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0801A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0801A
CN102540801A CN2011104468642A CN201110446864A CN102540801A CN 102540801 A CN102540801 A CN 102540801A CN 2011104468642 A CN2011104468642 A CN 2011104468642A CN 201110446864 A CN201110446864 A CN 201110446864A CN 102540801 A CN102540801 A CN 102540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veloper
photosensitive drums
unit
led
form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68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40801B (zh
Inventor
神村直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903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8278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2903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761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540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8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40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08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6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exposure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设备。凸轮构件具有多个第一曝光侧表面和多个第二曝光侧表面,每个第一曝光侧表面被设置为与每个曝光单元的第一接触部相关,每个第二曝光侧表面设置为与每个第一接触部相关。当相应的曝光单元被设置在邻近位置上时,每个第一接触部面对并且与相应的第一曝光侧表面分离,在该邻近位置上曝光单元能够曝光相应的感光鼓。当相应的曝光单元被设置在距感光鼓比邻近位置更远的缩回位置上时,每个第一接触部与相应的第二曝光侧表面接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具有LED曝光系统的彩色打印机,该彩色打印机是电子照相彩色打印机的一种类型。该彩色打印机具有对应于黄色、洋红色、青色和黑色四种颜色的四个感光鼓,和用于分别地曝光感光鼓的四个LED单元。
所提出的这样一种彩色打印机包括主壳体和可拆卸地安装在壳体中的处理盒。处理盒具有用于保持感光鼓的鼓盒,和可拆卸地安装在鼓盒上用于保持显影辊的显影剂盒。打印机还包括用于曝光感光鼓的LED单元。通过打开设置在处理盒上的顶盖,处理盒通过形成在主壳体的顶表面中的开口被安装在打印机中和从打印机中移走。
但是,当利用LED曝光系统时,LED单元必须被设置成邻近感光鼓,以便曝光感光鼓。因而,当替换感光鼓时,LED单元必须暂时地从靠近感光鼓的它们的位置上缩回,这就需要一种机构,以便使LED单元从靠近感光鼓的它们的位置上缩回并且返回到它们的位置上。
以上所述的常规打印机通过在顶盖上结合LED单元而获得这种机构。随着对顶盖的打开和闭合操作,LED单元与感光鼓分离并且返回到靠近感光鼓的位置。
但是,当LED单元和用于相对于感光鼓移动LED单元的机构被设置在顶盖上时,顶盖的构造变得很复杂并且繁琐,并且使得打开和闭合顶盖的操作更复杂。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构造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用于使得曝光单元与感光鼓分离并且使得曝光单元返回到靠近感光鼓的位置。
为了获得上述和其他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多个感光鼓、多个曝光单元和凸轮构件。多个感光鼓互相平行地排列并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多个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都设置用于每个感光鼓。多个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在曝光单元能够曝光相应的感光鼓的邻近位置和距感光鼓比邻近位置更远的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凸轮构件被构造成在邻近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多个曝光单元。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能够接触凸轮构件的第一接触部。凸轮构件具有与每个第一接触部相关的多个第一曝光侧表面中的每一个和与每个第一接触部相关的多个第二曝光侧表面中的每一个。当相应的曝光单元被设置在邻近位置上时,每个第一接触部面对但与相应的第一曝光侧表面分离。当相应的曝光单元被设置在缩回位置上时,每个第一接触部与相应的第二曝光侧表面接触。
根据另外的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主客体、移动构件、多个鼓单元和多个显影剂盒的图像形成设备。主壳体形成有第一开口和与第一开口分离的第二开口。移动构件被构造成在移动构件被安装在主壳体上的安装位置和移动构件被从主壳体抽出的抽出位置之间沿着拉动方向移动。多个鼓单元在拉动方向上互相平行地排列成并且每一个都包含感光鼓。多个鼓单元被设置到移动构件。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都包含面向感光鼓的显影支撑体。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被沿着垂直于拉动方向的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上。主壳体包括在拉动方向上的上游端部。第一开口被形成在下游端部上。移动构件通过第一开口在安装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移动。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个都通过第二开口被设置在主壳体上或者被从主壳体移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直接串联式彩色打印机的截面图;
图2是在左右方向上图1中所示的彩色打印机的内壁的外侧视图;
图3是展示图1所示的显影剂盒由主壳体支撑的状态的说明示意图;
图4是展示用于使平移凸轮的移动与前盖的移动联动的联动机构(interlockingmechanism)的说明示意图,其中,随着前盖的打开运动,平移凸轮位于第二位置上;
图5是展示用于使平移凸轮的移动与前盖的移动联动的联动机构的说明示意图,其中,平移凸轮的接合部与联动机构的接合部接触;
图6是展示图1所示的显影剂盒的安装和移走的说明示意图,其中顶盖被打开后移走黄色的显影剂盒;
图7是展示图1所示的鼓单元的安装和移走的说明示意图,其中前盖被打开;
图8是展示图1所示的抽屉单元的插入和抽出的说明示意图,其中图7所示的状态之后抽出抽屉单元;
图9是展示图1所示的彩色打印机的备用模式的说明示意图,其中,平移凸轮被放置在第二位置上;
图10是展示图1所示的彩色打印机的备用模式的说明示意图,其中,所有的显影剂盒被设置在分离位置中,所有LED单元备设置在缩回位置上;
图11是展示图1所示的彩色打印机的单色打印模式的说明示意图,其中,平移凸轮被放置在第三位置上;
图12是展示图1所示的彩色打印机的单色打印模式的说明示意图,其中,所有的非黑色显影剂盒被维持在分离位置上,并且对应于非黑色感光鼓的LED单元被维持在缩回位置上;和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彩色打印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彩色打印机的整体构造
如图1所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是水平的直接串联式彩色打印机。彩色打印机1包括主壳体2、在主壳体内的用于馈送纸张片状物P的片状物馈送单元3和用于将图像形成在由片状物馈送单元3馈送的纸张片状物P上的图像形成单元4。
(1)主壳体
主壳体2是盒形形状并且在侧视图中大致是矩形的。主开口的实例的壳体2容纳片状物馈送单元3和图像形成单元4。用作第一开口的例子的前侧开口(access opening)58被形成在主壳体2的一个侧壁上。用作第一盖的例子的前盖5被设置在主壳体2上且在前侧开口58的上面。前盖5能够在覆盖前侧开口58的闭合位置和露出前侧开口58的打开位置之间绕着其的底边缘枢轴转动。
在以下说明中,设置有前盖5的主壳体2的一侧(图1中的右侧)被称为“前侧”,相对侧(图1中的左侧)被称为“后侧”。在以下说明中,主壳体2的左右侧是基于面向彩色打印机1的前侧的用户的方位。因而,图1的近侧被称为“左侧”,远侧被称为“右侧”。
(2)片状物馈送单元
片状物馈送单元3包括容纳纸张片状物P的纸盘6纸盘6被可拆卸地安装在主壳体2的底部上。一对馈送辊7被设置在纸盘6的前端的上方。一对套准辊8被设置在馈送辊7的上方。
馈送辊7旋转,以将纸张片状物P一次一张地从纸盘9馈送到套准辊8,套准辊8在预定时刻将片状物传送到图像形成单元4(在感光鼓5和稍后说明的传送带19之间)。
(3)图像形成单元
图像形成单元4被设置在片状物馈送单元3的上方。图像形成单元4包括作为移动构件的例子的抽屉单元9、带清理单元24、对应于四种打印颜色的四个显影剂盒、对应于四种打印颜色且作为曝光单元的例子的四个LED单元10和定影单元12。
(3-1)抽屉单元
抽屉单元9保持对应于四种打印颜色的四个鼓单元13,和用作带单元的例子的转印单元14。抽屉单元9被设置成能够在安装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在该安装位置上抽屉单元9被完全地安装在主壳体2中,在该抽出位置上抽屉单元9被从主壳体2抽出。
鼓单元13被设置成互相平行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存在间隔。鼓单元13包括以给定的顺序从前往后排列的黑色鼓单元13K、黄色鼓单元12Y、洋红色鼓单元13M和青色鼓单元13C。每个鼓单元13包括感光鼓15,和电晕充电器16。
感光鼓15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其纵轴在左右方向上。电晕充电器16被设置在斜向上并且被设置到相应的感光鼓15的后方。电晕充电器16面对但不接触感光鼓15。
转印单元14被设置在鼓单元13的下方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用作带单元的例子的转印单元14包括用作一对辊的例子的驱动辊17、从动辊18、用作环形带的例子的循环传送带19和四个转印辊20。驱动辊17和从动辊18被设置成互相平行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分离。
传送带19环绕着驱动辊17和从动辊18,从而传送带19的上部分上的外表面垂直地面对感光鼓15并且接触感光鼓15。当驱动辊17被驱动而旋转时,传送带19环形地移动,从而与感光鼓15接触的上部分向后移动。
转印辊20中的每一个都被设置成面对相应的感光鼓15,传送带19的上部分被插入其之间。
(3-2)带清理单元
带清理单元24被设置在抽屉单元9的下方。带清理单元24包括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作为清理单元的例子的带清理辊26和刮擦辊32。
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大致形成为盒形形状。开口27被形成在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靠近其的前端。带清理辊26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的开口27中。
带清理单元24被设置成带清理辊26面对传送带19的下部分上的外表面。带清理单元24的带清理辊26清理沉积在传送带19的外表面上的调色剂和其他杂质。刮擦辊32刮掉带清理辊26拾取的调色剂等,从而调色剂等落下并且被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收集起来。
(3-3)显影剂盒
显影剂盒11被设置在相应的感光鼓15的上方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显影剂盒11包括以给定顺序从前往后依次排列的黑色显影剂盒11K、黄色显影剂盒11Y、洋红色显影剂盒11M和青色显影剂盒11C。
每个显影剂盒11包括作为显影剂支撑构件的显影辊21。每个显影辊2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相应的显影剂盒11的底端上,从而通过其的底部(后下侧)被露出。显影辊21接触相应的感光鼓15的顶部。
显影剂盒11包括用于将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21的供应辊22和用于调节承载在显影辊21上的调色剂的厚度的厚度调节片23。作为显影剂的例子、对应颜色的调色剂被容纳在每个显影剂盒11中,并且在形成在显影剂盒11中的、供应辊22上方的空间内。
(3-4)LED单元
LED单元10被设置在抽屉单元9的上方,且位于相应的显影剂盒11的后面的位置上。LED单元10面对相应的感光鼓15的顶部。每个LED单元10据诶与预定的图像数据将光照射到相应的感光鼓15的表面上。
(3-5)定影单元
定影单元12被设置到抽屉单元9的后面。定影单元12包括加热辊28和面对加热辊28的加压辊29。
(3-6)图像形成操作
(3-6-1)显影操作
容纳在每个显影剂盒11中的调色剂被供应到相应的供应辊22,然后将调色剂供应到相应的显影辊21。当显影辊21旋转时,厚度调节片23调节承载在显影辊21上的调色剂的厚度,从而具有均匀厚度的薄层调色剂被承载在显影辊21的表面上。供应到显影辊21的调色剂经过厚度调节片23下方时,摩擦生正电。
同时,当感光鼓15旋转时,电晕充电器16中的每一个将均匀的正电荷作用到相应的感光鼓15的表面上。随后,相应的LED单元10将光照射到充正电的表面上,从而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形成在纸张P上的图像的静电潜像。
当感光鼓15继续旋转时,承载显影辊21的表面上的带正电的调色剂被供应到感光鼓15的表面上形成的潜像。显影辊21供应的调色剂将潜像显影成可视图像,通过逆显影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产生图像。
(3-6-2)转印和定影操作
从片状物馈送单元3供应到传送带19的顶表面上的纸张片状物P被传送带19向后传送并且随后经过位于每个感光鼓15和相对的转印辊20之间的转印位置。片状物经过每个转印位置被向后传送时,承载在各个颜色的感光鼓15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P,以形成彩色图像。
彩色图像被转印到纸张片状物P之后,片状物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2。当片状物经过各加热辊28和加压辊29之间时,彩色图像通过热量和压力被定影到片状物上。
(4)排出纸张的操作
排出辊30被设置在定影单元12的下游。调色剂图像在定影单元12中被定影到片状物上后,排出辊30将片状物排出到形成在主壳体2的顶表面上的排出盘31内。
2.主壳体的具体说明
(1)用于支撑抽屉单元、显影剂盒和LED单元的结构
如图2和3所示,一对左右内壁61被设置在主壳体2中。内壁61限定用于容纳显影剂盒11和抽屉单元9的空间。内壁61被设置为彼此平行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每个内壁61由面对抽屉单元9的抽屉侧内壁62和面对显影剂盒11的显影剂侧内壁63。显影剂侧内壁63在左右方向上从抽屉侧内壁62进一步向内扩展的同时,连续地形成有对应于抽屉侧内壁62的顶部的。
抽屉引导部64被形成在每个抽屉侧内壁62,用于当抽屉单元9被安装或者移走时引导抽屉单元9。抽屉引导部64是大致形成在抽屉侧内壁62的竖直中心中的凹槽状凹部,并且沿着前后方向上延伸。抽屉引导部64被形成在抽屉侧内壁62的内表面上,从而在左右方向上比抽屉侧内壁62的内表面更向外凹进。抽屉引导部64的竖直宽度足够大,以接收形成在抽屉单元9的左右侧中的每一侧上的抽屉引导凸起43(稍后说明)。
在每个显影剂侧内壁36中形成有当显影剂盒11被安装或者移走时引导显影剂盒11、用于支撑LED单元10的LED支撑部68(见图1)和用于引导LED单元10的移动的LED引导部67。显影剂盒引导部65用作引导部的例子。
四个显影剂盒引导部65被形成显影剂侧内壁63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从而显影剂盒引导部65的位置对应于显影剂盒11的位置。每个显影剂盒引导部65具有引导凹槽69和曝光开口70。
引导凹槽69中的每一个是形成在相应的显影剂侧内壁63的内表面中的凹槽状凹部,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向外凹陷。引导凹槽69从显影剂侧内壁63的顶边缘延伸到底边缘,从而引导凹槽69的顶端和底端是开口的。每个引导凹槽69的前后宽度足够宽,从而接收相应的显影剂盒11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稍后说明)。
曝光开口70的每个都穿透显影剂侧内壁63以形成在侧视图中是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矩形曝光开口70竖直延伸并且与相应的引导凹槽69的底端连通。
一个LED支撑部69被形成到每个显影剂盒引导部65。LED支撑部68被形成为从相应的显影剂侧内壁63的内表面在左右方向上向内突出的四棱柱(squared columnar)形状。
一个LED引导部67被形成在每个LED支撑部68的下方。LED引导部67穿透显影剂侧内壁63以形成竖直延伸的细长孔(更精确地,沿着连接显影剂侧内壁63的前下侧到显影剂侧内壁63的后上侧的方向)。
(2)平移凸轮机构
(2-1)平移凸轮机构的结构
如图5所示,主壳体12被设置有平移凸轮机构71,在显影剂侧内壁63的左右外侧的每一侧上。每个平移凸轮机构71包括用作凸轮构件的例子的平移凸轮73,和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
每个平移凸轮73大致杆状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平移凸轮73被设置在相应的显影剂侧内壁63的下边缘部分上并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平移凸轮73包括与联动机构72(稍后说明)的枢轴构件101(稍后说明)接合的接合部76,与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接合的齿条77,和四个凸轮部78。
接合部76被设置在平移凸轮73的前端部上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从而形成从平移凸轮73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向外扩展的阶梯部。更具体地,接合部76包括在左右方向上从平移凸轮73的前端向外扩展的第一阶梯部96和在左右方向上从第一阶梯部96的前端向外扩展的第二阶梯部97。当投影在竖直方向上时,第一阶梯部96被形成为其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外端大致与抽屉侧内壁62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齐平。类似地,当投影在竖直方向上时,第二阶梯部97被形成为其相对于左右方向上的外端比抽屉侧内壁62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端更向外突出。
齿条77被设置在接合部76的后部上并且被形成在左右方向上的预定长度中。预定长度对应于平移凸轮73移动的距离。齿条77具有形成在其顶表面上的轮齿。
凸轮部78被设置在齿条77的后侧并且在前后方向上串联设置。每个凸轮部78包括对应于其中一个显影剂盒11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和对应于其中一个LED单元10的LED侧凸轮部80。
显影剂侧凸轮部79中的每一个都是大致L形,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且从其的后端向上突出。具体地,显影剂侧凸轮部79包括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该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组成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顶表面并且从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前边缘向后延伸;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该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沿着后上方倾斜的斜坡从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的后边缘连续延伸;和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该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从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的后边缘向后连续延伸。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作为第一显影剂侧表面的例子,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作为第三显影剂侧表面的例子,显影剂按压表面92作为第二显影剂侧表面的例子。
设置在最前方的显影剂侧凸轮部的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的前后长度大于其他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的前后长度,同时设置在最前方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在前后方向上短于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的前后长度的差的长度。
LED侧凸轮部80也是大致L形,在前后方向上从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后边缘连续延伸,其的后端向上突出。具体地,LED侧凸轮部80包括LED侧面对表面93,该LED侧面对表面93组成LED侧凸轮部80的顶表面并且从LED侧凸轮部80的前边缘向后延伸;LED侧倾斜表面94,该LED侧倾斜表面94沿着后上方倾斜的斜坡从LED侧面对表面93的后端连续延伸;和LED侧按压表面95,该LED侧按压表面95从LED侧倾斜表面94的后边缘向后连续延伸。LED侧面对表面93作为曝光侧表面的例子,LED侧倾斜表面94作为第三曝光侧表面的例子,显影剂按压表面95作为第二曝光侧表面的例子。
设置在最前方的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面对表面93在前后方向上长于其他的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面对表面93,同时设置在最前方的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按压表面95在前后方向上短于LED侧面对表面93的前后长度的差的长度。
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被设置在对应于左右方向在显影剂侧内壁63的外表面上,在平移凸轮73的前端的上方的位置上。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与平移凸轮73的齿条77接合,并且能够相对于显影剂侧内壁63旋转。
当平移凸轮73在最后面的位置上时,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被接合在齿条77的前端。
(2-2)平移凸轮机构的操作
平移凸轮机构71通过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的旋转而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平移凸轮73。平移凸轮73在最后方的第一位置(见图2)、最前方的第二位置(见图9),与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中间的第三位置(见图11)之间移动。
当平移凸轮73在图2中所示的第一位置时,每个显影剂盒11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稍后说明)位于面对但不从上接触相应的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的位置上,同时每个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稍后说明)被设置在面对但不接触(分离开)相应的LED侧面对表面93的位置上。
如果此时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在左侧视图中逆时针旋转,平移凸轮73从第一位置向前滑动,所有的非黑色显影剂盒11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稍后说明)被沿着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向上施力。另外,对应于所有的非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稍后说明)被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倾斜表面94向上按压。
当平移凸轮73被进一步向前滑动到图11所示的第三位置,所有的非黑色显影剂盒11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稍后说明)与形成在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上的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的前边缘接触。另外,对应于非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稍后说明)与形成在相应的LED侧凸轮部80上的LED侧按压表面95的前边缘接触。
应该注意,此时黑色显影剂盒11K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稍后说明)面对但不接触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另外,对应于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稍后说明)面对但不接触相应的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面对表面93。
当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从这种状态在左侧视图中进一步逆时针旋转时,平移凸轮73从第三位置向前滑动。此时黑色显影剂盒11K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稍后说明)被沿着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向上按压,对应于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稍后说明)被沿着相应的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面对表面94向上按压。
当平移凸轮73被进一步向前滑动到图9所示的第二位置,黑色显影剂盒11K的稍后说明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与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接触。另外,对应于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稍后说明)与相应的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按压表面95接触。
应该注意,此时所有的非黑色显影剂盒11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稍后说明)与形成在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上的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的后边缘接触。另外,对应于非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稍后说明)与形成在相应的LED侧凸轮部80上的LED侧按压表面95的后边缘接触。
(3)联动机构
如上所述,前盖5被设置在主壳体2的前侧上,用于覆盖和露出前侧开口58。主壳体2还具有联动机构72,用于使平移凸轮机构71的移动和前盖5的移动联动。
如图2,4和3所示,联动机构72包括枢轴构件101和臂104。枢轴构件101是大致杆状。其中一个枢轴构件101被枢轴转动地设置在左右方向上在每个显影剂侧内壁63的外侧上。枢轴构件101能够绕着平移凸轮73的前端的上方的枢轴102枢轴转动。枢轴构件101通常从枢轴102竖直向下垂下,经过组成平移凸轮73的第一阶梯部96的各个左右外侧的上方并且到达组成平移凸轮73的第二阶梯部97的后侧。
大致圆柱形凸起103形成在每个枢轴构件101的下端上,并且在左右方向上从枢轴构件101向外突出。
臂104在侧视图中是大致弧形形状,如图2所示,从前盖5的后表面向下和向后弯曲。联接孔105被形成在每个臂104上,用于滑动地接收相应的枢轴构件101的凸起103。联接孔105被形成为弧形形状。
当如图2所示前盖5被闭合时,枢轴构件101竖直垂下,枢轴构件101的凸起103位于相应的联接孔105的前端上。
当如图4所示前盖5打开时,枢轴构件101的下端被臂104的后端向前拉动,枢轴构件101在左侧视图中绕着枢轴102逆时针枢轴转动。
此时,枢轴构件101从其的后侧接触组成平移凸轮73的接合部76的第二阶梯部97,向前按压平移凸轮73(见图5)。平移凸轮73向前滑动到第二位置。因而,与前盖5的打开运动相连动地平移凸轮73位于第二位置上。另一方面。当前盖5被从其打开位置闭合时,平移凸轮73不会随着前盖5的闭合运动而滑动。因而,平移凸轮73保持在第二位置上。
主壳体2还具有形成在其的顶部的顶侧开口(top access opening)59,和设置在顶侧开口59的上方且用于打开和闭合顶侧开口59的顶盖60。顶侧开口59作为第二开口的例子,顶盖60作为第二盖的例子。
顶侧开口59在主壳体2的顶壁中凹陷并且从黑色显影剂盒11K的上方的位置延伸到青色显影剂盒11C的上方的位置。
设置在顶侧开59上方的顶盖60能够在用于覆盖顶侧开口59的闭合位置和用于露出顶侧开口59的打开位置之间绕着其的后边缘枢轴转动(见图6)。顶盖60能够随着平移凸轮机构71(LED单元10)而移动。
3.抽屉单元
如图1所示,抽屉单元9包括一对左右侧板41、鼓单元13和稍后所述的转印单元14。在侧视图中,抽屉单元9是大致矩形形状,其的垂直尺寸从前往后逐渐变短。
侧板41互相平行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分离。鼓单元13的左右端和转印单元14被支撑在侧板41上。
鼓单元13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抽屉单元9中。更具体地,引导件(未显示)被设置在抽屉单元9的侧板41中,用于当鼓单元13被竖直地安装和移走时,引导鼓单元13的左右端。
每个鼓单元13还具有用于支撑各个感光鼓15的鼓框架42和电晕充电器16。鼓框架42是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基本矩形框架的构件并且在顶部和底部开口。鼓框架42的竖直尺寸不会大于感光鼓15的直径。当鼓框架42投影在前后方向上时,鼓框架42的上边缘基本上与相应的感光鼓15的顶表面齐平。电晕充电器16被支撑在相应的鼓框架42的后边缘上。
黑色鼓单元13K和黄色鼓单元13Y之间的间隔被形成为长于其他的邻近的鼓单元13之间的间隔。用作纸尘移除构件的例子的纸尘清理器44被设置在黑色鼓单元13K中、在电晕充电器16下方的位置上,用于从黑色感光鼓15移除纸尘。
如之前所述,转印单元14包括驱动辊17、从动辊18和传送带19驱动辊17被设置在转印单元14的后端上。
从动辊18被设置在转印单元14的前端上并且其直径大于驱动辊17的直径。从动辊18的中心轴在前后方向上平行且与驱动辊17的中心轴排列。
传送带19被形成为在驱动辊17和从动辊18的周围安装的连续环。传送带19的上部分从后侧至前侧逐渐向下倾斜,同时传送带19的下部分从前侧枝后侧逐渐向上倾斜。
如图3所示,抽屉引导凸起43被形成在每个侧板41上。抽屉引导凸起43的每一个是基本圆柱形形状并且从侧板41的左右外表面向外突出。
通过将抽屉引导凸起43适配在形成于主壳体2中的相应的抽屉引导部64内,当将抽屉单元9安装在主壳体2中时,抽屉单元9能够被该抽屉引导部64在前后方向上可滑动地引导。
4.显影剂盒
如图1和3所示,每个显影剂盒11具有显影剂盒框架50。每个显影剂盒框架50被形成为盒形形状并且在左右方向上是细长的。显影剂盒框架50的左右尺寸短于抽屉单元9的左右尺寸。显影剂盒框架50在侧视图中是大致梯形形状,使得其的前端的竖直尺寸短于其后端的竖直尺寸。
更具体地,显影剂盒框架50由前壁51、顶壁52和后壁53构成。前壁51的上半部分竖直延伸,并且其下半部分朝着后侧向下倾斜。显影剂盒框架50的顶壁52从前壁51的上边缘连续地向后延伸。显影剂盒框架50的后壁53从顶壁52的后边缘连续地向下延伸,从而后壁53的底边缘在前后方向上与前壁51的底边缘排列并且分离(更具体地,在从后上侧之前下侧倾斜的方向)。
相应的显影辊2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显影剂盒框架50的底部、在前壁51和后壁53之间。
显影剂盒框架50还具有用作第二接触部的例子的一对左右显影剂盒引导肋54(见图3),每个都位于其的左右端上。显影剂盒引导肋54被形成为沿着竖直方向线型延伸的脊部,并且从显影剂盒框架50的左右外端面向外突出。
通过将每个显影剂框架50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适配在形成于主壳体2中的相应的显影剂盒引导部65,当将显影盒11安装在主壳体2中或者从主壳体2移走显影剂盒11时,显影剂盒11能够被沿着显影剂盒引导部65竖直地引导。
应该注意,当显影剂引导肋54被适配在显影剂盒引导部65的曝光开口70内时,显影剂盒引导肋54的下端在显影剂侧内壁63在左右方向上的外侧被露出。当平移凸轮73被设置在第一位置时,显影盒引导肋54的下端面对平移凸轮73的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其之间形成有小间隔(见图2)。
另外,显影剂盒11总是被弹簧或者其他推动设备(未显示)向下推动。通过作用于显影剂盒11上的恒定的推力,显影辊21被设置在接触位置上用于接触相应的感光鼓15(见图12中的黑色显影剂盒11K)。
当显影剂盒引导肋54被平移凸轮73向上按压时,显影剂盒11在沿着显影剂盒引导部65被引导的同时,克服推动设备的推力向上移动。同时,显影辊21移动到分离位置,与相应的感光鼓15(见图12中的所有的非黑色的显影剂盒11)分离。
5.LED单元
如图1所示,每个LED单元10具有LED列81。LED列8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多个LED 84被并列在LED列81的底部上沿着左右方向上。LED列81在左右方向上长于显影剂盒11。
如图2所示,每个LED列81具有作为第一接触部的例子的一对左右LED引导凸起83。LED引导凸起83是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且从LED列81的左右端向外突出。
每个LED列81被插入到由相应的显影剂盒11的后壁53、邻接在后侧上的显影剂盒11的前壁51和鼓单元13的上端限定的空间内。通过将LED引导凸起83适配在形成于显影剂侧内壁63的相应的LED引导部67内,LED列81在被LED引导部67在竖直地方向上滑动地引导的同时,被支撑在显影剂侧内壁63中。
采用这种构造,LED单元10不妨碍显影剂盒11的安装通道,但是当LED单元10投影在沿着显影辊21面对感光鼓15的方向上时,LED单元10与安装的显影剂盒11重叠。换句话说,虽然LED单元10与安装通道分开,但是在与显影辊21面对感光鼓15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LED单元10会与安装的显影剂盒11重叠。
如图1所示,每个LED单元10还包括一对左右压缩弹簧82。压缩弹簧82的一端在其左右方向上被连接到相应的LED列81的顶表面,同时另一端被连接到主壳体2的LED支撑部68。压缩弹簧82总是朝着相应的感光鼓15推动LED列81,将LED列81置于邻近相应的感光鼓15的邻近位置上,用于曝光相应的感光鼓15(参见图12中对应黑色感光鼓15的LED列81)。
当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与形成在相应的LED侧凸轮部80上的LED侧按压表面95的后边缘接触时,LED列81克服压缩弹簧82的推力向上运动。因而,LED列81能够移动到与感光鼓15分离的缩回位置(参见图12中对应于所有非黑色感光鼓15的LED列81)。
6.安装和移走显影剂盒和鼓单元
(1)安装和移走显影剂盒
为了将显影剂盒11安装在主壳体2中,操作者抓握顶盖60的前端并且向上提升前端,如图6所示,将顶盖60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露出形成在主壳体2中的顶侧开口59。
其次,操作者定位显影剂盒11,从而显影剂盒引导肋54位于形成于主壳体2中的显影剂盒引导部65的上方。然后操作者将显影剂盒11通过顶侧开口59插入主壳体2中。
将顶盖60移动到闭合位置之后,完成将显影剂盒11安装在主壳体2中的操作。
为了将显影剂盒11从主壳体2移走,操作者将顶盖60置于打开位置并且通过顶侧开口59从主壳体2向上推动显影剂盒11。
(2)安装和移走鼓单元
为了将鼓单元13安装在主壳体2中,操作者抓握顶盖5的顶端并且向前枢轴转动前盖5,如图7所示,将前盖5置于其打开位置并且露出形成在主壳体2中的前侧开口58。
此时,平移凸轮73随着前盖5的打开操作被移动到第二位置,稍后说明。另外,所有的显影剂盒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与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接触,并且所有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与相应的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按压表面95接触(见图9)。
通过这种操作,所有的显影剂盒11克服推动构件(未显示)的推力被向上移动,并且被设置在分离位置上。另外,所有的LED单元10克服压缩弹簧82的推力被向上移动并且被设置在缩回位置上。
其次,操作者通过前侧开口58将抽屉单元9推到缩回位置,如图8所示。
在这种状态下,操作者能够将每个鼓单元13安装在抽屉单元9的顶部并且移走每个鼓单元13。随后,操作者向后推动抽屉单元9以通过前侧开口58将抽屉单元9插入主壳体2内。
将前盖5移回闭合位置之后,完成用于将鼓单元13安装在主壳体2中或者将鼓单元13从主壳体移走的操作。
6.图像形成操作
本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能够在彩色打印机1准备图像形成的备用模式(见图9)、用于只形成黑色图像的单色打印模式(见图11),和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彩色打印模式(见图2)之间切换。
(1)备用模式
如上所述安装鼓单元13和闭合前盖5之后,平移凸轮73位于图9所示的第二位置,彩色打印机1处于备用模式。在备用模式中,所有的显影剂盒11被设置在分离位置上,并且所有的LED单元10被设置在缩回位置上,如图10所示。
(2)单色打印模式
当彩色打印机1从备用模式变化成单色打印模式时,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通过驱动源(未显示)在左侧视图中顺时针旋转,将平移凸轮73从第二位置向后滑动到图11的第三位置。
此时,黑色显影剂盒11K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被沿着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的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引导,并且移动到面对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的位置上。由于显影剂盒引导肋54不再接触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所有推动构件(未显示)的推力将黑色显影剂盒11K的显影辊21移动到接触位置。
另外,对应于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被沿着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倾斜表面94引导到面对LED侧面对表面93的位置。由于LED引导凸起83不再接触LED侧按压表面95,所以压缩弹簧82的推力将对应于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列81移动到邻近位置。
此时,所有的非黑色显影剂和11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接触形成在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上的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的前端。因而,所有的非黑色显影剂盒11的显影辊21维持在分离位置上。
对应于非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还接触形成在相应的LED侧凸轮部80上的LED侧按压表面95的前端。因而,对应于非黑色的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列81维持在缩回位置上。
以这种方式,彩色打印机1被转化为单色打印模式。
(3)彩色打印模式
当彩色打印机1从单色打印模式转变为彩色打印模式时,平移凸轮驱动齿轮74通过驱动源(未显示)在左侧视图中顺时针旋转,平移凸轮73从第三位置向后滑动到图2所示的第一位置。因而,非黑色显影剂盒11的显影剂盒引导肋54被沿着形成于相应的显影剂侧凸轮部79上的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引导到图1所示的面对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的位置,如图1所示。由于显影剂盒引导肋54不再接触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所以推动构件(未显示)的推力将非黑色显影剂盒11移动到其的接触位置。此时,所有的显影剂盒11的显影辊21处于接触位置。
类似地,对应于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的LED引导凸起83被沿着LED侧凸轮部80的LED侧倾斜表面94引导到面对LED侧面对表面93的位置。由于LED引导突起83不再接触LED侧按压表面95,压缩弹簧82的推力将对应于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移动到邻近位置。此时,所有的LED单元10的LED列81处于它们的邻近位置上。
通过这个过程,彩色打印机1被转化为彩色打印模式。
8.操作和效果
(1)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平移凸轮73能够将LED单元10移动到邻近相应的感光鼓15的邻近位置上以用于曝光相应的感光鼓15,并且移动到与感光鼓15分离的缩回位置上,如图12所示。因而,LED单元10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与感光鼓15分离和靠近感光鼓15,而不需要在顶盖60上设置LED单元10。
(2)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每个平移凸轮73被设置有介于各个LED侧面对表面93和LED侧按压表面95之间的LED侧倾斜表面94,用于引导各个LED单元10的移动。如图2所示。LED侧倾斜表面94便利了LED单元10在LED侧面对表面93和LED侧按压表面95之间平稳地移动。
(3)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平移凸轮73能够在所有LED单元10被设置在邻近位置上的第一位置,与所有LED单元10被设置在缩回位置上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如图2和9所示。因此,通过将平移凸轮73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能够简单地缩回LED单元10。
(4)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平移凸轮73能够移动到第三位置,在该第三位置上,对应于黑色感光鼓15的LED单元10被设置在邻近位置上并且其他的LED按原10被设置在缩回位置上,如图11所示。因而,通过将平移凸轮73移动到第三位置,彩色打印机1就能够简单地打印单色图像。
(5)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平移凸轮73能够在各个显影辊21接触相应的感光鼓15的接触位置和显影辊21与感光鼓15分离的分离位置间移动显影剂盒11,如图1和10所示。因而,平移凸轮73不仅用于将LED单元10与感光鼓15分离和靠近感光鼓15,而且还将显影辊21与感光鼓15分离并且与感光鼓15接触。
(6)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平移凸轮73设置有介于各个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和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之间的显影剂侧倾斜表面91,用于引导显影剂盒11的移动。LED侧倾斜表面91便利了显影剂盒11在各个显影剂侧面对表面90和显影剂侧按压表面92之间平稳地移动。
(7)采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抽屉单元9通过前侧开口58在安装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滑动,并且显影剂盒11通过与前侧开口58分开的顶侧开口59被安装在主壳体2中。因而,只通过经过前侧开口58拉出抽屉单元9来替换鼓单元13,而不需要移走显影剂盒11。
另外,当替换显影剂盒11时,能够只经过顶侧开口59替换显影剂盒11,而不需要从主壳体2滑动抽屉单元9。以这种方式,鼓单元13和显影剂盒11能够被更有效地替换。
(8)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的LED单元10被设置在当组件被投影在显影辊21面对感光鼓15的方向上时LED单元10与安装在主壳体2中的相应的显影剂盒11重叠的位置上,但是当显影剂和11被安装和移走时LED单元10不会妨碍(分离)显影剂盒11。换句话说,每个LED单元10被设置成在显影辊21面对感光鼓15的方向上与相应的显影剂盒11重叠,但是当显影剂盒11被安装和移走时,LED单元10不会妨碍显影剂盒11。因而,能够减小在垂直于显影辊21面对感光鼓15的方向的方向上邻近的显影盒11之间的间隔,从而使得彩色打印机1更紧凑。
如图4和7所示,随着前盖5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彩色打印机1的平移凸轮73将各个LED单元10从邻近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因而,用于将前盖5移动到打开位置以便抽出抽屉单元9的操作还被用于将LED单元10从邻近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这种结构可以防止当抽屉单元9从主壳体2拉出时妨碍抽屉单元9。
(10)如图1所示,鼓框架42被定位成其顶边缘与感光鼓15的顶表面齐平。换句话说,鼓框架42的顶边缘与感光鼓15的顶表面直线对齐。因而,这种结构防止移走抽屉单元9时,LED单元10妨碍鼓单元13的鼓框架42。
(11)如图4和7所示,随着前盖5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平移凸轮73将显影剂盒11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因而,将前盖5移动到打开位置、用于移走抽屉单元9的移动还能够用于将显影剂盒11从接触位置移动到分离位置。这种结构能够防止抽出抽屉单元9时妨碍显影剂盒11。
(12)如图3所示,显影剂盒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小于抽屉单元9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因而,能够有效地利用主壳体2中显影剂盒11的左右两侧的空间(显影剂侧内壁63的外左右侧上的空间)。
(13)如图8所示,转印单元14和抽屉单元9一起滑动。因而,能够容易地替换转印单元14。
(14)如图1所示,前侧上的从动辊18的直径大于后侧上的驱动辊17的直径,传送带19的下部分从前侧朝着后侧向上倾斜。因而,即使当带清理辊26被设置用于从下接触传送带19的下部分时,传送带19的下部分能够在向前的方向上容易地与带清理辊26分开。因而,即使设置有带清理辊26,抽屉单元9能够被容易地从主壳体2抽出。
(15)如图1所示,纸尘清理器44被设置成面对黑色感光鼓15,用于将黑色感光鼓15上的纸尘移除。因此,纸尘能够被有效地从黑色感光鼓15上移除,其中黑色感光鼓是最易沉积纸尘的感光鼓。
(16)如图6所示,设置在彩色打印机1上的顶盖60能够独立于LED单元10而移动。因而,能够容易地打开和闭合顶盖60。
9.第二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彩色打印机1被构造成直接串联式彩色打印机。在第二实施例中,彩色打印机111被构造成中间转印式彩色打印机。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11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类似的部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1)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
如图13所示,用作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11是水平式中间转印彩色打印机。彩色打印机111包括主壳体2、主壳体2内用于馈送将被打印的纸张P的片状物馈送单元3,和用于在由片状物馈送单元3馈送的纸张片状物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4。
片状物馈送单元3包括设置在纸盘6的后边缘的上方的一对馈送辊7。
馈送辊7旋转,以每次一张地将容纳在纸盘6中的纸张片状物P馈送向一对套准辊8,套准辊8在预定时刻中将片状物传送向图像形成单元4(具体在中间转印带和稍后说明的二次转印辊)。
图像形成单元4被设置在片状物馈送单元3的上方。图像形成单元4包括对应于打印颜色的每种颜色的四个鼓单元13、对应于打印颜色的四个显影剂盒11、转印单元112,和作为清理单元的例子的带清理单元113。
鼓单元13被设置成互相平行,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更具体地,鼓单元13包括以给定顺序从后侧向前侧依次排列的黑色鼓单元13K、黄色鼓单元13Y、洋红色鼓单元13M和青色鼓单元13C。
显影剂盒11被设置成互相平行,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隔。显影剂盒11位于相应的感光鼓15的上方。更具体地,显影剂盒11包括以给定顺序从后侧向前侧依次排列的黑色显影剂盒11K、黄色显影剂盒11Y、洋红色显影剂盒11M和青色显影剂盒11C。
转印单元112包括带单元114和二次转印辊115。带单元114被设置在抽屉单元9的下方并且位于前后方向上。带单元114包括驱动辊17、从动辊18、作为环形带的例子的循环中间转印带116和四个一次转印辊117。驱动辊17和从动辊18互相平行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开。
中间转印带116环绕着驱动辊17和从动辊18,从而中间转印带116的上部分上的外表面竖直地面对并且接触感光鼓15。当驱动辊17被驱动而旋转时,中间转印带116环形地移动,从而接触感光鼓15的上部分向后移动。
一次转印辊117被设置在与相应的感光鼓15相对应的位置上,中间传送带116的上部分被夹在两者之间。
二次转印带115被设置到带单元114的后侧,并且面对带单元114的从动辊18,中间转印带116被夹在两者之间。
带清理单元113被设置到黑色鼓单元13K的后侧。带清理单元113包括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带清理辊26和刮擦辊32。
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被形成为盒装形状,并且具有形成在其后端部上的开口。
带清理辊26被可旋转地支撑在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的下后端部。带清理单元113被定位成带清理辊26从上接触中间转印带116的上部分。带清理单元113具有这种结构,带清理辊26清理沉积在中间转印带116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和其他异物,刮擦辊32从带清理辊26上刮擦调色剂和其他异物,浪费的调色剂收集单元25容纳由刮擦辊32从带清理辊26刮擦的调色剂等。
(2)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转印操作
在一次转印操作中,当中间转印带116在向前的方向上移动时,形成在感光鼓15上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逆显影随后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6的上部分上。通过一次转印,彩色图像被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6上。
在二次转印操作中,当片状物经过中间转印带116面对二次转印辊115的位置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6上的彩色图像被随后转印到从片状物馈送单元3传送的纸张片状物P上。
(3)抽屉单元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11还包括作为移动构件的例子的抽屉单元118。抽屉单元118包括鼓单元13、带清理单元113和一对左右侧板119。鼓单元13和带清理单元113被整体地折成在一对左右侧板119之间。
带清理单元113的竖直尺寸被设定为小于感光鼓5的直径,带清理单元113被定位成其上边缘低于感光鼓15的上表面。
采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11,带清理单元113被设置在抽屉单元118中。在这种构造中当抽屉单元118被从主壳体2拉出时,LED单元10不会妨碍带清理单元113。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彩色打印机111实现了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虽然参考实施例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对于所述技术领域的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7)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感光鼓,所述多个感光鼓互相平行地排列并且相互之间具有间隔;
多个曝光单元,所述多个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设置用于每个感光鼓,所述多个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被构造成在邻近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邻近位置,所述曝光单元能够曝光相应的所述感光鼓,所述缩回位置距所述感光鼓比所述邻近位置距所述感光鼓更远;和
凸轮构件,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在所述邻近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多个曝光单元;
其中,所述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均包括能够接触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一接触部;
其中,所述凸轮构件具有多个第一曝光侧表面和多个第二曝光侧表面,所述多个第一曝光侧表面中的每一个设置为与每个第一接触部相关,并且所述多个第二曝光侧表面中的每一个设置为与每个第一接触部相关;当所述相应的曝光单元被设置在所述邻近位置上时,每个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相应的第一曝光侧表面相对但与所述相应的第一曝光侧表面分离;当所述相应的曝光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上时,每个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相应的第二曝光侧表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凸轮构件具有多个第三曝光侧表面,所述多个第三曝光侧表面中的每一个设置为与每个第一接触部相关,并且被插入所述相应的第一曝光侧表面和所述相应的第二曝光侧表面之间;每个所述第三曝光侧表面被构造成接触相应的所述第一接触部以在所述邻近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曝光单元的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有的曝光单元被设置在所述邻近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有的曝光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缩回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凸轮构件被构造成位于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三位置上,对应于用于黑色的所述感光鼓的所述曝光单元被设置在所述邻近位置上,并且剩余的所述曝光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显影剂盒,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设置为与每个感光鼓相关,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包括与相应的所述感光鼓相对的显影剂支撑体和能够接触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二接触部;所述多个显影剂盒的每一个被构造成在接触位置和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接触位置,所述显影剂支撑体接触相应的所述感光鼓,在所述分离位置,所述显影剂支撑体与相应的所述感光鼓分离;
其中,所述凸轮构件具有多个第一显影剂侧表面和多个第二显影剂侧表面,所述多个第一显影剂侧表面中的每一个设置为与每个第二接触部相关,所述多个第二显影剂侧表面与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关;当所述凸轮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上时,每个第二接触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显影剂侧表面相对但与相应的所述第一显影剂侧表面分离,当所述凸轮构件被设置在第二位置上时,每个所述第二接触部与相应的所述第二显影剂侧表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凸轮构件具有多个第三显影剂侧表面,所述多个第三显影剂侧表面中的每一个设置为与每个第二接触部相关并且被插入相应的所述第一显影剂侧表面和相应的所述第二显影剂侧表面之间,每个第三曝光侧表面被构造成接触相应的所述第二接触部以在所述接触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引导所述显影剂盒的移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形成有第一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开口分离形成的第二开口;
移动构件,所述移动构件被构造成在安装位置和抽出位置之间沿着拉动方向移动;在所述安装位置,所述移动构件被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中;在所述抽出位置,所述移动构件被从所述主壳体抽出;和
多个鼓单元,所述多个鼓单元互相平行地排列在所述拉动方向上,所述多个鼓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每个感光鼓,所述多个鼓单元被支撑到所述移动构件;
其中,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沿着与所述拉动方向垂直的方向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
其中,所述主壳体包括在所述拉动方向上的下游端部,所述第一开口被形成在所述下游端部;
其中,所述移动构件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安装位置和所述抽出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被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或者被从所述主壳体移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被设置成使得所述多个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远离相应的所述显影剂盒的安装路径;并且,在沿着所述显影剂支撑构件面对所述感光鼓的方向上投影时,所述多个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与相应的所述显影剂盒重叠。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盖,所述第一盖被构造成在打开所述第一开口的打开位置和闭合所述第一开口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
其中,随着所述第一盖从所述闭合位置到所述打开位置的移动,所述凸轮构件将所述多个曝光单元中的每一个从所述邻近位置移动到所述缩回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鼓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在每个所述显影剂盒被安装在所述主壳体上的安装方向上的第一上游端部,并且所述多个感光鼓中的每一个包括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的第二上游端部;
其中,所述第一上游端部与所述第二上游端部在所述拉动方向上线性对齐。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随着所述第一盖从所述闭合位置到所述打开位置的移动,所述凸轮构件将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从所述接触位置移动到所述分离位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所述感光鼓限定轴线方向,
其中,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短于所述移动构件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并且所述多个显影剂盒中的每一个包括在轴线方向上的两端;
其中,所述主壳体包括引导部,所述引导部支撑每个所述显影剂盒的所述两端,以引导所述显影剂盒在所述接触位置和所述分离位置之间的移动。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带单元,所述带单元包括构造成接触所述多个感光鼓的环形带,所述带单元与所述移动构件一起移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清洁构件,
其中,所述带单元包括在所述拉动方向上互相平行地排列且分离的一对辊,所述环形带环绕所述一对辊,使得所述一对辊被驱动旋转时所述环形带环形地移动,所述环形带包括在所述环形带与每个所述感光鼓接触的接触方向上的一个侧部和另一侧部;
其中,所述多个感光鼓接触所述环形带的所述一个侧部的外表面,并且所述清洁构件接触所述环形带的所述另一侧部的外表面以清洁所述环形带;
其中,所述一对辊中设置在所述拉动方向的下游侧上的其中一个辊的直径大于所述一对辊的另外一个辊的直径;
其中,所述环形带的所述另一侧部在所述拉动方向上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并且从所述下游端至所述上游端逐渐倾斜靠近所述一个侧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清洁单元,所述清洁单元包括接触所述环形带的外表面以清洁所述环形带的清洁构件,所述清洁单元被设置在所述多个感光鼓相对于所述环形带被设置的那一侧上;
其中,所述清洁单元在与所述环形带的外表面垂直的方向上具有尺寸,所述清洁单元的尺寸小于所述感光鼓的直径。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环形带被构造成在与所述拉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传送纸张片状物,以使得所述纸张片状物接触所述感光鼓;
其中,所述多个感光鼓包括在所述拉动方向上位于最下游的第一感光鼓和紧接着所述第一感光鼓的第二感光鼓,所述第一感光鼓和所述第二感光鼓之间的间隙形成为比其他邻近的感光鼓之间的间隙更长;并且
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感光鼓相对的纸尘移除构件,以用于移除纸尘。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盖,所述第二盖被构造成在打开所述第二开口的打开位置和闭合所述第二开口的闭合位置之间移动,而不会随着所述多个曝光单元一起移动。
CN201110446864.2A 2010-12-27 2011-12-27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540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90305A JP5282783B2 (ja) 2010-12-27 2010-12-27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90306A JP5776183B2 (ja) 2010-12-27 2010-12-27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90305 2010-12-27
JP2010-290306 2010-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0801A true CN102540801A (zh) 2012-07-04
CN102540801B CN102540801B (zh) 2015-08-19

Family

ID=46316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6864.2A Active CN102540801B (zh) 2010-12-27 2011-12-27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8583004B2 (zh)
CN (1) CN1025408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0333A (zh) * 2014-10-22 2016-12-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83004B2 (en) * 2010-12-27 2013-11-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xposure unit moving mechanism
JP5304805B2 (ja) * 2011-01-14 2013-10-0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29174B2 (ja) 2011-12-26 2016-06-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962982B2 (ja) * 2012-08-29 2016-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261B2 (ja) * 2013-01-22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271B2 (ja) * 2013-01-30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86806B2 (ja) * 2014-06-20 2018-09-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現像ユニット
JP6388395B2 (ja) * 2014-10-14 2018-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055856B2 (ja) * 2015-02-24 2016-12-2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264196B1 (en) * 2015-02-27 2020-10-28 C/o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artridge
US10173853B2 (en) * 2016-06-29 2019-01-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831147B2 (en) * 2018-03-06 2020-11-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drum unit and support member for supporting developing cartridges and exposure heads
JP6992720B2 (ja) * 2018-09-27 2022-01-13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010188B2 (ja) * 2018-09-28 2022-01-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32813B2 (ja) * 2018-10-05 2022-09-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7472580B2 (ja) * 2020-03-24 2024-04-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27544A (ja) 2021-02-19 2022-08-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8228A2 (en) * 1999-11-02 2001-05-09 Hitachi, Ltd. Photoconducto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P1273980A2 (en) * 2001-07-05 2003-01-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US20050238385A1 (en) * 2004-04-27 2005-10-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protective cov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7086482A (ja) * 2005-09-22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US20070126852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djusting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269101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6908B2 (ja) 1990-11-19 1998-06-18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管内面のライニング補修装置
JP2001175046A (ja) 1999-12-20 2001-06-2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106A (ja) 2001-08-31 2003-03-14 Seiko Epson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959601B2 (ja) 2001-09-28 2007-08-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223264B2 (ja) * 2002-10-30 2009-02-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離接機構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482296B2 (ja) * 2002-10-31 2010-06-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装置
US7395008B2 (en) 2003-02-24 2008-07-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and photoreceptor cartridge
JP3918744B2 (ja) 2003-02-24 2007-05-2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89322A (ja) 2003-12-24 2005-07-14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834344B2 (ja) 2005-08-01 2011-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8067A (ja) 2005-08-26 2007-03-08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セスユニット、及び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JP4581948B2 (ja) * 2005-09-30 2010-11-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6270B2 (ja) 2006-06-09 2011-11-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285296A (ja) 2006-07-28 2006-10-19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感光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275805A (ja) 2007-04-27 2008-11-13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475310B2 (ja) 2007-09-27 2010-06-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187262B1 (ja) 2007-10-09 2008-11-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167774B2 (ja) 2007-11-14 2013-03-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7135A (ja) 2007-12-27 2009-07-16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8311437B2 (en) 2007-12-04 2012-11-13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detachable cartridge
JP4905407B2 (ja) 2008-04-22 2012-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61916B2 (ja) * 2008-07-25 2011-03-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78889B2 (ja) * 2009-08-27 2011-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JP4748273B2 (ja) 2010-05-07 2011-08-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768202B2 (en) * 2010-06-02 2014-07-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03312B2 (ja) 2010-09-09 2011-10-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583004B2 (en) * 2010-12-27 2013-11-12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exposure unit moving mechanism
JP5212489B2 (ja) * 2011-01-14 2013-06-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2490B2 (ja) * 2011-01-14 2013-06-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98228A2 (en) * 1999-11-02 2001-05-09 Hitachi, Ltd. Photoconducto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EP1273980A2 (en) * 2001-07-05 2003-01-0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System for forming color images
US20050238385A1 (en) * 2004-04-27 2005-10-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eloping cartridge having protective cov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7086482A (ja) * 2005-09-22 2007-04-0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US20070126852A1 (en) * 2005-12-05 2007-06-0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djusting method of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90269101A1 (en) * 2008-04-25 2009-10-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0333A (zh) * 2014-10-22 2016-12-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6200333B (zh) * 2014-10-22 2020-01-0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63857A1 (en) 2012-06-28
CN102540801B (zh) 2015-08-19
US20140037332A1 (en) 2014-02-06
US9128456B2 (en) 2015-09-08
US8583004B2 (en) 2013-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0801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61025B (zh) 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01876807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承载构件单元
US117336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artridge and waste developer accommodating portion
US9599948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feed tray and retaining unit retaining photosensitive drums
CN101414152B (zh) 成像设备
CN102902179B (zh) 成像设备
CN102902174B (zh) 成像设备和显影剂盒
CN101324780B (zh) 成像装置
CN102854768B (zh) 具有鼓支撑构件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854786A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207707A (zh)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1268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34684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capable of reliably recovering matter deposited on endless belt and ensuring smooth operations of retaining member
CN102243453A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9423761B2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that facilitates maintenance of waste toner storage member
JP201213763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509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7618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546151B (zh)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装置的清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0540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