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9182U - 显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99182U
CN203799182U CN201420051300.8U CN201420051300U CN203799182U CN 203799182 U CN203799182 U CN 203799182U CN 201420051300 U CN201420051300 U CN 201420051300U CN 203799182 U CN203799182 U CN 2037991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en wheel
developer roll
donor rollers
gear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13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启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991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991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能够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破损,并实现小型化。该显影装置具有:显影辊(15),构成为能够以沿预定方向延伸的显影辊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并承载显影剂;供给辊(16),构成为能够以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供给辊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并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显影辊驱动齿轮(49),与显影辊连接;以及供给辊驱动齿轮(50),与供给辊连接,显影辊驱动齿轮的模数大于供给辊驱动齿轮的模数。

Description

显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装备的显影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公知有具备感光体、和用于向感光体供给显影剂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作为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的显影装置,例如公知有具备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和向显影辊供给调色剂的供给辊的显影盒(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33763号公报
另外,关于如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显影盒,在进一步使其小型化的情况下,需要研究使向显影辊输入驱动力的显影齿轮、和向供给辊输入驱动力的供给齿轮进一步小型化。
但是,如果使显影齿轮和供给齿轮小型化,则显影齿轮和供给齿轮的强度有可能降低。尤其是在显影盒的驱动中,对显影齿轮施加使显影辊与供给辊滑动摩擦并进行驱动的较大转矩。
因此,如果显影齿轮的强度降低,则由于施加给显影齿轮的转矩,有可能使得其齿轮齿缺损而使显影齿轮破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影装置,能够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破损,并实现小型化。
(1)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具有:显影辊,构成为能够以沿预定方向延伸的显影辊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并承载显影剂;供给辊,构成为能够以沿预定方向延伸的供给辊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并向显影辊供给显影剂;显影辊驱动齿轮,与显影辊连接;以及供给辊驱动齿轮,与供给辊连接。
显影辊驱动齿轮的模数大于供给辊驱动齿轮的模数。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显影辊驱动齿轮的齿轮齿形成为大于供给辊驱动齿轮的齿轮齿。
因此,能够使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进一步小型化,并且确保显影辊驱动齿轮的齿轮齿的强度。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破损,实现显影装置的小型化。
(2)另外,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还具有驱动力传递齿轮,该驱动力传递齿轮能够以沿预定方向延伸的齿轮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并用于向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传递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驱动力传递齿轮具有在预定方向上相互排列的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该第1齿轮部与显影辊驱动齿轮啮合,该第2齿轮部与供给辊驱动齿轮啮合。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分别与沿预定方向相互排列配置的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进行啮合。
因此,能够在预定方向上错开配置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能够将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在预定方向上分开。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接触,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破损。
(3)另外,也可以是,第1齿轮部比第2齿轮部靠预定方向内侧配置。
根据这种结构,将第1齿轮部配置在显影装置的预定方向内侧,能够进一步降低第1齿轮部的晃动。
因此,能够从驱动力传递齿轮向显影辊驱动齿轮高精度地传递驱动力。
其结果是,能够使显影辊高精度地旋转。
(4)另外,也可以是,第1齿轮部形成为直径比第2齿轮部大。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显影辊驱动齿轮的旋转速度大于供给辊驱动齿轮的旋转速度。
因此,能够使显影辊比供给辊快速地旋转,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在显影辊和供给辊之间设定圆周速度差。
(5)另外,也可以是,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分别具有第1斜齿和第2斜齿。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从驱动力传递齿轮向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平稳地传递驱动力。
(6)另外,也可以是,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构成为在驱动力传递齿轮旋转时产生使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分开的方向的推力。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借助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的推力,对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向使它们相互分开的方向施力。
因此,能够使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沿预定方向确实错开。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接触,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破损。
(7)另外,也可以是,显影辊驱动齿轮的预定方向的长度比供给辊驱动齿轮的预定方向的长度长。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进一步确保显影辊驱动齿轮的齿轮齿的强度。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破损。
(8)另外,也可以是,显影辊具有沿显影辊轴线延伸的显影辊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还具有覆盖显影辊轴的端部的圆周面的覆盖部件。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用覆盖部件保护显影辊轴的端部。
(9)另外,也可以是,显影辊轴具有端部,该端部从截面观察具有平坦面、和从平坦面起连续地形成为圆弧形状的圆弧面。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显影辊驱动齿轮被外嵌于显影辊轴的端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将显影辊驱动齿轮支撑于显影辊轴,并使显影辊驱动齿轮不能相对于显影辊轴旋转。
其结果是,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将从驱动传递齿轮向显影辊驱动齿轮传递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显影辊轴。
(10)另外,也可以是,供给辊具有沿着供给辊轴线延伸的供给辊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是,供给辊轴具有端部,该端部从截面观察具有平坦面、和从平坦面起连续地形成为圆弧形状的圆弧面。并且,也可以是,供给辊驱动齿轮被外嵌于供给辊轴的端部。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将供给辊驱动齿轮支撑于供给辊轴,并使供给辊驱动齿轮不能相对于供给辊轴旋转。
其结果是,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将从驱动传递齿轮向供给辊驱动齿轮传递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供给辊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能够抑制显影辊驱动齿轮破损,并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影盒的打印机的中间剖视图。
图2是从图1所示的显影盒的左后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从图2所示的显影盒的左前侧观察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显影盒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5是在图2所示的显影盒中将色彩部件和齿轮盖卸下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打印机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1具有作为装置主体的一例的主体外壳2。并且,打印机1在主体外壳2的内部具有处理盒3、扫描单元4和定影单元5。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在涉及到打印机1的方向时,将把打印机1水平放置的状态作为上下的基准。即,图1中的纸面上侧是上侧,纸面下侧是下侧。并且,图1中的纸面右侧是前侧,图1中的纸面左侧是后侧。另外,把从前侧观察打印机1时的状态作为左右的基准。即,图1中的纸面近前侧是左侧,纸面里侧是右侧。另外,左右方向是第1方向的一例,前后方向是第2方向的一例,上下方向是第3方向的一例。此外,左侧是第1方向的一侧的一例,右侧是第1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前侧是第2方向的一侧的一例,后侧是第2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上侧是第3方向的一侧的一例,下侧是第3方向的另一侧的一例。
主体外壳2形成为大致箱形状。在主体外壳2形成有盒开口部6和纸张开口部7,并设有用于开闭盒开口部6的顶盖8、和用于开闭纸张开口部7的供纸盖9。
盒开口部6沿上下方向贯通形成于主体外壳2的上端部,以便装卸后述的处理盒3。
纸张开口部7沿前后方向贯通形成于主体外壳2的前端部的下端部,以便将纸张P放置在后述的纸张放置部23上。
顶盖8被设于打印机1的上端部,并能够以后端部为支点进行摇动。
供纸盖9被设于打印机1的前端部,并能够以下端部为支点进行摇动。
处理盒3被容纳于主体外壳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并能够相对于主体外壳2装卸。处理盒3具有鼓盒10、和能够相对于鼓盒10装卸的作为显影装置的一例的显影盒11。
鼓盒10具有感光鼓12、转印辊13、带栅极的电晕(scorotron)型带电器14。
感光鼓12形成为沿作为预定方向的一例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可旋转地设于鼓盒10的后侧部分。
转印辊13可旋转地设于感光鼓12的后侧。转印辊13被从后侧压接在感光鼓12上。
带栅极的电晕型带电器14面对感光鼓12的上侧隔开间隔进行配置。
显影盒11具有显影辊15、供给辊16和层厚限制叶片17。
显影辊15设于显影盒11的后端部。显影辊15在其径向中央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旋转轴。显影辊15的旋转轴是显影辊轴18。显影辊15能够以显影辊轴18的中心轴线A1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另外,显影辊轴18的中心轴线A1是显影辊轴线的一例。此外,显影辊15从前下侧接触感光鼓12。
供给辊16设于显影辊15的前下侧。供给辊16在其径向中央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金属制的旋转轴。供给辊16的旋转轴是供给辊轴19。供给辊16能够以供给辊轴19的中心轴线A2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供给辊轴16的中心轴线A2是供给辊轴线的一例。此外,供给辊16从前下侧接触显影辊15。
层厚限制叶片17配置在显影辊15的前侧。层厚限制叶片17从前侧接触显影辊15。
另外,在显影盒11的前侧一半部分中,在显影辊15及供给辊16的前侧的空间内容纳有作为显影剂的一例的调色剂。
扫描单元4配置在主体外壳2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而且在处理盒3的前侧。扫描单元4朝向感光鼓12射出基于图像数据的激光光束L,对感光鼓12的圆周面进行曝光。
定影单元5配置在主体外壳2的后上侧端部,而且在处理盒3的上侧。定影单元5具有加热辊21、和从后上侧被压接在加热辊21上的加压辊22。
另外,在打印机1被输入打印任务并开始图像形成动作后,显影盒11内的调色剂借助搅拌器20的旋转而被供给到供给辊16上,然后借助供给辊16的旋转被供给到显影辊15上。
此时,调色剂在供给辊16与显影辊15的接触部分被摩擦带电为正极性,其厚度被层厚限制叶片17限制,并成为固定厚度的薄层被承载于显影辊15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感光鼓12的表面通过带栅极的电晕型带电器14被均匀带电,然后通过扫描单元4被曝光。由此,在感光鼓12的表面形成有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并且,被承载于显影辊15上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感光鼓1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上,由此调色剂像被承载于感光鼓12的表面上。
被放置在设于主体外壳2的底部的纸张放置部23上的纸张P,借助各种辊的旋转以预定的定时向感光鼓12与转印辊13之间逐张供纸。并且,在纸张P通过感光鼓12与转印辊13之间时,调色剂像被转印到纸张P上并形成图像。
然后,纸张P在通过加热辊21与加压辊22之间时被加热及加压。此时,图像被热定影于纸张P上。然后,纸张P被排纸到设于顶盖8的排纸托盘24上。
这样,在打印机1的图像形成动作中,纸张P从侧面观察大致呈C字状地从纸张放置部23向排纸托盘24传送。
2.显影盒
显影盒11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显影框架31、和配置在显影框架31的左侧的驱动单元32。
另外,在下面的显影盒11的说明中,在涉及到方向时,将配置有显影辊15的一侧设为后侧,将配置有层厚限制叶片17的一侧设为上侧。即,相对于显影盒11的上下前后方向与相对于打印机1的上下前后方向略微不同,显影盒11以其后侧成为打印机1的后上侧、其前侧成为打印机1的前下侧的方式被安装于打印机1。
(1)显影框架
显影框架31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箱形状。在显影框架31的后端部内如上所述支撑着显影辊15和供给辊16。并且,在显影框架31的前端部内支撑着搅拌器20。
显影辊轴18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分别贯通显影框架31的左右方向两侧壁,并从显影框架31向左右方向外侧凸出。在显影辊轴18的左端部设有齿轮嵌合部34和轴环嵌合部35。
齿轮嵌合部34从截面观察形成为大致D字形状。换言之,齿轮嵌合部34从截面观察具有平坦面34A、和从平坦面34A起连续地形成为圆弧形状的圆弧面34B。
轴环嵌合部35从齿轮嵌合部34的左端部向左侧延伸,并且形成为直径比齿轮嵌合部34小的大致圆柱形状。
供给辊轴19的左右方向两端部分别贯通显影框架31的左右方向两侧壁,并从显影框架31向左右方向外侧凸出。供给辊轴19的左端部形成为从截面观察大致呈D字形状。换言之,供给辊轴19的左端部从截面观察具有平坦面19A、和从平坦面19A起连续地形成为圆弧形状的圆弧面19B。
搅拌器20的旋转轴的左端部贯通显影框架31的左壁,并从显影框架31向左侧凸出。搅拌器20的旋转轴的左端部形成为从截面观察大致呈D字形状。
(2)驱动单元
驱动单元32如图3所示具有轴承部件41、齿轮组42、作为覆盖部件的一例的轴环部件43、和齿轮盖44。
轴承部件41被支撑于显影框架31的左壁。轴承部件41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平板形状。在轴承部件41形成有显影辊轴插通孔45和供给辊轴插通孔46。并且,轴承部件41具有联轴器支撑部47。
显影辊轴插通孔45贯通形成于轴承部件41的后端部,从侧面观察大致为圆形状。显影辊轴插通孔45的内径形成为直径比显影辊轴18的外径稍大。
供给辊轴插通孔46贯通形成于显影辊轴插通孔45的前下侧,从侧面观察大致为圆形状。供给辊轴插通孔46的内径形成为直径比供给辊轴19的外径稍大。
联轴器支撑部47形成于显影辊轴插通孔45的前侧、而且在供给辊轴插通孔46的上侧,并且形成为从轴承部件41的左面向左侧凸出的大致圆筒形状。
齿轮组42如图3和图4所示具有作为驱动力传递齿轮的一例的显影联轴器48、显影齿轮49、作为供给辊驱动齿轮的一例的供给齿轮50、中间齿轮51、和搅拌器齿轮52。
显影联轴器48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形状。显影联轴器48能够以其中心轴线A3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另外,显影联轴器48的中心轴线A3是齿轮轴线的一例。显影联轴器48具有成为一体的第1齿轮部53、第2齿轮部54和联轴器部55。
第1齿轮部53设于显影联轴器48的右端部,并且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第1齿轮部53的中心轴线与显影联轴器48的中心轴线A3一致。另外,在第1齿轮部53的径向中央形成有未图示的贯通孔,该贯通孔的直径比联轴器支撑部47的外径稍大。并且,在第1齿轮部53的圆周面上沿着其整个圆周形成有作为第1斜齿的一例的齿轮齿56。
第1齿轮部53的齿轮齿56是左旋的斜齿。即,第1齿轮部53的齿轮齿56以随着朝向显影联轴器48的旋转方向、即从左侧面观察随着朝向顺时针方向而向左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第1齿轮部53的齿轮齿56的模数被设定为与后述的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的模数相同的值。
第2齿轮部54形成为从第1齿轮部53的左面向左侧凸出的大致圆筒形状,以便包围第1齿轮部53的未图示的贯通孔。第2齿轮部54的外径比第1齿轮部53的外径小。第2齿轮部54的内径比第1齿轮部53的未图示的贯通孔大。并且,第2齿轮部54的中心轴线与显影联轴器48的中心轴线A3一致。在第2齿轮部54的外圆周面上沿着其整个圆周形成有作为第2斜齿的一例的齿轮齿57,齿轮齿57的齿数比第1齿轮部53的齿数少。
第2齿轮部54的齿轮齿57是右旋的斜齿。即,第2齿轮部54的齿轮齿57以随着朝向显影联轴器48的旋转方向、即从左侧面观察随着朝向顺时针方向而向右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第2齿轮部54的齿轮齿57的模数被设定为与后述的供给齿轮50的齿轮齿63的模数相同的值。
联轴器部55配置在第2齿轮部54的径向内侧。联轴器部55形成于第1齿轮部53的左面,而且是从未图示的贯通孔的周缘部起连续地向左侧凸出、左端部被封闭的大致圆筒形状。联轴器部55的外径比第2齿轮部54的内径小。联轴器部55的内径与第1齿轮部53的未图示的贯通孔的内径相同。并且,联轴器部55的中心轴线与显影联轴器48的中心轴线A3一致。并且,在联轴器部55的左面形成有结合凹部58。
结合凹部58形成为以从显影联轴器48的左面向右侧凹陷的方式沿显影联轴器48的径向延伸,并且从侧面观察大致为长孔形状。如图2所示,在主体外壳2内设置的主体联轴器81可驱动传递地嵌合于结合凹部58中。
如图3和图4所示,显影齿轮49形成为沿左右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显影齿轮49具有成为一体的作为显影辊驱动齿轮的一例的齿轮部59和轴环插入部60。
齿轮部59设于显影齿轮49的右端部,并且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齿轮部59的左右方向长度比供给齿轮50的左右方向长度长。另外,在齿轮部59的径向中央形成有从侧面观察大致为D字形状的未图示的贯通孔,该贯通孔能够收纳显影辊轴18的齿轮嵌合部34。在齿轮部59的圆周面上沿着其整个圆周形成有齿轮齿61。
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是右旋的斜齿。即,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以随着朝向显影齿轮49的旋转方向、即从左侧面观察随着朝向逆时针方向而向左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的模数比后述的供给齿轮50的齿轮齿63的模数大,例如被设定为0.6。
轴环插入部60形成为从齿轮部59的左端部起连续地向左侧凸出的大致圆筒形状。轴环插入部60的外径比齿轮部59的外径小。轴环插入部60的中心轴线与齿轮部59的中心轴线一致。
供给齿轮5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在供给齿轮50的径向中央贯通形成有从侧面观察大致为D字形状的供给辊轴嵌合孔62,该供给辊轴嵌合孔62能够收纳供给辊轴19的左端部。在供给齿轮50的圆周面上沿着其整个圆周形成有齿轮齿63。
供给齿轮50的齿轮齿63是左旋的斜齿。即,供给齿轮50的齿轮齿63以随着朝向供给齿轮50的旋转方向、即从左侧面观察随着朝向逆时针方向而向右侧倾斜的方式延伸。并且,供给齿轮50的齿轮齿63的模数例如被设定为0.5。
中间齿轮51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中间齿轮51具有成为一体的大径部64和小径部65。
大径部64设于中间齿轮51的左端部,并且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在小径部65的圆周面上沿着其整个圆周形成有齿轮齿。
小径部65形成为从大径部64的右面朝向右侧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小径部65的外径比大径部64的外径小。小径部65与大径部64共用中心轴线。在小径部65的圆周面上沿着其整个圆周形成有齿轮齿。小径部65的齿数比大径部64的齿数少。
搅拌器齿轮52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具有厚度的大致圆板形状。在搅拌器齿轮52的径向中央贯通形成有从侧面观察大致为D字形状的搅拌器轴嵌合孔67,该搅拌器轴嵌合孔67能够收纳搅拌器20的旋转轴的左端部。在搅拌器齿轮52的圆周面上沿着其整个圆周形成有齿轮齿。
(2-3)齿轮组的组装状态
显影联轴器48可旋转地被支撑于轴承部件41的联轴器支撑部47。
显影齿轮49配置在轴承部件41的左侧,显影辊轴18的齿轮嵌合部34嵌合在显影齿轮49的齿轮部59的未图示的嵌合孔内,显影辊轴18的轴环嵌合部35嵌合在显影齿轮49的轴环插入部60内,由此显影齿轮49被外嵌于显影辊轴18的左端部,并且不能相对于显影辊轴18进行旋转。此外,显影齿轮49的齿轮部59从后侧与显影联轴器48的第1齿轮部53进行啮合。
供给齿轮50配置在轴承部件41的左侧,供给辊轴19的左端部嵌合在供给齿轮50的供给辊轴嵌合孔62内,由此供给齿轮50被外嵌于供给辊轴19的左端部,并且不能相对于供给辊轴19进行旋转。此外,供给齿轮50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显影齿轮49的前下侧,并从后下侧与显影联轴器48的第2齿轮部54进行啮合。
中间齿轮51在其小径部65可旋转地被支撑于显影框架31的左壁。中间齿轮51的大径部64从前侧与显影联轴器48的第2齿轮部54进行啮合。另外,中间齿轮51的小径部65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显影联轴器48的第1齿轮部53的前侧。
搅拌器齿轮52配置在显影框架31的左侧的侧壁52的左侧,而且在中间齿轮51的小径部65的下侧。搅拌器20的旋转轴的左端部嵌合在搅拌器齿轮52的搅拌器轴嵌合孔67内,由此搅拌器齿轮52被支撑于搅拌器的旋转轴的左端部,并且不能相对于搅拌器进行旋转。搅拌器齿轮52从下侧与中间齿轮51的小径部65的右端部进行啮合。
(2-4)轴环部件和齿轮盖
轴环部件43形成为沿左右方向延伸、而且左端部被封闭的大致圆筒形状。轴环部件43的内径形成为比显影齿轮49的轴环插入部60的外径稍大。轴环部件43以覆盖显影齿轮49的轴环插入部60的方式被外嵌在轴环插入部60中。即,轴环部件43隔着轴环插入部60覆盖显影辊轴18的左端部。
齿轮盖44形成为右端部敞开、左端部被封闭的大致箱形状。在齿轮盖44形成有轴环露出开口71和联轴器轴环72。
轴环露出开口71以从齿轮盖44的后端缘朝向前下侧切出缺口的方式形成于齿轮盖44的后端部,轴环露出开口71朝向后上侧敞开,从侧面观察大致为C字状。轴环露出开口71的内径比轴环部件43的外径大。
联轴器轴环72形成于轴环露出开口71的前上侧,并且形成为从齿轮盖44的左壁向左侧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联轴器轴环72在其右端部与齿轮盖44的内侧连通。
齿轮盖44被罩在齿轮组42上,以便使轴环部件43的左端部插通到轴环露出开口71内,使显影联轴器48的左端部插通到联轴器轴环72内。
3.显影盒的驱动
在执行上述图像形成动作时,在显影联轴器48被输入驱动力后,驱动力通过齿轮组42被传递给显影辊15、供给辊16和搅拌器20。
具体地讲,从主体联轴器81向显影联轴器48输入从左侧面观察为顺时针的驱动力。然后,如图5所示,显影联轴器48从左侧面观察顺时针地旋转。
然后,与显影联轴器48的第1齿轮部53进行啮合的显影齿轮49从左侧面观察逆时针地旋转。由此,显影辊15从左侧面观察逆时针地旋转。
此时,由于第1齿轮部53的齿轮齿56形成为左旋的斜齿,因而从第1齿轮部53朝向右侧的推力作用于显影齿轮49的齿轮部59。
另外,在显影联轴器48从左侧面观察顺时针地旋转时,与显影联轴器48的第2齿轮部54进行啮合的供给齿轮50从左侧面观察逆时针地旋转。由此,供给辊16从左侧面观察逆时针地旋转。
此时,由于第2齿轮部54的齿轮齿57形成为右旋的斜齿,因而从第2齿轮部54朝向左侧的推力作用于供给齿轮50的齿轮齿63。即,显影联轴器48将使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沿左右方向相互分开的推力作用于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
另外,在显影联轴器48从左侧面观察顺时针地旋转时,与显影联轴器48的第2齿轮部54进行啮合的中间齿轮51从左侧面观察逆时针地旋转。由此,中间齿轮51从左侧面观察逆时针地旋转。
并且,在中间齿轮51从左侧面观察逆时针地旋转时,与中间齿轮51的小径部65进行啮合的搅拌器齿轮52从左侧面观察顺时针地旋转。由此,搅拌器20从左侧面观察顺时针地旋转。
4.作用效果
(1)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5所示,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的模数比供给齿轮50的齿轮齿63的模数大。
因此,能够使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形成为大于供给齿轮50的齿轮齿63。
由此,能够使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进一步小型化,并且确保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的强度。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破损,实现显影盒11的小型化。
(2)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4所示,能够使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分别与沿左右方向相互排列配置的第1齿轮部53和第2齿轮部54进行啮合。
因此,能够在预定方向上错开配置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能够将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在预定方向上分开。
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接触,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齿轮49破损。
(3)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4所示,第1齿轮部53比第2齿轮部54靠右侧配置,即配置在左右方向内侧。
因此,能够使第1齿轮部53更接近显影框架31进行配置,能够进一步降低第1齿轮部53的晃动。
由此,能够从显影联轴器48向显影齿轮49高精度地传递驱动力。
其结果是,能够使显影辊15高精度地旋转。
(4)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4所示,第1齿轮部53形成为直径比第2齿轮部54大。
因此,能够使显影齿轮49的旋转速度大于供给齿轮50的旋转速度。
其结果是,能够使显影辊15比供给辊16快速旋转,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在显影辊15和供给辊16之间设定圆周速度差。
(5)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4所示,第1齿轮部53的齿轮齿56和第2齿轮部54的齿轮齿57是斜齿。
因此,能够从显影联轴器48向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平稳地传递驱动力。
(6)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4所示,第1齿轮部53的齿轮齿56是左旋的斜齿,第2齿轮部54的齿轮齿57是右旋的斜齿。
因此,在显影联轴器48从左侧面观察顺时针地旋转时,从第1齿轮部53朝向右侧的推力作用于显影齿轮49,同时从第2齿轮部54朝向左侧的推力作用于供给齿轮50。
由此,能够对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施加使它们彼此分开的力,能够使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沿左右方向确实错开。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齿轮49和供给齿轮50接触,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齿轮49破损。
(7)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4所示,显影齿轮49的齿轮部59的左右方向长度比供给齿轮50的左右方向长度长。
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显影齿轮49的齿轮齿61的强度。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显影齿轮49破损。
(8)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2所示,能够利用轴环部件43覆盖显影辊轴18的左端部的圆周面。
因此,能够用轴环部件43保护显影辊轴18的左端部。
(9)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3所示,在显影辊轴18的左端部形成有从截面观察大致为D字形状的齿轮嵌合部34,该齿轮嵌合部34具有平坦面34A和圆弧面34B。并且,显影齿轮49被外嵌在齿轮嵌合部34中。
因此,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将显影齿轮49支撑于显影辊轴18,并使显影齿轮49不能相对于显影辊轴18旋转。
其结果是,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将从显影联轴器48向显影齿轮49传递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显影辊轴18。
(10)另外,根据该显影盒11,如图3所示,供给辊轴19的左端部形成为具有平坦面19A和圆弧面19B,并且从截面观察大致为D字形状。并且,供给齿轮50被外嵌在供给辊轴19的左端部中。
因此,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将供给齿轮50支撑于供给辊轴19,并使供给齿轮50不能相对于供给辊轴19旋转。
其结果是,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将从显影联轴器48向供给齿轮50传递的驱动力可靠地传递给供给辊轴19。
5.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显影联轴器48的第1齿轮部53和第2齿轮部54、显影齿轮49、供给齿轮50分别构成为斜齿齿轮,但齿轮的类型没有特殊限定,例如也能够如图6所示,第1齿轮部53、第2齿轮部54、显影齿轮49、供给齿轮50分别构成为直齿轮。
(2)上述打印机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打印机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除了上述单色打印机以外,也能够将打印机1构成为彩色打印机。
在打印机1构成为彩色打印机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具有多个感光体和记录介质传送部件的直接方式的串列型彩色打印机、或具有多个感光体、中间转印体和转印部件的中间转印方式的串列型彩色打印机。
另外,处理盒3除了如上所述的鼓盒10和显影盒11相分离的分离式以外,也能够构成为将鼓盒10和显影盒11设置成一体的一体式。
另外,也能够适用例如感光带等感光体取代上述感光鼓12。
另外,也能够适用例如显影套筒、显影带、刷子状的辊等显影剂承载体取代上述显影辊15。
另外,也能够适用例如供给套筒、供给带、刷子状的辊等供给部件取代上述供给辊16。
另外,也能够适用例如螺旋钻或带状的搅拌部件等搅拌部件取代上述搅拌器20。
另外,也能够适用例如转印带、转印刷、转印叶片、薄膜型转印装置等接触式的转印部件、或例如电晕类型等非接触式的转印部件等,取代上述转印辊13。
另外,也能够适用例如电晕型带电器、锯齿状放电部件等非接触式的带电器、或带电辊等接触式的带电器等带电部件,取代上述带栅极的电晕式带电器14。
另外,也能够适用例如LED装置等曝光部件取代上述扫描单元4。
另外,打印机1也能够配备上图像读取部等构成为复合机。

Claims (10)

1.一种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影装置具有:
显影辊,构成为能够以沿预定方向延伸的显影辊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并承载显影剂;
供给辊,构成为能够以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供给辊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并向所述显影辊供给显影剂;
显影辊驱动齿轮,与所述显影辊连接;以及
供给辊驱动齿轮,与所述供给辊连接,
所述显影辊驱动齿轮的模数大于所述供给辊驱动齿轮的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装置还具有驱动力传递齿轮,该驱动力传递齿轮能够以沿所述预定方向延伸的齿轮轴线为中心而旋转,并用于向所述显影辊驱动齿轮和所述供给辊驱动齿轮传递驱动力,
所述驱动力传递齿轮具有在所述预定方向上相互排列的第1齿轮部和第2齿轮部,该第1齿轮部与所述显影辊驱动齿轮啮合,该第2齿轮部与所述供给辊驱动齿轮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齿轮部比所述第2齿轮部靠所述预定方向内侧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齿轮部形成为直径比所述第2齿轮部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齿轮部和所述第2齿轮部分别具有第1斜齿和第2斜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齿轮部和所述第2齿轮部构成为在所述驱动力传递齿轮旋转时产生使所述显影辊驱动齿轮和所述供给辊驱动齿轮分开的方向的推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辊驱动齿轮的所述预定方向的长度比所述供给辊驱动齿轮的所述预定方向的长度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辊具有沿所述显影辊轴线延伸的显影辊轴,
所述显影装置还具有覆盖所述显影辊轴的端部的圆周面的覆盖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辊具有沿所述显影辊轴线延伸的显影辊轴,
所述显影辊轴具有端部,该端部从截面观察具有平坦面、和从所述平坦面起连续地形成为圆弧形状的圆弧面,
所述显影辊驱动齿轮被外嵌于所述显影辊轴的所述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给辊具有沿着所述供给辊轴线延伸的供给辊轴,
所述供给辊轴具有端部,该端部从截面观察具有平坦面、和从所述平坦面起连续地形成为圆弧形状的圆弧面,
所述供给辊驱动齿轮被外嵌于所述供给辊轴的所述端部。
CN201420051300.8U 2013-01-25 2014-01-26 显影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9918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2593 2013-01-25
JP2013012593A JP2014145794A (ja) 2013-01-25 2013-01-25 現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99182U true CN203799182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8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1300.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99182U (zh) 2013-01-25 2014-01-26 显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45794A (zh)
CN (1) CN2037991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2386A (zh) * 2019-09-30 2022-05-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用带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1016B2 (ja) * 2015-07-31 2019-07-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02386A (zh) * 2019-09-30 2022-05-1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打印用带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45794A (ja) 2014-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98687B2 (ja)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908551B2 (en) Toner cartridge electrical contacts
US9354544B2 (en) Developing device
CN102109797B (zh) 显影盒
CN102339001B (zh) 显影装置和具有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US11150579B2 (en) Gear assembly for a replaceable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CN102759871A (zh)
CN106462096A (zh) 驱动联接器
CN101989059B (zh) 调色剂盒及具有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3799182U (zh) 显影装置
CN103558743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788742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202583700U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998793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0622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for the same
JP200525779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38A (zh)
CN102591164A (zh) 成像设备
JP5983233B2 (ja) カートリッジ
CN105388732A (zh) 显影盒
JP5802800B2 (ja) トナー収納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44241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duces development gap variation at both end portions of developing roller
JP200216286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802799B2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0579B2 (ja) トナー供給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