部分从而将驱动力从输入齿轮传输到显影辊。齿轮部分具有通过与传动齿轮啮合性地接合而限定的节圆。齿轮部分的节圆被设置为在输入齿轮的轴向方向上与接触部分重叠。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其中安装有显影盒的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2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左侧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显影盒的、其齿轮盖被拿掉的左侧视图;
图2C是显示图2B的显影盒的、一些齿轮被移走的左侧视图;
图3是说明设置在图2B中所示的显影盒中的齿轮(输入齿轮、供应辊齿轮、第一惰轮(idle gear)和显影辊齿轮)及其周边的放大图;
图4是概念性地说明输入齿轮啮合性接合供应辊齿轮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5是从左下方看的输入齿轮的立体图;
图6是从左前方看的输入齿轮的立体图;
图7是输入齿轮的左侧视图;
图8是沿图7中所示的线VIII-VIII的输入齿轮的截面图;
图9是说明输入齿轮连接到设置在打印机的主壳体中的联接构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沿如图9中所示线X-X的输入齿轮的截面图,其中输入齿轮被联接到联接构件;
图11是沿图2A所示的线XI-XI的显影盒的截面图;
图12A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输入齿轮的截面图;
图12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输入齿轮的截面图;
图12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输入齿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首先参考附图1到1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基于各图所示的箭头来谈方向。同样注意的是,左右方向与宽度方向相同。
1.打印机
如图1所示,打印机1包括主壳体2,主壳体2内设置有四个处理盒13、容纳纸张P的纸张盒7、馈纸单元8、传送带9、四个转印辊10和定影单元11。排出盘12形成在主壳体2的上表面上。
四个处理盒13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且在前后方向上并列。四个处理盒13分别对应于黑色、青色、洋红和黄色四种颜色。根据四种颜色,四个处理盒13被分别称为13K、13C、13M和13Y。
每个处理盒13包括处理壳体14,处理壳体14内设置有感光鼓3、电晕充电器4、LED单元5、显影辊6、供应辊15和色粉斗16。电晕充电器4、LED单元5和显影辊6中的每一个都与感光鼓3相对设置。正如处理盒13,同样在前后方向上并列的各个感光鼓3按照形成在其上的色粉图像的四种颜色被称为感光鼓3K、3C、3M和3Y。
在每个处理盒13中,感光鼓3、显影辊6和供应辊15被可旋转地支撑到处理壳体14上。感光鼓3、显影辊6和供应辊15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容纳在色粉斗16中的色粉通过供应辊15供应到显影辊6并且被承载在显影辊6的表面上。
四个转印辊10中的每一个都被设置在经传送带9与每个感光鼓3相对的位置上。即,传送带9被设置在各个感光鼓3和各个相应的转印辊10之间。
感光鼓3的各个表面被相应的电晕充电器4均匀地充电,然后被相应的LED单元5的各LED(未图示)曝光。这样,根据图像数据,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感光鼓3的各个表面上。然后,承载在各个显影辊6上的色粉被供应到每个静电潜像,从而在各个感光鼓3的表面上形成可视的色粉图像。
纸张P被从纸张盒7经包含多个辊的馈纸单元8传送到传送带9。在该过程中,在首先向前但随后向后的方向上引导纸张P。在纸张P在传送带9上被传送的同时,利用被施加到各个转印辊10的转印偏压形成在各个感光鼓3上的色粉图像被顺序叠印到纸张P上。纸张P然后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1,从而使转印在纸张P上的色粉图像被热定影于其上。纸张P在经各种辊将纸张P的方向从向后转到向前的同时被传送,并且最终被排到排出盘12上。
2.显影盒
显影辊6、供应辊15和色粉斗16组成了作为单元的显影盒17。显影盒17被可拆卸地安装在处理壳体14上作为感光盒。
以下将参考附图1到11说明显影盒17的具体构造。
如图1所示,显影盒17包括显影壳体30。显影壳体30相对于宽度方向形成为细长的盒形。当显影盒17被安装在处理壳体14上时,显影壳体30在右视图中向斜前侧上方倾斜。
分隔壁31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相对于垂直方向的中间部分上。分隔壁31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用来将显影壳体30的内部分隔成第一室32和第二室33。第一室32位于第二室33之上。通孔34形成在分隔壁31中,从而允许第一室32和第二室33之间连通。
第一室32对应色粉斗16的内部并且在其中容纳色粉。搅拌器35被设置在第一室32内,用来搅拌第一室32内的色粉。搅拌器35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36和设置在旋转轴36上的刀片37。当刀片37绕着旋转轴36枢轴运动时,容纳在第一室32中的色粉被搅拌,从而通过通孔34将色粉排到第二室33。
第二室33容纳显影辊6和供应辊15。供应辊15被设置在通孔34下方并且靠近通孔34。显影辊6被设置在供应辊15的后方(更准确地,斜后下方)。显影辊6在显影辊6的斜前上方的位置与供应辊15压力接触。辊隙(nip)39形成在显影辊6和供应辊15之间。显影辊6在显影辊6的斜下后方的位置与感光鼓3相接触,同时接触位置从显影壳体30露出。经通孔34排出第一室32外的色粉被从供应辊15经辊隙39供应到显影辊6,从而使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
如图2A所示,显影壳体30具有被齿轮盖47覆盖的左侧表面。窗口38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上,位于与第一室32对应的位置上。同样在齿轮盖47上,在与窗口38对应的位置形成孔。窗口38使用户能够检测有多少色粉遗留在第一室32中。
如图2B所示,在齿轮盖47之下,设置有输入齿轮40、供应辊齿轮41、第一惰轮42、显影辊齿轮43、第二惰轮44、搅拌器齿轮45和检测齿轮46。供应辊齿轮41、第一惰轮42和显影辊齿轮43用作传动齿轮。这些齿轮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为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的柱状形状(columnar shape)。应该注意的是,在图2A到2C中,为了说明的目的,显影盒17(显影壳体30)被显示为是直立(upright)的。
输入齿轮40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相对于垂直方向的大致中心的位置上。当输入齿轮40在宽度方向上投影到显影盒17上时,输入齿轮40被设置为与分隔壁31重叠,如图1虚线圆所示。即,输入齿轮40被设置为在宽度方向上与分隔壁31重叠。输入齿轮轴49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上,位于与输入齿轮40的中心相重合的位置上。输入齿轮轴49是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向左突出的圆柱形凸起(boss)。输入齿轮轴49穿过输入齿轮40的中心,从而可旋转地支撑输入齿轮40。即,输入齿轮40能够绕着输入齿轮轴49旋转(见图11)。
输入齿轮40具有连接部分77、靠近连接部分77形成的齿轮部分79和将连接部分77和齿轮部分79分隔开的凸缘部分78(见图5)。输入齿轮40具有形成有凹陷部分(depressedportion)48的左端面。如图2A所示,凹陷部分48从齿轮盖47向左露出。稍后将说明输入齿轮40的具体构造。
供应辊齿轮41包括形成为盘形的齿轮主体41A,其圆周表面形成有轮齿。供应辊齿轮41可以绕着作为齿轮主体41A的中心的旋转轴旋转。齿轮主体41A具有面向左的外表面41B。供应辊41被设置在输入齿轮40的下方(更精确地,斜下前方)。供应辊41具有从齿轮盖47露出的前端部分,但是除了前端部分,齿轮盖47几乎从左覆盖了供应辊齿轮41,如图2A所示。供应辊齿轮41的轮齿在供应辊齿轮41上方的位置啮合性地接合输入齿轮40的齿轮部分79。
供应辊15的旋转轴的左端在与供应辊齿轮41的中心重合的位置上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突出,如图2C所示。供应辊15的旋转轴穿过供应辊齿轮41的中心,从而支撑供应辊齿轮41。供应辊15的旋转轴的左端具有D形的横截面,同时供应辊15的旋转轴左端穿过的供应辊41的中心形成有大致D形的通孔。这样,供应辊齿轮41和供应辊15绕着供应辊15的旋转轴的轴线整体旋转。
第一惰轮42在其圆周表面上具有轮齿。第一惰轮42设置在供应辊41的后方。第一惰轮42从齿轮盖47露出其底端部分,但是齿轮盖47几乎完全覆盖了第一惰轮42,如图2A所示。第一惰轮42的轮齿在第一惰轮42前方(即,供应辊齿轮41的后方)啮合性地接合供应辊齿轮41的轮齿。
第一惰轮轴50在与第一惰轮42的中心重合的位置上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突出,如图2C所示。第一惰轮轴50是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向左突出的圆柱形凸起。第一惰轮轴50穿过第一惰轮42的中心,从而可旋转地支撑第一惰轮42。即,第一惰轮42能够绕着第一惰轮轴50旋转。
关于供应辊15,轴承(bearing)55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上,如图2C所示。从左侧看,轴承55被形成为大致矩形的板状。轴承55在轴承55的大致中心的位置形成有通孔56。供应辊15的旋转轴的左端穿过通孔56。这样,轴承55绕着供应辊15的旋转轴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撑供应辊15。
爪57形成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上。如图2C所示,爪57接合轴承55,从而轴承55能够被固定到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轴承55进一步形成有两个凹部58。其中一个凹部58形成在轴承55的位于通孔56的斜上方的角上,从而输入齿轮轴49在凹部58的最深位置处接触轴承55。另一个凹部58形成在轴承55的位于通孔56的后方的角上,从而第一惰轮轴50在凹部58的最深位置处接触轴承55。在下文中,只要需要,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都被统称为点接触部分(contigence portion)59。
显影辊齿轮43在其圆周表面上具有轮齿。显影辊齿轮43被设置在第一惰轮42的下方并且在其底部从齿轮盖47向左露出,如图2A所示。如图2B所示,显影辊齿轮43的轮齿在显影辊齿轮43的上方的位置(即,第一惰轮42的下方的位置)啮合性地接合第一惰轮42的轮齿。
显影辊6的旋转轴的左端在与显影辊齿轮43的中心重合的位置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露出。显影辊6的旋转轴的左端穿过显影齿轮43的中心,从而支撑显影辊齿轮43。注意的是,显影辊齿轮43被构造为不能相对于显影辊6的旋转轴的左端旋转。换句话说,显影辊6和显影辊齿轮43被构造为能够互相协同地绕着显影辊6的旋转轴的轴线旋转。
第二惰轮44相对于宽度方向具有右侧部分(更靠近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和左侧部分。右侧部分具有比左侧部分小的直径,但是每个部分在其圆周表面上均形成有轮齿。第二惰轮44被设置在输入齿轮40的斜后上方。第二惰轮44的轮齿在第二惰轮44的前方的位置上(即,输入齿轮40的后方的位置)啮合性地接合输入齿轮40的齿轮部分79。
第二惰轮轴51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上,位于与第二惰轮44的中心重合的位置上,如图2C所示。第二惰轮轴51是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向左突出的圆柱形凸起。第二惰轮轴51穿过第二惰轮44的中心,从而可旋转地支撑第二惰轮44。这样,第二惰轮44能够绕着第二惰轮轴51旋转。
搅拌器齿轮45在其圆周表面上形成有轮齿。搅拌器45被设置在第二惰轮44的斜上前方,并且被齿轮盖47从左侧覆盖,如图2A所示。搅拌器齿轮45的轮齿在搅拌器齿轮45下方的位置上(即,第二惰轮44上方的位置)啮合性地接合第二惰轮44的轮齿。
搅拌器35的旋转轴36的左端在与供应辊齿轮45的中心重合的位置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露出(见图2C)。搅拌器35的旋转轴36的左端穿过搅拌器齿轮45的中心,从而支撑搅拌器齿轮45。搅拌器35的旋转轴36的左端具有大致D形的横截面,同时搅拌器齿轮45的中心同样形成有大致D形的通孔。这样,搅拌器35的搅拌器齿轮45和旋转轴36绕着旋转轴36的轴线整体旋转。应该注意的是,搅拌器35的旋转轴36的左端从齿轮盖47向左露出,如图2A所示。
检测齿轮46在其右圆周表面上部分地形成有轮齿。检测齿轮46被设置在搅拌器齿轮45的上方。检测齿轮轴52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上、位于与检测齿轮46的中心重合的位置上,如图2C所示。检测齿轮轴52是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向左突出的圆柱形凸起。检测齿轮轴52穿过检测齿轮46的中心,从而支撑检测齿轮46。即,检测齿轮46被绕着检测齿轮轴52可旋转地支撑到显影壳体30的左侧表面。
当显影盒17第一次被安装在处理壳体14上时,检测齿轮46的部分轮齿在搅拌器齿轮45的上方的位置上啮合性地接合搅拌器45的轮齿。检测齿轮46的左端表面配备有向左突出的多个突起53,如图2B所示。突起53沿着检测齿轮46的左端表面的外围排列。显影盒17的位置对应于关于显影盒17的信息。更具体地,突起53的位置对应于表示显影盒17是否是新的信息和对应于指示还能够用显影盒17打印多少页的信息。
同样如图2A所示,齿轮盖47形成有用于露出突起53的开口54。当检测齿轮46旋转时,突起53通过开口54从齿轮盖47向左露出。
如图1所示,当显影盒17被安装在处理壳体14中时,输入齿轮40的凹陷部分48被联接到设置在主壳体2上的联接构件90(稍后参考图9说明)。
联接构件90被连接到设置在主壳体2内的电动机(未显示)的输出轴。因而,当电动机被驱动从而联接构件90开始旋转时,来自电动机(即显影盒17之外)的驱动力被从联接构件90经联接到联接构件90的凹陷部分48传输到输入齿轮40。一旦接收驱动力,输入齿轮40开始在图2B和3中的虚线箭头A所示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上旋转。
在输入齿轮40上接收到的驱动力然后被传输到供应辊齿轮41和第二惰轮44,供应辊齿轮41和第二惰轮44中的每一个都啮合性地接合输入齿轮40。因此,供应辊齿轮41开始在图2B和3中的虚线箭头B的方向(即,在逆时针的方向上)上旋转。根据供应辊齿轮41的旋转,使得供应辊15在与供应辊齿轮41的相同的方向B上旋转。换句话说,供应辊齿轮41驱动供应辊15旋转。
同时,输入齿轮40的各个齿面在输入齿轮40和供应辊齿轮41彼此啮合性地接合的位置按压供应辊齿轮41的各个齿面。输入齿轮40的齿面对于供应辊齿轮41的齿面的按压力将由图2B和3中的粗箭头X表示。按压力X在大致平行于方向B的方向上以及在输入齿轮40和供应辊齿轮41的被接合位置后方起作用。
另一方面,根据输入齿轮40在方向A上的旋转,第二惰轮44同样在虚线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即,在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随着供应辊齿轮41旋转,驱动力被进一步传输到啮合性接合供应辊齿轮41的第一惰轮42。因此,第一惰轮42开始在图2B和3中的虚线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即,在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此时,供应辊齿轮41的各个齿面在供应辊齿轮41和第一惰轮42彼此啮合性地接合的位置按压第一惰轮42的各个齿面。在该接合位置上,第一惰轮的反作用力抵抗(act against)供应辊齿轮41的按压力。换句话说,第一惰轮42的齿面在这个被接合位置按压供应辊齿轮41的齿面。第一惰轮42的按压力用图2A和3中的粗箭头指示。按压力Y在与方向D大致相反的方向上以及在第一惰轮42和供应辊齿轮41的被接合位置的上方起作用。
由于按压力X和按压力Y的结合,产生合力Z并且该合力在斜后上方的方向上作用在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之间,如图2B、2C和3中的粗箭头所示。该合力Z作用在供应辊齿轮41上,支撑供应辊齿轮41的供应辊15的旋转轴的左端上,以及支撑供应辊15的旋转轴左端的轴承55上。点接触部分59(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在相应的凹部58内从合力Z的作用方向的下游接触轴承55,如图2C所示。
由于第一惰轮42啮合性地接合供应辊齿轮41和显影辊齿轮43中的每一个,驱动力被从供应辊齿轮41经第一惰轮42传输到显影辊齿轮43。因而,使得显影辊齿轮43在图2B和3中的虚线箭头所示的方向上旋转。因此,显影辊6与显影辊齿轮43在方向E上的旋转相协同地旋转。即,显影辊齿轮43驱动显影辊6旋转。
根据在从输入齿轮40接收驱动力时第二惰轮44的旋转,与第二惰轮44啮合性地接合的搅拌器齿轮45响应来自第二惰轮44的驱动力而旋转。搅拌器齿轮45在图2B中的虚线箭头F所示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上旋转。结果,搅拌器35与搅拌器齿轮45在方向F上的旋转协同地旋转。
根据搅拌器齿轮45的旋转,然后使检测齿轮46在接收来自搅拌器齿轮45的驱动力时旋转。检测齿轮46在图2B中的虚线箭头G所示的方向(即,逆时针方向)上旋转。
3.输入齿轮的构造
以下,参考附图4到11更具体地说明输入齿轮40的构造。
如图5所示,输入齿轮40包括连接部分77和设置为沿着输入齿轮40的旋转轴方向(即,打印机1的宽度方向)靠近连接部分77的齿轮部分79。输入齿轮40同样包括将连接部分77和齿轮部分79分隔开的凸缘部分78。连接部分77在垂直于输入齿轮40的旋转轴的方向上具有大于齿轮部分79的尺寸(直径)的尺寸(直径)。输入齿轮40由树脂(更精确地,聚缩醛树脂(polyacetal resin))形成。
连接部分77形成为圆柱形状,其中心与输入齿轮40的旋转轴对应。连接部分77包括外周壁80和从外周壁80向内突出的一对接合部81,如图6和7所示。外周壁80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包括圆柱形内表面,该内表面的中心是输入齿轮40的旋转轴。当输入齿轮40旋转时,外周壁80由齿轮盖47(以下说明)的突出部分100的内表面支撑。
接合部81相对于输入齿轮40的旋转轴对称地被定位,如图6和7所示。接合部81用作接触部分。每个接合部81包括第一壁82、内周壁83和第二壁84。第一壁82形成为从外周壁80延伸向输入齿轮40的旋转轴延伸的线性形状(linear shape)。内周壁83被形成为使得内周壁83在输入齿轮4的圆周方向上从第一壁82的内端绕着它的旋转轴延伸。即,内周壁83与外周壁80的圆柱形内表面同心。第二壁84被形成为从内周壁83的另一端向外周壁80延伸的线性形状。如后所述,第二壁84接触设置在主壳体2中的联接构件90(见图10)。第一壁82、内周壁83、第二壁84和外周壁80整体形成。外周壁80用于加强与作为接触部分(作用点)与联接构件90相接触的接合部81。
同样如图6到8所示,连接部分77进一步形成有第一底壁87、平台85和突起86。第一底壁87形成为输入齿轮40内的凸缘部分78的一部分。平台85形成为圆柱形状,以输入齿轮40的旋转轴作为其中心,在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上从第一底壁87向外突出。突起86形成为圆顶式形状(domical shape)且被设置在平台85的中心。当联接构件90被插入连接部分77内时,突起86在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上接触主壳体2的联接构件90,从而关于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相对于联接构件77定位输入齿轮40。外周壁80、第一壁82、内周壁83、第二壁84、第一底壁87、平台85和突起86组成了在宽度方向上从齿轮盖47向左露出的凹陷部分48。
面向外的凹槽部分110形成在各个接合部81内。即,凹槽部分110外围的被在第一壁82、内周壁83、第二壁84和外周壁80限制,如图6所示。在凹槽部分110内,第二底壁88在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上被形成在输入齿轮40内侧,作为凸缘部分78的一部分,正如第一底壁87那样。换句话说,凹槽部分110相对于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在靠近凸缘部分78一侧用第二底壁88封闭,如图8所示。当连接部分77向齿轮部分79突出时,齿轮部分79的节圆72(稍后说明)到达与第二底壁88重叠的位置上。稍后说明节圆72的细节部分。
如前面提到的,输入齿轮40由树脂形成。因而,第一壁82、内周壁83、第二壁84和外周壁80需要被形成为尽可能具有相同的厚度。为了达到该效果,当模制输入齿轮40时,第一壁82、内周壁83、第二壁84和外周壁80通过在与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上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将模具插入输入齿轮40内而被制成具有相同的厚度。由于齿轮部分79被设置在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二底壁88重合的位置上,所以模具不能被从齿轮部分79侧移走。所以,沿着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面向外的凹槽部分110用于从与齿轮部分79侧相反的一侧从输入齿轮40释放模具。
齿轮部分79经凸缘部分78与连接部分77整体形成。齿轮部分79具有比连接部分77小的直径,如图5和8所示。齿轮部分79包括圆柱形的支撑壁89。支撑壁89在其外周表面上形成有轮齿。支撑壁89具有以阶梯方式形成的内表面。
凸缘部分78在垂直于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上从位于齿轮部分79侧的连接部分77的一端向外突出,如图8所示。凸缘部分78接触齿轮盖47,从而相对于其轴向方向定位输入齿轮40,如后所述。
如图4所示,输入齿轮40的齿轮部分79包括齿顶圆71、节圆72和齿根圆73。齿顶圆71是通过连接构成齿轮部分79的各个轮齿的顶部而形成的假想圆。节圆72是通过连接位于齿轮部分79的各个轮齿与供应辊齿轮41的轮齿接触位置处的分度点(pitch point)而形成的假想圆。齿根圆73是通过连接齿轮部分79的各个轮齿的齿根而形成的假想圆。
同样,与输入齿轮40啮合性接合的供应辊齿轮41包括齿顶圆74、节圆75和齿根圆76,同样如图4所示。齿顶圆74是通过连接供应辊齿轮41的各个轮齿的顶部而形成的假想圆。节圆75是通过连接供应辊齿轮41的各个轮齿与齿轮部分79的轮齿接触的位置处的分度点而形成的假想圆。齿根圆76是通过连接供应辊齿轮41的各个轮齿的根而形成的假想圆。
输入齿轮40形成使得当连接部分77在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上投影到齿轮部分79上时,每个接合部81军位于与节圆72重叠的位置上。即,接合部81被设置为在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上与节圆72重叠。更具体地,接合部81的与主壳体2的联接构件90相接触的第二壁84在连接部分77投影的平面内位于齿轮部分79的节圆72上。利用该构造,接合部81能够至少在投影平面中被定位在节圆72上,从而在使齿轮部分79紧凑的同时可以稳定地将驱动力传输到齿轮部分79。
当显影辊6旋转时,主壳体2的联接构件90被插入输入齿轮40的凹陷部分48内,如图9和10所示。联接构件90被相对于输入齿轮40的轴向方向可收回地设置在主壳体2上。在接收来自设置于主壳体2内的电动机(未显示)的驱动力时,联接构件90在图10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同时,联接构件90接触输入齿轮40的各个第二壁84。这种构造可以防止输入齿轮40在应变作用下扭曲,从而进一步有助于驱动力的稳定传输。
更具体地,联接构件90具有顶端部分,轴93和一对凸出部分92形成在该顶端部分上。联接构件90绕着轴93旋转并且突出部分92在径向彼此相反的方向上从轴93突出。突出部分92分别接触第二壁84,从而在图10中的虚线箭头A所表示的方向上旋转输入齿轮40。根据输入齿轮40在方向A上的旋转,通过供应辊齿轮41和第一惰轮42使显影辊齿轮43旋转,同时通过第二惰轮44使搅拌器齿轮45旋转。
如图11所示,显影壳体30的左端配备有第二惰轮轴51、输入齿轮轴48和轴承55。第二惰轮轴51和输入齿轮轴49在平行于供应辊15的旋转轴的方向上从显影壳体30的左端表面向外突出。如前说述,第二惰轮轴51可旋转地支撑第二惰轮44。作为承载凸起的输入齿轮轴49被插入输入齿轮40的支撑壁89内,从而可旋转地支撑输入齿轮40。供应辊15的旋转轴穿过轴承55,同时供应辊齿轮41被固定到供应辊15的旋转轴。
输入齿轮轴49的左端比供应辊齿轮41的外表面41B更向左突出,如图11所示。如前所述,输入齿轮40啮合性地接合第二惰轮44和供应辊齿轮41中的每一个。利用这种构造,输入齿轮40的旋转中心至少能够被精确地定位在供应辊齿轮41和输入齿轮40彼此啮合性地接合的位置上。利用齿轮盖47从左侧,即从与显影壳体30相反的一侧覆盖输入齿轮40、第二惰轮轴51和供应辊齿轮41。
齿轮盖47形成有突起100和102。相对于平行于供应辊15的旋转轴的方向,突起100向外(向左)突出而突起102向内(向右)突出,如图11所示。突起102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从与第二惰轮轴51相反的一侧可旋转支撑第二惰轮44。突起100同样形成为圆柱形状,具有朝外(向左)开口的自由端。突起100具有联接到输入齿轮40的外周表面80的内表面,从而从与输入齿轮轴49相反的一侧可旋转地支撑输入齿轮40。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盒30尺寸做得紧凑。因此,输入齿轮40的齿轮部分79变薄,导致输入齿轮轴49变细。因而,根据变细的输入齿轮轴49,利用齿轮盖47的突起100径向外侧支撑输入齿轮40。这样,在输出齿轮轴49和齿轮盖47的突起100的协作下,输入齿轮40相对于显影壳体30被精确地定位。
以下,参考附图12A到12C简要说明本发明的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为了避免重复的说明,相似的部件和组件用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对于每个输入齿轮的接合部的构造,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在第二实施例中,输入齿轮140包括一对接合部181,每个接合部181都构造为与联接构件90的突出部分92接触,如图12A所示。各个接合部181相对于输入齿轮140的旋转轴对称定位。不同于第一实施例的外周壁80,输入齿轮140不形成有外周壁。接合部181在输入齿轮140的轴向方向上从凸缘部分78向外(向左)突出。
每个接合部181包括内周壁183和第二壁184。内周壁183形成为沿着输出齿轮140的圆周方向绕输出齿轮140的旋转轴延伸。内周壁183具有自由端和连接到第二壁184的另一端。第二壁184在与自由端相反且在输入齿轮140的外方从内周壁183的另一端线性延伸。第二壁184与设置在主壳体2上的联接构件90接触。当联接构件90在图12A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时,输入齿轮140在虚线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旋转。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输入齿轮240包括一对接合部281。如图12B所示,每个接合部281包括第一壁282、内周壁283和第二壁284。第三实施例的输入齿轮240与第一实施例的输入齿轮40的不同之处在于输入齿轮240形成有一对外周壁280,该对外周壁部分地沿着输入齿轮240的圆周绕输入齿轮240的旋转方向延伸。每个外圆周壁280都连接每个接合部281中的第一壁382的端部和第二壁384的端部。在输入齿轮240中,第二壁284接触主壳体2的联接构件90。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输入齿轮340包括一对接合部381。如图12C所示,每个接合部381包括第一壁382、内周壁383和第二壁384。输入齿轮340形成有一对外周壁380,该对外周壁部分地沿输入齿轮340的圆周延伸。第四实施例的外周壁380与第三实施例的外周壁280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外周壁380均连接一个接合部381的第一壁382的端部和另一个接合部381的第二壁384的端部。如在输入齿轮240中,第二壁384在输入齿轮340中接触主壳体2的联接构件90。
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在第二、第三和第四实施例中,当连接部分77投影到齿轮部分79上时,联接构件90与各个接合部彼此接触的接触部分至少位于投影平面中的节圆72上。换句话说,接触部分被设置为分别在输出齿轮140、240和340的轴线方向上的与节圆72重叠。利用这种构造,齿轮部分79就可以做得紧凑,同时还能实现驱动力的稳定传输。
尽管参考实施例具体说明了本发明,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而进行的各种修改和改变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
作为一种变形,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壳体14和显影盒17被构造成作为处理盒13整体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但是在分离的处理壳体14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的状态下,与处理壳体14分离的单个显影盒17也可以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
另外,虽然直接转印方法被用在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中,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中间转印类型的彩色或者单色打印机。
另外,代替由LED曝光感光鼓3的表面,也可以使用激光曝光相同的表面。

Claims (8)

1.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壳体上,所述主壳体配备有提供驱动力的联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包括:
感光盒,所述感光盒具有感光鼓;和
显影盒,所述显影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感光盒上,所述显影盒包括:
显影辊,所述显影辊向所述感光鼓供应色粉;
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包括与所述联接构件接触从而接收驱动力的接触部分和齿轮部分,当所述接触部分接收驱动力时,所述输入齿轮绕着限定轴线方向的旋转轴旋转;和
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性地接合所述齿轮部分从而将驱动力从所述输入齿轮传输到所述显影辊,
其中,所述齿轮部分具有通过啮合性地接合所述传动齿轮而限定的节圆,所述齿轮部分的所述节圆被设置为在所述输入齿轮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整体形成有所述接触部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包括:
第一壁,所述第一壁在与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从外壁延伸;
内周壁,所述内周壁与所述外周壁分离设置并且在所述输入齿轮的径向方向上被定位在所述外周壁的内侧,所述内周壁从所述第一壁沿着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方向延伸,和
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分离设置并且从所述内周壁延伸到所述外周壁,
其中,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内周壁和所述外周壁形成沿着所述输入齿轮的轴线方向向所述输入齿轮的外部开口的凹槽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显影壳体,所述显影壳体容纳所述显影辊;和
供应辊,所述供应辊被容纳在所述显影壳体中并且将色粉供应到所述显影辊,所述供应辊具有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显影壳体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平行于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轴延伸并且具有从所述显影壳体突出的一端,和
其中,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固定到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供应辊齿轮,所述供应辊齿轮包括形成为盘形的齿轮主体,该齿轮主体的圆周表面形成有与所述输入齿轮的齿轮部分啮合性接合的轮齿,所述齿轮主体具有在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方向上面向所述显影壳体外部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显影壳体配备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输入齿轮并且在所述输入齿轮的轴向方向上从所述显影壳体向外延伸的承载凸起,所述承载凸起具有末端,该末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齿轮主体的外表面从所述显影壳体更靠外的位置上。
5.一种显影盒,该显影盒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主壳体上,所述主壳体配备有提供驱动力的联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盒包括:
显影辊;
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包括与所述联接构件接触从而接收驱动力的接触部分和齿轮部分,当所述接触部分接收驱动力时,所述输入齿轮绕着限定轴线方向的旋转轴旋转;和
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啮合性地接合所述齿轮部分从而将驱动力从所述输入齿轮传输到所述显影辊,
其中,所述齿轮部分具有通过啮合性地接合所述传动齿轮而限定的节圆,所述齿轮部分的所述节圆被设置为在所述输入齿轮的轴线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分重叠。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齿轮进一步包括沿着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方向延伸的外周壁,所述外周壁整体地形成有所述接触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分包括:
第一壁,所述第一壁在与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从外壁延伸;
内周壁,所述内周壁与所述外周壁分离设置并且在所述输入齿轮的径向方向上被定位在所述外周壁的内侧,所述内周壁从所述第一壁沿着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方向延伸,和
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与所述第一壁分离设置并且从所述内周壁延伸到所述外周壁,
其中,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所述内周壁和所述外周壁形成沿着所述输入齿轮的轴线方向向所述输入齿轮的外部开口的凹槽部分。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显影壳体,所述显影壳体容纳所述显影辊;和
供应辊,所述供应辊被容纳在所述显影壳体中并且将色粉供应到所述显影辊,所述供应辊具有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显影壳体上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平行于所述输入齿轮的旋转轴延伸并且具有从所述显影壳体突出的一端,和
其中,所述传动齿轮包括固定到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的供应辊齿轮,所述供应辊齿轮包括形成为盘形的齿轮主体,该齿轮主体的圆周表面形成有与所述输入齿轮的齿轮部分啮合性地接合的轮齿,所述齿轮主体具有在所述旋转轴延伸的方向上面向所述显影壳体外部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显影壳体配备有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输入齿轮并且在所述输入齿轮的轴向方向上从所述显影壳体向外延伸的承载凸起,所述承载凸起具有末端,该末端在所述轴线方向上位于比所述齿轮主体的外表面从所述显影壳体更靠外的位置上。
CN2009102540145A 2008-12-08 2009-12-08 处理盒和显影盒 Active CN1017509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12010A JP4788762B2 (ja) 2008-12-08 2008-12-08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8-312010 2008-1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50950A CN101750950A (zh) 2010-06-23
CN101750950B true CN101750950B (zh) 2012-04-18

Family

ID=42035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40145A Active CN101750950B (zh) 2008-12-08 2009-12-08 处理盒和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46125B2 (zh)
EP (1) EP2194430B1 (zh)
JP (1) JP4788762B2 (zh)
CN (1) CN1017509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92302B2 (ja) 2011-06-10 2014-0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2331697B (zh) * 2011-07-22 2013-01-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盒驱动结构
WO2013187534A1 (ja) 2012-06-15 2013-12-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6098088B2 (ja) * 2012-09-21 2017-03-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受動部材、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61722A (ja) * 2016-03-09 2017-09-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6794749B2 (ja) * 2016-09-30 2020-1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CN106483802B (zh) * 2016-12-29 2023-11-2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力传递部件、驱动力传递组件、显影盒和打印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9295Y (zh) * 2002-04-02 2005-03-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JP2005114159A (ja) * 2003-09-19 2005-04-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269A (ja) * 2005-03-10 2006-09-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346A (ja) * 2005-04-21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体の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76180A (zh) * 2007-03-26 2008-10-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彩色成像设备及该彩色成像设备的成像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52370B2 (ja) * 1996-11-14 2002-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127205A (ja) 1998-10-22 2000-05-09 Canon Inc プラスチックギヤ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4133592B2 (ja) 2003-05-30 2008-08-1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23255B1 (ko) * 2005-05-13 2008-04-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구동장치 및 이를 적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4965201B2 (ja) * 2005-12-09 2012-07-04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モジュール用ホルダ、光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JP4758247B2 (ja) * 2006-02-20 2011-08-24 株式会社東芝 駆動伝達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89295Y (zh) * 2002-04-02 2005-03-3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和影像形成设备
JP2005114159A (ja) * 2003-09-19 2005-04-28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51269A (ja) * 2005-03-10 2006-09-21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301346A (ja) * 2005-04-21 2006-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回転体の駆動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76180A (zh) * 2007-03-26 2008-10-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彩色成像设备及该彩色成像设备的成像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00142993A1 (en) 2010-06-10
US8346125B2 (en) 2013-01-01
EP2194430A2 (en) 2010-06-09
JP2010134330A (ja) 2010-06-17
JP4788762B2 (ja) 2011-10-05
EP2194430B1 (en) 2021-06-16
EP2194430A3 (en) 2015-01-14
CN101750950A (zh) 2010-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46954B (zh) 处理盒和显影盒
CN101750950B (zh) 处理盒和显影盒
CN100524068C (zh) 驱动连接机构及包括该驱动连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JP36575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585537B2 (en) Driv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424115B2 (ja)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470383B (zh) 显影盒
US11150579B2 (en) Gear assembly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2566349B (zh) 成像设备
CN106842846B (zh) 驱动传递机构及具备该驱动传递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697339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2467057A (zh) 联接器和成像设备
JP4440372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203799182U (zh) 显影装置
JP2007025731A (ja) 像担持体の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5172539B2 (ja) 駆動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17100C (zh) 旋转式显影装置
JP2007058238A (ja) 像担持体の駆動装置及びその駆動装置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028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1855A (ja) 連結装置およびこの連結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71044A (ja) 像担持体の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