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0383B - 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70383B
CN101470383B CN2008101889455A CN200810188945A CN101470383B CN 101470383 B CN101470383 B CN 101470383B CN 2008101889455 A CN2008101889455 A CN 2008101889455A CN 200810188945 A CN200810188945 A CN 200810188945A CN 101470383 B CN101470383 B CN 101470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onor rollers
developer roll
idle pulley
delevoping cart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889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70383A (zh
Inventor
佐藤史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70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70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developer supplying means, e.g. structure of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3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7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显影盒。显影盒包括接受外部驱动力的输入齿轮;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与所述显影辊接触并且将所述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辊的供给辊;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以使用传输自所述输入齿轮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供给辊的供给辊齿轮;和利用传输自所述供给辊齿轮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辊齿轮。

Description

显影盒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对2007年12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7-340753要求优先权,在此通过参考结合其整个主题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各方面涉及一种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上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例如,JP-A-2003-295614描述了一种相关类型的显影盒,该显影盒具有用于填充色粉的色粉漏斗的,以及设置在该色粉漏斗侧面的供给辊和显影辊。该供给辊和显影辊互相焊接,在它们之间形成辊隙。该色粉漏斗的色粉被提供给供给辊,然后在辊隙处被提供给显影辊并被携带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携带在显影辊表面上的色粉被提供给形成在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以使该静电潜像可见。 
在相关类型的显影盒中,显影辊具有显影辊驱动齿轮,并且供给辊具有供给辊驱动齿轮。显影盒具有通过连结构件连结到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电动机的输入齿轮,并因此通过该连结构件使动力从外部电动机传输到输入齿轮。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均与该输入齿轮相啮合。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被从连接构件输入到输入齿轮,并且从输入齿轮同时传输到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因此,显影辊和供给辊被同时旋转和驱动。 
在相关类型的显影盒中,当新的显影盒被使用时,在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辊隙处没有色粉。因此,由于没有色粉来减少在供给辊和显影辊之间的辊隙处的摩擦力,所以在将要开始旋转时施加到供给辊的负荷比在正常旋转期间(即,在辊隙处存在色粉的状态)的高。 
由于色粉漏斗的色粉从供给辊流动到显影辊,在考虑输入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之间的齿隙的情况下,如果供给辊能够在显影辊之前开始旋转的话则是有利的。 
然而,在相关类型的显影剂盒中,供给辊难以在显影辊之前开始旋转,因为在相关类型的结构中,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均与输入齿轮相啮合。从连结构件输入到输入齿轮中的驱动力被再分配成施加到显影辊驱动齿轮和供给辊驱动齿轮的力,并且再分配的、较小的驱动力被传输到供给辊驱动齿轮。因此,不足的驱动力被传输到在开始旋转时就被施加较高负荷的供给辊。这使得供给辊更难以在显影辊之前开始旋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说明性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在该显影盒中,供给辊能够在显影辊之前开始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说明性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包括:提供一共显影盒,接受外部驱动力的输入齿轮;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与所述显影辊接触并且将所述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辊的供给辊;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以利用传输自所述输入齿轮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供给辊的供给辊齿轮;和用传输自所述供给辊齿轮的驱动力驱动所述显影辊的显影辊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说明性的方面,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包括:包括隔壁的框体,所述隔壁将所述框体的内部分隔成为容纳显影剂的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隔壁在所述显影盒内位于中心;携带显影剂并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二室中的显影辊;与所述显影辊相接触并将所述显影剂供给到所述显影辊的供给辊,所述供给辊也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二室中;输入齿轮,附接到设置在所述框体外侧的第一圆柱形凸起(boss)上并被定位成使所述输入齿轮和隔壁重叠;附接到所述供给辊的轴上的供给辊齿轮,所述供给辊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直接啮合以接受传输自所述输入齿轮的驱动力;附接到设置在所述框体外侧的第二圆柱形凸起上的惰轮,所述惰轮与所述供给辊齿轮啮合;显影辊齿轮,附接到所述显影剂辊的轴上并且仅啮合到所述惰轮以通过所述惰轮接受传输自所述供给辊的驱动力;和加强部,包括薄矩形板、附接到所述框体的棘爪和设置在所述薄矩形板中的通孔,所述供给辊的轴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通孔,其中所述薄矩形板的邻近角被切口以与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和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相匹配,为了在所述供给被所述输入齿轮驱动的时候使所述供给辊稳定,从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形凸起的所述薄矩形板的相对侧被切口以容纳所述棘爪。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剖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左视图,图2B是显示齿轮盖被移去以显示图2A的显影盒的齿轮配置的状态的视图,图2C是显示齿轮从图2B中移去的状态的视图; 
图3是图2B的齿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I.典型实施例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 
(图像形成设备)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侧剖视图。在此使用的方向参考附图中箭头指示的方向(其他的附图也一样)。在这里,左右方向和宽度方向是等同的。 
彩色打印机是图像形成设备1的一个例子。四个感光鼓3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壳体2内沿前后方向平行配置,如图1所示。在下文中,四个感光鼓3被区分为对应于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显影剂图像(在下文描述)的四种颜色(例如黑色、青色、洋红和黄色)的感光鼓3K(黑色)、感光鼓3C(青色)、感光鼓3M(洋红)和感光鼓3Y(黄色)。每个感光鼓3具有靠近感光鼓3配置的栅控式电晕充电器4、发光二极管(LED)单元5和显影辊6。 
感光鼓3的表面被栅控式电晕充电器4均匀地充电,然后通过配备在LED单元5中的LED曝光(未显示)。因此,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被形成在每个感光鼓3的表面上。每个静电潜像通过携带在与每个感光鼓3对应的显影辊6上的显影剂被变得可见,以在感光鼓3的表面上形成显影剂图像。 
纸张P被保存在本体壳体2内的供纸盒7中。从供纸盒7供给纸张P,并且纸张P的传送方向在其后通过配备在给纸单元8中的各种类型的辊从前变化到后,并且被传送到传送带9上。传送带9被配置在每个感光鼓3K、3C、3M和3Y与面对每个感光鼓3的转印辊10之间。由于施加到转印辊10上的转印偏压,每个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在传送带9上传送的纸张P上并且依次叠加。 
四种颜色的显影剂图像被转印到其上的纸张P被传送到定影部11。转印到纸张P上的显影剂图像在定影部11内被热定影。此后,纸张P的传送方向通过各种类型的辊从后变 化到前,并被排出到纸张排出盘12上。 
在此,图像形成设备1具有与四种颜色对应的处理盒13。在下文中,四个处理盒13被区分为对应于四种颜色的处理盒13K(黑色)、处理盒13C(青色)、处理盒13M(洋红)和处理盒13Y(黄色)。 
每个处理盒13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壳体2内,并且沿前后方向平行配置。 
相应的感光鼓3、栅控式电晕充电器4、显影辊6、供给辊15和色粉漏斗16主要配置在每个处理盒13的壳体(处理壳体(process casing)14)内。感光鼓3、显影辊6和供给辊15各自的中心轴(旋转轴)沿宽度方向延伸。在各个处理盒13中,如上所述,容纳在色粉漏斗16内的显影剂由供给辊15提供给显影辊6,并且被携带在显影辊6上。 
(显影盒) 
显影辊6、供给辊15和色粉漏斗16配置为一个单元,并且能够作为显影盒17被安装在处理盒14上或从处理盒14拆卸。 
显影盒17包括作为框体(housing)的一个例子的显影壳体(developing casing)30。显影壳体30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箱形。在显影盒17安装在处理盒14上的状态下,显影壳体30倾斜成指向图1的右视图中的斜上前方向。 
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隔壁31设置在显影壳体30内的上下方向的中间。显影壳体30的内部被隔壁31分隔成第一室32和第二室33。第一室32在第二室33上方。隔壁31形成有一个连通孔34,因此第一室32和第二室33通过连通孔34互相连通。 
第一室32对应于色粉漏斗16的内部并且容纳显影剂。搅拌器35被配置在第一室32内。搅拌器35包括沿轴向延伸的轴,并且叶片37附着于轴36。如果叶片37在搅拌器35中绕轴36旋转,第一室32中的显影剂被叶片37搅拌,并且通过连通孔34排出到第二室33中。 
第二室33收容显影辊6和供给辊15。供给辊15被配置在连通孔34附近。显影辊6被配置在供给辊15的背面侧上(更具体地,斜后下方侧)。显影辊6的斜上前方侧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与供给辊15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压接,并在显影辊6和供给辊15之间形成有辊隙39。显影辊6的斜后下方侧的外周表面从显影壳体30的下部曝露而接触感光鼓3。通过连通孔34排出到第二室33中的显影剂被提供给供给辊15,并经由辊隙39从供给辊15提供给显影辊6以使感光鼓3上的静电潜像变得可见。 
图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影盒的左视图,图2B是显示为了显示齿轮而将齿轮盖 从显影盒移去的状态下的、图2A的显影盒的视图,而图2C是显示齿轮从图2B移去的状态下的显影盒的视图。图3是图2B所示的齿轮的放大图。为了方便说明,显影盒17(显影壳体30)在附图2A一2C中沿上下方向显示。 
例如,输入齿轮40、供给辊齿轮41、第一惰轮42、显影辊齿轮43、第二惰轮44、搅拌器齿轮45和检测齿轮46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如图2B所示。这些齿轮具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具有中心轴(即,旋转轴)的圆柱形状,并且被齿轮盖47保护(见图2A)。窗38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对应于第一室32(见图1)的位置处。对应于窗38的齿轮盖47形成有一个孔(见图2A)。能够通过窗38判定容纳在第一室32内的显影剂的量。 
在输入齿轮40中,右侧部分(即靠近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的部分)具有比左侧部分直径小的一段,带有在右侧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齿轮齿。凹部48向右凹进并且被形成在左侧视图中的输入齿轮40的左端面上的中心位置处。凹部48从齿轮盖47左侧露出(见图2A)。 
输入齿轮40被配置在显影壳体30的上下方向的中心处,从而在沿宽度方向投影的时候,输入齿轮40的位置和隔壁31的位置相互重叠(见图1)。换句话说,从显影盒的一侧观察,输入齿轮40的位置和隔壁31的位置相互重叠。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见图2C),输入齿轮轴49被设置在与输入齿轮40的圆心一致的位置上。输入齿轮轴49是从显影壳体30突出到左侧的圆柱形凸起。输入齿轮轴49穿过输入齿轮40的中心部分被插入以支持输入齿轮40。因此输入齿轮40能够围绕输入齿轮轴49旋转。 
供给辊齿轮41形成为有齿轮齿在供给辊齿轮41的外周面上。供给辊齿轮41被配置在输入齿轮40之下(更具体地,斜下前方侧),并且在左侧除了前端部以外大部分被齿轮盖47覆盖(见图2A)。供给辊齿轮41的齿轮齿的上部与输入齿轮40的齿轮齿的下部相啮合。此外,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供给辊15(更具体地,供给辊15的轴)的左端部在与供给辊齿轮41的中心一致的位置露出(见图2C)。供给辊15的左端部穿过供给辊齿轮41的中心部被插入以支持供给辊齿轮41。在此,在供给辊15的左端部的左侧截面具有D字形状,并且穿过其插入供给辊15的左端部的供给辊齿轮41的一部分是一个类似D字形的孔。因此,供给辊齿轮41和供给辊15一起旋转。 
第一惰轮42形成为在其外周面上有齿轮齿。第一惰轮42被配置在供给辊齿轮41的背面侧,并且除下端部以外被齿轮盖47从左侧覆盖(见图2A)。第一惰轮42的齿轮齿的前 部与供给辊齿轮41的齿轮齿的后部相啮合。此外,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作为惰轮轴的一个例子的第一惰轮轴50被设置在与第一惰轮42的中心一致的位置上(见图2C)。第一惰轮轴50是从显影壳体30突出到左侧的圆柱形凸起,并且穿过第一惰轮42的中心部分被插入以支持第一惰轮42。因此,第一惰轮42能够围绕第一惰轮轴50自由地旋转。 
用于供给辊15的加强板55被设置在显影壳体30中,如图2C所示。加强板55是一个薄板,在左侧视图内几乎是矩形,并具有基本上形成在中间的通孔56。从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露出的供给辊15(更具体地,供给辊15的轴)的左端部被插入通孔56中。因此,供给辊15被加强板55支持。加强板55被形成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的棘爪57接合,并且被固定到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此外,在加强板55后侧上的两个邻接角处,加强板55形成有凹部58,如图2C所示。输入齿轮轴49在一个(上面的)凹部58的最深部接触加强板55,并且第一惰轮轴50在另一个(下部的)凹部58的最深部接触加强板55。在下文中,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可能一起称为接触部59。 
显影辊齿轮43形成为在其外周面上有齿轮齿。显影辊齿轮43被配置在第一惰轮42下面,而且露出到齿轮盖47的左下侧(见图2A)。显影辊齿轮43的齿轮齿的上部与第一惰轮42的齿轮齿的下部相啮合,如图2B所示。此外,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供给辊6(更具体地,供给辊6的轴)的左端部在与供给辊齿轮43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处露出(见图2C)。显影辊6的左端部穿过显影辊齿轮43的中心部分被插入以支持显影辊齿轮43。显影辊齿轮43被附接在显影辊6的左端部并和显影辊6一起旋转。 
第二惰轮44的右部(靠近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的部分)具有比左部直径小的一段,在左、右部分中的每一个的外周面上形成齿轮齿。第二惰轮44被配置在输入齿轮40的后侧(更具体地,斜后上方侧),并被齿轮盖47从左侧覆盖(见图2A)。在第二惰轮44的左部上的齿轮齿的前部与输入齿轮40的齿轮齿的后部相啮合。此外,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第二惰轮轴51被设置在与第二惰轮44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处。第二惰轮轴51是从显影壳体30突出到左侧的圆柱形凸起,并且穿过第二惰轮44的中心部分被插入以支持第二惰轮44。因此,第二惰轮44能够围绕第二惰轮轴51自由地旋转。 
搅拌器齿轮45形成为在其外周面上有齿轮齿。齿轮45配置在第二惰轮44的上方(更具体地,斜上前方侧),并被齿轮盖47从左侧覆盖(见图2A)。搅拌器齿轮45的齿轮齿的下部与在第二惰轮44的右部上的齿轮齿的上部相啮合。此外,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搅拌器35的轴36的左端部露出、并被设置在与搅拌器齿轮45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处(见 图2C)。轴36的左端部穿过搅拌器齿轮45的中心部分被插入以支持搅拌器齿轮45。在此,在轴36的左端部的左侧截面具有D字形,并且穿过其插入轴36的左端部的搅拌器齿轮45的部分是一个类似D字形的孔。因此,搅拌器齿轮45和轴36一起旋转。轴36的左端面从齿轮盖47露出到左侧(见图2A)。 
检测齿轮46被形成为缺齿齿轮,并在其右端部形成有部分覆盖外周面的齿轮齿。检测齿轮46被配置在搅拌器齿轮45上方。此外,在显影壳体30的左侧面上,检测齿轮轴52被设置在与检测齿轮46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处(见图2C)。检测齿轮轴52是从显影壳体30突出到左侧的圆柱形凸起,并且穿过检测齿轮46的中心部分被插入以支持检测齿轮46。因此,检测齿轮46能够围绕检测齿轮轴52自由地旋转。当显影盒17是新的时(即,最初安装在处理壳体14上),检测齿轮46的齿轮齿与搅拌器齿轮45的齿轮齿的上部相啮合。 
在检测齿轮46的左端面上,突出到左侧的多个被检测突起53沿检测齿轮46的边缘设置。对应于与显影盒17有关的信息(即显影盒17是新的或旧的的信息、或显影盒17的可打印纸张数的信息)来设置被检测突起53。齿轮盖47形成有露出孔54(见图2A),如果检测齿轮46被旋转,被检测突起53露出到左侧,从而可能通过露出孔54看到被检测突起53。 
在显影盒17被安装在处理盒14上的状态中(见图1),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的本体壳体2中的输出齿轮(没有显示)与输入齿轮40的凹部48接合。输出齿轮(未显示)与设置在本体壳体2中的电动机(未显示)的输出轴接合。 
当电动机工作时,输出齿轮被旋转,经由输出齿轮的连接部和输入齿轮40的凹部48,来自电动机的驱动力被传输到输出齿轮,并且从输出齿轮(在显影盒17外部)传输到输入齿轮40中。因此,在左侧视图中,输入齿轮40被顺时针方向(附图中虚线的箭头A所指示的方向)旋转(见图3)。 
来自输入齿轮40的驱动力被传输到与输入齿轮40相啮合的供给辊齿轮41和第二惰轮44。因此,在左侧视图中,供给辊齿轮41被逆时针方向(附图中虚线的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旋转(见图3)。因此,供给辊15和供给辊齿轮41一起旋转。即,供给辊齿轮41驱动供给辊15。在此时,在输入齿轮40和供给辊齿轮41之间的啮合位置处,输入齿轮40的齿面按压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按压力(即,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对输入齿轮40的齿面的按压力)被定义为按压力X(见图2B和图3中的粗线箭头)。在输入齿轮40和供给辊齿轮41之间的啮合位置处,按压力X的作用方向大致沿箭头B的方向向后。第 二惰轮44,和供给辊齿轮41一样,在左侧视图中逆时针方向(即,附图中虚线的箭头C所指示的方向)旋转。 
来自供给辊齿轮41的驱动力被传输到与供给辊齿轮41相啮合的第一惰轮42。因此,在左侧视图中,第一惰轮42被顺时针方向(即附图中虚线的箭头D所指示的方向)旋转(见图3)。在此时,在第一惰轮42和供给辊齿轮41之间的啮合位置处,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按压第一惰轮42的齿面。在此,对抗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到第一惰轮42的齿面上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上。换句话说,第一惰轮42的齿面按压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这个反作用按压力(reaction pressing force)被称为按压力Y(见图2B和图3中的粗线箭头)。在第一惰轮42和供给辊齿轮41之间的啮合位置处,反作用按压力Y的作用方向大致沿箭头D的反方向向上。在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供给齿轮50之间,按压力X和Y的合力Z的作用方向为斜后上方(见图2B和2C和图3中的粗线箭头)。合力Z作用在供给辊齿轮41、支持供给辊齿轮41的供给辊15的左端部、和支持供给辊15的左端部的加强板55上。在相应的凹部58内,上面提到的接触部59(即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从在合力Z的作用方向上的下游侧(斜后上方)接触加强板55(见图2C)。 
(见图3)。在此时,在第一惰轮42和供给辊齿轮41之间的啮合位置处,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按压第一惰轮42的齿面。在此,对抗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到第一惰轮42的齿面上的按压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上。换句话说,第一惰轮42的齿面按压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这个反作用按压力(reaction pressing force)被称为按压力Y(见图2B和图3中的粗线箭头)。在第一惰轮42和供给辊齿轮41之间的啮合位置处,反作用按压力Y的作用方向大致沿箭头D的反方向向上。在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供给齿轮50之间,按压力X和Y的合力Z的作用方向为斜后上方(见图2B和2C和图3中的粗线箭头)。合力Z作用在供给辊齿轮41、支持供给辊齿轮41的供给辊15的左端部、和支持供给辊15的左端部的加强板55上。在相应的凹处58内,上面提到的接触部59(即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从在合力Z的作用方向上的下游侧(斜后上方)接触加强板55(见图2C)。 
由于第一惰轮42与供给辊齿轮41和显影辊齿轮43相啮合,所以来自供给辊齿轮41的驱动力被第一惰轮42传输到显影辊齿轮43。因此,在左侧视图中,显影辊齿轮43被逆时针方向(附图中虚线的箭头E所指示的方向)旋转(见图3)。因此,显影辊6和显影辊齿轮43一起旋转。即,显影辊齿轮43驱动显影辊6。 
随着第二惰轮44的旋转,来自第二惰轮44的驱动力被传输到与第二惰轮44相啮合的搅拌器齿轮45。因此,在左侧视图中,搅拌器齿轮45被顺时针方向(即,附图中虚线的箭头F所指示的方向)旋转。因此,搅拌器35被旋转。 
来自搅拌器齿轮45的驱动力被传输到与搅拌器齿轮45相啮合的检测齿轮46。因此,在左侧视图中,检测齿轮46被逆时针方向(即,附图中虚线的箭头G所指示的方向)旋转。随着检测齿轮46的旋转,被检测突起53通过齿轮盖47的露出孔54(见图2A)被露出,并且被本体壳体2的传感器(未显示)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例如是被检测突起53的被到的检测次数或每次检测需要的时间,为本体壳体2而设的中央处理器(CPU)(未显示)判断显影盒17的信息。例如,如果被检测突起53被传感器(未显示)检测到,则CPU(未显示)判断这个显影盒17是新的。 
由于检测齿轮46如上所述是一个缺齿齿轮,所以如果搅拌器齿轮45和检测齿轮46之间的齿轮齿的啮合解除,则检测齿轮46的旋转被停止。因此,当显影盒17被重新安装在处理壳体14上时,被检测突起53不被传感器(未显示)检测到,因为即使搅拌器被旋转检测齿轮46也不旋转。因此,CPU(未显示)判断显影盒17不是新的。 
在显影盒17中,用于驱动供给辊15的供给辊齿轮41在用于驱动显影辊6的显影辊齿轮43之前与来自外部的驱动力被输入的输入齿轮40啮合。因此,如果驱动力从外部被输入输入齿轮40,则驱动力在显影辊齿轮43之前被传输到供给辊齿轮41。由于供给辊齿轮41与输入齿轮40啮合而显影辊齿轮43不与输入齿轮40啮合,所以与供给辊齿轮41和显影辊齿轮43都与输入齿轮40啮合的情况相比,更大的驱动力被传输到供给辊齿轮41。 
于是,在显影盒17作为一个新品使用的当初,即在显影辊6和供给辊15之间的辊隙39处没有显影剂并且供给辊15受到较大负荷的情况下,供给辊15能够在显影辊6之前开始旋转。 
如果输入齿轮40被配置在显影盒17的中心部分(即上下方向的中心部分),则从显影盒17接受输入齿轮40的转动力矩(angular moment)的部分(显影辊6侧的下端部和跨过输入齿轮40与显影辊6侧的该端部相对的上端部)到输入齿轮40的距离能够相等,由此不会发生强力不均衡地作用在任何端部(即下端部和上端部)上。如果输入齿轮40在显影辊齿轮43之前与供给辊齿轮41啮合,则输入齿轮40能够靠近显影盒17的中心部分配置。此外,如果输入齿轮40在显影辊齿轮43之前与供给辊齿轮41啮合,则因为不需要多余的惰轮,所以部件的数目能够被减少。 
在用于将显影壳体30的内部分割成第一室32和第二室33的隔壁31周围的部分在显影壳体30中具有高的刚性,如图1所示。由于输入齿轮40和隔壁31相互重叠,所以输入齿轮40被支持在显影壳体30的具有高的刚性的部分上。因此,来自外部的驱动力能够被稳定地输入到输入齿轮40。 
经由与供给辊齿轮41和显影齿轮43相啮合的第一惰轮42,来自供给辊齿轮41的驱动力能够被传输到显影辊齿轮43,如图2B所示。由于通过使用第一惰轮42使供给辊齿轮41和显影辊齿轮43之间的相对位置能够被任意地改变,所以能够提供设计中的自由度。此外,通过使用第一惰轮42,供给辊15和显影辊6能够具有相同的旋转方向。 
由于供给辊齿轮41与输入齿轮40和第一惰轮42啮合,所以当齿轮被驱动时,输入齿轮40的齿面和第一惰轮42的齿面各自按压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因此,输入齿轮40 的齿面作用在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上的的按压力X和第一惰轮42的齿面作用在供给辊齿轮41的齿面上的的按压力Y的合力Z作用在支撑供给辊15的加强板55上,所以加强板55在合力Z的作用方向上趋向于偏离(见图2B和2C和图3)。然而,设置在显影壳体30中的接触部59(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在合力Z的作用方向上从下游侧接触加强板55(见图2C)。 
结果防止加强板55的偏离,借此,由加强板55支撑的供给辊15能够在固定位置上精确地旋转。当输入齿轮40和第一惰轮42被旋转,即使在与合力Z的作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力作用在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上(见图2C),在相反方向上的力也被合力Z抵消,借此能够防止输入齿轮轴49和第一惰轮轴50的偏离。因此,稳定了输入齿轮轴49、第一惰轮轴50和加强板55(供给辊15)的位置。 
由于接触部59能够作为支持输入齿轮40的输入齿轮轴49和支持第一惰轮42的第一惰轮轴50,所以能够减少部件的数目(见图2C)。 
II.变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处理壳体14和显影盒17作为处理13被整体地安装在本体壳体2上或从本体壳体2拆除。替代地,在处理壳体被安装在本体壳体2的状态下,显影盒17可以被安装在本体壳体2上或从本体壳体2拆除。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已经描述关于所谓的直接转印型彩色打印机,其中在各个感光鼓3的表面上的显影剂图像被直接地转印到纸张P上。替代地,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例如中间转印型彩色打印机或单色的打印机,其中各个感光鼓3的显影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然后一起转印到纸张P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感光鼓3被LED曝光。此外,本发明可以被同样应用于其中感光鼓3被激光曝光的激光打印机。 
根据本发明的说明性的方面,驱动供给辊的供给辊齿轮在显影辊齿轮之前与输入齿轮啮合。因此,如果外部驱动力输入到输入齿轮,则这个驱动力在显影辊齿轮之前被传输到供给辊齿轮。由于供给辊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而显影辊齿轮不与输入齿轮,所以与供给辊齿轮和显影辊齿轮都与输入齿轮啮合的情况相比,更大的驱动力被传输到供给辊齿轮。 
因此,当显影盒最初被使用时,也就是说,在显影辊和供给辊之间没有显影剂并且较大的负荷施加在供给辊上的情况下,供给辊能够更容易地在显影辊之前开始旋转。 
此外,输入齿轮可以配置在显影盒的中心部分,以使从输入齿轮到显影盒接受输入齿轮的转动力矩的部分(即,显影辊侧的端部和跨过输入齿轮与显影辊侧的端部相对的端部)的距离能够相等。因此,施加到各个端部的力大致相同。换句话说,不会发生较强的力不均衡地作用在任何一个端部上的情况。如果输入齿轮在显影辊齿轮之前与供给辊齿轮啮合,则输入齿轮能够靠近显影盒的中心部分配置。此外,如果输入齿轮在显影辊齿轮之前与供给辊齿轮啮合,则因为不需要多余的惰轮,所以部件的数目能够被减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显影盒中,显影辊齿轮不是直接地与输入齿轮啮合,而是与供给辊齿轮接合,并且供给辊齿轮直接与输入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显影盒进一步地包括:框体,该框体包括将框体内部分隔成为容纳显影剂的第一室和收容显影辊和供给辊的第二室,其中,从显影盒的一侧观察,输入齿轮和隔壁相互重叠。 
基于此,用于分隔框体内部成为第一室和第二室的隔壁的周围的框体刚性较高。由于当沿显影辊的旋转轴投影时输入齿轮和隔壁相互重叠,所以输入齿轮被支持在框体中高刚性的部分。因此,来自外部的驱动力能够被稳定地输入到输入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显影盒进一步地包括:与供给辊齿轮和显影辊齿轮啮合并且将驱动力从供给辊齿轮传输给显影辊齿轮的惰轮。 
基于此,来自外部的驱动力经由与供给辊齿轮和显影辊齿轮相啮合的惰轮被传输到显影辊齿轮,用于将来自供给辊齿轮的驱动力传输到显影辊齿轮。同样,由于可以使用惰轮来任意地改变供给辊齿轮和显影辊齿轮之间的相对位置,所以能够提高在设计中的自由度。同样,通过使用惰轮,供给辊和显影辊能够具有相同的转动方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显影盒进一步地包括:设置在框体中以支撑供给辊的加强板;和设置在框体中以在合力的作用方向从下游侧接触加强板的接触部,该合力通过输入齿轮的齿面作用在供给辊齿轮的齿面上的按压力与惰轮的齿面作用在供给辊齿轮的齿面上的反按压力结合所产生。 
基于此,由于供给辊齿轮与输入齿轮和惰轮啮合,所以如果齿轮被驱动,输入齿轮的齿面和惰轮的齿面各自按压供给辊齿轮的齿面。因此,输入齿轮的齿面作用在供给辊齿轮的齿面上的按压力和惰轮的齿面作用在供给辊齿轮的齿面上的按压力的合力作用在支撑供给辊的加强板上,所以加强板趋向于在合力的作用方向上偏离。然而,设置在框体中的接触部在合力的作用方向从下游侧与加强板接触。 
因此,防止加强板的偏离,可能使支撑在加强板上的供给辊精确地在固定位置上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显影盒中,接触部包括:支持输入齿轮的输入齿轮轴;和支持惰轮的惰轮轴。 
基于此,接触部作为用于支持输入齿轮的轴和用于支持惰轮的轴,借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显影盒中,加强板包括:矩形薄板;设置在矩形薄板中心的通孔;在合力的作用方向上设置在矩形薄板的上游侧的棘爪;和设置在矩形薄板中用于各个输入齿轮轴和惰轮轴的凹处,其中供给辊的端部被支持在矩形薄板内的通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显影盒进一步地包括:与供给辊齿轮以及显影辊齿轮啮合并且将驱动力从供给辊齿轮传输到显影辊齿轮的惰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显影盒中,与惰轮的齿轮齿和显影辊齿轮的齿轮齿的啮合相比较,输入齿轮的齿轮齿和供给辊齿轮的齿轮齿更紧密地相互啮合,使得当外部驱动力被施加到输入齿轮时,供给辊在显影辊之前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显影盒中,从输入齿轮传输到供给辊的力大于从输入齿轮传输到显影辊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在显影盒中,与惰轮的齿轮齿和显影辊齿轮的齿轮齿的啮合相比较,输入齿轮的齿轮齿和供给辊齿轮的齿轮齿更紧密地相互啮合,使得在外部驱动力被施加到输入齿轮的时候,供给辊在显影辊之前旋转。 

Claims (10)

1.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受外部驱动力的输入齿轮;
携带显影剂的显影辊;
与所述显影辊接触并且将所述显影剂提供到所述显影辊的供给辊;
供给辊齿轮,该供给辊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以使用从所述输入齿轮传输的驱动力来驱动所述供给辊;
显影辊齿轮,该显影辊齿轮利用从所述供给辊齿轮传输的驱动力驱动所述显影辊;和
惰轮,该惰轮与所述供给辊齿轮和所述显影辊齿轮相啮合,并且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供给辊齿轮传输到所述显影辊齿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
框体,该框体包括隔壁,所述隔壁将所述框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室和第二室,其中所述第一室容纳显影剂,且所述第二室收容所述显影辊和所述供给辊,
其中,当从所述显影盒侧面观察时,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隔壁相互重叠。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
惰轮,该惰轮与所述供给辊齿轮和所述显影辊齿轮相啮合,并且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供给辊齿轮传输到所述显影辊齿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包括:
设置在所述框体中以支承所述供给辊的加强板;和
接触部,该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框体中以从合力的作用方向的下游侧接触所述加强板,该合力由所述输入齿轮的齿面作用在所述供给辊齿轮的齿面上的按压力和所述惰轮的齿面作用在所述供给辊齿轮的齿面上的反按压力相结合而产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包括:
支持所述输入齿轮的输入齿轮轴;和
支持所述惰轮的惰轮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包括:
矩形薄板;
设置在所述矩形薄板中心的通孔;
棘爪,该棘爪在所述合力的作用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矩形薄板的上游侧;和
设置在所述矩形薄板中用于所述输入齿轮轴和所述惰轮轴中的每一个的凹处,
其中所述供给辊的端部被支持在所述矩形薄板内的所述通孔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惰轮的齿轮齿和所述显影辊齿轮的齿轮齿的啮合相比较,所述输入齿轮的齿轮齿和所述供给辊齿轮的齿轮齿更紧密地啮合在一起,使得在外部驱动力被施加到所述输入齿轮的时候,所述供给辊在所述显影辊之前旋转。
8.一种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体,该框体包括隔壁,所述隔壁将所述框体的内部分隔成为第一室和第二室,所述第一室容纳显影剂,所述隔壁位于所述显影盒内的中心;
携带显影剂并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二室中的显影辊;
与所述显影辊接触并将所述显影剂提供给所述显影辊的供给辊,所述供给辊同样被设置在所述框体的所述第二室中;
输入齿轮,该输入齿轮附接到设置在所述框体外侧的第一圆柱形凸起并被定位成使所述输入齿轮和所述隔壁重叠;
附接到所述供给辊的轴上的供给辊齿轮,所述供给辊齿轮与所述输入齿轮直接啮合,以接受从所述输入齿轮传输的驱动力;
附接到设置在所述框体外侧的第二圆柱形凸起上的惰轮,所述惰轮与所述供给辊齿轮啮合;
显影辊齿轮,该显影辊齿轮附接到所述显影剂辊的轴上,并且仅与所述惰轮啮合,以通过所述惰轮接受从所述供给辊齿轮传输的驱动力;和
包括矩形薄板的加强部,附接到所述框体上的棘爪,和设置在所述薄矩形板中的通孔,所述供给辊的轴可旋转地附接到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矩形薄板的相邻角部被切口,以与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和所述第二圆柱形凸起相匹配,为了在所述供给辊被所述输入齿轮驱动的时候使所述供给辊稳定,所述薄矩形板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圆柱形凸起相反的那侧被切口,以容纳所述棘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从所述输入齿轮传输到所述供给辊的力大于从所述输入齿轮传输到所述显影辊的力。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其中与所述惰轮的齿轮齿和所述显影辊齿轮的齿轮齿的啮合相比较,所述输入齿轮的齿轮齿和所述供给辊齿轮的齿轮齿更紧密地相互啮合,以使得在外部驱动力被施加到所述输入齿轮的时候,所述供给辊在所述显影辊之前旋转。
CN2008101889455A 2007-12-28 2008-12-24 显影盒 Active CN1014703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40753 2007-12-28
JP2007340753A JP4502008B2 (ja) 2007-12-28 2007-12-28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340753 2007-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70383A CN101470383A (zh) 2009-07-01
CN101470383B true CN101470383B (zh) 2011-04-13

Family

ID=40456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889455A Active CN101470383B (zh) 2007-12-28 2008-12-24 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3) US7813673B2 (zh)
EP (2) EP2075638B1 (zh)
JP (1) JP4502008B2 (zh)
CN (1) CN101470383B (zh)
PL (1) PL2075638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1539B2 (ja) 2009-12-25 2014-06-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2011133763A (ja) 2009-12-25 2011-07-07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621257B2 (ja) 2009-12-25 2014-11-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
JP5171869B2 (ja) * 2010-03-31 2013-03-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駆動機構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788742B2 (ja) 2011-08-31 2015-10-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2425643A (zh) * 2011-12-30 2012-04-2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齿轮传动机构和显影盒
JP6242201B2 (ja) * 2012-12-14 2017-12-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96684B2 (en) 2012-12-14 2017-07-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KR102172796B1 (ko) * 2016-06-14 2020-11-02 캐논 가부시끼가이샤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19174625A (ja) 2018-03-28 2019-10-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5076A (ja) * 1991-07-25 1993-02-12 Asahi Optical Co Ltd 現像装置の回転力入力ギア配置構造
JPH07181797A (ja) * 1993-12-24 1995-07-21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95509A (ja) * 1997-09-18 1999-04-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3800295B2 (ja) * 1999-11-05 2006-07-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50339A (ja) * 2000-06-02 2001-12-21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97817B2 (ja) * 2002-04-02 2007-10-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15903B2 (en) * 2003-07-01 2007-05-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filling a consumable into the cartridge
JP2005024811A (ja) * 2003-07-01 2005-01-27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KR100498045B1 (ko) 2003-07-14 2005-07-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장치
KR100514755B1 (ko) * 2003-09-18 2005-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기기의 현상장치
JP4239100B2 (ja) * 2005-01-31 2009-03-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310703B2 (ja) * 2005-02-28 2009-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310702B2 (ja) * 2005-02-28 2009-08-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KR100608069B1 (ko) * 2005-05-10 2006-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현상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사진방식 화상형성장치
KR100631219B1 (ko) * 2005-08-26 2006-10-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프로세스카트리지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07147881A (ja) * 2005-11-25 2007-06-14 Brother Ind Ltd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22830B2 (ja) * 2005-11-30 2011-02-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294A (ja) * 2006-02-17 2007-08-3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JP4802796B2 (ja) * 2006-03-23 2011-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像担持体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75638B1 (en) 2014-05-14
US8170448B2 (en) 2012-05-01
JP4502008B2 (ja) 2010-07-14
JP2009162906A (ja) 2009-07-23
US7813673B2 (en) 2010-10-12
US20110222916A1 (en) 2011-09-15
PL2075638T3 (pl) 2014-07-31
US20100329736A1 (en) 2010-12-30
CN101470383A (zh) 2009-07-01
US20090169255A1 (en) 2009-07-02
EP2708956B1 (en) 2018-03-07
EP2075638A1 (en) 2009-07-01
EP2708956A1 (en) 2014-03-19
US7970315B2 (en) 2011-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70383B (zh) 显影盒
US8620180B2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US8135300B2 (en) Process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US9274457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JP5299686B2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2192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剤カートリッジ
EP2194430B1 (en) Process cartridge and developing cartridge
JP4697339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5788742B2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02207703B (zh) 驱动传递机构以及具有该驱动传递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JP452571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0862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17539A (ja) 遊星歯車機構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91751B2 (en) Imaging unit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